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5 17:35: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篇1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要坚持无公害的防治思想,降低林业病虫害防治对农药的依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线,采取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的防治方法,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为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人工造林的影响

造成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防御工作没有完善实施。人工造林导致林木树种过于单一,成为直接导致林业病虫害爆发的诱因。对林木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人工林群本身的防御病虫害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应对外来虫害的抵抗能力低弱,对区域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着引进树种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不相符合的问题。树种的生存环境与实际所需不符, 同样也能引起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另外,我国人工林业管理政策不尽完善,人工林区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 使得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和预防没有做到及时、准确和科学,延误了最佳检测与防治时间,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与社会损失。对树种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全面了解所辖林业的气候地理状况,完善人工造林相应政策等等,均可减轻人工造林对林业病虫害的促进作用。

2、人为因素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 市场对林木的需求日益增长, 需求增长促使企业为获取经济效益大规模砍伐林木,森林资源遭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被严重破坏,林群自身的抵抗与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被病虫害侵袭。同时,过量砍伐也会造成森林多样性破坏。经济增长也导致我国与国外贸易往来频繁。这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提供了极大的条件。外来物种造成我国本土林业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另外,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获得高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林木自身的虫害能力也大幅度降低。最后,人工砍伐期限制过长也是林区病虫害滋生过多的一大原因。大量繁殖的林木使得森林负荷能力超载,给病虫害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条件。可见,不遵循林业发展的相应规律,过度伐树、过度养成林木、过度引入外来物种等等不科学手段均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导致林木生长不良。

3、林业管理不完善

林业管理上的疏忽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大阻碍。林业工程规划工作没有彻底完善导致很多日常管理工作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执行体系。森林植被的维护与培养同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大面积的病虫害已发生时再采取措施, 产生了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林业管理工作的执行也存在各种问题,往往存在避重就轻、忽视重点、不能有效快速的把握根源的问题。林业管理部门缺乏科学性、体系性。林木没有合理有效的养护措施,为病虫害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林业管理工作忽视对林木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护,往往出现问题再补救。

二、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1、森林抚育及管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根据地形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并尽量挑选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且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种,以充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尽量保证林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增加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和蔓延,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定期进行翻土和施肥,及时开展修剪和除草工作,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人和牲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严格杜绝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以充分保证企业财产,避免人为因素而对林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人工林本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除了必要的扶育工作外,更要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避免和杜绝病虫害现象的蔓延。林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岗位制度定期开展林间巡逻工作,及时了解林区的空气情况、土壤情况及天气情况,并做好必要的统计工作。同时,林业企业必须要加强与天气监测站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和气候变化信息,以做好必要的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针对病虫害的具体特征及时进行防范。此外,在检查和发现病虫害隐患或早期病虫害疫情后,要及时采取治理或者隔离手段,以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3、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该降低对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尽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并强化林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处理方式即引入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杀灭有害昆虫。目前,针对不同病虫害,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生物农药,林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采取引进益鸟的方式来遏制病虫害问题,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和山雀等鸟类,都是大量昆虫的克星。林业企业可以建造大量鸟巢,吸引鸟类进入林业生态系统当中,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

4、对林木苗进行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证木苗的存活率和抵御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林业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林木苗的培育和检疫工作,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木苗,消除病虫害的繁殖场所,增强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木苗的栽种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穿插种植的方式,将两种或者多种木苗进行混合栽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某一类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促进林木的健康、快速成长。

5、加强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

国家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禁止乱砍乱伐。天然林业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比较强,然而由于大量的天然林业被砍伐使得病虫害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要加大森林的防护工作,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枯木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濒死木进行及时救治,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合理的修枝对害虫的防治也起作用。及时改造生长衰弱的树林,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工作人员应积极培育林木苗,使得木苗得以健康成长,并努力培育优秀种类,培育出更加优良的木苗种类,减少林业并害虫木苗的侵蚀危害。而且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当前国家林业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病虫害入侵现象,极大的影响着林业总产量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了使国家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林业病虫害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要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极早的预防,积极展开林业的检疫,对农药的使用上加以节制,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护体系,运用科学的手段加以控制,使林业病虫害得到良好防治,促进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保证林业走在健康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 S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16-01

引言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当前在甘肃发展经济林作物中得到了重视。临夏州属于陇中地区,枣树种植多数较为分散,在政府以及农户的共同努力之下,当前已经开始有了集中成片、规模栽培的产业发展形势。临夏州的气候、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枣树的生长,发展枣产业的气候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但大量发展枣树种植的过程中,当前面临着许多病虫害问题,势必不利于枣产业的发展,由此,必须要针对枣树的病虫害问题,寻找防病、治病的良方,提高枣树的产量,促进临夏州枣产业的发展。

1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加强对枣树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就是以枣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动向为依据,对其发生发展的数量进行预测,就病虫害的发展规律来决定防治方案,利用最佳的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手段,做好病虫害的及时控制措施,保障枣树优质、丰产。

2 严格植物检疫

根据国家检疫法规来采取对枣树植物的严格检疫,能够有效防止有危害的病虫草害植物从一个区域传入另一个区域,保护林业生产,将局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植物及其产品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肃清。对于枣树的检疫,主要需要对枣疯病 、枣花叶病 、枣腐烂病、枣大球蚧等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侵入传染。

3 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枣树抗病能力

第一,苗木培育选用有讲究,由于病虫害会从繁殖材料中进行传播,所以,必须要在苗木、接穗、插条、根蘖、种子等各方面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选择无病虫的苗木俩培育,这对于新建枣园尤其重要。第二,选择抗病虫优良的枣树品种,有利于苗木的接穗培育管理,并提高枣树的产量和枣子质量。

按季节及时对枣林进行管理,秋冬季节翻枣行,并结合施肥深翻刨松,初次减少地下越冬的害虫及病原的侵染。早春要将老翘皮、病皮、虫蛀皮等刮净烧毁,以露红不露白为宜,并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 50~100倍液涂在伤口处作为保护,也可以用5~10°Bé石硫合剂涂在伤口处。此外,要⑹鞲珊痛笾Ψ骤居冒淄考镣克。对枣园进行修剪清理,及时除去 病虫枯死枝,并集中烧毁,降低越冬病原、害虫的侵染来源。进行合理间作,避免高杆作物过高过密降低枣林的通风透光和增加湿度,从而产生枣林的病虫害,可以选择低杆作物进行种植。在生长季节要及时除草疏土,防治病虫害。

4 合理用药,慎用化学防治

不同的害虫需要施用不同的农药,由此,必须对农药种类、药性、剂型和浓度、害虫生长规律等都进行了解,选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对症下药。例如对付螨类及初孵鳞翅目幼虫要采用杀虫脒,天牛及老龄鳞翅目幼虫则不能用杀虫脒,蚜虫、螨虫最好用鱼藤酮,但去除夜蛾科幼虫则不能用鱼藤酮。

枣园用药要适时。对于不同龄期的害虫存在耐药性的差别, 3 龄以内的害虫处于低耐药性状态,而超过3 龄的害虫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一般情况下,初孵幼虫的耐药剂量要低很多。对于鳞翅目昆虫来讲,卵、蛹、幼虫、成虫对药剂的抗力依次降低,卵具有最强的药剂的忍受力。另一些昆虫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药剂忍受力,通常来讲,昆虫在春夏季处于低抗药性,在秋冬季的抗药性是春夏季的十倍以上。药效还与果园的气温相关,常见的敌百虫、乐果、硫磺、杀虫脒等药剂在25℃以上的气温时达到最好的药效。由此,要根据病虫监测预报情况和害虫的生长规律,抓住关键期适时用药,杀灭害虫。

对于同一个地区,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以免害虫产生抗性。为了对虫害、病害、杂草进行兼治,此时需要将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并达到增效作用。例如分别用等量的乐果乳剂(50%)+可湿性西维因(50%)能够达到增效的效果,省时、省力。农药的混合使用必须要对农药的理化性质、毒理、防治对象都要进行掌握,不能混用那些会产生分解、沉淀、降效的药剂。混合后容易降低药效产生植物药害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二者混合后有硫化铜产生,在继续溶解中生成过量的可溶性铜会药害植物。由此,波尔多液不能与石硫合剂混合使用。对于用药量和施药次数要进行严格控制,绝对不能任意提高浓度或加大用量,否则也会产生植物药害。

预防产生农药毒性和残毒危害人、畜安全。化学农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农药的施用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毒性,需要选择安全的方式进行用药。

5 农药施用的新技术

当前施用农药的新技术较多,例如埋设和浇灌施药方法、注射施药方法、涂干施药等。埋设和浇灌施药方法是把长效、内吸、广谱的颗粒剂农药如铁灭克、涕灭威等埋施或者浇灌在植物根系最多的地下,从而将药传输给植物其它部分,达到毒死害虫的目的。这种施药法能够保持60 d 的药效,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好产生空气污染,只需少量农药就能到达治疗效果,成本低,并且不好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然而会对水源和土壤产生污染,由此要慎用。注射施药和涂干施药方法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将药液输送制树体内,从而将药物传导运送到植物周身,害虫通过取食中毒至死。优点:药效时间长,效果好,不会产生空气、水源、土壤污染,只需少量就达到较好的兼治目的,对天敌不易产生伤害,是高毒农药低毒化使用的最佳方法,反而缺点是不能产生良好的防治效率。

结语

综述,做好枣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手段来治理枣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防治效果,促进枣园枣果的丰产、优质。本文篇幅有限,在以后的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案中会继续介绍其它一些方法。

参考文献

篇3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绿化事业亦加快发展,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花草树木的 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花木的质量,失去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而且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一、园林病虫害防治与苗圃地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的苗木主要来源于园林苗圃,所以园林苗圃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园林苗木的质量,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关系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以及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在苗圃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二)把好苗木的进出,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

(一)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

(二)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分区把它消灭。

(三)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

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由: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购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种植苗木前要对基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杀死部分病虫害。给苗木创造一个好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在治理病虫害时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根据不同病虫害和园林植物的特点采用各自相应的治理办法。例如:在古树的病害治理种常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尽是治理,避免了化学药物对古树的危害。

五、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栋绿卷蛾、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4、物理防治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一些园林植物病虫害也在不断发生,有的已经对园林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园林工作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现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遵循的原则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发展方向做一初步论述,以供广大园林技术人员了解和参考。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使得很多花类植物出现花苞坏死、腐烂,植物的茎叶呈现残缺不全和畸形,不仅使植物失去了观赏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绿化效果,有一些病虫害可以造成植物品种的质量逐年下降,并最终导致整棵植物死亡或者整片植物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居住环境,虽然使用化学药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效果,但是很难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必须使用生物防治等可持续发展手段来提高防止效果。

有资料显示,香樟树极易遭受黄化病和袋蛾类虫害的侵袭,黄化病是一种全株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生长季节当中,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石灰或者垃圾偏多,植株严重缺铁,根系生长受阻。一旦出现此病,香樟树的嫩叶就会呈现黄白色,叶片的下部出现淡绿色,如果不加以及时的治理,严重时会导致整棵树的树冠变成黄白色,新生枝叶焦头,甚至枯死,使当地政府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对园林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防治措施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从另一方来将这也是存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遵循的原则

由于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到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所以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但是在防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生态原则

生态防治是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科学地协调绿地系统中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增加物种多样性,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循环,达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从园林生态出发,从病虫及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及防治效果的关系,进而综合处理植物病虫害问题。

2、控制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调控,人为干预,是提高自然控制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栽植树种多样性的选择、栽植植物的合理配置、优质苗木的选择”等都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基础。

3、客观原则

在展开病虫害的防治时,需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各种因素和病虫害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采取熏烟及喷雾时,应综合考虑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同时要抓住病虫生长发育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病虫害发病初期或害虫在初孵化至3龄之前抗药性最弱,是施药的最佳时期,同时要分清防治对象的类别,不可盲目操作。

4、效益原则

开展病虫害的防治目标在于以最少物力、财力的投入,来控制病虫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当发生病虫害时,要分清害虫是食叶、刺吸、潜叶性害虫

还是地下害虫;病害要分清是真菌还是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分清病虫发生的类别,采取适当的措施,都有利于病虫防治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园林生态城市的构建对于处于西北偏远地区的县市而言,处于起步阶段,从构建的过程来看,由于缺少经验,在布局、病虫害的防治上均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全民参与性

园林植物归属权的多样化使防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很难做到统一协调。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园林处管辖范围的植物容易及时治理,而城乡结合处山地植物发生的病虫害很难及时进行防治,致使这些地方的受害植物成为病虫害的繁殖体。

2、防治困难

园林植物差异很大,因此对器械的种类和质量要求很高。例如对于人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喷药高度必须超过树冠的高度,很多药器械难以达到要求;又如天牛的插毒签防治等方法,由于树体高,虫口多集中在顶部,人力、物力、财力均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3、环境污染

用药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健康,使园林病虫害防治上适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因此,许多农林业上使用效果好的农药,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上却不宜使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地或绿带往往是多种植物构成的,农药使用不当也会对某些植物产生药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因此,在不了解一些新型农药性状的前提下,不宜大面积使用。

4、人工防治病虫害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防治天牛砍伐病枝、截干等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数量,也是目前西部偏远城市广泛采取的措施,但同时也破坏了树形,失去了植物的整体美和破坏了植株间的协调性。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

1、坚持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虫――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只有病虫害的危害后果超出经济阈值方可考虑予以防治。防治上要求100%的防效是不科学的要求,它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造成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严重后果,要达到持续的、有虫不成灾的效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地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

2、加强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绿化设计时,从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病虫天敌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多种因素综合考量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考虑,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不是最佳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

结束语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要求较高的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园林的管理者具备加高的责任感,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不同季节的病虫害情况和防治措施,而且还要在工作中充分考虑人与生态环境等突出因素,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止中,提高园林植物的质量,促进生态的平衡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3-01

由于果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殊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防治措施也就不同。果树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对果品质量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威胁,甚至绝收。目前,治理果树病虫害对我国果树业的发展、果品产量、果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诸多误区,要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果树病虫害防治必须走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伊犁河谷地区素有“塞外江南”之称,三面环山,境内有大小河流120余条,伊犁河谷得天独厚的大陆性温和湿润气候是新疆适宜发展果树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伊犁州(包括山区)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之一,为了深入了解苹果主产区果树病虫害发生状况,按照伊犁综合实验站要求,2011年伊犁林科院组成专家调研组,在当地各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配合下,对伊犁苹果主产区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了实际调研,安排了果树病虫害发生测报以及防控工作。测报结果显示,苹果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腐烂病、褐斑病、苦痘病、黑星病、苹果棉蚜、红蜘蛛、苹果食心虫类。

1 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腐烂病

腐烂病菌是弱寄生真菌,其特点是好寄生潜伏,难发生,只有当负载量过大,树体衰弱,冻害大发生时,腐烂病才会大发生。苹果大年,产量过高的果园,腐烂病发病较重;产量低,树势强壮,发病轻。

1.2 褐斑病

苹果褐斑病是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种类之一。

1.3 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发病初期,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在果实萼洼周围出现,随着病情的扩展,病斑直径可达5 mm左右,且有病组织液流出,风干后呈白色泡沫状。梗洼周围及桐部也可见病斑。该病只发生在果皮表皮,不会引起果肉腐烂[1]。

1.4 红蜘蛛

大量成螨和幼螨刺吸叶片汁液,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早期危害严重,可使苹果叶面积减少15%~27%,后期危害严重,引起提前落叶,当年果实减产,质量降低,并影响来年花芽形成,危害很大。

1.5 食心虫

苹果幼果受害后变成猴头状,危害严重造成“豆沙馅”,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2 发病因素

2.1 腐烂病

一是气候条件影响。苹果腐烂病受周期性的冻害影响严重,一般低洼积水、后期贪青、山地或砂地果园由于受冻害或日灼烧发病也较为严重;二是栽培管理影响:果园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果树营养不良是腐烂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立地条件差、施肥不足、磷钾肥不足、施肥时期或施肥技术不当均可引起早期落叶,进而导致树势衰弱,致使腐烂病发生。

2.2 褐斑病

褐斑病大发生的条件是果园郁闭,湿度大,光照通风不良是其大发生的先决条件。树势强,果量大,病虫害重,反之则轻[2-3]。5―6月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7―8月高温多雨,该病大流行。褐斑病以侵染幼叶为主,一般在花后的7~10 d开始侵染,后期发病。

2.3 红蜘蛛

红蜘蛛活泼性不够,随风飘荡是其近距离扩展的主要途径,附着在苗木和果品上的运输则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夏季气温和空气湿度是影响红蜘蛛发生代数的重要因素,7―8月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发生世代多,反之则减少,在平均气温为24~26 ℃的6―8月,每月可繁殖2~3代。此外,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也可减少红蜘蛛的危害。另一方面红蜘蛛的天敌昆虫有食螨瓢虫、草蜻蛉、捕食螨等,应保持益害虫之间的动态平衡。

2.4 食心虫

自幼虫出土到成虫羽化受当地降雨多少、频率和温度影响显著。如5―6月降雨次数和雨量较多,土壤湿润,日均气温19.3 ℃以上,则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顺利,时间也较集中,不足2个月;反之,干旱少雨年份,出土时期推迟,出土不集中,时间可达80 d以上,且会影响下一代的发生量。

3 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一般即指农药防治。应根据绿色食品的要求,选用对路农药适时防治,注意配药浓度要准确、喷药技术要恰当,先树上后树下,先内膛后,防治果实病虫害,药重点喷洒在果实上,防治叶类病虫,要把药喷到叶子背面,喷均匀,喷药量不宜过多,否则不仅浪费,还污染环境,多果园局部病虫害发生时,可挑治[4]。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其优点是控制病虫危害的时间长,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食虫动物治虫、生物绝育法和激素法等。果园生物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利用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②利用捕食性昆虫,如草蛉、瓢虫、捕食螨;③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莓茧菌、白僵菌等;④利用食虫益鸟,如啄木鸟等;⑤利用抗生素防治病害,如多种农药抗菌素;⑥利用昆虫激素,如性激素、保幼激素等。

3.3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是腐烂病防治的根本措施之一。应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合理修剪,培养良好的树形和树势,做到通风透光,恶化病虫害的生活条件;二是通过农艺措施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4 参考文献

[1] 张和.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北方园艺,2009(9):222-224.

篇6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0.025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生态平衡的创建,开展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体系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更加多样化,传统种植单一作物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态和资源条件,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引起病虫危害。由于病虫种类少以及单一的生存环境,就导致益虫不能够很好的繁殖和生长,对病虫无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要趋向于多样化,引入更多品种,丰富农业资源,构建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多样性种植又分为时间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时间多样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种植时间以及准确的计算作物的收获时间等;空间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多样性、种植品种以及土壤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生态多样性,可以为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

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并在选取之后及时的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让种子能够得到充足的晾晒,之后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带有病虫的种子。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时间要尽可能的避开病虫高发期,最好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或是在不适合病虫生长时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播撒,有效消灭病虫的根源。做好对田园的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对农业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我国农作物种植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切实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在防治虫害之前,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计算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限度值,当监测系统发现虫害已经超过了预定值就会自动预警,以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发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较小,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病虫进行防治,对于化学农药要避免施用过多,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治虫害。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运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大量施用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将害虫灭杀,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较多,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身体健康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河水等生态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区域,养殖鸡、鸭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虫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灯光周围布网对昆虫进行捕杀,或者通过在农作物的周围用纱网给昆虫设置障碍等方式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

在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间、深入群众以及深入研究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整理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对科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6结语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兵.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篇7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大棚温室等保护地设施蔬菜的特殊生态条件,为蔬菜病虫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并日趋猖獗,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障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质量和市场供应,给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做好棚室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我国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使得多数蔬菜得以周年生产,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蔬菜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当前我国已报道的蔬菜病虫害有200余种,其中常年发生的病害有70多种,虫害有50多种,几乎任何一种蔬菜都可遭受病虫害的侵染。另外,由于蔬菜种类增加、保护地面积扩大、栽培方式多样、反季节栽培及国际交流频繁等缘故,造成原来一些次要的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还有因长期、过量、单一使用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给防治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保护地设施一经建成,不易挪动,而棚室内蔬菜品种单一,主要是黄瓜、番茄、菜豆等,轮作困难,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数量增多,如枯萎病、疫病、核菌病、线虫病等,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情逐年加重。如黄瓜枯萎病近年普遍发生,有些棚室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棚室密闭条件好,棚室内水分不易散失,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下降1℃,湿度提高3.5-4%,棚室的高湿使叶片表面常时间结雾,这对多种病害的发生很有利。如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等都明显重于露地。

3、保护地为病虫提供越冬场所。一些病虫在棚室可常年繁殖危害。如温室白粉虱在露地不能越冬,温室为其提供越冬场所。

4、棚室蔬菜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长期使用单一的品种,促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病害加重,虫害猖獗;有些农户常时间几种农药混配使用,一旦病菌对其产生抗性就无药可治,甚至产生药害,如黄瓜霜霉病采用克露加甲霜灵—锰锌,一旦控制不住,就很难有特效药进行防治,就会加重危害,严重的就会绝产。

5、保护地内混合种植,茬口不齐,不注意清洁田园,任意丢弃病果、病叶、病株,人为传播病害,如黄瓜套种芹菜(叶菜),芹菜湿度大,黄瓜容易感染霜霉病,很难控制。栽培密度大,植株纤弱,抗逆性差,通风透光不好,品种抗病性变异等,都促使棚室病害重于露地。

6、塑料棚室不认真进行土壤消毒,土壤中残留病菌多,种子表面带菌不进行消毒处理;在培育秧苗时不进行配土,育不出状苗,不考虑科学管理,尤其是不科学用水(阴雨天不能灌水),不科学用农药(阴雨天喷药,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能创造合理的生态条件,也是病害重的重要原因。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业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的发生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1.1选择抗病良种

在选择适销对路、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前提下,应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1.2选择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生态条件良好,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远离医院、垃圾和主要交通要道,保护空气和灌溉水清洁;基地菜田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的规定。

1.3轮作倒茬

不要重茬,要合理安排茬口和不同种类蔬菜、不同抗性品种的布局。

1.4消毒

(1)种子消毒。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阳光晒种、温汤浸种、干热灭菌等。

(2)床上消毒。彻底清洁田园,因地制宜地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苗床也可利用太阳能,蒸汽等进行高温消毒。

(3)棚室消毒。定植前用DDV乳油拌上锯末,按比例与硫磺粉混合并点燃,密闭24小时,彻底放风后定植,或定植前及生长期间用5%百菌清烟剂,每亩用80克,密闭熏烟消毒等,可防治多种病虫害,架材可用福尔马林消毒,也可采用高温闷棚。

(4)肥料消毒。可以采用高温堆肥、发酵等措施杀灭肥料中的病菌、虫卵及害虫。

1.5培育无病虫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寒冷季节要提高地温,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抗病力;网纱覆盖苗床,减少病虫发生。

1.6水肥管理。保持氮、磷、钾肥适当比例,增施腐熟有机肥,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以增强蔬菜的整体抗性。

1.7生态调控。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管理,控制温室、大棚的生态条件。如改良土壤、深耕细作、合理密植、地面覆盖、深沟高畦、微灌或暗灌以及通风降湿、高温闷棚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

2、开拓无害化防治技术

2.1应用防虫网

应用30目、40目、50目聚乙烯防虫网,设计探索防虫网全棚覆盖,天膜接裙边网纱,小拱棚防虫覆盖技术,均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白粉虱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夏秋季速生青菜栽培基本可以做到不使用化学农药。

2.2种植诱集作物

如芋艿和碱蓬,可诱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集中产卵,人工扑杀,可压低虫、卵基数。

2.3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灭杀技术是物理、生化结合的创新技术,据统计,单灯15d诱杀斜纹夜蛾3158头、甜菜夜蛾2235头,控制面积2hm2,极大地减少田间虫卵量。

2.4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技术。性信息素以防治三大灾害性害虫为目的,在大田四周每50m设置1枚诱蕊,田间防治效果虫、卵量减少58.54%,株害率减少51%。

2.5试验应用纸质黄板粘卡。引进试验设施中防治微型昆虫的纸质黄板粘卡,经试验,每只棚视作物配置,一般黄瓜大棚挂2250块/hm2,可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

3、化学防治

3.1正确选用药剂

根据病虫害种类、农药性质,采用不同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来防治,做到对症下药。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不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特别是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

3.2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1)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8010、白僵菌、菜丰灵、昆虫病毒、天霸、天力二号等。

(2)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

(3)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

(4)在灾害性病虫害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3.3掌握施药时机。根据病虫害的发病规律,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施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看天气施药。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气温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施用农药。

3.5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1)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一般是夏季为7天、冬季10天左右。

(2)严格按规定施药。遵守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限次等事项,不得盲目更改。

(3)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农药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施药人员必须全身防护,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擦嘴、擦脸、擦眼睛;每天施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4、生物防治

4.1昆虫天敌

如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菜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草蛉可捕食蚜虫、粉虱、叶螨等多种鳞翅目害虫卵和初孵幼虫,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捕食性蜘蛛和螨类防治螨类;瓢虫、食蚜蝇、猎蝽等也是捕食性天敌。

4.2微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可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昆虫病毒如甜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防治棉铃虫和烟青虫,小菜蛾和菜青虫颗粒病毒可分别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阿维菌素类抗生素、微孢子虫等原生动物也可杀虫。

结束语

任何一种防治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依靠单一的方法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来控制病虫害,是大棚蔬菜生产的关键策略。

参考文献

篇8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 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林护字〔1997〕27号),从育林基金中提取3-4%,用于病虫害防治。在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投资中,也要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病虫害预防和除治。要强化森防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

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篇9

关键词:森林 病虫害 综合防治方法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篇10

水稻作为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主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深受爱戴。水稻产量的多少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市场价格和供给,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产生,使得生态气候逐渐温暖,越来越适宜害虫的生存。不同的种植方式、方法和对病虫害预防、控制手段的不当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农药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

一、影响水稻产量的病虫害发生因素

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的温度是很多生物生长繁育的条件。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的害虫也在其中,在温暖的大环境里,它们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适宜的温度也促生了很多细菌病菌的生长,于是它们共同影响着水稻的产量。

二、病虫害的种类

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等。虫害类型又以稻飞虱、稻三化螟、稻卷叶螟等尤为显著。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一)轻病害重虫害

相比较虫害发病的明显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会被忽略,例如由灰飞虱隐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如果在前期被发现积极防治就不会出现由局部扩散到全部的条纹叶枯病。

(二)重后期轻前期

许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发现防治,就不会导致后期虫子生长虫龄不齐、虫子品种多样,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许多农民认为前期有分蘖,可以不用防虫,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三)轻综合防治,重视药剂

由于缺乏综合全面的考虑,很多种植户没有想到在育苗时就可以选择抗病的品种,种植时采用宽株窄距的方式来防治后期出现的稻纹枯病,农户们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时用农药围追堵截杀死的病虫害。其实完全可以从育苗、种植方式还有延缓种植期等方面来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轻药种选择

农户们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门下达的防虫时间内进行防治,然而对于防治药品的选择却疏忽大意。由于农药品种的多样性,杀虫治病效果存在差异,农户相对缺乏专业知识,农户自主选择的产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这样一来防治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几种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还是遵循防为主,治为辅助的方式,从育种到施肥、浇水等合理选择安排。出现问题时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学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育种的初期需要选择适应性强一些、抗病性也强而且高产的品种来种植,例如一些深两优5814、广八优165等抗稻褐飞虱病的品种,抗水稻瘟病的汕优94-4,穗丰占681对于预防白叶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种前将所有种子在农药或者温水里泡一泡,能预防某些病菌对水稻的传染。

(二)水稻科学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比,并且与氮磷钾合理搭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满足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还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对于某些病虫害发生率会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让水稻生长态势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调节田间的气候。例如水稻各个时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四)绿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用自然天敌的控害技术:利用寄生蜂还有寄生蝇来干扰害虫种群,对其进行抑制。还可以用信息干扰素,干扰害虫,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没有环境污染,选择性较高,对于病虫害防治有长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内,不打农药,培育天敌的繁殖,过了30天,可以适度喷洒。还可以采取稻鸭共存的饲养方式,在水稻分蘖非常旺盛的时候,每667亩可以放养15天大的小鸭子15只,通过鸭子在田间的飞行采食来抑制稻飞虱,而且还可以给稻田除草。

(五)绿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区别于化学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谱来消灭趋光性的昆虫,通过改变温度、通过一些电流产品,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进行灭虫。在种子播种前,用热力学的办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学用药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就是通过农药等化学类药剂对于病虫害进行剿杀。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需掌握药量。缺点是不可以阻断病虫的繁殖。

1.对于水稻病虫害农药的喷洒无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所以要想农药既能够发挥作用,又不至于产生副作用,就必须合理配伍。首先施药时间要和植保部建议的时间相同,最好能做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杀绝不单独杀的原则,这样药物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药时还需要弄清楚症状,好对症下药,所谓对症下药有奇效。

2.如果天敌可以解决的,最好不要用药物。而且还可以选用既能杀死害虫,同时还可以保护天敌的药物,这样可以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