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科研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0 14:43: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临床护理科研,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临床护理科研

篇1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护理学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要求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硕士生培养目标,部分院校在硕士研究生科研阶段指导学生深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临床护理领域的问题,但在临床护理科研选题与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护理硕士生的核心能力作一阐述,以供交流。

一、临床护理科研现状

临床护理是护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临床护理研究能够推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直接或间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近年来,临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临床护理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整体科研素质不高,使我国在临床护理领域研究多局限于描述性研究及回顾性总结,缺乏使用Meta分析、质性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特定问题的研究,且研究欠深入,缺乏护理特色。

二、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护理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忽视临床实践

培养护理硕士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强调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课题的选题主要来源于护理实践,常常需要经过临床实践中的较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想法,从而提炼出研究课题。目前,护理研究生课题部分来源为导师研究课题,多数为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查找文献确立的,仅有理论上的论证而缺乏一定时间的护理实践过程。因此,科研设计进入临床资料收集阶段,则暴露出众多的实践问题,影响到科研的顺利进行,甚至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经不起进一步的推敲和实践检验。

2.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过程

刘苏君认为,护理实践与护理科研的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科研是一种认识活动,它通过护理实践获得感性经验,经过理性思维上升为理论,揭示护理实践探索中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虽然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安排护理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但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大多数院校由于研究生科研时间的限制,临床实践多安排在课题选题之后,主要依靠导师安排进入医院依据科研实施的需要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带教,临床实践与临床科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临床科研的压力下,使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疏于切实掌握临床护理专科知识和技能,缺乏对众多临床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仅为完成科研而科研。加之护理研究生导师多数从事护理教学或护理管理工作,不能直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指导,而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学历低、缺乏实践和科研结合的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缺乏指导性,不能针对研究生的个别需要、专业发展潜能予以系统性的培养。

3.研究生核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生源多数为本科应届毕业生,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部分院校的护理研究生从事前瞻性研究,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或护理干预,这更加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因素,以保障科研的顺利进行,使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参与研究,真实地反映自身生理心理状态,使研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临床现况、干预效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三、对策

1.建立联合培养模式

建立联合培养模式,由原导师担任研究生的第一导师,根据研究生所从事课题的研究类型、方向,选择能够对课题实施进行指导的医学专业导师或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护理经验的临床护理专家担任第二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实施过程进行临床指导和质量监控。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护理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过程。

2.核心能力培养

(1)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意义在于加强研究生对护理专业本质、内涵及特征的理解,为今后从事临床、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将临床实践置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在明确科研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由导师组安排研究生于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医院进行至少为期半年的临床实践。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掌握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患者有效沟通,以敏锐的科学思维去发现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康复和临床护理工作改进的问题,同时尝试运用所掌握的科研知识,新技能推动护理实践,拓宽选题领域,与导师交流临床实践收获,对预选课题方向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并对研究的预期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指导护理实践等方面加以评价。临床实践的过程也培养了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独立科研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护理实践中选择课题。

(2)科研能力培养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应分阶段进行,以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第一阶段,培养在研究生一年级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择重点课程,为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课余之外开展科研讲座,由各位导师讲授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方法,如护理研究的选题,研究工具的选择,研究质量的评价等;要求研究生定期开展科研报告,形式自主,不同年级不同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参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学术论文,进行科研小讲课等,这种同伴学习的开展使研究生在切磋和讨论中获得知识,共同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为不同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培养了研究生的沟通能力。第二阶段,培养在研究生进入课题实施阶段,要求定期组织汇报课题进展,进行中期考核,使导师全面了解课题进展情况,针对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

总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要顺应护理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不仅培养教学型、科研型高层次人才,而且培养能直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并致力于培养中国21世纪具有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新一代高级护理人才,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严格科研过程,使护理科研来源于护理实践,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护理实践,推进护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2(c)-110-02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科研更是体现医院护理水平及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尤其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在繁忙的临床第一线,很多护士抱怨护理工作单调而重复,在医院地位低下,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搞科研更是很少想过。其实,临床护士工作在第一线,有大量机会与患者接触,只要潜心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护理科研课题有待于探讨和研究。护士之所以觉得护理科研难是因为她们只忙于完成日常大量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普遍缺乏护理科研意识。笔者认为如果护士具有了科研意识,而又立足于临床实际,从临床出发选取课题,收集病例资料,再回归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那么护理工作一定会大有起色,护士的抱怨会少些,会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因此,对护士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探讨,也许能为护理科研的开展打开一些思路。

1 护士对护理科研认识不足的原因

1.1 医院对护理科研不重视

医院对护士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视远不及医生,对护士继续教育学习的要求还基本停留在“三基”方面,比起医生来,护士进修名额少,外出学习机会少。即使学习到新的知识,临床工作的一天天机械重复,也不一定用得上,而不用则退。加上有许多新的理论知识大家重视不够,科研也就无从谈起。

1.2 护士自身缺乏科研意识

基层护士大多把搞科研看成是一种负担。而不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创新能力。大家都觉得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更深地思考护理工作的意义。觉得科研只有高水平、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能做到,对于大多临床护士来说。从心里把搞科研看成是高不可及的事。平常工作中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不善于发现问题,不从临床护理的操作技巧,临床用药,手术的观察及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有待解决的及需要改进的问题等人手。即使想做一些科研,也往往是选题不够新颖,范围过大,空洞不切合实际。

1.3 信息获取困难

由于基层医院没有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无信息查询软件,护理人员也多数忙于日常工作,无暇阅读浏览护理科研方面的最新信息,加上自身英语方面知识的欠缺,所以,当写科研论文及搞科研项目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以及收集资料,也不知道护理科研的最新信息,更没有业内专家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原因也制约了基层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积极性。

1.4 多数护士为晋升职称被动搞科研

本院是一所三级乙等医院,住院床位有800多张,医院护士有386名。但是医院很多高年资护士说到论文和科研时,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写,大部分人没有主动进行过科研调查,也无科研意识。只有到了该晋升职称时才被动写文章。但由于工作中疏于思考,不善于发现和总结,不会选择课题,往往文章内容肤浅。想要向中华护理杂志一类的核心期刊投稿,命中率很低。也更因此,在本院很多护士都把搞科研看作一件高不可攀的事。

2 引导护士培养科研意识

2.1 提高护士素质,重视护士科研意识及能力培训

基层医院的护士其原始学历大多以中专学历为主,即使后续学历不少,但是也以自学为主。所以,对于科研所涉及的知识,如科研设计方法、研究范围、选题、文献检索、统计学、临床资料收集与整理、科研论文撰写方法等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使得护理人员认为科研工作与己无关,高不可攀。从而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开展。再加上临床护理工作确实繁忙,工作压力也大,使得护理人员缺乏搞科研的主动意识。所以,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培训,把提高护士素质和培养其科研意识相结合,把科研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使她们通过多渠道获取科研知识,了解信息,逐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其科研意识和工作主动性。

2.2 成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

医院护理部应专门成立护理科研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护理科研计划,审查科研设计、护理论文、科研成果、新业务及新技术,将护理科研管理由以往的行政管理变为学术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并请一些资深护理专家及有科研能力的护理人员为护士指点迷津,对护理人员的科研问题进行帮助和督导;还应对护理科研给予经费支持;同时建立护理资料室,订阅期刊杂志,定期举办护理科研或专题讲座,以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和提高护理科研数量和质量。

2.3 护理管理者的传、帮、带

护理人员对科研望而生畏的原因在于欠缺科研方法、技巧及科研意识。护理管理者包括科护士长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给护士提要求,大家一块找课题,然后帮助护士修改。为护士营造一个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让发表过论文的高年资护士传授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等,争取全员护士人人参与,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4 激励机制

篇3

护理科研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或评价护理问题,通过研究开展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水平。循证护理指护士在计划其护理活动时,能够将最佳护理科学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意愿三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决策,是一种科学的临床护理决策模式[1],护理学科要快速发展,必须要以系统和丰富的护理理论为基础,并在科研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理论,开展循证护理的基础在于有大量高质量的护理科学研究证据,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高低与护理实践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究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及循证护理实践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临床循证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某地级市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200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该院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临床护士;工作时间1年以上。排除标准:从事非临床工作的护士;进修护士、实习生;因其他原因无法填写问卷的护士。

1.2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入科室发放问卷并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之后统一回收问卷。调查工具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第二部分问卷为护士科研能力自评量表[2],包括四个维度,该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为0.979,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均在0.7以上;第三部分问卷为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量表[3],共三个维度,25个条目,问卷的效度系数为0.940、信度系数为0.859。

1.2.2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 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对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用Pearson相关分析护士科研能力与循证护理实践水平的相关关系。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3.5%。56.7%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少于10年;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60.5%;职称以初级为主,占70.4%。

2.2 科研能力 本研究中,187名护士的科研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总体得分率较低,其中论文写作知识这一维度的得分率最高。可看出,被调查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较低。

表1 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n=187)

2.3循证护理实践水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87名研究对象的问卷总分均分为4.10±0.53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3.65±0.83、5.12±0.90、4.32±0.71分,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循证实践知信行各维度及总体水平得分比较(x±s)

2.4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和循证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床护士两个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科研能力与循证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分析(r)

注:~~P

①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维度;②循证护理实践态度维度;③循证护理实践知识维度;④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总水平;⑤软件操作能力维度;⑥论文写作知识维度;⑦科研基础知识维度;⑧统计学知识维度;⑨科研能力总体水平。

3讨论

3.1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 临床护理科研能力是评价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4],要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需重视对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等级划分标准,本研究中,科研能力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占较大比例,分别占56.8%、39.5%,处于高等水平者仅占3.7%,这与其他研究[5]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说明护士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应引起临床护士自身和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意识到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项科研能力中,得分指标最高的是论文写作知识,得分最低的是统计学知识。方玉桂等[6]研究发现临床护士的科研基础知识及统计学知识是护士进行护理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这说明护理人员的统计学知识和科研基础知识这两方面比较薄弱,是最需加强的知识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培训或继续教育项目,提升科研能力的薄弱方面,促进临床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护理实践水平的提升。

3.2 临床护士循证实践水平 循证护理是未来护理发展的新趋势,将在护理研究成果的推广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87名临床护士得分最高的是循证实践态度维度,这与国内外很多调查[7]结果相似,护士对循证护理实践持正性态度。得分最低的是循证实践行为维度,说明因各种因素的制约,循证护理实践行为现状不理想。我国循证护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需重视对护士循证实践思想的传播,并加大对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向的宣传力度,丰富循证护理实践的证据数据库。护理管理者需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推动循证护理实践的开展。

3.3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和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的相关性 一项护理研究的成果只有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才会发挥最大的效能,才是研究的目的[8]。对于在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护理科研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循证护理的作用[9]。本研究分析了护士科研能力和循证护理实践知信行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科研能力总水平和各维度水平与循证知信行总水平和各维度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p

掌握护理科研知识,是进行循证护理实践的基础,培养护士查阅文献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献的能力、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及论文写作知识等,利于培养护士查找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传播证据及分享证据的能力。临床护士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是开展护理研究活动的基础,而临床护理科研成果也将被作为新的证据不断地充实循证护理的证据库,一般而言,擅长进行护理科研的人,更擅长获取对护理工作而言真实、有用的信息。开展护理科研、进行循证护理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护理科研可充实循证护理数据库,循证护理也可推动护理科研成果的转换,是联系护理科研和实践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蔡文智.循证护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刘瑞霜.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243-244.

[3] 杨如美.英文版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及循证实践影响因素问卷的初步修订与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1-117.

[4] 张美芬,尤黎明,刘可,等.我院护理本科生研究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322-1324.

[5] 韩梅.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1-37.

[6] 方玉桂,吴艳妮,等.护理人员医学统计学知识需求调查及继续教育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5):559-561.

篇4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选100例儿科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性42例,年龄3周岁~8周岁,平均年龄(5.5±0.5)周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炎患者;②无肝肾器官合并症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胃肠道疾病、肝脏肾脏疾病者;②临床依从性差者。将人数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症类型、影像学诊断结果,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对其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从医药护理、观察,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

研究组依据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主要有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提出适合的治疗措施,实施医药护理、观察,风险评估,普及自主救治安全常识等,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某院自行研究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有患儿家属进行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患者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是指调查研究评分>85分;满意是指调查研究得分在60~85分;不满意是指调查研究的风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通过研究调查得出,常规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6%,研究组病患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为96%,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表[n(%)]

3 讨论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常规护理方式对其职能做到稳定其基本情况稳定,对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小,而优质护理更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3.1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儿童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儿童病患的日常生活、观察分析病患需要,满足其要求,并且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以确保治疗的稳定。

3.2优质护理措施

篇5

临床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做出专业决策的速度、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高职护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校180名高职护生作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0.3±0.9)岁。

(二)方法。在进行正式的临床教学前,对选择的研究对象进行32学时的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包括案例中疾病诊断、护理要求、护理方法、疾病观察和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全面涉及到了专科和基础护理中的常用操作技能。包括18个内外科案例,12例儿科,10例妇产科。培训时主要采取情景模拟和PBL教学模式。老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7-10人,选出一位组长。教学时,老师先给出案例,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总问题,课后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或者是请教临床专业护生,在下一节课堂教学时,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对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随机抽取其中一组进行实际护理操作演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病房情景模拟的方法: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地资源,模拟病房情景,提前将案例信息写在模拟病人的病床旁,呈现出多种不同疾病以及演变过程。课堂上,老师分布任务,小组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包括询问病史、病情观察以及基本生命指标测量等,并且做出决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教学中85%案例采用PBL教学,15%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三)观察指标。培训前后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用叶旭春等人研制的测量工具。其中评分项共5个,分别为发现问题(37分)、确定目标(14分)、决断方案(42分)、实施决策(25分)、评价反馈(11分),加权后的总分为100分。临床决策能力和测量得分成正比。通过试卷方式测试。

(四)统计学方法。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检验标准以P

二、结果

180例在校高职护生经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后,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经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见表1。

三、讨论

准确的决策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提高在校高职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是高职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弱,临床决策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需要在培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中临床实践就是最好的锻炼机会[3]。随着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很多高职院校都具备了在校给W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例如通过病房情景模拟等进行模拟护理实践[4]。

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时,采用问题式教学法(PBL)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后独立检索文献进行查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病房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面对护理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尽早适应临床护理环境,避免在校高职护生和临床护理发展的脱节。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的180名在校护生培训后的临床决策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充分证明针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培训可有效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75-78.

篇6

本组患者19例,年龄32-52岁,其中有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共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 妇科专业护士应与医师一道参加腹腔镜技术的培训学习,具备完整的镜下手术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及手术过程,尤其注意术前准备技能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制定护理计划,对症施护,及时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后恢复期。

2.1.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恐惧,对手术治疗效果怀疑态度等,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全过程,术前通过与患者的语言交流及时传递信息,深入了解患者的顾虑和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客观的评估,并进行有效的个体化指导,尽量以肯定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须性及腹腔镜下微创妇科手术的方法,强调该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介绍其他患者的随访情况,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信任,使其更好的配合手术。

2.1.3 阴道准备 手术避开月经期 1%碘伏冲洗阴道2次/日。

2.1.4 肠道准备 术前一日下午给予患者口服福静清,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缓泻的作用,术前日晚餐进流质,晚19:00给予安定片5mg口服后禁食禁饮,术前一日晚19:00与术日晨06:00各予0.1%肥皂水清洁灌肠一次,防止术后腹胀和麻醉后松弛排便在手术台上引起污染,肠道被粪便和积气充盈而妨碍手术操作[2]。清洁肠道时,护士注意观察患者安全情况和排便情况,若有脱水征象或发生腹泻应立即静脉输液。

2.1.5 手术区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同妇科剖腹手术,特别要注意脐孔的清洗[3],动作轻柔,以松节油清洗脐孔后,再用碘伏棉球擦拭数次。

2.1.6 进行适应腹腔镜手术后锻炼 术前指导患者做胸式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正确咳嗽的重要性及咳嗽时如何保护伤口,讲解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好处,并指导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动的技巧。

2.2 术后常规护理

2.2.1 卧位与饮食 1)腹腔镜术后12h内,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为防止co2气腹造成高碳酸血症的危险,术后常规给氧4h,氧流量2-3l/min。2)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及导尿管,劝其自行下床排尿。3)术后6h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病人通气后,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食物,不食易产气食物,否则胃肠胀气。病情允许即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气短为宜,从而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3.1 穿刺孔出血 穿刺孔出血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创可贴或辅料牵拉不牢致穿刺孔缝合1针止血,因此腹腔镜手术患者回病房时,护士需认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不能因为没有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对腹部伤口的观察。

2.3.2 阴道残端出血 此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护士接术后患者时,应向手术医生询问术中情况,查看腹腔镜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程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阴道残端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术后前2d阴道可有少许出血,色淡红,为阴道残腔电凝后残迹排出,不需要处理,密切观察血量及颜色,若阴道出血转为鲜红色且伴有凝血块,应及时查找出血原因,及时报告医生给于处理[4]。术后12-14天,阴道残端结痂脱落,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为正常,向患者解释原因,嘱其注意休息,少活动。

2.3.3 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 一般发生在术后第1天,本组1例患者在手术后第一天发生两侧季肋部及肩部疼痛,吸气时加重,可能是由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过高及二氧化碳气体残存在腹腔中刺激隔神经的终末细支所致,护士向患者解释其原因,鼓励患者多翻身,取舒适卧位,尽早下床活动,肩痛者也可以取气胸卧位,让co2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5]。

2.3.4 咽喉部不适的护理 由于全麻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再加上全麻没有清醒,咳嗽反射较弱,易发生咽喉部疼痛,咳嗽,痰多,手术后应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深呼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用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和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日2次,一般2-3d症状消失。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189例,男124例,女65例,年龄17-64岁。全部经CT扫描证实,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严重脑挫裂伤,颅底骨折,脑干出血,颅内血肿。其中气管切开116例,气管插管49例,肺部感染率61.7%。

2呼吸道管理

2.1呼吸道的一般管理

2.1.1早期发现病情每15-30min观察一次,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缺氧情况。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伴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抽搐、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处理。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造成分泌物、呕吐物等误吸而坠积于肺部,因此要及时清除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对舌后坠影响呼吸道通畅者,应取侧卧位,并抬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对于张口困难及抽搐者放开口器,以利于咽部分泌物吸出,加压给氧;有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监测血氧饱和度,如血氧饱和度低,提示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应立即吸痰。按时雾化吸入,定时翻身叩背,并观察有无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的改变。

2.1.3口腔护理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PH值高宜用2%-3%硼酸溶液;PH值低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1%-3%双氧水或0.9%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日。及时治疗口腔炎,黏膜溃疡及化脓性腮腺炎等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

2.1.4有效排除痰液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彻底吸痰对预防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极为重要。有前颅窝骨析,脑脊液鼻漏病人避免从鼻腔吸痰,以免引起颅内感染。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要洗手,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吸痰前吸入高浓度氧1-2min,吸痰时先阻断吸痰管内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道,直至有阻力感,开放负压,边吸边鼓励患者咳嗽,然后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引动作要轻柔、迅速,时间不超过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导致颅内压升高。吸痰后仍吸1-2min的高浓度氧。昏迷程度较深,有肺部感染者,15分钟吸痰一次,每隔2-3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紫绀,立即停止吸引。加强翻身叩背次数及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于排出体外。

2.1.5防止误吸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利于积在口咽部的分泌物流出;对于不能自动排出的分泌物,用吸引器及时吸出,避免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给予脱水剂及大剂量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2.1.6定时翻身扣背经常变换,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并定期采用拍击法排痰。定时改变,除能预防褥疮外,尚能减轻肺瘀血,大大提高氧的运送能力,改善通气,促进分泌物排出,1-2h翻身1次,拍击震动可使支气管内分泌物松动,排至中大气管中,利于排出体外。

2.1.7加强营养增强肌体免疫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代谢率高,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利用大于合成,处于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采用高热量、高蛋白营养支持治疗,可采用胃肠道内营养和胃肠道外营养方式补充,必要时输送新鲜血及血液制品等支持。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对预防肺感染也十分重要。

2.2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2.2.1注意皮下气肿的观察注意皮下气肿有无扩大趋势,对于颈部增粗明显,伴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2.2.2适时吸痰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①患者咳嗽或者呼吸窘迫;②听到气管导管内有痰鸣音;③如接呼吸机,显示屏显示气管内压力升高报警时;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吸痰时注意: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每天更换伤口敷料一次,仔细清洁伤口,观察有无感染及皮下气肿,有渗湿及时更换敷料;③吸引气管内与口腔内分泌物时吸痰管应分开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瓶要有标识;④昏迷者应在翻身叩背前、后吸痰。痰液黏稠可适当在气管内滴入加抗生素或糜蛋白酶的生理盐水;⑤保持呼吸道湿化,气管导管外口用双层盐水纱布或呋喃西林纱布覆盖,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气管,以及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干结。

2.2.3充分吸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氧气湿化瓶内加入蒸馏水,湿化瓶及氧气导管每日浸泡消毒1次,防止逆行感染。气管切开患者,氧气导管加以固定,防止脱落。

2.2.4控制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滴入和雾化药液配置时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同时,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对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指导合理用药,预防感染。

2.2.5降低耗氧量体温升高可增加氧消耗,脑缺氧加重脑水肿,直接影响脑组织供血,缺血又可以加重脑水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格控制体温在37℃以下,如有发热,及时物理降温,常用冰袋或冰毯,必要时行人工冬眠物理降温。

2.2.6病室清洁和消毒病室定时通风和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22℃左右,湿度80-90%。用消毒剂擦拭桌面,湿拖地2次/天。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2次,每次1小时,消毒时注意保护病人皮肤和眼睛,尽量减少家属探视。

3讨论

3.1无菌操作任何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2适时吸痰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根据听诊和血氧饱和度判断,掌握吸痰时机,以呼吸道通畅为准,减轻不必要刺激。

3.3湿化气道气管内滴药和雾化吸入,不但预防感染更利于痰液排出,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表明呼吸通畅。

3.4防止误吸斜坡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和肺感染的发生,翻身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引起反流。

3.5控制体温保护脑细胞,预防增加耗氧量而加重脑水肿。

篇8

0引言

肝胆外科主要研究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胆管结石以及肝细胞癌所造成的急性肝功能衰竭[1]。在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研究显示,柔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出现的差错[2]。因此,本研究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肝胆外科中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带来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6.5±10.5)岁。患者手术原发病:15例为腹部外伤,25例为肝胆管结石,10例为急性胆囊炎。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年龄为(45.8±11.5)岁。患者手术原发病:15例为腹部外伤,20例为肝胆管结石,15例为急性胆囊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原发病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柔性护理管理,其具体的护理管理方法如下:

(1)要积极鼓励年纪较轻、资历较低的护理人员向临床护理经验丰富、资历高的护理人员学习与请教专业的护理知识,本科内部要经常组织护理人员经验交流会,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经验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2)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放松。其次,本科室可以定期召开小型的交谈会,主要用来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各抒己见的方式,让每位护理人员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由与会人员共同探讨,营造一种团结的氛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积极组织科室活动,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作用,并定期召开学习讲座,鼓励每一位护理人员上台演讲,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水平,增强科室护理工作的创造性与凝聚力。

(4)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与患者聊天与交谈,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过程,通过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孤独与紧张感,使其能够用良好的情绪来面对治疗。

(5)建立护理人员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向院领导申请奖励经费,对年底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的护理人员,通过颁布证书以及奖金奖励的形式,鼓励护理人员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发挥自身最大的工作潜能,为他们提供工作动力。通过柔性化的奖励机制间接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其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可是归属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

1.3观察指标[3]。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出现差错的情况。其中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为: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基本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手术室管理质量、术前基础护理质量等进行综合评分。

1.4统计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χ2检验。P>0.05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出现差错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56±1.1)分,对照组为(72.25±2.1)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52±8.9)分,对照组为(71.25±0.8)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1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显著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P<0.05)。综上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柔性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主要是在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性的方法,在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进而促使组织意志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4]。柔性管理在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通过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奖励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内在潜能[5]。根据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可知,柔性管理应该充分体现激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情感管理以及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本研究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肝胆外科中应用柔性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梅,王小梅.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13):7.

[2]王爽,于颖,郭亚丽.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29):432-433.

[3]胡彦宇.肝胆外科实施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08):69-70.

篇9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男65例,女28例;年龄18~76(42.6±8.7)岁;骨折部位:股骨29例,胫腓18例,腰胸椎25例,其他部位21例。对照组男68例,女25例;年龄19~77(43.1±6.8)岁;骨折部位:股骨28例,胫腓20例,腰胸椎23例,其他部位22例。两组均在入院当天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联合X线检查,确诊为相应部位骨折。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既由护士长分配工作任务,实行责任制排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开展护理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养,将被动护理转为主动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士需根据临床经验,将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项目列出,并按照风险内容逐一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尽量降低潜在风险的危害。如骨折患者的肢体活动问题、压疮、疼痛护理问题及关节功能训练等,都需要有效识别护理风险,才能做好下一步护理干预。(2)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明确护理风险后,护士长可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将所有的护理风险项目进一步归类,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全面征集小组成员意见,进行整合,制定系统化的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召开小组学习、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况的应对能力。(3)高风险预警告知。护理人员需评估所有入院患者的压疮、坠床及跌伤等高风险因素。若为高风险时,需在患者床头放置提示牌:如防压疮、防坠床、防跌伤等。(4)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的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关键文本,是护理流程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是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环节,其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非常重要。护士长需加强科室检查护理记录,严格按照医疗文书规定,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同时设立奖惩制度,以提高护理文书的规范性。(5)完善危急值的报告制度。开展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体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危急值涉及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钾、血钙、血气分析、血小板等。上述指标一旦出现临界值或高于临界值,需及时向医师汇报,以便于医师及时对症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3]。(6)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关键,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指导护理人员时刻谨记规范操作流程。只有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才能有效避免出现风险因素。因此护士长应定期检查护理操作流程,以保证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入院1周后,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包括患者投诉率、意外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投诉率、意外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0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eping People’s Hospital, Leping 333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38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为一种先进护理模式,主要指护理人员针对某些疾病进行检测,并针对这些疾病制定详细、有序及适当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相关护理[1]。临床护理路径最早在80年代由美国提出,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有助于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在多个科室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2-4]。本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伤,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4±3.2)岁,上肢骨折患者24例,下肢骨折患者20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9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3岁,平均(45.9±3.1)岁,上肢骨折患者25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2.1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入院时指导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及骨科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向患者介绍病房各项设备[5],作息时间,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以便使患者尽早了解病房患者,消除陌生感。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各项信息,身体状况及疾病状况,并将传统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身体及疾病状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6],同时保证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

1.2.2 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先前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前需给予适当的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必要的健康及科普宣教[7-8];对患者介绍手术功能训练方法,使患者手术可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1.2.3 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返回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开裂、感染及渗血情况,若有则及时向医生报告[9]。护理人员随时注意患者,并适当帮助患者调整。若患者手术出现焦虑、消极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调节其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也需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康复训练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

1.2.4 出院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即可出院,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情况及后续治疗及康复内容,加强患者生活适应练习,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0]。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满意: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标准,态度亲切,文书清楚;一般,护理人员各项操作较标准,态度较亲切,文书较清楚;不满意:护理人员未达以上标准。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且目前医疗卫生产业竞争激烈,医院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提高医院知名度。骨科为医院较大科室,患者较多,病情相对较严重,因此需提供优质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