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4 17:13: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

篇1

中国美国课题《玩转等腰三角形》《Classifying Triangles》三角形分类教学过程

1.任务一:折一折,讲一讲

请你拿出一张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纸片,折一次,剪一刀,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折好后,请先暂缓裁剪)

视频展示折叠过程

2.任务二:折一折,画一画

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折一次,画一线得出一个新等腰三角形.

3.任务三:算一算,折一折(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次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画).请你过等腰三角形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画出示意图.

4.谈谈你的收获:

(1)自由、随意地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剪纸,计算过程中体验的数学思想是?

课前准备:教师击掌相庆给学生写有序号的圆形纸,并对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分发给每位学生一支mark笔,一块小白板.

1.观看视频,请学生找出视频中的三角形,并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为什么不是等边三角形?

3.小组合作讨论等腰三角形定义.

4.画三角形:等边、等腰、不等边三角形各一个.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小组合作:

寻找五角星中的等腰三角形

(2)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

2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的区别

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中美两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形,我们也发现两国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差异.

中国美国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多媒体、白板(特殊材质的塑料袋里放一张白色硬纸)教学内容窄而深:任务驱动,分层递进,最终实现“是否存在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之教学目标.宽而浅:内容涉及三角形的分类;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但均点到为止,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教学模式大班授课,注重四基训练,进行启发式教学.小班教学,面向个体进行教学,强调人的发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角色语言精练,动作沉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语言幽默,肢体动作丰富,课堂气氛活跃,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倾听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各种想法和做法,用建议或暗示等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角色通过折、画、剪、做,主动投身教学过程,参与教学各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大胆表达、质疑、思维,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但学生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性,没有实现“1+1>2”的目的.交互生成、小组合作,但由于问题浅显(相对于中国学生),小组合作失去其意义.

3中美数学教师的对话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目标达成,使每位听者的思想产生东西方教学差异的相互碰撞.下面是观摩活动中的中美数学教师互动情景.

教师1: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几何中的定理的证明为什么没有体现?

Andrew Bylow:教科书中的几何定理前人已经证明,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力让学生来重新证明一遍,当学生都成长成我们这样的成人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几人在使用几何定理的证明呢?

教师2:听说美国中学教育明显“小班化”的特点

Andrew Bylow:在美国往往采用小班教学,每个班的人数大多在十几到二十几人.

教师3:听说美国的课堂教学自由化.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数学课的授课地点可以不仅仅是教室,老师可以随意选择该节课的教学地点和内容在实验室,在操场,在公园,在野外,在任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都可以.

教师4:听说美国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Andrew Bylow: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在老师眼里,每一个都是好学生,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5:听说美国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Andrew Bylow:美国强调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环境下,每个学生的天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教师6:美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

Andrew Bylow: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7:你如何评价我们的小组合作?

Andrew Bylow:刚才听了刘老师的课,你们也在采用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的合作也比较顺畅,但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过高,导致数学课堂的压抑沉闷.

教师8:通过课堂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学生的感受?

Andrew Bylow:中国的学生很棒,思维很活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堂上,当每位学生都自信满满地举起手中的小白板时,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开心的笑容,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东西.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举起的一张张白板上面大多数都写着英文,喜欢同样用英语和我交流,能让学生做到这样确实是我做老师的成功.

4美国教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

教之本在师,教师本身往往也被烙上不同文化的印记.通过Andrew Bylow的这堂课,若把中西方的教师放到一块对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对于中西方教学方式的差异,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思考1:热情――富有天赋的表演才能

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表演家”.观摩课堂教学全过程,美国教师总是落落大方地运用各类肢体语言诠释着每一个知识点,时而动作滑稽可爱,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时而神情俏皮夸张,紧紧地牵动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着丰富情绪变化,这样的教师就像是一个优秀的表演家演绎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剧集.

思考2:尊重――是教师诠释爱的基本方式

教师热爱学生首先是体现在尊重学生上,尊重就是一种爱!尊重他们不够完整的表达,尊重他们不够成熟的想法,甚至于尊重他们可能犯的错误.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一道关于画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的习题,他发现某一小组中有一人画错了,睿智的老师立马下达指令,让每个组的6个成员不断地交换他们的作品,直到在分不清谁那张作品是谁的状况下才示意同学们停下来,然后他拿起那个画错的作品进行点评,点评完后又妙语如珠般点赞了一句“这位学生真聪明,连老师接下去要教什么他都已经预知到了”.对学生的尊重无处不在,用心良苦.

思考3:理念――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规划

每个教育对象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而我们所推崇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必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有一把开创美好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金钥匙,教学就要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美国教师的课堂上,他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每一组随机放六张有序号的卡片,学生进入教室,每人在他的手中领取一张另一种颜色的有序号的卡片,然后根据序号相同原则找到自己的座位,随机组成学习小组,他这样的组队方式还原了社会的未知现实,这样的组队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适应,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

思考4:使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从教师的使命感来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也努力地在追求.纵观全课,美国教师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中都是一样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用慈祥的眼神鼓励孩子,用亲切的微笑让孩子拥有自信,用和蔼的语言引导孩子,用亲昵的动作给孩子安全感.在课堂上教师还很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只有等小组讨论定下答案后才可以发言.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当小老师的机会.体现了教师的使命感!

美国教师的言行一直停于我们眼前,有一个疑问在我心中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认真反省过我们的教育?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全面谋划自己未来前程的民族,应该怎样审视我们为孩子们营造的教育环境?

篇2

1.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更应该如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注意的是,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数学自然就学好了。

2.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理解不了,讲课语言繁琐累赘,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要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语言要生动,且要通俗。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4.语言要幽默,要具有趣味性。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

篇3

为适应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数学学科要求也发生变化: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出发,突出基础性,不刻意追求体系的完整性;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特征,体现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满足专业要求,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置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中职数学大纲重新修订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数学更注重的是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要求,着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够用为主”,删除“繁、难、旧、偏”等内容,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享受学习”。大纲把数学的周课时相应减少,理论知识要求也相应更少更简单了。如何保证上好一节“有趣”、“有内容”的数学课,而又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使数学课程更贴近他们的专业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对此应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和实验。笔者在同年级教师互相听课和评课中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里发觉: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用同一种授课方法,收到效果将极不相同;而当能结合专业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呈现则就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不同专业的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同课异构。

在本校的“幼教”专业讲授《三角函数》一章中《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这节课内容中,依照大纲要求,让学生学会用已知某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三角函数值中,布置学生解决书本练习中,α角在第二象限,求cosα和sinα。学生基本都能使用两个公式熟练求解。但教材对应的配套练习中另一道题目,求tanα的值,发觉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求解,在课堂上干瞪眼,期待教师讲解。

习惯上问题2的解决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进行变式,然后“化弦为切”,变为解关于tanα的方程,即可从容解题。然而就是这么一道在普高课程中很简单的求三角函数值的题目,在幼教学生这儿却成了一道难题,学生基本无法想到补充分母的变形。当我在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补充分母“1”,而后“化弦为切”,求出tanα;发觉直接按解题方式方法引导效果不佳,存在下列原因: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学习文化课兴趣不浓,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较弱,解题经验及能力不足;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就对数学这么学科存在极大的畏惧,对数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没有概念,数学思维能力差;幼教专业都是女生,女生更倾向于喜欢轻松活泼的学科而非纯理性的思考,学数学中相对男生来说不擅长逻辑推理和数学的抽象思维,她们形象思维更有优势。

由于幼教专业学生当她们毕业后,她们工作对象面对是幼儿,而对幼儿的教育就需要教师不受专业的约束,而且教学中不能扼杀的想象力,让幼儿思绪可以自由发挥。由此笔者认为不妨可以在自己平常的教学中灌输给“现在的幼教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师”这种思想,不把一节数学课当成单纯的数学理论或习题课去讲授。

结合以上想法,以及大纲只要求对能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不进行难度的扩展。针对以女生为主的班级,由于她们对知识中描述性和形象性的内容更具优势的特征,在解决这道题目之前,笔者尝试先引入和数学无实质关联的内容,目的在引导她们学习的兴趣和了解知识的乐趣,基于此按以下方式导入。

师:生活中“1”是可以用来创造句子的数字。比如在文学中人们可以这样造句:1个成功=勤奋+经验,1个企业=厂房+经理。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我们试着用自己的知识和想象来分解数字“1”。

学生们引起了兴趣,经过讨论、思考、气氛逐渐活泼。抛开数学中师讲、生练、做题、复习这种被动状态以及传统方式。学生思维可以天马行空,回答形形总总、五花八门。比如:

生1:1个家庭=健康+和谐

生2:1个成功事件=成功的过程+满意的结果

……

笔者看到课堂中气氛活跃,话题一转:“1”作为合理的数字变形,在单纯数学的学习中也广泛地应用。它的变形往往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它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即简单又复杂。例如“1”在中学应用题的解决中可以看作工作总量,而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2中,由于左边缺少分母它让我们无法“化弦为切”,那么不妨认为分母就为1,而“1”,这时变1为我们需要的三角函数,左边可以认为是,达到分子、分母都有我们需要的三角函数。这道练习如此引导,虽然感觉刚开始有些脱离数学要求,但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一些特定专业中可尝试去教学。首先它能达到引导学生兴趣,学生乐学。其次,数学的地位在中职学校已淡化为工具学科。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只相应了解解题思路则可,对于较难逻辑推理可以浅尝辄止。

当相同这节课用上述方式在数控专业上课时,发觉效果并不佳。数控专业学生从学数学角度来论,概括性和抽象性思维优于幼教学生,而且数控专业从数学学习活动中对他们的要求应更具有深度,他们专业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数学。数学逻辑思维的锻炼给予他们学专业能取到很大的帮助,也需要他们在学数学中更需要有思维深度的参与。这时很有必要在知识点的讲解中理清知识的来由。教学中,改换另一种方式,在讲解上题之前,先编织相应的问题串,恰当地整合教材内容。

在编织这些问题串过程里,笔者有这些感受:

以上问题串具备了教学的可行性,并没有脱离对中职学生具体要求,问题串并不多,并且问题串能紧密相连,没有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没有脱离教材大纲要求。

对公式结构的深度挖掘在中职学校的一些工科专业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展开。如本校的传统专业“电子电气”专业,针对此专业特征,对数学学科知识能力掌握的要求相对而言是较高的。这类型专业源于物理、数学等理工类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它更重视教给学生研究的思路,问题的本质。需要他们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笔者在授课中应有意识地揭示数学知识本质的过程,不仅能和学生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又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浅层中进行挖掘。针对这节课内容,在相应四个问题串的引导后,针对问题四增加了一些思路。把问题四的解决再次回到公式产生的定义中,回顾在单位圆里圆半径为r,取角的终边和圆的交点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完成数学的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针对专业要求有目的性地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应用上他们的专业知识。例如,计网专业学科以学习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学科特点要求他们重视实践性和使用性。能通过系统实践达到应用知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专业的特征要求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掌握中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动手操作和恰当地构思。那么在计网专业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可尽量把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强调专业特征。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比如在本校计网班级中,本年段备课组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的授课中,把教材适当整合,稍作变化,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以下是过程呈现。

大部分版本的教材在介绍指数函数中都有这道引例:一种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为其它元素,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元素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用以下方式和学生一起探索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过程一:从这个具体实例中和学生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描点画圈,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较弱,教学中应和学生共同完成作图,以图形来帮助教学,合作画图达到学生个体思维和集体思维的相互作用。

过程二:以此例为模本,引导学生应用软件改变底数。从特殊到一般,学生操作时应用上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有机地结合了,说明数学无处不在,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过程三:在几何画板中拖动,观察此图像的变化,让学生重复操作几遍,引导他们展开动态想象,从图像变化中观察相同和不同,促进了学生们在学习中潜意识思维深度的参与。

过程四:学生分组讨论,从图像的相同性和不同性两大方面出发,教师一起和学生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和特征,不刻意对知识难度进行挖掘。这不仅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教师帮助下对难度把握有了更准确的定位。

过程五:和学生一起完成指数函数性质的总结,把展示得出的问题再次回到数学理论知识的层面中来。

通过以上展示完成在一年级计网班的授课,备课组在听课后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其一,课堂教学贴近专业要求,学生学习中能感到自己也能完成上述过程,在交流中情绪受到相互激励,思维激活,少了对数学惧怕的心理,学习上有了兴趣,能力得到拓展。其次,以一道生活中实例作为引例,从问题情绪出发,建立模型,再解释、应用和拓展,避免了多强调理论而让学生陷入复杂的理解和死记硬背,避开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把数学和实际结合,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亲切感。切合了中职教学应针对学生特点,“少理论,重实践”,“学会动手操作和构思创造”的要求。从而也验证了数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建构主义下的数学化活动。再次,结合计网专业学生所熟悉的专业特点并通过动画展示,把“指数函数”中相同与不同的图像演示在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背景下,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合和交叉应用能力,又体现了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目的。

篇4

1.准确定位新增内容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新增了一些新的内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许多教师都感到了困惑。一方面,对这些新增内容,教师不能轻车熟路的对其驾驭;另一方面,教师对新增内容吃不透,不能完全把握新课改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改革精神。所以,要在新课改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创新就必须对新课标标准适当把握。例如,教师在讲授导数内容的时候,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求导公式,做简单的求导练习,而应该是首先通过具体的运用或者实际背景的把握,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明确知道变化率就是导数。这样的实际感受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还明确原理,体会到导数的真正内涵。

2.数学课程不是教授内容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

数学是与实际生活最为密切联系的学科,因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最终运用于实践。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倾向,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时时留意数学,处处用到数学"的意境。第二,采用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应用数学的实际价值,努力的使学生将数学的有用性与实际相结合。

3.变"主体――客体"为"主体――主体"模式

转换角色,摆正师生关系。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二者之间形成主体-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以单纯的灌输、教授为主,学生则以被动的接受、记忆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盲目跟从,被动性会逐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失落,最终导致的是教学模式的僵化。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该传统模式的二元对立结构着眼,力求把它改变成为主体-主体型的主体间性模式。消除二元对立结构,建立一种多元对等的互动结构,这应该是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转变。在主体-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成为对等的主体,这等于传统模式中教师的主体性弱化了,而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通过主体的对等互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得教学的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的主动建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与接受过程。当然,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但不再需要教师总是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这种模式的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比在其他学科改革中更为显著与明显,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相对精确化程度更高的学科,它的严密、精确、程序要求使得数学带有机械性的特征,好像只能牢记特定的规则从而获得唯一的正确答案。其实,数学的答案虽然往往是唯一的,但是其方法却可以是多样的,答案的精确性不影响思维的创造性。

4.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中心

4.1 激发兴趣。高中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干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运用具体生动的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适当加入对数学家奇闻异事的举例,插入数学重大发现的发现故事,引申数学的哲学内涵,讲解数学的形式美感,陈述数学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发挥过的重大实际作用,以辅助对数学的理解。

4.2 培养观察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察题目和具体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独立探索发现,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积极运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所得出的观察结论做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

4.3 培养发散思维。开放思维,留给创新空间。创新首先必须以坚持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能是凭空随意想象。在基础理论的扎实准备之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思维发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想象材料,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思维死角,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5.要大胆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5.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数学知识不像是文科知识,它比较深奥,因而在引入新内容时应该提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直接的提出与课本相关联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新课标下,教师要更多的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生活经验处罚,设置与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学。

5.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讲解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目的,要想优化课堂就必须本着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依赖教师的讲授能力,还要依赖对课堂层次的精心设计。教师在对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到课程的层次性,让学生能够在认知规律范围内独立思考问题。当课程信息内容较大时,应该重点讲授,找出关键,明确思路。

篇5

一、注重诵读体验,感受诗歌语言表现的特点

现代诗在语言的组织上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打破常规的组合,增强语言的陌生化,以提高诗歌的表现力。管老师在学生初步自由诵读诗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在第三诗节对“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在划分诵读节奏上的不同,然后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阐明划分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立足于个性化的诵读体验,从动词的使用与诗节中三个相关联比喻连用的角度来准确地划分节奏,体会到了诗歌运用修辞手法造成语言陌生化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这个环节看,其教学的指向不是学生知道“是什么”,而是“如何知道是什么”。这个过程是一个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现学生学习与思维的过程。

二、调动情感体验,走进诗歌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抒情性,其情感的表达往往是通过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单个或多个意象来呈现的,而意象的组合又形成一个审美的意境。意象鉴赏无疑是诗歌教学的重点。管老师在执教时,在“鉴赏意象”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学生分享诵读时对诗歌的感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再读诗歌,“画出诗歌情感变化曲线图”,理出整首诗的情感变化与走向;找出情感变化的依据,即意象的变化,鉴赏多个意象组合产生的意境,深入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在这个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执教者始终以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作为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鼓励学生走入诗人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体验来解读诗歌。教师采用非常流畅而简洁的方式来完成平常教学中看似很难推进的教学活动。如,对意象组合的鉴赏时,老师用比较法将原诗句改为“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紫葡萄,我的炉台化作了秋天的露水”,学生调动了个人的生活体验,认为“诗歌每一小节的意象都是一个和谐的环境。有炉台才有余烟、灰烬;冬天用炉台‘,当然是冬天才有雪花”;于是,老师顺着学生的体验,“正如你所说,同一个环境的意象要和谐,紫葡萄是秋天的果实,才对应着露水、枯藤。所以,解读诗歌,我们不但要理解意象的内涵,还要理解意象与意象组合形成的浑然一体的意境。在这个完整和谐的意境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在问题的引导下梳理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即关注意象组合,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过程简洁流畅,如行云流水。

篇6

一、TED视频在《光电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光电技术》课程从TED科技主题内选取一系列和光电技术应用、研究相关的视频,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每堂课20分钟左右的TED科技视频播放,然后做一些简单的讲解。通过视频播放和讲解,同学们能够了解到一些相对比较新的光电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大开眼界,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一些兴趣。《光电技术》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度量、黑体、光电效应、半导体以及一些基本的光电器件的原理和运用。在课程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的广泛,导致教学演示、实验的缺乏。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光电概念及相应的传感器,如光电导器件、光生伏特器件、热辐射探测器件、发光器件等,由于种类众多,无法在课堂上通过实验一一展示。因此需要采用教学实验视频来展示该传感技术原理的实验验证,以及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由于传感器的多种多样,且每一类型的传感器件也包含不同系列产品,导致课堂上对于传感器,只是概念、参数的简单介绍,且缺乏与同类相近产品的比较认识,使得这个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也兴趣缺乏。

3.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去学习光电原理、光电器件的应用,以便对该光电器件产生具体的印象。目前课本上的应用示例较少,且不够形象,还需要更多生动、形象的实际应用展示。

将关于光电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应用的科技视频融入到课堂中,每堂课前播放二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和讲解。其中一部分是将课本上的传感器和传感技术,通过视频实际地展示在同学们的眼前。另一部分则是光电技术的最新发展与技术,用以拓展视野。在这二十分钟里,同学们通过实际应用以及新技术发展,去了解光电器件,感受其在日常生活、高科技领域的运用。结合实际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Johnny Lee[1]通过他的TED视频讲述了运用红外发光二极管、Wii游戏手柄上的红外照相机、投影仪来实现交互式的电子白板的过程。该电子白板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费用。另一个案例则是实现了游戏中的三维方案,游戏画面跟随着视角变化。很形象、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简单光电器件的拓展应用。Michael Rubinstein [1]应用算法将拍摄到的微弱小移动放大,可以看到静态时人脸的微表情;也可以观察由声波引起的物体的振动从而恢复出声音。Ed Ulbrich[1]讲述了他的团队如何生成《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巴顿从年轻到老的面容。Ramesh Raskar[1]应用飞秒成像捕捉万亿份之一秒的图像。这些相机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关于传感器的固定应用思路。另外还有研发新型光固化材料实现快速3D打印;利用LED灯实现可见光通讯LI-FI;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编队控制,完成一系列动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获得建筑的三维图像,用于数据保存传统古建筑,该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且可以用来重建古建筑;等等。由于TED主要是英文?频,纯英文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内容。目前,国内有网易云公开课提供中文字幕的TED视频在线观看,TED官方也提供中文字幕下载,这样即使同学们不能够完全理解英文的讲解,也可以通过中文字幕、课程中的讲解明白视频内容。当然,课堂上不仅仅是TED视频,还包含一些其他视频,例如可口可乐工厂生产纪录片、Intel芯片工厂的纪录片、佳能相机的生产纪录片、光电效应实验视频、赫兹实验视频、热电偶实验等,只要能够帮助课程内容理解的视频都将在课程中作为例子出现。

二、TED视频在《光电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影响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TED科技视频主要来源于生活和高科技的应用。因此同学们不仅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看到在最新科技中的应用,这些生动活泼的例子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演讲者的风趣、演示产品的效果也带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2.了解演讲者的激情、对科学热爱、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十八分钟的演讲也是演讲者在传达他们的思想,灵感的来源。演讲的内容要么是高科技行业的应用,要么是利用现有材料制作简单的器件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演讲者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激情与想法,对演讲内容有清晰的组织架构。观看他们如何传达思想、观点,听取经验,感受他们的激情,可以学习到如何演讲,如何表述自己的思想,同时跟随演讲者们开拓思路。

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TED演讲视频中,要求演讲人员应当在18分钟之内,对自身的一些观点、想法以及成果进行叙述和展示。所以,演讲人员更要充分的利用仅有的18分钟,以使自己的观点、成果可以更完美的展示。所以,演讲人员通常会花费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对演讲进行充分的准备。能够站在TED演讲台上的人,均有着个人不同寻常的故事与经历,这些演讲者包括某些行业中的精英、新兴行业的领跑者、或者是自身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改变。因为每一个演讲人员,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拥有极度的热情,这些人员所作的演讲,通常是最具打动性,同时也可以引人深思,让人们可以对该行业和社会有更加深入的思索。而对于学生创新力的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将TED演讲应用在《光电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其目的是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可以实现“群体加速创新”的目标,让学生开发陌生领域的一些爱好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全球化以及多元化的视角。对于TED演讲的观看,不仅仅是为了观看演说,更为重要的通过TED演讲,让学生获得灵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拓展,让学生拥有多元化思考的技能,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之中,可以具备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看TED演讲,能够更好的激发创新意识以及反思精神。

四、TED社团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

篇7

绪论

随着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涉及到包括生产、生活等方面。包括建筑、航天、商业及机械等方方面面,也包括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中,从而进行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特点与优势,直观、生动、形象,将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其所包含的多种教学形式已经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及习惯的挑战,并体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起到了补充的作用,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叙述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1.1特点研究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过程中,体现了诸多的特点,从而决定其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形式与方法[1]。

首先是具有居大容量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信息爆炸和知识爆炸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很好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其进行补充,从而满足现代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其次,通过计算机视频或者音频、图像等方式,使本来枯燥的课堂更加活跃和灵活,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直观具体。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尤其注重教与学的结合,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张,并敦促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最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多样性,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不但支持游戏教学,还能够实现模拟教学过程,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模式研究

1.2.1常规模式

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多体现的首先是常规教学模式,即老师作为引导者或者主持者,通过主机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问答和对话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知识的传授和接受[1]。

1.2.2练习模式

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其他的教学模式。练习模式是指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输入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回答,最后通过系统的智能性特点进行答卷批阅,从而代替人脑,使批阅行为更加精确和高效。这种练习模式为课堂知识巩固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和准确的渠道[1]。

1.2.3模拟模式

这种模式也成为仿真模式,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的虚拟环境对现实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或者人文现象进行模仿,从而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近似真实的训练及练习,并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机会[1]。

1.2.4探究模式

计算机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探究模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自主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接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自行进行探究,并使其更加巩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计算机或者网络环境中进行查阅、检索等行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思维灵敏度[2]。

1.2.5协作模式

一般来说,现代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一人一力所能完成的,这就决定了需要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要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与确认。而计算机技术正可以提供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也能够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应用

2.1因素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还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等综合因素的决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影响着这些方面[2]。

2.1.1学校因素

在学校因素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主要有设备提供与维护、师生评价体系和网络教育资源提供等方面,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现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保证学校的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充实,并对提高学校的名誉、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等,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2.1.2教师因素

教师属于课堂的重要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规划中,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和配合着,在知识的传授和计算机设备操作中不可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了课堂上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效果,其技能的高低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在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以及教学观念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1.3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在课堂中,这些国家及社会未来的人才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了其使用范围和知识的接受。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通过计算机渠道进行知识学习和资料的查阅,因此这也决定了计算机技术在课堂的使用,同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广,也更加能够与世界接轨。

2.2应用类型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中,除了提供诸多的教学模式,其能够体现的教学应用类型也应该着重考虑[1]。

2.2.1智能化教育应用

智能化教育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及功能应用范畴。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智能化特点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互相补充并且完善。不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能够通过学生自学或者模仿来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还具有评价和审核的作用,因此是课堂上主要的应用类型。

2.2.2仿真教育应用

仿真教育应用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仿真特点所进行和应用的。在这里,计算机以二位或者三维的模式,对实际环境进行模仿,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集视、听、读、写等方面为一体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和学习,对知识进行接受教育。这种仿真教育体系的应用适应于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学生进行学习。

2.2.3远程教育应用

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成功应用于教育方面的背景下提出并实现的,它的主要主要特征是摆脱了课堂教育的束缚,在不同的地域和空间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同时教育,并实时解答。从而大大减少了成本以及提高了教育的高效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叙述,可得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诸多特点、因素、模式等,并且说明了其实际应用的诸多类型,以此说明了计算机技术不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还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本文基于上述介绍,以此对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界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前言

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特征,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数学基础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课堂结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对学生有力的指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了要正确理解课堂教学作用之外,还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应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入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通的课堂结构是老师具有主体地位,采取了老师主讲的模式,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在这一课堂结构中,课堂教学过程相对单一,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设定上都过于僵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老师主讲的单一局面,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了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积极优化,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主讲的单一局面,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实效性,充分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2、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因素,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3、分析初中数学特点,使初中数学课堂变得多元化

要想改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单一性的问题,就要对初中数学特点进行正确分析,并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多元化,改变初中数学课堂单调、呆板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教学需要。

三、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教学方法创新入手

教学的有效性也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老师都有体会: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讲题考题训练,但落实到学生身上往往是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题讲得越多越好?概念是数学的灵魂,而新授课中设置例题的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学生体会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就题论题,解后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的学习只能停留在例题表层。解后反思既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希望、获取经验的过程。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4,底长为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这是课本上一道很平常的习题,只要知道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的学生应该都不难得出它的结果是14。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我们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求出这个14吗?找到这个14就匆匆开始下一题的讲授,我们就将失去这道题本来应该得到的更多、更宝贵的东西,无异于进宝山而空返。

四、初中数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为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的作用,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把握教学原则和教学特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目前来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老师要利用课堂提问环节,做好教学指导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指导质量,就要利用好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的课堂知识进行检验,并在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逐一解答,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提问环节是做好教学指导的关键,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引导的实施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教学引导,使教学引导成为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引导的实施力度,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只有做好教学引导,才能保证学生获得有力的支持。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引导的实施。

3、老师应发掘数学特点,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引导

考虑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难度,应在课堂教学中将例题和习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引导,把握课堂教学原则,积极开展习题教学,保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创新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特点和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潘润翠;提高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2]张立杰;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3]黄汉昌;提高数学作业讲评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国数学教育;2011年Z3期

篇9

数学修养的程度将决定一个成教学生未来的思维深度和发展高度,因为数学是一切学科中普遍使用的框架,几乎称得上是“万能”的工具;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训练[1]。成人教育主要是实现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进阶。通过教育使成年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1][2]为了更好地满足成人教育的人才培育功能,使其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必须坚守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成人高等数学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载体和渠道,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方案,以提高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一、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确立终身教育体制的基本理念、促进受教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及其政策的原则和目标[3]。“跨界、融合、创新”是成人教育的最终培育目标。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成人教学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主的阶段,对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少,这也是我国成人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1.成教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成人高等数学课程通常是基础必修课,有些学生认为它和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数学理论过于抽象,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加上成教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知识遗忘严重,同时缺乏对学习数学的长远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减。同时现在成人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课时普遍偏少,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兼顾理论讲解、课堂习题巩固和内容拓展等方面,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内容抽象难懂,生硬晦涩,从而更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2.数学课程的教学与成人教育特点不匹配

虽然现在很多成人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已经在内容上进行了部分改革,但是照抄照搬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做法屡见不鲜,成人学历教育模式与普通本专科教育趋同,甚至教学内容和方法直接套用高等教育[4]。与此同时,成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通常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他们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难以针对成人教育的实际需要传授数学理论。因而学生也无法将数学理论灵活地运用在工作与实践中。

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以通过数学课程考试为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激励和开发。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数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的要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教学活动模式与工作流程,提出教学策略方案和评价办法,并最后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5]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不仅可以为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规范和操作方案;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并且实现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授课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方案中要明确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然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区别对待[6]。因而针对成人教育的数学课教学方案就必然要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正如大家所知,课堂教学方案应该从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分析等方面来设计[7],那么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案应该怎么设计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成人教学经验和体会,以及在教学中的心得,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1.调查教学对象,分析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取得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要知道他们数学基础如何,他们实际需要的是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设计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接受程度和应用方向的课堂教学方案。成教学生的一个特点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化和职业化特点比较明显,他们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和职业需要,增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选择“问题驱动课堂”的教学法

纵观历史,数学理论是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不可能离开问题孤立存在,进而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问题进行。张奠宙、张荫南先生首先提出了问题驱动课堂的数学教学方法[8]。杨玉栋、徐文斌也提出了利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的数学教学方法[9]。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下的数学知识是僵化的,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数学知识有何用处。教师如果把问题嵌入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理论来自于哪里,如何产生和发展,那么数学知识会变得生动鲜活。美国著名的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哈尔莫斯说过:“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比具备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要重要得多。”[10]在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成人教育特色巧妙地嵌入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给学生传达数学思想和理念,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例如,我在给成教学生讲“连续”的概念时,我首先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气温在一天、一小时、一刻钟和一分钟内变化分别有多少?这是一个通识性的问题,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熟悉效应,当这个大家熟悉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起来。我因势利导地从现象到本质阐述了函数“连续”的本质就是自变量的改变量趋于零的时候函数的改变量也趋于零,再逐层深入地引出了“连续”的概念。这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实例中寻找掩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再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去逐步探索和获取未知的数学知识。北京大学张顺燕先生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你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纷乱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学会以丰富的科学语言、严谨的思辨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进而做出发明和创造[11]。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这样的眼睛和头脑。

3.结合成人教育特点,活化课堂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数学基础课程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经典的数学原理和方法,教师能在这方面创新和改进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成教学生专业分类多样,职业差异显著,因此成人高等数学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教师如果能将各专业各领域的新现象、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那么原本一成不变、看似枯燥的课堂内容将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生硬的概念、费解的定理和冰冷的公式,还是能与自己的专业贴合并有助于本专业科学研究的极好的工具。比如,在讲线性回归时,笔者用一个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本市机动车牌竞拍价格,并将预测的竞拍价格和实际竞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非常接近,这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与数学理论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精准的课堂习题,以练习促分析

哈尔莫斯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做数学。”[10]少而精的课堂习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少量且典型的课堂习题,让学生一边学一边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技巧的印象,从而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快速了解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存在的迷思和问题,从而灵活处理课堂教学进度、调整课堂教学节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教学理念,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怪象。成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教育活动过程,所以老师必须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活化数学知识,使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生动化,最终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培养知识丰富、思维高阶、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现代成教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大学,刘洁纯,李旭阳.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35-137.

[2]王丽,王晓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解读与辨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6.

[3].浅析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69-170.

[4]陈丽,赵刚.论继续教育质量观[J].继续教育研究,2017,(3):10-13.

[5]蒋永晶,王书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和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02,(3).

[6]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章新友,张春强,罗山水.大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案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2014,(2):126-130.

[8]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续)[J].高等数学研究,2004,(5):8-11.

[9]杨玉东,徐文斌.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理念、实践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20):68-72.

篇10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力求达到的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这种境界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像一个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教师本人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另一方面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特殊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总是把教学艺术作为自己事业奋斗的理想目标和特殊精神境界来追求。教学艺术,作为特殊的教学境界,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与一般艺术相比,教学艺术在表现手法、主体、客体、目的、意义均有其自身特点。

(一)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与众不同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有音乐的表现手法,又有绘画的艺术手段,还有建筑、舞蹈等的空间表现力。他还综合了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动作、表情、姿态、语调。它像是表演,但又是真实发生的场景。创造教学艺术的教师则集音乐家、画家、表演艺术家的素质素养于一身,通过各种艺术的手段,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

一般来说,人是艺术的活动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特殊角色和地位的人。主体性是一般艺术的突出特点,“它要求教师和学生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物化到学生对象中去”。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生产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创造的过程。给人以艺术感受的教学活动,能使人感受到教师的积极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三)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客体是教学活动

一般艺术的客体是大千世界,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不同,虽然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身心,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试图改造的却是教学活动本身,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课堂的艺术;(2)开讲的艺术;(3)提问的艺术;(4)讲课的艺术;(5)板书的艺术;(6)结尾的艺术。

三、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达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活动,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可见,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语言艺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起动力的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作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溃“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说‘2是24的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

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四、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给我们的启示

(一)教学艺术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指出: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的教育素养的各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爱华老师的成长历程更是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可以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为了掌握教学规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他的案头、床边,随处都是书,光近几年的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才可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二)教学艺术取决于教师的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