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的重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9 16:17: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础护理的重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础护理的重点

篇1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篇2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VLBWI患儿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出生体重1380g,出生体重最低为1150g。最小孕周为28+1周,平均住院天数为30天。治愈27例,转院2例,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

临床特点与护理

低体温的特点与护理:VLBWI体温调节功能差,缺少棕色脂肪组织,基础代谢低,产热少,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靠自身很难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高,过低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病例入院时肛温在33~35℃者15例,35~36℃者17例,体温均低于正常范围。①复温:入院后立即将其放置于温度为36~37℃的辐射式保温台上进行保暖,擦干全身,用蜡腊油棉球擦除患儿身上的胎脂。待其肛温升至36.5~37℃时即将患儿转入预热好的保暖箱内。②保温:根据患儿胎龄及体重将暖箱温度调至34~35℃,相对湿度>70%[2]。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其正常体温的维持和减少水份的丢失。对胎龄<30周的VLBWI在生后1周尤为重要。每1~2小时监测肛温1次,使期肛温维持36.5~37℃。并根据患儿的体温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两次体温波动在<±0.3℃为宜。

呼吸暂停的特点与护理:VLBWI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频繁呼吸暂停严重威协早产儿的生命,严重低氧血症可导致心、脑、肾等多器官损害,是VLBWI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32例患儿有24例(75%)发生呼吸暂停,其中2例于24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仰卧时可在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曲屈。给低流量氧气吸入,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分,可视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使患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3]。避免长期持续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发生氧中毒,并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设定呼吸暂停报警,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即给予托背,弹足底,加大氧流量等处理,使其恢复自主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氨茶碱或纳洛酮静滴,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避免呼吸暂停――脑损伤――呼吸暂停的恶性循环,因此护士要按时准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②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呼吸暂停频繁发生的患儿,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Ⅰ型呼吸衰竭者用CPAP治疗。水柱压力为3~4cmH2O,氧流量为4~6L/分,并用温生理盐水3~5ml雾化吸入2次/日,以湿化呼吸道,保持鼻腔及呼吸道通畅。及早进行CPAP治疗可使不少VLBWI避免使用机械通气,本组患儿有24例使用CPAP治疗,病情改善,避免使用呼吸机。

吸吮及吞咽功能差的特点与护理:由于VLBWI吞咽反射及吸吮能力差,不能摄入足够的奶量,而提高VLBWI的成活率,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重要作用。①胃肠外静脉营养:常用葡萄糖、小儿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混合后从静脉由微量泵持续输入。在配制营养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营养液污染,并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血管,尽量避免头皮小静脉,临床上通常选用四肢外周血管并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注意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营养液渗漏造成局部坏死。②胃肠道营养: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无母乳时可选用早产儿配方乳,对VLBWI提倡早期喂养,即使每天经胃肠道摄入很少的乳汁,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却能使胃肠道更快成熟,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从而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常采取间歇性胃管法,胃管最好经口插入,因经鼻插入胃管可使通气减少,气道阻力和呼吸功增加,易导致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发生[4]。喂养奶量应根据患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并记录每次残余奶量及喂养情况。③喂养不耐受及其护理:若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胃残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1/3、胃残留物被胆汁污染、大便潜血阳性、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发生次数明显增加可考虑喂养不耐授。应暂禁食,用1%碳酸氢钠洗胃,延长喂奶时间或减少喂奶量,用导管插入排气或用3~5ml开塞露通便,并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排气排便。本组患儿出现呕吐8例,腹胀12例,持续心动过缓2例,经处理后症状缓解。

抵抗力低下的特点与护理:革兰阴性菌是VLBWI感染的主要致病菌[5]。所以要执行保护性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感染的机会。护理上要做到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患儿的全部用品要进行高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每日清洁口腔1~2次,动作要轻柔,预防口腔感染。脐部每日用3%双氧水清洗,并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1~2次,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皮肤每日用温热水擦澡1次,保持皮肤清洁,每2小时帮助翻身1次,避免局部受压过久而引起压疮和发生肺炎。保持暖箱清洁,每天用0.05%的消佳净将暖箱内外擦拭干净,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湿化器水箱的水每天须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每周更换暖箱并进行彻底消毒1次,定期作细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应将温箱搬出病房彻底消毒。以防发生交叉感染。

讨 论

VLBWI属高危儿,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表现,如体温低,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烦燥不安、反应低下、惊厥、黄疸出现早或程度重、拒食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VLBWI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英.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8,21(6):1231-1233.

篇3

1.过程描述太过于笼统

第十一章中,第一节的“实验探究―人造‘雨’”图11-5中,“……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能复原成水。”由于图中的白气配合,无意间强化了学生对水蒸气是白色的误解,而且对物态变化过程描述所用语言含糊不准确。可以在叙述中改为“……在加热过程中,冰融化成了水,水又汽化成看不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又能液化成白色的小水滴。”在水之旅第二段第二行“……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此处物态变化描述过于笼统,会使学生不明就里,可以改为“……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了云。”

2.知识点表述欠准确

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发电机”中,标题是发电机,但整篇内容主要讲的却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还有更多种利用资源的发电方法。这样不如把标题“发电机”改为“发电方法”准确些。还有第二行,“……发电机也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应改为“……发电机是一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

3.不当使用常用单位

第十七章第三节的“电能的输送”中第二段第二行,“然而……都有几十万伏。”宜改为“然而……都有几百千伏。”这属于常用单位错误。第十九章第三节的“纳米材料”中第一行,“1~100nm相当于‘10~100个’原子……。”改为:“1~100nm相当于‘10~1000个’原子……。”此属于单位换算错误。

二、理论未能结合实际

1.实验图示不准确

第十六章第一节的“磁感线―― 一种描述磁场的方法”(图16-6)磁感线的分布中,磁感线是为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而假想、人为设定的曲线族,它并非真实存在,依惯例,作磁感线图时,应该画虚线,不画实线。这一点,在高中物理课本中也是这么做的。

2.对物理现象、事实描述语言欠准确

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温度与温度计”中第七行,“人的正常体温是37 ℃”也宜改为“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还有第十二章第二节的“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第十二行,“……,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J/(kg・℃)。”要改为“……,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J/(kg・K)。”

第十三章第一节的“两种电荷―交流与讨论”中,第一段第一行,“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宜改为“利用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

第十四章第二节的“欧姆定律”中第八行,“在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要改为“在同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以示强调,便于学生掌握要点。

三、知识陈旧,未能适时更新

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家庭电路―观察家庭电路”图14-20中,图中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即使是在农村也很少能见到,明显过时了,应该换成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第十五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测算家庭电费”图15-2中,图中此型号的电能表无论结构还是计量、测算电能方式都与目前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脉冲式数

字计量电能表不一致,既无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难以从物理走向社会。

篇4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92-01

1 变电运行的故障与诱因分析

①在线遥信的准确率低。在变电运行时因为在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信息是利用在线数据传输而达到主控中心,这样的信息会存在误报现象,遥信动作的准确率降低,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的装置是继电器接点或者辅助接点拒动或者误动、设备老化、设备电源供电方式或者电磁干扰等造成了设备信息错误。而在实际的运行中遥信的准确率将直接影响系统操作的决策,因此在运行中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来提高遥信数据的准确性。

②操作电源引发的问题。变电自动化是当前应用的主要运行控制模式,其可靠性是保证故障及时并准确处理的重要基础,如要保证电能传输正常,其操作电源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操作电源系统存在问题会导致电网故障的判断失误,如出现突然的停电而引发设备停机、电源供电中断会导致远程设备停机、电源故障导致通信系统数据传输中断、无人值守电站出现事故而影响运行安全等,因此必须保证操作电源的持续供电,才能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③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变电运行中远端信息可以帮助值班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并使其对故障处理进行正确判断。远端信息准确的到达监控中心后,监控人员应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其中的问题,反之则会导致对故障前兆的忽视,从而导致故障的等级发生改变而造成更大的事故影响整个变电运行。

④管理维护技术不高。电力系统中大部分变电运行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因此其技术措施和控制手段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技术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此适应当前变电技术的发展。但是从实际运行管理的过程中看,一些技术人员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对变电运行的控制需求,如果出现失误则会直接导致故障。

2 变电运行中的维护技术

电力自动化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变电运行模式,无人值守的电站已经大量的出现在系统过中,虽然这样的设置节约了人力与物力但是给维护与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利用维护技术来帮助变电运行达到低故障率的状态就成为了管理中的重要宗旨。因此在变电运行中应提高维护技术来帮助进行故障处理。

2.1 提供遥信的准确率

遥信的准确率是保证远程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监控系统中应保证远端遥信的准确率。其维护技术:①在维护中利用远动载波通道的设备中安装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雷和隔离器等,利用设备来对外部干扰进行控制,降低设备的接地电阻小于0.5Ω,使得远程的信道保持最大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率。②在设备上设置合理的防抖动时间,将遥信的抖动现象控制在最低限度,安装光控制机电隔离器,对强电的影响进行控制,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消除老式电缆造成的电磁影响,减少因为设备而造成的遥信误动概率。③强化电源控制,对设备安装必要的滤波电容,控制电源的波动而造成的对遥信的干扰。应注意的是自动化设备提供遥信信号的设备应具有独立电源,保证可靠性。④在硬件管理与维护中应保证继电器等设备的质量,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维护技术和定期检修制度,使其可以捕捉实际变电运行的情况,实现设备同步。

2.2 提供可靠的操作电源

变电运行中操作电源是系统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保证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应对此类问题进行控制,防止出现操作电源故障而导致的运行事故。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①采用的电输入到一级交流稳压装置,对于不间断的稳压直流或者交流的你变电源交流输入进行第一级电源的隔离。②针对第一级稳压输出交流220 V与变电的直流系统提供的正220 V输出到第二级不间断稳压逆变电源,如果操作电源正常工作则供电给第三级电源。③第三级远传设备获得不间断的电源供应,同时应保证质量,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直流、交流输入电源可以实现快速切入,因为采用两级稳压隔离,可以更有效的控制故障对电源的损坏,完成实际监控。

2.3 提高监控与管理技术

在变电运行中监控是保证其运行稳定的关键,所以在维护中应利用措施来保证监控信息的准确,及在管理中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与评价,对隐患进行及时的控制,采取行动利用维护技术来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保证监控问题的减少。同时还应对人员的技术进行不断得体,利用技能培训来邀请设备的厂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之可以在管理中正确的处理故障。还应利用考核制度来保证管理人员可以时刻警惕对待运行状态监控,并从团队建设入手建立一支有严格纪律性的维护团队。

3 常见的变电运行故障处理方式

①负载接地故障。当变压器出现接地或者短路的情况时,变压器会出现较大的电流载荷,内部出现较大的电动力引发绕组变形或者油质改变。因此在维护中应增加短路保护装置,通常在高压侧利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侧则利用空气熔断器,以此保证变压器内部短路时出现熔断或者低压侧短路跳开。②过电压的控制。变压器的高压一端进线是来自与架空的引线,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此外因为断路器的正常操作、系统故障等会导致系统参数改变,引起电网内部的电磁环境改变,出现异常高压,从而危及变压器的安全,维护中应对其系统内加装避雷器等,并在雨季中进行常态化维护。③如果在线路中进行逐次合闸而光电信号一直没有消失,此时就应考虑在两条线路或者以上出现同时存在接地或者开关与母线直接存在接地,此时这样的情况也应考虑到主变进线侧的故障。④在处理母线倒换的一次刀闸操作前,应先投入母线差非选择性压板,并取下母线联动开关的操作保险。母联开关除了一个充电保护之外并没有其他保护方式,如果取下其操作保险目的就是防止其他保护误动而应母线开关的操作,如果两条母线的电压存在不同时,合闸的过程会导致电流激增而出现电弧,导致安全事故,因此需要防止类似情况。

4 结 语

电网技术不断升级,电力网络中的数字化设备不断增加,所以远程化的智能控制已经进入到变电运行中,因此在日常的维护中会出现关于远程控制的相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利用日常维护来加以控制,所以维护技术的提高就成为了变电运行故障处理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必须从信号监控、人员技术、管理制度、故障处理中总结经验,提高维护技术在故障处理中的应效果,以此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

参考文献:

[1] 赵月,孟旭.对变电运行故障问题及处理方法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0,(1).

[2] 郑伟杰.变电运行巾的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

篇5

一、对教学资源的设计

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可以分为对白板软件内置资源的设计和对本机中或网络上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白板软件内置资源库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其开放式的框架也为我们自主开发或校本开发资源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课前,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与内容在内置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素材或资源。对于一般素材,要进一步考虑其加工利用方式;对于直接可利用的资源,要设计其呈现方式。

例如,在“透镜”一课中,我课前把绘制的各种透镜添加到图片库中,课上让学生进行分类拖动;在归纳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时,各种方法可以随意拖出,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很强的随意性和针对性。

另外,白板在其配套软件的支持下,为我们提供了计算机界面工作模式、tracebook等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使我们方便地调用白板内置资源和计算机本机资源,并且可以随意切换,为我们在课堂上展示资源、组织活动提供了更多便利。

二、对学习活动的设计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具有如下特征,比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练习所学内容的机会,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社会交流的作用等。其中的许多特征都是在充分交互的前提下才能有所体现。白板的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为增强课堂上的各种交互提供了广阔平台。

在白板环境中,交互活动的设计包括人―机活动设计与人―人活动设计。人―机活动指教师或学生利用感应笔对白板和计算机进行一系列操作,人―人活动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例如,在简单电路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感应笔对仿真物理实验室中的器材进行操作,边进行仿真实验边讲解;学生也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学习电路的连接、进行电路的设计;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对电路进行修改。这样的交互活动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协作,展示、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从而让课堂教学“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互动教学中学习。

三、对教学评价的设计

交互式白板可以对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所有操作信息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是开展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依据之一。

篇6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98-02

继电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可监测电网的运行,并记录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性质,从而为故障的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电网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并分析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中的重要性。

1 继电保护的组成和特点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

1.2 两个特点

1.2.1 装置可靠性高

通过实践证明,继电设备有非常高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机继电设备元件的稳定性高。设备运行过程中,元件特性不随温度波动、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设备运行趋向自动化,可以自动对设备元件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提高继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电保护装置向一体化、智能化发展,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2.2 兼容性比较强

为了满足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微机继电系统的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兼容性设计。通过减少设备的盘数,到达减小设备体积的目的。同时,注重增加设备的辅助功能,扩大其使用范围,满足不同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

2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分析

2.1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

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作为继电保护运行的重要设备,其故障将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二次回路中的薄弱环节。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二次中性点多点接地或未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将造成各相电压的不平衡,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在平时运行中较难排查,因而应在投运验收中;②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将造成零序保护的据动;③PT二次失压;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二次失压也是常见故障。

2.2 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

目前,各变电站中主要应用的仍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其饱和问题仍是影响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系统中,短路问题是造成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的主要原因。电流互感器饱和时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使其二次电流无法线性传变,导致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系统越级跳闸等问题。

2.3 电源故障

电源是继电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微机继电设备工作过程中,电源输出功率较小,输出电压也随之降低,严重时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确工作,出口继电器、重动继电器无法正确动作。

2.4 干扰和绝缘问题

继电对系统进行检测时,主要根据线路电路来判断线路故障。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容易受到手机、对讲机等现代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微机继电元件的误动。同时,微机继电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线路密集的特点,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电路表面产生的静电会吸附大量的灰尘,并在电路原有的连接点上出现新的导电通道,导致继电微机系统检测故障。而因现场运行环境、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二次电缆绝缘降低问题也是继电保护正确运行的重大隐患。

3 继电常见故障的处理措施

3.1 记录故障原因

由于继电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常见故障,工作人员因对这些故障产生原因、故障表现形式、后果等方面做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故障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故障信息的详细程度是顺利解决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检查过程中,如果一次系统故障未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该故障则不属于微机继电的常见故障。相反,如果对微机继电保护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应先对故障情况作详细记录,故障处理完后再开展其他工作,减少对故障修复的影响。

3.2 元件的参照替换

继电保护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元件老化和故障容易对整个继电保护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面处理微机继电故障:第一,替换法。替换法是处理微机继电元件故障的主要方式,即当设备元件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新的元件对故障元件进行更换,保证继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参照法。所谓参照法,即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比故障发生前后设备运行的参数,及时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参照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不仅能使用于接线错误二出现的测试值偏差,还对处理回路改造后二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具有良好的效果。

3.3 提高设备抗干扰性

由于继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各种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继电保护故障。目前常见的干扰系统主要有两种:即共模T-扰干扰和筹模干扰。共模T-扰干扰对电路导线的干扰极大,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信号的接收;筹模干扰容易导致设备的二次回路出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针对两种干扰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设备的干扰:第一,硬件抗干扰。通过改变保护柜制作材料,可以有效加强硬件设备抗干扰的能力。例如:用铁质材料做保护柜,可以达到屏蔽电场和磁场的效果。这种屏蔽既可以信号干扰,又可以保证测控装置与现场信号间的联系。第二,软件抗干扰。保证板布线中信号电路间的距离,减少零件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设备屏蔽层对信号的阻抗值,加强二次回路的抗干扰能力。

4 结 语

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因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必需具备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应根据运行实践经验总结常见的装置和二次故障及其排查方法、改进措施。熟悉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掌握事故分析方法、总结缺陷查找步骤、严格执行反事故措施、提升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完善保护逻辑是提升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排查效率和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正确性的有力措施。同时,继电保护技术日益呈现出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继电保护发展新的特点,对常见的运行故障加以分析,总结处理故障的经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朕,朱琳,温渤婴.基于PSCAD的继电保护电压电流发生器的研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8).

篇7

1 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概述

1.1 常见故障分析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主要包括接地系统故障、互感器断线故障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元件产生问题导致的。另外,在实际故障问题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于单回路闪光警报以及信息的关注,若是基础的变电设备发生闪光警报和信息,就表明系统出现了常见的故障,也就提醒相应管理人员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和维修。当问题出现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保证设备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故障检测。分析相应故障的产生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电流接地系统中线路接口和电压控制器件联合情况下,才会产生预警闪光提示。相关检测人员要对常见故障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和措施,进一步优化整体变电设备的运行模式[1]。

1.2断路故障分析

断路故障也是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就在于当整体变电设备出现拒绝分合闸现象时,系统就是出现了断路故障,这项故障在解决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给予充分的时间。只有保证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才能集中降低相应问题的扩散范围。在断路故障出现时,常常表现为四种模式,第一,一点与地相接触。在实际的闭合回路中,直流电结构若是出现一点与地相接触,虽然整体变电设备的电压差距不变,也会导致整体变电设备内部回路不能正常运行。第二,两点与地相接触。当变电设备中中两点与地相接触时,会第一时间导致回路断开,产生断路现象[2]。第三,同极同时和地相接触。若是发生这样的接触现象,就会导致整体系统内部出现错误的保护动作,导致变电设备发生断路问题。第四,不同极接地。当整体系统中不同极产生接地现象时,就会导致变电设备内产生回路结构,导致系统直接发生断路故障,并且,断路会导致整体系统中继电器发生相应的故障,整个变电设备就不能正常运行了,甚至会出现保护拒动的问题。

1.3跳闸故障分析

对于变电设备来说,跳闸故障是最为常见的故障,也是需要相关人员给予必要重视的重要故障类型。在实际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的跳闸故障表现为三种,低压侧开关跳闸、线路跳闸以及三侧开关跳闸。

1.3.1 低压侧开关跳闸

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低压侧开跳闸的发生几率比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变电设备母线以及开关的质量问题,并且也会是由于越级跳闸缺陷导致的。若是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低压侧开关跳闸,则会导致整体供电系统出现短路的现象,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于基础电路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进一步优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供电系统的崩溃。

1.3.2 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电系统中基础线路出现问题,或者是基础线路由于年久失修导致的,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就会导致线路跳闸。若是系统发生线路跳闸,就会导致变电设备发生短路的现象。另外,在线路跳闸发生时,基本的跳闸开关一定会发生问题,这也就提示了相关管理人员要在平时维护过程中,积极运行有效的改进和处理措施,保证开关问题能得到差异化的对待,

1.3.3 三侧开关跳闸

除了由于维修因素导致的跳闸现象,若是变电设备内系统自身出现问题,导致低压侧出现误差,就会产生错误的动作指令,引导跳闸问题,在实际的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基础的保护开关是为了更好的减少线路在变电运行机制中免受伤害,但是,若是在实际运行结构中,由于自身系统运行出现问题,发出错误的闭合指令,就会导致保护开关出现错误的保护机制,发生三侧开关跳闸现象。

2 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维护技术运行措施分析

2.1常见故障处理过程中运用维护技术

在对相应的常见故障分析后,相关项目的检修人员要集中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优化的故障处理,以保证整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其一,针对接地故障,相关维修人员要对系统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维护,以避免问题的出现[3]。其二,针对电压互感器断线故障。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相关检测人员要利用二次极化电压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系统测试,对于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以保证相关人员能有效的判断相应的熔断技术,并且利用对应的措施进行集中的问题解决。其三,针对断线故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线路进行分段式的梳理和隐患排查,以保证线路的完整,并且集中建立有效的检查报告,不仅能和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也能有助于二次复检时进行数据参照。

2.2跳闸故障处理过程中运用维护技术

在实际检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处理主变开关的运行性能,对变电器正常运行的相应指标进行有效的梳理,并且针对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检测要实现及时性以及实效性,以保证有效的了解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运行动态。若是发生异变情况,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系统内部进行高标准的检查和维修,以保证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系统中变电器设备开关以及低压母线要进行集中的管理,并且保证对其建立有效的检测,并且建立一次设备以及二次设备检查的有效融合,以实现整体检查结果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整体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2.3遥信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遥信控制技术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要保证接地电阻拥有小数值,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精度,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装置隔离设施实现远程信息精度升级,从而为变电运行的维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数保证[4]。另外,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升级相应的技术运行机制,保证整体维修保护中,利用电隔离器装置进行有效的项目控制,并且保证有效规避强电对信号产生的不良影响,真正从根本上保证遥信技术对应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要集中关注电源的把控问题,相关人员要集中处理周边的电磁波,集中安装相应的滤波电容,以实现信号传输过程中相应信号的准确性,并且升级整体信号传输的稳定。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要建立优化的专业素质升级,保证检修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在运行有效的维护技术的同时,实现整体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并且保证一定时期内进行有效的保护工作,不仅能真正减轻变电运行过程中相应故障的发生,也能实现继电器对变电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有效的捕捉,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处理相应的故障问题,不仅要提升相应问题的认知能力,也要进一步优化相应的维护技术。若是维护机制不到位,就会导致故障频发,也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处理相应的故障问题,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检查以及维修能力,真正实现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良永.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运行故障解决方式的若干研究论述[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10(10):212-212.

篇8

在传统的教学中,黑板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它的直观性有目共睹。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教育学》中也说道:所有的直观教具中,要数黑板最普遍、最重要、最灵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眼睛。板书有着快捷、灵便、经济的特点。可单凭教师一个人板书,有时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多媒体投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些原先在投影幕上的物理教学资源,尽管也有视频、实验等,但还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老师既不能在投影幕上书写,学生也不能走上前来方便的操作,这就导致了多媒体的交互性并不是很强,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

所以电子白板正好填补了这一缺陷,老师不但可以不用去反复的在电脑和投影幕之间来回,还可以在白板上书写、勾画,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也能走上前来操作课件,在白板上画图、板书。可以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合了两家之长,既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又保持了传统的普通黑板这一教学手段的优点,更好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潜能。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来谈谈电子白板在使用中的一些感悟。

一、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兴的媒体,电子白板给传统的课堂一个很大的冲击,而且学生对于这种电子白板感到好奇:它可以直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备注、可以随时调用资源、进行历史回顾,因此具有强大的可视性和交互性。在这种交互性的教学中,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凸显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无缝连接。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我应用了多幅拐弯图片:摩托车拐弯、汽车拐弯、火车拐弯、飞机拐弯等,这些精美图片的依次出现,伴随着车行驶的声音,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学习的兴趣也被极大的激发。这时,教师提出:图片表现的这些运动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兴趣的召唤下,学生自觉的进行运动类比,从而自主建构了知识。

二、利用电子白板,生成概念

在高中的物理学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一些物理概念,比如加速度,冲量,动能等等。 由于这些概念抽象,学生从心理上惧怕它。如果按照以前的老的教学模式和旧的课堂教学手段,这些概念的教学效果的要求就很难达到。

比如在学习《电压》时,由于运用了电子白板,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际上使这节课变成了一节比较综合性的课,因为电压概念的引入决定着后面电压的规律,所以在运用了电子白板之后,通过电压和水压的动画对比,学生自然领会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而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再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荡秋千的图片创设探究情境,研究荡秋千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人的重力和绳上的拉力的关系,逐渐建立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概念。因此将学习活动构建在电子白板定制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自然形成概念。

三、利用电子白板,参与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播放PPT课件,学生毕竟还是一位 “旁观者”,学生并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学习的快乐。而采用了电子白板后,教师演示,学生看的单一情景就被多元化的互动给取代了。还有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经常要建立物理模型,然后从相关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在黑板上画图,用图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表示出来。而电子白板有助于教师直接在图上分析,直接讲解,使学生图像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比如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路的连接,我们可以打开电子白板自身的资源库,利用电子笔可对选定的一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等)进行拖动、缩放,调整位置。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可以让学生按要求在白板上连接电路图,也就是说保留了传统黑板的特色。

可以说,电子白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冲击,它大大提高了交互性,使课堂的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如果把电子白板当成了一种出彩的工具,这就违背了电子白板的设计意图。因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电子白板是“黑板”,而不是“课件”。很到老师在使用电子白板时,老是喜欢把电子白板复杂化,喜欢把它看成是课件。实际上,电子白板还应该具备“黑板”的功效,只是交互性更好而已。

2、不能忙着操作“电子白板”,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很多老师喜欢整堂课都在操作电子白板,他们认为这样更能体现交互性,于是该做的实验不做了,用模拟实验来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了自主性,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98-01

什么是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当前国际上普遍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一是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是中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当下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讲度来看,现行沪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缺乏对科学准确性、逻辑严密性的追求,损害了学生对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的理解,这使得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公民科学素养”这一目标成了空中楼阁。

比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32页练习第6题所画的4个图像,物态变化前与物态变化后两段代表物质温度变化的斜线画成了相互平行,这其实是错的。因为这两段斜线分别代表了同一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的过程,其斜率代表了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的比热容,将这两段斜线画成平行就意味着“物质处于固态时和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相同”,这显然是不对的。

再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35页《物体的内能》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可以用物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其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句话容易令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物体温度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有变化;如果物体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它的内能也没有变化。”这显然是不对的!事实是:一个物体温度变化了,它的内能一定有变化;但物体温度没有变化,并不能确定它的内能有没有变化。

还有:沪科版八年级课本第105面《怎样描述力》一节中,有这么一句加粗的重点语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句话也是有问题的,在后面第8章学习压力时,就会谈到“受力面积大小”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怎么能说“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呢?所以建议改成这样表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它们被称做力的三要素。”我们不必要求初中学生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但教材本身对于概念、规律的表述仍然要求要准确、严密;我们不要求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也不应该用这种明显会产生误导的语句来误导学生。这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从增加“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这一角度讲,现行的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在一些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上也做得差强人意。比如在“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课本提出了5种猜想,分别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接触面的压力”、“运动方向”。但对于现实中学生最合理也最有可能提出的一个猜想“物体的重量(质量)”则避而不谈,更不应该的是,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这一环节,只验证了将被证明有关的两个猜想,对另外三个将被证明无关的猜想却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使得许多一线教师在上其他课时也采取相同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猜想多不做回应,那将狠狠打击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很不利的。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三点是培养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能力。设计实验的前提是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沪科版物理教材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设计上更有本末倒置之嫌。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怎样求合力呢?”合理的猜想无非是两个力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进行计算。那么如何设计实验呢?合力的概念是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实验探究每一条力的合成法则时,都至少要做2次实验,第一次用两个力同时拉橡皮筋,第二次用一个力拉橡皮筋,且橡皮筋的形变效果要与前次相同,然后记下3个拉力的值,再努力去发现3个数值之间的运算法则,完成对本实验的探究。进行实验之前,对于“单独用一个多大的力去拉橡皮筋才能让它的形变效果与2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可不是预知的,所以这个实验最好还是用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筋。课文设计的用钩码来拉橡皮筋,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前探究者不能确保3个钩码可以把橡皮筋拉到相同的形变效果,如果形变效果不同的话,这实验便失去了意义。所以课文设计的实验明显带有知道了结论再来凑实验数据的倾向。这即不符合科学史上的历史事实,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或许有人会辩解说:我们本来就猜想同直线同方向时求合力符合加法法则,同直线反方向时求合力符合减法法则。但不要忘了一点,任何猜想都要通过多次实验来排除数据的偶然性,一个猜想被认为正确是因为多次实验的数据符合猜想的规律,而不是用符合猜想的数据做了很多次实验。

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易事,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物理教育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要加强学生实践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所以,物理新课程的设计应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信息技术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计算机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信息技术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以求能通过有效途径去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伴随信息技术学习的整个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信息技术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学生对一些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样,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变的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信息技术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建立多种感觉通道,提高理解运用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形象直观地展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使学生把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协同利用起来,刺激感官,强化记忆,巩固认识,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进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以及动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了概念,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练习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信息技术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

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应用更是相当方便、直观。可以把事先在WORD文档里设计好的练习题,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直接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对于学生的反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结合投影仪,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设计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其中第一关的游戏也是一道巩固练习题:根据给出的分数,给下面的图形涂色。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喷桶,对空白的图形涂上了喜欢的颜色,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练习和反馈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的接受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通过白板的写写画画和幕布下拉等功能,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保持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做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