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民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患者对住院期间潜在感染问题逐渐重视[1]。院内妇产科则是医院感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逐渐引起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妇产科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强护理质量。现针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1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1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产科患者460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4岁。妇科患者770例,年龄均在19~41岁,平均年龄289.7岁。全部患者住院时,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尿常规以及心电图等临床指标都在正常值域内。办理住院手续前,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也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将呼吸道疾病、泌尿道等疾病排除。

1.2方法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有关规定,回顾研究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情况[2]。同时,对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感染部位加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感染率,见表1。

2.2感染部位,见表2。

3 讨论

3.1手术因素处理措施 ①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手术前无菌消毒程序加以洗手,无菌消毒能够使患者感染的机率降低25%~50%;②医疗过程中,全部需要应用的机械一定要根据严格的消毒程序加以消毒。

3.2呼吸道感染处理措施 ①病房需定期开窗更换空气,保证空气质量新鲜,必须通风2~3次/d,且通风时间不低于15~30min/次,将室温调节至合理范围;②探视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以后才可以进入病房内,尽可能减少探视人员的数量;③严格按照医院的消毒程序执行,每天护理人员需对病房及手术室加以消毒,以防出现消毒死角。对不同区域给予不同的消毒措施;④患者住院过程中,每天必须更换经过消毒除菌的衣物;⑤密切监察病房内空气质量[3]。

3.3泌尿道感染措施 ①在妇产科中,存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时,预临产前必须采取积极治疗措施;②在妇产科患者住院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多检查,如肛诊、阴道检查;③产妇一定要注意外阴清洁,每天按时清洗会阴;④对于产程时间较长,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必须给予合理的抗生素,以免感染的发生;⑤医护人员对需要手术的患者采取侵袭性操作时,应该探戈执行无菌操作;⑥患者手术治疗后,必须加强营养供给,注意卫生。

3.4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 ①产妇需保持卫生,注意外阴清洁,每天按时清洗会阴;②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分娩之前对孕妇进行彻底式消毒;③医护人员在执行手术时,需尽量降低出血、血肿的发生。严格按照解剖关系予以缝合,清除死腔;④加强产妇术后的护理工作,注意产妇术后的营养供给。

3.5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因为老年患者自身免疫抵抗能力、理解能力低下。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病情的全面了解,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心,以便减少感染的发生。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引起感染的因素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必须规范操作,尽可能避免或减产科临床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篇2

1.1.1心理应对能力差

护生在初期常对手术室感觉陌生、神秘,因此有一种紧张畏惧感。在这无形的压力下,造成护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动手操作,甚至手足无措,严重作者单位:201800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吕英:女,本科,护师影响了护生对各项护理操作的掌握[2]。

1.1.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手术室工作涉及到手术室基础护理、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手术配合、手术、麻醉配合等诸多内容。手术病人病情复杂且手术种类多,仪器设备层出不穷,护生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很多内容,现有医学教材中有关手术室护理章节的内容简短并且抽象,护生在校所学知识不能满足手术室工作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1.1.3无菌观念差,缺乏实践

手术室对无菌要求非常严格,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由于护生实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对无菌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菌观念差,无菌操作中污染环节较多。而有的护生在不慎污染了无菌区后因害怕老师指责而隐瞒甚至因为害怕污染而不敢动手操作,致使临床实践经验缺失,学习护理技术较慢,降低了护生实习的有效性、积极性,增加了带教工作难度。

1.1.4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

护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主动性差,不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翻阅资料,还有对问题缺乏主动性思考,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去想为什么;还有大部分护生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立性较差,动手能力欠缺,工作缺乏主动性。

1.1.5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护生虽然对手术护理风险有所了解,但由于有带教老师的指导,有的护生在护理操作安全上心理依赖感较强,主观认为只要有老师在场就不会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即使发生,一切责任都会由老师承担,不注重提高自身风险意识。

1.1.6护生的教育程度

护生受教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直接影响着临床教学进度和质量[4]。

1.2带教老师方面

1.2.1学历层次低,业务知识欠缺

临床上很多护理带教老师尽管临床经验丰富,大部分学历层次低、起点低,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进,若带教老师自身业务知识掌握不够,能力欠缺,很难满足新生代护生的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5]。

1.2.2教学与工作的冲突

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而繁忙,专业性要求高,手术配合时需精力集中,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示范,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实习效果[6]。

1.2.3带教意识不强

部分临床老师缺乏积极的带教态度和情感,对带教工作不够重视,把护生当劳动力使唤。还有些带教老师因担心护生配合和无菌操作的不熟练而影响手术时间和效果,认为教护生做还不如自己做,独揽了一切工作,减少了护生实际操作机会。

1.2.4教学方式欠妥当

在手术室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工作,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知道灵活变通,造成学习的枯燥乏味,很难调动护生的积极性,降低了学习的热情。

2应对措施

2.1尽快熟悉环境,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护生进入手术室后先进行1周的岗前培训,由主带教老师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布局、各区域的划分,三区三通道的概念,科室规章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使护生了解手术室的一般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实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加强与护生的沟通交流,了解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解决落实,尽快消除其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以积极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

2.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2.1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结合

由主带教老师采取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带领护生进行模拟操作训练[7],采取边讲解、边操作、边练习的方法,内容包括外科洗手法、戴无菌手套、穿脱无菌手术衣、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器械、协助医师铺无菌手术巾以及正确传递各种器械的方法等。然后护生分组练习,最后带教老师根据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点。如此种方法,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联系,使护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手术室专科技能,使理论知识又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2.2.2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

在完成基础的技术操作后,采取“一对一”教学方式带领护生进行临床实际操作的学习,即由1名带教老师全程带教1名护生。首先尽量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进行,如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等。器械工作学习时包括手术步骤、术中手术的配合要点及关腹的步骤、标本的管理及术后器械的处理,重点讲解物品清点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学习巡回工作时,带教老师应鼓励护生多动手,遇到错误及时纠正,使护生逐步掌握病人安全核查、术前物品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术中护理要点、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应对等。根据护生的掌握情况,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的器械及巡回护士工作。

2.2.3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在带教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8],让护生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如进行一台肾切除手术时,在术前需要放置,可以问护生这种手术需要放置哪种手术,这种手术又适应于其他哪些手术,放置时需要什么辅助用物,放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操作中边思考、边领会,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2.4分层次施教

我院护生来源不同,层次有别,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技能都会有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实施带教。对接受能力强的护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接受能力差的护生,注重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让护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护生主动观察和判断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2.3加强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护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护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岗前教育,对实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护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的意见措施,有效地避免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定期组织护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让护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指导自身护理行为,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4完善带教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2.4.1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在带教中实行“三级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即护士长、主带教老师、一带一老师,层层质控管理。针对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在临床带教中实施主带教老师模式[9],即主要由主带教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工作,监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成果。主带教老师选拔应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带教老师资格认定标准,参加护理部统一竞聘,在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成绩优异者方可胜任。同时在科内选拔带教老师时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选择教学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教学能力、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一带一老师,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考核,以提高带教能力与水平。

2.4.2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护士基础教育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而且更需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新时代的手术室日新月异,为了跟上新形势,带教老师必须努力钻研护理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来提高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带教质量和品质[10]。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护生的道德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带教老师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要正确认识到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循序诱导。

篇3

信息管理是对多个来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多个听众传播的过程。信息人必须具备有效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广泛应用,较好的满足医疗卫生需求,提高了各职能部门处理院内院外问题的能力。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护理信息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包括:护理部对医院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管理;护理部通过信息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管理病区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住院患者的危重指数等来动态调控护理人力支援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护理信息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重视管理细节

 

篇4

近年来,由于医疗科学事业及医疗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使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这也对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内科作为我院临床的重要科室,科室的护理质量也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根据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呼吸内科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4-8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在患者所患基础疾病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肺炎7例,肺脓肿2例。其中,少数患者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2 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2.1 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缺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记录患者实时的病情变化情况,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细节问题,而部分风险意识较差的护理人员却忽视了这一要点,导致护理记录漏填,错填,这既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未医疗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其次,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专业性不强,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使得护理记录不能充分反映出疾病的临床观察要点。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引起二次感染,而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上缺乏对患者口腔内真菌针对性观察记录,再如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咯血现象时,护理记录缺乏针对性的血压记录等,导致不能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患者的治疗。

2.2 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有失重视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常常忽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严重医疗事故。如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再应用呼吸兴奋剂后,常容易出现躁动,从而导致药液泄漏,此时若不严格加以看护,及时拔除导管,立即处理药液外渗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另外,对于卧床患者,在协助其进行翻身时,手法粗暴,不能耐心做好皮肤护理及床单换洗工作,导致患者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等。

2.3 急救措施及急救经验的缺乏 呼吸内科患者由于发生急性喉梗塞等急性并发症较常见,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应由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问题及时抢救。而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常出现呼吸机故障,或心电图打印纸不足等原因,造成抢救的延误,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对抢救工作经验不足,且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急救设备,这就很容易导致错失最佳抢救时间,给患者带来危险。3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对应措施

3.1 作为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护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吸取经验,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具体来说,应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对护理措施及患者临床表现、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尽专业、有针对性的记录,提高护理记录的可信性及保证书写的质量。

3.2 建立健全呼吸内科各项护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重点强化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从口头,书面,及床边交班分别进行,重点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记对患者用药的药物配伍禁忌等,认真执行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科室护理人员应定期举行技术讨论会议,将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及体会共同分享,避免工作中的差错与疏漏,保证呼吸内科的护理安全。

篇5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我科成功创建星际护士站的过程中,对骨科护理记录的质控检查发现,在实施记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护理记录的书写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的动态过程

护理记录是医疗住院病历的一部分,但护理记录是阶段性记录,总结性护理记录少,多数只记录某一天、某一时的病情记录,这种记录不能够完全体现护理的动态变化过程。

1.2 护理记录不能体现护理行为

护理记录内容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多数护士记录的内容为病人的病情以及医嘱的内容,造成与医疗的内容重复,而护士实施护理措施后出现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在护理记录中又未充分体现,护理记录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如:对一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病人的记录中,有多处记录病人的病情、用药情况及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没有记录采取了各种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发生的目的。

1.3 护理记录不全

部分护士记录时的意识不强,临时性记录不全,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对于临时性的病情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取得的护理效果记录少或漏记,夜班护士出现此现象多。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病情稳定一周后的某一天夜里出现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状,当班护士未做护理记录,只是口头交代下一班的护士,而在下一班护士也未做记录,用药后后的反应及转归情况都不详细。

1.4 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差

护理记录不同于交班报告,要体现护理的连续性,下一班要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反映过程和变化,而有的需要连续几个班次记录,而部分只是机械的按照规定护理记录频次记录,没有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记录。

1.5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施护

相同部位骨折的记录大致相同,只体现出因病施护,而未体现施护。由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欠缺,找不到护理的重点,在护理工作繁忙之时,过多的依赖陪护。在护理过程中,只遵循疾病的护理常规,缺乏创新,造成一种疾病的护理记录上基本一致,体现不出病种差异和个体差异。

1.6 护理记录没有体现专科特点,作为骨伤患者,临床辩证与舌脉密切相关,而护理记录往往忽略了对舌脉的记录,而护理记录也体现不出,所有的护理记录大多围绕“骨折”实施。

1.7 护理记录存在的其他问题

主要包括字迹不清楚,语句不通、语法搭配不当,标点不正确,有错别字等。

2 解决措施

针对一上问题,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管理欠规范,二是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专业知识缺乏,基本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三是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级方面着手:

2.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迫切需要提高护士各方面的素质,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护士的 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护士分析护理差错、事故与护理记录的法律关系,使其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的重要作用,树立起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意识。

2.2 规范管理,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相对固定主管护士,负责书写阶段性的日常护理记录,值班护士负责书写临时性护理记录。

2.3 合理安排班次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保证主管护士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连续性接触,以全面系统的收集病人的资料,总结性的记录护理记录。

2.4 根据专科特点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程序对每位病人的护理重点进行重点观察、重点护理、重点记录,充分体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护理记录。

2.5 交流护理记录经验

护士在进行业务学习、业务查房时,把护理记录内容列为其中,并相互交流书写护理记录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借鉴、比较、学习,同时让年资高、记录好的护士检查、指导低年资高、记录差的护士的书写。

2.6 加强对护理记录书写的质控

护士长随机抽查, 质控小组长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提出纠正,以保证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7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加强整体护理意识的培养,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按照整体护理的PIO 形式记录。

2.8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护士素质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8.1 对于入科的新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实行相关科室的轮转,通过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争取在1 年内熟悉各方面的护理业务,适应工作需要。

2.8.2 对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实行继续教育,鼓励护士通过参加夜大、函大、自学等多种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扩大知识面

2.8.3 定期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

每月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及考试考核,强化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定期考核专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相应职称的业务水平

2.8.4 定期开展护理知识、技术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护理业务学习活动,如:基础理论知识、术操作竞赛,护理论文报告会,护理安全制度考试等,活跃护士业务生活,创造爱岗敬业、讲学习、比奉献的 良好氛围。

2.9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的是临床护理中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种有计系统的实施护理的程序,并且能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可以采取多形式的培训教育,以帮助护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如:请专科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请业务能力强、理解较深刻、运用护理程序较好的同行现身说教,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有关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组织质控人员深入病房,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协助解决;最最重要的 一条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主动参与医生查房,与医生多交流,取得医生的支持,了解治疗方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3 体会

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在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具体的分析,有正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书写能力和法律意识,还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效应。

参考文献

[1] 徐莉.浅谈护理记录的书写[J].实用护理杂志 2006-5-24.

[2] 陈鹏.病历书写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57.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6-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为了对老年人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住院病历管理处随机抽取住院中400例老年人的资料进行分组研究,对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从所有老年人中随机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例经住院规范管理老年人组成研究组,而未经管理的200老年人组成对照组,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即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中女性患者54例(27%),男性患者146例(73%),年龄介于5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1.7)岁;对照组中女性患者49例(24.5%),男性患者151例(75.5%),年龄介于61岁-75岁之间,平均(65±1.2)岁。两组老年人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的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人在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显示,在对研究组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后,其在身心健康以及心理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20.9015,P

3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我国人口老年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与老年人有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住院通过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发现效果显著,相比于对照组,老人在心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较好[2]。

3.1 心理问题

3.1.1 孤独失落 有许多老年人会因退休,生活节奏被打破,而且子女不在身边,缺乏亲情之间的交流,很容易因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另外,由于生病身体机能下降,活动不方便也会令其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调查发现,住院中空巢老人以及丧偶的单身老人的表现尤为突出。

3.1.2 焦虑 由于老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也逐渐增多,严重增加了老人的心理负担,怕病怕死怕行动不便而且不想因自己的身体而耽误子女的时间,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生活中常常会变现为沉默寡言等[3]。

3.1.3 依赖心理 由于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自理能力大大下降,而且常常会伴有多种老年疾病,需要人来照顾,尤其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其身边。而且老人会因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产生依赖心理[4]。

3.1.4 恐惧心理 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死亡的害怕和担心等等

3.2 护理措施

3.2.1 由于有许多老人对自身的疾病不了解,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老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老人了解自身的情况,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

3.2.2 由于许多老人因身体原因,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可在医院里组织老年人进行健康娱乐活动,如唱歌,跳广场舞,下棋,打太极等,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帮助老人锻炼了身体,还能丰富其精神生活,重新融入集体,减轻其孤独感。

3.2.3 指导老年人接受衰老的事实,让其了解到随着其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也逐渐下降,不需要过度看重自身的生理变化,应放松心情,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另外,要告诉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充分挖掘自身的快乐。让其了解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生价值[5]。

3.2.4 鼓励老年人对于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的疾病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衰老,健康和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年老并不等于无为,无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生死观,正确的老年健康观为:能保持生活自理,有社会功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性,但不需要没有疾病。鼓励老年人勤用脑,多用脑,同时适时的对老年人的视听嗅触得器官进行适当的刺激,可增进其感知觉功能,提高记忆力,弥补和延缓衰老,强化老年人的智力素质。帮助老年人熟悉医院环境,并随时给予指导,适时予以关心,让老人觉得不管有什么问题医护人员是和他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针对老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其身心,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韩世范,石贞仙,等.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06):47-49.

[2] 钟文贵,李舒梅,吴建波,等.老年人幸福度和抑郁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2(06):346-347.

篇7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急诊科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护理实习生,入选标准:①初次参加急诊科护理实习;②具备急诊科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③实习开始前2周内未患感冒等疾病。将全部实习生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44例,年龄20~23岁,平均(21.2±0.3)岁,实习天数5~20d,平均(14.5±5.2)d;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45例,年龄20~23岁,平均(21.3±0.3)岁,实习天数5~20d,平均(15.3±5.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案进行急诊护理实习,观察组增加以下内容:1)安排入科前小组见面会,由带教老师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科室规章制度的讨论及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安排,请实习生对规章制度提出意见,通过讨论统一思想,同时明确制度;2)每周末安排简短的工作总结,对一周的实习工作进行回顾,对实习生在工作中的失误进行纠正,从而避免在科室工作中训斥实习生;3)每日抽出大约15min的时间为实习生巩固与急诊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1.2.2效果评价。

护理实习生实习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笔试结合技能考核完成。百分制,笔试及技能各占50%分值,考核成绩在60%以上为合格,80%以上为优良;护理实习生主观实习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完成,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够满意、非常不满意,以满意及以上判定为高满意度,其余为低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习考核成绩

观察组43名实习生考核成绩达到优良,优良率为86.00%(43/50),对照组34名实习生考核成绩达到优良,优良率为68.00%(34/50),实习考核成绩优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习满意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7人达到高满意度,对照组39人达到低满意度,实习满意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护理患者,而是服务的范围更为宽泛,从单纯的对患者身体的医疗服务,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服务,以及对患者的身体、心理的医疗服务。但是,当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转变。因此,对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是,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活动相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的护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脱离了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导致学生无法将陈旧的护理知识,应用到当前的临床实践中。加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只有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在这短短一年的实践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不同科室的轮转,还要应对各种考试、考核,导致临床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造成很多护理学生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

(2)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尚没有形成完善的护理教育体系,护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没有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模式也随之在逐渐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护理课程中,缺乏人文学科、人文课程的开设,在实际的护理教育中,缺失了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的教育,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

(3)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要提高护理学生的水平,首先要确保护理教师的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中,护理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他们之前有的是临床护师,有的是临床医生,有的是医学院校护理研究生,有的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等等。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很多的青年教师成为了护理教师,但是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护理教师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护理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尤为缺乏。

(4)护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护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大多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实践的经验,无法很好的给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护理教学的方式,也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多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缺乏护理情景的模拟,不利于学生实际临床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整体欠佳。

(5)学生自身的问题。当前,人们的攀比心理较为普遍,很多家长不管自身家庭条件如何,对孩子都是物质上绝对的富养,导致现在的护理学生,很多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追求物质享受,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吃苦精神,从未体会过人间疾苦。在医院实习的过程中,不能快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欠缺,缺乏悲悯情怀,缺乏同理心,不能理解患者的想法、做法,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缺乏温情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的构建。

2当前医学院校护理教育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医学院校要重视护理实践教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种护理实践设施。同时,加强与学校周边各大医院、医疗机构的合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稳定、良好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手把手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未来开展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要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首先,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在考试考核中,也提高实践成绩的比重;其次,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结合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能够突出护理特色的课程,例如护理职业修养,患者心理的教育;加强对人文课程的重视,增加人文、法律等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3)提升护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医学院校可与国内外的高校和医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教师出国学习的机会,使学校的护理教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鼓励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职业素养,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9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64-01

前言

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护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在高职护理教材当中有70%的内容都与解剖学相关,尤其是抢救技术的操作更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开展的[1]。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在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

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当中的学生大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正确的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都是除了课堂和考试之前一段时间会翻开书看,其余时间都很少看书学习。另外学生上课时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某个知识点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习方法也还是采用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但往往背下来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实际运用,最终也就是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据调查,现大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目前还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用单纯的PPT图片代替从以前的挂图教学,且理论知识大多较为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艺术性和幽默感,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课堂参与度较低。另外部分教师由于真所谓“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或护理、助产专业共用教材,差不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的精简版。这样的教材主要是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虽然全面但专业特点不够突出[2]。教材当中的部分知识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太大联系,未能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不能够充分将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3]。另外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与本科当中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学时安排上却大大的与本科解剖学学时相差较远,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更为不理想[4]。故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学习困难。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优化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注重其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点对以后实际工作会有什么用处,以明确其重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清楚要怎么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凡是自己身上能看见的要去看,自己身上能摸到的要去摸,且要认真观看PPT图片及教材相关插图,密切联系实验室标本模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的掌握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具备大量人体解剖经验及临床护理知识,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并有效开展,讲课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简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提前布置,在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密切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精简教学内容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1.1 我院有的护士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医院感染学的特殊性、专业性,对医院感染基本概念不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控制医院感染是很难做到的。

1.2 个别科室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和消毒灭菌方法不熟悉:消毒剂浓度不会配制,不会监测,消毒效果不会监测,紫外灯使用不合理。对具有关节、齿及内芯的器械未能拆开,未处张开状态。包裹不规范,体积过大,重量超重,对湿包未能及时烘干,造成包内细菌生长。

1.3 少数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差: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存放不合理,使用不当。

1.4 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不当:这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1.5 有的医生业务水平低,抗感染药物选用不当:对正确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基本原理都不清楚,不管病人病情需要与否,盲目使用抗感染药物,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应对措施

2.1 健全组织,制定计划: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组长1人,成员数名,负责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近期和远期计划。

2.2 建立建全规章制度与落实: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监测标准、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卫生工作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章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对重点部门定期检查和督促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3 定期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制定培训计划,将法律法规、规范、制度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并实行学分制,培训率达100%,侧重对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及各种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培训,全面掌握消毒灭菌隔离知识,将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普及到每个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专业理论的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临时工、护工的培训、管理和监督。

2.4 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将大包装改为小包装。每天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房间1次,并登记,每月对房间做1次空气细菌培养,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保持清洁,无灰尘;各种容器上标明消毒液的名称、浓度、剂量,并加盖;各种包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和有效期;一次性物品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发放时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每一批货物做细菌培养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回收必须剪断、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并由卫生部指定的单位回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