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应急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4 17:13: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应急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档案应急管理

篇1

档案记载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档案也记录了人类社会财富的积累,其珍贵性不言而喻,而由于档案承载介质的特殊性,使得其容易遭受突发事件的破坏,破坏的后果就是形成不同程度的有形无形的损失。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档案造成的损毁,将影响降低到最低,因此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继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使得档案应急管理工作处于严格的可控状态。

1 档案部门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意义

应急预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决定了管理部门能否有效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档案管理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具有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包含着我们承受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因此很多国家、地区都无法躲避突入袭来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灾害,在历史上每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都会对所在地区的档案造成巨大的难以弥补的损害。严峻的档案突发安全危机,使得档案部门必须要提高认识,有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危机既然无法避免,我就要时刻准备着,将危机对档案的损失降到最低。

应急预案能够指导相关单位进行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管理措施,也是提升档案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就要求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必须明确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上自身的责任,进而形成统一的联动状态,共同应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使所有人具备识别隐患的能力,处置隐患的能力,降低隐患升级的能力。

2015年12月28日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在京举行,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会上指出,要建立应急处置管理体系,从根本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产生危害的影响面,要进行常规性的应急状态演练,加大应急状态演练投入,进而形成应急预案的可执行性,会议提出的要求,明确了当前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的管理的环节,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者的责任。强调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确保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能够有效的保存,构建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建立的现状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档案应急管理能力已经大大加强,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多反映在如下几个关键环节。

2.1 应急预案不健全,联动性不强

部分省份及地区没有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应急预案体系,或是现有体系形式化严重,可执行性差。南方某省在已经建立档案网站的市区,只有不足一半的市区公布了应急预案,其中还包括个别形式化的预案,可见重视程度十分有限;从其内容上来看,多集中在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的制定,而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没有给予考虑。

2.2 预案内容形式化,可执行性不强

从前文所述南方某省的多个市区现有应急预案来看,存在着预案内容形式化,机械照搬照抄,内容空洞,严重与实际不符,没有可执行性。从中抽查的五份市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中,几乎全部与该省的档案局的预案一样,可见都是直接在省级预案上进行了名称的修改,甚至内容都完全一样,形式主义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上表现尤为突出,甚至存在多个地区市县互相抄袭应急预案的现象。

2.3 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差,没有形成联动机制

建立了应急预案后,就要根据预案的假设情境进行有目的的演练,例如按照火灾或是爆炸的事故情境,组织进行演习演练,从演练的表现上和结果上来确定火灾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部分档案部门开始定期的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并且从中取得了很好的演练效果,但是部分单位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实战演练,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应急联动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应急预案演练不足,应急联动能力就弱,由此产生了档案应急处置实践中“不联不动,联而不动,联而乱动,联而慢动”等混乱现象。

2.4 经费保障不足,影响应急保障能力

只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确保档案部门能够顺利的开展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而保证技术和设备的有效性,满足应急预案的需要,确保保证能力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很多地区的档案部门缺少充足的资金保障,存在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难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对于必要管理设施没有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无法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按照预案来实施,已经出现过在发生火灾后,由于火灾报警设备和喷淋设备的失效,没能第一时间形成应急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就要求档案部门要进行多个资金渠道的投入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装备和物资的有效性,确保应急保障能力强大稳定。

3 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的基本内容

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最根本要求。这就要求档案部门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前期规划和后期实施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建立应急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在组织上形成分工明确,互相协作的状态;对所在地区的档案管理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对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档案部门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明确。

政府部门加投入,使得应急演练常规化,演练效果具备可执行性,在演练中检查预案的效果,在演练中筛查预案的效果评价条件,讲多次演练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调整预案的可行性。

4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展望

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机制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和主要工作内容。全面、系统的应急管理机制能够确保档案部门的应对反应速度够快,应对反应结果的有效,更好的预防和应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资源的安全,从而保证人类社会历史的延续性与文明的传承性。

篇2

一、档案馆突发事件分类以及现阶段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现状

档案馆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突发事件和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突发事件这俩种情况,而突发事件的发生的确定性大小也不相同,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确定下大小又可以分为档案馆常规性突发事件和档案馆危机性突发事件,面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前和事件发生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混为一谈。

现阶段我国档案馆面临着很多的危险,档案馆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并不安全。首先在外部环境上,档案馆会受到外界的自然灾害的风险以及外界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给档案保护带来的风险。在内部环境上,则是档案馆内部的档案应急管理能力不够,并不能完全的了解哪些气体会对档案馆的档案造成威胁,当危险事件来临时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档案抢救技术,对可能会对档案馆造成威胁的一些危险源也不能及时发现,这一些列的档案馆内部的原因都不能有效的保护档案馆免受威胁。

而造成我国档案馆应急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档案馆缺乏完善的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在应急管理中缺乏系统的理论的指导,没有系统的理论的指导导致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使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部性偏大甚至容易转错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导致应急管理工作效率极低。其次,具体的制度层面上,缺乏应急管理必要的一些设计,一些必要设计的缺失导致应急工作力度不到。其三,在具体的应急管理实践上面,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应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就会不能有效的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增大档案馆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也会很容易形成慌乱,不利于突发事件抢救工作的进行。

二、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1.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变化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形成了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的理论依据。档案馆发生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会经过刚开始的发生阶段,到中间的具体的过程阶段,再到结束阶段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和给档案馆造成的危害都不相同,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分为突发事件的潜伏期,时间的爆发期,时间的持续期和事件的消退期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以称作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突发事件的爆发期,突发事件的持续期以及突发事件的消退期,针对这四个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应急处理,其中每个阶段依次对应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和恢复,对这四个周期要进行明确的应急任务安排,这样可以为档案馆在实际的应急管理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便档案馆应急工作的有针对的展开。

2.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包含的内容

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管理层面,即档案馆应该建立灵活的,刚性的并且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灵活,刚性,健全保证了对应急管理层面的体系要求。第二层面,技术层面,在档案馆具有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之后,就一定要提升应急管理的技术从而来更好的发挥应急管理理论的作用。即在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内容中,一定要注意将传统和现代进行有效的结合。档案馆对传统有价值的资料实现保存以方面人们查看,因此一些原来的档案保护技术应该和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档案管理技术相融合,从而做好档案馆突发事件到来之前的预防工作,突发事件到来之时的抢救应急工作,以及突发事件过后的对档案的修复和还原工作。现代技术的不断运用会推荐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更好的做好档案馆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三,资源方面,即云南国际惯例能力想要提高所需要的一些资源的支持,档案馆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以及财政资源,这些资源的投入可以保证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档案馆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现

档案馆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构建五种能力,即智慧力,软实力,硬实力,防范力和抗逆力,这五种能力分别代表着五个管理层面技术的提升,即在档案应急管理中对文化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岁技术的管理,对风险的管理以及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管理,通过提升这五种能力来提升各方面管理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档案馆档案资源的保护。

1.要加强应急的风险管理,即加强防范

档案馆应急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源头上控制风险对档案资源的倾害,因此需要注意加强在档案馆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应急风险管理,首先构建档案管理风险评估系统,对档案馆外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得出每种风险源的风险值,根据风险值大小进行排序,再依次进行不同的处理,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注意要先处理一些危险值较大的危险源,实现从源头上避免危险源向突发事件的转化。

2.增加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的管理

增加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应急智慧,档案馆的应急知识可以分为常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及非常态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根据突发事件不同的流程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应急管理知识,对应急知识的管理可以和档案馆的具体应急业务相融合,促进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3.重视档案馆应急技术的管理

要想提升档案馆应急管理水平就需要注重去研?l防御档案馆突发事件的技术。通过防御技术的研发使档案馆可以提前发现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并且尽快采取措施消除,避免安全隐患向突发事件的转化。首先,需要需要完善档案馆的环境监测技术,其次,研究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应急相应技术,以及研发对数字档案和网络档案遭到破坏后的恢复技术,有效的减弱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危害,同时要研发新的技术实现档案应急管理的智能。

4.加强对档案馆文化的管理

档案的应急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只是依靠法律制度,还是应该依靠文化的力量,使应急管理工作在具有刚性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一定的弹性,文化的管理可以是档案馆应急管理制度和技术之间的补充。加强档案应急文化管理的工作可以将应急管理安全知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注重使每个员工都拥有应急管理观念,通过文化来形成档案馆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意识的统一,从而更好的规划应急管理工作。

5.加强对档案馆的差异性管理

我国不同地区面对的自然灾害都不相同,面对的社会环境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时应该充分的重视到地区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的档案馆采取不同的应急管理对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确立不同的应急管理重点。通过加强档案馆的差异性管理来实现档案馆的精细化管理,从而进行有针对的有效率的应急管理,使档案馆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调整我局档案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档案业务管理和建设工作。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二、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首先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使大家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档案人员要坚持经常学、自觉学、熟悉和掌握档案知识,增强依法治档的意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狠抓档案业务建设,使之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篇4

1 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介绍

通过查阅国内主要期刊数据库发现,国内关于档案局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中文文献不足30篇,外文文献也不超过200篇。对这类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针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少之又少,且大多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突发事件的预测和演变规律方面,因此档案局应急管理研究理论还存在较大空白,其理论体系急需补充和发展。经过汇总分析,现有文献主要特点如下:

1.1 现有相关研究文献方向十分狭窄,文献作者多为档案局或者档案局基层工作人员,其学术水平相对不高,采用的研究工作和理论基础不足,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指导性。

1.2 大多文献将灾害管理、危机管理、突发事件视为同一个概念,这也是研究初级阶段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事实上灾害只属于突发事件的一部分,危机事件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因此,概念混淆容易导致研究方向偏离。

1.3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档案局造成毁灭性的损害,也会对档案局内部工作人员和读者造成重大生命威胁,因此,将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地质灾害等基础理论融入到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有研究文献内容来看,很少有学者关注档案局应急机制的建立和理论研究,更没有针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大多研究文献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1.4 研究文献主要为理论分析,缺乏实际案例支撑。这主要与文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和经验有关,也是当前国内文献主要研究空白之处。

从今后档案局应急管理发展方向来看,结合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和趋势,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重点。当前,国内档案局尚没有针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档案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大多数档案局工作人员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能力,安全意识薄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档案局工作人员对馆内消防应急知识知之甚少,连基本的逃生规则和常识都不了解;档案局也没有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紧急工作组织预案;馆内没有具备良好的紧急避难设施和条件;平时没有重视应对突发事件紧急演练工作,没有指定紧急逃生路线和方案等。现实工作中的空白,也是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因此,针对当前档案局应急管理需要,以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和灾害应急理论为分析工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局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研究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指发生具有较大偶然性,影响面广、会造成重大社会损失和危害、需要全社会联动共同应对的公共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档案局所面临的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有各类自然灾害、公共信息安全威胁以及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等,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会给档案局和内部工作人员、读者造成重大危害,这种危害对人员来说有可能是身体上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而对档案局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档案局建筑在事故中倒塌,对馆藏文献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威胁工作人员、读者生命安全,对档案局的发展产生重大威胁。

综上所述,当前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急管理体系,为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研究内容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未雨绸缪、防抗避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如何保护档案、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安全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研究理论能够有效指导档案局建立一套完善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不断降低重大突发事故对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危害;要指导档案局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应对措施,使得在任何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档案局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将事故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概括地说,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机制,能够帮助档案局有效规避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提高档案资料和馆内人员的安全性水平。因此,本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理论、档案局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档案局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模型,该模型围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工作方针,不断强化档案局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未雨绸缪、事先预防来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事件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2 重大事件预防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各种相关理论,例如自然灾难应急理论、档案局学、信息安全理论、紧急避难理论、社会公共安全理论等,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基本理论框架,为指导各地档案局、档案局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3 重大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方案研究,针对如何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措施和方案,通过评估档案局建筑安全、馆藏档案保管要求以及馆内人员分布特点,不断完善档案局内部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机构,同时指导日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档案局预防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2.4 选择具体案例深入分析。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摸出其发生和演变规律,为今天档案局开展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3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研究目标和价值

当前档案局应急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围绕提高档案局人员、档案安全来丰富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同时结合档案局管理应急理论和具体经验,不断提高重大突发事件中档案局的应对能力和响应速度。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理论研究工作的四个图谱。

3.1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制定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模型图。该模型能够详细列出档案局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管理目标、职责和应对方案,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应对精神,注重对馆内人员的安全保护,力争将档案局的人员伤亡和档案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要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编制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学科谱。要将涉及到档案局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的理论纳入到档案局应急机制学科图谱中,打造多学科知识理论交叉、综合的档案局应急机制理论体系,不断夯实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

3.3 要结合当前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特点,编制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内容纲要。要提高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要编制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内容纲要,以提高档案局应急机制中的预案管理能力。预案是帮助档案局提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能够针对各种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好充足的预防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3.4 典型案例的选择、分析与实用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提升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具体案例的发生起因、经过和经验教训,能够弥补档案局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以显著提升档案局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当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理论体系亟待完善和丰富,因此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案例的学习能够为弥补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局应急管理研究模型与基本理论的空白,必须要围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应急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档案局人员安全保护水平,为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创造一个平安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4 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局应急工作特点,并提出了有益指导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国内档案局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不断提高档案局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事故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档案局全面健康发展,为完善和丰富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档案是人类社会的原始记录,它不仅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凭证作用,而且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档案安全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当前我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此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尽快予以解决。笔者经过分析研究,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档案安全保护制度不健全

当前,由于我国档案安全保护制度尚不健全,因此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单位的档案室不禁烟火,室内有人抽烟;有的单位将档案库房不是设在底层,便是顶层,或是潮湿或是漏雨,不防盗也不安全等等,这些都无法保障档案的安全。可见,当前我国档案安全保护制度尚不健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档案库房条件差

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库房条件差。有的单位档案室环境恶劣,不是在顶层就是在底楼,门窗破损,既不防盗,也不安全;有的单位尚没有专门的档案库房,没有将档案库房、阅文室、档案人员工作室完全分开,造成查阅档案人员直接进入档案库房,随意翻看,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得不到落实等等,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安全。

3 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势必会阻碍了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重视不够。长期以来,一些档案工作者没有过多地考虑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认为档案管理的重点是收集、整理和利用。这种认识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单位领导的重视不够。部分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不起来,不愿意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去投资。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安全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4 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档案的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必须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但是由于单位领导的不够重视,以及时间、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档案人员参加的教育培训相当有限。总之,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尚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此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要尽快予以解决。

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策略

由以上的分析论述可知,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切实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此,笔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1 高度重视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档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提高对档案保护工作的认识。档案管理的安全保护工作,是档案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维护档案的安全,还要严格把好利用关,规范制度,严格手续,保证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做到不损坏、不丢失、不涂改、不伪造,确保不泄密,不失密。《档案法》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强大武器,广大档案干部要依法办事,提高对档案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向有关领导宣传,提高档案保护工作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将档案管理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总之,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

2 完善档案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档案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现状,档案安全保护的重点要放在防火、防水、防盗方面。做好库房环境的维护、保护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库内温湿度的记录与调节,清洁卫生、日常设施的检查与维修等工作。总之,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档案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

3 完善档案保管的设备建设

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改善档案的保管环境,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创造良好的条件。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档案库房,需要适宜的档案装具,需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否则,会直接影响档案的利用寿命和安全。为此,各单位要加大对档案工作设备的投入,完善设备建设,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总之,加强对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完善档案保管的设备建设。

4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安全监督

要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安全监督。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经常到各单位督促检查,督促各单位对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另外,各单位领导也要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了解档案安全工作情况,认真督促,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好档案安全保护中的安全隐患。如此,才能使档案安全工作具有组织保证,真正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有利局面。

5 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档案的载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只有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促进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要做好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篇6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19-01

一、当前农机安全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许多地方在农机安全监理中存在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存在着“三差一低”现象。“三差”主要是指 安全性能差,又大多在山区运输,作业环境和道路条件差,而“一低”则主要指农民机手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维修知识,驾驶技术与应急措施等能力都比较低。且许多地区的 管理资源与交警并未实现共享,容易导致交警的违纠处罚难以落实到位,而驾驶人员则无处交纳罚款,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当前许多地方在农机安全监理中还存在着没有严格规范的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制度的问题,未能明确岗位之间的不同职责并将其落实到位,且许多地区的数据资源较为匮乏,导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且缺乏科学化。

3.当前许多地区的领导还未能够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农机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农机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未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不了解电子档案工作的工作流程,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也缺乏责任心,导致了农业机械档案管理的混乱,容易出现借出的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或档案丢失的现象。

4.当前许多地区在农机安全监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备、没有较为完善的农机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高素质的农机档案管理人员,致使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农机信息更新不及时,使得农机档案信息难以充分发挥其为农机人事工作以及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及其意义

1.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1加强对农机电子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例如,电脑、照相机、打印机和复印件等办公所需要的电子设备,促进农机安全监理硬件设施和软件的提档与升级,做好安全监理的防盗、防水、防火以及防蛀工作,在档案室内随时备好灭火器以及防虫剂等档案管理所需的用品,做好农机监理档案的安全工作。

1.2应当注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农机安全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做好农机安全监理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正在由传统的纸质管理向纸质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转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与纸质档案相比,它不仅具有快捷、准确、方便的特点,还可以实现数据格式与纸质档案一并保存,且有效防止了档案内容被篡改,有利于促进农机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3应当注意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是当前农机安全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与管理水平是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农机安全监理档案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不断学习的观念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还需掌握较好的现代化技术,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操作。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与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有关于农机安全监理的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于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的意义

2.1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农机安全监理,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创新了农机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突出了电子档案信息量大、易于保存、资源共享以及查找方便等优势,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农机安全监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数据的整合,促进了农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为农机监理工作人员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日常执法活动以及规范安全监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其中所记载的机手肇事与事故处理案例使其成为农机安全宣传的重要教材,此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农机安全监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农机安全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机安全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3加强农机电子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农机档案资料整理、保管及其利用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农机安全监管的科学与规范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当前在农机安全监理中还存在着管理部门重视不够、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完备等问题,给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加强对农机电子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由于纸质档案的建立需要人工和保管、保存的特殊性,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不同,纸质档案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在现代档案理中,应当运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法,在管理和制度方面建立科学的方法,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科学管理纸质档案。

一、纸质档案的特点及缺陷

纸质档案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档案,而电子档案是指用现代信息科技,如电脑、光盘、U盘、图像记录等方式为载体保留信息的方式。如今,虽然作为新兴载体的电子档案倍受关注和青睐,但传统的、具有原始性质的纸质档案也不容忽视。据了解,纸质档案具有以下特点:1.档案载体较为单一;2.记载信息的固定性和稳定性;3.信息的隐蔽性和原始性;4.缺乏一定的复用性;5.传输较为繁琐。

二、 纸质档案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及优势

(一) 纸质档案可以较为独立地完成信息记载和传输。首先,相比电子档案等其他记载信息的方式,纸质档案可以独立地完成信息的记载。在纸质档案的记录中,纸质档案的阅读、调阅和使用都可以单独完成,而电子档案则更多地需要依靠阅读工具,如电子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等高科技,信息与设备结合,只有两者共同使用才有一定的作用。

(二)纸质档案载体稳定、可较长期地保存资料。纸质档案相比其他档案记载方式有更加稳定、耐用的特点,因为档案管理的要求一般都要有10年、20年甚至50年或更久的保存度,所以有些电子档案并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因为电子信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的防磁性、抗病毒和资料的储存空间都有较大的要求。

(三)纸质档案记载方式传统而便于理解。在档案管理和查阅、记录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更快捷的、更简便的查询和调阅方式,而电子档案相比纸质档案来说,运用的是更为先进的记录技术和调阅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或者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属于老一代的“机盲”,在这种情况下,会操作、懂电脑的特别少。所以纸质档案没有局限性。

(四)具有保密性。在当今科技发达的年代,科技发达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但信息泄露、信息盗取的现象也更普遍了。所以纸质档案在这一点上可以确保信息的隐秘性和保密性。只要保管的地方合理,档案室封锁严密,基本可以保证信息不泄露。因此,纸质档案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原始数据,杜绝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希望通过破坏电子数据而达到其特有目的的幻想,维护了档案的权威。同时,纸质文件在删改后想不留痕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各部门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处理时,为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及时备份形成纸质档案。可以说,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充分体现了纸质档案存在的重要性,同时也稳固了纸质档案在档案中的地位。

三、纸质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与电子档案相结合。既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各有利弊,在建立纸质档案的过程中,就必须研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各自的特点,可以将纸质档案作为原始凭证和永久保存档案,将电子档案作为备份档案建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应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管理系统,分别操作、分别保管、分别利用,并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必要的通道。

(二)集中管理。在纸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集中性。建立集中管理的纸质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档案的及时归档、整理和取用,还可以防止非档案保管人员对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持续使用性造成的破坏。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于纸质档案的无法更改性和永久性,应必须保证档案在建立之初就有一个很好的、正确无误的归档和保管。因此,对纸质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应该为每一份档案建立相应的记录制度。实施档案保管和整理的责任制,确保发生业务之后可以及时地归档,在其他人员借阅档案后,也能及时地整理到位,从而使档案的保存更加完整。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应素质。第一,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了解纸质档案在保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防潮、防虫和防腐蚀等。第二,档案管理人员应记录在编,防止自管自盗的现象发生。第三,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了解一些现代档案管理的制度,从而使纸质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

四、结语

虽然在信息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电子档案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但由于其还有一些无法改变的缺陷,纸质档案并不能完全被电子档案代替。所以对纸质档案的研究仍然十分有必要。在纸质档案管理建设中,我们也应该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纸质档案建设上抢占制高点,这样才能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发展中交相辉映。

篇8

一、文物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文物档案是直接记录和反映国家在重要文物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文物档案管理的内容与一般专业档案管理的内容有所不同,具备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研究价值高等特点,所以必须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防止文物档案毁损、丢失。在文物档案管理中,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物藏品的历史资料

有关文物来源、流传经过的原始记录和采访记录;文化发掘报告、采集记录、铭记题跋、鉴藏印记;书画作者的小传、工艺制作记录等。

(二)文物的鉴定资料

文化鉴定意见、定级记录;使用先进的鉴定方法、鉴定仪器对文物藏品进行鉴定的检测报告、化验报告、分析报告;专家学者对文物作者、时间、真伪做出的鉴定记录。

(三)文物藏品的研究资料

文物专家学者在科学研究文物的过程中所发表的专著、论文、铭刻拓片、图录、丛书目录索引、研究文摘等。

(四)文物藏品保管的资料

在对文物藏品采取保护措施时,如灭菌、除锈、消毒、防虫等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方法、效果等情况的记录;文物藏品出入库记录、保存现状记录;对文物藏品修复、复制的承制者、修复部位、时间、工艺流程、使用材料等方面的记录。

(五)文物特征记述资料

对文物的时代、产地、色泽、质地、数量、完残情况、重量、尺寸、特征描述、用途等方面的文字记述,以及有关文物的拓片、照片、纹饰、器物绘图等方面的影像资料。

(六)其它资料

在意外事故中,对文物损毁情况的领导处理意见、有关批示的原件、原文、复印件,这些资料是文物藏品原始记录的重要依据。

二、计算机在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建立文物档案管理数据库

档案整理是文物档案管理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较为繁杂的一项工作,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文物档案管理时,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尤为重要。通过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极大程度地方便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只需要按照文物档案的类别将其录入到计算机中,再将生成的新档案添加到数据库中,整理工作便基本完成,与传统的文物档案整理相比,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使整理工作变得非常简单。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档案整理分类。由于文物档案的整理分类具有一定的学科规律,故此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应当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通常可根据原有的文物档案进行分类;其二,档案资料录入。由于文物档案涉及的内容较广,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录入方式,如声音、图片、影像等可借助专门的设备进行录入。

(二)建立档案资料检索系统

对文物档案进行检索和查询,是体现文物档案用途和价值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文物档案资料检索系统能够使检索和查询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使文物档案的应用更加开放和广泛,研究人员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输入想要查询的内容,如文物名称、出土时间、年代、出土地点等,便可以借助检索系统找到与之相关的资料,如文物藏品卡片、藏品档案以及其它相关资料等等,这给研究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既节能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延长了重要文物档案的使用寿命。例如过去档案的载体一般为纸质卷帙,这些载体又面临着最终消亡的结局,文物的信息生命依然存在巨大的风险。计算机在档案中的应用,扫描和复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实现文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文物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并建立健全责任风险体制和目标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制度,借此来促进档案管理人员逐步向专业型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对文物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强化,并加大后续监督管理力度,推进文物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应当建立并完善文物档案网络查询功能,以档案开放的明文规定为依据,并以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平台,定期对特定人群以及社会公众开放,借此来实现文物档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文物档案的价值。

(四)创新文物档案管理方法

文物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于实际,增强文物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方法,推动文物档案管理良性发展。文物档案管理部门可建立重点文物档案网络监督系统,以档案室为中心,以相关单位为网点,不断扩大文物资料的收集范围,提高文件材料质量。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物资料收集办法,利用网络监督系统监督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从而确保文物档案资料收集完整。计算机技术创新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文物的输入分类建档工作。

三、结论

总而言之,利用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文物是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而文物档案是全面、准确反映文物相关情况的重要资料。由于文物档案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为了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文物档案资料安全,提高文物档案利用效率,应当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以满足信息时代下文物档案事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化、必需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设备。而高素质人才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保障。文物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对现代化管理作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以信息化促管理,努力实现文物资源的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共享。这将是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应用中的重大突破。

篇9

2 在“双套制”下如何解决纸质与电子档案的归档

篇10

1.前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机关档案是机关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档案作为一份特殊的历史记录,是单位发展的历史和见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也是机关单位人事管理、人事劳资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是机关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互联网时代,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挑战和压力,如何利用网络使档案管理日趋现代化,是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2.网络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趋势,其对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影响有:

2.1档案载体日趋多元化

之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保存多以纸质材料为主,纸质材料不仅存在保管上的难度、存在丢失的可能性,档案资料一旦丢失对当事人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而网络化时代,电子文件不断增多,新兴的信息存储技术,例如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等等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存储的容量,使得机关档案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存储大量的档案信息,领导的讲话、机关事业单位的活动、电子文本以及一些视频资料都可以下载到光盘等载体进行储存,存储密度也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而且还既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等优势。

2.2档案信息利用率提高

之前,档案资料使用人在查阅档案时存在诸多不便利的因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档案利用率不高。而在网络化时代,档案管理可以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档案的传输,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综合和集成共享的优势,大大节约了档案使用人的时间。档案使用人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查阅服务来检索和寻找所需的资料,不仅准确高效,在档案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也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

2.3为档案资料共享提供了便利

事业单位档案资料众多,散落于各个部门之中。在纸质材料时代,部门之间的档案材料缺乏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网络时代,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室,加强了档案一体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整合了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也将音频、影视、实物等档案资料统一纳入数字化管理,各个部门都可以再数字化档案系统查阅所需的资料,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利用。

3.网络环境下对机关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网络时代的机关单位档案管理是种技术,更是管理理念,如何做好这一工作,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机关单位档案管理效果。

3.1提高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如今,加强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潮流,档案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日益被人们所熟悉和认可。作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认识到电子政务时代档案管理的意义所在,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工作日程,不断提高领导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网络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手段加强档案工作与互相网的整合。作为普通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和冲击,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平日工作中不断更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服务质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3.2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重在应用,如何利用档案网络化创新服务手段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关系的课题。机关单位可以建立档案馆网页,以网站为基础,开展网上利用服务,要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上传各种有效信息和数据,网络化时代,档案电子文化的上传和下载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及时有效的收集电子文件,并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归档。尤其是加强电子文件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建立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和自动化。机关单位还要建立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作为机关单位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管理各部门的电子文件数据,并在网站上提供档案信息的文件查询和检索服务,档案信息使用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当然对于一些限制性信息和保密电子文件要做好保密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实现档案信息和数据的高效使用。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操作者是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信息化时代,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仅仅是档案管理者,还是信息财富的管理者和提供者。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业务工作水平,以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然而,很多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或者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或者只是兼职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职业素养,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为此,机关单位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档案管理专职人才专职管护。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互联网相关的知识的培训以及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水平。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招聘网络服务需要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数据分析与开发人才等,来做好网络时代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其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网络化的发展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机关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明利.浅议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