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病毒预防小知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13-02
KAP of AID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YANG Ai-hua.Medical Faculty,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Guizhou, Guiyang(55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gnition of AIDS and relevant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000 students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Guizhou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the year of 2005. ResultsThe students got some ideas on the three infectious transmissions of AIDS, but they still had some wrong ideas of the non-infectious transmission of AIDS. Most of their knowledge came from media such as radios, TVs but less from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ost students had a strong desire for the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onclusion Wide and systematic education is needed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to enhance the AIDS prevention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behavior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Students
【作者简介】 杨爱华(1962- ),女,贵州大方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健康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医学教研室,贵阳 550004。目前艾滋病在国内快速蔓延的趋势仍未得到强有力的遏制,且逐步向普通人群蔓延。有专家分析,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量将达到1 000万,成为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对艾滋病的预防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解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行为和态度,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5年11-12月对贵州部分高校1 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贵州省4所高校中,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大一和大二2个年级8个专业(非医学类)的学生,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有效率为89.00%。调查对象来自贵州省87个县、市。其中男生370人,占41.57%;女生520人,占58.43%。来自城市或城镇的学生360人,占40.45%;来自农村530人,占59.55%。年龄为18~25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艾滋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行为态度及相关知识需求等。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由学生独立完成,限时收回。全部数据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情况 见表1。
2.2 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 见表2。结果显示:一年级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低于二年级学生,如“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能否传播艾滋病”,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12%和90.12%;“与艾滋病人共用游泳池、浴池、马桶圈能否传播艾滋病”,一、二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5.01%和82.54%。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女生回答正确率高于男生,如“不正常的性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和“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男、女生回答正确率分别约为84.24%和89.32%。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 调查得知,有70.24%的学生是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大众传媒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从学校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学生仅占29.76%,相对较少。
2.4 健康教育需求 91.0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的认知情况尚可,回答平均正确率达85%以上,这是令人欣慰的,说明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已基本了解,但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可能与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程度和自身学习能力有关。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轻吻、拥抱、共用游泳池、浴池等)的认知存在误区,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仅为43.82%,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相似,稍低于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说明以大众传媒为主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结果提示:贵州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认知情况较差。虽然大学生在理论上了解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但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对某些能传播艾滋病的潜在危险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随便穿耳、纹身、美容、到非法医疗单位注射、拔牙和针灸等的回答平均正确率仅为61%,明显低于郭建丽[1]的调查结果;对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回答正确率仅为43.26%,与郭建丽[1]、琚腊红等[2]的调查结果(91.8%和87.2%)差距甚大。提示必须对贵州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让学生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艾滋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
调查表明:新生与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可能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在中学阶段关注的重点是高考,忽视了艾滋病健康教育;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相对减轻,视野逐步开阔,对媒体关注程度增加,因此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普遍高于一年级新生。女生答题正确率高于男生,表明女性更关注生殖健康,更容易接受健康教育。生源地对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无明显影响,这是由于贵州省属经济欠发达省份,教育也相对落后,有高中部的中学大多集中在县城或县城以上地域,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与城镇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差别不大,接受的健康教育大致相似,因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明显差别。
91.02%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讲座,说明大学生渴望从学校获得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必要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学校可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学生的求知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如开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将健康教育纳入选修课程,还可利用校园广播、报刊专栏、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形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强化艾滋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艾滋病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学会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充分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青壮年人群的蔓延十分重要和迫切,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的情况下,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感染,健康教育是目前最好的疫苗[3],而学校是健康教育最适合的场所。
4 参考文献
[1] 郭建丽.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观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23-224.
【关键词】P波离散度;小儿甲亢;并发房性心律失常;预测价值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各种发病原因导致患者的甲状腺的功能加强,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发生各种临床症状的综合征。甲亢是内分泌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有文献报道,近年来,小儿甲亢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房性心律失常是小儿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目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P波离散度可以用作临床上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2]。P波离散度是应用同步记录的体表十二导联的心电图中,测定不同导联中P波的最大时限和P波的最短时限之间的差值。笔者通过对P波离散度的研究,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甲亢患者合并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小儿甲状腺亢进的患儿85例,入院后所有的患儿给予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各种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将以上85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甲亢无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组(A组)、房性早搏组(B组)、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组(C组)以及阵发性心房纤颤组(D组)。四组患儿中,A组患儿有29例,占34.12%,男性13例,女性16例;B组患儿有16例,占18.82%,男性7例,女性9例;C组患儿有4例,占4.71%,男性2例,女性2例;D组患儿有36例,占42.35%,男性11例,女性25例。
1.2研究方法
以上所有的患儿在房性心律失常尚未发作,转复为窦性心律之后24小时到48小时内,对患儿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记录。具体的检查方法为:首先让患者取仰卧为,放松休息5分钟左右后,采用心电图分析仪,按照每秒50毫米的速度走纸,增益为每毫伏20毫米,同步记录患儿的十二导联心电图。待患儿的心电图基线平稳,心电图纸上可以看到清楚的心动周期时,进行打印。所有的患儿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都是由同一位专业的心电图医师操作的。根据患儿的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计算出P波的最大时限,P波的最小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根据公式: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敏感性;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特异性,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阳性预测值[3],分别计算出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从而评价P波离散度对小儿甲亢患者并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验证,P
2 结果
经过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将A组和B组患儿的P波的最大时限(Pmax)、P波的最小时限(Pmin)以及P波离散度(Pd)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儿的Pmax、Pmin以及Pd与A组的患儿比较,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亢是临床上发生心房纤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文献报道,大概有10%-15%的甲亢患者会并发心房纤颤[4]。房性心律失常也是小儿甲亢临床上的临床症状之一。从本组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应用Pmax以及Pd预测小儿甲亢患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可以应用常规的十二导联的心电图,筛选出Pd阳性的患者,并在临床上对Pd阳性的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发现和诊断小儿甲亢并发房颤。因此,我们认为,Pmax以及Pd可以用于预测小儿甲亢患儿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Pmax和Pd的结合应用,可以使预测房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以及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吴艳华.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与治疗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90-3492.
结果 小组绝大部分顺利完成项目活动,技术支持与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受欢迎,大部分小组与托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发现的问题:小组存在能力不足,经费使用有"白条"现象;项目从国家层面到地方进行督导,督导成本大,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员介入较为敏感,感染者存在暴露风险,经费托管机构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等。
结论 由国家项目办制定统一标准,让地方承担现场督导与技术支持的模式更为适合于基层社区小组开展的草根项目。
[关键词] 艾滋病;基层社区小组;现场督导
[中图分类号] R59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9)15-0007-02
基层社区小组参与艾滋病控制工作是全球基金第三轮艾滋病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基金和国际社会的一个关注点[1\]。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中,民间组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目前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层社区小组较为活跃,他们绝大部分组织成员是普通的农民,同时也是感染者,涉足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某些地区还是个较为敏感问题,当地政府对他们聚集开展活动有一定的顾虑。
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项目国家项目办支持了20个草根项目,分别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六省的感染者较多的自然村。针对基层社区小组参与工作热情高,但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另由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承担一个“草根NGO活动跟踪和技术支持”的支持项目,专为该20个草根项目进行督导和技术支持。笔者资料来源于对该20个草根项目的两次现场督导和技术支持,目的是通过现场督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小组顺利地完成项目,探讨更为适宜基层社区小组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现场督导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20个基层社区小组参与的草根项目的项目执行负责人或执行人员、托管机构知情人、项目活动点的社区干部。
1.2 调查方法
1.2.1 个人深入访谈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人深入访谈方法。访谈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访谈地点设在相对独立的场所进行,按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一对一访谈,每次访谈前在征得调查对象口头同意后开始,每次访谈约50分钟。
1.2.2 小组座谈 参与式的座谈,由调查人员做主持人,事先准备好的座谈提纲,提纲为半结构式。
1.2.3 查看项目相关记录文件 对项目活动的相关记录文件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查看,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及时纠正。
1.3 调查内容 了解小组项目执行情况、与托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对督导与技术支持的反馈、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资料处理 访谈结束立即将原始记录进行整理,据定性研究的方法,反复阅读原始记录,以不同问题分组,归纳各种观点或看法,找出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并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情况 本次访谈了48人,其中小组负责人20人(17人为感染者),托管机构知情人22人,社区干部7人。
2.2 项目执行情况 督导显示,20个项目除三个项目进度没跟上和一个项目未报批国家项目办和督导单位而对计划稍有调整外,其余的项目基本按计划开展项目活动,相关记录资料也较完整,经费使用绝大多数按预算进行。
2.3 督导与技术支持的反馈 在督导的同时,与技术支持相结合,针对大部分基层小组是初次参与项目工作,经验不足,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对项目的执行、相关项目文件的书写、活动的记录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访谈中发现(20/20)小组普遍反映这样“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对他们帮助很大。把督导工作定位于旨在帮助小组完成项目,鼓励为主。例如:对项目活动记录不全的地方,不会采用责备的语气,而是用商量的口吻,教他们如何记录才是较为规范。一方面督导方能心平气和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被督导方易对督导方产生认同感,乐于接受督导专家的指导,最终达到既能将项目做好,又能提高小组能力的目的。(20/20)小组普遍反映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督导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能力。
2.4 小组与托管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关系 项目执行之初,大部分托管机构有一定的担心,对小组开展活动不放心,认为会由此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及相互间不断的交流,同时有的小组还帮助当地政府调解感染者与相关部门的一些纠纷,事实证明小组是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因此大部分小组与当地托管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地政府从不理解到认可,到最后给予大力支持。但也有极个别项目点,小组进行了项目活动以外的维权活动,让地方政府对他们有了负面印象。
2.5 督导、技术支持及经费管理的可及性
2.5.1 技术支持 项目执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文化程度较低,一些档案文件的记录与书写有一定的困难,能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小组反映获取技术支持较为困难,地方相关机构又没有提供的义务,从国家获取相关信息因没有网络等相关条件而受到限制,这给工作带来了不便。
2.5.2 现场督导 基于艾滋病问题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局部地区政府对感染者参与艾滋病相关工作还相当敏感,如有外来组织的介入,他们担心会给当地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当地相关机构相当谨慎。另外,督导人员对当地来说,是外来人员,会引起当地老百姓的注意,村民对此有一定的好奇和猜测,给感染者的暴露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项目分布于六个项目省,极为分散,且均在最基层的乡村开展活动,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另外,项目执行人员大部分为农民,白天要忙于农活,督导工作还得考虑到农闲时间,无形中加大了督导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2.5.3 财务管理 因为大多数小组(18/20)没有注册,项目经费需要托管。作为财务托管部门,其责任与义务不明确,托管到什么程度,如何托管,各地操作不一。极少部分(2/20)托管机构过多参与项目活动,从项目的申请和执行所有的活动均一手操办,小组的参与性极低,缺乏自主性,脱离了项目的初衷。“白条”现象存在,项目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常常是额度相当小,无法索取正式发票,给项目执行方和财务托管方在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困难,涉及项目资金的安全问题。托管机构没有提取一定的管理经费,对托管过程中发生的一定费用无法支出,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有的托管机构只是承担报账工作,对所开展的项目活动缺乏了解,对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难以监督。同时极个别地区对督导工作配合不够,有故意避开督导人员现象,使得财务督导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2.6 督导与技术支持的正面影响
2.6.1 宣传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和全球基金项目 在了解项目活动开展情况的同时也了解目标人群对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的理解情况,发现部分感染者对国家艾滋病相关政策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每个地区政府应给予同样的救助,督导人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目标人群小组座谈中,针对大多数感染者对项目资金来源未知的情况,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让他们对全球基金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开展活动的资金来源于全球基金,而不是当地政府发放的救助款,避免由此而引发感染者到当地政府索要救助款的事件发生。
2.6.2 兼顾政府与小组的利益, 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为小组,更多关注的是感染者本身的利益,希望有外界的帮助;而政府部门,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的稳定,站在更全面更高的角度来关注小组的项目活动,他们担心外来人员的介入,会引起当地的不稳定,对外来人员或组织有一定的戒备心里,由此,双方理解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引发一些冲突。督导过程中针对感染者提出的一些敏感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告诉他们问题的解决要据当前现有的相关政策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让感染者逐步形成理智地与政府沟通的意识。督导的同时也帮助了小组建立与当地相关机构信任关系。本着就地开展活动的原则,项目活动一定要与当地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而小组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对地方来说是个新生事物,当地相关机构对他们工作情况及产生的结果无法预测,存在过多负面影响的担心。项目督导人员的到来,将民间组织工作的理念传递到相关部门,给了当地相关机构了解民间组织工作的一个好机会,由此部分机构开始对小组工作有了一定的关注。
2.6.3 营造民间组织的社会支持环境 小组经费托管机构基本上是当地的项目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局,大部分小组在未参与项目工作前极少与这些部门有接触,甚至有的还不知这些部门的具体地址。在项目的申请与执行过程中,小组成员开始与这些部门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部分地区,小组还要与当地行政机构如乡政府等有交流。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对托管机构知情人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具体情况,对存在的沟通协调上的问题及时给予当事人反馈,并现场解决,增进了双方彼此间的合作与信任,为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小组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作用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他们有一定的水平,但缺乏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地方相关机构应给他们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让其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3 建议
3.1 提倡平等、民主的现场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定位旨在帮助小组完成项目,鼓励为主,采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开展督导,督导工作完成的同时小组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有双赢作用。
3.2 现场督导与技术支持相结合 作为草根项目的督导,原则上应以帮助其提高能力,促进小组的成长为主。在督导的同时,与技术支持相结合,针对大部分民间组织参与项目工作经验不足,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针对具体操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解决了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进行了规范。同时关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问题,项目中经费使用发生的“白条”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督导过程中结合当地具体财务管理规定和项目执行方的实际困难帮助协商解决,因此在督导现场既了解项目活动开展的情况,又解决了项目执行过程的技术操作问题。
3.3 建立地方督导机制,国家统一规范,宏观管理 草根项目的实施地点多为较偏远的农村,且项目执行人员要忙于农活,督导时间要灵活安排,国家督导人员下到现场进行督导不切实际,人力、物力、时间大大增加;另外还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外来人员给感染者的暴露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此将督导相关工作由地方承担,对其进行统一的培训,并与地方相关项目督导相结合,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解除地方政府的担心与敏感,还考虑到了感染者暴露问题,更是降低了督导成本,也确保了督导队伍的稳定和督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更符合社区基层小组就地开展活动的原则。
二、活动背景: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甲流作为流感的一种,旧称人感染猪流感。拥有极强的传染性,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对人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30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4498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3184例。重症病例累计82例,已治愈29例、死亡6例。
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重症病例不断增加,疫情形势相当严峻。根据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甲型h1n1阳性标本占所有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已高达70%多。这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我国已广泛扎根,并且成为流感病毒中的主导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全球实际病例数和死亡数均高于报告数,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力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性流感,疫情继续呈快速上升趋势。
学校作为一个人口稠密聚居地,一旦发生感染必定会迅速传播,形势严峻。为做好防甲流工作,我们协会特此举办预防甲流小知识宣传活动,增加大家预防知识。
活动目标:
通过预防甲流小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关于甲流预防的知识,以便深入做好学校的预防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承办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四、参加人员: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会员
五、活动地点:校园内每个寝室
六、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0号
七、活动形式:
由志愿者协会成员到每个寝室去发放宣传资料并加以解说,尽可能详细地解说甲流预防知识
八、活动流程:
a、由宣传部把宣传资料全部做好,通知每一位志愿者,保证一切准备就绪。
b、组织部组织分配会员到每一个寝室去做宣传。
预防接种前,要注意的9件事
1.带好《预防接种证》。接种证上记录着每次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日期,医生参考接种证,可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每次完成接种后医生还会再填上本次接种的情况,供下次接种参考。接种证上的记录还有助于在万一发生严重接种反应后可以追溯到所接种疫苗,积极寻找原因。
2.事先了解接种的疫苗。事先对这种疫苗的作用性质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有的放矢,对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和物质准备。比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腹泻,因此,在口服疫苗的1~2天内不要给宝宝添加新的辅助食品,以免疫苗和新食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重叠出现。而注射百白破疫苗后轻微发热的可能性比较大,注射后应适量地多喝水。
3.疫苗反应及时告诉医生。大多数疫苗都要连续接种几次,如百白破疫苗每月注射一次,连续三次;乙肝疫苗也要接种三次等。如果宝宝在前一次接种某种疫苗后出现高热、抽搐、尖叫等不良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再次接种这种疫苗。
4接种前几天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在预定接种的前几天,要特别观察一下宝宝的健康情况,看他有没有发热、腹泻、咳嗽等情况。即使宝宝只有轻微的患病征象,也要谨慎,如果进行预防接种,很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形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5如实告诉医生宝宝的过敏史。如果宝宝有明显的过敏症状,如支气管哮喘、全身皮疹,明确的食物、药物或疫苗过敏史,都要如实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接种。
6家人有传染病也要让医生知道。如果与宝宝密切接触的家人有患传染病的,要告诉医生,以决定是否延迟接种。
7不要强行要求接种。如果宝宝有轻微发热、腹泻,曾经有惊厥、过敏病史,轻型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等,虽然并不是严格的预防接种禁忌症,但医生通常还是会建议妈妈们暂时不要让宝宝接受预防接种,等完全痊愈以后再接种。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为好。因为医生往往是权衡了预防接种的利和弊后所作出的决定。对大多数宝宝来说,在妨碍宝宝接受预防接种的情况消除后仍然可以继续接受预防接种,而且延期接种对宝宝来说是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的。
8接种时让宝宝穿宽松衣服。为了方便接种,接种当天宝宝所穿的衣物应该宽松,这样容易卷起袖子,因为大多数预防接种采用的是手臂皮下或肌肉注射。
9预防宝宝晕针。接种前要让宝宝吃好,休息好,因为饥饿和过度疲劳容易引发应急性反应,也就是晕针。对于较大的宝宝,应该尽量安慰他,克服他的恐惧心理。
预防接种后,要提醒的5点
1宝宝打完预防针后不要着急回家。在极少数情况下,宝宝有可能发生罕见的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出现晕厥、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这些情况虽然非常少见,但一旦发生就需要争分夺秒地采取急救措施,因此,最好再在医院待上半个小时左右才回家。
2预防接种后的1~2天内,要让宝宝适当休息,减少剧烈活动;正在添加辅助食品的宝宝暂时不要添加新的食物,多喝水,大些的宝宝少吃刺激性食物。接种当天晚上就可以洗澡,但不要将打针的部位浸泡在水中,也不要用力擦洗注射部位,可以轻轻冲淋,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吸干水分。
3接种后宝宝常常有一些轻微的反应,主要是发热和局部红肿,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注射局部有硬结等情况。这些症状一般1~2天内就会自行消失,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
4少数宝宝可能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间断地持续严重哭吵,甚至惊厥等严重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必须尽快上医院,由医生对症处理。通常情况下,打完预防针24小时后出现的高热和其他严重情况,可能与打预防针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你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时,或以后再次接种时,都应该向医生说明情况。
5了解一些疫苗的特殊反应,如接种卡介苗2周后,注射部位会再次出现硬结和红肿,随后还会形成脓疱、破溃,最后结痂脱落形成皮肤瘢痕;接种麻疹疫苗一周后可能会发生非常轻微的类似麻疹的皮疹等。心中有数,遇到宝宝出现异常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二、组织开展防控科普宣传行动
按照县委、县政府及指挥部印发的关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防控宣传知识等积极开展宣传,并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扩大宣传覆盖面,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宣传,更新安全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充分利用“微”微信公共号、大厅LED显示屏及门前主公路悬挂“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标语等方式,并每天在大厅LED屏滚动播放预防小知识。根据疫情动态,持续抓好肺炎疫情期间的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全局人员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做到及时学习科普知识,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良好氛围,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且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家属做好家庭卫生及疫情防护工作。全局人员严格按照疫情期间办公要求细致落实测温洗消等规定。
三、积极协调、办事防疫两不误
为了有效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患者应该预防在先,平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积极防止呼吸道感染,入冬以后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时衣服要穿暖,还可加用围脖、手套御寒。因为冷空气能增加支气管黏液分泌,减弱支气管纤毛运动,降低局部抵抗力,导致机体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清新,多开门窗,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浓度。
2.即使病情处于缓解期,也应坚持用药。为了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由医生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轻者可以单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胺(爱全乐)气雾剂;中、重度者除使用上述药物外,还需加用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短效的有沙丁胺醇、间羟舒喘宁等,长效的有沙美胺醇、福莫特罗等)、抗胆碱药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吸入剂(可必特)或茶碱(如氨茶碱或喘定等)。
3.患者在缓解期如有轻微咳嗽、咳痰,可服用温和镇咳药物,如棕色合剂等。应避免服用强力镇咳药,因这些药可导致痰液潴留,加重病菌感染和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可服用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等,这样有利于减少痰液粘稠度和分泌物,改善气流受限程度。但如果痰不多,咳喘不明显时则不必使用祛痰药物。
4.若患者开始出现气急症状,即应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包括氧疗、呼吸阻力锻炼、缩唇呼吸等。
(1)缩唇呼吸:经鼻吸气,然后缩拢口唇呼气,即为缩唇呼吸。缩唇呼气时气道内压升高,有助于防止小气道陷闭,帮助新鲜空气吸入,纠正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呼气末肺内残余气体。
(2)递增性呼吸阻力锻炼:慢阻肺患者因肋间肌和膈肌虚弱而使呼吸肌力减退。呼吸阻力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呼吸阻力器锻炼时,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在锻炼过程中,要逐渐递增呼吸阻力。
5.缓解期还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和疫苗,如舌下滴兰菌静和注射流感疫苗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具体使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作者:康琳 李维青 单位:新疆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服糖丸后2小时后才能喝热开水、饮料或者喂奶。首次免疫为出生后第8周开始,每间隔4~6周服用1次,连续服用3次,到4岁时再加强免疫1次。如遇脊髓灰质炎流行季节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加服。合理使用消毒剂虽然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力较强,但加热温度至56℃以上的环境就可使之失去活性。使用甲醛、2%碘酊、升汞及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集体大课教育应将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及患者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集体授课。集中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孩子家长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应简单、易记、实用、有说服力。大课教育中可配合发一些彩色宣传单、小折页,也可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和橱窗在街道明显的位置集中展出,以增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普及防治常识。运用多媒体教育在信息时代中,多媒体的便捷也是健康教育可依托的方式。可建立一个脊髓灰质炎的健康教育网站,由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现场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能针对性的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还可依托短信平台群发一些疾病流行动态以及疾病防护小知识,给更多的人群以温馨的健康提示;或者与电视台合作,将疾病防控常识制作成动漫,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循环播放,这样能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特殊群体教育脊髓灰质炎的高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儿童,要做好儿童的健康宣教工作就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可以用小动画或者漫画等形式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做。要加大对监护人和托幼机构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力度,提高他们的重视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防控中来。因本病发病初期与感冒类似,因此家长和幼儿机构在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季节需要加强对发烧小患者的监护,如遇不明原因发烧应及时送往医疗单位接受正规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新疆和田发生的脊髓灰质炎已确认为输入性野病毒,而目前我国已经使用的疫苗对这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防控率可达到95%以上,因此我们不要恐慌,只要按时在医疗部门服用正规疫苗的人群都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被疾病所感染,而疫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的人群都是相对安全的。因此要正确看待本次疫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做到适度防护,不要盲目轻信流言蜚语,更不能以讹传讹。融入积极心理学因素将积极心理学因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变群众为知识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的学习者为健康知识积极的传播者和主动的学习者。增加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社会态度,使健康知识在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情境下内化[1]。群众在合理学习中增长健康知识,在认知改变后强化健康行为,努力实现接受健康教育群众行为“知-信-行”改变的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定根据接受教育群众的文化层次、生长环境、、生活习惯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科学性、针对性,避免内容满篇的心理专业名词,避免照搬书本内容,避免授课内容死板。也可类似广告提出心理健康口号,如用“疾病不恐惧,恐惧源于心”等,使接受教育者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2]。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一种积极的生活理念,提升一个地区的卫生状况,加强一个部门的监管力度,无一不是我们掌握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和付诸维护健康行动的法宝[3]。并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普通传染性疾病,只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难关。
理 念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是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疗法,但其中的关键乃是抗病毒治疗。这是由于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且能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还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其传染性,最终使病毒清除,终止病变的发生、发展,使病损修复,阻断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这便是当今对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新理念。
回想以往,我们在治疗乙肝病毒中所存在的误区、盲点,还真不少。
首先是不注重抗乙肝病毒治疗,误以为转氨酶(ALT)异常就是提示有传染性的指标,并以为转氨酶越高,传染性就越强。遗憾的是,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现在仍大有人在。他们只重视降转氨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时机上,总是先采取措施把转氨酶降至正常,或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联苯双酯之类强降酶药物。这使得很多患者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选择及方法上,有的医生或患者,不愿接受国际公认的抗病毒首选药α-干扰素、次选药新核苷类似物,而长年累月地接受中药抗病毒治疗,或只想用某一种药物、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这样不仅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使他们在精神上蒙受很大挫折,伤心失望之余,有的还得出“乙肝没法治”的结论,以麻痹自己。
药 物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抗乙肝病毒治疗上,已获得许多新的进展。现在的治疗方法主要锁定以下三类:
(1)用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地卡韦等,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2)以细胞因子如胸腺素α1、白介素12、γ-干扰素等,进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治疗;
(3)采用抗HBV治疗性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特异性免疫疗法对乙肝病毒而言,确实是一种全新的疗法,其特点是它可以打破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免疫耐受,也就是说在谷丙转氨酶不高的情况下,亦可接受此种疗法。
在我国,特异性免疫疗法是1998年9月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研究协作组,组织有关单位采用基因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治疗性疫苗。先后观察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370例,结果使HBsAg、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达到14.7%、30.0%与37.3%,疗效较好,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种方法还很安全,至今未发生令患者不能耐受的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正在为能够达到抗乙型肝炎治疗的总目标而努力。
前 景
2004年4月召开的第39届欧洲肝病会议上,有专家报道:单用阿德福韦,可使部分患者HBsAg、HBV DNA转阴,ALT恢复正常。用阿德福韦酯化物治疗一年过程中,90%以上患者能保持HBeAg血清转换。
另外,聚乙2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单用,也能产生比拉米夫定高的持续应答率。笔者以此药联合胸腺肽-α1(基泰)治疗慢乙肝6例,其中已有1例HBsAg转阴,另1例HBsAg也已由治疗前的强阳性,至治疗5个月时的弱阳性。初步看来已显示出较好苗头。如能再配合前述的特异治疗性疫苗,其疗效将会更好。
据悉,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制的DNA疫苗、树突疫苗等治疗性疫苗,前景看好。所以,虽然前程困难不少,但乙肝患者却不要为此失望,因为科技总在前进,明天定会胜于今朝。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咨询电话:021-63610109转43923。)
小知识
抗乙肝病毒疗效的总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分为两种,即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目前据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抗乙肝疗效共识,均推荐病毒定量终点为保持<105copies/ml,使病人处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对HBeAg阳性病人则需要达到HBeAg/抗HBe长期保持血清转换状态(即HBeAg转为阴性,抗HBe转为阳性);ALT保持正常和肝组织学指数好转(仅有陈旧性病变或轻微炎症)。
使用后,为何性病还骚扰
1.安全套质劣,性生活中破裂、脱滑导致外渗。这种情况临床较少见。
2.重复使用安全套。如果第一次使用的安全套沾满了病原体,在没有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有可能罹患性病。这种情况临床较少见。
3.性生活中没有全程使用安全套。不少人认为,只有在的时候才会感染性病和艾滋病,所以在性生活开始时并没有使用。事实上,男性和女性的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存在病原体,因而仍有感染可能(需要提醒的是,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有少数在前漏出,所以只在时才戴安全套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避孕措施)。临床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4.安全套无法保护的皮肤出现的擦伤或溃疡,也有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如果女方的大或患了性病(一期梅毒硬下疳、尖锐湿疣、阴虱等),即使全程使用安全套也是不安全的。
5.也会导致性病传播。有一患者在不洁过程中,初是被,后戴上安全套,结果感染了淋病。即使是戴上安全套后被女性性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安全套被牙齿划破而罹患性病。当然,引起性病的危险性还是比的危险性要小一些。
安全套:正确使用才安全
1.到正规药店和超市购买有质量保证的安全套。避免阳光曝晒和摆放时间过长。
2.使用前检查安全套是否过期、破损;使用时挤出安全套尖端小囊里的空气,自上而下套住,直至根部,小心指甲弄破安全套;后很快拔出并握住根部,防止流出。如果在疲软后再拔出安全套,有可能导致回流到阴道里,引起女方感染性病和艾滋病。
3.每次性生活时,必须使用新的安全套。
预防艾滋病和性病,倡导遵循的“ABC”原则,即A“禁欲”(Abstinence,禁欲)、B“对伴侣的忠诚”(Befaithful,忠诚)、C“使用安全套”(Condom,安全套)。在高危中永远要牢记:戴安全套预防性病不是万能的,不戴安全套进行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