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贫血患者的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贫血患者的护理

篇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综合征。本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再障临床特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再障病因未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造血干细胞和自身免疫有关,引起继发性再障的致病因素中,以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较为常见[1]。选取2010年2月~2010年7月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乡卫生院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3例,通过加强用药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0年7月入住我院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62岁。其中急性型(SAA-Ⅰ型)8例,慢性恶化加重型(SAA-Ⅱ型)5例。病程2~16个月。治疗前白细胞计数(0.5~2.8)×109/L,平均1.6×109/L,血红蛋白33.5~72.6 g/L,平均52.2 g/L,血小板计数(8~59.6)×109/L,平均21.3×109/L。

临床表现: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快,常有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常见,半数以上有颅内出血。多种病菌均可引起感染,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除皮肤、黏膜感染外,肺部感染常见,常引起败血症,出现高热或超高热。慢性再障起病缓、进展慢,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仅限于皮肤、黏膜。感染多见于上呼吸道,内脏出血及严重感染少见,个别病例可发生急性变,出现急性再障的表现[2-3]。

2 护理措施

2.1  改善缺氧,提高活动耐力: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采取下列相应护理措施:①急性患者需卧床休息,可减少内脏出血;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减低氧耗;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日常生活计划,指导患者适度活动;②观察患者对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调整活动量;③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改善缺氧,提高耐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①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禁止头部剧烈活动,以防颅内出血;②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兆,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处理;③输新鲜血或输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严重贫血者应当注意输血速度宜慢,输入量1 ml/(kg·h),以防心力衰竭。2.3  用药治疗和护理:①所有病例均应用了甲基氢化泼尼松1 000 mg/d,加入1 0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3天剂量减半,2周内减至60 mg/d后停药或改用泼尼松口服,再逐步减量至停药。促粒细胞生长因子300 μg/d静脉滴注,连续4~8周,康力龙4~12 mg/d,口服3~12个月,贫血严重(Hb≤50 g/L)或出血严重(Plt≤20×109/L)者不定期输入新鲜全血,部分患者输入血小板悬液;②急性型患者常用免疫抵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等,其不良反应是超敏反应、血清病(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和出血加重,用药期间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出血及感染,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将抢救设备与药品置于备用状态,以便患者发生过敏时及时抢救;③漫性患者多用雄激素治疗,如丙酸酮、司坦唑、达那唑、去羟甲基酮(大力补)等。雄激素治疗3~6个月后见效,故应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疗程。雄激素长期使用可出现须毛增多、痤疮、女性闭经及男性化、肝损害、浮肿等不良反应,应加强观察。丙酸酮为油剂,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常可形成硬块,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故需深部缓慢分层注射,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④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皮肤、黏膜、牙龈出血,13例患者均有皮肤紫癜、牙龈渗血或鼻衄,交待患者平时使用软毛牙刷和清洁棉棒清洁口腔,有齿龈出血时予以冷盐水漱口,鼻衄轻者予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纱条填塞止血;颅内出血,1例53岁女性患者,治疗第8天外周血象及临床症状已有所改善,当天大便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升高,继而转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吸氧,头部冰枕,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输入血小板悬液及止血、镇静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最终脱险;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出血,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胸痛、气促、咯血,量约100 ml,即取头低足高位,头偏一侧,以利血块咳出,防窒息。1例SAA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均出现腹痛、呕血、便血或黑便。医生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及出血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止血、输入新鲜全血等处理,上述症状控制。

3 参考文献

篇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害,骨髓造血衰竭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等。亚洲国家AA发病率为(3.9~5.0)/106 ,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的(2.0~2.7)/106[1] 。AA有急、慢之分,以青壮年居多,男性高于女性,慢性再障(CAA)多于急性再障[1]。CAA在我国发病率约为0.60/10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本病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不仅导致患者工作压力增大,还明显增加了个体及家庭所承受的躯体、情绪及社会压力。近年来发现我科住院的CAA患者不少人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为此,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45例住院CAA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调查,并积极采取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45例,均符合《1989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CAA标准。研究对象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1.2 方法 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量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同时,我们从自感情绪、社会因素和病情因素三方面来考察患者产生抑郁或焦虑的相关因素。自感情绪包括:担心拖累家人、自我形象紊乱、担心疾病预后、担心医生医术。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条件、社会支持、教育程度。疾病因素:性格、病程、住院时间、贫血史。按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指导语,由患者独立填写,避免一切引导和干扰。发放45份,回收45分,回收率100%。统计学结果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学处理采用χ2 检验。

1.3 护理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的机理是通过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方式等来达到目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护患关系[3]。患者入院后,护士与他进行广泛的交谈,从社会支持状况到治疗护理的各种需求逐一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研究表明,"内向"患者往往不常把自己心理的压抑表达出来,因此,较少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独自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容易发生抑郁[4]。故护士需了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和心理需求,针对其病因进行心理护理。②加强健康教育 王翠连等认为,住院"7d以内"和"15d以上"的患者,抑郁得分均高于住院"8d~14d"的患者[5]。分析其原因有可能:刚住院的患者,对疾病的诊断难以接受,病情比较严重,患者的身心压力大,易产生焦虑、怀疑及抑郁情绪;而住院"8d~14d"的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有所缓解,患者的心情也逐渐好转;住院"15d以上"的患者,由于病程反复、迁延,随着疾病的进展、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更加剧烈而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因此在患者入院前期和后期是我们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向患者讲解CAA的相关知识,了解此病的病因、治疗护理、预后以及自我防护知识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护士应密切护患关系,通过说服、劝告及教育指导,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③提高患者应对能力 护士评估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帮助患者认知消极应对是不利的,护士应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积极参与制定治疗护理方案,给予患者自主决定权,鼓励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如控制呼吸、自我发泄等,避免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④指导患者充分利用应对资源 ?訩生理资源:鼓励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疾病,制定适合的休息活动表,以恢复体能。?訪心理资源:指导患者控制消极情绪,坚定生活信心。可采用音乐疗法。蔡光蓉等认为,音乐疗法能调节患者情绪,优化心理状态[6]。?訫社会资源:鼓励患者保持同社会接触,同时做好患者家属和亲友的宣教工作,鼓励他们多和患者接触。安排患者与效果较好的患者同住一个病室,能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抑郁焦虑的发生。

2结果

2.1 CAA患者SDS≥ 53分为18例(40%);SAS≥50分为14例(31);SDS合并SAS为9例(20%)

2.2 抑郁 研究表明病程长、经济状况、性格、社会支持不良患者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

2.3 焦虑 研究表明焦虑与CAA患者的自感因素、病情及社会因素均有关联,但与社会因素联系更紧密。自我形象紊乱、医疗保健不良者,经济状况、担心疾病预后患者焦虑发生率高(P

3 讨论

CAA病程较长,且需反复治疗并且难以治愈,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心理,而对治疗失去信心[7]。因此,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目前虽然护士尽力给予患者生理上的护理和心理上的安慰,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够敏感,对患者心理反应特点了解不够。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护士应当对患者的感受非常敏感,要能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被支持。除此之外,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应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住院患者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解应急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预防或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Fan R, Wang W, Wang WQ, et al. Incidence of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 was not increased in Shanghai,China[J].Ann Hematol,2011,11:1168-1172

[2]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4-339.

[3] 丁敏,李双兰.前列腺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23-228.

[4] 郭利利,姜亚芳,余丽君.对烧伤康复期患者抑郁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30-663.

篇3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含量不足以维持红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体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含量降低而引发的一种贫血状态。其发病原因很多,大多由于饮食中铁含量较低,机体摄入的铁不足,或者铁吸收和利用障碍,以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机体需铁量增多。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厌食,儿童生长迟缓,血清铁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因此,科学有效的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发现整体治愈率较高,临床护理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缺血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且血清铁含量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值,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对本研究治疗药物过敏等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42例(42.00%),女性58例(58.00%);年龄20~86岁,平均(53.3±2.1)岁。其中重度贫血20例,中度贫血53例,轻度贫血27例。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患者面对自己的疾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恐惧和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像了病情的恢复,因此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心理障碍,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这就要求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疑问以及要求家属积极地配合。

1.2.2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含铁量不足,通过饮食补充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实验中针对每位患者病情制定了合理的饮食方案,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且极易被人体吸收。

1.2.3用药护理 根据每位患者贫血程度补充充足的铁剂药物,一般为5 mg/kg/d,可以根据实际病情上下调整。且用药期间患者禁止饮用茶水,牛奶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

1.2.4运动护理 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活动量,避免长期卧床降低机体免疫力。

1.3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内含铁量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参加本次实验的100例患者的整体治愈有效率高达95.00%,见表1。

2.2安全性比较 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仅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且经过及时调整后不影响病情的恢复,整体过程安全可靠。

3讨论

由于缺铁性贫血往往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引发其他疾病,因此,科学有效的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①进行的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与担忧,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是饮食护理,针对每位患者贫血程度给予食物铁元素补充,保证了铁元素的摄入量。③进行常规的药物护理,规范患者的铁剂药量,随病情变化对药量进行调整,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最后进行运动护理,避免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发生医源叉感染。此套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的促进病情的恢复,临床疗效较好[3]。在本次实验中,对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89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病情有所好转,5例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整体有效率高达95.0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采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自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应用以来给血透患者带来了福音,使得血透患者的贫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对于对EPO低反应性的患者来说,这类患者对EPO需要量明显增加,并且贫血无法改善。本文通过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探讨炎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贫血的影响,提出预防患者贫血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MHD实验组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MHD患者70例。其中,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2例,小管间质性肾病6例,不明原因4例。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2.35±11.42)岁;透析年限为1~10年,平均1年10月。受检者还需满足如下条件:规律透析(2~3次/w),3个月以上,4 h/次,采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器Polyflux-17R相同;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均为碳酸氢盐透析;近1个月内无出血或输血史;无血液病;此外应排除心衰、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正常对照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48.16±12.35)岁,其肝肾功能正常,无冠心病史。采血前1w内均无感染、手术、创伤史。MHD患者使用的EPO为益比奥,100~150 u/Kg/w体重,均为透后皮下注射。

1.2在血透前对MHD患者静脉采血,于清晨对正常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测定hs-CRP、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MHD组按照血透前CRP浓度分两组:A组,高hs-CRP,hs-CRP≤5 mg/L;B组,正常hs-CRP组,hs-CRP>5 mg/L;C组正常对照组。对M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EPO用量与CPR水平间的关系及上述指标的差异性。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统计,相关系数用r表示,P

2结果

2.1三组间hs-CRP的比较 A组hsCRP明显高于B组(b是A组与B组比较,P

2.2 A组与B组比较ALB、Hb、HC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A组hsCRP升高组的EPO每周使用量明显高于正常hsCRP组的患者(P

3讨论

CRP是一种肝脏在受到炎症刺激后所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机体进入炎症反应后的一种标志性蛋白,并且它本身也主动参与炎症的进展,也是一种炎症因子。MHD患者常处于微炎症状态中,除了尿毒症本身可导致炎症外,血透治疗过程中的透析效率,透析用水,透析器的膜材料等都可引起炎症反应。本研究显示:①透析年限是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透析时间的推移,hsCRP显著升高,炎症反应状态明显增强;与有关文献报道[1]的长期血液透析可成倍的加重炎症反应进展的表达一致;②随着hsCRP的升高,虽然两组间透析的效率相当,肌酐水平无差异,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③两组间虽然A组明显使用了更大剂量的EPO治疗,但贫血纠正反而差于B组,这说明血透患者贫血对EPO治疗的低反应性可能与炎症标志物CRP升高相关。由于营养不良、贫血与炎症反应间相关,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都有微炎症反应,因此,在营养不良改善、贫血纠正及MHD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提高中控制微炎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预防炎症的产生,增强EPO疗效和更有效的纠正贫血,是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4护理对策

4.1建立营养管理系统 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及良好的护患关系。

4.1.1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个体化宣教。制定详细的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

4.1.2保证能量及优质高蛋白饮食摄入能量的摄入为1.47~1.88×10 J/Kg/d,蛋白的摄入量为1.2~1.5 g/Kg/d[2]。鼓励多进食,每日糖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提供的热量不应>30%,胆固醇摄入量为0.78~1.04 mmol/d。

4.1.3适当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4.1.4做好心理护理据调查 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从而影响食欲,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工作,从多方面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食欲。

4.2纠正贫血因肾性贫血主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铁缺乏有关[3],故应使用EPO,可以血细胞比容达33%~36%或血红蛋白水平达110~120 g/L为目标调节维持剂量[4];对血清铁

4.3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改善炎症状态 有资料表明,对于炎症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增加透析次数,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给予高通量透析,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定期进行血液滤过,严格无菌操作,能更好地降低炎症因子,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贫血。

4.4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 必须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力争穿刺一次成功,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防止因血流足从而导致透析不充分而加重贫血。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防止导管感染而导致贫血加重。

通过我们采取上述护理对策,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贫血,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Himmelfarb J.Uremic toxicity,oxidative stress,and hemodial-ysis a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semin Dial,2009.22(6):636-643.

篇5

1  临床资料

接受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者共20 例。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6~44 岁。病史1 个月至18年。其中2 例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8 例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部分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多种药物治疗,如雄激素、一叶新碱、山莨菪碱、左旋咪唑、环孢菌素A 等,均因疗效不佳或病情加重而来我院。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 40g/ L ,白细胞< 210×109/ L ,血小板< 20 ×109/ L 。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 95g/ L ,白细胞> 410 ×109/ L ,血小板> 50 ×109/ L 。20 例中2 例无效,2 例改善,16 例获显著疗效。

2  治疗方法

无菌采取正常健康产妇足月顺产儿脐带血在体外6 种细胞因子联合作用下培养1 周,[2 ]收集离心后加入人血白蛋白100mg/ ml ,为临床输注液。每次输液250ml ,输入的细胞数为8 ×109~10 ×109 。每天或隔天输注共4~5 次,输入细胞总数为35 ×109~45 ×109 。患者在接受输注前5 天开始用环磷酰胺10mgkg - 1d - 1 ,连续5 天。在输注前1 天开始用环孢菌素A 125~250mg/ 日,连续10 天。

3  输注造血干细胞的护理

3.1  输注前的护理

安排病人住无菌消毒病室,病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 次,每次30min。晨间护理后及晚饭前,用配制的1000ppm 的BC298 高效消毒液各进行1 次空气喷雾消毒,喷雾量为1ml/ m3 。室内门窗、桌椅、地面用1 :1000 洁消净消毒液擦洗,每日擦地2 次,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病人入院时,仔细进行全身检查有无隐匿的感染灶并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及时治疗。因患者在接受输注治疗前需用免疫抑制剂,此时患者免疫功能非常低下,因此切实做好环境的消毒和患者自身感染的预防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3.2  输注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输注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输入开始,速度宜慢,观察2~3min ,无反应后以120 滴/ min 的速度快速输入,30min 内输完为好。为防止过敏反应,在输注前常规输入地塞米松5mg + 5 %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 ,或甲基强的松龙80mg + 5 %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 。本组无1 例发生过敏反应。输注前后均用等渗盐水冲洗输液器,防止干细胞粘附及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3  输注后的护理

(1)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定时监测体温、脉搏4 次/ 日。体温超过3815 ℃,给予酒精擦浴或冰袋物理降温。本组病例在输注前有7 例病人发热,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在输注中无1 例体温异常。

(3) 饮食应为清淡、高蛋白、低渣饮食。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 经常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如鼻腔出血,可用1 :1000 肾上腺素棉球堵塞鼻腔压迫止血;牙龈出血同样用1 :1000 肾上腺素棉球嘱病人咬紧,闭合双唇5~10min。本组有2 例出现鼻腔少量出血,经处理后停止。当患者主诉头痛、恶心伴有意识改变时应考虑有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无一例发生。

3.4  输注治疗前后的健康指导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了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做到: ①多和患者接触,详细介绍病室的环境、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和输注治疗中防止受凉感冒。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配合。②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应防剪过短或剪破) ,及时更换内衣、内裤,饭后用1 :5000 呋喃西林溶液和4 %的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③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不去公共场所,不去其他病房。严禁有呼吸道疾患的人前往探视,防止碰伤、摔伤。④嘱患者不抠鼻,气候干燥时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防止鼻腔出血,用软毛牙刷刷牙,防止牙龈、粘膜损伤出血。⑤此外一部分患者使用免疫制剂后会出现头痛、关节酸痛或恶心、食欲欠佳等反应。此时,应向患者耐心地说明这是药物的副反应,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使治疗顺利进行。本组病例中,有2 例由于对环孢菌素A 有严重的副反应,出现剧烈头痛、关节痛不能耐受而停用环孢菌素A。其他患者在输注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  小 结

与传统的一般性刺激骨髓造血的药物及免疫制剂比较,经脐血干细胞输注的患者外周血象的恢复较快,经7~10 天的输注,一般两周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00g/ L 左右,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水平,血小板也有明显的提高,平均恢复时间为2 周。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输血,包括脐血的输注。这是因为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的输注,补充了患者的骨髓造血细胞,使病情获得缓解。其中护理对保证输注过程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与骨髓移植比较,该方法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方法。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88-02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但在透析周期长、并发症多、经济压力大以及疾病本身等因素作用下,几乎所有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患者存在错误的慢性贫血认知行为,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经肾内科2名以上主任医师检查确定透析方案和筛选病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2],排除血液透析禁忌证和无法评定疗效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48.5±4.3)岁;透析治疗4~53个月,平均(20.6±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8例。实验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4±4.4)岁;透析治疗4~55个月,平均(20.5±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治疗时间和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参考陈秀羽等[3]研究给予透析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认知行为评估:干预前,全面评估患者对原发疾病、透析方案、药物治疗、科学膳食、心理干预以及透析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问卷调查和护患沟通等措施评估患者对慢性贫血和治疗方案的认知;②认知重建: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幻灯片、宣传册、座谈会或医患沟通等形式,提高患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透析治疗、预后以及慢性贫血等相关知识的认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诱导患者重视不合理认知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③领悟阶段:每次透析前,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评估,协助患者认识引起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原因[4],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④依从性评定:由肾内科主任、肾内科护士长、透析科护士长、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等人共同设计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透析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等6项内容,6项全部完成者为完全服从,3~5项完成者为部分依从,3项以下完成者为不依从,对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再教育。

1.3 评定方法

①负性情绪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SAS评分200 g/L即铁贮备达标,干预前及干预30 d末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x±s,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t = 6.2106,aP < 0.01;bt = 5.4625,bP < 0.01;ct = 13.4742,cP < 0.01;dt = 9.7788,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t =7.2142,eP < 0.01;ft = 4.2699,fP < 0.01

2.2 慢性贫血

两组护理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n(%)]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χ2=7.3234,aP < 0.01;bχ2=6.2195,bP < 0.05;cχ2=24.1429,cP < 0.01;dχ2=22.3857,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χ2=6.2369,eP < 0.05;fχ2=4.2805,fP < 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终末期又称尿毒症,当患者一旦确定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昂贵的治疗费用、穿刺引起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因素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和无助的心理,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和血液透析频率的增加,几乎所有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能够抑制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功能,在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等因素作用下影响心理状况和治疗的依从性[6]。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在纠正负性情绪和提高慢性贫血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由Beck AT在60年度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7],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向纵深发展,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负性情绪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障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认知行为评估能够充分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合SAS评分和SDS评分为认知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患者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以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9];领悟阶段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依从性评定能够强化治疗方案,通过再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10]。笔者通过认知行为护理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缓解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负性情绪,但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对慢性贫血的认知程度,强化补充含铁剂食物的重要性以及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率,从而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但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纠正慢性贫血状态,在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丽,安丽伟,刘璐,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625-626.

[2] 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9-830.

[3] 陈秀羽,王旭斐,杨秀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4] 袁静,何珊,林鑫,等. 260例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病因分析及贫血治疗状况[J]. 临床荟萃,2013,28(1):76-77.

[5] 王海波,于红博.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9-30.

[6] 曹莉,沈健. 营养因素对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40-41.

[7] 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 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16.

[8] 石绣华,林秀芳,崔英. 尿毒症血透患者心理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62-64.

篇7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1(b)-131-02

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急”,表现为发病急、需求急、处理急;其核心是“救”,如果得不到急救,则反映急救医疗体系不健全,或医院功能发挥得不好。急救的关键是时间,即时间就是生命,急救管理务必缩短距离,节省时间。由于它的独特之处,急救医疗工作者,不仅必须具备高超的诊断水平和娴熟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该善于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笔者试从三方面谈谈个人认识。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急诊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常有机体结构改变或组织损伤。若诊断正确,抢救及时,疾病将迅速痊愈,否则将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在此期间患者心理有如下特点:

1.1 焦虑心理

急性病起病急骤,自觉症状明显,如发热、疼痛、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都会使患者心理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心理紧张。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甚至是天灾人祸,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焦虑。如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一项技术革新或科研项目,因突然患病,不能继续工作而万分焦急,有的教师为自己突然患病不能上课而焦急万分,患者如是家庭主妇,亦会为不能照顾孩子和家庭而焦虑。又如心脏复苏后患者害怕再次停搏,特别担心在无他人在场时突然发生意外,故一人独处时尤其显得焦虑。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因通气功能的丧失而引起忧郁。气管切开,通气装置的安放,既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又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更易发生焦虑。总之,这些都将影响日常生活,打乱工作秩序,使患者忧虑重重。患者急切要求确诊,家人急于向医生叙述病情,了解诊断。因此常出现一位患者有多人陪伴围观,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急躁与忧郁心理

由于得病突然,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深怕疾病恶化。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恢复痊愈表现出急躁。患者一进医院就要求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治疗药列病除,一针见效。患者对反复的检查、治疗往往缺乏耐心,对医务人员常表现出生硬、粗暴的态度。如急性外伤者,当情绪休克期过后,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躁反应。由于患者对外伤及其后果全无心理准备,一旦他们面临并理解当前的困难处境时,就格外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个别严重者甚至变得心情恶劣,怨天尤人,万事不如意,容易激惹,无故发怒。

忧郁是患者对“损失感”的心理反应,当患者觉察到外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如肢体残废、外貌破相、学习或工作的困难、经济负担、人事关系及个人前途的影响等,常常会发生忧郁反应。

1.3 恐惧心理

1.3.1 环境因素为了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常需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采用各种综合治疗措施,而这些诊断方法和采用的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都是陌生的,有的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然而,患者受到这些“特殊”的对待,往往产生恐惧。抢救室内的各种医疗陈设;24 h不分昼夜的监护,连续强光照明扰乱了人体生物节律:连接身体的各种导管使活动受限,身体多种仪器困绕,由这些仪器左右生命。清醒患者目睹医护人员严肃面孔和紧张抢救的工作气氛,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

1.3.2 疾病因素

疾病本身对患者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的患者持续性的剧痛,使之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大出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到出血时也会产生紧张和恐惧。

2 急诊医生的心理品质

医生应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身心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在采取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的同时,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医疗效果。

2.1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患者急诊来院,医生就在客观和事实上承担了对患者健康的责任。不管什么理由,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任何拖拉、粗疏、延误诊治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伤残、死亡都是不负责任和失职的表现。医生对待危重患者的诊治要有超越对待一般患者的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更要细心、耐心地照料患者。

2.2 以患者利益为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病情凶猛,变化迅速,要求及时诊断,治疗也十分迫切。情况愈是紧迫,所采用的诊查手段与治疗措施愈要安全可靠。

采用某种诊查或治疗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能承受这种治疗或诊查,及可能带给患者的负担。如果权衡不周,常在危急时刻促使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选用某种药物或手术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这些治疗措施所引起的副作用或副损伤。如果正副作用相比,利多于弊,应坚持选用,并在实践中力争减少副损伤。诊断上单纯追求诊查技术的新颖,化疗、放疗等治疗中只考虑疾病本身,而不顾患者安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 危急时刻敢于担风险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医生是否勇于负责,敢于担风险,积极、果断地对患者进行抢救,是对医生道德信念的考验。抢救中确实存在成功与失败的问题,怕担责任,回避风险,保己平安,置患者于不顾是很不道德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慎重、细心、大胆地采取安全有效,风险最少,损伤危害最少的方案,这是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危险,但不积极抢救,病情必然恶化,抢救尚有一丝希望,医务人员应以百分之一百的勇气和热情进行抢救,以争取患者百分之一百的希望。

本院曾有这样一个病例:一呼吸困难的健壮男子急诊来院。医生怀疑喉头水肿致气管梗阻,如果首诊医生敢于担风险,即刻用一大号针头插入喉部,同时静脉用药,病情可望得到一定缓解,赢得抢救时间。然而,这位医生就差点胆量,致使会诊医生(五官科)赶到时失去了抢救机会,造成一起医疗事故。

2.4 医生的“慎独”

“嗅独”源于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指在独自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

要谨慎不苟。抢救危重患者时,有时工作是在患者失去知觉和意识丧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患者的检查是否必要,是否全面、详细、准确,是否尽职尽责,很难受到患者或他人的监督,尤其是在无人商量讨论的情况下,更耍做到谨慎不苟。

3 急诊护士的心理品质

急诊护士应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认识,态度、言语和行为几方面。

3.1 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抢救治疗的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危。许多操作又是护士一个人单独进行的,还常常夜间单独值班。因此,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首要条件,以静脉补液为例,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受污染,病原体就会随着补液进入躯体,影响全身。甚至会发生败血症,其后果不堪设想。

3.2 尊重患者,举止稳重,平等待人

受人尊重是任何人的愿望,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更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态度和谒可亲可使患者心情愉快,减少恐惧情绪,患者感到温暖,增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乐意接受治疗、护理。此外,护士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应严肃认真,耐心细微,举止稳重,平等待人。医护人员的眼中,只有“患者”,而不能有“贵”、“贱”和“美”、“丑”之分。

3.3 重视语言的修养,富有同情心

护士的言语和态度具有特别深刻的感梁力。护士说话应注意和气、文雅、有问必答,诚恳待人,以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并且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和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亲切、诚恳的语言又可以为治疗创造先决条件,而粗暴、不慎的语言刺激比其它感官刺激更为强烈。

3.4 自制力与注意稳定

急诊护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都有利于患者。态度和蔼,仪表端庄,整洁大方,行动轻稳,精神愉快都能给患者以良性刺激。使之心情舒畅,并放心地将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托付给这些可信赖的人。护理人员要克制自己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心情障碍,以坚强的自制能力克服情续低落,坚持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所谓注意稳定是指较长时间内注意集中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护士的注意是否稳定关系到护理工作质量。若工作时心不在焉,注意分散。就会发生差错。注意稳定是发现、杜绝差错的重要因素。有这种报道:一护士错以谷氨酸钾代替精氨酸钠给一高钾心脏病患者静脉注射,致使患者心脏突然停搏死亡。又如药房以BSP(磺溴酞钠)代替PSP(酚磺酞)发出来,幸有护士注意集中,及时核对,避免了一次差错的发生。

3.5 敏锐的观察力和机智、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

敏锐的感知能力是急诊护士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护士是医生的耳目,“应具有一双鹰的眼睛”,许多症状常会被患者忽略,护士必须有侦察兵一样的高度警觉性和良好的观察力。通过视、听、能、嗅等多种感知发现疾病变化的迹象,及时救治患者。护士嗅到患者呼吸有烂苹果味而发现酮体中毒症;触到患者脉搏细弱,看到面色苍白,出汗就察觉有休克的可能,耐心地倾听患者说话的声调、表情、精神状态以及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信心等,从而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习惯、意志的强弱等。护士掌握了这些特点,不仅可以提供给医生参考,还能按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0-01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多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迅速减少,且伴有继发性的感染和出血。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加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加强整体护理的临床措施和护理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33.25±1.2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6例,观察组患者56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录入统计学表格进行初步分析,未见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骨髓内给药治疗,经麻醉处理后行骨髓内给药术治疗,山莨菪碱10mg,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3000U,地塞米松10mg。每周给药2次或者每两周给药3次,治疗2个疗程,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制给予适当的调节。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流程按照标准护理程序[2]进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整体护理,主要如下:①心理护理: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较少,治疗期间经常会产生焦虑、恐慌、怀疑、不安等心理症状,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时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制度,消除其陌生感,多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②感染护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所有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嘱咐患者注意增减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按时为病房消毒、清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按时通风,女性患者应注意清洁会位。③出血护理:一旦患者发生出血症状要及时给予止血处理,若肠胃道大量出血应立即上报医生。此外,需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3],避免滑倒、外伤等,禁止患者使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口腔黏膜损伤或牙龈损害。④健康指导:治疗期间禁止患者滥用对造血功能具有损伤的药物,必要使用时应加强对其血常规的检查。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纤维和高维生素的事物,特别小心有刺、带骨的食物,以免发生感染或出血。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3例头痛,6例头晕,2例恶心患者,对照组患者中5例头痛,12例头晕,11例头晕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引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因素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经常伴有继发性出血或感染症状,若治疗得当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也有个别患者的症状迁延不愈,急性发作会导致病情急转直下。在临床治疗期间预防出血和感染是护理的重点。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出血和感染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平稳的生命指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治疗。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和集体免疫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其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琴.护理干预在西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07):109-110.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1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12-02

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者衰竭所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此病表现为发病突然,贫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合并严重感染,并出现多个脏器出血衰竭最终死亡。笔者现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2-68岁,均符合国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血常规检查中显示中性粒细胞

1.2治疗方法此组患者均遵医嘱正确用药,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法每日一次量为2.5mgkg,使用时间为5d。②甲基氢化泼尼松,用法为每日甲基氢化泼尼松1000mg+0.9%生理盐水1000ml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天后开始剂量减半,在使用2周内剂量减至60mgd然后逐渐停药改为口服泼尼松。③环抱素A(CSA,用法为每日4mgkg,使用时间为3个月。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为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和加重出血、应对患儿做好休息和饮食指导。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的患儿应减少活动、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小于20*109患者必须绝对休息、进行隔离措施。

2.2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皮肤出血一般是人为的损伤、人为会导致出血加重。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卫生,被褥衣物要柔软;注意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注射或穿刺后针眼处加压5min-10min,防止出血。

2.3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室内相对温度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避免患者勿用力抠鼻、洗鼻,防止造成鼻腔出血或者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管破裂出血或渗血。当鼻腔内少量出血时可以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并局部冷敷。鼻腔出血大量使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填塞术期间保持患者口腔湿润、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局部发生感染。

2.4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指导患儿及家属应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和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物;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出血。

2.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若发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搓眼睛,以加重出血。出现头疼、喷射样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6用药的护理

2.6.1ATG使用ATG的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时可以输注;治疗前可以遵医嘱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者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以能够减少ATG药物的副作用的产生[3];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药品以及抢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处理。ATG输注时注意滴速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皮疹、少尿以及水肿等血清异常反应现象时,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直至症状消失。

2.6.2CSA此类药物在25℃以下保存,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时铝箔外壳去除,以免CSA的药效降低。由于CSA服药会导致血钾高或能够加重高血钾症状[4],因此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减少或者避免饮食含钾的食物以免加重血钾高,同时慎用利尿剂。CSA的服用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体重上升、肌肉震颤、血压增高、手脚无力等药物副反应现象,要告知患者出现肌肉震颤和无力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必要遵医嘱停药。

2.6.3激素治疗长期用药后会增加感染以及出血的机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对于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等,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3结果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是指治愈患者,有效率是指患者血象检查接近正常的患者,无效率是指患者治疗效果未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的患者。此组治疗效果,见表1。

4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发展迅速而且病情急重,能够导致生命危险,患者常常是由于出血以及感染而发生临床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意外,要及时做好早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出血及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患者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临床中优质细致的全身心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景玲.护理干预在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7(16:621.

篇10

妊娠贫血对胎儿和妊娠妇影响巨大,不利于优生优育,也给分娩带来一些风险。过去我院发现妊娠妇贫血都是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现在都是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使很多妊娠妇贫血得到纠正,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5例妊娠 贫血者是妊娠2月以上,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医院自愿检查,17~41岁,26.43±11.25岁,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再障MDS等复杂性贫血,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同时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18~43岁,27.51±10.68岁,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

1.2所有妊娠贫血妇都是抽2ml静脉血用EDTA-K2抗凝,经检验科用希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色素HB小于110G/L,

1.3所有娠贫血妇都是登记信息入册,了解贫血的类型,并按贫血原因归类吃不同的药,进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对症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休息,电话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评定贫血的纠正情况直至分娩。

1.4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计算机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 135例妊娠贫血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有88例,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有42例,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2例、再障1例等复杂性贫血。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纠正贫血41例,未纠正贫血49例,两法有极显著差异

2.2 135例妊娠贫血病因的随访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妊娠贫血时, 不管患者还是医生护士, 都应高度重视病因治疗[1],彻底治愈贫血、防止复发。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2]。本资料示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较过去的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而贫血的病因好多只要做一个血细胞常规检查就能确定[3]。

病因确定为缺铁性贫血,护理:让患者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h较合适。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4]。 药物护理让患者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饭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若仍有不适可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若病因确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护理要求妊娠妇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若治疗无效要叫贫血妊娠妇及时来进一步检查是否为其它复杂的贫血类型,以免耽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有芳,余涛,黎先丽,等.4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