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酒店管理合同规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定义
是指酒店的建设开发由酒店所有权人完成后,酒店所有权人委托酒店管理方植入其酒店品牌管理,包括酒店的装修、经营以及管理,一般涉及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酒店开业前的技术咨询,第二阶段则是酒店开业后的经营管理,酒店所有权人在第一阶段支付咨询费,第二阶段一般支付管理费,管理费一般包括基本管理费和效益管理费。
(二)特点分析
1、酒店所有权人和酒店管理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委托关系;
2、酒店所有权人享有酒店的所有权、收益权和经营监督权,一般仅关注酒店的
经营业绩,不轻易干涉酒店管理方的管理经营,需要按阶段或者按年度支付酒店管理方费用;
3、酒店管理方按阶段或者年度收取费用,酒店管理方享有酒店的经营管理权,
财务上会受到酒店所有权人的一定监控;酒店管理方按照自身的品牌管理理念、酒店管理系统、品牌标准对酒店进行全权管理,对于酒店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服务人员有权进行
推荐、委派或者培训。酒店的无形资产包括酒店的商标、管理模式以及酒店系统的所有权均归酒店管理方所有。
(三)各阶段分析
1、第一阶段酒店开业前的技术咨询
酒店开业前的技术咨询,酒店所有权人与管理方一般签订技术咨询服务合同。技术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酒店项目的市场、财务及设计的可行性报告、酒店的各设计阶段、建造施工阶段、精装修阶段的技术支持服务。
技术咨询的合同内容一般是按照不同的服务阶段的服务内容进行罗列式约定,条款方面重点关注的是各阶段服务的事项、收费的方式及进度、知识产权的
归属、责任的区分,由于本质上属于委托管理合同,因而有期限的约定,一般是以签订合同支付合同相应的价款,如第一笔进度款之后开始自酒店装修竣工验收为止。
2、第二阶段酒店开业后的经营管理
酒店开业后,管理方正式对酒店进行运营管理,酒店所有权人与管理方一般签订酒店经营的全权委托合同,全权委托合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于酒店所有权人和管理方的权利义务约定、酒店范围的确定、管理费收取的计算、劳动人事的管理、酒店资产的管理和更新改造、财务预算、服务商标的归属等。
(四)涉及可能签署的合同类型
该经营模式由于酒店的土建方面已由酒店所有权人完成,所以,签署的合同主要是涉及从管理方介入酒店的装修以及品牌的植入等方面的类型,主要有:
1、酒店技术咨询与顾问服务合同;
2、招标合同;
3、造价咨询合同;
4、监理合同;
5、装修总包合同;
6、装修分包合同;
7、样板房施工合同;
8、机电供货合同;
9、弱电供货合同;
10、弱电施工合同;
11、后勤区域装修合同;
12、灯光设计合同;
13、其他合同。
二、自我经营型
自我经营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酒店管理方关联的企业包括同属一个集团的地产开发公司或者其下属的地产开发子公司投资开发完酒店项目后,由酒店管理
方进行前期的技术咨询以及后期的全权委托管理;这种实际上类似于受托管理型;另一种则是酒店管理方本身具有房
地产开发资质,由酒店管理方自行开发并自行管理。下面分析后一种情形的酒店经营模式。
(一)、涉及的各阶段分析
该模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即土地前期开发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土建及装修阶段)以及酒店项目运营阶段,各阶段涉及的法律服务如下:
A.土地前期开发期间法律服务
在此阶段提供的法律服务主要有:
1、就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或实物抵押融资等的法律可行性出具法律意见书;
2、协助办理建设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及其他各种政府批准手续;
3、协助拟定建设工程项目开发方案;
4、参与起草和完善联建、参建或合资合作合同文件,选择合适的投资形式和保险方式,进行建设项目转让和产权交易,起草、审核建设工程项目转让、收购合同;
5、对投资方的企业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6、对融资过程所涉及的公司决议文件、会议记录文件等起草、修订、监督提供法律服务。
B.施工建设期间法律服务
在该阶段提供的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参与编制勘探、设计、施工、监理等的招标文件,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提供招标文件的法律咨询;
2、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程序、及各种招投标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为评标、决标提供法律意见;
3、代为起草或审查建设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安装、设备、材料采购、代建项目管理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合同等合同文本和相关补充文件,审查相关单位的专业资质,参与或合同谈判;
4、协助工程施工中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议事规程;
5、为酒店管理方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实务培训,完善项目治理结构,帮助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和统计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6、起草、审查工程造价合同,协助处理因工程造价引起的争议;协调工程建设各方因工程结算而产生的争议并提出处理意见;对争议价款的工程造价审核、鉴定以及诉讼、仲裁工作;
7、围绕工程项目,协助酒店管理方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协调处理因工程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争议,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出法律意见。协助酒店管理方与政府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建立联系;开展工程质量的评定、鉴定及诉讼、仲裁工作;
8、参与文明与安全施工管理,协助建立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参与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9、协助酒店管理方对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对验收工作提出法律意见;
10、参与、协助工程结算工作,协助委托人协调工程结算纠纷;
11、因项目缓建、停建,逾期交工,设计变更、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索赔等发生纠纷的协调处理;
12、协助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纠纷、招投标纠纷、工程款纠纷、工程质量纠纷、分包及转包纠纷、造价审计纠纷、相邻纠纷而引发的仲裁及各类诉讼法律服务;
13、参与建设工程中召开的各方的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
14、其他。
C.酒店运营阶段
该阶段涉及的法律服务,主要是酒店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培训制度、涉诉风险防控制度、诉讼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等。
(二)、涉及合同类型
该模式下,酒店管理方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即酒店所有权人与酒店管理方,该模式下涉及的合同由于包括酒店的土建部
分,因此涉及的合同类型较受托管理型稍微多了一些,主要有:
1、工程招标合同;
2、工程施工总包合同;
3、工程施工分包合同;
4、工程施工监理合同;
5、工程施工造价咨询合同;
6、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7、装修工程招标合同;
8、装修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9、装修工程总包合同;
10、装修工程分包合同;
11、样板房施工合同;
12、机电供货合同;
13、弱电供货合同;
14、弱电施工合同;
15、后勤区域装修合同;
16、灯光设计合同;
17、其他。
三、租赁经营型
(一)、定义
租赁经营型是指酒店已建成,酒店所有权人将该酒店租赁给管理方由管理方进行自我经营,管理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酒店所有权人租金的模式,其具体还可以细分为单纯的租赁经营模式、产权租赁经营模式以及合作租赁经营模式。
(二)、特点分析
1、酒店所有权人与管理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租赁法律关系,其约定主要适用法律、法规有关租赁的相关规定;
2、酒店所有权人获得的收益是租金,且租金有可能递增;而管理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财务上不受酒店所有权人的监控,但如果是合作租赁模式的,则有关酒店前期
财务投入方面尚会受到酒店所有权人的监控;
3、酒店有可能因为租赁后发生重新装修,这期间的成本投入可能要高于受托管理型以及自我经营性的模式;
(三)、涉及的合同类型
由于该模式下,通常是土建部分已经完成,涉及较多的是酒店的二次装修,因为合同类型基本跟受托经营性较为相似,大体如下:
1、租赁合同;
2、装修工程招标合同;
3、装修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4、装修工程总包合同;
5、装修工程分包合同;
6、样板房施工合同;
7、机电供货合同;
8、弱电供货合同;
9、弱电施工合同;
浩然的气概、勇敢、自信,而又执着坚毅。
何瑞章的态度,都能让你感受到他那份沉甸甸的“价值”
何瑞章拥有20年的酒店管理工作经验,其中18年的财务管理资历,使他深入地掌握了酒店从建设、筹备、管理合同谈判、开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他参与了同多家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的酒店管理合同的谈判,深入了解中、外方管理酒店运营中财务预算、决算工作,掌握中、外方酒店的运营管理。
他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各种活动,其根本所在还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财务,有了财务就必须有财务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经济活动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财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备的财务制度,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作及发展壮大所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的成长提供一定帮助。因此,18年的财务管理经验,使何瑞章能够更好的胜任酒店的全面管理工作。
酒店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行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天24小时不停歇的运转,所以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比较辛苦。面对这些所谓的辛苦,何瑞章说:“我已在酒店行业工作20年,这期间我一直乐在其中,当看到酒店客人对我们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时,我心里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当酒店的经营取得预期结果的时候,自己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此时也就会忘记所有的辛苦。”
但是,产权式酒店在我国发展时间极短,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里,产权式酒店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也即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国家还缺少专门规制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有些地方法规、政策明确支持产权式酒店,而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对产权式酒店或禁止或限制,所以产权式酒店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其次是法律关系不明确,上文提到产权式酒店产生了两类法律关系,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开发商、投资者以及酒店管理者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模糊,没有统一的性质界定和标准,只能靠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法律关系不明确的一个后果是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也容易导致权利义务失衡,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再次是诚信问题,自从我国第一例产权式酒店纠纷产生开始,开发商的诚信问题就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实践中,开发商单方违约、抽逃资金、虚假承诺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种种问题无不阻碍着产权式酒店的健康发展。
不少学者曾发表过文章对产权式酒店的合法性进行阐述[1]。笔者亦同意产权式酒店具备合法性这个观点。产权式酒店的合法性确认是影响其在我国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此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去探讨产权式酒店之中的法律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杜绝开发商不诚信等行为,从而保障产权式酒店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以及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下文探讨的是产权式酒店中出现的合同法律关系,以期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更好地维护产权式酒店的发展。
二、开发商与投资者的买卖合同关系
产权式酒店中出现的第一个合同法律关系,是产权式酒店客房销售时开发商与投资者之间的酒店客房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此合同法律关系相对明确,在学界尚无大分歧。此外,在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规范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参照适用《合同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一般的商品房买卖中,买卖双方的义务比较单一。买方的义务是支付商品房价钱,卖方的义务是交付房屋所有权及瑕疵担保责任即可。理论上产权式酒店客房也属商品房的范畴,所以酒店客房买卖合同也应当受商品房销售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产权式酒店客房买卖合同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 即出卖人,下同) 与投资者( 即买受人,下同) 签订的买卖合同应为《产权式酒店客房买卖合同》,该合同应与一般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有所区别,当然,其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也应当有所不同。
( 一) 投资者的权利义务
1. 投资者的权利。投资者支付了酒店客房的价款后,自然拥有该酒店客房的所有权。而酒店客房所有权的真正转移需要过户登记,所以,投资者自然有权要求开发商按期去房屋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将该酒店客房过户给自己,以便使投资者拥有酒店客房的完整的所有权。酒店客房一经登记,投资者即享有所有权。那么,投资者自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该酒店客房转让给他人,或者将该客房抵押给第三人。但如果投资者这样做,将对产权式酒店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其权利义务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本文将在下文中具体阐述。
2. 投资者的义务。显然,《产权式酒店客房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的义务与一般的买卖合同中买方的义务一样,通常比较单一。投资者的义务就是向开发商支付该酒店客房的价款即可,逾期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二) 开发商的权利义务
1. 开发商的权利。民法理论认为,在一个法律关系中是存在相对应的权利义务的,且一个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在量上是相等的。也即,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的权利对应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对应另一方的权利。那么,在开发商与投资者的买卖合同关系中,开发商的权利就是要求投资者按期支付客房价款,并在投资者逾期交付房款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 开发商的义务。开发商的义务一般来说比较复杂。产权式酒店跟一般的商品房不同,投资者购买酒店客房主要不是为了自身居住,而是为了获取其中的经济效益。因为投资者购买酒店客房的同时,会将该客房交给具有酒店经营资格的管理者管理经营,酒店管理者按期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经济回报。另外,开发商在产权式酒店开发之际,往往向投资者承诺一定的回报率,这是产权式酒店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酒店的经营并非均是一帆风顺,如果酒店的经营效益下降,甚至投资者不能取得既定的回报率。那么,开发商向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是否可以或者应当如何体现为开发商的义务? 开发商是否应当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承担担保责任?
三、投资者与酒店管理者的委托经营合同法律关系
( 一) 概述
产权式酒店中的第二个合同法关系出现在投资者与酒店管理者之间。投资者与酒店管理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是有多种类型的,主要有承包经营合同、租赁经营合同及委托经营的关系。实质上,投资者与酒店管理者的合同关系也决定着产权式酒店的经营模式。笔者将在下面比较委托经营合同法律关系和租赁经营法律关系实践中两种常见的法律关系类型,并尝试为投资者与酒店管理者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进行定性。
作为分时度假中国化产物的产权酒店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经历了萌芽、发展、受挫后如今以集“休闲度假、投资回报、物业产权”为一体的崭新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发展至今,产权酒店却依旧步履蹒跚、举步维艰。此种态势下,理顺各利益主体关系、找出阻碍产权酒店顺利发展的掣肘、拉动产权酒店的有效购买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产权酒店在国外被称为分时度假(Timeshare),兴起于欧洲,是欧美率先使用的概念。国外关于分时度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分时度假市场研究,主要包括分时度假市场状况,分时度假前景等;第二类是分时度假产品研究,主要包括分时度假产品的设计、开发、经营、管理、销售等内容,同时还涉及到分时度假的产品交换系统,保障体系等内容;第三类是分时度假消费者研究,分析分时度假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正确的分时度假产品类型和销售模式。国外学者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对分时度假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分时度假在80年代末引入我国后,首先以“产权酒店”的形式出现。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产权酒店相关研究,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对产权酒店研究的层次较低、范围较窄、成果较少,多集中在分时度假中国化后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产权酒店从国外引入至今出现的大量合同纠纷案、消费者欺诈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权酒店各市场主体之间关系不清、地位不等所致。郑赤建、李建达认为产权酒店作为酒店发展的新型模式,涉及众多利益相关主体,但核心利益主体地位不平等,严重制约了我国产权酒店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产权酒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以除去多年来阻碍我国产权酒店稳定快速发展的掣肘。
二、我国产权酒店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信息不对称属于不完全信息的一种,它是指一些人拥有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些人则拥有较少、滞后甚至错误信息,结果导致信息弱势方交易决策失误,影响市场的公平和效率,严重威胁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产权酒店由于产品地理位置固定、资源稀缺、商品非同质等特点导致人们对产品信息搜寻成本过高,加之产权酒店概念较新且多数产品采用提前认购的销售模式而造成人们概念的感知成本和购买风险的上升,令产权酒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得尤为突出。
1.销售商的存在阻碍信息传播
产权酒店销售过程中主要涉及四方主体:开发商、销售商、购买者、酒店经营管理方。销售商在产权酒店交易过程中是惟一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群体,其作为开发商和酒店经营管理方的共同代表向消费者介绍前两方主体的背景资料以及产品的相关信息并最终说服消费者签订与开发商之间的购买合同以及与酒店经营管理方之间的酒店委托经营管理合同。可见,在此过程中,销售商充当着中间人的作用,其从开发商和酒店经营管理方获得的信息不一定真实有效,而消费者若想要获得有关产品的成本质量、盈利能力、增值潜力、物业管理等信息以及有关酒店的档次、配套设施、客房价格以及希望吸引的客源等信息则可能由于中间人的存在而止步。由于中间环节的存在,合同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并不顺畅,甚至会出现信息从消费者一端向合同的另一端单向流动的局面。
2.开发商与酒店管理方关系不明,令购买方处于尴尬境地
虽然购买者分别与开发商和酒店管理方签订不同的协议,看似开发商和酒店管理方并无多大干系。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多数开发商在推出产权酒店之前就已经新注册了一个酒店管理公司,其实质便是开发商的变相圈钱,将风险转嫁给购买方,而购买方全然不知。酒店经营业绩好自然皆大欢喜,但新注册的酒店管理公司往往缺乏酒店经营管理经验,当经营收入无法满足酒店正常运转时,酒店管理公司只能宣告破产,而之前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允诺的年回报率只能是一场空。
3.独特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加深酒店管理方和购买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购买者与酒店经营管理方签订委托合同后,购买者便完全退出了房产的经营管理。而产权酒店独特的经营模式,令购买者无法获得业主间的信息。一旦某一业主与酒店方之间出现合同纠纷,除非媒体网络大面积曝光否则酒店方会主动屏蔽信息,使业主单打独斗而无法联合抗衡。
三、信息不对称对我国产权酒店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会引起知情者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产权酒店市场中,逆向选择意味着消费者可能选择不进行交易,压抑需求,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需求在时空上的巨大差异;也可能购买质量、价格较低的产品,使其利益受到潜在的威胁,同时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虚假欺诈行为层出不穷。
道德风险则意味着开发商可能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凭借其信息优势在产品质量、房屋面积、环境质量、资源保护等方面违背合同;销售商为了自己的业绩,通过向消费者传递错误信息等手段诱骗消费者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酒店管理方为了帮助开发商增加产品销售量夸大年回报率,或者为了节约成本随意降低装修等级、减少对房间的维护与更新次数、任意更改消费者每年在酒店免费入住时间或缩短入住天数。道德风险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产权酒店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实现产权式酒店均衡协调发展的对策
消费者作为产权酒店市场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其信息的获取和利益的保障对产权酒店的均衡协调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创造外部环境、规范法律法规、明晰销售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消费者决策环境成为实现产权酒店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
1.供给方角度
(1)注重销售过程,提升服务质量
销售过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销售现场的人性化布置、销售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销售产品真实而完整的展现、开发单位与销售企业品牌的塑造是产权酒店开发商与销售商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2)重视消费动机,引导消费倾向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影响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的不同会导致对产品价值与风险的感知偏差。商家应预先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针对不同的购买动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此外,研究发现投资仍是当前国内消费者购买产权酒店的主要动机,因此,产权酒店开发商与销售方在强调产品休闲度假功能的同时如能适当地加入投资收益功能,在产品介绍中增添消费者的投资回报率,则该产品更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3)构建产品信息框架,提升信息可信性
研究表明,风险的感知对行为意愿会产生反向的影响,即感知风险越高,越会阻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顺利进行。风险与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旅游决策。由于产权酒店的特殊性质,决策者对产权酒店的信息感知十分有限,因此销售方应构建产品信息框架,以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满意度等因素为基础,塑造产品的良好形象。此外,信息源对信息如何被接收、处理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只要信息源发出的信息与传播者自身利益无关,或者背离其最大利益,信息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人们的决策产生有力的影响。因此,产权酒店可引入专家与公众参与的一般性体验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法,通过第三方向消费者提供真实而可靠的信息。
2.需求方角度
(1)明确购买动机
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应明确自己的购买动机,确定产品关注的重点,并根据关注重点对产权酒店进行比较,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2)多渠道获取信息
一方面,产权酒店概念较新,部分消费者对其仍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消费者在产品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此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流通不畅,导致消费者缺乏有关产权酒店产品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加剧房产销售-购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因此,从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应多渠道获取包括产权酒店的概念、销售经营模式、产品开发商、销售方、合同形式和内容、相关证件、享受的权利等在内的各类信息,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3.政府管理部门角度
(1)统一规划布局
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将产权酒店纳入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发展规划、资源保护规划当中;对与产权酒店直接相关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客源市场、空置房等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制定该行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当地产权酒店的供给范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以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实现产权酒店的有效购买。
(2)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产权酒店政策的总体方向是宏观层面限制、微观层面鼓励。宏观方面,缺乏与产权酒店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套用房地产行业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而房地产行业专有的政策法规往往限制了产权酒店的实际运作,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提到不得采取返本销售或者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品房,商品房必须按套登记、不得拆零销售,这对于产权酒店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微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政策,如经营权50年不变、10%留用地等,为产权酒店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正由于针对产权酒店自身特点的相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不衔接,近年来有关产权酒店利益相关者的各类权益纠纷案件屡见不鲜。可见,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其中包括解决法律明确禁止的“返本销售”“拆零销售”与产权酒店销售方式相矛盾的问题,规范租赁合同、委托合同,明确规定开发商与经营商在产权酒店后期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担保方式等,并明确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违反法律法规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3)加强行业管理
用“有形的手”包括积极鼓励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建立旅游房地产开发商、销售方、经营管理方的准入机制和审核机制、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和经营管理准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合同文本、积极引导产权酒店产品设置 “冷静期”、鼓励企业或协会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等,为产权酒店的市场主体创造稳定优良的外部环境。
五、结束语
产权酒店的均衡协调发展应是在各类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弊端,要素系统之间有机协同。具体地说,政府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开发商具有科学开发和市场需求预测能力;销售方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及时而真实地传达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新颖而有效的营销策划;消费者快捷而准确地获得产品信息、明确购买动机、实现有效购买;酒店经营方履行合约、妥善管理和维护物业,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政府管理部门、开发商、销售方、购买方、酒店经营方五类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制约,最终实现产权式酒店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整个产业均衡协调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Thomas R. Kirby. Appraisalof timeshare resort conversions[J]. The Appraisal Journal,1982,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3313美元,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由国外引进的产权式酒店在这近十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国内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1 产权式酒店的概念
1.1 产权式酒店的实质
“产权式酒店”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由“时权酒店”(time share hotel)演变而来。所谓“产权式酒店”就是由个人或集团投资者买断酒店客房的产权,即开发商以房地产的销售模式将酒店每间客房的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每一间客房都各拥有独立的产权。投资者将客房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分取投资回报及获得该物业的增值,同时还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
今天的产权式酒店可分为三大类:时权酒店、退休住宅型酒店、有限自用投资型酒店。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酒店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舶来品”,所以一定程度上在我国遭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直到2001年,它才真正作为一种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物业开发模式风靡全国。在人们的眼中,它是一种全新的房地产投资业态,兼具地产投资、酒店经营投资、休闲产业投资特性的投资方式。
2 产权式酒店在中国发展所遭遇到的难题
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资方式,这类酒店的客户60%是中产家庭投资,40%是企业集团购买。对产权式酒店的客户群体进行分析,目前购买者同样也兼具消费者、投资者双重个性。作为消费者,客户享受旅游度假的服务,享受餐饮、娱乐、健身等配套优惠;而作为投资者,客户享受所购买的房间、度假屋的经营利益。因此,产权式酒店对于投资者而言看似一块诱人的“香饽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特别是近几年,虽然很多大城市和旅游景区的产权式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伴随着高预期收益的承诺,但它们的实际销售却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一系列的原因;一是当初的策划者主要是想把楼房尽早售出回笼资金,目的不在于发展旅游业;二是当时作为旅游度假地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国内旅游度假的市场气候也没有形成;三是产权式酒店和分时度假的概念还不为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四是我国有关于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五是销售价格偏高等。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一种先付款后消费的产品,购买者的权益(使用、继承、馈赠和转让)的保障成为国内产权式酒店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
3 诚信危机造成的根源
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3.1 房地产开发商的诚信危机
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开发商方面。有一部分的开发商的动机不纯,如为了融资和销售烂尾楼而故意夸大其利润率。在国内还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开发商只重视开发和销售而忽略管理,致使酒店经营不善,投资者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希望。
3.2 委托酒店管理方的诚信危机
产权式酒店的赢利能力主要依靠酒店经营管理水平。购买产权式酒店后委托管理的管理公司是否足够的诚信也非常的重要。管理方在对业主拥有的闲置客房进行经营管理时采取各种方法调整客房经营收入,服务项目收入以及管理成本的控制等都面临诚信危机。
4 树立品牌——双赢的选择
品牌作为酒店市场竞争的高层次手段,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好的产权式酒店品牌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对房地产商而言,品牌以其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接纳和认可,大幅度推动销售,加强产品开发发展和与各方面合作者的谈判能力等,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促使其实现高收益和休闲娱乐的期望。
5 如何树立好的品牌形象
一个品牌具有其独特品质和影响力,它包括独特、品位、质量、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及商标;无形品牌的创造是依靠每位员工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建立的。品牌作为内涵,国内的酒店和管理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持续的能力,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只有形成这种机制我们才能够发展。
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开发结构合理,注重酒店的长期收益;开发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上能否选择产权式酒店模式,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评估和论证主要包括地区宏观环境和项目环境这两大方面的内容。
地区宏观环境,房地产业和酒店业的发展都与地区宏观环境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自然风光的可观赏性、可体验性;历史人文环境对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环境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繁荣稳定,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人员流动的数量、速度,直接影响着酒店业需求数量和水平。因此,对宏观环境的评估是确定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基础。
对宏观环境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项重要内容。
当地的主要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gdp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度完成情况及其增长;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行业和产品情况;在全国、全省的地理位置及其优劣势,水、陆、空交通情况;当地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人文特色。如著名旅游景点、历史文物、特色民俗、民风及其开发程度、旅游收入等;经济政策,发展规划,政府效率,企业环境。
项目环境,项目环境评估是评估项目所在地、所在位置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该评估是在以上评估认为在该城市或地区可以搞酒店项目的前提下对具体地点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的评估。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位置所处区域,在本地的地位及其详细规划;项目及其周边的道路情况;项目位置的人流、交通情况;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情况;项目周边的机关、单位、社区情况;项目周边的酒店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状况;项目周边的房地产竞争项目情况。
5.1 禁止为了销售业绩乱开空头支票
在产权酒店的广告宣传资料中,开发商一般都明示了令人心动的投资回报和承诺,但大多数情况是按照最理想的经营条件来计算的,在实际当中往往无法达到。虚高回报率的炒作,不仅使得开发商信誉受到影响,而且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长期下去会得不偿失,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因此,一定要根据旅游的季节性,周边环境,所处地段,主要酒店的位置、规模、数量、档次、住房率、价格,消费群体等各种综合环境如实计算出其酒店经营管理公司预期的入住率,从而慎重确定投资回报。
5.2 硬件设施的保障
根据产权式酒店的业内人士介绍,酒店要想有赢利的空间,与酒店的规模、档次、硬件设施的规范化投入和周边配套设施都有很大的关系。酒店对自身的装修档次和规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把关。产权式酒店档次定位很关键,一般旅游休闲客人喜欢3星级、4星级的酒店。多增添开放式娱乐设施开展多元化经营和尽一切可能满足客人需要现在逐渐也已成为产权式酒店的必要竞争条件之一。
5.3 开发商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
产权式酒店是新生事物,投资人认购并不是很积极,大都持观望态度,要接受它尚需时日。因此开发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和综合自身和社会各种资源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额外利益和优惠。首先,应积极运用房地产行业的一些运作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按揭投资计划。其次,对产权式酒店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市场的需要。如可以考虑在产品的设计,价格优惠方面以及针对职工的年休假制度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措施等。
5.4 开发商充分考虑产权式酒店的退出机制
产权式酒店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商可替投资者考虑其变现能力如何,如变现和转让等。并对各种退出机制进行分析,避免投资失败。
无论是以商业管理公司名义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还是由投资者直接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协议,产权式酒店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和能力,选择优秀的酒店管理公司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好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法会很大程度提高酒店的收益率,正是鉴于此,房地产商选择了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北京的中欣戴斯酒店、昆明的中城酒店等,基本上都兑现了酒店销售前的预期投资高回报率。
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方面树立品牌形象,购房者在签订购买产权酒店合同的同时,要与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以委托的形式,把自己购买的具有产权的酒店客房交给专业酒店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第一,酒店管理公司要能够做到行业自律,采取统一的合同范本;在独立进行经营时,聘请注册会计事务所审核财务报表,并使它的财务经营方面透明化。
第二,管理方可帮助业主自动成立业主委员会监督经营,使业主委员会拥有和可以实行一定的权利,尤其关注与业主的沟通问题,与业主的互动应该在减低投资风险方面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对业主的利润分配方面,根据每间客房的楼层、朝向、面积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酒店的重新装修、物业、水电等方面的费用对业主尽量做到公开化。
第四,创建国内移动服务产权式酒店,积极加入知名的国内度假交换网络或积极加入分时度假交换体系,与同业进行广泛的横向联合。
6 产权式酒店要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对市场有更好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集团化成为酒店业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有效的方式。运用好的促销手段、示范方式培育市场、培育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经营获利能力及运作的透明度以及在经营规模、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上集团化产权酒店比单个产权酒店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是单个产权式酒店以品牌为导向下大工夫塑造酒店整体形象,走集团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赵平.分时度假产权酒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杨戈,陈胜.透视中国产权酒店的发展[j].销售与市场,2002.
[3]王熙兰.我国产权式酒店与分时度假现象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1、中国在世界酒店业中的位置
中国的酒店业和许多其他产业不同,他们从改革一开始就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和世界高度接轨的行业。那么,目前中外酒店业的运营情况以及中国酒店业在其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从一些酒店经营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人均拥有客房数量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每1000人拥有客房数量达到了38间;美国的客房数量也较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人均客房数量就比较少,不过仅北京地区而言,每1000人拥有客房数还是达到了9间。对于全球酒店业经营形式,集团大多采用连锁经营的形式,我国的酒店集团也在不断借鉴国际酒店的经营方式。最后从酒店财务收支结构和财务风险等方面看,我国的酒店业还不够规范,在产业结构、运营效率、盈利水平、可持续运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问题,面对境外资本的加速进入,亟待进行产业内部的调整升级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2、国内酒店市场的统计分析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尤其是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1%。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这些数字的极大增长,以及在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外资酒店从无到有、直至发展至上百家,这不能不说明中国酒店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亚洲一直是构成中国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来华市场的64%。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来华客源中增长较为瞩目的是由商务和休闲客人组成的市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国内饭店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3、酒店连锁集团在国内的经营情况
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的形态主要有下面三种:一是国际管理饭店,他们是由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或挂牌的酒店;二是国内管理饭店,即由国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或挂牌的饭店;三是业主自行管理,该类酒店未加入任何连锁管理品牌的独立运营饭店,业主自行管理或自行组织管理团队进行管理。其中饭店管理公司在国内存在如下4个层次:外国管理公司10余家,港澳及中资外籍公司约30家,国家旅游局批准的40家,工商局批准但未在国家旅游局备案的约60家。这一百多家公司共管理着大约400-500家饭店.
从对国内部分酒店经营抽样统计汇总看,目前国内在高端的4-5星级饭店中,接近一半的酒店有酒店管理集团进行不同层次的连锁经营,跟业主自行管理相比,他们在客房的平均入住率上在五星级酒店上要高出9个百分点左右,在四星级酒店上要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在平均净房价上,在五星级酒店上要高出200元左右,在四星级酒店上要高出150元左右;在每间客房税务及折旧前收益相差很大,在五星级酒店上,每间客房平均相差3万元以上,四星级客房相差2.5万元左右。可见,酒店的连锁经营给酒店带来的效益是比较可观的。随国内酒店业的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自行管理的酒店数量会进一步锐减,而成为连锁酒店成员。同样,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饭店,无论在入住率、净房价、每间客房税务及折旧前收益等指数都要比国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饭店要好,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4、我国酒店连锁经营运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1)规模太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从国际定义可以看出,连锁经营以规模取胜。门店越多,商品经营成本就越低,产品就越具有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一般开业23年内达到13家左右的门店数量,公司开始体现规模效益。但是酒店属于资金和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企业,国内多数连锁酒店企业网点规模小,而且常常只有酒店不见网络,分散经营成本较高,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2)连而不锁、管理规范化程度低
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对门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那就是连而不锁。在体现连锁经营重要特征的统一性上,许多企业重形式轻内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曾对国内32家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有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的企业没有运营手册,即使有运营手册也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由于连锁经营业的统一性特点,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块牌子倒了则所有的牌子全倒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将会给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没有建立信息化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实时管理系统
从世界顶级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的经验来看,有效的物流配送是保证公司达到最大销售量和最低成本的存量周转及费用的核心。比如麦当劳认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的配送体系。而我国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建立与其经营相适应的高效配送中心。即使部分企业有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平也很低,在和供货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仅为30%~40%。可见,配送效率低、配送品种少、价格高等问题比较明显。
(4)缺少资金和人才
从业界发展情况来看,国内酒店业从八十年代才开始起步,目前在规模和资金上和均无法与国外酒店巨头相比拟。而就人才和经验而言,我国连锁经营人才也奇缺,主要是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这成为了我国连锁酒店进入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5)传统财政体制和流通体制的制约
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分税制,缺乏跨地区的完善透明统一的纳税手段和网络化的纳税系统。我国目前连锁分店在当地都需注册登记并具有法人地位,这就产生了分店对当地政府照章纳税的合法性问题。一般来讲直营分店没有独立的财务权,而是由总部统一核算。这样就造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办店的利益分配矛盾。连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往往会造成地方利益的冲突,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顾连锁企业的规模,只在各部门内部实行封闭式经营。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是自行其是、各立山头、形成条块分割。行业界限明显的连锁企业如不打破传统的行业管理体制,各部门内盲目连锁只能造成在有限的区域内的过度竞争,形成重复投资,白白浪费有限的资金。
二、我国酒店集团未来连锁经营战略
1、全球化视角下的战略管理
在酒店业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酒店的管理者必须考虑超越现在和企业之外的问题:客源市场的消费模式是否变动?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我是否有利?替代型和互补型的厂商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是什么?二年以后、五年以后、甚至更长时期以后我的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还需要什么资源?等等。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将导致中国酒店管理的重心从“策略”到“战略”的转移。策略层面的管理行为正在成为常识和常规,而战略层面的管理行为则成为“企业家”的分水岭。没有战略层面的管理,中国的酒店企业也可能有一时的红火,但是不能保证其长期稳定的成长,也不能保证人力资源、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良性运作。
2、发展跨国经营
从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进程来看,集团化与国际化是高度相关的,而国际化又是与客源流向相关的。就目前而言,中国酒店集团要不要搞跨国经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搞?我想主要是融入、学习和创新。即融入到跨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学习成功的国际酒店集团的商业运作和内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智慧,结合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变化进行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可以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发育和壮大,中国酒店业采取更高级形式的跨国经营,在酒店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3、致力于复合型酒店集团的建设
复合型酒店集团,在市场中具体表现为酒店集团与其它酒店集团或非酒店业企业集团通过资产融合、法人持股、人员派遣、市场契约等方式构成的集团有机体。其中各集团之间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关系。对于中国酒店集团来说,在新的一个世纪里,要设法通过证券、基金、金融等市场平台,寻求与民用航空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之间的产业互动,或者相互持股,或者战略联盟,或者共用网络等方式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在产业互动过程中加速酒店集团的生长与发育。
三、个案分析(开元酒店集团连锁经营概况)
开元旅业集团从一家政府招待所起步,在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大型旅游集团,目前是一家以旅游酒店业为主导产业,同时经营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跨区域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共拥有下属企业19家,资产13亿多元,为浙江省最大的旅游集团之一。开元旅业集团的发展,是以酒店业务发展作为主线展开的。这一过程基本可以用“单体=》多家=》集团”的发展路径表示。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公司管理模式的相应变化,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对开元酒店集团连锁经营价值链分析主要可从硬件建设、服务项目的提供、营销体系的支持、人力资源、技术发展与创新等五方面进行,从中可以看出开元酒店连锁经营在现阶段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
1、硬件建设的分析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具备提供国内一流水准酒店所必要的管理、营销、客房预订服务的知识和经验。连锁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将在管理合同签订之前进行介入。在酒店的地段、地点选择上,按《项目定位功能规划建议报告》体系进行评估,并提供给业主主要意见。在设备的配置、功能布局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酒店的布局上,管理公司会按《工程设备标准与产品模式》标准提出设计要求。同时管理公司通过与美国WATG公司、贝尔高林设计公司等国内外一流的酒店建筑和室内设计专家的合作,使酒店的概念设计与策划,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国际化的现代设计理念。在酒店的识别体系上,管理公司有严格标准的《开元酒店VI手册》,并将《酒店VI考核评分标准》与总经理的年度绩效考评挂钩,严格控制酒店的对外宣传、形象策划等,保证酒店连锁的统一形象。而且,作为对外统一宣传的宣传册、形象广告都由管理公司市场部门统一监制,这从制度上保证形象识别的统一。
2、服务项目的提供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能根据酒店管理的经验和要求,编制出产品部门的管理模式与标准,如财务、餐饮、房务、工程、市场、康乐《管理模式与标准》,涵盖酒店的各个部门,完成了连锁管理作业体系,达到管理酒店的管理模式与标准作业的统一。
在经营模式的设计上,目前,开元酒店根据市场情况,设计出大客房、大餐饮和大康乐的经营模式,这与国际酒店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开元酒店连锁定位是中等城市的高档酒店,规模一般都是300间客房以上、四星级以上,配备齐全的餐饮、娱乐、会议设施;其次,酒店的餐饮规模都较大。目前,开元酒店的餐饮营业额占整体收入的43%左右这与其他酒店连锁有显著的区别。一般酒店连锁公司都重视客房,而开元在餐饮的成功经验使得连锁的酒店都重视餐饮的经营,2003年开元酒店的餐饮收入达2.3亿元,位居浙江省餐饮行业收入第二位。“餐饮、娱乐聚人气、打品牌,客房收效益”,由此而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开元产品特色。
在利润管理方面,开元酒店有中央财务控制系统即结算中心,统管现金流和利润流。
3、营销体系的支持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可以为连锁酒店提供品牌广告、公共关系及沟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项支持,但与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相比,这一项仍处在起步阶段。
4、人力资源
开元酒店连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相对来说是走得比较超前或是说做得较好的一块,与国际酒店连锁集团相比而言,目前建立的开业支持体系、人才招募体系、中高层培训体系已形成了完善的人力开发和支持链。
首先,在人才招募体系上,已经有成熟的任职标准体系和职务说明书,并有较宽泛的人力招聘渠道,集团内部的接班人计划的实施也为酒店连锁扩张提供中高层的人才保证。
在开业支持上,有协助保证制度来支撑。同时,开业培训清单、开业物购清单、开业流程清单、开业设备技术清单从开业的四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支持保证,管理公司各职能部能提供专业训练培训保证。
在培训上,管理公司编制了《培训管理手册》,系统地策划集团培训,并编制了四级培训课程大纲和课目。
5、技术发展与创新
开元酒店连锁是注重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开元酒店在其成长的经历中,一直注重集团内技术的共享,如每年会举办技术比武,探索创新发展;集团成立诸如餐饮研究、培训俱乐部等多个柔性组织,来进行技术的研讨和学习,酒店管理公司一直在扮演着技术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
低成本运作是开元酒店营运成功的一大优势,中央采购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及时成立了配送中心,对大宗产品和常用品进行集中配送,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避开采购风险。
配送中心还与多家供应商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如棉制品、客房一次性用品、酒水、饮料、陶瓷用品等,与国内一流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控制价折和质量。
开元酒店与一些规范性的酒店连锁系统相比较,在技术顾问、内部控制、法律、标准检查以及母公司的监督与控制这些方面相对较完善,这也是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注重的一些方面,但在现场营业顾问以改善利润以及重新装修方面的顾问就显得有些不足。
独立的财务会计检查制度是开元连锁酒店的一大特色,开元酒店的财务控制是直接受集团直线控制,且财务总监级管理人员也有集团直接任免。独立的检查、审计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财务的完善,降低财务风险。在内控上,每年二次的内控检查报告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定额审批制度等从多个方面来构筑开元酒店连锁财务管理体系。
内部报告体系也是开元酒店的一大特色,酒店管理公司形成虚拟的垂直管理体系,各酒店的部门总监每月的月度报告都要上交公司总监审阅,每月酒店的报告也按统一的格式上报管理公司,而管理公司的月度工作有《管理月报》下发与各酒店进行沟通。
开元酒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连锁酒店服务质量的保证。管理公司建立了规范的《产品最低标准》与检查标准,并按五级分级系统进行分类管理。
XX项目,是省、市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对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由于项目所蕴含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把它建成,而不能搞砸;我们只能前进,而不能停滞甚或后退。因此,公司工作计划:
(一) 确保一季度XX工程全面开工,力争年内基本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
XX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60亩,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物为XX商业广场裙楼、XX大厦裙楼和一栋物流仓库。
1、土地征拆工作。
春节前后务必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土地征拆工作。元月份完成征地摸底调查,二月份完成征地范围内的无证房屋的拆迁。三月份完成征地范围内有证房屋拆迁及国土储备中心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征收工作。各部门关系的协调,以总经理室为主,顾问室配合,工程部具体操作。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工程部应抓紧第二期工程的土地征拆工作联系,适时调整主攻方向。
2、工程合同及开工。
元月份签订招投标合同,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二月份确定具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并行签订施工合同;确定监理企业并行签订监理合同。三月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另外,工程部应加强工程合同、各类资料的存档管理,分门别类、有档可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
3、报建工作。
工程部应适时做到工程报建报批,跟进图纸设计。元月份完成方案图的设计;二月份完成扩初图的设计。在承办过程中,工程部应善于理顺与相关部门关系,不得因报建拖延而影响工程开工。
4、工程质量。
二、 以品牌打造为长远目标,逐步完成两个建立
“XX”品牌的打造是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现代品牌打造的成功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建立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上下功夫,逐步把公司建成为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
1、注册成立企业集团,不断扩大公司规模
2006年,公司在能满足注册资金要求的前提下,将注册成立“XX集团公司”。同时,将独立注册或变更所辖子公司名称,即:XX有限公司(已成立)XX有限责任公司(待更名)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已成立)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成立)XX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待成立)XX集团及所辖子公司筹建人员(均为兼职)和分设机构情况如下:
① XX集团:XX、XX、XX、X、财务总监(待定)、XX集团公司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业管理部、企业策划部、工程部
②XX医药有限公司:XX、XX、XX
③XX医药物流中心:XX、XX、XX
④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XX、XX
⑤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XX、XX、XX
⑥XX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XX、XX、其他人员待定
公司的设想是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各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独立完成年利润指标及其它相关指标,在整体上提升集团的竞争力。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标准到人到岗
现代企业的高效运行,均来自于企业的高效管理。新的一年,公司将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条例等,制定本公司工作标准,并到人到岗。各项工作按标准程序行事,减少人为指挥,逐步形成XX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同时,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强化企业管理意识,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三、以XX发展为历史契机,加快内部“三个调整”
国际上有很多饭店企业已经成功地实施了饭店一体化战略,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发展优势,在实施一体化战略上有着充分的实践经验,我国很多饭店企业也己经开始实施一体化战略了,但是与国际饭店相比存在着很多特殊性和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饭店一体化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我国饭店的一体化实施提供有利的建议和措施。
一、案例分析
(一)雅高集团
雅高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饭店及相关产业,另一部分为服务业。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雅高很快走上了并购之路,实施多品牌经营,建立饭店集团一体化:该集团拥有索菲特、诺福特、美居、宜必思等众多品牌。[1]
雅高集团在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至今,雅高的旅行与旅游业务包含旅行社业务、餐饮业务、列车服务及娱乐保健业务:70年代末,诺沃特公司已经有210家饭店,此时开始尝试进行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餐饮业。1982年,诺沃特收购了杰克斯.波尔国际集团,其在欧洲是成品食品服务和餐饮特许经营的领先者,在餐饮代金券发行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时在8个国家代金券的年销售额为 1.65亿份。1991年雅高集团成功并购 Compagnie International des Wagons-Lits et du Tourisme,[2]该公司主要从事饭店、汽车租赁、列车服务、旅游商、成品食品服务以及高速公路餐馆等业务。2001年,雅高集团看到了员工援助项目的巨大增长潜力,收购了员工资询资源公司。[3]2002年雅高集团收购了德国饭店公司 Dorint AG30%的股票,还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Davidson Trahaire。[4]同时雅高旗下的芝加哥索菲特水塔和其他13个索菲特企业在世界主要大城市相继开业。2004年,雅高集团购买了法国最大的旅游公司一地中海俱乐部28.9%的股票。
(二)中国锦江集团
锦江集团是中国一家以饭店服务业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它通过横向兼并的一体化战略,除经营锦江在上海的下属饭店外,还通过控股、参股、接受业主委托等方式经营管理北京昆仑饭店、北京亚洲锦江酒店,唐山锦江贵宾楼、昆明锦华大酒店、吴江妒乡山饭庄等。[5]
锦江国际集团在实施横向一体化的同时还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拥有了上海国旅、锦江旅游、华亭海外等5家国家旅行社;还合资经营“麦德龙”、“肯德基”、“新亚大家乐”、“吉野家”等著名品牌的餐饮消费,获得了额外的利润;它还控股“锦江酒店”、“锦江旅游”、“锦江投资”3家上市公司;除了酒店餐饮业外,锦江集团还从事特色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以及受托管理集团酒店资产和投资企业,并与海外金融投资机构、房地产专业策划机构、大型娱乐跨国集团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6]另外锦江集团还拥有自己的管理学院——中瑞合作的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上海锦江国际旅游管理学院,从事中、高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训。[7]锦江集团在实施纵向一体化过程中还发展了一些相关产业,如锦江食品,从事食品加工、仓储物流业,拥有“上食”和“稳得福”等自己的著名品牌。
二、中外饭店一体化发展模式差异分析
饭店企业在提高竞争力方面往往实施了一体化管理战略,一体化往往是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来实现的。中外饭店一体化发展模式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模式、资本、产品以及市场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模式比较
国际大型饭店集团都拥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它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迅速把自己的管理模式引进或融入到新的成员企业中去,整个集团上到管理下到具体的岗位操作的每一流程都标准化、统一化,从而保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致。但是与国际饭店集团综合运用各种方式特别是租赁经营、管理合同和特许经营相比,我国饭店集团基本上还是以直接投资为主,其他方式目前利用的还不多,与国际饭店先进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还是滞后。
(二)资本
国际饭店集团扩张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兼并收购;二是技术输出,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锦江饭店集团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国内饭店集团,经过近20年时间,拥有的饭店数目目前仅几十家。此外,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时间还比较短,管理还不完善,加上政府对资本市场管制比较严格,也影响了饭店集团的资产运作。
(三)产品
国际饭店集团一般都有较成熟的产品体系,并通过品牌相互区别,在此基础上,品牌体系促进了集团知名度的提高。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增加销售量,并有助于建立顾客忠诚度。锦江集团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开发了低档次饭店产品“锦江假日”,[6]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品牌体系,品牌建设的步伐比较缓慢。国内饭店品牌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体系狭窄,饭店品牌知名度不高;其次可能是集团对品牌建设缺乏足够的投入。
(四)市场
通过全球扩张活动,雅高己经初步构建起全球销售和组织网络,预订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使集团在内部实现了信息共享,极大地增强了集团的市场竞争力;我国饭店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完善,由于投资主体不同,管理权归属各异,各部门、地区从自身利益出发,经营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饭店业地区、部门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结语
饭店企业实施一体化模式既有利也有弊,每个饭店企业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不能盲目整合、兼并,必须在认真分析企业自身及外部状况的基础上,寻求适合其自身一体化整合的具体实施模式,实现整合效用最大化,避免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刘肖梅.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J].旅游经济,2004(4):20-22.
[2]黄秋昊,赵媛.试论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14.
[3]邓爱民.对中国饭店实行集团化的可行性战略分析[J].财贸经济,2005,(9):15-16.
[4]孟芳.中外饭店集团发展状况对比[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24-25.
所谓国际化酒店人才,就是指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具备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与法律法规、掌握品牌国际经营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毋庸置疑,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和输送合格的旅游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旅游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迎接国际旅游市场对人才高要求这一挑战,因此高职酒店人才培养国际化势在必行。
1 我国高职酒店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在为旅游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数量上看,旅游职业教育已占领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酒店管理专业又因其重要的专业地位以及市场高需求特点已成为旅游职业教育中的热门专业。国家旅游局2010年数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相关院校中设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已达584所,在校生人数约为22.7万,2010年计划招生人数为6万多。同时,全国各类酒店从业人员总数在1100万人以上。随着我国酒店业的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其从业人员的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最早开展于1979年,在所有旅游管理类专业中为开办最早的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旅游高职院校纷纷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学生质量明显提高。具体而言,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二是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通过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 旅游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酒店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现状
2.1 我国酒店业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酒店业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其对人才需求量地急剧增加。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求为例。世博会期间,涌入中国的外国游客已达到上千万人次。按国际惯例,酒店客房数和在职人数之间的比例应是1∶1.1,即每100间客房需要员工110人,而这个比例目前在国内是1∶1.5-1∶2.5。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业人才缺口至少为50万。
除了人才缺口之外,人才质量也同样令人担忧。在旅游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入境游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据统计,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2亿人次,入境过夜人数达到54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30亿美元,同比增长8%。庞大的国外客源市场,促使中国酒店业竞争的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得高素质的国际酒店人才需求更显紧迫。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外语流利,并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人才十分短缺。根据对北京、上海、深圳等二十多家国际品牌酒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急需的酒店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涉外高技能型人才”,即在酒店中从事涉外接待、涉外沟通与联络、境外客户关系管理、境外营销等工作的人才;第二类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即从事服务管理、公关、销售等部门的高级经理人才。
2.2 境外酒店业对跨国工作的中国籍酒店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境外酒店人才是指在能直接在国外各类酒店从事服务与经营管理的中国籍员工。由于我国旅游者庞大的市场基数和强劲的消费能力,出境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并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支柱的酒店业正不断增设迎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服务项目,并逐渐提高中国籍员工的招聘比例。我们选择了与我校保持长期合作的13家阿联酋酒店集团进行实地调研,见图1~图2和表1:
调查结果显示:阿联酋仅迪拜和阿布扎比每年就需要招聘3500名左右的中国籍员工赴当地各大酒店工作,且在这两个地区的外籍人力资源结构中,中国籍员工的比例已经达到21.3%,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籍)。据预测,在未来的五年内,阿联酋酒店业还要更大规模地招聘中国籍员工。
从2008年-2010年境外合作酒店集团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时所提供的岗位来看,餐饮、客房等一线技能服务岗位招聘人数增长幅度在三年内趋于平缓,而客户关系服务岗位则成为新的需求热点,其中2009年招聘数量较2008年增长78%,2010年又较2009年增长了20%。这一数据说明,客户关系服务类岗位存在着较大人才缺口,同时也预示着国际酒店业的人才需求正从技能服务型向关系服务型转变。
除了中东地区以外,其他发达旅游国家,如美、英、日等国也通过各种途径招聘中国籍员工赴当地工作。由于这些国家对外劳务合作政策尚未完全对中国开放,因此在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合作时,多以技能实习和培训的形式招聘中国籍大 学生。
综上所述,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无疑为我国酒店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就业机会,同时也对我国迅速培养国际化酒店人才提出了紧迫要求。
3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必要性
3.1 改变人才培养滞后的现状,满足境内外酒店业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在旅游全球化背景下,酒店国际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旅游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为本土化酒店培养中、低端的服务和管理型人才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其人才培养还是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由于酒店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其职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与国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学生现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缺乏国际元素,远远不能与国际接轨。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高质素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其层次单薄,培养目标单一。本课题小组通过对全国23所有代表性的高职旅游院系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院系的课程设置主要涉及酒店前厅、餐饮与客房三大服务部门,而对于酒店其他部门(如营销、财务)涉及甚少。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从课程设计来看,也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虽然近年来,不少院系在课程设计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主要表现为将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纳入课程设计之中。但是具体而言,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二是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低下;三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综上所述,现行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旅游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教材建设的国际化程度不够。虽然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教材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国际上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的行业发展动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材的编写人员并没有直接在国际职场中从事一线服务和经验管理,缺乏对国际酒店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的了解,从而导致教材内容滞后于国际行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深感教材的局限性,尝试直接引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由于对学生现状、师资水平和现行体制等方面照应不足,也影响了教材的使用效果。
(3)双语型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在旅游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培养出思想、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双语教学,也就是需要一支双语型教学团队来实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国旅游高职教育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大院校纷纷通过挂职锻炼、企业培训等方式建设了各自的双师型队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但是,双师型教师普遍存在着外语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无法承担双语教学。而部分能够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又缺乏专业学习背景,无法承担专业课的教学,自然也无法承担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由此可见,双语型教师的缺乏必然成为制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大瓶颈。
上述种种局限都是因为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长期以来是以培养本土化人才为目标,时至今日呈现出较大的滞后性,这显然不能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旅游产业的国际化速度非常快,如果及时调适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模式,就能抓住这个机遇,为我国酒店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输送资源,并为国内酒店业整体健康和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3.2 能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整体健康蓬勃发展,提升其国际化办学水平,增强其竞争力
酒店集团的本质特征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代表的控股制,集团内部有着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协调的生产经营决策体系,其中,母公司是酒店集团战略管理的指挥中心。酒店集团的特点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母公司为主体;由多个独立法人组成;并具有层级组织性。酒店集团具有金字塔式的控制分层的组织结构,按产权关系划分为集团公司、控股层企业、参股层企业和协作型企业四层。其中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是酒店集团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
二、酒店集团化的经营运作方式
由分散走向集中,是任何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的酒店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酒店集团的运作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以模仿外国“酒店联合体”模式为主的酒店集团。如北京饭店集团、友谊旅游饭店集团等。这类酒店集团是各成员之间的松散联合,在不改变所有权、管理权、品牌名称的基础上,相互介绍客源,交流经验,促销品牌。
2.模仿外国“投资管理”模式为主的酒店集团。如中旅饭店管理公司、凯莱国际酒店有限公司。这类酒店集团大多是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资本联结方式对下属酒店进行集团化管理的。
3.以模仿外国“委托管理”模式为主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广州的白天鹅饭店管理公司和南京的金陵(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等。这类酒店管理公司主要是通过管理合同的方式接管国内的单体酒店,并组成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酒店集团。
三、酒店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
财务管理是酒店集团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酒店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是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酒店集团是以某一主体为核心的,多个经营单位组成的企业联合体,其特殊性表现在酒店集团财务管理在主体、目的、客体、方式及环境等五方面。也源于其组织结构的多级法人制。其特征如下:
(一)酒店集团财务管理主体及其特征
由于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除了分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它们都具有独立的经营自和理财自。这种法人权利与地位的独立性,决定了酒店集团的财务管理主体不只一个,而是由包括母公司在内的若干不同阶层的成员企业构成的多层次管理者。但所有的管理不能脱离母公司。
(二)酒店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及其特征
在财务管理目标上,酒店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这种特点源于其财务主体的多级复合结构。为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即谋求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总部势必要通过一体化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规范各成员企业的理财行为,协调相互间的矛盾冲突,消除成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逆向选择问题,制约并引导各成员企业的理财行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能够沿着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轨道高效、协调、秩序化运行,最终使得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与集团整体财务目标之间形成一种依存互动机制。这就是酒店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在遵循市场价值最大化共性原则的同时,又要求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
(三)酒店集团财务管理客体及其特征
酒店集团财务管理客体即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的基本对象通常都限定于资金或价值运动范畴。酒店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
(四)酒店集团财务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酒店集团在财务管理方式上,实行严格的全面预算制度管理方式。面对多层级的利益主体、复杂的财务管理对象与瞬息万变、日渐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企业经营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体化的财务战略和财务资源的整合重组,实现并不断强化市场的竞争优势,推动资金运动的持续高效率性,成为集团总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完成上述目的,酒店集团以全面预算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式。四、酒店集团财务管理的模式目前,国内的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大都是采用完全独立的分权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负责自己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集团一般只对下属公司进行工作指导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下属公司进行事后审计。
酒店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就是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划分问题。根据经营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集中和分散的划分,可以分为集权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模式。集权管理是指把经营权(包括财权),特别是决策权集中在集团最高领导层,下属企业只有日常业务决策权和具体的执行权。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的集团,这种管理是直线职能制结构,机构简单,有利于迅速果断的作出决策,有利于纵向沟通和指挥。但压抑了下级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决策可能比较武断。分权管理就是把经营管理权限和决策权分配给下属单位,集团最高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全局利益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适用于几乎没有集中控制、相对松散扁平的组织类型。在财务管理的模式上,酒店集团是采用集权还是分权的管理模式。这是一个难以作出抉择的关键问题。集权和分权是对企业的权力分配的两种对立的措施,但是,无论集权还是分权,都不是绝对的。从本质上说,“权”的集中与分散,关键在于“权”的界限及其所体现的层次结构特征。我们在设计酒店财务管理模式的时候必须遵循这样四个基本原则:
1.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母子公司间关系的处理必须以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依据。明晰的产权是每一个酒店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酒店集团产生、运行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母子公司有着各自独立的责任,母公司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子公司承担责任。
2.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的战略思想。财务管理体制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母公司为主导的集团财务管理体现为一种战略管理。因此,从母公司角度对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并制定统一的理财行为规范,保证母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决策目标能够为各层级财务管理组织或理财主体所贯彻执行;以“制度”或“法治”管理代替个人的行为管理,保证酒店集团财务管理的连续性;以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酒店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