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护理诊断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9 16:1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贫血的护理诊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贫血的护理诊断

篇1

护理评估

(一)孕产妇的病史

1 要对孕产妇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其妊娠前是否有全身慢性疾病、慢性出血史、月经过多史、营养不良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还要了解孕产妇的经济情况、妊娠后的进食状况以及是否有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等。

2 要对孕产妇进行贫血程度的评估:孕产妇在妊娠期的贫血诊断标准是以血红蛋白值

(二)孕产妇的身心状况

1 症状:若孕产妇是轻度贫血者,其贫血症状不会太明显,其皮肤、口唇黏膜以及睑结膜会表现出轻微的苍白。若孕产妇是重度贫血者,其贫血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头晕眼花、妊娠水肿,在其活动后表现为心慌、气短、易晕厥。更为严重的会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2 体征:病人的体征主要表现在有口腔炎、舌炎、皮肤干燥、毛发失去光泽容易脱落、反甲等。

3 社会心理评估:对孕产妇的重点评估是对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以及孕孕产妇掌握有关缺铁性贫血自我护理知识程度的评估。

4 诊断性检查:对孕产妇的血象、骨髓象、血清铁进行诊断,诊断其在血象方面的血红蛋白是否低于100g/L,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是否低于80/μm3,红细胞压积是否低于30%;诊断其红细胞系统增生是否活跃;诊断其血清铁是否低于60μg/dl,其体内的总铁结合力是否大于300μg/dl,铁饱和度是否减低到10%~15%以下。若孕产妇的血细胞比容降低的不明显时,缺铁性贫血的孕产妇在早期重要的表现是血清铁降低。

护理措施

(一)一般的护理: 要认真详细的评估病人的贫血程度,了解病人对缺铁性贫血疾病的认识程度。通过护理过程要和病人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向病人讲解有关此病的知识。另外,要帮助病人分析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为病人提供有关此病的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支持系统,减轻病人的压力,使病人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和治疗的方案中。

(二)缓解孕产妇的症状

1 妊娠期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孕妇在妊娠期的护理应注意的事项有:(1)孕妇要定期的做产前检查,要监测其血常规和对其全血进行化验;(2)要对孕妇进行饮食指导,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其饮食结构实现多样化,并建议孕妇的饮食中要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例如如瘦肉、动物肝脏、黑木耳、食品等,注意禁止孕妇饮用浓茶;(3)要保证孕妇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依据病人的贫血程度安排其活动量;(4)要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对于轻度的口腔炎病人,可建议病人在饭前、饭后、睡前、早起用漱口液漱口;对于重度的口腔炎病人,建议病人每日做口腔护理;(5)要对病人进行补充铁剂。根据病人的贫血程度,选择适宜的铁剂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是在孕妇妊娠20周后开始采用补充铁剂,改善孕妇的缺铁状况,提前预防孕妇患缺铁性贫血病。(6)对于重度的贫血病人,要让病人提前住院进行治疗,并根据其贫血状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2 分娩期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在孕产妇分娩期时的护理应注意事项有:(1)对于中度和重度的贫血病人,在其临产后要及时的配血备用;(2)在孕产妇临产时,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孕产妇维生素K、维生素C等药物;(3)在孕产妇临产后,要保证其进食状况的良好,并严密的观察孕产妇产程的进展状况。同时要加强对孕产妇的胎心监护,使其低流量的吸氧;(4)在孕产妇的产后,要及时的预防其产后出血;(5)在孕产妇的产后,要全面细致的检查阴道伤口,并认真的缝合其会阴阴道的伤口,整个过程都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操作的。另外,还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孕产妇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3 产褥期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在孕产妇的产褥期应注意的事项有:(1)在孕产妇产后的24小时内,要保证其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2)要保证孕产妇的病室环境安静而舒适,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性良好,并减少探视;(3)要保证孕产妇的外阴清洁,让孕产妇每天用适量的碘伏溶液来清洗外阴,勤换衣裤和卫生垫,保持个人卫生;(4)若孕产妇的腹部有伤口,要使其伤口敷药并保持干燥,注意换药时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5)要使孕产妇合理的饮食,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6)要注意观察孕产妇的子宫复旧状况和阴道出血情况,并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孕产妇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要让病人了解缺铁性贫血对母婴的危害,是病人积极的配合治疗。另外,要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介绍合理的饮食习惯,改正有些孕产妇的偏食习惯,并建议孕产妇尽量进食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在病人的药物治疗时期,要严格的控制药剂量,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重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不宜用母乳喂养婴儿,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指导,并要教会其人工喂养的常识和方法。总之,孕产妇在妊娠期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在孕产妇的用药方面,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咐。若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J],2000年。

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2-0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由于因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引起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贫血。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是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我院共收治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门诊住院收治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14个月。其中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型)16例,慢性恶化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型)11例。所有患者均有全血细胞减少,治疗前白细胞计数(0.5-2.8)×109/L,平均1.6×109/L,血红蛋白33.5-72.6g/L,平均52.2g/L,血小板计数(8-59.6)×109/L,平均21.3×109/L。其中有发热表现者15例,皮肤黏膜出血者13例,乏力27例,头昏20例,均无肝脾肿大症状。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 ①药物及化学物质原因:药物是临床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原因,常见引发此病的药物有氯霉素,磺胺类药,四环素,抗癌药(包括抗白血病药),苯,三硝基甲苯,保泰松,异烟耕,驱虫药,杀虫药,农药,无机砷,他巴唑,甲基硫脲嘧啶等。苯是工业用化学物品中用途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②电离辐射致病原因:如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的长期超量接触可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破坏造血微环境,影响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病。④免疫、遗传、阵发性睡眠的血红蛋白尿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及妊娠可并发再障。

1.3 临床表现

1.3.1 急性型 早期即出现感染和出血,表现为高烧、畏寒、出汗、口腔或咽部溃疡、皮肤感染、肺部炎症;皮肤瘀点、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眼底出血,颅内出血可致死亡。

1.3.2 慢性型 表现为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感染及出血都较轻。

1.3.3 血液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属正常色素型。

1.3.4 骨髓象 骨髓细胞显著减少,脂肪组织明显增多。

1.4 治疗方法

1.4.1 防止与毒物接触,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1.4.2 支持治疗,重视个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重视口腔卫生局控制感染,采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止血,对皮肤、口鼻出血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中怄神经系统、生殖泌尿及胃肠道出血,最好给病人输入浓缩的血小板块;输血,只需输入浓缩的红细胞。

1.4.3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目前最多用的雄激素。

1.4.4 免疫抑制剂,病人的发病与免疫是有关的,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每日100毫克静脉注射或口服。

1.4.5 骨髓移植。

2 护理方法

2.1 出血的护理措施

2.1.1 皮肤出血的护理 患者经常清洁皮肤、黏膜、毛发卫生,更换衣物及床单,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及肌肉萎缩,要给予患者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要经常洗澡,清洗时不要用过热的热水和酒精,同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使患者皮肤损伤。常给患者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导致出血。

2.1.2 鼻腔出血的护理 为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发出血,平时用石蜡油为患者滴鼻,防止鼻腔黏膜干裂引发出血。如患者鼻腔少量出血时,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2.1.3 牙周出血的护理 患者平时使用软毛牙刷和清洁棉棒清洁口腔,有齿龈出血时予以冷盐水漱口,嘱患者切勿使用牙签剔牙。

2.1.4 颅内出血的护理 患者注意休息,不剧烈活动,尤其是头部。若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血压升高,继而转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吸氧,头部冰枕,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输入血小板悬液及止血、镇静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2.2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兆,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要定时检查皮肤出血点、瘀斑及出血部位,肢体皮下或深层组织出血可将肢体抬高,深部组织血肿也可采用局部压迫方式积极止血。观察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是否出血,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腹痛、呕血、便血、黑便、尿血。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2.3 用药护理 丙酸酮不易被吸收。应需深部肌肉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用热毛巾敷,观察有无硬结、有无肝损害,定期检查肝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 饮食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了避免口腔黏膜损伤,食物不宜过热。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

3 小 结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急剧衰竭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部分患者短期内死于出血、感染,预后差。因此,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病情,加强营养,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停经9个月,头昏,全身浮肿月余,伴腹痛,气短1天。在当地医院按妊娠贫血治疗,输同型血1500ml抗炎对症。下午腹痛,心慌气短,头昏不适,急诊收住院。

查体:T 36℃,P 90次/分,R25次/分,BP 8/4KPA。面色苍白,重度失血貌,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隆起,浮肿 (+++),肝脾触诊不满意。

产科检查:富高38cm,腹围103cm,胎位LOA。无胎心。子宫硬如板状,压痛(+),B超提示“胎盘早剥,死胎。”

化验:WBC1.87×1012/L,HB5.5g,RBCl4.2×109/L。

2 病情特点

2.1 病历罕见,全身状况极差,因重度贫血,术后易合并症,护理难度大。

2.2 手术过程复杂,术中见腹直肌,腹膜前均呈紫黑色瘀血斑,部分坏死,并行下段剖富产术取一男死婴,由于腹膜外及腹肌之间广泛出血坏死伴血肿,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顺利。

2.3 妊娠贫血严重,易引起继发感染。

3 护理计划的设计及应用

3.1 现存性护理

3.1.1 护理诊断:缺乏知识与文化水平有关

护理措施:(1)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的有关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2)多与患者交谈建立相互信任,介绍治疗计划,使之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3.1.2 护理诊断:恐惧与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讲明手后反应及要求配合事项;(2)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取得家属密切配合。

3.1.3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1)给予静脉输血、输液、氨基酸等高营养物质;(2)术后恢复期,加强营养饮食、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肉汤、绿叶蔬菜;(3)免糖、免奶、流食以防产气过多,少量多餐辛流食、促进肠蠕动。

3.1.4 护理诊断:引流不畅或脱落与伤口引流有关

护理措施:(1)确保引流管能畅,为预防有血块堵塞,每2h用双手挤压胶管,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冲洗;(2)引流管放置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3)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准确记录病人的全身情况。(4)术后48tbD寸拔除尿管,腹壁引流管24小时不超过10ml可拔除,腹腔内引流管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

3.1.5 护理诊断:伤口感染与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有无渗血及渗液;(2)给予切口更换无菌敷料1次/d;(3)严格观察体温变化,测体温4次/d;(4)保持病室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2次/d、40min/次;(5)静点高效抗生素,0.9%盐水500ml加先锋5.01次/d,西力欣1.5g加入50%葡萄糖静推2次/d,甲硝唑200ml静点;(6)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

3.1.6 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取舒适卧位,硬外6h后取半卧位;(2)术后24n内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度冷丁50mg,安定10mg必要时肌注;(3)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勿过多打扰病人;(4)及时系腹带,包扎松紧适宜,减轻伤口张力;(5)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3.2 可预见性的护理

3.2.1 护理诊断:有出血的可能与有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术后6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测量BP、P、R1次/15—30min,6h后1-2h测量一次;(2)做好生活护理各项指标、数据准确。认真床头交接患者的治疗,病情及护理内容;(3)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4)操作时动作稳、准、轻。

3.2.2 护理诊断: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裙,更换床单1次/d;(2)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h翻身一次;(3)加强病房巡视,病情允许时,鼓励早日离床活动,促进康复。

篇4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9-02

doi:10.14033/ki.cfmr.2016.3.009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母体和婴儿血型不合,婴儿受到母体同组免疫抗体进而发病,也就母体接受过异种抗原的刺激,产生了免疫抗体,母体血液中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参与循环,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进而发病[1]。其中新生儿中ABO溶血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至于其他血型则极为少见。ABO溶血病多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发病症状较轻,但换血率却比较高,在发病时伴有黄疸等并发症,因此,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极为重要,否则就会造成新生儿贫血、心衰,甚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从而留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2]。本研究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30例ABO溶血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30例ABO溶血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出生时间5~26 d,足月分娩20例,早产10例,A型血19例,B型血11例,母体血型均为O型。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内容,并同意患儿参与本次研究,均已签署研究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在出生后早期出现黄疸症状并伴有溶血性贫血;母体和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排除其他原因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病或肝胆疾病;用改良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或经抗体释放实验呈阳性[3]。

1.3 方法

1.3.1 实验室检查 所有入选新生儿均行实验室常规检查,若母亲发生不明原因流产、母亲和婴儿血型为ABO血型、有死胎史、前胎新生儿在新生儿期有ABO溶血病的病史或有黄疸病史,均需要进行抗体释放试验、OCOOMBS试验、游离体试验血型抗体三项试验。母亲和新生儿合室期间用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动态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筛查。若新生儿的动态监测结果接近上升速度或接近接受光疗治疗的水平,每小时上升速度大于3.5 μmol/L,

则新生儿可以转入新生儿科准备接受光疗治疗。在患儿接受光疗治疗时,用微量血红胆素动态监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每12小时1次,同时,在新生儿转入儿科当天做常规检测,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生化检测,5 d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查。

1.3.2 光疗治疗 新生儿确诊为ABO溶血病后,胆红素升高值与中华儿科学会制定的光疗治疗标准接近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光疗治疗。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箱内温度为31 ℃~33 ℃,进行连续光疗治疗。箱内灯管与患儿的皮肤距离在35 cm,光强度维持在8~12μW/(cm2・nm),每24小时用MINKLAT型蓝光强度仪对箱内的光强度进行测定,患儿在接受光疗治疗时,要覆盖眼部、臀部、外以尿布包裹,身体其他部位,每隔4小时医护人员帮助患儿翻身1次。在患儿进行光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光疗治疗后,若患儿的胆红素下降到103μmol/L,可停止光疗治疗。

1.3.3 药物治疗 新生儿确诊为ABO溶血后,在早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根据患儿体重按照1 g/kg给予丙种球蛋白的静脉滴注方式,6~8 h滴注完毕,或者使地塞米松,在10%葡萄糖溶液100~150 ml中加1~2 mg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

1.3.4 辅助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法,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为了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抵抗力,所有患儿在喂养时均足量摄入人乳或配方奶;所有患儿均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剂量根据患儿的病情确定;所有患儿可采用静脉滴注茵栀黄的方式,1次/d,每次2~3 ml(kg・d),1个疗程为4~5 d,2~3周后重复治疗1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30例患儿光疗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

30例患儿接受光疗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0例患儿接受光疗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 μmol/L

时间 血清胆红素含量

治疗前(n=30) 173.14±38.6

治疗后(n=30) 24.16±11.2

t值 34.374

P值 0.0000

2.2 30例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预后

所有患儿在接受光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4例(13.3%),其中皮疹1例,发热1例,稀便2例,经对症调整,所有患儿不良反应均消失。所有患儿在接受光疗治疗后全部治愈,未发生死亡情况,未发生黄疸病症,不需要换血。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在诊断和治疗上“早”是关键,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防止新生儿发生黄疸疾病,减少换血的可能性。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症的早期诊断,需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是新生儿在出生36 h内发生黄疸;二是母亲和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亲发生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死产或前胎新生儿黄疸或确诊为ABO溶血病;三是严密监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若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急速上升,要作为重点监护的对象,对血清胆红素及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密切的检测,将母亲和新生儿的血标本送实验室做血型抗体三项试验,尽早根据试验结果做出诊断,便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治疗[4]。早治疗,国内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换血率较高,因此若患儿的胆红素接近光疗治疗水平值,要及时治疗,减少患儿换血的概率。对于胆红素增长速度过快,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需要换血进行治疗。若患儿明显伴有贫血的情况,则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酌情决定输血。在治疗的方式上,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儿已经发生黄疸和胆红素较高,要立即采取降低血清胆红素,降低方法为光疗治疗、药物治疗、交换输血等,从而避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5]。因此,若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值接近光疗水平值时,要及时进行光疗治疗,及时光疗治疗能够控制胆红素日上升的幅度,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峰值,使峰值控制在换血水平值以下。光疗治疗是通过光学效应,使脂溶性Z型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光胆红素和E型胆红素,由于光疗的治疗方式改变了胆红素的结构式,因而使光胆红素和E型胆红素通过胆道和肾脏排出,这个过程就是光疗治疗的结果[6]。因此,光疗治疗方式产生的不良反应小,并且通过优质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患儿接受光疗治疗的同时,优质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优质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儿治愈率。在对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是观察患儿的贫血程度,若新生而的血色素检测结果低于145 g/L,则可诊断为贫血。溶血病为轻度,无贫血表现症状;溶血病为中度,则明显表现出贫血症状;若为重度溶血病,则表现出水肿、贫血性心脏病、心衰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发生贫血情况,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贫血程度做出判断。二是患儿是否发生肝脾肿大的情况,在发生溶血病时,肝脾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因此护理人员要每天对患儿的肝脏进行触诊,并观察是否出现腹胀、腹水、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情况。三是保证母乳喂养足量,采取母乳喂养方式是通过患儿的吸吮,增加结肠的反射,促使肠蠕动,使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变短,减少胆红素被小肠的重吸收[7]。四是保证患儿大便通畅,大便通畅,能够通过胎粪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减少患儿发生黄疸的概率。若患儿胎粪发生延迟排出的情况,护理人员要遵医嘱对患儿实施灌肠处理。五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眼部护理,患儿每天要沐浴1次,更换尿布要及时,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疹[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ABO溶血病早诊断和早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该研究结果与孙海芳等[7]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期IgG抗A/B效价的动态监测”研究中所得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防止黄疸的发生,减少换血,进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8]。同时也表明,早诊断和早治疗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金莉.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19(1):33-34.

[2]李薇,陈自励.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83-385.

[3]高宗元.40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诊治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747-748.

[4]王彬.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81-382.

[5]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等.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0):1429-1430.

[6]杨文勇,和润泞,蔡德康,等.血型血清学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92-894.

[7]孙海芳,喻芳明,方巧兰,等.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母亲孕期IgG抗A/B效价的动态监测[J].检验医学,2011,26(12):850-853.

[8]周益强,肖倩,冯尚克,等.IgG亚型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32(2):182-184.

篇5

治疗标准及结果:治疗标准:通过临床抢救及护理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生化等均正常为治愈;留有心肾疾病,严重贫血等并发症为好转;死亡为失败。

治疗结果:经临床抢救,护理治疗,产后出血病人60例,治愈59例,占98.33%,好转1例,占1.7%。临床治疗有效率达100%。

典型病例:患者,女,32岁。因孕40+3周,G5P1L1,L0A,规律性腹痛8小时入院。查体:心肺正常,贫血貌,宫高36cm,腹围105cm、胎位L0A、胎心好、先露头、浮、压之高于耻骨联合,宫口开大2.5cm,胎膜未破,血色素每升75g,余正常。彩超:晚妊、胎盘Ⅲ°、双顶颈10.1cm、股骨长7.8cm、羊水过少。入院诊断:孕40+3周临产,G5P1L1、L0A、头盆不称、羊水过少、贫血、巨大儿?住院后据其家属同意,给予剖腹产助娩一成活男婴,体重4550g。子剖腹产术后3小时阴道出血约2000ml。病人烦躁,心率每分钟120次,血压65/30mmHg,有面色苍白、手足冷等症状,诊断为孕40+3周剖宫产术后出血性休克、贫血、巨大儿。立即给氧,记出入量,查血生化、肾功,给予补血1500ml、补液、血浆400ml、心得安、催产素、抗生素等治疗。2小时后,血压90/60mmHg,尿量1000ml,色正常。HGB:每升80g、血生化正常。加之精心护理技术,解除心理压力。记出入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出血量、饮食等。通过治疗1周母子安康出院,至今随访母婴安康,未留后遗症。

护 理

篇6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合并贫血的孕妇被称为高危孕妇,在妊娠期患有贫血对孕妇本身以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在妊娠合并贫血中以缺铁性贫血最多见,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自身血容量的增加,铁剂的消耗也不断增加,而孕妇未及时增加铁的摄入量,或孕妇本身对铁的吸收效果不佳,形成贫血。重度贫血的孕妇容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者死胎。贫血可以使孕妇的抵抗力下降,机体的耐受力降低,在妊娠和分娩期的风险也增加,可以发生死亡[1]。由于早产、胎儿发育不良或严重妊娠并发症,贫血孕妇的围产儿死亡也显著增加。本文对76例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其中系列产前检查22例,不定期检查54例,产前诊断为贫血44例,双胎3例,前置胎盘3例,血红蛋白48~101g/L,年龄19~40岁,孕周在33w+1~45w+5。

1.2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铁需求增加:一般而言正常妇女体内铁的摄取与流失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妊娠妇女(尤其是在孕28w后[2])对铁的需求量会出现明显增加,从而造成铁不足,尤其多胎妊娠需求量更大。②铁流失:育龄妇女经常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造成体内大量铁的流失,减少铁储备,孕期出血如前置胎盘。③营养不良:早期妊娠反应会影响孕妇对铁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造成蛋白质不足,影响铁的吸收。④其他原因:如果孕妇患有寄生虫病、慢性感染或肝肾功能障碍等,均会影响人体红细胞的产生、寿命及再利用,从而抑制机体对铁的储备与利用。

2预防和护理

2.1妊娠前 妊娠前积极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影响铁吸收和加剧铁消耗的消化系统疾病,改变长期偏食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含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铁剂,以增加铁的储备[3],注意生活细节,用铁锅炒菜。

2.2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要定期进行孕检,加强母儿监护,预防贫血的发生,定期检查血常规;贫血孕妇应该适当减轻工作量,注意休息,如果孕妇的血红蛋白

2.3分娩期 ①对于选择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可在产前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卡巴克络等药物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②第一产程:鼓励进食,保证足够入量,避免产程过长,加强胎心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根据孕妇的接受能力指导其进行减轻宫缩痛的方法。③第二产程:要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可以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产伤,减少孕妇体力消耗。④当胎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U宫底注射或口服米索的列醇,也可用米索前列醇1 mg塞肛,腹部加压沙袋,以防产后出血。⑤贫血孕妇临产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应用9号针头以备输血,减少躁动,防止出血。⑥接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仔细检查并认真缝合会阴阴道伤口。⑦当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者短期内需行剖宫产术者,应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或者全血。

2.4产褥期 分娩后产妇应卧床休息,保证足够营养,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防止出血性休克;每天早晚分别用1:10的碘伏对会进行消毒,预防感染,产后24h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观察会阴切口有无血肿或渗血;指导产妇在产后4~6 h内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而加重贫血,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护理,防止感染;待身体恢复后可进行早期下床活动;贫血严重的尽量不要哺乳。注意避孕,以防再次怀孕,影响身体康复。

3结果

76例合并贫血的孕妇中出血量正常67例,产后出血9例,输血6例,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后,76例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绝大多数安全度过了孕产期,顺利生产或者治愈出院,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4体会

贫血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即使是轻度、中度贫血也会增加妊娠的风险,提高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的机率。通过围产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妊娠合并贫血孕妇的生命安全,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孕妇的针对性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母婴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妊娠合并贫血特别是严重贫血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为保障母婴健康做好妊娠合并贫血的防治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贫血[M].妇产科学,2013:93-94.

[2]李惠.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0):259-560.

篇7

1  临床资料

1988~1996 年我科收治了外院误诊平均达半年之久的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25 例,均表现为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男19 例,女6 例,平均年龄35. 4 岁,其中16 例原籍均在外地,9 例为北京市民及河北籍农民,病程2~9 个月不等。

在外院分别被误诊为克隆氏病、肠结核、胃肠道肿瘤、慢性肠炎,慢性胃炎和肝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腹泻,病人一般情况极差,明显衰弱,18 例卧床不起,5 例恶液质。

本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化验、全消化道造影及骨髓检查最后诊断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合并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25 例患者均经叶酸及维生素B12 及平衡膳食等治疗,全部成功治愈,患者体重均增加10~20kg。

典型病例:患者男,24 岁,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伴消瘦6 个月入院。外院曾按胃炎、肠炎治疗无效,后给予抗结核治疗一个多月,因病情继续恶化转入我院。查体:体重48kg ,恶液质、贫血貌、舌光质红无苔、皮肤粗糙,红细胞4. 1 ×1012PL ,血红蛋白5gPL ,血浆白蛋白3. 0g、球蛋白1. 7g ,周围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大便苏丹Ⅲ染色阳性。腹部平片:中腹及右腹部有数个气液平面,结肠脾区积气,符合小肠不全梗阻。小肠低张造影:小肠明显积气,并有少许液平面,亦符合小肠不全梗阻。胃镜检查肠粘膜下血管显露,病理检查示轻度炎症,小凹延长,部分呈状。肠镜病理为粘膜轻度腺体增生及轻度炎症。骨髓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遂诊断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给予静脉高营养,叶酸10mg 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 100mg 每日1 次肌内注射,两周后复查腹部平片小肠气液平面消失,患者精神及食欲明显改善,四周后复查血红蛋白123gPL ,体重增加13kg ,痊愈出院。

2  病因分析

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 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营养需求量增加。本组16 例为外地籍青年因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足而发生本病。此外,偏食或口腔疾病也可因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上述情况若不能及时诊治而进入恶性循环,可使患者很快进入极度衰弱状态,个别病人甚至出现恶液质。②原发吸收不良综合征(非热带Sprue) 。患者对含有麦胶的食物特别敏感,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易显露症状,发病率也较高。大麦、小麦、黑麦和燕麦中有一种可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麦素,Glidin) ,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1 ] 本组部分病人表现为不明显的腹泻,可能与不习惯北方地区的饮食或对当地的某种食物过敏有关。

3  护理措施

3. 1  加强病情观察

定期测量体重(每周1 次) ,以利于及时反馈医师的治疗效果。

3. 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和营养师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餐,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对可疑麦胶过敏者尽量选用无麦胶的食品如米粉等;对恶心、厌食及体质较差者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食品,少量多餐,根据进食后的反应随时调整食物的数量和品种;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腹泻发作期间,每天脂肪量低于40g ,保持食物清、淡、稀、烂,逐渐增加蔬菜泥、肉沫和稀粥等。

3. 3  静脉高营养的护理

卧床不起和恶液质患者,治疗初期只能靠静脉补充营养物质,这种状态一般需持续1~2 周,目前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每天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 ①穿刺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②选择中粗静脉,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③输入脂肪乳和17 种氨基酸时可以并联,而17种氨基酸和10 %葡萄糖液可以串联,这两种输液方式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 4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误诊误治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大多有焦虑感,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5 例出现恶液质的患者表现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与患者家属一起定护理计划,使患者和家属都熟悉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协助医师给患者做各项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治疗。③病情较重者做好基础护理,做各种特殊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④护士与患者多交谈,了解患者想法,尽量满足其要求。⑤技术操作动作轻柔,说话和气,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可以信赖。

3. 5  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此类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很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注意: ①严格无菌操作。②每天病室内紫外线照射2 次,桌子、地面用1 %金星消毒液擦洗。③每日2 次口腔护理; ④加强皮肤护理,恶液质患者应用多功能气垫床,每2h 协助患者翻身1 次,每日擦身更衣,保持床单位清洁。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卧床期间每日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两次,每次30min。

3. 6  做好患者出院指导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0-01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多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迅速减少,且伴有继发性的感染和出血。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加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加强整体护理的临床措施和护理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33.25±1.2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6例,观察组患者56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录入统计学表格进行初步分析,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经麻醉处理后行骨髓内给药术治疗,山莨菪碱10mg,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3000U,地塞米松10mg。每周给药2次或者每两周给药3次,治疗2个疗程,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制给予适当的调节。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流程按照标准护理程序[2]进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主要如下:①心理护理: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较少,治疗期间经常会产生焦虑、恐慌、怀疑、不安等心理症状,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时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制度,消除其陌生感,多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②感染护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所有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嘱咐患者注意增减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时为病房消毒、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按时通风,女性患者应注意清洁会位。③出血护理:一旦患者发生出血症状要及时给予止血处理,若肠胃道大量出血应立即上报医生。此外,需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3],避免滑倒、外伤等,禁止患者使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口腔黏膜损伤或牙龈损害。④健康指导:治疗期间禁止患者滥用对造血功能具有损伤的药物,必要使用时应加强对其血常规的检查。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事物,特别小心有刺、带骨的食物,以免发生感染或出血。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例头痛,6例头晕,2例恶心患者,对照组患者中5例头痛,12例头晕,11例头晕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引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经常伴有继发性出血或感染症状,若治疗得当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也有个别患者的症状迁延不愈,急性发作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在临床治疗期间预防出血和感染是护理的重点。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出血和感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平稳的生命指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治疗。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和集体免疫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琴.护理干预在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07):109-110.

篇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于2012年8月5日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50加头孢唑圬钠5g,生理盐水250加依替米星0.2g.5%葡萄糖100ml加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g及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治疗一周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疼伴双下肢稍疼痛,次日停用生理盐水加依替米星0.2g继续观察治疗,于入院第九日患者出现腰背及四肢疼痛加重伴畏寒、发热,面色白,皮肤有黄染,头昏,伴解深色小便,查血常规wbc27.7*109/l.hb64g/l考虑为溶血性贫血。

2护理

一般护理:①休息,给患者舒适,卧床休息。②发热护理,予物理降温,降温过程中如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物,被服;防止受凉,同时防止病人发生虚脱;③疼痛的护理:患者起初有发热、腰疼所以患者的心里受到冲击,一度陷于紧张、恐惧之中,对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以亲切、镇定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人为增加紧张气氛,留家属陪护,并且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以积极有序的工作状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提高安全感,以有小缓解焦虑情绪。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耐心倾听病人述说,认真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总结分析病人是否存在异常心态。

3讨论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病因有:①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结蹄组织病淋巴增值性疾病。②药物所致,药物所致主要见于青霉素、四环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奎宁等。除青霉素外,头孢菌素类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诱发相同病变。但头孢菌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却很少见。

4小结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2]。但头孢唑圬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很少见,在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时,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就更难确定了,所以在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做好临床观察和记录,除常见不良反应外,对此类罕见不良反应也要有足够的认识,以配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篇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有多种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因不明者则为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这类疾病是本节描述的重点。

本病的发病机制按照免疫病理表现不同分为三型:第一型为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该抗体与肾小球基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第二型为免疫复合物型,即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于肾小球激活补体而致病;第三型为非体液免疫介导型,可能与肾微血管炎有关。

二、诊断

凡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均应疑及此病并及时进行肾活检。若病理证实为新月体肾炎,可以排除是由系统性疾病引起时,诊断即可成立。

三、常见护理问题

(一)水肿

1.相关因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

2.护理措施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有感染的危险

1.相关因素与激素、细胞毒药物的应用、血液净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2.护理措施

(1)定期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告知患者及家属减少探视人员及次数,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加强全身皮肤和口腔黏膜的清洁卫生。对于水肿病人,应注意保护好水肿部位的皮肤,保证皮肤完整,加强翻身。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定时行咽拭子培养,每日用碳酸氢钠漱口数次,预防真菌感染。

(3)对于有颈静脉插管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应加强对颈静脉插管处的护理。保持插管处的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插管处敷料,同时指导患者保护好管道,勿扭曲及污染,当敷料处受潮或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更换。

(4)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体温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应早期发现感染灶,及早治疗。当体温高于38.5℃时,应抽血进行血培养,怀疑有颈静脉插管感染时应从插管处抽血行血培养,必要时拔管行管道培养,再重新置管。

(5)MP冲击治疗的护理

①做好心理护理:MP冲击治疗时,多数患者有精神兴奋症状,告知患者,必要时给予地西泮等镇静药物治疗。

②密切观察患者肾功能情况:MP冲击治疗后,血尿素、肌酐有一过性升高,应注意观察,同时告知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③密切观察血电解质情况:MP冲击治疗会引起水钠潴留、排钾增加,饮食上应指导患者进食低盐,同时注意患者有无水肿、血压升高及低血钾的症状,若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应怀疑低血钾的情况,及时抽血进行血电解质的化验,如果结果显示血钾低于正常值,指导患者进食香蕉、橘子、菌类等含钾高的食物。

④观察尿量情况:MP冲击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加,应注意尿量和体重的情况,尿量大于2500ml/d以上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脱水和低血钾症状发生。

⑤MP治疗时,容易造成消化道溃疡,因此在应用甲泼尼龙治疗时,应辅有保胃药物如奥美拉唑的使用,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⑥MP治疗时容易隐藏、诱发并加重原有的感染,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各项护理操作应注意无菌,告知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尤其口腔、会阴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三)活动无耐力

1.相关因素与病情的迅速发展、贫血有关。

2.护理措施

(1)休息:尽量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较重的体力活动。

(2)改善贫血:

①减少活动量,贫血可造成机体携氧能力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因此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机体的氧需求量。当血红蛋白较低时,可给予吸氧以改善机体氧供。

②纠正贫血,贫血主要由于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和合成红细胞的原料减少有关,因此遵医嘱予以叶酸、铁剂补充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同时皮下注射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改善贫血。指导患者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大枣等。

③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

(四)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

1.相关因素与水钠潴留、肾功能急剧恶化有关。

2.护理措施

(1)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当出量明显少于入量,而患者又出现高血压、肢体发生水肿的情况时,应告知医生,一方面遵医嘱给予利尿药,若利尿效果不明显,患者表现出体内水分过多的情况,如呼吸困难、心悸等,可积极联系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加强脱水,改善体内水过多情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急进性肾炎由于新月体形成,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发展为肾衰竭,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变化,若尿量迅速减少,往往提示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尤其是血肌酐、血尿素氮的情况。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及发生水肿的部位、范围、程度: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呼吸困难、腹胀等心力衰竭表现,有无腹水、胸腔积液等。

(4)控制入水量:对于急进性。肾炎,不可过度限水,以免加重肾衰竭,亦不可过多摄入水分,以免少尿造成体液过多,发生心力衰竭。因此每日摄水量为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

参考文献:

[1]胡明亮,石晓峰.68例肾活检病理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