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建设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0 14:43: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四合院建设设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四合院建设设计

篇1

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医院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文化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1]。制度文化在医院文化体系中作为中介具有传递功能,对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基层医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医院制度与医院制度文化的内涵医院制度是指医院管理和运行的规则体系,具体是指维系医院内部运行以及医院与外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例、规定、管理制度等。医院制度文化指渗透于医院各种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机制运行之中,体现医院特色并被员工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医院制度文化相比于医院制度,其内涵更加深广,各项制度合理安排有序,是医院制度文化的最低要求,同时还必须关注用于指导制订制度的理念是否与医院的核心理念相符合,制度内容的科学合理程度,以及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执行力等,这是医院制度上升到医院制度文化的关键。

1.2制度文化建设在基层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医院更是不可避免地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因此基层医院要从解决医院生存的高度认识医院文化的重塑问题,要从树立起市场观念和危机观念入手,重溯有利于医院未来发展的理念。而要使员工转变观念,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观,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旧价值观的批判来实现,必须借助于制度化的力量引导员工逐步接受新价值观。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使医院管理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使我们的医院文化建立在可操作的层面。

2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2.1对制度文化认识不足,造成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割裂大多数基层医院制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约束和规范员工,仅仅把制度建设等同于颁布各种规章制度,对制度的文化内涵领会不够或根本无暇顾及,使制度建设停留在表层。从医院文化建设上看,许多基层医院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把精神文化通过制度贯穿到行为尚需要长期努力。当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文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医院的运行基本依靠行政权力的推动,使制度体系只剩下一个刚性的躯壳。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2医院各部门工作职能不同,造成制度文化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相割裂当前医院的文化建设职能大多数落在党委办公室,而医院制度建设职能一般以行政办公室为主。以党委办公室为主导的医院文化建设偏重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由于职能的关系,往往没有深入地开展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使整个医院的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达不到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局面。

2.3受传统文化建设的影响,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传统的医院文化建设往往着重于狭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对制度文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忽略了制度文化建设,从而造成制度文化建设滞后现象。另外受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影响,我国的管理重视或偏爱"人治",忽视法规对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控制和约束,而在基层医院,医院的管理队伍往往是从优秀的专业人才中选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重技术轻管理,重行政轻文化,也是造成制度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3基层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区级综合性医院,正在准备参加JCI评鉴,医院以此为契机对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推进。

3.1确立了医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通过专题宣传教育培训、各类载体活动向广大职工宣扬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让其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树立"仁爱、精诚、创新"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积极倡导一切制度的修订必须围绕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展开,形成以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

3.2调整医院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建立了医院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党委副书记担任执行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成员包括各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和党办(监察室)、宣传科、院办、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门办、后勤服务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制定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将医院文化建设的职能从党委办公室延伸至全院各科,明确了各部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功能。将推进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列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3.3全面审视制度,文件编写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医院设立文管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全院文件制度。以职能部门为主线对全院范围内的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并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3.4建立分层分级的培训机制全面梳理制度,根据其所适用的范围,将制度分为全院级、系统级、科室级,各科室遴选1名制度培训员。全院级制度,由制度的制订部门负责培训全院各科的负责人,由各科负责人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系统级制度则先培训系统相关的各科制度培训员,由各科制度培训员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科室级制度则由各科制度培训员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医院各职能部门采用试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

3.5采用"追踪方法"开展行政查房,督查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以院级领导的分管职能为范围,建立了七个行政查房小组,每组定期每月2次采用"追踪方法" 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制度执行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及时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奖罚同时,对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予以修订纠正。

通过上述的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建立和完善强调执行力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工作:①在制定制度伊始,就配套出台能够保证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具体办法,并加强监督和检查,做到制度与工作一致、制度与人员落实一致。②员工对制度理解得愈透彻,执行才愈加自觉。而员工对制度理解得是否深刻,关键在于员工对医院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始终坚持向员工灌输医院的核心理念,并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加以强化。制度文化的终极状态是由开始的制度,逐渐转变成最终的、被广大医院员工所接受的、内律的文化,这也是基层医院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的所真正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M电力建设公司主要从事110千伏及以上电力工程(含基建、运维及检修项目)以及市行政区域内35千伏电力工程(含基建、运维及检修项目)中标后的施工组织。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财务资产部、安全监察质量部等职能部门以及市场经营部、工程技术部等业务部门和生产班组。M电力建设公司是一支技术密集、具有雄厚实力的专业化电力安装队伍,现有在册员工351人,员工都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敬业精神。公司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和安全培训考核,确保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监督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公司拥有一流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配套设备,多年来,一直从事大中型电力线路、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多项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面对电力多经体制改革和建设智能电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要求公司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公转”、杜绝“自转”。在贯彻落实上级和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上不能模糊,坚决消除本位主义、我行我素等不良思想;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全员绩效管理将上级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转化为单位、部门和员工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提升执行力,确保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过程可控、在控。

1M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建设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加上公司内部业务结构的变动改革,使得公司原有的员工绩效考核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缺失内容太多,目前使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是一个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再加上考核评价指标模糊,所以不能起到应有的考核激励作用。目前该电力建设公司考核办法如下:在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制度之前,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员工规范化,M电力建设公司了《薪酬体系管理规定》,该规定也是公司最早的绩效管理文件。该规定主要对员工薪酬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且对不同岗位的薪酬也进行了详细划分。M电力建设公司将员工的岗位工资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和职员类三大工资体系,并根据员工职位、学历、工龄不同进一步细分。但是从目前的这套薪酬管理体制来看,并没有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作用。该方案只是对员工薪酬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薪酬,其关键在于通过和绩效挂钩并以此激励员工,促进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效果。目前的方案只是简单地把员工进行分类,并对其工资进行考核。此考核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员工,例如技术类员工里面包括了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这两种工种的工作性质是完成不同的,但是目前的考核办法却是统一的,这不能实现有效公平的考核与评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考核体系并不科学也不完善,缺乏细致科学的实施流程和标准,虽然侧面反映出公司领导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改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该《绩效考核激励办法》规定了公司绩效管理具体的操作流程,指出了公司各个部门和层级的职责权限,制定了管理层负责全员绩效考核资金审核和批准规定;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汇报及制作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汇总金额汇报,该方案的绩效考核层次设定为两级,一级为公司部门的考核,二级为部门员工的考核,考核周期设为季度形式,而且该方案还对一、二级考核的相关制度做了详细规定。一级考核方式是由公司组织季度工作会议,参评部门进行报告,考核评为无记名评分,按照分值高低排名,对部门进行考核;考核评委为公司高管、研发老师及相关人员;规定了相应的绩效奖金的发放规则及奖惩制度,绩效奖金依据计划完成情况确定,奖金系数由上级部门领导直接确定,按照平均原则进行分配。二级考核在一级考核的基础上由部门对员工进行考核,将一级考核中的部门奖金按照二级考核结果发放给员工。

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缺乏完善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考核流程的依据,M电力公司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规定中,对于员工考核设置缺少科学的绩效计划。

2.2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为了促进双方了解对方相关进展和情况,从中总结影响绩效的原因,并获取双方所需求的相关信息。沟通在绩效考核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激励作用,所以应遵循人性化的沟通管理。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区分员工的等级和资历等因素,应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这也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关系,所以任何管理都是从沟通开始的,要和员工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明确员工日常所需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有效解决。但是从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案来看,明显缺乏员工沟通这个环节。

2.3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未与薪酬管理挂钩

任何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都应该具备激励性,目前公司员工固定工资比重过高,而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指标比重偏低,这就造成员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积极性,不论自己工作干的多少与好坏,工资都没有太大区别,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其作用,关键是由于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薪酬管理挂钩,虽然也有一些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并不能有效地和目前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使得目前的绩效考核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所以,员工薪酬应与其考核结果密切相关起来,项目经理可以利用这套体制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业绩,而且也能更好地做到公平、公平和透明。M电力建设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电力员工考核结果未与薪酬管理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未与人事决策挂钩

从目前电力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和相关规定来看,该公司的绩效考核与人事决策严重脱节,要知道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励员工积极性,奖励表现好的员工,惩罚表现不好的员工,使员工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哪些缺点应该改进、哪些优点应该发扬,但是目前缺少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和总结,M电力建设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员工考核结果未与人事决策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的完善建议

为了保证M电力建设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实施,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从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对员工的奖罚方法制度方面下手。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完善的绩效考核流程

3.1.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开始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首先确定考核对象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企业整体目标层层分解的结果,所以确定各级、各部门、各员工的绩效目标,应做好以下两点:(1)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围绕企业目标及各部门责任确定部门目绩效目标,再将部门目标下放到员工,根据员工岗位职责确定员工绩效目标;(2)需要做好绩效考核的各项准备。为保证员工考核过程的公正与科学,应进行考核人员的选择,组建绩效考核小组。同时将具体的事项进行安排,确定考核周期长、考核日程安排、所需的资源清单、考核人员需要准备的考核材料等。考核前还应跟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沟通方式包括小组会议和一对一沟通。沟通时达到如下目标:(1)使团队成员了解要实现的项目目标及个人目标;(2)对制定的考核过程、考核标准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尽可能地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3)将项目完成时间、完成的质量要求及个人工作范围、工作进度等,让他们明确考核目的及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电力建设公司员工中,技术人员的绩效目标以建设项目为基础,而建设项目的实施又由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绩效管理前,必须先对企业战略做详尽的分析,了解电力建设公司员工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确定建设项目目标,这是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基础。在确定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目标后,才能进一步确定技术人员的绩效目标,进而确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矩阵式组织中,员工面临横纵两维管理,因此在进行沟通时也同样要考虑横纵双向信息沟通与协调,应根据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的工作范围确定绩效考核范围。当技术人员面临多维绩效管理时,应结合职责大小确定绩效权重。

3.1.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管理者进行监督与指导,与团队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考核小组对技术人员进行正式的(如面谈、去工作现场查看等)或者非正式的(如联欢会过程中、私下聊天等)沟通方式收集信息,应尽可能以主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做到去伪存真。该过程能够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在考核期是否达到标准,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而且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公平开放的管理环境使团队成员更有工作热情,提高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向管理者及时反映个人需求,管理者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矩阵式组织中,尤其要做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横纵向沟通与绩效反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员工的绩效表现朝着预先设计的目标前进。持续的沟通能够保证整个电力建设员工共同努力,促进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形成公正、公开、协调、互动的管理过程。

3.1.3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在绩效期即将结束时,依据实际制定好的计划,考核人员对员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绩效考核完后,应对结果进行公布,公布时也应选择员工较易接受的形式进行,主要的方式有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告或者与技术人员进行单独面谈,两者都有各自优缺点:前者比较直接简单,但是这种方式过于直白可能不为M公司一些员工所接受或有心理抵触;后者这种方式对员工隐私给予适当保护,但是费时费力。有的组织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如将考核结果进行模糊式公布,将考核结果分类,仅公告绩效考核的类别,不包含个人具体分值,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人员进行面谈。通过面谈,可以使员工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也能提出自身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给予指导或帮助。当然,当被考核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可向考核小组提出,甚至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在电力建设员工人员组织中,评估依据就是在绩效计划时期指定的项目绩效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能表明被评估者绩效标的信息,能够作为判断技术人员是否达到本人绩效目标要求的证据。

3.1.4绩效结果使用。绩效考核结果评出后应进行充分运用,如将绩效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制定下一步绩效管理措施,如绩效改进、适当奖励、确定相关培训内容等。应将绩效结果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找出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绩效改进方案,管理者给予指导和帮助或员工自我调整。对于绩效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激励其他员工继续努力。当然奖励可根据员工需求不同、层级不同制定不同的奖励方案,例如对于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部门、团队等,应侧重对其成果的奖励,而对于一般技术人员,应侧重对其技能的提升,以鼓励其不断学习与创新。除此之外,绩效结果还可作为招聘新员工的参考标准,也能据此制定员工的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绩效结果还能作为其晋升的依据,为其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3.2绩效公开展示和员工反馈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核心是绩效公开展示与员工反馈,只有把绩效制度进行公开展示使其考核达到透明化,才不会出现绩效考核时出现绩效指标过高和考核评估分数不合理的现象,此时必须结合员工反馈才能及时督促考核方改进当前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这样才能使员工有反馈意见的渠道和方式,也促进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同时公司的其他部门也能参与绩效考核全程的指导与监控,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当前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和不断健康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得到电力公司员工对当前绩效考核体系的认可与支持度,必须将绩效考核体系公开,通过对绩效指标考核方法的加强和适度的宣传,将绩效考核反馈工作做到位,通过对员工不定期地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关培训,使绩效考核制度做到透明和标准的最大化程度,及时公布绩效考核结果,并在考核过程中对每个员工提出的建议或是不合理现象进行收集整理,这一过程需要参与绩效考核的每位员工都能参与进来,才能有效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可程度,达到提升员工执行力和凝聚力的目的,最终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同时,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进行反馈。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避免不了会对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产生疑问,所以对于考核后的结果反馈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接受员工反馈并及时改进和完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性,而且通过绩效反馈也能让员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还能让考核者也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改进,考核不是目的,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团队的绩效。

3.3重视后期审计,考虑评价影响

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加强对项目的后期审计的重视。项目后期的审计工作也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审计的工作的重视,项目审计报告是一项保证电力建设员工健康有效发展的促进剂,只有通过对项目后期的审计的才能了解到股东对项目管理的期望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能了解到客户的满意程度。项目审计能有效地发现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的项目管理的进行提供经验。员工绩效的考核要考虑对组织的影响评价。电力建设公司员工对整个公司组织的评价,在考虑对员工的评价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组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评价有一定的差异,项目团体对组织的评价主要包括整个公司组织在公司发展运营和管理中的表现,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给组织带来的贡献有多大,员工的文化对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员工对新进员工的关注度和培养的影响。

3.4薪酬、培训都要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

只有实行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才能更好地刺激员工,只有从员工的自身切实的利益出发,才能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培训与绩效考核结合制度,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在培训老员工的同时加强对新进员工和基础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员工的培训会对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以上论述可得,绩效考核是一个体系,需要一个完整规范的制度来制约和支持,从而促进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运行。

作者:李亮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芳.团队绩效测评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篇3

信即信任,是领导和教师两方面的事情。任何人必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领导需要教师拥戴,教师需要领到引航。在领导和教师之间,只有彼此达到了高度的信任,双方的关系才会真正融洽,真正和谐。

首先说领导该如何信任教师。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二要肯定教师的品行。三要相信教师的能力。教师就是古人所说的“士”,领导应该努力做教师的“知己”。四要融入教师行列,和教师做真诚的朋友。高高在上的学校领导是脱离了教师的领导;脱离了教师的领导绝对不是一个好领导。反之,能够和教师同甘共苦学校领导是教师心目中圣明的领导。五要有容人之量。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以民主的作风把平等的理念贯彻在自己的领导行为之中,教师必定会觉得他们生活的校园是自由蓝天下一片自由的乐土!

其次说教师该如何信任领导。一要尊重领导。领导也是有个性有血有肉的平常人。社会的分工不同让他(她)走上了领导岗位,所以,教师应该以健康的心态把领导视为一个常人并敢于和他(她)交往,绝不要以排斥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领导。二要相信领导。教师要相信领导的为人,以及领导的才能。三要理解领导。领导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她)将对教师发号施令,所以,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接受领导的指令就是对领导信任的一种表现。领导的工作性质还决定了他(她)必须用一定的精力和财力致力于社会交往,所以,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领导的一些非教学行为也是对领导信任的一种表现。

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应着眼于“和”。

俗语云“家和万事兴”,家和的基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睦。学校恰如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组合较一般的家庭更为复杂。教师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教师之间的彼此和睦彼此团结是保证学校这个大家庭和睦团结的主要因素。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睦团结应该建立在这样三个基础上:一是尊重彼此的专业学识,确立教师间的学科合作意识。二是欣赏彼此的业务能力,树立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如果教师之间能够把彼此的业务水平当做相互角逐的内容,不是彼此讥讽彼此蔑视,而是彼此敬重彼此交流,教师之间团结和睦的风气必定自然形成。三是重视彼此的感情交流,形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共识。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教师之间带来的是一种心理的愉悦。在愉悦心理中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

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着眼于“爱”。

尊师爱生是中国教育的传统美德。生活在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尊师爱生包含的两方面含义:学生应该尊敬教师,教师应该爱护学生。教师爱护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尊敬老师归根结底也得落实到对教师的“爱”上。学生应该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识,把教师当长辈,从心灵深处认可教师的指导、相信教师的鼓励、接受教师的批评、信服教师的教育,这一切都源自学生对教师的“真爱”,这样做,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信其道、亲其师”,和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篇4

关键词:

北京四合院;文化传承;空间营造;现代室内设计

合院住宅是中国一种传统而又独特的建筑形式,且已有久远的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从西周的院落遗址到汉代的画像砖中寻觅到它的身影,也可以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探索到它的足迹。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历史悠久,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发展,已成为一项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文化遗产,影响并作用于现代的建筑风貌与室内空间的发展。

一、北京四合院传统结构形式同现代室内空间的交相辉映

1.空间结构层次的传承

两进四合院的结构大致分设成前院和后院,前院的形制狭长属于对外的附属性院落,用于接待宾客和对外事务,而后院才是家庭内部生活的重心。在后院中又设置垂花门,作内外院落之间的区分的标志。内院为院落主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四合院的主体部分。这种对室内的层次化的区分方式,在现代室内空间中也有留存的痕迹:整个住宅空间会根据作用的不同,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被分化为客厅、卧室等的不同区域,且每个区域又会根据个人的职业与习惯的差异等分隔出不同的部分,这种住宅的层次错落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人类的生活需求与心理需要,也映射出我们对前人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2.空间开放性与连续性的传承

四合院的空间开放性与连续性秉承中国传统的空间营造形式,注重整体空间的流通性。在区分空间的边界上注重营造柔和的界限与模糊的划分,层层隔断的内檐装修将无论是室内还是庭院空间都呈现出四合院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是打造开放性空间与连续性空间的灵魂。同时,现代室内设计也十分注重空间的开放与连续,在设计时,我们从四合院中的装饰与装修中得到灵感的启发,利用多样的隔断与形式将室内空间有序的划分,力求达到行云流水般的连贯与开阔。

二、北京四合院的空间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的传承演绎

1.造景艺术手法的传承与应用

(1)借景

现代室内设计中也经采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设计风格的强化与突出。在设计一个空间时往往会设立主题,如:“罗马假日”这个主题就可以借罗马斗兽场等相关的建筑、风景经过去色、模糊等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制成图片装饰电视的背景墙,既契合主题又突出了欧式的设计风格,使整体的室内空间达到变化中有统一的设计效果。

(2)障景

在进门处玄关的设置则体现了障景的传承。玄关的作用犹如四合院中的照壁,起到缓冲视线的效果,避免室内空间的面貌完全展现在人的眼前,而是通过玄关的一档,使人对之后的景象产生错觉与悬念,无论是由外向内,还是由内向外的观赏,都会达到如戏剧一般有序幕、、结尾的丰富的层次感。障景手法传承的精髓不是分割,而是联接,是将室内空间通过“障景”更好地糅合成统一的整体。

(3)对景

对景的手法应用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十分讨巧。在面积较小室内空间中,如果卧室到餐厅的距离稍显紧凑,且从卧室开门,视线就会直冲餐厅储物柜与墙面形成的直角,为破除这个问题,设计时可运用对景的手法在这个直角处设置一个局部的景观,破掉直角的生硬,对视线起到了缓和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整体空间。除借景、障景、对景之外,还有点景、框景等造景手法,这些中国园林造景手法的文化对现代设计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们即是营造空间氛围的法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生活品质追求。

2.四合院空间艺术特征的传承与发展

(1)疏密得当

在四合院的空间建造中讲究布局的疏密得当。布局强调中轴对称,主从有序。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我们同样讲究疏密的安排,更多的体现在对宏观上整体布局的“疏”与微观上局部陈设装饰的“密”。形成大景观的气势恢宏,与小景观的精巧细致。

(2)虚实相生

作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虚实相生”在四合院及中国传统室内都有深刻的意义,随着材料的不断丰富与广泛的应用,现代室内的隔断形式更是变化多样,除传统的屏风、家具、陈设等较为实的隔断外,还可利用高差、色彩、灯光、材质的变化来做虚拟分隔的处理。如现在很多小面积住宅设计中,为在视觉上不使面积缩小,不设置实体的隔断,而是将两部分墙面涂以不同颜色的墙面漆,或以壁纸的装饰进行分隔,运用色彩的差异达到隔断空间的目的。隔断本身就是用作空间虚实处理的方式,将室内空间的层次丰富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奏响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乐章。

(3)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的空间营造手法是调动空间情趣的有效手段,在室内设计中,常会在静的空间中利用如鱼缸中鱼游的动态,可移动的光线等打造动态的效果。利用水的不同状态提升空间的动态美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利用水的流动性制作的水帘或将有装饰效果的加湿器放置在室内的角落,水的雾气徐徐散开,室内的气氛神秘而灵动,就是利用了水的雾化形成的动态效果。

三、北京四合院的生活情韵与现代人居住理念的统一

四面围合的院墙与屋墙,不仅有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隔绝了内外环境,也形成了北京四合院独有的生活情韵,墙壁即隔绝了街道的喧嚣,也个分隔了院落的层次。夏天,四合院中的人可以到庭院中纳凉,观赏园中景色。冬天,下过雪后的四合院更显素净清雅。屋内生起炉子,生活惬意安宁。旧时北京人的生活确实是充满诗意与情韵,形成了北京人独特的居住文化。四合院中的思想文化、生活情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传承,现代室内空间不仅追求美观与舒适,同时对室内的文化气息、人文内涵的表达也日益凸显。注重打造和谐统一的布局装饰,注重以人为本。把握整体空间时,设计师也会为之注入妙境的思想内涵。重要的会议场所,主要领导总是在最前居中的位置,代表着权威。时尚的暖气取代了火炉,更为健康环保。在阳台打造的休闲区边喝下午茶,边欣赏城市的风景变化。这些都体现了现代人对居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室内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的重视。

四、结论

北京四合院民居空间上的“形”和“意”的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表达,有时是设计师有意识的引用,有时却是文化思维惯性无意识的驱使。这正是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时代变化中对四合院艺术扬弃的继承。无论是空间结构布局、四合院的艺术特征与艺术手法,还是它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方式,对四合院的空间元素和营造手法不可一味的照搬模仿,设计群体在从事设计活动时要将之与现代室内空间达到完美的契合。

作者:张蔷 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2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125

1 概述

1.1 核电工程设计合同模式

核电工程是个庞大、复杂的工程,由100多个厂房、300多个系统和数以万计的设备构成。以国内常见的核电工程为例,工程设计多采取总包+分包模式,总包院负责全厂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部分施工图设计,同时将部分施工图设计任务分包给其他设计院。此外,核电工程部分系统设计和设备供货整体分包给设备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不但负责设备供货,还负责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包院也必须对这些供应商的设计负责。

1.2 总包院对分包院(含供应商)设计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

总包院对分包院的质量控制主要采取控制前端设计输入和控制后端设计输出两种方式,即对设计接口的审查和对分包设计文件的审查。为保证分包院出版的文件质量满足要求,在图纸交付到现场使用前,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进行一定比例的审查。

2 F状

2.1 分包设计质量现状

尽管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开展了大量审查,但在工程建造期间仍会出现数以万计的设计变更。

2.2 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存在的问题

总包院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设计文件审查的认识和做法如下:(1)对分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等同于设计校核,对分包院的文件要进行全面的校核,审查的深度要达到校核的深度,不考虑实际工作量和人力资源状况;(2)对分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的深度较为随意,全凭审查人员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审查内容缺乏规范性;(3)哪些文件需要审查较为随意,随机抽查,没有目的和重点,缺乏文件的重要程度分级,导致某些重要文件遗漏审查,审查缺乏策划;(4)设计人员对设计文件审查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使得设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分包院内部已经有了严格的校审控制,总包院的审查只作为一个附加屏障而已,出了问题由分包院担着;(5)分包院出现了质量事件,总包院是否承担设计文件审查失效的责任?责任界定不清晰。

以上认识和做法反映出总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还存在以下问题:(1)Difference:不清楚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有什么区别?(2)What:不清楚哪些文件要开展审查?审查比例要达到多少?(3)How:不清楚如何开展设计文件审查?(4)How much:不清楚设计文件审查应达到什么深度?(5)Responsibility:不清楚出现分包院质量事件后,总包院是否需负审查责任?

3 改进建议

3.1 正确认识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的区别

设计文件审查是指总包院为控制分包院出版的设计文件质量而采取的一个附加的质量控制措施。而设计校审是指设计单位为控制本单位设计输出文件质量所必须采取的一个控制措施。设计文件审查并不是设计校审,不能按照设计校审来执行。主要区别见表1。

3.2 确定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审查比例

总包院除了面临出图压力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分包院文件审查和设计管理工作。面对分包院数以万计的图纸,如果做到全部审查,在大的工作负荷下设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使得设计文件审查流于形式,质量控制屏障形同虚设,给核电工程质量带来不确定性。

而适当的工作负荷会有效提升设计人员的审查效率,因此总包院可抽取一定比例的图纸进行审查,但是抽查不能采取随机抽查,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将抽查放在重要文件上,突出重点。总包院可确定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审查比例:

3.2.1 审查文件范围:(1)相比参考电站进行改进的系统、厂房施工文件;(2)受厂址条件发生变化影响的文件;(3)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文;(4)系统设计文件;(5)以往同类项目出现变更较多的文件。

3.2.2 审查文件比例。设计文件审查比例的确定可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建议在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提高或降低比例,包括(但不限于):(1)分包和自主设计的比例。例如有些专业主要是分包,有些专业主要是自主设计,分包为主的专业应提高审查比例;(2)人力资源状况。如果人员充足可适当提高抽查比例;(3)分包院的设计能力水平。如果分包院设计能力,则应加大抽查比例;(4)分包院以往的相关业绩(是否参与过同类工程)。如果没有参与过类似工程,则应加大抽查比例;(5)分包设计内容。如果分包的设计内容含有较多改进项,则应加大抽查比例;(6)质量趋势状况。如果分包院设计文件质量呈下降趋势,如短期审查发现较多问题,或现场出现较多变更或质量事件,则应加大抽查比例;(7)出版文件的级别。如果文件级别较高可适当提高抽查比例;(8)设计资质。如果总包院不具备某些设计资质,则不应当对分包院的文件开展技术性审查,例如海工码头。

总之,审查比例应灵活控制,既能保证抽查达到一定的量,又能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3 做好设计文件审查的策划

在确定了需要审查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审查比例后,应在设计策划阶段提前策划好具体需要审查的每一份设计文件。

总包院相关专业根据需审查的文件类型和文件的审查比例,在分包院计划出版文件清单上进行“是否需审查”的标记,将需要审查的文件提前进行策划,待分包院出版文件并发往总包院后,由相关专业根据策划开展设计文件审查,从而保证重要的文件不会遗漏审查。

此外,针对分包院出版的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文件,应在策划阶段确认牵头专业和协审专业。多起质量事件表明对综合性文件的审查,各专业仅关注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涉及到专业接口的设计无人问津、互相推诿,综合性文件的审查往往成为设计文件审查的薄弱环节,极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必须保证对综合性文件进行综合性的审查,而不是孤立的审查。

3.4 明确设计文件审查的深度

考虑到总包院的人力状况及审查的输入条件制约,设计文件审查无法等同设计校审做到全面校核。为避免设计文件审查内容和深度的随意性,保证设计文件审查内容的规范性,以及后续设计质量事件中审查责任界定的清晰性,总包院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设计文件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check list)。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审查check list和设计校审的check list不同,不能等同采用,总包院可以在设计校审内容清单表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策略的进行适当的删减,形成对分包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

结合近些年核电工程建设期间暴露的一些分包院设计质量事件,建议对分包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分包院专业之间出版文件的接口一致性;(2)分包院上下游文件的一致性;(3)分包院设计文件的完整性;(4)分包院或供应商文件是否违反强标;(5)分包院出版文件与合同技术条款的一致性;(6)接口升版后变化部分对设计文件的影响;(7)分包院经验反馈的落实,在同一技术路线的项目和机组中发生的问题应同步及时反馈到后续项目和后续机组中;(8)分包院在发现问题后的及时整改。

3.5 明晰质量事件中设计文件审查的责任界定

在以往,只要发生了分包院相关的质量事件,事件调查组总会认定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失效。设计文件审查毕竟不是全面的校核,不能等同于设计校审,因此,并不能简单认为分包院文件问题都应让总包院设计人员承担审查失效的责任。

如果总包院按照上述步骤对分包院的文件提前进行了审查策划,并针对每类文件制定了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那么审查的责任界定将会非常清晰。例如:设计人员按照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审查策划的设计文件,但审查不细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了事件发生,那么总包院就应担负审查责任。

在责任界定清晰后,总包院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审查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手段,促使审查人员提高审查的责任心和审查质量。

3.6 持续改进设计文件审查

并不是按照上述步骤开展设计文件审查就可以一劳永逸,因为经过上述总包院的审查后,分包院文件在现场仍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质量事件。如果发生了分包院相关的设计变更或质量事件,则总包院应考虑进一步改进设计文件审查的策划或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的可能性,包括:(1)出现差错的设计文件未纳入策划的设计文件审查范围,则应考虑是否将这类文件纳入;(2)出现的差错类别未包含在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中,则应考虑是否需改进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

4 结语

核电工程设计依靠总包院和众多设计分包院完成,分包院的设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作为工程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的审查成了控制分包设计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思考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的区别、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比例、策划、深度等,为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提供了改M的建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已被运用于各个领域。运用数字技术于教育领域,可使校园资源、校园环境、校园管理方式得到有效改善。数字化校园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校园管理、信息交流,将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应用、整合,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强校园的业务能力。

2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建设可建立长效的校园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其功能为:实现数字化教学,通过互联网功能完成备课、施教等各项教学活动;依托数字化,实现多项目教学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借助互联网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使信息资源可交流共享,实现数字化教研,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构建数字校园生活,保证师生数字化商务、娱乐、阅读等活动正常开展[1]。

3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各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撑。建立数字校园时,运用现代系统及项目管理规范,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形成技术先进、应用深入、覆盖全面、高效稳定的数字化校园,消除应用孤岛和信息孤岛,建立统一信息系统。

3.1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建立

(1)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在构建数字化校园时,要保证构建合理、使用便捷、性能高速稳定、信息系统保密安全。在这个基础上,构建高标准的统一身份授权认证及共享数据中心,形成统一集成用户平台、统一门户,确保数字化校园环境的科学高效。(2)建设校园数字网络。校园数字网的建设主要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校园网的建设[2]。校园网具有互联网功能,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数字化教学中学习。(3)建立一卡通系统。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需要用餐、住宿等。若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会大大增加管理难度,而运用数字化管理,则可以减小学生管理难度。“一卡通”主要是将住宿中的水电费、用餐费等统一在一张卡上,让学生不必现金消费,而是直接使用“一卡通”消费。(4)建立产学研数字化。所谓产学研就是实训、教学、科研三方面的数字化,在构建数字化校园时,要着重构建产学研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快捷、全面、科学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其一体化,提供高效、开放的教学化环境、促使知识的传播学习。(5)建立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是校园的又一大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借阅图书,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扩展更多课外知识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数字图书馆可实现信息检索、资源采集加工、数字资源、网络图书阅读、资源管理等多功能一体化,建立具有校园自身特色的图书数据库。

3.2建立数字化校园应用思考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注意创建标准体系规范及准编码集。创建标准体系规范主要是在建立数字化校园之前,制定各信息系统应遵循的数据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使得数字校园建设有章可循,以免建立时出现混乱局面,造成各信息系统发展不统一;创建标准编码集主要是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进行指导,确保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数据的采集、交换、处理、传输等都具有统一标准,保证信息的真实、唯一、实用。

此外,建设数字化校园应遵循一定技术要求的原则,其原则如下:(1)先进性原则。数字化校园的先进性包括先进的思想、先进的设备、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方法等,以顺应当今潮流和今后发展趋势,使其具有强盛生命力和长久使用价值。(2)开放性原则。数字化校园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及兼容性,通过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识别、共用数据交换等,运用服务性的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以满足需求、适应发展。(3)实用性原则。数字校园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核心及目的就是"实用",在设计时须以实用为主,满足校园实际需求,并注意节约资源,用尽可能以少的投入,取得最好效益。(4)稳定性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只有具备良好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各机能运行时间长、故障小。(5)保密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通过对身份识别认证,将个身份权限分配,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对应的信息资源及应用服务,实现信息保密[3]。(6)安全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敏感数据,因此,必须构建全面、多元、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并依据各部门要求,采用不同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安全。(7)可管理性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应具有可管控性,保证平台管理员及运行维护员能够简便快捷的对平台进行管理。(8)易维护性原则。数字校园使用者包括校领导、系部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及学生,因此,设计应易维护,确保画面清晰、操作简单、维护容易、界面友好。(9)易升级原则。数字化校园的综合管理平台应采用独创的版本,以控制机制可更新,实现简便快捷地对平台整体或部分升级。(10)标准化原则。数字校园管理平台设计应符合业界主流标准及规范,包括各应用系统及基础架构,使系统集成与数据整合,都依据标准运行。(11)可扩展性原则。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使之能够应对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变化、各机构职能调整等,通过规则引擎可简便配置、快速适应。

4结语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并减少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管理难度,是学校进行深入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学校应该结合现有资源以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性,使之服务于校园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此外,建立数字化校园,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使之更加完善,能够适应于现代校园管理应用。

篇7

1 “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先生长期对北京旧城规划建设进行研究的产物,是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规划理论的充分认识基础上,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有机更新”概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 和城市组织(街区) 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1]。改造过程中, 遵循循序渐进、小规模改造的方法[2]。

笔者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非常有幸参与了北京前门东区B片区旧城改造的项目,获益良多,同时也掌握了该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整个前门东区的西南角,占地约2.5公顷,南侧新建道路茶食胡同将用地一分为二,地块北侧边界为大江胡同,西侧沿前门东路,东侧至群智巷,。整个项目用地紧邻前门东侧路,北仰前门城楼,南眺天坛大殿,毗邻前门大街,是北京老城的中心地段和老北京文化最浓郁的核心地区。此项目建设范围内均为院落式居住区,片区内待保护的建筑、需保留的胡同小巷、已做修缮或改造的闲置房屋、待改造的老旧建筑、不愿搬迁的老住户、搬迁后留下的废弃建筑相互混杂交织在原城市肌理之中。显然,有机更新的小规模改造思想非常符合此用地的实际情况。

3 设计理念

1.尊重城市肌理,传承城市文脉

项目总体规划延续了现状胡同的走向,保留了冰窖厂斜街、大江胡同和冰窖厂胡同。巧妙地借清朝时期的文脉圆心(皇家冰窖)作为社区服务中心,院落走势围绕其向外发散并与原有胡同相得益彰,顺应而为。呼应了老话“地连珠市口,人在玉壶心[2]”。

2.合理安排空间布局

在北京旧城这一特殊的空间范围,空间形态塑造的重点是要保证城市文脉的传承,因此不能简单的用新型建筑取而代之,而应从更大范围的城市片区探寻基地发展的空间形象,从主体空间、空间肌理、空间节点等多个角度体现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3. 功能混合,营造活力

为了打造富有活力和人气的区域,规划强调多种功能之间的混合。此项目规划保留原有居住功能的同时,增加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增强区域活力。

4.提倡绿色节能环保,创造宜人环境

保留胡同内的老树,各个庭院绿化都是精心设计的绿化节点。同时,方案大量设置了天井与窗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节省能耗与费用。

4 蓝图勾勒

1. 空间与功能结构(图1)

尊重北京南城空间肌理,塑造尺度宜人、网络化、多层次的空间系统。以四合院为基本元素,构造“城市道路——胡同——院落”空间结构体系。 在这一空间结构体系中,公共空间不强调大面积的中央式布置, 而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根据人流路线和行为规律合理布置。胡同和院落是主要的公共空间,担负着交通、交流、交往等多种功能。

为强化该区域的使用效率和人气聚集,规划方案对原有用地功能进行重构。保留居住功能,并发展休闲产业与新生活风尚、高层次活动场所,设置一些酒吧、茶馆、咖啡馆、会所、零售商业等,这些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自发性活动场所,增加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古今文化的碰撞也赋予了该区域文化功能。

图1

2.交通组织与胡同肌理的保护

对外交通:规划区块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相邻的城市主干道前门东路和珠市口东大街,交通条件较好。

道路系统:整个用地内部道路主骨架依据原胡同肌理系统地进行重新构架和疏通,主骨架道路宽度4m,满足消防通道交通需要。规划在保留原有胡同走向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人文特色的街道空间和安全便捷的步行体系。通过密集化、网络化、人性化的道路系统,促进商业活力,为地块提供便捷到达途径的同时增加了沿街商业店面,从而提升土地价值。出于空间尺寸的限制和节约土地利用,发展地下停车。

3.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由庭院绿地和公共绿地共同构成,辅助多种形式的立体种植。本方案各院落的中心庭院做实土绿化设计,可种植较大的乔木,同时各个院落、休息平台提供了栽植绿化的空间,视觉美观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相互噪音。

5 建筑设计

从建筑形态来说,本方案在建筑体量、高度控制、庭院尺度、坡顶形式、立面材质、色彩把握等多方面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下面就以B35地块内的咖啡馆(图2)为例做具体介绍。

图2

B35地块为不规则扇形,占地面积590平方米。为保持整个地块建筑风貌的统一,临街面建筑设计为传统四合院样式的入口门楼,并在檐口等细部设计上模仿传统做法,院内为漂浮在水面上的玻璃盒子,一古一今,一静一动,趣味盎然。庭院中还搭建了半私密性的木板休息平台,增加了私密性的层次,形成了过渡空间。另外,一层地下空间和下沉庭院的设计,节约用地的同时丰富了地块内的空间层次感。下沉庭院为不仅为地下一层的通风采光起到良好作用,更为地下一层到达地面提供了一条消防通道。

结语

由于不愿搬迁住户的占地面积约占整个项目用地的四分之一,并且无规则的分布在项目用地之中,所以在方案阶段我们花了大量心思和时间研究本地块内的四合院空间布局。方案设计并未完全放弃不愿搬迁住户,而是从长远考虑,整体布局,每一个不愿搬迁住户都可以经过设计,与本规划中的新建建筑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组织起本地块内的四合院空间结构,既保证了不愿搬迁住户的生活空间,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为旧城改造中规划用地内遗留不愿搬迁住户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一项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042-01

一、培育医院文化,凝聚团队精神

医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导医院职工思想观念、行为追求与医院确定的发展目标一致,激发医院上下齐心、奋发向上的精神。作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医院文化是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渠道,能积极发挥提高职工凝聚力和职工精神情操的作用。医院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拓展,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健康向上的内容,大大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我们通过开展院歌、服务理念、人生格言等征集活动,提炼出了“团结进取、创新向上、超越自我”的医院精神和“精、睿、博、诚“的医院院训;围绕“对外以病人为中心,对内以员工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出了“病人至尊,服务至善、质量至优、环境至美”的服务理念,形成院有服务理念、科有服务信条、员工有服务格言的昂扬向上的氛围。

培养医院文化,倡导团队文化。举办“天使想恋爱”“超级英语”“激情与梦想”、礼仪文化节、职工运动会等系列主题活动,激发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心系儿医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与医院形成“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命运共同体。

二、塑造医院形象,构建形象文化

医院确定了统一的标识、院徽,从形式到内容均凸显出人性化特色。确定“粉色”为医院各类标识的主色调,从院旗、院讯、画册到手提袋、口杯,从楼层科室标识到宣传栏、院服等均以此色调为标准,从理念、行为、视觉等方而形成自身的形象特色并被社会和公众所识别和接受。尽管医院的各类基础物质设施都是静物,但优美的医院环境,无不一一展示着一个医院的形象,凝聚着医院职工,激励着医院职工。

塑造外部形象,突出人文环境特色。先后改建了儿外科大楼、门诊,新建儿科急救大楼,建立色彩病区;各楼层统一安装了儿童的涂鸦作品、摆放各类盆景;拆除院墙,绿化、美化环境,安装特色雕塑,绘制各色卡通人物画,消除了广大患儿的恐惧和不适心理,使医院文化在这里得到展示和延伸。

三、塑造服务形象,打造服务品牌

服务形象是医院形象的内在表现形象。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服务品牌的树立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院倡导“感动服务”,编制“感动服务手册”,明确规范了我院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服务要求、量化标准及相应的奖惩条例,人手一册,适时培训,并开展服务督导,以此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在职工中倡导“人人成为学习服务的品牌,人人成为业务技术的标兵,人人成为人格魅力的典范”,每季度评选一次“明星科室、明星个人”。大力宣扬全国知名儿科专家赵祥文教授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感召、激励和教育作用,增强职工诚实守信观念和满意服务意识。

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集分诊、导诊、咨询、健教和医患联络于一体。注重简化就诊流程,优化信息资源,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推行门诊白助挂号、缴费系统,住院医生电子医嘱系统和检验条码系统,实行信息化一站式服务。

四、提升医院内涵,铸就行为文化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用制度规范行为。近年来,我们修订完善了临床、行政后勤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坚持开展“四大查房”,每月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全而质量管理奖惩月通报制度,有效的规范了职工言行,促进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形成了“人人在制度中,事事在管理中”的工作体系。

依据“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医院狠抓人才工程,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派青年骨干进行“带硕”专题进修,提高进修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学习理论,练好“内功”,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医院各学科己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跨上了新台阶,开展的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救治全国第一例禽流感患儿、分离国内年龄最小的联体新生儿等高难度案例的成功事例,为医院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五、依托医院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建设大改观

篇9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的特殊教育类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实施全方位的校企文化结合,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研合作, 即(行业 )企业、和学校的全方位结合,特别是指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无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对于(行业 )企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比分析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具有相通性、延续性和传承性的,它们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以及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们的外在表现都是一种群体行为规范,它们对人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移默化的。处于企业基层的员工则主要来自于各类的职业院校,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自然的衔接关系。附着于人才身上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质也自然会随着从学校到企业的流动而自然的转换与衔接。这使得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传承与衔接的必然性。所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培养互相融合,将企业文化培育进行前置与渗透,应该是企业文化培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校园文化的路径选择

随着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渗透并融化于社会各领域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对于学校的发展已经变得日益重要。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并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同企业一样,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其品牌形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培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建设校园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实现对接融合是一条最佳路径选择。

(一)大力宣扬出色的企业文化,使之融入于始终贯彻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一,帮助学生搭建与企业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条件,感受企业蕴涵的文化。第二,专门在学校开设企业方面的讲座,邀约在企业从事文化领域的人员同学生进行交流。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开设的讲座也可以因此做出分类,让学生从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或是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准则等层面深入感受企业文化的内涵。第三,举办有关杰出企业的文化内容展览,通过综合展现一个甚至多个企业的文化,亦是分专栏分类展现一类或一个企业的文化,促进学生深入领会企业文化。

(二)以技术合作模式将企业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具备有力的优势是促进合作的前提。高职院校有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经其研究的多项技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若是两者之间得以齐心合力,高职院校不但在资金资源方面有了保障,还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技能,并同时把企业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企业在技术层面也由此获得相应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各取所需,达成了技术方面的合作,创造出双赢的局面。

篇10

党的十胜利闭幕后,泗阳经济开发区迅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十报告,在全区范围内掀起贯彻落实十精神,建设殷实和谐美丽园区的热潮。

十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泗阳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喊响“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主题,牢牢把握“项目推进”“边城建设”两大重点,加速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企业培强”、“对外开放”四大工程,狠抓“吴江工业园”、“轮毂产业园”、“化纤长丝面料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四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努力打造一个产业集聚、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富有特色的东部工业边城,全力向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目标迈进。

泗阳经济开发区对2013工作高点定位:招商引资方面,全年确保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个,新开工亿元项目30个,竣工亿元项目40个,投资额60亿元,同时强化对拟入区项目质量、投资人素质和实力的评估,精心选择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项目入驻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将铺设市政道路21.8公里,污水管网6公里,整治水系15公里,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35万平方米。财政收入方面,将确保实现业务总收入125亿元,财政总收入9.31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6亿元,实际到账外资6100万美元,确保全市开发区目标考核一等奖,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进位不低于6位。

在加快工业发展同时,泗阳经济开发区将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坚持低碳发展,以该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为契机,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先进管理方式,降低综合能耗,实现低碳发展。坚持集约发展,强化对入区项目的评估、筛选,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进入;提倡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坚持节能发展,建立开发区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机制,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减量利用水平,加快百通新能源和国信电厂二期建设工程进度,分批改造和取缔现有小锅炉,全面实现开发区集中供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