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贸易专业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济管理与贸易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经济管理与贸易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57-02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困局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并一度成为各高校最热门的专业。如今距离我国加入WTO已经过去整整11年,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统计,2010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79万人。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未来三年,中国的经贸人才中,负责外贸公司重大投资与战略的决策人才最为欠缺,需求缺口在2/3以上;业务营销人才欠缺30%以上;专业管理人员欠缺一半以上;服务贸易人才欠缺70%-80%;投资人才缺口也在60%左右。然而,就在人才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乐观。《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排名第十的所谓失业量较大且薪资较低的“红牌”专业。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二、现行培养模式缺陷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

如今各高校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普遍以“外语强,多证书,多能力”为培养目标,虽然外贸工作的一般要求,但是没有突出各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更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有三个后果:一是人才能力趋同。相同或相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能力接近。少数优秀学校与一般院校人才的差异也在质量上,而不是在能力结构上。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人才的需要。二是人才能力稀释。强调“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创新性”的培养要求,势必造成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强。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学习内容被压缩,课时被摊薄,课程学习演变成概述或演示。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三是人才层次不分。国际经贸需要高级规划人才、管理与决策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和一般作业人才等五种层次的人才,而该种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并不能针对其中的任何一种,造成人才能力与实际需要不吻合状况。

(二)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提高使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领域、新课题。如贸易与环境、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新贸易保护等。现有教材基本上围绕传统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不能适应新形势变化。二是实践技能培养严重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内容不系统,设施不完备,实践效果差仍是普遍现象。学校的实验课程以基础实验为主,缺乏提高实验和创新实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稳定,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人才培养途径单一

目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一切培养责任完全由高校承担。实际上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校难以完全承担人才培养重任。高校实践设施不足,制约了人才技能培养的质量。虽然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等,但大都是基于合作协议开展的,并不是基于共同产权机制。企业合作的临时性和不积极态度,大大削弱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国应积极探索政产学研联盟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学中的理论,是企业根据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同把现有的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然后依据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子市场并为之服务取得收益的营销理论。市场细分主要的特点是可以集中使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在目标市场中竞争并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它同样适用于教育行业。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是独有的,是高校树立特色的基础。同样高校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并没有为所有市场需求服务的能力。利用自己优势的教育资源为一个或几个目标子市场服务,是高校树立特色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就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国际经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上海商学院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并进一步规划了该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熟悉商务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环境;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途径三部分组成的。创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安排上创新;在结构设计上创新;在培养主体上创新。在内容安排上,针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现存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加强教材建设。针对目标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编写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材体系。体现层次需求、反映时代特点,尤其是实验、社会实践教材应大力开发。二是完善英语教育体系。将现有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体系拓展为公共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和专业实践英语。三是完善技能培养体系。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验体系;构建专业认识实习、岗位技能实习、调研设计实习体系。四是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创新意识、创新技术、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构建可以解决人才能力趋同所带来的三个问题,即人才能力趋同、人才能力稀释、人才层次不分。人才能力差异化,可以改变人才供给结构,解决一些层次人才饱和而另一些层次人才稀缺问题。分层次设计模块,围绕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集中构建该层次对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所须的课程体系,可以解决人才能力稀释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层次培养人才,可以提高人才针对性,提高人才对各种工作要求的适应能力。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能力,最终将提高教育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韦霞.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篇2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93-01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 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 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篇3

0 引言

 

机遇指的是“机会”、“契机”或者“时机”,对企业来说,机遇是指各种有利的条件和内部、外部环境等。机遇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于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也正在遭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新的环境下,如何牢牢的把握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贸易经济管理水平,是所有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1 机遇对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

 

1.1 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导致企业需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条件,并不得不受到逆境或者是顺境的影响。如果处于顺境之中,企业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会产生良好的“马太效应”,形成机遇越多,发展越快,并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的 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良好快速发展。但是,一旦处于逆境之中,整个情形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发展越困难,能够遇到的机遇就越少;而发展机遇越少,企业想要实现发展壮大的难度就越大。于是,企业便会处于完全相反的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对所有企业来说,都要注意在顺境时合理的抓住机遇,并在逆境中重视机遇。而即便是身处逆境之中的企业,也可以铜鼓够多种方法和形式,摆脱困境。其中,抓住机遇是最有效的途径。

 

1.2 机遇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

 

身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而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水平,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提高竞争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机遇的把握。通过积极的抓住每一个重要的机遇,并予以合理的利用,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例如,如果企业可以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便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从而生产出更多质量较高,科技含量更高的优质产品,迅速的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

 

1.3 机遇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机遇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水平。除此之外,抓住机遇。企业还可以获得较大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投入与产出的转换速度。从而将产出与市场需求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满足广大消费者是实际需要。于是,企业便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实现快速发展与进步。

 

2 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

 

2.1 转变贸易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企业要转变贸易经济管理理念。企业应该 积极的对自身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按照石油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线观正次和法规的调整情况等,不断优化领域结构,并改善需求结构,做好对企业的结构性调整。同时,要顺应发展形势,不断向新兴领

 

域发展,加快石油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各石油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树立拓展外部市场的理念,依托现有市场,做好拓展工作。另外,企业还应该具有高瞻远瞩的意识,从长远利益角度制定贸易经济管理规划,从全局出发,做好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并要积极的学习新型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摒弃落后的贸易经济管理理念,从而保证实现企业的集约化、长期化发展。

 

2.2 改革贸易经济管理制度。

 

想要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需要大刀阔斧的对贸易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目前石油企业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只有提高整体生产水平,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积极的创新贸易经济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在竞争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3 创新贸易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创新企业贸易经济管理方法。首先,企业要加强内部监督控制,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次,将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另外,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不同机构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创新。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具体的管理创新。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即积极的创新贸易经济管理方法,让“宽容型管理”在企业扎根。并通过建立在宽容型管理六维度基础上的种种措施,充分挖掘了员工的价值,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公司自身的发展。其中,具体方法有:充分信任员工,倡导自主工作;连接情感纽带,关注长期利益;鼓励员工创新,允许创新失败;把握时代潮流,创新利用资源;鼓励自由交流,支持观点分享;分享工作愿景,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在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追求企业发展之间寻找到理想的契合点。所以说,对企业而言,要注意对贸易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以不断推动员工的进步,凝聚企业的人气,挖掘企业的内生性资源,不断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篇4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65-0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经济管理学科专业毕业生。为此,各高校需要在不断优化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的同时,大力加强经济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学的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国内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理念与目标

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开发建设工作依然处于一种自发和分散的状态,大多数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作还处于满足基本教学建设阶段、实验教学和研究还很不足。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建设投入经费不足、建设面积不足、实验室设置不尽合理、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和缺乏后续持续投入的问题。尤其在后续建设中,专业实验室面临着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和院校之间的组织、协作因难的问题。

为此,不少高校推进了经管类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在改革理念上,立足于国际、国内经济管理岗位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积极组织基础操作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地实习等多个层面的模拟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质量、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模式,重点抓实验手册和教学质量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综合型、立体式、网络化、创新性”的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成为教学改革的特色和亮点。

在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目标设定上,各高校大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能力”为落脚点,以满足未来各专业实际教学需要和实验教学评估合格为标准,遵循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在规律,充分借鉴各院校同类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从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背景与动力看,大部分高校基于以下一些考虑:(1)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招生形势及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般学院会在三至五年专业建设周期内,大力强化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税收学、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特别是新专业增长迅速的高校,由于这些专业实务性强,因而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也更为迫切。(2)课程特点需要。经济和管理类专业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非常突出,很多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模拟实验操作来进行,尤其财务管理、审计、银行类业务离开了仿真实训练习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3)今后各类本科评估需要。按照教育部评估指标,生均实验设备投入资金要达到5 000元。各校的投入情况不同,但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投入资金规模缺口很大,因此对实验实训建设与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高校经管类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具体实施措施

基于以上考虑,不少高校希望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力争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微机仿真模拟、实训和开放性实验室,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做到各微机模拟实验室要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用共享,使教学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完成几个专业的共同互动,使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完整的商务活动环境,完成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

为体现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实验室可按功能分类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类:(1)基础性实验室建设。经济贸易类实验室,如果计量经济学实验室、财经数据分析软件实验室。(2)业务模拟和仿真实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室、保险实验室、模拟银行、ERP管理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3)研究型实验室,如行为管理及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现代金融数据实验中心等。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第一类,基础性实验。认知性或演示性实验,用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实验课程。这些实验室建设如计量经济学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更深理解和融会贯通,使学生对经济计量建模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对现代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的实际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且能初步运用到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第二类,业务模拟和仿真实验。在虚拟教学环境中对理论教学的重要结论进行验证,利用虚拟教学环境重现并观察电子商务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采购过程、财务过程等企业中真实的商务活动,实际模拟操作会计做账、银行柜台业务、审计等岗位性很强的课程。

这些实验室建设包括:(1)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以国际贸易操作流程以及模拟单证的缮制、处理为重点,演示完整的交易流程、开放互动的国际贸易实训模拟环境,是体现专业特色、适合教学实训并符合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的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室。(2)ERP沙盘管理实验室。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五至六年的经营,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3)全景仿真会计审计实验室。会计、审计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私密性”,因而公司一般不欢迎学生到公司实习,因此学生的实习问题总是一大难题。全景仿真会计审计一体化实验室,将有效解决审计专业学生短学期实习的需要。(4)税务实验室。税务实验室是为广大有财税教学需要的各类院校、培训机构、税务机关等量身定制的一个集财务、税务、业务三位一体的智能实训平台。(5)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构建一个真实的市场营销环境,每个经营者创建自己的公司、品牌,制定产品策略、宣传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等,公司与公司之间互相竞争。(6)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熟悉组织设计与部门职能管理、工作分析与工作说明书、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四个职能模块的原理、流程、方法和应用。(7)电子商务实验室。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将熟悉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

第三类,科研创新类实验。这类实验室建设带有一定的学术科研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分析能力。可根据教师科研任务或者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科研设想在实验室中进行开发和研究。这类实验室建设包括:(1)现代金融数据实验中心。该实验中心可根据实验教学规律和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设置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金融数据分析实验、金融市场模拟实验、金融经济实验、创新产品开发实验四个层次。(2)行为管理及实验经济学实验室。该实验室利用教学模拟仿真系统软件以及实验室硬件环境的特殊安排构造一个仿真的教学实验对现实市场或经济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博弈环节”实验观察参与人的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实验室的建设将推进微观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经济学等课程的实验化教学改革进程。同时,也为相关课程的联合教学提供一个通用的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改革中,一些高校不断完善和改进了自身实验实训条件。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经管学院已建立了涵盖国际贸易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会计与财务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经济学综合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计划到2016年12月底,重点建设全景仿真会计审计实验室、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证券模拟实验室(兼开投资理财、财务分析实验课程)、行为管理及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税务实验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以全面开展上述类别的实验实训教学,让受训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

三、高校经管类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管理机制、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建设脱节。不少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可执行性差,如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薄弱、缺乏严格的系统制度如审批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考核制度等。由于对实验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不少高校实验室课程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往往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导致经管类实验教学都比较缺乏一支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专门承担综合型的、创新型的实验实践课程,这种专业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其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作用的发挥。

三是管理人员缺失。很多学院缺少专职的实验实训管理人员。不少院校未设置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由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兼管,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人员既无技术方面的优势,也没有这么多精力精心认真管理,会影响实验室的高效使用。因此建议部分实验室建设量与管理工作量大的学院,能降低学历要求,引进技术水平适应、能承担部分实验课程的专职的实验实训教师,专职管理实验室课程管理与设备维护等工作。

四是后勤保障不足。很多高校缺乏统一的实验室运行保障机构。遇到实验室运行方面的问题,只能各个部门逐一协商,加大了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难度,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因课程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 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 但就其共性而言有两大任务:其一, 培养学生具有将来所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并使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来实现的。其二,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而且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和使用阶段必须紧紧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

一、准备阶段

开设实验课程之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准备不足会使实验课程夭折或流于形式。准备主要从教学软件、师资要求、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4个方面进行。

(一) 教学软件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需要教学软件平台, 教学软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实验课程开设的成败。好的教学软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先进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定期更新。在实验软件的比较和采购阶段要注意: ( 1) 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公司很多, 教学软件良莠不齐, 需要高校在采购软件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比较, 选出紧跟行业变化的软件、综合性强的软件。在这个阶段, 可以调查该软件开发公司的声誉, 参考其他高校的选择, 结合自己学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公司和教学软件。( 2) 在正式购买之前, 需要一个试用的过程。首先由相关教师和行业专业人员试用软件, 发现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对软件进行修改。这个修改主要针对的是软件的知识有无错误、信息是否过时、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等。其次, 组织一个班级的学生试用。这个试用主要针对软件的稳定性、错误操作情况下系统的反应等。( 3) 软件试用合格后, 就进入购买阶段。合同条款中要强调软件公司有义务根据专业知识更新、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修改软件, 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 师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指导教师除了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 这些都会影响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1. 教师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综合性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融入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写作、国际物流、报关实务等知识。因此,实验课程要求教师知识体系完善。

2. 教师应该有实践经验实验课程要紧跟社会、紧跟行业的变化,是传统课程和社会实际之间的桥梁,因而相关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与行业的要求,使得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能与社会需求、行业标高接轨。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把先进的理论、经验传达给学生。

(三)教材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实验课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验。教材是教学的参照物,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不同高校的实验环境、学生基础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验环境,编写自己的实验教材,既有知识点全面的基础实验,也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四)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又验证和拓展了理论知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闭锁、无联系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专业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比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理论课和实验课按3: 2的比例进行比较适宜。

二、教学阶段

(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主体性实验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强调: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实验任务,给予学生时间思考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完成目标,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集思广益。

1创造性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什么未知领域,提出了什么新观念,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认识一个新事物,获得一种新体验,掌握一项新本领。在实验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有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答问题,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大家思考。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产品; 如果所经营的产品国内外价差较小应该如何解决;利润率水平如何确定等。

2因材施教实验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贯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修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都可以修读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但是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多修读过外贸函电写作和国际结算,而国际物流的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进出口货物报关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对这两类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补充所需的知识,以便他们能掌握实验所需的预前知识,能顺利操作实验。

(二) 课程安排1. 系统性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部分,它应该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预演,是模拟实习。因此,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具有全面性,要将某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是对某一社会经济工作岗位的全面模拟,应该能复制这个岗位的所有工作内容,使学生能通过模拟提前熟悉某一岗位。2. 课时化实验课程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含量,使之课时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课时化,可以保证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实验课程教学因各种原因造成随意性过大,课程目标落空的后果。3. 单项和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经济管理类教学实验软件一般都采用模块式的设计与组合,对学生进行模块训练后,再进行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模块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中模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验课程却必须以综合为主。在模块训练中,为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模拟软件会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排除掉,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将训练当做一项作业来完成。因此,实验课程必须以综合实验为主。

三、课后评价

(一)综合评价课后评价要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要侧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以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教学软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进出口业务,从最初的市场调研、产品选取、广告开始,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定,到合同履行、违约处理等,包括了全部可能的进出口业务工作环节。该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缮制等,还侧重考察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产品选取阶段,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应该如何选择。

(二)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可以几种考核方式结合使用:第一利用教学实验平台记录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评定平时的练习成绩;第二结合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第三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以补充实验软件在考核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内容,不仅可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79-0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纷纷建立经济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著名院校相继建设了经济管理实验室,并从事管理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许多美国大学的商学院也开始在教学中使用电脑进行管理模拟,而且经常开展各种级别的管理模拟竞赛。在我国,从20世纪的90年代末开始,许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也都花巨资投入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并购买了相应的专业仿真软件,以提供给学生结合专业课程实践,提高其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由于笔者在成都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多年,使用了多款国际贸易方面的仿真软件并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跟踪调查,因此本文主要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为例分析。

一、仿真软件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仿真软件都是通过模拟现实的企业、商贸、政策、法律环境等,根据课程专业的不同设计业务类型角色,由学生扮演不同的商贸角色,例如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厂商、银行、海关、船公司等,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实习把握完成一笔进出口贸易所涉及的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真切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的目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际贸易高仿真软件主要有以下6种,如表1所示。

其中,TMT(Teach Me Trade)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软件和SimTrade世格外贸实习平台由于开发时间早、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并且售后服务较好,成为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和研究机构首要选择的软件,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二、国际贸易仿真实验软件的结构内容及优点

1.国际贸易仿真软件的架构模式

虽然各公司的仿真软件产品性能介绍不相同,但是经过使用发现他们均是采用B/S架构模式(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软件),架构于Internet/Intranet(互联网/局域网)之上,这样只需要把仿真软件安装在指定的一台服务器电脑上,其他的用户端电脑无需进行软件安装。学生端口的电脑只要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均可接入软件,实现实践操作。这种架构模式有很多优点,主要体现在安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维护升级也只需在服务器端一台电脑上进行,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其架构模式如图所示。

2.国际贸易仿真软件的内容结构

各公司的仿真软件普遍都采用角色扮演模式,由学生部分或全部扮演实务流程所涉及的单位、公司、个人等,将实践中的操作流程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关卡,学生通过分步骤地完成任务以达到锻炼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目的。国际贸易仿真软件的内容结构模式总结如表2所示。

3.通过仿真模拟现实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仿真软件以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工作流程为背景,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在场景中随意行走、获得信息及完成业务,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进出口贸易业务所涉及的地点、人物、场景和单据。经过对参与过该类仿真软件实验操作的同学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该类软件非常有意思,激发了他们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热爱,促进了他们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力。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同学们在进行模拟交易时,通过实现软件设定的具体任务完成相应操作流程,将教学重点融入其中,可以获得模拟的盈亏和收益等结果,激发同学们“赚钱”的积极性而促使其努力学习。

4.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类专业人才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通过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在电脑上演示,或者让学生在纸面手工填制单据等方式实验,内容循规蹈矩、无法随机应变,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采用仿真软件这类虚拟经济管理实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仿真模拟现实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随机应变,根据软件里生成的各种突发事件主动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因此,该类仿真软件实验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个人经验和判断来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的综合能力突出的经贸类专业人才。

三、国际贸易仿真软件在实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仿真软件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以成都理工大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成都理工大学在2006年就引入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SimTrade世格外贸实习平台软件,该软件设置的模拟任务中用于填制的大量单证如检验单、报关单等都是2001年相关部门监制的版本,虽然后来该公司提供了多次的软件升级和更换部分单证库,但是主体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很多内容仍然落后于现实环境。

2.操作流程与实际环境脱节

经济管理专业是与国际、国内经济政策环境紧密结合的专业,在现实中,法律法规政策更新非常迅速,特别是各省市、部门规章和办事流程等许多的操作流程日新月异,而仿真软件只能对现实环境简单抽象和模拟,因此存在许多和现实实践脱节的情况。

3.难以模拟现实高度复杂变化的细节

许多仿真软件都提供了大量细节希望尽可能地模拟现实环境。例如国际贸易实务中通常购买的货运保险,很多仿真软件都设定了间隔不确定时间可能发生诸如海难、海盗、火灾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或者商品的市场价格因此而异常波动,该项功能还可以由指导教师设定发生频率和取消,但是这些内容仍然存在系统设定的刻意和固化,缺乏真实环境的复杂随机性。

四、关于国际贸易仿真软件应用的几点建议

1.高校不能过于依赖仿真软件的教学实践模式

仿真软件是对现实环境的模拟和抽象,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环境,因此高校的实践教学不能单一地完全依赖于仿真软件实验室的建立,满足于仅仅让学生在校内机房内的软件操作水平,应该建立一个包括教师课堂案例、学生技能竞赛、仿真软件以及社会实践等在内的多层次综合型的实践教学结构模式,并根据社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创新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从知识运用、应对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专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思维、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

2.鼓励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鼓励高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共建实验室,可以促进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的交流,为学校带来最新的技术和观念,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聘请高校教授担任公司的业务顾问合作研究;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经理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指导学生,努力寻求高校教育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室也可以对合作企业开放,联合举办员工培训和产品联合研究开发等,通过科学管理,挖掘现有软硬件设备潜力,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占英.经济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概要分析[J].管理观察,2009(11):113-115.

[2]杨爱梅.构建经贸专业仿真模拟实训教育模式[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84-87.

篇7

有工商管理、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税收学、经济管理学、经济学、资源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经济、化工贸易经济、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管理等。在此对三个专业作介绍,如下所示:

1、金融学:旨在培养和锻造既有金融经济理论知识和能力,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以实施金融专业与外语专业"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走开放式发展的办学道路;

2、工商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3、税收学:是一门系统地反映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内容的学科,也是我国财经类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要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就业指导;经济管理;毕业生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优势。(1)社会需求宽泛,就业面广。从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设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看,经济学类的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下设的国际商务方向、国际物流方向,管理类的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这些专业涉及二、三产业的很多专业领域,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是相当大的。(2)国家总体经济环境良好。从根本上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得依靠良好的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的GDP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劣势。(1)实践环节锻炼经验缺乏。理工科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由于专业特点,较短时间内就能上手工作并发挥作用。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实践经验也需要不断的积累,管理经验更是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自主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意识,不愿意招聘后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只愿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2)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全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中就有四个专业属于经管类,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全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这些专业。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需求比较宽泛的专业,就业面较大加之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学校都会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多个热门的经管类专业。虽然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巨大,但就业市场不可能充分消化这些专业的所有毕业生,毕业生滞销的情况在所难免。

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和个性化相结合。我们应当对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招生、教学与就业相衔接。新生入学前,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入学前咨询服务,为其提供包括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专业内容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咨询服务。入学后还可以允许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问,有利于今后顺利就业。通过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能力和地理位置,结合所开设专业、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状况,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行业范围,对毕业生进行市场定位,确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市场。如我校依据浙江地区民营中小企业高度发展的经济结构特征,以及现阶段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于2013年1月创建了国泰安创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突显自身特色。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及教学模式,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等方式,还要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体验实训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可以通过模拟式教学,将求职过程中的某些过程进行模拟,老师通过点评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判断能力;也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教育学生。作为高校应该积极与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建立友好的联系,争取让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岗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暑期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如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大一暑假安排有专业认知实习、大二暑假安排有专业调查、大三暑假安排有暑期专业实习,为本专业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专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就业技能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教授学生简历制作、笔试应对策略、面试礼仪与面试技巧等技能。同时也要开展互补性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旨在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强化其法律、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因为这些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会涉及到。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训。

(四)就业指导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就业指导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加强市场调研是保证就业指导正确方向的手段。只有加强市场调研,才能了解经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发展状况。通过了解已就业学生的情况、掌握专业培养中的不足,可以最终改进学校的教学,还可以给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提供建议。例如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开始都会委托专业调查机构,针对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展开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针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更好的开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

(五)健全就业指导机制,四方各司其职。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依靠高校。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各尽其能。四方应为大学生提供全面、高效并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动大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都会影响其对职业的看法。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实际状况和社会需求,培养其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更加切合实际,实现由“精英化”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9

1、《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课程,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经济管理系开设的专业是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经济类专业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等,管理类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国际商务、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等。

3、毕业生应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社会经济调查和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能深刻地分析、有效地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效,不仅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去,还成为了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机遇下,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得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经济环境。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寻找最有效的创新经济管理体制新途径。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本文所说的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企业为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采取一些前期规划以及指挥、监管等措施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

首先体现在生产的全球化方面。生产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的分工由国际垂直分工转向国际水平分工,这种分工形势越来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一方面它可以为每一个参与分工的国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又要求竞争的国家必须有足够的优势才能不被淘汰。因此,我国的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生产条件的节奏,使生产力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优势,才能让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是贸易全球化方面。贸易全球化意味着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国际贸易也因此成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的流转速度让人们意想不到,这也就说明,国际贸易正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飞速发展,贸易的节奏正在不断加快。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企业的贸易实力,才能把握住国际贸易这一机遇,壮大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第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在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基础上,国际的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发展这就也是说,国际金融市场正在向连片式的方向发展,并且在运作方式和交易方式上保持着总体一致(例如欧元众国)。因此国际上的投资可以在24小时内随时进行交易,这大大加快了国际投资的节奏。最后是企业的全球化。随着生产力和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发展,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不少企业开始了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最小的生产成本开拓最大的贸易市场。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带走了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国外的企业进军国内,与国内企业在国内的生产成本、销售范围都基本处于同一地位,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国内的企业也要抓住机遇,在国际上建立更有优势的生产和销售基地。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贸易,甚至金融投资方面,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社会上定位,必须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众多企业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方面,例如不少企业并不能与时俱进改变管理观念,依旧运用着陈旧的管理观念;也有不少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科学的管理体制;还有不少企业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使得管理混乱,企业落后于国际企业,造成企业总体发展滞后。这实质上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创新,才能更好地在新时期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意义。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企业发展的空间性和区域性方面大大扩大了范围,因此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断深化;因为人权的重要性和知识的魅力,知识经济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更是在逐渐形成,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契机。这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网络经济三者的推动下,企业有了更加开放的外部环境,竞争也日益加剧。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环境。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了。这也就说明,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里,企业的变革是必须的。而变革中最基本的就是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只有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尽管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同,但是其管理方式是大同小异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大概就表现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全球化经济的等方面上。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途径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必须的,而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企业经济管理的弊端,本文主要提出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战略以及管理制度与监督等方面的创新的途径。

(一)创新管理观念。一个企业的管理灵魂,就是管理的观念。因此想要改变一个企业,就需要先从改变企业的观念入手。目前,部分企业固守己见,仍旧坚持着“吹起响亮的口号”的原则,把改革的工作唱响却没有把行动落实到实际中去。

为了解决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滞后的问题,企业必须扩大宣传力度,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去。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下,企业要转变利益至上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长效发展,要以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创新氛围,提高创新管理意识,把危机战略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危机管理理念为例,危机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合理地结合实际来调整危机管理理念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占的地位是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的。想要合理地规划危机管理理念,不仅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随时更新管理理念,用最新的管理理念来完成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定完整的危机、风险管理策略,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员工都积极地汲取先进的思想,使得企业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

(二)创新管理战略。良好的企业管理战略可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而本文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战略创新指的是企业能在新时期中把握全球化的竞争趋势,以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制定战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而及时地抓住机遇。在知识科技经济和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社会,企业的激烈竞争更多的是围绕着如何培育与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两个因素,因为企业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立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可促进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贸易实力,以更强的实力面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战略创新则可从科学技术的研发、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强、品牌价值的培养等方面入手。例如品牌价值的培养,打造一个有价值的品牌,实现品牌效应是企业销售的剂,品牌效应无形之中能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不可忽视的效果,因此打造产品的品牌效应战略是创新管理战略的一大模式。

(三)创新管理与监督制度。制度是一个企业运行的规范标准,想要创新经济管理机制,除了要改变管理观念,制定创新战略之外,还需要优化经济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加强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能解决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配置问题。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管理制度贯穿于每一个运行环节,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能实现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凝聚起企业的集体力量,形成一股应对挑战的强大力量。为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可实施的、与企业相适应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例如站在员工的角度完善员工薪酬制度以及奖惩、考核制度,完善员工的相关福利制度;完善用人制度,加大对人力资源考核的关注度,给予员工一定的晋升空间;完善决策机制,坚持民主,使员工能参与到企业的监督与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做最大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