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0 12:44: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自我体育锻炼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98-02
0 引言
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简称TTM)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因其注入了行为改变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方面的理论,把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划分为一系列的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体育锻炼行为的一种静态的认识,本文介绍了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总结了目前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研究的展望。
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内容体系
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Prochaska,J.0.,&Velicer,w.E,1997)[1]。它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系统地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TTM理论模型认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程序发展。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该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仅仅是为什么会发生,它描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体系 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的跨理论模型把关注的是个体从静止到活动,再到保持的动态变化过程,跨理论模型根据整个行为变化的不同阶段以及采用不同的改变程序和变化层次,把体育锻炼行为的跨理论模型分为四大部分:变化阶段(the Stage of Change)、变化程序(The Process of Change)、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决策平衡(Decisional Balance)。(见图1)
在跨理论模式中,变化阶段是模型中的核心组织结构,它指出了行为变化的一个时间序列,这个时间序认了行为变化的动态本质和朝着变化方向的运动发展顺序。变化程序则描述了个体如何进行变化,它包括10个有利于行为改变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自我效能指的是相信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必要的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决策平衡则包括行为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或者是感知到变化产生的利益或障碍[2]。
2 锻炼领域中跨理论模型的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应用研究
2.1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关于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试验设计上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试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
1986年,Sonstroem 和Amaral[3]首先把跨理论模型应用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相关研究上,研究者将220男性被试分类到变化的四个阶段中,即前打算者、打算者、行动者和坚持者。研究发现,放弃锻炼的现象在各个锻炼阶段都存在。这项研究揭开了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L.S.Wallace和J.Buckworth[4]2003年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阶段改变选取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静坐行为三个指标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测试前后被试所处阶段与他们的锻炼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静坐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复返者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两个指标上有显著的下降。
Bradley等2004运用TTM对芬兰和美国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作了跨文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两国大学生在跨理论模型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唯一不同的是两国被试在自我效能得分上的不同,美国被试的自我效能要好于芬兰被试。
2.2 国内关于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体育领域对跨理论模型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和大学生跨理论模型量表的修订和本土化研究上,但应用跨理论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成果较少。
程小虎等人运用“阶段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大学生的很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
常生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干预时要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司琦等于2005年把阶段变化理论及测量工具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标准化,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可分为5个阶段,但与西方存在极大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这章节共3学时,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 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论文百事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鸽子从小关起来喂养而不让他们运动,他们长大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了?
(2)“运动剥夺”实验:将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在实验期内(20天)一直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2组也做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该组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次。
2、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将讨论结果用笔写在纸条上展示给全班学生观看。。。。。。
3、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4、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游戏)
5、今天我们虽然不能到户外沐浴阳光,我们同样可以体验到运动带给我们的愉悦!(体育欣赏——音乐背景下的体育图片欣赏)请大家边欣赏画面,小组讨论“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得出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对此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展示幻灯片) 既然体育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锻炼重在参与,它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7、学生自测体育参与意识并统计得分情况:。。。。。。,教师点评。。。。。。。
8、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实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的要点部分;
2、师生在音乐的伴奏声(《健康快乐歌》)中边唱边做动作
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体质状况不甚理想,分析影响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梳理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理念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一、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一)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方式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有以下几种开展方式:1.自主锻炼。自主锻炼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基于个体终身锻炼而考虑的自发性课外体育锻炼、出于提高体育测试成绩或自身身体素质考量的阶段性自主锻炼、带有一定目的性,如希望在学校运动会中出成绩及获取自我心理满足的自主锻炼。2.统一锻炼。统一锻炼即是有组织的集体锻炼方式,如学校运动队的短期集合训练、学校班级组织的统一课外体育锻炼等。集体课外体育锻炼能够针对性对进行锻炼计划的统筹,在运动强度及运动技能水准的提高上也较为有效[1]。3.娱乐性及竞争性锻炼。娱乐性为主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学生之间出于锻炼兴趣及爱好,通过运动量适中的课外体育锻炼,充实及提振精神;竞争性为主的课外体育锻炼则是选取竞争对手,通过竞赛的方式,完成体育锻炼活动。
(二)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及项目相关情况
以我国在2014年实施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调查为例,该调查在我国31个省市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抽取了53401个调查样本,经过调查统计显示,年龄层次在6岁到19岁的青少年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为94.6%,其中,体育锻炼在内容上包括了学校体育课、学生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及校外的体育锻炼,具体数据见下图。而在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所选取的锻炼项目调查中,篮球、足球、排球项目中,青少年学生群体选择此类锻炼项目的比例达到70%,选择小球类及田径等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为30%。
图 2014年全国青少年(6-19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频次、人数比重图
二、制约影响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频率及质量的因素分析
从2014年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及人数比重图上看,每周保持6次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说明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下,中学基于体育教学及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通过其他相关数据显示,在最近的20年来,青少年在体质状况上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从侧面说明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力度和质量仍存在诸多问题[2]。从整体上看,制约影响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频率及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青少年学生处于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课业负担较重,学校出于提高升学率的考虑,在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上会进行压缩,在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资金及场地上也没有提供充足的保障,致使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尽理想。其次,从青少年学生家庭因素来看,学生家长普遍将注意力放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上,对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安全性也有所担心,客观上也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频率的增多构成了阻碍[3]。第三,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讲,其自我健康及锻炼意识不强,课外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上难以全面认识,而选择对抗较为激烈的球类运动,忽视田径等个体锻炼项目,也不利于青少年全面锻炼其身体各项机能。
三、提高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质量的相关思考
根据制约影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可以梳理总结出提高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质量的针对性措施及方法:首先,作为中学而言,其要贯彻落实中央制定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及中学“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的相关政策及文件,提高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将课外体育锻炼与学校的体育教学加以结合,并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资金保障及场地提供上予以完善,从而使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能够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中,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其次,为有效提高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水平及层次,避免学生在自发性体育锻炼中受伤,可以通过创建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组织或俱乐部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家长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通过集体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基础知识,体育锻炼方法技巧上得到增强。
四、结语
在倡导全民健身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实践应在制度建设上、资金及场地保障上、锻炼方式加以完善及改进,消除制约影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的不利因素,使我国青少年学生能够达到运动体质,运动心理及运动规律上的多重提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和身体锻炼的能力,也属自学的范畴。锻炼过程如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平时的体育课由于课堂上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因此,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起到了锻炼效果,又加强了体育课的效果。本文就中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自我锻炼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这要取决于我们对运动的坚持性有多久,它的效果主要还是要日积月累。很多学校忙于抓教学,甚至都不上体育课,中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从未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也不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思想上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了文化课,搞好了成绩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体育的好与坏无所谓,这种主观意识的错误也极大影响了中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从不参与体育锻炼。
2.身体因素
学习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身体因素对于中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的影响不容忽视,胖的同学跑不动,瘦的同学不想跑或跑不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不注意导致不少中学生体形偏胖,还有的因为厌食、挑食导致体形瘦弱体质非常差。另外,平时家长溺爱,家长怕孩子吃苦能不锻炼就不锻炼,既不反对又不支持。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于是从不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体条件是导致他们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我们要时时处处进行宣传,摆事实讲道理,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体育锻炼能让我们健美,能让我们变得壮实,更能让我们变得聪明。慢慢地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强化思想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遇到其动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少点批评,多点鼓励。我们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丑事,只要持之以恒,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慢慢地让学生有了锻炼的意识,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自我锻炼项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更是自我锻炼的开端,俗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选好了项目,中学生的自我锻炼就有了方向,然后相应地去制定计划,当然,体育学科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安排内容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也就是所选定的内容必须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性,不能伤害身体,不能违背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身体锻炼要全面。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指导了,作为教师和教练员,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帮学生选好项目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自我锻炼情况。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年龄上的长者,是生活中的朋友。无论何时都要学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爱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最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身体的兴趣。也为课外的自我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平时注重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理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利用图片展示,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而且还让学生从自学中体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课外的自我锻炼。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是为中学生的自我锻炼提供了保障。
总之,要让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寻原因,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从锻炼中寻找快乐,从快乐中感受锻炼,从锻炼中受益。
中图分类号:G804.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9-0051-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by using a trans-theoretical model
MA Ai-guo,WANG Xue-qin,WANG Nian-hui,ZHANG Hong-pin,SUN Guo-d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nyi Normal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
Abstract: By using related questionnaires made from a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large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probed into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in China today,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normal mode for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the civil servant group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have a stag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and at the preparation stage the number of male exercisers is the largest, while at the preliminary intention stage the number of female exercisers is the largest, and such numbers show a sign of crossing and overlapping;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ders of civil servants at 5 changing st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male exercisers shows an orderly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female exercisers shows a normal trend; there are 6 factors that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namely, self release, self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control, mutual aid relation, effect evaluation and social release. The study of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udy.
Key words: exercise psychology;trans-theoretical model;civil servant;exercising behavior
理论模型是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于1979年提出的。1986年,Sonstroem和Amaral[1]首先把跨理论模型应用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相关研究上,这项研究揭开了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的广泛应用。1995年,Gorely和Gordon[2]以澳大利亚公务员为对象进行研究,指出各心理因素随阶段的变化发生了有效变动,自我效能从前意向阶段到维持阶段发生了系统性的增加,有关锻炼利与弊的权衡也在不同的阶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1998年,Nigg和Courneya[3]以819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阶段变化理论的所有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Rodgers等人[4]的研究证实了高中生、公务员及成年雇员在跨理论模型中的适用性,更加确认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各种不同团体的适用性;Callaghan等人[5]对香港298名公务员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效能、锻炼的益处及变化过程中的9个下位因素对锻炼行为阶段的变化产生了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Cardinal等人[6]以美国和芬兰公务员为研究对象对阶段变化理论的内、外部效度进行了验证。
通过跨理论模型对公务员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大范围调查,为建立大样本的体育锻炼行为标准化后的常模打基础。以便达到增强公务员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进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变化的标准常模,可以为研究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提供可靠、有效、有价值的参考。为政府的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为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依据,使更多的公务员参与体育锻炼和健康愉快的生活,使体育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服务。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发现,在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对体育锻炼变化阶段的准确区分,也缺乏这种准确判定的方法,并且缺乏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还没有相应的准确研究,相应也缺乏针对不同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相对应的干预措施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缺少量化的心理变量与客观测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缺乏客观的评定指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本土化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量表》[7]进行横向调查研究,主要采用分层随机相结合的原则,抽取山东省3个地市公务员共500名为被试样本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26份,回收率为85.2%,回收剔出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04份,有效回收率为94.8%。
在问卷基本情况中,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评价,将健康状况分为“非常好、良好、普通、不好、非常不好”5个等级。其中认为自己健康状况“非常好”的103人,占25.5%;认为“良好”的217人,占53.7%;认为“普通”的84人,占20.1%;认为“不好”的和“非常不好”的没有。对调查对象中对自己身体锻炼时间进行估计,平均锻炼时间5.808 h,标准差为2.538 h。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的最多,占了53.8%,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根据此调查可以看出,多数的公务员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
在掌握丰富详实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总结。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
在调查的500名(男255名,女245名)公务员中,提交有效问卷404名(男214名,女190名)。其中处于前意向阶段的有104名,意向阶段的87名,准备阶段的116名,行动阶段的71名,维持阶段的26名。
1)公务员锻炼行为变化阶段分布情况。
本研究为首次在国内对公务员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征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在国内,对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已表明,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存在阶段性的特点,5个阶段的划分在以前的研究中己经得到验证[8]。
在本次调查的404名公务员中,处在前意向阶段的为104人,占总人数的25.7%;意向阶段的为87人,占总人数的21.5%;准备阶段的为116人,占总人数的28.7%;行动阶段的为71人,占总人数的17.6%;维持阶段的为26人,占总人数的6.4%。
程小虎[9]在对790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各个阶段上的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5个阶段的比例分别是:3.29%、30.89%、56.33%、4.05%、5.44%;司琦[10]在对220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特点,5个阶段的比例分别是:5.9%、44.1%、36.8%、5.5%、7.7%。本次研究的结果,公务员在体育锻炼行为在各个阶段上的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但各个阶段的比例,并不像前人研究结果那样在准备阶段较突出,研究中5个阶段的分布显得较平均,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随着阶段的推进,比例逐步增加,在准备阶段达到最大,然后随着阶段向前推进,依次减少。可以看出,准备阶段的比例最大,个体多数处于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个体从意识向行为过渡的阶段,要想个体真正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准备阶段是进行干预的最好阶段,促使个体由“意向”向“行为”的转变,由准备阶段向行为阶段推移。个体在认知上都想获得积极健康的行为,故意向阶段的个体多数会向准备阶段推移,但真正想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个体又会对体育锻炼行为进行重新认知,对体育锻炼行为的结果和收益重新进行评估,故在准备阶段的人数会最多,比例也最大。在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主要为个体处于习惯于久坐代替运动性锻炼的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主要为个体已经积极参与运动,用运动来代替久坐的静止性的行为阶段。
2)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性别差异。
男、女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在5个变化阶段的比例上,准备阶段女公务员人数为最多,64人,占女性总体的33.7%,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特点;男性公务员在前意向阶段为最多,68人,占男性总体的31.8%,比例呈现逐渐减少。在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维持阶段,男性的比例也高于女性。男女公务员在各个变化阶段的比例明显不同,女性近似正态分布,在准备阶段达到最大,然后随着阶段推进,依次减少;而男性分布呈依次减少。可以看出女性多数处于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男性则多处于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在维持阶段,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由此可以得出,在体育锻炼行为上,男性公务员处于前意向阶段的比例比女性高;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男、女相当;准备阶段女性高于男性,即女性处于想进行锻炼阶段;在维持阶段男性高于女性,即男性处于进行锻炼阶段。
2.2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自我效能与决策均衡分布
调查显示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不同阶段的自我效能与决策均衡分布情况。在本次调查的404名公务员中自我效能与决策均衡平均数分布,处在前意向阶段的自我效能是44.2;意向阶段是54.7;准备阶段是66.5;行动阶段是67.1;维持阶段是71.8。处在前意向阶段的决策障碍与决策益处分别是52.7、45.2;意向阶段分别是46.1、47.7;准备阶段分别是42.4、52.5;行动阶段分别是43.8、56.1;维持阶段分别是39.6、66.3。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5个变化阶段的分布呈现依次递增趋势,前意向阶段的自我效能最低(44.2)维持阶段的自我效能最高(71.8);决策障碍在5个变化阶段的分布呈现依次递减趋势;决策益处在5个变化阶段的分布呈现依次递增趋势,这一特征说明公务员在体育锻炼行为的自信心上随变化阶段的推进而增强;在体育锻炼行为的决策益处随变化阶段的推进而提高;在体育锻炼行为的决策障碍随变化阶段的推进而减弱。
2.3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与变化程序之间的相关性
对公务员的变化程序的下位因素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公务员存在3个层面6个变化程序,分别是行为层面的自我释放和互助关系,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同样为一个是内部因素和一个是外部因素;在混合层面上的自我管理和意识控制,则属于综合的因素。鉴于本研究的需要对变化程序的6个因素重新进行了定义(见表1)。
在不同的阶段,变化程序对变化阶段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变化程序对变化阶段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转移在认知和行为的层面上有很大的差异。变化程序是影响变化阶段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因,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的整合最终解释了个体行为的改变。
变化程序的6个因素和变化阶段的5个变化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前意向阶段,自我释放与前意向阶段的相关程度最强,相关系数为-0.487,其次是自我管理,为-0.367。在意向阶段,自我管理与意向阶段的相关程度最强,相关系数为0.371,其次是自我释放,为0.352。在准备阶段,自我释放与准备阶段的相关程度最强,相关系数为0.453,其次是自我管理和意识控制,分别为0.395和0.404。在行动阶段,自我释放与行动阶段的相关程度最强,相关系数为0.439,其次是意识控制,相关系数为0.402。在维持阶段,意识控制与维持阶段相关程度最强,相关系数为0.584,其次是自我释放,为0.473。自我释放对5个变化阶段的影响都非常强,自我管理对前3个阶段的影响较强,意识控制对后3个阶段的影响较强,互助关系对维持阶段的影响较强,效果评估和社会释放对5个阶段的影响都不是很-强,但都对5个阶段有一定的影响(见表2)。个体的锻炼行为受变化程序影响的行为层面较强,在前两个阶段受混合层面(行为方面)的自我管理的影响,在前两个阶段受混合层面(认知方面)意识控制的影响;在准备阶段,混合层面的两个方面对该阶段都有影响,这说明了在准备阶段,个体处在一个矛盾和想维持平衡的阶段。
根据变化程序对变化阶段的相关的分析,主要影响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的变化程序为自我释放和自我管理;主要影响准备阶段的变化程序为自我释放、自我管理和意识控制;主要影响行动阶段的变化程序为自我释放和意识控制;主要影响维持阶的变化程序为自我释放、意识控制。研究中认知层面上的意识控制和自我管理对5个变化阶段的影响均不强。在混合层面上的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变化阶段的影响,这有待对变化程序和变化阶段的关系进行横向较深层次的深入研究。
3结论
根据调查对象404名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存在5个变化阶段,有阶段性的特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呈“中间大,两头小”特点,在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向两边各个阶段依次减少。有交叉重叠的情况。由此验证本研究的假设,研究对象的锻炼行为存在5个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且在准备阶段男性人数最多,前意向阶段女性人数最多,有交叉重叠情况。
在公务员体育锻炼行为上,变化阶段和变化程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自我释放因素与5个变化阶段均存在高相关,自我管理因素与前3个变化阶段存在高相关,意识控制因素与后3个变化阶段存在高相关,在准备阶段出现了影响因素重叠的情况。影响不同变化阶段的变化程序的因素不同,相关程度不同。
参考文献:
[1] Sonstroem R J. Psychological models[M]. Dishman R. Exercise. Adherence;Its impact on public heal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1988.
[2] Gorely T,Gordon S. An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exercise behavior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l7:312-324.
[3] Nigg C R,Courneya K S. Transtheoretical model:Examining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8,22:214-224.
[4] Rodgers W M,Courneya K S,Bayduza A L.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exercise in 3 popul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2001,25(1):33-41.
[5] Callaghan P,Eves F F. Apply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o exercise in Young Chinese People British[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2(7):267-282.
[6] Cardinal B J,Tuominen K J,Rintala P.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Finnish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behavior using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J]. Research of Exercise,2004,75(1):92-101.
1,培养体育兴趣。①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思想上对体育锻炼有所淡化。因此,我们应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加强对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充分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充分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于国于民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还需明白终身体育锻炼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②每堂体育课力求做到趣味性、多样性。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主渠道,要按照学生身心特点采用各种手段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耐力跑中。可能通过越野跑、变速跑、听音乐伴奏跑等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保证身体素质好的能“吃好”,身体素质差的能“吃饱”。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思想,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要求,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2 狠抓班级体育锻炼管理。班级体育锻炼是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下进行的体育活动。它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组织措施上要做到领导分管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场地器材落实、学生干部落实、考勤检查落实;在锻炼内容上要做好与体育教学结合、与“标准”结合;在组织形式上要注意集中与分散结合、规定与自愿结合、班组与个人结合、锻炼与比赛结合;在管理上要建立定期研究、制定计划、汇报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奖励等有关制度。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运动竞赛,能吸引和满足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培养其运动能力与习惯。
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如今在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体育锻炼的质量。尤其是现在在校中小学学生,他们正处于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此时要注重提高他们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
1 培养预习能力。每节体育课结束前,教师要靠置下次课所授内容,要求大家进行学习和练习,把解决不掉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练习能力。只有不断从事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教师要根据以往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和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加强个别指导。注意精讲多练,增强练习次数和练习密度,合理加大运动负荷,对发展身体实故的练习要反复进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成为经常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
3 培养假期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假期中,体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锻炼,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锻炼小组,教师可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假期有计划地锻炼身体,不仅使学生们愉快度过假期,且增强了体质,学会了一些运动技术、技能和运动知识,为终身参加锻炼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安全意识
体育锻炼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进行,活动空间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并且中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学生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时重视安全的习惯。
1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安全意识。课前教师要对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注意防止发生伤害事故。运动量大小要适当,要因人制宜,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准备活动应做充分,让学生明白适宜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内容和形式单调化、一般化、公式化。
2 结合体育常识与课堂常规,培养安全意识。室内和室外体育课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如: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少年儿童锻炼身体应注意什么?等等,在课堂常规教育中。通过举出因违反课堂常规而受伤,发生伤害事故的典型事例,不厌其烦反复讲,经常讲。直到大家全都遵守为止,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1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所受的体育教学以及进行的体育锻炼。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压力,必须具有强有力的体魄。一方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还能舒缓身心;另一方面,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对今后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2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影响因素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效果不甚理想。主要体现在个学生人和教师两个方面:
学生个人因素: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中生除了面对高压力的文化课学习外,往往会选择网络游戏、手机等消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也仅仅局限在体育课堂中。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课,仅仅是由于对某一项运动感兴趣,或篮球、或足球等。这种体育锻炼的态度,导致学生很可能由于一些轻微的因素,包括天气、心情等就放弃体育锻炼。另外,很多高中生并没有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长期这种思想影响下会逐渐放弃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因素: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恒心、有耐心,端正自己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然而,在目前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没能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在体育课堂中不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开展体育教学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兴趣。
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3.1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一方面,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提升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基础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断的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潜意识里接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另一方面,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明白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让学生保持高涨的体育锻炼热情。体育教师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给学生打成一片,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榜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面临的困难等。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饱满的热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等,因为很可能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榜样的力量下,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更容易形成。
3.2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运动理念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加强体育训练,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一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加强对各种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体育心理学等知识,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示范,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以及状态进行观察,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提升中整体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观念。
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还需要注重学生个人品德的培养,以学生兴趣为引导目标,采取丰富的体育运动形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体育锻炼中展示自我,同时促进终身运动理念的形成。
3.3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革。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就成了高校体育界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1]
一、强化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阶――也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有责任让大学生懂得具有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某高校在一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显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且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著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高校体育工作应该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二、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1.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运动素质教育
为切实改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大学教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清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并结合实例讲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作完成的好坏,也关系到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节课结束前教师都应要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2.让学生自己编排动作组合及轮流领做准备活动
自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应向学生说明,在体育课内教师会让他们自己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并轮流领做准备活动。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最初的几节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介绍编排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并提示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观摩教师编排的准备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学生们轮流编写、领做准备活动的具体做法,根据教学内容同学们也可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前编好顺序,轮到哪项内容的教学,就由负责编写该内容准备活动的小组共同研究编写准备活动计划,并选派一人领做准备活动。开始时要求各组选派组织能力强、有魄力的同学带头,以增强其他同学的信心。编写的准备活动计划要提前交任课教师审定、修改后方能上课。学生领做准备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现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学期末,教师可组织大家评选出编写领做准备活动较好的小组或个人,并对其体育成绩加分作为鼓励,从而也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
采取上述教学措施,可收到以下效果:一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二是让学生编写并领做准备活动,使其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尝试,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三是由学生领做准备活动,他们学习态度认真,兴趣也会浓厚,在练习中还能识别和体会动作是否正确和实用,这无疑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排球双手上手传球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提出传球时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顺序、触球点和击球方向等关键点,然后通过同学们的实际练习进行回答。实践证明学生们在观察和听讲时十分认真,注意力很集中,在练习过程中也认真体会,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有的同学还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分析和研究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这一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和分析等能力,也加快了他们掌握动作的进程。[2]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练习,允许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边练边议,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另外,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际练习并掌握基本的练习方法后,分组练习并允许他们根据动作要领和要求,自行选择喜欢的练习方法。此后,还可由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组织教学比赛。
三、结束语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前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宗旨,是大学体育教育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发展方向,也应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校及其他一些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思想上都比较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这就要靠教师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设置教学内容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在全面了角学生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比较被动,对教师的要求绝对服从。学生很少去分析除教师能传授的练习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样就只注重了体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限制了学生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造成了学生虽然上课练习很认真,课后都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锻炼。
(二)学校对体育教学认识不够,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认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偏远乡镇中学体育课的课时不足,体育师资薄弱,体育设施极不完备,导致体育教学名存实亡,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打下好的体育锻炼基础,在某些人看来,体育课就是玩,浪费时间,锻炼不锻炼都一样,文化课成绩上去了就行。这种错误观点又怎能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怕脏怕累,认为锻炼是自找苦吃。即使是有部分学生想通过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由于缺乏锻炼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使这部分学生丧失锻炼的信心。所以,端正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方法
(一)明确学生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为了改变学生的锻炼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使其改正错误动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体育知识教育。并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初中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讲清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另外,根据学生的水平,讲述体育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反复练习,使学生懂得了体育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某项运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热情。身体素质是中学生掌握技术的基础,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发挥中学生创造性,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编排课的准备活动,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然后,利用最初的几节课向学生讲解创编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并以老师编排准备活动为指导,并展开讲座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创新能力,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
(三)启发诱导,激励教学是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蓝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向学生提出传接球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顺序,手型等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进行回答,结果发现他们在观察和听讲时十分认真,注意力集中,在练习过程中认真体会,很快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对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大都很正确。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进一步启发、诱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结果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动作。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加快了掌握的过程。
(四)结合教材,巧妙安排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课组织形式下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在教学过程中将这几个内容有机的排列,依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允许他们边练边议,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些动作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际练习并掌握基本练习方法后,可分组练习并允许他们根据动作要领和要求自行选择练习的方法。然后,由学生组织教学比赛。
众所周知,企业要向长远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中,最基本的竞争不是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的竞争,而是身体素质的竞争,有了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这个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我国茶叶类企业有很多种,本文调查了一些茶叶类企业,针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了茶叶类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职工体育锻炼,不断的改革规章制度,宣传体育锻炼的精神,推进企业全员工健身。
1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本着能够全面深刻反应研究课题,对象种类的多样化为原则,多样化就是指调查对象的群里有着不同的特点类型,以茶叶类企业为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等类型的人群,本文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有内蒙古蒙佳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君成茶叶加工厂等几家企业数百男女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1.2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对于很多理论研究的课题来说我们通常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一直,文献中回记录了体育锻炼的类型、体育锻炼的优点、企业重视员工体育锻炼的意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研究的参考意见,这对于我们研究茶叶类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调查问卷的方法,本文对于几家茶叶类企业男女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后,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企业体育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进行访谈,进而了解企业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况。
1.3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问题的分类总结得出几类结果,平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有27%,有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25%,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占48%。总结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的结果,47%的员工愿意在早晚锻炼,32%的员工愿意在周六日锻炼,21%的人选择在其他时间锻炼,体育锻炼时间长度调查,半个小时以内的占52%,30-50分钟内的员工占33%,50min以上的员工占15%。企业员工愿意参加的体育项目,女职工喜欢相对轻柔的体育运动,例如打太极,男员工喜欢运动量较大的项目等,例如踢足球。以上就是调查的结果,下面来看看下文中的具体分析。
2分析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2.1体育运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调查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分析出茶叶类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业余生活情况、爱好情况、与同事交际情况,通过对这个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员工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体育运动象征着企业朝气蓬勃的活力,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2.2职工的身体情况
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增加,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员工为了实现自我,都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压力,然而长此以往的压力下工作会使员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导致员工出现疾病,尤其是从事维修、机床、电气焊、设备装配等企业员工,他们从事企业的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如果不经常锻炼就会是他们产生职业病的几率增加,给员工带来痛苦,给企业带来损失。
2.3影响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企业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有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无论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否,都存在着其中的原因。喜欢体育运动的茶叶类企业员工,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就是习惯使然,有些员工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使其身心愉悦。对于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企业员工来讲,主要还是因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体育锻炼没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受到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印象无法进行体育锻炼。
2.4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员工在早晚参加体育锻炼,这种时间安排是合理的,科学的锻炼时间为晨练30min,晚饭散步一小时,周六日的锻炼,往往做一些有强度的体育运动,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关系,时间一般控制在50min内,当然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定。
3茶叶企业员工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问题
3.1自身方面的问题
在茶叶企业内部有很多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有的员工是思想意识不到位,有的员工是收到自身各方面条件的约束,还有的员工是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总而言之,茶叶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身因素有很多,通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思想意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员工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这两方面因素是大部分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3.2外部因素的问题
除了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收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体育锻炼基础设施不完善、体育锻炼项目种类不齐全、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较少等等。基于以上外界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较少,甚至没有。综合分析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是由企业所导致的,都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来解决,因此,针对外界因素导致的员工体育锻炼活动减少可以通过企业来解决,从而增加员工体育锻炼的数量。
4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4.1完善企业管理,增强职工锻炼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增加职工体育锻炼管理机制,让员工对体育锻炼活动更加重视,从而在思想意识方面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增加体育奖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员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体育比赛,逐渐加强员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另外,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理念的灌输,让员工体会到,体育锻炼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生命负责。
4.2完善体育项目种类,适和更多人群
在企业中,之所以有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甚至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现象,茶叶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完善体育项目的种类,通过对企业员工兴趣爱好的调查,增设一些体育锻炼项目的种类,使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逐步加强体育锻炼,同时,体育锻炼项目种类的增加,还使得员工对自己没有接触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好奇心,从而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尝试,进行增强体育锻炼。
4.3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体育基础设施的齐全才能体现出企业对员工体育锻炼的重视,从而使得员工的体育锻炼增加。目前,很多的企业虽然也在呼吁内部员工加强体育锻炼,但是,企业对于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只是将设施置办,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对体育锻炼设施进行维护,导致使用时间一长,很多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有所损坏,影响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4.4关心员工身体素质,定期为员工体检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让职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而体检能够对自己身体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检查,让员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定期体检也是企业的一项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使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组织员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员工自己进行体育锻炼前后进行对比,通过医学数据来向员工展现体育锻炼给自身的身体素质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企业员工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制定好锻炼的计划,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育素养,了解体育精神。
4.5针对员工的特点,增设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
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人数较多,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爱好的也不尽相同,企业应该根据调查结果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加体育锻炼项目,慢慢培养员工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员工也较容易对针对自身而设置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然后通过日积月累,达到增强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针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而设定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项目还能是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得到保护,延长使用寿命,为员工的体育锻炼添砖加瓦。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茶叶企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位的员工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项目,而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员工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也较少,本文分析了茶叶企业员工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出发,并结合员工本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旨在加强茶叶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员工身体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作者:关璐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马莉芳.高新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宁波高新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0(7):45-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