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6 17:1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篇1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要想让学生长时间集中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而创设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在大屏上出示了一元硬币、下水道的盖子、向日葵、光环、车轮等图案,让学生进行欣赏,这些实物形象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受到圆的美丽。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此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纸片,让学生对折、打开,再变换不同的方向对折,再打开,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探索中,然后争相汇报:在圆形纸片上有很多的折痕,这些折痕有一个相交的点。学生自主学习后知道了折痕都是圆的直径,折痕的交点是圆的圆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知识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注重合作探究,提高参与的“广度”

合作探究是当前数学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迫切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出示了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一个,并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判断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底等高,根据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它们的体积相等。但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学生犯了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也有学生认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尽管等底等高,但它们的体积不相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怎么验证呢?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将等分的圆柱拼一拼,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积极参与,分工明确,在汇报交流时,得出了不同的方法求圆柱的体积。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主动猜想、验证猜想,并动手实践,促使学生们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练习设计,提高参与的“深度”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有很多老师对练习设计不够重视,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只是机械、重复地进行练习,苦不堪言。对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优化练习设计,帮助学生优化解题策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篇2

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与理念已经得到了众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追捧,我们在积极践行各项新课标所渗透的教学理念时,尤以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甚。如何确立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呢?笔者以为,首先一点就是要努力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这种参与既不是传统课堂中学生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中做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不是当前某些课堂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曲意理解,即只是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无视学生内心的澎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已具备了崭新的时代意义与教改理念。

一、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自从实施课改活动以来,我认真汲取课改精髓,听取了诸多专家的课改报告,也观摩了很多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在如何提升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方面,我认为,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关键所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提升学生在教学课堂的参与度一样,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慢慢琢磨,细细总结。其中,有课上教师的亲和力方面,包括教师的神态、语言,还有一些体态动作;也有课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包括对于生活中具体事件看法的交流,对于疑难问题的互动解决,以及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合理运用等。当然,在本文中,我更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随时根据学生的动态资源与生成情况及时、聪明地调整教学策略与步骤,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汲取数学知识的营养,进而提升他们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优化教学效果。譬如有一节课,我看到学生有些乏困的现象,精神不够集中与活跃,于是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提问策略,问全体学生:“哪位同学敢试试老师的数学能力,你们随便提出一道关于任何一个数学乘以99,或者999的数学算式,老师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口算得出具体的数值结果。”一言既出,学生的兴趣马上提了上来,简单质疑了一段时间以后,便有学生举起手来,开始测试教师。当然,他们会对教师的精彩表现表示钦佩,更有学生开始琢磨教师是怎样计算的。不时地,有学生提问教师,也有学生在底下思考是怎样计算的。很快,有学生表示自己也能做到。通过他的讲述,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奥妙,更有不同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但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谓是殊途同归。不得不承认,当初那一个细小的提问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课堂氛围的轻松愉悦,实现了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均衡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使每个人进步得更快。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内部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且定期轮换,保证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思考、倾听、交流等形式来展开的,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如何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录别人发言的要点,等别人发言完毕后再做补充、修改。

篇3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短暂性和滞后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即使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产生了兴趣,但兴致一过注意力就开始分散。此外,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目标的过渡期也相对较长,体现出滞后性。

第三,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被动性。中职教学的理论课大多是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讲解的内容,成为被知识灌输的对象。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影响中职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第一,教育传统文化因素。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和统一客观的职业资格考核认证标准,教学中也一直实施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和老师会感觉不适应,在学生的观念里应该是安静地听讲,需要时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也会认为不太得心应手,同时备课、上课都要付出更多精力,讲授则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二,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和动机因素。首先,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有效及时的引导与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等都是影响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很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是顺利通过考试取得毕业证,在这种学习态度下学习动机不能充分地得到激发。

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并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课堂上,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步骤和联系性,并激励学生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对参与活动的小组及成员要有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后总结这堂课的成败得失,必要时主动邀请老师观摩自己的教学,提出见解和建议,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篇4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可见,教育的本质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因此,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让课堂凸显生命关怀,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发现普通的家常课上,总会有20%~30%左右的学生参与度不高,从而影响学习效率。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搭便车型;(2)三心二意型;(3)虎头蛇尾型;(4)天马行空型。

对于这四种类型学生的生存状态,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大致归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神容易涣散。从人为的角度看,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教师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果不能感染学生,学生自然不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现今,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大部分教师都能更新观念,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也有部分教师,固守自己多年的一言堂或问答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权;也有些老师,目中“无生”,不能够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感到学习内容难,学习方式枯燥。当然,教师的先天条件,个性特点,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影响。

2.学生的因素。

有一种学生,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坐在课堂上,能懂则懂,不懂就过。

也有这样的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原本良好的参与状态被打破,注意力不受控制地被转移。而课堂40分钟,少部分时间能主动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就不能坚持,属于先天的注意力品质差导致的自控力较弱,不能持之以恒。

还有一种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导致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对于学习活动无动于衷,时间久了,要么打瞌睡,要么想着法子玩,这就是上述第四种生存状态产生的原因。

针对上述几种原因,我觉得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需要作如下努力:

1.以生为本,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温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从兴趣上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的组织策略,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可以采取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活动、运用多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一次体验活动的习作时,就把“吹泡泡”这一游戏引进课堂,教师首先用泡泡机吹出泡泡让学生去抓、去玩,然后分给学生泡泡水和泡泡棒,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吹泡泡的快乐。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吹过泡泡,但在课堂上回忆吹泡泡的体验,不免有些隔岸观火、不痛不痒的感觉,而教师把真实的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在活动中,身临其境,吹泡泡时的动作、泡泡的颜色、泡泡的形状、泡泡的动态,呼之欲出。在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学生情动而辞发,把活动写成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活动的设计还应根据课堂的变化调节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当学生参与度很高时,就没有必要再去使用过多的游戏;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疲累时,来一个故事或活樱必能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能观察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状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调节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保证学生能持续保持良好的课堂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学,降低学习坡度,降低参与的“难度”。

针对部分因自身因素感到学习困难,于是有点自暴自弃的后进学生,我认为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参与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之间要民主交流,产生互动,而不是由优等生唱独角戏,尤其要安排并保证留有后进生发言的机会。教师适当地开展小组之间的评比,比一比小组中后进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后进生是永远的“观众”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组成员中优质资源的效用,从而让部分后进生也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在民主轻松的同伴学习团体中,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意识都增强了。

3.反馈及时,评价多元,提高参与的“长度”。

课堂反馈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后续的学习。

我觉得,课堂上的评价除了及时外,还应注意多元l生。

首先,评价的内容多元。除了评价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内容,还应评价与学习有关的习惯养成,学习的热情,如前面提到不良状态,教师应该及时提醒,通过相应的课堂常规来约束其行为,而对于课堂上小脸通红,小手高举,两眼发光,学习热情高涨的学生,则应该及时表扬。

其次,多元评价还应该体现在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的多样上。评价方法多样性,就提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评价下,学习的热情继续保持高涨;而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就是指除教师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微课动画也可以参与评价。

四、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参与的“深度”。

篇5

在现代化社会中,学校教育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和平等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细心的指导,从而建立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民主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从而获得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努力创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言语温和、态度亲切,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打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营造出愉悦、和谐的教学心理氛围.真正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进步和自信.另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展民主精神,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关怀以及鼓励,从而让学生充满无穷的学习表现欲.而对于学困生,教师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他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作出适当的肯定及鼓励,从而获得对方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和认同,最终充分激发他们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所有教学中,兴趣始终还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大的动力.因为兴趣能够让学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从而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并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而学习兴趣的调动与教师自身的教学与专业技能有很大关系.

1.利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占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进行一定的生活实际联系,或者有意思的动态事件,以有效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进入特定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快乐地学习.

2.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启发性、新颖,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 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数学浓缩式的一种展现.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史实,并充分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能够对数学方法和思想进行深入的讲解,进而唤起学生心中的高尚情感.

4. 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数学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并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教师需要对计程车的车费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从中找出更多的应用问题和场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实用性的了解,认识到数学的真正价值.

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对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的建立及知识运用,所以教师需要有效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环节要精心设计,倡导学生亲自参加数学课堂中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开拓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创造力.在进行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为教材中的概念往往省略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只是用于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印象,对数学概念及定理有本质的理解,并懂得如何运用.另外,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定理公式的发展过程,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和探索,进一步加强自身思维的灵活性.

四、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篇6

一、提高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而且包括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应用所学到的理论和公式,这样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这样,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应该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中学生思维具有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特点,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假设性、预设性、形式化的特点,但同时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立见解和看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师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不能仅仅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

1.融洽师生关系,做到语言幽默、贴近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幽默是教师需要学习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课上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无论把门开多大,门始终与地面垂直;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为什么不会出现其他的形状呢?这样一些生活实例隐含的数学原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如果能加入幽默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学生一定乐于去探索,从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学生只有对数学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那么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比如,在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课程的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讲出最多的知识点,下面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等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上课目的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堂上用一种平易近人的“亲情”去感染学生,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温暖。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都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3.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要力求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如: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的“算24点”——玩扑克牌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通过计算,同桌交流,逐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再如,数学中涉及的储蓄问题,让学生为家里理财,做理财小助手;还有,在公园旅游时,有几种进园方案,让学生设计哪种方案省钱等内容,这样的情境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容易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数学现象,创造性的选材,达到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4.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形式,要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曾出现过启发式教学、主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也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各有偏重,对于学生的全体参与性只是拘泥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拘泥于形式,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为核心,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内容等探究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性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参与需要解决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而有效参与的核心在于诱发学生开展思维能力,进而不断延伸、拓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转变评价机制,让师生敢于用参与式教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主要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激励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表面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等。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设计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发挥。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

一堂有效地初中数学课堂,既需要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采用巧妙的方法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这就要求教师从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巧妙而又新颖的导入,一下子就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切入新课,吸引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学习,新旧知识不但得到了有效衔接,师生情感也得到了良好沟通。

二、精心设计问题,指引学生参与方向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交流方式主要是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中提问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有效操作,能够有效检测调节和监督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提问之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一是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内容要紧扣教材,抓住重点,形式灵活多变,如问“使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参与。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问题。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提问,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增强学习目的性。如“比例线段”讲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不过河如何量出河宽?不上树如何测出树高?这些提问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也容易促使学生愿意参,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设计的问题要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情理、归纳想象,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最好得到合理解决。如“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的讲解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画图,再展开联想,解决问题后,再提问:问题中的“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改为“第三边上的中线”还成立吗?题中的“中线”改为“高线”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还需加什么条件?等等,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能较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三、优化课堂结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是为了学,上课开始,学生喘息未定,教师就急于讲课,这个时候学生还没有听课准备,就是讲课也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教师在走进教室应迅速做好组织教学,有了良好的氛围再开始授课。下课铃响后,也应该立即终止上课,因为学生的心中已经下课,不再教室了。老师讲了也往往徒劳。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通过问题向学生提供了思考的信息,就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不能过早点名。有时一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全班陷入深思,继而相互商议、讨论、翻书、翻笔记。此时教师就要静静的等待,不要给予启发,轻易打断学生思维,而应让学生自己思考,慢慢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时时分析教与学的进程,主动协调教学的步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篇8

学生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但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

(1)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信心不足以及缺乏基本的演讲沟通能力,很多学生有问题时不敢与教师交流,通常担心自己的问题太幼稚或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怯于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在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不能主动参与。

(2)缺乏动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单调、教学方式单一等,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学习不太积极,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全面、健康、主动的发展。

(3)怠于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看上去在认真听讲,但他们对教学内容很少提出质疑,只是一味地盲从,不愿积极思考,情感、思维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4)疏于互动交流

教育是一种完全对话性的活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条件。提高知识、信息的交流水平和师生情感的共鸣程度,是提高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教育活动显得尤其重要。[2]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教师的直接指导,注重学习者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成了孤立的个体,当遭遇困难挫折时,极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参与度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少情境激励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性活动,没有一种活动不是情境性的”[3]。传统教学缺乏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主要用语言讲述,很少借助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展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易产生疲倦情绪。这使学生思维受到了抑制,阻碍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资源无法获取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学媒体只是黑板和粉笔,没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查找、利用资源,师生的信息、知识面非常封闭。学生无法展开多角度思考及探究学习。

(4)评价反馈不及时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的传达与讲解主要是通过板书来完成的,由此造成教师课堂工作量极大,大部分时间都在书写板书、讲解课程内容,较少有时间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反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的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功能以及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建构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教学模式,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多样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所以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信息材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益处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生动的形象展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语言、视觉及美学的刺激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便于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近年来出现的协作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3.促进课程资源整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拥有海量多媒体资源库且支持教师自己建立个性化的多媒体素材库。这一属性可以有效支持教师在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使用多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将相联系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加工建构。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网络资源库提供的便捷搜索快速地获取资源信息,以帮助学生完成系统的知识建构。

4.利于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那些已经被预设的要素,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要素。这种生成要素是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具有即时性、个体性和隐蔽性,它们往往更能反映个体行为在方式上和策略上的独特性。[4]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仅可以关注到预设要素,更利于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要素。尽管生成的要素具有不确定性,但它却是教学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值得每个教师去挖掘。在评价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多次性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对策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下面笔者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促进学生在各环节的参与度。

1.增进视觉效果,诱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视听为主,尤其是视觉。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自身的教学演示功能,简洁而丰富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多种外部刺激迅速感知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内驱力且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后天的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了清晰、良好、动态的视觉效果,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和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身,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媒性,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情境,增强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预设情境中去探究和发现。

3.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理解

促进学习者理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以理解为中心目标的。[5]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直觉思维开始,由感知产生表象,经信息的加工处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靠抽象的语言描述是不够的,尤其是像物理、化学等带有实验性质的课程,仅靠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不理解就难以参与到教学中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示功能,可以虚拟实验过程,轻松地把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的理解。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教学中来,使其不会因为不懂而让思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4.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入课堂,为多种教学模式的展开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环境平台。教师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课堂问题时要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立相应难度的问题,力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师生、生生间的充分沟通交流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在黑板教学时代,教师忙于写板书,在计算机教室时代,教师又忙于操作电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较少,没有时间捕捉学生表情中流露出的信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解放了教师,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电子白板把板书和课件操作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教师可以自由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邀请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就会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6.优化课堂练习形式,便于知识巩固

新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得以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提问、比赛、游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就会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思维。同时,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练习结束后,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7.及时评价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给予反馈。此外,电子白板软件系统还可以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能存成多种不同格式的文件,供学生课后复习以及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之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成长点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获得成就感。充分吸收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的理念,采用灵活的评价标准和多种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达到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的目的。

结束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能以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和特点的方式处理信息,建构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技术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2001.

[2]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0,(2):39-41.

篇9

关键词:参与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生参与度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是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及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首先查阅学习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寻求研究此课题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参与度界定即“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学生参与涉及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方面的活动。我们把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活动称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由此,我们把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定义为: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

对我所教授8年级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问卷调查与情况分析发现学生生物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是1)、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在追求中考科目的高分,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使教育改革流于形式,结果是少数学生被动参与,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不参与。2)、即使目前实施课改,在非公开、非示范的日常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表面参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没有主动参与。3)、教师的理念陈旧,教法单一,很多课堂上根本没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具体策略是:

1、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我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宽松的参与学习的心理环境,时刻给学生和蔼可亲、可近的形象,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要处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敢想、敢问、敢表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自信心。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要让优等生有事做更优秀,让中等生做的满意,让后进生做得开心、得到尊重,建立自信,超越自我。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堂上尽量做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全员参与,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

我们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各种常见绿色植物盆栽种植活动,有分工有合作,使所有学生行动起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符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及认知规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课堂教学的策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目的。

4、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调控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灵活驾驭教材,精心选择教学材料或课件,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如:课前3分钟演讲、多媒体教学等设计各种活动分组进行讨论、探究、调查、实验操作,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有效运用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模式。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节教学时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我设计的讨论题有: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活动?生物科学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什么样的科学活动?你心目中的生物科学家是什么样的?生物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一环套一环,层层深入,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不断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无论是行为、情感还是认知都持续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6、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我采用小组竞赛,小测试、评价量规、评价量表的设计使用等,每堂课保证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这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又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纠正。

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语言幽默诙谐,肢体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的生活实例,日常生活中素材的充分利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等等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本人首次尝试课题研究,教学实践多,缺少理论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不足。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应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改变教学观念。(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二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2007年第1期

[2]毛新勇、孙长根《建构主义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上海教育》1999年第1期

[3]《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浅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运行机制》深圳市南油小学孙连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李臣之

[5]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篇10

关键词:课堂参与;思维;解法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1: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 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根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就会掌握椭圆的定义的实质。

2.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的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例题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2:已知|a|

该题除课本上采用分析法来完成外,教师还要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本题还有其他方法吗?此时学生跃跃欲试,分别得出以下几种解法:

证法一:比较法 由|■|2-1=-■

继续启发:要证明|X|>1,还可转化为证什么命题?于是得出以下解法:

证法二:令t=■,只需证明-1

证法三:令t=■,则(1+ab)t-(a+b)=0,作一次函数f(x)=(1+ab)x-(a+b),因为f(x)为增函数,且f(-1)=-(1+a)(1+b)

f(1)=(1-a)(1-b)>0,而f(t)=0,所以f(-1)

3.参与问题推广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波利亚解题表的第四个步骤“回顾”,要求我们在解完一个题目后要认真反思:能否用其他方法?能否将此方法或结果用于其他问题?能否推广命题?教师在讲例题时一定不要忽略这一步骤,应启发学生“回顾”。

如例2的教学在一题多解之后,还要进一步探索其推广。引导学生思考将问题由2个字母推广到3个字母如何?此时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可得到:若|a|

4.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参与课题教学时,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法,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解法的优劣进行评价,使学生在鉴别中学习一些优秀的解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如解析几何题:求经过两条曲线x2+y2+3x-y=0和3x2+3y2+ 2x+y=0交点的直线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