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于新农村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8 09:25: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

篇1

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__镇通过四项有力举措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群副书记、组织委员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财政所长、土管所长、林管站长、司法所长,水利站长、供电所长、信用社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二是营造出了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共树新农村建设大型宣传牌4块,书写永久性标语42条,向全镇5300户农户都发放了宣传单,召开镇村动员大会、促进会、小结会、现场会5次;三是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议事机制。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每月专题研讨工作1次,镇村干部每两个月专题小结汇报工作1次,领导小组每季度督查通报工作1次;四是确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追究制。挂村镇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挂村镇干部为主要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

二、因地制宜,侧重长远,新农村规划实现高起点、高标准

天九镇因地制宜地编制好了圩镇这个小城镇和天花、兴隆、油田3个中心村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并对其余15个村编制了近期规划。

我镇编制规划的步骤分作三步走:首先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对村组各项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梳理汇总;然后邀请县土管局、规划局的专家到实地勘察;最后在规划局的帮助下,重点结合人口、土地、产业等方面的情况编制出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我镇编制规划的思想有三条:一是对42个人口少于30人的村小组进行合并;二是对16个居住人口绝大部分已经搬出的村组进行改造,拆除老宅基地后重新规划;三是慎重选择了3个中心村:即与分别与广东龙川县、广东和平县相临,人口集中又有主导产业的兴隆村和油田村以及有4300多人口又不与小城镇建设相冲突的天花村。

三、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通村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清三改”的难点在三改,改路更是三改中的难点。市、县两级出台通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后,镇党委、镇政府认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决定抢抓机遇,举全镇之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并果断地把20__年定为了“通村公路建设年”。

今年,我镇要完成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和情况是:⑴实现九曲到坪布岗3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全面完成。⑵实现天花至下车15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硬化13公里。⑶实现石盆至园山2.5公里的路面硬化,路基已拓宽和铺通,正在备料硬化中。⑷实现东山至红阳7公里的路面硬化,目前已硬化了4.5公里。⑸实现风雨亭至桃西6公里的路面硬化,现在已全程硬化。今年共计要完成通村公路33.5公里,总投资达435.5万元,12月底,我镇将可排除重重困难(镇村两级解决缺口资金134万元)全面完成任务,届时将有15个村都能通上水泥路,通村水泥路比例可达83.3。

四、循序渐进,加大投入,新民居建设得于全面推进

东山村新民居是我镇新民居建设的示范点。东山村新民居建设点位于人口相对集中的安定线旁边,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统一时间进度分别施工的方式进行。东山村新民居规划建房50套,每套建筑面积215.48m2,含配套设施在内共占地40亩。去年6月份开始施工的第一期建设共有11户建房户,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外观装修,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建设中。新民居内包括道路硬化和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和建房户各按50的比 例负担。目前,第二期建设也已开始施行,已完成征用土地6亩,通过深入的村组宣传,目前已有26户农户报名要求到新民居建房。

五、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三清三改”促进营造农村新环境

我镇为顺利推进“三清三改”工作,利用了民房改造与村建点、扶贫点相结合的方法,以创设示范点为突破口,注重了示范引导,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工作开展。

篇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村建设发展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建设管理模式,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的影响因素

1、资源因素

土地资源数量、水文、气候及地形地貌等要素都属于资源禀赋。资源的稀缺性是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进行规划的主要动因,因其能直接影响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对村庄的规模和布局有一定的制约[1]。平原地区的人口居住密集度较高,能够获得良好的聚集效应及辐射效益;而山区及丘陵地区人口居住较分散,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2、建筑布局因素

村庄布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区域布局完整,方便生产和生活,并尽量不占用农耕地等原则,在布局过程中主要以集中集约和分散集约这两种模式为主。集中集约模式指的是将村庄进行集中布局,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让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充分发挥集聚效益作用,有效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成本。分散集约模式指的是将受地形限制而无法集中布局的农村建筑进行适度分散,从而实现农村用地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3、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村庄规划的投资额度,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往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同农民需求层次有直接关系,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对居住条件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农户对住宅的要求从最初的生存型提升到中期的居住宽裕型,目前又向着居住舒适享受型的方向发展。

4、人文因素

农民既是村庄规划的参与主体,也是村庄规划的实施主体,因此,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及固有的思维观念都会对村庄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农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他们在选择住所时大多从靠近农田方面考虑,从而导致农户住宅的布局比较分散。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再加上一些农民进入附近企业打工,必然会产生村庄规划集中居住的需求。与此同时,很多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只有先建好新房才能拆除旧房,娶新媳妇必须要住新房,所以导致大量的农耕地被占用;另外,一些农民认为老宅是祖上留下的并形成空心村现象,即使不居住了也不愿意出售给他人,这就导致很多老宅基地长期闲置。

二、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村镇规划管理的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就是让农村迸发出城市的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农村的田园风光。要想真正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发展,必须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就是村镇体系规划,该规划包括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社会保障机制及产业分工等内容,利用城乡一体规划打破传统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束缚,推动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发展[2]。

(1)加强城乡文化交流

村镇中的镇不但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科技创新和文化教育的中心。相对广大农村而言,城市文明程度、文化设施及各种资源要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应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心村的文化实施建设是最便捷的法师最大程度的促进城乡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化下乡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加强农村文明建设。

(2)加强城乡经济交流

农村是农产品的输出基地,而城市是工业产品的输出基地,因此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城乡经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最终达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

(3)统筹城乡交通建设

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对城乡人员、文化及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很不利。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交通设施,构建村村通公路、村镇通公路、镇市通公路等交通网络,为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城市的一员。合理的村镇体系规划对各级村镇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各村镇应尽最大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特色推广“一村一品”,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村镇居民点的区域规划

当前,农村在交通、土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都源于未对居民点进行长远规划而导致的。因此,在处理农民居住问题时,应汲取城市发展经验,从长远角度出发。在规划居民点过程中,对房址、水、电、通讯及供气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规划

在当前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基本农田的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农村人口乃至村镇人口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要通过土地规划,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尤其是各种粮食生产基地的保护,落实国家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一旦纳入规划,便具有法律效应,任何人、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变更土地的用途[3]。

3、统筹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的本质是以人类的理性安排克服市场的失败,实际上是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如果没有理性的规划,理性地安排资源的使用,而是掠夺性的对待自然资源,就必然会导致资源的滥用和枯竭。

(1)提高村镇居民的认识水平

反对无视自然,自以为是的片面思想和做法,提倡尊重自然,人类要与自然共处共生,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

(2)加强村镇人居环境建设

以改善村镇与村庄人居环境为中心,村镇与村庄建设应不断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提供安全、方便、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3)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吸取城市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教训,切实做到事前防护,环境保护规划要与各项建设规划同步进行,而不是等到污染严重后再来进行规划和治理。

三、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乎农村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规划既是行动的纲领,也是行动的方案。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村镇规划作为龙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统筹这几个角度来考虑,坚持高标准编制规划,并通过搞好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篇3

1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中,为了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相关的原则为指导,以更好的规范和引导规划设计工作,具体来说,需要以以下原则为指导。

1.1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更好适应具体情况,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时,必须以农村现有情况为出发点,保持农村地域风貌和传统文化习俗。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目标,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实施,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下去。

1.2重视基础设施规划。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因而必须重视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对其进行合理安排,促进其最大效能的发挥。要着重做好道路、水电、能源、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1.3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在规划设计中需要从整体着眼,遵循客观规律,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4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农民,在规划设计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设计工作中。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为规划设计建言献策,直接参与规划设计,进行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更为全面的考虑他们的意愿,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2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

尽管人们认识到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并注重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新农村规划设计水平,但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认识存在不足。很多领导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对规划设计工作不重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规划设计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居民日常生活考虑不全面,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2.2规划设计进展缓慢。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为便利农业生产,一般居民住宅往往布局在交通位置便利的地方,延缓了集中规划布局进程,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现有的道路、住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规模较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难以很好的满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影响农业生产工作,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对此进行完善,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

3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各项基础设施布局的完善,离不开规划设计工作。只有做好规划设计,对各项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才能有效指导工程设施建设顺利进行,为农村居民生活创造良好条件。然而,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规划设计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影响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今后需要转变这种情况,运用新思路指导规划设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指导。

为改变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今后应该以新思路为指导,对各项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

3.1布局应该科学合理。开展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时,要着眼长远,综合考虑各项设施功能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工作需要。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个规划设计工作围绕农村全面协调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农村长远发展需要,对各项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另外,规划设计还需要注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其服务功能,做好各项设施维护工作,促进其最大效能的发挥,满足当地人们生活需要。

3.2坚持突出自身特色。规划设计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对贫困地区应该重视扶贫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基本解决温饱地区要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地区要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格局,促进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完善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环境、产业、文化等多种因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还要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延续乡村文化特色,保护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突出当地规划设计的鲜明特色,为人们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氛围。

3.3创造产业发展空间。落实产业发展项目,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做好科学安排,注重对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行住宅设计时,要考虑农村家庭产业特点和发展空间需求,适当增加住宅面积,设置农具堆放场地,重视农业发展配套规划设计,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改善生产居住面貌。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居住面貌为出发点,为人们生活创造整洁的村容村貌。避免居住点散乱,建设用地浪费,垃圾乱扔,饮用水源污染等现象的出现。规划设计中要将改善农村居民居住面貌为指导原则,做好道路改造、农民饮水安全、垃圾处理、乡村卫生服务、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各项工作,避免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5保持传统结构完整。规划设计严格执行保护耕地、节约农村用地原则,促进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进行村庄布局及规模设计时,要合理控制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日照间距系数等指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适当集中产业园区,建设节约型住宅,促进土地资源最大效能的发挥。对传统农村居民结构应该重视保留,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从而保持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规划设计中,要协调好旧村落与新村的布局,促进旧村落布局与现有的建筑风格顺利衔接,在保持传统村落结构完整的前提下,突出村落布局的现代化特点,从而促进规划设计水平提高。

3.6尊重广大农民利益。规划设计要坚持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为目标,综合考虑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社会结构、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内容,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想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内容是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事业,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综合技能创造有利条件。

4 结束语

总之,规划设计对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规划设计具体工作中,应该以新思路为指导,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对各项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为新农村建设各项设施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也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桂俊荣.中国农村现状下新农村建设规划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13).

[2] 陈芳.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J].广西城镇建设,2012,(06).

篇4

我的家乡是曾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区,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十一黄金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 2010-10-2——2010-10-8

地点: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 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XX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篇5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7133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

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而水土保持工作则

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生态经济的重

要举措。如何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城镇

化和生态化,是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生态

水土保持工作,是用科学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

用水土资源,保证大自然不被无序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

当前广大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来说,保证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

同步有序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者最首要的职责。

一、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在取得重

大经济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不小的代

价。近年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理念,十报告指

出,要促进发展生态化,就是要让各地在抓经济抓民生的时候,不

以环境的大破坏为代价。新农村建设是有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的良机,但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是十

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

13.7 亿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鼓励种植的政策,如农田直补、购农机补

贴等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良好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必不可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则可以有效保护好农田基础元素,保证土地、

耕地、植被不被破坏,可以合理规划好水源引渠、林草种植等,保

证基本农田不被过度破坏。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田地和田间路的

规划,有效的改善农田基本结构,提高农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产

力。通过水利设施,做好乱排放、乱砍伐等破坏行为治理工作,加

强水体资源保护,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良好的水土保持

工作,是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

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必备途径。新农村建设工作,

除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漂亮整齐的房屋,还要有规划良好的配

套设施,如商店、清洁能源、自来水、休闲场所,等等。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实行清

洁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改厕、改路等净化工程,

能够极大的保护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工作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必要前提。十报告提

出,要在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前,这项目标的最大难处

在于农村,农村小康了,则小康社会就能建成。而加强水土保持工

作,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农田、林地,留住了规划合理的农业

产业结构,留住了绿色能源。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就是为建成全

面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水土保持工作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认识

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知道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不过

这种重视只停留在认识层面,在行动上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一是

人员力量安排明显不足。到了基层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只有两

三名,有的小乡镇甚至只有1 人,人员的缺乏导致水土保持站的职

能履行不到位,执法监督也缺位。二是牺牲环境谋发展。在发展农

村经济过程中,很多基层政府为了一些项目的落地,明知道环境破

坏较大,带来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但在GDP 的吸引下,依然

选择引进项目,这也是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不重视。

1、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水土流失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是比较严

重的。一是耕地和水利设施破坏比较严重。国家保持18 亿亩耕地

红线的政策不变,但是耕地也确实在不断减少,不少农村居民违反

政策,用耕地建房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同时,弃耕、农业产业化引

起了水渠水源枯竭等等。二是山林、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由于我国

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统一规划,往往在低丘

缓坡中重新开发,这必然带来了山林和植被的大量破坏。三是环境

污染较为严重。农村的工业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随着农村

工业的发展,农药、塑料、工业废水等的乱排乱弃,已经造成了较

为严重的污染。

2、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目前,由于重视不够和

人员力量的不足,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比如,在

行政处罚上面,基本上是属于事后处罚,在造成水土流失之后缴纳

一定的罚款后即可,在恢复水土和预防水土流失上办法不多,较为

单一的行政执法方式导致震慑效应不明显。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行动认识,夯实组织基础。不仅思想上,在行动上也

要紧紧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重中之中来做。要加强人员力量保障,

充实基层水土保持站的力量。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宣传,

广泛动员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要坚持原则,一切是

环境保护为前提,再好的项目,再多的经济拉动力,如果是以子孙

后代的环境为代价,就不能引进,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长远。

2、加强农业发展,建设新型农业化。农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建

设的基础。要加大农田水利保护,在地质易发多发区,加强基础建

设,保证农田水土不流失。要加强山、林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提

高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用治理促进开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渠修建和水污染治理。要推

广标准化生产,实现农田高效利用。要大力推进科技农用机械使用,

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节能低污染的农业。

3、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在

水库除险加固、水源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要加强山林、植被的保

护,大力开展种树植草活动,在公路、村镇等地多绿化,在建房审

批上严格审批。要加强沼气池、自来水、垃圾处理站等农村基础设

施的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执法力度。要强化水土保持人才培养

力度,用科技力量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促进工作。要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于破坏水土资源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形成

更为有力的震慑效应。

参考文献

[1] 曹杰.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 中国

篇6

农村电网建设是发展新农村的重要任务,电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能源,而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所以电网系统并不完善,相关人员在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1.1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思想较落后

农村电网的改建是我国重要的建设项目,而且关系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升效率。国家颁布的相关电力发展准则需要依靠供电企业进行开展与落实,所以,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国家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对农村电网改建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供电企业发展并不均衡,在一些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而且思想比较落后,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会降低电网改建的效果。有的电力部门管理者,思想比较落后,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懂得变通,电网改建政策想要更好的落实,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改建措施进行改进,不能盲目的听从上级安排。所以,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水平过低,是制约农村电网建设的重要因素。

1.2电网结构设计不够合理

电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影响着电网改建的效果,但是有的地区的电力企业,对电网结构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这也是限制当地电力企业发展以及电网改建的重要因素。如果电网结构设计没有做到优化,而且不够合理,则会造成设计成本增加、线路过长等问题,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3电网建设的环境较恶劣

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而且建设发展比较落后,使得地质环境比较差,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这也给电网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给电力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较恶劣的地理环境也是阻碍农村电网建设的其中一项原因。

1.4农村用电季节性变化比较强

农村用电有很大的特点,一般季节性比较强,用电的高峰期以及低谷期较为明显,农村需要进行农业生产,所以用电量极容易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在用电低谷期间,电网的配电会呈现大马拉小车的局势,这也增加了电网传输的线损率。另外,一些农村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够,对电力电量的管理制度不够先进,制约了电力管理水平的提升。

1.5电力企业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在一些农村供电企业中,管理人员比较重视宏观调控,但是却忽视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我国的农村数量比较多,在电网建设中,管理内容比较多,而且工程量比较大,但是工期却比较短。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在电网建设中一味的追赶工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容易造成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

2.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2.1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

根据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农村的配电网络中可以采取“闭环结构,开环运行”的方式,也就是说,整个电网网络本身为环形,正常情况下将其中一些线路断开,使整个电网网络呈树枝型,也就是辐射性,如此一来一旦发生任何故障就可以通过开关操作将失去的电源负荷转移到其他线路上。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重要的负荷不会因为个别的线路和设备的损坏和检修而导致停电。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避免迂回线路。

2.2降低功率损耗的建议策略

功率的损耗可分为有功功率损耗以及无功功率损耗。通过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情况有功功率的损耗主要出现在线路上,而变压器上的损耗较小。在实际的运行中,主干线路因其具有输送率高的特点,在功率损耗上占有很大的比率。所以我们要根据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的需求来选择导线的线径,由此来降低线路的电阻,减少线路中的损耗。

对于无功功率消耗来说,线路和变压器的消耗是一样的,不过到了用户身上,负荷的无功缺额现象较多,在线路的末端更容易出现。所以在实际改造时要保证主变压器有足够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由此来补偿实际运行中产生的无功损耗,并且减少在线路的传输中产生的损耗。对于部分无功消耗多的用户,可以采取专用变压器来供电,并且进行就地无功补偿。

2.3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供电的可靠性是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才能保证用户可以及时的使用电。由于农村电网网络多为放射状,所以可以在其分支上安装开关,并在主要的长线路上安装中和器以及分段器,由此可以减少在运行中的故障,这么做可以大大的缩小停电范围,并容易找出故障点,以便及时的修复,缩短停电时间。

2.4提高电压质量

由于我国部分农村身处偏远地区,在输电线路中的损耗较多,导致了电压偏低、负载非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问题传统的办法是在变压器上安装分解开关,由此根据变动来调整。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稳压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面对上述问题就可以针对用户家中安装稳压器,实现就地补偿。对于偏远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立小型电站,通过缩短距离来减小压降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偿无功损耗,从而有效减少压降,提高用户的电压。

2.5改建电网保护措施

篇7

三、实施“康庄工程”,构建新路网。农村公路,是连接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的纽带,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对外开放的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保障。*县围绕“村村通公路,人人乘客车,个个奔小康”目标,在现有行政村全部通公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公路养护,探索建立已建成公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公路养护和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延伸工程,规划建设基础较好自然村公路,扩大“康庄工程”覆盖面、受益面;三是构建网络,加快47省道、20省道、侯中公路等主干线工程建设,实施通村公路与主干网的连接、通村公路之间的连网,构建便捷快畅的城乡一体交通网络,实现“路、站、运”一体,“建、管、养”结合,真正使“康庄工程”成为方便农民出行、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保障工程”。

篇8

教育是基础,是一个地方发展后劲的源泉。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虽然本地的基础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乡镇教育经费的缺乏,使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显得力不从心。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拨款不均衡,农村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是城市初中的64%,农村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是城市小学70%。三是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高位走强,幼儿教育发展整体滞后,缺少公共财政的有效支持,四是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学科、年龄等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批年龄较大、学历专业不合格的小学教师仍在岗位,甚至还有代课教师,一些学历过关又学有专长的教师由于编制和用人制度的限制不能进来,教师人才“断层”现象明显。幼儿教师队伍中,广大农村地区民办或其他社会力量办学的幼儿园合格师资严重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一要认真落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教育资源要合理配置。要着力解决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明确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指标。三是优化人才培育发展机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研究制定鼓励优秀教师去农村学校工作的激励机制,从聘任、考核评价、职称评定等方面对农村教师实行倾斜,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学科、年龄等矛盾,把农村教师队伍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流动顺畅、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医疗卫生服务要科学化

建立一个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南通地区已经建立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覆盖,全市共建101所乡镇卫生所,新农合参保人数520万人,参合率99.52%,基本做到“小伤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镇、大病基本不出县”,给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要真正做到医疗卫生服务造福人民群众,惠及千家万户,还要注重“四个提高”。一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应重点投向农村等薄弱环节,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体系,建成15min健康服务圈。三是提高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要加大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力争实现每村都有一名“大学生村医”。鼓励医卫人才服务基层,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四是提高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普惠性。确保安全、质优、价廉的基本药物覆盖率100%,使人民群众均等享有基本药物制度带来的实惠。

篇9

一、农村居民点统筹用地的特点

1、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2、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3、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二、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二是对原先农民宅基地房屋进行评估,发放补偿费用,由农民自己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房。给予农民补偿款的方法可能导致农民建不到房。原因有二,一是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到市场上买房或者自己建房;二是由于农民储蓄较少,而用钱的地方较多,所以容易导致农民把补偿款挪做它用,最终则无钱建房。

6、责任田再分配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后,农民迁移到中心村或城镇,这就涉及责任田的再分配的问题。对于居所到田地距离较远的农民则面临交通成本的问题,这些费用由谁承担则是问题之一。有些地方把整理出的田地由政府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态园区。园区管委会每年向农民交纳租金或一次性付给农民集体补偿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则是问题之二。

7、耕地复垦数量、质量的问题。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整理的数量以外,还需特别注重整理为耕地后,耕地质量的高低。过去,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就因为只注重耕地的数量而没有过多强调复垦后耕地的质量,而造成了“占好地、补劣地”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现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做好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工作。

三、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的模式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要求,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以下模式和方法进行整理。

1、规划调整型

对于城镇建设发展或有关项目的建设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所涉及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

2、集中合并型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条件好、限制条件少的村庄,规划长期保留同时接纳其他搬迁村庄;或多个行政村已经自然地聚集成更大规模的聚落;或人口规模不大,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村庄,鼓励并引导其他村庄的迁入,增强人口在此类村庄的集聚。

3、保留改善型

对于村庄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但由于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需求对其发展进行限制的村庄;或村庄自身发展条件一般,但由于村庄人口较多或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等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迁入到其他村庄中去的村庄,进行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为主的整治工作。

4、搬迁撤并型

对于现状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条件较差,现有人口规模过小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逐步引导人口向其他人口规模较大、基础设施相对较齐全、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他村庄转移;对位于矿产品储藏区或者踩空区等禁止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对受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位于限制建设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进行搬迁撤并。通过合理布局新农村居民点,进行村庄整治和退宅还耕,使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迁并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和耕地保护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紧密结合,农村居民点的退宅还耕与农田的整理复垦紧密结合,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四、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的主要措施

1、充分尊重集体土地产权,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首先,农村居民点统筹规划要充分尊重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不得侵犯农民的产权。其次,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居民点统筹规划的重大意义,并保证整理项目的透明和公开,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第三,在整理过程中,要给予农民实惠,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并保证农民生活质量不降低,对于整理过程中对农民造成的损失要给予公平的补偿。

2、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置换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

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要做到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应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合理运作、科学评价,做到建设用地指标与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双挂钩”。地方政府应该对复垦后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高于平均水平或复垦耕地质量很高的,可以给予奖励或赋予“质量系数”,即置换比复垦面积更大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

篇10

大兴龙村位于新市镇南部1公里,距耒阳市区22公里,耕地面积:2425亩,旱土:750亩,林地面积2200亩。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15户,人口2684人,党员91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2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700余人。主要产业为种植水稻、油菜、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养殖生猪、鸡、鸭等家禽。通过初步摸底调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情很高,积极性很大。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度

(一)工作队进驻伊始首先在2016年的基础上完善修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并结合实际情况排出了《2017年大兴龙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表》;工作队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值班安排表等,并一一按要求都已上墙,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电力设施提质改造。耒阳国网电力公司在2016年现场勘查的基础上,今年2月份已经动工陆续更换老化的3台变压器和线路,计划12月底之前完成大兴龙村的农网改造升级。 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左右。

(三)新农村建设扶持资金落实情况。工作队积极主动与后盾单位汇报情况,争取后盾单位资金支持。目前市发改局落实10万元、安监站已经开票5万元准备入账、政府办已经同意扶持资金3万待开票入账。

(四)“穿衣戴帽”改造。工作队6月份配合新村办和财政局对2016年未验收的工程进行了扫尾验收,4月并就美化村庄达到整体效果工作队对还没有进行“穿衣戴帽”改造的房屋进行前期房屋整治规划摸底,提前做好了危房的前期改造工作,为下半年“穿衣戴帽”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日,共拆除危房、残房二十多间,新建民房10余间,展现了村民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风貌的决心。

(五)村容村貌整治

1.休闲健身广场建设。今年2月份在市文广新局的资助下,在1、2组大岭湾正厅房旁成功安装好了一批体育健身器材,修建好了健身广场,为帮助农民朋友健身锻炼,增强体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美化村组的路灯安装。工作队与村委会商议在2016年的基础上以1、2组大岭湾为中心往两边辐射,拓宽村组亮化的面积,此工作已经申请报告市城镇办,计划新增安装120盏太阳能路灯,12月底之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3.大岭湾村中央广场硬化。截止6月中旬,完成了坪地硬化2100平方。

4.利用植树造林好时机,2月份完成了村庄120亩绿化工作。

5.融村级办公与电商中心的活动场所,投资75万元,目前已经建造2层,预计不久可竣工,今年底之前村部可以搬进办公。

6.完成村内通组公路硬化1公里。修建原高桥7组现大兴龙9组乡村公路近1公里,6月份已经与交通旅游局报告,计划年内修通,投资30万元左右。

7.欧阳海灌区大兴龙段主干渠道硬化工程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渠道总长将近2公里。

(六)村规民约已经协助村委会制定好,目前已经上墙公示并发放到村民手中,让群众知晓新农村建设,从心底上支持,行动上拥护配合好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七)环境卫生整治。继续全面整治路面乱堆乱放、乱建、乱倒行为,落实门前“三包”,4月份添置了垃圾箱10个。

(八)农村产业发展

1.种植业。今年2月份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种植双季稻、油菜和西瓜。通过一流转五服务,将土地转包给水稻种植大户曹利古的“绿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模化经营,农民在赚取承包费同时优先本地用工,达到双赢目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2.协助引进新市中科园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渠塘村种植数千亩玫瑰花,玫瑰园将依托新市镇域内旅游资源,深加工玫瑰花茶、精油产品和规划建设农家乐,计划打造成一个集经济作物、玫瑰观赏基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玫瑰主题公园。

3.畜牧养殖业。走访养牛专业户,帮助他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4.计划还耕退湿100多亩,预投入240万元,4月施工,12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