时间:2023-05-24 17:13: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金投资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证券投资基金是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在我国。基金托管人必须由合格的商业银行担任、垦金管理入必须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承担亏损的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有。
(1)证券投资基金是由专家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基金。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该基金资产总值的80%。基金资产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基金管理公司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已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2)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与直接购买股票相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不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只享有公司利润的分配权。投资者若直接投资丁股票、债券,就成了股票、债券的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而投资者若购买厂证券投资基金,则是由基金管理人来具体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进行证券的买卖活动。因此,对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证券投资方式。
(3)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小、费用低的优点。在我闺,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额回。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人市难”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76-01
10KV等级的供电系统,一般采用单路供电方式,并使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装置),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在10KV配电室中,有两种采用的比较多的备自投装置,即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这两种装置的区别在于:进线备自投是在两个进线柜之间加入PT和备自投装置,而没有联络柜;母联备自投与之相反,是在联络柜中安装备自投装置,同时也为母线安装有PT柜。
1 配电室的进线备自投装置
一般情况下,配电室的两条进线中,母线开关运行,另一条线作为备用进线。如果备自投装置发现母线失压,同时在备用进线上检测到电压,而且运行线路上的开关没有电流,那么就采取跳开运行进线开关的措施,然后合上备用进线开关。
由于主变保护动作需要对进线开关进行跳线操作,以确保故障隔离的可靠性,因此,当主变保护采用闭锁进线备自投的动作时,有可能出现以下故障:
1)如果故障发生在主变保护范围内,采取相应的动作并闭锁备自投装置的话,将导致整站失压。
2)如果故障发生后,采取了主变保护动作后故障仍未消除,那么就要对后备保护做断开对侧开关的动作。由于主变保护动作导致了备自投装置闭锁,那么也将导致整站失压。
3)如果故障发生在主变保护范围内,在采取了主变保护动作后故障消除,备自投装置也已闭锁,那么备自投装置将提交母线失压的告警,但由于不符合备自投的动作条件,因此备自投不会做出动作。
由此可见,主变保护动作的闭锁进线备自投的动作,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以采用主变保护不闭锁进线备自投的方式,以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确保了能够在故障发生时供电不被中断。
进线保护的操作回路,是通过手动或遥控的方式实现跳闸并合后继电器,然后闭锁重合阀的。如果主变保护和备自投装置,在跳闸接入回路后,接入闭锁备自投,那么主变保护采用跳开动作后,如果线路上有合后继电器动作,将可能引发备自投装置的瞬时放电,最后导致整站失压。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手动或遥控动作,实现跳闸,并闭锁重合闸。通过手动或遥控实现中间继电器的跳闸,并闭锁重合闸,同时通过手跳闭锁备自投开入,从而在实施手跳动作时闭锁备自投,这样在主变和备自投跳闸,并实现重合阀的闭锁时,备自投就不会出现错误的动作,因为备自投此时不会被闭锁。
如果在主变保护动作下,进线开关对回路进行了操作,导致进线开关跳开,那么就可以避免备自投装置闭锁。但这是重合闸的动作将导致线路开关再一次合上,从而对系统产生冲击,并导致备自投无法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闭锁线路保护的重合闸,这样主变保护动作跳闸后,备自投装置就不会出现错误动作,系统也不会被冲击,同时备用线路将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由此可见,进线备自投与主变保护、进线开关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改进进线保护跳闸回路的措施,对确保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2 母联备自投
母联备自投能够在供电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作出反应,并确保供电的连续性不受到严重的影响。母联备自投装置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故障时的处理速度,而且在安全性上也有所提升。
母联备自投的工作原理,是直流控制电源小开关和防跳继电器,通过遥控合闸或开关柜手动合闸,执行分闸指示、合闸指示,并遥控分闸或开关柜手动分闸,实现远程或本地的切换,然后保护跳闸和合闸位置继电器,采用防跳贿赂、弹簧储能贿赂,经过遥控合闸出口,经过两断筋显得各自投合母联,接人遥控分闸出口和过电流保护出口,实现主变后备保护,并允许备自投信号。同时还采用PMC工作电源。
母联备自投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充电过程,如果进线断路器合、分段断路器分,自投转换开关位置投入,即在延时后开放备自投。反之,就在眼时候范围备自投的闭锁状态。第二阶段是在备自投开放时,如果检测到母线失压且无电流的状态,而另一条备用线检测到有电压,那么将转换开关位置投入,并启动备自投。第三阶段,是在一段线路出现失电的状况,而断路器仍然处于合位状态。这时备自投应当断开这一段线路的进线开关,然后启动备自投,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合上分段开关,母线重新供电,闭锁备自投。
母联备自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自投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定,从而确保了闭锁的可靠性。从技术上讲,如果要流入下一级的动作,在程序上必须满足当前动作的多个条件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当前动作的条件,那么程序将不再运行,并自动执行闭锁动作。当系统采取单相接地方式的时候,如果电压不符合安全要求,那么将自动进行备自投的闭锁操作。当满足自投条件时,母联备自投将采取闭锁动作,以免发生二次合闸的情况。
2)当采用的时间不满足条件时,将返回上一工序,以确保满足时限要求。
3)为了防止重合闸,要确保两项重要的前提,一是要确保系统处于正确运行的状态下,二是要确保在线路出现失压和无流的情况下,不出现断线的错误动作,进线检测到有电压时,不要闭合没有电压的母线;分段处于合上状态时,对备自投要进行闭锁操作。延时操作要根据前面的电源自投时间进行设定,以便于能够相互配合。三是在已经启动备自投时,如果进线处于合位状态,那么才能在进线的出口进行纷飞操作以及在合分段的出口做动作,并且在合上分段后,要能够自动返回出口。如果进线没有跳开,那么在合分段的出口处就不做动作。而且在分段合闸了一定时间(这一时间以0.1秒为单位计算)之后,对分段的出口要进行闭锁操作,以防止出现多次合闸的问题。
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母联备自投也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缺点。以下即是对母联备自投的缺点进行的分析。
1)在满足没有电压、没有电流的前提下,出现轻负荷下三相断线的情况时,将导致备自投装置的自动启动。如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对自投的程序进行修改,那么有可能导致失电状态下备自投不做动作。综合考虑,只能暂时不去解决这一问题。
2)一旦母线或出线发生故障,主编后备保护将出现过流动作。在主变进线跳闸的情况下,母线出现失压的问题,进线上也没有电流,备自投将合上相应的分段,这就导致在一段母线上的故障也将影响到另一段母线。即便主变后备过流保护动作,也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现在备自投的流程处理只是用于应对一般的情况,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备自投还能否做出正确的动作,具有不确定性。
3 总结
本文对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及进线备自投和母联备自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就能够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编,NDT200系列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技术说明书
[2]DL 400-9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9-0005-0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投资率。表1显示了1978年以来历年的储蓄率和投资率,这里的储蓄率定义为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最终消费之后的差额与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投资率定义为资本形成总额与支出法下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表中显示我国的储蓄率与投资率一直就较高,而且在波动中还不断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储蓄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我们还注意到,储蓄率在大多数年份(31年中有23年)都超过或至少等于投资率。这意味着总供给大于国内总需求,有一部分资源(各种商品和劳务)以净出口的方式输出到国外,表现为大多数年份出现经常项目顺差。
对此,学术界作了很多的分析和探讨,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但那些文献采用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早些年份的。本文侧重于利用近几年(2004年以来)的数据,来分析我国储蓄和投资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一些最新趋势和特点,并探讨其原因及涵义。
表1显示,我国本来就较高的储蓄率近几年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2003年的43.2%上升到2008年的51.4%,投资率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从41%增加到43.5%,储蓄与投资的差额不断扩大,反映为贸易顺差越来越大。
一、储蓄率快速提高的原因分析
本文从各部门储蓄的变动趋势来分析近几年国民储蓄率快速提高的原因。这里的国民储蓄率计算口径和上文稍有不同,利用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我们把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居民和政府四个部门各自的储蓄量加总,再除以国民可支配收入得到国民储蓄率。前文计算储蓄率用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支出下法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最终消费支出的差额和支出下法国内生产总值,和这里所用的分子和分母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计算出来的比率值也有些许差异,但在反映储蓄率的高低及变动趋势方面是相似的。我们只需比较一下表1和表2中近几年的储蓄率数据就会发现这一点。表2中各部门的储蓄率等于各部门储蓄量除以国民可支配收入,其中,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两个部门的储蓄率可以合计得到企业部门的储蓄率。本文虽然主要侧重于分析近几年的情况,但表2(包括以下各表)也列出了2004年以前一些年份的数据,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比较。
表2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国民储蓄率从2003年的42.90%大幅提高至2007年的50.88%,从各部门的储蓄变动情况来看,国民储蓄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三点。一是企业储蓄率从2003年的15.47%跃升至2004年的21.79%和2005年的20.04%,接下来的两年虽有所下降,但仍比2004年以前高出几个百分点。二是居民储蓄率从2004年到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18.30%上升至21.16%,增加了2.86个百分点。之后的几年缓慢增加。2007年达到21.82%。三是政府储蓄率在2007年上升至10.64%,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
企业储蓄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总体盈利能力近几年快速提升,2004至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增长率为38.1%,22.6%和31%,2007年1-11月份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6.7%。为进一步考察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这里采用李扬和殷剑峰(2007)的分析思路,把部门储蓄率分解为部门储蓄倾向与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的乘积,其中,部门储蓄倾向等于部门储蓄除以该部门可支配收入。表3列出了居民和政府两个部门储蓄率的分解情况。表3的数据显示,相对2004年以前而言,2004年以来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是,居民储蓄倾向却在不断上升且幅度更大,这就决定了两者的乘积即居民储蓄率呈增加的趋势。2000至200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为5.90%,6.84%,11.30%,8.24%,26.05%,18.44%,14.39%,19.20%,近几年增速明显大幅加快。根据消费和储蓄的宏观经济理论,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即储蓄倾向应该会越来越大,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近几年的表现,与理论预测是比较吻合的。而政府储蓄率之所以在2007年达到近年来的新高,一是由于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2000至2007年财政收入年增长率依次为17.0%,22.3%,15.4%,14.9%,21.6%,19.9%,22.5%,32.4%,使得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在这几年不断提高,并在2007年达到近些年的最高点24.06%;二是政府的储蓄倾向也在2007年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44.22%,意味着政府储蓄比其可支配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投资的部门结构变化及部门资金余缺率的变动
由表1知,我国投资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并在2008年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
43.5%。在保持高投资率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表4显示,近些年来,企业投资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占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住户投资的占比提高了几个百分点,政府的投资占比相对本世纪初来说虽有所上升,但幅度很小。
表5的数据显示,近些年,企业和住户仍分别保持资金赤字部门和资金盈余部门的地位。企业的资金缺口率在2004年有大幅度下降,但随后快速上升,在2006和2007年都达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投资需要外源融资的程度显著增强。住户的资金盈余率在2004年达到近十来年的最低点54.04%,随后快速回升,2007年达到68.01%,和2004年以前的水平相近。表中颇值得注意的一个地方是,政府部门在2005年第一次由前十来年的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资金盈余率为18.45%,并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54.14%和2007年的66.62%,成为资金的净供给者。上文提到的我国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近年来明显加快,无疑是政府变成资金盈余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储蓄转化投资的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资金盈余单位(主要是居民),在把资金转让给资金赤字单位(主要是企业)使用时,主要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渠道。下面考察一下近些年的融资结构是否有些变化。表6显示了我国非金融企业每年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额,如果银行贷款和发行证券筹资量合计是100的话,那么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所占份额自2004年以来在快速增加,依次是10.21,13.61,16.14,22.67,显然高于2004年以前的水平(2000年除外),表明直接融资的地位逐渐提高,融资结构有所改善。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科学管理庞大的养老基金投资的实践需要。目前,全球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尤其面临“未富先老”、特殊的4-2-1家庭人口结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际上养老金制度已经形成了包括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储蓄的多支柱体系,积累了庞大的养老基金并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我国养老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近8000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节余达1.7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节余达1.25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达2533亿元。只有尽快建立科学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养老基金投资业绩、指导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完善养老基金制度和监管,进而控制养老基金投资成本、降低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养老基金政策评价、投资管理业绩评价、委托人的权益评价就没有基本的准则。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的重大发展。养老金理论方面,丹尼斯.E.罗格、杰克·S·雷德尔、弗兰克·J·法博齐、约翰·Y·坎贝尔、路易斯·M评价体系。养老金的实践当中,基金评价公司晨星(Morn-ingstar)公司和标准普尔Micropal公司等分别形成一套完善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就共同基金投资推行了全球投资评价标准(GIPS)。一些专业机构如翰威特、美世、路透等开发了一些适用的养老基金分类比较方法和比较基准,但系统的形成行业共识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国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也在建立和探索当中。国内学者杜书明、陈收、胡立峰等对共同基金绩效评价做了系统的研究,银河、天相、晨星中国等分别在实践上形成了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可行方法。由于我国的养老基金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还在探索中。理论上郑秉文、杨长汉、许星剑等人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或者某一支柱的探讨,实践中社保基金没有形成行业共识的绩效评价体系。企业年金虽然路透中国、中国养老金网等探索性地开发了“中国企业年金指数”,但系统的成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在探索中。在我国养老金领域,大量金融、经济、社会保障及公共管理方面的学者,都高度意识到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理论研究的方向。大量的金融投资机构、养老金监管部门、养老金委托人和受益人,迫切需要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科学指导。
二、建立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基金投资组合选择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养老基金区别于一般基金的典型特性是它的长期性。在长期性特点下,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特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绩效评价模型都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风险的判断不同于短期投资者,个人稳定的工作收入可以视作一种无风险资产,因而其退休前对长期性的权益类资产有更大的投资偏好。匹配这种偏好,在长期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大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在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周期里,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工具的平均收益率远远低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看似安全的货币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在长期里不但不能战胜通货膨胀、保值增值,反而有可能使养老基金面临贬值的风险。只有股票和其他权益类投资工具,在长期才有战胜通货膨胀、取得长期较高投资收益的可能。在收益目标方面,其对财富的评价不是出于自己的短期心理效应,而是一定风险基础上适合的收益水平以保证退休后预期生活水平的稳定的现金流。在投资限制方面,共同基金完全以投资效率为目标,而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所以,需要针对养老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构建适合养老基金特点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系统构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有关的基金分类方法和标准、业绩基准、风险调整收益分析模型、归因分析模型,形成相对完整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
(二)养老基金分类方法
分类比较是共同基金也是养老基金行业通用的比较方法之一。同行比较,是绩效评价最直观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进行比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金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只有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风格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激进型投资组合、保守型投资组合、稳健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对象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股票型投资组合、债券型投资组合、混合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积极型投资组合和消极型投资组合。按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国内投资组合和海外投资组合。只有相同类型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其投资收益绩效评价才具有可比性。
(三)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
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种业绩基准是绝对指标。已知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平均到退休的年限、现在可投资的金额、在未来可投资的金额、退休所需的平均金额,可以计算出需要每年多少的投资收益率来满足委托人的投资目标,此即绝对基准指标。第二种业绩基准是相对指标,即指数。指数反映了选定的若干证券的综合表现水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投资业绩基准。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有法定的比例限制,不同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类型,需要采用定制投资基准。定制投资基准应有助于理解某一特定的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格,它可以是几个市场通用指数的加权和,也可以对单个市场通用指数各组成部分的权重进行调整
。
(四)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调整收益模型
运用经典风险调整收益率评估方法,可以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投资收益率进行客观衡量。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三大经典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及信息比率、M2测度等基金的绩效衡量方法,需要根据养老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调整这些方法的收益率、方差、系统风险等指标,才能运用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调整收益绩效衡量。夏普、特雷诺指数计算的是单位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是比率值。詹森系数计算的是基金经理积极管理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报酬以外的超额收益,是差异值。在对基金绩效评价排序时,不同计算方式可能得出不同结论。另外,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标准也会对基金绩效排名造成影响,统一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用不同的指数进行风险同质化收益评价,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比如詹森和特雷诺指数使用贝塔系数度量风险,仅考虑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而夏普指数使用标准差度量风险,标准差度量的是基金面对的全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很高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更加吻合市场走势。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来降低。如果非系统性风险降为0,那么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将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而许多养老基金经理往往会通过重配某些行业或某些股票的方式,通过承担较高非系统性风险,采取积极投资管理策略,谋求超越市场的收益。
(五)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归因分析
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方向基本包括四个方面:银行存款、国债买卖、投资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进人证券市场。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券及金融债券投资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风险较小的投资由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运作,风险较大的投资则委托专业性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运作。其运作模式和原则是安全至上,以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其运作特点包括:
1收益稳健增长,但效率较低。2001年社保基金实现年收益率为2.25%,2002年为275%,但收益率仅仅相当于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2投资渠道多元化,但投资品种仍较单一。社保基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资产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比重2001年达到97.41%,2002年为97.66%。
3.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量增幅较小,其投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2001年社保基金投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投资的资产比例仅为2.31%,2002年则下降为1.5%。
二、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远不能适应社保制度的要求,表现为管理上较为混乱,投资上缺乏统筹和计划,投资理念上较为保守。主要问题:
1.从缴费结构和基金使用看,个人工资缴费比例8%与单位缴费比例20%一直是混合使用,资金缺口常常透支个人账户解决。在投资方面,各地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往往各行其是,无章可循。
2.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社保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基金管理机构没有明确地与政府分离,而是附属于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与基金管理机构之间形成一种部门内的“委托――”关系,在上下级组织关系中,基金管理机构往往缺乏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其结果是基金管理透明度低,缺乏监管,基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基金管理机构由于缺乏筹划基金保值增值的动力机制,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3.管理分散,运营成本高。我国社保基金主要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全国社保基金分散在2000多个社保机构中。这一制度安排的缺陷不仅使基金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费用过高,而且导致基金的平均规模过小,难以实施较大规模和较稳健的投资组合方略。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的基本思路
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其投资活动需要遵循安全原则、收益原则、统筹安排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在此原则下,根据社保基金“统账结合”的制度安排及目标取向,我国社保基金管理体系需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重新整合基金,实现全国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将目前完全是风险投资基金性质的全国社保基金改造成为储备基金,完全离开国内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将个人账户内的8%缴费余额从混合账户中分离出来,单独投资与核算,建立独立法人实体,其账户内基金完全实现市场化投资运营;对分离出来的20%单位缴费全部留在各省,实现省级统筹。省级政府负责投资管理,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统一的投资政策和方案,并为其专门设计投资方案。在这3个投资基金中,储备基金和账户基金分别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按照各自的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单独核算,独自承担自身的行政成本和分摊理事会的行政成本。3个基金中,储备基金属于财政转移性质,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承担起另两个基金的平衡,具备补足和调节的功能。
第二,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建设。建立社保基金监管委员会,对社保基金的运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通过公开竞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建立社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保障社保基金运营的安全;建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指标体系,对社保基金的投资实行限量预算和动态管理;实行社保基金投资的最低收益和风险担保制度;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监控机制。
所谓社保基金投资机制是指社保基金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社保基金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为了推进我国社保基金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社保基金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社保基金投资工具,降低社保基金投资的限制。由于社保基金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社保基金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
二、社保基金投资模式
社保基金投资模式与社保基金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社保基金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一)集权投资模式
集权投资模式是与投资决策高度集中相对应的,即统一决策,集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机制简单迅速,易于统一管理。但投资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使得决策风险增大。集权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品种较少,投资规模不大的市场。但当投资品种较多,资金规模大时,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进行协同配合、规模投资。与集权投资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的简单组织结构。
(二)分散投资模式
分散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投资的决策权完全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行使,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投资工具和投资数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决策风险。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结构框架。
(三)分权投资模式
分权投资模式是一种介于集权投资模式和分散投资模式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日常性的投资决策由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资金管理的总部负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并仅对在一些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与这种模式对应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三、投资模式的选择
投资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速度,采取适当超前的投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社保基金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保基金投资资金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我国社保基金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保基金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社保基金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其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正不断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说只有36种,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定向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又一选择。这些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投资工具。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另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限制不断减少。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控制。
(一)事前风险控制
事前风险控制就是避免事故或损失的发生,这种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防范风险事故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是组织控制。就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制衡。美国的组织控制一般设有:投资决策部门、交易执行部门、结算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监察稽核部门。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要在决策部门、交易部门、清算部门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监察稽核部门。二是操作控制。包括投资限额控制、操作标准化控制、业分隔离控制。三是报告制度。临时或定期向风险控制部门及上级部门报告。四是违规行为的监察和控制。包括设立基金投资限制表、员工行为的监察等。五是建立投资的内部会计控制。这是保证交易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完全、及时的系统与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为篡改或大意疏漏造成的记帐不实或定价不合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2、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发达资本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VAR方法、SA方法等。
(二)事中风险控制
事中风险控制就是在事故或损失发生时,避免损失过一步扩大的一种机制。
一、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一)社保基金可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少,很难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
银行存款和国债是我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是二者的利率都比较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比较大,由此造成了低水平的投资效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股票和债券,然而由于股票的风险较大和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比较单一的特点,也使得二者没有稳定的收益。虽然随着《社保基金投资暂行办法》和一系列投资政策的颁布,
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在慢慢扩宽,形式也在慢慢向多样化进行发展,如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的投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因素,社保基金的投资所选择的工具仍然十分有限,增值保值的手段尤其缺乏,使得其投资组合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对投资风险的管理从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我国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缺乏一套可以进行量化的衡量指标,仅仅是靠经验做出投资决策,有失科学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已经在慢慢模型化和量化管理,这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的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关于风险管理技术模型也不熟悉,远远没有达到模型化和量化管理的水平。此外,我国对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工具较为缺乏,尤其是缺乏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如衍生金融工具等。以上所有因素都制约了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水平。
(三)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社保基金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采取分散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从管理的难度来说,还是管理的效率上来说,都增加了社保基金经营成本,加大了投资的风险。除政府管理外,也有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但是其并没有与政府分离,常常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此外,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体系也不太完善,尤其是对投资管理人的选任和内部控制机制重视不足。
二、社保基金投资风险的识别
本文将各种风险简单地划分为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一)社保基金投资的外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首先面临外部风险,它是指由于市场、经济、相关企业以及政治或社会等基金系统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而使基金资产受损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并在投资于资本市场获得收益的同时而承担的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带来的损失。一般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市场价格变化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变化的风险。一般来说,市场风险是由于商业周期造成的。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表现为投资于国债的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的减少和不稳定性。
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指由于通货膨胀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往往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4、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一种由外币支付的证券给投资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证券价格本身变动所导致的风险,还包括支付货币的汇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
(二)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
社保基金投资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社保基金系统内部的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基金管理人的运作和管理不当而使基金资产价值受损的可能性,大致有以下几种:
1、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管理人的自身不规范以及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
2、信用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状况不佳而未能按期支付利息、本金和收益,给社保基金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违约不仅导致企业失去信誉,还直接导致证券的抛售,进而使得价格下跌,社保基金的投资失败产生损失。
3、委托风险,是指由于委托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不完全,外部性和垄断等问题,人往往侵害委托人的利益,发生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从而出现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市场、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融资)、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三、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思考
(一)对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进行明确界定
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等,各有各的特点,不仅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不相同,而且制度设计的指向也不尽一致,整体上来说缺乏完备性与协调性,因此,进行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须得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投资管理机构或者政府管理应该吸收国际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经验,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立“储备基金”、“账户基金”、“统筹基金”的社保基金体系。此三个基金之间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制定规则,有偿使用,独立核算,以解决短期头寸问题。
(二)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进行调整
社保基金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集中型”模式和“分散型”模式;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也有两种模式:审慎性监管和严格的限量监管。我们可以在理顺我国社保基金的结构和层次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当前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在社保基金运营模式上,应当根据投资基金等投资管理机构的发展状况,逐步增加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的比重;在社保基金监管模式上,也要逐渐完善不同的监管方法,并根据有关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做出监管模式的调整。
(三)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的机构与制度建设除了各级运营机构和监管机构外,还要涉及到社保基金的各种相关主体。另外,对于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机构、资产评估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也要加强培育。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设包含两个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的完善要与完备、高效的市场经济想协调,而且要突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度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协调统一、专家论证制度以及必要的听证制度等方面。
(四)完善资本市场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结构合理、运行有效、信息对称的资本市场作为运营环境。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达不到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运营要求,从而增加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以保证外部市场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着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使不同的社保基金可以利用对应的资本市场来实现投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此外,在金融工具的开发上,也可以开设与资本市场不同指数相联系的投资基金;也可以考虑建立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等衍生工具,以便进行社保基金的动态套期保值交易。
参考文献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基金存放的环境安全,实现基金的增值和收益,中国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适用范围和使用多少都做出了清晰化的规定,20世纪初期劳动、社会保障政府部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的使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全社会保障基金使用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使用国家发行的债券和其他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的融资根据,主要包括市场上流通的各种证券、股票以及有着良好的信誉等级的企业债券、金融性证券等各种有价证券。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数据来看,当下中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流向于国内的市场里,银行存款、国债证券这些投机占据了总基金数量高达92%以上,在某种程度上说,银行存款和国债证券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一些,但是这些资金的利息造成了利息之间的变化和增加速度缓慢,当银行利息和国债证券的利息比市场物价上涨的系数还要低的时候,社会保障基金就会面临着编制的情况。这种单一模式下的投资方案不能够带给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很难实现基金的增值,因而无法跳出通货膨胀频频出现的状况。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对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情况有着一定的漏洞,在风险产生的原因认识方面不充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在风险的认识中比较片面和淡薄,对风险的管理几乎都采用的是经验式的方法,缺少实践的主观判断。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中没有一个改善和完善风险意识所需要的平台,国外面对基金风险都普遍比较重视,采用大量的实践数据来评估和监测风险带来的影响,在国内对风险的控制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谈上面,对风险的存在缺少及时有效的手段,因此结构也缺乏科学合理性。
二、加大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空间,改变和完善投资制度
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对于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投资风险能相对应的降低门槛,保证其收益性能逐渐稳定下来,从而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方面的主要特征和具体要求。政府部门在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中人们的投资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方面提供出长期而固定的收益效果。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特征,因此可以将此基金投入到电力行业、石油方面、通讯基础设施、铁路运行、高速公路建设、海陆港口建设、盐业开发等许多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去,这些基础建设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效益高而且相对稳定、风险小的特征,这些特征正好符合了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时间投资使用而且风险低的特征,并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争取到比较好的投资收益。除了这些关系到国民生活的基础建设项目外,社会保证基金投资项目还可以选择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生态环保行业等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作用、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领域。海内外市场经济发展有着质的飞跃,因此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可以在海内外市场中有一定的政策扶持,让基金投资的渠道拓宽到其他市场中去,从而分散基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这些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制度对风险意识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制度上对风险意识进行一定的分散。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的各种证券、股票、国债券等,它不是每一个债券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是体现了投资者的意向和投资者在资金投资方面所收到的投资收益的平衡、投资比例的分配权限、投资中产生的风险的一种限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市场经济中有一定的风险存在,为了减低风险意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在降低风险意识的收入和成本之间进行一个全面的衡量,通过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资产来分散全部的投资风险。
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制度方面建立健全风险意识控制体制,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中风险意识的降低,可以在制度上设计风险意识的控制体制。风险意识控制中心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但是每一个部门之间都应该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控制风险意识的一种有效的合作控制体制,还应该与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经常互动和沟通,使得公司内部在投资风险意识这方面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门,使得各个部门的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投资风险意识中来,从而为降低风险意识出谋划策。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的投资的一种监管,这种投资方式具有统一管理、统一操作这个特点,间接投资主要是指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一种投资,其具有竞争性强、操作灵活、收益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的是该投资方式。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而发展着,这样即保证了市场经济运作的公平性,也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保证基金投资制度方面,政府部门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社会中的合法位置,保证其资金来源、投资方向、适用范围,其次出台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目标,确保投资的合法性。
诺安全球黄金、易方达黄金主题基金、嘉实黄金,以及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基金这4只黄金主题类基金,虽然同样是以海外黄金ETF为主要投资标的,但在具体的投资范围方面略有差别。其中诺安黄金基金以黄金ETF基金投资为主,其余资产多持有现金。而嘉实基金投资于有实物黄金支持的黄金ETF外,还投资跟踪黄金价格指数的ETF基金。易方达黄金基金增配了部分黄金股票类基金。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基金投资黄金ETF的同时,还投资白银、铂金、钯金等贵金属ETF。由于投资标的有所差别,影响基金收益的因素也略有不同。另外,在产品运作方式、黄金ETF持有比例及投资策略,费率结构等方面,这4只QDII基金也存在一定差别。
从投资范围来看,现有的4只黄金主题类基金虽然都是以投资黄金ETF为主,但具体的投资标的及配置比例不同。其中,诺安全球黄金基金投资于有实物黄金支持的黄金ETF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是目前4只黄金基金中实物支持投资比率最高的一只。嘉实黄金基金投资于黄金ETF及黄金价格指数类ETF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其中投资于黄金ETF基金的比例不低于上述黄金基金投资资产的80%,大致估算下来,嘉实黄金基金投资于黄金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64%,且黄金价值指数类ETF基金能够跟踪黄金市场的价格走势,因此嘉实黄金基金的收益表现也与金价走势间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易方达黄金主题基金最低48%(该基金投资于基金的资产合计不低于资产净值的60%,投资于基金的资产中不低于80%投资于黄金基金)、最高95%投资于海外市场中的黄金基金,包括黄金ETF及以黄金采掘公司投资为主的股票基金,其中黄金采掘公司的股票基金受海外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较大。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基金投资于有实物黄金或其他实物贵金属支持的ETF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90%,其中有实物黄金支持的ETF的资产占比不低于70%,大致估算下来该基金投资于有实物黄金支持的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63%,贵金属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关联性相对有限。
投资策略方面,按照契约规定这4只QDII基金在黄金ETF组合的管理上,普遍采用长期持有结合动态调整的策略,即优选后买入持有,同时根据标的ETF跟踪误差、流动性等因素定期进行调整和再平衡的操作方式。在具体的遴选过程中,多从流动,陛、规模、跟踪误差、透明度、费率、挂牌时间、估值基准、组织构架、交易币种、信用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方面评估备选基金。另外,易方达黄金主题基金、嘉实黄金基金、汇添富黄金及贵金属基金除黄金ETF外,还投资黄金类股票基金(含ETF),或其它贵金属基金,所以这几只基金还要结合市场环境在不同类别资产中进行资产配置。
从费率水平上来看,由于主动管理成分相对较高,易方达黄金基金的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管理费率为1.5%,托管费率为0.3%。其余3只基金的管理费率均为1%,托管费率为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