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8: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干部教育培养,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意义,不仅是搞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还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高校学生干部不仅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还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高校各级领导、辅导员和老师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错误做法,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培养计划和方案,切实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干部要正确认识自身角色,提高自我要求。
(一)提高对学生干部教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古语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解决学生干部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部分领导干部、辅导员、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及学生干部自身认识上的偏差问题,是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增强工作实效的前提保障。做好这项工作,前提在于充分认识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事关21世纪人才培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之不若行之”,如何成为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践行者”和“指导者”?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以下目标认识: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认识加强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要认识到只有全校都关心、各级都支持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而不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或管理干部,要变“与己无关”为“人人有责”;认识到工作中常常出现的“累死个别人(主要学生干部),闲死一批人(一般学生干部)”问题的危害,积极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培育学生干部的团队合作意识;要认识到人员配置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和制度建设到位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政治、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促进学生干部健康成长。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所以,引导学生干部提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至关重要。首先要增强自觉接受教育培养的意识,增强干部岗位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干部团队建设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干部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既是干部,又是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摆正与领导、老师、同学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教育干部树立主人翁意识,将学生干部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对待,端正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责任,提高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教育他们加强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之间的关系;要求干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明确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目标
有人说,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为了实现把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需要把握这么几个环节:一要了解情况;二要进行分析;三要制定目标;四要具体实施。需要把握好以下方面:从时间上看,要对当前目标、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统筹;从内容上看,包含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素质能力,包括健全干部选拔制度、任职公示制度、定期评议考核制度、干部联系制度等;从要求来说,所制定的目标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可行性及一致性等;从实施条件来说,还要考虑硬件、软件条件问题。
准确掌握干部情况,并进行科学分析是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培养,必须深入学生、深入实际,全面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及素质能力状况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计划,对已经存在的或即将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教育培养目标制定之后,付诸实施是关键。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使教育者(包括领导、辅导员、老师等,还包括普通学生)、被教育者(学生干部个体、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目标明确,方向一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不论是制定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目标,还是具体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学生干部队伍,怎样建设学生干部队伍”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大学生“立德树人”这个中心任务。
二、统筹内容,完善机制
要实现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的应然目标,不仅需要统筹教育培养内容,建立内容体系,还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即为达到教育培养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离开了内容体系,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如赵括纸上谈兵。
(一)完善教育培养内容体系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建立内容体系主要做好以下“五个建设”:
第一,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思想建设,以德育为重点。德育目标是培养公平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及遵守集体的行动规范、秩序等品质[1]30。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加强思想建设,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全面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2]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加强社会公德主要规范教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加强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教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加强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教育(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同时,可安排传统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重要内容。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学生组织建设,一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功能”的目标要求,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健全党团组织、各级学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机构,并加强对这些组织的管理与指导。各组织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补台,充分发扬“协同作战”的思想,充分发挥出各组织应有的功能;三既要加强各组织机构中干部的教育培养,增强他们“我为核心”的思想,增强干部之间、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又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教育培养,增强他们“我为主体”的意思,要求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干部工作、自觉接受组织管理。形成“人人关心组织发展,个个参与组织建设”的局面;四要考虑各组织中学生干部的能力结构、性别结构、宿舍结构、地缘结构、业缘关系、趣缘关系甚至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搭配,以达到组织正能量的最大化。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首先,要进行作风建设意义教育。加强作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其次,要紧紧把握作风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围绕他们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干部作风、生活作风等各方面扎实开展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作风建设,不仅联系实际,提高针对性,还要改进方法,提高实效性。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制度不够完善的状况,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围绕干部的选拔、使用全过程,本着借鉴、继承、总结提炼、探索创新的原则,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制度。既要有针对一般问题的书面形式制度,又要有相对某些方面的“约定俗成”。二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保持制度的稳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使制度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
第五,加强能力建设。一要在了解学生干部能力状况的基础上,确立能力培养目标,制订能力培养计划。重点要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及应变能力等。二要将能力培养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过程与结果并重。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使他们思维得到锻炼,认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
在“五个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前提,作风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能力建设是核心。
(二)完善教育培养工作机制
所谓机制,一般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完善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机制需要处理好学校领导、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在工作过程中促进他们充分发挥出各自应有的功能。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就是要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体制不完善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紧紧抓住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等环节,将教育、培养和使用贯穿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选好种子是育好苗的前提。在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方面,要本着“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一切从利于工作出发,一切从利于人的发展出发,从严把好干部入口关,杜绝暗箱操作,排除人为干扰,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干部选拔要实行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在学生干部的使用上,要本着“既要善于放手,又要加强指导”的原则,大胆使用干部,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于犯小错误的干部,不可一棍子打死。干部使用过程中,培训、管理和考核环节一个不能少。考核干部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干部使用的质量,关系干部的健康成长。工作中,要从辅导员、教师及学生等多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干部情况,通过个别谈话、个人述职、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围绕德、能、勤、绩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综合考核。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落实好学生干部监督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民主评议等制度。对高校学生干部进行激励,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要坚持辩证原则,既肯定成绩,给予正向激励,又指出不足,给予负向激励。正向激励主要采取评优评先、精神表扬、物质奖励、职务晋升等措施,对条件成熟的,可优先发展其入党。负向激励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令其检查反省或给予降职、撤职处理。
三、拓展途径,改进方法
教育途径是促进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方式的总称。拓展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途径主要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校园环境,积极拓展学校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通过观察、暗示引导、表扬激励、批评教育等多种措施推进工作。
(一)拓展教育培养工作途径
拓展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优化外部环境,即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时,还要积极优化和谐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形式,借助多种载体,运用多种方法,积极拓展教育渠道,增强教育培养效果。
教育环境是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独立存在,并对教育活动发生复杂影响的关系及结构的总和[3]150-15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对此,教育管理者要教育高校学生干部以积极的心态客观面对,既要看正面,又要看反面,一分为二地加以分析。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积极克服不利因素。优化外部环境,要求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干部的家庭背景及在家表现情况,力争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优化校园环境,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校园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打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在拓展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渠道方面,我们要各有侧重地充分发挥出“学校领导指导育人”、“党团组织管理育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机关后勤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通过集体教育、个别教育、会议、讲座、座谈、网络、橱窗、观看录像、课堂教学、参观学习、讨论、实践活动、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
(二)改进教育培养工作方法
作为同龄人,班干部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朝夕相处,互相了解,是上传下达,沟通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班干部的作用不可估量。一个好的、有素质的班委集体,能够很好地驾驭班级、引导班级,促进班集体良性、健康地发展。所以,班委会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班干部的培养,除了对他们进行常规性的思想政治引导、具体事务工作的指导外,对班干部培养中的难点,还必须善于抓住契机,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攻克。有时常规性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引起班干部的重视,效果不大,如果善于利用各种鲜活的实例进行教育,尤其是各种经验教训,则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以下是我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对大一新生班干部进行培养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以案例分析为手段,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正面鼓励为主,及时表扬先进个人和团队。
新生初来乍到,对环境比较陌生,新任班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缺乏信心,最怕工作干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得不到同学们的信任。对此,辅导员要热诚地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对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工作职责,培养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可以及时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入学不久,学校要求每个班举办迎新生晚会。由于我所带的班是大班,共有120名同学(平均分为三个小班),如果只有班长一人去做工作,发现和鼓励有特长的同学参加晚会表演,恐怕会很吃力,于是他组织了三个小班长,共同去宣传和鼓励大家去参加活动,结果很好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很多同学踊跃报名。在班委会上,我及时表扬了班长会做工作,能够与别人配合,共同很好地完成任务。帮他总结分析:善于分配工作任务,注重团结,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班长谦虚地说,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班里人太多,才分配小班长一起做的,没想到效果居然这么好,真是人多力量大,以后会更加注重集体的力量的。在鼓励班长的同时,无形中也帮助班委树立了团结协作的意识。
班里的两个宣传委员第一次组织有才艺的同学布置了墙报,图文并茂,图画非常美,文字很整洁,我看到后,在班会上立刻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夸他们工作认真,还大力表扬了在布置墙报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帮助的其他学生。我又对班委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帮助班委提高了自信,树立了威信。受到了鼓励,大家都干劲十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认真,墙报越办越好,工作越做越顺畅,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二)反面教训为辅,明确是非得失。
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做事欠考虑,易冲动。在学校里,学生聚餐很常见,醉酒闹事、打架也是屡见不鲜。为了起到预防的工作,尽量减少因聚餐和喝酒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往往反复进行教育,但是简单地说教、苦口婆心地劝说并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用实际案例来说话,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聚餐打架事件,与该校辅导员交流、了解情况后,我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班委会,向班干部叙述了这起事件的经过。原来,临近毕业,该高校某班同学之间依依不舍,班委组织了全班同学聚餐,地点是火车站附近某自助饭店,时间是中午12点开始。结果聚到下午3点左右,饭店人员因为学生浪费饭菜而多收钱,学生不服,双方因争论而打架。叙述完毕,我让班干部们分析该校学生聚餐打架的原因。大家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临近毕业,情绪波动,人心浮躁;喝酒后口不择言,行为失控;火车站附近人多,环境复杂,饭店情况不明;浪费严重,并且聚餐时间太长,无组织性和纪律性,引起饭店工作人员反感。经过分析,大家纷纷表明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三思而后行,尽量不组织班级的聚餐活动,同学之间表达感情可以用更加健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喝酒误事且坏事,学生当以学习为重,不能鼓励和助长饮酒的风气,更要杜绝酗酒;无论组织何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事先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对时间、地点、要求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规定,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如果发生打架事件,要尽量息事宁人,必要时报警,第一时间送伤员入院诊治。班干部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积累了经验,学会了明辨是非,学会了应该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预防为重中之重,保证师生之间沟通顺畅,未雨绸缪。
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状态必须要及时了解,善于发现不好的苗头,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有时,学生对于自己的事情不愿或者不敢告诉老师,有什么困惑更愿意向同学、班干部诉说,并且要求同学保密,尤其不要告诉老师。碰到这种事情,班干部左右为难:告诉老师,似乎有告密、打小报告之嫌,容易失去同学信任;而不告诉老师,又有失职之嫌。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老师也不会去探听学生的私事。但是如有违反校规校纪、法律法规之时,班干部隐瞒情况则贻害无穷。怎样向班干部进行教育,不向老师隐瞒情况,是一件非常让人头痛的事。新生班干部没有经验,不知道事情轻重,单纯地要求他们有事要汇报,效果并不好。相反,如果结合实例来进行教育的话,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事情的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某高校发生了两名男学生打架事件,一名男生的眼睛被打伤,可是他们怕惊动老师,学校会给予处分,所以要求班干部私下解决,班干部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由于生活经验过少,虽然班干部尽心地进行了调解,打架的同学却都不满意,而受伤学生的眼睛经过几天的休养也没有好转。班干部不得已才向老师汇报。学校立刻安排受伤的学生去医院诊治,但是因为没有及时诊治,延误时机,不得不手术治疗。得知受伤学生的眼睛视力很难恢复,曾帮忙调解的班干部非常自责,后悔没有早点告诉老师。听完这个案例,班干部受到了震撼,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抓住这个时机,我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涉及违反纪律的情况,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之时,班干部有责任向学校汇报,不得包庇隐瞒,以免发生更严重、无法掌控的后果。这样,他们知道了什么事可以不汇报,什么事必须汇报。同时,向他们明确了汇报途径:若有事情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汇报,若辅导员恰好联系不到,马上向系领导、院领导汇报。
二、可喜的培养效果
新生班干部占班级人数的10%,基本上每一个宿舍都有一名班委。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对班级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会了很多工作方法,班级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对班级工作能够定期汇报;对学生中的贫困生、残疾生、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能够及时汇报,共同想办法解决,为他们排忧解难;真诚地团结和帮助同学,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班风正,学风浓。因此,作为辅导员,我对于班级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做到了成竹在胸。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头羊,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中形成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他们个人健康成长。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思想严重。一些学生之所以竞选干部,他们看重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当成获取某些利益的手段。任职后,便陶醉于其头衔,把工作扔在一边,忘记了本职工作,不把它看作是锻炼自己和服务同学的机会,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工作作风懒散、拖拉、漂浮,把自己凌驾于同学之上,对同学指手划脚,工作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影响学生干部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学生干部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2)忽视专业学习。学生干部应先是学生后是干部,学习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学生干部为了工作不惜耽误大量学习时间,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遗憾的是他们没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忽视了专业学习,甚至出现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的情况。由于学习成绩的影响,给本人组织发展、评优评先等带来限制,影响了工作干劲和激情。
(3)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学生干部, 对同学和对自己采用不同标准,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不求先进,学习上不求优秀;在工作方面,拈轻怕重,说得多、做得少,不懂得干部先干一步的道理,缺乏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在荣誉面前当忍不让,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困难面前躲躲闪闪、责任面前极力推卸,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大局意识。
(4)缺乏团队精神。“90后”学生干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习惯了被关爱和被包容,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个性的张扬,总有些奇思妙想,却不善于与同学交流沟通与合作,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当然,团队合作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5)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学生干部为了当所谓的“学生官”,刻意迎合领导、老师,热衷于“面子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喜欢在老师面前邀功,注重个人表现,而不是从同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服务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功利现象十分严重。
(6)心理脆弱。有学者认为,“90后”是缺乏挫折教育的一代。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一旦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比如有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不是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进行应对,而是选择逃避现实和放弃,请求老师同意辞职,抗挫折能力太差。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高校学生干部带来负面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心态。一些学生干部缺乏对自己角色的正确定位,认为当学生干部就是管理者,乐于发号施令,动嘴不动手,不带头去干,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为老师和同学积极服务上,定位在责任奉献上。
(2)高校缺乏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与指导。高校学生干部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很重视,可谓是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但对其任职后的培训和指导重视不够,往往是“使用”代替了“培训”。
(3)管理者疏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管和考核。学生干部一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教育管理者大都放手让他们去干、放心他们去干,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疏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管。另外,在学生干部考核方面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未建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制度,在考核中缺少客观性的评价指标,考核主观随意性大。
三、高校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对策
(1)加强培训和指导。在工作中,既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培训。可邀请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做专题报告、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组织学生干部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要求学生干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一名好的学生干部,首先要从做一名好的学生做起。特别是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绝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疏于学习,要合理分配好工作和学习时间,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既是学习上的标兵,也是工作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同学。
(3)增强服务意识。如果学生干部不懂得为同学服务,不讲奉献,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必须端正对自己的认识,那种想借助学生干部这个身份捞点好处的,最好不要当。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乐于奉献,始终把关心同学、服务同学放在第一位,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人才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一定要有团队意识,要把个人目标融入团队目标中去,在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体现出自身价值。学校可组织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干部之间相互沟通、支持与配合,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5)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干部,赏罚分明,以此调动每一名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评优评先中给予体现;工作不积极或有重大过错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取消学生干部资格。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他们来自学生并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广泛分布在校内各级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及各类正式学生社团中,承担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责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学校通过学生干部将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干部骨干是高职院校校园活动中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生干部骨干的素质和能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团中央启动了旨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者培养工程”以来,为高职院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青年、锤炼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提供了有效方式,现就如何科培养学生干部骨干,抓好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谈几点。
一、培养对象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骨干包括共青团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各类优秀学生干部,是院校中最活跃、最具潜质、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先进分子。
二、培养目标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学生干部,切实有效地加强理论教育、强化他们对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他们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收与接受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价值取向变化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干部骨干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使之成长为勇于开拓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培养方式
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加强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明确作为青年学生干部骨干的历史责任和努力方向。通过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主题报告会、形势政策宣讲、主题演讲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宣传和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运用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党的教育思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在培训内容上,既要突出科学理论的学习,又要注重工作方法和领导能力以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在培训方式上,既要充分利用现有团校、业余党校等有效形式,又要拓宽视野,充分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增强培训工作的开放性、专业性、科学性。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在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建立一批大学生骨干培养基地,组织大学生骨干到基层挂职锻炼,引导大学生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加基层阅历,了解社情民意,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综合素质,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组织参加志愿服务。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的时代主题,组织学生干部骨干开展城市社区、街道、农村基层的扶危济困、支教支医、文艺演出、政策宣传等公益服务,通过实践锻炼和志愿服务,使大学生骨干更加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外交流。创造条件,增进高职院校大学生骨干与其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学生干部的交往;利用学术会议、竞赛、青年组织互访等渠道,组织大学生骨干与优秀青年学生交流,培养大学生骨干的开拓性眼光,考察调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度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民情民意,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四、培养方法
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培训层次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又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学生干部骨干的培训力度。促进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青年者,为青年树立榜样、树立导向,进而辐射带动其他青年。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共青团等组织实践育人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组织引导优秀青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不断加深对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坚持组织培养与自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学联组织的作用,加强指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培养,同时充分调动各类优秀青年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干部自己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独立的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趋于成熟。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大胆使用,在自我管理、教育中完善自己,努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工作思路的束缚,解放思想,做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新。
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突出大学生干部骨干培养工作的连续性,既针对各类骨干的不同特点进行阶段性培训,同时又坚持贯穿始终,从选拔、培养、使用、举荐等各个环节对他们进行培养。
五、建立价值评估机制
学生干部骨干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重视其价值评估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要重视激励和评价体系的完善,鼓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干部可争取进一步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要优化资源配置,投入较大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给予学生干部骨干最大的空间以帮助其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树立其较强的自信心。并且进行阶段性的工作价值评估,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干部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实现学生干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团干部;自控力;执行力;责任感;团队合作;监督考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42-01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经济上也加大了投入。主要目的是希望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劳动力市场。而高素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技能要求上,更是体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但众所周知,多年来,进入不同层次的职教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同类学生中综合素质靠后的一批,所以职业教育的困难可想而之。
现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都是一个班主任管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多则四、五十个学生,班主任不仅要管学生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甚至还有生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所以一支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事实是中职学生素养普遍偏低,要从这样的一个群体中选拔出一些能干、肯干的同学担任班团干部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二、班团干部的培养
1、自控能力培养
自控能力培养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个人行为表现上的自控力。律人必先自律,班干部要能管理好班级,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班级楷模。“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支正气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必然能引领班级树立积极向上的班风;相反,如果班干部们懒懒散散,不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带头违反纪律,勿用置疑,这个班级将成为一盘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沙”。另一方面,要培养班干部在工作中的自控能力。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班干部们在对同学的管理中必然遇到一些阻力,甚至碰到挫折,这时候就需要班干部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去面对遭遇到的困难。
2、责任感和工作态度的培养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定期开班团干部会议。会议上除了事务性工作的小结和布置外,班主任要有针对的对学生干部进行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而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能仅以老师的单向说教为主,可以有目的地推荐一些相关书籍给学生阅读并一起讨论交流感想、班级实例地分析和讨论、甚至可以采用一些团队活动的方式等等,强化学生干部对责任感的认识和责任意识,使责任感成为学生内在思想的一部分。其次,将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作为考核班团干部的一项指标,这项指标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打分。另外,班主任平时要关注班团干部工作中责任心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对于责任感不强的班干部及时帮助教育、该更换的时候应及时更换。
3、执行力的培养
要想提升班团干部的执行力,靠给他们灌输“自动自发”、“主动执行”以及“班级主人翁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会起反作用。真正有效果的执行力提升方法,是让班团干部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下工作。在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的情况下,班干部们只要能够按照流程执行,其执行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保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制定出一套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由于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是进入各类企业的一线工作,所以这套工作流程往往可以借鉴一些企业的管理流程再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制定。这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流程,也为班团干部们在跨入企业后能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件事通过个人力量也许能够达成,但是通过团队合作可能效果就更快更好。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和班团干部们合作;而班团干部们在开展工作中,更需要相互间的合作。
而在合作能力的要素中、除了相互之间的尊重、宽容、信任等要素外,沟通协调能力国更是团队合作的必要条件。班干部是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培养班干部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他们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他们自身的表达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了解沟通过程中明确性、真实性是沟通的原则,真实有效的传递信息是沟通工作成功的基础;第二,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第三,提供一定的平台给班团干部们锻炼,例如在主题班会课上可以抓住班内的一些现象,通过角色扮演、再加上案例分析等方法给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平台。
5、班团干部的监督考评
在班团干部的培养中,考核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考核方案可以从外部约束学生干部的行为,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但事实上是目前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一些班主任为了省事,在挑选班干部的时候往往只找能帮老师干活的,而对学生干部的表现和干活的方式会睁只眼闭只眼,导致有些班干部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考虑到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企业,所以本人在从事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班团干部的考核效仿了某些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方法,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个人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列出相关条目构成一张评价表。评价采用百分制,由班团干部个人、同学、班主任三方分别进行打分,最后将三方评价按一定权重得出该学生的考核分。考核分可以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每一到两个月评价一次,并辅以适当的奖惩制度。
三、小结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近年来得到空前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愈来愈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果不及时并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这无疑成为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思政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的。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主要不足
1.缺乏领导气质。许多学生干部工作积极,但不会“领兵打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结果事倍功半。一些学生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只会发号施令,而不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处理问题的水平。2.不能妥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部分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骨干或热衷于社团、学生组织活动的学生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专注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活动之中。忽视学业的重要性,甚至因学生工作逃课。相反部分学生干部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学生工作不负责任,也不注重提高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方法,影响学生组织社团的工作。3.急功近利,缺乏奉献精神。有些学生干部思想素质不高,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在工作中要么推卸责任、避重就轻,要么邀功请赏、骄傲自大,要么斤斤计较、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这些学生干部的言行举止在同学中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团结以及工作的开展。4.缺乏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有些学生干部有意划分“势力范围”,排斥异己。有些干部工作过分小团体化,积极争创部门工作成绩时缺乏合作精神和配合意识。5.心理素质不强。部分的学生干部在碰到棘手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紧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等问题时不善于有效化解各种压力,通过合理的途径释放不良情绪,给自己的身心及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存在大量不足
主要表现:1.选拔机制不科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笔者的访谈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选拔时存在一些“纰漏”。主要表现在辅导员在选拔或任命学生干部时往往受到外界的干预,例如学校领导、老师、朋友等的关系户需要特殊照顾,因此造成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干部今后工作的开展。另外也表现在学生干部终身制,特别是班团干部一旦被任命或被选举上,就一直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直至毕业。终身制不仅使其他同学失去表现的机会,同时也会助长学生干部骄傲自大的心理及工作上的惰性。2.监督制度不完善。学生干部组织中,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学生干部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缺乏监督,与此同时,学生组织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重要干部或有能力的干部手中,导致权力使用过分集中。此外,还会引起一系列诸如活动经费流失、决策性方向性错误等问题;3.培养机制相对滞后。据调查发现,许多政工队伍的老师存在“重任用、轻培养”的工作误区。辅导员往往是提供大量的实践工作机会给学生干部,通过实战经验的累积锻炼提升学生干部的各种能力。但在学生干部工作技巧、领导才能、人际关系处理等这些实质问题上却很少开展对应性的理论指导。4.考核制度不健全。学生干部的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干部工作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估,以利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不清晰、不透明、不公开的现象,学生干部工作缺少定期和不定期的部门工作考核,没有形成严格的考察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干部存在问题的不及时解决,制约了学生干部创新思想的培养与发展,无法实施动态管理。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重使用轻培养
学生干部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重要力量,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干部也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但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监督不够,主要表现为学生干部经过一定程序选后,缺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培训,导致一些学生干部理论基础薄弱,不懂得高职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大多数学生干部仅凭感觉或以前中学时的经验来开展工作,以至于他们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适应工作,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二)重选拔轻管理
1.学生角色定位。学生干部首先是一名学生,其次才是一名学生干部。定位学生干部角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学习,而不是部室负责人指导和开展工作。不管什么层次的学生干部,回到班里就是一名普通学生,必须配合班委工作、服从班级管理。
2.旗帜角色定位。一个学生干部,就是一面旗帜。要时时事事处处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率先垂范,严于修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周围,使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考风。
3.助手角色定位。学生干部是学校、院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较之辅导员、班主任,他们具有与大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面最广,关系最为密切的天然优势,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能够起到“摄像头”、“预防针”、“剂”、“创可贴”等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必须明确职责,敢于负责,以身作则。
4.桥梁角色定位。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在上情下达时,决不能“贪污”会议、删减任务量;在下情上传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原汁原味,决不能报喜不报忧。
5.管理角色定位。管理角色是学生干部与学生最大的区别,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干部认可的首要角色。一般地,高校学生干部都在实践着管理者的角色,须知校园政治的今天就是社会政治的明天,在此应当强调的是对该角色的强化和优化。
二、基于角色定位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具体实施
1.强化责任,深化奉献。毋庸置疑,学生干部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师生”,而有些学生干部个人意识太强。因此,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牢固树立“服务于师生”的核心价值观,以师生是否满意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分解出落实宗旨的各项具体指标。
2.提高能力,把握身份。学生干部的素质体现在要成为学习上的标兵、工作上的能手、管理上的专家,成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做事讲效率”的优秀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工作方法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教他们学会用管理的思维来处理工作和个人问题;学生干部的“干部”身份容易使该群体同学滋生骄傲自满甚至蛮横跋扈,久而久之,会拉大或进一步拉大该群体同学与其他普通同学的距离,不利于团结。所以在考核评价时,要设定学生干部和学生的不同标准,来淡化学生干部的“干部”身份。
3.开阔视野,勇于创新。尽管现在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更加量大、迅速、快捷,但经过大学生的偏好性选择后就变的相对狭隘,这使得许多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视野受限。因此,在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时,要号召“立足学习面广、旨在学有所长、重在学有所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广大学生干部关注社会时事、社会焦点甚至国际问题,扩大学生干部视野,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开创学生干部工作新思路。
学生干部工作岗位的锻炼机会,一方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学生”和“干部”本身并不矛盾,需要学会如何去定位角色、转换角色、到位不缺位、补位不越位,得到有形和无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舒翔,陈璐.浅议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冲突和角色定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
[2]陈国清,孟金红.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J].网络财富,2009,(6).
[3]徐鹏彬.关于高校学生干部角色转化的思考[J].学理论,2010,(25).
中图分类号:G645.5;G642.0
学生干部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最基层执行者、主要协助者。学校的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等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的配合和直接操作。 对于学生干部来说, 由于有其特殊性, 故学生干部的职能主要表现为: 引导、指挥、协调、组织、教育。而教育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领导者不但和广大同学的利益一致,而且又与普通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学生干部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集中体现广大同学的意志,代表广大同学行使一定的权力,以为同学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主要行使引导、组织和协调等职能。著名教育学家赵作斌教授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率先提出成功素质教育的理念,该理念认为: 成功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 实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走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 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迈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成功为目的,它将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部分。 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 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 非专业素质是指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 如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行为能力、身心素质等) 。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共同构成成功素质, 两者缺一不可。
因此,在成功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认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的集中素质。
1。 政治素质。这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政治觉悟,政治品德和政治理论水平几个方面。学生干部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信心; 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分析研究同学中的各种思想问题, 并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学生干部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事业心, 自觉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积极工作。
2。 学业素质。在校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 而且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有较高的专业学业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 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对同学实行有效的领导。学业素质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 还应包括一定的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干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提高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知识素质。
3。 能力素质。学生干部要想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应不断增强领导才能,提高能力素质。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包括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交往能力。学生干部要熟悉交往艺术,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干部面临的工作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这就需要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客观事物等各种信息的能力。没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也就没有正确的领导行为。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 领导行为的效果, 依赖于决策的性质。 学生干部应根据学校布置的中心工作, 结合本部门或本系、本班、本小组的特点和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 找出关键问题所在, 权衡利弊, 及时作出有效可行的决策。组织能力。学生干部要把性格各异,素质不同的同学组织起来,合理安排,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把他们的活动协调起来,团结互助,拧成一股绳,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保证决策的实现。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干部都不能干出成绩,能不能超越自我,超越别人,区别在工作中能不能提出新见解,新方案,能不能打开新局面。
4。 心理素质。 它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等方面。一个人如果兴趣狭窄、情感贫乏、意志薄弱、性格孤僻、缺乏主动精神和自主能力、人际关系不协调,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相反,一个人有了广泛的兴趣,能使自己更加接近和了解同伴,更多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增加和同伴的共同语言,从而有效地激起和培养群体成员的集体主义观念。丰富的情 感 是 联络和沟通同学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领导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敬佩。坚定的意志就是要求干部要自觉地确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努力奋斗,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精神和独立自主精神,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承担责任。对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干扰有较强的自制力,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同学完成预定任务。
5。 集体素质。学生干部个体的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集体素质不平衡,就会导致领导层的内耗。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合理的集体素质构成应该具有互补性。它要求各位学生干部在性格、气质、能力上彼此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并互相尊重,注意满足对方的需要。这种心理上及能力上的互补有利于学生干部集体的团结,有利于形成集体的合力。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的程度是可以用成功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干部具备的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属非专业素质的范畴,而学生干部在大学校园里就已经逐渐开始培养了这些素质, 所以在刚步入社会的同时,用人单位当然要选择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求职者,这就为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就业成功创造了条件,这些素质具备的越多,他的成功率就越大,所以越容易成功。优秀的学生干部所拥有的更多的就是这些其他同学没有的非专业素质,这些非专业素质也是最终达到事业成功的保证。
4 结束语
总之,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学生工作的参与者统筹规划、不断创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和提升,以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勇.大学文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命题:“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强化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依据法规制度指导和开展工作。基于师旅团领导干部在推动部队科学发展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的特殊作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应努力在提高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上下功夫。师旅团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审视部队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部队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部队管理中师旅团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能力
部队管理中师旅团领导干部应具备哪些“法治思维能力”,对这方面的研究理论成果很少,也没有一个权威定论。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这一研究取向决定了部队管理中的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一种法治思维方式。据此,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指部队管理中,师旅团领导干部以法治观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范(军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逻辑等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部队管理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具有以下特征及内涵:
(一)法治思维能力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治不是简单停留在工具主义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们在心中对法治的认同。对于普通军人来说,要把看起来枯燥的军事法规条令背后所应有的观念与态度作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部队师旅团领导干部来说,在部队日常事务的管理中,要自觉将法治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心理逻辑,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部队问题成为一种自发的心理需求和坚定信仰。
(二)法治思维能力是一种理性认识过程
理性是认识之源,也是认识之本。理性精神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法律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实践理性。法治思维本身就是一种理性思维,是追求更高理性的认知活动。理性的法治思维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情感、法律与舆论的关系,不能让非理性因素影响法律法规的执行和适用。对于师旅团领导干部来说,要树立理性精神,理性行使权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法规制度的引导和规范功能,绝不能抛开军事法规条令另搞土政策,要切实把指导和开展工作从凭经验转到严格依据法规制度上来,要把工作注意力更多关注到建章立制、法规执行和监督检查上来,努力实现工作制度化、法治化。
(三)法治思维能力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是人们遵从法治精神来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当前,我军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军队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更加艰巨,部队在工作体制、力量编成、训练模式、日常管理、安全稳定等方面新问题日益增多,这就需要师旅团领导干部在面临多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中,首先要把法治思维作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把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当法治思维在部队管理中成为习惯性思维之后,军事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为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提供了标准,师旅团领导干部就会在部队管理中时时以法治逻辑来思考、认识及解决问题。
二、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应用于部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队管理中的旧管理理念难以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中“人治”观念的影响,加上战争年代形成的一些传统管理手段的影响,部队管理中一些师旅团领导干部习惯运用行政命令和政策处理各种矛盾。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凭经验、土政策办事。比如有的单位领导安排干部转业不严格依照程序,凭个人喜好和经验选择转业对象,打球,把军事法规当儿戏,造成恶劣影响;有的领导干部插手基层事务,在干部调整、士官选取、战士考学等问题上拐弯抹角为关系户说情;有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经费下拨、物资发放等工作中处事不公,搞厚此薄彼。
(二)部队管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部队发展需求
1991年,我军首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军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军事法律体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目前在部队管理许多方面,军事法制建设跟不上新形势下部队发展需求。当前,部队体制和机制不合理、不科学、不健全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无法可依,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导致我们一些师旅团领导干部束手无策。比如军官转业安置、军人权益保护、士官婚恋、军人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会带来许多麻烦,严重影响部队全面建设。
(三)部队管理中运用法治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习惯
法治“器物”易成,但法治“观念”却难立。部队管理中师旅团领导干部可应用的军事法规条令很多,但距真正实现依法治军仍然“道阻且长”。从被曝光的个别军队师旅团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违法甚至犯罪的案件中可以看出,个别权力行使者并没有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法治意识薄弱到了令人不能接受的程度。一些师旅团领导干部在决策和解决问题时缺乏法治思维,甚至以言压法,以权代法,缺乏最基本的法治思维习惯。
三、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培育师旅团领导干部的常态化法治思维
当前,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培育和运用落后于军队法治建设,与军队改革的大局不相适应,与军队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由于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深入人心的道德思维和建国前后几十年一贯的政治思维作祟,我们常常有意或无意间用道德思维或政治思维代替法律思维。”一些师旅团领导干部的思维惯性中,军事法律成为了装饰门面的工具,需要才用,不需要就不用,法治思维被排斥在常态思维之外。因此,任职教育培训中培育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首先要在解决思维惯性上下功夫,使法治思维能力成为师旅团领导干部的一种自发心理需求,不管是决策、还是执行;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养成以法律逻辑去思维的惯性,养成依法履职、依法管理部队的习惯,让法治思维能力真正常为领导干部的第一任职能力。
(二)培育师旅团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
师旅团领导干部要实现让法治思维成为习惯性思维,就必须建立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实现学法常态化是提升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教员理论优势,加大对法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力度,着力增强师旅团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培育,使其形成系统的法学理论体系和养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尽管许多师旅团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受时间和条件限制,系统化的法治理论学习普遍比较欠缺,在诸多法学理论问题上还知之不深不细,因而他们希望从院校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讲解和灌输,而是部队官兵平时议论较多、自己又不很熟悉的法治理论难点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他们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来领悟解决,教员要注重引导师旅团干部养成常态化的法律学习习惯。
(三)培育师旅团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能力
让法治思维能力成为师旅团领导干部的常态思维能力,除了培育领导干部法律基本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育师旅团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能力。法治实践是法治思维的归宿,师旅团领导干部的法治实践能力是检验其法治思维能力的试金石。院校教育中要注重法律案例教学,教员要多运用部队中新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身说法,这对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师旅团领导干部学员在学习中,也要多咨询法律专家。要把自己平时在单位遇到的法律难题拿到课堂上,和大家多讨论,多交流,学会分析法律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途径、法律后果、风险预测与防范等问题,积极和法律教员探讨。
参考文献
二、明确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外包产业涉及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三、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商务部和教育部负责联合认定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并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等标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当地高校、社会培训机构、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和实训、实习工作。各地要加强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培养培训质量,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用人要求。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组织和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商务部和教育部定期公布服务外包企业录用各个高校和经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高校学生数量。商务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库,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
四、调整专业结构适应服务外包产业需要
地方所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以造就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示范性软件学院和示范性职业技术软件学院要把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其中,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培养高端服务外包人才为主,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各类高校应在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的专业增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
五、采取灵活措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所涉及专业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的理念,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可在原有专业内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方向,增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开设服务外包课程。可将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培训前移至校内完成,帮助高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六、加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设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要按照商务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并的有关标准,认定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为“服务外包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实习实训质量需得到参加实习实训高校和企业的认可。高校要积极改革原有的实习模式,与服务外包企业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要签订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实习实训协议,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加重实习实训学生的经济负担。服务外包企业要积极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商务部、教育部将服务外包企业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情况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深化高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
教育部和商务部将邀请“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企业和高校,成立服务外包校企合作联盟,推进企业和高校的战略合作。参加合作联盟的有关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产品和技术研发、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合作。各地要加强对合作联盟的政策支持。合作联盟要促进人才交流,根据校企达成的共识,鼓励企业派遣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兼职,高校派遣教师到服务外包企业挂职。
八、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
教育部将建立服务外包课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合作联盟企业和高校的优质资源,大力培训服务外包课程教师。高校要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到企业挂职计入教师工作量。
九、努力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