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7:16: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节能减排的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场所,其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建筑需要运用很多能源,面对能源的日益匮乏,能源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节能减排是国家提出的重要政策,用以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因此,建筑学教育领域也需要以节能减排为基础来培养相关人才,以达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应的目的。
1 在节能减排政策下进行建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非常重视,相继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针对建筑行业,国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所以,社会对建筑节能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有针对性的对当前教育重心进行调整,并大力开展相关的探索与研究。
能源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抑制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如何协调能源供需关系,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也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而高校建筑专业是建筑设计行业的未来力量,需要对当前所面对的设计问题充分了解,并承担起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在节能减排政策下培养建筑学人才的主要方法
2.1 改善传统教学方法
我国很多高校在讲授建筑节能的相关课程中,主要是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抽象讲解的,其概念与原理都比较艰涩,而建筑专业的学生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这种抽象概念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困难,所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欠佳。
因此,在建筑节能相关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需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但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所谓的案例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照抄照搬,学生经验的累积是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而案例的学习便是这个变化过程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将节能观念、原理与建筑设计案例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让学生逐渐从模仿发展为经验,真正理解建筑节能设计。另外,还可以运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的开放性较强,学生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2.2 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建筑节能课程一般都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课,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建筑节能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理念,需要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因此,建筑节能课程不应该仅仅是理论课,更应该与实践设计相结合,贯穿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而课程体系的更新需要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其一,思维连贯化,主要指的是在学习初期,就将节能理念灌输到学生思想观念中,让学生从根本上对建筑节能重视起来;其二,技术阶段化,主要指的是对建筑节能的相关方法进行分阶段学习,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中。
2.2.1 思维连贯化
当前很多高校中的建筑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课程之间欠缺相互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大一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识性的节能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打好学习基础;大二、大三可以将节能知识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大四可以组织建筑节能知识的相关讲座,并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2.2.2 技术阶段化
以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为基础,建筑节能可以大致分为节能意识、节能理念以及节能技术三个主要层次,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建筑节能设计能力。针对建筑学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可以运用立体化拆分的教学方法,把相关的建筑节能课程科学合理的拆分成不同的专题讲座,以适应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并将专题讲座穿插到建筑设计课程中,以达到将节能理念有针对性的融入到相应设计课程中的目的,完成阶段性教学的实际需求。
举例来说,大二是学生形成建筑节能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节能意识这一层次需要放在这一阶段;大三是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时期,因此,可以将节能理念放在这一阶段;大四是学生运用与实践建筑设计理论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应为节能技术。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将建筑节能充分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3 结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储量锐减,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也需要迎合国家的政策需求,设计出更加节能环保的建筑,因此,社会对建筑节能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与更新专业课程体系等方式,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起学生的建筑节能理念,强化学生的节能设计技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建筑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伟,吴佳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建筑学城乡规划类课题的统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2(S1).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共有的、永远的主题。而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已是“人心所向”,它不仅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更是中国政府的承诺,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一、从淘汰旧设备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落后设备;淘汰落后的、旧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
1.落后的、旧的设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重要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很多,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发因素看,由于使用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如火灾事故中,因为电源线短路引发的比例很高,而它往往与老化落后的供电系统有关系。同样,落后的生产设备,陈旧的生产线,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是离不开生产工具的。但如果生产工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企业,从组织生产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任何生产工具,都是有使用时限的;生产线,也有“消亡”的一天。生产线,越接近生命终期,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安全风险级别也在提高。
2.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是节能减排改造对象
陈旧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线,“超期服役”的设备,往往是高耗能、低能效的。技术的先进,使得新型设备能耗低于旧设备。应用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耗总会比落后设备低。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生产设备。从落后设备是安全隐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来看,淘汰落后设备,即是淘汰高安全风险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安全防范措施,都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某一元件出现发热异常现象,就是一个安全隐患,用普通的防范措施,较难察觉。但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参照目前技术条件,生产只要是高能耗、低能效,就可以提出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将内在的、深藏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任何企业,可以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3.节能减排改造案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狠抓安全隐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具有一批持续运行十几年的通信设备。2010年、2011年,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公司斥资748万元资金,对23个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年至少节省电费1428万元。对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后,设备故障故障率大幅降低。说明旧通信设备故障隐患相对较高。这些高故障率的旧设备,很难保证没有消防隐患。
二、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企业余能,特别是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在回收余能的同时,必定会减少、停止其他形式产能设备的运行,这里面,不乏一些高安全风险的设备。所以,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余热资源回收案例:2014年9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4000万元,实施烧结烟气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主要改造现有105m2烧结机配套的140m2环冷机烟气系统,对环冷机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将高温烟气转化为蒸汽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2)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主要是改造现有1000m3高炉冲渣冷却方式,对冲渣后的高温水进行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站高效换热后产生高温水供给生产生活采暖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项目建成后,新建余热锅炉年产蒸汽量10.44万t/a,新建换热站年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3.8016万t/a,合计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14.2416万t/a,可替代天津钢管公司现有的1台35t/h燃煤锅炉。2015年11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约6800万元,实施了二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电炉第四孔高温烟气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配套建设一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产生蒸汽27.8t/h,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替代现有的1台20t/h燃煤锅炉。这两个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有效回收以前浪费掉的高温烟气余热,在满足原有蒸汽管网用汽需求的同时,停运了两台燃煤锅炉,1台35t/h燃煤锅炉和1台20t/h燃煤锅炉,杜绝了燃煤锅炉运营、维护潜在的高安全风险,防止了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对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管理途径,帮助解决生产中深层次的安全问题。企业,可以借助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作者:李双圆 单位:天津钢管公司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共有的、永远的主题。而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已是“人心所向”,它不仅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更是中国政府的承诺,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一、从淘汰旧设备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能耗、低效能落后设备;淘汰落后的、旧的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所以,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
1.落后的、旧的设备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重要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原因很多,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发因素看,由于使用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引发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如火灾事故中,因为电源线短路引发的比例很高,而它往往与老化落后的供电系统有关系。同样,落后的生产设备,陈旧的生产线,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从事生产,是离不开生产工具的。但如果生产工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企业,从组织生产的那一天起,安全生产成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但是,任何生产工具,都是有使用时限的;生产线,也有“消亡”的一天。生产线,越接近生命终期,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安全风险级别也在提高。
2.落后的、旧的生产设备是节能减排改造对象
陈旧的生产工具,落后的生产线,“超期服役”的设备,往往是高耗能、低能效的。技术的先进,使得新型设备能耗低于旧设备。应用先进技术的新型设备,在产能相同的情况下,能耗总会比落后设备低。节能减排,要求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生产设备。从落后设备是安全隐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来看,淘汰落后设备,即是淘汰高安全风险设备。生产过程中,任何安全防范措施,都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设备内部某一元件出现发热异常现象,就是一个安全隐患,用普通的防范措施,较难察觉。但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参照目前技术条件,生产只要是高能耗、低能效,就可以提出生产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将内在的、深藏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任何企业,可以以节能减排为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3.节能减排改造案例
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通过节能减排,狠抓安全隐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明显成效。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具有一批持续运行十几年的通信设备。2010年、2011年,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公司斥资748万元资金,对23个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每年至少节省电费1428万元。对旧通信系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后,设备故障故障率大幅降低。说明旧通信设备故障隐患相对较高。这些高故障率的旧设备,很难保证没有消防隐患。
二、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对安全生产是有利的
节能减排,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企业余能,特别是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在回收余能的同时,必定会减少、停止其他形式产能设备的运行,这里面,不乏一些高安全风险的设备。所以,从余能利用来讲,节能减排有利安全生产。余热资源回收案例:2014年9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4000万元,实施烧结烟气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烧结烟气余热利用,主要改造现有105m2烧结机配套的140m2环冷机烟气系统,对环冷机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将高温烟气转化为蒸汽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2)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主要是改造现有1000m3高炉冲渣冷却方式,对冲渣后的高温水进行余热回收,通过换热站高效换热后产生高温水供给生产生活采暖用,减少燃煤锅炉供汽。项目建成后,新建余热锅炉年产蒸汽量10.44万t/a,新建换热站年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3.8016万t/a,合计节约燃煤锅炉蒸汽量14.2416万t/a,可替代天津钢管公司现有的1台35t/h燃煤锅炉。2015年11月,天津钢管公司投资约6800万元,实施了二炼钢电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主要是对电炉第四孔高温烟气余热资源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配套建设一套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实现余热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回收的热量通过换热产生蒸汽27.8t/h,并入厂区蒸汽管网使用,替代现有的1台20t/h燃煤锅炉。这两个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有效回收以前浪费掉的高温烟气余热,在满足原有蒸汽管网用汽需求的同时,停运了两台燃煤锅炉,1台35t/h燃煤锅炉和1台20t/h燃煤锅炉,杜绝了燃煤锅炉运营、维护潜在的高安全风险,防止了锅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对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有积极作用的。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管的工作。节能减排,完全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管理途径,帮助解决生产中深层次的安全问题。企业,可以借助节能减排,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树科.浅谈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7):389-389.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各种类别在校学生共计2.6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效益巨大,而且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学校在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基础教育中的幼儿园娃娃抓起,从思想根基抓起。就像盖大楼一样,要想盖得更高更好,只有地基打得坚实稳定、根基好才是真的好。
(三)真正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实际作用,创建优质学校
可持续发展理论赋予了学校具有时代特点的育人目标:德才健美相济,持续多元发展。丰富学校的特色内涵,使学校朝着优质发展的道路不断推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扬学校之长,扬教师之长,扬学生之长,构建一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优质学校[1]。
二、我国“节能减排”在基础教育中的实际情况
培养环保意识从娃娃抓起,现在幼儿园也在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笔者考察几家中等规模的幼儿园,它们不仅在节能用水方面都进行了宣传教育,而且还会做一些判断对错的活动。比如洗手后水龙头继续开着是错误的,还有用电儿歌。小学大多数学校都开展学生活动小组计划。比如:岳阳站前学校“节能减排”学生活动小组计划[2]。成立三类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学校论坛、红领巾广播站及专题班会课等多种途径,向全校师生进行节能减排意义的宣传和节能行动的指导。中学大多数以课题为牵动,聘请专家亲临指导。比如以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为例:首先,邀请专家顾问和家长一起参加校园节能减排活动,利用家长委员会推动节能减排“学校—家庭”示范家庭行动;并且将节能减排纳入学校的管理目标中,使其制度化,保障长期有效。
其次,通过团委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并建设主题校本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实践课相结合,邀请环保专家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最后,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倡导绿色教育,学习并掌握“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原则,推出一批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原则的案例课[3]。三、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中存在的不足在我国“节能减排”一经提出,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响应,开始实施。但是在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还存在很多不足,笔者总结如下:
(一)“节能减排”重视意识不够
节能减排行动在全国进行中,但是教育明显属于慢热,归根结底就是重视意识不够。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非主流”课程尚不能享有应有的地位,更何况是一个“节能减排”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不情愿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在“数、理、化”之外。
(二)缺乏理论知识,责任意识不够
工作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一线的教师们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业务与专业的限制,教师们对可持续发展知之甚少,对节能减排更是一知半解。只有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够真正了解到节能减排的真正意义,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教育自己的学生。
(三)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持久意识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节能减排”行动形式非常单一,并且大有一阵风的感觉。各个学校在开展节能减排的行动时一般都采取板报宣传,学生上交废纸,或者专家座谈等形式。这些教育方法显得有些空洞,实效性不强,不能够持久运用,而且明显不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们[4]。
四、关于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的一些建议
结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的实际情况,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的任务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而节能减排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中“节能减排”行动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教育我们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并且主动地去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另一个是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形成可持续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提高意识,充分重视基础教育中的“节能减排”行动
每一位教师要先认识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它要比我们向学生教授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更重要,它要比我们多从事的任何一项事业都更伟大。教会地球未来的主人如何去与地球和谐相处,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基础教育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加强理论学习,使教师真正理解“节能减排”
可以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走进学校,针对教师们进行有关“节能减排”的专题讲座,增加教师们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者进行实地考察。这样可以使教师从理论到实际都充分地认识什么是节能减排,并将其运用到基础教育“节能减排”行动中。
(四)教师与学生共同践行节能减排
绪论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公共建筑或个人居住建筑在被使用过程中对消耗的能源一个评价,包括维持人们正常生活需求的照明、采暖、制冷、通风、热水、电梯等方面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建筑领域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大的能源消耗者,也是产生浪费最为严重的地方。在经济较为发达,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建筑能耗会占整体社会能耗的1/3~1/2之多。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升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建筑能耗虽未有发达国家那么多,但也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来,有文献表明,医院的建筑能耗占医院正常运营中总能耗的27%左右。[1]因此,在保障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积极发现目前医院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是医院进行建筑能源管理的首要任务。
1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现状
响应国家相关部委节能减排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医院积极进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减少建筑能耗占医院总能耗的比例,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其中不乏有较为先进的单位做出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其中,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医院门诊的配电间、医院的锅炉房、医院的手术室的空气热源等进行了节能回收的建筑改造,其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每年中可节约医院的水煤电等相关支出约74万元,明显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实现了能耗变小,效益增大的节约资源的目标,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起到了榜样的作用。[2]另外,上海市的医院积极了解医院的实际产生的能耗情况,并对医院的建筑节能潜力进行了有效的评估。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携手中国建筑研究院为上海市医院的节能减排建筑进行专门的研究,拓宽了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中国建筑研究院上海分院积极参与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曙光医院(东部)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之中,从前期的调研到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再到建筑改造的施工以及后续的节能效果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全国陆续铺展,节能减排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从整体上讲建筑能源管理日趋合理完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进展。
2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建筑节能减排的改造工作取得了进展,效果较为显著,但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①从医院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医院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中,需要医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知从何入手。目前我国医院的节能减排改造仍是以自主改造为主,进行局部的单一的改造,虽然取得一定的节能成效,但往往是以转移能量和牺牲设备为代价的,得不偿失。[4]其次,医院缺乏主动节能减排改造的动力,用能主要是后勤系统用来提供医院的服务性保障,不是主要的业务,没有被重视。②从产能的角度分析,医院进行既能减排的改造,节能产业不断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节能意识以及节能服务产业起步比较晚,无论是政府机关、用能单位还是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院又或是设备的制造厂家、节能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单位,节能的参与热情不高都是主要的问题,医院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缓慢。
3医院建筑节能减排改造中的探索创新
积极推进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改造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发现新途径,获取新建议,总结新策略。以下有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医院的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对各个部门的能耗情况进行监控和比较,直观的得出节能效果的程度,方便检查医院的各部门的节能指标是否完成,也能为建筑的改造提供数据支撑,方便调整节能策略。
(2)聘请专业的一条龙的技术单位对医院的建筑能耗情况进行评估和整改,避免单一或局部进行改造的情况出现。专业的技术单位就可以全面把握医院的建筑状况、医院系统的运作情况、医院的能源管理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医院建筑的节能潜力点,然后进行设计改造,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5]尤其是一些老的医院,当初的设计忽略的节能减排的理念,导致后续的节能技术不好施用,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医院的建筑规划设计,立足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提高医院的节能能力。
(3)积极推进医院的物业能源管理。物业能源管理是提倡在医院的建筑节能过程中施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型节能模式,积极利用现有的物业管理平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是在物业的管理环节中注入节能的元素,在为业主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同时,达到医院的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6]现有的物业能源管理部门也有能力有条件将节能的技术和设备落实到应用中,解决在建筑节能中的部分困难。这种创新的物业能源管理模式将有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
4总结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对能源不加管理,将会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情况,因此,选择能源节约,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经之路。进行医院建筑的节能减排改造,不断推进改造进程,积极探索创新既能减排的途径,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马江波.某医院建筑能耗与节能改造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9):40~42.
[2]黄伟.大型医院建筑节能改造范例[J].建设科技,2008(Z2):82~83.
[3]田伟,李瑞杰,周志仁.上海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案例分析[J].建筑科学,2011(04):109~114.
[4]房霆宸,董建曦.医院建筑节能改造与污水回收利用技术[J].建筑施工,2013(09):849~851.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097-01
港口航运业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之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在全国碳排放和能耗规模较大的行业之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所关注的重点。我国交通运输在石油制品消耗上,消耗占1/3以上,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8%左右。因此,港口航运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对节约能源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有积极的作用。
1 港口航运业节能减排发展现状
1.1 港口航运业节能减排国内发展情况
2012年以后,很多大型直客将加入清洁航运指数作为与航运公司合作的门槛,甚至有些客户要求将航运公司的船舶信息的90%以上传送到清洁航运指数网站进行认证与船检。例如,为获得与欧洲国家大客户进行签约,中海集运手机该项目船用燃油的排放信息和所需船舶信息,并在2013年1月1日通过了德国劳氏船级社对中海集运公司的岸上和船舶的船检工作,并成为获得该项目认证的航运公司之一。在通过情节航运国际认证的所有航空公司中,我国的中海集运位居第六,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1.2 港口航运业节能减排国外发展情况
最大的航运公司是马尔基公司,该公司有效的实施了节能减排措施,在2012年,该公司碳排放量为3170万吨,与2007年相比碳排放量降低了25%。马士基公司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购进3E级装箱船舶,这种新型船舶具有船身较大,内体呈U形,并且载箱量较好,与普通的集装箱船舶装载数量要高出很多。提高装载箱量能够降低碳排放量的50%左右。
(2)减速航行能够降低碳排放量,船舶减速20%,碳排放量就能减少排放40%。
(3)集装箱船舶的鼻艏行技术改造,来提升燃油能耗,从而节约燃油的成本。现代商船如果将10艘8600TEU级船舶“球鼻”改成成“海豚鼻”,能够节油3%左右。先进的方向舵通过优化水流可以提升船舶的流体力学心跟那个,进而减少碳排放量和降低能源开支。
2 港口节能减排的意义
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枢纽,装卸货物、补充给养、船舶停泊的场所,外贸进出口和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被称为世界之窗,是国家联通国际物流的一个节点。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平台,但在整个交通行业中,其能源消耗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节能减排对港口航运业具有一定的意义。我国海岸线有3.2万Km的长度,位居世界第八,快速增长的经济和长海岸线造就我国目前的港口情况,到2012年止,包括内河港口和沿海的有亿吨以上的港口有29个,其中,亿吨以上的内河港口有10个,亿吨以上的沿海港口有19个,拥有生产码头泊位的有31862个。做好港口航运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升港口节能减排效率,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我国对外形象,是港口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边关。
3 提高港口节能减排效率的建议与措施
3.1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设计港口生产运行环节时,要对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操作技术水平等给予重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建设运营期,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先进的技术便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装卸设备工艺、选型以及辅助的生产设备,在辅助生产方面还包括干口辅助生产建筑物、设备维修、排水、供热等。
3.2 降低装卸设备能耗
装卸设备生产是港口能耗最大的因素之一,局数据分析得出,集装箱码头生产需要能源占总能耗的80%左右,且主要卸载设备场桥和岸桥等能耗最高。所以,购买节能装卸设备和对卸载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对港口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3 使用可再生能源
辅助生产生活建筑消耗的能量在港口企业消耗能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建筑物的供冷和供热方面较为明显,所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来对港口辅的生产生活建筑能源来实现港口的节能。
3.4 完善能耗监管体系
港口管理部门要完善能耗监管体系,在监管体系制定时,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统筹管理。通过监管体系来提升港口的作业效率,从而降低能耗。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港内设备、人员、资源等进行统一管理,并且监管人员要严格进行操作,加强设备的监控,对没有达到减排指标的设备进行淘汰,对浪费行为给予纸质与批评。完善能耗监管体系,要做到对港口设备、人员、资源等不定时的检查,以资鼓励优秀者,也可以通过“持续改进”的积极思想,将较好的案例进行传播与推广。
4 结语
总而言之,港口航运节能减排能够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的目的,是加快航运业发展关键问题。随着航运业生产规模变大、专业程度提高,港口能源消耗已经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要加强对港口节能减排的工作。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要依靠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以及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达到港口航运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吕安涛,祁素升,曹世良,等.山东省港航系统节能减排发展对策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9(5):63-66.
一、时间和主题
时间:年6月11日至17日。
主题: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二、宣传重点
节能宣传周期间,企业、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军营等要把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作为宣传重点,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在全社会强化能源资源国情宣传教育,普及合理用能、提高能效、减少浪费的节能理念,进一步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三、任务分工
市、县(区)经信部门、节能办要会同联合主办单位抓好本地区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组织协调,制定社会影响力大、预期效果好的活动方案;强化调度督导,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成果和经验,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要结合夏季用电高峰形势,加强有序用电,鼓励节约用电,倡导绿色消费,践行节约行动。要通过举办展览展示会、技术交流会、现场体验活动,印制宣传海报、宣传手册,深入开展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把节能低碳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倡导低碳消费,组织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利用宣传周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汽车、高效电机等。要组织工业企业总结和推广节能增效的经验和成效,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等活动。市县节能监察机构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开展宣传活动,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市、县(区)发改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和本系统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印发节能宣传画及手册,悬挂横幅,大力倡导“低碳生活”。
市、县(区)教育部门要在各类学校广泛开展能源资源国情教育,通过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合理用能的行为习惯。
市、县(区)科技部门要积极宣传节能新技术,运用多种方式在全社会推广普及节能、低碳技术。
市、县(区)建设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建筑行动、推广应用新型墙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市、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宣传交通节能成效,推行节能驾驶和操作,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市、县(区)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
市、县(区)商务部门要加强绿色饭店、绿色宾馆建设,倡导公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市、县(区)环保部门要通过典型案例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全民环保意识。
市、县(区)文化、新闻宣传部门要开辟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县区、部门及企业节能工作动态、典型事例和经验做法,宣传报道社区、学校开展的节能低碳活动,定期播发节能低碳公益广告,宣传普及节能低碳知识。
市、县(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低碳体验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以及使用环保再生纸和抵制商品过度包装等专项活动,积极推进公共机构厉行节约,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各级工会要继续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动员和组织职工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以“四个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实践和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强化青少年节能减排实践。
我国高能耗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能源消耗结构多元化,因而节能减排涉及技术、人员、管理、资源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这些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协同运行与整体优化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实践导引路径框架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复杂多变,需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从系统工程的基本理念出发,遵循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历程,可提炼出“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实践导引路径框架(见图1)。该框架分别从机制实施路径、方法实施路径、技术实施路径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步骤和路径方向。
机制实施路径
机制实施路径从推进机制的角度,描述了政府引导“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推进思路和推广策略。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差异,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企业节能减排相互融合的运行机制上,应遵循“聚焦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产业链层面逐步展开。模式采取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做试点,待相关技术、管理机制发展完善后再逐步推广,从而规避实施风险,最大化信息技术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贡献作用。
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应遵循“骨干企业示范、中小企业辐射”的推进思路。骨干企业来自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的实施成效对实现工业总体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具有较大的贡献。同时,这些企业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能源消耗成本比重大,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效更为明显。骨干企业的实施经验和成熟技术,可以逐步推广到其它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来说,骨干企业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它们少走弯路,降低实施风险。
区域层面。在区域层面上,应遵循“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化工业园区”的推进思路,以循环经济为理念,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的有效资源和能源,通过企业间的成品、中间产品、废弃物的循环重复利用来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目标。这就要求各企业间相关生产要素必须统一协调和精细平衡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废物最低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面向工业园区的环境在线监控和能源综合管理平台,为企业间的资源能源及时共享和统一调配提供服务。
产业链层面。在产业链层面上,应遵循“整合全产业链、开展能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的推进思路。围绕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能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生态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安全环保健康(HSE)等关键技术,使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成为一个整体,在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统一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探索生态化建设的产业链模式,引导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向生态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
方法实施路径
在本质上,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体现了一种持续性、周期性的系统寻优理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效”为一个周期,对企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运行进行系统性、持续性优化,从原辅料及能源、工艺技术、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员工等各个方面寻找实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节能减排途径和方案。
采用持续不断的系统寻优理念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其核心是运用一套基于模型的“建模、仿真、评估、优化”的方法体系。因此,围绕企业节能减排所开展的产品创新设计、生产管控及工艺优化、生产装备改造、业务流程梳理、废弃物循环利用、能源管理、环境在线监测等各项业务,都需要基于模型的分析与优化方法的支撑。对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来说,这是一项基础工程,是贯穿信息化与企业节能减排相互融合全过程的基本方法,其理念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路径包含建模、仿真、评估与优化四个阶段。
建模阶段。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简化表示,是系统工程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基于模型的系统分析与优化是运用系统工程理念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魂所在”。根据企业节能减排需求,从企业运行本质出发,构建以能源流、物料流、信息流、排放流为核心的“四流合一”的耦合模型,精确描述生产过程、能耗过程、排放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运行机理,体现能源、排放与其它生产要素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通过调整生产要素的组成结构和运行条件,达到能源高效利用、排放物降低的目的。
仿真阶段。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节能减排业务模型进行仿真,获得基于时间推进的系统演化行为,模拟围绕产品制造而产生的各种能源、物料、排放物在设备之间的流动和转化过程,以及各种能源介质的消耗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通过仿真,可以获得全面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模拟数据。
评估阶段。将模拟数据进行多指标评估,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综合水平。通过该流程,一方面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找出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中的节能减排问题,挖掘实施信息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获取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评估优化措施,对改进方案是否合理、相应模拟数据是否反映节能减排水平提升进行决策,根据模型评估制定的优化标杆,评价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的水平,预测其实施成效,从而做出优化决策。
优化阶段。根据节能潜力,围绕节能减排目标,对模型实施优化,运用生产要素调整等多种优化手段,从过程、工艺、设备、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获得面向节能减排的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方案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并且对非关联的生产要素能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上述四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往复式的循序渐进过程。每一个节能减排业务对象的分析与优化过程可能要经过多次迭代,才能达到最终的优化目标。上一次迭代周期产生的优化策略,必须经过再建模、再仿真、再评估,才能验证优化策略的实施效果。
技术实施路径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面向不同业务领域的各类技术。技术的成熟性和可推广性决定了信息化与节能减排融合的成功与否。纵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节能减排的逐步融合过程,技术实施路径将企业逐步应用信息技术最终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信息化发展、初步融合、深度融合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
图3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实施路径
信息化发展阶段。该阶段是“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经营管理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产品设计的信息化、操作模式的数字化、设备运行的自动化。这一阶段的发展成果为“两化融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软硬件环境。
初步融合阶段。该阶段是“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中级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逐步增多,针对不同行业、业务、生产工艺的企业节能减排单元信息技术开始全面发展,具体包括管理信息化节能减排、绿色产品及工艺设计、装备信息化节能减排、生产过程管控节能减排、能源管理、副产品循环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末端治理、产品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这些技术以企业的各项关键环节为能源优化目标,强调信息技术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管理等单项节能减排应用目标的覆盖和渗透作用。但面向企业全过程或产业链的节能减排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并且还有少部分单项应用系统没有建立,或已经建立的部分单项应用系统的支撑面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Abstract: The work of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for a period of time,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from put forward ideas, methods of work condition and safeguard measures.
Key words: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condition; metho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继续全面深入推行排放污染物节能减排制度,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控制我国环境恶化加剧趋势的重大举措,也为实现我国“十二五”环境目标提供了一项根本性保障。但是应当指出,实行节能减排,在技术上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管理上尚有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县级实施节能减排,从规划部署、计划制定、总量指标分解、监督管理、技术政策处理诸多方面,都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调整和改革与节能减排不适应的地方,避免对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县级环保工作实际,就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出如下看法。
一、县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的准备工作
由于多年来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是以浓度控制为基础,县级环保部门每年的环境统计范围未能囊括所有排污单位,实际上县域内的排污总量始终未能搞清楚。所以制定节能减排计划首先要确定总量基数,搞清县域境内的污染“本底”,只有弄清底数才能有效地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计划目标,达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因此,县域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掌握4个底数:
1.掌握县域境内污染企业的底数。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分区域、分行业摸清污染企业的总数,并建立动态档案,跟踪各企业变化情况,为制定节能减排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掌握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结合开展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资料及数据,对未列入监管的企业要重新监测或计算,然后分行业或区域列出污染企业名单、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种类等,统一计算口径,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数据。
3.掌握县域内主要环境本底值现状。调查了解主要溪流内污染物本底值情况,确定主要溪流污染排放控制指标,调查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确定区域大气环境现状,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点控制目标。
4.掌握现有污染企业的治理情况。定期了解和掌握污染企业治理状况,计算治理企业的污染物削减量,鼓励积极治污者,惩罚消极治污者,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二、推动县域节能减排工作可采取以下方法
实施县域节能减排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县级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为确保这一事关全局、事关环保基本国策落实的重要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推动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
在关停取缔“15小”污染企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关停一批规模小、污染重、无法治理的“小土”企业,以更大限度的削减排污总量。在发展传统产业和民族工业中,要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环境质量为基点,严格控制对水源和大气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凡技改和新建项目必须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治理资金、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落实,治理资金不到位,治理方案不可取,治理设施不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以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加快现有污染企业治理步伐。
依据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导向、禁止审批及控制审批项目目录,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向无污染、少污染方向发展。新建项目,必须实行规模控制和排污总量限额,总体规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对现有未列入取缔关停的有望治理的污染企业,要通过加大投入,进行技改,或走联合兼并、规模集约经营之路,促使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治理上水平,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一些乡镇个体企业“低、粗、多”的现状,向“高、新、强”方向发展。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理投入,全面推行新型污染治理达标技术,实行分厂治理和区域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下达限期治理项目,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做到达标排放,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3.建立以县长目标责任制为龙头的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确保节能减排工作有效运转。
节能减排计划实施要充分体现县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把节能减排指标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排污总量削减指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由县层层分解到镇、乡,最后落实到企业的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项目。为保证目标总量的层层分解,在制定和实施节能减排计划过程中可细分为区域、断面、行业、点源等总量,县政府可采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全县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有关镇乡或主管部门,再由他们层层分解到行业、企业、区域等,实行层层有总量、厂厂有指标,逐级签订责任制,横到边纵到底。在县长与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后,县乡两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监督管理。镇乡或个体要新上项目,必须以是否超过该地区总量指标作为审批条件和“三同时”验收的重要依据,凡没有总量指标的地区不得新上有污染的项目。如果要上,必须新老污染一并治理,总体原则不仅新老项目要达标排放,而且排污量要有明显的削减,达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的目的。
4.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收费体系作为的削减污染物的保证措施。
县域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必须同排污许可证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开展排污申报登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点源治理和区域整治,使各治理单位削减排污量,达到分解指标的规定标准,由县环保部门对企业(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凡需总量削减的企业应结合限期治理,在发放排污许可证时企业必须做到治理资金到位,治理效果落实,治理期限保证。凡达不到治理效果,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必须坚决实行停产治理。达标后仍超过当地总量削减指标的企业仍要进一步制定削减计划,落实削减措施,对停产治理或二次削减无望的企业必须采取关停并转措施,以保证总量削减指标的实现。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排污总量收费,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排污费高于治理成本的原则,用经济杠杆来保证排污总量指标削减。对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加倍收取排污费或罚款,督促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保障措施
实施节能减排是今后一个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县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将其列入政府工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工作,讲究实效,使节能减排工作在县域内有效开展。对此,在节能减排计划实施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切实搞好协调,避免环保部门单枪匹马孤军作战。
节能减排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环保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同作战,县政府应委托环保部门建立适应这项工作要求的协调机构。在这个机构中必须有发改、工商、财政、税务、银行、供电、工促等部门参加,制定计划时要广泛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使节能减排计划符合当地实际,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要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使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环保部门是实施减排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但也不能孤军奋战,关键要搞好协调,加强监督,提供服务。所谓搞好协调,就是经求部门意见,征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调动部门、企业之间的积极性,共同为节能减排计划指标的实现努力工作。实施节能减排需要严格的监督机制,因此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督管理,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要有资金作保证,环保部门要帮助企业疏通资金渠道,监督限期治理企业在未完成治理任务前,其自有资金不得用于扩大再生产。在治理技术上,环保部门要积极引线搭桥,热心为限期治理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切实摸清底数,制定好计划,切忌盲目草率,以虚掩实而影响计划落实。
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实打实的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高度负责,特别是总量底数要清,才能够定好实施计划。必须实行以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的节能减排统计体系。县、乡、企业三级排污申报数据库必须建立,要逐步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信息网络,为科学制定节能减排计划提供切实的总量基数,还可在总量指标下达后及时掌握节能减排实施的全过程,监督总量削减指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制定节能减排计划前,必须组织力量全面调查摸清原有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勿盲目从事,以虚代实,底子不清而影响节能减排计划实施的效果。
3.切实建立科学合理的总量监控网络,切忌内部关系不顺而造成监控不力。
要切实理顺环保系统的内部关系,管理、监测、监察和法规等部门应分兵把关,分工合作。法制部门作为节能减排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保障,必须切实为监理和监测部门提供法律服务,以保证现场监控和技术监控的力度。监察队作为一支现场执法的队伍,应认真检查企业关停、限期治理、治理设施运转等情况,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作出处理。管理部门应把好新、扩、改项目的审批、验收关,引导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督促企业落实治理措施,保障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监测站是负责节能减排的监测和技术监控的部门,对限期治理企业的治理效果和重点污染企业排污口水质及境内溪流水质的变化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为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数据和效益分析,为节能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给环保部门内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内部机制建设,搞好内部协调,使其形成适应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的内部协作机制,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收到良好效果。
4.切实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切忌忽视宣传而造成工作被动。
要改变节能减排是国家实施的重要环保工程,搞不搞宣传无关紧要的错误观点,调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大造节能减排工作的声势。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讲清节能减排的目的、要求、政策手段、实施步骤等,直观形象地宣传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公众的参与率。同时,对那些在实施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得好的要及时宣传推广,对消极怠工和无动于衷的典型案例要给予公开曝光,宣扬节能减排计划实施中的正气,保障节能减排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形成公众、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表明信息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漳州市的传统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不仅资源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大幅度上升,这些决定了我市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由信息化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信息化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目前,漳州市传统产业仍是经济的主体,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以大规模的投入和粗放式的经营为主,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会带来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
2.1 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加快传统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产品中信息技术含量,引导传统产品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过程的改造,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等,对生产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实时监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加强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通过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量检测、监视监控等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与工艺、流程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资源消耗。
2.2 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
信息化手段能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提高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中的节能减排。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应用也在制造业中兴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引导传统产业的发展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方向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3 信息化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建设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科技驱动、投入产出比例高、低能耗、轻污染等特点,是一个渗透力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效益显著,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将大大降低GDP增长中资源消耗的水平。信息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着产品、技术与装备的支持。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工业素质和产业技术水平重点的产业领域,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重要的建设内容。
当前,我市为实现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12%,为0.64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为2.6%的战略目标,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如何加速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已成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运用信息化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趋势是从农业现代化走向农业信息化,从现代农业走向信息农业。我市传统如农业产业、花卉产业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及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叠加时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叠加时期的叠加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各特色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花卉电子商务平台,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达到节约能源、提高效益的目的。
3.1 运用信息化促进工业企业的改造提升
围绕我市提出的“依港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港口;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同时,统筹规划实施一批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从解决行业和企业突出问题入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敏捷生产等技术的应用示范。
3.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也是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突破口。在企业管理方面,现在成熟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通过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用信息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信息化推进节能减排也可落实到生活、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如我市推行的电子政务、网上审批及公益事业管理等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又如漳州市区路灯和夜景灯节能监控系统, 通过改造路灯、夜景灯的控制系统,配置监控中心和节能柜,采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灯光、夜景系统节能达15%~20%。
4 结语
目前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 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节能减排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今后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各界一起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信息化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让水更清,让天更蓝,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