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7: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技术应用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郑州的一次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中,第一次听到“学案”一词,并被她深深吸引。所谓“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操作性强的东西即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因为人多机房少,所以每班的课时量很少每周一节,为了在非常紧张的教学时限中完成任务,我们常常是一上课就讲,紧接着就是练习,学生听没听懂,会不会操做,根本就没时间去检测和了解。所以信息技术课便形成了“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的很迷糊,结果很糟糕”的局面,最后有的学生就不愿意去上信息技术课了。“学案”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下面是“FP2003超链接”的学案,原来需要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先通过“学案”做好相关准备,只需1节课就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学习目标】
1.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了解链接的种类。
2.掌握创建链接的各种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书签式链接
2.Web链接
3.Email链接
4.框架式链接诶
5.图像映射
【学法指导】
1.超链接的概念、作用、特征及原则可参考课本
2.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想回到前面的操作怎么办
方法A:在选中的文字上点右键,取消超链接即可
方法B: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
方法C:使用快捷键ctrl+z
3.怎样去掉超文本链接下的下划线
方法:在链接代码加入如下代码:style=text-decoration: none,将会去除下划线
4.超链接的视频或音频不能正常播放
方法:检查是不是安装了相应的播放器
【知识结构】
【学习反思】
1.动态超链接和静态超链接的区别?
2.超链接中应注意精确性。
通过上面几个版块的设计,学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和要求很容易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只需用来答疑即可。在解决完所有疑问之后,老师还可以用更精确的语言把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并给学生留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师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避免了满堂灌的授课模型又很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教学的“最优化”。
另外,通过长期观察,“学案”的运用还有其他突出优点:
1.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2.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而学习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所以学习信息技术不能止于技术,而是要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更深层次的目标。但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表明,我们的学生在主动性、创新性、探索性方面目前还存在很大问题。
通过总结我发现只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潜质超出老师的预料,很多学生都拿出了令人吃惊的创意,教师要作的就是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当学生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教师给予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学案的编写工作赋予学生适当的权利,就是很好的还学生以空间的做法。
(一)管理重视程度的意识较薄弱
在高校中往往将教学和科研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标准,那教学、科研管理自然就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在这种主流管理意识的引导下,对教学的理解仅限于“教”与“学”,关注的对象也往往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片面的认为档案管理像其它高校行政工作一样并非如教学、科研显得那么重要。
教学档案的管理,较其它的管理工作的确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但对管理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使其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偏低,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会直接受到影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效性对高校的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的时代,假如高校教学文件或学生档案不能及时做到归类,未归档文件久而久之的积压便会不知去向,对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教学辅助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渗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依然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
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建设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整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于是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正是由于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不管是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软件开发,还是在标准规范的建设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目录档案系统,导致每个教学环节的归纳都是各行其是,这样一来的管理层次无法提升。高校中二级学院对教学档案的保管,只能是停留在相对滞后的管理方法上,管理在规范性、服务性以及资源共享性方面距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化技术管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注重网络黑客或网络病毒的防护,将会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中一定要进行网络安全部署,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干扰。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对教师及管理人员学历、能力素养需求较其它行业整体水平偏高的影响下,现在高校中负责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工作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保证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相应技术管理专业的知识。但从大多数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缺乏真正掌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员,因为这对档案管理的人员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相对专业,不仅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能够根据各自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和运用教学资源。这样一来,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并对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教案、教学日历,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辅助高校实现教学改革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随着教辅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使其变得更为系统化、合理化。伴随教辅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来,保证各种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数字化技术的在教学档案中的不断更新、应用,使信息化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服务,使高校的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不仅满足了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需要,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精简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档案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由于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更加方便快捷,有效节省了教学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和时间,使存储信息更加的全面和完整。电子信息化的存储方式真正保证了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准确率,并且在保存过程中不会像纸质档案材料那样易损,是教学档案质量提高的一个重大突破。
信息化技术使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更为精简,工作程序更为便利,大大缩短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了教学档案存储信息的时效性,有利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实现校务管理工作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体现在校务管理平台尤其是公告栏,例如高校办学、教师的聘任、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和出国留学的条件都会通过校级网络平台信息公告栏里进行通知,以便全校师生对信息的全面接收。作为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需要将其有效的信息作为电子档案文件分类存储,有效的扩大了校级网络平台的功能,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真正实现高校的校务管理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的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引入,使教学资源配置得到充分优化,减少档案管理工作所用的时间,并且节省高校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院师生提供全面信息资源,降低档案信息查找的难度,使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并且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者服务的能力。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使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以,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也是发展高校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
(四)促进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使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间,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产业化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教辅工作更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对促进教学工作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对教辅工作现代化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这是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决定高校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构建数字化信息的档案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宽带数据的通信传输技术,使教学档案的资源和信息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作为先进的管理体系,其系统众多,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TCP/IP等技术,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300GB的PH光盘库,以及各种各样的扫描仪器,利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将高校教学档案建立成一个目录库,以及电子化的信息系统。甚至部分教学档案,即便非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员,同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管理号码,直接上网浏览,这样一来,方便了查阅的教师,丰富了档案管理的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便捷。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
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及管理软件的使用,部分教学、科研信息更为公开,使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高效。直接影响就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查阅更加方便、快捷且准确,降低在管理中由于人为因素而所引发的档案存储失误,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能够使相关人员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建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社会网络化的应用发展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保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信息造成安全威胁的网络黑客以及网络病毒等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因此,必须相应具备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将重要的电子档案信息做好备份,在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档案信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档案信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教学档案资料,各虽然各种电子的文本、网络、还及音像资料已成为教学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级学院所要整理的学生档案和试卷档案的保存形式是纸质为主的。虽然电子化管理模式已经渗透于档案信息的管理过程,但不同的教学档案信息,对存放的空间、存储的时间都有着更为细化的要求。针对这种资料种类多元化的趋势,要对档案的存储结构进行信息合理配置。将电子资源作为档案管理主要手段,做好专业性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将已扩大的教学档案的接收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类、调整,使教学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发展。
(二)档案资料种类的多样化趋势
随着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发展,在曾经的纸质、电子及影像等教学档案资料种类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类信息符号构成的文本,在学校高效能的管理体制下,简单的纸质信息载体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档案管理的需求。尤其在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今天,档案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于是档案资料的种类便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学习交流,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由于各学校条件各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条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学案导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具有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学案导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1.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学案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精心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矫正反馈等,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挥主体能力性建构知识,培养个人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运用学案导学法传授知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的学案必须科学合理,尽可能避免内容过细,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有价值问题。
2.学案导学法的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案导学法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而树立学习自信心努力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完善教案,在一定课堂时间内讲授必要内容;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法,在保证教学效率基础上可有效简化课堂讲授,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进行个别指导,满足其求知欲;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是学案导学法的根本目标,该教学方法可有效结合“教师教”和“学生学”,不仅能提高教学导学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实践
1.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前,教师将已编写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案同步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预习,可明确学习重难点和目的,同时能从中思考并发现问题,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例如,教师在讲授Excel时,学生可对表格信息加工这一部分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增加表格数据加工知识。此外,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可指导其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制定良好的自学方法。在学习中,温故可知新,将新旧知识点连接起来,可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可以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讲解信息技术重难点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自主由浅入深不断探索问题,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体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时,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同时对其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知识的积极性。
3.不断练习巩固并延伸知识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可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题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重难点,有效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以练习情况为依据,合理改善课堂教学方案。教师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触类旁通,延伸知识点。例如,教师在学生掌握建立图表的基本方式后,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表达图表数据,同时利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
4.总结归纳新旧知识点间联系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充满动感和趣味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提高幼儿的关注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正确的安全认知。例如:中班安全活动《小鸭历险记》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鸭遇到的各种危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虚拟了小鸭历险的各种自然场景,让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探险,身临其境地根据需要选择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排除障碍,轻松习得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整个活动,幼儿学习兴趣浓厚,活动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成效明显。
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
信息技术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将孩子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出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如:把安全教育制作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感的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放大、慢放画面、循环播放、重要片段反复播放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及状态。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地震是什么样子、房子怎么会摇摆、倒下,太难想象,演练时他们还会觉得像是玩游戏,而不能认真对待,达不到演练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网络再现地震的画面和不懂自我保护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幼儿理解地震对人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使其逐步掌握逃生的方法。
三、捕捉日常瞬间,变无形为有形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很快就忘记了,看到了很快就记住了。”因此我们通过手机拍摄捕捉孩子活动的瞬间,变无形为有形,然后幼儿观看自己活动的情景,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中班安全教育活动《安安全全玩滑梯》,拍摄了平时幼儿玩滑梯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出哪些是正确的玩法,哪些是危险的、不安全的,这样让幼儿真实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并逐步内化为正确的行为技能,多媒体教技术引入安全教育活动,给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拓宽知识领域,变单一为多样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搜寻大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服务的网络资料、Flash课件、电视片段等,多渠道向幼儿提供与安全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如:当幼儿看到电视新闻里小朋友因玩火不慎造成伤害时,都脸色凝重,纷纷议论:“大火好厉害呀,把整个房子都烧了,太可怕了!”“大火把人都烧伤了,该有多疼呀!”看到小朋友在超市追逐玩耍,造成摔伤、夹伤、撞伤等意外伤害时,纷纷指责其行为的不当……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意外的发生就在自己身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教育,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懂得怎样避免伤害,意外发生后该怎么办,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提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技工院校安全教育中的重要性
技工在进行实践操作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学生如果安全意识不足,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疏忽大意,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中的首要工作就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对于危险情况的判断能力,同时对于他们今后工作中的操作适应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其自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实践以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技工院校以及相关教职员工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使安全教育发挥出真正的价值[1]。
二、图音结合
图音结合的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教材知识的拓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对技工院校的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在安全教育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技术操作仅仅是一场有趣的实践,对于自己专业性技能的提升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安全教育在整个技工专业学习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院校来说,怎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有效落实安全教育是其教学重点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内容既枯燥又无聊,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但是通过图音结合的方式能够将这样的问题改善甚至解决,教师通过运用画面的形式,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基本安全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在日常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较多,以简单的工具取用来说,看起来比较容易的事情,如果马虎大意,还是可能由于不正确的手法及态度发生误伤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将其危害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生动的展示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有安全意识,同时结合相关和内容,适当引入日常实践中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三、展示后续发展
技工院校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日常行为习惯到面对危险情况时对于危险的判断以及解决能力的培养,从而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安全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教书的课堂教学而言是一场挑战,同时如何将安全问题完善而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有效吸收化为己用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现阶段汽车修理是要求学生们集中注意力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的关键点也相对复杂,不仅要结合有关操作规范,还要结合汽车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但是,很多学生在操作规范上没有达到要求,并且在修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对于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应变方面要求较高,仅仅凭借教师的理论诉说难以传达出这一过程的难度,甚至一些学生可能会抱着好奇心盲目尝试,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但是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在多媒体上将可能发生的后果展示给学生,吸引其更多的注意力,看到可能由于不当操作而引发的后果,让他们直观的了解到其严重性,并在脑海中形成印象,避免因为错误的行为而引发意外的情况,从而提高在实践当中的重视程度。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不当操作的后续发展,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达到安全教育的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四、创设实时情境
1虚拟机技术的简介
所谓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计算机。虚拟机技术也就是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虚拟出来若干台计算机一种技术。这些虚拟出来的计算机和真实的实体计算机几乎完全一样,每台虚拟机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而且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系统设置,而不用担心对实体计算机造成损失。
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一般院校课堂教学没有网络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一些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演示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要求的问题。
2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实验演示环境
在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网络攻击典型手段等演示中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为了方便备课和教学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上同时启动多台虚拟机,对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大,在操作中也经常需要重新启动虚拟机,考虑到virtual pc在资源占用和简单易用上的优势,所以,在本课程的实验演示中虚拟机软件选用了virtual pc。
virtual pc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设置不是很复杂,但是在构建具体的实验演示环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虚拟机数量的选择问题。为了节约资源,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一般建立2个虚拟机就能满足实验演示的需要了。
2)旎拟机操作系统安装的问题。如果建立了2个虚拟机,一般一个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另一个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安装过程和操作与实体机上的操作一致。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演示木马的功能和危害还有网络攻击手段,因此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还不能全部打上补丁和安装杀病毒软件。
3)实体机的网络配置问题。virtual pc是通过在现有网卡上绑定virtual pc emulated switch服务实现网络共享的。对于win-dows2000或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如果实体机在课堂教学时网线没插或没有网卡的时候,要安装microsoft的loopback软网卡,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在virtual pc的global setting里,当有网卡并插好网线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现实的网卡;当没有网卡或网线没插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ms loopback软网卡,即可实现网络共享。
4)实体机的硬盘空间问题。在一个硬盘分区中,为每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预留足够的硬盘空间。windows2000 server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2.4gb , windows xp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1.sgb。如果启用硬盘undo功能,所需硬盘空间还要增加一倍。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41-0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涉及了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模式、从课程目标到知识体系,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对执行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熟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掌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对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主要采用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内容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如“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一些枯燥的名词,而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从教学方法上看,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方法缺乏示范性和实践性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师范生实际教学的能力无法由理论学习直接转换得来,必须逐步通过对真实教学情境的直接或间接体验来获得,作为改革本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的、包含典型问题的中小学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摩、评议、思考、总结、尝试等形式,来建构新知识,提高学习者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案例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所采用的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等特点,一般通过观摩、设疑、讨论、反思等教学形式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技能,而教学技能的提高必需经历由“模仿”到“熟练运用”然后逐渐到“创新”的过程。一方面,来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等特点,深刻体会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理论、各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及时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观摩、评议和反思,能够给予学生较多观摩、评议、实践和思考提升的机会,让学生在观摩评议中学,在模仿尝试中学,在总结提高中学,在试讲实践中学,使学生不断得到处理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2)促进师范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观摩、讨论和反思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需要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认真观摩思考,根据所学的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对案例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他们获得的是在观察、分析、研讨和反思中学到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再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有利于师范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和揭示其中所隐含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讨论案例时,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与别人辩论,辩证地借鉴他人的看法,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会从不同视角来研究案例,对案例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其他解决方案,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笔者在本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说课、教学技能训练等模块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精选案例
恰当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首先,选取案例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材料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如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笔者在教学时选取了几段不同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视频,学生观摩之后对各阶段的特征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一方面案例中要包含典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同时选取的案例要涉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块中,学习讲授法时,笔者选取了北大附中李冬梅老师的《信息及其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实录,本节课理论性很强,比较适合讲授的教学方法,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基础”部分的典型内容,为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
2.案例教学的实施
(1)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准备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实践的先导,为下一阶段的案例评议分析打下理论基础。如在组织学生分析一些优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先要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各环节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观摩阶段
案例观摩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观摩案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要注意的方面,提示案例的观察点及相应的讨论要求,采用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案例情境,组织学生观摩案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搜集的一些优质网络资源(包括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说课方案和视频形式的教学实录),第二类是见习时实地采集的相关专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录,还有一类就是实习或教学技能比赛时录制的学生教学片断,尤其第三类案例中的“准教师”和学生各方面都最接近,所以能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作为师范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要经过长期的观摩、实践、反思、改进这一过程,初期阶段他们需要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进行观察和模仿,来获得直接具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技能。
(3)案例分析评议阶段
分析评议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案例讨论中,关键是“脚手架”的搭建,教师要构造一系列特定的案例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案例本质,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案例中的典型问题、疑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分析、讨论,要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大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彼此借鉴。
(4)自主探究、提升反思阶段
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各种观点见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中观察到的优点进行总结提炼,多角度地审视案例中的不足,启发学生以案例为契机,抽象概括出解决案例中涉及的普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给学生提供创造迁移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打下基础。本阶段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形成专业技能的关键,是案例教学的最高境界,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十分有利于师范生以教学技能为核心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当把案例教学作为改进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之一。无疑案例教学在我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策略的改进、网络环境下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165-01
1 虚拟机技术的简介
所谓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计算机。虚拟机技术也就是利用虚拟机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虚拟出来若干台计算机一种技术。这些虚拟出来的计算机和真实的实体计算机几乎完全一样,每台虚拟机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而且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系统设置,而不用担心对实体计算机造成损失。
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解决一般院校课堂教学没有网络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一些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演示所需要的特殊环境要求的问题。
2 利用虚拟机技术构建实验演示环境。
在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网络攻击典型手段等演示中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为了方便备课和教学可以采用笔记本电脑)上同时启动多台虚拟机,对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大,在操作中也经常需要重新启动虚拟机,考虑到Virtual PC在资源占用和简单易用上的优势,所以,在本课程的实验演示中虚拟机软件选用了Virtual PC。
Virtual PC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设置不是很复杂,但是在构建具体的实验演示环境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虚拟机数量的选择问题。为了节约资源,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一般建立2个虚拟机就能满足实验演示的需要了。
2)虚拟机操作系统安装的问题。如果建立了2个虚拟机,一般一个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另一个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安装过程和操作与实体机上的操作一致。在安装操作系统时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演示木马的功能和危害还有网络攻击手段,因此虚拟机的操作系统还不能全部打上补丁和安装杀病毒软件。
3)实体机的网络配置问题。Virtual PC是通过在现有网卡上绑定Virtual PC Emulated Switch服务实现网络共享的。对于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如果实体机在课堂教学时网线没插或没有网卡的时候,要安装Microsoft的loopback软网卡,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在Virtual PC的Global Setting里,当有网卡并插好网线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现实的网卡;当没有网卡或网线没插的时候,将Virtual Switch设成MS Loopback软网卡,即可实现网络共享。
4)实体机的硬盘空间问题。在一个硬盘分区中,为每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预留足够的硬盘空间。Windows2000 Server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2.4GB,Windows XP的虚拟机映像文件约占1.5GB。如果启用硬盘Undo功能,所需硬盘空间还要增加一倍。
5)实体机的内存大小的问题。由于在实验演示时要同时启动2个以上的虚拟机的数量,所以,要尽量扩大实体机内存的大小。建议实体机系统的内存最少也要达到1G。
3 虚拟机环境应用于网络信息安全课堂实验演示
在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中,虚拟机环境主要应用于网络典型攻击手段和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实验演示,在实际演示时,可以将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于网络漏洞泄密隐患有更加真切的体会。本文设计的演示内容是利用RPC漏洞攻击和灰鸽子木马的功能与危害,具体实验演示设计如下:
1)在实体机上分别启动Windows2000 Server的虚拟机作为攻击目标机,启动Windows XP的虚拟机作为攻击计算机。
2)在攻击计算机上启动DCOM漏洞扫描工具,扫描目标机IP地址,结果显示目标机存在RPC漏洞。
3)在攻击计算机上打开第一个shell模式窗口,启动端口监听程序NC,并启动监听端口。
4)在攻击计算机上再打开一个shell模式窗口,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程序对目标机进行攻击。攻击成功后将在第一个shell模式窗口取得目标机shell模式窗口权限。
5)在攻击计算机上运行灰鸽子配置程序,配置服务器段安装程序。
6)利用tftp程序将配置好的服务器段安装程序上传至目标计算机,并安装启动。
7)在攻击计算机上启动灰鸽子软件,演示相关的功能。
4 虚拟机网络环境应用的优点及其缺陷
利用虚拟机网络环境,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可简单归纳以下两点:
1)在一台实体机上组建的一个虚拟机局域网环境,这个网络的行为与真实的网络完全一致,而且在虚拟机上进行网络攻击或木马演示不用担心对系统的破坏,演示结束后不保存虚拟机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方便反复教学演示。
2)每台虚拟机,在宿主机上是一个文件或文件夹。这样就具有良好的携带性和迁移性,便于教师备课准备和互相交流。
同时,利用虚拟机网络环境应当充分考虑到如果启动的虚拟机较多,则需要实体机内存要大且屏幕也要大,同时屏幕上较乱,所以虚拟机名称的规划也很重要。每次虚拟机启动的过程也同真实环境一样,时间较长,由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预先启动演示所需的虚拟机。
5 总结
对于像网络信息安全这样的课程需要演示实验时,虚拟机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和讲课的效率和效果,完成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实现的很多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现场的攻击演示给学生以很大感触,对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对于计算机专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高中信息技术受社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自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所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方法得到了认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热情不高,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创新改革,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案导学法”因易操作、高效率、实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案导学法中学案的选择
在学案导学法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案的选择。教师在开展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案进行编写,学案内容要依据下一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主要结构进行构造。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对查阅和搜集的资料做详细注释。对课本中的一些题目,进行仔细钻研,特别是一些案例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合作。譬如,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对同学们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爱好、擅长科目等数据做出搜集,通过Access程序,对数据进行排版,设置检索,打乱数据之间的单位或标注,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类型的错误录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找出数据库中的错误,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数据应当是真实有效的。通过对数据具体信息的询问,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对课程走一个形式。高中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更加敏感,通过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调动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就能够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学案导学法中的自学监督力度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实践,教师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监督,对学生做出解答。在进行引导和监督的过程中,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的空间,而对学生的监督,能够有效调整整个教学进度,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譬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过程时,往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出现偷懒、玩耍、和别人交头接耳的现象,严重干扰了课堂秩序。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身上,可以让学生讲述他在讨论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另外,教师通过巡视,通过有效监督,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深入性学习,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有效的监督,还可以让学生处于紧张和放松之间,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发现学生的不足。
四、学案导学法中的总结与深化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078-02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学会相应的知识点。案例的设置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1)教学案例应该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关性。选择教学案例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讲解某个知识,与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案例应该是学习者所熟悉的。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充分了解学习者是否熟悉这一案例,以免陷入无限举例解释的圈子。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中课本导入环节选择的是杨叔子打猪草的例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猪草,有的学生对猪的认识都不深,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案例。
(3)教学案例最好不要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获取信息的方法,让学生们思考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学生表现的,并展示了一张班主任从门后面偷看学生情况的图片,这样也许会使学生感兴趣,但是,会不会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所以,教学案例还应该注意传递正能量。
二、案例教学法实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节课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这样一种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①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②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能够正确地定位信息需求并且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到相关信息;③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教学案例的设计如下。
1.课堂引入
展示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找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这首诗歌说明生活中到处都存在信息,我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出本章学习内容为信息获取。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师用“大武汉春秋”这个笑话(易中天和于丹都是在《百家讲坛》上的名人。易中天说:“我出了一本新书,叫做《大武汉春秋》。”于丹却说:“老易出了这本书,我只看书名就知道是本科幻小说,武汉哪里有春秋啊?”)来说明武汉天气变化无常,那么获取明天武汉天气是很有必要的,然后让学生思考获取武汉天气信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获取信息可以通过看天气预报、看报纸、打电话以及网上搜索等方法,说明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让学生回答最想采用的方式,为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引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定位信息需求
展示《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宣传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穿越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穿越了会是什么情况?假如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越,但机会只有一次,你应该做哪些准备?通过学生的回答(想好自己穿越到哪个时代的哪个时间,什么地点,那个时代的情况,然后再搜索相关信息),教师总结怎样定位信息需求:考虑时间、地点、内容三个方面。
4.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提问做好穿越准备,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取到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信息的四种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的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并让学生尝试分析各种类型信息的优缺点,教师再总结。最后教师再将话题引向媒体(以电视、报刊、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因特网为核心的新媒体),让学生对媒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5.确定信息获取的方
教师询问学生:班主任平时是怎样得知你们表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观察法、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网上搜索等。
6.评价信息
教师先告知学生评价信息的几个角度,然后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信息。其中,以香蕉和苹果的例子(我想要一根香蕉,可是你却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来说明相同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以《我是歌手》这一热门节目引导学生想想平时是不是收到过“《我是歌手》栏目组”给出的中奖彩信(展示两张中奖彩信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信息的真伪,从而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个方面来辨别信息的真假;以兰德公司在朝鲜战争中预测到“中国将出兵朝鲜”但美国军方没有采用的例子说明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最后,以孙悟空的图像结束本节课,希望学生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正确地评价信息!
三、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采用教学案例法,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本教学设计也是几经修改,第一次是想通过一个“请带我到______旅游”为话题进行探讨,贯穿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发现这样做难度很大,学生兴趣可能也不会很高,所以,又一次修改:通过天气的例子引入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然后,一一剖析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同的例子。在第一次讲课后发现学生兴趣不大、配合度不高,又再一次修改,增加了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尤其是引入了穿越这个热门话题。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学效果较好。这也说明教学法在设计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备好一堂课,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