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8: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项目环境风险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及政府工程的质量以及对风险分析的要求逐步提高。相对而言,政府工程电气项目是目前全国比较关注的工程类型。电气项目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上到大型的电气设备改造,下到各个单位的电气管理,都是电气项目的内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主要包括的是各个单位的电气管理,以及一些政府所投资的电气项目。为了保证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减少各方面的阻碍,必须做好风险方面的控制工作。在此,本文主要对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我国政府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
对于政府而言,任何一个项目的运作,都应该首先保证顺利的运行,减少各方面的阻碍。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政府在项目风险分析上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风险的识别方面还是在风险的掌控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工作成果。政府工程电气项目,是我国的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各个地区的进度存在差异。从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本身来讲,其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决策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等等。每一项风险的出现和发生,都足够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造成严重的打击,甚至是导致项目停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种风险,需要对风险展开深入分析,结合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完成政府电气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决策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首先是对决策风险展开分析。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运行一个电气项目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对现实工作展开考察,所有的情况都要符合标准,否则是不能开展电气工程项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很多电气项目处于搁置状态,要想启动新的电气项目,必须保证该决策不会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要保证项目的稳步开展。所以,决策上的风险必须应用风险分析来完成,尽量从多个方面来降低风险。从现有的工作来看,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决策风险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第一,在开展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之前,一般会采用集体决策的方法。但是,集体决策由于相关人员众多,且考察的方面比较冗杂,往往会耗费较多的时间。通过开展风险分析,可直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加快决策进度。第二,在决策工作中运用风险分析,可提高决策的正确程度,避免某些具有“话语权 ”的人拍板决定,以此来控制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发展。第三,风险分析在决策工作中应用后,可提高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的水平,应用较多的现实手段,减少理论上的工作。
(二)技术风险分析
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管理工作中,技术风险的管理往往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现阶段的技术而言,虽然各项技术的体系比较完善,技术类型也比较多,但总体上的技术应用并没有想象的顺利。技术风险需开展深入分析,以此来保证政府工程电气项目能够较为顺利的实施,在完成后可以尽快的投入应用,创造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以广东省为例,乐昌市城东幼儿园旧教学楼电气改造工程项目是比较突出的一项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经过技术分析后,政府认为,拟建项目位于乐昌市城东幼儿园内,主要是对旧教学楼电气改造。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79万元。项目建设必须经规划、建设部门同意,我局从环保角度原则同意该项目实施。由此可见,倘若在电气项目中出现较大的风险,政府是不可能批准的,幼儿园是目前比较重要的单位,其电气项目的开展,涉及到每一名教师和儿童的安全,对周围的环境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技术上的风险克服后,可有效的促进电气项目的稳步实施,而且在进度和质量上也获得了较强的保证。
(三)环境风险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电气项目而言,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风险分析的应用直接减少了很多的问题发生。我国目前的环境破坏情况比较严重,倘若因为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开展而导致环境遭到了更大的破坏,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社会进步。因此,环境风险分析,是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西气东输”工程沿线途经戈壁、沙漠、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草原林地、晋豫土石山区及黄淮、江淮平原耕地、水网等7个宏观生态类型,143个微观生态类型,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生态功能区,4个环境敏感区及大量文物古迹区。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的突出电气工程,由于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经过了多年的考察与优化,才得到落实。本文认为,在今后的环境风险分析方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应大量的展开调查与分析,一方面对以往的工程进行调研,另一方面对现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应根据环境风险的总体内容,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环境风险的分析还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突况的出现,环境风险有可能扩大,这就需要加强备案的工作。
(四)效益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获得了大量的肯定,无论是客观上的质量还是主观上的运行,都减少了很多的问题出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比较积极的。为此,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效益风险的分析。效益风险主要表现在,很多的政府工程电气项目修建完成后,并未得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提升,总体情况和原来没有太大的差异。今后,首先应该对社会效益展开风险分析,在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效益是国家的重点目标。其次,应该在经济效益风险上展开分析。由于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的投入较大,一旦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导致社会的舆论压力,甚至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事件。
总结:本文对风险分析在政府工程电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从现有的管理工作来看,多数政府工程电气项目能够将固有的风险管控好,出现风险的概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政府工程电气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克服了一些突发的风险,备案工作水平有所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风险分析工作,以此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推动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颖,荆明野.基于pmo的政府工程多项目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j].经济师,2015,01:30-31.
[2]高山.我国政府工程代建制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经济,2014,03:24-27.
1 概述
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创新升级和市场竞争压力。基于产品研发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突破重围,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然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是一项长期导向且具有高技术风险的活动,常常面临失败的“窘境”,这迫使了制造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不得不谨慎地管理项目技术风险,通过对各类复杂动态技术风险的预测、识别、分析、评价等流程,最大程度上完成对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控[1]。本文以A公司洗碗机新产品项目为例,通过建立有效的技术风险管理分析与评价方法,形成对制造企业新产品项目研发的技术风险管控模式,帮助制造企业建立标准化流程化风险管理的思维,对新常态经济下的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管理过程
技术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类别,其主要目的是在研发类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技术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从而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实施跟踪,最终实现项目目标[2][3]。研发类项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为项目的成功带来了很多技术风险。新项目研发过程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计划执行,不仅与项目进度计划是否合理,同时也与技术风险管理是否有成效有很大的关系[4]。从A公司大量的新产品开发实践来看,项目研发的技术风险管理模型大致如图1所示:
技术风险管理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整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必须带领团队首先识别项目中潜在的技术风险,并对其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好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增加项目的成功率,同时也间接地降低了项目成本[5][6]。换句话说,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的关键是如何做好量化分析,并形成控制策略。因而,风险管控模式的建立重心在于“风险量化”,并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一对一的改进策略和监控反馈策略。因而,本文的重点是以A公司洗碗机新产品项目研发为例,建立对该项目“风险量化”和“风险评估”的管控模式内容,形成关键管控体系环节。
3 A公司新产品项目的技术风险管控模式设计
3.1 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流程与风险分析方式
A公司的洗碗机项目作为满足潜在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自主研发设计及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都涉及了复杂的技术风险问题。从该产品项目开发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三阶段、七环节,即:
①产品定义:涉及了项目团队建立、可行性确认;
②产品设计:涉及了设计细节及模型、长周期要件释放;
③产品制造:涉及了首次小批量试验、二次小批量试产、大批量产。对三阶段七环节的技术风险分析可以分为前置风险分析和失效模式分析两部分内容,如图2所示:
3.2 新产品开发的前置风险分析
在复杂产品开发流程步骤基础上,由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组成的风险管控小组对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活动进行定性的归纳演绎法,细化风险条目,进行风险定量计数,形成系统的技术产品项目的前置风险分析评价体系,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分析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以洗碗机产品关键环节的可行性确认环节为例,进行前置风险分析如表1所示。
由表1中不难看出,洗碗机产品的风险管理在项目开发的“定义”阶段中的环节1-2是持续进行的,是个动态的过程。在环节2的可行性确认过程中,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项目技术风险进行再次可行性识别与分析,形成持续前置风险分析反馈,从而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及措施。在项目“定义”阶段的环节2中,通过风控专家组对风险指标分析评价看出有3项风险级别分数是在15-25分,属于高风险事项,应在后面项目阶段及环境中进一步具体化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3.3 新产品开发的失效模式分析
前置风险分析只是项目产品开发启动阶段的一项重要模糊风险分析,它集中判断了风险的主要表现和特征,具体风险存在之处需要在设计与生产环境进一步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判断。FEM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7]。通过实行FMEA,可在产品设计或生产工艺真正实现之前及其过程中发现产品的具体技术及硬件弱点,可在原形样机阶段或在大批量生产之前确定产品缺陷,从而及时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been explain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for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 and also has been introduced someth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assessments processes. Then it has been put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Risk evalu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社会矛盾逐渐高发起来。目前的社会矛盾覆盖的领域广泛、涉及的门类众多,未来有进一步加剧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比较受关注的方面有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劳动就业、劳资纠纷、生态环境、分配不公等。从社会稳定风险定义出发,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时存在的对社会和群众生产与生活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1]。
一般来说,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于投资项目产生的外部性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努力让其影响朝着正的外部性方向发展,在不损害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尽量降低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从而避免发生。本文阐述了在实际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二、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根源是决策机制的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各地因重大项目建设导致的社会风险问题时有发生,如2004年33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因移民问题处理不善而导致的群体性械斗事件、2005年国华定州电厂灰场工程因征地补偿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导致的恶性械斗袭击事件、2006-2009年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未能广泛征求民意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四川省什邡市钼铜项目因群众担心环境污染引发的以及近期陆续出现各地群众由于担心PX项目的污染问题而导致该类项目陷入了“落地难”的困境[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部署,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将陆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工作。由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是一项新的业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共探讨:
1.部分项目的项目单位未委托有相应类别资质的单位编写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有些项目单位自己简单的编写了项目的社会稳定分析报告。由于站在立场不同,项目单位往往会隐瞒一些事实,努力避开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的“失实”,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埋下了社会风险隐患。
部分编制单位角色不清,在没有受到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委托的情况下,错误的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编制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识别不够全面,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仅对环境风险及征地拆迁进行了识别,忽视了选址、土地利用、移民安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风险。
风险调查方式过于单一。部分编制单位仅仅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并且调查对象过于单一,真正的利益相关者没有调查清楚。此外,部分报告全盘引用环评报告中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忽视了该调查仅仅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项目是否可行,实际上是不够全面的,需要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单位进行其他风险因素的补充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风险分析方法过于简单,有些报告仅仅定性的分析了可能产生的风险,没有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分析社会稳定风险。部分风险分析报告措施过于宽泛,可实施程度不高。
部分风险分析报告没有给出风险分析结论,无法判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后是否属于低风险,是否处于可控范围内,导致项目审批或核准无据可依。
风险评估报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评估单位缺少对项目的详细补充调查,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影响风险评估的结论,另外一方面评估方法还存在着单一性,比如比较前沿的研究方法“逻辑框架分析、层次分析法”等在目前的评估报告鲜有见到。
三、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策略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的主要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建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编制单位由有相应行业的工程咨询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而不是有项目业主自身完成,这样更有利于体现工程咨询行业“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防止走过场。
关于风险识别,建议从规划选址、征地拆迁补偿、工程施工组织、生态环境、项目管理、经济社会、安全卫生等多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调查应列出调查者的组成人群及名单、问卷的问题及调查结果统计,复核调查范围是否全面,是否调查了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不利影响者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专家和社会组织态度,应对调查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
风险估计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风险措施应更加具体全面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对于低风险的重大项目,根据分析出来的风险隐患、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提出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策略
1.建议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委托实施主体时优先考虑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利用其丰富的项目前期工作经验把好项目的“稳评”关。
2.在完成评估报告之前应提供项目前置性文件,即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及环评等。项目的规划、土地、环评等手续如已完成的,其结论可以直接引用。
3.认真审阅由项目各编制单位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认真审阅拟建项目前期审批相关文件(含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及环评等前置性文件),如有可能,地方发展改革委在制定社会风险评估细则时相应要求国土、住建、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前置性文件审批过程中增加社会风险评价,以便于提前介入并提前掌控风险。
4.现场踏勘及补充调查、广泛征求、充分听取意见。评估主体根据审阅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直接开展或要求项目单位开展补充民意调查,可通过公示、走访、座谈会、听证会,当面听取意见,客观真实反映广大群众意愿,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
5.评估实施主体在广泛征求和准确掌握民意的基础上,应邀请委托单位、项目业主、相关专家(工程技术专家、项目施工组织专家、环保专家、维稳专家等)和各个职能部门代表(当地政府、规划、环保、国土等)参加会议,重点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论证。对风险分析篇章的内容和程序、评估的方法、识别的风险、反映的意见、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评判的等级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评估论证,核实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确定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高、中、低的哪个等级。
6.编制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主体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的修编稿,编制评估报告,提出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上报项目委托单位,作为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对于无风险、有较小风险、有较大风险和有重大风险的评估结论,做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建议[2]。对于风险较小或者没有风险的事项,应提出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风险妥善控制在预测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把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变堵截为疏解,使各类矛盾化解在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内完成,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型信息系统 实施风险 分析模型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是指对大型信息系统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以及单一风险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事件发生的必然性等特点。大型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它涉及到组织运营的各个层面,实施周期长、难度大、对象复杂,因此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性。本文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参照COBIT标准重新设计分析矩阵,进而构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模型。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的矩阵分析方法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期工作,如果不能对大型信息系统进行充分、准确的风险分析,就很难全面把握风险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难以完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传统上风险分析多采用核对表、风险清单等方法,由于这些方法要依赖于个人风险管理经验,因此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就显得过于简化。此外,风险分析还可以采用分类结构、阶段风险报告等方法或项目风险分析工具,但是由于分类结构对项目状态和分类方法极为敏感,如果分类结构覆盖不全面,则无法得出正确结果,反之,大而全的分类结构则可能会因过于细致而可能漏掉一些重要风险。
风险矩阵分析方法是识别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化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时,风险沿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即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时间维)和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相关因素(领域维),以此表示风险在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分属不同的领域。
(一)基于时间维度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划分
基于时间维度的风险分析体现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处的阶段不同,所对应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有多种方法。SAP在R/ 3过程参考模型基础上于1996年提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划分为项目准备、业务蓝图、系统实现、最后准备、投入运行和支持五个阶段。金蝶公司提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分为项目组织、系统培训、系统定义、数据准备、系统切换、运行维护六个阶段。许多学者提出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过程模型,包括四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和六阶段模型。Rose在研究大量大型信息系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的五阶段模型,包括设计、实施、稳定、提高和提升;M.Lynne.Markus和C.Tanis提出的四阶段模型包括准备、执行、调整和上升;通过整合上述两个模型,G.Shanks等提出四阶段模型,即计划、实施、稳定和提高。也有的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按照IT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运行维护五个阶段,或者IT规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系统集成、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七个阶段。
上述划分方法从划分角度和涵盖范围上来看,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以上划分方法大多是从软件开发商的角度划分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然而,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还涉及到组织战略、管理流程和持续改进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划分方法忽略了大型信息系统实施业主的主导地位,脱离了实施环境和组织的实际,并有可能遗漏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风险因素。其次,上述划分方法大多依据IT项目管理的过程,从范围上没有包括IT战略实施、IT监控、IT评估等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必要组成部分。
IT治理研究院提出的COBIT标准把IT工作流程分为四个域(Domains),分别是规划与组织(Plan & Organise)、获取与实施(Acquire & Implement)、交付与支持(Deliver & Support)、监控与评估(Monitor & Evaluate),从系统实施业主的角度,从全面IT治理的范围比较全面、准确地定义了IT系统实施过程,避免了上述缺陷,为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提供了参照标准。因此,采用这一定义进行基于时间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划分,能为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确立良好基础。
(二)基于领域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因素的设定
此文中的领域是指整个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所涉及的范围,是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因素的来源和产生主体。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因素分析在经历了技术系统理论、人机系统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在技术系统理论的阶段,笔者认为IT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建设的成败在于系统硬件和软件等技术因素。人机系统理论认为成功实施信息系统要受到技术与管理两个领域的因素影响,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优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外,更强调组织要素,特别是强调组织中人的素质、观念和态度等组织文化方面的内涵,认为信息化的过程是组织有计划的变革过程,从而最终达到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组织水平的提升。
在这里,技术、管理和组织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形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领域、管理领域和组织领域的统一,各个领域的风险在时间坐标上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施大型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原来组织结构、管理思想、决策方式、工作方法等;反之,大型信息系统实施要在适当的管理下开展,包括技术管理、实施项目管理等。信息技术改变组织原来的业务流程,建立基于共享的资源平台;反之,组织原有的流程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需要组织全力推进流程重组。
因此,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信息系统实施的本质和信息化过程的规律,因此,在领域维中设定技术、管理和组织三个方面,能够全面反应大型信息系统风险因素的来源和产生主体。
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分析矩阵模型的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阶段和实施相关因素是风险分析矩阵的两个维度,本文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风险集合,见图1。
风险分析矩阵模型中的风险项描述
(一)环境风险
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由此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称为环境风险,其中包括经济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一方面,经济环境的改变对组织的冲击巨大;另一方面,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变化也会影响系统实施进程。由于组织自身的相对稳定性导致其在面临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反应滞后,从而系统实施过程会受到一定冲击。
(二)组织领域的风险
决策风险是因系统实施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许多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有相当一部分主要是决策失误造成的。人力资源风险是指系统实施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保证从而导致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的风险。项目建设之前的决策规划人员、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施和咨询人员以及项目交付后的使用、管理、维护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支持程度、参与热情和协作能力等是大型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持续改进风险是指组织IT战略与组织运营战略不能保持一致,导致系统得不到持续改进而目标偏离或效能下降的风险。大型信息系统实施不只是一个信息化项目,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而使系统不断适应组织的业务需求并得到持续改进,实现系统的应有价值。
(三)管理领域的风险
项目进度风险是指系统实施完成时间滞后计划进度的风险。因此,在大型信息系统实施的时间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因素,将项目进度作为重要的成功因素来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是指成本严重超出项目预算的风险。如果实施业主不能有效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项目成本严重超出预算,会造成实施失败甚至财务困难。系统转换风险是系统转入正式运行时部分或完全不能达到系统目标的风险。系统转换是大型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等各要素整体参与的过程,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如果系统转换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将产生不可预料的问题。流程重组风险是指业务流程重组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
流程重组风险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流程重组的规划风险。业务流程改造目标风险是否明确,管理职责定义是否明晰,流程重组的承受力和可接受程度有多大等问题需要做出细致规划,否则会导致流程重组的失败。二是流程重组的偏离风险。业务流程重组但应避免脱离业务实际,以及不能与系统进行技术匹配。三是流程重组的政治风险。流程重组必然涉及各方面的管理变革,可能会因工作惯性、利益冲突等原因受到抵制,使实施过程复杂化。四是流程重组的数据风险。系统业务流程和功能变动后,如果数据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导致数据失真,引起组织运营风险。系统合规风险是指因系统流程、数据、内部控制等管理问题导致组织违反法律、规章和组织内外部相关标准的风险。系统中数据的输入、存储和输出形式隐蔽、可视性低,内部控制环境、标准尚不能完全适应IT技术的特点,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对大型信息系统没有针对性,因此组织将承担着更大的合规成本。
(四)技术领域的风险
系统选型风险主要表现为对系统软硬件供应商及软硬件的选择中存在的风险。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是大型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对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影响很大。因此,实施业主应通过管理诊断和需求分析明确组织的管理需求,考虑组织业务需求与大型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通过投资效益分析确定系统成本定位,同时关注系统的稳定性、集成性和成熟度以及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项目质量风险是指大型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结束时交付物不能达到标准,以至于不能满足系统正常持续运转的风险。符合标准的项目交付物应该包括稳定、安全、灵活、可扩充的软硬件平台,保持共享、集成和统一的数据和应用,丰富的行业参考信息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性以及与组织实际的适应性。系统安全风险就是大型信息系统弱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如果系统中存在弱点,在开放的环境中就容易受到外界威胁,有给组织造成损失的可能。系统维护风险是大型信息系统得不到持续维护和升级,从而导致不能达到原有目标或新目标的风险。系统维护是否正常,标志着大型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是持续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朱宗乾,程传旭.ERP系统实施风险辨识矩阵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5,9
2.刘义理.IT治理与企业IT风险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4)
中图分类号: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客户现场环境等因素的复杂,项目的风险管理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成本、进度有着重要影响,如果风险管理不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2010年3月,我担任某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牵引电力设备检测站-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项目经理。该检测实验中心是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检测实验室,在宁波、北京、广州、昆明等地有分支部门,实验人员多、业务地域广。通过LIMS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实现该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检测业务流程规范化(符合国家检测技术标准17025)、检测报告的文档电子化。
该系统拥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功能,包括检测实验业务流程、计量校准业务流程等多个复杂的轨道交通实验流程,仪器仪表管理,检测校准校品管理,实验室资源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检测人员管理,试验场地试验室视频监控管理等功能。同时此项目也是该单位三大技术平台:设计研发、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三大技术平台的信息化项目,公司管理层对此非常重视。项目建设周期一年,业务结构复杂,涉及人员、地域较为复杂,因此,该项目的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平稳运行,我们项目组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做了精心准备和充分的工作。
1 制订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
针对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召集客户的关键
用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相关的专家,就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计划举行了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职责分工、风险管理的计划安排。由我方一名项目风险管理员和客户方的质量管理员全程负责项目的风险管理,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风险管控作了具体的安排。
2 全面深入的风险认别
根据项目组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我们组织了项目干系人,如客户、客户领导、项目组全体成员、技术专家、领域业务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召开了项目的风险识别会议。会议上,大家从技术方面、业务方面、项目实施环境方面、项目管理方面,结合历史项目的经历和当前的现状,提出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20多种。具体风险有: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试验产生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压力的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力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异地实验室实验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HR系统集成的风险、以及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的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等等。
3 专业仔细的风险分析
根据在风险识别阶段产生出来的20多个风险记录,项目组专门组织了相关专家、项目干系人召开风险分析评审会。从风险发生的环境、发生的概率、以及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程序做出专业的分析。重点对以下主要风险作出详细的分析,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分析,实验室振动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设备的干扰风险分析,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整合风险的分析,异地实验室数据传输准确性的风险分析,LIMS实验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SAP、PDM系统集成的风险分析,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以及项目工基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风险分析。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都一一作了风险分析,并更新了风险记录属性表格。
4 周密细致的制定风队应对计划
通过风险分析过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特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项目组对将要面对的风险,由相关领域专家、客户的业务专家、项目相关干系人制定了风险的应对计划。特别是针对优先级前几位的风险,制定了详尽、周密、有效的应对计划。针对实验室大用户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我们项目组的技术专家对软件架构重新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先进扔分层体系架构,同时,从硬伯上采用两台服务器集群,增加系统对大用户并发访问的处理能力。针对振动实验生产的海量数据对系统存储的传输,技术专家提出了通过对实验设备采集数据进行压缩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压缩处理,减轻数据传输压力和存储空间。针对实验室环境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路的干扰的影响,项目组技术人员与网络技术专家深入讨论,采用优质具有高抗干扰的网络信号线,同时在特高压、大电流的实验现场布线中采用套两层PVC管的方式架设线槽,减少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线的干扰。对于实验室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我们邀请了客户的业务专家、业务流程专家对检测业务流程和校准业务流程时行了梳理和优化,特别是两类流程整合后的对系统数据的影响时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的整合方案,也制定了相关的补救措施。针对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业务系统的接口风险,我们组织了SAP、PDM、HR等系统开发实施供应商,从他们各自的系统的平台、系统架构、开发语言方面时行了分析,并制定了与核心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规范、简化LIMS与各核心应用系统的接口设计,减少系统接口带来的风险。对于风险记录中其它风险,也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计划。
5 持续有效的风险监控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项目组根据项目风险计划安排,结合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重点跟踪了风险分析中主要风险、优先级高的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节点,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审计、风险评审,对已识别出来的重点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的偏差分析和风险审计。例如对实验室大用户量并发访问对系统的压力风险,实验室特定实验海量数据对系统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实验室现场特高压、大电流对信息系统数据线的干扰风险,检测业务流程与校准业务流程整合的业务风险,LIMS系统与其它核心应用系统接口风险,检测实验样品数据准确性风险,项目工期紧对项目质量影响的分析,进行了重点跟踪、评审,审计。同时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分析、评估。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在系统开发周报,系统开发月报中,对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进行管理,同时,在项目的试运行期间同样在系统运行周报、系统运行月报中也重点关注了风险管理工作。
总之,通过我们项目组在LIMS实验室系统建设中对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了该系统的顺利上线运行,没有对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柳纯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Project Risk Management[M].机械工业出版社.
[3]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新西兰农林部(MAF)是新西兰风险分析的主要管理部门,风险分析一般由MAF或MAF所管理的外部咨询机构来承担。在风险分析实施过程中,新西兰成立专门的风险分析项目管理组负责,该小组由项目管理者、项目团队组成。项目管理者在风险分析中的职责是:进行内部联络、公布利益相关者对风险分析的咨询、收集利益相关者提交的反馈意见、出具风险分析报告;由项目团队具体实施风险分析工作等。风险分析报告的初稿完成后,需要争取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评议,评议的时间一般是6周,之后也要对所有提出的评议意见进行分析。完整的风险分析报告通过项目组、工作组以及外部顾问的认可,并考虑了各个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后公开风险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风险分析范围
新西兰的风险分析主要集中在有机体或病害、物品或商品、传播途径、运输工具等。对进口货物的风险分析主要是指对进入到新西兰的有关物品、运输工具等所携带的有机体、病害进行分析。物品可能是一系列的商品或单一商品;有害生物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风险分析框架
新西兰风险分析框架是依据现有的国际标准OIE(国际兽疫局)和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框架制定的,并在某些方面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扩展。风险分析框架包括:危害确定(Hazard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风险交流和记录(Risk Communication and Documentation)。
危害确定是风险评估之前必须的首要步骤,确定可能或潜在可能传入新西兰的、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商品、有机体或病害所造成的风险。在确定危害之前,需要收集和记录大量正确的信息。危害确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特定有机体或病害传入的风险分析;与传播途径的风险;审议或修订了措施和政策的风险分析。
在风险评估步骤中,风险分析专家对新西兰境内潜在危害的进入、暴露和定殖可能性以及对环境、经济和人类造成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目的是确定代表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的危害。风险评估包括四个步骤:进入可能性评估、暴露和定殖可能性的评估、结果的评估、风险估计。
风险管理是指有效地管理商品或有机体所带来的风险,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将风险信息和风险结果双向、多边交换和传达,主要是指有关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交流。
风险分析的方法
新西兰的风险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际中还会用到半定量方法。定性分析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常常会加入专家的一些观点。半定量方法是指对定性的程度给予部分量化,但所给出的数字与可能性或结果的实际状况不一定能构成准确的关系。
项目的经营策划本质上是进行项目成本风险控制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依据是风险控制原理。基本原理是:首先进行风险辨识,判定风险出现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针对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或降低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或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是,第一步,罗列所有的经营活动过程,针对每一个经营活动过程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罗列出来,再分析各个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发生的概率,确定风险等级。针对每一个风险采取控制措施,最后,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后的风险等级,当风险等级降至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时,不再进行分析。对降低等级后仍不能接受的风险,进行第下一轮的分析、控制循环,直至达到目的。如发现采取任何措施后仍存在不可接受风险,则可考虑承担违约损失,终止合同。
经营策划的必要性
经营策划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预期收入,并制定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工程项目的最终产品一般是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系统、通讯系统等工程实体,其特点是:投资总额大、施工过程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等。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经营风险较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风险。
工程项目的复杂多变同时也给能力较强的企业提供了利润增长的机遇,如赚取材料价差等机会,经过策划,在机会出现时,则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前期经营策划十分必要,策划的水平高低将决定整个工程项目的总体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
经营策划的内容
经营策划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
说明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承包范围、工期要求、涵盖的专业内容、工程实物量、工程特点、工程难点、工程相关方(包括业主、监理、联营单位等)情况。
经营总体方案
工程经营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分包范围、分包方式、项目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经营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拟采用的先进技术及其成本、效益预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项目经营风险分析
项目风险分析主要是罗列全部的项目经营风险,并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概率、造成的损失等,确定经营风险的等级。风险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合同风险分析:垫资风险、材料价格风险、业主反索赔风险、合同不确定内容的风险;
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气候风险、外部社会环境风险(窝工、工期延误等可能性);
组织模式风险:分析拟采用的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经营模式可能产生的风险
作业风险:各专业工程的施工工序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及不良后果。本项内容繁杂、分析工作量较大。
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可接受的风险,一般风险等级较低,出现的概率较小,即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可忽略不计, 而消除此类风险,企业消耗的成本将大于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对此类风险仅需辨识,不采取控制措施。
对企业不能接受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等级,或转移风险。
对合同风险、环境风险、组织模式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消除风险产生的条件,规避风险或转移风险,或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
对作业风险,需在专业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采取技术保障措施、安全保障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如采取架设、隔离等安全措施;加大预制深度,减少高处作业,降低风险等。
经营风险控制的分析、对比工作量较大,且需要进行二至三轮的循环,不断降低风险等级,直至全部风险达到企业可接受的等级。如仍有风险等级较高,企业无法接受,则需要与业主进行协商,终止合同,并承担违约损失。
利润增长点分析
在进行风险分析的同时,一般会发现可能出现利润增长的方面,对此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做好制度、措施方面的准备,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利润增长点应包括以下内容:
合同利润:工程量变化、材料价差、索赔等;
组织措施降耗:合理组织,消减人工峰值;加强管理,合理降低材料损耗等;
先进技术运用:运用先进技术,如自动焊接技术、电动倒链技术等降低成本;
市场开拓:利用现有资源,承揽额外的工程任务。例如,利用大型吊车就近承揽吊装任务,以最低的成本增加获取较大的营业收入,达到摊薄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或利用保运人员承接短期的零星工程等。
市场开拓需要熟悉周边环境,预测潜在市场,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
工程项目经营策划的要点
经营策划是超前管理的手段之一,其可操作性、准确性,取决于经营策划的水平。工程项目经营策划应细化至作业工序,以加强策划的可操作性;应进行充分的调查、收集基础信息,提高策划的准确性。
总体方案策划要点:
总体方案是经营策划的总体框架,决定了策划的总体定位高度,因此应慎重选择总体方案。确定总体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注意核实项目的主要工程实物量,保证策划分析的基础数据准确、细致,从而保证策划的可操作性、准确性。
重点进行项目特点分析,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资源情况、施工的技术质量难点、HSE控制难点、极端天气的影响、项目生产工艺对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充分分析工程的各方面特点,为抓住重点进行管理做好准备。
分包范围
---如分包单位的成本+总包单位的管理成本,小于自行施工成本+管理成本,则应考虑分包,并分析分包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控制措施;
---如工程涉及专有技术,自行施工困难,则考虑分包,并考虑分包风险。
---受资源限制自行无法完成的工程量,考虑分包,并考虑分包风险。
---将风险较大的工程与较小的工程搭配分包,使分包单位的总体风险降低,便于分包风险控制。
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般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容易照搬公司的管理规定,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注意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针对每个工程特点提出管理措施,突出管理的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风险分析要点
风险分析的主要工作量集中在作业风险分析上,全部工程按专业分解至工序,再分析每道工序的风险,罗列出的风险数成千上万,然后对每个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此过程可能循环二至三次,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和精力。
如作业风险分析水平较高,则总体工程的风险可实现真正的预控,防止出现大量的事后补救现象,对成本的节约作用不言而喻。但如风险分析时分解不够细致,则可能遗漏重大风险,使风险策划化为空中楼阁。
合同风险、环境风险、组织风险的分析,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基础的调查工作,再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本项分析需要综合知识、能力较强的人员完成,一般人员难以达到要求。
风险控制措施要点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强调针对性,任何措施必须针对于某一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风险分析中列明的风险成千上万,而每个控制措施一般不止一项,因此,控制措施的数量庞大,非一己之力所能承担,需要将控制措施落实到职能部门,传达到作业层的岗组,发动全体人员落实控制措施,充分依靠团队力量完成控制。
为提高主动进行风险控制的积极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控制的实际效果。
充分利用管理软件、先进技术,提升控制能力。管理软件课利用微机和软件系统消除大量人为波动影响、减少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将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解放出来,用于事前的控制、分析,可极大的提高管理效果。先进技术可大大降低操作难度,降低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降低作业风险、提高功效,从本质上实现风险控制,提升风险控制的总体水平。
利润增长点分析要点
利润增长点分析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机具、材料,实现额外的营业收入。
先进技术的运用,可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利润增长点应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运用;
先进的管理软件、理念,可提高施工组织效率、加强材料控制,对降低成本有较大帮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油产量已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石油生产的特大型企业,对保障石油供应责无旁贷。开拓海外油气市场是油田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油气勘探的发现规模逐渐变小,勘探难度逐渐加大。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储量,是勘探面临的重要课题。勘探投资组合和风险分析与管理将成为勘探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是根据油田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而研究,旨在对跨国勘探开发风险分析和经济评价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
1 理论基础
风险管理发源于美国,二战后,开始传入德国、法国和日本,研究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在我国,风险管理刚刚起步,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虽己在各行各业开展研究,但大量关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处理等过程的研究结果集中在金融业和保险业,而对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风险管理还处于未被人们认识的阶段。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它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两大内容。
(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
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评价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确定其严重程度的顺序和对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中,这三个阶段常常相互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
(2)风险管理决策与实施
风险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可行性进行周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它包括风险规划、风险控制、风险监督三个阶段。
风险规划是制定风险规避策略及具体实施措施和手段的过程。风险控制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的规避措施,并在项目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新的规避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风险监督则是监视项目的进展和项目环境及其因素的变化,核对风险规避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
2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分析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描述,为风险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2.1 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特征和识别
1. 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特征
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模糊性和流动复杂性,带来了油气开采行业的高风险性。具体体现在:(1)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2)综合性风险高;(3)投资回收期长;(4)地下资源量的不确定性高;(5)高风险伴随高利润。
2.风险识别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区块选择的机会多,完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投资风险大,勘探开发的面积、时间和所获利润有严格的限制。
本文主要运用风险因素预先法、环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进行分析。具体思路如下:
(1)根据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详尽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及早采取措施。
(2)利用环境分析法对项目所处环境给项目带来的内在风险进行识别。
(3)利用问卷调查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较全面地识别和把握各类风险的特征,以便更好地采取相应对策。
2.2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的思路和原则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一组较为客观的指标体系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本思路如下:
(1)评价要结合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特殊性,并紧紧围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评价指标的选择尽可能的全面、客观,突出综合评价的特点。
(3)评价结果不仅满足评价对象的排序,还要为改进和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提供思路。
同时,为保证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可比性,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要综合地揭示海外勘探开发项目风险的整体信息。
(2)层次性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有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进关系,组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关联的整体,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3)系统性原则,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受各种因素及其组合效果的影响,采取系统设计、评价的原则,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4)可行性原则,选择的指标应适应现行的勘探开发工作的实际,指标设计方法简便易行、体系科学合理,含义清晰、数量得当,提高实际评估的可操作性。
2.3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选取
建立合理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全面考虑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的构成要素,并结合油田的实际情况,选取的评价指标为:
1.环境风险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在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中,由于未预见到的政治因素变化而给项目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有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政策变动风险和资金移动风险四种形式。
(2)法律风险主要指石油法规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3)经济风险是指由于项目运行过程中与项目有关的经济因素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源主要有东道国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及相关项目的运行情况。
2.地质风险
地质风险是可采油气藏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地质的复杂性与资料的缺乏和心理上的因素。它的评价指标分为五个单项地质条件:烃源条件、储层条件、保存条件、圈闭条件和运聚配套条件。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预测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差距的可能性,它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竞争状况、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等。
4.工程技术风险
工程技术风险指所估算的油气体积是否的确存在于地下,储量和开采速度是否像设计的那样。本文选取工程技术难度、地面环境和交通状况作为评价指标。
5.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项目有关各方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获利能力的风险,包括:人力资源状况、项目经理素质、组织结构、核心成员外流的可能性、合同风险、衔接风险、成员团结与协调状况等。
2.4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
根据建模的目的和所遵循的原则,本文选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作为油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过程就是针对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策略五个基本要素逐步确定问题。
目前,某油田正在操作和即将实施的海外勘探开发项目有18个,本文选取正在评估的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指标作为评价对象。
通过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对风险的分析,某油田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被评价为小、较小、中、较大、很大的概率分别为:17.52%、19.83%、34.24%、14.38%、14.03%。按照最大隶属原则,该项目的风险综合评估等级为中。从一级模糊评价结果来看,此项目风险的地质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在5个被评价对象中风险分值为“中”,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级为“较小”,管理风险综合评价分值为“小”。但埃及C区Ⅰ、Ⅱ区块勘探开发项目风险综合评估等级却为“中”。
从该油田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5大风险的22个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地质风险和工程技术风险所包含的8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值最高。所以最终的结果将更加接近于地质风险和工程技术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值,这和实际项目的风险评价结果吻合。
3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风险对策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投入巨大,因此制订项目相关的风险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实行全方位的“弹性外交”
(1)对于政治风险通常可以采取回避、保险、谈判特许三种措施。
①回避是指除非投资前东道国或地区已经发生战争、暴乱、征用财产、国有化等极端状况,一般不轻易停止投资计划的实施。
②保险是对处于有政治风险的地区的资产保险。当风险发生并给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后,保险机构按合同支付保险赔偿金。
③谈判特许是在实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之前,应设法与资源国政府谈判,并达成协议,获得某种法律保障,尽量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
(2)对法律风险,在项目实施前要详细了解资源国对外资的立法形式和立法内容,对相关法律文件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同时,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尽量做到防范于未然。
3.2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就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地质风险分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降低地质风险的途径:
(1)用先进地震勘探技术提高数据的精度,建立适合不同类型的石油储层的地质思维,在此基础上对构造及油气的存在做出恰当、准确的解释,同时通过其它途径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然后将利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地质成功概率的计算,当所的结果较低时,要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其它区块。
(2)参与地质风险评价的人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各种因素的认识保持客观的态度,尽量减少主观原因造成的计算结果失真。
(3)杜绝决策者的作风和各种私心杂念,使决策者做出的决策真正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3.3 建立科学投资决策方法
减少海外勘探开发项目市场风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有效的谈判或影响力获得特殊的有利条款;二是为降低一定比例的前期投入而自愿放弃一些项目股份。这些方法都要求合法的转移风险。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两增强、两掌握”:增强技术评价的可靠性,把握项目的发展前景;增强经济评估的实效性,把握经济风险要点;掌握风险分割原理,合理分摊风险,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过分负担;掌握石油企业财务策略,实现风险转移,充分运用资本经营,选择好资本经营杠杆的支撑点,使有限的资本发挥更佳的作用。
3.4 搞好项目工程技术论证
根据勘探开发对象的地质、地面条件,勘探开发阶段和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合理地选择和配置各项勘探开发技术是项目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工程技术的论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根据项目的地质任务,确定拟采用的工程技术种类。
(2)通过资料收集和评估,提出单项工程技术框架方案。
(3)完善工程技术方案,编写论证报告。
3.5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TV731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我国水能资源的可经济开发量和蕴藏量均居世界首位。进入21世纪,从国家实施‘西电东送’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水电站施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水电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水电施工工期的客观要求,很多情况下,不同的施工作业需在同一个时闻段内进入相同的地点作业,从而导致了作业交叉。此种交叉作业由于其自身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使水电站施工变得复杂,不安全因素增大。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可以将水电站正常施工的安全风险量化,能为提高水电站的正常施工提供建设性意见,是保证正常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做好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工作,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与安全,保证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国内安全风险分析的研究及发展
随着安全管理的实践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年来,我国水电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不少问题,如何将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量化,已成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在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量化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探索出有效控制交叉作业的方法,是保证正常施工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尽量避免因作业交叉可能产生的事故。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现代安全管理、传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的健全、完善、提高。传统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有如下特点:(1)基本上凭感性认识、经验分析、处理各类安全问题;(2)定量评价安全的问题较多,缺少定量概念;(3)发生事故后吸取教训,制定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二)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以减少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职业病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方法来付诸实施,实现响应目标。具有以下特点:(1)实施水电站施工的系统安全管理。从水电站系统整体性出发,全面地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有效地制定对策,提高水电站施工系统的安全性;(2)测和分析水电站,交叉作业施工系统中的事故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故障,不安全因素,对机械设备、生产设置、施工(生产)等进行安全评价;(3)依据信息流指导,保证水电站施工的安全管理,不断的向前发展;(4)对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进行安全定量分析。方便对事故的危险性进行预测,从而选择最优方案,为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电站施工中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对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从其具备的“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特点作为分析出发点。先从单一作业安全风险,从得出分析结果中再按照各作业危险程度的大小和重要性,进而有重点的来
确定交叉作业综合安全风险值。
(一)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单一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先确定作业中的危险点,其次再借助LEC法将危险点转化成安全风险,最后计算该岗位作业的安全风险值。为了利于以后交叉作业安全风险的计算,虽说每个作业的危险点数量和类型都难免存在差异,但还是对单一作业安全风险选取得分率的方式统一进行分析。从而更有效地对安全风险计算结果与安全风险等级对比分析,以确定安全风险水平。
(二)单一作业安全风险权值
关于各类型作业的安全风险权值可通过往年事故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一般来说,哪个类型作业发生事故次数越多,且引发的后果也相对严重,其作业权值就相对更大,所以这一步的计算分析,就要搜集整理好有关该单位的相关真实可靠科学往年事故类型统计分析图,当然在实际计算中,也可以根据自身工程单位的资料情况,如单位那些类似项目的事故统计分析的报告或已发生的事故统计信息,总之,计算要建立在可靠实用的数据基础上,进而依据事故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来判断各类型作业的权重。此外,在计算过程中也应考虑各类事故的影响范围和伤亡程度。原则上,应按照分析选取发生概率较大的危险点对应的事故概率按一定比例进行累加,从而将相关的作业类型进行其安全风险权值一一确定下来。
三、提高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的措施
安全生产指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其它小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而水电站在建设中通常具有高处作业多,控制面广,工程规模较大,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作业位置多变,安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大的特点,因此安全控制是水电站施工中一个难题,提高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安全风险分析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水电站施工中的质量,因此,为保护水电站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一)把握施工安全控制的特点
1、控制面广
由于水电站建设工程中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规模较大,所以在建造过程中作业位置多变、流动多、安全控制工作涉及范围大、高处作业多、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多、控制面广。
2、控制的动态性
因为水电站建设工程项目的单件性,使得每个项目工程均处不同的条件,所面临的防范措施和危险因素不同,员工在面对具体的生产环境时,即使有经验的员工仍须适应变化的情况。
3、控制系统的交叉性
水电站施工项目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安全风险分析需把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和工程系统结合起来。
4、控制的严谨性
1.2主要内容
1.2.1系统统计分析从HSE管理的角度看,首先要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和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分析运行潜在的HSE系统风险,在有利于HSE管理的基础上,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模块划分。
1.2.2节点统计分析节点风险分析就是在系统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风险管理模块或某一项活动层层剖析为若干连续的步骤,列出所有的工作环节或节点,分析每一步骤或节点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隐患,然后按风险来划分工作节点,最后针对每一节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
1.2.3概率统计分析虽然有了系统风险和节点风险分析,掌握了各种风险所在及危害大小,但还需定量地掌握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收集分析已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并进行概率统计就可以初步掌握在该地区工作或某一项工作中哪些是最容易发生HSE事故的地方,风险管理就是首先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2]。
2“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方法的实践应用
2.1系统风险分析结合地面监督站自身单位实际和当地内外部环境,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首先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分成现场监督检查、地面建设作业、交通运输、办公区域、外部环境、其他活动等六个系统模块,全面分析运行潜在的HSE系统风险。同时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依照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危害程度等从总体上建立了五级风险分级评估体系,依据不同的风险等——不同的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管理流程也相应不同,见下表和图1[1]。
2.2节点风险分析
2.2.1监督活动HSE节点风险分析现场监督运行从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生产辅助作业三个方面,划分为接受任务、编制监督计划、确定巡检路线等20个作业节点,依据每个节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在监督运行过程中某个节点针对车辆伤害、住宿火灾风险制定了住宿十不选择,出差十不选择,行车十不选择等规程。
2.2.2钻前工程HSE节点风险分析钻前工程从项目准备、实施、收尾及生产辅助作业四个方面,从土建施工作业-基坑开挖土、建施工作业-机械挖土作业、土建施工作业-土石方爆破作业、土建施工作业-砖等8个作业分为46个节点,识别风险控制关键点。并依据每个关键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图2,并融入JSA工作分析表、岗位检查表、此前出现的事故案例等多项内容。
2.2.3管道工程HSE节点风险控制指南管道工程从项目实施、生产辅助两个方面,从线路接桩、测量放线、施工作业带清理和便道修筑、防腐管的运输、沟上及沟下组装、公路、河流等穿越施工、焊接工艺、防腐工艺、管道下沟回填工艺、清管通球及试压工艺、管线连通、管沟开挖工艺、场站建设等十三个关键作业,分为28个节点,识别风险控制关键点。并依据每个关键点制定相应的节点风险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如图3,JSA工作分析表、岗位检查表、此前出现的事故案例等多项内容。
2.3概率统计分析通过系统风险和节点风险分析,基本掌握了各种风险所在及危害大小,我们在此基础上收集了73起事故案例,定量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对发生频率高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统计分析,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及车辆伤害事故发生频率最高,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3效果和结论
通过“三位一体”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地面建设现场监督查隐纠违能力大幅提高,与2013年未应用方法同期对比,累计查出隐患总数由3898上升为8469,同比增长117%;查出违章行为数由265上升为1047,同比增长295%;叫停累计次数由165上升到1683。且今年到目前为止保持了地面建设板块的安全形势平稳运行,取得了显著安全效益。通过在地面监督站的实践应用,我们深切感到在HSE管理中必须要有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管理思想和观念,只要有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制,应用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坚持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尤其是本文提出的系统风险分析、节点风险分析、概率统计风险分析方法等,就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HSE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