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防溺水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防溺水预防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防溺水预防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泥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一种混合材料。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如均匀性差、离散性大,容易产生裂缝,尤以裂缝为突出病害.也是长期困扰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

2、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由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面上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难以看到的细微裂缝,一般称之为微裂缝。在荷载或温度作用下,裂缝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裂缝。一般宽度达到0.03~0.05 mm时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混凝土的裂缝实际上是微裂缝的扩展。微裂缝在混凝土中是不可避免的,对使用影响不大。钢筋混凝土规范明确规定: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裂缝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3.1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一般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短的仅20~30cm,长的可达2~3m,宽l~5 mm,类似干燥后的泥浆面。塑性裂缝大都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几小时之后出现。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便会出现塑性裂缝

3.1.1塑性裂缝的成因

塑性裂缝多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引起的。因为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能力,从而开裂。另外,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和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以及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会导致塑性裂缝。

3.1.2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选用干缩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掺合料的用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砂子和石子。气温较低时,在混凝土中添加促凝剂.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或加入一定量的纤维.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3)振捣密实,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4)混凝土浇筑后,在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抹光后及时用潮湿的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认真养护。

(5)在气温高、风速大、空气干燥的天气施工时,加挡风设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筑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需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必要时加设遮阳挡风及喷雾设施等。

3.2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处于结构的表面,尺寸多在0.O5~0.20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构件的干缩裂缝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截面变化处;预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位置。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和侧面出现,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3.2.1千缩裂缝的成因

干缩裂缝的产生一般缘于养护不当。在风吹日晒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迅速收缩,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小,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而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3.2.2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用量。

(2)混凝土的干缩受用水量影响很大,在同一水泥用量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综合考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170kg以下。

(3)矿渣、火山灰等粉状混合料掺加到混凝土中一般都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值,但是质量好、含有大量球形颗粒的一级粉煤灰由于内比表面积小、需水量少,故能降低湿混凝土干缩值

(4)掺加减水剂,特别是同时掺加粉煤灰的双掺技术不会增大干缩值,但是对于某些减水剂,尤其是具有引气作用时,有增大混凝土干缩的趋势。因此,要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外加剂。

(5)混凝土浇筑面受到风吹目晒,表面干燥过快,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开裂。如果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早期保温、保湿养护,对减少干燥收缩有一定的作用。

3.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走向无一定规律。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的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深入的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一般在0.5~10mm之间。热胀引起的温度缝是中间粗、两端细。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其宽度在0.5 mm以下,且从上至下没有太大变化、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3.3.1温度裂缝的成因

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前7天内.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这种现象更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高,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度差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初期出现时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出现贯穿的情况。

3.3.2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2)应考虑选择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复合水泥。对于体积较大的结构,应优先选择中热水泥甚至低热水泥。

(3)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

(4)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引气的外加剂。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料的入模温度;掌握好浇筑的时间;加强养护,一般在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进行测温跟踪,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来改善。

3.4荷载裂缝

篇2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混凝土冬季施工,尤其是在寒冷地区,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一般都要求混凝土有较高的浇筑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以后其表面温度虽然较低,内部温度却因水泥水化热而上升。为了减少内外温差和基础温差,浇筑温度越低越有利。同时还要加强浇筑以后的保温措施以减少内外温差。现就辽宁省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一、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逐渐凝结和硬化,最终获得强度,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体积膨胀会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降低强度。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此,冬季混凝土施工关键就是保证好混凝土中水的温度。

二、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初冬混凝土施工

白天气温为正温,夜间气温为负温,本阶段的施工重点为骨料的保温及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现工程所用骨料大都为天然河卵石,在进入冬季施工期前将骨料全部备齐,集中堆放并用土工膜覆盖保温,减少温度损失。混凝土浇筑尽量在白天进行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拌合用热水搅拌并尽量减少倒运次数加快浇筑速度。在室外温度保持在-5℃以上时可外加早强减水剂(不同型号的混凝土早强减水剂,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能够正常上升。浇筑后的混凝土部分用土工膜或草帘子覆盖保温以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受冻。

(二)、入冬季混凝土施工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零下时,不能满足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条件、工人劳动条件恶化,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期。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及混凝土的正常浇筑本阶段应采用原材料加热和浇筑后外部环境加热两种方式。

(1)、原材料加热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主要采用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原材料本身储备有的热量,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内部的保温,从而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进行水化热反应。

(2)、外部环境加热

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③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④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幅射加热。

(3)、防冻剂的使用

混凝土冬季施工拌合掺加防冻剂,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这些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足够的强度,使混凝土最终达到与常温养护相同的质量水平,这也是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一种。

三、冬季浇筑和拆模混凝土要求

混凝土浇筑方法与整个工程施工设备条件有关,但尽可能地考虑混凝土冬季施工特殊性,选择混凝土浇筑设备时照顾到冬季施工方便,在混凝土浇筑时少倒运,最好能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能做到连续性,加快供料,缩短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温度损失,避免表层受冻。

冷天施工的拆模时间除受强度控制外,还要考虑到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

四、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养护

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有一定养生期以使其强度逐渐上升,在常温施工条件下用洒水养生即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即可,但在冬季施工条件下很难达到这一点,所以保持环境温度对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养生尤为重要。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致使混凝土作业需要很长时间。现行混凝土养护常采用暖棚蒸汽法和掺加防冻剂法养护。掺加防冻剂法在我们东北用的较少,现重点谈下暖棚蒸汽法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一)、暖棚蒸汽法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注应选择在一天温度较高的时间,浇注完毕后即将暖棚分节吊装在梁体上,加热锅炉形成蒸汽,通过管道至暖棚内,以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拆模后暖棚内继续蒸汽养生或采用棉被、棚布覆盖养生3天。

蒸养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蒸养的升温、降温速度及恒温温度。

(1)、升温阶段:升温速度宜为10℃/h,不得大于15℃/h

(2)、恒温阶段:恒温温度最高不超过60℃,恒温时间以试验确定,一般为8h。

(3)、降温阶段: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即可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不得大于20℃/h,降到与外界温度差不超过10℃时,方可拆去养护罩。

(二)、蒸汽养生注意事项:

(1)、应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测量棚内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每10米距离设置一个温度计,严格控制升、降温速度,升、降温时每一小时检查记录一次温度,恒温时每二小时检查记录一次温度。定时对锅炉换煤加水,防止温度过高影响混凝土质量。

(2)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必须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以防止煤气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3)暖棚内应有一定的湿度(由实验室测定),当湿度不够时,要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或覆盖润湿堤草袋。

(4)、暖棚和棉被必须在混凝土冷却至5℃以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五、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测

(1)、冬季混凝土质量检测除满足一般混凝土要求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

(2)、在混凝土拌制和灌注期间,测定水和粗细骨料装入搅拌机时的温度、混凝土的拌制温度、灌注温度和环境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4次。用低温早强混凝土或用原材料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在灌注后3天内随时进行检测。

篇3

中图分类号:TD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3-0093-02

1 皮带机工作原理

皮带输送机也叫带式输送机或胶带输送机,是组成有节奏的流水线作业所不可或缺的物流输送设备,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上下坡传送,在水泥企业内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石灰石输送、混合材输送、原煤输送、熟料输送等生产线。皮带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皮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是以皮带作为牵引承载机构的连续运输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皮带经常会跑偏,需要靠托辊纠偏或调整辊筒纠偏。

2 皮带机的常见事故类型

2.1 卷入性事故

由于皮带机在运行过程中,托辊常常会走偏,这样一来皮带机就无法运行,所以需要将皮带托辊的位置重新放入正常的位置上面。操作工人如果不严格执行停机操作的安全准则,直接用手或者工具对其进行拨正,就可能卷入到皮带机下面,轻则手功能性受损,重则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性命危险。也有的事故是因为工作人员在上工之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装置,袖口、裤腿口、衣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扎紧处理,没有佩戴安全帽或者警示标志,没有按照要求穿戴工装,甚至有个别厂家用女性进行危险作业(女性还留有长发,未盘发)……都会因为不慎被卷入皮带或者滚轴内造成安全事故。

2.2 设备缺陷性事故

皮带机本身的设备就存在着一些缺陷,有没有在定期检修中发现,或者根本就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检修。比如说电力设备中,因为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电力不足,操作人员误认为已经断电然后进行操作,此时皮带机突然运行也可能将工作人员卷入其中,另外就是皮带机的驱动装置、传动滚筒等部位都需要按照安全标准设置防护装置,如果设备实际上没有安全标准,人不小心靠在上面也可能被卷入,而一旦被卷入后,因为运行的惯性机器不能够立刻停止,很容易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

2.3 其他类型的事故

在皮带机的运作过程中,工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来进行操作,很多时候是24小时轮班制度,中途需要休息的时候,但没有安排固定的休息时间,工人疲劳操作,甚至会直接跌倒在皮带机上。也有的情况是因为工人临时有事情离开,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来顶替岗位,所以就临时找了非技术人员或非操作工人来顶替岗位,结果造成了非工作人员不知道安全章程,操作失败,甚至还有人在皮带机附近打闹,结果超过安全距离,不慎被卷入皮带里面,造成人身伤害。

3 引发皮带机的常见事故的原因

3.1 设备安全防护不完善

皮带机的主要事故还是因为将人不慎卷入了皮带中,而人在巨大的作用力之下是很难逃生。在实际操作中,机头、尾防护罩未装或被拆除,人行通道与皮带机之间无隔离装置,操作工人可以轻易进入皮带机的操作界面上,会很容易被卷入进去。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对皮带机进行改装,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因此设备缺陷造成的事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3.2 紧急停机按钮未装或安装不全,造成事故停机困难

按照皮带机的技术规定,紧急停止按钮需要至少每30米要装一个,但是很多企业为了省钱只安装一个按钮,一旦要紧急停机需要去很远的地方关闭制动开关。也有的企业平时就没有将安全停止按钮作为安全检查的必要程序,在关键时刻开关失效,皮带机无法停止运转。

3.3 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责任不明

在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责任不明,导致每一级检查的时候都没有相关的责任人,责任划分不明确,检查章程不规范,难以完全地落实执行。实施规则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工作中的意外不断地修订,甚至制定规则的人胡乱指挥。一旦出现了紧急事故,甚至连当班的领导都没有到位。

3.4 缺乏培训教育掉以轻心

在水泥企业里面,传统的事故高发领域比如爆破安全事故、高空坠落事故、高温烫伤事故是事故预防的重中之重,对可能出现的皮带机运转中卷人的事故却往往掉以轻心。有的企业认为皮带机构造简单,很少或者从不针对皮带机的安全事故对工人进行教育,操作工人甚至不知道触碰皮带会被卷入,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更不要说加强防范了。

3.5 管理松懈、职工违章操作

在皮带机开机运行的情况下,是绝对禁止操作工人从事开机检修、触摸、跨越、清扫……等危险行动的。操作工人需要站在安全线以外,保持必要的距离。但是有的工人对此项活动认识不足,觉得每次操作都要在安全线外操作也很麻烦,所以就滞留在危险范围内,皮带机在高速运行中就很容易将人体卷入。

3.6 现场杂乱、物料没有按规定存放

由于现场管理不善,或者对操作的通道根本就没有规定和有效地设置,在运送物料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拥挤和堵塞,造成了物料不能够即时地运送出去,而且现场管理十分混乱,也会形成物料塌陷,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

3.7 照明不良,无安全警示标志

因为在操作环境里面企业没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造成工人操作困难,或者错误操作。皮带机一般情况下都是24小时运转的,工人在疲劳操作的情况下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尤其是在凌晨人最容易发困,加上整个场地的照明不好,也容易导致工人昏昏欲睡造成事故。

4 讨论与建议

4.1 领导重视,将对工人的关爱落实到实处

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工人的关爱制度,对作业工人多加爱护。由于一线工人生物钟比较混乱,对可能出现的疲劳操作问题要多加防范,工人一旦身体不适要远离危险作业岗位。

4.2 保证设备本质安全,对缺陷设备进行改进

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设备本身存在着缺陷,比如托辊经常会偏移造成运行困难,操作工人图方便省事,不愿意去停机检查,认为用手或者棍子拨弄一下也没什么不妥当的,此时他也能很容易地进入到危险区域,其后果是手或者身体被卷入到皮带机里面,造成人身伤害。

4.3 完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工人能够安全作业

在现场操作界面上,将设备缺陷和安全设备进行整改完善。由于工人需要在流动界面上作业,所以需要防护措施得到相当的完善。比如工人的衣服是不能被风吹起来的,比如工人是不能在皮带界面上玩“穿越”的……这些防护措施很大程度上也能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

4.4 加强设备维护

由于皮带机的工作面长,涉及的控制开关多,所以要对皮带机的每个制动装置经常性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每个零件都能够正常运转。事故一旦发生,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关停设备,实施救援。

4.5 完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选择有资质的外包服务公司来进行专业服务

加强企业安全检查,制定个性化的适合企业内部情况的安全章程,建立合适的安全规则方式,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流程和操作制度,帮助企业能够建立立体化的安全制度,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安全规范。

4.6 加强照明设施

在皮带机的安全方面,要专门针对照明设置安全检查岗位。由于企业内可能存在着停电的危险,所以要为可能出现的情况增设紧急照明。平时在使用的时候,也要对作业面的照明程度随时进行检查。

4.7 加强现场管理,物品堆放整齐、通道畅通

加强安全事故的巡查制度,定时定点安排人岗位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环节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安排专人定点定岗测试检查。同时建立安全事故的多级监管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要层层追责。

4.8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日常的安全事故教育,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教育,让每个和机器操作直接相关的人员都能够了解安全的基本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真正了解到“安全事故重于泰山”的最高指令,将安全教育和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到工作之前,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刻。

参考资料

篇4

【分类号】U418.6

一、设计方面

我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尽管考虑了温度疲劳应力等因素。但设计的板厚依然较薄,难于承受巨大的冲击破坏动能。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过于相信应力计算,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物的研究和实际观测的较少。为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该由静力学向动力学发展。在充分考虑冲击动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后,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和设计厚度,以适应我国公路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在软基路段,桥头下挖路段和填挖路段交换频繁的路基上必须深挖进行补强设计并增加相应的预算;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达到支撑稳固的要求,必须解决基层耐冲刷和弯沉均匀性问题,即要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交通量要求的基层材料类型,合理地设计性能优良且适宜摊铺的集料级配;对高填方软基和台背填土进行认真处置的基础上,如果可预见沉降变形过大,可采用薄层沥青混凝土或砌块的过度路面形式;待沉降稳定后,再施工永久混凝土路面板;在路基基层下,地下水位高和多雨地区,应考虑设计一定厚度的渗透排水砂砾垫层。严寒地区应综合考虑设计排水和防冻垫层。

二、施工材料方面

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是实现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前提,科学、准确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稳定、均匀的混凝土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推广使用滑模机械施工方式是解决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质量的有利措施。传力杆、拉杆的规格、位置、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接缝侧壁垂直与路面板和路面中心线平行,嵌缝处的混凝土因嵌缝板和传力杆的影响一般很难一次浇注成型,不易振捣密实。致使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偏低,为此应加强接缝和板角处的振捣;板件成型后,根据当地气温条件及时切割和严格养生,避免因切割不及时出现整体断裂或养生不及时水泥混凝土在水化作用下出现空隙,造成强度不足;应尽量断交施工,如有困难不能断交施工,现场便道一定要平整,避免有大的坑槽和石块,以免造成混凝土板在初凝期因行车振动造成板体断裂;当路线纵坡超过2%时应及时调整摊铺,一定要顺着上坡方向进行摊铺。以免因坍落度问题造成板体细小的横缝和板体断裂,拆除模板一定要注意避免碰掉板角以免造成对称的啃边。

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进行厂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为减少路基土的压实变形,增加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必须认真进行压实,特别是要加强路堤边部碾压,使路堤横向的密度尽可能均匀;也不要将两种材料性质差异甚大的路堤相接,而需要设置一个不太长的过渡段,在桥头或其他构造物与一般路堤相接处,应进行加载,甚至超载预压加快地基沉降,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采用透水性砂砾填筑台背后的路堤,减少开放交通后的填土沉降。

三、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预控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其次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道路工程施工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承包商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各司其责,共同把好质量关。特别是监理工程师要按照项目法人所委托的权限来监督质量,指导施工,检查承包商是否履行合同的职责,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质量、进度的要求组织施工,同类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要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

四、养护方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气候、交通和公路等级情况,采取预防性和经常性的保养和相应修补,确保路面处于良好状况,保障行业安全、舒适、畅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是在养护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年限比其他路面长,但一旦开始破损,将会迅速发展,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局部损坏,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修复,往往会引起损坏迅速发展,其中最经常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随时清扫和接缝的养护,对混凝土面路必须经常清扫,不让路面上有碎石及其他硬物,免受车轮反复碾压而破坏路表面造成麻面的产生,为防止接缝的失效必须及时更换已老化或损坏的填缝料,使接缝填料保持良好的状况,以防止泥土、砂子、石子、水等进入接缝内,从而导致路面的破坏,对路面裂缝及早期病害,应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形成进一步的破坏,还必须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养护,经常疏通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水通过接缝或裂缝对路面造成破坏。

养护接养单位应按《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对道路进行精心养护与维修。按照“未损先防,小损即修、养好路面”为原则,定时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或科研机构进行路面状护调查,确定养护内容,在做好日常巡视检查记录的基础上,编写道路小修保养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提高养护队伍素质和机械化的水平,确保公路养护的质量。此外,道路的交通管理部门与路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超载车辆的管理力度,因为超载车辆对路面的损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把水泥混凝土道路管好、养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等联系紧密。最佳的防治时机在建设阶段,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防范于未然。在建设工程中科学管理,质量层层把关,能最大限度地减小路面病害的发生率。为了充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我个人认为还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对道路的建设与使用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

篇5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得到普遍应用,但往往因工程量小,施工工艺简单,非主线工程等因素,放松对其质量控制细节的要求,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1.水泥砼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

1.1裂缝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由于水泥砼路面的非均质性、低韧性及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水平的可变性,很难完全避免砼面板的开裂,因此,裂缝类病害在水泥砼路面病害中较为常见。

纵向裂缝是顺道路中心方向出现的,修补不及时,往往会变成贯穿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2)、砼面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导致产生荷载型裂缝。

横向裂缝是沿着与道路中心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产生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砼路面锯缝不及时,砼面板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2)、由于切缝深度过浅,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3)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4)、砼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斜向裂缝横贯砼路面板角或与行车方向相交成锐角,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卧土层发生唧泥病害或不均匀沉陷而使板边丧失支撑,在重载反复作用下产生裂缝。

交叉裂缝表现为砼面板裂缝相互交叉,主要是不良路基土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此外,超载、重载的重复作用也可能引起这种破坏。

1.2变形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唧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雨水沿接缝或裂缝渗入基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的粉细料和水一起被挤出,使基础逐渐失去支撑能力,最终发生砼面板断裂。

错台病害产生的原因是:(1)、唧泥病害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路基细料在抽吸作用下向后方板移动、堆积,造成前板低,后板高的错台现象;(2)、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缝的两侧形成台阶。

沉陷通常是由于路基土沉降或固结所引起的,特别是接近桥涵构造物处或道路加宽部分会由于压实不足而往往会产生沉陷。

拱起表现为接缝处板块出现向上隆起,横缝两侧的板体明显抬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胀缝被砂、石、杂物堵塞,使板伸胀受阻;(2)、胀缝设置的传力杆水平、垂直向偏差大,使板伸胀受阻;(3)、长胀缝砼板在小弯道、陡坡处以及厚度较薄时,易发生纵向的失稳,引起拱胀;(4)、由于基层中存在生石灰及不稳定的废渣,自身发生反应导致路面拱胀。

1.3接缝损坏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接缝损害类病害通常表现为水泥砼路面纵横缝两侧50cm宽度内,板边缘砼开裂或成破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胀缝被泥砂、碎石等杂物堵塞或传力杆设置不当,阻碍了板块热膨胀,过大的温度应力使板边胀裂;(2)、缩缝使砼板形成临空面,再加上填缝料质量不能保证,使得板边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被压碎;(3)、由于切缝时间过早,使缝边较早受到损伤导致日后损坏;(4)、填缝料质量差,如粘结强度低,延伸率及弹性差,不耐老化,填缝料与缝壁粘结不牢靠等。

1.4表面缺陷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表面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铺筑后的砼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2)、砼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3)、砼表面过渡振荡或抹平;(4)、养护不及时。

起皮表现为面层3-13mm深的砼品质变坏而产生脱落,主要是由于砼路面施工中过度抹面,使用的集料质量不合格或砼配合比不当(如细集料过多)引起的。

露骨是指砼路面在行车作用下水泥砂浆磨损或剥落后石子裸露的现象。主要是由于:(1)、施工时混合料塌落度小或掺入早强剂不当,在平板振捣后,砼就开始凝结,以至待辊筒滚压和收水时,石子已压不下去,抹平后,石子外露表面;(2)、水灰比过大或水泥的耐磨性差,在行车作用下很快磨损或剥落。

坑洞一般表现为路面板表面呈现孔洞状,一般孔的直径为2.5mm-10mm,深度为1mm-5mm。主要原因是:(1)、施工质量差或砼材料中夹带朽木、纸张和泥块等杂物;(2)、某些车辆的金属硬轮或掉落硬物的撞击。

2.预防措施

2.1设计阶段

2.1.1路基设计要对软土路段的土基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路面结构设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车辆超限超载、多雨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设计理论厚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基层的厚度,并选择水稳性较好基层。

2.1.2砼路面配合比设计,要用一个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作为骨架,用另一个连续级配的细集料填隙,从而形成一个既具有高密实度,又具有高内摩阻力的密骨架结构。

2.2 施工阶段

2.2.1路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填料松铺厚度和粒径,土石要均匀混合,路基要形成一定的横坡度,排水要顺畅,含水量尽量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量,使路基碾压密实,强度均匀,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2.2.2基层施工要选用合格材料,要严格控制基层顶面平整度、横坡度,以确保水泥砼板厚薄均匀,减少砼板与基层顶面的摩阻力;厚度和压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使路基具有足够强度;严禁使用松散材料处理基层不平整表面或标高。在水泥砼浇筑前应先检查基层强度,只有强度(弯沉值或回弹模量)及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砼面板施工。

2.2.3水泥砼面层施工在原材料的选用上要确保质量,水泥与集料必须符合公路技术规范要求,粗集料要分级后混合,严禁使用统料;细集料细度模数要达到中、粗砂的要求,且含泥量不超标准。

原材料拌合前要测定砂石料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和水灰比,合理使用减少剂,搅拌要均匀,塌落满足要求。尽量缩短砼的运输距离和出料高度,以免砼产生离析现象。模板要采用钢模,高度与砼板厚度一致,立模要坚实,采用适当措施,防止模板底部漏浆。砼混合料摊铺要平整,振捣要充分、密实,并不能过振。抹平工序非常重要,操作人员要在空架设置上进度抹平,切勿直接蹲在砼板面操作,砼板平整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在气温较高时施工砼板,表面修整要及时,修整过程要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硬化后要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

2.2.4施工机械,先进的机械设备是水泥路面的质量保证。砼路面施工尽量采用先进的、具有自动进料计量的较大型机具设备,并配备齐全。严禁使用淘汰的小型机具。

篇6

一、前言 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国、省道路面改造和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当中的应用比较普遍,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施工方便、工艺成熟、使用周期长等方面的卓越性能,因而受到公路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亲睐。但其在施工和运营中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使建设和养护费用大大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减少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发生,下面对公路建设当中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裂缝成因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最普遍的质量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水泥混凝土本身内在的原因,如水泥、水、集料等组成材料内在问题,还有外部条件如基层的质量、施工环境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原因。裂缝的产生从时间上可分凝结前和凝结后两个过程。

(一)凝结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水泥——水体系的体积减少,这种体积的减缩叫做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塑性收缩均会使混凝土发生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混凝土凝结前,砼还处于塑性状态,其组成材料的密度不同而发生沉降收缩以及平面积较大的混凝土其水平方向的收缩比垂直方向难时,都会引起形成不规则的裂纹; 2.当混凝土中的水泥与水发生反应,水泥水化物的体积会小于水泥和水的体积之和,加上混凝土内部自由水析出,混凝土内部会形成毛细管,毛细管张力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3.当在干燥的基层上浇筑砼面层时,因其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使混凝土失水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

4.在凝结前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

(二)凝结后 混凝土在凝结以后,混凝土强度会由于其物理和化学反应的持续进行而缓慢增长。因此,在这一段时间混凝土会由于其内在的原因与环境的不相适应或由于施工及材料的问题而产生裂缝,有以下几种:

1.收缩裂缝。混凝土置于未饱和空气中会由于水分丧失而引起干燥收缩。水分蒸发使干缩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砼的抗拉强度,使砼产生裂缝。它的主要特征是表面开裂,走向纵横交错,没有一定的规律,形似龟纹,缝宽和长度都很小。引起干缩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1)水泥中的硅酸二钙在干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膨胀性的复合无机盐晶体,这种晶体体积变化很大。另外,水泥中的铝酸三钙水化时需大量的水,养护过程中膨胀值大,干燥时收缩亦大。这两种物质含量大时干缩性亦大。

(2)砼中的用水量对干缩值有很大的影响,用水量与干缩值成一定正比例的线性关系,当用水量增加时,收缩量值也增加。

(3)骨料本身尺寸的大小与级配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量。较大颗粒的骨料拌和成的混凝土收缩量会较低。级配良好时,空隙率小,砂浆含量减少,收缩值相对减少。对使用偏细砂时,由于其有较高的空隙含量,会使砼收缩值增大。骨料中含泥量大时由于粘土本身就很容易收缩,因此砼收缩值也会增大。

2.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在混凝土强度增长的这段时间,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体积膨胀,待水化反应减慢以后,混凝土体积会收缩,因而引起应力变化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纹。同时,由于混凝土的传导性能较低,类似绝缘体,加上混凝土块体外部失去一些热量使混凝土形成温度梯度,在以后内部的冷却期间会产生开裂。另外,昼夜温差太大或者降雨后刮风引起路面温度骤降,均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变比而引起的伸缩量超过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3.基层不合格而产生裂缝。由于在铺筑面板前,对基层的纵、横向断裂没有进行彻底的修复,而基层的断裂反射到面层,会使面层断裂。另外,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也会使面层产生断裂。

4.原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裂缝。对水泥浆的基本要求是它一旦凝结,体积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煅烧水泥的原料中含有的石灰相对过多,水泥熟料锻烧不充分,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以游离状态存在,并且产生过量的石膏。因为它们的水化过程延迟或很慢,导致水泥已凝结硬化后继续水化而产生水化产物,又由于水化产物的体积比它原始游离caO和MgO等的体积大得多,这种在硬化的混凝土中的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使路面出现龟裂、断板等。

(2)因拌和物温度过高,而出现“假凝”现象,并使砼板块断裂。水泥拌合后不久,便产生变硬,重新搅拌后又恢复了塑性,并逐步正常硬化。这一过程中开始出现的现象即为“假凝”。这是因为水泥中含有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当水泥同水拌和时,这些化合物会生产石膏,使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硬壳,使砼拌和物的和易性变差,并影响后期强度。另外,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会使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裂开。这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即过早变硬现象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却影响施工,也会造成裂缝。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发生假凝现象,将假凝的水泥存放一定的时间或在制备混凝土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水及骨料中有害杂质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水质不纯及骨料中的有害杂质会扰乱水泥的凝结,而且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会造成水泥砼中钢筋的锈蚀。有害杂质与砼产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使混凝土腐蚀,强度降低,产生早期裂缝,在自然因素和车辆荷载等综合作用下,裂缝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路面板断裂。

(4)砂、石材料中的活性材料硅与水泥中碱产生碱骨料化学反应,使砼结构遭到破坏。集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与水泥中碱性氧化物(Na20和K:O)所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会产生化学反应,并在集料表面生成一种碱—硅酸凝胶体使骨料界面发生蚀变。这种凝胶体吸水后体积会膨胀,使砼结构破坏,出现较深的网裂。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一)凝结前措施根据在凝结前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和预防混凝土在这一阶段产生裂缝。首先,应降低水分从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度,在混凝土尚未出现析水前,防止强风吹拂和烈日曝晒;其次,尽快修整抹面,及时养护,防止砼表面水分蒸发而干燥,并采用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纹;最后,在浇筑砼前,应将基层浇湿。必须避开在高温气候条件施工,因在高温天气下,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易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分蒸发加快,使砼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二)防止收缩裂缝 要预防混凝土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首先,选择合适的骨料品种、控制集料级配的准确性及含泥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抽查检验,防止集料的级配产生波动,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泥量;其次,通过混凝土试配,优选材料和配合比,严格按配合比所设计的各种材料比例进行投料,理论配合比要转换成现场的施工配合比,防止水灰比发生变化;最后,优选水泥,尽量选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水泥产品。

(三)加强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因此,控制和预防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所规定的施工气温,严格按照高温季节施工的规定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同时设置伸缩缝或涨缝并且对混凝土面板进行及时切割,也是预防和避免温度应力造成面板拉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四)防止反射裂缝

为防止面板由于基层原因产生的反射裂缝,在施工混凝土面层前,对基层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清除所有产生纵、横向断裂的基层,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铺,同时设涨缝板横向隔开,涨缝板应与路面涨缝或缩缝上下对齐;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应灌沥青密封防水,还应在裂缝上粘贴油毡、土工布或土工织物,其覆盖宽度不小于1000mm,距裂缝上最窄处不得小于300mm。

(五)加强水泥的安定性检验

篇7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82-01

1、概述

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桥粱的数量增多,许多桥建成通车之后不久就出现了问题,给车辆的运行和桥梁的维修带来诸多不便。个别路段桥面铺装不断出现较大面积的早期破坏,病害主要表现为局部坑槽、角隅破坏、纵横缝两侧啃边、纵向裂缝等。本文就与此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产生的原因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产生的原因不外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但设计方面的原因多于施工方面的原因。

现代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是行车速度高、载重量大、车流量大。因此,作为桥梁直接承载层的桥面铺装设计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铺装层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厚度、含筋率,以及合理的钢筋空间分布,以防止混凝土开裂破坏,并保证耐磨。

传统的设计概念是,桥面铺装不参与结构受力;设计时,只是根据经验采用6cm-lOcm的厚度,混凝土标号为C25-C35,钢筋作为构造钢筋,而不是作为受力钢筋来配置,直径一般为6cm-lOmm,网间距为l5cm×15cm-20cm×20cm。设计者一般未对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由于设计上的不足,加上施工过程各环节控制不严,因此,经常会发生桥面铺装的早期开裂破坏现象。

汽车荷载通过车轮作用于桥面时,是一个局部移动集中荷载。在这一作用下,桥面铺装随着粱体产生正弯距和负弯距,局部区域还会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这是造成桥面铺装层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在这一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桥面铺装层一方面产生局部弯沉,即桥面局部产生向下弯曲和向上弯曲,于是产生了正弯距和负弯距,铺装层上下均出现拉应力;另一方面产生压应力集中,由于混凝土存在微观裂(空)隙,在宏观强大集中压力作用下,微裂隙尖端会产生拉应力集中产生,造成微裂隙扩展,最后在主拉应力作用的方向产生拉伸破坏。由此可知,铺装层上下与全层的纵横方向均出现拉应力,而且是一种反复应力、冲击应力。桥面铺装中的任何缝隙(包括施工缝和假缝)都会激发更严重的拉应力集中,使混凝土在薄弱处首先破坏,进而逐渐向周围扩展。

3、预防措施

混凝上桥面铺装层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铺装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适应行车速度高、载重量大和车流量大的需要。因为厚度大,则刚度大,车辆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桥面铺装局部拉应力亦相应减少,铺装层就越难发生拉伸破坏。根据车速、载重量、车流量情况,可加大铺装层厚度约为12cm-18cm。

3.1.2铺装层钢筋不应单纯按构造钢筋配置,而应更多地考虑按受力筋配置。必须具有足够的含筋率,大桥和特大桥考虑配置上下层纵横方向的钢筋,以承受铺装层因局部集中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拉应力。可采用双层钢筋网,钢筋直径8mm-lOmm,上层网距15cm×15cm,下层间距20cm×20cm,纵横向尽可能保证连续。

3.1.3由于桥面铺装层中,任何缝隙都会激发更严重的应力集中,因此这些缝隙便成了桥面的薄弱环节,是桥面铺装混凝土破坏的“起点”。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各种缝隙,在铺装层钢筋网间距较密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各种假缝数量,纵向工作缝应设置在车道分界线及车道之外,以减少荷载对缝隙的作用次数。

3.1.4目前,桥梁上部结构设计,多采用空心板粱,虽然结构整体能满足强度要求,但由于梁体刚度较小,产生的挠度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粱体的反复挠曲变形加上反复的局部弯沉变形,必然会加快桥面铺装层的破坏。

3.1.5粱体必须设置足够的预埋钢筋,并与桥面铺装层钢筋焊接相连接,确保梁体与桥面铺装紧密结合,连成一体,共同作用。

3.2施工方面。除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2.1在温差较大季节及炎热天气,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施工,安排下午开始至夜间施工为宜。这样可避免产生温差拉应力而引起裂缝。

3.2.2为了确保梁体与铺装紧密结合,共同作用,铺装层钢筋与粱体预埋钢筋最好用搭焊方式相连,焊缝长度及质量等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铺装施工前,必须对梁体表面的砂浆等杂物进行凿除、清洗,并充分凿毛,以防止铺装层与梁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脱离,铺装层易遭破坏。

3.2. 3铺装层纵横钢筋必须穿过各种缝隙,并保持每根纵横钢筋连续,以承受由于混凝士收缩变形或变温作用以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引起的拉应力,避免缝隙的过早破坏。

3.2. 4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3cm-5cm。由于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在硬化过程中收缩,水灰比(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水泥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越大,桥面就越容易产生收缩裂纹。因此严禁使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桥面,因为泵送混凝土一般坍落度较大,常达13cm-18cm。在使用塑性混凝土浇筑桥面时,应采取真空吸水法施工,尽可能把多余水分吸出。

3.2. 5必须保证铺装层混凝土全面覆盖洒水养护,在7天以上养护期间内连续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

3 .2. 6采用外加剂应慎重,因为有些外加剂会增加混凝土收缩,有些会降低混凝土后期强度。因此,在需要使用某种外加剂时,必须查明有何副作用,并严格控制其用量

4、总结

一座桥梁从建成到使用,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上述可知,设计疏漏、施工水平低下、监理监督不力,以及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所以做为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应加强岗位责任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强验收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施工单位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按照图纸施工。监理应按照监理规范加强质量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视、旁站、平行检验。设计单位应认真、严谨,设计审图,把图纸的纰漏消灭在施工之前。另外,在施工中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M]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M].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M]人民交通出版社.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M]人民交通出版社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设计规范(JTJ021-89)[M]人民交通出版社.

[6]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M]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8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 路面裂缝 分析预防

Abstrac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s a widely used type of pavement structur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many cracks, make the pavement premature fail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crack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cracks on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养护费用少等许多优点,因此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由于设计、施工、使用中的各种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许多裂缝,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不得不提早进行大修,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裂缝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分为两种:即表面裂缝与贯穿裂缝。

(一)表面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料的早期过快失水干缩和炭化收缩引起的。路面混凝土收缩主要有如下几种:

1、塑性收缩,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发生的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实际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分出,集料颗粒下沉,水分向上迁移,从而形成表面泌水。表面泌水的结果,使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含水量增加,当混合料表面水的蒸发速度比泌水速度快时,水的蒸发面就会深入到混合料表面内,毛细水面形成凹面,产生较大的表面张力,同时固体颗粒间产生毛细管张力,促使颗粒凝集,当混凝土表面尚未充分硬化,不能抵抗这一张力时混凝土表面则出现裂缝。

2、自收缩,混凝土由于水化反应而形成的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低),混凝土板就会产生裂缝。

3、干燥收缩,在混凝土浇筑的初期,水分失去后,毛细水的张力加大,如果养生条件不好的,会有干燥收缩裂纹产生。

4、碳化收缩,碳化是一种同相体积明显降低的反应,促成了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碳化引起的收缩仅局限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一定深度(数厘米),故只产生混凝土的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龟裂。即混凝土路面表面上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裂缝很浅。表面裂缝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主要是指水泥用量过大或过少,石料粒径过大,外加剂使用不当,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离析而导致这类裂缝产生。②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浇注后,没有进行覆盖养生。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在炎热的季节里,由于没有及时的进行覆盖养生,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过快的蒸发,产生剧烈的收缩,内部收缩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③材料质量不过关。这点也很重要,如果所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再好的设计与施工也是没用的。

(二)贯穿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贯穿裂缝是指贯穿板全厚的裂缝,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交叉裂缝、板角裂缝等,其明显特征是裂缝贯通混凝土板全厚。

l、横向裂缝

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称为横向裂缝,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原因较多,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冷缩裂缝。和一般材料一样,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胀属于变形压缩,而冷缩则属于拉伸变形,很容易引起开裂。二、干缩裂缝。水泥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失去时,水泥浆体就会收缩,这些是干缩。这种收缩受到混凝土中的骨料的限制,这种限制会使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三、切缝不及时。为防止混凝土路面的干缩裂缝和冷缩裂缝,人们采用切缝浆路面分块,但由于施工中切缝的时间难以控制得当,造成混凝土路面出现横向裂缝。从混凝土收缩因素考虑,最好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初始阶段就切缝,但事实上很难做到,因抗压强度过低,根本无法切缝。

2、纵向裂缝

纵向贯穿裂缝是指水泥混凝土路面发生平行于道路纵轴线方向的贯穿板厚的裂缝。路基施工中,未按施工规范,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够,路面基层与垫层搅拌不均等原因会发生不均与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会使混凝土路面下的支撑变的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开始缝很细,一般小于0. 05mm。但随着雨水浸入和浸泡基层,使其表层软化、液化而产生唧泥、淘空,使裂缝加大。

3、交叉裂缝

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错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产生交叉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混凝土强度不足,在轮载和温度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其二,路基和基层的强度与水稳性差,一旦受到水的侵入,将会发生不均匀沉陷,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块出现交叉裂缝。

二、裂缝预防措施

l、龟裂防治措施

①预防措施:预防的措施是在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特别是夏季施工,应尽量选在下午施工或者夜间施工。为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龟裂,在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在浇筑混凝土路面前,将基层和模板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振捣混凝土应严格按规范操作,防止过度振捣,使砂浆集聚表面,砂浆层厚度控制在2-5mm范围内。②治理措施:如混凝土板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用铁抹子反复压抹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必要时可注浆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封闭裂缝。

2、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防治措施

①预防措施: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通需要,特别是重车的路段。避免高温作业,温度宜控制在35℃以下,注意昼夜温差,并掺减水剂等外加剂以保持水分;当与原有混凝土路面相接时,应采用机械将原路面连接缝处切割整齐,并清除表面浮尘及松动石子,用水将连接缝处清洗干净后再按规范要求进行接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切缝时间和切缝深度。碎石混凝土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6.0-12.0mpa左右即可切缝,以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尤其是夏季,昼夜温差大,更需注意;当连续浇筑长度较长,而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二分之一长度处先切,然后再分段切。切缝深度应至板厚的1/4-1/3处甚至更多一点。水泥混凝土路面为刚性路面,纵横向缝应及时填充材料,填料应与板的粘结力强,适应混凝土板的收缩,如氯丁橡胶、沥青玛蹄脂等。加强养护管理,防止渗水,避免杂物进入缝内。加强原材料及混合料的检验,通过实验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同时施工中必须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标号的水泥拌制混凝土,使用的钢筋也必须性能同一,纵横向钢筋直径尽可能一致。②治理措施:当板块裂缝较大时,应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划出标线,标线与中线垂直或平行,然后沿线切齐,凿去标线间混凝土,浇筑新混凝土。

当路面板断裂、破碎或板角断裂时,可将部分或整块破损的混凝土板全部凿除,处理好基层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结语;

总之,要抓好公路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除路基质量要保证外,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试验检测及时对配合比作出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同时必须规范操作行为,按规范施工,加强养护工作,另外,积极探索和改进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裂缝会引起路面、路基持久性强度的降低及稳定性的破坏,严重影响该路段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甚至危害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混泥土路面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造成面板开裂沉降和断裂的因素是很多的,只要施工中不谨慎随时都可以出现面板的各种裂缝。当混凝土面板的抗拉、抗折强度低于混凝土的收缩和翘曲应力时,裂缝就会产生,而随着时间、气温变化、雨水渗入及行车作用,会最终导致全部路面的破坏,目前尚无理想的修补方法。对裂缝严重的面板只有铲掉重浇新板,在浇注前应在相邻板的接触面处钻孔埋设传力杆。面板裂缝轻微且不再发展的,可以采取修补。修补工作不但费工费料,外观难看,而且工艺繁杂,使用效果也不及原有的整体板。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裂缝的产生。

1、保证路基最佳密实度

路基的沉降会使其强度减弱,要使沉降-点不发生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路基达到98%的密实度,那么还有2%的空隙率,有空隙就会有沉降。微量的沉降不会造成路基的破坏。因此,为保证路基足够的稳定性,就必须把沉降量减小到最小值,尤其要避免发生影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路基发生沉降有两种情况:-是地基软弱,未做好加固处理,其承载能力低于覆盖在它上面的填土层重力的压缩变形;二是填土层压实不好,密实度小于设计要求,其强度必然不足,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密实度愈小其变形愈大。

为使路基有良好的密实度和提高其强度,减少路基的塑性变形和渗透系数,从而增加稳定性,使填土层的沉降量减小到最低限度,结合施工单位的现有碾压设备,在填筑路基时采取“分层填筑”和“薄层多压”的做法,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为保证有均匀的强度,必须强调“分层填筑”,因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压实度要求。

2、提高基层的强度与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材料必须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好的特点。常用的基层结构有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工业废渣类等半刚性基层。石灰土宜作为底基层,从面层缝隙渗入的水会使石灰土基层表面水化,降低强度,同时也易使面层滑动。所以道路工程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它比石灰稳定土好,因为它的水稳性好。在这样的基层上修筑路面不会造成基层松散、滑动,而使面层坑槽、龟裂连片。

基层强度的均匀性及平整度对混凝土面板质量影响较大。基层施工时要拌和不匀、不同土质不能混杂使用,灰和土要过筛不能团块多、平整度差,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的要好等等。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强度的不均匀沉降,否则使路面板断裂。为此,在验收基层交工时,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增加检验基层弯沉值、拌和均匀度、含水量等有关项目,使基层能给混凝土面板提供均匀而稳定的支撑,且能防止唧泥和冻胀等不良影响,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达到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3、施工温度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

3.1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没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3.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根据温度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1)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2)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有: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添加外加剂,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

4、严格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对强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般都能做到依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选配合理的配合比,但关键是在实际施工中要按采用的配合比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上料不过秤。

在两条胀缝间尽量选用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水泥。特别是胀缝处最好使用同-批号的水泥,避免因水泥不同影响面板混凝土强度的均匀性。

5、认真做好混凝土路面的接缝

5.1胀缝

温度升高出现混凝土的热胀,易使胀缝出现破损现象。此时若胀缝板和传力杆施工时位置不正确、传力杆活动端不自由以及胀缝面不垂直、缝内掉人石子等硬粒、缝两侧强度不均等均会造成面板的破损、错台现象。胀缝施工工艺复杂,要求高,不合格的胀缝会加剧对面板的破坏,因此胀缝施工时必须认真操作。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当遇到斜交桥涵处,应设置不小于3块板长(约15米)的渐变段,以逐渐调整缝的方向,并在渐变段内配置钢筋网和传力钢筋。缝壁必须上下垂直,缝隙宽度-致。胀缝的传力杆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置都要正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线。

5.2纵缝

简单的是做成平竖直缝,两幅面板处的纵缝,用螺纹钢筋制成的拉杆连接,拉杆位置在1/2板厚处。纵缝侧面用石油沥青均匀涂刷2至3遍,但应避免将热沥青涂刷在螺纹钢筋的拉杆上。

5.3缩缝

为抵抗混凝土的冷缩应力而设置的缩缝,均应使用切缝法。有时也配合使用压缝法,即在每隔25米先压-道缝,然后再每隔5米-道切缝,以防混凝土面板过早开裂。压缝施工若工艺不细,极易造成压缝处平整度差,缝边}昆凝土易破碎,所以-般不提倡使用。《施工规范》明确规定在机场和高速公路上必须采用切缝法。

切缝法主要是用切缝机切割,操作时要做到缝宽-致,-般缝宽为6-8mm,过窄的缝,填缝时有困难,但目前市场出售4mm厚的锯片,使缝宽趋向变窄。缝深不小于4cm(有的资料提出深度不小于板厚1/3),且深度要-致,防止两端浅中间深的不均现象。切缝时间要及时,过早会破损混凝土,过晚面板会断裂,-般以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为宜,目前也有的单位用时250~300个温度小时来掌握切缝时间(浇筑后的时间与日平均气温之积)。外观力求美观整齐,横向相邻的缩缝要对齐,平曲线处更应注意按孤度等分功缝。

5.4施工缝

其位置应与胀、缩缝的设计位置相吻合,其设置方法和要求与胀缝相同。施工缝应尽可能减少,在目前缺少机械化施工的条件下,大多是以人工作业居多,每个作业面-般日进度为150~200米,因而这种施工缝实际上都成了胀缝形式。

5.5填缝

填缝是-道仔细的工序,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和行车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修建混凝土路面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被认同。

填缝要在混凝土养护期立即进行。填缝时应将缝隙吹干净,以促进缝料与缝壁面结合紧密部渗水。

常用的填缝料有:聚录乙烯胶泥、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

6、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试用期的稳定温度;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度、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课题是一个施工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本人只是阐述自己在具体工作中的几点小体会以供广大的同行们参考和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向东,刘功勋,于崇.北京市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病害调查与有效治理措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1期.

篇10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得到普遍应用,但往往因工程量小,施工工艺简单,非主线工程等因素,放松对其质量控制细节的要求,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1.水泥砼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

1.1裂缝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由于水泥砼路面的非均质性、低韧性及现场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水平的可变性,很难完全避免砼面板的开裂,因此,裂缝类病害在水泥砼路面病害中较为常见。

纵向裂缝是顺道路中心方向出现的,修补不及时,往往会变成贯穿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2)、砼面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导致产生荷载型裂缝。

横向裂缝是沿着与道路中心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产生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砼路面锯缝不及时,砼面板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2)、由于切缝深度过浅,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3)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4)、砼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斜向裂缝横贯砼路面板角或与行车方向相交成锐角,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卧土层发生唧泥病害或不均匀沉陷而使板边丧失支撑,在重载反复作用下产生裂缝。

交叉裂缝表现为砼面板裂缝相互交叉,主要是不良路基土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此外,超载、重载的重复作用也可能引起这种破坏。

1.2变形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唧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雨水沿接缝或裂缝渗入基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基层的粉细料和水一起被挤出,使基础逐渐失去支撑能力,最终发生砼面板断裂。

错台病害产生的原因是:(1)、唧泥病害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路基细料在抽吸作用下向后方板移动、堆积,造成前板低,后板高的错台现象;(2)、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缝的两侧形成台阶。

沉陷通常是由于路基土沉降或固结所引起的,特别是接近桥涵构造物处或道路加宽部分会由于压实不足而往往会产生沉陷。

拱起表现为接缝处板块出现向上隆起,横缝两侧的板体明显抬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胀缝被砂、石、杂物堵塞,使板伸胀受阻;(2)、胀缝设置的传力杆水平、垂直向偏差大,使板伸胀受阻;(3)、长胀缝砼板在小弯道、陡坡处以及厚度较薄时,易发生纵向的失稳,引起拱胀;(4)、由于基层中存在生石灰及不稳定的废渣,自身发生反应导致路面拱胀。

1.3接缝损坏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接缝损害类病害通常表现为水泥砼路面纵横缝两侧50cm宽度内,板边缘砼开裂或成破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胀缝被泥砂、碎石等杂物堵塞或传力杆设置不当,阻碍了板块热膨胀,过大的温度应力使板边胀裂;(2)、缩缝使砼板形成临空面,再加上填缝料质量不能保证,使得板边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被压碎;(3)、由于切缝时间过早,使缝边较早受到损伤导致日后损坏;(4)、填缝料质量差,如粘结强度低,延伸率及弹性差,不耐老化,填缝料与缝壁粘结不牢靠等。

1.4表面缺陷类病害的成因分析

表面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铺筑后的砼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2)、砼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3)、砼表面过渡振荡或抹平;(4)、养护不及时。

起皮表现为面层3-13mm深的砼品质变坏而产生脱落,主要是由于砼路面施工中过度抹面,使用的集料质量不合格或砼配合比不当(如细集料过多)引起的。

露骨是指砼路面在行车作用下水泥砂浆磨损或剥落后石子裸露的现象。主要是由于:(1)、施工时混合料塌落度小或掺入早强剂不当,在平板振捣后,砼就开始凝结,以至待辊筒滚压和收水时,石子已压不下去,抹平后,石子外露表面;(2)、水灰比过大或水泥的耐磨性差,在行车作用下很快磨损或剥落。

坑洞一般表现为路面板表面呈现孔洞状,一般孔的直径为2.5mm-10mm,深度为1mm-5mm。主要原因是:(1)、施工质量差或砼材料中夹带朽木、纸张和泥块等杂物;(2)、某些车辆的金属硬轮或掉落硬物的撞击。

2.预防措施

2.1设计阶段

2.1.1路基设计要对软土路段的土基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路面结构设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虑车辆超限超载、多雨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设计理论厚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基层的厚度,并选择水稳性较好基层。

2.1.2砼路面配合比设计,要用一个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作为骨架,用另一个连续级配的细集料填隙,从而形成一个既具有高密实度,又具有高内摩阻力的密骨架结构。

2.2 施工阶段

2.2.1路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填料,控制填料松铺厚度和粒径,土石要均匀混合,路基要形成一定的横坡度,排水要顺畅,含水量尽量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量,使路基碾压密实,强度均匀,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2.2.2基层施工要选用合格材料,要严格控制基层顶面平整度、横坡度,以确保水泥砼板厚薄均匀,减少砼板与基层顶面的摩阻力;厚度和压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使路基具有足够强度;严禁使用松散材料处理基层不平整表面或标高。在水泥砼浇筑前应先检查基层强度,只有强度(弯沉值或回弹模量)及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砼面板施工。

2.2.3水泥砼面层施工在原材料的选用上要确保质量,水泥与集料必须符合公路技术规范要求,粗集料要分级后混合,严禁使用统料;细集料细度模数要达到中、粗砂的要求,且含泥量不超标准。

原材料拌合前要测定砂石料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和水灰比,合理使用减少剂,搅拌要均匀,塌落满足要求。尽量缩短砼的运输距离和出料高度,以免砼产生离析现象。模板要采用钢模,高度与砼板厚度一致,立模要坚实,采用适当措施,防止模板底部漏浆。砼混合料摊铺要平整,振捣要充分、密实,并不能过振。抹平工序非常重要,操作人员要在空架设置上进度抹平,切勿直接蹲在砼板面操作,砼板平整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在气温较高时施工砼板,表面修整要及时,修整过程要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硬化后要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

2.2.4施工机械,先进的机械设备是水泥路面的质量保证。砼路面施工尽量采用先进的、具有自动进料计量的较大型机具设备,并配备齐全。严禁使用淘汰的小型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