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7:16: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在线课堂的优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13.2
一、 引言
绘本是一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读本,表达特定的情感与主体。而科学绘本则是科普知识与小故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地、有趣生动地向幼儿展示其中的科学元素。由于科学的范围很广泛,设计自然生物科技、科技技术科学、物理科学等领域,因此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上,科学绘本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来呈现。
二、 科学绘本对幼儿的作用
科学绘本是一种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读本,包含着科学元素,天文气象化学物理生物等,运用形象有趣的故事与图片展示在幼儿们的面前。科学绘本教学在幼儿园中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师们通过挖掘相关的科学元素来开展幼儿的学前科学教育,及早地普及科学知识,让幼儿们对相关的事物留有印象,有助于促进提升幼儿自然科学的素养。
科学绘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为培养幼儿们的科学态度定下基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科学情感,激发幼儿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态度。二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能动性、探究探索能力、基本认知能力、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们的健康有益的成长定下基础。
三、 科学绘本的主要呈现方式
根据绘本中科学元素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内容的不同,科学绘本在幼儿园课堂上的呈现方式范围以下三种:点带面的方式、面呈现式和趣味贯穿式。
1. 点带面的方式
有些科学绘本故事长,文字多图片少,信息量多,那么教师就需要从某一个画面或者某个内容为切入口,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该知识点切入,带领幼儿们参与其中的动手小实验,让幼儿发现其中实验的现象,探究其中的缘由。不断地重复实验,对比实验,积极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积极的态度,不怕做不好,不怕实验失败。整个课堂实验的过程中,科学绘本知识作为一个切入点、引子出现在课堂的最初,而中后段的实践则不再出现,因为该类绘本信息量大,能在课堂上每一个细节都讲解的效率太低,导致执行力度也低。若等活动结束后,可以把该类绘本放置在读书角,让幼儿们利用空闲的时间阅读。
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物理科学的版本,它涵盖着许多混合物分析的方法,有着黄豆小米缓和唔、铁屑面粉混合物、水油混合物、盐与泥的混合物,混合物的组合林林总总,其中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倘若靠幼旱乃嘉,让其单独地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以分离混合物来作为切合点,把混合物的类型分类,把每一种类型都设计实验,这样就会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黑豆小米则用筛子就可以分离,这效果明显易懂。然后做一个对比实验,面粉与铁屑的混合物,利用磁铁便容易地将两个物品分开。原因是这两种混合类型比较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验材料也容易寻找,大班的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对实验也有一定的保证,其余几种混合物可以作为课后延伸。这样的方式技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让幼儿真正地学会东西,感受科学绘本中的乐趣。
2. 趣味贯穿式
生命科学版本的科学绘本是主要讲述动物的生理现象以及人体的机理,知识集中,画面少,文字也简单,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的年龄以及群体的特征决定了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的方式,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趣味性。对于字少图少的绘本,老师可以直接以绘本为载体,带领幼儿观察画面,阅读文字,体会当中的主旨。想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感观,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好动的幼儿充分调动身体部位,亲身感受与体验,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对生物个体有所认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这样活动的形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身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如生物科学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中讲解到动物进食的习性,动物因其进食习性分为三类:素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活动的最初,幼师让学生辨别什么是饿肚子的声音,在引出动物是时候要吃东西了。通过绘本,以说故事的形式,加上手脚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向幼儿传授兔子、牛、羊、马等喜欢吃草,是植食动物;而狗、老虎、狮子喜欢吃肉啃骨头便是肉食动物;熊、乌龟、猩猩等便是杂食动物。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可以采取做游戏的形式,比如动物乘火车,有三列火车,分别以上述的分类命名,让幼儿们扮演动物,想要坐上喜欢的列车,就必须学会一个句式“我是XX,我喜欢吃XX”,还要动物与食物匹配正确才能坐上喜欢列车。在这样的寓教于乐的情景中,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学习,才能学得快乐。
四、 结束语
科学绘本在课堂上呈现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符合现时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讲学的趋势。科学绘本的呈现方面并不像公式那样,有个固定的模式,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绘本教学和引导孩子们阅读绘本的过程几乎一样,只是内容更为深奥,可是流程依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寻找答案,最后总结。科绘教学的方式同样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开口、敢于演练。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候。经常采用较为简单而有趣的英语口语、俗语,同时配以丰富、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实践证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笔者使用的猜谜语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中,笔者经常编一些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猜,这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1)Which better is an animal? (2)Which letter is a part of your face? (3)Teachers write on me with chalk I can’t talk.
二、表演性活动
多年来,许多教师一直实践着“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是舞台活动的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戏的演员。例如,笔者在教学Unit 1 Topic 2 Section C的数词时,在利用课件教授数词后,先让全班学生齐读。后让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给予纠正;再让某个学生上台点击屏幕上的单词,让一些学生读,另一些学生听。一旦听到有学生读错,就及时把读错的单词改正过来。然后。笔者列举“What’s one and two? It’s three.”的数学算式与几位学生操练后,再由学生自己与同伴练习,最后由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指着屏幕上的算式题让个别学生或小组学生或全班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就完全掌握了数词。这样的活动与发问。能让学生都开动脑筋思考、开口讲英语。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反教学”活动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也可以尝试“反教学”。这里说的“反教学”是指将“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进行互换,以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平等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近教师。例如:大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读短文或对话后,往往是向学生提问题。而笔者则采用相反的做法,由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当学生提问题时,由教师回答或师生一起回答。双方共同促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陶冶性活动
初中生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易于接受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教学,并加入合理的情感导入、恰当的语言表达和相应的身体动作,与学生平等探讨,对学生循循善诱,定会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感染,觉得有一种外界的力量在引导他们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对教学内容保持一种亲和、积极和兴奋的情绪,乐于学习。例如:笔者在每19上课时都会利用课件播放一则谚语,如: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书如挚友。)‘After you’is good manners.(说“您先请”是一种礼貌。) Think before you speak.(三思而后言。)这些精辟的名言,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理解人生意义和价值。从学生响亮的朗读声中,笔者看到他们对光明的期盼。对知识的渴望,并真正领悟到学好知识的重要陛。
五、激励性活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46-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趋势、新模式、新优势。美术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在视觉上有较高要求,要学好美术,仅仅依靠平面的视觉还不够,还要学会将整个物体进行立体的解剖和构思。而现代信息技术是集图像、视频、3D技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技术,将其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可以极大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美术技术。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立体感
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都是依靠临摹书本或者教师所提供的物体模型进行作画,而教师的授课工具也是以黑板为主,各种线条、色彩、构图的教授都是通过教师的口传以及黑板的演示进行的。粉笔是教师黑板授课的主要工具,其固定的颜色就只有常见的几种,而美术课所需要的色彩是纷繁复杂的,略微的颜色差异有可能导致极大的效果反差。美术课堂教学的这一局限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便能够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制作PPT,将不同色彩的搭配、混合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一种直观可见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上细微不同所产生的巨大差异。例如:在讲授颜色搭配和由于光线变化所导致的颜色差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摄大自然中的五颜六色,以及不同日照下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效果,将美术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美术的立体感受,还能教会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美术,去发现美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3D效果解剖图指导学生作画。当学生在对某一模型或者人物进行素描的时候,如果仅仅依靠对模型或者模特的分析,学生在对该物体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最后的作品出现比例不协调或者与实物相去甚远的情况。而教师通过展示人物的立体结构,例如:肌肉组织、骨骼构成等,可以让学生对所要绘画的物体有个直观的感受,就能做到胸有成足,下笔如有神。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师授课的立体感,在借助图片、视频、PPT等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绘画有个直观立体的感受,能够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激发起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极大兴趣,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机能正在逐渐发展,他们对一项事物很容易产生兴趣,也很容易丧失兴趣。美术课堂如果仅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那么四十分钟的授课时间,学生所能集中精神的时间和所能汲取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集文本、图像、视频、Flash等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初中美术课堂,将学生的目光从模型—黑板转移到模型—黑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授课,首先,可以极大减小学生上课走神的几率。例如:在讲授鉴赏课时,学生面对一幅作品可能只能粗略地感受和领悟到其笔法、构图,但却没办法理解作者的心中意境和感情。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本、图片、视频将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背景、经历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作者在完成这幅画时的各种心路历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和简单地去理解一幅画中每一笔的绘制都是有感情和思想情愫的。教师在上《清明上河图》的鉴赏课时,可以提前收集资料,将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等交代清楚,并将精彩之处加以标记,典型人物构图加以讲解,在帮助学生进行鉴赏时还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融入图画中,将声—图—文结合在一起,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主性
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并没有改变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在持续着,大多学生和家长都是着眼于语数英等考试科目的学习,旨在于考上重点高中,从而顺利迈入大学门槛。因此,除去由于兴趣学习美术的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将时间用于必考科目的学习上,加上兴趣的缺乏,使得初中美术课形同虚设。对美术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也是草草应付了事,毕竟美术课的分数在初中升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一旦脱离了美术课堂,美术书本能被摆在课桌上的机会接近于零,学生能够培养起对美术兴趣的机会也大大减弱了。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让这种兴趣最大化,将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制作成PPT或者视频,再穿作品的背景介绍、画法构思和构图分配等,让学生将这些材料拷贝回家,在学习之余可以作为休闲娱乐项目进行美术课堂外的自主学习。传统的美术课堂授课方式,下课之后学生很少有机会再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有了很大便利。美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学生在不断更新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美术学习的创新性
美术是一门集造型和视觉为一体的艺术,是不言而喻的,一门艺术的核心和生命在于创新。中规中矩、没有个性是称不上艺术的。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仅凭几幅挂画、几张图片为学生传授美术知识,通过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学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往往一堂课下来教师是讲得慷慨激昂,而学生是听得云里雾里。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获取各种信息并非最终目的,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将吸收和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拥有自己风格和独立个性的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编辑、整理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将所教知识的主线细化,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能够实现美术创作工具上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诞生之前,学生作画和创作的主要工具即是笔和纸张,而现代信息技术拥有越来越成熟的图像作画技术,学生可以跳出纸张的局限,将自己的想法和创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其次,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美术教学工具上的创新。有时候一幅名画的真实大小能够长达几米甚至十几米,而搬到美术课本上或者挂画上便被缩小至以厘米为单位。教师并不能准确清晰地为学生讲解出画法的精湛之处,学生也不能理解作者细微之处的画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作品搬上多媒体,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局部放大的手段为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解,学生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是美术教育发展必然的一个趋势,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对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美术教学中合理、有计划地整合进现代信息技术,学生不但不会因此淡化传统美术,相反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领域、创新学习工具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中更加有活力、有兴趣、更自主地学习美术,使得美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不高的问题,是制约语言活动效果及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以循序渐进的提问为载体,确保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提问要有层次性,难度上要有一个从易到难的递进,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无助于幼儿的发展,反而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对问题的反馈和回应能力的高低,可以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在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分散教学的难点,减少思维障碍,保持幼儿的积极性。例如,在听故事后,老师直接提问“你有什么感受?”“你学会了什么?”由于幼儿的经验不足,语言概括能力比较差,这样的直接性提问会让幼儿感到有压力,就会出现恐惧回答的情形。如果老师能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提问,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样的?学习故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给幼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以集体共鸣式的提问为载体,构建有效的互动模式
在语言活动中,运用师生和生生互动式提问能引起集体共鸣,利于产生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标准的提出体现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这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内容的改革,最终都要体现于教学效果。因此,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实现的保证。
一、树立大英语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培养反思型教师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学习、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和情感都要渗透到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和谐作用,尽力使其合力走向良性正循环。英语教学始终守记用语言做事,交际教学并非仅指口语和听力,而是全面技能,听说读写的相辅相成,语法教学必须有序进行,扎实打好基础,要在教学中重视巩固扩大这些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教学中要正确估量教师的态度、价值和个性对学生和学习的影响。着力教师的自主发展,把自己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行为的反思水平,增强自己对真实英语的语言应用的意识,把自己在新理念观下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创意及教育教学实践案例运用于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教学以及英语学科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所有学习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与日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前导入进行。比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特别是课前的导入。精妙的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游在神奇的知识海洋之中。一张张求知欲望强的可爱小脸仿佛是春天的花朵,努力地向着太阳,沐浴在阳光下,如饥似渴地吸取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自己茁壮成长。也可以通过你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你的教学和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的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用相同的一种模式来进行全班授课,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因为你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定位在某一类学生的知识层面上来进行的,一部分学生能跟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或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吃不饱”。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大班教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英语课堂教学中只能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四、了解学情,注意个别差异,沉着调节教学进度。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学习风格等都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需求。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授课应该不要受周围学校甚至同事的冲击而左右自己的教学步骤,宁肯求稳也决不盲目求快,因为盲目赶进度会影响基础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一旦无法及时消化知识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在近年的教学中,笔者在本校一直担任一个快班及一个慢班的英语教学,对这点深有体会。在教学中,笔者坚持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控制任务难度让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有信心。如在讲解过去分词(V+ed)的用法时,快班的学生知识基础及接受能力较好,一个课时就能把理论及练习顺利完成;而慢班则需要用两个课时,一节课用来学习过去分词的用法并把它跟现在分词(V+ing)进行对比,一节课再用来实际操练。我用大量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被动与主动,或动作已经完成和动作正在进行的不同等等),如词组fallen leaves表示落在地面的枯叶,而falling leaves则表示纷纷扬扬正飘落下来的树叶;句子“Following the dog,the hunter dived into the woods.”应理解为“猎人跟在这狗的后面一头钻进树林里边”,而“Followed by the dog,the hunter dived into the woods.”则译为“猎人一头钻进树林里边,后面跟着他的狗”。
总而言之,要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师生关系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指导者,辅助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而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学的核心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均以学生有效的学习作为指挥棒,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这是顶层设计的新型师生观。以人教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的“Do you like bananas?”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能够掌握大量有关食物的单词、学会运用一些对话来表达喜好和能够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等这些任务。这些目标可能在我们教师的头脑中看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如果在一课时内完成这些目标在某些重点校也可能做到,但是对于一些农村中学和农村学生来说,一课时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对学情有充分的把握。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及用法,了解动词现在分词的构成及变化规律,运用一些对话进行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描述等等,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他们的视角去设计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其实也就这么两个目标:
1.能够掌握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即:主语+be动词+动词的现在分词;
2.了解动词现在分词形式的变化规则,并能造句。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能被学生轻松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坚持学好英语的持续动机,符合《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对于情感态度的要求。
二、突破单词关
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以其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而深受专家、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但是该教材的一大难点就是词汇量大,整套教材达到2000多词。面对这么大量的单词,学生们学起来很吃力,甚至个别学生就失败在了词汇量这道关口之前。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当堂学会每课时的单词呢?笔者认为,每节课学习多少单词全取决于本单元的总词汇量。以八上“What’s the matter?”单元为例,本单元单词量较大,如果在一课时之内完成这些词汇教学,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每课时只学习10个左右的单词,采用音形义三者结合的方法,利用情景教学,让所学词汇在上下文里变得“活”起来。我们还要让学生掌握构词法
如后缀法,其次,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同义或反义关系,积累更多的相关联性词汇。最后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注重词汇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三、课堂英语的使用率由浅入深、由少到多
一直以来,英语课堂上课堂用语的使用率都是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城市中学生相比较,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如果学生刚入初中时,教师的全英式授课可能会弄得学生头晕脑胀,不知所云。但凡事无绝对,笔者在刚刚接手初一新生时,学生们连“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和Now practice in pairs .”这样的课堂用语都听不懂,仅仅能明白“Class begins !”之类的课堂用语,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学生的暂时听不懂而放弃使用英语来教学,更不能沦为全汉式授课。
1.借助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用语。教师如果想说:Come to the front and stand in a row .可以借助手势把学生们招呼到前面,再用手势划出一排的姿势。教师如果想表达:Take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如果学生理解有障碍,可以自己示范性的拿出一张纸,然后做出在纸上写字的手势,这样学生就自然理解了。
2.可以借助优生带动全面。如果教师的指令语只是少数人理解了,那么就让理解的人来做示范,去带动其他还未理解的学生。如教师说:Now please find a partner to work in pairs.可以找已经明白的学生去完成这个指令,其它学生也就会顺其自然地理解教师意图了。
3.在必要时借助母语的帮助。如果一些课堂用语的难度超出了所有学生的理解水平,而有无法利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演示的话,就要说母语来化解。比如:In this class,let’s talk about your future intentions .此时,学生很难理解future intentions的意思,教师就要用汉语“未来的打算”,来解决此理解障碍,以免影响本课的其它程序的进行。
一、实施师生有效互动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把部分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翻身当主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当中,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学习。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大胆质疑、用于探索,对一些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大胆质疑。总而言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和综合素质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是很多的,下面我重点选择几种互动策略进行简要的介绍:
1.结合多媒体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自从多媒体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而小学生对于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倍加喜欢。师生互动的有效实施方式有很多种,而结合多媒体实施师生互动不仅新颖,更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的时候,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之后,我用多媒体呈现出这样一个动画画面:小熊维尼此时正坐在一辆小汽车上,而小汽车的轮子却是正方形的。坐在这样的小汽车上,小熊维尼显得很不舒服。看到这样的动画场面,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起来。针对这个画面,我问道:“你们感觉小熊维尼坐在这样的车子里会舒服吗?请告诉我原因?”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不舒服,因为小汽车的轮子应该是圆形的。”听到同学们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回应,而是继续播放第二段动画:小熊维尼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的小汽车上,但是车轴却不在圆心上,小汽车仍然在上下颠簸,让小熊维尼感觉仍然不舒服。看到这种情境,我又问:“为什么换了圆形的车轮,小汽车还是颠簸的这么厉害呢?”经过学生的认真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车轴应该装在圆形车轮的圆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行驶的更加平稳。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结合多媒体有效实施了师生互动,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2.结合趣味故事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正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结合一些趣味故事来实施师生互动。教学实践表明,结合趣味故事实施师生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炎热的火焰山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给他们提供了斋饭。饭罢之后,好客的主人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大西瓜,看得嘴馋的猪八戒嘴巴直流口水。猪八戒忍不住抱起西瓜就想敲碎独吞。机灵的孙悟空一把夺了过来,要求把西瓜平均分给每人1/4。猪八戒听了可不干了,大声的嚷嚷道:“1/4怎么能够俺老猪吃,我要吃1/6,至少也要1/5。”听到猪八戒这样说,孙悟空立刻切了1/6给他。当分完西瓜之后,嘴馋的猪八戒却惊奇的发现:自己分的那份怎么比别人的都少呢?故事说到这里结束了。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同学们。经过师生的一番讨论,终于弄出个所以然来,了解了分数的大小。由于受到之前师生互动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非常积极,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3.结合师生互位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何谓互位呢?所谓的互位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互换,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互位策略又可以称之为角色置换。莫雷诺曾经说过:“对于人们来说,角色置换就是一种心理挑战,它把人的角色和地位调换至另外一个对立面或者是完全不同的角色,并且按照自己对该角色的理解进行行事。”所谓的互位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互位评价、互位小结、互位讲授以及互位质疑。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展现一下自己,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高年级阶段,我在适当的时候总会让同学们在课前预备一份课堂学案。具体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难点知识分析、热点数学问题分析以及典型数学例题等四个方面。准备好课堂学案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交流,然后对自己的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记录笔记效果要好很多,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方面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性。除此之外,相关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可以通过扮演教师的角色来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扮演学生的角色来体验作为学生的困难。互位教学可以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也是实现互动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结语
社会是人们之间交互作用的一种产物,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有基本的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而这种互动能力的发展首先就要从我们的课堂开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与人的交往,逐步学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亦有利于以后走向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简单来说,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课堂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才选择这一论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就如同食盐对于美食,不仅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而且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智力的发挥,可见兴趣在整个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中单一的输出方式,而是将所要讲解的内容以图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信息的种类与展现形式更为多样,这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具动态感。这尤其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眼中所看到的不再是黑板白字,不再是枯燥而静止的教材,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动听的音乐、一段段精彩的视频,这样的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内心那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来为学生制作精彩的海底世界的视频。生动逼真的画面、斑斓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海底,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如此教学,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轻松生动,这样使学生探究神秘海底世界的激情油然而生,做到了“课伊始,趣即生”,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美术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如果只是采用机械而单一的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也一直是传统手段难以逾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重难点部分,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情境等,将那些抽象枯燥而深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事物与景象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主动而积极地探索新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学习《森林王国》这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制作了精美的动画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分别展示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这样的情境更能刺激学生,将学生带入那美丽的森林王国。身处如此情境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此时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语言点拨,更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得到审美熏陶和情愫滋润,此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自然也得以突破,从而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这样能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展现学生作品,升华学生认知水平
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充分体现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和灵活性。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教育角色。认为学习英语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了学生单词背得很熟而英语仍不进步的困惑。而新课程目标的教学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以“学”为重心,把以“study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study the methods of learning”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我是“I”而不仅仅是“me”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之以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其兴趣
以前在某本杂志上看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愿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me”也是“I”,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而兴趣则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不可低估的内在力量,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自发地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并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和必须条件。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乐趣
我们都知道,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不是我教你学。而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通过这些交际活动,才可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彻底领悟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尽可能地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调动起来。以便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有效训练。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和交际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
四、 平等看待各个层次学生,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由于各个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习惯、学习的基础和心理素质等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有一定的差异。有人说: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作为一个外语老师,因为学科的特殊性,这一点需要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既然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调味师,那首先要求教师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以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行”、“浪费时间”,不要怪他们“不听话”。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景点模拟导游”课程是天津天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旅游(中职)专业必修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该课程主要以播放视频录像由学生同步讲解为主。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固定的视频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不利于二次开发。例如:视频是从景点的前门进最后从后门出,若改变顺序为从后门入到前门出,则需要重新拍摄视频。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达到景点模拟的三维视觉效果,可以在课堂授课时随机设置浏览路线和观察视角,从而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教学资源可以不断重用。
天津天狮学院由天狮集团投资兴办,每年承担着本集团营销队伍约2万多人次的参观任务。现以开发“浏览天狮学院”虚拟校园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过程为例,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景点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景点模拟导游课堂设计
课堂采用如图1所示的虚拟校园。课堂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教学:(1)预设路线A和路线B,播放该课件由学生进行配合讲解。该方案的好处是教师可以预设问题情境。(2)由教师用鼠标控制行走路线,学生根据行走路线进行动态讲解。该方案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建立虚拟校园场景的层次结构
主干道在整个校园中起到基线的作用,然后以这条道路作为参照,把独立构建的各个楼宇、校门、花草树木及其他场景组合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三维场景的建模是虚拟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虚拟校园能否形象生动地展示。图2所示为待建模的各场景的结构层次。
虚拟校园场景的建模流程
虚拟校园场景的开发建模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针对校园内各个地上建筑分别单独建模;第二阶段则是把所有已建好模的建筑物集成到虚拟环境中。
(一)在3ds Max中构造基本模型
以校园景观为内容的建模工作既复杂,量又大,若全部采用编写VRML代码的方法,易出错且效率低。本设计选用三维软件3ds Max来搭建基本场景,其优势是能够快速高效地构造复杂的三维模型,并设定材质、光效和动画,同时兼有输出.wrl格式文件的功能。
(二)绘制场景平面图
为了使场景真实、比例协调,对场景进行合理的布局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AutoCAD中绘制了场景布局的平面图,生成.dwg格式的矢量文件。该文件通过调整图层和文件块的形式,可以导入到3ds Max中,定位道路、楼群和其他建筑物未来的立体布局。图3所示为场景布局的平面图导入3ds Max中的效果。
(三) 采集必要的纹理照片
为了制作出逼真的三维对象,同时又简少建模工作量,在制作一些特定对象时,需要在校园内采集纹理图片数据,包括砖纹图片、门窗图片、草地图片等。所采集的纹理图片,在Photoshop中将其处理成可无缝平铺的贴图。
(四)构建场景三维模型
借助于平面布局图和必要的纹理采集图片,用3ds Max构建各个三维对象的基本模型。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通过节点来描述场景实体,3ds Max可以将其环境中的模型以VRML的格式输出,即将各个三维模型转化为相应的节点,以便被相应的浏览器解释并绘制。
(五)在VrmlPad中编辑
3ds Max输出的VRML文件虽然能上网,但场景物体不全、交互性不足。所以,还应该打开已生成的.wrl文件,加入声音及其他交互行为以完善系统功能。如在场景中加入Background、Viewpoint、Billboard、Inline等节点。再利用造型节点的层次细分和编组节点对场景对象的相应代码作进一步的组织、校验和完善建模流程。虚拟场景建模的一般流程如图4所示。
(六)各主要场景的建模
校门是游览者见到的第一个建筑。在校门场景构建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造型外观的控制。造型的外观是通过材料控制的,材料属性包括造型的颜色,是否发光,所发光的颜色,是否透明,透明到什么程度等。在基本建模完成后,编辑节点时可使用Appearance和Material节点来控制造型的颜色、发光颜色和透明度。例如,在校门场景的建模中,传达室是由两个正方体造型构成的,外部是半透明的玻璃。
在校门场景构建中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汉字的显示。按照VRML规范,它支持包括汉字在内的所有UTF8字符,但许多插件都不支持汉字显示。原因不在于其语言本身,而是在于VRML浏览器的3D引擎。为了在VRML中实现3D字的渲染,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多边形围成字体;第二种是对字体进行纹理渲染。本设计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校门场景的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Transform {
rotation 0.0 1.0 0.0 -0.52
translation 6 0 2
children [
Shape {
appearance Appearance {
material Material {diffuseColor 0.5 0.5 0.5}
texture ImageTexture {url"tianshi.jpg"} #使用欧阳中石先生手书“天津天狮学院”的纹理贴图
} geometry Box {size 6.75 2.0 0.5}
}]
}
Transform节点是一个组节点,这个节点是整个程序设计中的基础节点,几乎每一个模型的建立都用到了Transform。因此,对Transform的灵活运用尤为重要,该节点包括一个子节点的列表。这些子节点可以是Shape节点、其他Group节点或Transform节点。Translation用来指定造型的位置,children域是指定受该节点变换影响的子节点。校门场景如图5所示。
(七)场景的组合
当各部分场景构建完成后,便可使用行插入节点“Inline”将这些场景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三维虚拟校园。Inline节点有一个url域,该域值指定了一个URL,这个URL就是将要插入到VRML世界中的文件位置。URL“告诉”VRML浏览器如何能获得这个文件,在哪里能找到这个文件以及这个文件的文件名。URL还可以指出该文件是在WEB上还是在本机的硬盘中。在场景组合时,还经常需要调整各部分场景之间的物理位置和比例。
下面的代码将构建好的校门场景安置在虚拟校园中:
Transform {
translation 0 0 -150
rotation 0 1 0 -1.396
children [ DEF JXA Inline {url "ajiao.wrl"} ]
}# 校门场景的组合
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依次将各虚拟场景安置在虚拟校园的相应位置中,需要改变的是各虚拟场景之间的物理位置和比例。部分代码如下:
Transform {
translation 0 0 -120
rotation 0 1 0 -1.127
children [ DEF TSG Inline {url "tsg.wrl"} ]
}# 图书馆场景的组合
组合后的场景效果如图6所示。
除了对上述主要建模场景的组合外,为了增加虚拟校园的真实感,还需加入路灯、围栏、绿化植被以及操场等辅助场景。最终,全部虚拟场景组合后的效果如图7所示。
(八)设置视点切换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角度和方位的观察效果,让虚拟场景能够根据用户动作做出一定的反应,本系统自定义了两个视点,用户可以在VRML浏览器中使用菜单或按钮自主选择试点进行更为便捷地浏览。在浏览虚拟校园的过程中,用户可能已经体验到视点的变化:当拖动鼠标或按动箭头键时,虚拟境界就会旋转或缩放,这实际上是在调整用户的视点位置或视角。在虚拟场景的重要位置还可以自定义视点节点,它们是虚拟境界创作者给用户推荐的上佳观赏方位,在VRML浏览器中,用户就可以通过鼠标右键选择作者推荐的各个视点。这里,我们在虚拟校园场景中定义两个视点节点:
DEF view1 Viewpoint {
position 0 20 0
description "view1" }
DEF view2 Viewpoint {
position 50 30 80
description "view2" }
其中的坐标表示视点在场景中的位置,坐标的单位是米,视点的名称将会在浏览器的菜单或按钮中提示出来供用户选择。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点模拟导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课件的使用效率,使教师不必为每个问题单独开发教学资源,学生面临的问题由原来的静态变为动态,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欣.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数字校园场景建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28(4):402-406.
[2]陈启祥,苏艳,郑庆花,等.基于VRML的三维建模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8(5):161-163.
[3]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仿真,2005,22(3):1-3,7.
[4]陈锦昌,詹伟杰,何正国.虚拟校园中三维景物表面贴图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7-62.
[5]张昌明,张虹.基于VRML-Java的网络虚拟现实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9):241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