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35: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规划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业的千载机遇
《物流》: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推出物流规划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何在?
何黎明:从1978年物流概念引进以来,直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产业地位,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按比例核算,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物流业增加值近2万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增幅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长水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物流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2.6%。
把物流业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支撑,作为唯一的生产业,物流产业与其它九大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将影响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起到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调整与发展的作用。
物流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将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物流》:规划的主线和重点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应对?
何黎明:国务院的物流规划虽然有“振兴”的字眼,但更偏重于指出长远的方向“调整”。
物流规划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要点。围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样一条主线,围绕五个要点,即: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这五个要点也可理解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总体来看,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是规划制定的起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是规划实施的重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是规划的重要抓手;加强行业基础工作是规划执行的前提;改善物流政策环境是规划的核心内容。
《物流》:行业协会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何黎明: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先后参与了规划的调研、起草和论证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物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了解行业情况和企业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随着规划的出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把配合规划深化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宣传,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携手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各兄弟行业协会和业内各界,进一步做好统计、标准、教育培训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还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行业情况,反映企业需求,共同寻求对策,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个行业的最强音
《物流》:规划中提到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据说这次物流规划方案是十大物流企业提出来的,它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加强自己对行业的控制。对此您怎么看?
魏际刚:我认为这样讲有失偏颇,是不科学的。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率先走出困境非常关键的一个举措。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融入供应链能力不足,就是我国最大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从规模、品牌、赢利能力、竞争力、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曲线,经验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物流》:物流业不是一个独立产业,因为它依附于“物”,有“物”才会对物流有需求,经济繁荣了,物流自然会好。现在经济萧条,物流需求减少,振兴物流业规划就很难落到实处。您对此如何看待?
魏际刚:我认为担忧是有道理的。规划中有很多没有主语,谁来做,怎么落实,更多的是提出思路和方向。通过什么方式发展,人、财、物、信息、知识、市场需求,包括各种利益主体合作等各种因素,具体怎么做没有明确,还属于战略思路。但提振了物流行业的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
规划中关于九大重点工程比较实在,有抓手,可以落实到实处。企业要发展,企业自身长期竞争力的培育还要靠企业自身,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物流》:物流产业规划涉及到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一直以来物流行业分散,全国无一个畅通的网络局面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吗?
魏际刚:现在物流行业实行的是联席会议制。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于物流业涉及范围广,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所以才成立了这一联席会议,进行物流业“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规划制定后,关键是任务要分解到各个部委,目标明确,各司其职,一事一责。建立沟通、协调、考核、评价机制。
《物流》:按照规划的要求,您觉得国家资金将主要投向物流业的哪几个部分,对地方和企业想发展物流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魏际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国家资金主要是投向铁路、高铁、公路、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枢纽、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济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应注重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期:制定专项规划及分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经济合理性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当遵从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假定。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效益来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就是要看他是否有利于各个商品流通参与者的利益。
2 环境合理性原则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物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思想的直接体现。
3 统一规划设计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应该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并结合规划设计选址的用地条件来确定物流园区的具置。
4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原则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投资大、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现有设施进行调整和改造,以降低资金投入,缩短投资回收期。
5 循序渐进原则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同其他规划设计一样,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任何盲目的、不符合实际的超前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地区实际,在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物流园区。
6 风险预防原则
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效应长、建设风险大,因而必须有合理的“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真正建立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起到风险预防的作用。
二、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要素及分析
物流园区一般位于物资流通集中的城市地区,是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重要项目,因此从项目立项、功能定、规划设计位、物流园区选址等方面均需充分论证,确保物流园区建成后能够正常运作,从而发挥物流园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一般地,在物流园区规划设计之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 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域物流园区建设的基本经济地理位置条件。区域物流园区与区域物流活动要紧密相关,符合区域物流的经济地理位置要求。因此,区域物流园区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物流服务。
从城市角度来看,物流园区的布局主要应该考虑以下一些因素或具有下面的特征:(1)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2)靠近铁路枢纽(3)位于消费物流集中的地区。(4)接近市中心。(5)追求较低的地价区位。(6)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7)良好的可达性。
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构筑的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是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及区际间存在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互补性是区域物流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表征为:(1)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联系的开放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2)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非平衡的复杂系统,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小而全”的地域综合体,这也意味着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具有比较优势。(3)区域内按照地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形成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企业群体和不同分工、多层次的居住群体。
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物流需求,并能够为区域物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及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经济布局和分工条件。
3 物流现状需求分析与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规划设计的直接的制定基础和重要的前提条件。由于目前国内尚无较为准确反映物流运作的系统统计体系,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各类运输、仓储及其它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促使其达到物流需求预测要求的基础水平。
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合作的角度看,深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布局和长远规划设计,调查现有物流设施的数量规模、分布和服务状况,结合现状货物的特点、规模、流向以及发展前景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区域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结合当前物流企业所承担的物流服务的比例,确定物流园区未来的物流量规模,是制订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十分关键的第一步,也是制订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4 服务水平条件
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条件主要指由其所提供物流服务的方便性、可靠性、快速性以及物流成本的合理性,具体体现为规划设计地区范围内多方面的物流需求服务的满足程度。表现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效率,库存控制的合理程度,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保证度,物流运作可靠性水准,以及对物流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快捷地反应的“随机应变”能力。
建设以城市为依托的物流园区,对形成的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便是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1)能够方便地满足区域范围内不同商品种类、批次、批量、时间、场所、价格、包装、流通加工等多方面的物流服务。(2)能够提供持续一贯的物流组织管理、物流安全和物流作业绩效,保证按承诺的物流时间和成本适时而准确地完成物流服务。(3)合理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将物流服务不足造成的订货断档减少到最低程度,并维持合理的库存量。(4)提高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全球化。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渠道畅通无阻,使物流系统作业系统费用降到最低的同时,使物流运作可靠性保持稳定的高水准。(5)能够对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突况与个性化服务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以上对区域物流服务水平的具体要求,需要通过区域物流园区所具备的物流能力来实现。这种物流能力是物流园区在物流活动中为实现物流服务的具体要求而对物流过程进行是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能力。它既包含了系统内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协调运转的综合能力。
5 运作基础条件
物流基础运作条件是形成区域物流园区物流能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包装以及流通加工、外贸通关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性物流资源条件。要具体分析的方面包括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配合的合理和协调性。仓储管理的市郊性以及现有信息系统的通畅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以对未来建设与发展重点做出明确规划设计。
(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交通运输设施、运输工具、通行权以及在此基础上提供运输服务的承运人组织所构成。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确定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系统或多式联运系统的经济特征。运输方式确定了运输的基本形式,物流系统要求交通运输具有良好通达性,能够满足物流需求的可得性,保拣合理的运输价格,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布局、分工合理和配合协调。
(2)仓储
仓储除具有场所功效外,因对产品需求具有调节功能,适应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异,从而构成物流系统中另一支撑要素。仓储基础结构是由库场设施、仓储设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仓储功能和仓库管理者构成,并由此形成了物流系统中的物流据点。物流据点的功能特点是在物流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①输入小批量、散装、半包装物品而输出大批量、大包装物品的区域集货中心、分拨中心。
②输入大批量、大包装或散装物品而输出小批量、小包装物品的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③多品种、小批量进货向若干用户送货的配送中心。
④货物换装以其它运输方式运输的转动中心。
⑤多余物品输入满足对用户、供销、需求供给的储调中心。
⑥对流通物品具备加工条件的流通加工中心等。
(3)信息
信息对实现优质物流服务的保障作用和其对于现代企业产销决策的支持作用,使得通信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
①城市物流中心应提供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和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②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不断适应社会物流需求变化的同时,能通过在精确、及时、灵活、标准化方面得以改进,提供交易、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制订战略计划等多层次物流信息服务。
此外,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国际贸易通关及其物流延伸服务等环节在物流活动中体现出的保护、量化、便利、效率等功能,使得这些环节的设施设备配套成为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系统各环节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即所谓的效益背反。因此,在重视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强调各种基础结构的合理衔接和装备配套。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供应链的信息化往往是从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开始的。通常,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合理与否,在其规划阶段就会得到体现。如果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存在偏差,将对物流中心未来的运作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应如何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高度、货位数、搬运设备的种类及数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总投资需要多少,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企业决策者可能不知从何下手。
事实上,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是一件并不容易的工作。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物流规划部门,因此,企业往往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做规划。咨询公司到现场要做很长时间的深入调研,业主要安排人员参与;有时,咨询公司拿出表格让业主填数据,了解表格中的专业名词就需要很长时间,收集统计数据则要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大批资金和人力之后。有时得到的咨询结果可能却并不理想。因此,很多企业只能靠“拍脑袋”来做决策了。与此同时,企业都希望了解到投资少、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规划方法。
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快速、简易的规划方法。建设物流中心需考虑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新建物流配送中心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1 要适合经营产品的要求 每个企业经营的产品各不相同,产品的属性对仓库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存储水果时,对存储温度有一定要求;存储汽车零配件时,对存储货架(或器具)有一定要求。
2 要满足生产或销售的要求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是支持企业的生产或销售。企业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销售模式,如直销、分销;生产模式也是多样,如JIT、BTO等。这些因素对物流中心未来的模式必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物流中心的设计要满足企业生产或销售的需要,甚至要有利于改进、改善生产或销售的业务增长。
3 要适应未来扩展性的需要
未来扩展性的需要即通常所说的柔性。企业建设~个物流配送中心,从筹划开始,到买地、施工、试运行,整个过程可能要花费两三年时间。两三年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能否较为准确地预测,其中的确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两三年之内,企业的销售模式完全可能发生变化,而销售模式一旦变化,出货量、拆零量会随之改变,对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也就随之改变。因此,企业未来的状况和发展模式会决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变化。在规划物流中心时,既要保证近期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支持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
4 投资回报
一般来说,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都很大,是否能收回投资、多长时间能收回,都是企业要重点考虑的。很多企业盲目投资物流配送中心,结果没有资金用于正常的运营,或者被巨大的投资拖垮,则适得其反。影响物流中心建设的因素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往往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1 土地和选址问题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企业一定会把物流配送中心建在工厂旁边,使物流中心距离生产线越近越好。但客观上,有多大的面积可以用来建物流配送中心则很难说了。小的不够用,大的距离远,如何进行平衡是需要企业考虑的。对于流通企业来说,一定会把物流配送中心建在交通便利、靠近上游厂商或下游客户的地方。但企业能买到的土地往往既不在生产线附近,交通也不便利,而且也不靠近上游厂商或下游客户,主要原因是那些地方往往已经没有空地,或者地价太高,或者不允许建物流配送中心。
2 投资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总是认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成本越低越好。但投资过低,可能会影响建设的质量。
3 法律法规的要求
各地政府对建筑物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地方要求绿化率高,有的地方要求容积率高;有的要求建筑限制高度,不能超高或超低。
4 企业文化和决策者的偏好
有些企业属于“孔雀型”企业。喜欢张扬,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外观十分注重;有些企业则很务实,重点要求物流配送中心的使用功能。
由此看来,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要求和约束条件是多种多样的。简易快速的物流中心规划防法
利用本文介绍的简易快速的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方法,在一般情况下,物流经理或物流主管只要取得一些数据就能规划出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大致布局。
第一步:规划大致的规模
1 年销售额V。新建物流配送中心按照几年规划,就提供第几年的预计销售额。例如,当年年销售额为10亿,年增长率约20%。按5年规划,则按5×1.25=24.8亿元计算。
2 平均每件(箱)货的货值v(以下简称单件货值)。可以用现有库存金额除以库存件数来计算。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单件货值在逐年递增,本文中可以暂不考虑其影响。
3 库存周期D。即目前的库存周期大约是多少天。随着管理的规范。一般情况下库存周期会缩短,本文中暂不考虑其影响。
如果没有以上3个数据,能统计或计算出库存量也可以,零散货物要折合成整件(箱)。库存量是指规划的库存量,而不是现有库存量。
4 SKU数K(单位:个)。一般来说,SKU数的增长率低于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可以在计算过程的最后增加一定的比例即可,例如10%。SKU数决定了拣选面的数量。
5 码盘数量q(单位:箱/托盘)。确定托盘的规格,例如选用1000mmxl 200mm标准托盘,计算平均每托盘码放多少件货。
然后定义以下参数:
1 库存量Q(单位:箱);
2 托盘数Qp(单位:个);
3 存储面积s(单位:平方米);
4 拣选面(货位数)c(单位:个货位);
5 收发货等作业区面积S2(单位:平方米)。
对于生产型企业的物流中心。收货、发货、包装(或拆包装)等作业区面积一般要占总面积的15%~20%。对于流通型(周转型)物流中心,这些作业区面积一般要占总面积的20%~30%。
Q:(V/v)*D/365=VD/365v式①
Qp=Q/q式②
一般情况下,货位占用率按85%计算。如果采用平面仓库存储,不考虑托盘叠放,则需要的存储面积为:
S=(VDm)/(310qv)式③
m为平均每托盘占用的仓库面积。考虑通道等区域的面积,经验值一般取2~2.4。
通常情况下,物流中心SKU分布遵从2/8原则,即80%的
SKU有拆零拣选,拆零拣选的货量占总货量的20%;20%的SKU只有整箱拣选,整箱拣选的货量占总货量的80%。
C=0.8K*n式④
n为拣选面系数,即同一SKU可能有多个拣选面,一般取1~1.5。
例如,某销售公司目前年销售额1亿元,年增长率25%。单件货值v=1000元,库存周期D=21天,平均每托盘存放q=15件,平均每托盘占地m=2.4平方米,有2500个SKU,每个SKU不超过1.5个拣选面(考虑了SKU的增长因素)。物流中心按4年规划。4年后,公司年销售额为2,44亿元。
根据式①,库存量Q=14038件,取整为15000件。
根据式②,托盘数Qp=1000托盘。
根据式③,需要的存储面积S=2823平方米,取整为2800平方米。
根据式④,需要的拣选面c=3000个。
如果采用普通轻型货架,需要3000个货位。
由于其占地面积不大,最后适当增加一些面积即可。
由于是流通型物流中心,考虑将20%的面积作为作业区域,那么需要仓库的面积为2800(1-20%)=3500平方米。考虑到拆零拣选、单据处理、现场办公等因素,该公司需要大约4000平方米的仓库。
这样,就基本得到了该公司物流配送中心4年后的规划:库存量1.5万件,需要1200个货位,主存储区2800平方米,收发货等作业区域800平方米,拆零拣选货位3000个,总面积4000平方米。如果主存储区采用货架,仓库面积可以缩小一些。
当然,这种快速规划法并不一定适合任何物流配送中心,但可供参考。
第二步:确定大致的土地需求
了解到当地土地规划部门对地块容积率的要求后,就可以大致估计出4000平方米的仓库需要占用多少亩土地。例如,容积率按0.5计算,4000平方米的仓库需要土地8000平方米,约合12亩。
一般来说,仓储用地的价格不太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价计算得出土地成本。
当然,最终实施的物流配送中心方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因为地块的形状可能并不像最初规划的那样。
第三步:确定建筑及设备投资
根据当地的建筑成本、每平方米仓库的造价,可以计算出总体建筑的成本。
物流设备可以根据前面规划的数据,估计出存储设备(各种货架、托盘、容器)、搬运设备(叉车、输送设备等)的投资。
第四步:初步排定工期
物流中心的建设工期要考虑基建、工程验收、设备安装、信息系统调试、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等工期长的环节。
第五步: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57-03
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政策的支持下,重组和并购成了未来5年的主旋律。但是,目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小、乱、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秩序不规范、跨地域管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问题给质量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质量管理面临重新定位,须重新寻找方向和思路。
1 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1.1 构筑完善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手段对药品进、销、存等进行及时追踪,一方面是药品监管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邮购等手段开辟新的赢利空间。因此,上至政府有关部门、下至企业,都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新版GSP讨论稿在“设施设备”一章中专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置、硬件与网络、操作管理、数据安全做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和华润集团(以下简称华润)等国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都开发了自己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和物流配送(WMS)有效地管理起来,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但是,各企业间信息缺乏相互连接和共享,使得信息在整个医药流通体系的供应链上不能够有效地扩展开来。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政府加快医药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自动连续补货系统(CRP)、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实时控制系统(POS)、寻车寻货系统(KIT)、资金快速支付系统(EFl)以及条形码技术,实现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监管部门通过网络共享信息,提高库存管理、装卸搬运、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环节的效率[1],同时保证医药监管部门的全天候监管。
1.2 构筑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GSP讨论稿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药品批发及物流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对质量体系内审、改进、内审适用范围、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级别管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从中不难看出,新版GSP正在和国际ISO标准趋向一致。国控自2007年开始,就聘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开始了集团内ISO 9001标准的认证工作;上药物流2010年也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复审,完成了现有质量体系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但是,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有些问题还需要和监管部门一起探讨,用自己探索的经验和领先的思路为监管部门出台法规提供依据。
1.2.1 药品编码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我国药品编码未实现标准化,无论是医药工商企业还是医疗机构,均自行设计编码,自成体系,相互之间不兼容。已有编码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大大增加了药品监管的难度。国家2011年4月1日起强制推行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码扫描、上传是监管部门在编码统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1.2.2 药品包装规格不统一
要实现药品机械化自动入库、堆放、出库,药品包装规格要统一。但国内各企业药品包装规格彼此间差异很大,往往造成很多新建的物流中心在药品入库和出库时还需要转换包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1.2.3 冷链物流标准的滞后
2008年,浙江英特药业与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浙江省疾控中心起草了浙江省的《药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2010年5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这些地方规范规定:冷链系统涉及的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等均须经过验证、确认和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涉及冷藏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以及承担冷藏药品物流运输的企业须建立完善的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制度,包括温度异常应急处理预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对承运商、经销商、包材供应商、设施设备服务商的审计制度,定期对冷藏药品的储运条件进行分析;明确了冷藏药品的发货、运输、收货、验收、贮藏等环节的基本操作标准以及温、湿度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商务部透露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已经起草完成,但是标准还不成熟,还需要试运行至少1年。
总之,如何协助政府制定、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标准和统一的药品包装标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政府监管以及如何与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完成生产到流通配送的完美对接,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方向之一。尤其是在美国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收购永裕医药(中国)进入中国之后,要求国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提升显得更加迫切。
1.3 实施集团化集中采购和多仓运营的质量监管
集团化集中采购、多仓运营是企业增加谈判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多仓运营还是沿用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即到具有医药第三方物流资格的企业属地的药监部门备案,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委托验收协议,规定各自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对于第三方委托后的多仓,可以统一接受网络定单,就近入仓、就近发运,实现物流和商流的异地运作,信息ERP系统和WMS系统的无缝连接也保证了GSP要求的各项记录能通过网络及时地反映在业务系统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目前也在探索和尝试这种模式。
笔者认为,实际意义上的多仓运营应该是集团内所有通过GSP认证的仓库都具有储存和配送集中采购药品的资格,而不仅限于取得第三方物流资格的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另外,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等档案资料是否可以由集采点的质量管理部盖章扫描形成PDF文档进入集团的信息系统、供集团内所有销售企业留档也是质量管理探讨的方向。
1.4 发展第三方物流务须加强对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第三方物流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国控、上药及九州通都具有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将物流委托后,质量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养护、配送、包装、装卸、承运及其相关信息管理等各项物流业务工作全部委托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可在信息平台上全程监控产品进、销、存、运的质量状况,定期对物流公司质量体系运营状况进行审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物流公司进行整改,在不断的审核和整改过程中达到质量管理的提升。因此,第三方物流必须通过GSP认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管理。
2 中小型医药经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2.1 国内区域性龙头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定位
这类企业一般有自己的仓库和质量管理体系,在某一个局部区域或招商模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做精做专,得以生存。如南京医药、广州医药和华东医药等,他们有资源、有招投标和终端销售的能力。这类公司要么向大型企业靠拢,成为大型企业的二级子公司,承担大型企业的区域性分销和物流,其质量管理体系自然也就纳入了大型流通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么仍旧沿用老的模式独立运营,虽然GSP标准的不断提升增加了他们的质量管理成本,但凭借好的品种和好的人脉,企业还是可以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的,极有可能进入“十二五”规划所指的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范畴。
新版GSP讨论稿实际上是以这些企业为基础稍做拔高制定的,企业只要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自身业务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以大型企业为标杆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竞争中还是能生存和发展的。
2.2 外资批发企业的发展需借助国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自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以来,外资企业纷纷与国内企业联手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军中国医药批发市场。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部分外资企业为了实现扁平化的产品流通渠道,利用自己的网络分销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借助国内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成立独资医药经营公司。2008年,葛兰素(GSK)将处方药储存、配送全部委托给国控,借助国控在北京取得GSP证书;2010年,辉瑞将药品的储存和配送委托给国控,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独资批发企业。
2.3 传统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和GSP门槛的提高,我国现有的1.2万家医药批发企业中将有不少面临转型。大部分小型企业在整合中将被淘汰或并购;剩余的少数中小型企业也没有能力承受GSP的质量管理成本,将抛弃传统意义上的业务,利用自身的人脉、对某些品种了解的深度等优势,向专做学术推广、专攻营销方向转型。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以整合并购为主题的大趋势下,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向应着重于影响、协助监管部门出台规范化、一体化的标准,加速国内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中小型企业应加强自身精细化管理或委托专业化的医药第三方物流,跟上形势的发展。
3.1 对第三方物流的深度认识
《规划》提出: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
第三方物流能够承担一些中间的配送职能,但最终到医院还需要商业公司进行配送。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目前所履行的职能与国外第三方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帮助配送,填补配送网络的缺陷,而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过程中的一种分工,由供应商发起,以供应链管理为导向。
3.2 药品流通规划考验地方政府部门
商务部已明确年度跟踪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等制度,以促进《规划》的落实,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2011-2015年药品流通业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摸清本地药品流通情况,努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在规定期限内制定出本地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将会影响推行实施《规划》的力度,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下,会更加偏向于本地的医药商业企业,这将成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障碍。
总之,在目前国内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仍然受限于整个医药体制,这也是商务部提到的“其进展状况在本规划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目前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下,如果政府可以改革现行的医药体制,那么医药流通市场化也将更上一个台阶,药品质量管理的方法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 TM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33-01
业扩报装作为电力营销的龙头,是电力企业面对社会的窗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业扩报装的流程尽快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化有利于拓展电力市场、深化优质服务、创建一流的电力企业。
1 业扩报装流程及其规范的背景
就某一流程来说,辨别输入以及输出十分重要。业扩报装的流程中,输入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里离开该流程客户的数目,总输入总是等于总输出。流动时间指的是某一流动单元自进入流程至离开所需的平均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申请报装直到装表接电经历的平均时间。通过对业扩报装流程的分析,可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业扩报装,从而找到优化方法。
业扩报装的流程规范是在电力市场日益趋向成熟的条件下产生的。因单一市场不能顾及市场中供方与需方的平衡,所以供电企业更注重工程数量以及速度,而与业扩报装有关的规定却退居次要地位。客户忽视选择权以及话语权。供电单位既充当了“运动员”角色又充当了“裁判”角色。与业扩报装有关的规定也仅仅是被掩盖的配角。伴随电力市场体制的深入改革供需双方都找到了自身定位。供电企业充当“审核员”以保证企业标准统一,保证质量。与此同时,客户也重视“审核员”是否公平快捷。促进优质服务的深化。
2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对优质服务深化的意义
业扩报装流程的规范就是使报装过程中需要的手续、时限、环节等清晰明确,使用电客户在与电力企业报装接触的各个环节,充分享有选择权及知情权。业扩报装流程的规范的核心是明晰用电申请环节、中间检查环节、审计审核环节及其竣工验收环节的申请、答复、勘查的工作时限,充分尊重用电客户的知情权。规范业扩报装的流程,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的承接工程缺失管理,有利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于用电客户,电力企业深化优质服务的核心也在于此。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优质服务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2.1 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履行社会职责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使电力企业从经济利益的束缚中脱离出来,置自身于中立者的身份,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准则,客观、公正地履行审查、回复及验收等职责,对各个环节严格管理把关。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一方面可以使用电客户在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享受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早暴露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既能维护用电客户的利益,又能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行。
2.2 规范业扩报装流程,有利于避免遗留问题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化使电力工程完工后,客户可以快速接入电网。省去了中间环节的繁杂问题。通过对电力工程的有效监控,可以促进施工单位及用电客户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有效避免工程问题的遗留。
2.3 规范业扩报装手续,有利于与客户的交流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强调与客户的交流,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以前用电客户的用电手续完全按照电力企业的需要,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规范后的业扩报装流程使客户在整个用电的工程中都与电力企业保持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客户在用电工程中的参与程度,保证用户的需求被及时满足。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重视客户的需求,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2.4 严格的业扩报装时限规定,有利于加速用电工程的进度
明确规定业扩报装的时限是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各个环节严格采取工单的流转时限,可以有效执行“三严”原则,有效杜绝施工过程中时限控制的缺失,使客户可以根据需要加快工程进度。
2.5 严格规范电力企业的行为,深化优质服务内涵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是电力企业对自身经营自我约束的行为,是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真诚对待用电客户的一种表现。是用电对优质服务深化的一项重大突破。
3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模式分析
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是用电企业工作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一次改变工作模式的革命。业扩报装的流程的规范使管理观念革新,电力企业的角色转化,各个环节的手续及流程由模糊变得明晰。真正实现以用电客户为中心的优质化服务。
3.1 营业前台工作更加细化
业扩报装的流程规范对企业及客户均是新事物。主要新在细化办事环节。申请单上的资料应一目了然,业务员填写客户的信息资料后再由客户确认。这就要求前台的业务人员精通业务报装的流程,能解释客户不明白的问题。前台业务细化,是为了让客户办手续更省心。
3.2 营销资源配置优化
业扩报装一直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经历步骤多,所需部门多的配合性工作。之前,用电客户必须到不同部门进行衔接。2007年某些公司大胆创新,使业扩报装自用电检查中分离了出来,而且还改善了业扩报装的业务管理。方便用电客户了解进度并加快报装效率。使客户更放心。
3.3 强化一口对外的工作
客户业务部是业扩报装实行一口对外的部门,而业扩经理则作为联系人。对用电客户的申请实行专项负责和专门沟通的渠道同客户进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做用电客户知心的朋友。
4 结束语
业扩报装的流程规范是市场规范化及企业优质服务深化所必
需的选择。业扩报装规范以适应市场和令客户满意为最终目的。所以,就业扩报装流程而产生的问题,企业应大胆创新,以最好的工作来取得全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作者黄秀蓉,女,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教授。地址:重庆市,邮编40071 5。
一、问题的提出
“舅权”广泛存在于苗族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苗族神话传说《开亲歌》之“开天辟地”中,有对娘舅的描述:“很古的从前,那舅舅‘爸样有’……。”彭兆荣认为:“‘爸样有’既是创世开亲的‘第一个’男人名字,男性标记,与‘舅’(旧,久,久老)相吻合;它同时又是亲属关系间称谓的聚合。‘爸样有’可以是‘有爸样’的方言表述,于是‘舅’戴起了‘爸’的面具。”可以说,舅舅“爸样有”这一表述,标志着“舅权”在古代苗族社会的萌芽。另外,“舅权”在苗族语言中也有一定的反映。例如,歪梳苗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下的一种次方言)中有关“舅舅”的称谓具有多样性,有“yeuf dlangb”、“nol dlangb”、“zid dlangb”、“youxdlangb”、“mit nol dlangb”、“naf nol dlangb”等六个,相比歪梳苗的其他亲属称谓要多得多。在这些称呼中,有专称,也有共称,而共称又是苗族社会姑舅表婚现象在语言上的遗存。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婚姻习俗方面,苗族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姑舅表婚,尤其是单向姑表婚将“舅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的观念中,姑妈家女儿婚嫁的首要对象应是娘舅家的儿子,即“扛妈妈的伞,回妈妈的家,这是老规矩”。娘舅对姑妈家女儿的婚事拥有决定权。“舅家来说亲了:‘有山才有水,有藤才有瓜,姑妈是我姑妈,娥姣应该归我家’。娥姣的妈妈,娥姣的爸爸,两人无话讲,古理是这样,谁也不敢违。”
“舅权”的英文单词为"avunculate~’,源自拉丁文“avunculus”,本意为“母亲的兄弟”。《不列颠百科全书》释“舅权”为“男子与其姐妹的孩子特别是她的儿子的特殊关系”,即指舅舅对外甥的权威关系。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则认为,“舅权”拥有四个词项,即兄弟、姐妹、姻兄弟、甥侄。这几个词项之间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舅舅与其姐妹的关系,舅舅与姐妹丈夫的关系,以及舅舅与外甥的关系等。对于列维-斯特劳斯的“舅权论”,彭兆荣认为,“不是任意一组关系都可以表现出舅权的意义。舅舅只有在特定民族规定的相应关系中才能上升为舅权,也就是说,舅权制是相应关系的组合模式。不言而喻,舅权制主要体现在舅甥的对应关系”。
就学术界对苗族及西南其他少数民族存在的“舅权”现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舅权制度研究,“舅权”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婚姻嫁娶中的表现等方面。彭兆荣《西南舅权论》一书全面研究了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舅权”现象,对“舅权”的语义、历史、功能、结构、转换原则、符号解析及“舅权”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上这些研究,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基本集中在娘舅对外甥的权利方面,对于“舅权”中还应该体现出的其他关系,诸如娘舅对其姐妹的义务等问题,则几乎无人问津。
根据笔者对贵州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Haik baox mar lol,即指已婚女性去世后娘舅家在丧葬活动中专门为其举行的系列仪式的总和)习俗仪式过程的考察,发现仪式中所体现出的“舅权”关系较为复杂,对列维-斯特劳斯“舅权论”包含的几组关系都有所反映,比如舅舅与其姐妹、与姐妹的丈夫、与外甥等的关系。而如果仅仅只用舅甥关系来解释,则可能会有所偏颇。在贵州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仪式过程中,娘舅与姑妈之间的关系是仪式的巾心内容,娘舅对其姐妹应承担的义务成为彼此关系的核心,娘舅以维护姑妈在夫家的应有权利为己任,承担着姑妈娘家代言人的义务。贵州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突出展示出“舅权”关系中娘舅对其姐妹应承担的义务,可视为对传统“舅权”研究的一种重要补充。
化屋苗寨(当地人称化屋基),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属二水(鸭甸河、六冲河)交汇、三县(黔西县、织金县与清镇县)连界的河谷地带,海拔870米至1360米之间。化屋苗寨所在的化屋村总面积有8.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17亩,共三个村民小组,计186户,773人,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8%,是黔西县最具代表性的苗族聚居村落。居住于此的苗族,主要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一个支系——歪梳苗,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其固有的传统文化。“娘亲舅大”所反映出的“舅权”观念,便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0年至今,笔者多次(2010年7—8月、2011年2月、2012年9月)到化屋苗寨及相邻的歪梳苗村庄进行田野调查,获得了大量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第一手资料。在此期间,笔者还与化屋苗寨的一位“谈姑妈话”传承人及两位化屋小学的教师进行频繁的电话及网络联系,对一些仪式细节及语言问题进行讨论。在整理田野资料的同时,笔者也大量查阅与歪梳苗相关的文献资料,力图弄清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历史传承与变迁。
二、“谈姑妈话’’习俗的仪式过程
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这一习俗,发端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最早记录“谈姑妈话”内容的文献,出现在清末时期。光绪十九年(1893),化屋苗族人士杨维舟为了缩小汉苗语音之间的差距,用汉字偏旁部首创造了一种书写体苗文,并用此种苗文把当时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的内容加以记载,成为当今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内容的蓝本。对于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由来,根据笔者的调查,苗寨社会大抵有如下两种解释: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说法,主要是娘舅家为了让姑妈的灵魂在死后回归其娘家所在地。由此,在姑妈逝世后,娘家的亲兄弟要去丧家祭奠姑妈,并在丧葬活动中举行“谈姑妈话”的系列仪式,以便引领姑妈的灵魂回家。第二种说法在苗寨普通群众中并不多见,主要由几位“谈姑妈话”仪式的传承人所提供。这种说法认为,“谈姑妈话”仪式源于苗族祖先(伏羲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传说。传说认为,伏羲兄妹历经艰辛才结为夫妇,兄妹之间的情谊应该被后人所铭记。在那之后,苗族便一直有着“谈姑妈话”的传统。
如前所述,“谈姑妈话”习俗是歪梳苗已婚女性逝世后娘舅家在丧葬活动中专门为其举行的系列仪式的总和;同时,它也是整个丧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屋苗寨,当已婚女性病危时,必须要告知其娘家兄弟前去探望。如果丧家没有事先告知,娘舅家人会在姑妈死后找丧家的麻烦。到丧葬日期,死者兄弟以猪、羊、牛等牲畜为祭品到丧家祭奠亡人并举行“谈姑妈话”仪式。虽然“谈姑妈话”习俗在化屋苗寨社会中由来已久并普遍流行,但仪式的举行是要有一定条件的:一是死者的娘家一定要有直系血亲的兄弟或兄弟的男性后代存在,这样才能为逝世的姑妈举行“谈姑妈话”仪式;二是死者的娘家要具有必要的经济能力,能够准备“谈姑妈话”仪式所需要的猪、羊、牛等祭祀用品,否则也不能举行仪式。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仪式内容丰富,具体执行过程较为复杂,包括从丧家报丧到娘舅送姑妈下葬等一系列环节,每一环节都有其特定内容。
1.丧家报丧。在化屋苗寨,如果已婚女性逝世,其家人请风水先生看好下葬日期后,便由死者的儿子(一般是长子)带上一壶酒,与请来的一位管事一同到娘舅家报信。到达娘舅家时,死者儿子跪在舅家院坝中,由管事进屋通知舅家,外甥前来报丧。随后,舅舅来到院坝,外甥把母亲逝世的消息告知娘舅。娘舅得知消息后扶起外甥,让其先行返家打理一应事务。娘舅家的女性会立即前往丧家哭丧,其他人等则开始准备到丧家举行“谈姑妈话”仪式所需的物品。
2.娘舅家女性哭丧与娘舅家的物品准备。娘舅家知道姑妈的死讯后,娘舅家的女性,主要是舅妈、姨妈、表姊妹、表嫂等,立即一同前往姑妈家哭丧,其主要内容是表达对姑妈的怀念与不舍之情。这个时候,姑妈家会有人(一般是姑妈的姑子)陪同哭诉,另有人进行劝慰,但到后来一般分不清楚谁是娘舅家来哭丧的,谁是陪哭的,谁又是劝哭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三者的动作随时在发生转换。哭丧完成之后,娘舅家这部分哭丧的女性既可以留在姑妈家,等待自家即将到来举行“谈姑妈话”仪式的其他人,也可以回家后与其他人一同再来。
在女性去姑妈家哭丧期间,娘舅家里其他人等则在做着去姑妈家“谈姑妈话”仪式的准备。在人员上,特别要请一个管事和一个专门代表娘舅家的“谈姑妈话”的人(如果娘舅自己会“谈姑妈话”,则不用另请),以及一个唢呐班子。人员总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主要视娘舅家的家族大小而定。在物品方面,一般要求牵上一头猪或一只羊或一头牛,作为祭奠姑妈的祭品。另外,一把纸伞及给姑妈穿戴的寿衣、裹脚之类的物品也是必须的,以作仪式物品之用。
3.丧家迎接娘舅的仪式。娘舅家到丧家举行“谈姑妈话”仪式的时间,一般是姑妈下葬日期的头天下午。当娘舅家“谈姑妈话”的队伍到达丧家村寨后,会在村寨口鸣炮三响,告知舅家的人已到。丧家亦会在家门口附近的路口鸣炮三响,并摆放一张上面有着一系列物品的竹席来迎接娘舅家的人。席上物品包括背包(一般是死者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背包,如果时间太久找不到,也要找一个相似的背包来代替)、一把伞、两只鸡(一公一母)、两只鸡蛋、梳子、衣服、头发等。在路口迎接娘舅家里人的仪式上,丧家请的管事和娘舅家“谈姑妈话”的人有一系列对话。从形式上看,娘舅家占主动,用质询的口气盘问丧家管事,如姑妈如何逝世、准备办丧事的东西是否齐全等。丧家管事则代表丧家一味解释谦让,并对所提问题完全答复后,对话才结束。之后,娘舅家请的唢呐师傅也会做一些仪式性的动作,献出鸡蛋(把壳剥掉献祭后带走)与酒(洒一点在地上后,剩下的既可自己喝,也可由别人代喝)。完成这些仪式后,孝子会在堂屋前跪接娘舅家的人进入灵堂哭丧。娘舅家牵来给姑妈献祭的猪或羊或牛等牲畜交由丧家,有专人负责看管。迎接礼后,娘舅家的人被安排到离姑妈家最近的人家住下休息,意为近距离地陪伴姑妈。因为在这一天,娘舅家是最为尊贵的客人。
4.娘舅家献祭与验尸。舅家的人稍事休息后,丧家摆宴席厚待舅家。饭后,娘舅家的人在灵堂举行给姑妈的献祭仪式。娘舅家牵来给姑妈献祭用的猪或羊,在晚饭前已被宰杀,肉主要用以招待客人,但其中的某一部分成为娘舅家献给姑妈的祭品,祭品还包括一只鸡(半熟)、米饭等。如果牵的是牛,则要在第二天早上专门举行的“打牛”祭丧仪式中宰杀。在这种情况下,献祭环节的祭品就只有一只鸡(半熟)及米饭等。在献祭的过程中,丧家的祭司有一些祝福性的语言。献祭完成后,娘舅家的人回到住处休息,等待晚上为姑妈验尸。
到了晚上,丧家会请娘舅家的人为姑妈开棺验尸。这一部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姑妈的形体是否完好、神态是否正常,意为看姑妈是否属于正常的生病死亡,如果姑妈是非正常死亡,则会引起娘舅家与姑妈家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二是看姑妈遗体的穿戴是否合适而体面,如果娘舅家觉得给姑妈的穿戴不体面,会把带来的寿衣等一应物件当场给姑妈穿上;如果觉得合适,则把此类物品在此时交给丧家,验尸仪式也到此结束。
5.丧场“谈姑妈话”。第二天早上,“打牛”祭丧仪式①完成约两个小时之后,娘舅家丧场“谈姑妈话”仪式拉开了帷幕。丧场“谈姑妈话”所需要的物品,比前几次更为丰富。一张桌子,一张竹席是必需品。桌子上面摆放煮熟的牛肝、牛肚、牛心肺以及牛肉各一碗,供娘舅家唢呐班子人员食用。竹席上的物品包括煮熟的牛肝、牛肚、牛心肺及牛肉各两碗,分放于席子的两侧;中央有三个大碗,各装一只半熟的鸡,另有一个盛饭的小簸箕;前面摆放五个小草墩与四个小石头,这两样物品是相互间插摆放,另还有七个小碗,里面各有一小团牛肉;在这些物品的,还有几只盛满酒的酒碗。这些物品准备好后,丧家的管事带着孝子跪拜于娘舅前,并斟双杯酒请娘舅入席。娘舅扶起孝子,双手接双杯酒一饮而尽,之后入席祭奠。此时,娘舅与请来“谈姑妈话”的人及丧家的管事分坐于竹席两侧,娘舅一侧身后另有一名站立的撑着青布伞、肩挎包袱的年轻人。
入席坐定后,娘舅家“谈姑妈话”的人先审视席上物品,当发现象征姑妈灵魂的竹卦未出现时,便开始“问竹卦”,丧场“谈姑妈话”仪式由此正式开始。娘舅问竹卦,丧家管事绘声绘色地进行反问,娘舅便知竹卦一定藏在竹席下或饭簸箕中,于是离席从竹席下或饭簸中取出竹卦,并用桌上酒碗中的酒进行冲洗,意为“给姑妈洗尘”。接下来,娘舅再一次给姑妈奠酒、献饭。奠酒、献饭期间“谈姑妈话”的内容,多是叙述兄妹间的骨肉亲情,谈到动容之处,全场观众都会为之落泪。奠酒献饭之后,娘舅家“谈姑妈话”的人以席上物品为对象,开始与丧家管事进行问答。内容涉及姑妈的日常生活情况、姑妈的病情、姑妈就医的过程,以及苗族的有关神话、传说等。两边一问一答,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在整个问答的过程中,丧家管事的答词都必须要使娘舅满意。最后,娘舅家“谈姑妈话”的人以要带姑妈的灵魂回到娘舅家作为丧场“谈姑妈话”问答的结束。这一过程大致要进行一个半小时左右。
丧场“谈姑妈话”仪式结束后,娘舅分别叫来丧家的管事与甥男、甥女,把席上早已准备好的牛肉送给他们,以感谢管事的操劳,祝福外甥们吉祥如意,人丁兴旺,田多地广,六畜兴旺,财运亨通。祝福完成后,娘舅接过撑开的青布伞进入姑妈棺材存放的灵堂,在棺材前收拢雨伞,意为姑妈的灵魂已进入伞中,将会随着娘舅回到娘家。至此,“谈姑妈话”仪式基本结束。
6.娘舅送姑妈下葬。在姑妈出殡时,外甥为娘舅敬双杯酒,跪求娘舅为母亲送行。娘舅会为姑妈背衣服包并为姑妈的棺材打伞直到墓地。姑妈下葬后,娘舅家的人即返回自己家。返回时,丧家会让娘舅家带走头天晚上献祭时使用过的一只鸡的一半、丧场“谈姑妈话”仪式中使用过的三只鸡中的两只。另外,丧家还要送给娘舅家一只带尾巴的牛腿,但娘舅家只能带走牛腿的肉,骨头和牛尾要留给丧家。
三、“谈姑妈话”习俗与传统“舅权”产生之关系
(一)“谈姑妈话”习俗与娘舅义务的凸显
首先,为姑妈举行“谈姑妈话”仪式是娘舅应尽的义务。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的缘起,根据当地人的两种主位解释,无论是引导姑妈的灵魂回归娘家,还是为了纪念伏羲兄妹结婚再造人类,都可以说明娘舅有义务为死去的姑妈举行“谈姑妈话”这一仪式。事实上,娘舅为姑妈举行“谈姑妈话”仪式的义务源于娘舅与姑妈的直系血缘关系。比如,在第一种的主位解释中,如果娘舅不能为逝世的姑妈举行该仪式,则姑妈的灵魂就不能够顺利回到她的出生地,有成为孤魂野鬼的潜在危险,这在苗族传统社会中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此,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为死去的姑妈举行“谈姑妈话”仪式。
其次,“谈姑妈话”仪式是娘舅为姑妈维权所尽之义务。娘舅通过“谈姑妈话”仪式为姑妈在夫家最后的权利进行维护,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
一种情况是姑妈系正常生病死亡。在正常生病死亡的已婚女性的丧葬活动中,娘舅通过“谈姑妈话”仪式,对姑妈日常生活、生病医治过程、丧葬物品的准备等方面进行问询与检查。比如,在丧场“谈姑妈话”环节,娘舅家就有如下一些问询:“我姑妈得哪样病?”、“为啥不找药不求医?”、“得哪样金银首饰?”、“得多少腰裙子?得多少套衣服?”等问题。娘舅还会对姑妈的陪葬物品进行检查,如果觉得太过简朴,有的甚至会当场要求丧家增补。通过这种方式,既表达了对姑妈的关心与怀念之情,又显示出对姑妈死后应得财产权利的维护之心(歪梳苗的灵魂观念里,认为人死后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依然活着,葬礼上的物品及以后的祭拜物品便是其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生活资本),以尽兄妹亲情之义务。
另一种情况是姑妈属于非正常死亡。据笔者调查,历史上化屋苗寨经常会出现一些已婚女性非正常死亡的现象,诸如上吊、跳水、喝剧毒农药等。在这种情况下,“谈姑妈话”仪式成为娘舅维护姑妈生命权利的一种义务与手段。这种忽然暴毙的已婚女性,娘舅家自然没有得到通知在其逝世前进行探望,而突然间就接到姑妈去世的消息,这自然会引起娘舅家的怀疑:“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怎么能说没了就没了呢?”在这样的疑问中,娘舅家准备前往丧家进行“谈姑妈话”仪式时,就已经带有几分怒气。在到达的当天晚上,娘舅家在为姑妈开棺验尸的时候,就分外的仔细,一旦发现姑妈属于非正常死亡,便会当场发难。于是,原本为体现兄妹亲情的“谈姑妈话”仪式,演变成为姑妈失去生命而讨回公道的途径。娘舅家本因姑妈的外嫁而存在一种潜在的心理损失,而姑妈的非正常性死亡使得这种潜在的心理损失外化。于是,娘舅家会对丧家提出一系列要求,比如赔礼道歉、厚葬死者、给予娘舅家一定程度的经济赔偿等,以作为姑妈失去生命的物质与精神补偿。在这个时候,丧家必须做出实质性的赔礼道歉与认罪态度,满足娘舅家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以取得娘舅家的谅解。如果丧家完全答应娘舅家所提出的要求,“谈姑妈话”的仪式仍然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如果娘舅家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非但“谈姑妈话”的仪式不再举行,整个丧葬活动都有可能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娘舅家的人会大闹丧家,歪梳苗社会称之为“闹丧”。这种“闹丧”,轻则宰牛杀羊、损毁家什,重则打人烧房,更有甚者,会以暴力逼迫相关人等为死者偿命,闹出人命官司来。
当“谈姑妈话”仪式演变为对非正常死亡女性生命权进行维护时,所体现出的“舅权”就以娘舅与其姐妹、与姐妹的丈夫及与姐妹丈夫家人的关系为中心。因为已婚女性的这种非正常性死亡,常常在于与婆家的关系不和睦而导致。这既可能是女子与其丈夫关系的不和睦,也可能是女子与其丈夫家人(公婆、叔嫂等)关系的不和睦。据报告人讲,此时的“舅权”基本可以排除娘舅与外甥的关系。因此,娘舅家藉“谈姑妈话”仪式而对姑妈生命权进行维护时,其目标的指向性就非常明显,要么是死者丈夫,要么是死者丈夫的家人。娘舅与死者之间的直系血缘关系决定了娘舅必然与死者的丈夫及其家人发生关系,娘舅家有义务为死者的非正常死亡讨回公道。在这种情况下,死者的丈夫与其家人一般都只能对娘舅家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以获取娘舅家人的谅解。
最后,必须提及的是,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虽然主要凸显“舅权”关系里的娘舅与其姐妹等的关系,但是娘舅对外甥的权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比如,外甥在“谈姑妈话”仪式的各个环节,几乎都要在娘舅面前下跪,以表示对娘舅的尊敬与感激。
(二)“谈姑妈话”习俗与传统“舅权”产生之关系
“舅权”一词,从词源上说仅仅是“母亲的兄弟”,原本并无“权威”的含义,经过人类学研究者对其意义的延伸,最终演变成“男子与其姐妹的孩子特别是她的儿子的特殊关系”,即舅舅对外甥的权威。从舅舅到“舅权”的转换过程,亦即“舅权”的发生过程,是人类学里一个持久的话题。作为一种制度,“舅权”的产生在人类学中有着多种阐释: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产物,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舅舅天然拥有稳定价值和极高权限,另一方面在于舅舅的男性角色本身具有父权膨胀和扩张的基因;源于结构主义舅权制中诸关系对应组合的亲属关系结构;源于功能主义理论中整个社会机制对舅权制功能的要求;限制原始血缘婚和规定族外婚范围的一种制度;远古民族男子对其妻子兄弟女儿的结婚权为其儿子所继承而发生姑舅表婚;姑舅表婚乃是保存财产于家族内的愿望而发生,等等。
以上这些观点,前面几个显得过于宏观,后面几个相对微观而集中,但主要聚焦于姑舅表婚层面的“舅权”。彭兆荣对此问题也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转换”是“舅”与“权”互为关系的一个原则。在补偿性转换的类型中,“舅权”本身乃是一种补偿,直接反映在婚娴制度的“嫁——归”母题之中。而为什么娘舅会获得这种权利或权威?彭兆荣则将其归结为“舅舅代表母亲对外甥乃至整个部族所起的作用,诸如抚养教育下辈,传授技艺,策划和指导外甥重大事务等等”,其重心仍在舅甥关系上。通过对歪梳苗“谈姑妈话”仪式过程的考察,可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不一样的“舅权”发生因素。
如前所述,化屋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所体现出的,主要是娘舅对出嫁后的姐妹所承担的义务。而只有姑妈直系的兄弟或兄弟之子才能为姑妈举行该仪式,由此进一步强调了娘舅与姑妈之间的嫡亲血缘关系。正是这种嫡亲血缘关系,使娘舅不得不肩负起维护外嫁姐妹在夫家应有权利的义务,成为姑妈在夫家的娘家代言人。娘舅既然承担了为外嫁姐妹维权的义务,一定会为自己争取至少对等的权利,即要得到如彭兆荣所说的“补偿”。义务与权利在功能上是一组互补的关系,履行了义务,一般就要主张权利。由此可以推断,娘舅以“谈姑妈话”仪式等活动为外嫁姐妹尽其应该承担的义务,并通过娶回姐妹女儿的姑表婚取得自己的权利。
关于娘舅对外甥女婚姻的权利问题,在歪梳苗的“谈姑妈话”仪式中“祝侄女”一节的唱词里,有着明显的反映:“侄女像朵花,没有外甥大。你侄女枝枝叶叶,是我娘舅送。那时嫁侄女,我收一份礼物。”唱词中的侄女,虽然并没有直接嫁给娘舅的儿子,但在出嫁时却送给娘舅“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并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姑妈女儿没有嫁给娘舅家儿子而不得不付出的赎金,苗族社会称之为“外甥钱”。这在明清时期的很多汉文典籍里有较为客观的记载:“清江苗婚嫁,姑之女定为舅媳,倘舅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生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谓之阿妹居。”“黑苗婚姻,姑之女定为舅媳,若舅无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又名还种,否则终生不能嫁。”
在娘舅承担义务与获得权利的交换过程中,舅舅的姐妹成为一个中心,她接受了舅舅的义务,但她自己本身并没有对等地赋予舅舅相应的权利,而由其女子回嫁给娘舅家作为媳妇或付出昂贵的“外甥钱”来实现。这样一来,舅舅的权利获得对象发生了改变,从其姐妹变换成姐妹的子女,可以说这是一种隔代的义务与权利交换。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舅舅的权利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其应尽的义务,造成了义务与权利的不对等。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苗族传统社会“外甥钱”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数量:“别人的舅爹钱,舅爹钱十六两,娥娇的舅爹钱,舅爹钱一百两,将到一千两。放在桌面上,桌子嘎嘎响,放在桌底下,桌下堆累累,娥家荡产了,金家荡产了。”一般情况下,如果娘舅家没有儿子,外甥女与其他男性结婚,补偿给娘舅家“外甥钱”的数目并不庞大,比如“舅爹钱十六两”,但如果娘舅家有儿子而姑妈家的女子又不愿意嫁给娘舅家的儿子,此时付给娘舅家作为赎金的“外甥钱”在数量上就显得十分惊人,结果直接导致“娥家荡产了,金家荡产了”,明显超过了舅舅所承担的义务。很显然,舅舅成为这种不对等交换的获利者。这种不对等的义务和权利交换在社会发展变迁中逐渐成为一种制度,逐渐形成以舅舅权威为中心的舅甥关系。
四、“谈姑妈话”习俗的当代变迁
贵州化屋歪梳苗的“谈姑妈话”习俗,在歪梳苗聚居区已传承久远,承载着歪梳苗诸多的历史与文化,并随着歪梳苗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代,歪梳苗社会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革,“谈姑妈话”习俗也在传承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谈姑妈话”习俗内涵的本质性变化
与传统时期相比,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在当代的一个主要变迁是其本质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在歪梳苗历史上,“谈姑妈话”是“舅权”关系中娘舅对其姐妹承担义务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是姑妈在婆家最后权利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随着苗族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两性天平的失衡逐渐得以纠正,女性逐渐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苗族女性只能依靠娘舅才能获得一定家庭权利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虽然“谈姑妈话”习俗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仍然在苗寨社会继续传承,但其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即原来作为“舅权”实质性表现之一的习俗,今天基本上作为一种象征性仪式而存在,“舅权”在仪式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在传统的“谈姑妈话”仪式中,“开棺验尸”是娘舅家必须进行且非常细致的一个环节,一般是在姑妈下葬的前一晚上进行,而且这一环节要进行两次。在现在的“谈姑妈话”仪式中,该环节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象征性活动,即丧家把存放姑妈遗体的棺材打开一次,娘舅象征性地给姑妈整理一下遗体后立即盖棺。另外,即使娘舅在某种情况下(如已婚女性属于非正常死亡)不得不出面以维护姑妈的生命权利,所采用的方式也与传统时期不同。在传统时期,娘舅对其姐妹生命权的维护主要通过在丧葬活动中与丧家以私人协商的方式进行,是“舅权”的实质性体现,而当代则主要通过法律途径为死者讨回公道,“舅权”并没有直接在案件的解决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谈姑妈话”仪式过程与内容的新变化
化屋苗寨歪梳苗“谈姑妈话”习俗,不但在本质上与传统社会时期有了相当的差异,在具体的仪式过程与仪式用品上也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变化。
“谈姑妈话”习俗仪式过程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丧家报丧这一环节。在传统时期,报丧必须是外甥亲自去到娘舅家,别人不能代替。现在,由于通讯技术的发达,有的家庭在丧事发生后,开始利用电话等通讯工具给娘舅家及其他亲朋报丧,大大节约了丧事的人力成本。这种丧事传递方式,已经日渐为当地群众所接受。其次,在娘舅家的人达到丧家村寨时,丧家的迎接地点也在发生变化。在传统时期,丧家迎接娘舅家的仪式一般是在家门口附近的路口进行,而现在一部分人家把这一仪式的场地直接改在家门口(堂屋门口)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主客双方的方便。仪式过程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变化是娘舅家晚上开棺检尸次数的减少,由传统时期的两次变为现在的一次,这与“谈姑妈话”习俗的本质变化有关。
仪式用品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娘舅家为姑妈准备的祭祀用品发生了变化。传统时期,娘舅家给姑妈家的祭祀物品基本都是猪或羊,而在当今,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已经改用牛作为姑妈的祭祀物品。并且,这种变化呈现出不断扩大化的趋势。二是在丧家准备的仪式祭祀用品也有所不同,主要是用牛肉或牛内脏代替传统时期的猪、羊肉作为仪式祭祀用品。特别是在丧场“谈姑妈话”仪式这一环节,传统时期的仪式用品是没有牛内脏的,而现在普遍使用牛内脏作为仪式用品摆在仪式举行时的桌上与席上。
《规划》的出台,旨在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和整合物流园区,防止重复建设,推动园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服务功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发挥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诸多亮点明确发展方向
“亮点”一:对物流园区做了定性。《规划》开宗明义,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运作的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法,强调了物流园区的公共性和基础性。
“亮点”二:提出了物流园区的发展要求。《规划》指出,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这就明确了物流园区发展的目的意义、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亮点”三:确定了物流园区的布局城市。主要依据以下条件:一是物流需求规模,主要参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货运总量、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二是与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相关交通运输规划相衔接。三是结合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考虑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物流需求增长空间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上述条件,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规划》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这是对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亮点”四:突出了八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物流园区资源整合,二是合理布局新建物流园区,三是加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动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五是完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六是聚集和培育物流企业,七是建立适应物流园区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八是完善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这几项,都是物流园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对各地指导物流园区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方法性作用。
“亮点”五:明确了八项保障措施。有关财税、土地、投融资等项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协调落实,但开展示范工程有可能先行运作。《规划》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园区,作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以扶持推广,具体由各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工作。对于列入国家级示范的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这将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抓手,其别提到行业协会将参加有关评定工作,也为行业协会提供了工作空间。
落实推进是关键
可以说,《规划》的出台将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开辟新纪元。而如何将《规划》的内容更好地组织、实施,将是整个行业未来要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落实《规划》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是关键。这几年,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但遇到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问题,协调难度就比较大。而这次《规划》仅签发单位就多达12家,在调研和形成初稿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预计具体落实中的协调将会更加困难。从行业来说,特别希望以《规划》出台为契机,政府部门间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第二,加强物流园区规范管理是重点。面对物流园区一方面难以落地,一方面又在盲目建设的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应在《规划》的指导下,提出本地区物流园区规划。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要采取强硬措施,切实堵住以物流名义圈占土地的漏洞。
第三,落实物流园区用地政策是难点。在国家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各地应按照《规划》要求,将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统筹和建设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于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则优先列入国家和地方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和经济特区的建立,新疆毗邻欧亚8国的地理位置优势越来越突出。新疆成为中国出口东欧和中西亚的外贸集散地,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转换基地。物流园如雨后春笋般在新疆建设。本文以哈密市城北物流园为例探讨物流园的选址以及布局。
物流园区概述
1.1物流园区的定义
物流园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1.2物流园区的功能
物流园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城市功能区域,它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物流园区的分类
2.1哈密市物流园介绍
哈密市城北物流园选址位于哈密市广东工业园最北端。园区用地北邻连霍高速路,南接工业园,东侧与303省道相接。便利的交通,为日后物流园高效的运输和服务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城北物流园的定位为建材销售、汽车销售、矿山机械交易等功能。
2.2物流园区的分类及选址
物流园区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与城市产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空间的统一布局,满足地域合理分工与协作的要求。
根据哈密市总体规划,哈密市现已有两处物流园:火车站商贸物流园和东出口物流园。根据哈密市三大物流园的区位、各自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它各自发挥节点的作用不同和提供服务范围、内容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物流园区。
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 依托交通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衔接,应选择地租相对便宜的地区以降低成本,至少应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以方便货物运输组织工作有效进行。能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的园区。
2、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 东出口物流园为生产服务型的物流园,主要依托工业、制造业园区而规划,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的园区。生产服务型园区选址应依托经济开发区、工业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产业集中地进行布局,作为装配加工与集中运输生产材料、成品的基地,利用集中运输方式服务于生产企业。
3、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 火车站物流园为商贸服务型的物流园区,面向区域内商业流通领域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在区位上接近主要的客户,方便以最低成本的方法迅速补充库存,靠近交通枢纽或商品主要集散地,并能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
4、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城北物流园为面向社会开放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能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主要服务于城市配送与区域运输的园区。根据其主要商品类别和物流量,考虑在主要联系方向上具有大运量、快捷运输的物流组织条件,选择交通便利的道路枢纽附近进行选址。
物流园区总体布局规划
3.1物流园区的功能分析
物流园区的功能分析可以从其完成的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功能展开。其基本物流功能可分为货物运输及配送、储存、装运搬卸、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5个环节。
3.2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
3.2.1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
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主要考虑各功能分区之间以及各功能区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物流关系。园区在空间布局时应相对集中有序地组织安排仓储、商贸物流、停车配载、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功能区块,有序组织物流交通。各个功能块应避免功能的重叠,利用交通运输做好各功能的衔接和配套。
规划结构图 功能分区图
哈密城北物流园规划结构归纳为“三轴、一环、三片区”的结构形式。
三轴:两条南北纵向主轴线,将规划区域分成三块。一条横向次轴线将基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一环:围绕规划区域设置一条环线同时组织横向纵向交通。
三片区:即仓储物流区被两条纵向轴线划分出来的三大片区域。自西向东分别为: 建材区、 矿山机械区、 汽车销售区。
综合管理服设施位于园区中轴线上,是整个园区景观绿化最好的地方。主要功能包括餐饮、银行、公共停车场、住宿及相关管理服务。
3.2.2物流园区的交通组织方式
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中交通是明确空间功能布局,联系各功能分区功能衔接和运作的重要组织方式。物流流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交通流线也具有相对的复杂性。物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应考虑以下三点:
合理分散交通流:合理确定出入口数量,控制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合理分散交通流,避免园区内外交通相互干扰是物流园区交通组织的首要问题。当园区货流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适当采取立交等形式与周边道路衔接可分散园区交通量。
有序组织交通流:园区内要力求做到交通流线通畅简捷,尽可能缩短各种流线的流程。
适当纯化交通流:需要适当考虑不同运输性质车辆的分流。配备集中停车场处理好静态交通的管理,避免乱停车对园区内交通流的干扰。
哈密城北物流园总用地面积67.51公顷,规划内部道路分为主干路、环路、支路三级。
交通组织:
规划通过两条纵向主要干道和一条横向次干道构成规划区内主要道路骨架。设环路包围整个用地,同时组织仓储区内大型运输车辆的交通,做到了大小车分流。 道路交通分析图
出入口:在城市道路上设两个主要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位于综两个次要入口,主要负责货运车辆的进出。
结语
进行物流园区选址分析,可为协调城市既有物流设施发展规划和制定新的物流园区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物流体系规划的关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对于其选址和空间布局的规划的探索在不断进行,采用科学的方式探求物流园的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发展物流园区的现实意义
1.1 物流园区的内涵
物流园区目前在国内物流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对物流园区内涵的界定,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据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消费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这个界定得到国内许多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
1.2 发展物流园区的现实意义
勿庸置疑,物流园区的建设对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和流通渠道建设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物流园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规模的投入和实施必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使城市中心地区土地使用价值的增值,同时物流园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比较完善、物流服务功能较为齐全,能有效支持产业经济开发,确保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物流动作效率和水平。
(2)物流园区建设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大大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物流园区在功能上首先是物流的核心内涵所含盖的物流服务组织与物流动作管理的功能,与传统的货物运输组织中心相比具有高科技、高效率的特征,因此物流园区的建设大大推动城市流通渠道建设。
2 国外成功的物流园区开发模式
2.1 日本的开发模式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东京,被称为物流基地或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虽然其建设较早的物流园区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其基本做法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却值得我们学习。
(1)重视园区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边缘带、内环线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规划有利于未来具体配套设施建设的地块作为物流园区。
(2)优惠的土地使用和政府投资政策。日本政府牵头将规划的园区内土地分地块以生地价格出售给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再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政府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3)良好的市政设施配套及投资环境。政府对规划的物流园区,积极加快交通、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并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园区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回报。
因此,日本政府在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得物流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宏观规划,按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物流团地的数量及分布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2 德国的开发模式
在德国,政府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则是层层深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公司化经营管理,入驻后企业自主经营。其基本做法是:①联邦政府统筹规划。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②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为引导各州按统一的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交通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资助或提供贷款担保;③企业化经营管理。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园区的生地购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等;④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由此可见,德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得益于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3 美国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
美国是物流发展最早的国家,其在物流园区的建设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①政府的优惠政策。为支持物流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政府提供许多政策上的优惠以吸引投资和物流企业的进驻。以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为例,为使其尽快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走廊,该市政府制定了前10年免征财产税、销售税返还、对从事中转货运的企业免征财产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②利用并购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资源优势组合,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节点进行合并优化,将各种物流业务在时间、空间上动作到最佳状态,形成了“快速、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3 我国物流园区现有开发模式及现状
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园区开发与建设的兴起也是近几年的事。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有以下4种开发模式:经济开发区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工业地产商模式及综合运作模式。但从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状况分析来看,物流园区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地各部门物流园区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草率规划和盲目建设的倾向;各地物流发展极不平衡;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不合理;综合性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必须积极探讨目前适用于我国国情及物流发展水平的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并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有利的参考。
4 我国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借鉴
综合分析国外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在物流园区开发过程中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以及在宏观调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离不开物流行业协会与企业的积极参与。以下是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物流园区开发模式的相关对策:
4.1 积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及宏观调控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方应该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考虑园区包括交通、市场、需求、环境、政策、规模、园区的整体定位等综合因素,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以保证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其次,对物流园区发展给予优惠和运作保障政策。政府部门应积极通过投资补贴和有关税费收入,加大对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特别是园区的市政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并经营物流基础设施;政府应积极支持与物流园区发展有关的研究、开发活动。
4.2 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分期开发
政府在对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基础上,然后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的模式在目前的物流园区建设中是较为普遍的模式。以有实力的投资开发企业为主体,考虑园区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的不同阶段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期开发是科学可行的方案。
在分期开发中,首期的开发工作也可参照工业地产商的开发模式,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给予园区开发者适宜的工业项目开发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优惠的市政配套等综合性配套政策,由工业地产商主持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投资。
4.3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与政府的退出
园区内物流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来帮助工业、商业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存货水平、物流相关资产回报水平、物流成本水平等指标的考核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而当整个物流园区的试营运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后,政府可以有步骤地实现作为一个物流园区统筹者、规划者的角色退出,最终实现物流园区的市场化运作。
4.4 园区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资源整合
从整个物流园区物流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园区内企业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使园区内物流业务在时间、空间上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形成了“快速、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园区间亦可进行分工协作,发挥行业和地区物流特长,形成物流园区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1 许险峰,梁文. 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物流科技, 2004(9)
2 汪鸣, 冯浩.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公路物流发展方式简单的来说是指公路物流发展的“源泉机构”以及“动力机制”,具体而言是指包括资本、技术、人力、制度创新等因素构成的比例,并将上述因素投入在公路物流量增长和结构调整方面而获评的贡献大小。从意义延伸的角度来说,公路物流发展方式涉及公路物流系统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所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大小,还涉及其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等等。根据定义并依据源泉机构和动力机制进行分类,公路物流发展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发展方式。粗放型发展方式的特点是投入大产出低,同时耗费大量能源,且产出质量低下,导致结构调整缓慢、安全事故率高、环境污染严重;集约型发展方式与粗放型方式恰好相反,其消耗资源和能源少,利用率大幅提高,产出的质和量都较高。现有的公路物流运营类型有四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型、市场需求带动型、技术进步推动型和合理政策促进型,其中基础设施推动型和市场需求带动型属于粗放型方式,技术进步推动型和合理政策促进型属于集约型的方式。目前国内的公路物流发展方式基本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和市场需求带动为导向,市场绩效低下,完全处于粗放型物流发展方式中,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低端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秩序混乱;第二,缺乏市场组织者,物流资源浪费严重;第三,很难获得政策倾斜,缺乏定价权;第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融资渠道。但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己着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个大背景下,公路物流发展方式低端落后粗放的现状必须面临转变。未来的公路物流发展方式肯定将依托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政府与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协调采取的合理政策之基础上,这是大势所趋,因此现在是国内公路物流发展面临的关键节点。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公路物流在当今社会所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其在物流园区内部承担的基础性支撑地位,以公路物流功能为切入点,结合物流园区的运作与要求,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技术要求、管理效率、经济效率等因素的分析,揭示公路物流功能对物流园区运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公路物流属于社会基础性物流,承载了最多的社会物流量,是物流园区普遍配置的基础功能。研究公路物流功能对物流园区运作的影响该题具有社会普遍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物流的发展方式遇到了新的瓶颈,需要加快转变原先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这对物流园区的运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研宄该题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公路物流功能只有在各种物流资源集聚的物流园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其发展离不开物流园区这个平台,同时也离不开物流园区所给予的各种优惠合理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租金、融资等等方面。研宄该题对物流园区在功能配置定位以及公路物流对物流园区的依赖两者上具有相辅相成的意义。公路物流功能模块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绝大多数物流园区的整体运作水平。作为基础型功能模块,其运作水平是衡量整个物流园区运作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研究该题可以为物流标准化提供一个研究切入点,对树立规范的物流标准具有学术研究意义。公路物流功能的有序发展将有利于物流园区在配套等环节上的服务完善,有效提高自身运作水平。研究该题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和直接的经济意义。
……………
2、公路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1公路物流的功能和作用
公路物流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以及通过什么形式来运作,这些是公路物流定义里应该阐明的内容。学界对公路物流定义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每种定义基本将公路物流的重点进行了详细阐释,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的差异。《物流术语》里一些相关说明可以将公路物流归结为依托一定硬件设备基础上以公路货物运输为核心业务兼具装卸、搬运、储存、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流服务。该定义强调了公路物流是一种以公路运输为核心的综合性物流服务。而在《我国公路物流发展趋势及对策》一文中对公路物流的定义则明确了公路物流的服务主体是公路运输企业;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服务方式则是通过先进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此定义重点指出了公路物流包含的一些核心要素,丰富了定义的阐述。通过对上述一些定义的整理,公路物流的含义归纳如下:公路物流是以公路运输企业为服务主体,以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等物流服务需求者为服务对象,以公路网和物流节点为基础设施,以货运车辆、装卸搬运机械为主要作业设备,以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手段为运作方式,以公路货物运输为核心业务并延伸到包括仓储、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多项业务在内的多样化、综合化、一体化物流服务。
………………
2.2公路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公路物流市场这个角度来看,国外发展程度和水平都己经进入较高的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的公路物流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市场高度集中,最大的5家零担货运公司占有60%的市场份额,最大的5家整车运输企业市场总份额约为50%。大企业不再采取竞争的策略而由竞争改为联盟,也不再进行大型兼并,联盟的目的在于维持各自企业的市场份额,他们会各自保持对技术的投资并应对未来的公路物流变化趋势。再比如欧洲,相对美国而言,欧洲的公路物流市场并没有显现出很高度的集中态势,但还是比较集中,具体表现在欧洲的零担市场成熟,最大的5家货运企业约占有28%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欧洲的整车市场较为分散,最大的5家企业总的市场份额约为10%。欧洲公路物流市场在这个阶段是面临被继续整合的趋势,虽然已经能提供较多的服务类型但还需要继续优化,另外对技术方面的投资也会呈现一个增加的趋势。如图2.3所示。目前国内公路物流市场主要位于积累的阶段,跟国外相比国内的公路物流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对低端的位置,这主要表现为零担市场极度分散,按最大5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来算不到2%;整车市场更为分散,其中最大的10家企业的份额之和才约3%;多数合同物流商将货运量外包给小型专线公司。当然市场也有积极的一面,很多物流产品正在向前推进,像定日达之类的产品整体增速已到20%,像条形码、GPS等技术也日益普及。国内公路物流市场现在所处的阶段是市场非常分散的前提下竞争幵始加剧,市场对服务需求不再单一,需要更高的服务质量。
……………
3、物流园区的运营与保障措施......... 21
3.1物流园区概述......... 21
3.2国内物流园区运营现状分析......... 23
3.3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 25
3.3.1物流园区开发运营模式......... 25
3.3.2物流园区开发运营模式分析 .........26
3.4物流园区的运营保障措施......... 27
3.5本章小结 .........32
4、公流与物流园区运作的关系研究......... 33
4.1两者关联节点分析......... 33
4.2公路物流影响物流园区运作旳因子分析......... 33
4.3公路物流影响物流园区运作的因子分析评价......... 47
4.4本章 小结 .........48
5、嘉兴现代物淹因内公路物流功能与闻区运作......... 51
5.1 II兴公路物流需求分析......... 51
5.2嘉兴物流园配置公路物流功能......... 56
5.3嘉兴公路物流基地开发运营模式的选择......... 57
5.4公路物流基地对园区运作的影响评析......... 59
5.5本章小结 .........61
5、嘉兴现代物流园内公路物流功能与园区运作
5.1嘉兴公路物流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嘉兴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其中公路物流发展尤为迅速。截至2011年上半年,嘉兴全市有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数20555户,营运货车逾3.0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拥有10台车以上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有205家,比去年同期增长40%。目前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2000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己有5家。嘉兴市已列入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物流中心共有12个,其中省部共建物流基地1个,市重点扶持物流基地2个。在物流基地具体建设方面,嘉兴现代物流园等一批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己规划实施。目前,嘉兴现代物流园己建成沃尔玛华东配送中心、2.4万平方米的安博物流仓储设施,并成功引入顺丰快递、海格、德邦、百世物流科技等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嘉兴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全省之首,杭州湾跨海大桥实现嘉兴到浙南地区2小时交通圈。市域内现代化的公路交通枢纽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