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效焊接技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焊接技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焊接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U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000-01

1 前言

船舶制造是国家十大振兴规划的行业之一,船舶焊接技术是现代造船模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焊接工时约占船舶制造总工时的30%~40%,焊接成本约占船舶制造总成本的30%~50%,因此先进的船舶高效焊接技术在提高船舶制造效率、降低船舶制造成本以及提高船舶制造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船舶高效焊接工艺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也正朝着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迈进,其船舶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船舶完工吨位突破1000万t,达到了1200万t,约占世界造船总量17%。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造船总量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采用高效焊接来提高生产效率是船舶制造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造船工业中常见的高效焊接技术主要有:

2.1 焊条电弧焊

(1)向下立焊焊条:与向上立焊相比,效率提高1-2倍。

(2)铁粉焊条焊接工艺:工艺简单实用,通过提高熔敷效率达到高的生产效率,一般提高50%以上。

(3)重力焊条:采用高效铁粉焊条(一般直径为5~8 mm ,长度为 550 mm、 700 mm和900 mm),熔敷率在130%~180%之间,常见的焊条牌号有CJ501FeZ等。

2.2 C02气体保护焊

(1)实芯焊丝

我国气体保护实芯焊丝的品种太少,今后大力扩大品种的同时,也需进一步改进实芯焊丝的工艺性能,降低飞溅、成形美观等。焊丝表面应具有防锈、功能。国内常见的牌号是E49-1和E50-6焊丝。

(2)药芯焊丝

药芯焊丝是CO2气体保护焊的主要焊材,其配合各种类型的衬垫可以实现单面焊一次成形,其特点是焊道成形美观、电弧稳定、飞溅小、全位置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焊接熔敷速度快、生产率高等特点。现在船厂普遍采用药芯焊丝来焊接船舶结构,以后CO2气保护药芯焊丝焊接将成为船厂的主要焊接材料和工艺。

2.3 埋弧焊工艺

主要应用于平板平直焊缝,主要有单丝、多丝埋弧焊和窄间隙埋弧焊,其中应用于平面分段流水线的FCB法焊接,FCB法是铜板上撒布厚度均匀的衬垫焊剂,并用压缩空气软管等顶升装置把上述填好焊剂的铜板压紧到焊缝背面,从正面进行焊接而形成背面焊道的一种单面埋弧焊接法,焊丝为Nittetsu Y―A(φ6.4 mm和φ4.8 mm),底层焊剂NSH一1R,主要是保证焊缝的背面成形,表面焊剂NSH一50,主要作用是保持电弧稳定燃烧。该工艺焊接速度快,最高可达1500 mm/min。因此,需要在高速和大热量输入的情况下保证焊缝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背面成形。另一种应用较广的方法是焊剂石棉衬垫单面焊(FAB法),它是一种单面埋弧自动焊方法,利用柔性衬垫材料装在坡口背面,并用铝板和磁性压紧装置将其固定,其特点是简便、省力、材料成本低廉。它主要应用于曲面钢板的拼接以及船体建造中船台合拢阶段甲板大口的焊接。

2.4 不锈钢焊接

不锈钢焊接多见于不锈钢管及其附件之间的对接和角接,焊接方法多采用纯CO2气体或CO2+Ar混合气体的CO2半自动或自动焊接(MAG焊),也可采用钨极氩弧焊。根据母材的不同,对于C02半自动或自动焊焊丝,焊丝牌号常为1Crl8Ni9Ti焊丝、316L实芯或药芯焊丝,以及317L实芯或药芯焊丝,焊丝直径为细丝,即φ1.0 mm和φ1.2 mm焊丝;对于钨极氩弧焊,焊丝牌号一样,只是焊丝的规格为粗丝,一般为φ1.6 mm和φ2.4 mm焊丝。

2.5 活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MAG焊)

所谓的活性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就是采用CO2+Ar混合气体的CO2半自动或自动焊接,普遍应用于不锈钢的焊接。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开发适合船厂专用的双丝单面MAG焊接技术与装备,该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无间隙装配,坡口内定位焊、添加切断细焊丝,背面应用陶瓷衬垫,板厚在12~22 mm范围内可一次成形,焊接速度快,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

3 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今后几年的高效焊的发展以及应用

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船舶的骨干企业,未来几年随着公司3#船坞的启用以及公司转型升级的发展必然,其造船规模与总量将有大幅度提高,预计2015年达到年造船总量150万t。要实现上述目标,除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造船管理水平外,加快高效焊接方法应用,提高焊接生产效率也势在必行。因此,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今后几年的高效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大特点:

3.1 焊接工艺、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适应船舶制造不同区域生产流程节奏,确保各生产节点有序按时完工,根据现代造船技术特点,焊接新工艺推广应用是解决焊接生产效率提高的唯一途径。如平面分段制造区域纵骨焊接采用多电极C02气保护自动焊,平直分段内底板、甲板对接采用双丝MAG焊。

3.2 C02气保护焊将完全替代焊条电弧焊

目前,手工焊条焊接仍是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不可或缺的主要生产工艺,而公司造船由于承接船舶向大型化、高附加值船舶转变,焊条电弧焊低生产效率不可能满足生产需要,自动角焊、半自动角焊、垂直自动角焊等各类C02气保护焊将替代焊条电弧焊,甚至在船坞、平台区域和曲面分段制造车间也将不再采用焊条电弧焊方法,其或许只在少量焊缝修补中可能会使用。

3.3 焊接设备向大型化、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转变

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由于造船模式、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变化,对焊接生产提出了全新要求,焊接必将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为主,这决定了选用的焊接设备具有大型化、集成化特点。以平面分段生产线为例,大拼板焊接需采用三丝的FCB单面焊接站,该焊接系统除了稳定可靠的大功率埋弧焊电源外,还应具有自动送板、准确定位、液压控制等装置。此外,需要配备高精度的跟踪器及适合于焊机精确行走的大型门架结构件。而纵骨焊接工位的多电极焊接系统可以满足多根T形纵骨同时焊接,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焊接变形小,该系统除焊接外,同时具备自动定位纵骨功能。另外,曲面分段、船坞、平台等生产区域需配备C02气保护自动焊、双丝埋弧焊、垂直气电焊等各类自动化焊接设备。

3.4 焊接材料的工艺、性能要求高

由于焊接方法的多样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对焊材工艺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焊接势必提高焊接热输入量。为保证焊接接头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焊缝强度、韧性等指标,船舶焊接生产中需要大量高性能焊材应用。另外,焊接自动化、机械化的高效率取决于焊接生产过程连续性,所以选用的焊材应具有稳定质量和良好的焊接工艺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焊接生产效率,要求大尺寸焊缝或厚板焊接时采用高熔敷率焊材。对某些特殊船型,由于船板及部件的特殊性,焊接材料的性能同样需要具有特殊的技术特点。

4 结语

从目前来看,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在建的船舶以常规散货船为主,但随着公司的转型升级发展以及凭借目前积累的11万吨油轮、10000箱集装箱船的建造经验,公司将有能力建造LNG、LPG船以及海工船型等高附加值船舶。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个良好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化造船船用焊接设备,通过对造船焊接工艺不断研究、改进,开发出适于中海造船的焊接生产工艺,从而加快向现代化造船模式转化,把船舶焊接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2

三角函数是高一数学的重要内容,教学生学好这一块知识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在处理三角函数的有关习题时,存在许多小问题,有的是公式误用,有的是计算失误,有的是虽然做对了,但是方法很繁琐。下面就针对三角函数求值的这一题型,谈谈它的几个解题技巧:

一、巧用勾股数,快速求三角函数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告诉我们,若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x,y),则其正弦值sinα=■,余弦值cosα=■(其中r=■),正切tanα=■,(其中x≠0)。从公式中我们发现其实这里的三个数|x|,|y|,r恰好符合勾股定理,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一性质,再结合三角函数的符号,我们处理如下的题型就会比较方便、快速。

例1.已知sinα=-■,且α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tanα.

分析:因为sinα=■,而cosα=■,在此我们不妨认为r=5,|y|=4,则|x|=3,又因为α是第三象限角,所以余弦取负值,正切取正值,故很快知道cosα=-■,tanα=■。如果利用更一般的方法来做,可能很多学生会从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来解,由于知道余弦为负值,故cosα=-■。对于数据比较简单的题目,两种方法花费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若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又刚好可以用到勾股数时,巧用勾股数明显会更省时。

二、巧用配凑法

在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中,有时会有一个题目中出现多个角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学会寻找目标角与已知角、特殊角之间的关系,巧妙地配凑,而不是死算、硬算。

例2.已知(■+α)=5,求(■-α)的值。

分析:仔细观察题中的两个角易发现:(■+α)+(■-α)=π

解:(■+α)+(■-α)=π

tan(■-α)=tan[π-(■-α)]=-tan(■+α)=-5

例3.已知cosxcosy+sinxsiny=■,sin2x+sin2y=■,求sin(x+y)的值。

分析:在淡化和差化积、积化和差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解这样的一道题,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目会无从下手。在本题中,我们容易知道cosxcosy+sinxsiny=cos(x-y)=■,而目标是要求sin(x+y)的值,如果把这里的(x-y),(x+y)看成一个整体,除了这两个角以外,还有2x,2y这两个角,为了求解这道题,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找到这四个角之间的关系,其中(x+y)是必须保留的,于是我们就会想把2x,2y表示(x-y),(x+y)组合的形式,从而发现其实2x=(x+y)+(x-y),2y=(x+y)-(x-y),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解这道题:

解:sin2x+sin2y=■

sin[(x+y)+(x-y)]+sin[(x+y)-(x-y)]=■

即:sin(x+y)cos(x-y)+cos(x+y)sin(x-y)+sin(x+y)cos(x-y)-

cos(x+y)sin(x-y)=■

即:2sin(x+y)cos(x-y)=■

又cosxcosy+sinxsiny=cos(x-y)=■

sin(x+y)=■

三、灵活运用“1”,利用奇次式求值

例4.已知tanα=2,求2sinαcosα+sin2α的值。

解法一:tanα=2>0

α为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角。

若α为第一象限角,

sin2α+cos2α=1,■=tanα=2

sinα=■,cosα=■

将其值代入上式有:2sinαcosα+sin2α=2×■×■+(■)2=2×■+■=■

解法二:2sinαcosα+sin2α=■

=■

篇3

小麦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营养的临界期,是指小麦对某种养分的要求敏感而迫切的时期,缺少则生长发育受抑制。小麦氮素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体期;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的三叶期;钾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小麦氮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前至孕穗期,需氮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7 %以上;磷素在抽穗至扬花期;钾素在孕穗期。据小麦专家多年研究,每500 kg小麦产量,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3.25 kg,五氧化二磷5.2 kg,氧化钾12 kg。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据科学测定,中上等肥力土壤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 kg氮、1.2 kg五氧化二磷、3.0 kg氧化钾。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亦有变化,其中磷的吸收量变化不大,对氮、钾的吸收量比例则有一些变化,产量越高,吸收氮比例越小,钾则相反。小麦施肥规律,一是最小养分限制规律,是指作物产量高低决定于土壤中缺少的养分,应用中应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二是肥效递减规律,就是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加,等量肥料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低。

2 麦肥集中深施增效增产的原因

2.1 麦肥集中深施适应了小麦“胎里福”的特点

配育壮苗,是冬小麦增产的关键,前期需肥又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因冬小麦对肥的需求,前期相对多于后期,主要是促根、长叶和分蘖。而对水的要求,前期相对少于后期。肥料三要素中尤以吸收氮素较多,中期转为需钾磷较多,后期需磷肥较多。因此,不论是迟效性的农肥和磷肥,还是速效性的氮肥,都集中深施、早施,才适应小麦需肥的特点。小麦贪青晚熟,早衰青秕,有时倒伏,长得“好”、收得差,“眼欢喜”等问题,无不与氮肥追施、晚施有关。正如陕西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证实,氮素化肥一次深施作底肥可很好的满足了冬小麦各个发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据测定,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在各生育阶段,以一次深施做底肥的,氮素积累量明显高于分次施用。同时,测定作为土壤供氮主要指标的硝态氮含量结果,在小麦分蘖、返青、拔节期和抽穗以后,依次施量分别为45、43、14、5-7 PPM,分次施量依次为15、18、11、8-13 PPM。即依次施肥,使土壤供氮在小麦前期丰,后期稳,明显符合小麦“胎里富”要求。

2.2 麦肥集中深施有利土壤保肥供肥,可减少肥分挥发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因为所施肥料先被土壤吸附保存,并由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态养分而才能吸收利用。减少挥发和淋失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成了改进施肥技术的一大目标。麦肥集中深施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功效。现就以最易挥发和淋失的氮素化肥为例,陕西土肥所的研究资料说明:在土壤温度分别为20 ℃、30 ℃和40 ℃的条件下,施碳铵后12 h,表施的挥发损失率依次为8.5 %、13.8 %和19.5 %,而施入土内5 cm的依次为0.05 %、0.07 %和0.17 %。由此可见,深施可大大减少挥发损失。用N15标记碳铵试验,在冬小麦一生中,一次深施的铵态氮挥发损失率为14.2 %,而分次施的竟达38.5 %,集中深施减少挥发损失的作用极为明显。用N 15示踪试验,麦收后60 cm以下的示踪氮含量,分次施较一次深施的高。田间尿素试验,分次施有明显的淋失现象,而一次深施基本无淋失。田间碳铵试验,分次施的130 cm以上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少,以下明显增多,而一次深施的,130 cm以上残留较多,以下与对照接近。都说明集中深施有力的限制了养分的淋失。因为,小麦生长前期降水少而需氮多,灌溉田只冬灌一次而下渗深度只有60 cm左右,养分的淋失不宜发生,一次深施适应了这一有利条件;小麦生长后期则降水增多而需氮较少,灌溉田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亦大大增多,水分下渗机会和深度随之增加,容易发生养分的淋失现象,分次施迎合了这一不利条件。氮肥利用率据大田试验估算,一次深施比分次施,在旱地提高了10.9 %、水地提高了12.1 %。据N 15田间微区试验,一次深施比分次施提高了22.3 %。此外,一次深施亦可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由N 15测定表明,其比分次施提高了32 %。

2.3 麦肥集中深施还有利于解决或避免因追肥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促进小麦增产、稳产和低成本

如旱地小麦追肥,深施则跑墒、损苗、伤根,撒施则加剧养分挥发损失,干旱之际追肥后尚有麦、肥争水矛盾,反到不利抗旱保苗;旱、水地追肥,均有费工费时的问题。实行“麦肥集中深施”,这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或避免。

3 麦肥集中深施技术要点

3.1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和化肥相比较,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因此保证一定的有机肥用量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一般施有机肥30 000~37 500 kg/hm2。

3.2 稳氮、磷肥,增钾肥

对于陇东多数麦田来说,建议稳定现有氮肥用量,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具体施肥指标见表1。低产田(产2 250~3 750 kg/hm2),需施肥折合纯氮97.5~105 kg/hm2,五氧化二磷45~67.5 kg/hm2,氧化钾75~80 kg/hm2,具体配方肥(18-12-18)。高产田(产4 500~7 500 kg/hm2),需肥量折合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20 kg/hm2,氧化钾120~180 kg/hm2,锌肥15 kg,具体施肥掌握氮肥60 %作基肥,其余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具体配方肥(18-12-18)。

麦肥集中深施的技术特点:农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配合。氮素化肥亦要在播种前深施。按数量和比例,全部农肥和氮磷化肥在小麦播种前集中深施到13 cm以下的土层中,比小麦播种加深约8 cm。其中,农肥和磷素化肥,均于小麦播种前耕最后一次地时施入;氮素化肥除与农肥、磷肥同时一次施入外,亦可在小麦播种时用机耧把肥料播施到种子深度以下10 cm左右的耕层中。据多年试验,陇东旱塬一般产量在6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应在施农肥112 500 kg的基础上,施氮约165 kg,计标准氮肥硫酸铵约750 kg,常用氮肥硝酸铵约450 kg,施磷酸105 kg,计普通磷肥过磷酸钙约600 kg;产量3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在施农肥52 5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约67.5 kg,计硫酸铵约300 kg或硝酸铵约225 kg,磷酸37.5 kg,计磷酸钙约225 kg;产量1 875 kg/hm2的麦田,在施农肥30 0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30 kg,磷酸18.75 kg,氮磷配比以1∶0.5~1为宜。

4 “麦肥集中深施”的增产效益

篇4

[5] BROWN L R, HALWEIL B. China's water shortage could shake world food security[J].World Watch,1998,11(4):10-16.

[6] 杨红旗,郝仰坤.中国水稻生产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51-35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节水农业发展战略[M].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8] 张 稳,黄 耀,郑循华,等.稻国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J].生态学报,2004,24(11):2347-2352.

[9] 黄 耀,张 稳,郑循华,等.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J]. 生态学报,2006,26(4):980-988.

[10] 朱兆良,孙 波.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2008(8):4-6.

[11] STONE R. Food safety. Arsenic and paddy rice: A neglected cancer risk?[J]. Science,2008,321(5886):184-185.

[12] YANG D L, JING R L, CHANG X P, et al.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apping for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7,49(5):646-654.

[13] YUE B,XUE W,XIONG L,YU X. Genetic basis of drought resistan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in rice: Separa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with drought avoidance[J].Genetics,2006,172(2):1213-1222.

[14] 齐运田,苏仕华.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J].垦殖与稻作,2001(2):16-18.

[15] 仇家山,郑爱军.水稻综合节水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01(6):12-16.

[16] 林贤青,周伟军,峰,等.稻田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4):333-338.

[17] BELDER P, BOUMAN B A M, CABANGON R, et al. Effec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n rice yield and water use in typical lowland conditions in Asi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4,65(3):193-210.

[18] NOUR M A, EL-WAHAB A. AA AND EBAID RA. Productivity of some ric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intervals and potassium level[J]. Egyptia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1997(12):137-154.

[19] 王笑影,梁文e,闻大中.间歇灌溉对北方水稻生理需水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11-1915.

[20] 梁永超,胡 锋,杨茂成,等.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26-32.

[21] 靳德明,王维金,陈国兴.栽培稻节水种植技术研究利用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1(5):5-7.

[22] 赵玉祥,胡茂民,张克林.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新发展[J].黑龙江水利学报,2001(4):44-45.

[23] 李明德,余崇祥,汤海涛,等.稻田农业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3,22(4):43-45.

[24] 黎毛毛,林震雷,陈 武.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策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24-27.

[25] 姚国新,高 山,陈素生.水稻旱直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24(2):63-69.

[26] 江巨鳌,邬克彬.早稻生长状况分析及发展策略[J].作物研究,2004(1):48-51.

[27] TEBR?BGGE F, B?HRNSEN A, GARC?A-TORRES L, et al. Farmers' and experts' opinion on no-tillage in West-Europe and Nebraska(USA)[A].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 worldwide challenge. First World Congress on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C], Madrid, Spain,2001(1):61-69.

[28] 黄占斌,夏春良.农用保水剂作用原理及发展趋势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1(5):104-106.

[29] 罗利军,张启发.栽培稻抗旱性研究的现状与策略[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3):209-214.

[30] 宋凤斌,戴俊英.玉米茎叶和根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J].干旱区研究,2005,22(2):256-258.

[31] 崔国贤,沈其荣,崔国清,等.水稻旱作及对旱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1(3):70-76.

[32] JONGDEE B,FUKAI S,COOPER M.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osmotic adjustment as physiological traits to improve drought tolerance in rice[J].Field Crops Research,2002,76(2):153-163.

[33] SEEMANN J R, CRITCHLEY C.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the growth, ion content, stomatal behaviour and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a salt-sensitive species, Phaseolus vulgaris L.[J]. Planta,1985,164(2):151-162.

[34] 黄 沆,陈光辉.水稻抗旱机制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0(14):96-101.

[35] 杨建昌,王志琴,刘立军,等.旱种水稻生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2, 28(1):11-17.

[36] FENG L, BOUMAN B A M, TUONG T P, et al. Exploring options to grow rice using less water in northern China using a modelling approach: I. Field experiments and model evaluation[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7,88(1):1-13.

[37] 杨建昌,张亚洁,张建华,等.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4,30(11):1069-1075.

[38] CHEN K M, ZHANG C L. Polyamine contents in the spring wheat leave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drought-resistance[J].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2000,26(5):381-386.

[39] 李长明,刘保国,任昌福,等.水稻抗旱机理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5(5):409-413.

[40] 朱杭申,黄丕生.土壤水分胁迫与水稻活性氧代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2):7-11.

[41] 郭振龟,黎用朝.不同耐旱性水稻幼苗对氧化胁迫的反应[J].植物学报,1997,39(8):748-752

[42] HUANG X Y, CHAO D Y, GAO J P, et al. A previously unknown zinc finger protein, DST, regulates drought and salt tolerance in rice via stomatal aperture control[J]. Genes & Development,2009,23(15):1805-1817.

[43] 卫龌,李雁鸣,胡玉昆.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形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5.

[44] 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热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6.

[45] 孙小淋,杨立年,杨建昌.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253-257.

[46] FERERES E,SORIANO M A.Deficit irrigation for 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07, 58(2):147-159.

[47] GEERTS S,RAES D.Review:Deficit irrigation as an on-farm strategy to maximize crop water productivity in dry area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9,96(9):1275-128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05-03

1 寒暑假的由来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学年制度的创始人夸美纽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各年级都应该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其他时间不应该接收任何学生入学,以保证全班的学习进度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考试升入更高年级。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每天的上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4小时,每学习1小时后休息0.5小时;每年有4次较长的休假日,每次休息8日。这就是近代学校假期的雏形。

中国的寒暑假是伴随着晚清学制改革一起出现的,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学年制引入我国以后,考虑到我国多数地方寒暑分明,冬冷夏热,不太适合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我国学校的学年逐步演化为春秋两个学期,在两个学期之间,即暑期和严冬季节,学校放假,学校的寒暑假逐步

形成。

最早对寒暑假进行明文规定的是1901年组织制定的《山东大学堂章程》,它规定:“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开学,小暑节放学,给暑假;休息至立秋后六日开学,十二月十五以前放学,给年假。”这种学期和放假制度被清政府各类学堂章程袭用,如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规定:“每年以正月二十日开学,至小暑节散学为第一学期;立秋后六日开学,至十二月十五日散学为第二学期。”晚清的暑假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和立秋为时间节点,寒假(年假)则保留了中国传统过年封印的习惯。1912年9 月13日,民国教育部颁布《学校学年学期及休业日期规程令》规定:“各学校以八月一日为学年之始,以翌年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之终”。这样每学年就改为秋季开始了。建国后这一制度得到延续,在高等学校,寒暑假也相沿成习。

由此看出,学校寒暑假的形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得以适当休整,让学校有时间调整教学、调整教师,让教学设施得以维护,让教师得以休养和培训进修。寒暑假的形成,主要的依据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而气候也是这一假期形成的重要因素。

2 高校寒暑假的功能

拥有寒暑假是我国学校有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重大特征,这一习制的出现,并非标榜学校特权,而是教育规律使然。它的本义,是利用这段假期让学生得以调整身心,走向社会,回归家庭,让学校调整教学、教师和设施,让教师有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从事学习进修、教学研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对高等学校来说,寒暑假的意义更是超越其他学校。概而言之,高校寒暑假应有四大功能。

其一,休养调整。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学生、老师和相关仪器设备都需要休养和调整,以便下一学期更好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作为学生,需要在酷暑和严寒季节,让身体和大脑适当休息,将知觉、情感、记忆、思维等心理机能调整到较佳状态。作为教师,需要休息、反思、备课、进修,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准备。而作为学校行政管理、后勤工作、教学辅助人员则需要对各类管理方案进行修订,对教学设备、生活设施进行维修,对教学科研资料进行整理。

其二,实践教育。寒暑假前后为期近三个月,特别适合走向社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旅行游学、交游体验,均是很好的实践教育活动。对教师来说,社会考察、旅行游历、学术交流,则是普遍选择。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学校之外的实践活动,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

其三,补习提高。大脑具有自组织功能,在假期休日时,大脑会对已输入的各种以知识为表征的信息进行自组织,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结构上的准备。所以,复习预习、查漏补缺、自学研究、考研准备、考证培训、参加竞赛,都是大学生寒暑假的选修项目。教师也会在假期自主学习或进修,参加教研、科研或学术活动。

其四,拓展服务。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寒暑假,高校师生可以集中较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应该成为暑假里师生经常驻足之处。高校各类教学研讨、备课试讲、科技制作、学科竞赛、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应该在暑期蓬勃开展。同时,一些师生会深入到企业、社区开展调研、咨询、科技服务,一些市民、学生会进入校园参加大学校园开放体验活动。寒暑假高校师生的这些拓展服务活动,可以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也可以成为师生自觉自发的行为。其核心就是利用寒暑假这一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为提升教学做准备,努力实现高校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由于寒假、暑假季节迥异,长短悬殊,所以寒暑假的功能也有较大区别。寒假由于天气严寒,社会活动相对较少,且适逢春节这一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对高校师生的主要意义在于回归家庭,感受亲情,亲近传统文化,了解乡土乡情和城乡变化,它的主要功能在休整身心、回归家庭、了解社会。而暑假时间较长,适合校内外活动,其内涵异常丰富,功能更加全面,是学校假期功能的主要承载者。

3 高校要特别重视寒暑假的利用

寒暑假制度的设计初衷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和中小学,高校顺承了这一制度。这一制度设计对高校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实践教育、补习提高和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以及各类社会服务上,其独特意义丝毫不亚于中小学。高校应对寒暑假有全面规划,对师生假期有一定指导,而不是全面放羊,无所作为。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是参与面最广的,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有一定安排,但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实效还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尚未发挥出来,有时形式多于实质。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设计和指导,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途径。对于多数学生,参加与学业相关的各类技能培训是他们假期的现实选择,是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学以致用的辅助方式。此外,很多学生选择复习考研,参加竞赛,打工体验,见习实习,旅行游学,还有的学生选择在校学习,或者参加科研活动,有的则选择回归家庭。对于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以及校外见习实习,学校虽有一定安排,但重视不够,建议高校要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注意安全,让这些假期活动发挥实际效用。

对高校教师而言,寒暑假是开展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合适时间。这里的研究,包括教育教学研究,也包括科研项目的推进。教育教学研究,除了教师自发的,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分阶段的安排,让更多教师能深入参与。科研项目的推进,需要潜心深耕细耘,也需要协同配合,更适合在寒暑假进行。因为多数教师都放假,寒暑假特别利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高校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几次高水平、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术活动,形成浓厚的大学氛围。所以,寒暑假的高校里,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应该成为师生集中研讨、切磋、研究、创新的圣殿。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很多社会服务工作只有利用寒暑假才能较好的得以实施。很多教师会利用学校假期深入企业、社区和农村,了解社会需求,开展咨询、辅导和培训,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活动也需要学校层面来组织和引导。此外,也有很多教师选择参加业务进修和培训,或者社会考察,或者外出游学,或者疗养。建议高校尽量将各类涉及到教师的竞赛和评审活动(比如教师职称评审)安排在寒暑假,以便最大程度减少对师生日常教学活动的干扰。寒暑假近三个月,应保证高校教师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开展研究、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

对高校而言,应该重视寒暑假对高等教育全局的意义,认真审视寒暑假的功能,把寒暑假纳入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大局中通盘考虑,适当变革。一要妥善安排高校师生的寒暑假生活,将其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必要补充。二是利用假期研讨会商学校发展大计,及时总结检讨,选准重点,逐个突破。此外,高校要重视做好校园开放活动,利用寒暑假,选择开放一些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教学楼和体育馆,让市民和中小学生有序进入校园,开展科普展览、科学实验、文化讲座和文艺展示,感受学术氛围和大学文化,使大学成为本区域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

4 高校对学期、假期制度的探索和改革

由于只有学校有寒暑假,而且教师员工是带薪休假,历来引起社会关注和质疑。学校寒暑假制度由来已久,相沿成习,自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高校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不一样,高校的社会职能也与中小学有别,寒暑假对高校的意义非同寻常。尤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的重大使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一些制度进行变革,以更好的适应新的

需要。

目前对高校学期和假期制度的探索,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顺其自然,适当微调;一种是结合学分制改革,将每学年划分为3个或4个学期。

四学期制是把把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春秋两学期为知识技能学期,夏冬两学期为实践应用学期。相对应,教师的春秋两学期为教学期,寒暑两学期为备课进修科研和学术交流期。如果这种改革可以接受,则后一步还可以再深人改革,即实行完全的学分制。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生选修课程的需要,利用夏冬季时间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样就会形成寒暑季一部分师生上课,另一部分师生自主安排的局面。可见,四学期制的实质是为寒暑假更名,不再叫假期,而是叫实践应用学期。如果它能与学分制很好结合,应该是一种有益尝试。但目前没有高校试行这种制度。

三学期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高校教学规制,它通过学习时间的调整和学习制度的改变,缩短学时,减轻课堂教学压力,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展的空间。它在我国有两种稍有差异的形式。一种是从欧美引进的,其教学时间安排为:每学期十个教学周,相连学期之间间隔一周,形成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个月的连续学习时间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间的4个多月的连续假期。目前我国有上海大学、北京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试行欧美三学期制。另一种是将传统两学期制与欧美的三学期制相结合的产物:即在原有的春、秋两学期的基础上,利用暑假三-四周左右的时间开展教学活动,“第三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辅修课程、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实验教学、外语强化学习与重修、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各类专业证书培训、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和学术论坛等10类教学内容。三个学期分别为秋季(9月中旬―次年1月中旬)、春季(2月下旬―7月初)和夏季学期(7月初―8月初)。其中,秋季、春季学期均实行17周授课、1周考试的教学安排,主要安排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夏季学期则包括3周上课和半周考试的时间,学生参与这些课程教学,经考核合格获取对应学分。目前中山大学、海南大学、华中师大等中南部高校在试行这种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具有很多独特优势,缓解了高校诸多内部矛盾,调整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优化了资源配置,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探索的重大成果。

①有利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深化教学制度改革。

“三学期制”着眼于解决学校校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跨校区选课困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偏低、本科教育中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势不太明显等实际问题,通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调整、重构课程设置,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使现有学期制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得以缓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为教知识,不如教方法。

②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

配置。

“三学期制”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保持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优势为目的,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形成包括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的融通和流转。“三学期制”注重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具自主性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竞争力。“三学期制”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各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

篇6

[分类号] G258.6

1 引言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这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对于国家、社会尚有如此重大意义,更何况高校图书馆呢?核心价值的研究是站在战略高度把握高校图书馆发展命脉、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关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研究已初具规模。IFLA、ALA、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众多图书馆组织及学者都公布了自己认同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199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即核心价值特别工作组,专门从事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据统计,国外所有公布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个人和机构中学校图书馆数量最多,其比例达到1/3,但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己的核心价值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将系统阐述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

2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内涵解析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的说明。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国外已有20余年历史。我国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始于2002年,程亚男在其《再论图书馆服务》(2002)一文中就指出:“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宋显彪(2002)把图书馆核心价值论述为4个方面:保存人类文明成果提供用户使用;联结用户与思想;保证用户自由;平等获取信息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范并思、倪晓健(2007)主持承担的“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服务宣言》研究”项目组发表了一组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专题论文,并认为“图书馆核心价值应该是多数馆员认同的,每个图书馆具有自己不同于别馆的核心价值”。黄俊贵(2008)认为实现公共知识服务效益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国内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图书馆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高校图书馆组织DNA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高校图书馆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而关于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见诸于文献的成果不多。在此,笔者从知识角度把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定义为:在高等院校中,为满足教学和科研而对知识需求(组织和咨询)进行存储、传播、转移、创新、服务的图书馆价值体系。

3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基本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包括保存馆藏资源、馆员管理、传承文明、信息服务、创新、教育等诸多功能。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迈向知识社会》中要求:“在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应当在各个层次上促进学习并为学习提供便利”。可见,高校图书馆应以促进学习知识为宗旨。下面就从知识角度来阐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功能。

3.1 知识存储功能

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的“藏书阁”。可见,“藏书”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价值。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每年的馆藏尤其是数字图书增速很快,高校图中馆应努力建设海量数据存储中心。传统图书馆转型成一个突破时空、地域、介质限制的超大规模、便于使用的知识中心。

3.2 知识传播功能

在信息流速加快、持续学习与终身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成为以知识传递为主的e-Learning中心,是人类知识成果与高校师生的价值桥梁或纽带,作为信息组织和知识管理的机构,承载着知识传播――教育的重大职能。知识传播是联系知识生产与应用的中间环节,能提高高校师生知识拥有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造就更多“知识人”,为矢”识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图书馆利用知识传播功能,能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广泛应用,实现从知识到价值的高效转变。

3.3 知识转移功能

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存储、利用等工作,运用信息及网络技术,共享和创新知识资源。知识转移保障知识资源在图书馆与刚户间的有效传递与获取,在个体和社会载体上转移,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转移的前提是拥有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馆员。馆员的重要职责是通过分析、加工、整理,将内化的、潜在于人脑中、不易被人们学习和利用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转移和创造。

3.4 知识创新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世界,知识智能化、产业化、全球化无一不要求在原有知识结构上进行知识变革、创新。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过程。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组织竞争优势的目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探索或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来后,被高校图书馆这一履行知识创新职责的机构获取,经过浅层加工到深层转化,成为创新的知识产品。知识创新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因素。

3.5 知识服务功能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价值的根本所在。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传播知识服务为己任,不同于.般以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传媒、文化娱乐(创作与演出)。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包括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为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增殖服务。知识服务的特征有:针对性、专业性、知识性、共享性、创新性、个性化。如图1所示:

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知识服务业,高校图书馆应遵循一切皆服务的模式。学科馆员应努力推介学科馆藏资源、开展读者培训和教育、与院系联络沟通、建设学科导航、绘制知识图谱、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参考服务。笔者曾针对本校中文系专业特点,分年级开设检索知识专场讲座,详细讲解学科导航,介绍馆藏中外文献资源及数据库,为学生搭建参考咨询的平台,效果良好。

4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属性维度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2000年将图书馆的核

心价值归结为10个关键词:使用、协作、多样性、教育、智力自由、保存、隐私权、专业技能、公共利益、服务。黄晓曼认为:保存资源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知识自由、平等获取、教育和学习,以及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把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归结为两大类,即: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是指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实现了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人文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共性是服务与知识自由。个体价值指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高校内部师生个体,具有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特殊属性。我们把公共利益、教育和学习、为社会提供服务等归为社会属性;把隐私权、读者价值、智力自由、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等归为个体属性。对社会属性层面的研究,体现为社会价值;对个体属性层面的研究,体现为个体价值。下面分别从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维度研究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

4.1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

我国图书馆归属于文化系统领导,不仅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其核心就是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吴慰慈教授在《图书馆学基础》中指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教育、传递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本文将传递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合为知识传播功能,总结如下:①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存储体现为以“文献”为中心,包括保存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从文化维度看,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记载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以及从古至今文化发展的脉络。②开展教育活动。邱五芳认为,“作为社会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图书馆,社会要求它强化对知识信息的评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起社会知识信息过滤器的职责,……只向读者提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比较真实可靠的知识信息”。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空间与资源对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节”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倡导并促进阅读,实现教育价值。③知识传播。图书馆对知识存储、知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表述和分类、知识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进行研究,进而对知识进行有效传播,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4.2 高校图书馆的个体属性

随着社会信息意识逐渐增强,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被认同为高校形象的标志之一。研究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原因在于:首先,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层面研究,个体属性研究几乎空白;其次,目前的研究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进行研究,没有研究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异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主要以师生为服务对象,在知识组织、学科导航方面有着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个体属性。

4.2.1 知识存储馆藏资源是评价与衡量高校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隶属于高校,作为教辅机构,对各门类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及动态把握准确及时,是知识存储质量高、学科门类齐全、内容新颖的“知识中心”。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文献保存功能,其存储功能内涵更广,高质量的学习空间、选择并管理资源、收集并数字化档案材料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现代社会的数据存储中心。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图书馆。馆藏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规模及藏书相比高校图书馆有很大差别。由于财政投入匮乏,馆藏文献资源的快、新、全方面的建设和使用都严重滞后于高校图书馆。

4.2.2 知识创新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相对较高,易于实现知识创新。公共图书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当前公共图书馆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学历低、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馆员老龄化,长久以来是“收容所”,人员冗余、混杂。而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掌握最新现代知识、技能,能进行学科导航、咨询、分析研究的专家、学科带头人,这使高校图书馆较易实现科学的知识创新。如利用高校学科优势,组成专家科研团队,开展现实或网上虚拟的信息、知识咨询,能及时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知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能够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4.2.3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主要内容。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①服务观念陈旧;②服务方式单一;③服务设备落后;④技术手段缺乏先进性;⑤收藏范围有限;⑥资源共享性差;⑦信息资源时效性差;⑧社会满足率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开展知识服务,具备很强专业知识素养和图书情报业务能力的复合型馆员能够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学科导航、定题服务、科技查新、学科信息门户、专题情报调研、数字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电子信息服务、翻译服务、学科知识共享(SKC)等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服务HAAS和软件设施服务SAAS相比公共图书馆也具有强大的优势,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一站式”知识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综上,将高校图书馆个性特征与公共图书馆做一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5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结构模型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要贯穿于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两条主线中。高校图书馆是在图书馆的母体中衍生出来的,所以继承了其母体图书馆的公有属性,即社会属性,传承了图书馆服务社会文化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的社会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新生代,在吸收了图书馆精华部分后,为了使自己更具核心竞争力,又派生了其独特的个体价值属性,包括知识存储、知识创新、知识服务功能。同时知识存储和知识创新功能的实现又最终转化为知识服务。这些独特的功能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大潮中扮演了知识导航者的角色,实现了图书馆的蜕变和再生。但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有了图书馆公共属性的基础,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价值归宿正是图书馆服务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只是指出了体系包含的范畴,并未给出明朗的结构模型。为了将核心价值体系结构说得更清楚,结合前面对社会属性及个体属性的相关论述,笔者沿两条属性主线,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如图2所示: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又发挥了作为高校教辅部门的作用,能够为主要服务对象――师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存储、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特殊职能,展现了自己的个体价值。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必将促进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6 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科技为高校图书馆生存发展带来了一场空前变革,如何在未来知识海洋中居于战略优势地位成为高校图书馆界思考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基本功能、属性维度的研究,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模型,对其跨越式发展起到了价值导向作用,使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机遇无限的开放发展中,实现其自身实力与水平的跨越,对我国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范并思.核心价值:图书馆学的挑战.图书与情报,2007(3):2―5

[2]程亚男.再论图书馆服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17―20.

[3]宋显彪.试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图书馆杂志,2002(9):3―5.

[4]黄俊贵.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14―19.

[5]IFLA Core Values. (2006―12―30). [2010―12―30] http: // ifla. org/Ⅲ/intro00, htm.

[6]黄晓曼.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探索和意义.图书与情报,2007(3):6―9,14.

[7]蒋永福.文化权利:中国图书馆行业的核心价值.图书馆论坛,2007(6):70―73.

[8]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上).图书馆论坛,2007(6):3―8.

[9]汤利光.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确立.图书馆,2009(1):7―9,20.

[10]海金梅.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9.

[11]王宗义.当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7(6):101―105.

篇7

6月13日-14日,技嘉GTL2013高校电子竞技联赛西北赛区决赛率先打响。

13日先进行了DotA项目八进二的比赛。比赛采用的是小组单循环,前两名出线,四强交叉B01单淘,最后的两支胜队进入最后的冠亚军决赛。A组包括西安交大城市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电子科大本部,B组包括陕西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进过一番鏖战,西安电子科大本部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分获A组前两名,而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安交大分获B组前两名。

稍后的交叉单淘赛,两支小组第二名的队伍都逆袭成功,闯入决赛。这也说明现在大学生战队都具有极强的实力,谁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胜负完全要靠临场状态。

14日上午进行DOTA2四强单循环比赛,前两名获得决赛资格。经过激烈角逐,西电大学郭杜校区Xidian,EDU,DOTA和西电大学本部XUD,CN战队胜出,获得西北赛区DOTA2决赛的资格!

按赛程安排,决赛晚上6点开始,但从下午4点开始,决赛场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郭杜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口,热情的学生们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这天ZSMJ领衔的VG战队也亲临战场,许多同学都是为了一睹偶像的风采才早早前来排队。活动还没开始,ZSMJ一亮相,诸多同学便纷纷冲上去围着ZSMJ要合影签名了。

晚上6点,GTL2013西北赛区决赛正式开战!

DOTA2决赛首先上演。虽然同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但Xidian,EDU战队似乎更占据主场优势。在同学们热情的加油声中,Xidian,EDU,DOTA战队打败对手获得比赛胜利,成为GTL高校联赛历史上第一个DOTA2冠军,也是首支晋级全国总决赛的DOTA2赛区冠军!

DOTA2的画面多少让现场同学感到有些陌生,当DOTA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场上爆发了更强烈的欢呼声。

西安交通大学XJTU战队是GTL的老牌强队,过去两年都是GTL西北赛区冠军。而西北大学城市学院CAA战队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示弱地选择了一套以末日和小鱼人为核心的打架gank阵容。XJTU则稳扎稳打,选择了以猴子为核心、先知带线推进的4保1阵容。双方你来我往,一直打到多名英雄神装在身。几番团战,双方均是死伤惨重,无法扩大战果。激战80多分钟,后起之秀CAA战队终于出现失误,被XJTU团灭,就此输掉了比赛。

西安交通大学连续卫冕成功,再次证明了他们在西北高校的统治地位。

除了精彩的比赛,VG战队的诸多明星也与观众进行了互动,并向答对问题的观众送出了VANCL凡客诚品提供的双肩背包。西电大Xidian,EDU战队杀人数最多的队员和ZSMJ还一起抽取了两位现场幸运观众,送出由罗技提供的G100s游戏鼠标。

江城武汉,武汉理工掀翻湖北民院

6月的武汉,酷暑难当,一场两湖地区最顶级的高校电子竞技赛事——技嘉GTL2013两湖区决赛,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

经过19日一整天激烈的争夺,湖北民族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双双晋级DorA和DOTA2的决赛。一个是卫冕冠军,一个是主场作战的老牌强队,两队晋级可谓是在隋理之中。

20日下午4点,两湖赛区决赛终于开战。

场地刚刚开放,眼尖的同学就发现传奇明星ZSMJ率领的VG战队就在前排。ZSMJ身边瞬间就围满了热情的粉丝,而ZSMJ也非常友好地答应了粉丝们合影、签名的愿望。

首先进行DOTA2决赛,现场解说为ZSMJ和主持人TT。在传奇巨星的鼓励下,两边都选择了较为凶残的打架阵容。客场作战的湖北民院丝毫不怵,以一套小强水人神牛的复古刚3阵容打的武汉理工队伍的主C混沌不敢补刀,在前期取得了较大优势。而主场作战的武汉理工并不慌乱,中期依靠打野的蝙蝠和上路的发条地精带起了Gank反打的节奏。蝙蝠发挥尤其出色,交出了10杀0死10助攻的完美答卷。伴随着蝙蝠骑士的超神声音,武汉理工大学WHUT反败为胜,登上了DOTA2冠军的宝座。

DOTA2酣战刚刚结束,双方立刻投入到了DOTA项目的决赛。

也许是DOTA2的胜利带来了自信,武汉理工再次选择混沌作为主C。湖北民院则选择了幽鬼加以应对。主场作战的武汉理工越战越勇,强势刚3,将DOTA2决赛中主C不敢补刀的怨气全部送还给了对手。尽管湖北民院几度开雾抱团企图反扑,但在武汉理工稳扎稳打的战术和高昂无比的士气面前,也只能是功败垂成。

最终,武汉理工险胜湖北民院,成为GTL历史上第一个分赛区双料冠军!

比赛结束后,VG战队的明星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送出了多个。VANeL凡客诚品提供的双肩背包。来自武汉理工战队的WHUT,33获得了罗技G系列最佳微操作奖的殊荣,他还与ZSMJ一起抽取了2位现场幸运观众,获得了由罗技提供的G100s游戏鼠标。

水友赛环节,ZSMJ选择虚空假面,再次寄出了让他成名的圣剑,率领队友走向胜利。这也让整个赛场气氛达到,在观众的欢呼声中,GTL两湖赛区决赛完美落下帷幕。

山城重庆,电子科大续写辉煌

炎炎烈日,酷暑难当。6月28日,山城重庆迎来了第一次GTL赛区决赛,让重庆大学的同学们过足了一把主场瘾。

西南赛区向来是强队云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SK战队更是拿下两届全国冠军和一届全国季军,是不折不扣的GTL梦之队。但随着主力队员的毕业离队,老SK战队也随之解散。SK退隐,西南赛区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在SK的带动下,电子科大依然是西南赛区表现最为突出的高校。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电子科大成院西校区、电子科大成院九里堤校区、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四支队伍占据了赛区八强的半壁江山,而来自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的Kidding更是成为了夺冠的最大热门。不过,来自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和重庆大学B校区的两支队伍异军突起,加上决赛场地设在重大,客场作战的电子科大群雄想要全身而退也不容易。

6月28日,西南赛区决赛正式开打。8支DotA队伍和4支DOTA2队伍在网吧进行了循环和淘汰赛。有趣的是,两支重庆大学队伍被分在了一个小组,三支电子科大的强队则被分在了另外一个小组。双方“外战”之前,还得先进行一番惨烈的“内战”。

惨烈的“内战”过后,技高一筹的电子科大清水河校NStu战队和电子科大成都学院Kidding战队突围而出,在重庆“客场”会师决赛。

另一方面,重庆大学、成信院航空港校区、重庆工商大学、电科成院九里堤校区4所高校为晋级DOTA2决赛展开了激烈的循环赛争夺。重庆大学TINY战队和重庆工商大学TG战队战胜对手,总算是为重庆挽回了掩面。

29日,两场决赛如期而至。

火炉之城的高温难以阻挡学生的热情,比赛前两个小时,就有百余名同学拿着门票在门口排起长队。晚上6点,美丽的女主持人走上舞台,全场立刻爆发了欢呼声。

篇8

焊接技术是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中传统的基础工艺和技术,虽然应用到工业中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短短几十年间,焊接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桥梁、高层建筑、造船以及海洋钻探等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并且为促进工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焊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造技术和材料科学的重要专业学科。焊接技术随着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提高焊接生产率是推动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连接简单的构件以及制造毛坯是最初的焊接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焊接已经成为制造行业中一项不可代替的基础工艺以及生产精确尺寸制成品的生产手段。目前,焊接技术最需要的就是有效的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率的途径有二:第一提高焊接熔敷率,焊条电弧焊中的铁粉焊条、重力焊条、躺焊条等工艺以及埋弧焊中的多丝焊、热丝焊均属此类,其效果显著。第二减少坡口断面及熔敷金属量,其中窄间隙焊接效果最显著。窄间隙焊接采用气体保护焊为基础,利用单丝、双丝或三丝进行焊接。无论接头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对接型式,所需熔敷金属量会数倍、数十倍地降低,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率。窄间隙焊接的关键是保证两侧熔透和电弧中心自动跟踪处于坡口中心线上。为解决这两个问题,世界各国开发出多种不同方案,因而出现了种类多样的窄间隙焊接法。如果能够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焊接方法的先进性会得到更高的评价:提高熔敷速度、减少生产周期、提高过程控制水平、减少返修率、减少接头准备时间、避免焊工在有害区域工作、减小焊缝尺寸、减少焊后操作、改进操作系数、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简化设备设置。高效快速优质焊接方法将成为主力军。

2 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国外焊接技术发展速度快,国内焊接技术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发达国家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率水平,由1996年的19.6%增加到2008年的70-80%以上,目前焊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焊接科学与工程、焊接自动化与焊接机器人不断融合,焊接技术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焊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焊接质量稳定性,推进焊接自动化进程,学习、吸收、借鉴、提高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加强现有工艺的学习和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工艺大多数都为手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焊接的自动化率还不到30%,相对而言,焊接生产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水平非常低,但是如果能够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嫁接改造,往往可以实现一定的突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在各个行业推广气体保护焊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电弧焊,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我国在焊接生产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化、研究和开发焊接生产线以及柔性制造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焊接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基础,并已渗透到焊接各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焊接过程自动化已成为焊接技术的生长点之一。焊接过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是焊接自动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

3 热源的研究和开发

热源是可提供热能以实现基本的焊接过程的能源,热源是运动的。在焊接过程中,热源以点、线、面等的传热方式来传导热能。焊接热源具有如下特点: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快速实现焊接过程、保证高质量的焊缝和最小的焊接热影响区。当前,焊接热源已十分丰厚,如电弧焊、化学热、电阻热、高频感应热、摩擦热、电子束、等离子焰、激光束等。焊接热源的研讨与开拓始终在延续,焊接新热源的开发将推动焊接工艺的发展,促进新的焊接方法的产生。每出现一种新热源,就伴随一批新的焊接方法出现。焊接工艺已成功地利用各种热源形成相应的焊接方法。今后的发展将从改善现有热源使它更为有用、便利、经济合用和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热源两方面着手。改善现有热源,提高效率方面,如扩大激光器的能量、有效利用电子束能量、改善焊机性能、提高能量利用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开拓更好、更有用的热源,采用两种热源叠加以求取得更强的能量密度,例如在电子束焊中参加激光束等。

4 节能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焊接行业也不例外。焊接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的焊接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高效焊接工艺的应用,对提高焊接效率,节约能源消耗意义很大。为了顺应节约环保的要求,手弧焊机以及普通的晶闸管焊机正在逐步被高效节能并能够自动调节参数的智能型的逆变焊接取代,同时为了适应当今淡化操作技能的趋势,焊接的操作也逐渐趋向智能化、简单化。像这样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在焊接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 新材料,新技术发展

材料作为21世纪的支柱已显示出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即从黑色金属向有色金属变化;从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变化,从结构材料向功能材料变化,从多维材料向低维材料变化;从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变化,新材料连接必然要对焊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材料的出现成为焊接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新材料,如耐热合金,钛合金,陶瓷等的连接都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异种材料之间的连接,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已经无法完成,固态连接的优越性日益显现,扩散焊与磨擦焊已成为焊接界的热点,比如金属与陶瓷已经能够进行扩散连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固态连接是21世纪将有重大发展的连接技术。新兴工业的发展迫使焊接技术不断前进,焊接新技术更迅速地投入使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任何一个重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如STT、CMT、Cold Arc等),无不与焊接工艺相关。这说明逆变焊机产品的技术竞争焦点已经开始从电源技术、控制技术转移到焊接工艺性能方面。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逐渐取代手工电弧焊将成为焊接的主流、逆变焊机、智能机器人、振动焊接技术、激光复合焊和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LSND焊接法等,这些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广泛应用于焊接中。

6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想要很好的完成焊接工作,得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焊工个人业务熟悉、工件准备和焊接设备的准备等。因此人们也逐渐重视起了焊接设备(电焊机)的放置车间即准备车间的改造。提高准备车间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当前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如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焊接工艺装备,是提高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将数控技术配以各类焊接机械设备,以提高其柔性化水平;焊接机器人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自动路径规划、自动校正轨迹、自动控制熔深等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数字化控制:把“粗活”做成“细活、快活”。

焊接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学科最新发展的影响和引导,在新材料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数十种焊接的新工艺,并且使得焊接工艺正从手工焊向自动焊以及智能化过渡。焊接技术进步的需求是在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这显著地促进了高效材料和设备的开发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开创新局面,高效快速优质焊接方法成为主力军,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在传统焊接过程中使用更先进的控制和监测技术。焊接新方法和先进材料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焊接技术的水平,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专家认为,焊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到2020年仍旧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我们广大焊接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务必树立知难而上的决心。抓住机遇,为我国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洪涛.浅析中国焊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

[2]郭新军.中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0(31).

[3]陈字刚.现代焊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篇9

1、焊接技术的发展特点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基础工艺之一,虽然焊接技术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技术却已经很成熟了。目前常见的焊接技术多种多样,如逆变焊接技术、高速高效气体焊接、二氧化碳焊接设备、短路过渡技术、多丝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这些方法为焊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交通、机械、能源、化工、电子、石油、航空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因此,焊接技术渗透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经的发展。

2、我国焊接生产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制造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焊接技术因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及市场反应迅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焊接生产企业的重视。随着现代智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高性能CPU 芯片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焊接技术取得了现代化的长足进步。

目前包括今后几十年内,钢材将是我国的主要结构材料。2004 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2 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消费国。钢材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若转变为具有给定功能的产品,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因其自身重量轻便,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市场发展优点,应用范围逐步扩大。2004年,用焊接加工的钢材问题突破1 亿吨,跻身世界焊接大国。

为了使焊接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完成更多重要产品的焊接任务,在近几十年内,我国先后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焊接技术,设备及材料,国外应用成熟的焊接技术和设备在我国虽应用范围和广度不同,但均有不同层度的运用。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数控切割,机器人焊接,STT 焊接电源等技术设备已在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程度采用。

3、我国焊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3.1 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高效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效焊接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有效的保护半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率达到60%-65%,高效焊接技术成为我国船舶制造工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先进的船舶焊接技术是保证船舶制造质量、缩短船舶制造工期、降低船舶制造成本、提高船舶制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焊接技术性能可靠、焊接质量优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焊接技术占全部工时的10%,航空航天领域中50%以上的连接部件使用的都是焊接技术。由于航空航天工业对材料的要求比较特殊,所以在航空航天种焊接技术应运而生,在现阶段,高能束流焊接技术及固态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比较多。其中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中最常用的先进焊机技术是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及激光焊,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促进了航天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3.3 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变速箱齿轮、汽缸、离合器、行星齿轮框架、后桥及发动机增压器涡轮等部件都使用的是电子束焊接技术;而汽车中的车身拼焊、零部件的焊件及框架结构主要使用的是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液压成型管附件、汽车车门预成型件、汽车地方车身支架、汽车轮毂及发动机引擎主要应用的也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由此可见,焊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4、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对焊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焊接材料正在从黑色金属向有色金属发展; 由金属材料转化为非金属材料; 由结构材料转化为功能材料; 由多维材料转化为低位材料; 由单一材料转化为负荷材料。随着焊接材料的不断发展,对焊接技术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新的焊接材料如陶瓷、耐热合金、钦合金等它们之间的连接亟待解决,普通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摩擦焊和扩散焊。

4.2 焊接设备和焊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的设备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焊接设备,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强、多为智能化和数字化控制、集成度比较高、节能环保等。我国的焊接设备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焊机,如二氧化碳焊机、电阻焊技术、电磁兼容技术、自动化焊接技术、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焊接等,这些焊接技术正在向低能耗、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它应用的领域广泛,西气东输工程、船舶工程、三峡工程、航天工程等大型工程都离不开先进的焊接技术,并且对焊接技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4.3 焊接热源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能源,并且热源是不断运动,通过点、线、面来进行热传导。因此,焊接热源的能量密度要高度集中、焊接过程要快速、焊缝要保证质量。焊接热源的种类有很多,如电弧焊、电阻热、摩擦热、化学热、等离子焰、高频感应热、激光束、电子束等,应该根据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精度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焊接热源,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4.4 焊接自动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要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焊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焊接人员要充分熟悉自身的业务流程、准备好焊接的设备和工件等,因此焊接设备的准备车间非常重要,要不断提高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工作。现在常对传统的焊接工艺装备进行改造,运用微电子技术来代替,这样大大提高了焊接的自动化水平。将数控技术、焊接机器人、专家系统等运用到焊接机械设备中,使焊接更加地柔性化、自动校正、自动控制等。

4.5 节能技术的应用

目前,人们正在不断提倡环保节能,焊接技术的发展也要将节能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焊接工艺应该高效节能,这样才能为保证焊接技术的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现在的焊接技术中,手弧焊机、晶闸管焊机已经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智能化的、能够自动调节参数的逆变焊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操作技能在逐渐地淡化,焊接技术也在向简单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焊接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学科最新发展的影响和引导,在新材料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数十种焊接的新工艺,并且使得焊接工艺正从手工焊向自动焊以及智能化过渡。焊接新方法和先进材料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焊接技术的水平,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专家认为,焊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到2020 年仍旧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我们广大焊接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务必树立知难而上的决心。抓住机遇,为我国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黄永平,肖延江.论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J].科技与企业,2012,(1).

篇10

中图分类号:U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018-02

1 概述

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船舶焊接技术,尽可能压缩造船周期是在船舶工业领域中所面临的永恒主题。我国已经是世界焊接大国,借助现代化先进船舶焊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造船成本,提升造船效率,确保船舶质量,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化先进船舶高效焊接技术涉及船舶制造工艺设计、计算机数控下料、大中小合拢、平面分段、曲面分段以及管线法兰焊接等内容,除此之外,还会牵动诸如钢铁、金属热切割以及保护气体等焊接产业链,总而言之,船舶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是一项具有极强专业性及技术性的系统性工程。

2 船舶焊接技术及发展

我国船舶工业“十一五”计划目标于2010年顺利实现,并积极着手“十二五”规划。我国当前已经制订了一系列有关船舶制造焊接的政策及指导规范,为确保我国造船焊接技术的健康迅猛发展提供可靠性保障。我国造船工业高效焊接技术在主管部门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并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及整体推进为指导方针,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及环保焊接新技术及新设备,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2.1 焊接材料及设备

我国积极推进船舶焊接材料及设备的研发工作,当前已经在船舶专用高强钢厚板焊接抗裂药芯焊丝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已经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焊接技术项目,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国产高强钢厚板专用焊接材料靠进口的时代已经过去;单丝及双丝船舶专用气电垂直焊机等设备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得到推广,是当前我国船舶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在船舶焊接领域中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面分段装焊流水线,开创我国大规模自动化焊接技术新时代;船舶制造领域中引进数字化逆变焊机,促进我国船舶焊接技术数字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船舶制造中,焊接时瞬间内应力、焊后残余应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实际制造中,焊接变形控制往往是企业关注的焦点,通常采用一些支撑、卡具来强化刚性,进而达到变形控制的目的,但是这些支撑和卡具却往往会进一步增大焊后应力。对于一些截面惯性矩较大、板厚较大的刚性构件,虽然焊接变形较小,但却会有较大的焊接内应力,甚至造成裂纹的产生。因此,对于那些焊接节点复杂、截面大、钢材强度高、使用条件恶劣及约束度大的重要结构,保证焊接应力控制的质量就成为重点。焊接应力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局部应力峰值的降低,来使其分布均匀。常用的焊接应力控制技术包括应力热处理法、振动时效技术、爆炸法、液压超载法、锤击法。其中,振动时效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振动时效技术的研发,至今已有许多成功案例。其相比于应力热处理法,设备投资少,降低能耗90%,且工期已从原先的10多小时缩减至1小时之内。同时,振动时效技术尺寸精度稳定、无氧化,可取得较好的应力消除效果。通过国v内相关研究表明,振动时效技术可消除焊接应力达50%~70%。

为促进焊接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开展新产品及新技术的研发,积极致力于焊接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大型或超大型船舶制造方面,主要使用厚度为16~36mm的钢板,同时考虑到船舶制造业中焊接人员工作调动较为频繁,员工整体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薪金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船舶焊接质量不断提升提供切实保障,促进焊接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还积极寻求跨行业合作机会,在船舶焊接工艺及设备研发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产学研合作形式,尤其是在节能减排方面,主动将那些能耗高、效率低的焊接设备予以淘汰,引入逆变手工焊,用更加绿色环保的等离子气刨机取代之前的碳弧气刨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对碳粉及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船舶制造焊接成本,而且还可以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积极致力于双丝二氧化碳横向自动焊接工艺及设备、双丝摆动垂直气电自动焊等技术的研发工作。

2.2 新型焊接材料

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造船业焊接自动化及半自动化水平也显著提高,并在埋弧焊工艺方面成功推出三丝及四丝等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除此之外,在埋弧焊用焊剂方面,为确保新船型低合金钢建造现实需求得到切实满足,成功研发出碱性烧结型焊剂。作为一种高效、低价的新型焊接材料,药芯焊丝的熔敷率已经超出80%,相比较于之前的实心焊丝,其生产效率也提升了近两倍,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又新研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功能更加齐全的药芯焊丝及气电垂直焊专用药芯焊丝,与国际水平之前的差距越来越小,在国际上影响力日益提升。

2.3 船舶焊接机器人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船舶焊接机器人,并在船舶型材装焊流水线及管子装焊流水线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焊接质量,提升焊接作业效率,改进作业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已经着手研发船舶特种工况中应用的智能型焊接机器人。

除此之外,我国早已成立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船舶焊接领域的技术指导、组织、规划及协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增进对焊接技术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充分认识到船舶焊接技术对于造船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大造船高效焊接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满足建造诸如豪华型铝合金船、化学品船以及海上钢结构船等技术含量更高、造型更加新颖的现代化科技型船舶的实际需求,必须对船舶焊接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说,高质量、高水平的焊接技术是成功制造这些产品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部分具有一定实力的船厂已经开始着手铝合金、低合金高强钢、高镍合金、超低碳不锈钢以及不锈复合钢等新材料的焊接工艺的相关研究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世界焊接大国行列,在造船领域中位居世界前三,但依然称不上是焊接强国。造船焊接工艺方法多样化一直是摆在造船焊接技术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造船焊接工艺及方法已经超过40种,已经获取船级社的认可。高效焊接技术不但可以在散货船、集装箱船以及油船等主力船型中进行应用,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散装箱船、液化石油气船以及大型油船等。

参考文献

[1] 朱俊杰,杨成本,蔡艳,吴毅雄,王嘉寅,路高平.基于ZigBee技术的焊接电源群组化监测系统设计[J].电焊机,2011,(1).

[2] 潘正军.创新高效焊接技术 打造绿色造船企业 推动广船国际快速健康发展、迈向新高点[J].现代焊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