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市场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5 17:35: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市场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子市场现状

篇1

(一)市场经营管理者基本情况

1.中硅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硅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3年10月,注册资本200万元,全部由自然人以货币出资。该公司自行研发并建立“中国硅产品交易网”交易平台,开办硅及其相关产品的电子交易。

2.钢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上海钢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设立于2005年7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目前正准备在虹口重新注册网络市场经营管理公司。

3.中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联钢铁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5年4月,注册资本1667万元,6家企业以货币出资,由北京中联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控股。目前已建成“中国联合钢铁网”交易平台,主营钢材电子交易。

4.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3年12月,2004年由普陀区迁入虹口,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1个自然人及6家企业共同出资,其中货币资金1600万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400万元。市场通过“上海钢材网”交易平台,为钢材相关企业提供在线交易、物流配送等服务。

5.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设立于2004年4月,2006年12月由浦东新区迁入虹口,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物流在线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及1个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网上提供钢铁产品的电子交易及相关配套服务、钢铁电子商务技术与信息服务,是目前我区规模最大的网络电子交易市场。

6.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上海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设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均为自然人投资。

(二)市场经营运作情况

目前,中硅电子交易市场和中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尚未正常开展经营,另外四个市场运作情况正常。从会员数量和交易规模来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前景较好。

(三)电子交易市场目前存在问题

1.确认经营场地较困难。电子交易市场的主办方虽然名为市场经营管理公司,但在其公司住所内看不到经营者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都在Internet网络上完成,市场经营管理者一般是自行购买服务器,通过自行开发或购买的网上交易、信息软件来构建市场交易平台。目前看来,这些服务器的架设地都在上海,有的设在公司注册地,有的请电信部门的机房托管,托管地址比较分散。电子交易市场的实际经营场地如何确认?以市场经营管理公司住所为准,还是以托管服务器的地址为准?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是横亘在工商部门面前的一个监管难题。

2.场内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确认问题。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与入场交易商都会订立进场合同,即通过会员制招募会员,并收取相应会员费。会员的准入标准由各市场自行制定,其中首要条件是交易商必须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与交易商品有关的现货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的企业法人,以防止场外游资进入市场进行炒作,但是对于会员资格的续存以及会员退会都没有具体规定。这与传统商品交易市场中工商部门对场内经营者的准人监管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没有地域限制,外省市的企业能否直接入场?入场交易商是否需要再办理市场内的营业执照?这些都是需要明确和统一的问题。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内,经营者即使不告而别,一旦发生交易纠纷,可以启动先行赔偿,再向经营者进行追偿:在市场退出机制方面,辖区工商部门既是监管部门,又是登记机关,可以进行无缝衔接,政府监管风险不大。而电子交易市场在理论上的经营规模是无限大的,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经营者都可以加入经营队伍,交易的间接性、成交地的广泛性、行政机关的管辖权如何确定,不同地域的监管部门如何配合等诸多问题,无疑大大提升了监管的难度和风险,

3.经营风险的潜在威胁。电子交易市场内每日流动的资金量庞大,动辄百万,甚至数千万、上亿元。虽然,各市场经营管理者大多与开户的银行签订了资金监管协议,实现三方共同监管。但是,万一市场主办者恶意抽逃和转移资金,那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后果。不仅关系大量资金安全,甚至可能引起相关生产资料的国内、国际价格波动,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秩序稳定。因此,对电子交易市场潜在的经营风险威胁绝对不可小觑和掉以轻心。

(四)工商部门监管现状

现行的丁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对电子交易市场都是有约束力的,这是工商部门进行监管的基本依据,也是工商部门确定电子商务监管内容和切入点的基本依据,

目前,虹口工商分局采取两级监管模式,市场合同科主要负责规范市场主办方的主体资格,市场运作模式、监管方式创新等方面的调研和走访,工商所主要负责市场经营者公司住所规范、商标广告监管、工商年检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对策思考

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特别是电子交易的相关立法滞后,由此导致有关电子交易的标准规范以及政府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确,给工商部门带来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若消极监管或保守监管,作为市场监管“兜底”的工商部门有可能吞下“不作为”的苦果:若积极实施全面监管,工商部门就有可能陷入“监管越权”的泥沼。

但是,电子交易市场终究还是市场交易行为,不论是传统的有形市场,还是新兴的、虚拟的无形市场,都应在工商部门监管范围之内,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理电子交易市场责无旁贷。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下,工商部门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和推广电子交易市场认证制度

在网络上承担身份认证任务的被称为认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CA)。认证机构一般由独立的、不以盈

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担任,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签发和管理电子商务证书:产生、管理使用者密钥、CA密钥等。当参加电子交易的各方向认证机构申请电子商务证书时,需提交有关身份证明经认证机构验证,然后签发证书。在电子交易进行时,一方可以向对方提交证书证明自己的身份,对方可要求认证机构验证双方身份。可以看出,认证机构的重要作用是保证电子交易的安全。

考虑对场内交易商建立和推广CA身份认证和网上电子营业执照结合的双重认证体系,共同强化和确保网上交易安全。目前虹口区几家电子市场中只有中硅市场率先通过专业认证公司开展会员网上身份的CA认证,并在市场运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制定和推荐使用电子交易市场示范合同文本

电子交易市场每天都发生大笔经济业务,交易商与电子交易市场之间、交易商之间都要签订各类电子合同文本,如《入市协议》、《在线挂牌电子交易合同》等。现行每个市场的合同文本都不相同,部分合同文本中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不平等。因此,制订统一的电子交易市场示范合同文本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合同履行中各种纠纷的产生,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也便于工商部门对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

虹口工商分局可利用电子交易市场相对集中的优势,在电子交易市场现有各类合同文本的基础上,拟定示范合同文本的初稿,通过征询市场主办方、入场交易商意见,邀请市局相关处室、人民法院、社会法律工作者等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广泛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稿。经后推荐区内各电子交易市场试点使用,然后向全市电子交易市场推广。

工商部门通过网上巡查、现场抽查等方式对电子交易市场使用示范合同文本情况进行检查,限制电子交易市场使用自制合同文本,提高示范合同文本的使用率,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条款,制发修改通知书,并定期向社会公示。

(三)强化对市场主办者的规范和监管

1.建立电子交易市场协会

目前,电子交易立法滞后,而且缺少实施细则和配套法规,在现实情况下,各电子交易市场主办者根据《合同法》和《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遵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各自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但由于缺乏指导,大多立足于市场自身利益的考虑,规则之中不少条款显失公平、“霸”气十足。

虹口工商分局考虑通过市场协会这一平台,组织各个电子交易市场制定统一的市场章程、交易规则、财务会计制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以便于工商部门监管。同时,通过行业自律,促进各市场之间相互监督,减少不规范操作。

2.控制无序竞争

(1)实行数量上的相对控制

电子交易市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决定了其交易外延的无限扩大性。从数量上而言,更多同种行业电子交易市场的设立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其经营规模的扩张。因此,严把电子交易市场的准入关。控制相同类型市场的数量能有效遏制无序竞争。

(2)实行区域相对集中

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新型的市场业态,工商部门此前没有过多、过深的接触和研究,对其监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实行区域相对集中,有利于属地工商部门深入研究和应对,也便于统一监管模式和提升监管水平。况且,电子交易市场的选址与其经营品种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金山区的化工品电子交易市场毗邻石化基地,虹口区的钢材电子交易市场依托于大柏树地区的钢材批发商圈,充分说明电子交易市场需要扎根于传统商业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因此,电子交易市场的准入要考虑实行区域相对集中,这既有利于市场发展,也有利于政府监管。

3.规范市场运作模式

(1)对入场交易商的主体资格进行把关。入场交易商必须是经依法登记设立的企业法人,且具有场内交易商品行业的生产、经营资质。

(2)对资金运作进行介入监管。通过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意见,指定监管银行等途径来控制资金运作风险,保证市场正常经营。

(3)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汇同经委、金融办、整规办、证监局、法制办等部门加强日常监管,杜绝市场内期货或变相期货交易行为的发生。

(四)建设专业化的工商监管队伍

工商部门要对电子交易市场实行有效监管,就必须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监管队伍。

1.精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应该以掌握和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为目标,培养一批专业电子交易监管人才,这是对市场实行介入监管的基本前提。

篇2

一、电子书包的成长之路

1999 年,新加坡政府在德明中学试用了163个电子书包;2001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周边地区的200所中小学试验推广电子书包;接下来是我国,在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试用第一批电子书包,这个阶段电子书包的硬件基本上是基于PDA的。

2009年6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计划分阶段让州立的各级学校舍弃传统纸质课本,转而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无独有偶,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马来西亚登嘉楼州政府向州内324所小学的2.5万名五年级学生免费提供电子教材;2009年7月下旬,汉王科技联合英特尔,推出了一款专供学生使用的“汉王电子书包”,它是基于电子墨水技术的。

2012年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新一代电子书包Tapkid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专为学生订制,真正做到了将外观、便携、坚固耐摔和电池耐用完美结合在一起,为了坚固耐摔还内置了钢架,甚至配备了美国军用玻璃,能经受千次5公斤重力碰撞,对于生活中的意外掉落或运输过程中的跌落,完全没有问题。

二、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

目前,电子书包的硬件多用平板电脑或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支持彩色、多媒体,但长时间阅读损伤视力;电子阅读器使用的E-ink技术,与其他显示技术相比,电子墨水的反射率和对比度较佳,克服了液晶显示的背光及强光下难以阅读的问题,具有纸上墨水一样的阅读能力,适合长时间阅读,且能耗低,是图文并茂书籍最好的阅读器,但不支持彩色和多媒体播放;此外,还存在不够坚固、手写反应迟缓等问题。

正在实施的“班班通”项目,将让每个教室都能接入校园网,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基于3G、WiFi、WiMax技术的“无线校园”“无线城市”也在建设中。但接入网络的教室,几十个学生同时上网,网络拥塞现象比较严重。

网络教学资源众多,可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还有待搭建完善。

总之,目前很多国家并没有走到全部普及电子书包的程度,基本处于试验的初级阶段。

三、电子书包的发展历程

电子书包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等所有条件都具备,同步推开,必然有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完善、不断推广的过程:

1.共谋电子书包大业

教育系统拥有大批教育教学专家,是电子书包的策划者和使用者;教育出版社拥有大量教学资源版权以及组织开发教学资源的优势;而IT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他们携手进军电子书包市场,共谋大业。

2.研发理想的电子书包硬件平台

目前,电子书阅读器屏幕的技术有电子纸技术、LCD和CRT等显示技术。现在的LCD和CRT显示器属于发散型显示设备,自身发光,即使在光线暗淡的条件下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随着环境光强度的增加,提高了黑色素的亮度并降低了对比度,这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电子纸技术属于反射型显示设备,是通过反射环境光来显示图像的,图像的亮度会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度改变,对比度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电子纸技术无背光,全视角保障其阅读体验与传统纸张阅读几乎无异,适合各个角度阅读,无闪烁、无辐射,且不受强光影响,使用户在户外一样能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其显示效果完全可以媲美普通纸质印刷品。

通过努力,将研发出理想的电子书包,具有不伤视力、坚固耐摔、低能耗、低成本等特点,显示屏幕支持彩色和多媒体播放,具有电子纸的阅读体验,较好地满足“信息浏览”“存储和检索”“屏幕点击和书写”“标注、书签与笔记”“方便录入、准确识别复杂的公式”等学习的需要。

3.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目前,电子书包的硬件及电子书的文件格式都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为了商业利益,硬件制造商和出版商各自开发专有阅读器和文件格式,导致从一家网络书店买来的电子书,基本上没有可能在其他电子书阅读器上使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

从国外的案例来看,标准是“打”出来的,不是统一出来的。格式最终一定是开放好、统一好,为此,激烈的标准战会一直持续到能作为标准的电子书包出现,然后在主管部门协调下,根据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规定,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相关企业、机构一起协商制定能使大家利益共享的标准,最终由国家来颁布。

4. 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可见,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完成。

5.建设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篇3

如果问医疗信息化行业中的各位同行,过去一年中最热门的产品是什么,答案无疑是“电子病历系统”。有如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PACS系统从设备附属的工作站,逐步独立成长为医院最重要的临床信息系统,过去三年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快速成长也预示着医疗信息化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当前电子病历的市场现状

国内的电子病历市场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性:首先是持续高速的市场销售额增长;另一个是供应商的高度集中。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市场调研数据,国内电子病历市场是唯一一个能在2008年到2013年之间连续5年保持每年35%以上市场规模增长的医疗软件市场。而在供应商方面,相对与PACS市场前五名厂商分享不到40%市场份额的窘境,电子病历市场前两名供应商已经占据了53%左右的市场份额。电子病历市场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

呈现出如此明显的市场特性,进一步说明电子病历市场的新兴市场特性:一方面是客户对产品需求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是在更多大型专业厂商涉足此市场之前,少数先行者充分跑马圈地应对市场爆发。

首先,第一个因素是医院对电子病历系统需求的突然启动。无疑,新医改的大背景引发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变化是触发医院对电子病历需求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在人员绩效管理、医疗质量改善和成本控制方面逐步提出更高要求,以临床路径试点为代表的全国性临床质量、成本管理改进热潮对医疗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床信息系统、循证医学、决策支持等名词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研究对象,而成为医院管理改革的必要工具。可以看到,此次电子病历市场启动中,最大的收益厂商并不是传统的HIS厂商,虽然第一阵营的HIS厂商已经能够通过内置的“电子病历模块”满足医生基本的病历录入需求,但是只有专业的电子病历厂商成为此次电子病历热潮的主要受益者。其原因就是,医院这次需要电子病历系统解决的不是病历本身的录入管理问题,而是医疗过程控制、辅助决策和临床路径的实现。

如此有针对性的需求,也解释了第二个特性的产生。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服务行为的监控,临床服务质量的管理,要求电子病历系统在病历生命周期管理、内容结构化、编码标准化以及精细化的角色时间控制方面有深厚的积累。上述技术特性更多是偏重于面向数据的处理能力,而非面向流程过程的控制力,这样传统HIS厂商的优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对临床数据处理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可以积淀出来的,只有5年以上经过多个版本数十个场地的逐步磨练,才能形成稳定的产品。相对于同是快速增长,但是供应商“万马奔腾”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市场,电子病历市场的这个特性尤其明显。

市场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

应当看到,一路高歌猛进之中,电子病历市场也被“成长的烦恼”所困。

首先,电子病历市场经历了3年左右的快速增长,仍然是个小市场。且不用和美国过百亿美元规模的EMR市场相比,就是在国内HIS、PACS这些五、六十亿人民币规模的市场面前,电子病历2010年不足2亿人民币左右的答卷还是很让人汗颜。

其次,电子病历产品定义混乱。从非结构化的通用编辑器模块,到支持临床路径,CDR科研分析的大型系统,都可以冠名“电子病历”。似乎这个过于简单的名字成了产品发展的魔咒,随时会被打回到初生时的原型――病历书写工具。从这一点上来说,卫生部在去年年底的《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正当其时,为市场的成熟发展提供了标杆。

第三,生态系统尚未完善。电子病历系统在用户现场的使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周边专业化临床信息系统和基础HIS系统的功能完善程度。我们不止一次看到,用户以实现临床路径为目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合同都签订了才发现现有的HIS系统只有计费功能没有医嘱数据。结果不得不再批预算开始HIS系统的升级替换。

最后是医院配套管理不到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对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更严格规范的要求:从上百台分布各个科室的终端维护到全院标准统一病案模板的制定,从日常病历质控机制的落实到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到个案的数据溯源控制。任何一点的管理缺失,都会让电子病历系统的效果大打折扣。

未来电子病历市场的发展趋势

1. 未来电子病历将出现结构上的优化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靠继续发展才能解决。在未来3~5年中电子病历系统不仅会经历市场容量上的高速增长,而且必然出现结构上的优化进步。

(1)内涵将越来越丰富

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趋势首先是电子病历系统内涵的丰富。电子病历系统出现后,替代原有的HIS医生工作站,成为临床信息的汇总者和呈现者。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应用系统,独立存在的临床数据仓库(CDR)的建立有了数据基础和业务必要性,CDR后台的建设,是电子病历从数据采集系统向数据利用系统转变的重要标志。而临床数据仓库的建设,又使得集成引擎 (IE)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工具升级为医院临床数据大集中的必然构件。电子病历系统在承担临床路径数字化实现的场景中,往往要求与HIS系统的医嘱系统做深度集成,同时建立闭环医嘱的控制机制。这样,原有HIS医嘱系统也将逐渐完善成为计算机辅助医嘱处理系统(CPOE)。这不是电子病历系统自身的独立进化,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升级完善。

(2)院内安全无线网络成需求

所有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的用户,在无纸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查房的时候手里的病历夹轻了很多,除了几页检验检查报告单,所有重要的医嘱、护理、病程记录都在计算机里。于是,移动查房系统就不是花哨的摆设,成了日常工作必然的需求,由此,医院内安全无线网络建设也有了需求拉动。试图推进无纸化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临床文档的安全归档问题。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后,医院绝大部分临床文档数据已经电子化,如何建立完备、安全、可查阅的临床文档归档系统,需求自然浮出水面。尤其有了PACS系统对影像文件归档、调阅处理功能的参照,临床文档归档系统的需求清晰,意向紧迫。由此,医院信息系统后台的数据集中存储归档策略和文档加密,用户认证系统建立提上议事日程。

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电子病历的发展对于医院现有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完善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病历周边产品的开发,将可能是这个行业中新进入供应商的发展机会。

2. 对行业标准化进行实质的推动

电子病历系统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对行业标准化的实质性推动。在电子病历系统成熟之前,HIS系统是唯一的全院级应用系统,在一家独大的局面下所谓集成标准就是向HIS系统看齐,HIS系统提出的接口标准,就是实际应用的集成规范。电子病历系统的出现在三个方向上突破了以HIS为核心的集成局面:首先,电子病历也是全院级系统,所有临床系统的结果性数据需要与之集成;其次,电子病历所承载的临床数据极大扩充了原有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内容范围;第三,电子病历系统需要同时面对院内和院外系统的数据交换。在这样一个多中心、丰富内容、内外兼顾的集成环境下,原来以某个应用系统为中心的集成方式必将改变,通过公开的行业集成规范实现集成成为最经济的选择。

在建立临床数据仓库时,为了实现临床数据的二次利用,需要对临床数据进行统一编码和结构存储。这两项工作都需要落实临床数据的内容规范。

在行业规范的互操作性标准逐渐落地的时候,原先受制于集成复杂性而不能独立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就有机会成为独立专业化产品,例如:护理系统和药房药嘱管理系统。HIS系统大而全的局面一旦打破,用户将得到的是基于互操作性规范互联互通的多个专业化深度应用组成的医院信息系统。

篇4

中图分类号: TM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电厂的科学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电厂的热工自动化技术最为突出,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控制系统DCS,它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监控系统、总线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为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热工自动化技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1.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热工自动化技术主要是运用自动化系统控制发电过程的情况下,控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测量、报警和自动保护、信息处理等,以求无人操作但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发电设备的安全,在发电厂的设备投入生产的过程时,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进行自动化控制,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资金成本投入,扩大了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电厂自动化系统由自检系统、控制系统、报警系统、保护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2.我国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机组的单机容量较小,并分开设置控制盘,而且还要求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进行操作与控制,这一时期,通过传递函数描述的是热工自动化理论的雏形,完全靠手工和人力顶着,生产力低下,设备效率低,空气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上不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再热机组把锅炉和汽轮机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始着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的工作,由于当时的计算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低,因此必须保留全套的控制装置和仪表设计,以确保机组正常的运行。这一时期的热工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为热工自动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计算机引入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为了提高热工自动化的水平,分别从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引进了成套的、单机容量大的再热机组,同时也把先进的自动化监视系统带到了中国,这一时期形成了第三代控制理论。因为电力生产的过程很复杂,再加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妨碍,给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提高了难度,且难度无法想象。

在二十世纪末,我国的电力系统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电力系统的日常工作和生产中广泛的应用DCS控制系统。在我国的300MW以上的电机组中,大部分都是使用运行时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都比较高的DCS系统进行控制。随着PC和DCS的出现,在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的有效操作有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CS和PLC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甚至有合二为一的趋势。绝大部分的PLC都有通讯接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停机的概率,反而对DCS的连入有极大帮助。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把DCS中运行的数据参数输送到MIS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再加工与共享。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DCS系统的结构变化,DCS系统应用技术向着单元机组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既可以降低故障环节的次数,又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的途径,从而提高DCS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为DCS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推动DCS系统的快速发展。

2.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1过程控制仪表。

随着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很少应用常规的过程控制仪表,转而采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FB支持下应用各种智能执行器和智能变送器。随着我国对于电厂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用于对于电厂排放物进行监测、分析的仪表日益增多,这些分析仪表的维护和使用较为困难,价格很高,构造复杂,且在市面上很少能够找到介绍这类分析仪表的书籍和资料,这样就使得分析仪表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很难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这样不单单影响到自然环境,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投资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电厂较为重视分析仪表的维护、运行和使用,分析仪表已经成为了国外电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2运行支援系统。

由于单元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需要监视和操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因此给运行人员造成很大压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例如SCS、汽机自启停控制系统ATC等。这些系统一方面缓解了运行人员手动进行大量复杂操作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系统大量采用了计算机和数字化的自动装置,因此,判断这些装置是否正确工作成为运行人员的重要工作。同时机组本身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和判断被控对象本身的故障是使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2.3自律分布式的系统。

自律控制系统是一种它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自律的可协调系统和自律的可控性的系统,也是目前国内外电厂中最重要的控制系统。在整个电厂系统中,任意一个系统发现故障,自律控制系统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将自身的工作状态自动地进行控制、协调,保证发电的继续进行。与自律性的DCS相比,现在使用的DCS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有的DCS分为水平分布型系统和层次分布型系统。在水平分布型系统中,子系统的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各个子系统之间都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当某些子系统发生故障,其余的子系统也会继续工作,但是水平分布型系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缺乏控制性,虽然它具有协调性。不能有效地让各个子系统之间实现相互的控制,也无法相互之间交换信息。在层次分布型系统中,如果上位子系统发生了故障,那么下位子系统能够在局部范围内进行控制,但是无法自动地进行调节,这说明层次分布型系统缺乏系统的协调性,但是具有自律控制性。

3.完善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保护措施

3.1做好调试。

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该对其的运行情况做好全面的调试工作,尤其是要跟踪记录重要的硬件设备,保障系统的可靠性,这是因为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与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有在设备通过校验确认合格之后,才能够投入运行。

3.2利用优质元件。

在构建和设计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用那些较为成熟的元件和技术来完成。这是因为目前电厂热控系统越来越复杂,自然对于热控元件可靠性的要求更加高,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应该选用那些反馈较好的元件和成熟的技术。

3.3设计中采用冗余思路。

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时,应该采用冗余的设计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厂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是应该控制好那些保护执行设备的动作电源。

结语:从总体而言,热工自动化系统向着智能化、一体化、透明化和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力行业的投入使用,是对热工调节系统指标的一个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创新,故障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发展。热工自动化系统中的DCS系统的应用,不仅完善了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投入,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确保了电力行业生产与运行的安全性。总之,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对于实现电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极为重要,值得深入的探讨。同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还应努力开发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支援系统。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而现代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充足的电量保障,这就对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并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总结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保障电量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居民家中变得非常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生产和运输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基本流程是:在电力调控是的中心区域安装一些计算机,在周围的电厂和变配电站中安装一些控制设备,对这些电厂和变配电站进行辐射,之后对安装在电厂和变配电站中的设备进行设置,并实现远程监控,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网络系统,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对运行中发生的故障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电力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转。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实状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已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收集、计算和分析电网调度过程中的信息。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运用于电网运行的实时监控,通过这种监控,可以有效掌握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异常状况,从而为居民的用电提供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可以运用于节能减耗,在进行电网运行的监控同时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供电效率。

2.2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电网改造建设方面,其主要的核心技术依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使配电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网络化水平,通过建立主站、子站和光纤终端这种多层次的结构,使每个层次能够紧密配合,可以高效的进行通信传输,从而优化了配电系统。

2.3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变电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处理二次设备进行监控和测量,通过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对变电系统进行优化,建立一种集监视、测量和协调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对变电系统中各种设备信息进行搜集,通过这种信息搜集,可以使电力工作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变电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变电系统中产生的故障,为相应的调试和修理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变电系统更加流程的运转。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我国的电力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未来我国的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发展:

3.1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发展趋势

电网调度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否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供电系统能否正常运行,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调度系统也进行了不断的更新换代,但电网调度还面临着一项严峻的挑战,那就是电网调度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电网调度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病毒、黑客之类的网络隐患不断猖獗,这将会给电网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运用要重视和改进安全问题。一种可行的方法就是将电网调度系统和其他网络系统隔离开来,使电网调度系统在机密的掩护下安全运行,防止潜在威胁从其他系统中进入对电网调度系统进行攻击。另外,随着电网调度中电力系统自动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心控制系统和各个子项之间的相互交往日趋频繁,这就需要对整个电网调度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集成,集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要受到不断的重视。总之,电网调度中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问题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只有使电网调度集高效、稳定和安全为一体,才能为居民的供电提供可靠保障。

3.2 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配变电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变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变配电站进行监控,收集变配电站中的有效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达到变配电站中的设备可以有效被控制和监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成熟的运用于变配电系统,无论高压、中压还是低压变配电站,从而使变配电站可以正常的运转,但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变配电站自动化技术有待提高。国外的变配电站无论在常规的RTU方式还是分层分布式系统下均能实现无人值班的监控功能,而我国在这方面还达不到这种效果,在今后的变配电站改造或新建时可以考虑引入此种功能。此外,变配电站的运行管理方式对变配电站的运行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变配电站的自动化技术的后台运行系统过于复杂庞大,这给日常的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工作量,今后我国的变配电自动化技术将会沿着精简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国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会沿着安全、稳定和可靠的方向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科学是无止境的,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会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对用电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忠凯,刘长兵,王峰.论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2012(05):230-231.

[2]陈纲,曹斌勇,刘宏伟.电力自动化专业各研究领域发展趋势与现状调查[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34-139.

篇6

1 引言

机组油压装置是为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油源的装置,是水利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停止、负荷调节等工况转换以及其它液压操作设备的操作能源,它的工作品质关系到机组的安全运行。

为保证和维护机组操作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压力油槽内压缩空气和透平油要适当成比例,压力油槽容积的60%~70%是压缩空气,30%~40%为透平油。因为压缩空气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储存一定的机械能力,使压力油槽在因机组操作等原因油容积减少时仍能维持一定的压力,所以自动、可靠地保持气、油一定的比例,实际上是保证操作能源的可靠和稳定所需要的,是目前水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可编程控制器的普遍应用,由机组现地控制单元的PLC对油压装置进行自动控制成为发展必然。

2 控制系统要求

2.1 机组油压装置的组成

压力油槽:配有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以及液位指示器。

油泵:2台18.5kW油泵三相异步电动机。

集油槽:配有液位控制器。

漏油箱:配有液位控制器,1台1.1kW油泵三相异步电动机。

补气装置:电磁阀(AC220V)。

2.2 控制要求

压力的控制:压油槽内的压力P应保持在3.6~4.0MPa之间。P

自动补气控制:一般压油槽内的油气体积比为1:2。

漏油箱油位控制:采用位式控制来控制漏油箱油位。当液位控制器L2接点(液位高)闭合,起动漏油泵;当液位控制器L1接点(液位低)闭合,漏油泵停止;当液位控制器L3接点(液位过高)闭合,发出漏油箱油位过高报警信号。

以上控制均要求设有方式选择切换开关,切换开关设自动、切除、手动3档。

3 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及组成

系统采用油压控制为主,辅以油位控制方式。由PLC根据压力油槽自动化元件所提供的压力、油位信号对油泵、电磁空气阀、电磁排油阀进行操作,实现对压力油槽自动补油、自动排油、自动补气、自动排气控制以及漏油泵控制,从而使压力油槽内的油压、油位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整个水轮机组得以正常运行。

考虑到对输入输出的要求及系统模块的扩展,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PLC中的CPU216及扩展模块EM235和EM222。该系统用了20个离散输入点,2个模拟输入点,14个离散输出点。

2台油泵电机采用施耐德公司的ATS—46系列软启动器;漏油泵采用交流接触器直接启动控制。当2台压油泵都设置为自动方式时,由PLC完成2台泵的工作/备用方式设置和切换(根据运行时间)。

3.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系统复位逻辑。系统复位逻辑主要完成设备起动之前的初始状态管理。本系统主要是对电机的起动准备条件、各电磁阀的初始位置进行判断以及对压力、液位的当前值进行判断等。(2)自动运行选择控制逻辑。自动运行指令的控制操作设备为一个按纽式选择开关,可选“自动”和“手动”2个位置,向油压系统发出的运行指令也是一个输入点,用“1”表示自动运行,“0”表示手动运行。在发出运行指令时要考虑许多其它连锁条件,如故障状态、急停状态、系统就绪信号等。另外,选择开关如果选择在手动位置或系统出现急停信号,都应立即解除自动运行指令,使系统处于手动运行状态下。(3)故障管理。在油压条件中,一般存在多种故障信号。其中电机过热、过流及电机已坏等故障由软启动器检测,在自动控制中只作为系统运行的初始条件和发生故障停止的条件。另外,还有一些信号如系统运行指令是否正常,排气阀是否开启等信号,则要按运行要求根据逻辑关系来判断,也属故障检测之列。(4)运行指令的控制逻辑。运行合闸指令在油压系统中的控制逻辑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操作设备信号、控制对象状态和系统运行状态等。运行指令信号的发出控制可由一个基本控制逻辑完成。置位条件:第1,启动操作信号的上升沿;第2,系统无故障。二者均为必要条件。复位条件:第1,系统正常停止信号;第2,系统故障停止信号;第3,紧急停止信号。三者均为充分条件。(5)工作/备用切换逻辑。根据控制要求,工作/备用切换是以时间为标准进行的。当1号泵作工作泵运行一定时间后,由工作转为备用状态,2号泵则由备用转为工作状态,如此循环下去。若遇到工作油泵已坏的情况,则备用油泵自动转为工作模式,计时器立即复位,重新开始计时。(6)工作泵起动控制逻辑。置位条件:自动状态下,第1,油压信号P

4 结语

(1)采用油压、液位双重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实现定期自动“倒泵”,保证每台油泵年运行小时数相等,避免了使用率不均而造成部分油泵过磨损或因长期不用而卡涩。(3)采用软启动器,解决了由于油泵启动冲击而引起的电气、机械故障等问题。(4)系统通用性好,只要对开关设定值稍加修改,即可用于其他中小型水电站的油压系统。

参考文献:

[1]水电站设计手册编写组.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水力机械.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2]周延松.中小型水电站监控系统及其软件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篇7

中图分类号:TM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1.1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概述。目前,电厂所采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通信协议、网络通信技术、工控软件等技术综合运用发展而来的新型综合自动化系统。针对电厂电气设备可靠性要求高、功能专业化以及安装位置分散的特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势实现了对工控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及信息收集。随着近年来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不断增加,传统硬接线方式的缺点日渐突出。为了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需求,新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技改成为了现代电厂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用、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现代电厂应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需求以及未来电厂发展规划确定电气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选择,以此为基础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1.2以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为基础的系统应用分析。

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针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根据电厂电气设备复杂、设备布置及数量较多、分散安装情况普遍、电器元件较多、系统运行信息量大维修困难等需求,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正进行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利用现代工控软件及现场总线技术将电厂电气自动化各功能模块及控制点进行连接。同时根据电厂设备要求以及系统可靠性需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组件进行了规范化,以统一的标准以及行业规范使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电厂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另外,针对电厂设备维修需求,电气自动化系统还集成了机组运行信息收集、整理及备份功能。以机组运行数据为基础为设备维修工作提供详实、准确的系统运行数据。根据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需求,现代电厂所采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也不断地进行着更新与完善。利用现场总线的可分解特点,以软件更新、部分组件技术优化等实现了垫带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

1.3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需求的系统应用分析。在现代电厂电子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系统信息需求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厂电气保护监控中信息采集、控制、保护、通信的需求,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更新与应用。利用ECS及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满足现代电厂信息化管理需求,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应用目的。通过根据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递速度要求,以现场总线技术、工业以太网技术满足电气自动化系统信息传输需求,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效果的提升、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2、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

电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较多,运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目前,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模式主要有三种:(1)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连接方式,将强电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缺点是可靠性及速度不稳定;(2)分层分布模式:即间隔层利用面向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108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

2.2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

电气自动化监控关键技术有:(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统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该单元对其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是保障厂用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应该用专有保护装置实现。(2)通信网络:ESC系统的运行环境是高电压、大电厂的恶略环境,电磁干扰大。通信网络是ESC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目前大多数电厂采用的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和光纤通信。(3)监控主站:监控主站是实现厂用电器设备监控和管理的主要设备,安置在站级监控层,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设计主站配置的设备和规模,可配置成单机、双机和多机系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及其他网络设备、GPS和打印机。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问题

在开发电厂自动化技术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电厂监控系统的控制电源必须有直流和交流两种供电方式,自动化装置和监控系统的LCU应该使用双电源、无扰切换的供电方式。监控系统主站设备要符合国家规定,采用取交流和UPS供电方式。(2)由于监控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借口采用开关量接口和通信方式联系,开关量接口采用交换的信号一一对应的方式,其优点是接线直观,易于使用人员调试和故障查处,缺点是接线较多,有些控制功能须在LCU内编制复杂的程序,如果处理不当使调节性能不佳。(3)自动化与监控系统要协调处理,应按照自动化为主、监控为辅的原则。(4)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事件记录与故障录波是常用的运行和施工分析的方法。由于采样速度、内存等因素限制,事件记录并不能得到满足分析事故的波形。而故障录播很容易导致信号的重复收集和信号的残缺,使电缆布置和二次回路复杂化。

3、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3.1以单元制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针对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以及电厂机组控制需求,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正向着机、炉、点一体化的单元制运行方向发展。利用单元制技术优势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运用中单元控制需求、实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监控能力的提高。以单元制为发展方向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2.综合化智能技术的运用

ECS系统控制发展,使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操作盘控制,目前又向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间隔层和站控层两方面。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由向着集保护、测量、控制、远动于一体的综合化及网络化智能保护测控单元发展,站控层监控系统向全面提高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市场化脚步的加快要求我国电厂加快自身技术改革与创新。针对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进行电子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与应用。从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可以看出,现代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影响电厂综合技术水平、综合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根据电厂电气自动化需求,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将从系统控制效率、保护策略、控制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及理论。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促进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保障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篇8

一、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现状

有线数字电视通常是由机顶盒(用户终端)、HFC网络(HFC(Hybrid Fiber-Coaxial)网即混合光纤同轴网络,是以光纤为骨干网络,同轴电缆为分支网络的高带宽网络)和前端(中心机房)等三个大的部份构成。其中,HFC网主要负责将我们数字电视中的信号进行传输,最终到达终端用户处,目前我们现有的HFC网络主要用光缆把总机房数字信号传输到各乡镇分机房,再通过光信号放大、分配、插播,然后送到村一级光节点。最后通过同轴电缆把电视信号输入到用户机顶盒,这样的网络接口较为统一,且组网灵活、兼容性好、设备智能化高,采用的是同步式复接方式,可以使各种不同的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分接和复接变的更加的方便,还提供了最佳的一个路由选择,有效提高了对于网络使用的效率以及可靠性保障。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已不可阻挡,并在全国迅速铺开,进行相关的升级改造。“三网融合”正在不断推进,有线电视广电网的升级改造已是一个必须要进行的工程,这必然推动着有线电视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电视是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网络结合的产物。数字电视是指从电视节目的录制、编辑、制作传输、播出、接收等全过程都采用数字化传输,也即传输的信号全是1、0组成的比特流,他与传统的电视播出已有很大的差异,它能提供语音、图像、数据等全方位的相关服务。2006年,我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规模已经达到1355.6万户,2007年达到2963万户,并以此速度加快发展,预计到2015年左右数字电视将得到大部分普及。

二、有线数字电视的安装

(一)有线电视线路,不能将同轴电缆芯线与芯线,屏蔽网与屏蔽网直接对接,要用双引导线连接,在用户家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接头,往往用户自己也不清楚,或是不想承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搜索不全电视节目,或者出现卡台、马赛克。

(二)有线电视用户板,因使用时间过长氧化、生锈,引起接触不良,同样可以引起信号不正常,电视节目不全,或者出现马赛克,需要更换用户板。

(三)机顶盒所带音视频线,黄红白三色线中有断的,会引起没有图像或者没有声音。因为三色线的结构是一样的,可以调换颜色测试或使用

(四)用户电视机问题,用户家中电视机类型往往大不相同,如用户电视机音视频只有两个接口,音频一个,视频一个,我们只需要接一个音频即可;如用户家中电视机是老式旧的,没有音视频接口,可以通过购买音视频转接器解决;如用户家中电视机有好几路音视频接口,如果某一路是坏的,安装过程中可换另一路接口安装。

(五)遥控器问题,用户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后,需要使用机顶盒遥控器操作。机顶盒遥控器需要和电视机遥控器对接学习后才能控制电视机开关机,根据遥控器学习使用说明书对接即可。如果用户家中电视机遥控器丢失或损坏,需配置电视机万能遥控器。

三、有线数字电视的常见问题

(一)电视机故障

画面显示雪花或蓝屏,用户收看有线数字电视,如出现雪花或蓝屏,一般情况下是电视机视频没有调对,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用户调台时使用了电视机遥控器,导致电视机跳视频了,重新调视频即可;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部分旧电视机不能记忆电视视频,即每次开机都需要重新调视频。

电视机画面中间出现亮线,可能是电视故障。电视机画面模糊,观看一会就好了,也是电视机故障。液晶电视机嗡嗡响,先将电视音量调为零,如果噪音消失就是电视机原因,如果噪音仍然存在,将电视机电源插头与机顶盒电源插头分别插入不同的插排上。

(二)部分台无声音或声音很小

数字电视接收传送的卫生节目时,左声道为电视伴音,右声道为广播节目伴音,可建议用户调整声道设置,将电视转到无声频道上,按遥控器“声道”键,调为左声道,即可恢复。先用电视机遥控器将音量调制到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数值,在用机顶盒遥控器进一步控制音量。

(三)有声无图、有图无声

有声音,图像显示在广播上,按一下遥控器上“电视”键,即可恢复;图像显示商务信息,按“退出”键,即可恢复;图像黑屏或蓝屏,调视频还是恢复不了,可能是视频线连接错误、视频线质量问题、视频插孔问题等,建议用户检测视频线是否连接正确,接触是否良好。

(四)无信号

篇9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52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电厂热工自动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硬件设施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的推展,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被引进到我们国家,此外,信息技术系统也在电厂管理方面得到了应用,这样,不仅从专业技术方面提高了热工自动化的水平,还提高了电厂管理的水平,使得热工自动化有了新的动力。

1 热工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的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热工自动化机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电厂热工自动化在控制方式、热工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控制室布置、运行组织以及主辅设备可控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1 分散控制系统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国外研制出了分散控制系统(DCS)并加以使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这个系统,并且运用到了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电厂热工自动化在各个方面的水平。但是,目前单元机组的控制系统仍然是传统的控制系统,大量的模拟表光字牌与开关按键安装在控制台上,这样,就使得室内控制和汽轮机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对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作用。

分散控制系统(DCS)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过程控制要求的逐渐复杂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控制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完成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的现代化设备。

现阶段,我国的发电机组处于改革阶段,分散控制系统(DCS)得到了新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国外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与我国的分散控制系统(DCS)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优越性。国外的分散控制系统(DCS)的运行十分可靠,对于工作量的维护需求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过,国外的投资成本比我国的投资成本要高。我国的成本造价比较低,因此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水平也相对较低,为了机组能够正常运行,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而且工作量较大。

1.2 热工测量技术

1.2.1 温度测量。电厂的热工测量系统的温度传感设备只有一部分采用的是水银包和金属膜等拥有极强的热敏元件之外,大多数地方是直接应用热电偶热电阻。在变送器与二次仪表中,即使是在125MW以下的机组中,DDZ-2型号的温度传感器都能够保持正常的使用及运行。一般来说,300MW以上的机组都不能使热电阻信号直接进入到电子室中的,在这种情况下,电阻信号就只能通过分散管理系统的专门转化器进行转换,才能够进入电子室。而与热电偶联系的冷端补偿,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来作出相应的补偿措施。

1.2.2 流量测量。流量测量工作,大部分都是通过利用差压的原理来进行测量的。一般情况下,很少的地方才会采用齿轮或者涡轮进行精确的测量。大机器组合一般是运用公式来进行计算的。

2 热工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固有的技术条件已经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了,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与时俱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电厂热工自动化的水平也应不断提高。

2.1 实现现场控制系统的开放

现场控制系统(FCS)是由分散控制系统(DCS)与PLC发展而来的,现场控制系统不但具备分散控制系统(DCS)和PLC的特点,而且在二者的基础上又加以改革创新。使用现场控制系统(FCS)来代替分散控制系统(DCS),不仅可以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社会效益。首先,现场控制系统可以节约很多的电缆,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其次,现场控制系统拥有控制现场的功能,这样既可以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度,可以及时地传输信号;然后,它可以使商家与商家进行合作,共同盈利,改变以往的孤立无援的状况;最后,现场控制系统(FCS)可以不用使用控制柜,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简化系统,使得它的维护和安装以及调试的费用降低,也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现场控制系统的开放,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同时又能使电厂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总值得以提高。

2.2 实现自动化

电厂是一个产品即产即销,而且资产、技术密集的行业。实现电厂的自动化就要实现电厂管理控制的一体化,将电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合在一起,实现电厂的优化组合,使得电厂利益最大化。

2.2.1 做好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安装的同时,也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并且做好记录工作。简言之,就是做好重要的硬件设备的跟踪记录工作。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安全运行需要提高系统维护人员的保护意识,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记录好系统硬件的运行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记录,以便及时地进行维护工作。

2.2.2 采用优质元件。在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过程中,应该采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成熟的技术,来完成对系统的建设。热控系统的复杂程度越高,对热控元件的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为了使系统更加安全与牢靠,必须采用优质的元件。

2.2.3 采用冗余的设计思路。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电厂的未来发展前景,所以在设计电厂的自动控制系统时,要采取冗余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全面,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厂热工自动化。

2.3 实现高性能

热工自动化已经出现了30年。30年中,各国在电厂热工自动化领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使热工自动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现在,自动化软件已经涵盖了很多软件的功能,成为了许多软件的统称。热工自动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运用热工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很多问题,不仅能够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也解放了人工劳动力,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热工自动化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热工自动化是大型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工自动化的水平影响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与提高,影响着我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确保自己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国决不能松懈对热工自动化的研究,要时时关注国外热工自动化的进展,始终保持科学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先进性,保证我国热工自动化水平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薛霞.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2).

[2] 舒艳杰.浅谈如何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J].科技与企业,2013,(2).

[3] 唐楚非.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

[4] 苏玉玲,徐亚品.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14).

[5] 朱清,杨景萍.浅谈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现状与展望

篇10

一、我国电子书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价格偏高。多数国产电子阅读器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偏贵。虽然功能最简单的阅读器不到人民币1000元就可以买到,但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手写识别、读卡器、WiFi接入并能连接更多网上图书的高级阅读器,价格都在3000多元。相比之下,在美国,亚马逊公司的Kindle阅读器价格都是260美元,而索尼最小的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售价只有200美元。

二是优质内容缺乏。内容是电子书产业的核心,在国内电子书内容资源匮乏,尤其是优质的内容资源非常缺乏已成为业界共识。尽管每家拥有电子书内容平台的企业都对外称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本电子书,但实际上读者通过阅读终端获取的内容数量很少,而且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也较严重,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内容上缺乏深度和经典支撑,难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要。这也导致了大多电子阅读器被作为一个纯终端,用户将盗版内容导入电子阅读器,弱化了内容的力量以及电子阅读器自身的吸引力。此外,企业对用户的需求以及喜好了解不多,以至于用户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口碑营销效果并不是很强。而另一个瓶颈则是,掌握大量资源的图书出版机构所拥有的内容无法直接适用于电子阅读终端。目前,中国在售的图书近100 万种,但绝大多数没有电子文档,拥有电子文档的图书、文档格式也只能用于印刷,要想在电子阅读终端上阅读,必须从排版文件转变为能为阅读器识读的文件。由于阅读体验差,读者在阅读时感觉不习惯,这也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三是版权和盗版问题突出。我国在数字版权方面问题突出,许多出版单位拥有的版权内容不会超过 30%,而其他70%的数字版权大多在作者、内容集成商、机构手中,这无形中造成了版权乱象,业内官司不断。其次,在数字出版领域,猖狂的盗版也困扰着数字出版商,比如盛大文学的畅销书在百度上平均盗版量已超过800 万次,最火的一本小说集在百度贴吧上也被多次盗版。假设每个链接有两个用户点击,就产生1600 万次阅读。以付费用户看完全书需要付出20 元计算,对于盛大而言,这就意味着3.2 亿元的收入流失。就产业环境而言,美国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亚马逊电子书的价格之所以可以持续降价,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有购买数字正版内容的习惯,亚马逊35%的销售额来自于内容的下载。而在中国,企业花大价钱买下的正版图书,很有可能在盗版网上随处可见。

四是对国外行业规则缺乏了解。在电子书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受限于国外的标准,而且对国外的规则缺乏深入的了解。比如,盛大文学在过去半年内向苹果公司提交了6 次客户端申请,但都被全部拒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美国内容不按千字收费,但中国的商业模式却是按千字收费,可见中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至今,还未能真正参与到全球数字出版的秩序中去,以至于造成了被动的局面。

五是市场混乱,竞争已白热化。目前国内电子书的内容平台在数量上已具备一定规模,但从整体来看,平台内容分散,规模有限,市场很混乱。虽然国内较知名的内容资源平台有汉王书城、云中书城、番薯网以及移动运营商的数字阅读基地,但一些中小企业却在夹缝中挣扎,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其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知名的企业,如汉王、盛大、纽曼等电子书企业的竞争暗流汹涌,并逐渐形成了汉王一马当先,盛大Bambook 异军突起的局面;其次,电子书的火爆也引来了互联网网商的加入,去年当当网高调上线电子书平台,并在今年4月推出了自有品牌的3款电子书终端,并通过官方微博向读者征集手持阅读器的功能和创意设计,希望尽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今年年初京东商城也宣布上线电子书频道。不仅如此,当当网国内电子书市场的竞争可见将更加激烈。

二、美国亚马逊公司电子书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