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5: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加快设施建设。各村居根据居民实际情况和垃圾产生数量,每15户居民设置1个垃圾桶。每个村居根据实际需要建设1-2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用于储存本村的生活垃圾。每个镇(街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中转箱,用于存放、转运生活垃圾;每处中转站合理配备村级生活垃圾收集车,负责及时收集村级生活垃圾。
3、配备保洁队伍。各村居(社区)按照每百户居民(不足百户的按百户计算)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专业保洁队伍。各镇(街区)驻地根据面积和人口数合理配备专业保洁队伍,每处驻地不少于10人。各镇(街区)每处中转站配备工作人员不少于2人。城市社区的环卫保洁队伍,参照省城市道路三级保洁标准(6000㎡/人)配备。
4、搞好垃圾收集。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收集。各村居(社区)居民户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近投放到垃圾桶内,保洁员每天将本村垃圾桶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至垃圾集中存放点,并负责本村居(社区)的道路保洁。各镇(街区)每天将各村居(社区)集中存放点的垃圾及时清运至中转站。市城市管理局委托专业保洁公司每天将各镇(街区)中转站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按标准要求统一进行规范无害化处理。市区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等要求,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由保洁公司统一运送到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处理。
5、确保经费支出。各镇(街区)、村居(社区)要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目标,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经费按原渠道解决;各镇(街区)、社区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垃圾集中收集和镇级垃圾中转站点以下清运费用,由各镇(街区)、社区自行筹集解决;各行政村环卫设施的配置、维护、运行费用以及环卫保洁费用,采取“一事一议”等形式筹集资金,由市物价局制定具体指导意见;城市建成区范围外从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点到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垃圾清运、处理费用,由市财政负担。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1、基础建设。当前____乡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9个自然行政村先期实行环卫一体化,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乡三分之二的村庄实现环卫一体化,到2016年实现全乡26个行政村环卫一体化的全覆盖。目前已配备垃圾清运车3辆、建设地埋式垃圾池40个、设置垃圾箱300余个,根据村域面积、人口分布进行了合理分布。并根据保洁人员数,相应配置了扫帚、工作服、人力(机动)收集车等清扫工具。随后还将配备吸水吸污车3辆,继续加强和完善环卫一体化基础建设。
2、人员配备。经____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了____乡环卫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工作,进行保洁人员的日常管理、培训、考核与垃圾清运工作。目前,已按常住人口每100户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依据村域面积和人口分布配备专业保洁员43名负责9个环卫一体化村庄的日常卫生清扫和垃圾收集工作。
3、制度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____乡乡村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开展方式、资金来源、长效机制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我乡还制定并完善了保洁员定责定薪制度、“三包”保洁制度、公众评议制度,对保洁员的责任和薪资、垃圾的清理与收集方法、保洁工作的考核与奖惩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各村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规范运行和达到群众满意水平。
虽然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开展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场革命,但就现在运行情况看来,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村民的环卫意识仍需增强。由于受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有些村民虽然参与环卫一体化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自身的环卫意识仍然不强。村民渴望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但是却不情愿或者没有条件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甚至有时会下意识地造成环境污染,给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2、资金的筹集方式仍需改善。目前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投入与维护、保洁员的薪资发放、垃圾的清运与处理和其他相关工作均是由政府出资运营的,随着运行时间和村庄数量的增加,势必会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负担。另外,由于政府资金审批过程复杂等一系列原因,也会给环卫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长期政府资金的投入,也会让村民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环卫一体化的长效运行。
3、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仍需优化。当前环卫一体化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各村将垃圾收集后,选择合适地点进行填埋处理。这种简单的垃圾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缺陷,不但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稍有不慎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尽管如此,由于资金、土地等条件的制约,以各村现状在短时期内也不能做出更好的处理办法。
结合当前开展环卫一体化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环卫工作进展,落实长效运行机制,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加之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些地方在未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工程前,把城市垃圾倾倒到乡村,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卫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
二、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前提。多数农村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三)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环卫管理机构对农村环卫管理“鞭长莫及”,乡镇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大多数村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内没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老弱病残人员,不能担负起环卫管理职责。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程度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形成“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1)根据村镇道路格局,用地布局,自然界限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生活垃圾装袋后定时投入指定垃圾收容器内,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倒与地面、垃圾通道的投放方式,同时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在规划区域内整治露天垃圾收集池(点),杜绝散倒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垃圾收集点,须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在收集点由人力车、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厂。3)环卫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进行计算,城镇环卫专业队伍宜占规划区人口的0.5‰~1‰,每个村目前应配置2至3名环卫人员。4)垃圾清扫、转运的设施配置缺乏,小型清扫车每村配置一辆,压滤式垃圾清运车每镇配置1辆。
(二)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城乡环卫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要成立环卫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事宜,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新机制。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三是建立严格环卫管理考核机制。县级环卫部门强化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镇村环卫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现在够狠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将镇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环卫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要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焚烧池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四)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是城乡一体化财政补助资金多向农村环卫管理投入。提高财政投入农村环卫保障资金的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的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作为村庄自筹资金。
(五)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板块、宣传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除了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外,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村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村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进学校,鼓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去,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
四、结语
总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对农村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对于目前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莱芜市环卫作业集团化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城市主、次干道(街道)和公共区域的保洁由环卫部门负责管理;二是商品房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大院由相应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三是农村、安置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由环卫部门和镇村联合多级管理。目前,龙文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环卫市场化率达100%,即通过政府公开购买服务,由有资质的保洁公司承包运作,从而形成了保洁公司负责作业、环卫部门或镇村监督考评的管理模式。应该讲,龙文区垃圾管理体制和主体是明确的,但垃圾随处可见、随处倾倒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那究竟问题出在哪里?龙文区现有常住人口18.29万人,流动人口约4万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计22.29万人,按每人每日产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测算,该区每日约产生223吨的生活垃圾。但是,每日进入蒲姜岭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平均只有174吨,这意味着每日仍有近50吨的生活垃圾囤积在区内的某个角落,一年就达18250吨,这还不包括农村和企业大量的建筑垃圾、生产工业垃圾、生活杂物等。长此以往,人们将被垃圾包围,垃圾也将逐步腐蚀生活的环境。
2龙文区城乡环境卫生问题成因
2.1保洁经费无法保障市场化的高标准
龙文区目前执行的保洁单价是城市道路4.86元/㎡.年、公园景区1.34元/㎡•年、农村和城乡结合部1.3元/㎡.年,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省内一些城市(区)保洁单价如表1所示。以城市道路保洁单价为例,龙文区按照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城市道路需执行二级以上的标准,按照国标配套的定额是:每个环卫工人每班次的清扫保洁面积是3125㎡,每天至少需2.5个班次(每班次有效工时为6.5小时),根据国家和福建省定额标准进行测算,保洁单价将达到了12元/㎡•年以上。而龙文区现行清扫保洁的招投标成本是按照每人每班次负责清扫保洁面积8000~8500㎡(四级道路保洁标准为3375㎡•/人•班)每天1个班次进行预算,而实际中标额每人每班负责的清扫保洁面积超过了10000㎡。对照国标,相当于不到0.4个班次的环卫工人配备数量需要去完成2.5个班次的工作量。因此目前龙文区道路的保洁档次仍然较低,清扫保洁时间大多只有8~10小时,保洁空点仍大量存在。财政缺口使保洁经费受限,使保洁质量和标准都难以有效提升。
2.2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存在多头管理
目前按照龙文区的城乡保洁责任体系划分:城市道路属环卫部门管理、公园景区和绿地属市区园林部门管理、下水道属市政部门管理、公路的机动车道属市公路局管理,农村、安置小区、镇道、城乡结合部等属环卫部门和镇、村共管。这种保洁责任体系的弊病:一是路面作业相互影响;二是作业时段不同,使区域洁净度不一;三是作业的质量标准不同;四是保洁专业程度不一致。各管理部门交叉管理,各自为政,推诿扯皮,使保洁合力难以形成实效。
2.3非生活性垃圾渣土管辖机制缺失
非生活性垃圾主要有建筑渣土、装修垃圾、工业垃圾等,其行业主管部门有执法部门(渣土办)、建设(房管)部门、环保部门。但是目前应管部门对垃圾渣土的专业性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机制处于失控的境地,而龙文区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阶段,但路面滴、撒、漏现象相当严重,小区物业和工业企业垃圾杂物、土头随处乱倒在工地、港道,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2.4基层环卫管理机制缺失
镇村对于垃圾治理重视不够,有严重的“一包了之”的“大爷”情绪,同时镇村尚未配备专职的环卫管理机构和人员,未建立完善的镇村环境卫生综合考评机制、市场化的委托监管,也使区镇两级推诿扯皮的现象增多。而治理责任和服务思想的缺失,构成了卫生监管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各镇村将突击式的应付检查作为农村垃圾管理的重点,而不是将心思放在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同时,群众(甚至保洁人员)卫生意识不足,对垃圾治理参与度较差,有的甚至破坏创卫成果,从而在垃圾治理上造成了恶性循环。
3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思路
3.1公布和保障环卫市场化指导价标准
环卫服务质量与当地财政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要在环卫劳动定额的基础上,公布全国各城市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以确保财政资金足额供给。各地再根据区域差、人流量进行适当系数调节,严格执行。我们以龙文区为例,推算全国各城市的指导价以供参考。由于环卫清扫保洁是以人工为主,配合机械作业,因此,可在原市场化价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最低工资标准和保洁时间、密度的提高幅度为依据,确定龙文区的环卫指导价。对此,根据龙文区的人口密度,笔者因地制宜,认为城市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公共区域等清扫保洁时间须达到16~18小时;农村保洁时间只需12小时。考虑到从2011年至今,龙文区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4次,从950元/月提高至1350元/月,如表2所示。因此,2018—2020年新一轮市场化运作,最低工资标准预计将比目前提高25%~30%,同时增加50%的保洁密度。据此,相应的清扫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城市)的合理取值范围应在8~10元/㎡.年;农村的保洁单价应在2~3元/㎡.年;风景园林的保洁单价可保持25%~30%的增幅(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持平),维持在1.7~2元/㎡•年。按此标准,龙文区每年的清扫保洁经费需增加3000万元左右,扣除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指数的增长因素,实际用于提高保洁质量的投入估计在30%以内。2016年龙文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3亿元,而用于环卫清扫保洁约4000万元,按照目前的增幅,到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将近30亿元,而7000万元的保洁费应是在区财政的可控范围。综上,按城市线类划分,漳州应属三线弱城市,应比龙文区(漳州的新区)提高一个档次。因此,一线城市保洁市场化指导价应在25元/㎡•年以上,二线18~25元/㎡•年,三线12~18元/㎡•年,四线7~12元/㎡•年。
3.2提高市场化准入门槛
改变按道路、镇街、村落划分标段,由不同资质保洁公司分别承包的方式,引进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整合市场和资源,以县区为单位一个标段统包,由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承担保洁任务。同时,在市场化中采用PPP的模式,中转、设备、车辆由中标企业一次性投资,按折旧纳入市场化预算,环卫部门按合同每月核拨,以减少财政压力。推行先进的“桶换桶”垃圾不落地收集方式,以高品质的公司管理来提高保洁标准。
3.3建立多渠道筹资新体系
对环卫市场化资金应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体系,转为区、镇、村三级负担的筹资新体系。按区域划分经费负担体系:城市道路、景区公园由区财政全额负担;农村、安置小区、镇道等由区、镇(村)各负担50%。村按村规民约的形式向村民收取20~30元/年的卫生费,不但能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也能弥补镇(村)级的配套资金。
3.4实施齐抓共管的市容监管体系
一是将原属各部门管理(公路、园林、市政等)的环卫保洁职能全数划归环卫部门管理,配套资金同时划转环卫部门,整合环卫保洁职能,形成一把扫帚扫到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二是城建、房管、执法、(渣管)部门应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小区装修以及渣土车的管理,推广湖南、广东等地的模式实施建筑渣土押金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土头临时堆放点的管理,强化文明施工和扬尘的管控,实施“痕迹”执法,全面杜绝渣土撒、漏和乱倒的现象。
3.5建设“智慧环卫”管理模式
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应用GPS定位,对接“数字城管”,建设以“智慧环卫”为核心的大公共事业管理平台,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服务。及时分配任务,反馈整改成果,同时对管理范围所涉及的人员、设备、车辆到作业面和垃圾多发点以及工作流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合理规划管理和考评模式,提升作业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形成规范化、智慧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6建立并完善大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镇级环卫机构建设,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区镇分级管理模式。二是在加强区级乡镇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推广四川等地先进经验成立城乡整治办,将市容环境卫生纳入镇一级的政绩考核评价,从而形成“镇村日常巡查监督、环卫部门定期考评、区整治办协调监管”的分级管理模式,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常态化工作格局。三是将小区、店面、企业垃圾上门收集纳入市场化范围,使整个市场化运作体系不留死角。四是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风水学、致富学等,利用网络、动漫、壁画、LED、广告车走村入户,进学校、入企业,开展“美丽庭院”“卫生家庭”评选,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推介,引领群众从配合垃圾治理到参与治理、美化家园的工作中来。城乡环境卫生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配以强力的执法以及群众的宣传发动,才能将此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转变为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二、存在问题及整治范围
存在的问题:各社区、村工作开展不平衡,垃圾围村现象仍然存在;主要道路、河边、干渠边垃圾成堆;卫生保洁存在死角或盲区,只注重村内一两条主要道路和硬化路面的环卫保洁,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对原垃圾堆放点没有进行彻底封堵,存在乱堆乱放现象;宣传发动不到位。
整治范围:街道驻地、所辖各村庄区域范围内的道路、路域、水域、村庄内部及周边区域。
三、工作重点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重点对各村“三边三底三界”(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沟底、湾底,县界、镇界、村界)的存量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现象;抓好沿潍胶路、穆响路、眉南路、尚庄村后路两侧的路域整治;沿引黄干渠两侧姜草、糊沙、生活垃圾、药瓶药袋清理;沿潍汶河西岸穆三、望庄等村的垃圾点清理;各村内主大街两侧违章建设及背街小巷“三大堆”清理。在抓好“净化”的同时,逐步推进“五化”;积极发放一封信和开展群众满意度问卷入户调查,村村到、户户到,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四、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2015年5月12日-5月13日)
各社区、村通过村内广播、重新粉刷墙体标语、悬挂条幅、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逐村逐户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形成浓厚工作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开展打好舆论基础。
(二)集中整治(2015年5月12日-5月20日)
坚持边宣传发动,边集中整治的原则,压茬进行。各社区、村结合本辖区实际,对照工作重点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标准》(附后),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号召村两委干部、党员户带头,群众齐参与,集中人力、机械迅速掀起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整治期间,各社区每周提报2-3个村,由街道组织社区第一书纪、总支书记分两组于每周六进行集中观摩;同时,督查室要逐社区逐村进行督查,对行动快,效果好的村进行表扬,整治不彻底的村进行通报批评,以此来推动集中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检查验收(2015年5月21日-5月31日)
活动结束后,将对各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进行验收。验收结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工作重点和整治标准,进行现场验收打分;二是活动期间,党政办开展两次环境卫生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对调查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达标通过;满意率达不到90%的,不达标,由社区人员给调查对象当面反馈,并限期整改。
(四)建立长效机制
集中整治行动结束后,要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各社区、村要积极与保洁公司包村人员衔接,将清理好的街巷及时移交给保洁公司托管,避免形成新的“三大堆”;同时,各社区、村要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标准,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环境自觉维”的意识,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定期进行广播宣传,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街道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并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为使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创建活动。
近年来,__区政府及区环卫部门围绕打造“六个__”、创建生态文明城区的工作目标,以大力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为突破口,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措施,努力提高环卫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卫生质量,创造整洁、清静、舒适的卫生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大胆改革,积极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去年开始,__区环卫部门首先在文新地区推出道路清扫、垃圾收集市场化运作试点,辖区内35条200余万平方米市管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率达到80,公厕达100,今年又将220余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和文新、古荡两个地区的生活垃圾收集作业推向市场,使全区环卫作业招标市场化运作率达到了90以上。与此同时,在环卫作业市场的准入条件、竞争规则、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确立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投标原则,制定了“四查、两报”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监管制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和规范环卫作业市场。
(二)迎难而上,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__区政府及环卫部门面对环卫设施定点难建设难等问题,每年都千方百计地安排资金,有计划地新建和改造一批环卫基础设施。机械化作业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区机械化作业面积达35万余平方米。20__年改造了城区最后一只敞开式垃圾中转站即西溪垃圾中转站,今年初转塘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投入了运行,区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关注的翠苑三区垃圾中转站近日将动工改建成为一座环境清洁、设施先进的垃圾中转站。去年还对窑背巷、翠苑三区、求智巷的3座公厕进行了改造,并首次在农村地区新建了10座标准公厕,还投入30余万元对湖滨路、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省府路等17条主要道路两侧果壳箱进行了更换。目前全区城乡还有一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位于__区城西的首座大型废弃物集运中心已完成立项并划出规划红线。该中心的建成,将大大提高__区垃圾处置能力,为垃圾处理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__区政府及市容环卫部门以效能建设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把效能建设与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如上半年居民反映北山地区白沙泉有成堆垃圾,环卫部门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治,清运建筑垃圾50余吨,并进行了环境美化。针对区域范围广、游客流量大、大型活动多的特点,环卫部门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努力搞好环卫保障。如今年上半年大型活动就有省市“两会”、“五一”黄金周、“创模”复检、国内旅交会等,环卫部门都能精心安排,确保环卫保障任务顺利完成。近年来环境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今年的__区人代会上,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大会议案有2件,建议有17件,区政府及环卫部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制订了具体的办理计划和措施,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全部按时办结,代表见面率和满意率都达到了100。
(四)关注农村,重视乡镇环卫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镇环境卫生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全区各乡镇都建立了环卫站,充实了保洁力量,增添了环卫设备。从调研的二个乡镇了解到,镇、村二级在环境卫生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袁浦镇开展清除露天粪坑工作,该镇沿绕城公路两侧的露天粪坑都已清除,并完成农家改厕294只。又如蒋村乡三深村村委会近年来较重视环境卫生,全村配备6个卫生保洁员,负责全村环境的清扫和清运,使村容村貌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__区市容环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__区的环境卫生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建设生态城区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体制不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也必须有机协调、共同推进。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是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尚未完全理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环卫工作虽然是以区市容环卫局为主,但许多公共设施却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如绿化带、河道、交通隔离栏、公交站牌等就分别涉及建设、农业、交警、公交等若干个职能部门,有的一个点就牵涉到几个部门、涉及的部门越多,责任就越难以落实。如在河道管理方面,冯家河、沿山河、莲花港河、紫金港河等河道已由过去的农灌河变为城市景观河,但管理责任仍在农业部门,而日常的保洁及泵站养护却仍落实在古荡街道,管理关系不顺。
(二)环卫设施不足
近年来政府和环卫部门虽然加大了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但环卫设施建设与改造涉及到规划、建设、市政以及管理体制、产权归属、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加上居民群众对自己住宅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持排斥态度,导致环卫设施建设难、改造难,府新、嘉绿苑、沁雅垃圾中转站已经立项、规划审批通过,因群众投诉而不得不停建。配套的公厕、垃圾房等一旦因道路改造拆除后再建就非常困难。在城区,尤其是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管道破损的现象较为普遍,化粪池经常堵塞。有的小区道路狭窄,吸粪车无法进入,如北山友谊、上保等社区,环卫部门虽然定购了小型吸粪车,但因改装车辆办不出牌照而至今未能投入使用。一些城中村,市政管网还没有联通,污水不能纳入市政管道,居民住宅楼的贮粪池经常满溢。在农村,由于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可降解的无机垃圾增多,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更使垃圾量急剧增加,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垃圾出路问题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__区7个乡镇中,除转塘、三墩、留下镇外,其他4个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 乡镇环卫站作业也只能覆盖到集镇及周边村外,大部分村的垃圾都是自行处理。如袁浦镇,集镇周边的7个村由镇环卫站清运到露天垃圾填埋场,其余7个村则是自行处置。蒋村乡日产垃圾近40吨,乡环卫站仅有两辆农用车和六辆三轮车,机械设施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垃圾日产日清的任务。村级的环卫工作也不平衡,一些村由于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几乎没有建设符合要求的环卫设施,也没有清扫保洁人员,环境脏乱差现象仍较为突出。
(三)市场化运作机制尚不完善
近年来环卫部门对道路清扫推向市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卫生保洁费收取越来越难。根据《杭州市环境卫生有偿服务实施办法》和《杭州市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可向每户居民每年收取50元的环卫有偿服务费。由于两个“办法”有关收费标准、主体、对象及相应权利义务的规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力,对一些拖欠或拒绝交纳保洁费的居民户缺少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尤其是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收费工作更加困难。二是市场化运作的经费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环卫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它所产出的是社会效益,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推向市场,需有必要的经费予以保障,企业在完成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应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用钱买服务,钱从哪里来,目前还缺乏规范、稳定的资金渠道。钱少事多任务重,环卫部门只能大量招聘外地民工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据了解,区环卫局现有职工976名,临时工有587名。这些临时工月工资平均仅相当于杭州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福利。也没有为临时工交纳“三金”。以低薪招聘的民工,大都文化偏低,只适合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不利于环卫事业的发展。招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虽签订合同却不为职工交纳“三金”,属于违法行为,也不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环卫作业管理尚有空白点
一是废弃物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废弃物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市容环卫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电脑、手机等电子垃圾含有许多稀有贵重金属及大量有害物质,收集处理得好,可以促进资源再生利用,管理不好,则会严重污染环境,如今许多居民小区放置的分类垃圾箱成了摆设,有的干脆收了起来。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无害的垃圾都丢进同一个垃圾筒。二是全方位管理还不到位。环卫工作的精力、重点放在了主要道路和主要窗口管理上,对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以及一些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保洁、管理还不到位。条与块的协调上也存在问题,如小区道路清扫由社区负责,垃圾最终还需环卫部门清运,有时居民丢弃的家具以及装修垃圾等,环卫工人以不是生活垃圾为由不愿拉走,社区也不能及时组织人力去清运,只好临时找一个地方堆放,既影响小区环境,也往往成为居民投诉的热点。三是在一些工作细节的处理上还不到位。如小区的垃圾房垃圾清运时将筒里的垃圾倒出再铲进运输车里,污水臭气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放在小区道路边的垃圾筒,附近没有自来水,污水得不到及时冲刷,时间一长必然造成污染。还有的简易运输车不密封,一路滴,一路臭。在农村,沿路、沿河建的垃圾房大都是敞开式的,风一吹,到处都是垃圾,扩大了污染面。
三、加强__区市容环卫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__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规范公众卫生行为
良好的公众环境意识、卫生习惯和个人素质,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关键。从__区的实际出发,一是要注重抓好城郊结合部和农村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外来人口多、居住环境差、环卫基础设施缺、生活习惯差异大等特点,指导村民制定健康、文明、守法的村规民约,改变乱丢废物陋习,同时加强对房屋出租户的管理,充分发挥房东的作用,使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成为租房者的自觉行为。二是要按照创建国际花园城市、生态文明城区的标准要求,发挥社区的管理作用,培育居民的环卫意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作用,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要向居民宣传环卫作业改革的必要性、垃圾清运有偿处理的必然性,努力争取居民群众对深化环卫作业体制改革、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理解和支持。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
要理顺市容环卫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一个精干、高效、能够切实担负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指挥、协调、监督等职责的管理机构,目前区政府已有计划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该机构除与市职能部门对口外,还应建立健全精简高效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与市容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管理二大体系。二是要尽快理顺部分河道和公厕的管理体制。市相关职能部门已下放了河道管理权,冯家河、沿山河等河道及泵站应尽快移交市政管理,玉泉社区青芝坞等城中村的公厕也应纳入环卫部门统一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根据环卫任务、作业面积、垃圾清运量、保洁时间、质量要求等测算出需要的经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出全区环卫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方案,确保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的科学性和效果的可靠性。
(三)统筹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出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一是官山南大道污水管网工程、*年第一期小街小巷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仰贤路、天宝南路(新昌大道-耶溪福城),城南环线污水管网及提升泵站工程等五个工程已完工。二是城南新区污水接入了城市污水处理;完成了天宝南路、山峰坳路、天宝南路(耶溪福城-截污干管)、山峰坳路、*年第二期小街小巷工程已完成了标前审。三是完成了城市渗水处理提标扩容土方工程,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招标完成,正开始进场。
*、垃圾分类工作稳步进行:一是县区启动了*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目前,县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约为*%,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为*%。二是增强了组织管理。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每月印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简报》,刊登我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进展。三是举办培训,加强宣传。举办了三次垃圾分类培训会。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万份,制作了宣传展板*余块。同时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处。
*、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整治:一是抓好城乡环境净化项目。投入*.*万元,完成旅发大会沿线乡镇场房相及立面改造*.*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万平方米,复绿裸露土地、山体*.*万平方米;开展“洗城行动”,清理我县城区内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道路两旁护栏;投入*万元启动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全县*个乡镇(场)全部完成环卫工作接管,环卫工作服务延伸至*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二是实施城区氛围提升工程。在县城区主要路口、各高速出入口设置景观花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路灯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城区路灯亮灯率;硬化村庄道路,推进农田水灌溉、排污管网工程建设等,城乡环境焕然一新。三是对城区违规出店、占道经营、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清理整治。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城覆盖全市率先完成。我县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范围为*县下辖范围内*个乡镇场,所辖村庄和集镇,服务人口*人。一是采取ZF购买服务,每年投入资金约为*万元。
二是建成了*个县级填埋场,*座乡镇垃圾压缩站。
农村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服务企业入驻后,设置垃圾收集点*余个,配备垃圾清运车*台,洒水车*台,快速保洁车*台,人力垃圾车*台,建筑垃圾自卸车*台,勾臂车、洗扫车、铲车等在公司停车场集中停放,作为乡镇场需求的统一调配。按每*人口配*名保洁员、每个乡镇场配*名垃圾清运员的标准,共配备保洁员和清运员*人。
三是建立了《理事会履职制度》、《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
*、进一步加强了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开展了城区管网普查工作,建设和改造了城市污水管道*.*公里。改善了城区雨污混流,污雨水倒灌及网管错搭、乱接、渗漏、堵塞等问题,提高了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
*、垃圾分类推行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强化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政务平台、户外广告、宣传手册等载体,营造了理解、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二是率先在旅游区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是*县正式列入*省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试点县。
*、进一步美化规范了城乡环境:一是在净化城乡环境行动中,全县净化治脏行动共清理垃圾*.*吨,清洗道路面积*平方米,清扫城市家具*处,清理违章小广告*处,清理僵尸车*辆,整治菜地*处*.*万平方米。二是在城市秩序专项治理整治行动中,共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治理*项,整治占道经营行为*起,整治农贸市场*个,整治户外广告*处,新建停车设施*处增设*个停车位,规范户外线缆*米。三是在美化治乱行动中,共新增绿化面积*.*万平方米,城市大街小巷实现照明全覆盖,亮灯率达*%以上,设置国庆主题造型*处,美化沿街立面*平方米。
*、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步形成:一是全县*个乡镇(场)已全部完成环卫工作接管,环卫工作服务延伸至*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率*%。二是在垃圾填埋场,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点建设完毕,各类设备以及人员基本配齐。三是管理制定升级。制定了多种制度,引导自然村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和落实好了环卫清扫保洁机制。
三、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污水处理整治所面临的困难:城市配套管网建设极不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偏低。我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不到位,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住宅小区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覆盖面不足,县城区污水收集率达不到上级要求。
*、第三方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一是部分农村居民环境卫生保护意识不强,仍然存在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二是卫生费筹措制度不完善。少数村民对垃圾处理工作不关心、不参与,不愿承担每人每年*元的卫生费。三是门前三包不到位。农户门前仍然存在杂物乱堆、垃圾未及时清理现象。
*、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不足:一是群众参与性不足。市民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认识不足,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存在整治区域差距。一方面整治工作不均衡。各乡镇(场)之间、中心城区与乡镇场之间、城镇乡村之间整治工作不平衡。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及周边等区域有盲区、有死角,整治不到位。三是缺少长效机制。整治行动局限于“一阵风”,且基本上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况,整治结束后易出现反弹。
*、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问题:一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主要靠ZF投入来推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与年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奖励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县未出台相应资金奖励办法,奖励制度还不够完善。三是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地域重视程度不一。部分乡镇(场)、县直单位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没有建设本辖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点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有关建议
*、污水处理整治的规划:一是加快推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针对城南新区污水未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问题,通过*至*年期间开工建设,对空白区域进行覆盖,对已建成的区域进行联网成片,形成系统。二是摸清排水管网运行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清淤堵漏、混接错接改造。同时县城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检测,以此制定近期破损、塌陷、错接混接的改造计划,根据待检测完成后开展清淤堵漏、混接错接改造等工作。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强、秀美、幸福新”工作目标和“一四三三六”工作思路,按照“突破城建”和“五城创建”工作要求,开展了以市容秩序、交易秩序、规划建设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了城区亮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建设富强、秀美、幸福新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加强市容秩序整治,规范交易秩序管理。市城管执法部门实行局领导包路、管区包片、中队包段、队员包户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执法队员采取徒步执法,错时上下班、全天候执勤,沿路巡查与定点蹲守结合、劳力与机械并用等措施,对沿街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贴乱画、户外广告牌匾等进行了清理整治。公安交警等部门针对市区学校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设立了“助学岗”,安排人员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附近执勤巡查,取缔流动摊点,规范乱停乱放,疏导交通,维护了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和校园安全。街道、街道、旅游开发区也积极行动,清理纸广告和“三大堆”,市容秩序明显改善。在交易秩序管理方面,有关职能部门疏堵结合,以大城埠集市管理为样板,重点对天地商业广场、贾戈立交桥底等集市实行了规范管理,对在道路上的流动摊点及时规劝到市场内经营,避免了“马路市场”和“探头市场”,市区交易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严格执法,切实维护规划建设秩序。自活动开展以来,市城管执法部门与各街道办事处开展联合执法活动57次,对26处违法违规建设实施停工,拆除严重违法建筑85处,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建设秩序。为配合“十大片区”建设,市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查严控片区内顶风而上的突击建设行为,做好拆迁建设的后勤和治安保障等保障工作,为片区改造建设保驾护航。
(三)多措并举,全面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市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动,对乱停乱放、客运出租、货车、工程机械车辆进行了联合整治。另外,市交运部门还集中开展了规范出租客运市场、严厉打击“黑出租”专项整治活动为重点的“百日行动”。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了以查处乱停乱放、闯红灯、酒驾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的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对商场路、南路等路段停车泊位实施划线管理,交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四)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市住建部门积极与街道、街道以及旅游开发区进行对接,截至目前,已完成对69个村居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托管。同时,投资购置垃圾桶(箱)、垃圾清运车,增配保洁员,延长保洁时间,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环卫保洁有了新进展。
(五)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城区靓丽夜景。为建设秀美,创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从1月初开始,我市组织实施了城区夜景亮化工程。任务部署以后,各部门各单位积极作为、迅速行动,在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的情况下,聘请专家设计,高质量施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206处亮化单位绝大部分按时完成了亮化任务,营造了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提高了城市品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系统工程,仅靠部门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取得实效。部分群众对城乡环境整治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倒乱泼、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种种不文明和违章违法行为还比较普遍。
二是综合整治工作缺乏长效机制。少数部门在职能分工或某些具体地段的管理上职责不明,责任不清,主动履职不够,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形成整治合力。
三是综合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环境卫生仍有死角;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在农村,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社区环境整治还不尽如人意。
四是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停车泊位少、市场分布不合理,医院、学校集中、房屋人口密集等,导致人车争道、摊商混杂,尤其是商贸城至银座商城、健康路、潍安路等地段秩序较为混乱。
三、建议意见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镇村、社区等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形成人人有责、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