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7:16: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养殖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1灭鼠除害
分布于神木县草原害鼠有近10种,主要草原常见害鼠群落有达乌尔鼠兔+中华鼢鼠群落、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群落,草地害虫主要有各类土蝗和草地螟。针对当地鼠、虫害的泛滥,县政府调动和畜牧部门调动草原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4次有效的检查、修复、灭鼠除害工作,草原、草场鼠害对草场没有造成损害现象,大幅度提高了产草量。
1.2维护草原生态
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工作还是草原、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沙化面积占天然草原面积的0.6%左右,盐渍化面积占天然草原面积的0.15%左右,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人为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也较为多发。针对实际情况我们对于退化不太严重的草地进行围栏封育,使其自然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现状用人工松土、浅耕深翻、增施绿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或补播本土优良牧草以促进草地土壤肥沃恢复。我们的实践经验是适当地季节性施肥是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和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补播牧草可挽救类型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人工草地的建立是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有效途径。根据人工草地的研究进展,高效型人工草地的建设是缓解草原压力、促进农牧区草业可持续发展的良策,扩大种植饲用玉米、苜蓿、沙打旺是建立人工草地的上策。
2生态化畜牧养殖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禽场建设管理、禽畜粪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规范畜禽养殖,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
3.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
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3.3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养殖场还应给畜禽定下用水额度,如每头猪每天5kg水,尽量节省资源。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4研制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粪便绝对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畜禽粪尿含有丰富的N、P、K成分,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和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应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通过厌氧发酵,走沼液、沼渣及沼气利用之路。在畜牧业高度发展的英国,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全部作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对于牲畜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有两种基本工艺方案:一是高温堆肥;二是沼气发酵。
3.4.1高温堆肥。
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许多有先见之明的养殖场已经走在前面,把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卖给农户当肥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内的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已经成熟,有的还超过国外。把污染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这正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3.4.2沼气发酵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行广泛的国际、国内沼气生产的技术、企业管理、项目开发、工程安装、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经验等技术经济信息交流。许多实践与研究证明,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此外,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超级秘书网
3.5畜禽废水的终端人工处理
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几个方面。畜禽养殖场污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养殖场废水一方面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使水中NO2-、NO3-浓度升高,人若长期或大量饮用,可能会诱发癌症[1]。研究认为,养殖业污染是导致水源氮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2]。此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也是养殖场污水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畜禽养殖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是CO2、CH4、NH3、H2S等气体,它们主要来源于畜禽饲料中氨的转换及畜禽粪尿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气CO2、CH4能加重温室效应,NH3、H2S可以引起环境酸化。并且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严重影响了动物和居民的健康[3]。畜禽养殖业中大量添加剂如Cu、Zn、Fe、As的使用,导致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4~5]。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累积,影响到土壤中各有机物的代谢,破坏土壤平衡,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及农产品的安全性,进而危害人类健康[6~8]。目前,畜禽废弃物已成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面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严峻形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源污染纳入了减排范围,核算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2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23.7万吨。其中,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53.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6%,是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3.4倍。氨氮排放总量253.6万吨。其中,农业源氨氮排放量80.6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1.8%,是工业氨氮排放量的3.1倍。而畜禽养殖业污染又占农业源污染的95%以上。因此,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排污之首,其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城镇生活与工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
1.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2.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全
我国畜禽养殖业缺乏相关的引导和规划,大部分养殖场都是自由发展,普遍缺乏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如固定的防雨、防渗粪便堆放场和污水、尿液储存池。固体粪便堆放在露天场地,且无防渗措施;污水、尿液储存在无防渗措施的储液池中。在降雨过程中,畜禽粪便及尿液中的氮、磷、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及地下渗漏的方式发生转移,导致大量污染物质进入周边及地下水体。
1.2.2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传统养殖习惯,大部分老养殖场内部的环境管理比较粗放,加之畜禽养殖业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效益波动较大。因此,畜禽养殖单位主动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而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推进工作存在较大的阻力,进展缓慢。
1.2.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不完善
随着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不断加重,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等。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是国务院于2013年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国家层面上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此条例将激励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引导畜禽养殖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地完善,以增加其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应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1.2.4畜禽养殖单位污染防治观念淡薄
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养殖单位缺乏对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意识。建场时只考虑养殖,没有考虑养殖废弃物的储存、处理及利用的问题,粪便随意堆放、污水、尿液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政府的要求能拖即拖。因此,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
2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途径
2.1能源化
2.1.1沼气工程
畜禽养殖沼气工程是以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中的高分子碳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9]。沼气工程是集污水处理、沼气生产和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通过沼气工程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新型能源-沼气。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可以用作照明、炊事或生产用能,以减少对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能源的消耗[10]。目前,沼气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养殖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建设相应大小、相应种类的沼气池,并配备相应面积的沼渣、沼液消纳土地,使养殖场的污染物达到零排放。
2.1.2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绿色产能技术[11~12]。该技术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燃料电池功率低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研究非贵金属催化剂、阴阳极材料的优化、质子交换膜的改善、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生物膜固化技术等,可以突破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南开大学的金涛通过对阴阳极材料修饰改性,对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该技术处理畜禽废水迄今为止最高的功率密度[13]。随着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及推广,畜禽养殖废水不仅得到了处理,而且产生了新的能源-电能,同时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实现了双赢。
2.2肥料化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是农业生产中需要的宝贵资源。我国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是简单的堆肥后还田,或者是直接还田。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虫卵,还田后对农作物及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最具有市场前景的是生物有机肥法。生物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能够调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大幅度增产。生物有机肥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这种方法处理粪便的优点在于最终产物无毒无味,且干燥,易包装、使用,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14]。由于畜禽粪便中含有重金属,而目前缺乏有效的去除重金属的方法,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大量使用易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因此,生物有机肥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对有机肥生产、使用等税收、补贴政策的推广,有机肥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生物有机肥产业将会进一步得到推广。
2.3饲料化
研究证明,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加工处理可成为较好的饲料资源[15]。但由于畜禽粪便作饲料存在能量低,矿物质含量较高等营养不平衡,此外,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添加剂,其大部分残留在粪便中,粪便再作为饲料使用时,可能会出现超标甚至中毒的问题[16],所以目前发达国家已不主张使用畜禽粪便作饲料[17]。
3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3.1合理布局,种养结合
针对地方环境特点,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根据养殖业规模、养殖废弃物的特点决定地方种植业结构。通过农牧结合,以农养牧的方式来解决养殖业污染,使养殖业废弃物充分得到资源化利用。
3.2引导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户程度不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2》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年出栏≥500头)养殖场(小区)户数为23.7806万户,非规模化养殖户数为5763.6539万户,占总养殖户数的99.6%。畜禽养殖散养化程度较高,给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带来了不便。因此,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养殖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转变,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走清洁、生态养殖之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建设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
对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消纳养殖废弃物,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规模化养殖单位建立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如:沼气池、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有机肥厂等处理设施。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污染防治设施齐全、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规范的示范企业,以带动周围区域畜禽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养殖废弃物转换成能源及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缓解了能源危机。
3.4积极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培训班等方式,大力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和防治技术。让人们了解并熟悉养殖业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及危害,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加强养殖单位污染防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激发养殖户的治污紧迫感和责任心,变要我治污为我要治污[18]。
3.5加强技术开发与研究
虽然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畜禽粪便中部分重金属超标,要加强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确保安全后,粪便才能制作肥料或饲料[19]。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畜禽废水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推广与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各地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根据自身环境和养殖特点,深入开展研究适合本地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利用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关键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猪养殖散户存在群体跟从效应
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户养猪的规模都很小,并且大都因为技术的原因没有选择自繁自养的模式。因此,农民需要养猪时就必须去外面购入大概15千克左右的仔猪来育肥。去养猪场购买仔猪的农户都是经饲料店老板推荐来的,仔猪价格都是随行就市。通常情况下是先由村中规模稍大和经营时间长的农户来洽谈。例如,市场上一头15千克的仔猪价格大致为550元,而卖给老周(来洽谈的农户)的价格为530元,卖给其他农户的价格为560元,其他农户并不知情,通过问及其他的农户得知,其实他们是在看到老周买猪后才跟着过来的,并且他们也觉得老周的决策是对的。这一现象就是农民购仔猪育肥存在的群体跟从效应。所谓群体跟从效应,是指农村一些生猪养殖散户在育肥栏空闲而需要做出生产决策时,会基于对别人的了解来追随其他人的决策反应,而那些对市场信息比较敏感的农民也会把购买仔猪的消息传给其他农户来引导他们采取相同的行动,因为他们可以获得类似于介绍费之类的额外收获。农民在做出生猪经营决策时,之所以经常出现群体跟从效应,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选择一个好的生产门路和获取市场价格信息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由于养猪规模小,市场风险很大,因而农民要对市场行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农民这种行为会不会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造成影响或者造成多大影响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面上的生猪价格。由于受到群体跟从效应的影响,养猪户会选择在某一时段集中销售,这样必然会影响到生猪价格。
(二)预期收益偏低,机会成本偏高
农户从事生猪养殖能够获得多少预期收益,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从事生猪养殖以及从事何种规模的生猪养殖。即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作为经济人,生猪养殖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益仍然是他们最看重的因素。这也和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有很大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度加大,农民通过进城打工等方式获得劳动收益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农民开始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他们不再死守着一亩三分地,因此,生猪养殖的机会成本如果高于其他行业,农户便会放弃生猪养殖而从事其他经济收入较高的行业。由此可见,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较高和预期收益偏低成为影响当地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启动资金缺乏,人力资本不足
不同于传统生猪养殖,现代化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较高。传统生猪养殖往往只需要购买仔猪的成本,投入较少,生产的生猪数量也非常少。相对而言,现代化规模化生猪养殖投入非常大。以一个生产规模在年出栏商品猪100头的养殖场为例,生猪养殖场建设费用需要20000元,育肥一头重100千克的商品猪成本包括:饲料费用800元,疫病防治费用50元,仔猪成本以500元计算,共需1350元。由此可以算出到第一批商品猪出栏的时间需要投入的资金为155000元。也就是说该生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投入的资金至少是155000元。对于大多数农户来说,这是一笔巨额资金,仅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无法满足资金需要,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如向信用社或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筹措资金。因此,资金成了影响农户是否从事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关键因素。养猪是一项集资金、技术、时间于一体的复杂工作。单纯就每天必须做的工作就包括:每日饲喂两餐猪食,清理排泄物,喂食后猪栏的冲洗等。另外,仔猪的购买、饲料运输、夏季猪场的降温、冬季保暖措施的采用、育肥猪的销售、母猪生产的管理、猪的防疫、病猪的治疗以及初生仔猪的护理,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且养殖规模越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就会越多。因此,发展规模化的养猪产业,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做支撑,劳动力的缺失必将影响养猪产业的顺利发展。而抚州地区劳动力缺失情况严重,从事生猪养殖的基本上都是妇女或中老年人,壮劳力都在外经商或打工,并且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养猪场打工。因此,即使农户进行生猪养殖的热情较高,但年出栏商品猪在50头以上的散养型农户仍占绝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力的缺乏成了限制养猪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四)养殖成本增加,生猪价格波动幅度大
玉米和豆粕是用于养猪的主要饲料原料。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玉米等饲料原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涨幅很大。除此之外,预混料、仔猪全价料和兽药也都持续上涨。据抚州有多年养猪经验的农户介绍,2008年以前饲养一头120千克的肥猪,饲料成本不足700元,而现在饲养一头同样重量的商品猪,饲料成本超过了1200元,并且其他品种的饲料价格也仍然呈上升趋势。另外,由于商品猪的收购价格直接影响着仔猪的价格,所以,一旦商品猪价格下跌,仔猪价格就会随之下跌,生猪养殖户都会对其避之唯恐不及。一旦商品猪的价格上升,仔猪就炙手可热,价格再高也会被抢购。例如2011年上半年,当商品猪的收购价持续飙升时,仔猪的价格也一路上涨。如此高昂的养殖成本背后隐藏的是养殖户的胆战心惊,一旦生猪价格出现下滑,他们不仅没有丝毫利润,而且还会亏本。而生猪的收购价格总是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而不断波动,农户根本无法预测生猪市场价格,只能听天由命。其实,对于从事养猪产业的人来说,他们最怕看到的就是生猪价格的波动,他们不期望看到价格暴涨带来高收益,更怕看到价格暴跌带来的亏损,他们期望的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稳定合理的利润。
(五)销售信息缺乏,销售渠道单一
抚州地区生猪出栏一般有以下几个销售渠道:直接雇车拉到自由交易市场上去卖,让屠户上门来选购,打电话让收猪经纪人来收购。目前市区附近的养殖户一般都是自己卖,周围县市的养殖户大都是依靠经纪人来收购。仔猪销售基本上是依靠收猪经纪人来介绍买家,经纪人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起着联系卖方和买方的中介作用。所以,经纪人的好坏是生猪销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调研得知,由于经纪人的佣金通常情况下是收购商来支付的(一般是每头10元),因而经纪人和收购商之间存在雇用关系。一般情况下经纪人站在收购商的立场进行考虑,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利益。比如,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他们会说服养殖户对存栏的肥猪进行销售,有时他们甚至会为了误导养殖户出栏自己养的肥猪而散布虚假信息;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联合收购商打压猪价,迫使养殖户委屈就范。这种销售模式使生猪养殖户在整个商品猪市场的销售环节处于被动地位,不但对他们养猪的经济收益产生不良影响,还严重挫伤了他们养猪的积极性。
(六)废弃物排放管理不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生猪养殖业排污量较大,这就决定了生猪养殖业是一个高污染产业,因此,排污治理就成了发展该产业的重中之重。在农村进行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许多农户将养殖场建在住所附近,有些甚至直接和住所相邻。农户普遍缺乏生猪养殖产业必需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再加上冲洗猪栏的废水和每头生猪的日平均排泄物高达数公斤,这就造成了当地村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局面。住房和水塘附近以及马路旁随处可见未经发酵的猪粪,臭气熏天,未经处理的病死猪也是被随意丢弃,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当地的人居环境,而且是疫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来源。
三、政策建议
(一)扩大融资渠道,加大对养猪业的投入力度
由于进行生猪养殖的主要为农户,他们普遍缺乏获得贷款的能力,又由于自身收入有限,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户来说,缺乏资金仍然是其遇到的主要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大多数农户都是自己筹集资金进行生猪养殖。由于生猪养殖产业具有前期投资较大的特点,所以,为了支付巨大的饲料费用和前期投入,许多生猪养殖户不但需要投入家庭全部的积蓄,而且还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这也造成了一些家庭虽然有充裕的劳动力,但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入生猪养殖产业,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首先,政府应协调金融机构向养殖户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尤其是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应为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让资金向规模化养猪倾斜。其次,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养猪户贷款,应该尽量对信贷程序进行简化,放宽贷款的信用额度和担保条件,并且对存栏猪短期抵押贷款办法进行积极探索。另外,要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养殖户提供贷款便利。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根据现有条件,合理确定饲养规模和生产模式
生猪饲养散户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规模,要结合自己现有的条件选择合适的饲养规模和生产模式,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来说,饲养当地土猪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廉价资源,又能最大化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而且土猪具有适应性强、少病患等特点,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同时,目前城市居民对这种土猪肉比较偏好,且价格明显高出瘦肉型猪两元左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家庭劳动力充裕,农业资源丰富的农户适合饲养土杂猪。土杂猪不仅具有耐粗饲、对恶劣环境忍受力强、适合本地气候、对疾病抵抗力强、相对于土猪而言生长速度更快等特点,而且可以用野草野菜以及废弃的饭菜、米糠等饲喂,运用这些材料,只需要再适量投入一些麸皮、预混料、玉米等,其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同时,相对于瘦肉型猪,杂交良种非常适合养殖规模较小的散户,因为瘦肉型猪只有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饲养才能生长瘦肉,而且瘦肉型猪都是进口品种,具有适应性不强、易患病的特点,对养殖户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因而农户小规模散养不适合饲养瘦肉型猪。对于经济基础比较雄厚、饲养技术比较过硬的养殖户而言,规模化饲养三元杂交猪比较适宜。三元杂交猪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髙,能更有效地节约成本。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理智对待生猪价格波动
养猪户要理性对待猪价变动,采取积极合理的对策来获得满意的收益。当猪价上涨时,不应该盲目跟风,对养殖规模进行扩大,应该在对此轮猪价上涨可能持续的时间和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如果发现价格上涨是由于市场刚性需求的增加或生猪存栏量的减少引起的,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将存栏肥猪的出栏时间适当延后或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还应该尽快淘汰那些产能差的母猪。当猪价下跌、市场行情低迷时,养殖户要端正心态,调整养殖计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要抢抓机遇,优化种群。在生猪价格处于低谷时,要及时淘汰那些劣质种猪,同时,趁种猪价格便宜,购进优质种猪,千万不能贵时买,贱时抛,让市场牵着鼻子跑。二要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猪价低时,许多养殖户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各种管理跟不上去,这样只会导致加大饲养成本,甚至引起疫情的发生,应该用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市场价格波动,加强猪场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更糟糕的情况。
2造成污染的原因
2.1国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2001年5月8日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和2014年1月1日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仅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污染治理要求。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且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加上国家没有统一出台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规定和标准,尤其是对上述养殖规模以下的小型养殖场法律监控还是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监管和查处难以到位。
2.2地方政府和养殖业主环境意识淡薄。有些地方政府在大力扶植和发展畜禽养殖的同时,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没有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提出规划布局、污染防治等建设要求,致使辖区内大、小畜禽养殖场无序发展;另外,畜禽养殖业主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的心理,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畜禽养殖场未经环保部门环评审批和验收,擅自将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和污水直接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2.3治污设施不齐全,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单独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大多数养殖场自身很难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排放等粗放模式上。
2.4缺乏部门联动,环保部门监管力不足。目前,畜禽养殖企业主要受畜牧部门管理,能养能卖已经成为养殖业主养殖盈利的最低门槛。对于畜禽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批及建成后的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特别是规模以下小型养殖场,环保部门没有有效的制约性措施。
3污染治理对策
3.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畜禽养殖行业准入机制,从行业准入、建设施工等源头实施依法监管。
3.2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在全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国策意识。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污染事件,加强对民众的警示教育,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企业、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广大群众,唤起环境忧患意识,使民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提高群众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3对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整治。对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范围内已存在的畜禽养殖单位,地方政府应及时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采取限期搬迁或者关闭、限期治理等措施,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集中治理。
3.4建立行业准入制度、科学规划、上大限小,合理布局。对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国家应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的要求,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统筹考虑人口、城市发展、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科学指导辖区内畜禽养殖的发展。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2提高渔政队伍保护渔业环境的执法能力
针对这项执法难度大、业务技术要求高、责任心强的工作,渔政执法人员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水平建设,努力学习渔业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渔政执法的实体法。因管理工作的需要,执法人员经常和排污单位打交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守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的六条禁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完善执法措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善于把握工作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实行针对性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当前预防污染工作的需要,要核准渔政机构检测水质的法定资质,充实水环境监测的专业人才;执法人员要经常到养殖水域监测、监视和评估水质状态,对上游来水及水源要加强监控,到了汛期要让渔民对养殖水体加强防护措施,为及时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推广无害化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稳定,减轻渔业污染危害奠定基础。
3履行法定职能,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环境保护部门和海事、渔政管理机构进行检查时,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下列情况和资料……”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确保渔业水环境的安全,渔政机构要促使排污单位认真遵守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执法人员要经常深入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要了解他们的生产原料和排污成分,及时查清污染源、污染物和危害程度,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防患于未然。《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应当接受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由事发地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上述法律条款明确了渔政机构的调查处理职能。为了依法维护弱势渔民的权益,有效地预防水质污染,渔政机构要依照法律程序,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制约违法排污活动,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处罚力度,让其痛定思痛,吸取深刻教训,促使其积极治理污染。
4领导重视,加强配合,综合治理
首先,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职业经理人常常被大公司和新兴高技术公司所聘用,这些公司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职业经理人只有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企业走向成功。导致企业毁灭性的失误,不是某一项经营上的失误或管理上的不足,而是决策上的失误。决策能力要通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培养,决策不是简单的事,要能做到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反面的意见,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要有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经营和管理职位,这些人才是否具有与其配合做好工作的能力,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不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让其在能力最大化发挥的位置上,既浪费人才,又会造成工作的失误。能够识别、选拔、任用人才,而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力;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过科学准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三,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隐性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经常会听见有些高职生在讨论:大学毕业了,感觉三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掌握。其实不然,你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对于突况的处理更加沉着冷静,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都是隐性课程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内的隐性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动机。隐性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规划、建筑群的设计、教室的布置,传达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企业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传达安全生产、节约意识,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一种价值规范,根植于潜意识里面;隐性课程对于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书本上的先进事例、行业内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好人好事,甚至对违纪者的处罚,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那些先进事例慢慢内化为自觉行为,规避不好的行为;隐性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校园活动中的胜利,比赛的荣誉及老师、同学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行为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校园内的名言警句,校训校规,行业内先进人物的经验交流,都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与引导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隐性课程设计
据笔者了解,结合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实践性很强的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有其明显的学科倾向,各校一般都采取大而全、宽而泛的课程设计,力求培养的学生样样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就存在一个问题:许多会展公司宁愿招聘国贸、财务、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对口专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实战经验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国际化,各种展览、展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对会展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会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刻不容缓,但是这单靠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中开设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达到的。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图二所示的隐性课程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建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外界载体,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结构布局、楼群建筑、人文景观、绿化等,通过对校园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的优化开发,能够将丰富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校园物质载体中,从而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感受和实践的园地,创造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建筑井然有序,会让学生产生自尊、自豪和崇高的感觉,学生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来保护优美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名言警句、书法绘画等,学生会产生拼搏进取和严谨求学的态度;校园内的建筑群本来是没有生命与情感的,也不蕴含任何意义,但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这些建筑群也能够“活”起来,富有生命力,成为高职特有理念的直观的外在反映。以会展专业为例,学校在布局建设方面,可以把某栋楼以某个著名会展案例命名,可以把某条小径以著名会展事迹命名,塑某知名会展专家的雕塑,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会肃然起敬,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会展策划大赛”,得到富含专业意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置于校园一角,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本职业的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校园系列讲座、主题演讲与辩论赛、文化艺术节、素质拓展、体育等活动,比如成立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围绕本专业近期的动态,开展专题讨论会,定期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分享成功经验;开展真实情境的专业模拟,这样不仅拓宽了高职生的专业视野,还为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平台。比如会展专业,就可以进行以下一些专业性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每年设置“会展文化月”、“会展文化周”,此类活动的举办交由学校会展专业的学生社团负责,从活动的选题、策划、立项、成本的估计核算及最后的组织实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真正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会展领域前沿理论的宣讲等会展宣传工作,这类小型的展会,不仅陶冶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等教育资源,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机会,可以进行校企联谊,与企业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加深学生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职工的岗位要求及所需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企业实习,积极与博览公司、公关公司等联络,多渠道为学生实习锻炼寻找机会,可以是短期的实习,或者一个项目的跟进见习。这些活动,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执行能力等从事会展业必备的能力,培养了奉献、创新、责任、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