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理业务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5 17:34: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业务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业务学

篇1

我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2.2实施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及学术情况实施前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1项,护理创新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施后分别为5项、16项和7篇。

篇2

1 "医护结盟"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模式

每月由1名医生和1名高年资护士结盟,就一类或一种疾病共同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医生针对手术脏器的解剖关系、手术方式的选择、麻醉和手术过程、手术中设备及器械的使用、术后各种引流管放置的位置、意义和留置时间等进行演示或讲解完成业务学习。结盟护士选择对应疾病的患者组织查房,针对主要护理问题查阅文献,提供最新的护理研究进展,并围绕护理难点组织讨论,探讨新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对新开展的医疗护理技术共同学习和交流,探索护理规范和流程的建立。

2 "医护结盟"学习和查房的管理与实施

2.1内容和计划 每年年初由护士长制定全年的业务学习和查房计划,具体到每月。科主任根据内容推荐特长的中青年医生主讲,护士长指定高年资护士与主讲医生结盟,共同负责一种或一类疾病。每月主查护士负责与医生的沟通和全部活动的组织,护士长提供必要的协助。提前制定计划便于主讲人和主查人查找收集资料,准备课件。3年来先后围绕肝脏、胆囊、胃肠道肿瘤、甲状腺、乳腺等10多种科室常见疾病组织学习和查房,同时考虑手术和衰老两大科室特点就麻醉方式与护理、水电解质平衡与外科休克、临床营养与指导、衰老研究进展与护理、放化疗及护理、肿瘤的生物转化治疗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疼痛管理、慢性伤口造口与护理等与科室工作相关的专题均采用"医护结盟"模式组织了学习和查房。

2.2组织和管理 业务学习和查房计划完成后科内公示,主查护士主动与结盟医生沟通,保证内容的互补与衔接。其他护理人员参考最新版教材复习相关知识,带着问题有准备的参加学习。主讲、主查人在当月的第1w提交课件,主任和护士长审核、修改,第3w组织实施。学习和查房当日全体护理人员无论上、下夜班还是休息统一要求参加,当班人员在学习和查房前完成所管辖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护士长搭配人力留2人值班,值班人只负责接诊新患者、手术患者等应急事件。主查护士的组织和完成情况由参加学习的护理人员书面量化评价,计入当月的护士绩效考核。同时召开科会,总结本月的护理工作。

2.3分享和传承 为充分保证学习效果,建立了科室交流群,课件资料转换成PDF格式后上传群共享,备学习和查阅。主讲、主查人对所分管的内容需要像Cochrane系统评价一样定期更新,形成个人专科特长。所有资料护士长备份留存,同时作为制作疾病宣教手册以及新工培训、学生带教的内容补充。

3 "医护结盟"学习和查房模式取得的效果

3.1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源于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差异,医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更新速度明显优于护士[3]。在临床中治疗观念的更新、术式的更新、耗材的更新给医生的手术带来进步和便捷,而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难以与医生同步。导致在面对患者时医护提供给患者的信息可能不一致。这不但导致患者的信息混乱和迷茫,还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护患信任危机[4]。例如疝气手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塞修补术,术后患者开始活动的时间不同;生物夹、钛夹的应用对患者手术后需要核磁共振等检查的影响不同;特殊止血材料、防粘连膜、吻合器、切割缝合器、Ligasure能量平台、高频电刀等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对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的改变、切口愈合、首饰的佩戴、术后出血和粘连的风险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差异,同步的学习和沟通让护理人员在患者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指导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其次,外科术后管道多,很多护理措施护士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盲目和缺乏针对性,甚至因为工作不到位导致医生、患者的不满意或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通过医生讲解和手术演示护士明白术区周围的组织关系、管道的位置、放置的目的、引流量的含义等等,使护士在早期半坡卧位的提供、挤捏引流管、防脱管等很多操作中主动和到位,提供有的放矢的护理。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老年伴随疾病的学习使得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得心应手,从知识和技能多方面全方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采用该模式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近3年来,伴随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稳步提高,其中患者"对护士业务知识和技能"是否满意一项,从2011年的84.56%提升到2013年的98.68%。

3.2建立了良好的医护专业知识交流平台,提高了医护合作的满意度 "医护结盟"的学习和查房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医护专业交流平台。医生能够在这里从专业角度表达对许多护理工作细节的希冀,护士也可以在这一平台敞开心扉,主动提问,围绕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深度沟通和交流。

例如同样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些医生习惯在术后放置引流管,而有些医生则选择不放置引流管,护士不知道放置与不放置的偏好和选择,术前提供给患者的健康教育时常无法回答患者的提问。开展腹腔镜手术初期术后患者主诉肩背部疼痛,护士常常以为是麻醉的影响或卧位时间久等等给患者解释或提供相应的舒适护理,与医生的共同学习让大家知晓疼痛原因是术中气腹的二氧化碳残留膈下所致。同时医生在授课中也会表达一些对护理工作的希望,比如结肠造口患者在开放造口前希望护士观察和提供哪些需要的信息,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术前血糖的监测和饮食的控制希望达到什么水平等等。

3.3启迪护理科研 临床护理人员常常觉得护理科研难在选题。在开展结盟方式的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中,医护合作度增加,医生的科研项目希望得到护士的协助,而共同的交流中也使护士找到科研的切入点。

例如护士常规放置胃管的长度是根据教科书的两种体表测量方法进行的,胃管实际到达胃内的准确位置不得而知;其次为保证胃管的固定效果护士常使用3M丝绸背衬胶布固定。该胶布会在接触到患者的体温后粘性增强,很难脱落。医生在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实施的"排钉阻断法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和胃恶性肿瘤患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胃管末端的位置有不同的要求。通过交流,护士将探讨不同体表测量方法放置胃管到达胃内的位置作为研究课题,研究由手术医生在手术中直视定位,最后测算新的理想的体表测量方式,满足鼻饲饮食与不同手术患者对胃管位置的需求。课题目前正在进行中。同时研究中为方便医生术中调整胃管深度,术前先改用普通胶布固定,便于术中调整,术后改用丝绸胶布固定,保证胃管的固定效果。

科室在2013年底开始开展肿瘤的转化医学治疗。作为新兴的医学治疗手段,细胞免疫治疗没有相关的护理流程和规范,通过结盟学习和查房,通过科研手段逐步建立了相关的流程和规范,取得肯定的成绩。

3.4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作为交通大学附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我们一直承担着各级各类教学任务。教学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中青年医师和护士在走上大讲台之前鲜有教学锻炼的机会。为此,在开展结盟学习的过程中,科室邀请专业人士对教学课件制作、授课礼仪等进行培训,在科室组织的学习和查房中进行体验,使中青年医护人员得到了良好的教学锻炼,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得到实习学生和院校老师的肯定。

3.5 锻炼高年资护士的组织领导能力,为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提供借鉴 1次/月的学习和查房由高年资护士组织和实施,护士长全程参与,组织反馈和评价。从资料的查找准备、内容的组织和医护的沟通、活动的布置和安排甚至学习后的讨论和放松,全方位锻炼和考量个人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组织领导能力,现场评价的结果也可以为管理人才的选拔储备提供量化考核依据。

总之,科室创新性开展的"医护结盟"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模式,得到了医生、患者、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可,在院内交流中也得到多个科室的效仿。普遍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促进科室的和谐团队建设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梅桂平,谢红珍,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03.

篇3

2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2.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相应知识点的深度,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和目的。就生物化学课而言,教师应改变相对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加更多更好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实际病例的生化分析、健康、营养、环保等知识的渗透,综合利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不会学、不想学”转变为“我会学、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2)教师应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通过开展科研,向同行、专家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和教学水平、争取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反应繁多杂乱,生化机理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以糖酵解为例,一份子葡萄糖在无氧气存在下需要通过十步复杂的酶促化学反应才能转变为乳酸。在过去的教学中,常采用挂图或者板书,但因其生硬、呆板、不易变化等原因,使学生对反应物的转化、酶的催化、反应的快慢等的理解非常困难,也容易使学生由难学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能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弥补了教学挂图或板书的缺陷,使微观、抽象、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合理安排生化实验,强化知识的理解生物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开设生化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院校都将生化实验并入理论课,学时和成绩的比例仅占一小部分,实验课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和学生对实验都不重视,致使生化试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生物化学实验,作为理论课的有效补充,必须正常开设,而且要合理安排。比如讲完蛋白质化学一章,应当及时开设《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和《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实验课;讲完酶和糖的代谢,必须安排开设《淀粉酶催化活性的测定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相应实验结果,既可以强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有利于后续章节的讲授。

2.4多学科协商,优化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开设的众多课程中,生物化学既不同于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大学语文等通识教育课程,也不同于内科护理、药理学、病理学、社区护理等专业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为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所以内容安排上与后续专业课程多有重复,为了设定高等护理专业学制短、课时少的特点,依据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学科教师协商,坚持基础课内容服从于专业课的原则,以“少而精”和“实用性”为定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尺度,合理取舍,力求达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目的。譬如:属于《医学化学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内容,侧重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属于《营养与膳食》的维生素内容,侧重于介绍其辅酶的作用,属于《病理学》的内容,侧重于将生化机理等。

篇4

血液透析是目前抢救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药物中毒的最佳方法。在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穿刺针管道和透析膜等装置的接触可触发机体的凝血酶系统,在透析器和血液管中迅速发生凝血,致体外循环难以继续进行。因此,透析必须使用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形成,以免导致透析器和管道堵塞。但对具有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时可引起或加重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采用无肝素透析可以有效地避免出血发生,而无肝素最主要的并发症就是凝血,这既影响透析效果,造成患者失血。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倾向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48例,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18~76岁,平均53岁;高危出血原因:消化道出血12例,肾病综合症出血2例,肾移植及各种手术后3天内16例,生殖道出血7例,其他出血11例。

2 透析方法

我院采用膜面积为1.5m2AM-HX75醋酸空心纤维透析器及费森尤斯公司生产F7聚砜膜透析器,采用日本DBB-27型和费森尤斯4008B型透析机,为碳酸盐透析液,时间2~3h/次,血流量为250~3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3 护理

3.1 透析前的护理

3.1.1 了解病人有关情况

重点了解病人体重增长情况,血压升高程度,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贫血程度,心功能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3.1.2 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冲洗

选用生物相溶性好,血栓形成低,对血管刺激小的透析器,并一次性使用。透析前用含12500U肝素钠的生理盐水浸泡透析器30~60min,然后用1.5L生理盐水加2500U的肝素钠,预冲透析器及血液管路,至少30min,连接病人前将预冲液排尽。这样可避免肝素盐水进入病人体内引起出血。

3.1.3 建立血管通路

采用动静脉内瘘和颈内外静脉或股静脉单、双腔留置插管,以保证治疗所需的血流量。

3.2 透析过程中的护理

3.2.1 超滤量调节

无肝素透析的超滤量计算应在原有超滤量基础上再加透析过程中的冲洗液量,以免水潴留。

3.2.2 血流量调节

开始以100 ml/min的血流量快速连接病人,只要病人能耐受可逐渐增加到250~350 ml/min,因血流快可减少凝血机会,也可提高透析效率。但对心功能不良着,血流量应控制在200 ml/min。

3.2.3 冲洗方法

透析开始后10~15min用生理盐水100~200ml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冲洗目的是检查透析器有无凝血,同时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并轻击透析器及管路,将沉积的红细胞震落。透析中每15~20min定时冲洗透析器及管路,并检查有无凝血倾向。

3.2.4 护理要点

透析过程中应专人守护,密切观察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凝血及堵管现象,随时轻拍透析器及动静脉壶。密切监测静脉压、跨膜压值,如发现静脉压、跨膜压升高,透析器变黑,动静脉壶变硬,应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并增加盐水冲洗频率。如有需要可酌情用少量肝素,严重凝血则根据治疗需要更换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压等病情变化,对血压下降患者立即减慢血流速度,保持头低脚高位,进行补液等处理。透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输血或输入血浆等胶体物质,因其可增加凝血机会。

3.2.5 心理护理

进行无肝素透析时,患者往往表现情绪紧张、恐惧,担心发生出血,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慰,用言语和行动关心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血液透析,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透析后的护理

透析结束后应即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待稳定后用平车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交待透析病情及注意观察事项。

4 小结

篇5

医学物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物理课,应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正确地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医学专业学生在以后工作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一、大专护理专业物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对专业课要求普遍重视,而作为基础课的物理课不够重视。对物理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做法。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教学课时不断减少,物理实验也不断减缩,物理实验未能体现医学特色,多为验证性实验和纯物理实验。实用性差与护理专业课相关联性不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实验内容、实验器材陈旧,方法过时,技术落后,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落后,方式呆板与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知识的更新极不适应,物理实验的教学基本原理没得到充分体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充分足的空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对物理课缺乏兴趣和信心,与专业课相比,物理课不大受学生的重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能发挥物理课的优势。

二、基础物理课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大专护理专业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改革了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及理解能力,选择与医学联系较多的内容。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物理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联系,突出物理学与护理专业知识的交叉渗透的特点,针对学生进行了主动思考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做风,逐步学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物理课是学生入校门后的最早接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之一,新生物理知识不完备,首先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定律,学习基本实验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加强基本实验,选择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掌握定理、定律。例如:实验室中有效数字的处理,计算数据的处理及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张力、压力、血液粘度的测定等。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正确地使用仪器,分析结果和书写实验报告,获得基本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严谨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抽象的物理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应该把物理实验作为学习的重要部分,注重素质教育更要把它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物理课教学中带着问题授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物理课课时有限,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去获得实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些物理实验目的明确、同时具有实际临床意义的内容,引入到学生实验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医用传感器测量学生自己的脉搏,呼吸波等。该实验现象直观,可自动记录和提供实验分析曲线。这种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注重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离不开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课堂,也是医学专业开设物理课的一个主要目的。首先让学生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试验操作,例如《B超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试验》,《血压计的使用》《膜电位的测定》等实验,教师只给出任务不交代具体步骤,让学生自拟方案,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对有自学能力,且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以选做一些个人感兴趣的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抱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和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医学问题,这样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物理教学改革,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与发挥主导作用的人。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功底和实验教学的丰富经验,还必须要有实践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一些医学新动向和和医学研究问题背后蕴含的物理思想,并给学生恰当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善于将物理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从物理角度理解一些生命现象。教师还不段学习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即医学和生理学知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要有专研和创新精神,通过物理教师的努力,大专护理专业的物理课改革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新型人才。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12-01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之类似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一)学生受益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够着,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师受益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负面影响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篇7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目前,在微生物学课堂上部分学生机械记忆,应付考试,教师灌输式教学,学习效果差。

1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1.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教学的责任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熟悉其它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查阅相关领域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任课教师首先应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1.2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微生物是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得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更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会给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用Flash制作简短录像,例如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病毒的复制过程等等以加深学生影响。同时信息含量大、重现力强的优点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1.3多样化教学手段,加深理解

1.3.1 对比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种病原体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的方式将相似的病原体进行比较,使其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较容易了。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决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内容。

1.3.2 总结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各论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容易混淆。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等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归纳中注重不宜归纳但又须抓住知识点的引入强调,使混杂的各论内容展现出一定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的层次,明确重点,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及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能力。

1.3.3互动引导法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横向比较与归纳。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1.4 加强微生物学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病原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病原微生物学是与临床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又与各临床学科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

2 护理学专业病原微生物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我校护理本科现使用教材是第八版“医学微生物学”这本书和临床医学等其它普通本科专业一样,其它本科专业的课时数为30学时,而本专业课时数仅有20学时,此特点对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师的传授及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从而教学效果较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条件,要适当的增加课时数,而提高教学效果。

2.2 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护理专业学生都认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与他们以后的护理工作关系不大而忽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首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这门课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微生物学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实用性”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踏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后,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患者服务。

(通讯作者:马海梅)

篇8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等内容,目的是控制和消灭有关疾病。一方面,病原生物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后续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疾病都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关,它们或是疾病的病因,或参与疾病的发展[1]。另一方面,近年来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危害巨大的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二是一些原已得到控制的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三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导致一些变异的超级耐药菌的出现。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非常有用,只有熟悉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鉴别出是哪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只有明确病因、掌握其致病性,才能对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对于将要工作在防病治病一线岗位上的高职护理毕业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抽象且枯燥,加上该课程开课时,学生接触临床疾病较少,很难体会本课程与临床实践的关系,学习时难以产生兴趣。再加上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教师应结合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最大限度地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优化教学内容,变枯燥为生动

我们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教学,突出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医院感染等内容,适当补充一些对人类危害性较大的病原微生物的新内容,简单介绍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密切的病原微生物。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大多数比较活跃。在每一章的教学中,学生对有着大量需要死记硬背内容的生物学性状部分兴趣最低,对致病性和预防治疗策略部分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正好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为此,我们因势利导,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力求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如在学习动物源性细菌的鼠疫耶尔森菌时,给学生穿插讲述在抗击我国东北鼠疫中以“鼠疫斗士”名扬世界的华侨医生伍连德的故事,他因为“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通过尸检,伍连德认为此次流行的是肺鼠疫,而不是以往的腺鼠疫,其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而不是间接地从老鼠到鼠蚤再到人。这就要求防疫工作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腺鼠疫应采用灭鼠方式切断传染源,肺鼠疫则是通过隔离疑似患者。伍连德在调查中还发现东北肺鼠疫的疫源是旱獭,接下来我们结合旱獭在新疆广泛存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在新疆防治鼠疫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此过程中,这个发生在我国东北的真实故事生动直观并且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学习了该菌所致疾病的不同类型及应采取的相应防治策略,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2.引入案例式教学,紧密联系临床

病原生物学内容繁杂,不同病原的特点易混难记,用传统“填鸭式”讲授模式会进一步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案例式教学法以生动的病例为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效果。如在讲授化脓性细菌的葡萄球菌属时,通过引入案例“医院烤死婴儿”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4S综合征,即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这是一个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某医院的真实案例,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媒体报道后对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先通过该案例,向学生展示该病的症状,即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烫伤样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露出烫伤样的鲜红色创面。但是病因并非真的是烫伤,而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发病后病情恶化快。如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相关疾病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更快地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患儿确诊后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苯唑青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以控制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终止细菌毒素的产生;视情况加以短期少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减轻毒素作用;采用无刺激性并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硼酸溶液或莫匹罗星(百多邦)外用。在患儿护理方面,根据入院时对红斑及皮肤糜烂面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2]:①加强消毒隔离,限制患儿活动范围,患儿用过的物品均经消毒处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②加强对皮肤、粘膜的护理工作,以避免表皮的进一步剥脱,如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搔抓造成皮肤破损,如反复发热,还应予以冰袋或者药物降温,预防皮肤破损感染。③密切观察病情,因患儿年龄小,通常不能确切描述病情,这就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饮食护理,婴幼儿免疫力较低,易继发感染,因此鼓励患儿加强营养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鼓励患儿多饮水,加快毒素的排泄。⑤心理护理,尽快安抚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该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该案例中逝去的小生命又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加强了他们对院内感染和严格无菌操作的重视,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和安全意识的养成,可以作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

总之,我们在高职护理专业的病原生物学教学工作中,应该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加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篇9

生物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概念论述抽象、课程内容繁杂、代谢论述过程乏味等特征,制约了学生兴趣化、情感化的学习,使得学生感觉“难学”或是“不愿学”,鉴于此种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一些有效手段,在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主体,以能力为本位

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说教”或是教师主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能力基础、学情构架以及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后,展开与能力相适应的教学。

其一,关注学生基本能力,展开基础教学。高职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基础具有一定趋同性,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不足以对他们的学习产生阻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酸碱平衡、肝胆化学、水和无机盐代谢等重要章节中的基础原理、知识等,促使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自信心。其二,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强,尤其对于基础较差的文科生来说,生物化学的能力基础较低,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展开多层次的教学,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自学教学,对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补充,如对高中的有机反应类型、反应特点、络合物等知识进行补充,以便于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创建灵动课堂,提升学生兴趣

由于生物化学的无趣无味,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要打消学生此种心理,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好奇心和求知欲等进行教学,以创建灵动的课堂环境,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其一,兴趣教学。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抽象复杂,对于整体性的教学来说,很难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教学中,可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激发,如绪论往往是对生物化学内容的总结性、重点性论述,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因此,在教学中,以克隆基因为诱饵,将学生引入抽象的生物大分子以及生物代谢教学之中,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人体外在刺激反应现象,引入到生物细胞信号传输教学中,这就将抽象性的知识与形象化的实际相结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其二,运用模具教学。生物化学存在大量的图示,如分子结构图、代谢过程图、蛋白质合成图等,在教学中,要运用图片、实体模具等多种辅助工具,尤其是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结合其图文声像的特征,以形象化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自主性学习,如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核酸生物合成过程,展示核酸结构图等,将复杂抽象的演变过程形象地呈现出来,以促使学生更充分、更有效的理解。

三、采用多种教法,促使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要转变单一的说教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课堂的多变和生动,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运用力。其一,运用问题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问题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在教学中,要巧用问题,如借助病例提问,要求学生对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兴趣化的学习,如通过糖尿病现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糖代谢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特点、指标变化、救助措施等进行思考。 其二,运用对比教学,深化知识理解。生物化学中很多知识点具有相似性,尤其在一些概念表述上,如尿酸和尿素、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等,在教学中可采用比较学习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落实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生物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往往借助试验展开,而这也与高职技能教学、专业教学特征一致,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一,以知识与试验的双向作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如酶的竞争性抑制实验中,教师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其内容涉及实验步骤、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构特点、各种试剂作用、消除抑制的方式等,以此规范学生的操作,并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其二,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增加实践机会。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有限,在进行试验训练时,多为验证性实验,这就要求通过第二资源的运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或是组织实验小组,或是促使学生到医院锻炼等,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是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并以课程特征为基础,以形象化教学、互动性教学、实验性教学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对生物化学产生兴趣,并提升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力和应用力,以最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篇10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