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0 14:43: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118-02

一、定义

1.课堂管理技能的定义。所谓课堂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整个过程中对一课堂所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来协调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有效程度以及能力。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控、组织以及协调,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采用的所有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课堂管理技能的含义包括课堂资源、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率这四层含义。

2. 课堂效率的定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效率就变得异常重要。教学过程当然也不例外。在相同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也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简而言之,课堂效率就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实际的学习成果与应有的教学成果之间的比值。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成果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后,实际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升华以及能力的提高。单位时间里应有的教学成果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在能力、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提高所进行的预测。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这主要受学生自身与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影响。其次就要适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预测制定的太低则成效不大,如果制定的太高,就会难以实现,因此准确地预测课堂教学后学生能力、知识与情感的提高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观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心中,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兴趣与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2.基础不牢,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初中生过于追求分数,对考试分数也存在侥幸心理,并未理解英语学习的真正目的,这就导致了基础不牢;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过分依赖老师,并不能举一反三,这就造成了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局限性。

三、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1.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间接作用。

(1)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尽量满足。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以学生的求学需要为主,以学生为本。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合理地进行满足时,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课堂管理技能的同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不管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一旦没有妥善的解决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也要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对学生的尊重的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使学生觉得受到了充分地尊重,对教师有感激之意。因此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是指出的错误都要认真对待,并给予及时的回答,不敷衍了事。最后要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思考是有意义价值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持肯定态度。

(2) 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消极的课堂气氛会阻碍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初中一般每周所安排的英语课时是比较多的。如果能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们才能精力充沛、聚精会神、情绪稳定、思维开阔,而如果是在一个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学生们往往就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维狭窄,学习效果也比较差。教师在教学课堂管理中要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社交与自尊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教师要采用适合的方式去解决影响课堂氛围的因素,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被尊重。

(3)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机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同样学习积极性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习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管理技能,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有充分了解,让他们对自身产生责任感;② 采用竞争形式来促使学生提升。比如举行英语竞赛、学习小组等;③采用奖励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学习。这种奖励方式既包括口头奖励也包括物质奖励;④用数据说话。通过利用确凿的数据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充分了解。比如作业分数、考试分数等。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2. 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才能产生高效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有利于营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英语课堂效率具有直接作用。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存在很多多变因素,而这些多变因素往往会对教学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课堂管理技能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1)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过分自由,放任自流,则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终止。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应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优良的课堂管理技能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能够明确的定义学生哪些行为是自己期许、赞赏的,哪些是自己不允许的。在教学之初,老师就可以与学生互相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原则与期望,协商制订出共同的课堂规则,这样就有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

(2) 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后就是要维持了。课堂中一些突况往往会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维持课堂秩序。大量实践表明,通过新颖的教学教授与课堂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是维持课堂秩序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可能全部是全体学生都感兴趣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学会洞察学生的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经常的鼓励学生学习,确保自身的教学方式具有吸引力,及时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对成绩较差或是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给予适时的关心与指导,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注重课堂内外、及不同课堂之间的教学过度。如果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技能,必将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交头接耳、无精打采、三心二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这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开展一些相关游戏或是比赛,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3)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虽然通过各种课堂管理技能来建立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是不敢确保所有的学生自始至终都会聚精会神,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一旦课堂上出现了突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堂管理技能来确保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管理技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违规行为并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把握,采用适合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客观地对待问题。教师利用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避免一些不公正态度以及压制态度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课堂中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课堂管理技能也有利于将问题消弥在萌芽中,及时迅速地解决,也能够使得良好的课堂秩序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使学生在最佳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钦瑞.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探讨[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4,2:263―267.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49-02

大家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培养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知识传递给每一代人。因此,不得不说,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是要给学生们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有用的人。对于教师来讲,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是相当大的,因此他们必须要勇敢地接受新时期人们对于教育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相当于管理着一个大的家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关心爱护。他要负责好班级内部的每一件事,更要做好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当然了,也可以说教师是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的品行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端正自己的品行,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不管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作为一名教师,一个班级的良好建立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班级才能更好地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对于教师不再表现出太多的尊重,他们不再畏惧教师。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当前课堂秩序出现混乱局面,学生对教师不够尊重。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在新时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工作被逐渐提上了日程。

1 当前教师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对当前教师在课堂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包括很多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那么要想发展好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其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他们也是影响课堂管理的最主要因素,以下就是我们的分析:

1)挫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通常会注意到班级内部总有一部分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与人相处的也不好,对于班级的秩序或者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等表现出的不适应或是厌烦情绪,他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来,这就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同时,他们的这种挫折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这就是课堂管理工作的问题所在。

2)寻求注意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注意,他们渴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会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表现自己。这一部分人,他们可能是因为成绩不好或其他的原因而不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他们就会故意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举动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管理工作。

3)生理因素

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发育已经完全,对于男女之间的事就会特别好奇,因此,当他们面对这些男女问题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如果学生生理上出现问题,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大的焦虑,对于男女关系处理不合理等也会使他们焦虑,而他们的这些行为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就会严重的影响课堂秩序。

1.2 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教学不当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他们在开展课堂之前,必须首先对自己所教学的科目进行很好的准备,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做好备课。而这里所说的教师教学不当就是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他们自身表达能力差而造成课堂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是很常见的。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准备不充分,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他们就会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那么就会造成课堂管理工作过程中产生问题。

2)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的最主要因素。教师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因此他们对于学生的某些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就会惩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公开责骂、体罚自己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训斥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教师一节课的课程目标也不能够被完成。这样一来,课堂秩序就会混乱,不仅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也使得教学内容要被推迟。

3)丧失威信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这样的教师也是经常会见到的。当然了,教师一旦失去了威信,他们就很难更好的管理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的管理就会出现不理不睬的局面,这样会极大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当然了,教师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能是教师自己教育方式不恰当造成的,也可能是教师知识水平达不到学生要求造成的等等。教师一旦在学生当中丧失了威信,那么他们就很难进行班级的管理。

2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工作的策略探讨

2.1 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职

作为一个教师,首先需要拥有的就是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必须要舍得为学生付出,更要能做到对这个工作的热爱。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他要做好班级课堂管理,首先就应该对这个工作充满热爱,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职。社会在变化,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现在的学生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听话,那么服从管教。由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家庭一般孩子比较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那么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就越来越严重,这就使得学生在学校就很难被管理,更不用说是实现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读书不再是为了能拥有一份好的工作,可能他们只是被送去了学校让学校帮忙看管。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对于不听话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引导鼓励。所以,教师真正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做好,他更重要的职责是去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让学生不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才能更好地遵守课堂管理秩序。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品行,教师要尽可能的帮其纠正,让他们可以很好地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去分辨善恶丑美。同时,教师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督促学生好好学习,让他们学会遵纪守法,这样班级的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教师的工作艰苦复杂,他们需要花费很大的耐心和对工作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生。

2.2 教师要尊重学生,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生存权、人格权,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去尊重别人。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尊重是必需的,只有他们首先尊重了学生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尊重,在学生尊重教师的情况下,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尊重学生

对于教师来讲,他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做到的并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去尊重学生。学生是有人格的,而且新时期提倡新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班级管理者、学生各项事物的领导者,学生可以是老师的朋友。而要做到朋友这一点,教师就要放低姿态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而不是用老师的威严去命令学生。尊重学生是新时期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尊重了学生就会在学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那么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好地开展。

2)用爱心去关爱学生

爱心也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一个必备素质。当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时刻站在学生跟前,及时去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波动。教师应该时刻有着对于学生的一种爱心与关心,让学生可以更加愿意与教师亲近。当教师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效率,也会间接地使学生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会有一定的阴影。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近学生。教师的爱心关怀是学生建立良好人格的必要领路者。爱心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教师必须时刻让自己的爱心闪光。教师用爱心去关爱学生,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那么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维护课堂秩序。

2.3 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他们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他们的工作负担很重,因为他们还要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还得时刻为班级里发生的操心,可以说教师压力是很大的。因此,他们有时可能会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给自己在班级里找一些帮手,帮助他们管理班集体。这就体现了班级委员会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凭借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去从班级中寻找一部分可以帮助自己的人。教师必须首先选择一个班长,这个人要工作认真负责,并且要受学生拥护。班委会成员不仅仅要为班级服务,还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地建设班级,必须拥有一个好的班委会。大部分班委会成员都是由学生公开投票选出自己心目当中的最佳人选,他们是那些受到学生喜欢的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好的班委会的建立,不仅仅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中发生的事情,处理班级问题就更加方便快捷,他们也可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通过班委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工作就更容易进行。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0-02

大学之于高中,有很多变化,变化之一是课堂的变化:不再穿校服、不再喊“起立”、课堂不再安静、教室不再干净、老师不再敬畏、学生不再规矩、师生不再亲密……这些变化引发了社会对高校课堂礼仪的关注和讨论。

一、高校课堂需要礼仪

“礼”是“礼貌”,“仪”是“仪式”。课堂礼仪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课堂礼仪是师生礼仪的交汇处,是校园礼仪的落脚点,课堂礼仪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学风、校风及校园文化。

1.礼仪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在西方,“礼仪”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本的意思是通行证。培根也认为,礼仪是一封永久的推荐信,是走向成功殿堂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有礼走遍天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往往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要高得多。常有这样的报道见诸报端:某大学生因不懂面试礼仪而败下阵来。可见,在就业难的今天,礼仪之于大学生具有了特殊的现实意义。课堂礼仪对知识、技巧的要求虽不同于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专业领域的礼仪要求,但其蕴含的恭谦礼让、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品质要求却是一脉相承的。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如果我们寓教于礼,潜移默化,“礼”的本质和精髓就会固化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

2.礼仪是课堂秩序的守护神。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与“秩序”对立是“无序”。课堂需要秩序,没有秩序,教学无法完成或高质量的完成,这是常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无序”状态?课堂秩序靠什么维护?从课堂礼仪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有关仪表、仪态和仪式的行为规范;从课堂礼仪的目的来看,它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从课堂礼仪的手段来看,它是通过“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不同于“制度”“权威”等外力作用,因此,行之更远。因此,可以说,礼仪是课堂秩序的一部分,课堂秩序又通过课堂礼仪得到巩固和升华。

二、高校课堂礼仪现状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笔者的长期观察发现,在高校课堂中,礼仪缺失现象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仪式礼仪缺失。仪式是通过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影响、调动师生的情感,引导、强化师生的价值取向;仪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仪式气氛庄严、程式规范、意蕴深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仪式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仪式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在今天的高校,有几个教室还有课前礼?有几所学校还有升旗仪式?

2.仪表礼仪缺失。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师生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在南方的夏天,学生穿短裤、背心、趿拖鞋上课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女同学衣着紧身、暴露,饰物夸张、失调,头发五颜六色。一些女教师衣服高腰、穿短裙、画浓妆、留长指甲,这些社会化的装扮与高校教师的身份不符合。男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蓬头垢面;男教师不注重个人形象,不理发须,衣着随便。

3.言行礼仪缺失。迟到、早退、玩游戏、听音乐、吃零食、睡大觉、交头接耳、勾肩搭背是高校课堂常见画面。某些老师也有失礼之处,如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语言尖酸刻薄,有时甚至说脏话、说荤话;一些教师不安心教学,课外业务繁忙,上课期间电话不断;一些老师自始至终坐着授课;更有少数的男教师烟瘾发作,在教室里吞云吐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高校课堂礼仪缺失原因

1.受高校一些教师自由思想的影响,欲挣脱礼仪的束缚。思想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灵魂,但一些老师过度解读这一论述,认为自由就不要形式、不要规范,认为礼仪是陈规陋习,是限制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因此,不主张、不践行。一些学生也认为,大学应该是学术活跃的地方,太多的礼教会让课堂气氛变得凝重,因此,极力反对课堂礼仪的推行。

2.受不良社会思想的冲击,传统道德思想受到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金钱化和利益化,惟利是图、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横行,把诚信、服务、奉献等看作是落伍的道德规范,自我欲望无限膨胀,无限向他人、家庭和社会索取,从而造成了日益紧张的人际关系,道德滑坡至使礼仪失范。

3.高校扩招,教师礼仪素养下降。前些年,高校扩招迅速,从社会上吸纳了大量新老师。这些老师来自各行各业,且一部分为非师范毕业,对教师职业礼仪尤其是课堂礼仪认识欠深入。入职时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岗前培训,但受培训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培训科目仅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少数几门课程,课堂礼仪等相关知识没有涉及,造成整个高校教师礼仪素养下降。

四、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关键在创新

高校课堂礼仪缺失严重,高校课堂礼仪回归势在必行。近几年关于恢复课堂礼仪的呼声很高、措施也不少,但成效不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关键的一点,课堂礼仪从形式到内容缺少改革和创新。以下是笔者在湖北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上对课前礼的一次活动实践,以此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起立”声响起,男女生分别以商务礼仪站姿激情朗诵师生共同提炼的课程导语:“我们怀揣共同理想,崇尚人本理念,坚守人权底线,倡导人文关怀,以人力规划为导向,以职务分析为前提,理顺薪酬体系,强化绩效考核,健全聘用管理,提升培训开发,规划职业生涯,奋力攀登人力管理新高峰。”朗诵完毕,学生落座,课堂教学正式开始。

该课前礼形式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发挥了“起立”的传统作用,即迅速切断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手头事务,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开始的课程上;二是增强学生对课程架构的认知。将课程主要内容融入课程导语,反复朗诵、反复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要点结构当了然于心;三是提前与职场接轨。现在一些优秀的公司有做早课的礼仪,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宣导企业文化,达到员工价值认同。新课前礼仪与公司早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经过提炼的课程导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催人奋进,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昆.加强成人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6,(4):16-17.

篇4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01-01

有人说,班主任是班级的影子,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对班级的重要影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对整体的学风、作风负责,更要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其重要性由此可见。而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责任尤重,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及模仿性很强,作为班级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班主任就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极其注意。因为小学班主任不比中学班主任,他们所管理的对象是一群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孩子们贪玩任性,理解不了大道理,且父母护犊心切,不能对孩子进行过激的言语教训,更怕对小孩子的身心造成创伤。因此,相对而言,小学班级不好管理。

作为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对班级进行管理,做到张弛有度,既能让学生敬爱,有亲切感,而又保持敬畏之心,课堂安静有序呢?这是这篇论文着重想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班级进行管理。

1.制定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使课堂安静有秩序,使班级的学风浓、作风好,需要班主任制定相关的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新课改以来,要求转变授课理念,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而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学生贪玩好动,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给上课的任课教师带来不良印象,课堂质量得不到保证,课堂效率得不到提高。若是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单凭批评教育,这对小学生的管理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学生懂得教师不会打骂自己,对轻微的批评毫不在意;另一方面学生年纪小,对摆事实、讲道理等教育方法不理解。

种种原因结合起来,制定规章制度,让班级所有学生作见证,禁止有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这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规章制度,就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得发生"徇私枉法"的包庇。制定班级公开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们明确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一旦违反就需要受到相应的处分。因为管理对象年纪很小,他们都希望成为教师表扬的、令其他同学们羡慕的榜样,也知道被批评是不荣誉的事情,所以在学生都理解的前提下,大家会一起服从该规章制度,甚至会帮助教师制止其他违反制度的学生,使课堂纪律井然有序。

2.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要想让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仅仅用严苛的批评使学生们害怕,这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们自动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方面的精神导师,更是学生处事为人的行为导师。所以,教师一定要谨记自己的教师身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

所谓"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良好品德,这些良好品德包括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等等,这有利帮助小学生培养社会公德,养成良好品德。小学生的身心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心灵如同是一张白纸,教师的行为品德如同画笔会在纸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不但要帮助学生们学习进步,更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3.采用多种评定标准,对学生一视同仁

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评定应该采用多种标准,绝非仅有学习成绩一种,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务必做到一视同仁。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是可以分为成绩优良生和基础薄弱生,可是他们都是班级的一分子,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成绩只是评判学生的标准之一,班主任切勿仅以成绩论英雄。很多任课教师可能会凭借学生成绩的优劣不平等地对待学生,但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则需要对学生一视同仁,采用多种评判标准评判学生。

班级劳动是否勤劳积极、各种艺术才能、课堂是否遵守纪律等,都可以是班主任评判学生的标准,甚至可以凭借多样的评定标准,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职务,使学生在班级的存在感加强。这种评判方法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同样受到班主任的重视,这会使学生对教师更加敬佩,自然会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

4.真心关爱学生,赏罚并重

对学生来说,真正的关爱才是最期盼的,这也是最容易使学生信任班主任的法宝。尽管孩子们年纪小,但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们是能体会出来的。孩子们的年纪比较小,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相对而言,与之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父母亲。因此班主任对孩子进行管理,首先要和学生们处理好师生关系,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服从自己,将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孩子。

因为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上,要张弛有度,赏罚并重。一方面,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烈,都喜欢让教师表扬,可以在其他孩子们面前炫耀一番,因此,当学生的行为值得表扬时,教师不要吝啬言语,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其他学生以之为榜样,加强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家庭中过惯了掌中宝的滋味,在学校自我约束力不强,一旦发生扰乱纪律的行为,班主

任要及时对之批评要求学生改正。只有对学生赏罚并重,而不是一味好言相劝或是严厉批评,才能树立起班主任在班级的威信。

篇5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是关注固有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没有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导致不少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课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就是体育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了。既然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及身体素质,那么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喜好,虽不能纵容学生无理、无意义的要求,但确实应当选择广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下工夫,使体育教学变得更为有意义。对于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来讲,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善也是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

2.规范体育教学课堂秩序

不少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比较自由的,体育课堂秩序往往会比较散漫。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布置了体育活动任务后,学生们没有秩序性,三五成群甚至是自己忙自己的。所以,教师在体育教课教学上一定要规范课堂秩序,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上课时间一定要按照教师的安排如期进行,不可让学生拖拖拉拉或者糊弄着完成。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课堂纪律,学生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个人行为会对集体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变为一盘散沙,如何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课不能迟到、站队要规范整齐、课堂上的体育活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不能早退等看似平常的课堂纪律都要注意。这些要求都需要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锻炼奠定基础。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集体。所以说,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秩序规范性,如此一来,在不知不觉中团队精神就已经得到锻炼了。

二、在教学中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

1.将学生们的从众心理转化为正能量说到从众心理,人们会认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从众心理就是有害物,其实在不少方面,从众心理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导。比如说,有些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由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么这些不想上体育课的学生也就跟随多数学生的要求,选择上体育课。即使这些学生的选择有些勉强,但是在日后的体育活动中,必定会随着集体感的形成而日益接受并喜欢集体活动,毕竟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2.利用学生的服从心理进行体育教学在教学中,服从存在于每位学生心目中,是教学事业中长久累积下来的。教师们要学会利用学生们的这一心理,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当然,即使学生有服从心理,也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肆意压制学生。要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管理。就是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理解学生的体育喜好,有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当地运用学生的服从心理对学生加以管教。

3.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心理调动起来其实在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团结互助的心理,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体育活动将学生们心里的合作精神调动出来。在体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尽量安排一些需要学生们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相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篇6

二、教师规范教学方法及任务

1.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指导与点拨,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教师更是联系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结协作的桥梁,是学生融入到团体的启蒙者。在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那么,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教育也就更加容易些。所以,教师需要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及自身的修养和教学素质,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共同朝团队合作的方向前进。通过团队合作赢得团队的集体荣誉及个体的自身成绩。

2.改善体育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是关注固有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没有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导致不少学生虽然喜欢体育课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就是体育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了。

既然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及身体素质,那么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喜好,虽不能纵容学生无理、无意义的要求,但确实应当选择广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要下工夫,使体育教学变得更为有意义。对于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来讲,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善也是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

3.规范体育教学课堂秩序

不少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比较自由的,体育课堂秩序往往会比较散漫。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布置了体育活动任务后,学生们没有秩序性,三五成群甚至是自己忙自己的。所以,教师在体育教课教学上一定要规范课堂秩序,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上课时间一定要按照教师的安排如期进行,不可让学生拖拖拉拉或者糊弄着完成。如果没有一个严谨的课堂纪律,学生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个人行为会对集体活动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变为一盘散沙,如何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课不能迟到、站队要规范整齐、课堂上的体育活动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不能早退等看似平常的课堂纪律都要注意。这些要求都需要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锻炼奠定基础。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集体。所以说,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秩序规范性,如此一来,在不知不觉中团队精神就已经得到锻炼了。

三、在教学中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征

1.将学生们的从众心理转化为正能量

说到从众心理,人们会认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从众心理就是有害物,其实在不少方面,从众心理也可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导。比如说,有些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但是由于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么这些不想上体育课的学生也就跟随多数学生的要求,选择上体育课。即使这些学生的选择有些勉强,但是在日后的体育活动中,必定会随着集体感的形成而日益接受并喜欢集体活动,毕竟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2.利用学生的服从心理进行体育教学

在教学中,服从存在于每位学生心目中,是教学事业中长久累积下来的。教师们要学会利用学生们的这一心理,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当然,即使学生有服从心理,也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肆意压制学生。要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管理。就是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管理,理解学生的体育喜好,有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当地运用学生的服从心理对学生加以管教。

3.将学生们的团结合作心理调动起来

篇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60-03

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被忽视的学生,也是影响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那么,组织好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效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但这些学生入读中职学校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多,心理压力较大。进入中职学校后,他们对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明显的恐惧和厌学情绪,在课堂上逃避参与教学活动,做聊天等无关活动,扰乱了课堂秩序。

在学习上的不自信和挫败感是中职生最常见、最突出、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中职生不想读书,又不想离开学校,自己也无法调整矛盾的心理,只好很多事在家里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教师。因此,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职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对课堂教学更谈不上喜欢,往往出现上课聊天、玩手机游戏等破坏教学秩序,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纪行为的危害性。学生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才能在行动上积极地去解决它。遵纪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师不要直接开始讲解课本内容,应该先与学生一起为课堂教学定好几项有针对性的纪律规则。规则要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可加1分;作业完成的整齐优秀加平时分1分,达到十分,考试成绩加1分。还可以进行最佳实验小组、最佳同桌评比等等。学生不认真听讲,通常是同桌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开展最佳同桌评比活动有利于实现同桌间的良性互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规则,要让学生认为教师能够说到做到。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上尚流传着“读中职无前途”的思潮。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在前进,观念要更新;读书的目的是掌握创新创业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才。华罗庚说过:“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我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名牌大学毕业生未必个个都前途坦荡,中职学生通过努力照样能成才。浙江民企百强中多数老板是中职生,不少人出身寒微,补皮鞋、弹棉花、挑货郎是他们的创业起点。而现在很多高学历人才还不是在为他们打工吗?可通过讲给学生这类事例,让他们抛弃思想包袱,抱着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有目标、有动力,知识技术就会掌握的更全、更好。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业务水平,使课堂丰富、有趣,让学生津津乐道不忍离去。这样,一方面,教师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与威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气氛,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应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创造出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设计中,可先让学生感到山穷水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想办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达到柳暗花明。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增加学生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信心。可通过和实际联系紧密的生活小细节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快乐地讨论,追求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安全用电”时,提出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被深深吸引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连接照明电路,在接通和断开开关时分别用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去测量,再将两种情况测得的数值进行比较,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课件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媒体课件教学需要学生用眼认真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大脑认真思考。因此,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换一换口味”,加点轻音乐,搞点小幽默,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比较重要的题目、学生难理解的题目,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精心设计教学用语,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高效组织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优美的艺术性教学语言,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美的享受。例如,在讲解电容对电的阻碍作用时,可以这样比喻:“交流电到电容器家来玩,电容器敞开门迎接,直流电来电容器家,它闭门不让进,这就像亲戚来了热情欢迎,仇人来了闭门不开一样”。这样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深刻且不易忘记,风趣的语言立即使抽象、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发挥行为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仅凭口头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行为语言,即动作、表情等与学生交流,其中的缘由就是通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适时运用手势、眼神和微笑,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感染力,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共鸣,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当学生回答精彩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鼓掌,或竖起大拇指,或者教师用惊喜的表情给学生以鼓励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吸引学生的。教师还应该有常规专用手势来表示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停止动作,减弱动作等等。

加强课堂中的互动与交流

应适时给中职学生以鼓励。加强课堂互动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沟通和鼓励则能增强他们的信心。

走到学生身边去 有好多教师在上课时总不肯走到学生中去,在讲台前溜达,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特别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鼠标成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羁绊的绳索,教师更不经常走下讲台,造成师生间距离越来越远。要上好课教师就必须和学生在一起,要没有距离,时刻了解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做到自己投入,学生也投入,这样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不集中精力,搞小动作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他们距离远,心理距离也远,所以教师的“威严”便“辐射”不到他们。教师走近学生,在他们的身边纠正他们的问题,这样做好处很多。如发现有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或者走过去,在不中断自己讲课,不引起其他学生注意的情况下,帮他摆放一下书本或者轻轻点下他的课桌,这种行为只是师生间的秘密,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和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感到教师相信他们 在课堂上管纪律时,要多注意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心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情感交流场所就是课堂,教师通过语言和表情把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更可以达到言传身教,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有纪律约束 通常说来,学生是否喜欢参与课堂活动,除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的表扬、鼓励等外在因素是重要原因。所以,应及时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这么多想积极发言,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特别认真听讲的同学回答。”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素质和品质有所提升。这些目标的实现要靠良好的纪律保障作为前提条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纪律的重要性,更好地去遵守纪律,无论日后他们从事什么,都能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情况看,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了更好的规划;学生们慢慢地爱上了课堂,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专业课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经常与学生悉心交谈,就专业课程相互交换意见,了解他们在每一阶段的思维方式,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摸索,我渐渐的感觉到,只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一定会使中职课堂更特别,更精彩,更吸引人。

参考文献:

[1]赵文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状况及思考[J].科技资讯,2006(5).

[2]牛保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教育,2011(10).

[3]赵河生.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8).

[4]冯忠良,伍新春,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篇8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入学门槛也随之下降,学生素质高低不同,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课堂上的不良现象,如逃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现象,呈现上升态势。那么,作为课堂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就应该拿出相应的、有效的课堂管理办法,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有效的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课堂管理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实际上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预期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因素进行有效指挥与调控的过程。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员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管理等。这些构成了课堂管理的有机整体。本文讨论的主要是课堂秩序管理相关的内容,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管理是辅导员老师的工作,任课教师只负责传授知识,进而忽略了课堂管理,造成课堂里面充斥着各种不良的现象。然而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我认为就是育人的一种体现。同时和谐的课堂秩序,也有利于教师正常教学的开展。

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是所有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可以终身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中最直接、最显著、最频繁的活动。虽然高校学生的培养强调自主学习,但是没有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很难保障。那么有效地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堂授课环节,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绝大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课堂的教学质量,光靠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课堂管理办法,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高校目前存在的课堂秩序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考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总是觉得“60分万岁”,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如走神、说话、玩手机、看课外书、随意进出等现象,甚至是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受不良风气、没有目标、学习功利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大学不再是小学、中学那样死读书,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不是说不死读书就是不读书或者把学习放到次要位置,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才是其它所有事物的根基,根基不牢,其它的东西再精彩也是过眼云烟。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相比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旷课情况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就是摸清大学的情况,考前靠着老师勾画的知识重点,突击学习一两周时间,甚至是通宵几个晚上,就能顺利通过期末测试,甚至是拿到不错的分数。几个学期下来,渐渐的养成了平时不努力,考前突击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知识的能力可想而知,教学质量的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大学教师更多是采用柔性管理,对于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因为这些学生课下也会主动学习。但是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柔性管理,就是各种问题滋生的温床,因为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上不学习,课下也不会主动学习,而是沉迷网络、游戏等等事物上。对于这部分学生,课堂管理势在必行。

四、完善高校课堂秩序管理的具体措施

结合我所在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本文所提的措施主要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困生,他们需要借助教师的外力来改变学习的态度。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1、刚柔原则: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

2、动静原则: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统一,静为基础,动为核心,动静结合。

3、差异原则: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同时又善于消除学生的差异。

(二)教学过程管理办法

1、学生上课需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利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根据学生人数,教室后面设置迟到区,凡是坐在迟到区的学生,都按迟到进行扣分。

3、上课开始的10-15分钟,教师对学生之前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建议采用测验或“定点”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有复习的意识,这样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上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用设问的方式来加强互动,重点考察“打酱油”的学生。

5、讨论课环节,坚持随机抽人的原则,对于“打酱油”的组员,建议采用“升降级”的方法,就是一旦被抽到,但无法上台讲解的同学,先黄牌警告;第二次讨论课继续抽之前得过黄牌的人上台讲,如果没改进,再次黄牌警告,则两黄变一红,取消其讨论课的分数,并脱离目前的讨论小组,降级到特别小组。在特别小组中表现优秀的,我们可以再升级到之前的小组中,恢复其讨论课评分的资格,但起评分降低十分。

(三)平时成绩的打分方法

1、每项指标分数不设上限,对于某个指标差的扣分不设上限。

2、重点考虑客观指标,即能明显看到个人学习状况的指标。如以赛促学中优秀个人及团队。

3、具体评价指标有:讨论课、竞赛、考勤、测验、作业、回答问题、记笔记情况、图书馆到馆及借书情况等等。

(四)范例

1、讨论课,占平时成绩的50%,采用“项目经费法”。即老师给小组打分,组长组员互评。特别注意讨论课过程中表现不好、不积极的组员,做好平时记录,作为组长给组员打分的参考。对于不做准备的组员,采用“升降级”的方法。

2、竞赛环节,占平时成绩20%,给优秀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并在期末成绩中得到体现,同时促使大家重视竞赛环节。

3、考勤,占平时成绩10%,迟到一次扣2分,三次迟到平时成绩记零分;旷课一次扣5分,两次旷课平时成绩记零分。

4、测验和作业,占平时成绩10%,迟交一次扣2分,三次迟交平时成绩记零分;一次不交扣5分,两次不交平时成绩记零分。

5、回答问题,占平时成绩5%,主动回答并正确加2分,错误不加不扣;被动回答并正确不加不扣,错误扣2分。

6、记笔记情况、图书馆到馆及借书情况,占平时成绩5%,每月检查一次记笔记情况、图书馆到馆及借书情况。

五、结论

严格的课堂管理,把学生拉回教室,再结合讨论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上升了,最终实现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何云剑,何红华. 大学课堂管理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7,(30).

篇9

科学课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此,课堂中常常出现喧闹、混乱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做法逐渐改善这一状况。

1.上好开学第一节课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从不上新课,而是组织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要求、器材的准备与保管、课后的收拾整理、实验报告单的填写等方面进行商议,制定出本班的《科学学习要求》,然后张贴在教室的“公开栏”中,让学生随时明白要求,并在课堂中严格执行。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管好了一个小集体的秩序,整个大集体的秩序也就成功了大半。所以在分组时,应与班主任分的学习小组基本保持一致,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选好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员,并进行培训,今后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孩子体验不同角色,体会自觉维护纪律的重要性。

3.培养良好倾听习惯在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没等老师说完要求,学生就开始动手,课堂一片混乱;在交流时,不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我与学生约定俗成,用师生对接科学格言的形式提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例如,用“大胆实验,小心求证”表示开始,用“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表示结束,从而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汇报之前,强调对汇报者和倾听者的要求,并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奖励。

4.提高器材时敢馐

在科学实验中,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外,有时需要学生自备器材。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准备器材的意识和习惯,就会因缺乏器材而影响活动的开展,造成课堂混乱。为此,应做到:提前2至5天列出器材准备清单和具体要求,并告知学生。例如,在教学“模拟‘火山’喷发”这一实验时,除了酒精灯和三脚架外,土豆泥、番茄酱、易拉罐皮、火柴、矿泉水瓶需要学生自备。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对自备材料应做出如下要求:土豆泥尽量压碎,保持自然湿度;易拉罐皮留其侧面,保持平整;取适当的番茄酱装入空瓶中,加水稀释。

二、重实验器材调控课堂纪律

科学课的乱象一般都出现在探究活动环节,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无所事事,东游西逛;有的学生你抢我夺,争抢材料;有的学生则把材料当成了玩具,独自享受。而这一切都是材料惹的祸。因此,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心选取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教师一定要选取利于学生操作,利于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现象的材料,提高实验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流动的空气》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空气会流动,我就为每小组准备了一个连通气球装置:在一根吸管两头分别捆上一个气球,其中一个充满气后用线捆扎。实验时,孩子们直接解开充了气的气球的捆线,观察两个气球的变化,从而形象地看到了空气会流动这一现象。

2.有序收发材料实验材料的适时发放、回收,对课堂纪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果材料的收发及时、到位,孩子们的兴趣就高,反之就会分散注意力,削弱学习兴趣。所以,对材料发放时机的把握,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例如,在教学《神奇的磁力》时,每种磁铁每组至少各准备一个(保证每人都有一个磁铁),并用盒子装好,由材料员保管。当“探物游戏”开始时,由各个材料员进行分发,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探物游戏”中去,体会磁铁的磁力和分析被吸引物体的材料组成。当“探物游戏”结束后,各个材料员迅速收回磁铁,装入盒中。等到探究活动“哪里磁力大”时,再由材料员取出其中的一块“条形磁铁”进行小组探究。否则,很多学生都会停留在玩耍磁铁中,课堂秩序就会处于无序、混乱中,从而影响活动实效。

3.控制材料数量

材料的数量是每个孩子一份还是每个小组一份,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灵活设计。一般来说,容易准备的而且需要每个孩子都动手的,就每人一份材料;如果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则每个小组一份材料。

三、善于评价激励催化课堂纪律

篇10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管理;管理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基础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及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理想,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更是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正常教学,因此,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凸显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概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即显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与隐性课堂问题行为。显性课堂问题行为指敌对的、攻击性的和不服从的行为;隐性问题行为,指学生表露出害怕别人,感到焦虑,对那些可能受到的批评、嘲笑或抛弃的处境表示回避的行为,是一种退缩的行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后排现象”问题。

走进一些高职思政课的课堂,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抢坐后排,甚至于有的学生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其原因竟然就是坐到后排座位上。

2.课堂“低头族”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所以,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放眼望去,偌大一个教室里虽然坐满了学生,但低着头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发短信等学生占较大比例。

3.课堂纪律意识问题。

高职院校一些学生的学习基础、自控力较差,中学阶段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加上进入高职院校后人生目标模糊,一些学生大学生活过得自由散漫,在课堂上说话、睡觉、吃东西、打闹嬉戏,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缺乏学习意识和课堂纪律意识,对老师的课堂管理持一种抵触情绪。

4.课堂参与积极性问题。

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授课方式的影响,加上自身学习目标和信心缺乏,一些高职生不习惯、不适应在课堂上发言、和老师交流、对话,即没有养成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5.轻视的心理问题。

一些高职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无趣,来到高职就是学习专业的,于是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

二、加强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面对思政课堂中存在的诸多课堂问题行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学生个体正确认知、努力学习和实践,又要依靠外在的熏陶、规范和管理。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所以,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2]。著名的加拿大教授江绍伦曾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

2.有助于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即要求教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学生应在熟悉、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自由活动。课堂纪律情境是微妙的,教师的神态、表情和手势等非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感染力,使学生自觉遵从教师的意愿。可见,有效的课堂管理能加深师生间的彼此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课堂问题行为听之任之,或处理不当,必然会破坏课堂气氛,致使教学效果弱化,甚至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管理会使学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是有纪律要求的,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的,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的课堂管理营造的高质教学环境既保障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又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三、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的有效对策与技巧

1.建立课堂规则,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必须清楚地讲明课堂纪律要求,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纠正和惩罚不良的行为,也就是借助制定的课堂纪律要求、管理规则进行课题问题行为管理。高职思政课课堂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规则制度的力量,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首先,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效果的预期,针对课堂问题行为制定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奖惩细则和办法,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其次,在第一次课上就要让学生明确课堂表现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课堂要求及奖惩措施。明确课堂要求、建立课堂规则,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们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课堂活动的度,减少学生做出扰乱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过程的行为。

2.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主观意识和组织能力对整个课堂秩序、教学效果等起着非常直接和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广大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课堂纪律如何、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课堂管理责任意识不强和课堂管理能力欠缺。经调查了解,现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大,既有学生厌学情绪的影响,又有老师管理不当的因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放任不管,那学生更是肆无忌惮,而且会让更多学生效仿,最终造成课堂混乱、无序,课堂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由此可见,完善目前教学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管理纳入教学考评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广大教师课堂管理意识和责任,并不断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集中体现。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3]。只有运用教学机智才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巧妙地得以处理,从而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增效的作用。其次应通过构建起积极师生关系实现管理提高教师课堂的领导力、掌控力。因为师生关系如何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冷淡则易造成学生精神紧张、思绪不宁、抵触教学活动,从而不利于课堂管理。相反,友好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是有感情的,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愿意配合、服从的,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课堂有效管理。

3.优化教学过程,激发课堂活力。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者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决策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发掘归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以此维持积极的课堂环境[5]。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尊严感得以满足,课堂气氛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课堂秩序必然是有序的,教学过程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要使课堂秩序有序有效,就必须使学生安于课堂,享受课堂。如果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中、组织不合理、内容的枯燥、不接地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极易引发问题行为。所以,课前,广大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尤其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较枯燥乏味,不易学生接受。只有不断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从预防先于干预理论出发,课前,广大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对客观的课堂环境进行设计,对学生的心理环境进行先期诱引,以形成良好的授课开端。课中,广大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凝聚班级的合力、激发课堂活力。以任务或项目为驱动,以小组为形式协同开展,进行合作学习,建立起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增强班级每个学生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同时人人都有事做,都有施展自身才能、发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必然会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作者:张立梅 王国顺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87-90.

[2]杨滨.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20-23.

[3]张健.新课程与传统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机智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9-20.

[4]孙小红.互动论视域下积极师生关系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