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6 17:16: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发展的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发展的措施

篇1

关键词:

小微企业;农村信用社;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改变,农村地区的人们也不再只是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也开始做起了小本经营。国家也不断推出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行许多普惠金融政策,还有监管部门加大对于金融机构支小的绩效考核,都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较少,在贷款担保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信用社以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为己任的,一直是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因此探索其支持小微企业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担保资产,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本投入较高,企业家们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总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放到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中,而不愿意投资到购置土地、建设厂房中,不利于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银行放贷时更加谨慎,任何形式的贷款都需要提供较好的担保人或抵押品。对于发展良好的企业来说为小微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小微企业普遍规模经营较小,资金实力有限,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大,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或有实力的担保人,即使具备抵押物,也往往是地处农村位置偏远,厂房、设备等价值低、可转让性差,很难成为符合要求的有效抵押物,影响了银行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影响融资。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常出现一人身兼两职甚至多职的现象,会计与出纳也经常是一人担任,财务任务的分配不明确。而且小微企业由于大部分是由农村经济形成,所以工作人员的学识学历往往偏低,只是凭借基本的记账方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这样很容易出现财务不透明,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金融机构很难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进行融资。

(二)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影响融资。小微企业不同于发展稳定成熟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资金与规模都较小,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这也阻碍了他们进行贷款融资。由于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全民创业,同时入行起点又比较低,数以千计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很多小微企业都在经营相同的产品,这使他们在市场上很难被区分,导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遇到产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发生较大波动时,小微企业又缺乏一定的应急措施,所以他们都很难抵抗风险,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措施

(一)加强信贷管理,推行信贷事业部建制。由于小微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资金需求往往较小,而且大多小微企业都只是短期贷款,所以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针对小微企业所需贷款时间紧、数额小、周期短的特点,农村信用社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贷款部门为小微企业服务。如河北省农信社2014年全面推行的小贷中心事业部建制,在全省每个县级联社成立一个小贷中心、若干个小贷分中心,专门负责辖内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经过两年的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建立了小贷中心9个,小贷分中心17个,2015年累计发放贷款3539户,4182笔,130451万元,余额108366万元(2673户,3165笔)。

(二)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目前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且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农信社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微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打破当前用人制度的束缚,由县级行社通过第三方公司自主面向社会引进,尤其是面向其他金融机构招聘有经验、有客户资源、营销能力强的人员充实信贷队伍,并实行灵活的淘汰机制。

(三)创新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占率,积极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农信社可大力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因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或缺乏有效抵押资产而望银(行)兴叹;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入保险行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研发保险公司担保的信贷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需求,以“一次授信,随用随贷,总额控制,周转使用”为工作原则,创新推广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操作程序和审批环节,在授信期间和额度之内可直接办理贷款手续。如河北省农信社推广的“商贷宝”、“农贷宝”系列产品,授信期限最长为三年,额度在3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一次授信,周转使用,还能借助网银、电话银行、柜面、Epos直接办理用信,方便快捷,很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截至2015年末仅廊坊市农信社共办理农贷宝卡19678张,存量贷款余额119408万元;办理商贷宝卡4356张,存量贷款余额117657万元。

(四)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定期邀请辖内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银企对接会,宣传介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品种、特点,科学测算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在有效控制风险前提下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发展。2015年以来,廊坊市农信社共组织召开20场银企对接会,成功对接企业312户,授信金额为51亿元,效果显著。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可以发挥自身网点广、人员多的优势,加大信贷营销力度,通过“扫街式”营销,为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三、总结

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家解决就业压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资金链紧张已阻碍其发展。农村信用社本着立足三农、支持中小、服务县域的宗旨,正在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相信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小微企业领域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篇2

一、民企的现状

2000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已经接近全国企业总数的80%,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左右,每年出口创汇份额超过一半,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仅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500强就吸纳就业近560万人。然而,我们难以想象,这是众多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微乎其微,更别说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环境中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必须承认我国民企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尤其是国内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外企蜂拥而入的时候,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愈加迫切。

二、民企发展的制约因素

1、 企业家素质和管理运营模式的制约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家们都具有胆识、善冒险、吃苦耐劳和对市场时机把握准确的特点,但是民企在发展过程中却又存在着另一些问题。据研究,全国每年新生15 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 万左右倒闭,有60%的民企在5 年内破产,有85%的民企在10 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 年。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又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 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 以实际控制为基本手段, 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尽管家族企业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劣势。优势是家庭成员对企业高度关心,反应迅速,总体管理成本低,所有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监控企业经营。而家族企业的弊端是:复杂的亲属关系;家族企业所有者一般都竭力培养自己的儿女成为其接班人;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本家族人员,外来人员很难进人公司的核心层,成为进入障碍;家族企业一般对外来的资源与合作产生一种排斥作用,以及企业内部在过度的集权与决策的独断性。

2、 人才匮乏的制约

除开运营模式中所谈到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存在进入障碍难以留住人才以外,民营企业还因为其他一些原因无法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看法就是民企缺乏后盾,政府不重视,企业没有明确的绩效制度,综合竞争力也不如国企与外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全对,却也反映出了一定的问题。民营企业必须努力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改变“土”形象,这样才能吸引尖端优秀的人才,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3、 企业融资有限的制约

家族企业,因缺乏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银行对家族企业总是采取歧视政策,即使对效益较好的家族企业,银行也较少考虑。证券市场的建立,更大程度是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家族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融资的壁垒很高。一融资渠道狭窄。二民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三直接融资渠道堵塞。四融资服务和环境欠缺。在我国,不少中小企业缺乏行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规模较小,资产较少,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和相应的内外监督管理机制,经营中随意性大,变化快,固定性差,存货期短。同时,较为封闭的运行方式不仅使中小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欠佳,且很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账目不清,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大多未经注册会计师验证,企业与资金供给者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资金在利润的驱使下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封闭性的财务管理, 导致对外融资难度增加在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下, 公司财务的控制权一般都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使得外界的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因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及经营状况, 增加了资金放贷的风险, 从而造成家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或所有者增资来扩大规模, 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化解风险的能力。

4、 企业文化的制约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 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对外形象的总和。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问题有:1、重口号、标志等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2、存在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3、员工总体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固守落后管理方式。如此一来,民企给大众留下了一种缺乏社会责任,追逐短期利益,缺乏诚信的投机形象。

三、解决措施

1、 全面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方向。包括管理制度,决策、监督制度,人员招聘和培养制度以及规范的激励机制、财务制度等。民营企业家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改变思维模式,赋予有潜力有能力的人员与企业利益均沾的权利与义务。这样也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有关键的作用。

2、 树立长久的企业文化,担负起社会责任

实践表明, 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而存在, 会在增强人才吸引力、凝聚力方面发挥无形作用。民营企业应建立长久坚实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担负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3、立足创新,建立自主品牌,摆脱低附加值策略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坚实的研发能力, 也不具备庞大的营销队伍,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生存、壮大, 必须准确地找准市场、开辟新市场。同时,利用自身反应灵活的特点紧跟市场前沿。另外,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采取正确的市场策略,重视品质而不是以数量和低成本优势打价格战,只有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金字招牌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久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那么,线损率作为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线损率属于一种逆指标,对线损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就意味着减少购电以后还能达到与之前同样的售电量,从而直接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有效的增加企业的利润。然而,线损率还是一个可控的指标,电力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有效的降低电网线损率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的责任,两者可以在组织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基建建设、运行技术等方面共同合作与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该电力企业的电网线损率。同时,有效降低电网线损率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影响额可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明确的表述:利润增加额=(售电量/(1-预期线损率)-售电量(1-实际线损率)×购电平均单价

2.降低电网现网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合理的线损管理制度

线损管理从战略制定、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到最后的组织实施,需要多部门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和协调。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线损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有效的降低线损率,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2.2合理的计量管理和用电检查

计量管理是线损管理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线损用量。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企业要加强计量装置库存管理,并按规程对计量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对其安装与运行中的工作要认真管理好,保证计量装置安装和计量准确。同时,要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教育,有效的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建立抄、核、收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开展用电普查和稽查的工作。

2.3科学制定电网规划,加强电网建设改造工作

当前,有些电力企业出现电网设备落后、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的现状,从而造成了电网线损现象。因此,企业要坚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的制定好电网规划,充分考虑节能降损的要求,优化电网布局,建设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环保节能、技术先进的现代化配电网,从而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减少供电成本,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加强技术降损工作实施力度

电力企业适当的增加对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将目前那些投运时间长、绝缘自然老化、布局不合理的高低压电网进行有效的技术更新改造,并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和设备,从而大大的降低自然线损耗。

篇4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篇5

由于生产规模以及资金积累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面临融资的危机。因此需要通过国家财政政策扶持,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采取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统一规范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及服务

税收政策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优惠两种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三种,中型企业采用5%的优惠税率,小型企业采用10%税率,而微型企业采用20%税率。让不同程度的中小企业享有不同程度的税率优惠,更加公平。同时现阶段,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的现象常常出现,中小企业常常需要应付这些种类繁杂的税费项目,耗费了许多的精力。改善税收服务体系成了重要的任务。良好的税收服务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涉税成本,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进行纳税。

2.完善环保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如果在生产中购置相关的环境保护设备,在交纳增值税进项税额时给予一定的优惠。中小企业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的产品,应给其免税等优惠政策,可以提现国家对环保的支持。对于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应采取惩罚性税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科技型的中小企业除了给予相关科技成果的收入免税优惠外,还需要在进行科技创新的研发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发明在进行转让的时候,可以免除或减少税收,这样可以无形中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3.鼓励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离不开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只有小部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享有免征营业税的优惠,应该扩大这种优惠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对其所得税实行税率优惠。不同地方财政机构可以先进行部分所得税的减免,、减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利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避免风险就需准备风险准备金。税前提取风险保证金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信用担保机构一部分风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

二、优化财政支出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增加中小企业财政补贴,扩大各类专项基金规模、

财政补贴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支持,针对性强,比较注重财政补贴对象和方式的选择。财政补贴政策主要将就业补贴、科技补贴、创业投资补贴、出口补贴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对于能够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研发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对于这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财政补贴,鼓励高科技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也给予出口产品的财政补贴,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各类支持中小企业的专项基金都对中小企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总量规模小,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各项基金的投入应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2.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大,同时面临着许多阻力,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些发展中小企业进行帮助,如财政补贴、融资方面进行帮助、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等等,这个政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完善整个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建立一些相关的法律使其规范化,完善采购服务的基础平台,与此同时放低对这些中小企业要求,在融资方面也给予帮助,鼓励其走向专业化和不断创新、快速的发展。

3.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设立相关政策性银行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常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通过国家财政的支持,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周转问题。各级财政通过出资持股等形式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开办了一部分具有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这批机构重点担保具有高科技、环保型或外向型,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也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中,便于财政完善这些企业担保资金补偿机制。

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是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的最好方法。以国家作为后盾,通过各种融资手段,以优惠利率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融资方式,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当中小企业走到成熟期,政策性银行可逐渐减少对它的支持力度,转变为其提供非融资类的服务。

三、结语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会面临许多难题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财政政策的作用,发挥财政这只“有形之手”,才能使得中小企业得到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邓文勇: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篇6

一、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价值

循环经济可以说是与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经济运作模式,是我国当前大力追求低耗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传统钢铁企业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特点,面对当前大力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摆在钢铁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解决受到资源制约的瓶颈,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以及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并且适当降低钢铁生产成本,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提升钢铁企业产品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进而做到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推动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为此,研究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不仅对企业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措施

1.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钢铁企业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真正处理好经济和循环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与节约资源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实现,也不能将其凡是节能环保的都界定为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含循环与经济两个层面的内容,这里的循环指的是投入资源,然后生产产品,最后消费的整个过程,实现全部资源的回收以及综合利用再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依托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主要包括三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对难以使用自然力循环经济模式,可以认定为是循环经济工业模式。其中,在物质层面上来讲,可以认定为是循环但是从财务方面来说,是不经济的,可以将其认定为是循环经济被动模式;反之,则为循环经济的主动模式。对循环经济中的被动模式,可以充分营造并实施具体的条件,清除循环障碍,将被动模式转化为主动模式;这对主动模式来说,应该讲循环经济所认可的工艺路线当成是技术政策,并且对其实行多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

2.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

循环经济是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不能在社会发展中自发出现,各大按经济主体或者是部门也不能全部自觉实施并且实现自身的强有力的协调配合,这需要坚持从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首先,经济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国家,其资源问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是存在差别的。例如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并且对废物进行再次循环使用;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还处在中级阶段,重点是有效减少资源上的浪费,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能,并适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我国钢铁工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话,需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坚持走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其次,法律与制度形成了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并不是对因为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的后果。为此,法律为经济发展的外部强有力保障,但制度和制度上的创新能力确实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系统来说,需要坚持形成市场推动、政府主导以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综合性推进机制。还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政府主要是对市场失衡进行校正,经过对制度创新来进一步探寻循环经济不断成长的发展空间。在产业政策、政绩考核、城市规划以及转移支付等多个方面可以形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制度空间。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是钢铁企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必备保障。

3.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

钢铁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全面综合利用资源,循环使用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实现钢铁企业资源消耗达到减量化,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对再生金属的重复使用。钢铁企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化,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集约化,对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技术及时加以淘汰。下大力气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共性,尤其是大力推动关键技术以及推动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钢铁企业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来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以及节约资源,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并且适当提升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采用清洁生产等技术方式对单位产品的能耗量进行控制,提升生态设备技术在整个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运作率,比如当前大力倡导的现代生态技术,就能较好实现经济的发展中有关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最初的工艺设计以及后期产品的研发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去全面考虑到生态与经济间的协调关系,让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达到最小甚至是忽略不计。绿色钢铁生产技术应下大力气往新工艺、新流程方向发展,也即是生产流程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的整个过程能实现往新的流程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寻求针对当前资源使用方面的替代技术,能够代替当前的有害材料,从而实现最大程度降低钢铁生产者过程中能源资源的能耗。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减少原料的用量,与此同时,在生产大量钢铁产品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废渣排放,进而实现走精品战略的目标。

4.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

不能将循环经济简单认定是节能和环保,要从根本上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减少资源的整体投入量,减少有关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并且还需要进一步既加大对废弃物的整体回收使用率,最大程度对循环使用中的资源进行再次回收利用。钢铁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是生产工艺复杂、系统庞杂的大型工业生产系统。包括了炼钢等主体生产工序的同时,还包含大量的蒸汽等辅生产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钢铁生产企业需要对能源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对工艺流程加以优化是实行资源配置的前提,只有做到优化工艺流程,就能做到对相关因素利用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能源的回收利用。钢铁企业属于能源资源相对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的管理水平,对资源能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提升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钢铁企业为了回收利用能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强化对能源资源的回收利用;二是,最大限度将制造的流程缩减到最短,并且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三是,切实利用好能燃烧的塑料等来代替生产用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四是,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比如石油,大力研发新的清洁能源;五是,对企业钢铁生产结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总之,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认清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为此,钢铁生产企业需要钢铁企业科学协调好循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钢铁行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生产技术,钢铁企业源头减量化,优化工艺流程,回收利用能源等措施,推动钢铁生产实现再次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程君. 浅析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J]. 河北冶金. 2011(02)

篇7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P键词: “营改增”;企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

Key words: replace th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enterprise development;value-added tax;business tax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035-02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担负着国家公共财政职能的职责,发挥着为国家增添收入的重要作用,其中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两大主体税种,营业税针对的是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是销售不动产的个人或企业所取得的营业额而缴纳的税,而增值税指的是商品在流转过程产生的增值额而征收的流转税。在新时代形式之下,为减少重复纳税环节,国家推出了“营改增”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纳税力度,以此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

1 增值税与营业税主要差异

增值税与营业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1.1 计算方式不同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从会计角度来看增值税与营业税,其计算方式就有所不同,增值税是价外税,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所得到的差额,而营业税是价内税,应纳税额是税后造价的营业额乘上税率,由此可见,营业税在计算方式上比增值税要更为简单,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不仅与销项税额有关,也与进项税额有关,所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由税前工程造价及税额构成,也就是工程造价=税前工程造价×(1+税率),但“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的税前工程造价与营业税下的税前工程造价有所不同,区别就是在于“营改增”之后的税前造价费用已经不包括增值税可抵扣进项税额的价格。若想实现税负减少,可抵扣进项税的增值税综合税率需大于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工程造价所涉及的方面较为广泛,涉及的税率也是不经相同,如材料税率就有3%、13%、17%不等,地材、人工、机械等很难取得专用增值税发票,管理费、利润中必须承担11%的税负,税负减少实际上却很难得以实现。

1.2 会计处理不同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在计算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与之相对应的在会计处理方面也是明显有不同之处。从营业税角度来讲,企业购进工程所需要的货物或者是接受相应的劳务,借方为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方则为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提供工程劳务时,以实际应收到的价款乘以营业税率计算的金额,借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缴费时,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从增值税角度来讲,企业在购进进项业务时,按照进项税额来说,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以实际收到或者是应该收的金额,借方为银行存款,贷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科目;缴费时应该缴纳的税额,借方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为银行存款科目。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来讲,“营改增”方案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目的在于减少税收的同时增大企业的获益利润,这也就导致工程造价的会计处理方面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不像以往营业税和增值税分开处理的结果一样,这两种税种共同的会计处理也变得更为简洁化,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2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2.1 影响工程的投标报价,造成风险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造价是整个工程开展的重要一个环节,而整个造价过程也是存在诸多环节,其中预算管理就是其中一个环节,在造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改增”方案的实施之后,使得原本以价外税存在的增值税在投标报价中难以进行正确的估计,导致工程的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得到正常进行,缺少正确的评估会影响工程出现负税的问题,不仅会给工程的投标报价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此同时,“营改增”方案的实施,是对所有纳税环节根据进项和抵扣的形式进行征税,这样的形式势必会造成风险问题,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影响工程会计核算,给财务人员带来挑战 工程项目的开展所需要的费用是涉及多方面的,包括人工、机械、材料等,“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工程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实行分离的制度,首先是会给工程的财务指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工程的会计核算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制作账目的时候所涉及的借方和贷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过程也会更加繁琐,这无疑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多的挑战。在传统的营业税管理当中,企业一般不重视税务的管理,相对应的岗位职责方面也没有予以明确化,但是在“营改增”模式之下,实施工程的企业不仅将税务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更加系统化,而且也拓展了税收的范围,优化人员管理结构,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减少税收目标较难实现,影响企业发展 “营改增”方案的实施,由于还处于实践阶段,从理论角度出发的话,这一方案对于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其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减少企业税收的负担这一目标,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在于以营业税下不含税工程造价各项费用为基础,同时增值税发票材料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但是这一前提的产生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例如,一项工程的开展必然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涉及的工序多,耗费资源方面也较大,工程造r本身就不确定,在加上工程税前造价的营业税,其各项费用均含进项税在内,是不能够被抵扣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由于受到市场发展的不可控性,像材料的价格、人力劳动的支出都会上涨的情况之下,实施“营改增”方案的企业所开展的工程并不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一不利影响的出现正是对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若想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营改增”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在“营改增”背景下工程企业应对措施

3.1 应对措施分析 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克服困难且抓住机遇以此赢得发展呢?针对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优化造价体制,平衡预算成本和成本控制 “营改增”方案的深入进行,是新时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吸取“营改增”方案实施试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造价体制改革优化,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不仅能够提升工程造价人员对“营改增”方案实施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进项税率的核算方式,促使工程造价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要掌握好预算成本与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契合性,并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工程造价中所涉及的财务变化与实施施工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以此来真正减少“营改增”方案实施给工程造价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3.1.2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税额降低 涉及工程建设的企业,其主要发展的模式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在“营改增”发展模式之下,人工费、成本费等预算成为工程造价工作开展的一个难点,成为工程造价预算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发展模式,必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推动企业的改革创新,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税负额,而且也可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降低在工程开展中劳动成本对企业所产生的大量税负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推动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结合相关政策的作用之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营改增”的把握,以此实现税额降低的目的。

3.2 可行性分析 以C企业为例,C企业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应对营改增的影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C企业在开展甲施工项目时,购入了3000吨的钢材,钢材的价税总数为1170万元,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计算,其增值税税率为17%。该款的款项已经通过银行存款付清,该批钢材已经收录到库存当中。此时,假设这笔业务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前,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现假设这笔交易发生在“营改增”之后,那么会计处理结果为:

借:原材料――钢材 1000

应交纳税费――应交增值税 170

贷:银行存款 1170

上述清晰展示了C企业在购进业务当中的会计核算方法的转变。由这种转变可以看出,营改增的前后阶段,材料的成本,以及工程的成本都会随着进项税额记账方向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需要突出注意的是,“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项目的核算对建造合同的建立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成本加上该成本一定比例的费用来确定工程的价款,那么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金额的最终数额,就会对企业获得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营改增”的条件下,企业要想通过使用原材料会计核算方面的转变,来实现对自身有利的发展,是存在较大可行性的。

4 结束语

我国税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营改增”的发展模式就是税收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及时深入了解“营改增”对工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利润收益,以此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企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源于规模效益低和决策、管理的低水平、低效率,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家族式经营管理在民营企业的创业阶段,有着天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民营企业的规模要不断扩大,管理和决策要日益科学化。而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远不能胜任企业发展的要求,其弊端暴露的日趋明显,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是民营企业救生存的必然选择。

1.由一元化、个人化产权结构向产权多元化、社会化转变

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一般都呈一元化,这种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影响企业规模扩大。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国有企业的财政积累机制,导致自我积累的资金不足;由于企业规模小,从银行获取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就必然是有限的;而在吸收社会资金上,民营业主因担心别人投资会削弱自己的独占地位而排斥资本参股进入。由于企业内源和外源融资能力低下,阻碍了民营企业有效规模化的发展,从而削弱了规模效益和参与一体化市场的开拓竞争能力。同时,由于企业固有的规模劣势,难以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加盟,也难以拿出必要的创新资金,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利用原有技术,原有市场,生产一贯制产品的“工匠型企业”,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这种特殊产权结构和生存环境下生存,其经营理念封闭,协作意识差,与其他企业缺乏协调配套,同种产品重复生产,相互争夺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家族式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有一场产权多元

化的革命,向控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民营企业实行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通过产权结构的改变,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发展。吸收社会资金,企业间通过采取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等办法,做大做强。

2.建立起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分开的治理结构

尽管产权社会化会对企业的控制权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控制权的必要制衡会预防因独断决策造成的失误。建立和产权多元化相适应的决策制衡机制,克服家长专权所带来的弊端,是民营业真正实现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核心任务。因此,对于那些正处于由创业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民营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族式经营管理的思想禁锢,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实现经营管理向经理层治理结构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建立起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的治理结构,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交给聘用的经理。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以技术创新求发展

民营企业的发展危机源于其产品竞争力不足。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一般都来源于低成本,许多人认为,只要产品成本比人家低,就能赢得竞争。而这种做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产业经济学认为,“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不创新就死亡,是每一家民营企业都面临的外在压力。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主要依靠模仿型技术创新发展起来。“模仿型技术创新”的优点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即知识产权模糊。随着加入WTO承诺的兑现,民营企业的这种创新战略将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模仿型技术创新”的路子可能是越走越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企业追求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包括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过程的协调与交流,包括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等,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

2.实施市场创新,积极推行名牌战略。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就其质量而言,并不亚于国外的产品,但就是由于牌子不响而大大影响了其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收益,一些企业不得不借助外国的品牌从事“贴牌”生产和让外方代为设计,企业收益的90%被合作方攫取。因此,只有在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的力度,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拥有自己品牌的制

造商,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求持续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危机源于职工的人心涣散和领导层的矛盾重重,以致管理效率低、企业诚信度差导致的市场形象差,以致生存的空间窄小,实质上就是不良的企业文化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生命长青的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篇9

一、中小微企业运行现状

,全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1.25亿元,跃升全区第8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60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8.87亿元,同比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8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入库76.79亿元,同比增长24.4%。

截止到10月份,全盟共有中小微企业6891户,其中工业中小微企业915户(中型企业26户、小微企业889户),同比增加124户,从业人员12万人,同比增加5.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9户,从业人员7.1万人,同比增加2.8万人,增长62.1%,实现增加值238.96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55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3户,增长22.7%,从业人员4.9万人,同比增加2.6万人,实现增加值30.87亿元,同比增长15.23%。全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3亿元,同比增长18.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89.09亿元,同比增长17.8%;住宿餐饮业实现11.43亿元,同比增长20.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81.77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村牧区实现18.76亿元,同比增长12.3%。中小微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小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逐步增强;二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增快;三是中小微企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递增;四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经营灵活,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较晚,服务业相对滞后。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下,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盟委、行署十分重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培育,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保障、产业布局、结构优化、推动就业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合力

盟委、行署领导多次听取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面对面解决问题。

1、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免征相关税费,包括:对从事农畜产品初加工的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为新办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连锁经营、运输及生产、销售、技术、信息、融资等中介服务项目,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中地方分享部分;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3年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等。

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的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以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

2、成立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成立了锡盟中小企业局。要求各旗县市(区)党委、政府,在条件成熟时设立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要配备专人负责中小企业工作。

3、各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指定专人联系中小微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在工商注册方面,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创业主体开放,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放宽企业名称使用范围、企业出资范围、投资主体范围及经营范围;放宽对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审查和企业年检要求。在法定时限内进一步缩短登记审批时限,提高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效能。

在土地使用方面,要求各地区对新上工业中小微企业用地要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对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国有未利用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15%执行。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未利用地,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标准的50%执行等等。

4、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盟委、行署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安排盟经信委、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等部门,组织中小微企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多渠道、多层次扩大对内对外交流合作。盟经信委9月下旬组织4户企业,携带20多种产品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盟商务局组织部分企业参加了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协议金额达1.94亿元人民币。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等。盟招商局组织人员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锡林郭勒盟对接“驻京中外企业投资内蒙古行”等多次招商活动。通过参加各种博览会,我盟企业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经营销售渠道。

(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列入全年的金融工作重点,提出了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部贷款增速的目标, 即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截至今年9月末,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2.3亿元,较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40%,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8.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中小企业平均增速14.1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和农牧业贷款总量突破150亿的工作目标,达到154.6亿元。二是以全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双百工程”为切入点,适时开展中小微企业运行及项目资金需求的调研,密切联系金融部门,推介各金融机构对口扶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今年盟级先后组织8次银企对接会,推介融资额突破100亿元。同时根据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行署组织召开了全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促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到位。三是积极引进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包商银行贷款余额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4.3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7.8%,邮储银行贷款余额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7.5%,交通银行已于年内开业运营,并且确定了大中小业务并重,突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目标。目前,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在锡分行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时,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截至9月末,全盟已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30家,注册资本金达11.9亿元。累计向4021户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发放贷款28.2亿元。

(三)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着力推进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

截至9月末,全盟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共计2.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5家,民营担保机构2家,已经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5家。截至9月末,全盟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为751户中小微企业及11235名个人提供担保贷款12283笔19.3亿元,在保余额7.6亿元,融资担保业务覆盖全盟13个旗县市区。当年为118户中小微企业及2522名个人担保贷款2645笔、4.8亿元。为了减少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我盟在规范整顿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目前,东乌、东苏、蓝旗和乌拉盖政府出资,面向农牧民和微小企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已正式设立,其他旗县正在筹建。担保机构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信用不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大力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盟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通过工业发展基金、信用担保基金、节能专项资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以“双百亿”工程为切入点,引导和带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以来,已累计投入工业发展基金3500万元,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投入信用担保资金4960万元、节能减排等资金2597万元。同时,为小微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发展专项、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等扶持和奖励项目,累计获得各项扶持奖励资金1.5亿元。今年1-11月,共为34户小微企业申请到国家、自治区各项扶持资金共计2097万元。这些资金的取得,有效地缓解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企业节能技改、经营周转资金的困难,激发了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热情,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旗县市(区)对中小企业和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五)积极培育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

根据自治区中小企业局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将本地区成长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中小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组织上报,经自治区认定、公布的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将在争取国家项目、安排扶持资金、提供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连续三年进行重点扶持。这是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意见”的又一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其引导和带动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和完善,我盟已有89(其中:二连浩特市5户)户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纳入自治区千户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名单。

(六)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中小微企业生成和发展能力

我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微企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创办新企业、开发新岗位、促进多就业”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就业和创业良性循环。近年来,锡盟劳动就业部门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开业指导及后续服务,经信委、商务局、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也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全面到位的政策服务。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为创业者服务,通过参加“百日招聘”活动和与锡盟职教中心等院校合作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引进和培养大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保障。

(七)培育产业研发和服务机构,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进步

煤炭资源的深度加工和高效转化是我盟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一大课题,褐煤利用以及干燥技术、装备的开发与研究,必将为褐煤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为此,我们组织建立了通力锗业、神工制造两户企业研发中心,并列入自治区级技术中心,成为全盟首批技术中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先后成立了锡盟肉类协会、锡林郭勒盟洁达能源科技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锡市经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东乌珠穆沁旗鑫都投资有限公司、内蒙古镶黄旗石材工业协会等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关业务指引服务,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开展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工作迈向新台阶。

(八)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切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为了使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盟委、行署责成盟经信委牵头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盟工商联牵头起草了《锡林郭勒盟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见(讨论稿)》,这两个文件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近期将进一步完 善后印发实施,真正把扶持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土地倾斜、税收优惠、简化审批备案等政策落到实处。

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方案》,举行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暨中小企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盟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相关部门在现场进行了政策解答和政策宣传,并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以及专题采访等形式,宣传中小企业政策法规。深入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政策落实情况问卷调查,摸清我盟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同时还组织了全盟企业政策法规知识竞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小微企业普遍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结不紧密,产业链条尚未充分延伸,精深加工转化率较低。

(二)资金“瓶颈”制约,企业筹融资困难。一是大部分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物少,信誉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或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二是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需要,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上还有很大空间。三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三)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小微企业多数处于家族式管理、经验管理的层面上。部分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技术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工业产品多是以原料或低附加值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全盟900多户工业中小企业仅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申请专利、争创驰名商标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小企业更少。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同时缺少现代物流业和专业市场的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经营者对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加之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提供足够的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信息渠道沟通不畅。如为企业新建、技改发展等方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机构少、收费高、指导性不强;企业办理贷款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的实际信用信息反映缺乏系统性,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

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主要工作和建议

自治区把今年定为“全区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工业中小企业200户,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专业平台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各地区在产业集聚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制定中介服务组织基本行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以相关中介机构为营运主体的信用记录、信用采集、信用公示、信用担保、失信追究、风险防范等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引导中小企业守信经营。

二是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强化企业人才支撑,为企业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鼓励职业学院、各旗县市(区)职业培训机构参与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做好职业鉴定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统一人才需求和产业工人需求信息,通过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及时为企业引进人才。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积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新上工业中小企业用地按最低出让价保障供给,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聚集区发展。产业集聚区要为中小企业预留一定用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对中小企业依法提交的用地申请和土地使用方案加快审批。

(二)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考评体系。拟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奖励考评办法,对为小企业融资服务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运用现有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全力为小微企业服务。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严格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为中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是扩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采取财政注资、旗县市区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对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国土资源、住房城建、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

三是推动小企业直接融资。把小企业上市培育与制度创新、产权优化组合相结合,建立小企业产权投资基金,扶持引导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小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优化组合,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企业在争取上市期间支付的有关费用,凭合法有效凭证,经税务部门核准同意后应允许计入当年经营成本。

(三)进一步落实中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

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并逐年增加预算安排,对科技创新、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培育、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及时兑现中小企业贴息、税费减免等各项政策,密切跟进和落实国家后续优惠政策的落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和项目,发挥好扶持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规范

一是推进中小微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小微企业冲破传统的家族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

二是促进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发展科技创新型、再就业型、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社会服务型等小微企业。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的小微企业。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名牌产品称号或列入名牌发展计划的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各项政策优惠。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自治区级名牌产品以及盟级名牌产品的,设立专门资金予以表彰奖励。

四是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引导和培训,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守法经营,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要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

(五)实施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提升生产业水平

重点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中小企业在现代生产业领域发展。加大现代服务领域的招商力度,重点引进总部型、连锁型和品牌型企业,推动我盟服务业发展现代经营模式和新型业态。

-----------------------------------

相关:

支持小微企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

根据上级要求,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选择其中一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同时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经济特点进行相关方面的调研,通过调研不断促进自身业务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一立足三面向”的市场定位,立足社区,做城乡居民的理财帮手;面向“三农”,做支农的主力军;面向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的知心朋友;面向县域经济,做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柱。今年10月12日国务院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在围绕改革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全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截止10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净增34亿元,增幅29.6%;各项贷款余额90.9亿元,比年初净增21.4亿元,土地置换不良贷款6.3亿元,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增幅30.6%,存贷款增幅均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均比上年前进了两位;全市已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93户,比年初增加39户;贷款余额10.9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

一、支持小微企业具体措施

(一)完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组织体系。支农支小是信贷投放的重点,长期以来,致力于支持“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理事长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等工作。各单位制订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工作举措,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学习引进。组织到襄阳、随州等单位学习,到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先进典型的包商银行学习,吸取外地和他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先进经验,拓宽了我市支持小型微型企业思路。三是加强工作责任。为方便小型微型企业借贷,对小企业贷款实行属地管理,由所辖乡镇网点及城区直属经营部负责经营。四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群体分散、工作量大的情况,对60名懂信贷业务、财务知识、市场营销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小型微型企业信贷服务岗位,调优客户经理队伍结构。同时,强化信贷培训,采取巡回培训的方式,安排县级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市级信贷部学习,提升信贷人员业务能力。

(二)明确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工作目标。一是明确责任目标。今年11至12月拟支持小型微型企业28户,金额1.2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比10月末不会增加。原因是,截至10月末,实际贷款净投放27.7亿元,占新增存款34亿元的81.5%,加上后期还要置换2.45亿元,所以各项贷款比10月末均不会增加。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投放“二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未达到“二个不低于”标准的,取消评先资格。同时,每月考核支农支小工作进度,并与县、乡领导班子的“帽子”、“票子”挂钩,调动领导干部抓支农支小的积极性。

(三)大力培植和拓展小型微型企业优质客户。在做好支农服务的同时 ,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作为信贷业务拓展的主战场。一是全面进行市场调查。自10月份,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活动,摸清和了解小型微型企业的情况,并要求逐户建立小型微型企业档案,为做好金融服务打下基础。二是逐户制订培植方案。实行“一户一策、跟踪服务”的策略,对符合准入条件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暂不符合条件的,加强培植和帮助,逐步发展成为本单位客户。三是有保有压,择优扶持。坚持“产业政策主导、量力而行、风险可控”的原则,拓展小型微型企业客户。对“二高一资”企业限制准入,大力支持“新、特、优”成长型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防控,严禁恶意逃废债务企业和他行淘汰类企业的准入,确保信贷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创新信贷模式,满足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根据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合理匹配信贷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时介入。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墙体广告宣传、汽车流动宣传等形式,宣传信贷政策,推介信贷品种。全市开通“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服务热线”,为小型微型企业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创新信贷模式。在用足、用好现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针对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创新信贷模式。建立以基金为纽带担保体系,推出了小型微型企业联保贷款等品种,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质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办应收账款质押、林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在建工程抵押等贷款业务,全力满足小型微型企业资金需求。

(五)完善小型微型企业客户拓展运行机制。一是提高办贷效率。公开信贷业务品种、条件和程序等,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对小型微型企业申请贷款,从客户经理受理到有权部门完成审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全面推行差别化管理,实行分级授权,今年省里将我市贷款权限扩大到单个客户1.4亿元,集团客户2.1亿元,我市也将单位贷款权限分别扩大到万元、1500万元,其他单位在去年的基础上均扩大了权限,县级对基层单位也适当下放权限,减少审贷时间,切实提高办贷效率,方便企业申办贷款。二是清理金融服务收费。已组织开展对小型微型企业收费清理,从清理情况看,没有收取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财务顾问、咨询、资金管理、评估评级等费用,并且严格执行对小型微型企业各种收费的规定。三是调整产品计价。为扭转客户经理抓大轻小的现象,将客户经理绩效考核进行调整,将贷款以投放金额的产品计价方式调整为以户(笔)数和金额相结合的产品计价方式,调动客户经理抓小型微型企业拓展的积极性。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小型微型企业大多无有效抵质押资产,因此,建议由地方财政资金为主导,成立专业担保公司,解决小型微型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二)建立小型微型企业信息互动机制。由地方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及时采集和更新小型微型企业相关信息,定期向各金融机构,便于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

(三)相关职能部门减免收费。一是减免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抵质押登记收费,解决抵押登记中成本问题,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二是落实抵押登记实行限时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效率。

二o一一年月日

------------------------------------

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2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经营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10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35%。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8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

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案例:

位于人民北路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注册资金300万元,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生产基础学科科普产品、科技趣味游乐设施、玩具、自动化科技产品、科技工业品等,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电子科技公司。该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85%,技术研发人 员10人,研发队伍由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组成,设计与研发力量强大。洞天科技自创建之初就做了较为全面市场调查,看中了科普教育设施这个国内新兴市场,大胆尝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经过两年努力,现能生产500余种科普科技展示产品,已为省内外多所学校、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装配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科普展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现阶段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同比增长35%。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篇10

归纳起来,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一、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如日本一个汽车装配厂周围会存在一大批以各种零部件、配套生产和服务的小企业,这些配套服务的小企业,以大企业作为其稳定市场和开拓市场的基础;二、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比如按产品划分,有专门生产小的部件、通用件和标准件的中小企业,可以为全社会服务;三、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拥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有独特的技术,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例如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祥地,众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就诞生在这里,每年的产值达到了500亿美元;四、商业、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或者为社区服务的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从事经营的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众多行业,为顾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融资困难。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供应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以及融资成本高,因此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我积累;二、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靠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而发展起来的,技术起点比较低,而且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产业升级的意识,缺乏产业升级的能力;三、管理水平低。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外部采取的是粗放管理,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致使很多中小企业沿袭着陈旧的管理方法,有的甚至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五、缺乏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市场调研机构是不可能的,因而需要具有专门技术能力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提供诸如技术支持、市场咨询、企业职工培训以及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负债率、亏损率和破产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六、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狭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其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成本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难以开拓国际市场,导致此类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