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知识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知识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知识管理

篇1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occurs after human beings enter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t present, the service of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knowledge service. It is critical to rais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training, consulting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tera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knowledge management

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逐渐从原始文献层面突破到知识单元层面,这一变革不仅将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运作方式。本文从分析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知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知识管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 知识管理的产生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之成为资本确立下来。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出来的,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2],但从各种不同中的表述中,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在组织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科学,目的就是在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时最充分地利用知识的成果。知识管理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来服务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从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

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接受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

高校与高校图书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把信息资源转换成读者需要的信息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头脑里产生了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积累。如何将这些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被多功能的集体所拥有,通过知识中介,促进知识创新,形成智慧,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根据知识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检索、改善知识环境、管理知识资产。

(一)知识库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首先得创建知识库,而创建知识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在馆员的中介作用下,能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院系领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我们知道,大多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系统包含有一个提供有关图书馆运作与读者活动信息的部分。这类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显性的组织知识,用来说明服务,引导运作,或衡量目标的实现。例如,当这些专题数据被加到原有数据库时,专题数据库就产生了。这些资料加上流通与网上评论就可以为潜在的读者提供传播信息的提示。以上情况说明,作为一体化图书馆系统日常搜集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信息、共享信息,以改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现有资料创造知识,就会增加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价值。同时,外部的知识库也可以用来达到组织目标。几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在发表学术著作时选择了质量为上、而非数量为上的标准,通过图书馆信息来决定他们将在哪一种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理论与研究知识库的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参考服务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知识检索

在创建知识库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改进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用来改进、检索和传递组织知识的,它往往是通过创造专家网络来实现的。这个网络是由个人与他们需要的专家组成,进而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的集合体。一种方法是由来自几个高校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网络,他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另一种方法是创造黄页。按照专家各自不同的特长,分成几类。除此之外,组织内部交叉培训,或与其他部门互相交换也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来改进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以加强知识传递。虚拟图书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比如有选择的信息流通与有选择的文献传递。另外,研究咨询人员也会把研究团队的知识与虚拟图书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确认有用的研究信息,并把研究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技术创新能改进知识过程。如英国石化成功运用电视会议,减轻维修人员的体力,提高维修效率。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早在1990年的组织活动中即把E-mail当作一项战略资源来对待,结果使他们的组织效率大大提高。[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时效性要求高,针对性强。如果不能即时地根据用户所需输出知识,那么,不仅会让创建的知识库失去价值,浪费资源,而且将会给教学、科研乃至领导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多角度的检索点,使之具有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的检索系统。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搜索、浏览、下载、运行等应用服务。[4]

(三)改善知识环境

创建知识库、构建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之后,还必须改善知识环境。馆员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环境。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的关于读者的默契知识能够被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所分享,那么就会出现更有效的图书馆主页。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支持这种知识的环境,管理人员必须在员工之间创造有效的联系方式,必须能够提供信息资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是改进知识环境的一个好例子。它除了向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有效链接外,还支持数字信息、出版项目在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整个组织传递文件的过程中提供接口。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电子出版项目都在这种合作性环境中受益。同时,图书馆还可额外获取内在价值很高的信息源。[5]

(四) 管理知识资产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每年都对它们的知识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但在审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登记物质财产和容易数量化的活动,而对它们的知识财产获得的最大回报,却没有审计过。对于如何评估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评估存在于他们活动过程中及产品中的知识价值,如何评估它们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的与日俱增的信息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如日本Kao公司和夏普公司就开创了一条创造与利用组织知识的途径。[2]这两个公司都定期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讨论资源重新配置,然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决策。

三、结语

在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首先,知识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目标改变了,知识管理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从读者的角度讲知识管理则活跃得多,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更容易开启对话。第三,传统图书馆试图要求每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而知识管理则是要求工作相对集中并且有选择性。第四,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时间价值,这也是过去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

传统的图书馆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一直都在努力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的甚至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相对于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言,其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当人们对寓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中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继而由此展开的工作便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图书馆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0-25.

[2]李伟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数据和技术的快速增长,触发到有用信息的数据,被称为知识的转化。如今,人们都知道的知识和样式获取,识别,捕获,保存和利用它的价值,让知识可以共享,而不会失去它,换句话说,知道如何管理知识。知识管理术语就这样创建了。

知识管理作为管理设备增加了知名度,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有担忧知识管理是否只是一种时尚,研究人员和学者一直在争论其风行之类的特性。Stankosky表示知识管理肯定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因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来临了。

虽然知识管理是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大部分都是非常相似的。根据Rumizen所说,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所需要的知识组织成功创建,捕捉,共享和利用。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人存储知识培训,经验和非正式的网络,朋友和同事,就是我们所寻求的对象,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或探索的机会。从本质上讲,我们把事情做好,知道答案或知道别人谁做成功。知识管理组织制定的方式试图认识和归档均来自各部门或院系的员工,并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内的知识资产即使从其他组织有着相似的区域是一个过程利益或专业化。作为信息和知识资产转化为坚持价值的过程中,它也被定义。它连接的知识,他们需要采取行动,当他们需要它的人。知识管理关注的是作出正确的知识提供给合适的处理器,如人或电脑,在正确的时间在简报上以适当的成本。通用的知识管理知识可用于一个以上的个人,如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分享它。知识管理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在高等教育机构才刚刚开始。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分享知识的举措,高等教育机构从而实现业务目标的价值。

二、知识管理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是总结了以前的科学著作中的数据,并进行总结。

三、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果

知识开始作为原始数据和数字。例如,教育机构智力的市场价值。同样,上下文中所说的数据就是特定高校的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在文件或数据库中的信息很容易捕获;大量的数据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方便的检索到。只有当信息经过经验判断才能变成知识。知识仅仅是可以操作的信息,这使我们能够预测,偶然的关联或是预测决定。知识管理已经存在并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几年前才被人们认可。

知识被企业视为最重要的资产。这是假设每一个经验是可重复使用的,表示可以被其他人重复使用。一种比较普遍的认定认为知识主要有两种:显性和隐性。显性知识是文件信息,可以方便使用的。它可以是正式的,共同的语言。隐性知识是指知识嵌入在组织中的人的思想里的。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组织中的最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但是几种不同种类(电子的和纸制的)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对组织来说“他们知道什么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组织教育机构也不例外,都有固有的以某种方式存储、数据和传输知识。现在的问题是通过知识资本的有效利用,什么价值加入到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案重点是如何应用并利用诀窍嵌入到工作中。知识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是提供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

组织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知识工作,是认真审视自己的过程,着眼于改善他们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这样思维,应该见效:开发基本过程的能力;寻找缺少的量度;考虑标杆;扩散内部知识和实践;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解决已知的知识缺口;检查和检验假设;隐显;学习故障。

所有组织都以某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存储、进入和传输。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价值加到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知识资本有效利用。高等院校有着重大机遇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支持他们的每个使命。在目前的高等院校,科研是知识的创造和传播的关键。高等院校不再只给学生提供知识,还有对知识的运用和沟通以备将来使用。因此,当代的海外高校已经适应了知识型社会的角色转变。

四、知识管理研究分析

知识管理的概念是极其复杂的,要进行简单的界定很不容易。正如Ackoff所说,数据被定义为符号表示属性的对象,事件和它们的环境。观察他们的产品,但都是没有用的,直到他们在一个可用的,相关表格。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功能性的,而不是一个结构的差异。摘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开头提出的问题,如谁、什么、何时和多少。信息系统生成,存储,检索和处理数据,因此,可以说,信息来源于数据。另一方面是知识上的“诀窍”(而不是知道是什么,或不知道谁),是什么使信息转化为指令的过渡可能。知识可以由传输,指示或从经验中提取。这意味着数据的符号(例如数字,字母或字母的形式的话),表示对现实的东西,但除非投入的背景下,通过某种形式的问题,他们不给任何意义。你这样做只是把它变成某种上下文,它成为信息。另一方面,知识是你的能力,使用这个信息转化为执行特定任务。

有两种类型的知识:一个是显性知识,它可以表示文字和数字的形式共享数据,科学的配方,产品规格,手册,普遍原则,等等。这种知识可以很容易地传送个人之间的正式和系统。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形式化,很难与他人沟通或分享。主观的洞察力、直觉和预感属于这一类的知识。此外,隐性知识是深深地植根于个人的行为和经验,以及理想、价值和情感他或她拥抱。知识源于个人,但它体现在团队和组织。在一个组织中,显性知识的例子是策略、方法、流程、专利、产品、和服务。隐性知识的例子在一个组织是技能和能力、经验、人际关系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和想法。

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数据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强调生成、捕获和分享信息知道和整合这些商业行为和决策为更大的组织效益。“Maggie Haines, NHS所长。“创建和后续管理的环境,鼓励知识创造、共享、学习、增强,组织和利用的利益组织和它的客户”Abell & Oxbrow, tfpl Ltd, 2001。“一个组织的能力来创造新的知识,传播到整个组织,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Nonaka & Takeuchi, 1995。“知识管理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公司纪律和一个新的方法来识别、利用和剥削的集体组织信息、人才、专业和技能。”Office of the e-Envoy, 2002。ASTD的高级主管布兰和马克认为“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本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运用等一系列相关过程进行明确、系统的管理。”巴士认为“知识管理是指将智力成本和信息资源回报最大化的策略和结构。知识管理依赖创建、收集、共享、整合和再利用知识的文化和技术过程,其目标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来创造出新的价值。”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Stankosky描述知识管理的四大支柱为:(1)领导;(2)组织;(3)技术;(4)学习。HE机构表示,将知识业务因为它们参与知识创造、传播和学习。HE学院的目标来准备新一代的技能、文化和科学素养、灵活性和批判性的探索能力和道德选择必要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知识管理体系投放市场的时候,他们可以从中吸取他们的同行在企业部门的教训。一些要点有:制定战略。在做任何其他事情之前,确定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组织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成功的金融测量和信息技术支持。认为技术是一个推动力量;寻求高层的支持,使有人相信有利可图,然后倡导实施;选择一个试点项目,选择一个具有高冲击的组织,而是低风险以建立信誉;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定义过程和角色和激励团队的试点项目;实验结束,结果评估和改进行动计划。

当前高等教育机构承认他们的智力资本的价值对他们继续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一个机构的知识管理是其文化的信仰、价值、规范和行为,都是独一无二的组织,非正式的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五、研究结论

高校有重大应用知识管理实践的机会来支持每一个部分的任务从事教育公共服务的研究。一个机构广泛的知识管理推广,可以导致指数倍数增长,分享知识不仅是显性和隐性,和随后的福利。知识管理的技术和技术的使用在高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利用知识资本,组织的性质变化变得更加有效。如果能有效的完成,它将会有更好的决策能力,减少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学术和行政服务能力,并降低成本。

(作者: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Learning Theories, Global Media Publishing, (2006), Section 10.

[2]乔春英.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模式[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DJ. Cranfield, J Taylor.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Higher Education: A UK Case Study. J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6 (2) (2008), pp.85-100.

[4]徐欣.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李雪斌.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整合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篇3

随着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知识经济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文化限制,并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很多社会组织机构利用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由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各个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地,也逐渐引入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传播的基础设施,拥有大量的知识文化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教育和科研的优势。文章基于此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主要是以读者的需要和知识要求为中心,以知识信息为对象,利用各种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优化处理,从而实现合理化、有序化、系统化,并对知识的产生、获得、处理、存储以及应用进行管理,增强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增值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知识信息支持。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软建设的过程,一方面是在管理信息基础上建立的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系统;另一方面是一个通过文件管理、搜索引擎、知识库、专家咨询系统等技术工具,实现高校显性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系统。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体化原则。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集合系统,具有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权衡、调整和分配,从而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整体优势。第二,连锁互动高效原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只是对文献信息的管理,随着知识管理的提出,图书馆所要管理的信息增多,因此,需要构件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优化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推动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化和社会化发展。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人力资料的管理。其中,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进行选择、整理、组织、加工和使用,从而建立一种较为完整的知识库,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含图书馆文献资源以及一切网络资源。隐性知识的管理是指对人脑中的各种经验、技能的管理。目前,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被人们概括为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和管理,隐性知识大多体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的决策和行动,通过对人脑中隐性知识的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人力资源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通过对人一系列组织行为的管理,不断调动图书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又被细分出知识的应用管理、知识的创新管理、知识的传播管理、知识的服务化办理和知识的产权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意义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和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应用。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实现了便利化,高校师生不需要到图书馆就能对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并通过下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普及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失去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并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处理,实现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对图书馆知识的获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管理满足了图书馆应用的需求首先,在知识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外部环境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信息用户的服务需求从原有的文献资源需求转变为一种知识单元的服务性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外部环境需求,需要在其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其次,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内部需求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不仅是一种信息产品的加工和中转站,而且也变成了知识流的汇聚、整合基地,它向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不能对新增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进行处理,因此,需要引入知识管理。(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应用中可行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发展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有关人员需要对图书馆的知识组织进行进一步新的研究,图书馆有关人员对其知识结构、知识发展、知识挖掘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可见,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运用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积极创建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同时,文化也是知识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难培养的因素。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要积极创建一种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比如职业道德管理、组织荣誉感管理、团队精神管理等。比如可以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和交流的应用平台,营造一种知识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知识工作者对组织的知识积累、创新和服务做出贡献。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储备,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首先,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怀人才,打破传统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一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目标,从而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其次,图书馆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外出和在职培训的形式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储备大量人才,同时要定期对人才进行考核,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最后,要调动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服务

信息增值服务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员自身的能力,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断提高知识信息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管理的终极目标。首先,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有用的网络资源,积极实现虚拟馆藏的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咨询服务、虚拟参考服务和网上咨询服务来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服务水平。其次,图书馆管理员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对知识的研究、管理和创新能力,将知识管理的理念真正运用到为用户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目的,不断为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

(四)实现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时代,信息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便利的处理手段,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能够实现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组合,从而方便用户的应用,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共享。

四、总结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具有必要的意义和实际功效,逐渐被高校管理者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中,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起步阶段,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冲击,其发展需要不断摸索和不懈的努力。

作者:崔红花 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赵丽.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04):59-61.

篇4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聚集地与集散中心,充分发挥着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保障了文献知识得以保存与利用,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化利用与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其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度,并且将其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予以实践,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便是对其馆藏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处理,便于读者进行知识查阅,其工作性质刚好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管理书籍、先进服务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对知识管理的高效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实力,并且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知识服务。(一)满足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渗透知识管理理念,能够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化及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水平。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自身服务功能,凸显出知识服务功能的优越性,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潜藏在工作业务当中以及人的大脑当中还未发掘的经验与知识,相反,显性知识就是以各种形式载体表达的数据、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等。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则是通过采集信息、放大潜在知识、发掘信息资源中所隐藏的潜在知识单元,进而实现其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渡,也有效实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三)助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信息更为复杂、资源环境多变以及技术条件有所提升等等。此外,随着通信技术、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传播手段、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建馆模式方面都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特征。同时,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读者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与扩招,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知识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整理、处理、储存与传递,同时还要重视对知识的创新,来满足不断发展的读者需求,进而在激烈的竞争出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助推高校图书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相关对策

(一)遵循知识管理理论,引导图书馆服务。利用知识管理理论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点予以实践:1.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知识性。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工作内容中,高校图书馆应将网络虚拟资源与馆藏的实体文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2.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法的知识性。高校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模式,有效激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且对信息知识进行加工,进而将知识信息的无序变为有序,将固化变为活化。(二)构建全新组织结构,助推组织机构重组。高校图书馆为促进知识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应构建全新的组织结构,并且要始终围绕有序化活动和管理方法作为主要内容予以构建。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中,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应积极采用知识型组织体系,具体来讲也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减少纵向层次,使得高校工作人员可直接提供建议以及信息,通过组织机构的进一步简化达到快速无误的信息传送与知识传递,从而加强并支持知识管理活动。(三)结合信息科学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为能够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去实现对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以及组合、传播,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一般来讲,知识管理会涉及非常多的领域,那么究竟要如何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探究的课题。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其客户服务器结构可分为三层,主要由服务器层、中间层以及客户层构成,在这其中服务器层主要包括服务器的特殊应用与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层则主要包括服务性中间件、传输站、网络操作系统;客户层着主要包括用户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中,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管理改革手段。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知识管理的大本营,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与挑战性,所以为了将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则需要加强知识管理,在实践中去凸显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分析[J].兰台世界,2013(26):83-84.

篇5

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和“管理”两个词语的组合,而这两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时会造成一定的认识困难。从源头上看“知识管理”这个概念源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个过程,一个人通过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和新经验表达出来、分享出来,促进和培养个人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在对于知识管理进行拓展研究中,学者丰富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知识管理的特征和方式。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国内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理解尚无较为全面的解释,但是部分学者在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时。把知识管理看做是人的管理,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着显现知识资源管理和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三个方面。而从知识管理涉及的要素可以将知识管理划分为三个具体的方面:技术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组织主导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资源主导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2.1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1) 以知识资源和管理方式为基础,主要包含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并且将资源和具体的知识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开展知识管理活动。(2)以人为本管理核心。图书馆的管理核心是人,所以管理过程中,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个性需求,发挥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3)以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校图书馆施行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知识的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4)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用户相对固定,并且由于其读者大多属于高素质人才,对于知识管理的诉求较高,在开展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适用性。

2.2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原则和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管理以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以及创新原则密不可分,构成统一的整体,并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操作。(2)积累原则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是对于积累的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交流原则是知识的动态流动;创新原则是维系和推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纲领,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主要有:(1)个体目标――满足个体信息需求。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限,其主要的作用是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它是学校教育职能和科学情报的重要传递者。(2)组织目标――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学习和协调能力。通过学习型环境的形成,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和完善服务,并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习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理结构,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3)总体目标。推动人类知识社会进步。知识是成产力,是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1.理清管理思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实施高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实践活动。所以应该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1)把“知识”作为核心管理,实践过程要以知识为核心。(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图书管理员,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引导读者参与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3)知识管理离不开集体管理,所以不能依靠个人的主观管理,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4)知识管理以文化为依托,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5)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上看,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知识管理能力,针对实践过程的问题,也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2.规范技术流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 保障成熟应用。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保障设计环节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操作性,减少设计环节的欠缺和不足。例如,对于个性化程度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等要尽量的避免和修正。尽量采用相对成熟的系统应用,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的实施效果。(2)加强技术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技术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采用集成创新的手段,对于用户需求进行改进。(3)规范化设计。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应用中,规范化设计便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加强规范化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

3. 规范管理流程,增强对管理过程的掌控

(1) 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图书馆的群策能力和集体参与能力,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打破以往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要实现管理模式化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加快管理体质变革。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只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组织,提高组织的创新性和活力。(3)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管理目标重新对于实践流程进行理顺实践流程,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的具体困哪,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操作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保证知识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 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1)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切实满足针对需求,改变学科馆员的部门监管方式,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秉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并且树立“馆员第一”的思想,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知识管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2)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共享知识库。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面向社会建立图书馆基金会,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流,以及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彰显自身的价值。

三、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信息技术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所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有(1)知识管理智能化。摆脱传统的数据处理,而是采用更加成熟的人工职能处理方式。(2)知识管理集成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促使知识管理的集成化技术不断加强,并通过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对于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弥补和修正。(3)知识管理个性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2.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快

篇6

1理论依据:符合学校管理理论的要求

从管理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看,每一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都有其时代需求的烙印,但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还是现代管理理论不论它们强调的是对物的管理还是强调对人的管理,其相同点都是注重对有形资源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信息技术发展为时代背景的知识管理理论强调对组织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管理理论滞后于一般管理理论,一直以吸收一般管理理论的营养而发展。虽然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校本管理运动,校本管理要求学校拥有更大的自,学校通过自主管理提高效能。但是校本管理没有脱离实体组织的稳定环境实现对无形资源的管理。合并高校以知识管理为指导的管理变革是学校管理借鉴一般管理理论思想进行探索的一次尝试。

2现实依据:解决多校区管理难题的需要

合并高校是各个完整的高校实体的整合,资源重组后学校规模急剧扩大,在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校园面积上必然出现简单的1+1>2的局面,导致多校区管理成为现实。多校区管理使学科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后勤管理等问题层出不穷。前司长纪宝成曾表示高校合并必须做到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实现人、财、物、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五统一”。[1]高校在“五个统一”的行政手段下迅速实现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融合。但是这“五个统一”只做到了“貌合”,却不能达到“形神兼备”。多校区管理的复杂化使之前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无法应对,知识管理指导下的管理变革呼之欲出。

二知识管理指导下合并高校管理变革的意义

知识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信息技术及现代管理的理论开发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享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管理理念

1有助于加速学校实质性融合的进程

合并高校对资源的整合有物质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整合是合并之初通过行政强制性手段基本解决。知识资源整合包括知识的整合和拥有知识的人的整合,其实质也就是人的整合,这是合并高校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合并高校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学科融合、师资融合、制度融合、组织融合、人际关系融合、文化融合及办学理念的融合等都可以归结为知识资源整合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人的观念、利益、权力冲突问题。知识管理的实质即是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是一种人本管理,它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网络化交流渠道,注重营造交流和共享的文化氛围,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互相信任,使各种冲突在知识管理形成的智慧和合力下得到化解,加速合并高校的实质性融合的进程。

2有助于扩大学校无形资产的价值

高校合并不仅给合并高校带来巨大的物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是合并高校获得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隐形条件,包括:第一,能力和技术资产。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学校的科研方法和技术等。第二,智力资产。如学校的知识产权。第三,实力资产。如学校声誉、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成果和创新项目等。第四,制度理念资产。如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等。知识管理提供了的信息网络支持和多元化弹性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员工对无形资产的认同、交流、共享和创新,能发挥无形资产1+1>2的效果,扩大合并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

3有助于提升学校内部凝聚力

合并高校既不是成熟组织自我发展和扩张的结果,也不是于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组织,而是几个成熟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合并的结果[3],所以必定缺少内部凝聚力。学校的凝聚力来自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知识管理可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信任的机制,领导和教职工都可以加强彼此的信任,领导看到员工的表现给予更多奖励,员工了解了领导的工作给以更多支持,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人与人之间、人和学校之间的摩擦得到了解决,全校全体成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提升,在认识上和行动上就能达成一致性。

三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下合并高校管理变革的策略选择

1管理观念的创新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合并学校要关注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学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独立,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给教师以适当激励,给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从物质、精神和心理方面给教师以支持,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求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成才,严抓学校的教学质量。

(2)分权管理理念

分权管理理念要求合并学校管理不要事无巨细,凡事亲历亲为。合并学校规模庞大,学科齐全,如果能把管理权限下放到各院校更有利于各学科的发展。各院校按照实际情况再逐渐放权,把权力再下放到各专业,甚至可以把有关权限交到教师手中,教师领导概念的出现就也就是分权的结果。教师领导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可以给学科发展提供专业性指导意见,教师领导还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管理机制的创新

(1)决策机制方面实现委员会制

科层集权式的决策机制具有僵化、低效的缺点,并且高度集权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合并高校是规模上的巨型大学,管理部门更加僵化和官僚化,如此导致了其决策效率低下。为了使合并高校管理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合并高校应该采用委员会制的决策机制,实行“专家咨询—多方讨论—制定初案—校长审核—会议表决”的决策程序,让每位教职工真正参与到办学决策中来。[4]决策委员会制可以集中委员会成员的所有智慧,使决策在通过充分讨论和验证的情况下做出,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草率、失效决策的出现。

(2)激励机制方面实现差别激励

因教师的能力不同,针对不同能力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我们可以实行不同的聘任方式,除了短期聘任、长期聘任和终身聘任外,还可以实行兼职聘任。采用相同聘任方式教师其基本工资和福利可以相同,但是绩效工资方面则要按照考核结果拉出差距。差别激励可以给教师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教师内部也能形成竞争。

3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1)组织结构多元化和弹性化

合并高校规模大、院系多,不能采用单校区高校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而是要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矩阵型和事业部型的组织结构。同时组织结构要尽量的弹性化,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管理层次最小化。第二,建设网络化组织结构,以信息技术取代中层。第三,建立跨院系的虚拟组织,这种组织不从属于任何院系,有利于专项任务的完成。比如教师们可以以课题组成单独组织,便于学科间的交流。[5]

(2)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学习、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样可以保障信息和知识在全校范围内自由流动。学习型组织给予教师充分的自和自由表达权,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以及创造的激情,有利于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合并高校构建学习型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加强学校成员对合并学习的认同感。第二,营造学习的文化氛围,允许教师、学生、领导相互交流。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四,注重学校内部隐形知识的开发。

4管理方式的创新

(1)管理边界模糊化

合并高校存在多校区管理问题,每个校区都设置管理部门会造成管理人员庞杂和管理职能重叠,如果只有一个管理部门会造成有些校区的事情被怠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并高校可以采取流动、共享式管理。出现新任务时,可以成立临时的管理组织将所需各类人才聚到一起共同工作,这就需要成立常设管理机构或进行人员储备。这种类型的管理机构可以在各校区流动和共享。为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各管理部门在明确权责利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合作,如工作搭接制等[6]。

(2)管理服务“数字化”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政府和企业日常办公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高校也可以实行电子校务。为了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合并学校可以在学校构建网上办公信息平台,包括信息、文件流转、资料归档处理等功能[7]。学校各管理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文件处理和文件传输,利用QQ、飞信等聊天软件进行即时信息的传递,还可以通过邮件进行工作的协调。其次可以在校园网上开通校长和各部门领导的在线咨询平台,使领导层可以及时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需求。此外,互联网还是学校知识获取、存储和分享的有效手段。

5管理文化的创新

学校文化是支持学校长远发展和开拓创新的持续动力。合并高校是两个或多个成熟文化的杂糅,如果两个相冲突的文化进行碰撞,势必造成两败俱伤,动摇原来学校的文化基础,合并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立刻形成新的文化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合并学校的文化创新不是要一方的文化消灭另一方的文化,而是要求根据合并学校目前的特色,融合两种文化的优点,使其相互补充,同时在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上加以创新。

参考文献

[1]宋乐永.透析中国高校合并现象———伟大而深刻的变革[J].高等教育,2000(10).

[2]徐少亚,袁正英.知识整合———高校合并后整合管理的关键所在[J].中国行政管理,2000(12).

[3]张安富.合并高校的融合与多校区管理[M].华中科技出版社,2008:57.

[4]顾文秀.以学习实践活动促学校机制创新[J].人民教育,2009(24).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论随之诞生。它强调对于知识的共享,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界的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这一理论的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界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自从它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做出应有贡献。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情势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又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科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校已有办学风格、特色的传承者;教师还是办学特色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教师还面对着来自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普遍有较大改善;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思想比较活跃,普遍掌握计算机知识,获得的信息量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首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做好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战略。教师要认清时势,看清社会发展大势,明了学校发展趋势,将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效率,做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教师的自主时间较多,因此,很容易养成低效拖拉的习惯。教师要掌握快速的知识获取方法,高效的研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文件管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有不断地累积个人知识资产的需求。要不断地更新和快速地积累个人知识,因为社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教师怎样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呢? 

(1)有目标地学习。现今社会,信息发达,信息爆炸未必等于知识爆炸,要避免信息发达而知识贫乏的状况。要明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由what、who、 where、 when等要素构成,知识以how,why的形式表达。信息社会,仅仅存储资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才是意义,能够被利用的信息才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运用知识去工作,去达到目标、实现价值。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找到专家、权威,找到他们,争取能够跟他们交流;还要多关注教育类媒体,学习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搜索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需要认真学习。 

(2)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系统的知识架构,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目的是有效地存储知识和查找知识。我们需要管理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②通讯管理,我们的书信、电子信件、传真、聊天记录等。③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④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⑤文件档案管理,我们的教案和各类总结等等。我们应将撰写教后记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教后记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教师们对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注意与管理,将使我们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甚丰。 

(3)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以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我们教师也要学会推销自己,信息社会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你,是与别人协作,取得别人的理解、信任的前提。建造自己的人际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学习是其它方式不可代替的,人际交往中学到的多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多与人交流。 

(4)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发挥知识的价值,“知道”不能代表已经拥有知识,只有能说出来,而且能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知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显性知识的表达可以树立专业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教学计划、课程发展、活动设计、班级经营、师生互动、教学评量,以及教师活动等资料;实录性资料如相片、录像带、录音带与书面记录等,也都是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此档案更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而发现个人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分享与交流的知识。它可以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成效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要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整个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摒弃官僚作风,切实地为教师着想,加大相关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当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师都投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中去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作为群体的教师在其中会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篇8

(1)知识管理以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以及创新原则密不可分,构成统一的整体,并在整体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操作。

(2)积累原则是图书馆、管理员以及用户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共享原则是对于积累的知识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交流原则是知识的动态流动;创新原则是维系和推动知识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原则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纲领,是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主要有:

(1)个体目标———满足个体信息需求。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有限,其主要的作用是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它是学校教育职能和科学情报的重要传递者。

(2)组织目标———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学习和协调能力。通过学习型环境的形成,能够优化图书馆资源和完善服务,并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习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管理结构,打造“学习型”图书馆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3)总体目标。推动人类知识社会进步。知识是成产力,是创造力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1.理清管理思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实施高效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实践活动。所以应该理清管理思路,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把“知识”作为核心管理,实践过程要以知识为核心。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图书管理员,调动员工积极性,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引导读者参与知识管理实践活动,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3)知识管理离不开集体管理,所以不能依靠个人的主观管理,而是依靠集体的智慧。

(4)知识管理以文化为依托,注重培养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5)以创新为目标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发展目标上看,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增强知识管理能力,针对实践过程的问题,也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

2.规范技术流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保障成熟应用。在技术设计过程中,要保障设计环节的正确性和设计的可操作性,减少设计环节的欠缺和不足。例如,对于个性化程度不高,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等要尽量的避免和修正。尽量采用相对成熟的系统应用,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的实施效果。

(2)加强技术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技术来源于实践,所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采用集成创新的手段,对于用户需求进行改进。

(3)规范化设计。在不断成熟的技术应用中,规范化设计便于知识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加强规范化操作有利于系统的升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

3.规范管理流程,增强对管理过程的掌控

(1)管理方式转变。加强图书馆的群策能力和集体参与能力,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打破以往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要实现管理模式化的转变,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快管理体质变革。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建立一只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组织,提高组织的创新性和活力。

(3)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根据管理目标重新对于实践流程进行理顺实践流程,保障整个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于出现的具体困哪,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操作方法进行合理操作,保证知识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4.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1)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了切实满足针对需求,改变学科馆员的部门监管方式,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秉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积极满足读者需求,并且树立“馆员第一”的思想,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推进知识管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读者。

(2)建立高校知识联盟,建立共享知识库。签订高校合作协议,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知识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面向社会建立图书馆基金会,从而保障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流,以及拓展高校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彰显自身的价值。

三、高等院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信息技术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改革和发展,所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1)知识管理智能化。摆脱传统的数据处理,而是采用更加成熟的人工职能处理方式。

(2)知识管理集成化。对于信息的整合和加工,促使知识管理的集成化技术不断加强,并通过不同的技术优势互补,对于知识的欠缺和不足,进行了弥补和修正。

(3)知识管理个性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2.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快

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学习、知识创新过程嵌入到组织结构中,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管理员的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的革新,从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基础。在学习型组织的推动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工作充满挑战和活力,从而营造更好的管理氛围。

篇9

关键词:

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人们交流渠道,同时也促进资源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高校图书馆科学服务研究能够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化促进高校资源的综合应用,提高高校发展的文化底蕴。

一、知识管理

1、学科管理范围

学科管理范围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同类学科资源进行资源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收单实现学科资源管理体系的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保障学科资源应用的系统化发展。学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组织,学科知识导航,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评价及学科知识汇集等几方面[1]。高校基于学科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学科服务,因此,注重把握学科管理内容的几方面,针对不同学科进行信息资源划分管理,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管理应用的高效性,推进我国高校信息资源的应用,实现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体系的合理分配与应用。

2、学科管理的管理目标

高校实施学科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高校图书资源的综合应用,提高高校资源的的应用能够为促进学生对图书资源的应用,增加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实施学科管理目标的设定包括:学科资源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和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管理的“人性化”发展[2]。其一,高校图书资源管理的系统化中包括对高校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源的管理建设按照学科种类进行划分,提高高校图书的分配合理性,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与现代科技的图书管理吻合发展,另外对高校推书的电子读物的管理,包括查询索引建设,图书学科分配文献合理管理,同时为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图书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校图书学科管理中线上服务于线下服务同步实施。其二,高校图书学科管理的“人性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学科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校人员对图书馆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应用,因此高校图书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推书学科知识管理的“增值服务”最大化发展。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条件

1、实现学科知识管理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条件第一实现学科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保障学科资源管理信息资源能够在互联网中寻找到相应的数据信息,实现学科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应用人员的资源需求范围得以确定,也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有序性,保障了高校学科资服务系统的全面性发展。例如:某教师通过高效图书馆的网上数据资源作为教学知识讲解,这些参考资源中不仅包括大量的文字叙述,同时包括视频,音频等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丰富了高效教学资源,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发展[3]。

2、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管理的资源共享

基于知识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条件第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能够在学科知识管理中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是促进高校资源发展管理的重要途径,管理员在日常资源管理过程中形成对高校学科资源的综合整理,一方面管理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将相关图书信息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共享,实现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管理显性知识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管理员能够通过日常相关学科知识管理的整理等到关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对内容的深刻理解,管理员可以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理,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与读者进行资源互动,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施

1、积极引导形成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施主要首先积极引导,促进高校惹怒呀形成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其一,指图书管理人员应当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高校数据管理资源的综合应用,保障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资源应用以高校人员的学科需求为基础,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管理的的综合应用,形成正确的知识管理应用,管理价值观念;第二,指高校图书资源的管理者应当形成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合理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系统,促进文明、民主的资源应用环境[4]。

2、注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的创新发展

高校图书馆中实施学科服务资源是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高校发展同步,实现科技水平逐步发展的环境下高校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注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建设应当尽量实现资源管理与文化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服务管理水平与高校应用水平同步更新发展。

3、提升学科服务人员得专业能力

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资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现代高校图书馆建设不仅包括图书管理员能偶对图书进行资源划分,明确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分类掌握的的应用,同时保障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够依据学科知识服务体系中不同学科知识的分类和需求为人员提供专业性强,综合质量高的文化管理水平[5],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资源建设逐步实现专业化和人性化发展。

四、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管理应用的重要手段,基于知识管理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推进高校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高校文化资源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林海 单位:莆田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红,廖三三,巩梅,张学宏,张慧丽,张宁,朱本军.变革与走向:共同探索图书馆的未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PRDLA2012年年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1:5-14.

[2]宗乾进,袁勤俭,沈洪洲.基于VOSviewer的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馆,2012,04:88-90.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56-02

知识管理的出现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性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产生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已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从事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作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经验,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为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使图书馆的各种知识在运动中得到共享与增值,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图书馆的管理知识工作就是将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信息进行有序化、系统化地整合,使之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信息化的能力的水平,求得图书馆知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管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目标。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目前,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我国图书情报科学家、教育家柯平教授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图书馆业务、财务、人事等各方面的管理,它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又包括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图书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它是以人本主义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获取、存储、开发、传递和利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想的活动。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显性知识是指利用馆藏文献进行整序、开发、利用,并制作一些重要学科的相关文献数据库等信息产品,作为服务的信息源;隐性知识是指对图书馆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对他们头脑中丰富的知识潜能的开发与共享。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进行信息组织、加T。二是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三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四是不断激励馆员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服务,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源。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中知识已成为主导地位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是起点,即对知识的创造和使用过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控制,使知识能够顺利地传播并增值,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和用户创新,提高图书馆自身和用户的生命力。通过知识运营、知识创新、知识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为人们寻求文献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而且有能力直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以及向所有需要知识的人提供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服务。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深加T的产物,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并方便有效地提供用户使用。

(二)创新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对图书馆T作人员智慧的充分挖掘、传播和运用知识,提高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和有效转换提供一种途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海量信息并进行高效率的序化处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高速传播手段,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知识,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发展壮大。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体,尤其侧重于创新。因此,图书馆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担当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

(三)开发人力资源掌握知识的员工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员工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知识管理,对自身人力资源及读者的管理不可忽视。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才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将这些分散在各位工作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状态”知识和信息变成“显性状态”,进而提升为图书馆知识,有利于共享和利用。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它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尊重关怀馆员,重视工作人员的作用,促使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图书馆学界有许多人主张为了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的管理都应该朝柔性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柔性管理以馆员技能、服务目标、图书馆战略为核心,重视图书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知识管理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以柔性管理替代硬性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四)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条件和工具,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并广泛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保证知识的存贮、传播和共享。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涉及对客观显性知识组织、开发、服务、传播等管理活动,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具,如超文本技术、元数据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智能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智能推拉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编码、存储、传播和利用的速度,简化了以往的复杂手续,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促进了知识的利用和转化过程,缩短了知识创新的周期。数据仓库技术、文档管理技术、工作流技术、共享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技术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以及工作人员直接的交流和协作。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深化了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

的运用。

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知识管理能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陨(及读者头脑中存储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知识不仅成为了当今最重要的资源,亦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能否在管理知识和运用知识上发挥作用,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产生也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图书馆,图书馆面临着管理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改变。能否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和效益,以及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增值,是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信息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只注重对知识资源中显性知识的管理,不适应读者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挖掘,更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性利用”,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因此,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知识管理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三)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