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5: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础性技术创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根据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情况,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都正在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要借鉴世界艺术设计专业中优秀的教育观念和系统的基础体系,深入理解作为核心的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在理念。更要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更适合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与之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现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一般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主要的几个专业方向 。艺术设计是以平面、立体、色彩为主体元素的视觉创造行为,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就是对平面、立体、色彩等元素的教学研究。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产生发展的,在我国本身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基础体系大多还在延续着本专业刚建立之时的体系,二三十年过去了,相比变化并不大,这样的状况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是无益的。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产生晚,当时没有完整系统的体系,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多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基本上是照搬绘画的素描、色彩,来建构艺术设计的课程教育,绘画中要求的写实性的训练主导一直未变。在此期间,德国包豪斯设计体系传入中国,因当时对该体系了解不全面,简单的引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材翻译,套用到中国的设计教育中,难免会有一些贻误。当时最有意义的还属平面、色彩、立体这三大构成的引入,但一直以来此三大构成在多方面仍显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构成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从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来看,在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引进中,传统的工艺美术课程被大量缩减,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基础体系变得七零八落,后来间接导致培养出的年轻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失落和不认同,这样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弊端已经非常明显 。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在多方面跻身于世界前列,工业化能力和水平逐步完善与成熟,这是对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的艺术设计教学该如何发展?一套完整严谨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该如何建构?这都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的创新导向
根据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情况,很多院校的设计专业都正在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要借鉴世界艺术设计专业中优秀的教育观念和系统的基础体系,深入理解作为核心的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在理念。更要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更适合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1、从绘画走向设计的基础体系
从当前的基础体系来看,众多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还以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来进行学生的写实性训练,但是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来看,这种写实性却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一般在入校前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写实性训练基础能力。学生在校从事专业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相对于写实性的训练,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特性之后,我们必须建立有明确导向的基础训练方式。可以对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课程进行改良,减少绘画写实性的训练,增强艺术设计特色的基础造型与基础色彩,或者增加一些与后续专业关系更密切的基础训练,比如强化三大构成的课程教学,并且针对专业方向的特点,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基础课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讲求延展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体系
常规的艺术设计基础体系诸多的课程多是各自为阵,不能组成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体系。特别是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的联系不够紧密,常导致学生在基础部分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在专业部分又会因为基础部分对应不强,导致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以建立与专业课程合理搭配的基础体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量避免传统的单一课程模式带来的众多弊端。
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中,体系的延展性和发展性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衔接的完备体系。专业学习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是有明确目的的,必不可少的,能够承上启下的。完备严谨的基础体系能够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学习。
3、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专业学习的能力和知识都必须用实践去检验。我们在对教学目的进行系统分析后,在专业基础体系的建构导向中,必须注意到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这三方面的课程结合。
在基础体系的建立中,要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性课程,以及材料工艺等应用性课程的前后衔接,这些课程是通往专业实践的必由之路。这种关联性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不断贯穿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要体现在手绘、软件、摄影等具体实践项目中。让基础体系与社会需要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
三、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
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的构建,要形成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个方面为关联发展的承接关系。基础体系的创新主要在于基础二字,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除了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而且应对于专业的后续学习有系统的理解与展望,使学生在基础体系的创新性转变下更加热爱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
根据这些创新思路,我们在基础体系的构建上必须立足课程本身。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许多发展自工艺美术教育的课程,是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一种延展和体现,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改变,构建民族化的现代设计语言。对不合理的课程进行删减整合,旧有的一些课程因教学目的和要求和现代设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这样的课程必须进行合理的删减或整合。加强重要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学时,注重课程后续发展,以及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和衔接。发展新的课程,完善基础体系,适应新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引领这种时代的变化。
综上所述,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应当包括系统化的设计造型、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图像等课程,在课程教学要求上必须贯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教案等多方面也要进行有益的研究和创新。立足于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实,借鉴西方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结合我国的艺术设计实际情况,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进行探索与创新,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将长期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出一批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莹.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只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为基础,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标准。放开手,把主动权给学生,学生有了主动权,这种方法在操作时有很大的弹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都可收可放,很灵活,在学习练中可以讲,在讲时可以让学生练,边讲边练。
例如,教学“在Word中编辑文字字号、字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输入文字后,对文字字号、字体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字体及字体大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二、多给学生练的空间
1、少讲多练,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教师要少讲,而学生要多练。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没有必须讲的就不要讲,把那些学生必须了解的知识、教学内容做必需的讲述,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像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尝试。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以上因素使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比如 操作水平,授受能力等,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作尝试。
四、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非常重要,教师要用心选择,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一章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学生所做的网页各式各样,各具特色。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即是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8-02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化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从广义上讲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由“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体系整合完善后,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实现了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在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素养和改革创新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性改革内容
1.整合更新课程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广泛,同时部分内容偏僻陈旧,与现实工程技术严重脱轨。比如,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中,各不相同的刀具,使用的机械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而且方法种类繁多,老师无法做到一一向学生教授,面面俱到,事无俱细的讲解,学生也无法做到全面接受,且在现实中也无法全面实践到[1-2]。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领进门,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中内容相近的部分进行整合,更新陈旧的知识点,增加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使教材内容与新时代科技发展紧密相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度,老师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难点、要点及实践应用,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理论知R,并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实践,真正掌握促进新时代技术发展的实践与创新技能[3-4]。
2.创新教学方式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产品成型方法为体系,重点讲解基础知识、难点和要点,综合分析工艺原理、工艺方法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现代新工艺的知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新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讨论,不同的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讨论方式,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另外要增加实验课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充分理解抽象和难懂的概念,掌握具体的工艺要求、操作方法以及实践技能。还可以结合当今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电化教学、工艺设计等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技能。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相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与实践,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同样与机械工程实践生产紧密相联。在课堂上,老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时,尽量少讲纯理论和推导理论,要以实践中的实用性为主,与现实生产实例相结合,融会贯通地讲授知识与应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7]。
2.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升华为实际技能,要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切实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从实际参与工作的现象和规律中提炼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利用,总结实践经验,切实领悟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工艺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应用技能,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升华[8]。
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环境、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完备的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到基地进行学习,并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还会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切实体会新时代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9]。
四、结论
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并得到创造性的锻炼,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是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与统一的整体,教育工作者要践行科学实践发展观,努力探索理论教学创新性改革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与实践的环境,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机械制造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高教论坛,2010,4,(11):69-98.
[2]彭海燕,王晓军,周莉,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3):32-35.
[3]倪卫华,汪中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146-147.
[4]许蓬子,邹青,呼咏,等.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5,16(2):59-61.
[5]伍国果,谷明信,鲁鹏,等.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6):104-105.
[6]魏效玲,尉鹤缤,陈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1):85-87.
一、3D打印技术原理
“3D打印技术(3DPrinting)”起初仅是纵多“快速成形技术”分类中的一种。随着快速成形技术在全球各行业中的持续升温,为了便于理解和推广,传媒界及民用领域普遍将快速成形技术形象的统称为“3D打印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先在计算机中生成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将模型按一定厚度分层切片,即将零件的三维形状信息转换成一系列的二维轮廓信息,最后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喷头的精确运动可逐层成形目标零件。这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原理是制造技术发展史上革命性的进步,该方法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法截然相反,通过增加材料即可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学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
二、市场对3D打印技术人才需求分析
绝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愿意提供短期实习机会对员工进行较面试更为全面的考核。短期实习同试用期不同,这是一个更加平等的双向选择机会,不仅可以为未取得正式毕业证的大学生搭桥,也更利于企业发现与定向培养人才。这些企业高管的决定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人员流通更替较快,真正留得住人才、有良好人才评价体系的企业才会从中胜出。在人才选择的过程中,大的集团公司,尤其是非研发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岗位空缺情况来招收合适人才的传统模式,这样企业很容易因为职位不空缺而拒绝大量人才的求职。当然也有的上市公司拥有高管储备岗位,专为高级人才预留。对比之下,中型研发企业就灵活得多,也更能留得住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敢于为尚无工作经历人才提供高管职位,北京一家发展迅猛的企业甚至表明“愿意接受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因此,3D打印领域不仅仅是技术、市场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
三、3D打印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
(一)改变实践体系。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班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较系统的机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新班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设了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的课程,让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也开设了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让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希望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此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共同进步,彼此成长,营造一种师生间共同创新的局面。
(三)利用选拔和淘汰制。当今我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校的培养体制容易让学生失去竞争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针对此现象,当今大学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实行选拔与淘汰制,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可以设立一个创新班,还有一部分学业成绩较差的,可以设置淘汰制。例如剑桥大学入学很严格,除此之外进入大学的制度也异常严格,如果大一达不到某个标准,就会被学校开除,开除之后所有的事宜学校不会管,看似很残酷,但是它大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要始终让学生保持一种危机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斗志。
(四)就业促进技术发展。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支持3D打印人才就业促进工作,形成从政策支持、产业推进、就业指导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就业促进的思路体系。联盟企业在举办大规模校园招聘同时联合各个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联盟向盟员企业推荐3D打印相关专业毕业生,并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发现的具有独创性及市场前景的3D打印开发项目提供一定的软件及项目基金支持。以搭建3D打印人才就业促进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协同发展。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以优异的特点快速发展。电子通信行业不仅影响社会的发展,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在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该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在与世界通信技术的比较下,无论是在研发能力还是创新能力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该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电子通信技术的研究,促使企业在根据自身发展状态中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能力在创新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掌握问题发生的本质,才能促进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的创新性发展。
一、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发展现状
(一)具有自主研发的能力
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了其它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在引入的众多技术之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此进行改进,不仅提高了电子通信行业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且还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特点逐渐打破了发展的格局,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了重大的占有率,特别是在通信设备中,电子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实现了群体性的发展,促使电子通信技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子市场的服务器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状态,很多企业虽然对市场进行了垄断,但是所研制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服务与社会。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各种网络产品也得到了发展,很多低端、高端产品都在市场中获取了相应的市场占有率。
(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进行申请的时候,专利数目比较少,并且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比如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申请专利的项目中只占据6%,在数字电视方面占据的数据则更少。[3]除此之外,我国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基本上以外观申请为主,对发明申请的数量非常少,这种情况从立定程度表明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具备技术能力创新性。
2.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上缺乏技术标准,这种标准要以高级标准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规则所淘汰。
3.电子通信技术的软件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电子通信行业的竞争力无法得到提高,从而无法在行业中产生较大的进步。
4.在相对集成电路上设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不具备较高的制造水平,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对关键技术进行掌握与了解,才能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三)在研发中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
通过对近几年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加大了我国科研队伍的研发要求。在与国外电子通信行业的对比中,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比如,华为和中兴企业虽然对资金投资比较大,但是却没有超过10%,从而无法对产品进行研发,无法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4]除此之外,电子通信技术在进行创新性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电子通信行业不仅缺乏资金,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无法qe电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通信技术受到制约。现如今,很多学习集成电路的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经验,需从国外进行引进,其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会使很多企业无法进行承担。
二、对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对策进行研究
(一)政府进行扶持
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技术能力的创新需要充足的资金,由于企业在资金方面的运转不够协调,从而无法对此进行资金的扶持,因此,各个企业之间要进行相互联系与合作,从根本上促进技术能力的创新。现阶段,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对企业的生存与发扎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在很多技术研究中需要政府进行资金扶持,在充足的资金下,才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研究,并且由于企业并不具备研究能力,无法从根本上促进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要进行扶持与帮助,并且进行组织与协调,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比如说,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众多科技成果转变为新型产品,并且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设备采购上的支持,对电子通信行业进行引领,对企业进行规划探索。
(二)加强国际合作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潮流可以得知,我国电子通信行业具有很大的比重,在国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对技术能力进行探索,从根本上促进企业产业链的发展,使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提高产品转化率。[5]除此之外,电子通信行业要加强对技术能力的认识与了解,对技术能力进行不断探索,使企业自身的命运掌握早自己的受众,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比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联系,在打成共识的情况下形成产业联盟,将设计、生产以及封闭等各个环节形成产业链,使我国设计系统的能力得到提高。[6]电子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开放的环境,只有使自己具有国际化,才能改变传统的闭门造车创作习惯,尽可能的使技术的研发达到另一个高度,使更多先进技术具有稳定性、可行性与发展性。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阐述,可以看出,在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电子通信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促进信息与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成功,除此之外,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下,信息传递慢、传递内容不够准确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对各项信息进行综合性发展,特别是对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在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促进了电子通信行业的进步。但是,电子通信技术虽然在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发扎前景,但是在技术能力上仍然缺乏创新性,要想从本质上进行改变,不仅需要内部员工努力工作,还要将电子通信以另一种发展姿态面临整个社会,在政府与国家的扶持中,从根本上改变电子通信行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琼.浅析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前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2]雷蕾.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
[3]蔡斌,郭歌.基于电子通信行业人力资本管理信息透视[J].电子测试 ,2013(19).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008-02
光伏产业是我国加快发展与培育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机遇和国内政策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化石能源的加速耗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能源问题越发凸显。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中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将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2]。2014年是全球光伏产业否极泰来的一年,经历了2011―2013年的持续亏损之后,中美日等国家光伏市场的发展成为推动行业复苏的重要力量,光伏产业回暖态势明显,多数企业扭亏为盈,经营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2014年,中国光伏企业继续巩固在全球的规模领先优势。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企业进入前十,如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并且第一名均为我国企业。
1 嘉兴光伏产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浙江嘉兴,年光照时间在1 700~2 100 h。早在2012年,浙江嘉兴市就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5个城市之一。作为浙江省政府光伏产业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嘉兴市所辖的城区――秀洲获得了建设省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格。嘉兴市秀洲光伏高新产业园区开展了“五位一体”――集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光伏产业技术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电网建设和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3]。
浙江省光伏产业前景光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初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但浙江的太阳能企业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大多数中心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不能适应企业快速、高效发展的要求。另外,区域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造成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大多是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缺乏独创性和特色性。光伏中小企业迫切需求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
基于此,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这一平台会对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光伏中小企业对配套服务设施的迫切需求相比,现有的配套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光伏中小企业的需求。
2 创新服务平台构建
2.1 创新服务平台组织架构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织机构由平台理事长单位及成员单位组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理事长单位由平台牵头单位担任。理事长单位委任理事会成员。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并在区域招募会员单位,并服务于会员单位。
平台常设主任办公室,平台日常管理与运行由主任办公室执行,并由共建单位共同成立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下属: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示范展示中心。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办公室管理下运行,进行相关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展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咨询等服务。
理事会主要由牵头单位、核心共建单位、紧密参加单位领导组成。其职责为起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日常活动,会议,项目申报,技术攻关等活动,管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经费。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由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专家、核心共建单位和紧密参与单位内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由平台理事会聘请。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履行平台科学研究管理的技术职责。
浙江省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监督委员会监督平台各项事务的实施,创新服务平台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等。
平台管理办公室设主任全面履行平台主管职责,负责制定平台发展规划和运行计划;贯彻执行理事会各项决议;制订管理细则并指导平台日常管理和运作。平台和核心共建单位分别设立联络员负责协调平台日常事务工作[4]。
2.2 建设任务与服务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面向全省的技术服务平台。浙江省拥有上百家光伏相关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提升和技术改造,但没有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来实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整合了省内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可以建立全行业的技术服务类创新平台,通过政府补贴平台初期建设经费(用于设备、人才招聘和科研场所的改扩建等),以后的平台运行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转让等活动来维持。平台的运作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并促进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对外竞争力。服务平台按照搭建平台、共谋发展,积极引导、促进发展的目标,全力打造优质的创新服务平台。
2.3 创新服务模式
平台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均面向浙江省内光伏相关企业开放,并由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管理。平台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收费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创新平台主要载体的实施开放服务。服务模式上将采用多种方式,以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1)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
公益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技术情报信息、免费技术信息宣讲、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技术指导等。
有偿服务包括:光伏产业的市场分析、技术培训、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咨询、材料与零部件加工、技术集成、仪器设备测试分析等。有偿服务可以根据《嘉兴市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使用科技创新券。
(2)会员制服务。
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会员制度,创新服务平台为平台会员提供技术服务。平台会员拟设立普通会员与高级会员二类。普通会员不收会员费,入会条件是浙江省光伏企业或研究机构、并需要地市级科技部门或平台理事推荐。高级会员在普通会员中产生,需要定期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二类会员均免费享受公益服务。普通会员享受平台有偿服务需要全额支付服务费用,而高级用户则可以采用会员优惠价享受平台有偿服务。
(3)集中管理与网络化服务。
由于光伏产业技术门类多、技术复杂。因此,依托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办公室,对技术服务进行集中式管理。并由管理办公室作为服务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各服务提供方均需向平台管理办公室注册服务内容、服务性质和收费等,由管理办公室对被服务对象征收服务费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此外,依托财政拨款建立的服务项目,必须通过平台管理执行。
3 实践成效
创新服务平台的建立,大大加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推动了双方的合作,为嘉兴光伏企业和科研机构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平台资源、行业信息和技术标准共享,帮助太阳能光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与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提升相关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9月份,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与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2015年8月18日,中国计量学院与浙江合特光电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申请了嘉兴市科技项目。项目的成功获批表示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秀洲中心在产学研合作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样也对未来联盟中心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最有机会成为全世界的主要替代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代表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嘉兴光伏应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将进一步为区域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整合光伏领域相关技术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为嘉兴光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研究,信息、检测、人员培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立专业的、更为广阔的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嘉兴光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其他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海波,余扬.光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65-69.
1 引言
我们正跨入一个亟需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2 提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了教学体系的不稳定和教学内容的高淘汰性,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学活动必须紧跟技术进步这个时代的脉搏,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信息技术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电。起因是有人和电脑迷打赌:土豆不可能为电脑供电。可是发明者却真的做到了,而且还建立了土豆网站,多神奇?!这些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欲望:原来奇迹的产生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敢去想,敢去尝试。另外,利用实际现象讲解,这样会更直观。
3 与创新能力的亲密接触
随着网络与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育工作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强化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仅仅有了知识而不会应用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世界千变万化,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新一代学生必须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否则就要被淘汰。所以说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本中有这样一道考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演示文稿yswg2.ppt,按下列要求完成对此文稿的修饰并保存。
第一将最后一张幻灯片向前移动,作为演示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并且在副标题处键入“领先同行业的技术”文字;字体设置成宋体、加粗、倾斜、44磅;将最后一张幻灯片的版式更换为“垂直排列标题与文本”。
第二使用“场景型模板”的演示文稿设计模板修饰全文;全文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为“从左下抽出”;第二张幻灯片的文本部分的动画设置为“底部飞入”。
针对这道题来说,只是训练了学生们对于幻灯片的基本操作,这些现在已经满足不了世界的需求了,应该要求学生们学会创新,比如要求他们用幻灯片做一张贺年卡。在这张贺年卡中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运用进去。要插入FLASH视频、自己的声音等。这一切完全没有限制,幻灯片的格式和色调全都由学生们自己选择。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4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
信息技术在学校里是一个和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同等的学习对象,首先要掌握它的外部设备、功能种类、工作原理、操作命令等。
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为一个对计算机不很精通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文字处理系软件写文章,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物理、化学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对这个工具的运用,尽量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写作文,通过网络进行发表,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查看新闻等,还能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教学软件,得到实时的或异步的答疑和指导,尽可能的将计算机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统一协调起来,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学校去年举行的期中考试中,我校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我们老师处理了大量的分数、表格,使学生的成绩更清楚,比较更明显,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5 教会科学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创新
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则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5.1 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管理计算机、制作应用文选、图片的获取与处理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作为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尽量迎合学生的特点,营造多样性、趣味性的课堂。例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任意地画出他们所能想到的各种多边形;然后告诉他们:“不管你画的多边形是什么样的,只要告诉我它有几条边,我就能知道它的内角和。不信可以挑战一下。”这时,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起来。由于他们不知道多边形的边数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所以就会很积极地思考其中的奥妙。有的学生就会想到:“老师是怎么算的呢?会不会有什么公式?”然后动手的欲望和思考的本能就被彻底地激活了。
二、创新学习氛围的营造,激发创新意识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考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积极因素,努力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气氛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用爱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走下讲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我在教授“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让学生带好测量工具到操场旗杆处进行实地测量。学生在具体实践的环境中,拓展了思维的宽度,想出的测量方法也多种多样:利用太阳的影子、拽绳子、自制测角仪进行测量,还有把皮尺系到旗杆升上去直接测量……对于学生想出的每一种方法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创新思维动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好数学一个重要因素。新的数学知识的产生除了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学生感受到想象“魔力”,这样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
四、教师要注意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灵活与否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拘泥于既定方法与模式,因而无法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打破定势思维,变换问题角度,发散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增强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概念、法则、定义、公式、定理教学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去理解和运用;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可以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解题时,不要满足于把题目解答出来便完事大吉,而应向更深层次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变化题目的条件、结论等。比如,“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这个命题不难用面积法证明。该题证明后,可以变换角度,广泛联想,训练发散思维。将“任意一点”变到“形外一点”,将“正三角形”变为“正n边形”,或者将“正三角形”变为“任意三角形”,研究结论如何变化。可以看出,对数学问题的回味与引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处理问题,增加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综合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F832.7; F273.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4474(2013)01-0079-0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各国在抵御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支点。医药制造业这一被国际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它已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2011年,世界医药产业市场额比上年增长12%以上,医药市场总容量超过八千亿美元,这充分说明医药产业具有无限的商机及发展潜力〔2〕。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纷纷提出有利于医药制造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在全球市场中抓住机遇,占领制高点。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已将医药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未来10至20年内予以重点发展。而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在近30年内表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7%,高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同一时期其他工业的年均增速,成为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虽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但医药制造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表现抢眼,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专家预测,我国广义上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容量在2020年将达六万亿元〔3〕。而据艾美仕公司的报告,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而中国医药行业未来10年的复合年增长速度将超过20%,到202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规模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医药产业将成为中国高科技领域及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4〕。
然而,由于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不高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估报告(2009―2010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新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中国制药公司销售总收入还不及美国公司的1/3,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低下、医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等问题,中国医药制造业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如何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我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如何充分发挥医药制造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政府和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已有一定数量的关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文献,其研究手段以定量的实证分析居多。总观这些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其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1)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茅宁莹等运用DEA方法对1999~2008年我国主要省(市、区)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省(市、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且总体上看,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5〕。(2)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吉生保等认为,在中国,政府出台关于医药行业利好或利空的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医药行业的R&D生产率发生快速增长或快速下滑的变化〔6〕。张永庆等认为,医药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的分布、科研经费投入以及政府对医药企业的资金支持都与企业的R&D效率有着很大的联系。经过实证分析后,他们发现:除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的研发效率贡献不显著以外,其他因素的增加或提高都会对企业的研发效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7〕。(3)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王树华以桂林市为研究区域,从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素质及研发能力与科研设备三个方面考察该地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现:桂林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并认为应该通过完善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改革陈旧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政府对其宏观管理三个方面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8〕。李晓梅等以东北、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式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从总体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独占鳌头〔9〕。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向主要分为:(1)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医药企业融资的关系研究。Paul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与医药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的企业更容易融资〔10〕。(2)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Cerda通过对20世纪后期的美国医药新产品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国的人口数量及行业的市场规模对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口数量及市场规模的变化〔11〕。Kwong和Norton在对美国八个医疗领域的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好的详细的广告对新医药产品进入临床开发的数量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12〕。
这些研究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随着医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融资规模对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步增强,而以上研究中鲜有涉及医药制造业的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少关注不同融资方式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差异性影响。其次,国内学者在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所选样本范围大都为全中国,鲜有关于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差异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拓展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泛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以1995年至2008年为面板数据的研究区间,着重分析不同融资方式对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性影响。
二、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
2010年,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284662亿元,同比增长2402%,占全国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2424%。从技术创新层面上看,2010年,我国泛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达66817亿元,同比增长1396%,占全国新产品总产值的3770%;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达62849亿元,同比增长1469%,占全国新产品销售总收入的3751%;申请专利数达1567件,同比下降2749%,占全国专利申请总数的2771%;R&D经费投入达4828亿元,同比下降1349%,占全国R&D经费总投入的3440%。总体而言,泛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 概述
装配式空心板桥因板体自重轻、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可批量工厂化集中预制等诸多有利因素而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中小跨径桥梁结构。运营期间,因重载交通(超载、车道规律)、设计因素(铰缝尺寸与位置、计算理论假定)、施工因素(材料、工艺)的影响,致使铰缝混凝土因抗剪不足产生开裂,并按着开裂破碎脱落的规律继续发展,逐步将病害反射至桥面铺装层,最终使空心板间失去横向联系形成“单板受力”,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以往,当铰缝出现开裂、破碎等轻、中度病害时,受现场交通断行难、缺少预防性养护技术等客观原因的制约而无良方处治,往往等铰缝病害继续发展并反射至桥面时,才被迫采取传统的被动式处治技术:当桥面铺装层损坏,仅针对桥面病害进行处治;当出现“单板受力”时,迫不得已将桥面铺装层拆除,然后处治铰缝,最后重新铺筑桥面铺装层。这样不仅错过了病害处治的最佳时机,而且使轻微病害逐渐发展成严重病害,不仅使桥梁的安全性能下降,而且使桥梁使用寿命受到影响,从而使养护成本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