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设计的基本原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6 17:16: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设计的基本原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设计的基本原理

篇1

一、什么是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可划分为艺术与设计两个词汇。艺术可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个是精神层面上,他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有无意识皆可,和信仰、追求同属于一种精神创造。第二个是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艺术就是人的自我创造、自我修复、对现实的模仿。而设计又是什么呢?设计亦可理解为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艺术设计,就是指用特有的艺术方式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二、什么是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注意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的基本立场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的基本立场,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关于这一点,是很实在的一点,如工业设计设计生产用具,其用具的主旨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人,而服务于人,则需要与人体相关的知识,如人体工程学等。只有懂了这些,这个才能叫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不符合这些理念的东西,甚至可以叫做反人类设计。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人性化”设计。列如近几年出现的十分方便的扫帚于家居鞋相结合,十分适用于上了年纪或者腰部有疾的人群,动动双脚就能清扫地板。不仅是些商业化的设计,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关于环和保极简化的设计,是在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尽可能的保护,而环境保护归根结底也是为人类创造美好家园,正对应了上文中提到的以人为本。

四、的基本观点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而与艺术设计有关系的几点,主要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业的观点。放眼观望,古今中外的设计史,一步步走来,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推动了他的发展。我们从设计的根本方向来看,“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课和想法,二是从科学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选材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靠对于自然社会的理解,如当今世界上,各种自然资源消耗殆尽,我们考虑的,就更应该环保,符合自然的意志。这是必须的,因为反自然设计,迎接我们的,必然是自然灾难的到来,我们应保持敬畏的心,来选择设计。

五、的基本方法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在设计学中,一个好的设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现代化的设计讲究“随性”,也可称之为偶得设计,意指不用刻意的去塑造和呈现一个设计,而是凭感觉、走心的去创造,通常是一笔而成。恰到好处的运用这样的手法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灵感和创意。但是,如果过分夸大的把设计完全推向偶然,不顾原本的设计理念,浮夸的展现一个作品,那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不忘本的基础上发挥无限的遐想,实事求是。我们做一个设计,要考虑的有很多,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设计的产品,会不会有人使用,它值不值得生产出来,如果值得,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是一部手机,他该多大呢?我们肯定就需要实事求是的思考了。手机,那么我们就得考虑符合手大小的设计,符合手掌握的质量的设计。不能漫天胡思乱想,只是我觉得该这么大,这样的设计就是没辩证分析过的。

篇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73

1 机械设计概述

所谓的机械设计就是对所有部件和整体的配合进行设计的过程,整个过程都要遵循机械应用的原则,大到整个机械设备的配合及运行,小到每个工作零件的选材、大小及等,都要你按照其运行的基本原理进行构思设计。对不同用途的机械,要利用不同的原理进行相应功能的设计。

2 现代的机械生产模式

(1)能适应市场批量生产的要求。现在的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相应的生产周期也在不断减小。这对传统生产模式是一种挑战,因此,机械生产的方式以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生产企业都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益处。(2)引进全新的技术,完善现在的生产模式。目前,单一的生产技术已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必须要将多个领域的技术综合起来,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在机械制造行业,传统模式以人工操作的方式为主,这样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导致产品质量较差,此外,对能源的浪费也很严重。

当下的生产模式中,加工车间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工人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危及人身安全,而且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整个生产过程面临误工,耽误整体产品的生产效率。

3 机械设计的节能基本原理

所谓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设备的动能输出以及势能和其消耗的无用功进行整理,并进行函数分析,总结出该如何进行设备的节能设计。

(1)动能方面的节能分析。在传统设计中,工程师一般都考虑动能变化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调节改善设备的波动、使用周期及加工精度,很少改善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笔者主要在这一点上进行研究改善。传统机械设备的动能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动能没有及时进行回收并转化。本着节能原则,调节系统的动能变化范围,尽可能地缩小范围。

(2)在输出力方面的节能分析。不同工作要求的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力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机械设备在不同过程要求下输出的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

导致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力偏高的因素主要是在很短时间内,力的变化波动比较大,在函数中表现为周期函数。只要把输出力的波动变化范围缩小,变化越小,节能的效果也就越好。

(3)降低无用功,节省能源。无论何种机械设备,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以及其他阻力,这些阻力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无用功。这些都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零件精度以及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些无用功都对设备的使用效率产生极大阻碍。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小无用功,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4)节能原理的分析总结。节能的方法主要就是在动能、输出力以及减小无用功等方面对设备进行改进。简单地说,就是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系统的一些参数变化维持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就可以极大地节省能源。但这点实现起来极为不易,是所有工程师长期奋战的目标。

4 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的实际应用

由于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质点以及动能定理,因此,由质点组成的对象都可以利用,其适用范围宽泛。

4.1 该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力的应用

升降机械在实际工作中消耗的功率较大,产生的无用功也较大,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改进前,要先研究消耗的原因,大部分功率的消耗都发生在设备提升以及下放物体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在设计升降机械前,一定要标准化,结合电梯的设计原理,加入机械设计的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升降机械与其他机械相比,消耗功率的主要特征是货物和人的重量(有势力)在提升或下降的匀速运动过程中均要消耗功率。工程实践证明,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质量相等的重物,按照电梯标准计算设计的曳引驱动机构所消耗的功率比传统卷扬驱动机构要小得多。若按“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设计升降机械或电梯,可得平衡升降机和平衡电梯设计方案。在平衡升降机中,若用Q(t)表示提升物体的质量,用P表示自重不变的配重,用r1表示升降货物卷筒的半径,r2表示升降配重卷筒的半径,若要平衡升降机的系统势能为常量,则必须满足式Q(t)r1=Pr2(公式1),虽然Q(t)为变量,但可采用自动变速机构改变传动比,可实现系统势能为常量。在平衡电梯中,若用Q(t)表示轿厢和水箱自重以及随人数变化载质量,P(t)表示配重和水箱自重(变量),曳引轮与导向轮半径相等用r表示。平衡电梯在工作时,当进入轿厢人的质量为q1,轿厢下水箱里将有p1重的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电梯空载时,Q(t)=QP(t)=P,电梯工作时Q(t)=Q+q1-p1,P(t)=P+p1,将其代入式(公式1),则可求得轿厢下水箱里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的质量。

可以看出由轿厢水箱进入配重水箱水的质量只是人质量的1/2。现对卷扬驱动机构、曳引驱动机构和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所需要的电机功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显然要比曳引驱动机构要小。同时还可以发现,卷扬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曳引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的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变化。由此可知,当系统势能为常量时,该机构节能效果最为明显。

4.2 在加工型设备中的应用

加工型机械设备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在加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也最大,因此,该类设备的节能尤其重要。以牛头刨床为例,该设备主要由一个质量很大的主轴来操作其稳定运行,要想实现节能,就要降低输入的功率,结合机械原理,再增添一个该装置,设备的功率变为原先的2倍,以提升功率,节省能源。

4.3 该节能原理在大压路机上的应用

篇3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证明

人们以往对系统动能变化率对输入功率的影响研究,主要对机器工作过程中经过“起动-工作(匀速)-减速”3个阶段中的第1和第3阶段进行分析。虽然也对不匀速的第2阶段进行分析研究,但主要是针对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如何调节,为提高使用寿命、工作精度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到功率问题。所以,还应对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对输入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机器系统结构复杂,在其内部所有运动件均按设计要求作各自的运动(平动、转动和平面运动等),故该系统动能T可表示为:

(1)

式中:Ici为转动惯量;ωi为角速度;mi为质量;vci为速度。

对式(1)求导,可得系统动能变化率为:

(2)

式中:εi为角加速度;αci为加速度。分析式(1)可得出如下结论:

短时间内,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或系统动能在制动过程中没有得到回收或转换而白白浪费等,均是系统动能变化率引起输入的功率较高和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若系统动能为常量,则系统动能的变化率所需输入的功率为0,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为了便于分析,将系统动能表示为由多个用周期函数表示的动能的叠加组合,计算式为:

(3)

则系统动能变化率又可表示为

(4)

式中:ω为基频;b0为待定常数;t为时间;Bji为幅值;φjib为相位角。

分析可得如下结论:系统动能的变化率的大小取决于系统动能变化的最大幅值B和变化时间t,在相同时间内最大幅值B越小,则系统动能的变化率越小;系统动能变化的最大幅值由机器内各部件的动能的初相位决定;当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在设计时既要满足提高使用寿命、工作精度,还要达到节能要求,此时,可配置一个相同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机构,2个系统动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①引起系统动能变化率较高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为,短时间内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②系统动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回收或转换。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系统的动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若机器系统动能的变化率呈周期性变化,还可再设计一个与原周期变化相同的机构,使2个系统动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对于制动频繁的机器或工作装置,应设计一套将能量(动能、势能)储存或转换系统;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的功率将会降低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系统的动能为常量和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的必充条件是,各动能2个相邻的初始相位角的之差为π或在π附近。

2、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措施的论证

机器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力,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便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如车辆的输出力,包括行驶阻力、坡道阻力、惯性阻力等;刨床的输出力为刨刀的削力;振动机械的输出力还包括激振力;液压机械的输出力为推力或扭矩(与油压和流量有关)等。由此分析可得出,机器输出力是由不同形式的力组成的。

除了重力外,其他输出力在少数情况为常量,在多数工作状态为变量,若将其中某一输出力Fsi与其速度vsi的乘积可表示为某输出力消耗功率NSFi,或将其输出扭矩Msi与其角速度ωsi的乘积可表示为某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则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可表示为:

(5)

根据机器检测的数据结果,式(5)中每个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仍然以周期性的变化显示。根据周期函数的性质,周期函数无论是与常数还是其他任意函数的乘积,其结果为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2种。所以机器系统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可以看作为多个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的合成。现将其以多个周期函数合成表示为:

(6)

式中:ω为基频;c0为待定常数;Cji为幅值;φjic为相位角。

分析结果可得: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较大;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的变化与每个输出力Fsi、Msi和其工作速度vsi、ωsi有关;当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则每个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必然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若要将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降低,则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应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其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的乘积所表示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的相位应相差π。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①引起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较高的原因为,短时间内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②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NSF的措施,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应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将会降低;在最小范围内变化的充要条件是每个周期函数相邻的初始相位角之差为π或在πrad附近;针对某输出力和工作速度的乘积所表示的周期函数就是机器系统的周期函数,还想取得更佳的节能效果,应再附加一个相同周期函数机构,2个相同周期函数机构初相位应相差π。

3、降低无用功率NR措施的论证

机器在将能量传送到工作装置和作用,并与工作对象(或介质)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摩擦发热、发声、以及弹性、塑性变形等,要损耗掉一部分功率,即无用功率。虽然其量与机器的传动方式、制造精度、条件等有关,但对损耗功率的发声、弹性、塑性变形现象进行动力学分析,可知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件运动过程中的惯性作用使其受力不均匀、变化较大。从能量分析可得出,部件受力不均匀、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系统的动能或势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动摩擦因数不仅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表面有关,而且与接触物体间相对滑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动摩擦因数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若系统的动能或势能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即使部件的接触表面的摩擦因数不变,但接触表面的正压力则呈周期变化,所以摩擦力与摩擦力损耗功率呈周期变化。同时鉴于机器发声、弹性变形也基本都是周期性的,故无用功率NR可用周期函数表示为:

(7)

式中:ω为基频;d0为待定常数;t为时间;Dji为幅值;φj为相位角。

分析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可得:当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较大;当无用功率的变化主要与每个无用输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有关,若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则无用输出力Fsi、Msi或系统动能必然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引起无用功率较高的原因是,短时间内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降低无用功率NR措施: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以周期函数表示的无用功率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无用功率将会降低。

4、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的归纳整理

将基于动能的机械设计节能方法,降低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的措施,降低无用功率的措施归纳为机械设计节能基本原理。在设计机械系统时,只要使系统动能为常量,或使其能量在最小范围内变化;只要使以周期函数和非周期函数表示的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无用功率在较小范围内变化;调整系统动能变化率、其他输出力消耗功率、无用功率3个函数初相位,使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若机器或工作装置使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应再配置一个与输入功率相同周期函数的工作装置,使新的合成输入功率函数幅值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或直接配置一套能量储存或转换系统;则维持系统正常工作所需输入功率将会降低,系统能量将得到充分利用。

结束语

总之,在机械设计中,遵循节能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到其中,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我国机械设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保证我国机械制造业在技术上不断获得新的突破。

篇4

1.引言

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于北京时间3月11日发生了里氏9.0级强震。震源深度达20余公里,该次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核物质泄漏,近1/3自来水被污染,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地震频发的日本一直被公认为世界的抗震强国。在本次强震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多数坚挺不倒的高层建筑物,以顽强的形象,展示了日本较强的抗震能力。这些高层建筑之所以能在多次特强地震中屹立不动,这与日本房屋建筑上的防震技术和措施密不可分。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2.橡胶支座的分类

2.1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分为板式橡胶支座和四氟滑板式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由多层橡胶与薄钢板镶嵌、粘合、硫化而成。它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以承受垂直荷载,且能将上部构造的压力可靠地传递给墩台;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梁端的转动;有较大的剪切变形以满足上部构造的水平位移;具有构造简单、安全方便、节省钢材、价格低廉、养护简便、易于更换等特点。

聚四氟乙烯滑板式橡胶支座简称四氟滑板式支座,是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上按照支座尺寸大小粘复一层厚2-4mm的聚四氟乙烯板而成。四氟滑板式支座除具有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与弹性变形,且能承受垂直荷载及适应梁端转动。对于30米的大跨度桥梁、简支梁连续板桥和多跨连续梁桥可作活动支座使用;对于连续梁顶推、T型梁横移和大型设备滑移可作滑块使用。

2.2 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

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在平面上各向同性,并以其球冠调节受力状况。不但适用于一般桥梁,也适用于各种布置复杂、纵横较大的立交桥及高架桥,其坡度使用范围为3~5%,也可根据不同坡度需要调整球冠半径。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分为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和聚四氟乙烯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若在支座底面粘贴一块与支座平面尺寸相同的聚四氟乙烯板则称为聚四氟乙烯球冠圆板式橡胶支座。

2.3 坡型板式橡胶支座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斜桥越来越多,梁桥坡度从1~4%不等,有的特殊桥梁设计坡度甚至达8%左右。斜桥由于倾斜或桥面逐渐升高,就给支座的设计准则增添了更多的因素,一部分垂直于桥面的作用力作用于支座的剪切面上,如果设计未迎合这些力的需要,支座就会产生过大变形,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

以往对梁体纵坡1%

由此,坡型支座应运而生。目前,支座生产厂家可根据设计使用要求,加工制造不同规格、不同坡度、不同弹性模量(形状系数)的坡型板式橡胶支座。

坡型支座安装、施工时只按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安装方法既可。无须准备楔块或对梁底做相应处理,省工省料,施工方便。

2.4 GPZ盆式橡胶支座

盆式橡胶支座是由钢构件和橡胶构件组合而成的新型桥梁支座。它具有承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等特点。与同类的其他型号盆式支座和铸钢辊轴支座相比,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建筑高度低,加工方便、节省钢材、降低造价等优点,是适宜于大跨径桥梁使用的较理想的支座。

2.5 TPZ型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TPZ型盆式橡胶支座由聚四氟乙烯板、橡胶垫板、钢盆和滑动顶板组成。具有承载能力大、水平位移量大、转动灵活等特点,且重量轻、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建筑高度低,加工方便、节省钢材、降低造价等优点,是适用于支座承载力为1000KN以上的大跨径桥梁使用的较理想的支座。

3.隔震技术原理

传统的房屋上部结构和地基牢牢地连在一起,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能量经过地基毫无障碍地传输到上部房屋结构,使房屋发生震动和变形,当结构变形过大,达到某个极限时,房屋便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建筑隔震减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底部或某高度处设置侧向刚度较小且变形能力大的隔震装置,以减小地震对上部楼层的能量输入,从而减小上部楼层的地震响应。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就曾利用滚木、球和沙等作为隔震装置实现了建筑隔震减震[1],但直到约30年前夹层橡胶隔震垫发明后,现代建筑隔震技术才开始在实际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目前,隔震建筑已经被地震国家广泛接受。

由于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的水平向大变形运动能消耗掉大部分地震能量,减轻上部结构所受到的惯性地震作用,有效降低地震引起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减小层间剪力及相应的剪切变形。如图2.1所示:

图2.1 传统结构和隔震结构对比[2]

我国自1993年在汕头建成首幢橡胶垫隔震建筑以来,橡胶垫隔震装置已在多地的工程中得到应用。建筑结构采用隔震措施后,与相同的非隔震结构相比,将具有较长的周期(通常是原周期的2-3倍)。根据反应谱理论,层数较少的非隔震结构周期较短,地震作用较大,而隔震建筑的周期明显延长,使得地震作用显著减小。这是目前对隔震建筑原理的一般解释,并由此认为隔震建筑一般适用于层数不多的建筑[3]。

4.橡胶隔震支座结构设计方法

4.1 隔震结构分布设计

《规范》中采用分部设计方法和水平向减震系数这两个概念来考虑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分部设计法是将隔震体系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以及基础四个部分[4]。

4.1.1 上部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的设计是利用水平向减震系数来实现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定义为设防烈度下,结构隔震与非隔震时各层层间剪力比的最大值,它代表了采用隔震设计时的减震效果。

(4.1)

式中ψ为剪力比的最大值;Qgi、Qi分别为设防烈度下结构隔震与非隔震时第i层的层间剪力。

为提高抗震设防目标,设计时水平向减震系数φ取层间剪力比最大值1/0.7倍,且不宜低于0.25。

(4.2)

4.1.2 隔震层的设计

隔震层的设计应根据预期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位移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隔震支座以及为抵抗地震微震动与风荷载提供的部件组成隔震层。隔震层的平面布置应对称,并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

隔震层的验算包括竖向的承载能力和水平向的位移。《规范》规定:隔震支座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组合的竖向平均压应力设计值:甲类建筑不应超过10MPa,乙类建筑不应超过12MPa,丙类建筑不应超过15MPa,且支座中不宜出现拉应力。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要求:

(4.3)

4.1.3 下部结构及地基基础设计

下部结构墙、柱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应采用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计算。隔震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和地基处理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

4.2 隔震结构概念设计

隔震结构概念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隔震层刚度的设计和上部结构强度的设计。

4.2.1 隔震层刚度的设计

隔震层总体刚度范围的估计是隔震概念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在确定隔震层的总体刚度范围以后,才可以选用合适的隔震支座,估计结构反应的其它参数,继而进行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初步设计。隔震建筑可简化成单质点模型,根据单质点模型将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η表达成:

(4.4)

式中Xs为结构加速度反应;Xg为地面加速度输入;ω为场地特征频率;ωn为隔震结构的固有频率。

根据式(4.4)可以估算出隔震层总体刚度的上限值,超过该值将达不到所要求的隔震效果,而总体刚度的下限值由(4.5)式估算,小于此下限值时,隔震层会因刚度太小产生较大的位移而不安全。

(4.5)

式中Dk为近场系数;Fek为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uh为隔震层允许的水平位移。

4.2.2 上部结构强度的设计

隔震建筑上部结构概念设计与抗震结构基本上相同,应避免应力集中,选择有利房型,设立多道防线等,不同的是上部结构强度设计上存在差异。由于隔震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比同一环境下抗震结构要小,因此可以减小梁柱的尺寸和配筋,但材料过分节省时,就可能达不到使用隔震结构提高建筑地震安全性的目的。所以,必须按规范规定,使得隔震建筑安全等级高于抗震建筑。

5.橡胶隔震支座的发展展望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先后颁布了橡胶支座的产品标准,生产厂家应严格按照产品标准生产。然而,由于橡胶支座的生产利润高,出现了一哄而上,生产厂家日益增多的情况。橡胶隔震支座发展至今已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其中包括:(1)选用用的橡胶材料和金属板材料的品种规格不规范,不遵守国家产品标准规定。构造不合理,许多橡胶层厚度不均匀金属板厚度层数不规范制作工艺不合理表现在橡胶层与金属板粘接力不够。一些生产厂家不了解橡胶支座的技术性能不懂生产工艺盲目生产。(2)橡胶支座隔震效果对体型基本规则的低层和多层建筑比较有效,而对于高层建筑效果不大,通常情况下不隔震时基本周期小于1.0s的建筑采用隔震方案效果较佳;而目前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上部空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层隔震的橡胶隔震装置已非常有必要。(3)工程中运用的橡胶隔震支座都是为了减小结构水平向地震作用而设计的,对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几乎没有减震效果。对于没有竖向隔震能力的的隔震结构,尤其是大跨度、长悬臂以及高耸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轴向拉压力,这种拉压力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破坏。如何既能水平向隔震,又能对竖向减震的多维隔震支座已倍受关注。

参考文献:

[1]Farad Naeim,James M Kelly.Design of Seismic Isolated Structure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John Wiley&Sons,Inc,1999.

[2]李圃.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灾区重建工程中的应用[B].福建建筑,2010,9(147):24-26.

[3]曲哲,叶列平,潘鹏.高层建筑的隔震原理与技术[A].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10(31):58-63.

[4]时本强,徐赵东.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分析模型与方法[A].

篇5

1.“没有两个学生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因此也不能改变另一个人,除非那个人自己想改变。”语文教师可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从而能够自主地学习。

如背诵,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并默写。这是作业量分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校开展“家校阅读奖励计划”活动,还有区开展的“讲历史故事 传承中华文化”的讲故事比赛,要求所有学生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在“采蜜本”上。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写读后感。这是作业难度分层。如“我是小老师 我来考考你”的作业中,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完成一两题就可以,而且完成时间我也会宽限几天,发现他们不能及时上交作业时,会对他们进行指导,以确保他们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这是完成作业时间分层。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样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加快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任何具有创新思维的做法,都会比旧有的多一份成功机会。改变自己,学生才有可能改变。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我设计“我是小老师,我来考考你”的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结合毕业班实际情况与同级老师研讨后,增设了每周习惯作业布置:{1}积累。默写一句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每周最少一句,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多默){2} 默写一首课内(或课外)的古诗词。{3}读一本书,做读书笔记。(1)书名、作者。(2)摘抄好词好句。(3)归纳主要内容。(4)写读后感(对学习困难生不作要求)。{4} 读抄一则新闻,写读后感(对学习困难生不作要求)。{5} 逢周五上交作业。由于作业内容比较自由,量少,时间长,这样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练习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篇6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日用陶瓷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改变花式品种,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笔者公司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引进清华大学新型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开发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新产品。产品的创新是以钛有机醇为原料,研制出净化功能的多孔陶瓷,并与电器、陈设瓷壁炉框体、仿真燃烧瓷饰件等组装而成。产品具有净化空气、取暖、凉风和陈设欣赏等用途,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办公室、餐厅等。

2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产品可达到如下指标。

(1) 电气安全、热风输送、陈设艺术方面的技术性能指标执行GB4706・1(IEC335-1)、GB4706・28(IEC335-2-30)和企业产品标准。

(2) 净化空气方面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臭气有害物质(代表物:HCHO、C7H8、SO2、NO2)去除率≥90%;灭菌率≥90%;风量≥6m3/min;电耗≤50W。

(3) 关键部件TiO2光催化远红外多孔陶瓷表面薄层TiO2粒度平均直径≤50nm;远红外辐射率≥90%;呈锐钛矿晶型;吸收波长为300~500nm。

3 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内容

钛有机醇类与其他有机醇类、无机盐等经特定工艺反应,并将掺杂改性剂和银等金属离子复合,混合溶胶后生成掺杂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功能陶瓷液(稳定液)。多孔陶瓷载体经特定工艺先后浸渍高效红外粉浆、TiO2复合功能陶瓷液,热处理后制成TiO2光催化远红外净化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功能多孔陶瓷表面中TiO2以平均直径≤50nm颗粒均布。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正面出风口装有上述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和除尘网;内有等离子体部件、紫光灯和电风机。通电时,紫光灯照射多孔陶瓷部件,电风机使室内空气强制对流。在紫光照射和红外粉作用下,多孔陶瓷表面纳米TiO2薄层由于具有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掺杂改性效应、光催化活性高等特征,激发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其中,价带空穴可以将能级比其高的物质氧化,导带电子可以将能级比其低的物质还原。在高效的氧化、还原作用下,产生负氧离子和OH活性自由基,并分解了流过功能多孔陶瓷的有机物分子和生物分子,起到了净化空气、除臭、抗污垢、杀菌等功能。等离子体通过施加高压产生等离子,而离子化对流空气中的烟尘、霉菌等带正离子后,在负极被捕获,实现净化。壁炉中还装有背景灯泡、光折射镜片、仿真木桩煤碳瓷饰件和电热元件。通电时,电光折射、炉腔中瓷木桩煤碳饰件仿真燃烧、火焰跳动,图象逼真,起到艺术欣赏的功能。在冬天,电热元件加热对流空气以热风送出,有取暖功能。

3.1 TiO2功能陶瓷液制备

本产品的关键技术是高效掺杂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复合功能陶瓷液的制备技术(即配方与工艺的确定)和多孔陶瓷浸渍红外粉浆、功能陶瓷液,以及热处理形成TiO2薄层的工艺技术,包括:载体与红外粉浆、功能液的优化配比、复合化和热处理技术。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2 净化空气多孔陶瓷制作

净化空气多孔陶瓷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3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整机装配

净化空气陈设瓷壁炉整机装配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4 产品的技术创新及难点问题

本产品的技术创新点为:一是产品结构的创新。将浸渍高效净化材料的功能多孔陶瓷部件与电器件、工艺陈设瓷壁炉框体与饰件组装制成具有艺术欣赏、暖凉风、净化空气多功能的家用电器;二是净化空气技术创新。采用吸附、远红外活化、光催化、等离子体等功能特性集于一体的高效净化技术。其中,功能多孔陶瓷载体制作中加进了远红外材料,大大增强了降解物的反应活性,提高光催化效果;三是高稳定性的功能陶瓷液制备工艺创新。使用钛有机醇类、无机盐和其他有机醇类,以特定工艺反应,并将掺杂改性剂、银等金属离子复合,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功能陶瓷液。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功能材料的光催化效率与灭菌效力。

篇7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3、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

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言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外,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个房间便是每个家庭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

4、女士第一“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性的原则。 女士优先的核心 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

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5、不卑不亢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 基本原则 基本假设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视了”软资产”的价值。”软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若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甚至被排除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投资者迫切希望会计信息能直接用于决策,以求得盈利多、损失少。而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时过境迁”之感。

3)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共享,企业获取资产现时成本、重置成本资料的来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时性也大为增强,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

2、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有关收人人账时间确认的原则。传统收入确认原则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传统收入确认原则更确切地说是营业收人的确认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另外,产品的个性化和网络商务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的销售风险大为降低,资产置存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3、费用配比原则

在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下,首先应确定成本是否已经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来经济效益,应作为资产处理,而已耗成本则应予转销。已耗成本与营业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根据因果关系直接配比;②系统和合理地分摊;③立即确认为费用。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权贵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传统会计的支柱原则之一,它是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其原因主要表现夺: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有效评价。而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净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其数额的分配是依据假定关系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收益结果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5、充分披露原则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风险的加剧,充分披露原则成为未来会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会计既可作货币性计量,又可作非货币性计量;既可定期报告,又可实时报告,通过多元化信息的提供,使充分披露原则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对任何学科都很重要,因为它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研究出发点,但假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基本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基本适应的,而知识经济的来临,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当前财务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某些理论方法体系,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1、会计主体假设

“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把握。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网络经济”。“网上公司”又可称为“无实体公司”,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横跨大洋把千万个个体联系起来,一旦业务完成时,又可在几秒钟内解除这种联系。

2、持续经营假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并购潮流将进一步加剧,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并购将成为一种趋势;“网上实体”不适用持续经济假设,而适用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上实体”的特点。“网上实体”经营活动的“短暂性”,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的特点,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而必须代之以破产清算与破产期间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以年度为期的会计分期假设将受到冲击。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均规定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作为会计年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内部管理会计以至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面发展;在时间上而言,不同管理主体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会计分期应以它们的需要为基础,决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日历年度为标准。

4、货币计量假设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会计 基本原则 基本假设

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这种大环境,将推动会计发生相应的重大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便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

一、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原则

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条件的情况下,单一的历史成本计价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视了”软资产”的价值。”软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特征在于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若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甚至被排除于企业资产负债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资者决策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和收益都呈极大化趋势,投资者迫切希望会计信息能直接用于决策,以求得盈利多、损失少。而将历史性会计信息用于决策时,往往有”时过境迁”之感。

3)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信息共享,企业获取资产现时成本、重置成本资料的来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时性也大为增强,历史成本计价模式的相对优势在降低。

2、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原则,是有关收人人账时间确认的原则。传统收入确认原则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判断。

传统收入确认原则更确切地说是营业收人的确认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另外,产品的个性化和网络商务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的销售风险大为降低,资产置存收益实现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3、费用配比原则

在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下,首先应确定成本是否已经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来经济效益,应作为资产处理,而已耗成本则应予转销。已耗成本与营业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根据因果关系直接配比;②系统和合理地分摊;③立即确认为费用。配比概念是传统会计理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权贵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传统会计的支柱原则之一,它是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受到较大的挑战,其原因主要表现夺:首先,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的有效评价。而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创新、扩散的速度很快,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其次,权责发生制下所确定的净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会计收益中包括许多非现金的应计和递延因素,其数额的分配是依据假定关系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导致收益结果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5、充分披露原则

篇10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92-0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越来越朝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概念映入人们的脑海,如何实现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1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为了使读者能够对生态水利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下将分别从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两个方面来对生态水利工程做概要说明。

1)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为了消除水患以及开发水资源而修的水利工程需要修建水闸,堤坝等不同水工建筑物,来有效的实现其目标,其中生态水利工程可以进行如下分类:①按期服务的防洪水利工程,比如长江三峡工程等;②农田水利工程,比如小浪底工程等。

2)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①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及农田用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说个地方政府在河流都建立起各种水利工程控制,调节水量以及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从而可以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及农田用水;②生态水利工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除这两项最基本的功能外,水利工程还可以在汛期进行防洪,发电、发展航运,旅游以及养殖渔业等需求,显然经济效益会十分的显著;③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很好的防洪排涝的功效。水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缺的珍贵资源。但其人类真正能利用的水却只占地球总水量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水的存在直接就推动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双效益。对于生态而言,也同样具备了积极地作用,通过对水量的调节合理支配水资源,可以使河流长期的处在一个平稳的状态,有效防止旱汛不均问题所造成的断流或者是洪灾,而且可以使污水再蓄水库中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就干旱与半干旱为例,可以此地区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使其充分地发挥了本身的调节功能,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只有在修建了水利工程的前提下,才能控制水流的平稳状态,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并通过对水量的分配和调节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3)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源,但其存在的并不能符合人类对它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想更好地节约水,利用水,就要修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修建生态水利工程是尤为重要的因素。其中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如下:①有很强大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统一流域及地区所组成了单项水利工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既紧密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与其他也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详细的综合分析才可以获得最佳方案;②建设水利工程,对环境也有影响,水利工程不仅对经济社会发生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江河湖泊以及生态环境,气候等。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设计规划时一定评估出利弊关系,使其消除弊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本身的积极作用;③建设水利工程的任务难度大,很难掌握自然条件下对施工建设的影响,其建筑比一般的建筑物更为复杂;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每一年的水文状况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利害每年也不相同。因此,制定合理的水利工程机制,就必须统筹兼顾以减少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⑤一般水利工程都是规模很大,难度大,因此所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多,另外工期也长,所以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充分考工程的实际环境和需求。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修建中的注意事项

结合大量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实践,笔者总结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修建中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修建的水利工程可以同时为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而且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生态平衡的相关要求和相应的自然规律。

2)生态水利工程的修建要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满足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3)考虑到水利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条件下,要采取有效举措来充分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系统自身的良性发,这同时也在要求,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修建时必须把人与水体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到人与自然共同的需求。

4)合理的做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施工以及相应的工程运作机制控制工作。在有效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达到改善和优化生态系统的目的,同时使相关的自然资源可以得到持续和反复的利用,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最显著的一个原则就是在设计时一定要凸显其生态性,这是生态水利工程的本质体现,除此之外,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还需要遵循协调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协调性原则。所谓的协调性原则,就是要确保水利工程要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我们不要着急的去建设,而是要与周围环境实现和谐统一,只依靠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控制自然的。与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指纹一样,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条河,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所以我们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更好地控制水的时间与空间的分布,防止灾害发生,也为工农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提供了保障,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那么灾难就会来临。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之系统性原则。在设计整个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系统性的设计好,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易变性,不确定性,水域生态系统是在时间与空间不断收缩或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属于一个开放的系统,随时都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以及能量传递。一条河流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在生态修复中必须与相邻的流域相互协调,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的,系统的进行讨论,才能得到最佳方案。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之安全性原则。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必须要从根本出发,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安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有航运、防洪、发电以及抗旱等相关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时,必须要符合工程学的相关原理,同时还要符合工程力学以及水文学的相关规律,有效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各项安全。

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促使水利工程也不得不向生态化的设计方向发展,然而由于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所要满足的功能需求比较多,而且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各项设计原则,这是有效发挥生态水利工程各种功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