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8 09:25: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互动课堂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互动课堂论文

篇1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学生所领会的通常只有教师或课本编写者的观点,他们很少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这样,充当被动听讲角色的学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知识掌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导致了能力培养速度的减慢,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迫在眉睫,而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必将会打破僵硬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恢复学生自信心的需要。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中失利的群体,他们对课本上的内容感到枯燥、厌烦,尤其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学习中表现为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捡轻怕重、逃避甚至是放弃数学。师生互动要求双方都参与课堂教学,它不是一方的投入或付出,有利于学生从收获中恢复学习的自信心。

二、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原则

要使师生互动真正得到实效,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平等的原则。

师生互动要求尊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权力,赋予课堂以生命的意义。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情感和看法,征求和倾听学生的意见,挖掘学生的潜能。

2.灵活变通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差异,教学内容要具有选择性、层次性、适应性。

3.教学互补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相互适应与配合,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时时有信息的交流,同时这种信息的交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

三、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1.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长期坚持预习,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能达到课堂互动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而且要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刚入学时学生对预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初期,教师可课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按提纲进行预习;中期,在学生掌握了一些预习方法后,教师可不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按自己的方式预习,教师可作适时的点拨;后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预习的知识。

2.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相互发问。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出问题且能积极地解决问题。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唤起他们关注事物、质疑的起点。每个学生的大脑都是开采不尽的资源,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开发”。当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有了探索知识的愿望时,课堂便有了良好的开端。例如在学习“复数”一节开始要引入虚数时,笔者先列举了几个存在而未解决的问题。如:x2=-4这样的x存在吗?方程x2+2x+4=0的解能求出来吗?在学生明白这两个题目在实数范围内不能解答时,笔者进一步提出:“如何解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样自然地引入虚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向学生抛出一个个问题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而缺少质疑,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笔者开始要求学生发问时,一个班只有几个基础好的学生提出问题。期间,笔者采用了随堂测验的方式,每次在黑板上出几道题让学生做,然后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批改。笔者采用大问题集体订正,小问题个别讲解的方式。虽然采用这种方式无形中增加了笔者的工作量,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尝试,笔者体会较深: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紧迫感;通过个别讲评,一一过关,笔者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学生了解到老师是关心自己的,从而建立起师生间信赖的桥梁;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工作难度降低了,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3.换位上课,让学生也当老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加以叙述、使听讲人能够理解是较高层次的学习结果。对于教材上的大部分例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学生可设问、答疑、补充、纠错,最后由教师讲评,这种换位上课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教学。

例如:在讲解斜三角形的应用题时,笔者让一个学生上来读题、解释、画图,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笔者让这位学生停顿一下,其他同学思考:“根据已知条件用什么定理呢?”下面的学生踊跃地说出了答案。等该学生解答完后,此时台下又有学生提出了另一种解法与同学交流,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你追我赶,形成了交流互动的氛围。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听课的学生兴趣大增,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通过听同学讲解、听教师讲评掌握了各知识点;参与讲解的学生对解题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换位上课的过程中,达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4.联系生活,增强互动的实用性。

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生活,联系课本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实际化。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师要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师生互动达到另一种境界。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银行利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家长的购房贷款出谋划策;在学生学习了解三角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测角仪等工具分组测量校园旗杆和教学楼的高度;在学习立体几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制几何体。

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

5.有计划地导控,增进互动的效果。

成功的师生互动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实,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必须通过教师切实有效的诱导启发。

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导控,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从而在组织形式上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

四、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启示

1.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普教如此,职教更是如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平等地实施教学,才可能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进行师生互动的尝试中,学生曾无数次让笔者惊喜:学生会不时地想出新的解题方法、制作出精美的几何体,对测量数据进行精确计算,等等。教师要想办法挖掘出职校学生的潜力,使其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绍培.加强师生合作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中等教育研究,2006.

[2]魏星,魏晓霞.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J].科技教育,2008.02.

篇2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入,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应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由课堂的表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等。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评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学生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以愉快乐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二、课堂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

此外,课堂师生互动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下层学生

下层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中等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他们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分类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积极营造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

四、课堂师生互动应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篇3

二、运用课堂互动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教材

在进行初中政治课堂互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一般来讲,教材中间都会有阅读和思考这个栏目。利用这个栏目,是最基础的师生互动的方式。要知道,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理解对于教材的延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这个部分的利用,教学过程之中就会自然地掺杂有互动的理念还有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重点,更好地和教师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小游戏、小互动,但这些内容,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的教材内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二)创设情境进行课堂互动

通过对情境的设置,可以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预先准备,即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境的设置。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鉴于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进行服务,所以教学情境的设置,绝不能漫无目、随性而为,必须要突出实际的教学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素质,准确地对教学实际进行把握和切入。因为在时间上最好不要超过八分钟,且一节课的时间比较短,如果情境设置的时间较长,必然会喧宾夺主、得不偿失。所以,进行情境设置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慎重。

(三)运用设问法

设问法,就是指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的问题抛出,让学生进行回答。在抛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答。通过对学生思维走向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就可轻松达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目的。作为最传统的教学引导方法,设问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通过设问,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将变得更加的具体直接和有效,且时间上也会获得很大的节约和自。但是,设问法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比较抽象,形象性并不是很强,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关的合作和交流。不过,设问法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通过设问,可以简单、形象地讲述一些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问题,而且设问这一方式可以连续使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板书等形式,弥补其抽象性特点所带来的问题,这样便可使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4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1.以学生为本,把握互动的限度

我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工作之时,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即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工作行为,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着想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在高中,学生成绩有优劣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面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要平等的对待,不可带有色眼镜对待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不应该以过难的问题为难学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回答积极性,进而以兴趣来引导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此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中把握好互动的限度,课堂的时间是较为短暂的,如果耗费过多的时间用于互动提问,那么就会导致教师没有时间教授书本知识,这是不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教育工作的。因此,教师把握好互动的尺度,通常在上课25分钟之后,进行互动问答,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篇5

二、丰富互动形式,优化课堂教学

互动型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是师生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互动。教师要丰富课堂互动形式,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然,互动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而应逐层深入。

(一)师生互动,营造和谐关系

师生互动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互动形式。但是,从目前来看,师生互动以问题为牵线,但是问题基本都停留在表层次,未深入到深层次阶段,因而互动效果不佳。为此,教师要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促成师生有效互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贯穿课堂,引发师生互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节课中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一知识点,教师设计问题,逐层推进。

(二)生生互动,培养学习能力

生生互动是互动型教学模式中的另一种具体的互动形式。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互动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互动讨论完成,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播放动画形式的减数分裂过程,引导学生形象地了解整个过程,强化学习印象和效果。紧接着,教师设计讨论问题,如下:

1.什么是减数分裂?

2.你能说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吗?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列举出其中的差别之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开始按照之前的分组进行合作讨论,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些讨论问题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利用表格形式列出其中的区别,让人一目了然。通过讨论活动,小组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拓展互动空间,提高互动效果

除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拓展互动空间,全面提高互动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互动探究,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一主题,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在这个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组建小组,设计实验步骤,操作实验,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结论。也就是说,学生全程自主设计实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化发挥。再加上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的束缚学生,因而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互动,提高学习效果。但在探究活动进行前,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实验注意实效,引导学生先列出实验步骤,再不断完善,再实施,从而优化实验效果。

四、采取互动评价,增强课堂实效

评价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并采取互动的评价方式,增强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互评,互相指出互动学习中的表现,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在本节课中,教师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教师引导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对方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先表扬对方的优点,再委婉指出缺点,从而促进学生改进。在互动评价时,学生基本都能客观地进行评价。有学生评价:这名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表现得非常积极,都能结合自己的生物认知提出观点,值得表扬。但是,如果稍微能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不随意打断他人,那么可以吸收更多更好的观点,促进进步。在这个评价中,学生表扬课堂上积极提观点的学生,但也委婉地道出这名学生学不会倾听,并指明改进的方向,从而能让被评价者认清改进的方向。互动式的评价让学生打开心扉,说出实际表现,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彼此促进。

篇6

一位资深学者对课堂教学这样描述: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习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他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对教师来说,课堂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基本构成,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这个职业的感受、专业水平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新课程实施近一年,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一种与往不同的教学意识突现出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为这种价值的实现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素质同步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寓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师生探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流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活动。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他们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仍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学生当作客体;即使承认学生是主体,却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指在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未曾或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在课堂上一切按既定教案办,不根据课堂情境及学生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厢情愿”、“单向流动”。所谓视学生为客体,是指教师把学生当成一只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的容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教师只在方法的层面考虑问题,只能围绕多提几个问题、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等方面组织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只追求形式,不讲究实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与之相适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2、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前面列举的诸多现象都源于没有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和少年。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感受,构造师生互动平台

在使用新教材后,师生常常有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对课程改革前后的课堂教学情况做一个对比,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气氛非常激烈,同学们各抒己见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讨论问题有时激烈得象开辩论赛一样;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师已成为同学们的学伴;现在我们感到,在上课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也有不少学生提出要求,希望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勇于质疑

一个负责任并谋求更大发展的商家,就会重视顾客的感受,并根据他们的的需求,不断更新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因追求对应平衡,这两者之间呈动态上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收益者。虽然我们不能把为商之道与教学问题相提并论,但是,“教学相长”的古训忠告我们,教师只有经常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感受,才能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长此以往形成摒弃“教师本位”的自觉意识,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

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时间优化降低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2、要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这一过程的良好开端。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引入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

老师问:你们吃过拉面吗?

学生(情绪开始疑惑):吃过。

老师问:你们谁见过制作过程?学生开始用手比划。

老师再问:在前不久深圳饮食节上,一位兰州厨师制作出1024根细的如头发丝样的拉面。若厨师拉5次,能制作出一碗有多少根面条的拉面?学生开始思考,一会就说是32根,并写出2×2×2×2×2,于是我就很自然地写出25——有理数的乘方。进一步,他们很快推算出,兰州师傅只需拉10次就能制成1024根如头发丝样的拉面。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

再如,在“合并同类项”教学中的组织:学习了多项式这一节后,学生发现多项式3x+2-3是可以进一步化简成3x-1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凭直觉也可以发现:5x2+2x-3x;7x3+2x2-3x2;7x2+3xy+2xy;7x2yz+3x2y+2x2y同样是可以化简的,而多项式7x2yz+3x2y+2xy2则是不可化简的。因此学生自然产生这样一种需要:即引入一种新的名词和手段解释上述两种情形。这就是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概念的引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新知就不太难了。

3、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目前,教师们比较热衷于分组讨论这一课堂教学形式,不过仅流于形式的课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师生互动的实效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篇7

二、社会文化理论教学观和课堂互动话语策略的有机结合

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调节论、内化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活动理论。在社会文化理论大框架之下,笔者将这些核心理论逐一和二语课堂互动联系起来,目的找出两者的契合点。(一)调节论调节论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基本概念为,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之下,人类从低级的心理技能发展到人类的独特的高级认知功能,语言在其中起到了最基本的调节作用。维的最初研究是儿童认知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从物理调控、他人调控到自我调控。随着这一发展历程,语言也从社会语言、自我中心语言、个体语言发展到内在语言。基于维的调节论,二语课堂中的教师作用由原来的课堂主体转变为中介者的身份,即不断调节使学生的信息呈现水平和支持水平,最终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依照调节论,二语课堂的教师提问如何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并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话语的主动性是研究二语课堂互动话语的重点。另外,根据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他们认为二语习得的学习者通过师生的调节,还有同伴调节、自我调节来完成语言的内化,并确保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关注的是个人认知水平的差距。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个层次: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为学生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独立解决问题的智能水平;二是学生将来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当前能力和潜在能力并非是可以静态测量,而是动态地随学习者所参与的交际互动表现出来的。在二语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在学习者当前能力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习者发展思维,适当的超越现有的水平。而学习者再不是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而是将自己对社会互动理论理解和实践相结合,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批判性思维。另外,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师指导以及同伴协助起到重要的“支架”作用。这又引出了社会文化理论的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支架,即为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三)内化论内化是社会文化理论中解释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将模仿、自言自语和内部言语等看作是内化机制和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它认为学习者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从社会互动的心智平台到个体的内在心智平台的质变的过程。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都是实现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二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调整提问和互动策略,启发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逐级地提升他们的能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内相对独立的个人内在心智平台。(四)活动理论列昂节夫提出的活动理论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理论经过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得到不断完善。他们认为活动体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分工和规则等要素。基于社会文化理论,个体的认知和集体的认知都发生在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活动系统中。二语课堂作为活动系统,任务型学习是研究的另一个视角。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活动系统,二语课堂应当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活动主体,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一个由真实目标驱动的活动系统。在教师的和同伴的帮助下,学习者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下利用语言进行协商和会话调整。另外,学习者同时经历一种“语言社会化”过程,即学习者不仅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水平,而且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也得到了提升。

三、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二语课堂教师提问实证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如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内化论、和活动理论为二语课堂互动话语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互动话语研究涉及的内容宽泛,笔者从教师提问以及提问对师生互动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内容是通过教师提问的类型、回答提问的方式、教师提问的策略以及反馈四个方面调研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6名教师的二语课堂提问策略,以及该策略对他们的356名学生二语学习的影响。该研究历时一个学期,实施的方式为课堂观察、录音,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本研究采用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分析法。其中,量化分析指的是采用数量的方法来对资料或信息进行研究。本研究的定量研究主要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质化分析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者的课堂内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在课堂外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访谈研究。跨学科分析主要以社会文化理论向导,结合语言学、文学、统计学等知识。

(二)研究焦点

1.对于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哪一个在二语课堂提问中应用的频率高,哪一种更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内化?2.关于学生对提问的反馈方式,教师要求学生一起回答频率高还是要求学生单独回答频率高?哪种更有利与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帮助?3.教师提问的哪种策略更能够为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4.教师对学生正确回答和错误回答的反映。

(三)调研对象

本文所进行的实证研究的对象包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语言学院的6名大学英语教师,他们均获得硕士学位或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大学英语的时间从4年到17年不等,具有较丰富的授课经验。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来自12个班(6个合班)的356名学生,他们的专业分布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机械制造等理工科专业。在调研中,笔者对这六名教师的英语二语课堂提问以及师生互动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四)研究的步骤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四种研究工具:课堂观察、课堂录音、问卷调查、访谈。1.课堂观察和录音课堂观察属于自然调查过程,即在调查者不干扰受试者的情况下,真实地描述课堂教与学的情况。研究者带录音笔进入课堂旁听,在学生面前不亮明身份,这样不会干扰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互动,也不会对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了课堂录音外,研究者还会记录整个课堂的氛围、学生之间的讨论情况,教师提问的表情、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这些都是录音材料的协资料。2.问卷调查作为支持课堂观察和录音的手段,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实证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包括八个选项问题和两个开放性问题,内容覆盖了学生对教师提问的评价和期望要求。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进行初步实验,即在一小部分学生当中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对问卷中无效的题目进行修改,使其变得更加可靠。3.访谈访谈在六名讲师当中进行,主要围绕英语课堂提问策略和互动模式来进行。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他们具有特色的提问方式和互动策略。六名教师的帮助使得实证研究更加完善和全面。4.研究结果1)教师的展示性提问的使用率比参考性提问使用率高,而参考性的提问显然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反馈。2)关于回答的提问的方式,教师要求学生一起回答的频率要高于学生单独回答。但单独回答更有利与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式帮助。无法最大化帮助学生提升合作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3)教师的提问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机会,但有些策略却阻碍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在二语课堂中,教师使用“自我解释法”的比例大于“启发式提问”,但效果正好相反。因为“自我解释”阻碍了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产出话语的机会。4)教师针对学生正确回答的反映是仅仅做简单表扬和适当重复,而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反映是直接纠正。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正确回答,除了给予肯定之外,还要加上适当的评论;而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引导学生自我修正是首选。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2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24

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艺术体现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能够熟悉教师,增强与教师的亲切感,愿意紧跟教师的步伐,积极学习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意义是非常显著的,即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业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处于纯真年华的小学生,天真无邪,爱玩,好动。在语文课堂中,按照语文课本平铺直叙地进行课程教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烦躁,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习语文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多与学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像参加游戏一般,调动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如此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互动并不是盲目而为,而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愉悦的课文讨论或问题回答当中来。如此,学生兴趣、热情将被点燃,提升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增强了课堂的愉悦性、轻松性、自然感,使课堂中的其他学生都被感染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培育综合的语文素质不可缺少师生彼此的互动。只有师生都能密切互动,才会增添语文课内的友爱气氛,师生才能互相做朋友。在教师总体的指导下,学生要摆脱消极的认识,自主参与现今的语文课堂,提出有创意的新式见解。而且,营造优良的语文课气氛就要增添互动,留出足够的互动时间。

(三)提升课业效果

课业效果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科学、合理、有技巧的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学生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基于上文的概述可以说明,师生互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紧跟教师步伐,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所以,师生互动,必然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业效果[1]。新课改正在不断深入,要求师生之间能更深入的彼此了解。教师在了解班级内的学生认识进步后,调研也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同样,互动也让学生更熟识教师的授课风格,熟悉并更快去适应授课的语言,真正优化了课堂,提升了授课的效果。学生跟紧了课内的进度,才不至于掉队或产生自卑感。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水平,但依旧有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情况。综合分析,主要因为以下问题的存在。

(一)教师没有“平等对待”的观念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可以使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关爱。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平等对待”观念不强,在教学中过于关注优秀学生,忽视差生或不顾及差生的自尊心而过分批评,使得差生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氛围不佳

在一些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教师始终处于领导地位,教师的威严大过一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约束和束缚,被动学习知识。学生的天性被压抑,学生难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习语文知识,如此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效果不佳[2]。

三、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不注重师生互动的情况,应当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师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语文知识水平。基于此,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重教师人格素质与专业水平的强化

其实,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不佳情况的出现,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所以,为了提升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对教师人格素质与专业水平予以强化显得尤为必要。在人格素质强化方面,学校应当实时组织教师进行素质教育或开展讲座、实践活动等,逐步提升教师人格素质,使其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调整和改变教学工作的不足。在专业水平强化方面,应当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或教学讨论会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3]。

(二)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9

课堂教学方式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教学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老师在讲,学生被动的学习。长期形成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容易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全国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后就不断有学者提出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作为主要课程之一的语文教学当然也不能回避。笔者认为增加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性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促进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进行详细论述。

一、何为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

互动是指交流、合作、对话等。互动教学是指在交流、合作和对话的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教学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和学生共同携手实施课堂教学、携手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在一种互动性的氛围中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不同的学者对于如何开展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师生的情感互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下面笔者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二、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性教学

(一)师生情感的互动

虽然说语文课堂教学有其一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是完全拘泥于模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主持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认真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带动学生参与,在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比如在上曹操的《短歌行》的时候,我们就安排了一个小型的课堂辩论,让学生关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辩论。因为曹操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所以在学习他的作品的时候安排这个辩论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区了解曹操这个人物,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短歌行》,较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其实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具体指的就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语文知识,实践就是我们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开发性作为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中密切联系的内容,可以为初中语文互动性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语文知识后,可以进入实践层面。在实践层面上,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努力总结,最后使得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需要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进行实践练习。不仅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需要进行实践,在学习其他课程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实践,而且可以采用语文课程实践和其他课程实践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增加两个或者多个课程或者是知识点的联系,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衔接性。

(三)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

何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师生与知识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学生知识的互动性强调的是在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的时候,通过联想、回忆或者再现等方式,把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重新温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联系记忆新学的知识,保证知识的衔接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式在应用阿斗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学科内的综合互动和学科外的综合互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学科内的综合互动比较多,因为语文教学具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联系,而且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这样在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立足于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将新学的知识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分辨新旧知识点,而且将新旧知识联系记忆,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相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肯定让学生相处得更加轻松,更加没有压力,所以学生同辈之间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在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同辈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学生帮助老师完成部分教学资料的搜集或者整理,这样就让部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学生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多加鼓励参加了这些活动的同学,让他们在同学心中树立一定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进而促进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在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的基础上,使得整个班级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会让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参与准备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样就可以达到同辈带同辈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影响作用,促进大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教学,提高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互动性的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在充分调动有限资源,开展多元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性教学。

参考文献

篇10

二、学生互评,激活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