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金融市场相关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9 16:17: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市场相关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金融市场相关论文

篇1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相依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opula(拉丁语中“连接”的意思)函数,是把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用其一维边际分布连接起来的函数。A.Sklar在研究概率度量空间中首次提出了Copula函数,此后Nelson、Joe等进一步发展了Copula理论。Copula的应用以及渗透到了金融中的各个领域。而Archimedean Copula是最为常见的一Copula,其良好的性质(对称性、可结合性等)使之成为金融研究,特别是尾部相关性分析的重要工具。尾部相关性刻划的是当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蝴蝶效应有一定的相似性。尾部相关性强,则变量间共同发生极端事件的概率大。以股市为例,若各支股票的尾部相关性较强,那么其中一支股票的猛涨或暴跌就极有可能导致整个股市的巨大震荡。

(一)预备知识简介

Archimedean Copula是最为常见的一Copula,其自身的良好性质(对称性、可结合性等)使之成为金融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常见的Copula有Ali-Mikhail-Haq Copula、Clayton Copula、Frank Copula、Gumble Copula、Joe Copula等。这些Copula各有特点,因此在刻划尾部相关性时也有不同的作用。

Ali-Mikhail-Haq Copula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的刻画变量间同向变化的相关性特征,即可以描述正相关和负相关的随机变量;Clayton Copula仅适用于描述正相关的随机变量,它具有的是下尾相关的性质,因此对变量在分布下尾部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下尾相关的变化,能够较好刻划两个金融市场收益同时下跌时的情形;Gumbel Copula和Joe Copula与Clayton Copula正好相反,具有的是上尾相关性,适合描述两个金融市场收益同时上涨的情形;Frank Copula可以拟合上尾、下尾相关,适于两个收益波动相同的金融市场之间尾部相关性的描述,但对称性使其在研究随机变量间的非对称关系上无能为力。

(三)总结

尾部相关性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的联合极值运动,即当一个变量大幅度增减时,另一个变量也同向运动的概率。而Copula是研究尾部相关性的重要工具。Archimedean Copula作为一种性质良好的Copula函数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从文中的介绍我们也看到由于不同Copula具有不同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的金融市场等研究对象就应该选择相对应的Copula来描述。单一种类Copula只能刻划相关性的某个方面。不过由于通常情况下两个(或多个)Copula的凸组合依然是Copula,因此存在着形式更多灵活功能更为强大的混合Copula,可以更为全面地刻划金融市场的尾部相关性。(作者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Schweizer.B.,Sklar,A. Probabilistic Metric Spaces[M]. New York/North-Holland: Elsevier, 1983.

[2]Fischer,M.,Klein,I.. Some results on weak and strong tail dependence coefficients for means of copulas[J]. Lehrstuhl für Statistik und konometrie, 2007.

篇2

【关键词】

金融结构;金融效率

1 金融结构的定义

金融结构的概念首先是由戈德史密斯(1969)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他指出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许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组成,而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金融结构。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列文指出,从宏观上讲,金融结构是指社会金融体系及金融政策的结构性方面;从微观上探讨金融结构则主要涉及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总体关系。王广谦(2002)认为:“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或总量)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由内在机制决定的、自然的、客观的结果或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体现,在金融总量或总体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随之变动。”

本文将沿袭以上分析,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三个角度入手对中国金融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对上述三个分支的效率进行探讨,进而总结出中国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最后,本文将对未来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展望。

2 中国金融结构特征

2.1 金融机构特征

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内部市场份额架构。分析金融机构的特征,主要是研究其存在形式及各类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从改革以来,我国由银行业主导型变成了多行业共同主导,由单一银行制逐渐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公司等多元化金融组织并存的发展格局。下图显示了近五年主要金融机构资产总量变化以及各自在主要金融机构中的占比。

通过图1可以看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资产占比总量达到90%以上。而作为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证券行业,其发展并没有真正跟上中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相差甚远。保险业机构在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仅次于银行业。2011年保险业从业人数达到390万,甚至超过了银行业的308万人次,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前途不可估量。最近几年才逐渐热火起来的信托业发展良好,这与我国相关政策放松和金融从业人员思维理念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2.2 金融市场特征

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短期市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交易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规模、结构的变迁带有显著的发展中国家特色。发展中国家在建国初期都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外资以启动经济,充分培育本国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开始全力培育货币市场的发展,1999年后,我国货币市场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迅猛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0%。货币市场的这种跳跃式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

2001-2011年以来,货币市场交易额飞速增长,在2007年到达极大值,然而金融危机挫败了它的强劲发展势头;资本市场发展则缓慢,2005年末,货币市场规模是资本市场规模的8.01倍。庞大完整的货币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金供给的必要条件,美国、日本等资本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货币市场规模都远远大于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货币市场规模超过资本市场表明了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

2.3 金融资产特征

金融资产是金融业务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凭证,也是金融市场中进行流通、交易和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全社会的金融总资产大致可分为三类:货币类金融资产、证券类金融资产和保险类金融资产。货币类金融资产主要指现金、本外币银行存款;证券类金融资产主要由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构成;而保险类金融资产则包括商业性保险资产和政策性保险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增长,由1978年的1512.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6万亿元。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资产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几种,金融资产结构简单。随着金融改革的演进,资产多样化趋势明显。银行体系开发的信用卡、国债回购、短期融资券、外汇理财、利率互换等多元化金融资产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收益权证、资产证券化、QDII等资产的避险增值功能更加突出。并且,金融资产的构成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货币类金融资产比重在下降,证券类和保险类金融资产比重稳步上升。目前货币类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占全部金融资产的46.6%,构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体。非货币类金融资产增长迅速,特别是证券类金融资产,占比50.19%。从1980年中国恢复商业保险以来,虽然保险业规模不断增长,但保险类金融资产仅占4%左右。

3 金融效率分析

金融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乎金融效率的发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

3.1 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便利性

资金短缺和盈余双方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能否被有效满足,并且渠道是否便利,将直接说明金融体系的效率高低。目前来看,我国依然存在着大量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中小企业得到的新增贷款只占年新增贷款总额的8.5% 左右,而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一半以上,70%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创造。温州私人借贷和鄂尔多斯地下钱庄的出现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的低效率性。

3.2 金融资产价格对信息的反映灵敏程度

在高效的、健全的金融系统中,任何一个经济或者政治信号的都会在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得到迅速的反映,这种灵敏的反映是金融体系高效率的表现。我国资产价格长期偏离经济基本面定价,内部人操纵资产价格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资产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价格在我国金融市场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波动和信息传导情况。

3.3 金融体系中金融资产效率及创新能力

我国金融资产中的避险型工具几乎没有,根据西方金融学理论而得出的多样化投资组合在我国也不能有效实现。我国金融创新仍显不足,诸如卖空、期权等对冲型金融产品都未能实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管制过多,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适宜的金融服务,导致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基础银行业业务进行过度竞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

3.4 金融系统传递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

一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通过金融机构信贷反应、金融市场利率波动、金融资产价格调整等渠道来发挥作用。按照相关学者的实证分析可知,货币政策的发挥一般在滞后第二期发挥,财政政策则滞后五期才起明显作用。这也说明了金融结构所运行的效率不高。

3.5 金融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金融交易活动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量。1991年我国印花税曾高达6‰,而2008年降至1‰的水平。众多券商实行的低费揽客规则也导致金融业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报表中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也呈直线下降趋势。2010年沪深市场股票交易1200余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相比较,2011年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仅为798亿元。然而银行业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等相关费用却持续上涨,相比2010年同期,2011年多数银行佣金净收入的上升幅度超过30%。

4 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参考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过程,我国金融结构的长期走势如下:

(1)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各分支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个性化、专业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地位日益突出,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租赁业的发展步伐将加速,我国特有的市场结构和政治导向使得银行在长期内仍将占据金融机构主导地位,非国有银行市场份额提升,金融机构各行业均衡发展,提升金融功能。

(2)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心仍在货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中银行间同业市场,这由我国正在转型阶段的特殊国情以及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决定。债券市场将得到规范和发展,国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发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得到加强。短期内,货币市场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长期中,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发挥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作用,顺应经济发展证券化的趋势。

(3)货币类金融资产和证券类金融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是中国金融业渐进式改革的结果,这一结构将长期维持。我国将坚持金融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以总量增长带动结构优化,积极开发创新能满足包括流动性、安全性、增值性等需要在内的多元化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2]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经济研究,2008(8)

[3]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4]王计乐,基于金融效率的中国金融结构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谢清河,金融结构:路径、效率与改革,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张杨,我国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量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3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期待权的大量存在与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缺失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的金融市场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财产权的主体缺位、非排他性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是国有财产权面临的巨大难题。

金融市场信用缺失反映出了其市场交易的特殊性,从民法学的角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期待权的特殊性

权利为可以享受特定利益之法律实力,通常所说的权利大多为确定的既得权利,权利人现时即可享受某种法律上的特定利益,被称为既得权。但也有很多权利并非能完全地现时享有,须待特定事什的发生或一定时问的经过,权利人才可以完全行使其权利并享受特定的利益,此类权利则被称为期待权。我国《合同法》在总则lf1对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予以详细规定:在分则的买卖合同部分确立了所有权保留的法律制度,从而大大拓展了期待权的生存空间。期待权的构成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是对未来取得某种完整权利的期待,二足已经具备取得权利的部分条件。

对于期待权的类型,不同的学者有不列的观点,暂且不去细究。从金融市场的各项交易合同中,包含着大量的期待权。例如:存款储蓄合同中,存款人对于利息的债权:贷款合同中,银行对于贷款人H口将支付的利息的债权;债券交易中,持有者对债券利息的债权。这些属于由既存债权产生的将来债权。股票交易,持有者对于行情看涨时取得分红的权利或者转让后取得差价的权利;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对于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保险金取得权。这些则是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权利。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合同中存在大量的期待权,与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缺失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看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格式化的合同中所约定的是投资者的期待权。这种期待权一方面反映了金融市场的融资特性,一方面又赋予投资者相当的信用风险。因为期待利益的实现必须以一定条件为前提:即投资的收益性。投资收益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结果性的条件,这个结果性条件的发生依赖于筹资者大量的经营活动。正是由于条件产生的复杂性,为筹资者的违背信用提供了相当大的操纵空间。这便是信用缺失问题的解释之…。再来看看保险市场。保险合同etl受益人对于保险金取得权的前提性条件是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不论是财产还是人身,都是与受益人密切相关,或为其所有,或是其本人、家属。无论人与物都与保险公司无必然联系。因此,他们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真实性、损失的大小在保险公司获知前都悉数由受益人了解。受益人或者投保人的信用就成了维系合同的唯一动力。那么从白利的角度出发,发生信用缺失就不难理解了。由此可见,期待权的大量存在与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缺失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财产权的模糊性

我国的金融市场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财产权的模糊性是国有财产权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篇4

[作者简介]刘建和(1973-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大学投资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证券市场和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2-02

随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努力使其金融市场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自从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国家,中国两大证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总和为4万亿美元左右。而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过美国。

一、提出问题

如此庞大的证券市场需要得到维持以及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证券人才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型、高端型、高素质、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多方面要求并进的特点。培育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才,有必要对内地的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决定社会科学理论的贡献大小”。当前金融大学科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制度设计比较完备,而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对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进行安全分析,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进行专业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结合内地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适应本地金融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面向实务;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是培养能够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这样才能面向金融类企业对于实务人员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合理化发展。

二、金融证券类的课程体系设计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虽然基本上沿袭海外金融体系的模式,但是受到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基础的特征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主要以银行管理为主体,与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如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学术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多的意见和建议。如“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模糊,理论和学科建设滞后”“美国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较灵活丰富,培养目标侧重于实用性”“我国金融学的教学有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增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微观上,主要是对于学科体系中某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应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案例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环节”。还有个别学者从“分层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上,不难发现仍具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发展的方面。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正是如此,笔者认为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症结在于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

综上所述,金融证券类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来自于西方,如何利用西方的金融证券类理论体系对内地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剖析,以使得内地的金融证券类人才的培养符合内地金融市场的需求,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重点,但是现有高校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更多地专注于理论体系的传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问题。总体来看,笔者发现现有的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三个方面缺陷。

(一)论文教学走形式

虽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中会设立一些关于文献研读或是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安排时间一般都是偏向于最后的一个和若干个教学学期。但是对于相关涉及的学生来说可能要求的学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的课程可能会由于选课人数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开设不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只能依靠自己去自学论文的撰写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学。正如孙音在《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一文中所认为的那样,甚至连金融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论文的教学并不符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内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金融学基础课程主要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一方面,基础课程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研究,使得学生对内地金融业的运作机制理解不多;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偏重理论性的文字描述,相关数理知识类课程相对较少。同时数理经济学方面课程设置虽然比较重要,但实际这方面许多课程有可能设置为选修课且被学生认为难度过高而选择性忽略。

(三)教学内容有偏差

同时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缺乏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实践。内地相当大部分的投资者在投资分析中以技术分析为主,因此证券分析课程中教学内容也往往偏向技术分析,对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生也以为A股并不适合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思路的偏差使得固定收益证券和投资学等课程中大量的价值评估内容被学生认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同时,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中大量使用海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最终导致理论的教学与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的实践相脱节。

四、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对策

正是如此,针对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方面来弥补。

(一)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

要提高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普通高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为例。许多高校并未设置有关应用文(特别是研究生论文)的培养,即使是设置了例如像文献选读这样的课程,但是这些课仅是面对各自的相关专业方向。有相当部分金融证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券商、投资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相对专业的投资岗位。因此,本文建议在研究生期间第一学期或在本科生大三年级就开设一门应用文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必修课程,不仅系统地教授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文书格式,而且详细为学生撰写论一个全方位的引导与讲解。

2.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向。内地的金融学科体系主要面向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专业为主,就业方向上以商业银行为主。随着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基础将会逐步转变为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那么相关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在内容上进一步向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为主体的微观金融学科靠拢?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必要在方向上进行调整,逐步从货币银行学方向向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进行转化和完善。比如,通过在大金融专业方向下设置各个小专业的做法有效实现从原有的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转变化以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工程等多学科的大金融专业为主。

(二)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需求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在教学上有必要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本土化的理论内容。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比如在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金融工程专业方向作为必修课可以以数理经济的理论教学为主体,其他专业可以作为选修课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体;本科学生可以以说明分析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于研究生则可以量化推导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应用和数理推导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分层设置。而其他的专业课如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也是如此,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I、II和III等层次的进阶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2.提高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刘建和、吴纯鑫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一文中把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从不同层次递进分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金融工程等。笔者进一步认为可以在这三个层次之下分别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培养和完善。比如,虽然贴现率的不确定使得贴现现金流模型(DCF法)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可以从特定行业出发应用DCF法,同时设定不同的贴现率进行敏感度分析。这样就可以从A股市场中选择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利用DCF法的敏感度分析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

当然,笔者也不过从专业化和本土化等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也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对金融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共同推进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金融证券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2]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4]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5]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J].商业经济,2009(12).

[6]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7]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

[8]孙音.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

[9]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

[10]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2008(2).

篇5

 

一、引言

2007年底,一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致使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纵观我国的金融市场,信用体制尚不健全,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经营对金融市场以至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总是呈现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波动,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毋庸置疑,这将导致信贷规模的相应变化。2009年保增长、刺激内需的政府导向,使国内信贷规模出现超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为次贷埋下了祸根。金融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经济形势逆转,市场泡沫爆破,次贷必然爆发出其潜在的信用风险,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现阶段国内关于经济波动与次级贷款的研究尚少,我国学者主要着力于经济与不良贷款的关系。鉴于次贷是不良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的分析对次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关系:一是以张淼(2002)[1]、李双(2005)[2]等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负相关,银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谢冰[3]、李麟索、彦峰(2009)[4]等运用相关分析、共线性诊断、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脉冲响应等方法表明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呈现一种较强的反向动态变动关系。而银行信贷行为的亲周期性更强化了这种关系,从而导致银行业面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二是李宏瑾,徐爽(2009)[5]从夏普比率出发,构建了一个用于分析不良贷款与经济波动的理论模型,通过澳大利亚的数据验证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比例的正相关关系。高鹤(2009)[6]在财政自给率与地方政府行为与不良贷款率的研究中,亦指出当地方政府行为是“强化市场型”导向时,该地区的经济波动与银行不良贷款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为了分析经济波动与次贷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本文采用银监会公布的次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进行单位根(ADF)的平稳性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在保证VAR模型稳定的基础上,对两变量进行Granger检验以确定其因果关系,最后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并由此进行理论分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经济波动影响次贷规模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余芳东、杨映霜(2002)[7]认为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是本季度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季节性因素等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进展。因而,本文选取GDP季度增长率(R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同时为了使次级贷款在时间上与经济增长率相匹配金融论文,本文选取次贷增长率(RCD)作为次级贷款的变量。我国银监会自2003年以来开始对各级贷款的季度数据进行统计并定期公布,为了排除金融危机的突发性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平稳性和研究的可参考性,本文采用2004年3季度至2008年3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图1次贷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

注:主坐标轴为次贷增长率;次坐标轴GDP同比增长率

(二)实证分析过程

1、单位根(ADF)检验

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估计必须要求其具备平稳性,否则,根据2003年诺贝尔奖得主Granger和Newbold(1974)的理论,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估计很可能出现伪回归的结果。因此,首先对RCD与PGDP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ADF)检验

 

变量

ADF检验

检验类型(c,t,p)

临界值

结论

RGDP

-1.270896

(c,t,0)

-2.673459

不平稳

RCD

-2.528635

(c,t,1)

-2.681330

不平稳

DRGDP

-3.944872

(c,0,0)

-3.081002**

平稳

DRCD

-4.331050

篇6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波动溢出(volatility spillover)效应是指在不同金融市场的波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波动从一个金融市场传递到另一个金融市场。因此,波动溢出效应可能存在于不同区域的市场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等。

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是连续地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如果使用离散的数据就会造成信息不同程度的缺失,若采集频率高,则信息丢失就越少;反之,信息丢失越多。由于使用高频时间序列比低频时间序列包含更多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对更高频金融数据加以研究,以深入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特征。其次,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频的金融数据收集更方便。通常将高频率采集的数据分为高频时间序列和超高频时间序列。高频时间序列指以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为频率所采集的数据;而超高频时间序列是记录每笔交易的市场数据。另外,金融市场决策者在进行短期决策时,不仅需要长期的市场信息,而且还需要即时的信息,因此,使用高频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能够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及时的决策信息。

本文在讨论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波动率及协方差的基础上,通过判断在变结构点前后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发生变化来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最后,以股票市场的价格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波动率

2.1高频数据的收益率

高频时间序列是在等时间间隔(如每1分钟,每5分钟,每30分钟等)上采集的时间序列,股票市场收盘价就是交易期间最后一笔交易的交易价格,如果在最后时间间隔内没有发生交易,就使用上一时间间隔的收盘价。

根据Andersen和Bollerslev等学者对西方国家发达金融市场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研究,“已实现”波动率通常具有下列性质:[1-4]

(1) “已实现”方差与“已实现”标准差的无条件分布均为极端右偏,而且峰度极高;

(2) 取对数后的“已实现”标准差的无条件分布是近似正态分布;

(3) 的条件分布是正态分布;

(4)“已实现”波动率的自相关系数是按双曲线的趋势下降;

3 多维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协方差

金融领域中,学者们更多关心的是多个资产收益率或多个风险因子的联合分布特性,而二阶矩特性又是联合分布主要特征研究的重点。

在Barndorff-Nielsen和Shepard的研究中[5-7]提出了“已实现”协方差阵(Realized Covariance Matrix,简称RCM)的概念,徐正国[13]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讨论了“已实现”协方差阵的性质。

3.1 “已实现”协方差矩阵

若金融资产的价格过程是 ,其中, 是第i项资产在t时刻的价格。对价格向量取对数,得:

3.2 “已实现”协方差低频协方差的区别

与基于低频时间序列的多元GARCH模型一样,基于高频时间序列的“已实现”协方差阵也可以用来研究多变量时间序列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除了相同点,两种方法还存在不同之处:

(1) 虽然二者都是测度每日的波动率,但是,多元GARCH模型是使用日间数据,而“已实现”协方差阵则是基于高频数据分析的,更充分地反映了金融市场的信息;

(2)多元GARCH模型不能直接观测波动率和相关系数,需要在模型估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相应的值。“已实现”协方差阵是可以直接测度波动率和相关系数。

相对多元GARCH模型,“已实现”协方差阵更能反映金融市场的信息,而且计算简单方便。

4 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分析

变量本身边缘分布的改变或外部环境如宏观政策的干预等都可能使变量间的相关结构发生改变,因此,要分析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可以先找出各金融市场波动的变结构点;根据“已实现”协方差矩阵的结果,计算不同变量间的“已实现”相关系数,通过检验“已实现”相关系数在波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发生显著变化,依此分析判断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4.1 “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

关于波动变结构的检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尝试,黄违洪、张世英提出了一种针对线性模型变结构的GBV(General Bayesian method with vague prior information)检测法,GBV法具有计算简单、过程直观、通用性强等优点,但GBV法无法判定结构变化点的数目[14];Kim[15]提出一种与GBV法类似的方法,他构造了检验线性模型平稳性的Bayes显著检验量,以检测到单个参数的非平稳性; Kim与Kon[16]将这种方法直接用于检测方差平稳性,这种程序不仅在计算上更加有效,而且能估计出未知的变结构点数目。本文采用Kim与Kon提出的检测方法来诊断“已实现”波动率变结构点。

4.2 金融市场间相关系数计算

借鉴Barndorff-Nielsen和Shepard等人的研究[14],得到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金融市场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4.3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判断分析

若要分析判断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对第i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是否存在溢出,可以依次判断“已实现”相关系数 在变结构点 处是否显著发生变化。

若接受原假设,则说明在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即在时间段 内,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没有传递到第i个金融市场,说明两个金融市场彼此之间虽然存在相互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即没有形成波动溢出;若拒绝原假设,说明在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发生显著变化,即在时间段 内,第j个金融市场“已实现”波动传递到第i个金融市场,说明第j个金融市场与第i个金融市场存在波动溢出。

对变结构点 前后的“已实现”相关系数,依次重复上述步骤并进行Z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第j个金融市场与第i个金融市场在不同变结构点区间段内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重复上述步骤,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其它金融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

5 高频数据的股票市场间波动溢出实证分析

5.1 数据描述

由于国外股票市场的高频数据获得比较困难,这里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的高频时间序列为例,数据来源于天相数据分析系统,收集的是每分钟采集频率的收盘价,时间区间:2004-1-2至2006-4-14,共涉及到551个交易日。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每天的交易时间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根据徐正国[13]对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的实证结果,10分钟的抽样频率其微观结构误差最小,且这样的抽样频率也足够高。所以,这里选择10分钟的抽样频率,共得到551 48=26448个数据。

5.2 “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及相关系数计算、检验

为了研究分析上海股票市场与深圳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首先,采用Bayes诊断程序,对样本内的深圳成份指数、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分别诊断变结构点;其次,根据深圳成份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深圳股票市场与上海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上海股票市场与深圳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 ;最后,根据Z检验,检验在变结构点前后,相应的相关系数是否显著发生的变化。表2列出了深圳成份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结果,以及“已实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和Z检验结果。表3列出了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的诊断结果,以及“已实现”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和Z检验结果。

5.3 股票市场之间波动溢出分析

根据表2、表3所列估计结果,分析如下:

(1)从波动变结构点诊断结果分析,样本内,由于我国经济处理于调整阶段,因此上海、深圳股市的波动变化比较频繁,而变结构点一部分处在节假日附近,或重要日期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或有重大的政策出台引起的。

(2)根据相关系数及Z检验结果可知,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之间相关系数变化比较大,无论是深圳对上海股票市场,还是上海对深圳股票市场都存在着长期的波动溢出,其原因比较明确,在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均为我国的企业,受相同政策变化的影响,而且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联比较密切。

(3)通过诊断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高频数据收益率“已实现”波动变结构点、分阶段计算深圳与上海股票市场“已实现”相关系数、检验“已实现”相关系数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显著变化来分析判断股票市场之间是否存在波动溢出,其结果符合现实经济的发展规律。由于根据高频数据所计算的“已实现”波动率及协方差,损失的信息比低频数据的要小的多,能够包含更多的信息,所以,此方法所刻画的特征更符合的金融市场变化的规律。由于诊断出了样本内波动变结构点,因此不仅能判断分析样本内不同股票市场波动溢出是否存在,而且还可以分析出产生波动溢出的时间段。

6 结论

高频数据的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领域,相对低频数据而言,高频数据所包含的信息更多,所以,研究基于高频数据的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金融市场决策者在进行短期决策时,不仅需要长期的市场信息,而且还需要即时的信息,因此,使用高频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能够为金融决策者提供更及时的决策信息。本文在讨论“已实现”波动率及“已实现”协方差矩阵理论基础上,将波动变结构引入高频时间序列,通过诊断“已实现”波动率的变结构点、计算不同金融市场之间“已实现”相关系数,检验 “已实现”相关系数在变结构点前后是否显著发生变化来分析金融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问题。最后选取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每分钟数据为原始数据,选择了10分钟的抽样频率,验证分析了上证指数、深圳成份指数之间波动溢出问题,实证结果不仅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由于高频数据损失信息小,而且“已实现”波动率考虑了金融市场数据日内的波动情况,所以,所计算的“已实现”相关系数更能够反映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金融市场之间波动溢出的分析就更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Labys, P.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Realized Volatility[J]. Econometrica, 2003, 71(2): 579-625

[2]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Some Like it Smooth, and Some Like it Rough: Untangling Continuous and Jump Components in Measuring,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Asset Return Volatility[J]. PIER Working Paper 03-02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3.

[3] Andersen, T. G., T. Bollerslev, Diebold, F. X., Labys, P. Exchange rate Returns Standardized by Realized Volatility are (Nearly) Gaussian[J]. Multinational Finance Journal, 2000, 4(3&4): 159-179.

[4] Andersen T.G., Tim Bollerslev, et. al., Analytic Evaluation of volatility Forecasts, Working Paper, 2002.

[5]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Power and Bipower Variation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 and Jump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2004, 2(1): 1-37.

[6]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b).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Realized Covariation: High Frequency Based Covariance,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in Financial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2004, 72(3): 885-925.

[7] Barndorff-Nielsen, O. E. and N. Shephard. Econometrics of testing for jumps in financial economics using bipower vari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 2006 forthcoming.

[8] Areal N.M. ,S.J. Taylor, The realized volatility of FTSE-100 futures prices,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2,22(7):627~648.

[9] Blair B.J., S.H. Poon, S.J. Tarlor. Forecasting S&P 100 volatility: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mplied volatilities and high frequency index retur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01,105:5~26.

[10] Oomen Roel C.A., Using high frequency stock market index data to Calculate, Model & Forecast realized volatility, http:/ 2001crowell/ 2001cp_30.pdf, 2001.

[11] Oomen Roel C.A Modelling realized variance when returns are series correlated, http:iue.it/Personal/Researchers/oomen/oomen02b.pdf, 2002.

[12] Hull J.,A. White, The pricing of options on assets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 Journal of Finance, 1987,42:281~300.

[13] 徐正国. 金融市场高频/超高频时间序列的分析、建模与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2004.

[14] 黄违洪,张世英.模型结构变化点检测法[J]. 应用数学学报, 1987, 10(3):267-275.

[15] Kim D. A Bayesian significance test on the stationarity of regression parameters[J]. Biometrika, 1991,78:667-675.

篇7

 

金融海啸的风波仍未散去,其影响依然影响着世界金融,金融创新无疑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使人们对未来的金融前景充满了期望。但是金融的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其带来更多交易机会的同时,也在交易中潜藏着更多的风险。金融创新虽然对整个金融的交易大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和负面效应,但是其自身的有利性依然是主流。应通过对交易的加强监管,趋利避害以及正确引导,来实现金融创新对金融交易中的推动作用最大化,推动社会文明的更大进步。

一、金融创新的含义和表现概述

所谓金融创新指的是在金融领域中通过对各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及创造性的变革所创造或者所引进的新事物。从金融创新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其带有非常鲜明的行业特征交易风险,也就是说其创新范围在金融领域或者金融业当中。金融创新具有质变性和新生性,其是一个广义的动态概念,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完整的创新过程。

金融创新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涉及范围也十分的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以及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免费论文。金融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信用制度的创新、货币制度的创新、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度安排相关的金融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包括工具的创新、金融技术的创新以及金融交易方式、业务种类等相关方面的创新;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创新和金融结构上的创新、金融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创新以及金融业组织结构相关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的推动作用

金融创新对经济和金融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明显提高了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的效率、增强了金融作用力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能力。正因为这样,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源动力,若没有创新作用的推动,就难以有升级性和上层次的金融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对现代经济的极大推动和催进作用。

(二)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

金融创新对经济和金融也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和不利影响。当代的金融创新使得货币的供求机制、结构、特征及总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操作、决策及效果进行着改变。正因为这些变化的存在,使得金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风险不断增长,金融业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随之的经济发展波动性很大的增加了金融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三)金融创新利弊皆存,利为主流

金融危机的创新中是利弊皆存的,但是其利的一面是主要的,也是人们加以利用的。对金融创新正确的对待,能够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有效的利用并进行充分的发挥。因此,在金融创新中必须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进行防范以及合理的控制。

三、金融创新后的交易机会和风险

(一)融资中的机会和风险体现

所谓融资,简单来讲就是借钱或者透支买股票,融资过程的抵押物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现金。融资的出现使得股票的购买成风交易风险,不会因为暂时的现金不足而使得股市冷清。这种透支的交易方式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几倍于自己能力的购买,但是带来胜景的同时也潜在着风险,因为融资的方式,一旦股票下跌,就会进行对保证金的增加,如果保证金达不到要求的话,股票就会被银行强制收回,卖出进行偿债。现实生活中不乏很多人炒股炒的倾家荡产,当然这种高风险如果应用到牛市时也会利润翻翻。在这种交易中,借钱给融资者的一方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这一方属于保守的投资,以维持稳定的收益为目的,只要控制得当,就能够实现固定的利息收益,但是在有些时候这些贷款会由于借款者破产等原因而无法追回,直接导致投资金额的损失。融资这种形式是一把双刃剑,并不能因为它一面的锋利而忽略另一面的光芒,这种交易形式本身是中性的,主要在于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加以合理的利用和监督交易风险,无疑使其成为金融创新后的交易亮点。

(二)融券中的机会和风险体现

融券的交易方式并不在于等股票的分红,而是通过高卖低买,赚取差价来获得利益。在融券这种交易方式中,融券者可以在起初高价卖出股票,后来又低价买回,这样来赚取利润免费论文。融券的方式无疑增加了股票潜在的购买力和供应量,这两种因素的同时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股市的失衡性。融资公司在这一项中成为最大受益者,融券公司不但增加了其自身的业务量,又通过借出股票和贷款实现了一定的利息收入。股东借出股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不用去担心股权的丧失。但是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为,融券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和融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融券做空者承担着一些风险,由于股票自身具有可操作性,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因素是最常见的,当一只股票作而直接上升时,做空者就会损失惨重、血本无归。然而炒股的乐趣也在这里,近乎于赌博的方式足够的刺激,但是任何东西都需要方法,融券者如果能冷静对待金融市场交易风险,国家加以对股票金融市场进行净化,避免暗箱操作,会使得金融市场的前景更加的美好。

(三)股指期货套利中的机会和风险体现

在金融金融中的股指期货交易中,最简单的是单向进行股指期货的买进或卖出,这种交易方式无疑适合一些不喜欢选股,只对股票涨跌感兴趣的朋友。这种方式只要目标股票是强于基数的就可以有利润,但是这样做无疑降低了其在牛市中的利润空间。股指期望无疑是股票购买中比较稳定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交易更容易被新手所接触,为股票交易提供了更多的购买力,但是这种交易形式也会随着股市的下跌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直接关系到期货购买者能否盈利,盈利多少。加强对股指期货非法下跌的监督管理无疑是降低风险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雨田.金融创新的研究与思考[J]. 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篇8

0引言

近年来,Copula理论是研究金融变量相依结构非常有力的一种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金融投资组合风险领域;由于Copula函数不同于传统的线性相依分析,它能够更多的捕捉到金融资产非正态、非对称分布等有关信息,大大提高了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然而众所周知,金融资产的相依关系是时刻变化,不局限于某一模式,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或熊市的时候,股票价格同时暴涨或暴跌,股票市场之间的协同运动就会显著增强且这种运动通常又是非对称的,从而单一Copula函数未能全面刻画金融资产相依结构。因此,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M-Copula模型,对沪深股市之间的相依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1M-Copula模型

金融分析活动中,ArchimedeanCopula是分析金融资产相依结构最为广泛的Copula函数。Valdez(1998)等人曾经对ArchimedeanCopula做了精辟的总结,指出ClaytonCopula具有非对称性,对变量分布下尾部变化十分敏感,能更多捕捉到金融资产之间下尾相关的变化;而GumbelCopula函数则相反,对变量分布上尾部变化也十分敏感,能捕捉到金融资产之间上尾相关变化;FrankCopula对变量的分布具有对称性,无法捕捉到随机变量间非对称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发现,Gumble、Clayton和Frank的Copula的分布特性与金融市场之间牛市、熊市或多头、空头等特征恰好相符。为了更好的描述金融资产的相依结构,本文采用文献的方法,将具有不同特点的Gumble、Clayton和Frank函数通过线性方式组合构成一个M-Copula函数,其表达式为:

其中,,相关参数向量度量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模式;权重系数向量反映了变量间的相关模式。由三个Copula函数线性组合而成的混合M-Copula函数不仅可以描述金融市场之间上尾相关、下尾相关及尾部对称相关三种相关模式,还可以选取不同的系数向量描述金融市场之间上尾、下尾相关并存的非对称模式(张世英,2008)。因此,可以用一个M-Copula函数描述我国沪深股市间的相依关系。

2M-Copula函数的核密度估计

M-Copula函数中的未知参数需要通过样本进行估计;在研究M-Copula函数分析金融资产相关性时,已有文献都假定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某分布,然后采用ClaudioRomano(2002)等人提出的经验分布或ML、IML以及CML估计参数。参数估计法要求金融资产具有严格的相关结构和分布状态,多变量金融资产具有相同参数表达式;然而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下,金融资产的分布具有时变性,其分布函数通常是未知的,对于这个未知函数的估计,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非参数核估计是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叶阿忠(2003)详细论证了核密度估计在经济分析中可行性和有效性。核密度估计改变了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为金融资产未知边缘分布函数提供了一种新的统计分析手段。核密度估计金融资产的边缘分布时,不事先设置任何参数,也无需考虑研究样本分布的类型,函数形式完全由样本的数据确定,因而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利用核密度估计M-Copula中的参数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Step1:假定资产组合包含金融资产,两种资产收益率样本观测序列为,,其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为、0,、;则利用核密度函数得到两种资产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为:;

其中为核函数,为光滑参数;根据密度函数得到在分布函数的估计也即Copula中的均匀分布变量为、,此时资产组合收益率序列转化为新的序列;Deveroye(1983)证明了是依概率收敛的,即

Step2由序列的估计值,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即可估计M-Copula中的未知参数:()。

3沪深股票市场相依结构的实证分析

3.1样本数据的整理及初步分析

本文选取代表沪深股市上证综合指数(SH)和深证综合指数(ZH)的日收盘价为样本。由于我国1996年12月16日实行涨停板限价交易制度,因此本文选取样本时间段为1996年12月16日至2010年6月3日,共得到3258个日数据,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软件。两市每日收益率为相邻交易日收盘价对数一阶差分,,本文通过Eviews和S-Plus完成图形和参数估计。

表3.1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收益率序列统计指标

指数名称

均值

标准差

偏度

峰度

JB统计量

上证综指

0.00029

0.01879

-0.09837

7.09742

2282.93600

深证综指

0.00029

0.01905

篇9

关键词:金融市场 安全 稳定 监管 农村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稳定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但是也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金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严重失衡。当前在我国现有的金融行业结构当中,银行业所占的比例严重过高,但是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等这些非银行业所占的比例却严重偏低。二是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不合理。

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数量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结构失调的问题却十分突出:金融市场的种类结构失衡;金融工具结构不合理;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

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过高。资产结构是信用形式结构的反映,它表明我国目前仍然是银行信用占绝大比重,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不发达,导致信用基础比较单薄,银行信用也因缺乏雄厚的信用根基而隐含了诸多风险。

(二)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策略

财政政策。金融市场能否稳定,首先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有一个稳定的财政政策。如果政府长期入不敷出,不管如何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都达不到政策效果。

国有银行改制。改制不等于全面私有化、分拆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民间”资本,适当降低国有资本的比重,同样有利于转变经营机制,也是在改革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不是一般的国有企业,改制也要讲究一定的路数。规范证券市场。坚决地把不够资格的上市公司清除出去:停牌、退市、重组。给予中小投资者特别是普通公民以优先购买的权利。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汇率问题。我国现行汇率制度被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中有汇率浮动的机制,因此不存在稳定的汇率预期。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具有固定汇率的特征。在汇率不能放弃有管理的浮动,又不能放弃独立货币政策的时候,是不能轻言开放资本市场的。

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不足及其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不足

1.监管信息不对称。中央银行实施监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报表,但目前有些金融机构为追逐私利、逃避监管, 报表很不规范,信息失真,导致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监管当局决策的科学性和金融监管的效率性。另外, 风险检测系统、风险预警系统还未完全建立, 监管信息传导不畅。

2.金融监管立法的不完善。金融监管立法滞后, 法规杂乱和笼统, 其系统性、配套性、适时性和操作性不强, 直接导致无法可依、行政干预和金融债权与纠纷的定性难、执行难。

3.分业监管的限制。分业监管导致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受其监管范围限制,难免出现缺乏协调、沟通甚至冲突的情况,而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政策措施相互抵制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复检查、重复监管也比较常见,这些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

4.监管人员的低素质与监管目标不匹配。监管目标的高标准和监管任务的艰巨性,需要监管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从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到制订风险防范预案,都需要金融监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然而现有的监管人员,在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与金融实务上均存在着较大差距。现有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央行监管目标比较,呈现明显的不匹配状态,影响了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解决对策

监管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人员的素质,包括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我国目前严重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监管当局还不具备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并且,新形势下要求监管人员必须熟悉WTO规则,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首先要完善用人机制。对监管人员的素质要从学历、工作经历、银行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把关,符合条件才可以从事监管工作。对现有监管人员进行分类调整,优化监管人员的结构。对监管人员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持证上岗。其次是建立后续培训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地对监管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不断更新监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对监管工作的的适应能力。再次是建立监管人员的推出机制。对监管人议案进行考核,通过资格认定等方式积极稳妥地使不符合要求的监管人员从监管队伍中退出。

努力创建稳健的农村金融市场

任何金融理论若想在我国农村获得成功,都要将对策定位在消除日益明显的农民经济分化,促进农村社会公平上来。在市场没有形成自发的制约机制时,对自发市场造成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实,才能为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基础。

以法律制度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奖优惩劣。国家对农民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尊重体现在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上。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已发展起来且运行良好的经济合作组织的财税信贷支持,突破其靠自身积累的局限,进而降低农民对民间金融资本尤其是高风险资本的依赖程度,摆脱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同时要“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政府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给予农村金融更多自我选择的自由,在所有制结构、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经营方面,允许农村金融进行适合于本地区经济特点的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尊重农村各类金融组织的首创精神。

实施“金融补农”政策。尽管民间金融资本在农村十分活跃,农村市场金融供给还有很大缺口。国家应实行“金融补农”政策。这既要求国家采取有效的经济调控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投资,降低农民进入正规金融机构的门槛,又要求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推动其积极改革,有效运营,使之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还要求取消现实中对农民自发合作组织的诸多限制,加强农民的社会关系纽带,为其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提供基础。积极引导建立小组贷款和小额信贷模式,走出单纯的扶贫性质贷款的误区,引入可持续发展信贷模式,引导农民借鸡生蛋,而非越借越穷。

加大对农村建设支持的广度与力度。农民是国民中的弱势群体,而在农民中已产生在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上处于弱势的阶层,其出现和国家长期对农村与城市的区别政策、农业与工业的区别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在国家经济已有相当规模且能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条件下,有必要而且已有能力在农村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改善农村和农业面貌,加大对教育投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以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这些措施对缩小农民贫富差距,共享小康,稳定农村社会必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制定切合实际的法规制度来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来弥补农村业已产生的贫富鸿沟,这些积极的国家行为必会大大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6(11)

2.蔡则祥.中国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6(12)

3.纪琼骁.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6(5)

篇10

一、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各市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对各市场是有所反应的,但反应具体怎样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我们要重点讨论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股市的影响,而国际金融市场包含的版块比较多,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选择国际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及黄金市场来代表国际金融市场研究这些市场对国内股市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国内股市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实体经济贡献更多力量。

二、理论分析

(一)变量、数据选取

因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大多为绩优蓝筹股,各行业的主力龙头较为稳定所以我们的被解释变量选为上证指数;而国际金融市场中我们选择国际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来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而国内市场则选择宏观市场和货币市场来研究,具体变量名称及定义见表1。

数据区间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而有些数据如GDP只有季度值,这样的数据我们采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以得到其月度数据。

(二)实证模型

本文采用的实证模型如(1)式所示:

(1)式中:LNYLi:i月的上证指数;Xi:i月的解释变量;Yi:i月的控制变量。

(三)影响机理分析

1.证券市场的影响。各国证券市场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赵征(2009)的研究表明股市有传染性,当某一股市发生大幅波动时,股市间的联动效应会显著增加[1],所以在本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纳指、道指来研究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

2.外汇市场的影响。汇率的变化对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对股市来说,对A股、B股的影响较弱,而对H股影响较大,在本文中选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来研究外汇市场的影响。

3.黄金市场的影响。黄金作为一种避险工具,当金融市场低迷时,黄金市场则是首选保值市场,而金融市场活跃时,投资者则往往抛售黄金,因此黄金市场与金融市场替代关系明显,在本文中选择伦敦黄金来研究黄金市场的影响。

4.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内对股市影响较显著的一般是宏观市场和货币市场,经济形势良好、货币政策宽松,股市则表现为牛市,反之则为熊市,在本文中选择GDP、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来研究宏观市场对股市的影响,选择M2同比增长率来研究货币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单位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经过ADF检验模型,本文所取变量中NASDAQ、DIJA、USD/CNY、LBMA均不平稳,SSE、GDP、GR、M均平稳,因此我们用差分处理不平稳变量后使其变为平稳变量,再进行回归。

(二)相关性分析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做了相关性检验,经过检验,USD/CNY、GDP、GR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40、0.93、-0.92,其他的系数均较小,因此,我们以这三个变量为基本建立基本模型,然后再逐步添加其他变量进行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在基本模型中,我们只研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GDP、GR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变量都显著,拟合优度为0.92;在模型一中,我们仅在基本模型的基本上添加变量纳指,结果表明,纳指变量不显著,所以舍弃该变量;模型二中,我们在基本模型的上添加道指,结果表明,道指不显著,所以舍弃该变量;模型三中,在基本模型的上添加伦敦黄金指数,结果显示伦敦黄金指数均不显著,所以舍弃该变量;模型四中,我们加入M2这一控制变量,结果表明,M2不显著,同时降低了与USD/CNY的显著性,所以舍弃该变量。综上所述,基本模型的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都显著,且拟合优度也较高为0.92,该模型为本文的最终模型,具体形式如式(2)所示。

SSEi=0.05USD/CNYi+2.99×10-7GDPi-2.70×10-3GRi+10.61 (2)

四、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上证指数影响最为显著,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对上证指数影响不大;而控制变量中仅GDP、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对上证指数有显著影响,货币市场对其无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立对外汇市场变动的紧急应变制度。外汇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股市的变化,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如果能快速应对外汇市场的变化,规避外汇风险,在保障企业、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获取最大收益。

保持国内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内宏观市场和货币市场对股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股市要健康的发展,宏观经济必须更加稳健的发展,切不可大起大落,而货币政策也许根据市场形势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密切关注国际证券市场和黄金市场。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市场间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国际证券市场,因此国内股市的发展,需密切关注国际证券市场和黄金市场,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市场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