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人工智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技的人工智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技的人工智能

篇1

1明确选题

本案以科技和失重为主题。现如今的餐饮行业,要将装修风格和餐饮形式都打造的与众不同,打破传统的旧模式,增加独特性,才能吸引消费者。

本案就是典型的案例,该餐厅曾经主要以经营牛排、简餐为主。店铺原有二层楼,面积大约800平方。这次升级设计,以“人工智能”为基调,打造新的风格。目前国内的失重餐厅较少,听闻或是见过的客户都较少,所以失重餐厅是一种创新,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将产品和装修彻底分离,从而形成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融入科技元素,以失重餐厅为中心,以其独特性来吸引顾客到店消费。

2背景资料和考察调研

2.1背景资料

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店面门口景色优美,消费的同时也可以观赏美景。周围铺面也是甜品,点心一类。而本案这家店风格是独特的,与其他的店并不重复。商铺对面无遮挡物,宽敞明亮,坐在店里可以悠闲的欣赏城市美景。

店面原本的设计是LOFT风格,在原来算是一种时尚潮流,但到现如今却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潮流。原有店面,里面都是一些以前陈旧的物品,不但不吸引顾客,还给人一种陈旧落后的感觉,并不能促进人们消费的心理。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致,我准备将这个餐厅改造为符合科技发展趋势的人智能餐厅。

2.2考察调研

餐厅原来的设计,照搬了英国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餐厅的设计。该餐厅面积大,可容纳多人同时用餐,品牌设计的目的是体现品牌宗旨。

而我的改造方案以人工智能为中心,整个餐厅充满科技感。做餐饮,设计很重要,细节方面有很多,我的设计理念是用科技为人类服务,设计中心是失重餐厅,让客人感受高端的人工智能科技带来的享受和贴心的服务。

3分析、定位与设计目标

3.1分析与定位

3.1.1设计分析

失重餐厅的三大经营特色:无服务员、无人传菜、无人结账。都是通过高科技来实现,充分体现到人工智能的科技感。

本案不同于其他餐厅,以高端的科技技术、服务标准和要求为基准。让客人花着物超所值的价钱,体验高端的科技。失重餐厅,让菜品飞到餐桌上,利用失重原理,让菜品通过双螺旋通道直接传到餐桌上。无服务员点单,客人用大屏幕餐桌进行点单。无收银员结账,没有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收费工作,顾客通过智能化科技进行点餐、下单、结账。餐厅利用传输轨道,将菜品传到指定区域。

3.1.2设计要素

此次店面形象升级中设计独特的风格与设计氛围给人带来的舒适感与文化感,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该店充分利用高科技,例如大屏幕的点单桌面,无人点单,无人结账,无人传菜等多种科技的应用。让消费者能在整个餐饮空间中能感到独特的舒适感和高端的科技感。一个好的餐饮空间设计离不开商业设计和文化设计,用现代科技文化作为中心,也可以很好的促进社会科技进步,让普通人离科技更近,让高科技触手可得。

3.1.3硬装设计

因为是失重餐厅,用餐区不锈钢材质选用较多,选用拉丝不锈钢,茶色镜面,采用多色乳胶漆,避免视觉疲劳,个别乳胶漆饰面里面暗藏发光灯带,在灯上采用纤维灯珠,用灯光营造科技氛围,用餐区周围的墙体采用的是3D全息投影技术,可根据菜品不同或顾客喜好更换主题,使顾客在用餐时身临其境。等待区硬装用了电影院的装修,采用隔音材料,让顾客在等位期间可以欣赏大片,吸音材料的使用也使用餐区的客人可以安静的享用美食。

3.1.3软装色彩

科技感的冷色调贯穿整个餐厅设计,整体软装设计围绕餐厅主题做搭配,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出发,也充分满足客户需要。等待区的座椅采用电影院模式,将电影院和3D立体影视在这个空间中表达出来。用餐区大立柜上陈列绿色植物,使室内空间焕发生机,色彩和谐。因为要表达科技感,所以在此次设计中冷色调颜色运用的较多。为了使空间看起来和谐且适宜用餐,所以在餐桌餐椅的选择上采用的是暖色调的椅子,搭配色彩鲜艳的靠枕,使整个空间达到和谐。

3.1.3灯光设计

灯光在空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灯光的色调、色温、颜色及光照的强度、灯具的具体造型选用等都关系到整个空间的舒适度及美感。在此次设计中,用餐大厅灯光设计上,顶面运用了白色加蓝色的冷光源,照度较高,主要是为了让大厅整个用餐空间看起来干净、整洁、舒适、明亮,适宜用餐和交谈。灯光的搭配,烘托了氛围。餐桌的灯光运用上,暖色的点光源为主要光源,照度低,主要是为了营造出温暖、宁静、安逸的用餐氛围,打造舒适和谐的环境效果。

篇2

人工智能(Ari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应用数学、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型学科,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是研究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职能行为,如推理、证明、感知、规划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来解决人类处理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紧跟世界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有关人工智能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工业生产、国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现已成为一个广受重视且有着广阔应用潜能的前沿学科,必将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中开展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显得十分紧迫。迄今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工科院校中的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将“人工智能”列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八年的历史了。由于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邮电、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因此,学校所开设的许多专业都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在问题需求的推动下,南邮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作,在人工智能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物联网学院所开发的现代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学院所开发的城市交通流量控制与决策系统,为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一、优选教材

目前,国内有关人工智能课程的中英版教材种类非常多,遵循实用、简单、够用的原则,再经过授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调研,我们选用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作为南邮本课程的授课教材。本书覆盖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包含知识表示、搜索推理、模糊计算、专家系统等。本书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学生所编写,内容基础,难度适中。蔡教授所编写的这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做到了内容新颖、简单易懂、兼顾基础和应用,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是恰当的、正确的。

二、考核方式

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这门课大都选择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选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打消部分学生想在期末闭卷考试中通过作弊手段来完成人工智能这门课考核的侥幸心理,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考勤成绩、课下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考核,从而杜绝了“一纸定成绩”的现象。我们对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最后期末成绩是按如下权重来划分的:平时考勤成绩占10%、课下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60%。为了克服国家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的应对教学和考试,我们对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改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题型为主,这样学生只需要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国家目前正在提倡的应用型教学导向。

三、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实在太多,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必须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它的具体应用。因此,我们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的概述、知识表示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包括神经元网络计算、模糊智能计算、专家知识库系统、机器语言学习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和安排,使得授课计划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需求。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在选修“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时,每个学生的心中所想各有不同,这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兴趣还比较强烈,但随着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抽象,学生逐渐对这本课的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上课时间不去听课,使授课教师对教学也渐渐失去了信心,导致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在开课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开课前给学生演示“机器人医疗服务”实验,通过该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们看到机器人能够给病人提供多项人性化的服务,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开发医疗服务机器人多项关键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开课前能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二) 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往往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教材内容,应用公式、图形、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电脑和投影机显示出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这门课具有针对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琐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该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南邮自动化学院梁志伟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片段;让学生在线观看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自主视觉机器鱼”录像片段等。在讲解某些重要的求解算法时,借助Matlab软件和投影机,直接展现该算法的求解过程,从而改善了课程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提倡课堂辩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多次组织课堂辩论,辩论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前景等。如组织了“电脑PK人脑”“电脑是否让电视消失”“电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等一系列辩论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角色变换为“主动参与”角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各个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授课中的各种智能控制算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人工智能教学计划安排了4学时实验课,设置了“传教士和野人过河”“机器人路径规划”这两个人工智能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2个实验题目的编程,并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动手实践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智能算法的理解。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总结。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们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对于指导新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路小英,周桂红,赵艳等.高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66-68.

[3]马建斌,李阅历,高媛.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30-332.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信息类相关的许多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是一门前沿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人工智能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众多领域。广义的人工智能涵盖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神经网络、统计学习理论等众多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已成为人类在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时代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内容更新比较快,也繁多,使得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教学,由于本科生的研究意识相对较弱,而人工智能比较强调科研性,所以如何教好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和人工智能课程的自身特点,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几点思考。

2 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

中国的本科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原因,目前的定位还是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完成了低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迫切希望了解本专业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应用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本科高年级学生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储备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进行科研引导,这样能够让毕业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为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本科生一般于4年级的10月份开始着手毕业设计,在本科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与毕业设计的内容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3 人工智能课程的学科特点

与信息类其它专业课程相比,人工智能具有应用性、研究性和发展性三个重要学科特点。首先,人工智能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人工智能学科的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智能控制、信息检索、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例;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技术进步无止境,研究者们不断追求开发出效率更高、更智能的人工智能技术:最后,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的时代,它们为人工智能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以及技术算法都在不断发展。

4 人工智能教学的三点思考及对策

4.1 注重应用性和介绍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科高年级学生一般比较关心各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使用方法,而对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细节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学到很多较新和较实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并且最好可以看到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的教学主要停留在介绍性层面,不想花太多时间在复杂的理论理解上。这也比较符合本科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本科阶段主要是培养具备较强应用性和基础科研素质的专业人才。传统的人工智能教学主要讲授知识表示和搜索推理技术,大部分实例都是解答式或推证式的。由于其知识的抽象性,又加之其应用实例较少,所以往往教师感觉难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觉乏味,对讲授的内容大多都是死记其方法和步骤,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时,要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介绍性。除了讲授那些仍然有用的和有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要着重介绍一些新的和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方法和技术,特别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方法和技术,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模糊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这些内容的理论部分可以不必过分深究,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介绍每种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应用领域和具体实现上。此外,要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结合的、可以用计算机实现的实际应用内容。考虑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领域之一是模式识别,而研究模式识别的主要计算机工具是Matlab,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手写数字识别作为教学实例,针对所介绍的每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都将其应用于手写数字识别当中,并讲解了这些技术的Matlab实现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之后,可以按照实现步骤的指导,立刻上机见到算法的实际效果,加深对算法实现思路和方法的认识。

4.2 注重科研引导性

本科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本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大,本科高年级学生打算继续读研的也不在少数。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相关学科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其涵盖的分支非常广泛,如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智能、统计学习理论等,都是目前国际和国内热门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一特点,在本科高年级的人工智能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适时适度的科研引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树立目标意识,找准研究方向,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没有改进的办法?比如BP神经网络是计算智能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在模式识别、经济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等众多领域都取得过成功应用。然而BP神经网络算法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会有局部最小解、解受初值影响较大、理论解释不完善等。近十年来,研究者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另一种新的非线性学习工具――支持向量机上。同神经网络相比,支持向量机具有泛化能力强、不受局部最小问题困扰、理论背景完善等显著优点。在给学生讲解BP神经网络算法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写数字识别实验展示其强大的非线性分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告诉学生,BP神经网络并不是完美的,其缺点同样明显。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此时,顺势引出支持向量机的内容,并且介绍支持向量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通过两者的对比,学生不但了解到了较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对人工智能研究中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历程有了直观的印象。

4.3 教学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篇4

关键词:人工智能;综合学科;计算机学科分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国内流行的人工智能教材都是把人工智能学科作为由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加以介绍。这些教材核心内容虽然相同,但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却有不同,有些教材以智能体(agent)的观点论述,还有一些教材以应用为目的来论述。这些教材对于各相关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科研与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比较适宜的。但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讲,却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是由于在一门课程中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难以接受,而且讲授的角度不能与前期所学知识紧密配合,也增加了学习的困难。

人工智能是由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但它是明确属于计算机科学分支的学科。这是因为从功能上和方法上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是一致的。实际上,人工智能不仅使用了许多其他计算机学科分支的技术,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开拓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充实了计算机学科。若按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来区分计算机应用的话,则可分为三个部分:数值计算、数据处理与知识处理,人工智能就对应知识处理工作。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的本科教学来讲,人工智能课程的课时一般只有40课时左右。以什么角度组织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技术呢?通过多年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总结出了进行人工智能教学的方法:既从计算机学科本科的教学理念出发,考虑人工智能这门学科的特点,以作为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分支的角度认知人工智能,组织教材的知识架构并进行教学。用计算机学科的观点分析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时,重点强调的是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其他的计算机分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是强调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不同点是强调人工智能的本质。

2计算机学科本科的教学理念

计算机学科本科的教学理念可以归结为: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包括专业素质与品格素质,专业课以专业素质为主)。其中,原来作为教育核心的知识现被看成是教育的基础,即把知识作为载体,用来实现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素质教育。高等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本科学生,重在学习能力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只是培养兴趣。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计算机专业素质显示的是这一领域的水平,素质水平的提升也将通过知识的增多和能力的增加体现出来。

3以计算机分支的角度认知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也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若以计算机分支的角度也就是用计算机学科的观点看待人工智能,我们需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从计算机的能力,也就是它能做什么讲起。用计算机解决某种问题,需要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必须把问题形式化。第二,问题是可计算的,就要有算法。第三,问题要有合理的复杂度。人的智能所能解决的问题往往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因此,人工智能就是对于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问题,通过使用它的技术和方法,使问题满足这三个条件,由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比如,一般来讲不可能将自然语言全部形式化,但人工智能使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自然语言的部分句子,并用算法进行推理,解决一定范围的问题。另外,使用启发式搜索可降低问题的复杂度,使问题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解决。

其次,从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加以阐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是靠程序实现的,程序是什么?一本经典的计算机教科书的名字“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给出了解释,这说明在计算机学科中算法与数据结构的核心地位,一般的计算机程序也确实可分成这两个部分。而作为典型的人工智能程序可分成三个部分,控制部分(推理机)、规则库和数据库。其中,控制部分和规则库对应于算法,数据库对应于数据结构。实际上,控制部分由搜索策略和推理机制组成,规则库是将一般计算机程序的算法中的与实际问题有关的知识抽出来单独组成。而数据库往往用来存放一些基本的事实和一些中间的结果,也常常采用知识表示的方法,因此,人们也经常把规则库和数据库合称为知识库。在人工智能程序中与算法与数据结构对应的正是人工智能的两大核心:搜索和知识表示(包括推理)。

4以计算机分支的角度组织并实施教学

人工智能为了模拟人的智能,处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处理则需采用知识表示。又由于往往没有确定的算法,只能使用搜索。本文的观点是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知识为主线,以知识表示和搜索为基石进行组织。

首先,教学的第一个核心是知识表示。知识表示就是研究用计算机来表示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需满足两个条件:除了计算机可接受这个条件以外还要能刻画智能行为。这是与一般的数据结构不同的地方。什么方法适合呢?由此引出了逻辑表示方法。

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数理逻辑从逻辑上讲是现代的形式逻辑,是用符号和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推理规律的学科。数理逻辑一般是指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一阶谓词逻辑比命题逻辑表达能力强,逻辑的表达方式与人类的自然语言接近,因此,用一阶谓词逻辑作为知识表示工具容易被人接受。不仅如此,由一阶谓词逻辑表示已知条件和所要证明的定理,使用归结原理则可建立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动定理证明(半可判定算法)。这一过程是在Herbrand定理的基础上得以成立的。由于人工智能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化成类似于定理证明的问题,因此可以把与Herbrand定理有关的一系列工作看成是表示和推理的理论基础。评价知识表示方法的性能,即要考察表示能力,又要考虑是否有效地支持知识的推理。显然,具有充分的表示能力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表示方法是最使人放心的,一阶谓词逻辑恰好满足这一条件。

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将通过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展现出如何将一组谓词公式转换成子句的集合,又如何通过使用置换与合一的手段,达到可以应用归结推理规则,而最终得到证明的目的,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有严格的定理保证之下完成的。这些内容的讲授,对于培养学生严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极好的实例。

逻辑表示与归结推理方法是知识表示的基础部分,用来说明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推理的原理。而作为真正最实用的产生式表示法将通过Horn子句的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过程引入,产生式表示法中的带与不带变量的正、反向推理相当于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层面的Horn子句的正、反向推理。作为结构化表示的语义网络和框架表示法也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它们均可转变成为等价的一阶谓词逻辑的表示形式。

在教学中,关于其他知识表示方面的内容,比如: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框架,都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给以说明。关于产生式表示法在人工智能的心理学认知体系结构中,被看成是人的思维中因果关系的一种反映,而在本文中则看成是一种类似于Horn子句形式的一种表示。在讲授时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说明原理与实用方法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可以降低表示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扩充表示的能力。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的能力虽然在通用的表示法中是最强的,但是知识与客观真理不同,它总是局部的、片面的或表面的,这在常识中尤为明显。在解题过程中还会不断地更新,知识表示要适应这个特点,采用经典的一阶谓词逻辑表达有困难,这就需要用非单调逻辑来表达。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处理的信息和知识中,存在大量的不准确、不完全、不一致的地方,这又需要研究关于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的研究。实际上,非单调逻辑和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在教学中将作为知识表示的扩展加以介绍。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方法都是基于归纳推理,也可以看成是非经典逻辑的应用。

人工智能教学的另一个核心是搜索问题。一般来讲,用计算机求解问题,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对于给定的数据进行加工,期望得到解答,其解法则由某种程序来表述。其他的计算机分支处理的问题,往往知识比较充分,例如多数的科学计算问题,就可以在看到数据以前根据知识写出程序,这个程序对于一切数据都是适用的。而人工智能处理的问题知识不够充分,或程序太复杂,此时可以写出一个元程序,对于给定的数据,它根据知识,做出一个程序专门加工这些给定的数据。这时,这个元程序可以通用于一大类知识,通常并不包含领域知识的具体细节,因此,对于这个元程序的研究就脱离了问题的具体领域,成为人工智能内部的课题,这正是搜索。

在教学中,通过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讲授各种不同的搜索。搜索是由于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同时搜索与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当知识较多时,搜索的工作量不多,可使用一些盲目的搜索策略。当知识较少时,搜索的工作量较大,则需使用一些启发式的搜索策略。启发式搜索是搜索方法中需重点说明的,它起到了降低被求解问题复杂度,提高搜索效率的作用,但太强的启发信息,往往找不到最佳解。如何能减少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而且还保证找到最佳解,这成为搜索方法应明确的问题。A*算法是N.J.Nilsson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证明了A*算法的可采纳性。类似于定理证明,在教学时也将A*算法及其有关证明看成是搜索方法的理论基础加以介绍。

在搜索部分的教学中,除了把A*算法及其有关证明作为重点,当作是搜索方法的理论基础来讲解以外,还要给出若干搜索算法。一方面,这些算法说明了各种搜索的方法,另一方面,在这些算法中经常有一些算法细节抽象的技巧,对这些内容的细致分析,将会逐渐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实际的知识库系统中,回溯和与或树的搜索算法应用较多。而当问题的有关知识较少,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采用引进了随机因素的搜索算法,比如: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现在,这些算法一般称为高级搜索,教学时作为搜索的扩展来讲授。

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各应用领域的课题。反映到教学中,就是人工智能的各个分支的介绍,这包括知识库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规划、机器人等。

总之,教学内容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逻辑表示与归结推理方法、搜索原理,知识表示(包括产生式系统、语义网络、框架)、推理(包括不确定性推理、非单调推理)、机器学习。第二部分是实用技术,包括知识库系统、高级搜索、自然语言理解。

5结束语

经过长期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笔者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学科分支的角度来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思路。从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面来看,有较好的效果。但如何把计算机学科和其他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更完美地结合起来,较好地在教学效果与宽广的知识面之间找到平衡点,还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贲可荣,张彦铎. 人工智能[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马少平,朱小燕. 人工智能.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蔡自兴,徐光佑.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马希文. 逻辑・语言・计算-马希文文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高济,朱淼良,何钦铭. 人工智能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Stuart Russell, Peter Norvig.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73-02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住在皇宫里的人与住在茅草屋里的人,他们所想的事情不尽相同”。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重点是让中国人民富起来,那么今天,在人民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求便凸显出来,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企盼。因此,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如何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了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文化育人功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不断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大学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文化育人也越来越成为社会成员的热切愿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承担着国家繁荣富强、文化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塑造功能

党的十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更关系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地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就谈不上文化的真正发展。必须通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2.高校思政课的文化传播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指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181这种“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就是传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个理论知识的灌输问题,还要高度重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素质的培育,没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便不可能达到由知到行的转化,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33可见非智力因素在道德品质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2]456思政课通过追求和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阐释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追求和传播高雅文化,阐释和倡导真、善、美、爱,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引领。用文化温润学生心灵、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达到以文化感化人,并以感化文化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3.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文化渗透功能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文化力量。思政课教师在品格修养、知识积累、精神历练、提升智慧等方面地丰富、完善和充实,将会以一个鲜明的文化人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的人生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学生的言行举止。

二、把握受教者群体特征是高校思课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前提

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相比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师只是因为从事该职业才具有了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只能出自引导而非禁忌和灌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它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很难立竿见影。因此教育的出发点或者说引导的出发点,应该是建立在对受教育者普遍了解的前提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1.90后大学生热衷快餐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文化的政治、教化功能比较强,而娱乐、休闲功能则相对比较弱。时至今日,快餐文化的盛行,某种程度上结束了长期的“文化话语霸权”,一方面折射出思想的解放,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快餐文化只会带来平庸和短暂肤浅的快乐。当90后的大学生沉浸在流行音乐、网络小说中;当他们的眼里只有美国大片、《非诚勿扰》;当他们整日挂在QQ上神侃;当泛娱乐化的文化热潮席卷高校校园……这一切足以引起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2.90后大学生热衷独立表达

90后大学生已不再认同“沉默是金”、“枪打出头鸟”这类处事哲言,他们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他们频繁地更换QQ签名档,在微博上,在微信里抒发自己的小清新、小愤怒、小忧虑。相对来说,他们更关注个体体验、更注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所有“高、大、全”嗤之以鼻,他们要求讲授内容更多形象化、生动化。因此,他们显得更有“主见”,当然,也许这“主见”很显片面、主观。但至少证明他们愿意思考,而不是被灌输。

三、高校思政课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路径选择

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恰当的路径选择,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文化育人功能。

1.思政课要提倡经典阅读

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沉淀、凝聚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传承性,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推动文化发展,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母体,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滋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曾经提出“文化自觉”的观点,他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3]31培养文化自觉,首先应认识、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正如党的十报告所指出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思政课应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要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丰厚的精神资源,来启迪学生的思考,触碰学生的心灵。阅读经典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学生读经典、读原著,与先贤往圣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使90后大学生既有古典文化的修养,又关注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使之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2.思政课要提倡思辨表达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别指出要“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事,社会现实和我们传承的文明存在差距,真善美需要在反复较量中站住脚,思政课要为学生提供比较体验,不掩藏假恶丑,鼓励学生通过思辨和实践做出选择,达到自我表现、教育和服务。

思政课堂应该注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传统教法理论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现在不光要“三备”,还要备思想、备故事、备话题、备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从思考和讨论中引出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使“当事人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充满意义的生活故事。”[4]127意味着思政课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思辨、表达,使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在碰撞中擦出真善美的火花,在争论中提高认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6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兴趣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和提高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第二课堂的界定及其特点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大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又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活动而言的,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人格健全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大学生的素质可以分为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则指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在第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外,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来完成。第二课堂活动打破课堂的界限,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

1、自主性。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青年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自愿、主动的参与各类活动,在参与中独立思考探索,充分展示个性才能,培养锻炼自己。

2、丰富性。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自主参与,以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在思想、政治、道德、学识、审美、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又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

3、实践性。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社会化,锻炼实践能力,大学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践活动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把活动与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中成长。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途径

1、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假期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最大可能地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文化的塑造和形成需要群体成员人人参与。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打造的就是以“科技校园、文化校园、艺术校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③第二课堂竞赛。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活动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项目,如机电工程学院开展的:旗阵、舞狮、体育爱好、社会实践团等,使学生自觉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

①评价考核学分化。采用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为学生灵活安排自己任选和必选活动课程提供可能,又实现了组织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统一,使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广大青年学生为培养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展个人志趣、爱好、特长而志愿结合在一起的群众性团体。

②骨干培育精英化。学生干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搞好活动的关键因素,加强学生骨干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从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争取更多的同学参与。

四、优化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育人中的优势,积极探索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篇7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097-03

在我国,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卒中后患者往往伴随程度不等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康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脑梗死后的记忆、注意、计算、语言及执行力等功能缺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研究发现,天智颗粒可以减弱慢性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并通过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本研究对6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天智颗粒治疗,旨在探讨天智颗粒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入组条件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2010年1月~2011年7月在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一科(神经内科)住院病例。将其分成天智颗粒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5~79岁,平均(65.62±9.05)岁,教育程度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②急性发病,发病到就诊时间≤72 h,脑实质内有单一卒中病灶,卒中病灶在相应脑结构区域内;③患者意识清楚,无严重失语、肢体瘫痪等功能障碍,能顺利完成临床测试者;④卒中前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良好适应社会环境,无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⑤均为右利手;⑥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出院后能保持随访的。

1.3 排除标准

①有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所导致的严重躯体疾病史;②既往有除脑血管病以外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史者;③有酗酒史;④有视野缩窄或偏侧忽视,及视力、听力障碍者;⑤近1周内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⑥影像学检查发现脑萎缩呈中、重度或呈融合成片的白质密度疏松。⑦年龄 > 80岁,受教育程度 < 5年者。

1.4 研究方法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该量表内容包括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力7个方面的认知功能评估。

1.5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都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113)100 mg口服,1次/d;胞二磷胆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208)0.75g+0.9% 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4];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者给予相应的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综合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天智颗粒治疗组再增加天智颗粒[5](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0041)5 g,3次/d口服,出院后仍继续口服,共3个月。

1.6 评分方法

两名经标准化培训的测试员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而后进行相应临床治疗,所有患者3个月后再次给予相同条件下的测试评分。判定标准:MoCA总分 < 26分为认知功能受损。受教育年限 < 12年,测定分加1分以校正教育偏差。MoCA异常率=MoCA总分 < 26分的患者人数/总患者人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在满足正态性的条件下采用两样本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MoCA得分和异常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MoCA得分和MoCA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MoCA得分和异常率比较

注: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2.2 两组治疗后MoCA各条目及总分比较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其中天智颗粒治疗组治疗前后除延迟记忆外,其他各条目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有延迟回忆、定向两个条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得分比较,延迟记忆、抽象两条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余条目及总分天智颗粒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对照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认知是脑的高级功能,包括记忆、计算、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等多方面。脑卒中已成为世界上主要致死病之一,其造成的认知损害也是多方面的。卒中后幸存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认知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6],而且有更大的风险发展为痴呆。卒中1年后,9%~31%的认知障碍患者发展为痴呆,5年后几乎达到50%[6-8]。由于目前对于该病无特殊的治疗,故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早期甚至正常人群中开始进行干预成为目前国际国内研究相关疾病的热点[9]。国外学者认为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位置密切相关[10]。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也与脑组织损害的总体积大小相关[11]。皮质联合区、“记忆环路”和前额叶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部位,相较于其他部位而言,位于丘脑、基底节、顶叶、皮质下部位、额叶和颞叶的病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较大,大脑中动脉供应区较大脑后动脉更易发生认知损害[12-13]。研究报道,老年人脑血流量降低是导致并加速轻度认知障碍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部血流可改变其认知功能[14-15]。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精气亏损是其本,风、火、痰、瘀是其标,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瘀血内阻、蒙蔽脑窍、脑髓不充是主要病机。而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与肝肾亏损、肝阳上亢相关,虚风内动,而致痰阻血瘀有关[16-17]。治疗当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主。天智颗粒来源于天麻钩藤饮,具有清热熄风、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益智安神的作用,尤其擅长治疗痴呆。

天智颗粒以天麻、钩藤为君药:石决明、杜仲为臣药:槐花、栀子、首乌藤为佐药;益母草为使药。但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实验研究[18-20]发现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和慢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所诱发的NSE表达的减弱作用,及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促进和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从而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并且还可减轻递质性氨基酸兴奋性毒性作用[21-24]。临床研究[5]发现,天智颗粒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与多奈派齐疗效相当,且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方面则较多奈哌齐为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天智颗粒治疗组治疗前后除延迟记忆外,其他各条目及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跟对照组比较,各条目得分均有明显提高,且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注意、语言、定向及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天智颗粒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天智颗粒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将继续随访这部分病例,观察其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司霞.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

[2] 华金宝.奥拉西坦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脑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4):1200-1202.

[3] Nasreddine ZS,Phillips NA,Bedirian V,et al.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k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m Geriatr Soc,2005,53(1):695-699.

[4] 张伟,王媛博,于绘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75-76.

[5] 谢正凯,谢娜.天智颗粒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9):95-96.

[6] 柳华,王文敏,隆昱洲,等.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VCIND)[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8):509-511.

[7] 田立,刘晓婷.急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光明中医,2013,29(2):69-70.

[8] Petty GW,Kerret HD,Jiris FB,et al. Survial and recurrence after first cerebral infarction[J]. Neurology,1998,50(1):208-216.

[9] Xu G,Liu X,Meyer JS,et 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after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with brain protection devices[J]. Neurol Res,2007,29(6):251-155.

[10] Bowler JV.The concept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J Neurol Sci,2002. 15(3):203-204.

[11] Zekry D,Duyekaerts C,Belmin J,el al. The vascular lesions in vascular and mixed dementia:the weight of functional neuroanatomy[J].Neurobiol Aging,2003,24(2):213-219.

[12] Petemen RC,Doody R,Kurz A,et al. 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tive impmrment[J]. Arch Neurol,2001,58(1):1985-1992.

[13] 郑健,赵莘瑜,李风鹏.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5):1391-1394.

[14] 古鹏程.尼麦角林对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干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51-152.

[15] 王薇.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 19(4):70-71.

[16] 翁建芳,邵仙吉,吴英.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8,9(5):122-124.

[17] 王丽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3):24-26.

[18] 张伟,王媛博,于绘丽,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75-76.

[19] 刘洪彬,秦予民,刘晓娜,等. 补阳还五汤佐治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1):750-751.

[20] 付国惠,张保朝,陈烈冉.天智颗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8):71-73.

[21] 张博爱,高林.中成药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5):393-396.

[22] 张博爱,陈烈冉.天智颗粒对慢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的影[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73-274.

篇8

[作者简介]路姝娟(1980-),女,山西长治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上海200060)蒋鸣(1957-),男,浙江诸暨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上海20120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基金项目“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内涵建设——培训教师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XQD21017)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66-01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为了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这个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是动态的。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1.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不是学科的系统性框架,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的课程有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一个学习领域代表一个学习主题单元,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各学习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内容都是基于工作导向,以该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的。

2.开发者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由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设计是以工作过程的任务载体,要求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某专业领域所有传统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融合。为了完成这一创新性的工作任务,既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又需要有较强理论素养的职校教师的参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职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分析和加工,使各个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的组合原则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3.教学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职业学校的课程实施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传统理论课以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种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任务是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课。实践课以验证为主,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载体。

为了达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以行动体系为特征的过程,完整的开发过程包括市场调研—职业、工作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设计教学情景—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及时评价,及时改进,及时重返上一流程进行重新分析设计,所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的循环过程,在每个阶段职业学校教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在市场调研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系统的能力。新的课程设置标准还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要使设计出的课程适合市场和企业实践工作过程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具备一定的市场敏锐性,以适时动态地更新课程内容。

2.在职业、工作分析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无论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还是在实施教学的过场中,都要求教师要具备企业的实践经验。一方面,教师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将工作过程任务的要求转变为教学的学习领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将各个学习领域知识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3.在确定学习领域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综合知识。在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领域取代了独立的各门课程,每个学习领域是若干门传统课程中若干个知识点的组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掌握本专业若干门课程的知识,而是整个专业的综合知识。

4.在设计教学情景阶段要求教师具有团队精神。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计是以学习领域为基础的,而一个学习领域可能涉及本专业的若干方面的综合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多个教师协同设计教学情景,协同完某项目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模式中的教师要转换传统角色,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5.在教学实施环节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创新性转变。在传统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传授已知的系统学科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从表演者、灌输者、评判者的角色中挣脱出来,从而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6.在教学评价环节要求教师确立多元评价标准。新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评价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要克服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

斯宾塞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质。”笔者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深度访谈、词频分析等方法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进一步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还可以分解为以下五个维度。实践素养:企业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探索能力;职业素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知识、“理实合一”能力、专业敏锐性、科研能力;发展素养:前瞻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品格素养:正直、自信、亲和力。

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整合了理论与实践,对于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特征和胜任力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197-01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

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任务就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办出职教特色。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会计课程是一门与会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本课程直接面向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设计时应当遵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原则,通过工作领域确定工作任务,再确定职业能力,之后定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对会计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排序,并对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对应的课程体系。

首先,市场调研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调研内容围绕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方面。其次,召开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专家将以会计岗位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为三条主线进行书面描述,细化工作行为应用的知识与技能、难易程度和使用频率的高低,将这些描述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明晰,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逐项得到确定。在此基础上明确会计职业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指导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顺利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当我从岗位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是岗位的职责要求;当我从个体的角度看待任务时,它就会体现为职业能力。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会计课程摈弃了旧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依据行业专家确定的“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重新设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

3.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围绕任务展开情境活动。会计课程将会计各岗位的工作项目移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项目组织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工作一体化。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真正做起来。

三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方向

1.规范和提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

一是认真研讨企业专家的建议,重新审视和调整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关注校外实习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校内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一体化。二是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会计专业方向将对通用课程(如统计基础知识等)按会计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课程标准。

2.继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加强学习过程组织指导和教学效果评价的管理,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其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和会计协会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力求落到实处,要求做到每次考核管理到位,有记录、有资料可查。其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注重学生技能方面的考核。

篇10

我院胸外科于2007.8至2009.8对15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2岁。15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肺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

2.1术前教育

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因为吸烟可以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增加肺部感染机会,因此术前必须绝对戒2周。并解释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呼吸反应,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术后卧床不活动对呼吸的影响,使患者认识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

2.2深呼吸运动

患者去平卧,半卧或坐位,将左右手分别按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吸气时可见上腹部鼓起,呼气时内收,胸部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变,2~3次/天,10~15分钟/次。

2.3吹气球方法

患者取坐位,深吸气后尽量将气球吹大,每天4~6次,每次吹气球20次左右。通过吹气球,可以使肺充分膨胀,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

2.4爬楼梯运动

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鼓励患者做上下楼梯活动,每日2~3次,运动速度、时间根据其耐受力而定,以增加肺活量及呼吸肌力量。

2.5有效的咳嗽方法

指导患者深吸气后,使胸部膨胀,闭唇屏气2秒,胸部骤然收缩,用胸腹部的力量做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每日练习3次,每次20次左右。向患者解释通过有效咳嗽,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

2.6雾化吸入

根据病情按医嘱进行解痉抗炎,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 +沐舒坦30mg+生理盐水20ml,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3术后呼吸功能的指导

3.1指导

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待血压平稳,及时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肺膨胀,有利于通气和胸腔引流。

3.2呼吸指导

患者麻醉清醒后,让患者每隔2小时进行深呼吸10~20次,平卧位加强腹式呼吸锻炼,直到术后48~72h,胸腔引流管拔除为止。呼吸指导有利于患者的肺复张,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肺的顺应性。应经常做肺部听诊,及时了解肺部复张情况

3.3咳嗽训练

咳嗽无论是有意的还是反射性的,都是清除大气道过多粘液的有效技术。患者采取坐位,上身可前倾,缓慢深吸气,屏住几秒钟,争取肺泡充分充气,然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患者自己可按压上腹部,帮助用力咳嗽,同时排出液体。

3.4协助排痰

由于术中物抑制咳痰反射,加上手术切口疼痛、乏力,不能进行有效咳嗽,需协助排痰。扣背可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方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床旁,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碗力,有上而下,由外而内有节律地扣拍患者背部,每次3~5min,每2~3h一次。同时结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20min。持续3~4d,吸入时指导患者用口吸气,用鼻呼气,使雾气达到末梢支气管,药物通过支气管粘膜直接吸收,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

3.5早期运动训练

早期活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日麻醉恢复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开始活动。有的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或担心伤口裂开而不愿运动。所以,因充分说明全身训练的必要性,在上肢和肩关节进行活动范围内的练习,术后48h~72h拔管后可下床在室内活动。

4小结

术前进行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使患者能正确利用自己的胸肌、腹肌和膈肌的运动,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咳嗽、排痰能力,有利于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