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5: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评价标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共同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其施工的质量具有潜伏性,通常情况下不是马上就可以发现并纠正的,尤其客观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查验时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验收阶段,往往因为工序复杂 容庞大 施工环节众多而使得质量检验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标准也不能统一,或多或少地给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针对这一点,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评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作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是听、看、查、评,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的四个步骤其中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查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听取施工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汇报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流程当中,听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汇报,是第一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将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部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真实情况全面地进行汇报与描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汇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在繁杂的内容当中,注意相关的重点问题,把握重点,兼顾次要。
1.1主要的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十分庞大,因此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分项目承包的方法,以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在汇报的过程中,只需要主要的施工单位进行汇报与描述即可。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 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 检测 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首先,主要的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的整体规模,技术难点,施工要点,工程的特色,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情况,进行详细而真实的汇报,并将对住户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表呈交评价人员进行查看,一一列举对建筑工程进行自检的结论,作为评价人员的参考材料。
1.2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工作参与者,首先将建筑工程的原始设计稿与修改稿一起呈交给评价人员,并就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进行描述,包括对建筑工程所设计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具体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设计部门的汇报情况是评价人员特需要重点听取的,因为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1.3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出示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就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住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能标准,将住户的相关建议与要求的的落实情况,加以汇总,上报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是基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结合其他一些单位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业主要求和受众满意为根本目的。
1.4监理部门
监理部门的汇报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内容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规范性,检测记录的全面科学性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工程每一处小细节之中。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的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首先,监理部门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情况进行汇报,包括施工的相关技术,工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对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上报评价人员,检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文件要有主管单位或是个人的签名与盖章。
2.实地查看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汇报之后,必须要实地到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查看,查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先对建筑工程的进行查看,确认外部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整体构件是否发生倾斜的问题,然后进入建筑工程内部,逐层查看,包括地下室,以及设备层都要进行详细地查看,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2.1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
建筑工程的相关评价人员首先绕整个建筑的绕行一周,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是否存在裂缝,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墙体是否呈垂直状态。外墙所用的装饰砖的颜色是否统一,规格是否符合标准,接缝的处理是否完善,滴水线的性能是否足以满意使用的要求,以及查看整个外墙的平滑度,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的布置,包括消防栓的数量多寡,据建筑工程的距离远近等情况,建筑工程的绿化是否美观实用,供水管道的埋设是否合理,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否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工程整体的避雷质量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避雷技术与接地点是否安全耐用等问题。
2.2查看建筑工程的屋面
建筑工程屋面的查看过程主要着眼于屋面的防水性能,所用的防水材料是否合格,例如所铺设的防水层以及沥青的厚度以及粘度等问题,防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排水檐沟的施工以及位置的设置是否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情况有所帮助,整体的防水性能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相关的水电设备的安装情况,包括透气管,空调管道,灯光照明设备,输水管道等,其中电机房的查看要格外加以重视,因为这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电力情况,以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设备的使用质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是否存在生锈的情况,对于生锈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测量屋面栏杆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不允许低于120cm,栏杆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所用的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常大型建筑工程的屋面栏杆不允许使用木质栏杆,必须是铁质或者是石质栏杆,屋面所采取的避雷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
2.3查看建筑工程室内的相关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的过程当中,对于室内的相关情况的查看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为直观的感觉。首先,室内的墙体的厚度,以及墙面粉刷的质量,包括所用的粉刷的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软包面的节点的施工质量,以及观感是否过关,地面所铺设的地砖的质量是否满足住户正常的使用要求,平滑度与耐磨度倒要适中,铺设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图案的拼接是否正确,颜色是否统一,接缝的处理是否过关,会不会出现渗水的不良现象;其次,室内的格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房间的宽度,过道的宽度,卫生间的宽度等,天花板是否存在裂缝,排水是否通畅,各种饰品的安装以及摆放的位置是否美观;最后,室内输电线路的铺设质量是否合格,铺设的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电灯,插座的安装质量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遵循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基本原则,室内的保温以及隔热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与解决,供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管道的直径是否始终,材质是否安全,所选择的安装的位置是否方便日后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2.4查看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
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有两个重点,一是地下室的查看,地下室一般都是用作停车场,因此要注意查看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地下室的通道的宽度,以及相关的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楼板与主梁的施工建设情况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等;部分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部位的地面倾斜情况是否适中,通风口与电梯的建设的安全性能是否过关,公共部位的电线光缆等安装是否安全美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人员在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查看与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器材,立足于实际,对室内的各个细微部位都要加以认真的查看,确保不出现人为的疏漏,而使建筑工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
3.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
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工程想的资料与文件进行检查,也是评价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存在检查建筑工程的资料与文件的过程当中,评价人员必须要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把握住其中的重点文件与资料,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部分是行政文件,一部分是技术资料。
3.1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
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包括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建筑工程的评价人员要确认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所有的相关文件与手续都满足国家标准,经过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认可,招标与竞标的过程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工程资料应该与听取报告和查看工程实际同时进行,实际检验过程中,要跟据不同的施工段来进行,对每个独立工序中的相关工程资料都要进行详细检验 对工程整体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各项工程资格专业证的真伪 国家权威部门出示的检测报告 质量认证体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记录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2建筑工程资料的检查工作
技术资料的检查工作是整个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2.1 建筑工程的管道设施安装
检验对象是电气工程 通风工程和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相关检测记录数据,包括:防雷设施接地点电阻测试情况数据 绝缘数据记录,照明设施最大功率工作检测记录,空调进水试验数据记录,通风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转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数据记录,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 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电气工程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通风工程 空调水试验 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检验批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在进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其中的技术参数之外,对于其中的重要工环节,以及材料的购买的主管人员,以及经手人员的签名或者是盖章都要进行确认,确保其合理性。
3.2.2建筑工程装修的相关资料
工程装饰的主要检验对象是建筑物墙体,以及门窗等部位使用装修材料的污染度,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室内环境综合检测报告,房间排水性能测试报告,胶结强度测试报,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以及通风道的试验记录, 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工程装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使用性能,对于住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获得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核心环节所在,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必须在检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重点着眼于工程装修的环节。
3.2.3建筑工程的结构的相关资料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以及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2.4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地基工程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4.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情况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
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缺陷引以为戒,对安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综合使用上述途径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整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了 评价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重,对其中一些完成出色的工程部分提出肯定并积极推广该项施工技术,对工程中的遗漏或者缺陷进行批评整改,充分满足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 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只有实现了以上几种评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才能使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就能帮助建筑施工单位使其在做决策时更符合工程实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果有任何遗漏或者不恰当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 科技风,2012,10:180.
[2]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阎平,任炜,刘庆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 陕西建筑,2008,09:80-81.
自从广东省的工程计价模式出台实行以后,国内的许多开建筑单位都意识到工程计价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建筑市场中,并形成一定的价格机制,引导建筑企业进行自主报价,让企业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下竞标。企业主要靠招标和竞价来维系自身的发展,所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不断适应现阶段的计价模式参与竞标,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工程计价定价的基本特点
建筑单位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需要对市场最新的计价模式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计价模式的特点。建筑工程的定额在出台以前,我国一直使用从苏联引入的定额制度,这种定额的计价方法主要是在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进行计量以后,通过定额的方式来对直接费用进行计算,并计算出材料的差价、税费、利润和间接费用等,然后计算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在投标的过程中,按照总价下浮的方式进行工程报价。旧定额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由国家确定,这种定额计价模式可以反映国家的政策导向、经济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但不能反映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及市场竞争的实际状况[1]。我国的广东省在进行工程计价定价时,将传统的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方式相结合,从而使工人、机械材料的消耗量得到统一,这样就能对工程的消耗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而且使用量价分离的方法,能够将原来的国家制定单价改变为企业自主报价,从而使定价方式更加科学和自由。
二、编制投标价评标的主要方式
(一)人工费用的成本价格的确定。建筑工程中人工费用的确定应该根据社会综合水平来进行分析和确定,人工定额消耗量和企业施工中的实际消耗量存在差距,这种差距是根据员工的的素质来决定的。有些建筑企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让员工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并让符合条件的员工上岗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了工程的投入,并且省去了很多人工费用。由于不同企业所耗费的劳动成本不同,所以在制定人工成本时,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来制定,并建立人工费用成本的数据库,计算出定额费用和实际费用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更好的确定企业早投标报价时应该使用的人工单价和总量。
(二)工程材料价格的确定。工程材料的投入一般会占整个工程投入的70%左右,为了使企业在投标时能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需要精确的计算材料的价格。一般来说,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例如材料的产地、运输费用、采购情况和市场价格等,但这些信息只能够反映上一季度的材料价格,不能对现阶段的价格进行准确的反应,所以在投标的过程中,这些价格指标只能作为参考要素,企业应该设立专属的材料信息部门,及时做好材料价格的收集和反馈,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为企业报价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价格信息。企业应该对招标地进行考察,了解招标地附近是否有材料生产商、可利用材料和供应商等,这样才能降低材料运输的成本。企业在订购材料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来选择付款方式,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确定材料采购的最低价格。
(三)机械费用成本的确定。现阶段机械的定额费用是根据社会基本水平来计算的,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许多高科技的产品都由国外引入我国的市场中,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先进的设备,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也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在确定机械费用时,应该根据企业所拥有的机械设备总量、类型、使用周转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现有的设备如果在投标期间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就需要向外租赁,这样就会增加企业投入的成本。
(四)工程费用的确定。建筑工程的费用主要包括技术措施费用、行政费用、税金、利润和施工管理费等,行政费用和税金需要向政府缴纳。工程中的各项费用定额需要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收取,这样才能增加企业中标的几率。在计算定额管理费和施工费时,应该根据实体项目进行计算,但施工的工期和场地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工程费用的计算。当两个工程实体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工程的层数少、工期短、面积大、施工简单,另一个层数多、工期长、面积小、工艺复杂,两者比较之下,工期短的人员工资较少,工期长得人员工资较多。在技术措施投入的费用中,棚架工程材料的损耗与工期成正比,所以在确定工程费用时,应该综合考虑施工设计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的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工程承包中所取得的经济收益,定额的利润是将人工费作为基础,所以不同的工程存在一定的利润差异。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梁柱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截面较大,这样按照定额人工费来计算就会有较高的利润,如果梁柱的截面小,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则利润也相对较低。在工程投标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确定利润,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工程项目,可以在保本或微利的情况下进行投标,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声誉。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工程材料的购置计划,尽量减少工程方面的浪费,这样才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收益。
总结:
我国的建筑行业进行工程造价改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产生的,工程造价改革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报价,通过正当的竞争来形成价格。在进行工程造价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筑单位本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市场规范工作。企业在招投标时,应该积极地对过程进行探索,努力让建筑市场更加规范,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市场环境,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翊翩. 建筑工程计价定价方式与招投标评标准则浅析[J].山西建筑,2007,33(12)
2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an, ZHAO Qiongmai
(Guangdong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5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ajor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about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levels and capability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rough the particular case, it introduces how to set the evaluative index, and how to set the assessment mission,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ve index, meanwhile, it point out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evaluative syste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1 职业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的主流思想。职业能力评价作为职业教育过程的终结点,也是职业教育过程的出发点。本文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通过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进行,分析出12项综合能力,进而深入到专项能力,细化到单项能力。通过层层能力分析,提出了能力标准的外延与内涵,明确了其范围和深度。并通过项目构建,把能力评价溶入项目教学的实施,设计出能力评价手册,把终结性的考核转变成过程性考核。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体来说,评价体系研究的过程如下:
岗位群――专业综合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单项能力(能力要素)――项目构建――评价手册――实践――修正。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建筑行业长期坚持的调研及历届本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统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指导委员会长期以来的交流研讨总结,全国多家建设类示范高职院校的参与研究,总结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建筑行业主要的岗位有: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细化,将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为以下12项专业综合能力,分别是: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等。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3.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的先决条件。结合高职教育及学生能力的特点,对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评价指标的全面性。设置的指标应全面体现专业应该具备的各个方面能力,保证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要考虑指标遴选、指标权重设置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2)评价指标的指导性原则。设置的指标应具有持续性、导向。任何评价活动都是一种目标驱动的活动,专业能力的评价也不例外,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围绕着评价的目的而展开,这样才能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才能为高职专业教育方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单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化,力求用较少的指标来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减少评价的工作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到量化评价的可行性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尽量选用那些能够直接量化的定量指标,并且这些指标是可以直接采集到的统计数据。
表1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评价指标
3.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企业调研的专业能力分析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2项专业综合能力进一步分解为59项专项能力,各专项能力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单项能力。同时,根据重要性设定了专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体系中各项能力的权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邀请建筑企业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决定。
下面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中第2项综合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为例,来说明其具体评价指标内容:
(1)任何构件的验算及设计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即计算模型(计算简图)的建立及受力分析计算。
(2)在确定构件计算简图的时候,必须搞清楚不同的建筑结构各建筑构件的具体受力情况。
(3)掌握对基本构件验算及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具有认知和处理能力。
综合以上的各项要求,最后将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分解为五个专项能力:确定结构计算简图与受力分析计算能力、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和处理能力、工程地质资料应用和基础结构处理能力。至于各专项能力还需分解多少个单项能力,还是按指标的设计原则来确定。该项专业综合能力的具体指标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
3.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单项能力的评价
评价指标分解到了最基本的单项能力评价,它是包含了能力考核项目、考核环境、考核时间、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评价记录结果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评价文件。设计的考核项目(工作任务)必须能够体现能力目标要求,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考核环境的设置可以结合考核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设置在教室、实训场地或工程现场。评价方法应考虑到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能够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起促进作用,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能体现能力目标对学生能力掌握的具体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下面以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为例,说明具体的评价体系。
表2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评价评分标准及评价记录表
姓名:学号:班级:考核教师:考评日期:
例:确定结构受力简图的能力评价
(1)能力目标:能够对常见结构及梁、板、柱构件进行分辨,能够确定计算尺寸,确定约束类型,对荷载进行简化,绘制出结构与构件受力图。
(2)考核项目(工作任务):①根据结构施工图或工程实例确定结构构件计算简图;②根据结构施工图或工程实例确定结构计算简图;③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绘制出受力图。
(3)考核环境:校内教室或工程现场。
(4)考核时间:90分钟。
(5)评价方法: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采用看结构施工图确定结构构件与结构的计算简图,或者看工程实例,对结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或采用试题方式,以百分制分数对学生个体单独评价。
(6)评价标准及评价记录表(见表2)
4 评价体系运用实践
在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班级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项目教学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先给学生布置本次课的任务,分好小组,并将评价标准也发到学生手上,然后边教学边考核。考核成绩中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有学生自我的评价,最后根据不同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对于这种教学形式,认为它不仅可以明确学习目标,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交流,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 结束语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但由于国内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处于起步和探究阶段,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目前由于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存在较大差异,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也还不均衡,所以某一地区构建出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其它地区只能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还应按照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构建出适合本地区的专业能力评价体系。
(2)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技术、工艺、材料等方面会不断地更新,建筑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该专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应具备适时更新的机制要求。
(3)构建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由于牵涉到的能力评价指标较多,覆盖面广,在评价指标的设置、能力目标、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等方面是否合理,这都需要经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来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
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各项事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和安全,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可靠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实施建筑施工监督制度,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可靠。一般的工程事故由于设计原因导致建筑强度不够整体坍塌的现象比较少见,大多为建筑施工过程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结构的破坏,这就需要建筑施工监管人员做到认真负责,提高监督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施工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最后的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该保证监管体系的健全。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三个体系的平稳健康运行才能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是指各个工程对于项目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的直接监管。具体来说可以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参建各方、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2、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是指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建各方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是指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特征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监督十分重视,他们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 外国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督主要在于利用一定的规范提高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人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危害到责任人,这种方法可以术说从根本上杜绝了因设计施工不认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受损的现象发生。而且只有提升建筑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才能彻底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2、体制方面。国外政府在建筑工程监督体制上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定建筑市场的稳定,同时对企业投资方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责任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为了避免非专业人员进入建筑市场浑水摸鱼,政府对设计施工监管人员的水平都有着一定的限制,只有取得国家规范的证书才有机会进行建筑的设计施工。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质量的安全性。
3、法制方面。法制方面的监管主要指工程出现问题之后的惩罚制度。目前来说,中国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工程问题出现之后,常常没有责任人,或者是随便找人进行顶替,更有甚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关系逃避应有的惩罚,不健全的法制无疑助长了这些不按规章制度进行建筑施工的人的气焰。只有制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责任人,并严格的按照法律行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实际的工程质量毫无帮助。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措施
(1) 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极不健全,经常存在这监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串通的现象,很多监管单位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施工进行监督。这样的监管单位对于工程质量来说没有任何保证。因此应该深化建筑施工监督体制的改革,与世界接轨,采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监督,加强创新,加强对于工程的严格要求,让监管体制焕然一些,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严格检查材料质量
很多工程最后之所以发生倒塌,都是由于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利益,偷工减料,买入大量便宜的材料进行施工,这大大的缩短了建筑的寿命。因此监管体制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保证建筑材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也对监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监管人员应该做到对于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心中有数,才能看出好坏材料之间的区别,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施工单位偷梁换柱的把戏,提升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建筑的监管体制并非一次完成,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监控。从工程的开始直到最后的竣工都应该进行监督,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找出解决措施,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恶化,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帮助监管,从各个角度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管,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四、结论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健康可谓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这就需要监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完成自己的监管任务,从多个方面提升建筑监督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0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积极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1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践行,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使资源得到一定的节约,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到积极的保护,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与舒心。而对于绿色建筑技术来说,在施工中,应该合理控制能源质量、水电以及环境等问题,以此能够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绿化。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节能节地目标的实现,而这也积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人们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与方式
2.1准备阶段的绿色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这一阶段,可以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一些对象类型进行评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对评价对象的类型进行积极确定。由于评价标准受到不同类型对象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从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象的建筑因素入手,对建筑评价的框架进行积极确定,从而能够将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
2.2评价标准的积极确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而对于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说,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现实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积极借鉴。而如果不能对现行的国家评价标准作为采纳,可以针对当地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纳专家给出的意见等[1]。此外,对于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借助标尺的形式,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反映。此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核心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对数据信息进行积极收集,然后实施测试工作。另外,作为评估人员来说,应该从评价标准出发,分类归纳所收集的信息内容,并且实施定性的判断。此外,在现实的评价中,作为评价人员来说,可以输入相应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数值,并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价,从而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3总结阶段的绿色评价
这一阶段中,应该综合所有评价层次的结果,借助配合权重系统,计算评价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评价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评价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水平,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规范的评价。而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通过加权累计的手段来计算,综合所有的评价分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数,对绿色建筑的等级进行合理确定,最后,还要对相应的登记证书进行颁发等。
3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并且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应该加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完善。首先,应该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起来。而在这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才能有效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其次,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还要将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发展的积极参考与借鉴,才能使评价标准更加客观,以此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要想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与准确,一方面,应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积极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指标体系的制定;此外,还要积极考虑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以此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对不同角色的利益进行积极考虑,以此能够促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2]。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评价积极向定量评价方式转变。作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借助累积的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对总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等。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证明,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不仅仅对艺术造型加以重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在生产、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过程中,其中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数据,但是这很难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评价的科学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而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环保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积极走向绿色环保道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科研课题“基于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CKYQ1130)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6日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专注程度正日益增加。发展绿色建筑是在建筑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又是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的比较成功,且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学者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不断发展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也相继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评价体系。虽然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方法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划分不够细致
美国的LEED认证体系分为针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商用建筑内部、社区开发、核心与外观等五种不同建筑产品又相互联系的认证标准。这五种建筑产品都考虑到了建筑项目之间的差异和实践状况。
英国的BREEAM体系也是对不同用途的建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办公建筑、学校、医疗卫生建筑、工业建筑、零售商店,等等。
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只适用于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两类,其等级内容相同,评分略有差别。(表1、表2)
二、我国《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标准》评分标准模糊
相对于国内的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标准来说,国外的评价标准较为明确:美国LEED体系对建筑物进行评价时主要是从可持续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的能源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设计等六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总得分为110分。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认证级为26~32分;银级为33~38分,金级为39~51分,铂金级为52分以上。
英国BREEAM评价的内容可以归为十大指标来衡量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管理、健康宜居、能耗、交通、水、建筑材料、废弃物、土地使用和对生态影响、污染、 创新。评价方法是根据建筑物在各个方面的运行性能进行打分,将所得分按权重系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依据总分多少划分为:不通过、通过、好、较好、很好、卓越等六个级别。
我国的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等3项内容。其中,控制项所要求的必须全部满足,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如表1、表2所示。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划分的等级就不够细。而且指标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不够清晰,比如评价住宅建筑关于节地与室外环境中的一般项中:是否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何为充分利用?《标准》中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而且只有符合与不符合两种选择,这样评价起来就只能凭评估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有较强的主观性。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评价体系对评价对象打分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拉开建筑之间的差距,并保证一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应该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评价
建筑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对建筑的管理应该从立项开始,到建成投产,到生产运行,再到报废淘汰(即项目完全失去效益),贯穿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于绿色建筑的评标准也应该是贯彻始终的。
现行《标准》要求申请评价方应按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档。而仅仅要求申请方自身对建造过程进行自控是不够的,申请方可能为了达到标准而在报送文件中造假,所以还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管才行。建议在项目开发期间首先对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预评分,待项目交付使用后再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房地产项目绿色与否的最后评估结果。
四、没有考虑地域性差别
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距很多,很多民族还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需要不同技术措施和评价目标与之相匹配,所以评价工具还要有地域适用性。
五、忽视实际使用效果
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一栋建筑可能绿色得分很高,但是这只能说它符合了绿色建筑的物品属性,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对建筑自身系统的考察。比如,这栋建筑如果长期空置,那么它所谓的绿色并未对社会造成贡献,反而占据了资源。由此可见,应该注重将技术措施和运行效果相结合,才能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施工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新建项目的实施到扩建和改建项目,不仅应用在普通的住宅楼、商场等,还在学校、医院及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工业建筑中发展开来。绿色建筑的评价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节约与能源利用(水、电、材料)、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因素,根据各地的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2.1材料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主体,材料的费用是建筑工程中占成本比例最大的一项支出,所以材料节约和利用是绿色施工评价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工程施工时应根据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状况分析考虑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模板等)、装修材料的节约和利用。1)提前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对建筑材料的进出场时间、路线、堆放场地等做出严格规定,减少二次搬运;尽量采用场地周围材料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免运输过程中增减材料的损耗率;另外,对运输进场的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坏。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成熟工业化生产的材料,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对于钢结构工程,应对加工和安装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减少因技术问题造成的材料浪费;对装修过程中的木质材料,采用新型人造板材来代替以减少木材资源的浪费。3)施工中的周转材料和工具,应满足容易维护、拆装方便并且有足够耐久性的特点,对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材料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能。4)施工现场的围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围墙;打桩机、塔吊等大型装置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环境合理安排,减少移动造成的人工和材料损失;场地设置的临时性办公和生活场所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争取把场地临时建设材料利用率达到最大。
2.2水资源与电能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临时用水应精确计算用水量,包括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合理选择取水、净水设施、输水管道和储水容器等,配水管网的布置主要供水管线采用环状,利用周边的管道或修筑好的永久管道作为配水管网,确保在供水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现场机械的清洗用水、路面的洒水、园林绿化的浇灌等用水必须设循环用水装置,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市政自来水。3)基础工程施工时,应根据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情况来确定抽取地下水的多少,当基坑抽水量大于50万m3,应进行地下水的回灌,回灌使用的水应该高于地下水的标准,不能污染地下水。4)根据各地能源储存量的不同,合理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代替电能传统能源,合理制定能源消耗标准,提高能源利用率。5)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应考虑能源利用率,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能耗少、效率髙的施工设备,发展新工艺、研制新材料和装置,对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的设备强制淘汰,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
2.3土地节约和保护技术要点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性质决定了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造成设计师设计方案时更多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降低了对土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的意义在于满足建设需要的同时更多保留土地原有的环境,促使生态可持续发展。
1)场地内的临时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场地的利用率和施工生活的方便性,临时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合理规划板房的空间也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方式,除此之外,场地内道路、园林、市政管线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布置应合理科学。2)基础工程中,土方的开挖和回填会对场地以及周围的土体造成扰动,在基础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坚持自然土地不受扰动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方案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3)对建筑红线外场地的占用,如有需要选择废弃的荒地,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物和道路作为施工道路,按照永久道路与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减少土地的占用。
3.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顶级层次,是站在整个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立场上,依据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参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实施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监管,来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使用寿命内,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确保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装饰装修的效果应该达到美观、实用;维护国家和集体大众利益。
一、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制应运而生,并随之不断发展进步:第一,经历了建筑工程投资主体由国家为主向国家、企业、个人的多元化转变,且投资使用有偿化;第二,建筑工程建设方式实现了由建设单位自我组织向市场化发包的转变;第三,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由国家分配转变为企业投标承揽;第四,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由国家计划供应改革为市场供应;第五,建筑工程的建筑物由"产品"变成了"商品"。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有着客观的规律性,是按照建筑工程实施建设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渐形成的。每个阶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三个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整体优化的目标。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中各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它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审核监督、业主及物业等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二)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各参与主体或监管机构内部组织系统为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建筑工程活动质量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和期望的标准,所建立起来的并规范实施的具体细化的质量职能和措施。国际建筑行业普遍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ISOI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对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三、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特征
我国已经成功加入了WTO,建筑行业作为第一批开放的行业,毫无疑问将面临国际市场上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也不例外,必须要遵照国际惯例,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国家和公众的建筑工程质量整体利益。纵观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建筑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践,总结他们在监督管理思想、体制、法制体系3个方面有效运作的共同特点。
(一)思想特征
国外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是基于建筑工程质量形成的本质规律性和质量管理的内在特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运作高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的法制化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其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建立质量观念,提高各责任方主体的质量意识;构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控制管理的思想;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体系,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体制特征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三个建立、两种许可、两个重点。三个建立即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行业市场;建章立法,调整建筑行业发展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两种许可指的是对建筑专业组织和建筑专业人才的注册许可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可制度。两个重点是指对住宅建设的管理和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的管理。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改革方向是集中管理,精简机构,建立环境、交通、建筑集成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三)法制特征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是指国家制定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秩序的法律制度及其法规体系,是政府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和主要依据,是建筑市场机制得以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一定要做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秩序的法律体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国际性。法律体系具有完整性才能使建筑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所有各方的建设行为都纳入法律规定的轨道,法律体系具有科学性才能适应建筑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法律体系具有国际性才能使得本国企业积极采纳和推进建筑行业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促进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国际化。
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针
(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就是在建筑工程管理和建设活动中要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工作在建设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活动中的核心思想,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是各个阶段的建设参与者的智力劳动和物化劳动积累的全过程。人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控制思想。
(三)坚持以预防为主
建筑工程质量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后效性,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和事故带来的损失具有极大的严重性和浪费性,故要以预防为主。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以预防为主就是重点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质量标准
质量监督的关键是评价,就是对其过程和结果的是否符合性给予客观判断,质量标准是评价建筑工程质量的量化尺度,是质量要求的技术反映,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坚持质量标准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是不断实施 PDCA质量管理的循环①过程,这一递进往复循环有着客观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客观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严格要求,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