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件档案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5 17:34: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文件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文件档案管理

篇1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篇2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2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3 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4 结语

综上可见,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概念的发展演变,体现着管理信息和科技信息、现行信息和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固态信息的高度集合。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的迫切需要,将使得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各类作业过程成为必然与可能。

篇3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87-01

为实现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将历史性的文件进行有效地的研究,真正将内部的文献进行良性管理,使自己的建设事项能够在计算机的整体控制下能够被整合起来,使企业内部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断提升。

一、整体的技术分析研究

1.企业文件管理技术分析。企业文件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始于管理信息系统(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企业内部的建立。这一系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建立,要依托在企业职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MIS的建立,一般来说,先要选取较为优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运用,把握其中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地研究,使建设性的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强化,在进行会计事项的正确流程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地关注,把握在原始凭证、票据中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进行整体性的数据输入过程中,一定要将整体性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把握对其中较为优良的建设环境的完善,真正将会计电算化内部的整体环节进行完善巩固。

(2)真正将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筹资事项、投资建设与建设中造价事项进行综合施用,使其中的建设能够不断进行强化,把握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重要的事项能够在网络化的信息建立过程中不断完善。

2.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原则,将内部的人力资源、经济业务的档案数据进行有效研究分析,使其数据能够在渗透过程中,保持一致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写。这项工作首先要按照著录项目构建存储数据库,将数据库进行完善的建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各项数据都是真实的、完善的,在进行提取施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目录进行有效提取,使其能够为今后的经济、人力资源发展方向提供条件。

(2)借助计算机开展档案检索。对原件进行提取检索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利用和掌握,真正将内部的信息进行有效建立与提升。在此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操作。

(3)借助计算机完成档案管理中的各种数据与情况的管理与统计,在进行统筹管理过程中,将入库与出库的各个数据事项能够建立起来,把握较为精准的统计、审核的状态,进行自行建立,使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并且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强化,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优良的建设条件。

二、两者联合施用的技术分析

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现如今,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自主开发或购买而配备了一体化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企业文件与档案的综合性管理。此阶段与第一阶段主要区别就是在档案管理子系统上建立了一个端口,把握较为优良的管理办法,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使计算机能够建立完善有效的系统数据库,使真正能够使数据提升的建设事项不断强化,真正将企业内部的建设理念进行渗透,使其数据能够不断完善地进行渗透建设。

三、企业文件的电子文件管理事项研究

对于电子文件的理解有许多种解释,在进行有效地认识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使电子文件能够在生成过程中,将内部的各项数据进行完善地体现,并且要真正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必须弄清其与机读文件的差别,两者间的主要区别见下:

1.生成的环境不同。机读文件指能被计算机的输入装置读取的文件。机读文件的读取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指信息从某个存储区读至另一个存储区;其二,指计算机系统从某一类型的记录媒体,比如磁盘,读取信息。因此,识别与复制是机读文件主要的特点。

2.管理模式不同。对机读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对企业文件与档案手工管理程序与方法的模拟,没有本质变化,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基于管理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整合的基础。

3.存在的具体形式不一样。电子文件就是依据网络技术中的高科技技术进行系统连接,在进行远程传输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的强化,并且电子文件的时效性、准确性都是较高的,是能够体现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属性的。

4.管理者构成不一样。原有文件管理事项中,主要就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把企业内部的档案及原有的各项零散数据进行整合,在控制过程中,由独立的管理人群进行建立分析;但是目前的电子文件主要就是以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设,真正将企业的数据建设事项进行了有效地统计,使整体性的数据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四、结语

正文对三个阶段进行的划分,并不是简单的依次替代,而是依据类型进行的区分。因为,在现代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未完全到位的背景下,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倾向于长期并存。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提升,真正将创新的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在进行企业公司内部的自主创新事项进行研究,把握经济市场中的有效元素,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对企业内部的整体事项都进行有效地渗透。

参考文献:

篇4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篇5

1.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来看,我国十分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应该积极的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认真、彻底的贯彻实施。另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的领导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让领导把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计划表里,另外,能够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企业档案库的建设、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的开发,以此确保档案的文化建设能够与企业的发展保持步调一致。

1.2积极开展企业档案队伍建设

加大企业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引进,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想要快速的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要先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结构合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队伍,并且给这些员工提供定期的培训指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档案业务培训,以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3理顺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格局,把企业放在战略以及全局的高度,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感,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确定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跟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各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行负责制,保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如果某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一定要追究其责任。另外,档案管理在企业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标准之下,分级保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档案,并且监督各级档案管理机构,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处于可控的状态之下。

1.4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必然要发生历史性的变革,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该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科学的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保证各类档案都能够快速的用电子文件加以保存,同时对于已经归档了的电子文件要能够合理的分类,保证企业的领导能够轻易的查阅各种电子档案;二是借助档案管理系统的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能够及时的提供实时的档案管理服务,逐步实现企业“档案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以及档案利用网络化”的格局。

1.5提供优质的企业档案利用服务

企业的档案工作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尽量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等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促进档案资源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文化建设等等。加强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为企业档案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扩大档案文化影响,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6

2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及要求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的制定,提高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简化了档案查阅的复杂程度,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

2.1建立学习考核制度

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基础的电力工程建设知识,对多媒体工具的熟练运用以及标准化流程、步骤的熟练掌握,这离不开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机制。首先,应制定档案室职员的学习规划,请专业的教师团体对档案员工进行培训,或科室内部培训。给科室员工制定详细的课程表、授课时间、及所学内容的规划,做到每一位职员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与时间。其次,加强员工的考核机制。制定了职员的学习规划不代表职员能真正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职员学习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做一些档案整理的实际操作练习,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记录到员工绩效。对于学不会和不肯学,以及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员工进行有效处理。对档案室的管理人员也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怎么处理学不会、学不好、不肯学的员工都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

2.2提高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识

档案管理对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设备升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思想必须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头脑。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如何控制成本、减少开支、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做到账目透明、如何记录企业真实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凭据。从电力设施的运行、改建、扩建等方面来说,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提供了有效依据。只有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一点,电力工程企业才会真正把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做好。电力工程的档案管理不是一个档案管理室就能做好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电力企业的负责人有效重视。必须在全企业树立这一思想,把这一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提高认识,还需要我们建立遍及全公司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合同方的深入、有效沟通,统一各单位档案管理的标准,步骤,要深入到每一个施工单位,每一个设备厂商,每一个材料供应商。在电力建设工程开始,就要统筹各方,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细化责任到个人,定期核定审查各部分的档案管理进度,做到有效管理。对于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部门,不配合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程序的个人,做出有效处理,整顿。以推动电力工程档案的透明化和标准化。

2.3如何应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不同步

在电力工程进行中,各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度,难易程度都各不相同,加之建设工期较长,施工单位众多,工期不能统一,无形之中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面对这一情况,需要我们时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审定、整理、验收的相关工作,细化到每一工程,做到一工程一验收。时刻追踪各项工程的进展情况,档案的收集整理验收要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从工程开始的建档,到工程进行中的档案整编验收,再到每项工程竣工时的审定整理,再到全部完工时的档案汇总整理与验收归类,这四个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做到实时追踪、实时管理、把档案管理从以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贯彻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

篇7

项目档案真实记录了项目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等建设的全过程,为项目验收、工程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以及日后进行管理维护、改扩建等提供了翔实的技术依据。项目档案具有综合性、成套性、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为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现国家规定项目整体验收前,必须通过项目档案专项验收。

一、目前企业在项目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归档项目文件齐全性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工程合法性证明文件;如缺工程核准、批复文件,缺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二是招投标文件中缺评标记录、评标报告和中标通知书。三是项目申和批复、更改变更类文件没有闭环,有申请没批复或有批复无申请等。四是缺竣工报告、验收记录、工程预决算资料等,或不完整。五是缺照片、录音、录像、光盘等声像电子档案。

(二)文件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文件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如合同、协议只有签字,没有盖章;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签字不全,或缺设计单位签字,或缺建设单位签字。二是档案正本中有些文件不是原件。三是有些竣工图没盖竣工图章,或签字不全;

(三)文件真实性、准确性方面的问题 。一是竣工图修改不到位,竣工图没有按设计变更做相应的更改。二是在施工图上修改不注明修改依据。三是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的日期晚于复检日期。

(四)案卷质量方面的问题。一是施工单位组卷方法不统一,如某项目分别由两个不同施工单位承建,但其基建部分材料文件组卷方法却不一致,影响文件的查找,也造成不够统一规范。二是把项目前期管理性文件作为文书档案归档,与项目档案分离,违背科技档案成套性原则。三是个别案卷组卷不合理。主要是项目前期文件,组卷时常出现不区分问题、不区分年度组成杂卷,如把全部上级有关文件集中组成一卷,这样不便于检索利用。四是个别案卷题名不准确。主要是题名过于简单,不能揭示卷内文件内容,如“上级有关文件”“竣工资料(一)”“竣工资料(二)”,难以准确查找所需的文件。五是个别案卷中文字材料有污渍,图纸有缺损等。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负责工程项目的领导及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有的仅在口头上强调,并不落实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平时只注意抓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而忽视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

二是施工单位不注意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是按照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来产生资料,往往是工程施工快结束了,才突击搞竣工资料,使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三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未严格执行相关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对自己负责的项目前期资料没有及时整理、保存;对施工、监理单位档案资料要求、把关不严,致使工程项目结束后档案迟迟不能归档,档案部门对此无能为力。

四是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归档质量。施工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大都是临时抽调,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能力较差,且大多身兼数职,精力有限。造成归档资料不齐全、案卷质量差、不规范等很多问题,档案部门管理人员给予指导都听不明白,严重影响归档质量和完整性;也造成档案部门在项目竣工完成后,补充收集工程竣工资料难度较大。

三、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一是项目主管单位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国家和公司档案有关制度和标准的学习,不断提高档案意识和管理水平。应严格执行国家档案“四参加”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档案管理人员提早介入,从而保证档案质量。

二是完善、健全公司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尤其是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保证项目文件齐全、完整。同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定要制定归档制度,并将档案按期、完整归档纳入相关合同条款,从源头上保证文件能收集齐全;另外要加强参与工程建设的公司内各部门、各环节文件的积累、收集,加强对参与项目实施的外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监督指导。

三是要保证文件有效、真实、准确,需要文件形成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文件的内容和形成过程认真审核把关。

篇8

【关键词】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许多企业越来越开始注重树立自我形象和企业精神。它们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一种新颖的社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

1 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档案是在企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信息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是“企业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总和”。企业档案,一方面它记述和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另一方面,对它加强管理的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应当、且已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在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在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群体意识,以及这个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是构成企业的最基本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2 煤炭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2.1 煤炭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宣传推广和教育作用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记载,需要有关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文化宣传的记载,而煤炭企业档案作为记录企业成长、发展历程的载体,真实地记录了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全部资料,它为能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材料,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煤炭企业档案工作者在收集企业档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分析哪些文件、档案或资料是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资料和素材,能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因此,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企业文化建设敏感性和企业文化建设意识。

2.2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着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档案的价值和鉴定工作

煤炭企业档案的价值表现为企业档案客体对企业主体的需求和满足程度。煤炭企业档案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大小不一的价值体现,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企业档案,其档案价值要大于对企业经营决策没用的档案。煤炭企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企业档案信息收集的重点,同时它也影响着企业档案信息价值的鉴定工作。在企业档案价值鉴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使企业档案价值表现出多重价值,赋予企业档案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

3 加强企煤炭业人事档案工作,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

煤炭企业人事档案作为企业选用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煤炭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支持,与人事档案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在企业内部最优化地配置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选聘、考察员工的时候,不仅要看他现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了解每个员工的全部历史和工作情况。人事档案是个人社会经历和实践活动的全部记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个人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素质等基本内容。

健全煤炭企业人事档案制度,优化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完善健全人事档案内容制度,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时展的要求;结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对人事档案工作进行评估,形成切合企业实际的人才评价体系;企业人事档案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4 建立企业形象系统,实现企业档案的文化价值

煤炭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它反映了企业在其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活动,蕴含着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囊括了企业丰富的信息资源。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及其行为产生的各种感知、看法、认识、感情的综合印象,是企业以体貌特征等图像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是企业管理文化的不同层面,它们都对企业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推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还能在企业外部产生巨大的形象推动力,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档案中记载的企业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所荣获的各种奖项和成果,都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典型素材。

煤炭企业档案与煤炭企业形象宣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企业档案与企业形象宣传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都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煤炭档案信息中心应当主动与企业宣传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做好专题服务工作。煤炭企业档案机构可以收集企业荣誉档案,对荣誉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保管,通过整理荣誉档案,提取出最能代表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典型代表,树立能代表企业经营理念的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编写先进人物宣传册,发挥企业英雄模范作用。煤炭企业先进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是无数默默无闻的员工点点滴滴的企业精神实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发现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将其行为和实际行动表现,及其所创造的成果与企业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将其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加以表彰、宣传和榜样化。煤炭企业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影响其他员工形成和坚持正确的观念。企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挖掘企业的品牌价值,树立企业的外在社会形象和企业内部的英雄人物形象,提升企业社会地位,增加企业的文化附加值,不仅拓展了企业档案信息中心的档案保管和提供利用职能,丰富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内容,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的发展。

综上,煤炭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作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内容也将越来越宽广。所以,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这就要求广大煤炭企业档案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积极创新,使企业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在煤炭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篇9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从传统的完全纸质化到如今的电子无纸化,企业档案的管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档案也已经成为企业信息资源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建设、运营、发展的重要记录,对于企业的发展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企业对于这方面的应用探索还不长,企业电子档案的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问题

(一)正式电子文件归档程序不够完善。正式电子文件归档程序不够完善,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程序设计的过程中,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没有参与其中,单纯从软件设计工作人员角度出发来进行程序的设计,立足在一些基本表面的问题,比如逻辑上的归档问题,信息的分总问题,可以说考虑的范围是相对局限,不够周全的。而由此设计出来的自动化办公软件,在一些现实问题上的解决措施有待改进。

(二)文件、档案系统分属两个系统。文件、档案系统分属两个系统,由此导致信息的归类出现一定出入,在后期信息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纰漏。结合一些公司的实际情况,在信息的分类上有一定出入,但是模式化的系统分类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对于信息的应用、管理都会有着出入。

(三)电子文件的制作规程和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不相匹配。电子文件的制作规程和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不相匹配,从而导致档案归档制度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两者的制作从事主体不相同,在没有明确的规则之下,两者的工作无法有效统一结合。

(四)电子档案储存载体安全度无法保证。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有一定价值的信息资料,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电子档案储存一般分成两种,一类是直接通过硬盘储存器,另一类是利用网络进行储存,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云储存,两者的安全性都无法完全保证。硬盘储存,存取方便,但是也十分容易泄露,一旦价值意义高的档案资源泄露,甚至丢失,会对公司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果是通过网络存储,尽管可以通过网络很好的备份存储,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仍会会被黑客攻破,或者遭到病毒影响,在安全性上也有所注意。

(五)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度不高。电子无纸化的档案管理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对于其素质技能的要求有所增加。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其掌握一定的电脑技能,对于相关软件的应用,自动化办公系统管理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工作的责任心也是重要的保障。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一些资质比较高的档案管理人员在电脑技能上有所欠缺,而一些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无法把理论更好地结合于实际,对于工作的认识不够完善深入,甚至某些年轻工作者缺乏工作责任心。

二、针对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电子档案监控严格化。首先,关于电子档案的形成监控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电子档案的形成可以说是信息库的建立,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来保证后期信息利用有价值可言,所以在电子档案形成的阶段,要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需要确保电子档案的方方面面都形成有效的监控,以科学、完整、严密的制度来规范监控过程,保证监控的效果,比如文件管理制度和体系的科学化、严格化,管理内容和执行的有效化等等。

(二)提高电子文件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档案信息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很多甚至都是绝密文件,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有着现实的意义,但是立足具体的措施,我们需要在保存措施上有所改善,首先最重要是需要从源头开始抓起,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比如通过网络云盘来更好地备份以防丢失,以及对于每一个环节都采取一定的监控和监管,最好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权责明确,以及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保密措施,增加安全性。

(三)提高电子档案甄别的技术。电子文件进入网络运行之后,其复制变得更为便利,也增加了工作的便利度,但同时也增加了其中的风险,比如关于电子档案真伪的问题,提高其中的甄别技术有着现实的必要,因此在电子文件办制的时候增加一定的加密措施,比如隐性的条形码应用。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和顾客对于文件进行篡改,危害企业的利益。

(四)优化电子档案的鉴定技术。在文件进行归档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文件的鉴定,其目的是为了区别文件的价值,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给出相应的标准,避免统一标准化的分类不利于公司对于信息的应用。在一定有效分类之后,可以方便企业选择应用,方便公司管理,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五)优化电子档案归档。现阶段,电子档案和文件档案处于同步归档的状态,实行“双套制”,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电子文件的法律约束力不高、技术问题大导致其使用的效率不佳,甚至在可靠度和有效期上有存在纰漏,因此需要更好地优化电子档案的归档问题,一方面需要着手建立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具有多种特征的电子档案,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发挥实体档案的作用,发挥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结合的作用,实现档案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平台上的有效运转。

(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不管外部条件如何改善,软件设施如何改进,相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工作过程中的主体,需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因此,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仍然是重要要求,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专业化的培训,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结合两者,才能让整个工作更加有效,有价值。

三、结束语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需要从理论上有所改善,更要立足其中的各个环节有所改善,不管是工作本身,还是各类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让整个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让电子无纸化的企业电子档案发挥出现实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宋雪雁.电子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创新

1导言

企业档案的建设是保证企业工作有序进行、高效运转的基础,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由于档案数据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庞大性而使档案的录入、储存等都面临很大挑战,很难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变化。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建立妥善,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不能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方式,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

2什么是档案室的“四精”一流的思考

实现“四精”一流,必须将“一流”理念贯穿所有工作始终,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要有一流的标准和要求,一流的业绩和成效。黄龙滩电厂办公室重抓档案“四精”一流建设,管理实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创建“四精”一流企业的成效主要不在于局部的突破进步,而在于整体的管理提升,我的理解是必须全厂所有单位、部门、班组、个人都达到“四精”一流,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到档案室,我认为是:人员做到“用心工作,专心做事,尽心履职”,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怨气;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遵章守纪“零考核”;立足岗位加强学习,掌握真本领、练就硬功夫,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争当技术能手;积极投身品牌建设,注重新闻挖掘深度,展示办公室形象;深化作风建设,认真落实机关“十不准”要求,发挥好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度新增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5%;工作中实现沟通协调“零距离”、档案查询“零障碍”、服务质量“零投诉”;全厂干部职工能够方便、准确、快捷地查找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有效开发企业档案知识信息资源,档案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建设的问题

3.1企业档案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人们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人工处理档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部门积极利用这一便利基础,顺应时展要求,对于效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的个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部门的整体职能效率,还有利于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为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信息化这个大环境的形成,一味坚持传统思想观念是不可取的,企业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并传递相关积极信息,鼓励二级单位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提高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3.2档案管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

我国目前许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这是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绊脚石。一方面,这些非专业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生,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所以在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严重影响了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年龄都比较大,在工作上缺乏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导致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大的缺漏,他们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形同虚设,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只有让专业的人员去从事这项工作,才能加快我国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3.3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企业档案部门也积极引入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以便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响应国家信息化战略。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设备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偏低,只有简单的编辑、传输文件等功能被利用。各档案部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已有设备利用起来或引入新的信息化设备是下一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工作点。

4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措施

4.1善于学习

档案管理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以确保安全为底线,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协同发展。面对档案种类繁多、现代信息化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要开展终身学习模式。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一是不仅要学好档案管理技能,要对档案法、目录学和档案保护学等学科有详细了解,同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体系,能够看懂档案里面的内容,并将各方面繁杂的信息进行区分和整理。二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熟练掌握档案数字化各种软件运用,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灵活运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扫描仪、PDF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完成“档案资料管理者”向“档案信息的导航者”的职能转变。

4.2加大档案收集力度

着力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资料的收集,确保电子文件与纸质及其他载体形式档案同步收集,确保我厂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及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不流失。针对我厂运维检修、技改和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实际,自觉学习工程建设管理环节的相关知识,做好与项目管理部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沟通,做好科技档案归档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及时了解工程建设动态,将各阶段形成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直至竣工验收,使工程档案形成首尾相接、互为因果、全程控制的记录体系。

4.3提升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一是创新服务形式。依法做好档案查阅服务,改进查阅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提供最快捷、最完善、最范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拓展服务渠道,围绕工作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做到档案资料的查全率、查准率均达到100%。二是加大档案开发力度。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提供深层次、高质量档案信息,不断挖掘档案的价值,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为全厂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三是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切实推进档案存储数字化和利用网络化,以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提供利用。

4.4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组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件比较浩大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正确对接和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组。档案信息化工作组主要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总体布局,并制定详细发展和工作计划,同时推进和监督信息化工作的进展,直至完成。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但也是我国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只有组织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及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各单位要重视这项隐秘的工作,学会用网络信息技术去管理和监督,实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隐秘性目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彻底解决和完成的,它需要档案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