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8 09:26: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篇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物理作为高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在教学模式上的改变也逐渐引起了学校的广泛重视。在传统教学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教学活动的检验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都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这样的改革工作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本文就围绕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一、教师备课方面

1.备教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重点的教学,能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大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剖析,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备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备课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这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中,一般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就是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就会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很难提高。因此,想要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将学生的“学”当做最主要的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可以播放一段牛耕地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是否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等,进而进入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思考方向以及学习能力来进行,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就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我国应试教育的教学制度,导致大多数学校都把学习成绩作为检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的学方法以及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理解多少都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在教学中注意揭示一些物理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来讲解一些规律。例如,在“能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等道具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然后自然得出“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的结论。这样探究式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多少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理解并且接受了多少,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能力,在物理学科中,一些公式规律等都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如果公式记忆不准确,学生就很难有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由此看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记忆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

总而言之,物理是高中阶段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教师应该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2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师生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等诸多关系,因师生在教学上存在着期待效应,从而推进其他关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渐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层面,其他关系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心理关系又是必然伴随教学关系而生成的关系层面,在教学关系中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如果“知”与“情”分离,那么教学关系也不会有效维持。个人关系则是师生集体交往和关系的一种补充,并以更为浓烈的情感色彩作用于教学关系和心理关系。道德关系使教学关系顺畅,心理关系和谐,个人关系更为正常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以及教学相长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应有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摒弃师道尊严的架子,树立民主意识,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视为朋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火花,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充分发展。其次,教师应积极挖掘教学的艺术魅力。师生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提高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着积极方向转化,而获得教学成功。再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没有歧视,没有不公平,那他会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愿意听教师的话,配合教师,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有效的备课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备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本节课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方面得到怎样的协调发展。即有怎样的教学目标?

(二)备教材教法

1.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是否已掌握。通过课前的复习回顾结合学生提问,使不明确的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正确认识。

2.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要精心设计。要在知识呈现,能力形成、思想感情发展三个方面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知识点的呈现方面要尽量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像看电视短片一样。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在讲农业气象学时讲到了云和雾。云和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小冰晶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云悬浮在高空,雾悬浮在近地面。如果这个知识点的呈现只是设问:“云和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也能马虎过去,只是不生动,且只引领学生做了浅层思考和简单比较而已。但如果再问:“你能站在云头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就回答:“我们不能,只有孙悟空才能站在云头。”“是呀,我们虽然没有亲自站在云头,但我们也曾走在雾中,在雾中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就像穿行在云中一样,但走在雾中我们双脚着地,有地面的支撑,站在云头没有了支撑,就会被重力拽下来。”经过这样的讨论和分析,同学们对云和雾的思考更深入了,印象也更深了,也加进了日常生活感受,更加身临其境了。如果再问:“云为什么那么高而雾却只能在近地面呢?”那是因为云的形成是近地面含水汽较多的热空气与高空冷空气发生对流而上升到高空,并在一段时间里不断重复对流过程,使高空水汽聚集,原来的热空气由于上升而降温,降温又使其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形成云。但雾的出现必须有高空逆温层的存在。在逆温层中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也增加,所以逆温层中空气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的。这样上下层空气很稳定不会发生对流,所以近地面的空气也只能待在近地面,在夜晚来临或其他降温条件存在下,其中的水汽凝结成雾。经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云和雾的区别就更深刻了。我举这个备课实例就是想说明同一个知识点怎样呈现?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生动活泼?全看教师如何挖掘教材。就拿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我们怎样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你可以给学生提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了云和雾你有什么感想啊?请大家交流交流。”交流的结果,同学们会感到自然是神奇的,任何自然现象的发生都不是杂乱无章或偶然的,都是受其背后的自然规律支配的。

(三)在临场发挥时要即时反思,即时总结,留下记录,积累经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抓好学生的复习巩固和课后练习

学生的课下巩固复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抓上去,让学生记住,才能体现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课下巩固复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看书、做作业、做测试题、分小组互测等等。可以因时因内容而异,灵活运用。对学生做的作业或课后习题要认真批阅、及时纠错、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36-1

课堂教学质量是一节课的生命,要永葆课堂青春,我们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虽说高质量的课堂与教师的语言风格、教师的亲和力、责任心有关系,但更主要的还应取决定于创新的课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创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要达到最优化等等。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给老师、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使师生教与学的活动可控可调节可度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制订教学目标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哪些旧知识?旧知识的巩固为学习哪些新知识作准备?2.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新知识?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3.新知识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教育?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4.本节课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当然,应试教育或多或少的还会影响老师对认知目标的过分关注,比如,在知识运用阶段,有的老师还会不自觉地把练习的难度过分拔高,看轻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也看轻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

只要我们坚持“三维“目标进课堂,实现目标创新,我相信,化学教学一定能够实现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这才是真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要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教学环节的科学化

以最少时间和精力,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教学过程的科学化。要达到这一目的,也需要我们化学老师的创新。

首先要合理划分课堂时间:课的开始应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用时不能过多);课的中心部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一节课的核心(占大部分时间);课的结尾部分,老师要对学生的疑点、难点加以小结、概括,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强化记忆。

其次,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根据新的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为了反馈检查,设置的练习必须做到“点题对应”,虽要注意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但切忌过深、过难和过量的习题。

再次,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性,要突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必能带来化学课堂质量的提高。

三、化学课堂要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并要贯彻创新的教育

化学老师要真正做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只有在化学课堂上实施了创新的教育才能提高化学课的质量。怎样才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的教育呢?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化学课堂不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化学课堂还要鼓励学生猜想、浮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地鼓励。

(2)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又一个方面。教学中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对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的判断,学生往往按常规思维分析,得出“同一现象”的结论。但由于过量的物质不同,现象与常规判断是相反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首先它与水反应,所以得到Cu(OH)2蓝色沉淀。

(3)学生实验及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第三个方面。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的不同侧面去研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略成功“创新”的滋味,增强自信心。

2.化学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篇4

1 关注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应来自生活,并与教学内容自然衔接.面对已具有较丰富生活经验科学知识的高中学生,唯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世界常见的现象或其他科学实例,以此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案例1 抽样方法的情境设计

(教师讲述、提问)1936年美国著名刊物《文学文摘》为了预测总统候选人罗斯福与兰登两人谁能当选,从电话号码簿和俱乐部会员名册上选取了1000万名访问对象进行民意测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万份,回收240万份.当时大多数民意测验、新闻机构和政治观察家都预测罗斯福会获胜,但《文学文摘》却预言兰登将以57%︰43%的优势战胜罗斯福,最终选举结果是罗斯福以62%︰38%的优势战胜兰登当选总统.为什么根据大样本(240万份调查问卷)的民意测验做出的预测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呢?

(学生产生疑问,思考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教师讲述)当时,《文学文摘》做出这个预测并非一种主观臆断,而是根据大样本的民意测验做出的,这次调查统计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对抽样方法进行探究.在学完这一节内容后,同学们就会了解调查失败的原因……

《选举的预测》是“统计”这一章的阅读材料,由于历次美国总统大选都被炒得沸沸扬扬,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学生也是非常关注,因此用这个案例作为“抽样方法”一节教学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探索这次调查失败的缘由,充满好奇地来学习抽样方法.随后的教学活动应沿着问题的解决展开,使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抽样方法”这一节的教学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该案例将数学和摩天轮结合起来创设情境,问题的呈现自然合理,贴近生活,问题源于学生直观的感知(轮的转动与角的终边转动一致,转轮的周期性与角的任意性一致),许多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兴趣极高,学生不但会感到新奇,产生揭开“奥秘”的强烈愿望,而且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中的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多彩.

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情境设置中,问题是本质的,情境是为问题服务的.

为了突出问题,应该追求情境的简单和有效.当然,问题情境的新颖性和生活性,也是有价值的,但是不能以牺牲问题的逻辑性和生成性为代价,不能以掩盖数学的本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为代价.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只有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和情景出发,为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数学概念生活化、直观化、自然化,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托数学模型 促进数学理解

理解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过程,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内涵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理解在所有的思维链条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被理解的知识可以被更高效地记忆,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被进一步应用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理解可藉由针对研究对象展开的解释说明、寻找证据和具体实例、概括抽象、归纳类比、重新叙述重新组织、运用等方式得以实现,而依托数学模型,是教学中促进理解的良好方式.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依托数学模型,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又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细化教学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它在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运用,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数学教育家傅仲孙先生说过“思想方法为经,教材知识为玮”,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始终受到高中数学教学的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或者觉得太虚空,无法确切把握.那么在课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功能,让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数学思想在学生学习中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细化教学过程,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案例5 曲边梯形的面积

(1)提供问题背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①割圆术:早在三国时候(公元263年),我国科学家刘微就提出了“割圆术”方法,他把圆的面积用正多边形面积来近似代替.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割圆术”,将“以直代曲”和“无限逼近”的思想先类比到特殊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中,再过渡到一般的曲边梯形,由此得到了“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这样设计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2)构建解决问题的“脚手架”,鼓励学生去观察、实验、猜想、交流

共同探究:如何对每个小曲边梯形“以直代曲”.

设计意图:在此探究中,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他们所提出的不同方案,分析利弊及可操作性,得到恰当的方法作近似代替:将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化归为小矩形的面积,最终引导学生实现化归,体现“以直代曲”及数学的简洁之法.

(3)暴露思维过程,“发现”解决方法,形成数学思想

共同探究:如何从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随着分割点的增加,近似值的变化趋势,展示面积的逼近过程,学生得到直观具体的体会,从图形的几何变化中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将“分割越细,近似程度越高”的几何趋势用代数的“取极限”的方法来解决.

(4)引导反思探索解决方法,优化认知结构

反思小结:①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基本步骤;②定积分的基本思想.

设计意图: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先让学生将本节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师再进行补充,能够在认识上起到进一步深化的作用.

从兴趣、理解和思想三个维度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步构建并深入研究以兴趣、理解和思想为主题的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必然浸润着教师生命的华章,这样的课堂必然折射着学生生命的光芒,这样的课堂必然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辉.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CGZ13-04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近年来,第二语言教学界大力提倡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由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任务组成,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

目前,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课堂是唯一使用和体验英语的场所,离开了课堂,学生就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和练习英语。所以提高课堂质量,提供更多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机会,是每个教师真正要肩负起的责任。

以下是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表现:

1.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老师以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而重复地操练句型、对话就是任务型教学。其实这种做法与任务型教学的思想精髓背道而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l)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文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2.任务型课堂教学环节缺乏科学合理性

一些老师在组织学生实施任务时,显得没有章法,要么任务目的不明确,要么实施过程体现不出阶梯式层层推进原则。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Task-cycle) 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系列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决定任务(围绕一个和多个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选择);观点交换任务(通过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不必达成共识)。其中,

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同时信息差任务过程简单,也易于课堂操作。在丰富多彩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Learning by doing”,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3.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

一些老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顾及到学生在认知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导致某些教学活动只是部分学生的“独角戏”,同时,又给部分学生带来挫折感,使他们逐渐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只有在经过战胜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我在新授 Unit 4 Do you like bananas?后,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总任务:写一份饮食调查报告。他们的分工是:由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制作调查表:

people

hamburgers bread eggs broccoli tomatoes

breakfast

lunch

dinner

这一过程中,他们巩固并运用了词汇;由中等生去进行调查,他们就运用到了句型:

Do you 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Does?A 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

然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调查结果汇总,小组成员再共同讨论,最后,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把讨论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例如:

We eat 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 For breakfast, we like bread, noodles, eggs and milk.For dinner, we like carrots, chicken and some vegetables…这样针对不同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改也在广泛的开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课改深入实施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是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在教学中起好引领者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历史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更好地进行现代的建设。在长期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历史学习的意义,忽视了历史学习的实际用处。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要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帮学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笔者在初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多年,在历史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积极进行改进,使得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现笔者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用爱去感染学生,和学生交朋友。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往往是师道尊严占据了人们的主要思想。在教师的“一言堂”的教学体制之下,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改变自己原有的思想,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真心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对教师更加尊敬和爱戴,更乐意和教师说心理话,在学习过程当中,心情也会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这样的课堂气氛必定是热烈的,课堂效果必然是高效的。例如:在学习《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这一部分,对于清政府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以有效的阻止外国列强的入侵,做好自卫。有的学生认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和其它国家隔绝,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和挨打局面。在这是,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讨论当中,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会历史。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感到了教师的亲近,对教师会更加敬爱,对教师所讲授的历史课也更感兴趣。

二、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智力的发展也对兴趣有着依赖作用。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进行历史探索,形成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就失去了内驱力,在被迫状态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不会提高。

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教师要把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历史知识点多且杂,学生在记忆上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图表的方式进行讲解,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清知识的脉络。在历史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插入历史小典故,把要记忆的知识编成歌谣等形式,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记忆知识。教师要善于把知识化繁为简,变难为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出现,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丰富。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感受历史,增强责任感。例如: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的情形,树立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

篇7

音标教学是开启英语学习的一把钥匙,对于初中生而言,音标教学应提前教,就像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一样,只有掌握了读音规则,才能更好地为学习英语服务。把音标学习放在课程学习之前,能帮助学生预习单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自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朗读和记忆单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作为教师,要能发现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教师就要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和蔼的表情、宽容的态度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老师应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认为能学好英语,从而坚定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如利用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等,让学生在娱乐中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四、 优化课堂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

教师要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时间,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因为学英语毕竟不同与学汉语,学汉语是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得,学英语则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语言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可以利用师生对话、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来营造环境与气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英语教学,开始时学生可能听不太懂,教师可适当解释并借助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总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通过感觉和亲身体会加深记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朗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利用录音进行朗读训练和英语听力训练,更富有感彩,使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人物的表情变化,又能准确地读准每个单词的发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文章感情、人物感情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而后再把学生的读音录下来,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进行对比。这样,既能够纠正他们的读音错误,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3.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表现。以往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教师活动多,学生参与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敢大胆发言。所以,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方法,放开手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动脑、多动口,使他们能够大胆用英语发言、用英语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巩固率

国家教委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并不等于不要负担,而是使其保持适量、适度。量的减少必须有质的增加,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正是减负增效的很好的手段。要优化作业,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掌握知识的精髓,每一节课都准备一套高质量的知识作业,归类教给学生。每一节的重难点都有要分寸地讲解,做到精讲精练。例如,在讲have和there be的比较时,我们知道, have和there be的意思都是“有”,但含义不同。 have表示“某人某物有”,而there be则表示存在,表示“某时或某处有”。如果给出例子I have a pen. The desk has four legs.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There will be a class meeting next Friday afternoon. 等,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作业设计可以进行汉译英练习来进一步区别have和there be两种“有”的不同用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翻译下列句子来进行巩固: ① 他有两个妹妹。 ② 这个房间有四个窗户。 ③ 我家有五口人。 ④ 教室里有50个学生。

教师每次布置作业都要做到既体现本节的重点,又突出难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有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巩固,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六、 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篇8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英语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英语课堂语言是指在课堂英语教学过程中所用的英语,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课堂用语,词汇、结构与语篇学习过程中的讲授用语,师生之间进行各种交谈对话的师生交流用语,课堂训练时评价学生表现的反馈用语[1]。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在英语课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用语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虽然每位英语教师都能够运用英语组织教学,但是他们的课堂用语仍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以常熟市的初中为例,教师的课堂用语一旦出现失误,学生便会跟着受到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质量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熟市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的载体,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常熟市的初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用语总体上质量较高,但不乏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不够准确。

课堂教学用语主要为口语,不像书面用语那样严谨,再加上教师偶尔会出现紧张等情况,出现不规范的语句是常有的现象。比如教师会说出 “There is some trees” 等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显然教师不是不懂语法,而是出现口误,但学生则会认为这样的句子是正确的。

另外,有些课堂用语表现出中式英语的痕迹,如:“Can you guess what does it mean?”,正确的表达应该:“Can you guess what it means?”这些句子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学生也完全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但是如果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日后将难以改正,这些错误的习惯将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2.语言过于复杂。

有些教师会使用学生并没有学过的词汇进行教学,一个本来不是很难的问题,被教师讲解过后,学生反而一头雾水,尤其是在讲解语法的时候。比如有教师在讲解two minutes’ walk时,说了一句: “This is the possessive case of nouns.”虽然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学生听到这样的专业词汇后很茫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的错误率非常高。

3.语句贫乏,无吸引力。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课堂反馈语单调,有些教师只会用 “Good” “Very good”来评价学生的回答,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一个则是教师语气平淡,语音语调在一个水平线上,甚至一些有趣的知识被讲得索然无味,整堂课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导致学生心不在焉,学习效率自然下降。

4.忽略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发出的信息,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用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一些教师忽略这一重要部分,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不管正确或错误,他们都说一句:“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没有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下降,没有纠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质量问题的原因

在发现了问题之后,及时寻找原因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寻找解决措施。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师未能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用语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正确的课堂语言对教学和学生有着重大影响[3]。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该教的知识教完就行了,至于要在课堂上怎么说、说什么话,这些都不是很重要,因此,他们上课时说话随意,有的不注意句子结构,有的犯语法错误,有的中英文混杂着说。这些教师的英语水平其实是不低的,但是对课堂教学用语没有正确的认识。

2.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经验不足。

对于一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来说,经验不足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新教师虽然在实习阶段也有过上课的经历,但毕竟机会很少,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相应的经验不够。新教师能准备出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也能准备好自己要说的话,但是不一定能准备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新教师往往是在给学生反馈时出现用语不当或错误的现象。在这一点上,经验丰富的教师就相对能够自如应对。

四、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质量的措施

教师课堂用语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堂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课堂用语质量。

1.虚心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向书本学习。不读一些专业的书籍和刊物,不熟悉一些课堂用语词汇,课堂上就会出现讲“外行话”的现象[3]。其次,教师要向他人学习。要向经验丰富、课堂用语使用准确的教师学习,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不同的课堂用语。在学到了不同的课堂用语之后,教师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应在学习中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许多教师对于教学设计非常重视,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却忽视了准备课堂教学用语。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自己要在课堂上说的话一起准备好,既要备自己,又要备学生。对于新教师而言,如果准备时间充足,可以将所有课堂用语一句句写下来,以便加深印象。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如果有充分的把握,也可以不用写下来,但是必须准备好。

3.提高课堂用语的规范性。

初中生学习能力较强,很容易学习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发音和方式,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且语句要清晰、流畅、自然,给学生最标准的演示,还要避免学生受到“中式英语”的影响[4]。如果教师一不小心犯了错误,就可以用自己说的话为例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加深印象。

4.使用简洁明了的课堂用语。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更容易接受简洁明了而又准确的课堂用语。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用语时要保持思路清晰,不要使语句变得又长又费解,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不在课堂上无谓地浪费时间。比如在解释单词hospital时,有的老师会说:“ hospital means a place where people who are ill or injured are treated and taken care of by doctors and nurses.”虽然学生能听懂里面的单词,但这个句型对学生而言有点复杂,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说:“If you get ill, you can go to a hospital.”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

5.讲究课堂用语的多样性。

即使是同样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在给学生反馈时,除了最常用“Good”、“Very good” 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Good job”, “Well done”, “Wonderful”, “Excellent”,“Perfect”,“Terrific” 等不同程度的表扬,以此激励学生。除此之外,在与学生互相问候时,可以有 “Good morning, class.”,“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Goodbye, class.” “See you tomorrow.”, “Have a nice weekend.”等多种表达,以此体现英语丰富多彩的一面。

6.增强课堂用语的趣味性。

如果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更生动,那么可以通过诙谐有趣的语言表现。诙谐有趣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经常有学生不注意both和all的用法,在练习时会出现 “All my hands are dirty.”这样的句子,这时候教师可以说 :“Do you have three hands?”学生能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起到了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时下流行的或学生关心的游戏、歌曲、新闻等,配上自己有趣的语言,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

7.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使用课堂用语,把英语课堂用语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结合起来[5]。一开始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话语,慢慢地可以提高难度,可以在课堂用语中加入旧知识,以此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所有的话语都应该以学生听懂为标准。

8.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应该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内涵的人。如教师在上完一堂关于马拉松的课之后,可以告诉大家马拉松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是他们坚持拼搏,从不放弃,最终到达了终点,即使没有奖牌,每个人也都是胜利者,然后激励学生:“I hope you can study hard and you can be the winner in your life.”学生会因此受到感悟和启发。

五、结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科学、严谨而又趣味盎然的过程,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6]。 高质量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互动,从中产生丰富的学生语言资源,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修养,使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徐建.略论中学英语课堂语言策略[J].文理导航,2011,34-35.

[2]刘徐建.略论中学英语课堂语言策略[J].文理导航,2011,34-35.

[3]冷玲.英语教师课堂语言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46-48.

[4]李小苗.谈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艺术[J].课堂艺术,2014,(6):47.

篇9

传统英语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教法“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电教媒体的重要作用。

一、创造生动语境、激发强烈兴趣

语境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与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和话语的意义。中国的学生缺少的就是语境。要真正做到丰富和改善外语学习环境,彻底改变外语教学死气沉沉的落后状况,必须采纳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国家已提出教育要现代化,要面向未来。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好的教学手段;科技含量高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反过来将促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因此,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声、光、形、色的特点,能创造丰富多彩的语境,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练习,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由于电教媒体传播教学信息时有生动形象性、直观趣味性等特点,适应了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日、看病、就餐等特殊情景,要想创设真实情景就得准备大量的实物、道具,费时又费力。但是如果运用电教媒体来展示情景对话,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色彩鲜明的人物画面,配以对话性的文字(从外部飞入),再配以适合的音乐。如描述生日时,播放“Happy birthday”这首歌,再对重要文字进行加亮、加粗、闪烁、放大等,这样就形成了栩栩如生、鲜明灵活的教学情景,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通过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考结合,动脑、动手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英语学习是多种感官的协同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必然是听说读写诸方面的综合掌握,在课堂上只有运用了电教媒体,教学教程才可能进行多方面兼顾。初三英语第十一课《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课文较长,需要整体呈现。单靠教师一张嘴和几幅挂图很难把课文讲透,也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学生的兴趣也不高。如果利用电教媒体组合,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且课堂容量加大,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在呈现时,让学生合上书,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课文磁带,理解课文。投影片是根据故事情节制作的,二者同步,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观察力、理解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本课中的语言点讲解和各种练习都通过投影仪打出来,让学生学习和操练,使得这堂大容量的课能顺利完成。

三、 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实现最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难以名状,而又与科学知识的概念、定义或某种规律直接联系的实际事物,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可感的“直接”经验。电教媒体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例如:初三英语有一课介绍太阳系,其中有很多星球的名称。这种科普文章很难读懂,学起来又没有兴趣,用传统的教法很难上好这课。为了把这课上得生动、形象、有趣,可播放一段录像介绍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教师结合录像,配以图片讲解课文,将学生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科普文章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化难为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四、 注重参与、强化主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识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电教媒体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主体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①时间。缩短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机会。语言是实际的工具。英语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活动使知识过关,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使知识当堂过关。②范例。电教媒体能给出正确的示范,减少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纠正发音错误;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打出重要的短语、句型,让学生编新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录像、电脑等设置语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的语言更得体。③活动对象。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材料,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能充分进行听、说、读、写几个的活动。④活动情况。电教媒体能创设一定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说、勤于想、愿意做。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激励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改革教法,改革讲授居先、讲授为主的习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调动与启发作用,创设逼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学习过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五、 及时反馈、矫正偏差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学生及时操练从而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总之,电教媒体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电教媒体的表现、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与受控性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英语教学具体实践、合理选择、有机结合电教媒体,适性而用、适时而用,从而提高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教学对策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适合教学特点,贴近教学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对策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教学对策选择的途径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注意激发学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多处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二、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的氛围。

在设计导语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