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教师思想感悟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师思想感悟,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师思想感悟

篇1

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厌学现象,导致高校教师“教课难”。而对于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来说,由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是难上加难。怎样改进这种状况,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既不能抱怨社会,也不能气恼学生,要从自己的教学工作做起,在自己坚信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塑师德,铸师魂,尽最大的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为精品,成为吸引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向上的“催化剂”。

一、用爱铸就师魂,用心培育学生

1.要用师德感召学生

哲学家王充说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提出:“德为水之源,才为树之根,有德无才是愚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愚人可教,小人不可用也。”学生看老师也是这样,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只有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笔者认为,要想当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就要贯彻主席在2007年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的“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是对教师岗位的严格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师品格的基本准则,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教师要用“四点希望”自励自勉,努力成为兼具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近两年流行的“点评老师网”,很耐人寻味。从网上评价教师的情况看,教师的学识、资历、能力、外表等都会成为受学生好评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够打动学生内心的,是教师的人格和道德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一生。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人格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道德,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

2.要有对工作的事业心

作为教师,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是从事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

做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只有用爱撒播希望,用心浇灌智慧,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多是带着观望的态度来听课的,有的甚至有逆反心理。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每学期的前几节课,与学生“拔河”,使出双份的力气,把学生“拉”过来,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学的、管用的,否则学生就不会再对这门课感兴趣。

学生不认真听课,怪不得学生,责任在教师身上。身为教师,就要把目标定位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准备,理清自己的思路,怎样讲明重点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驾驭课堂,都要熟记在心,并且认真地自我演练,使每一节课都展现自己当时的最好水平。课后再认真总结,回忆自己哪部分讲的自己满意,学生反映也好,哪部分还要进一步改进。

3.要有对学生的责任心

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之言。既然为“父”,就要关心爱护学生,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责任。“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和力

让人惧不如让人敬,让人敬不如让人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增加一些讲课的幽默和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

二、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

在当前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比较浮躁的情况下,广大教师应当铭记当年范文澜先生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1.要不断充电,尽力完善自己

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教师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结合力,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更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存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做终身学习的楷模,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学生。

2.要严谨笃学,甘于忍受寂寞

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严谨笃学,甘于忍受寂寞,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需要教师自己凭着良心去备课、讲课和面对学生,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3.要刻苦钻研,舍得付出心血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想讲好更多的课,在更多的班级受欢迎,就须刻苦钻研,从事艰苦的脑力劳动。干好教师这份工作,要舍得付出精力和心血。

三、转变观念,全面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这种创新应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的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诠释前人的思想和即有的知识,要想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和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就要大胆探究,踊跃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2.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大学的教学不同于中学或中专的注重阐释教材,说明知识点“是什么”,而是要考虑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的基本知识性的内容可以略讲,注重阐释“为什么是这样”,通过旁征博引,介绍国内外一些前沿性的争鸣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内容很通俗,学生能够读懂时,就超越教材,列出专题精讲,拓宽学生知识面;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时,就紧扣教材,深入浅出,或通过搞活动,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

3.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好传授与学习的关系

教师教育学生,要通过言教,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多是通过身教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做人和做事。“以人为本”,就是在传授与学习的相互活动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仅要“备课本”,分析如何处理教材,还要“备学生”,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满堂灌,而要有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出问题、获得解答的时间,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

4.教学形式的创新,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教学变革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师德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建设就成为大学教师中师德建设的重要主题。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直接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更新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淡泊名利,追求崇高境界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层次最低的境界,行为特征是“顺习而行”,“照例行事”。“功利境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清楚地了解,要通过自己“心灵的计划”和自觉的行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为利”是其行为特征。“道德境界”是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行为特征是“行义”、“为公”,目的在“贡献”,重“与”。“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行为特征是“事天”,可以使人的生活获得最大的意义,使人生具有最高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首先教师自己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实践“道德境界”,追求“天地境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1.要有无私奉献的远大志向

教师作为社会上文化层次较高、价值取向理性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仅从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角度提高道德水准是不够的,还应从深层次上即从理想志向等思想根源上分析。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器械来度量,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因而不能换回等价的报偿。这样,教师用以调控自己工作的职业道德必然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教师要有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平和心态。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要理智对待名与利

作为自然的人、生物的人,人对金钱、财富、地位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个理智的、社会的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奋斗目标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要追求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要对自己的事业有感恩意识

一名受学生爱戴的称职教师,虽然会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会缺少一些令人羡慕的名誉地位,但也在收获着其他职业没有的欢乐。教师要学会感恩,不仅要教会学生有感恩意识,教师自己也要有感恩意识,感恩党和政府以及学校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等为你提供了安定的教育环境,感恩你的学生,是他们使你实现了人生价值。有了这种感恩意识,才能增强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才能在经历困惑、痛苦后仍无怨无悔。

总之,正如俗语所言:“教师职业是种良心活”,即使是被许多大学生忽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教师加强了自身的师德修养,用无私的“大爱”去感召和影响学生,就能起到催人奋进、育人无痕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一、构建思想品德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一)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的启示

现代活动教学的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发展。而活动的过程,必须体现个体知情合一的 “感悟”、体验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的认知本位、教师中心和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成长,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儿童心理学理论也十分强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和共同发展,特别强调知情结合过程的感性认知作用,如通过营造富有激情的学习情景或氛围,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通过展现情境、再现情境、感染情境、表演情境、描绘情境等,学生在强烈的感受中会产生 “触景生情”、“融情入景”的感悟。

人本主义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通过 “感悟”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更符合人本主义的精神。“感悟----导行”的过程十分强调从具体形象人手,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这是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中关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认识规律的,这样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人格精神培养的目标导向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律、团结、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更有它特殊的使命。我们期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上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和目标选择活动,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并且参与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整合的。整合意味着个体内部各方面的融合,既表现在各方面活动的本质关联,又表现在内在需要和行为表现的一致,从人格结构角度看,即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的吻合,所谓意识和潜意识的吻合,正是体现在知、倩、意、行的一致性上。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观念,进而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优化 “晓理、动情、炼意、导行”让学生进入理想的知、情、意、行融合的良好状态并逐步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特征

思想品德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 “主动体验”。学习主体在学习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染和体验,来领悟道德知识,认同道德观念。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所谓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阶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让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需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以至感悟,就易于实现“内化”。

二、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

通过对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构建的主要基础。在模式的实施中必须要从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角色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

(一)改革教学目标

“知、情、意、行谙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固有的特殊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优化的标志:晓理、动情、炼意、导行。我们所构建的“感悟----导行”教学模式,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即:自我定标、自作、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定标”,即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要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要求的学习目标。“自作”,即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学生的演练、应用与体验。“自我激励”,即课堂上教师创设多种互动式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导致情感升华,并在动情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中激励别人,也激励自己不断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启发学生从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动力,并得到及时的情绪调控,从中学会自我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人格培养的目标及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教学的特征,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与社会相沟通,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人格的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指导性,必须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紧密相关。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教学计划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特征互不相容的。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既重视继承性与针对性,又注意时代性与发展性。尤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贴近与拓展。

(三)“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操作

为了实践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功效,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情导行为主线,其教学环节既紧凑又层层递进,适宜低、中、高年级各类课文的教学。

l.“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结构图

2.“感悟----导行”教学程序的操作环节

①“激情揭题,诱发兴趣”----创设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引发激情 ,揭示课题,诱发求知兴趣,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

② “自主学习,发现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中感知、理解、认同教学要点,让学生在个体与小组合作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发现观点,晓理、动情,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交融,明确行为要求。

③“拓展深化,感悟体验”----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心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不断升华,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并学会把自我内化的需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④“互动探究,情感升华”----运用辨析题、多向选择题、导行检测----游戏及师生表演等师生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⑤“实践创新,导行延伸”----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明确教学要点,具体地指导行为实践。并通过总结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的相关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深感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模式所设定的目标。

①应用丰富的音频、视频材料,可以更有效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例如原教材《爱心温暖着小明》一课教学中,把小明受伤前的活泼可爱形象、受伤过程等制成动画故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展示,学生观看,迅速达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的效果。

②把课文内容配音或制作成动画配音的帜I软件,让学生看软件,学课文,找出使自己最感动的情节汇报并说说为什么?通过人机互动,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产生乐学的愿望,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③应用CAI软件丰富课文内容的故事、法规、图文并茂或动画的辨析题、套餐式的多向选择题、导行游戏,更利于学生对观点的拓展深化,补充认识,使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体验情景,互动探究,实践创新,总结延伸。

4.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与能力。

(四)“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与师生角色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总和。教学活动犹如表演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操作程序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它体现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解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协同的关键问题。

1.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堂活动中,教师扮演着 “情景创设者”、“活动设计者”、“志同道合者”的角色。因而,实施“感悟----导行”教学模式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①导学策略

教学过程重在使学生的理智过程、情感过程乃至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因而,教师的导学过程十分重要,包括导情境,如:创设多种角色体验活动和游戏参与活动,在丰富开放的教学内容活动中拓展人格精神。在结构性的教学设计中塑造人格角色,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建构人格;导思维,如:通过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识;导行,指出具体的行为方式方法等。

②情感贯穿策略

尤其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它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渗透,体现人格熏陶、以人为本精神。

③互动互促策略

强调师生主动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一种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与关爱。同时感受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发自内心的人生态度与体验。

2.学生角色与学习策略

在>!

①主动体验。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主动晓理----培养道德认识。

篇3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切入点是:以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生命世界为基点加强德育过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生命世界中,首先表现为对道德认知的直接 “感悟”,它是一种体现过程,从感觉、感受、感动中产生顿悟、觉悟、体悟的内心体验历程,它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们的改革必须从关注触发学生感动的活动和寻找德育互动规律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发,根据有关现代教学的原理,逐步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感悟--导行”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想品德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一)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的启示

现代活动教学的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发展。而活动的过程,必须体现个体知情合一的 “感悟”、体验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的认知本位、教师中心和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成长,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儿童心理学理论也十分强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和共同发展,特别强调知情结合过程的感性认知作用,如通过营造富有激情的学习情景或氛围,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通过展现情境、再现情境、感染情境、表演情境、描绘情境等,学生在强烈的感受中会产生 “触景生情”、“融情入景”的感悟。

人本主义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通过 “感悟”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更符合人本主义的精神。“感悟--导行”的过程十分强调从具体形象人手,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这是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中关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认识规律的,这样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人格精神培养的目标导向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律、团结、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更有它特殊的使命。我们期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上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和目标选择活动,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并且参与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

通过对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构建的主要基础。在模式的实施中必须要从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角色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

(一)改革教学目标

“知、情、意、行谙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固有的特殊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优化的标志:晓理、动情、炼意、导行。我们所构建的“感悟--导行”教学模式,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即:自我定标、自作、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定标”,即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要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要求的学习目标。“自作”,即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学生的演练、应用与体验。“自我激励”,即课堂上教师创设多种互动式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导致情感升华,并在动情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中激励别人,也激励自己不断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启发学生从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动力,并得到及时的情绪调控,从中学会自我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人格培养的目标及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教学的特征,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与社会相沟通,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人格的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指导性,必须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紧密相关。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教学计划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特征互不相容的。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既重视继承性与针对性,又注意时代性与发展性。尤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贴近与拓展。

(三)“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操作

为了实践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功效,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情导行为主线,其教学环节既紧凑又层层递进,适宜低、中、高年级各类课文的教学。

l.“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结构图

篇4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它不应该仅仅发生在课堂上。结合这一理念,笔者谈谈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的几点做法。

一、在生活中体验,思想品德课应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以自己的经验作根,以这个经验所发生的知识作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进课堂。例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我不是把“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这一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生命体之间的联系,又通过教师深情地讲述《一个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进行配乐渲染,使学生情感以升华。

3.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生活大环境中,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例如,在上《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熟悉的童话人物走进课堂,以匹皮诺曹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走进诚信―体验诚信―坚守诚信三大板块。知行有机统一,课堂效果良好。

二、在体验中感悟,思想品德课应提倡体验式教学

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从道德体验上的“认同”向道德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所以,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思想品德课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1.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在体验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音乐作品、故事、问题、诗歌、小品、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统一和谐,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感悟青春》这课的教学中,我先请学生准备歌颂青春的诗歌,在班里开展诗歌朗诵会、演唱了赞美青春的歌曲,以诗歌和歌曲作为媒介,使学生体会青春的美好和宝贵,自然引发了珍惜青春的情感,使呆板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融入情境,获取感悟

引导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使学生唤起学习和情感的需要。我们可以运用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而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行动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体验。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体验性教学,能促进学生对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重新组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日渐形成。

三、在感悟中成长,思想品德课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践行

从根本上说,道德是践行之知,践行就是强调道德体验,教育重在行动。为此,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教学,还应该注重将品德课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品德内容,内化自身行为,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育人效果。

1.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它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因此,思想品德课不会在下课铃响中结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实践活动,延伸课堂的教学。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承担或扮演一些社会角色,体验、感悟那些实际角色承担者的生存处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了体验。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自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感悟到父母的艰辛,激发了他们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热情,也使他们更有社会责任感。

篇5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分工,轻合作

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不可谓不强,既有专职的思政教师,又有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彼此沟通协调方面却表现明显的薄弱,缺乏合作精神,存在“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思政教师认为仅仅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评上职称就万事大吉,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辅导员天天忙于日常的学生事务,与学生的关系相对密切,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待加强。如果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重分工,轻合作”,就必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形成合力,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重形式,轻实效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确实非常重要,但现实中相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来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就变的次要。不论是学校层面的会议还是学院层面的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可谓要理论有理论,要高度有高度。但在实际工作的部署和落实过程中往往存在形式主义的不良现象,表现为学校开会布置,二级学院开会照本宣科的传达和部署,然后学工人员再依葫芦画瓢,按学院的要求传达至学生,最后简单总结敷衍了事。这种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走过场。

3.重事务,轻学习

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中,思政人员尤其是辅导员要完成大量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且学生事务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和细化,使辅导员疲于应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工人员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客观上强调工作忙,任务重,不注重学习,不善于留意兄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闭门造车,凭经验处理,喜欢用不变的工作方式对待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学生,思想陈旧落伍,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思政人员要游刃有余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繁杂的学生事务中解脱出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具备为学生解疑释惑、指明方向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4.重个体,轻集体

有些学工人员从内心就不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自己以后转行的跳板,整天想着跳槽或转行,千方百计转成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或者考取研究生一走了之,使整个学工队伍的稳定性大受影响,队伍不稳定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不利因素;有些学工人员虽然安于学工队伍,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他们却利用学生工作这个平台天天忙于写论文,搞科研,评职称,或者长时间从事学生工作已经缺乏工作激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对日常的学生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以资历压人,摆老资格,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推给更年轻的辅导员,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实质,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口头上,更重要的必须具有实干精神,脚踏实地的开展学生工作,从而不辜负国家和社会对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厚望与重托。

(1)学工人员要深入学习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实质,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篇6

20101224收稿; 20110629接受

本文系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项目 (No.IRT0734)、 浙江省公益性项目(No.2010C3202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200816460002)资助

* Email: yanxiaojun@nbu.省略

1 引 言

琼胶是海洋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多糖。琼胶寡糖是由1,3联接的βD半乳吡喃糖和1,4联接的3,6内醚αL半乳吡喃糖残基,通过反复交替联接而生成的链状中性糖(图1),包括琼寡糖和新琼寡糖[1]。通常,β琼胶酶(海洋菌株中分离出的主要琼胶酶)可以裂解琼胶糖的β1,4糖苷键,生成以βD半乳糖为还原性末端和以3,6内醚αL半乳糖为非还原性末端的新琼寡糖(Neoagarooligosaccharides)系列;α琼胶酶则裂解琼胶糖的α1,3糖苷键,生成以βD半乳糖为非还原性未端和以3,6内醚αL半乳糖为还原性末端的琼寡糖(Agarooligosaccharides)系列[2]。研究发现,新琼寡糖没有显著的生理活性,而琼寡糖则具有多种活性,且这些活性与寡糖的聚合度(D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密切相关,此性质在琼寡糖药物开发及植物病害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3]。关于不同聚合度寡糖的制备方法研究已有报道[4],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稳定的寡糖定性分析方法,实时监控寡糖水解进程以及实现进一步生化分析尤为重要。

[TS(] 图1 琼胶寡糖的结构

Fig.1 Structure of agarooligosaccharide[TS)]

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快速、灵敏和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已成为糖类分析的重要工具。有研究者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析寡糖[5],但该方法存在柱稳定时间较长、质谱分析中本底干扰高等不足;也有研究者采用柱前衍生紫外或荧光检测法,但样品衍生操作复杂,耗时耗力[6],限制了寡糖相关的深入研究。

由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至今还未见分离鉴定琼胶寡糖数超过22的报道[7]。本研究以琼胶寡糖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系统,选用Amide色谱柱,在无需样品衍生的状态下使聚合度介于3~29的琼胶寡糖得以成功分离,并可获得其准确质谱信息,结果优于对照组采用柱前衍生在反相色谱柱C8和T3上的分析结果。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系统,配置ACQUITY自动进样器;QTOF Premier高分辨四极杆与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Atlantis T3色谱柱(250 mm×4.6 mm, 5.0

SymbolmA@ m),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100 mm×2.1 mm, 1.7

SymbolmA@ m),ACQUITY UPLC BEH C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SymbolmA@ m);MassLynx 4.1数据处理系统,以上均为美国Water公司产品;R215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FD5508冷冻干燥仪(美国SIM公司);W0系列恒温水浴锅、S212系列恒速搅拌器(上海申顺公司);超纯水系统(法国Millipore公司)。

琼脂(福建泉州市泉港化工厂);甲醇、乙腈(色谱纯,美国SigmaAldrich公司);超纯水由超纯水系统制备。

2.2 琼胶寡糖制备与衍生

琼胶寡糖制备:称取适量琼胶,用0.1 mol/L HCl配制成1.5%反应溶液,以400~500 r/min的速度充分搅拌, 在50℃降解5 h,用1 mol/L NaOH中和,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备用。

琼胶寡糖衍生:称取1 mg琼胶寡糖样品于聚四氟乙烯垫片的螺旋盖试管中,加入10

SymbolmA@ L水和40

SymbolmA@ L衍生剂(由1 mmol α萘胺、35 mg硼氰氢化钠、41

SymbolmA@ L冰醋酸和450

SymbolmA@ L甲醇混合配制而成),在80 ℃反应30 min后, 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和氯仿各1 mL,混均后静置分层,取水相层进行液质分析。

分 析 化 学第39卷

第12期许艳婷等: 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琼胶寡糖

2.3 色谱与质谱条件

ACQUITY UPLC BEH Amide柱色谱条件:柱温50 ℃,流动相A为0.1%氨水乙腈溶液、B为水甲醇(2∶1,V/V)溶液。洗脱梯度:0~5 min,40% B;5~10 min,40%~50% B;10~15 min,50% B;15~20 min,50%~5% B;保持5 min。进样量5

SymbolmA@ L,流速0.25 mL/min。

ACQUITY UPLC BEH C8柱色谱条件:柱温35 ℃,流动相A为水、B为甲醇。洗脱梯度:0~1 min,5%~35% B;1~6 min,35% B;6~10 min,35%~100% B;10~15 min,100% B。进样量5

SymbolmA@ L,流速0.35 mL/min,同时开启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43 nm。

Atlantis T3柱色谱条件:柱温35 ℃,流动相A为水、B为甲醇。梯度洗脱:0~3 min,10%~20% B;3~35 min,20%~80% B;35~36 min,80%~100% B;36~46 min, 100% B。进样量5

SymbolmA@ L,流速0.20 mL/min,同时开启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43 nm。

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分别在正、负离子电离模式下进行质谱分析。TOF离子飞行方式采用V模式。离子源温度120 ℃,脱溶剂温度350 ℃,脱溶剂氮气流速800 L/h,锥孔反吹氮气50,碰撞室能量6 V,四极杆扫描范围m/z 100~3000。仪器在使用前用甲酸钠进行质量线性校正,使用0.5 mg/L亮脑啡肽作为外标物对目标离子进行精确质量锁定。采用正离子电离模式时,毛细管电离电压2.8 kV,取样锥孔电压30 V;采用负离子电离模式时,毛细管电离电压2.5 kV,取样锥孔电压25 V。

3 结果与讨论

3.1 琼胶寡糖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未经衍生的琼胶寡糖采用BEH Amide柱梯度洗脱(图2)。寡糖按聚合度由低到高依次在BEH Amide柱上得到最佳分离。在总离子流色谱图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均可以观察到最大聚合度为21的色谱信号,而根据寡糖质谱学特征,用提取离子色谱流的方式,在正离子模式下,最高可以观察到二十九糖;在负离子模式下,最高可以观察到二十七糖(图3)。以两糖单位聚合度增加的寡糖主峰色谱信号随保留时间延长而依次出现,主要出峰时间位于2~17 min。在负离子模式下,总离子流色谱图中从十一糖到十九糖峰的前沿均可见一个小峰,其为DP+1的偶数糖峰;在正离子模式下,由于灵敏度较低,偶数糖信号不明显。

[TS(] 图2 琼胶寡糖在Amide柱上的色谱分离

Fig.2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agarooligosaccharides separated by Amid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A1. 正离子模式下,琼胶寡糖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agarooligosaccharides in positive mode);A2, A3. 奇数糖、偶数糖的提取离子流图(A2, A3 were extracted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odd and even sugars separately);B1:负离子模式下,琼胶寡糖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agarooligosaccharides in negative mode);B2,B3: 奇数糖、偶数糖的提取离子流图(B2, B3 were extracted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odd and even sugars separately)。[TS)]

[TS(] 图3 提取离子色谱流中可观察到的琼胶寡糖

Fig.3 Theagarooligosaccharides observed in extracted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TS)]

为了克服糖类物质检测灵敏度低、极性大, 在反相柱上不易保留的难题,多采用样品柱前衍生方法[8],使之携带紫外或荧光基团,可提高检测灵敏度,还可使糖链分子携带疏水集团,降低糖链的极性,使之在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增强。为比较此方法与直接用Amide柱分离方法,采用α萘胺(αNA)柱前衍生后进行反相色谱分离,衍生后不同聚合度的琼胶寡糖在反相柱上出峰次序与在Amide柱上相反(图4)。

对琼寡糖进行衍生后,多都选择C8柱进行分离[7]。本实验选择1.7

SymbolmA@ m 粒径柱材料的BEH C8柱进行分离,主要出峰时间在3~5 min。在紫外吸收光谱图上,三糖和五糖可得到较好分离,从七糖到十七糖分离欠佳,十七糖之后观察不到独立紫外吸收色谱峰(图4A1),而且绝大多数紫外吸收峰都无法达到基线分离。质谱信号峰的分离效果更差(图4A2)。

而用5.0

SymbolmA@ m粒径柱材料的T3柱分离效果明显优于C8,但琼胶糖出峰时间主要在3645 min,耗时较长。色谱图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从三糖到十九糖的紫外吸收峰(图4B1),而且基本达到基线分离,但十三糖之后质谱信号灵敏度较低(图4B2)。由于紫外吸收强度只跟样品中琼寡糖衍生上去的α萘胺量成正比,而每一分子的琼寡糖只衍生一个分子的α萘胺,所以样品中各聚合度寡糖相对于总寡糖的紫外相对强度即可表示各寡糖相对总寡糖的量,从而可以利用此方法对样品中的寡糖组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在本实验中,相邻的偶数与奇数糖在紫外检测中的响应信号基本完全重叠,一个色谱峰中包含了相邻偶数与奇数糖的信号,由于在正离子模式下各寡糖衍生物质谱峰信号基本均是[M+H]+峰,故可根据各寡糖[M+H]+提取离子信号的相对高低计算出重叠峰中相邻偶数与奇数糖的比例,从而实现所有寡糖的相对组成的定量分析。寡糖衍生物很不稳定,在25 ℃室温条件下,一般需在12 h内完成实验[9],否则信号强度将明显减弱,这也是利用该方法进行寡糖研究的最大局限。

[TS(]图4 琼胶寡糖在反相柱上的色谱分离

Fig.4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of agarooligosaccharides separated by reversedphase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注(Note): A. 负离子模式下,运用C8柱分离得到的紫外吸收图(A1)及TIC图(A2)(The ultraviolet spectra (A1) and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A2) separated by C8 in negative mode); B. 负离子模式下,运用T3柱分离得到的AU图(B1)及TIC图(B2)(The ultraviolet spectra (B1) and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 (B2) separated by T3 in negative mode)。峰顶上的数字表示琼胶寡糖聚合度(The numbers above the peak represent oligoKcarageenan of monosaccharide unit)。[TS)]

3.2 寡糖的质谱特征

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源对未经衍生的样品进行高分辨质谱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可以得到聚合度3~29和3~27的奇数糖清晰质谱信号(表1),相邻偶数糖的质谱学规律类似,但信号较弱。

未经衍生的琼胶寡糖ESIMS谱图清晰、简单,归属容易,能准确判断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在正离子模式下,从三糖到九糖,单电荷分子离子为基峰(图5A1);十一糖开始出现双电荷分子离子,但单电荷分子离子仍然是基峰;从十三糖到二十七糖,以双电荷分子离子为基峰,十五糖起出现三电荷离子(图5B1),二十九糖则以三电荷分子离子为基峰;另外,三糖到七糖还出现了2M系列的离子,三糖中甚至还有[3M+NH4]+。可见,随着聚合度的增加,寡糖很容易出现多电荷分子离子。这些分子离子峰均以[M+nNH4]n+信号丰度最高,[在负离子模式下,九糖就开始出现双电荷分子离子,十一糖起以双电荷分子离子为基峰,十七糖起出现三电荷离子,二十五糖起以三电荷分子离子为基峰,形成的均为去质子准分子离子峰[M-nH]n-(图5A2, B2)。在所采用的色谱质谱条件下,可以得到小于二十七糖的清晰结构信息。琼胶寡糖容易出现多电荷分子离子以及容易产生加钠峰的质谱规律与文献[10]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文献中6种寡糖(偶数糖,聚合度为2~12)均未发现[M+H]+的准分子离子峰。

衍生后琼胶寡糖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出现[M+nH]n+, [M-nH]n-的准分子离子基峰(图6),同样容易出现多电荷分子离子及2M乃至3M系列离子,与未衍生寡糖的质谱规律类似。

[TS(]图6 琼胶五糖经α萘胺衍生后的质谱图

Fig.6 ESIMS spectra of pentasaccharideαnaphthylamine derivative

A. 正离子模式(Positive mode); B. 负离子模式(Negative mode)。[TS)]

测定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分子量,常用方法有超速离心法、高压电泳法、膜渗透压法、粘度法和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对于低分子量糖类误差很大。质谱凭借其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的优点,在糖类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样品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不同,采用不同的电离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中,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曾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提供分子量信息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化合物结构信息的碎片峰,但测试所用样品量多,基质干扰大,并且只能产生单电荷离子,因此不适用于分析分子量超过分析器质量范围的分子。电喷雾电离(ESI)作为一种新颖的电离技术,对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测定有了重要突破。它采用软电离方式,可以测定完整的糖链分子质量,得到的分子离子通常带有多个电荷,将质谱分子量检测范围增加。本实验证明,ESIMS能准确判断出琼胶寡糖的分子量,其图谱简单,归属容易。

文献报道中,分离鉴定的琼胶寡糖多为偶数糖[4,10],而本实验结果则表明琼胶降解产物中奇数糖与偶数糖并存,并且以奇数糖为主。由此可见,琼胶寡糖水解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的特点,建立一种灵敏、稳定的寡糖定性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References

1 Lahaye M, Yaphe W. Carbohydr. Res., 1989, 190(1): 249~265

2 Karlsson A, Singh S K.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99, 38(1): 7~15

3 Weinberger F, Richard C, Kloareg B, Kashman Y, Hoppe H G, Friedlander M. J. Phycol., 2001, 37(3): 418~426

4 CHEN HaiMin, YAN XiaoJun, ZHENG Li, ZHANG WeiWei(陈海敏, 严小军, 郑 立, 张伟伟). Journal of Zhengz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3, 24(3): 41~44

5 MU Qing, ZHANG Ying, HUANG LinJuan, WANG ZhongFu(牟青, 张英, 黄琳娟, 王仲孚).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色谱), 2009, 27(1): 24~28

6 WANG WeiTong, CHEN QiJuan, CHAI WenGang(王维通, 陈琪娟,柴文刚). Chinese Biochemical Jornal(生物化学杂志), 1988, 4(2): 116~123

7 Chen H M, Zheng L, Lin W, Yan X J. Talanta, 2004, 64(3): 773~777

8 Royle L, Mattu T S, Hart E, Langridge J I, Merry A H, Murphy N, Harvry D J, Dwek R A, Rudd P M.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002, 304(1): 70~90

9 CHEN HaiMin(陈海敏), The Hydrolysis, Labeling Analysis,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Bioaetivity Researeh of Agarobiose Oligopolymers(琼二糖寡聚体特效降解、标记分析、结构特征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Qingdao(青岛):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4

10 MAO WenJun, LIN Hong, GUAN HuaShi(毛文君, 林 洪, 管华诗).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中国水产科学), 2001, 8(3): 69~72

Analysis of Agarooligosaccharid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XU YanTing, WANG XiuJuan, SU XiaoLing, XU JiLin, CHEN HaiMin, CHEN JuanJuan, YAN XiaoJun*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Marine Bio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Ningbo 315211)

篇7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便是读,且要多读,精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生怕学生悟不出课文的深意,事实上这是越俎代庖。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用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而不让他们吃一吃,如此即使讲得再生动形象,学生也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与其他水果有何不同。语文教师应该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二、激感培养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有效的感悟,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白居易曾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在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之所以读罢能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爱子之情。在阅读中学生就要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的真谛,更加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通过开启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对文章产生深刻的感悟。

三、启发想象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不能直接可感,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利用自己原由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事物、意境展开再造想象,通过对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事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学会感悟的翅膀。

如读高尔基的《海燕》,文章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的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的叫喊的形象,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对这一主题,如果不展开想象与联想,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和把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也处处体现着生活。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因此,语文新课堂应走进生活,应有意识地引进生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拿来主义》是鲁迅针对文化遗产提出的基本观点,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处理文化遗产时应占有、挑选,然后加以创新。如何对待当今流行的网络文化,这一话题对于时下热衷网络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与启导性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见解: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能满足自己好奇心,同时获得自我成就感。处理好网络的利弊,首先要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学会分辨。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讨论,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

五、丰富的积累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基础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理性经验,训练其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探索、思考,磨砺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理性思考、情感、观念的价值取向,将构成心理图式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当文本信息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时,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

六、适时点拨引导感悟

篇8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学着去表现这种美。2.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倾注热情、表达热爱、体现作者的品味和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触动人心。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交流、搜集写作材料。2.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第一单元三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比如《黄山记》拟人,援引历史故事、诗文,对比等手法;《瓦尔登湖》白描、转换时间与空间的细描手法;《巩乃斯的马》场面描写、托物言志等手法。3.作文写在练笔本上,相互点评,然后交给小组组长,由组长当天交给老师。4.各小组总结活动成果,以PPT(包括图片、音乐、组员优秀习作文段)形式展示成果,在课堂上每组有五分钟的展示时间。最后由老师打分,评出最优秀的小组两个。

二、恰当运用课文,激发学生感悟自然写作灵感

在“感悟自然”活动写作单元的三篇课文中,作者描写自然,从自然中得到深刻的感悟。作者走近大自然,有的时候是情感的释放,有的时候是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自我、寻找勇气、寻找动力。作者在描写大自然时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更好的把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既可以学习作者如何感悟自然,也能够学习作者如何把感悟精彩地表述出来。

三、创设交流平台,展示学生感悟自然写作活动过程及成果

1. 分组展示成果

用图片展示活动过程,用音乐渲染感动气氛,用文字传递体悟感受。

(1)名胜风景组

(2)家乡风光组

(3)校园风光组

(4)动物植物组

2. 交流创作心得

即分享观察和构思创作心得,激发感悟和描写自然的灵感。

比如,看了小组写作展示后,有些同学疑惑,范文呈现出作者细腻描写、深刻的感悟,这究竟是怎么写成的呢?他们是如何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让范文的作者介绍创作的过程及如何捕捉写作灵感,然后由同学自由发问,解答疑惑,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热情。

3. 教师点拨指导

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感,也可以夹杂议论。我们感悟大自然,除了感受大自然的美之外,还会引发历史探索和人文思索,还经常糅合社会政治、人文风貌进行介绍,也可以发思古之幽情,抒今世之感慨。

4. 评价方式多元

活动写作单元要特别强调合作学习的方式。写作活动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和同伴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在交流、合作中实现言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可充分利用第一单元活动评价的“写作评价表”,分别从“态度、过程、文章”多方面进行评价。除了强调对最后成果的评价,更要关注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四、教师示范习作,展示教师写作魅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教师示范习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示范习作可以给学生以人格方面的直接影响,人格魅力是远胜于学识魅力的。

在感悟自然的活动中,笔者每日都会在课堂用五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或是对荷塘边的柳树,或是对小礼堂前那两株笔直的木棉,或是看到班上某同学流连于荷塘边的背影时的感动。教师参与到语文活动中去,以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开启学生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五、养成阅读习惯,借鉴哲人思想提升丰富学生认识及思想

在活动中与文章展示过程中,促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缺陷和表达的阻碍,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要常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别人的思想,让自己的感悟更成熟、更丰富、更深刻。

1. 教师:推荐优秀作品,分享阅读感悟

推荐书目1:《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推荐书目2:汪曾祺《人间草木》

推荐书目3:宗璞《告别阅读》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55-02

小学数学由于内容比较简单,知识较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截然分开,更多的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精心组织,适度地渗透数学思想,以促进学生逐步感悟数学思想。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数学之中”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遵循下列模式:

“操作――掌握――感悟”

一、感悟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思想作为数学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必学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符号化思想,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思想,并通过一定的训练,才有可能利用它们进行正确的运算、推理和解决问题。

符号语言将自然语言扩充与深化,变为一种简明的语言,它的功能超过了普通语言的功能,具有表达与计算两种功能。

案例1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1)让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数学符号;(2)在渗透符号思想的过程中要多启发、多引导,引起学生的自主建构;(3)掌握日常语言与符号语言间的转化。

二、感悟模型思想

建模的过程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小学数学建模教学,需要从生活原型出发,从生活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解读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简化等能力。这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解决”等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

案例2 教学平均数一课,新课伊始出示两个小组一分钟做题道数

教师提问:哪组获胜,为什么?

这时出示,第一组请假的一位同学后来加入比赛。

师:根据比赛成绩我们判定一组获胜。

此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虽然第一组做对的总道数比第二组多,但是两个不同,这样比较不公平。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平均数进行比较。

师:什么是平均数?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总结。

本节课平均数这一抽象的知识隐藏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两次评判中解读、整理数据,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出平均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建模的过程。

三、感悟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在小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直观图形的特征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单、快捷地得以解决。

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此外,他们往往能在图形的操作或观察中学会收集与选择重要的信息;发现图形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并乐于用图形来表达数学概念。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很多习题,已知条件不是用文字的形式给出,而且是蕴藏在图形中,既是学生喜欢接受的形象,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案例3 有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一半多1米,最后还剩2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

分析: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从图上可以知道。剩下的一半的长是2+1=3(米),第一次剩下的长度是3+3=6(米)。这根绳子的全长是6×2=12(米)。

实际上,这种求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在解决和差、和倍、盈亏、找规律等问题中,也是屡见不鲜,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感悟集合思想

我们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的全体看成一个集合。运用集合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这样的思维观点被称为集合的观点。集合思想就是运用集合的概念、逻辑语言、运算、图形等来解决数学问题或非纯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思想。

案例4 “集合问题”教学片断

1.设问质疑,引发冲突。教师通过同学参加歌咏赛和书法赛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黑板上出示8名学生喜欢唱歌、书法的情况。喜欢唱歌的人数:6人;喜欢书法的人数:7人。

2.发现问题:喜欢唱歌的人数+喜欢书法的人数=13人,明明是8人,怎么多了呢?

3.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摆、画、移动、整理等过程,实现新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提出:同学们自己试着画图,要让别人既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又能看出他们的爱好?

学生1:(图2-1)

学生2:(图2-2)

学生3: (图2-3)

学生首先发现问题的存在,思维世界出现碰撞,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领略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部分。之后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交流,逐步概括出“韦恩图”的雏形。学生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图示集合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在建构中理解集合的本质,经历韦恩图产生的过程。

五、感悟转化思想

转化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一个问题转化成为另外一个问题来解决。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因此,转化既是一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同时,转化思想也是攻克各种复杂问题的法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5 “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断

甲组:(图3-1)

乙组:(图3-2)

教师在课上给足学生操作探索的空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只顾急于表达自己想法时,适时引领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上底+下底”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2?直指本节课转化思维的核心,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从多个不同角度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转化”。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以具体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领会蕴涵在其中的转化思想,慢慢地,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转化的手段去处理问题,这样学生就获得了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能力。

六、感悟推理思想

就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关系及教学建议,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案例6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断

教师首先展示两位小朋友赛跑的情境:其中一位沿6×4的长方形跑,另一位沿9×2的长方形跑,后者输了但是不服气。教师问:“谁想说什么?”学生发言:“可以算一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接着引出了“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计算:“说说你们的好办法”。学生先后给出“四边相加”、“长×2+宽×2”、“(长+宽)×2”三种方法。教师又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引导学生说出它成立的道理,即“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然后认真推导出该公式,并且说明这三种方法的一致性。

这样的做法,渗透了数学推理的思想、统一的思想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让学生感悟“一切数学结论都是需要证明的”,虽然这时尚未在教学中出现“证明”一词。

七、感悟函数思想

教师可通过具体实例,借助事物表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悄然无声地渗透了函数思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感受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案例7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片断

1.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问题。购买钢笔数量和所付钱数如下表: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买的钢笔数量越多,付的钱也就越多。

师:对,付的钱数随着钢笔支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所花钱数是购买钢笔数量的5倍,这样,一支钢笔的价钱是5元。

师:这位同学在变化中又看到了不变,不变的是什么?

众生:单价。

师:购买钢笔数量和所付钱数的关系除了可以用表格表示,用语言表示,其实还可以用图表示。

说着,老师现场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印有坐标系的图纸,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交流绘制正比例函数图像。

2.继续以表格方式呈现问题。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情况如下: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找到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

师:我们接触了几组相关联的量,它们在变化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方程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和适时地进行渗透,让小学生也感悟数学思想,以促进其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篇10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

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器材,构建不同类型的长方体、正方体,二者组合下的不规则立体图形,并利用实物,引导学生准确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各自的体积。当然,教师也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关于“正方体、长方体”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留下直观印象,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木”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促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优化利用正方体体积公式,准确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换句话说,“积木”思想属于再创造思想的一种,引导学生优化利用正方体特征构建长方体,属于数学思想中的再创造思想。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再创造”思想的重要性,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降低数学问题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面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将相关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课题。比如,运用三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构建出两个长方体、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立体图形,那么所搭建图形的体积又会是多少呢?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等角色,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去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再创造”思想,意识到解决问题时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借助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感悟“建模”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相关知识点,全方位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共同探讨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可以两个学生一组,将12个正方体搭建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为1 cm3。在探讨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共同合作,想出多种搭建方法,教师也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对应的图形,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直观、形象地理解每排个数,具体的排数等,进而知道每排个数、层数等和长方体长、宽、高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而这个过程被叫做建模过程,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借助拼摆、对比,对比分析每排数、层数等和长方体长、宽、高等的联系,甚至和长方体体积的关系,优化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即长×宽×高。学生也可以把这种“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到其他章节的学习,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三、注重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感悟“演绎”思想

在探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比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其长、宽、高的乘积吗?通过反问,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对该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适当点拨学生,重复实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在验证这一结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跳出定势思维的圈子,发散他们的思维,更好地感悟“演绎”思想,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不断思考,思考在长方体长、宽不变的情况下,但高却处于动态变化中,来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缜密,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

总而言之,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计算”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类型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客观事物,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借助实际问题,去发现数学,并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多角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