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43: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创新实践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重点以萌发幼儿科学创新意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为重点,初步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求异的创新力,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善于动脑、不断反思的科学作风,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方面取得更大进步,以点带面,促进全园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从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周围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对这种周围现象的探究过程,以科学的知识、精神、态度与方法作为主要内容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2.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一定经验和感受的内容。
3. 选择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
4. 选择适合幼儿理解和把握,对幼儿发展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内容。
5. 选择科学技术进步给日常带来显著变化的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文献查阅,据相关的已出版或发表的文献资料和未出版发表的资料,确立课题。
2.形成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课题方案。召开题会议,以研究人员分工,向总课题组申请。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反思实践――归纳总结――指导和改进实践
1. 学习有关理论以及进行师资培训。
2.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施、观察、积累、记录。
3. 对实施教学进行评价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
从以上实施过程,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五、研究成果
1. 幼儿在宽松的环境和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中,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积极有效的参与尝试,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拓展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空间,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 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我园教师经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有力也有明显提高,同时拓宽了教师的教育思路,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
1、空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在我国软土的天然空隙比一般都在1—2之间,而且其淤泥和淤泥质土含水量较高,甚至有些时候大于液限。根据专家认定,其基本含水量一般都在50%~70%之间。
2、压缩性高。这种土质的可压缩性较强,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直接在这样的土层上面进行修建,便很容易出现沉降的现象。经过专家们认定,在这种土质上面修建的建筑在发生沉降的时候,因为其沉降速度不均匀,便很容易造成建筑倒塌和倾斜。
3、透水性较弱。在实际的生活中,软土本身的质地非常细腻,因此它融水的能力较大,但是透水性却并不是很强,不容易排除。所以这种土壤如果接到来自上方的压力,便容易产生物理现象,从而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地基。
4、抗剪强度低。软土一般处于软塑一流的形态,索引,当出现外部环境作用力时,抗剪性大大减少。按照实际情况分析,我国软土抗剪轻度一般都低于30kN/m2。在实际的工作中,软土层的固结度和水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排水不畅通的话,当上方出现很大压力的时候,便会造成软土层固结度增加,但是相反,如果软土层排水不畅通的话,如果受到的重力越大,固结度反而会降低。所以,如果遇到排水不畅通的土质时,便需要选择质量较轻的质量进行修建。
5、灵敏度较高。对于一些软粘土所形成的土质,如果其结构完整的时候,性能较为稳定,便能够承受一些减力。但是,一旦这种结构遭到破坏过后,便容易减小承受力。当图层被破坏之后很容易出现强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灵敏度。当水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原来图层和后来图层的抗压能力较高,其分数值主要在3—4之间。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根据这个数值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说:当数值较高的时候,便减少对土壤的侵扰程度。填充土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靠水力充填形成的,当填充内部出现沙子含量较高的现象时,填充土便变得相对稳定。当内部沙子含量较大,并且填充土较为稳定,力学分布合理的时候,而且内部具有较多的粘滞成分的情况下,这种具有较强的压缩能力,但是不容易形成固结。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遇到杂填土时就较为麻烦。因为杂填土的成分较为复杂,各种垃圾、混合物组合在一起,我们便很难判断其质土的性质。杂填土主要以居民丢弃的垃圾、大量的腐蚀品为主,因此便导致这些土质的强度不好,可压缩能力也不是很强。如果在这些垃圾堆积起来的土质中具有大量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一旦和水发生反应,并会造成结构崩塌,因此难以保证水利堤防工程稳定。
二、软土地基上堤防失稳的破坏原理
在实际生活中,因为软土地基局部压迫过大、不能够负担较重的东西,这是造成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根本原因。这种原因主要分为两种:第一,因为土壤的减力不断增加,因此在大堤开工的时候,土壤堆积形成一定的负荷;当雨水成分下降的时候,土壤的重量不断提高,当水不断下降的时候,便会导致土壤的渗流力产生。第二,如果从软土的本身来找寻原因,如果局部出现的抗减能力过低的时候,便会造成整体减力下降。比如说:土壤的含水量不断增加,本身存在的温度差导致出现裂开的现象。粘土层由于本身水分过多而出现稀滑的现象。
三、堤防工程,常用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
(一)堤身自重挤淤法
堤身自重挤淤法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增加堤身的重量,而将堤身内部存在的淤泥挤压出来。让淤泥或者淤泥中的空隙不断消失,增加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这样便能够提高地基的抗减强度。挤淤操作如果不恰当的话,便会出现沉陷不均匀的状况,因此要稳步进行,不断降低操作的速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过程增高,这样有利于减少开销,但是这样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堤身下有流塑状态的淤泥,并且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主要是通过将大小不一的碎石扔进淤泥中,改变原来土壤的成分,让改变后的土壤适合作为地基。这种办法一般主要按照以下几个要求进行:首先,将一些质地较硬的碎石抛进地基之中,将以前土壤中不适合承重的流体淤泥挤出来,然后再根据软卧底层的方向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当横坡较为平坦的时候,就从地基中部向两边开始扩展,一层层向上面进行铺设。这种方法的施工技术和其他相比之下较为简单,而且投资较少,常用于流塑状态的淤泥地基中。
(三)垫层法
垫层法,主要是通过将以前不适合做地基的土层清除掉,然后向里面填入一些能够让地基稳定性较好,而且可透性较强的碎石。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采用较好的材料,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方法价格低廉,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软土层较薄,而且需要挖掘的地方较少。
(四)预压砂井法
预压法主要是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促使水从地基中的空隙流出。其中较为常见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水平排水垫层、排水砂沟、竖直方向的排水砂井、塑料排水板。较为常见的加压系统主要包括: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和降低地下水位等。其中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联合使用的叫作真空联合堆载的预压法。
其中基本的做法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将范围内的植被和表土清除,然后再铺上砂垫层;为了更好的加固地基中的排水条件,便开始垂直下插塑料排水板,在砂垫层的中间横向布置排水管,这样便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再在砂垫层上面铺设较为密封膜,铺设完密封膜过后,还需要用真空泵将密土膜内的地基气压抽至规定的标准内。这种方法需要的时间也较多,真正需要真空处理的部分也不是很多。在实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要求的时间不紧的话,质地是淤泥成分的地方,才适合这种方法,其他地方不是很适合这种方法。
(五)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27-01
在“十二五”课题规划时,针对阅读教育的模式改革做出了两个题号38和39的教育研究,分别是针对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和读书习惯的养成两项研究。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多年的教育和长期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在这其中,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以及老师的监督,并对其进行长期的训练,这样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成果,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近些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阅读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深层次的教育结构和层次,加上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及众多教育者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课堂创新阅读‘471’模式研究”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模式的确定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能力较弱,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传授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是课堂阅读。开展创新课堂阅读的教育理念,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知识,使用这种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和阅读兴趣,对学生未来的教育和发展都有推动作用,更能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主要是:将该实验投入实践,确立学习的教育宗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并不断地深化理解,能够更快地转换为自身的技能。在课堂中开展创新阅读教育的指导方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奠定阅读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1)通过将课堂创新阅读投入实践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学生阅读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因素;没有适合学生课堂阅读的方法;将课堂创新加入实践中可以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学生以往过于盲目的学习状态,培养新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使阅读在学习中所占资源最优化。
(2)课堂创新性阅读,能够从中摸索到适合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教育的方法,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用阅读拓展课堂中教育的死角,达到全方面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3)这一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发挥,对于构建新型阅读教育模式有着不可描述的重大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同时,养成了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行为模式,对于积极开展语文课程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重大意义。
(4)学生养成创新阅读的习惯后,能够形成以课堂为辅,自主阅读为主的一系列阅读方式,形成完整的自由阅读以增长知识的价值理念,对于获取课本之外的知识而言,这是最佳的战术策略。
二、实现该研究的理论依据
只有严谨的学术理论的支持才能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作为有着科学性指导的课堂创新阅读,同样有着强大的科学理论。
(1)认识论。自主阅读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切入点是认识论问题,教育者需掌握行为习惯的规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是人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下做出反应的一系列组合,表现形式和方法多有不同,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利用行为规律构建创新阅读的教育模式。
(3)环境场理论。课堂创新阅读作为改变学生行为的主要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共创良好阅读的大背景。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个人成长,为个性化阅读打造平台,形成公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够增加自身的阅历以及视野。社会在不断变化,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不断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课堂作为阅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创新阅读在这里将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这一目标铭记于心,将课堂创新阅读不断地投入到实践中来。
根据2002―2010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将达到硕士生120万,博士生15万,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1-2]。国家的信息化进程,带动了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需求量每年增加100万[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才资源库,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计算机技术人才教育的核心所在。针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等特征,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进行了研究生联合指导培养方式的探索,依托浙江区域经济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地理研究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比利时鲁汶工程技术学院、瑞典布莱金厄工学院、IBM公司、杭州国家软件基地、杭州国家动画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等在科研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开展合作,结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进行了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实践探索,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培养能够引领、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精英人才。
1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常顺英研究员将研究生的创造性定义为:能够产生独特的、现实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多种能力与优良人格特征的整合[4]。它包括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造性人格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素。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产生不了创造性活动,更谈不上创造性成果,所以创造性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或者说,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研究生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过程中,还应注重独立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在科技研究活动中,研究生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教育
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的计算机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5]。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开发环境与软件中间件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电子商务技术,智能技术与应用及制造业信息化。研究生通过专业学习,具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能够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2.2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读研究生生源主要为应届生。应届生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数人较少直接参加科研实践,缺乏生产和科研实践经验,研究目标不明确,不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很多研究生还是用本科阶段的学习方法,习惯于接受、掌握现有的知识和在固定的框架中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往往显示出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喜欢以既定的、现存的规则来解释新的现象,而不擅长通过新的现象来思考原有规则存在的不合理性,并且通过思考与实践来它。其次,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科专业狭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很少,出现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其结果往往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缩小了研究生想象的空间和相互借鉴的机会。再次,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个性释放的诱导不足,从培养方案到教学方法和科研过程,研究生能独立从事研究的机会不多,这必然会束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需要一个合理的培养过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主要从培养计划、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企业实践、跨学科研究生指导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3.1个性化培养计划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个多样的、有利于学术个性成长的环境。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利保障。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是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在教学大纲上列出多部相关教材及学科前沿著作等,使研究生和导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制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培养计划。同时针对没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设置企业实践必修环节,研究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既要对个性化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更加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个性培养计划中,第一学年主要完成相关课程必修学位课和选修课的理论学习,学会创新科学思维及方法。第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主在通过大量文献阅读、企业实践、广泛收集资料,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这一年中,专业导师团队要负责严格的选题把关和中期考核筛选。中期筛选考核包括学位课和选修课学分及科研实践能力是否达标,学位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原始创新性等,合格者进入第三学年的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不合格者要终止学习可肄业处理。学位论文研究阶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3.2研讨性教学过程
笔者作为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国际性较强的高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期间主讲了计算机三维视觉,指导了多门智能技术相关课程,也旁听了国外教授主讲的人工智能等研究生课程,发现许多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有大量的参考书目。学生上课前必须先浏览该课程的课程网站,了解上课内容和下载相关资料。课堂上,主讲教授经常先以一个典型案例(常为最新的研究论文)说明知识点,再留出时间与学生讨论,学生基本上是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问题跑图书馆或上网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针对案例问题展开学习与讨论,着眼于发展研究生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研讨会形式的教学过程给了我们启示,为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我们导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删除部分内容陈旧的研究生课程,引进反映学科新技术、新成果,反映专业领域热点和研究进展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不仅注重启发研究生思维,引导研究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还要求研究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我课堂教学,学生当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增加自主设计的实验课程。这种创造性教学活动,不仅营造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而且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研究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3多样化专题讨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多来自不同专业,如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在对本专业,本领域内的理论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引入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专业研究。对每一位研究生而言,其他同学的研究都是新的研究领域。为此,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会。专题讨论会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来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这一平台内分享学习成果、探讨问题、分享学习资源,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气氛。研究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的创新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在讨论会中提出来,导师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一方面加深研究生对课题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审视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企业实践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提供了大量企业实践平台。低年级研究生利用假期到软件公司、企业工作实习,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同时通过实践,了解目前技术瓶颈,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学生所选的课题为公司企业研发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企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又可以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独特的创新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深受企业欢迎,有的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公司工作,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无缝连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建立了一批稳定的研究生实践基地。
3.5研究生导师团队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导师个人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对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以导师团队方式指导学生。团队中的导师来自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术研究背景,主要导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研究的经历,有着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
导师团队内的研究生如有学术上的问题,可以咨询导师团队的其他导师,寻求问题的研究方案,团队导师对学生的研究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导师团队定期交流,讨论研究生学习进展,交换指导意见。导师以团队方式指导研究生,是一种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这种方式,一方面避免导师个人学术水平、知识面、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生创新思维,让研究生更加主动关注其他领域的知识创新,为科研创新奠定基础。
4结语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校在相关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内容上,主要从培养计划、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企业实践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创新才能进步。我国的学生在总体上基础扎实,但创新能力较弱;计划内的课程成绩较好,但主动研究的积极性不高。研究生作为我国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最具活力的人才队伍,所具有的实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事关国家和民族在今后国际上的兴衰和地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起高度重视并投入相应的精力,切实做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建国. 研究生教育工作应坚持创新求变[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1-3.
[2] 陈子辰,许为民,林伟连,等. 新世纪研究生素质教育研究[G]//谢桂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70-189.
[3] 刘学民. 加大创新力度 再创学科辉煌:关于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专业设置及创新改革的研究[C]. 第二届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8:116-118.
[4] 常顺英,林彤.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106-109.
[5] 2009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EB/OL]. [2009-09-11]. / articleContent.do?articleId=459.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CHEN Sheng-yong1, YAO Chun-yan2, XU Xin-li1, WANG Ming-huan2, PENG Wei2
(1.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技术的涌现,移动终端的普及,多元化制作动画的方式和应用领域将更宽泛,进而出现“泛动画”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动画的艺术范畴,转而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指向动画的应用层面,延伸至社会应用实践领域。动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泛动画”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动画专业尤其应该突出学科优势,强调应用性,加强实践教学比重,加快实践教学技术的更新,构建科学的、创新的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多数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采用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实践教学被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附属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自身相对完整且独立的教学体系,更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实践课程缺乏系统性,考核标准不统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和盲目状态,丧失主体性和创新性,能力与行业要求脱轨,制约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是动画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环节的有力补充,更是贴近时代、贴近市场的重要体现。文章从适应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试图建设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不局限于原来狭隘的动画专业本身的教学,而是针对“泛动画”多类型、多方向、多形式的特点,注重与数字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和应用,将行业新要求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二、构建动画专业创新性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1.以工作室教学为导向,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我国,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艺术类专业,如动画、数字媒体、平面设计、服装等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当代“泛动画”背景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动画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承担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对高年级学生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项目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深入地了解行业内的操作模式,训练其团队协作能力。结合行业要求将项目教学与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等进行对接,对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立不同要求的项目内容,最终通过工作室平台形成“基础课程专业化、技术课程案例化、技能课程项目化”的特点,一步步将实践教学向前推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注重项目引进和课内培养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研究型学习培养空间
把项目引入工作室的实际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工作案例和公司的工作模式,以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实践课程模块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构筑学生的技能,使之与行业标准统一,符合新时代对实践教学的需求。由于动画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要求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以完成整个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团队成员的集体精神与合作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的层面上,更增加了项目引入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制作过程中控制和启发实践过程的顺利实施,同时针对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注重整体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因此,整个专业实践过程的学习和交流在一种平等和专业的氛围中完成,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操控和执行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在讨论、质疑、探索中学会思考和创造,通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积累。
3.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突破专业界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构筑校内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动画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动画专业为例,根据动画的制作特点、研究方向、应用要求,对工作室进行模块化建设,如前期策划和剧作工作室、漫画工作室、二维动画工作室、定格动画工作室、三维动画工作室、后期编辑配音工作室、衍生产品研发工作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基本涵盖了动画专业教学的要求。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由不同方向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学生以项目组或课题组的形式进入工作室学习并参与日常管理。每个工作室除了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更要以独立研究、任务驱动为主,要求独立运行,成为具有教学、科研及产业服务功能的开放式实验室,成为学生多方向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2)提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为了迎合“泛动画”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需求,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创新活动、专业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向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接轨,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4.组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团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成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团队,主要通过学科竞赛、专业大赛、展览、横纵向课题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创业团队由工作室平台衍生而来,同时又独立于工作室。工作室教学是长期的,是根据教学计划执行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团队是应项目课题而产生的,是短期的、灵活多变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通有无,可以使实践教学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成为紧密连接学校和行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结语
在“泛动画”时代,动画片制作技术和工具蓬勃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外延更为丰富。动画专业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和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动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项目引进和课内培养的有机结合,搭建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平台,共同构建系统的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动画专业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技能之间的脱节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项目执行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陈支武,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3]黄苏瑾,朱晓峰.动画工作室教学中的激励制度构建.科技创新导报,2010(2).
[4]林江湧,魏农建,段明明.项目教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选择.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5]王永生,刘拓,章梓茂.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一、引言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英语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实用为主线设计一系列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语言的各个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每个单元生活化的独立主题,有效设计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与实践
首先,教师要完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适度引导和监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增加个人展示机会,唤醒自我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内容量身定制,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多角度表达和展现自我。课文内容解析部分结束后,围绕单元主题演讲、主题班会随堂讨论、单元主题和时下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小型辩论赛等都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1.关键问题
(1)根据每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生活动内容,确保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双目标。(2)针对学生英语实际水平,确定各教学环节难度,使各层次学生参与其中并且能有所收获。教学活动的难度很大一部分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决定了教学的效果。(3)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意识。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紧跟课程步伐,以身作则,并且在任务开始初期,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跟踪和思考。教师要摈弃传统的上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4)将学生课外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效果的反馈、跟踪、记录作为学期考核的依据。实现改变后,教学单元的单词、语法、翻译、写作只是占到了教学时间的一部分。单元主题外延得以无限地放大,和主题相关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值得应用和鼓励。(5)改革英语考核方法,侧重过程性考核,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重心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节上,相应地,课程考核评价进一步向过程考核倾斜,考核过程注重创新及实践。
2.成立英语训练营
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需要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为了突破班级的限制,以专业或学员为基础建立英语学习训练营是很好的选择。
多位英语组的骨干教师现场指导和监督学员的每一次活动。训练营举办一系列活动,如英美文学鉴赏会、影视欣赏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等。
3.创新思维实践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为例。围绕单元主题Automation,在第一小节,要求学生就身边熟悉的自动化产品做简单介绍,包括产品信息、功能、社会影响等。然后要求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自己小组独有的产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同时,教师将各组成员的任务分派和完成情况留意并记录在任务过程中。在第二小节,完成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主要阐述,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使表达环节完整。在第三小节,学习课文Bill Gates’Big House,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勾勒出这所大房子的大概特征,并评价其优势和不足之处。第四小节,各小组设计梦想中属于自己的“大房子”,同时就房间内的各个设计阐述主要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效果。在演示环节,其他小组成员就正在演示的作品进行提问,被提问的小组成员对自己成果的合理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现实性进行辩论。教师结合产品特征和小组演示环节辩论中的语言表达打出分数,作为平时课堂考核分数。
以《新航标职业英语》第一册第六单元Low-Carbon Life为例。整个教学环节从以下几点做出突破:一,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影响绿色生活的事件,提出自己看法并提出改进措施。二,结合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s这篇课文中描写的两个方面,让学生完成两个问题:第一,If you are a driver,how do you keep your carbon footprints?第二,If you are a hotel owner,how do you do to reduce your carbon footprints?在整环节中,鼓励学生创新、动手实践。
三、总结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革命,更是呈现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新媒体及其对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新媒体技术对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强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界已经开始注意到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导致近几年毕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条件不相符。所以,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探索大学生英语的创新实践问题,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疑对深化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英语创新实践的影响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互联网、手机网、电视网三网融合,从QQ到飞信、微信,从博客到微博,从手机报到新媒体音视频,可以说是有了传媒技术,使得受众接受外界信息更便利,对事物的理解变得更容易,对外界的感受将更深刻,对世界的认知将更直接。近年来,各种新媒体资源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软件获得,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资源获得平台。各大高校创建校园网,形成了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覆盖了整个区域。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登录了解学校每天的重大信息,并且能通过统一检索平台免费查阅学术资料和文献共享。另外,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的传播手段,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方法相比,其最本质的特征,即强交互性,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事业,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例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被单纯地应用,因为这种单一的直接授课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学生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综合研究表明,例如使用了小组合作性学习法、概念获得学习法、学生课堂讨论法、学生角色扮演法等培养学生能力途径,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脱离了以老师为主体的主导约束,处于主动、开放、较自由的状态,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的途径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在经济、文化、政治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学习英语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就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而言,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低下。例如,2008年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前6名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外语教学敲响了警钟,说明我们应该要有意识了,明白英语专业学生的训练方法存在欠缺。同时,何其莘指出“由于外语教学的固有规律,加之我们思想上的忽视,以往外语教学中强调模仿、复现、机械记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显而易见,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然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研究大学生的英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英语微电影创作
必须指出的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过去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是以PPT为主要辅助手段,学生借助PPT协助自己的创新活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分配每个人的任务,将文字的内容制作成微电影,是学生完成创新表演的主要手段。在思想方面,拍摄微电影锻炼了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语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爱好,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感受中外对话方式不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2.微信平台英语交流实践
英语属于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以学习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练习应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满足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要求。因此,开展网络公众平台交流就变得十分重要,如笔者班级建立了英语学习微信群,老师安排每星期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利用微信群的特殊功能,学生可以自由在该平台上进行视频对话演讲,活跃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同时老师重点知识、口语能力检测试题、定期话题讨论问题、知识共享。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增加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英语情景对话实践
在现今社会,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英语对话的基本能力。学生在大学英语中学习问候礼仪等,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就语言表达开设课程,在课堂上展开英语对话不足以成为难点。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英语情景对话成为学生开展创新的又一主要手段。在我们学校里,有专门开放的尔雅平台网站来供医学生练习英语情景对话。在心理方面,英语情景对话强化了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对异国习俗的了解,开阔了自身眼界,留下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在语言方面,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爱好,锻炼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4.即兴演讲实践
课堂英语即兴演讲也成为开发创新潜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上,一般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答题为辅,从而教给学生知识等。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授教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即兴演讲。在心理方面,课堂即兴演讲克服了学生面对大量观众紧张的情绪,缓解了学生压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在能力方面,这不仅是锻炼学生口语的机会,还是锻炼其反应能力的机会。
三、结语
英语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更是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广阔平台。特别是新媒体领域的应用而生,不仅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还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开发创新潜力的机会。通过课后微信群的交流方式学习、拍摄微电影的表演手段,以及课堂英语即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用自己的头脑构思方案,计划一系列的步骤,更要自己参与到研究项目当中学习,进而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的英语复合型人才需求,深入研究大学生英语创新实践的能力就是必然。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那时的中国将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目标,亟需提升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新兴新型应用性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生产模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需要大学生成为转变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展知识型创业的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培养各类创业型、创新型和创智型人才,是适应国家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大学创业文化是注重创业教育、重视创业实践、提高创业倾向的文化,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提高、成功创业为目的。大学创业文化虽然有与社会创业文化共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有独特的内涵和个性。大学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创办企业,应当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脱离功利主义为导向,坚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文化对国家而言,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对高校而言,是具有区域特色和自身特色的文化。根据我院应用型大学工科学院的特点,我们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机制
(一)建立全开放、自学习实验教学平台
国内高校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教师制定的实验方案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实习,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实验室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充分用好实验室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创新性的实践环境,我们建立了“三自主、四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三自主”,即学生自主设计实践项目、安排实践时间和进行实践操作;“四开放”:即实践时间、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课内实践、实训和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方向,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案例化教学,开设研究性课程,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实现理(理论)实(实践)一体化,同时按照项目、任务、和学科竞赛的具体内容进行小班化教学。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常用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合作方式以满足学校和企业各自的需要为基础,以对口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教学实践为主要内容。这种基地主要为教学实践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式,让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接触到实物形态的设备,了解生产的具体过程,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我院机械类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建筑电气专业暑期企业实习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另外我院还积极和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室,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寻找一些行业知名的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示范中心,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社会上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和基地不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条件和设备的局限性,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和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创新创业的指导能力。我院由骨干教师牵头,邀请教授担任本科生导师,聘任校外院士、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担任名誉导师,带领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技术指导。支持更多的教师下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求辅导员参加创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培训,持证上岗,从专业和管理两条线,达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专家化。
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机制
(一)积极组织、主办学科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分别从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两条线抓落实。专业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指导等方面的工作,系主任、本科生导师、教授等全员参与,利用暑假较长的假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工作队伍主要负责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宣传、开展、总结等方面的工作。除了参加学科竞赛,学院还积极为主办大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加到学科竞赛工作中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科技创新型社团
学院在每个班级专门增设科技委,负责本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自我管理,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让科创工作深入到每一个班级。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成立科技创新社团,并以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为载体,开展各项活动。
(三)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固化科技创新成果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收获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院开展了专业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讲座、创新创业讲座等,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认识、创意,整理成论文、专利,通过和申报专利,将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多元化、最大化。
三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激励机制
(一)实验室让学生参加管理,实验室助理竞争上岗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弥补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的不足,我们让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参与管理实验室。学生实验室助理采取竞争上岗,优先录用动手能力强、有项目和课题的学生,学生助理一经录用,除了有相应的经济补贴,还可以优先使用实验室,实验室其他同学要服从其统一管理。实验室助理实行以来,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增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负担减轻。
(二)落实奖励,形成长效
学院在综合测评细则、奖学金评定方案、学院贡献卡等规定中制定了科技创新的奖励措施,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相应的奖励。将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表彰先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学院还多方联系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用于资助或表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此外,学院还组织各类活动,举办学院青春故事报告会—科技创新专场,并且在校社团巡礼、科技节等活动中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在学院的网页和微信学生工作公众号设专栏跟踪报道,让科技创新表现突出和学科竞赛获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荣誉感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四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孵化机制
(一)强化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政府和学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开辟了场地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学院除了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些政策,让这些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每位创业的大学生,还积极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设备,依托其在机械加工、电气设计的专业优势,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以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形式开展创业活动,用微型公司的方式实现科技创新创业产品的孵化;组织挑选动手能力强的在校学生在创业学生的企业打工,利用学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降低创业学生的劳动力成本;另外还积极联系企业,为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于创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在校大学生创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对于创业的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单纯用分数来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还要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学习方面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意他们用一些创业方面的培训课程、创新方面的成果冲抵一部分课内学分,同时给他们小班化辅导,解决他们因为参加一些创业活动而耽误下来的课程;二是对学生项目的评价,在评价学生项目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而对于项目的实施和后期的督查关注度不高,对失败的宽容度不够,导致很多创业项目一旦遇到难题就以失败告终,而不是指导教师、学生一起静下心来找到解决办法,这是高校学生项目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创新创业活动能够持续开展的关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教育,挖掘学科专业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提高教师的创业素质,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把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就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真正成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
作者:陈健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关键词: 生命科学;创新;实践
Key words: life sciences;innov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Q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276-02
1 以生物技术为基础,推动定向进化开放的新热潮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 课程体系; 导师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50-02
Mod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experiments in university
Du Xiaoyu1, Li Hui2, Wu Yonghui1, Du Ying3
(1. Basic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China; 2. Minsheng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3.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bout the innovation experiment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ree factors of course architecture, supervisors and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inspire the students' interest, such as altering the teaching plan, setting up supervisor system, relaying on student clubs, etc. Innovation projects can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ch a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eam cooperation, self-learning, and fighting spirit. These measures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xperiment and formation of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course system; supervisor system
0 引言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是紧扣课本,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验证或深化,这种实验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适应能力强还要发展全面,因此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以至高等教育也应随之改变。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改革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发明创造的意识和乐于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式与效果已成为评价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1]。2007年,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逐渐掌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2],提高其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1 目前创新实验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并且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基础实验教学,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些验证实验,加深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如何改变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于普通院校来讲,实验硬件条件和指导力量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探索如何进行实验室开放,如何指导学生的创新实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创新实验和普通的验证实验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均不同,很多元器件不能重复利用,而且,创新实验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实验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研究,这需要实验室有固定的实验台和实验仪器以及宽松的研究环境。实验室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目前还不完善。
其次,创新实验前期处于探索期,存在失败的风险,需要有经费的保障,而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来说,向他们收费是不现实的。
再次,高校的教师指导力量薄弱。高校教师的工作集授课和科研为一身,既要完成本科教学的工作量,又要做科研。而一个创新实验需要教师参阅大量的参考文献,才可能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意见;并且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能给他们指明方向;当学生遇到失败气馁的时候要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创新实验的完成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奉献。目前很多院校对创新实验成果认定,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肯定,而轻视了老师的付出,所以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创新实验的指导并没有热情。
2 创新实验改革模式的研究
2.1 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