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见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9: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常见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常见问题

篇1

对于儿科而言,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且变化反复,需要医护人员时刻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警觉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的难度和工作量。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儿科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烦躁、沮丧、不安、焦虑、自信心减弱等负面情绪,在工作中出现为消极被动、不知所措等现象。此外,随着社会上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家长对患儿病情的关注度提高,部分家长甚至存在过度溺爱、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面对患儿家属高水准高强度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尤其是部分年轻且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在相对较大的心理压力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往往无法正常顺利展开,从而对患儿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1.2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所谓护理安全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身体、心理、机能等方面的损伤、障碍、缺陷甚至死亡。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安全隐患较多成为此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首先,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等特点,因此容易发生坠床、碰撞、烫伤、触电、误服药物和小型器具等现象;其次,儿童的免疫功能以及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新生儿属于医院感染易感人群”[3]。在医院病患复杂的情况下,患儿容易出现皮肤、口腔、器官等感染,对其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再次,一些医院存在护理人力缺乏、管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督促检查不完善、业务考核不到位的现象,部分护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患儿及家属不配合

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自述病情,而且对就诊、医治容易产生恐惧感,因此在对其进行护理时经常出现患儿不配合、情绪激动、不断哭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延误了患者的宝贵就诊时间。针对此类情况,家长应与护理人员加强配合,积极引导患儿并分散其注意力。但现实工作中,部分家长对患儿过分疼爱。为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家长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的每一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旦患儿哭闹或发现不如意的地方,一些家属就迁怒于护理人员,要求更换护理人员,甚至做出妨碍正常护理工作的举动。此外,儿童病情发展反复多变,当部分患有恶性疾病的患儿濒临或已经死亡,家属往往要求继续救治或无理取闹。患儿和家属的不配合会增加儿科护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容易造成操作反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患儿的医疗救治产生不良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相应对策分析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减少差错事故的有效途径。而这就需要医院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培训和学习,通过向其他医院引进新技术、以科室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完善业务考核等措施督促和鼓励医护人员不断增强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此外,由于儿童身体综合素质较差,且缺乏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因此,在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时一定要注重细节学习。以卫生护理为例,由于儿童的身体防御机制尚不健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薄弱,加之其对卫生清洁等缺乏相应认知。因此,在患儿饭前、便后、睡前,护理人员都要指导其做好清洗工作。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敏感,不能仅仅根据成人的感知判断水温,而是要将水温严格控制在38~40℃,在清洗时要注意力度,轻擦轻揉。熟悉和掌握此类知识可以从细节上避免护理差错事故,也能够提升医院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患儿的健康恢复。

2.2从多方面缓解护理工作压力

造成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因素较为复杂,而缓解压力的对策也多种多样。首先,从个人角度讲,儿科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自身在业务水平、个体性格等方面的缺陷,并积极锻炼自身的受挫能力、改善消极情绪,以负责任、有耐心的态度面对病患;其次,从医院、科室角度考虑,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可以适当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待遇,通过政策倾斜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控护理人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呼吁社会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特殊照顾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对心理压力较大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适当缓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并对患儿及家属产生正向的影响,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3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首先,医院应强化病房安全设备的管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儿床位、病房进行安全检查,并对患儿病房的医疗器械进行安全维护,保持儿科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安全引导和教育,增强患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对于患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原则”[4],对患儿使用的医疗设备、日常用品等进行严格地检查和处理。此外,针对患儿的好动天性,护理人员应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以优秀的业务水准、人性化的服务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患儿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2.4合理改善医患关系

合理改善医患关系可以有效增强患儿和家属的配合程度,而加强医患沟通是则是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患儿缺乏相应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其各个细节的反应,适当增加察床次数并延长交流时间,并运用语言、非语言等手段加强交流效果,增强彼此感情,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例如,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在单调的工作着装上增添部分配饰或在儿科病房张贴卡通图画,以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在实际工作中,要敏锐察觉患儿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而面对患儿家属相对苛刻的要求和偏激的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温和的态度平复其情绪,并向其详细介绍患儿病情,阐明利害关系。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治疗之前,“应先对家属做出含蓄的预警,使其做好心理准备”[5],从而在家属的密切配合下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另外,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医患交流会,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满足患儿家属的合理要求,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85-01

妇科是我国目前医疗纠纷高发的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在如今的医院妇科护理工作中,而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包括护理人员问题,护理环境问题以及患者自身的问题等[3],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因其科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考虑到妇科疾病患者均为女性[4],必须要提升妇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策,解决现存问题,以此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现笔者将研究结果如下:

1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即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多为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护士或实习护士[5],缺乏临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缺少实践经验。在处理特殊情况发生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及使用仪器或药物解决问题。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6],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缺乏信任感等。另有及少数护理工作人员在更换液体方面出现错注、漏住接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等情况,这几类问题均能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患者自身问题

因妇科工作的特殊性,患者均为女性,易对自身病情产生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在诊治过程中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延误治疗的进程[7]。另外,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例如:某些患者在患有宫颈糜烂时,常忽略其病情,待病情加重时,极易演变成宫颈癌[8],危及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0康。

1.3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问题

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即为阴道炎,主要分为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藻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等,在诊治此类病变的过程中,需采集患者阴道的分泌物置于玻片上[9],将其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忽略采集的标本勿污染等问题,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触碰拨片使采集的阴道分泌物受到污染,从而影响了对疾病的判断。另外,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患者,常因长时间不能翻身,而出现压疮,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引起护理纠纷。

2针对常见问题制定解决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妇科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为院内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研讨会,也可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10]。⑵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在院内进行模拟病房,模拟特殊病例,以培养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及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⑶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疾病类型,及时告知患者与其家属其病情变化情况[11]。⑷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反复核对所使用药物的名称与剂量,对院内引起的新型药物进行核对,从备药到配药等各个细节明确化,且在书写文书上注意字体清晰,语言简洁。

2.2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也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使妇科病房环境整洁,通风顺畅,及时跟换所用物品,以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12]。⑵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病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疑问,以此减少其焦虑不安情绪[13]。⑶在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语言及态度的和善,善于采用贴心且温暖的语言来面对患者,时刻行使人性化护理。

2.3加强几类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质量

针对上述常见妇科疾病诊治中较常出现的问题,院内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送检标本中的规章制度操作,明确职责,保证护理人员将送检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注意途中不触碰标本边缘或勿将其他标本纺织一起,避免交叉感染[14]。且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病人,应将放压疮卡挂在床头上,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变化情况,随时记录患者翻身时间、处理措施及皮肤变化情况,并嘱患者或其家属在核对书上签名,以此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越高,同时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国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院内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口碑,一旦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直接影响到了院内的信誉[15]。现笔者总结出一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此减少甚至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可在良好的环境下行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此种方法可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改善并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吉利医学,2012,33(10):2222-2223.

[2]李春侠.医院妇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74.

[3]彭侠.浅议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J].中外医疗,2012,4:170.

[4]王淑秋,宋玉波,顾莲芳等.妇产科护理工作浅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97.

[5]张莉,张东红.PBL在妇产科护理实/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5-296.

[6]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84.

[7]田珈宁.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学杂志,2006,9(7):695.

[8]王文,邓泽虎,李才勇.妇产科的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处理[J].西部医学,2007(6):6.

[9]孙晓红.妇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体会[J] .医学信息,2010(9):256.

[10]马萍霞.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11(1):113.

[11]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医学临床研究,2007(1):56.

[12]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06(11A):456.

篇3

常见问题

产妇方面:①问题:母乳不足、胀奶、皲裂;②便秘及痔疮;③不良习惯;④腹部及会阴伤口护理不当;⑤产后焦虑抑郁。

婴儿方面:①新生儿黄疸;②红臀;③皮肤湿疹;④脐部感染;⑤眼部分泌物过多。

指导对策

对于访视中出现的较为普遍问题印制了关于母乳喂养、婴儿保健、产褥期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宣传材料,在建立围产保健册时发放到她们手中并定期举办母婴保健知识讲座,使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减少由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产褥期疾病。

针对产妇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进一步指导哺乳的技巧和方法及护理的方法,及时纠正凹陷;出现奶胀时及时热敷按摩,加强吸吮,帮助吸出多余的奶汁,指导正确的挤奶方式;母乳不足除加强吸吮并给予饮食指导外还要多给产妇鼓励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让产妇明白下奶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勤吸吮,奶量会逐步增加并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必要时辅以中药催奶,每次哺乳后挤一滴奶液涂抹在上以防皲裂;②主动讲解产妇的合理营养搭配,重视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取,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次便后温水清洗。痔疮外涂痔疮软膏,严重者及时就医。③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护理切口,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切口轻微疼痛及牵拉感都属正常,如疼痛难忍及影响行动应就医。④指导产妇进行心理情绪的自我调控,积极主动的与家人沟通交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产妇尽快适应婴儿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⑤指导演示如何做好婴儿护理,如婴儿沐浴,婴儿抚触以增进母婴感情。

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53-02

急救医学是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触患者病痛、挽救患者生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急诊医疗的护理工作质量是反映一所医院文明建设和技术水平的一面旗帜[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等,急诊科所面临的抢救任务越来越重,日益增多的急诊人数和相对较少的急诊部门已经是我国当前一个重要的医疗矛盾,因此如何在高诊疗水平和护理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急诊护理中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已经成为急诊科护理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本次通过总结我科近三年以来的急诊护理资料,现将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1 急诊科护理常见的问题

急诊多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的医疗措施,因此急诊护理多要面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的患者,这就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多种学科的医疗救护知识。并且,急诊面对的多是病情紧急的患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非常娴熟的护理技能。另外,急诊科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不仅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比较短,而且多数的急诊病人及家属因病情紧急,情绪常常不稳定,医护人员稍有不当则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爆发,因而也成为医院里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的地方。基于以上的特殊性,当前我院急诊科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娴熟,对抢救物品的管理不够完善;②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缺乏足够认识;③护理人员院前急救意识不强,院前急诊出诊效率较低;④护理队伍中年轻人员比例较高,综合素质较低,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⑤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安全无法保证;⑥急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等。

2 对策分析

2.1 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乎护理服务的结果,急诊护理中的大多数问题与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因此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急诊护理问题的重要保证。

2.1.1 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急诊护理工作的最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提高急诊护理的专业技能水皮。因此医院或急诊科应当为护士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比如开办业余急救护理课堂,由急诊护理中比较优秀的老护士等进行讲解,提高年轻护士对急诊护理的处置能力。或者让为急诊护士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学习其他医院急诊科室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设备仪器。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急救理论知识竞赛和急救基本技能的演练竞赛等方式,激励护士门不断学习进步。

2.1.2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能。急诊科作为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当前还没有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针对急诊护理中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对从加强护士学习着手,加强急救理论学习结合岗位培训和交流,提高她们判断病情的精度和精度,做到急、准、稳、快。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护士的沟通技能一密切相关,针对急诊科新护士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要求护士须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尊重患者,主动询问、关心患者,诚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尽力帮助解决其困难,用心倾听患者倾诉,多使用具有亲和力的动作,如点头、微笑等,最终在加强自身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1.3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随着医患纠纷的日益频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医护工作的重要议题[2]。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增强法律意识,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医学证据,如对危重病的护理记录要真实、及时、完整、准确,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等。另外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注意自我保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在进行急诊紧急抢救时,不可手忙脚乱或者在家属面前举止不雅,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做好防范工作,另外还应当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的顺利安全。

2.2 培养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观念。近年,人本护理、人文护理等护理观念逐渐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同[3],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尽职尽责,完成自身的使命。因此加强护理人员“一切以人为本”和“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良好的态度、热情的服务、娴熟的技术,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知其所需,解其所惑,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学服务,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3 完善急诊科管理制度。针对急诊科患者增多,急诊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的问题,院方或科室应当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护士人员的工作时间。可以通过改善排班,弹性排班,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员,有经验的护士和年轻护士合理搭配排班,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在繁忙时间段加强护理人员的投入,尽量简单护理人员的超如何工作。另外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紧张情绪的消除,劳逸结合,科内可合理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些文娱或郊游等活动,调节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1 注射室常见问题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在注射室的护理工作中,注射疼痛是护患双方必须面对的常见问题。如何针对疼痛产生的不同原因,正确应用操作技能、技巧,帮助患者避免疼痛、减轻疼痛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1 操作人员未掌握无痛注射技巧

1.1.1 严格按照“两快一慢”的原则进行注射: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不合作的患者尽量在注射前先把患者固定好,避免因患者在注射时挣扎而快速推药造成患者疼痛。

1.1.2 采用按压穴位注射 臂部有一环跳穴,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在臂部股内注射操作过程中,用左手拇指采用适中的指力按压环跳穴的同时进行肌内注射,可以显著地减轻患者对注射部们的疼痛感。实践证明,按压环跳穴减轻注射疼痛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1.1.3 使用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 多种药物使用前都需要做皮内注射试验,而皮内注射是所有注射中患者感觉最为疼痛的一种。我们应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如下: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中点处(以患者自己的食、中、无名三指为准),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轻握患者手臂,左手拇指放于消毒范围下端,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贴紧,几乎呈平行状,维持姿势不动,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紧皮肤,随着皮肤弹性,针尖斜面刺入皮内,放松左手拇指的同时,右手顺势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 ml,使局部隆起一圆形皮丘,隆起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在接受皮内注射时的疼痛强度。

1.2 患者紧张,导致局部肌肉收缩,增加注射时的疼痛 部分患者肌内注射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导致局部肌肉收缩,引起进针难,增加注射时的疼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注射时的疼痛。针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对待听不懂成人话语的婴幼儿,采用以婴幼儿感兴趣的玩具、饰物、食品在旁边逗孩子;对待能听懂成人语言的孩子,则采用夸奖、激励等方法,与患儿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儿对护士产生信赖感,消除紧张情绪;对待成人则采用与患者谈话的方法来转移注意力,谈话的内容要以患者感兴趣为原则,并且还可以同时把健康宣教的工作完成,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1.3 部分药物由于其特性导致注射疼痛加重 如25%的硫酸镁、胸腺肽等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注射维生素、黄体酮等油剂类药物时,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的部位还会导致脂肪层内,不但药物吸收差,特别是油剂类药物还会导致脂肪液化等严重不良反应。合适的部位和适宜的深度,才能在使药物迅速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减少这类药品给患者带来的疼痛。

1.4 同时注射多种药物 剂量较大,药物集中在一起,不但影响药物吸收效果,还易造成局部硬结,引起局部疼痛,特别是婴幼儿,肌肉层薄,更易产生此种情况。对待此种情况,我们通常采用分药物、分部位注射,这样注射到局部的药量少了,不但避免了硬结的产生,还避免了潜在和少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2 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其造成的潜在问题

由于患者注射时间无规律性,而且护理人员存在着缺编的问题,容易出现患者排队等待注射的高峰期。如果让患者久等,一是耽误治疗,二是往往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无助、不满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往往又是导致深层次护患冲突、纠纷的潜在因素。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在不增加科室人员编制的情况下,采用了弹性排班,在患者前来注射的高峰期增派1~2名护理人员,缓解了患者拥挤、等待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同的微笑服务、和风细雨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17-02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本院采用的气囊导尿管是双腔气囊导尿管,它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患者刺激性小,固定性能好,不易滑脱等方面的优点,为尿潴留患者减轻痛苦,控制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留取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以协助临床诊断,还广泛地应用于经尿道治疗用药,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已基本取代传统单腔橡胶导尿管,现将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9年开始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2011年2~7月抽查辽宁省鞍山市长大医院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86例,其中,男66例,女20例,年龄60~91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2 方法

气囊导尿管是一条双腔气囊导尿管,长30~40 cm,前端侧孔呈多孔状,约2 cm处有一可容纳5~30 mL气体或液体的气囊,成年男性一般用F12~16,女性宜选用F16~18,导尿管的末端是一“Y”形状,直管为导尿管,可接尿袋引流尿液,侧管为气囊管,可注气注水,对于清醒患者向其说明导尿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患者仰卧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适当型号的尿管,男性插入20~22 cm,女性插入4~6 cm,见尿后再插入6 cm[1]。这是因为气囊导尿管头部距气囊的距离为5~6 cm,这样气囊注水后才能避免损伤尿道。为女患者导尿时,如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包重新插入;为男患者导尿时,由于尿道长,有2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3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当患者感觉到明显疼痛时,可用2%利多卡因5 mL注入尿道,使患者疼痛感减轻。

2 结果

本组86例患者中,发生漏尿49例,尿路感染12例,拔管后尿潴留10例,导尿管堵塞9例,导尿管脱落4例,尿道黏膜损伤出血2例。经过有效护理措施后,漏尿止住,尿路感染被控制,尿潴留得到改善,导尿管被疏通,尿道黏膜损伤出血改善。

3讨论

3.1 漏尿

(1)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所注液体或气体过少致漏尿。李为兵[2]认为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所注液体太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漏尿。导尿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粗细导尿管,检查尿管是否完好无损,气囊是否漏气,畸形,向气囊内注入10 mL无菌用水,并微微牵拉导尿管,使气囊与膀胱颈紧密贴合。(2)老年女性或昏迷患者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导致漏尿,应选择较粗尿管,经常牵拉尿管,使球囊位于尿道内口,防止尿液下流。

3.2 尿路感染

(1)导尿时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带入细菌或损伤尿道黏膜,为细菌的侵入和增殖创造条件,导尿时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避免反复多次插入,减少尿道损伤及污染概率,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静脉输液1 500~2 000 mL,禁饮浓茶和咖啡,预防结石形成,每日会阴护理两次,做好床单位、衣物、皮肤的清洁。(2)留置导尿时间过长。钟秀英[3]调查报告导尿管留置1、2、14 d时泌尿系统感染分别为1%、5%和100%。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比,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导尿管是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3)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病原菌,细菌可经导尿管与引流管接口或引流袋排出污染,进入膀胱引起菌尿,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下床时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尿液逆流造成逆行性尿路感染,保持引流系统密闭性,选择封闭式引流系统对降低尿路感染率有显著作用,避免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接头及反复留取标本等动作,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无感染时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2周更换1次尿管。

3.3 拔管后尿潴留

(1)长期留置尿管,膀胱逼尿肌过度松弛,拔出尿管易出现尿潴留,在拔管前可作间歇引流夹管,以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开管,排出尿液,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2 d后拔管。拔管后一旦出现尿潴留,可借助辅助措施诱导排尿,如腹部热敷,温热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等,防止发生尿潴留。魏瑛琪等[4]研究拔管前以1∶5 000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500 mL膀胱冲洗,并保留20~30 min,或冲洗有尿意,冲洗液自尿道溢出时再拔管,以此来帮助患者及时建立有效的首次排尿反射。(2)下泌尿道感染造成膀胱逼尿肌炎性水肿,影响膀胱的通尿功能,加重尿潴留,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保持会清洁,防止感染。

3.4 导尿管堵塞

(1)急性细菌感染时,尿液混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有报道认为尿管留置7 d以后,尿管表面,尤其在内腔已形成细菌生物膜[5],大多数患者因之出现尿管堵塞。临床上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多饮水或做膀胱冲洗,有出血时及时给予止血药,口服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减少钙盐的沉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时间原则是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导尿管只有发生堵塞时才更换。李晓燕等[6]认为高危堵塞类患者(尿液pH > 6.8),每2周更换1次,非堵塞类(尿液pH < 6.7),每4周更换1次,非堵塞类,尿液混浊有沉淀时3周更换。(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

3.5 导尿管脱落

(1)气囊破裂,导致漏液,使用前先检查尿管质量,气囊有无破损,漏气,是否通畅。(2)气囊内注水不足,一般气囊内注无菌用水10 mL,蔡玉芳等[7]通过对8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适当气囊导尿管注水量为男15 mL、女20 mL。(3)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拔除。对于躁动患者,应专人守护,放置保护性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

3.6 尿道黏膜损伤出血

(1)留置导尿使用气囊导尿管时,气囊部位未插入膀胱内,当向气囊内充气或注入液体时,扩大的气囊嵌顿在尿道内。使尿道黏膜出血,操作时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再插入6 cm后充液,防止气囊充盈时挤到膀胱颈,充液后轻轻向外拉,直到不能拉动有阻力感为止。(2)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尿道的粗细也不同,伴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患者,强行插入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造成出血,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减轻疼痛。另外男患者面对女护士操作难免存在紧张心理,会使腹肌不能放松,尿道括约肌痉挛,导尿管插入尿道受阻,引起尿道黏膜局部出血,操作时应嘱其放松腹肌,深呼吸,消除紧张情绪,减少恐惧感。(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患者,过度牵拉导尿管,使气囊变形,嵌顿在尿道狭窄处,损伤尿道黏膜而致出血,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约束,防止牵拉过度引起尿道黏膜损伤。(4)长期留置尿管,由于管周分泌物或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未将气囊内液体抽回,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插管时记录气囊充液量,对腹腔内有大量尿液而又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不应超过1 000 mL,因为大量,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留置导尿是一项侵入性操作,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在操作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长期留置导尿的健康宣教,取得理解和配合。插管时动作要轻、稳、慢,切勿粗暴用力,熟悉男性和女性尿道的生理特点,了解气囊导尿管的结构,重视插管、留管、拔管的每一个过程,熟练插管技术,要具备细心、耐心和爱心,加强工作责任心,帮助患者消除长期留置尿管而产生的自卑、焦虑、尴尬、沮丧、孤独等不良心理变化,充分做好与患者家属地沟通。重视留置导尿出现的常见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患者排除困难,解决疼痛,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钧.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造成男性患者后尿道损伤[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24.

[2]李为兵.漏尿点压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杂志,2003,28(2):142-143.

[3]钟秀英.医院泌尿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1):7-9.

[4]魏瑛琪,蒋丽,张文香,等.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33-734.

[5]Nickel, Downey JA, Costerton. Ultra Structural Study of microbiologic colinization of urinary[J]. Catheters Urology,1998,34:284-291.

篇7

    供应室是医院中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提供医疗救治所需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物品的科室,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检查、包装、消毒、灭菌、发送及回收的工作[1]。由于涉及的科室、医疗物品种类繁多,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全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如何做好供应室物品的管理和发放,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将供应室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供应室常见问题

1.1  物品供应问题:供应室涉及的医疗物品种类繁多,物品管理方法多种多样,潜在的风险相应也比较多。例如医疗物品的回收与下发集中于一人一车,交叉感染几率较大;物品的消毒、灭菌不彻底,包装过程存在漏包漏放,无菌物存放过期等,都会影响临床的诊疗操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2  工作分配及工作区域布局不合理,供应室管理制度不完善:供应室往往物品繁杂,配给的人员及空间有限。工作人员一人兼多职造成分工混乱,科室内工作区域布置不合理,工作区与操作区无明显界限,操作区内也无严格区分,物品摆放无序,甚至有污染物逆行进入清洁区的事故发生。

1.3  工作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工作态度散漫:供应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弱,由于不与患者有直接接触,一般会认为不会产生医疗纠纷。供应室物品都要经过临床科室应用到患者身上,细小的失误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简单重复的工作容易造成惯性思维,依靠感觉做事,资历较高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因为经验丰富而缺乏工作热情,一切凭借经验,长期以往就会产生思想麻痹,缺乏责任心,工作态度散漫。

1.4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无菌意识较弱:医疗卫生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升高。但是供应室管理理念的滞后,员工年龄偏大,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短缺,缺乏新老交接等[2]。甚至有部分护理人员上岗之前未经专业的岗前培训,以为供应室就是简单的收发医疗物品,缺乏相应的医疗专业知识,特别是无菌意识淡漠,灭菌过程中物品摆放无序,灭菌不彻底,清洁物品与无菌物品放置混乱等原因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 护理对策

2.1  强化风险教育,采取分类管理,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使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操作不规范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对流经供应室的所有物品归类管理,重复使用的器械经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发放,污染物品须经特殊消毒液消毒。可重复利用的再生医疗器械从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到存储及发放等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无菌。同时加强心理引导,帮助其在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体现自我价值,产生归属感,进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3]。

2.2  区域合理布局,提高设备配置,完善管理流程:在现有的地理条件基础上,建立健全供应室的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每个区域设置专业负责人负责日常的区域管理,严禁污染物品逆行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合理增加人员配制和设备投入,同时做到合理分工,避免缺岗空岗。严格做好每天的护理记录,对供应室的护理操作做到有录可查。

2.3  增强法律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供应室工作的职业危险性高于医院其他科室,加强医疗卫生特别是医疗事故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4]。在积极对待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完成工作任务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头脑中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维护自身的安全权益。

2.4  强化知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医疗器械和仪器设备都在不断更新,供应室人员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随时更新。定期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上岗前进行岗位职责、操作流程、理论知识等培训和技术考核,组织学习医疗新知识,熟练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提高科室的整体素质。

2.5  分工协作,有效地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供应室工作繁复,工作量大,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业务水平、身体状况等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员,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某些繁重的工作多加人手协同办事。同时供应室与全院各科室都有紧密的业务联系,科室之间可以不定期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提出建议,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通过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改进工作质量。

3 小结

    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不良的护理工作除了会引发临床医疗上的纠纷,还可能对医疗人员的职业安全造成威胁。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强化法制观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最大程度的控制医疗纠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4 参考文献

[1] 王洪梅,苏  涛,彭  华,等.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工作配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25.

篇8

1 导尿分类

导尿分为临时导尿和留置导尿。临时导尿在24 h内拔除尿管,如进行尿培养或急性尿潴留等采取临时导尿;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常见,尿管需留置24 h以上,尿道口每日要清洁消毒2次,每日更换集尿袋或引流瓶1次;留置导尿管超过7 d者,每周更换尿管1次,根据排出尿液的情况通常以0.9%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

2 常见问题

2.1 导尿时心理障碍情况 一些男性患者对护士导尿产生心理障碍,往往面红耳赤,下腹部及会肌肉紧张,影响导尿顺利进行,对于病情较急的患者心理障碍影响不大,疼痛和膀胱鼓胀占据了他们的情绪,导尿过程较顺利。

2.2 偶见女性患者尿道口下裂现象 20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女性尿道口下裂情况见4例。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尿毒症患者3例。尿道口下裂的特点是尿道口和阴道口并行,导尿时尿管易误入阴道内,导尿时除了严格消毒会外,还要准备2套导尿物品。一旦尿管误入阴道内,应立即更换新的尿管。此类患者导尿时寻找尿道口困难,患者及家属会表现出烦躁,护理人员要给予解释,在导尿完毕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其生理特点,嘱其注意个人卫生,宣传卫生常识,以避免和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2.3 男性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肥大)现象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重者经常会出现尿潴留症状,导尿时较困难,如果反复插管无效时,不要坚持再插,应请泌尿外科医生配合,借助尿道探子或导丝才能成功,此法导尿很痛苦,会有尿道黏膜出血。前列腺增生较轻者,导尿时只要掌握好生理弯曲,选择粗细适当导尿管,进行充分后,嘱患者深呼吸及放松下腹部肌肉,减轻腹压,一次插管导尿成功率达98%以上,如果反复插管,尿道黏膜水肿、出血的现象较多。

2.4 泌尿系手术患者导尿护理 泌尿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较长,护士对患者导尿管护理不可忽视。例如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切时,术后尿管护理很重要,一方面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判断出血的性质、出血量,同时还要快速冲洗膀胱,如果出血量多,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止血处理;为了防止凝血块阻塞尿管,要保持引流的通畅,一旦尿管受阻,要用注射器反复抽吸,抽吸无效时,用注射器注入尿管生理盐水,用尽一切办法排除尿管的阻塞,此时患者膀胱膨胀痛苦难耐,嘱患者或协助患者变换,使其保持最佳,查找尿管引流受阻原因,如果膀胱继续膨胀,尿管引流阻塞不能消除,应立即通知医生,患者返回手术室清洁膀胱内积血或查找出血原因,避免事故发生。又如泌尿系结石患者在碎石术后尿管中会看到细小石头、碎渣等,嘱患者不要有顾虑,将尿渣集中到瓶中或小桶中,亦可以用纱布过滤尿液,观察排石情况,以判断碎石排出效果。

3 导尿及尿管护理过程中注意事项

3.1 导尿前检查尿管质量,对双腔气囊尿管应检查气囊是否漏液,采用的方法是用注射器注入气体或生理盐水,检查气囊的质量。气囊尿管进入膀胱有尿液流出时,再插入10 cm后,向气囊内注入液体或气体,防止充液的气囊嵌顿在尿道内而致黏膜出血或由于牵拉使尿管滑出。气囊内充液以注射用水为宜,同时记录充液量,以便拔管时查询;抽气囊液体时要抽净,操作时注射器应穿透尿管近端的闭塞处,防止气囊内液体残留形成囊性肿物而在拔管时损伤尿道。拔管时动作要轻。

3.2 留置尿管患者翻身时不可过度牵拉,下床活动时尿袋要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尿液逆流。每日用0.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观察引流尿液的性状,如有混浊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膀胱冲洗;护理尿管时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及牵拉,鼓励患者多饮水。

3.3 导尿时对于腹腔内有大量尿液的患者,首次不得超过1000 ml,防止腹腔内压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造成血压下降,产生虚脱,亦可因为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引起血尿。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Problem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Obstetric Care

PENG Hongying, WANG Yanjie, SHEN Liping

(Qujing Medical College, 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 Obstetric care objects are more special, in nursing practice, maternal mental extremely fragile, and newborn care is lack of experience, so maternal obstetric car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obstetric care,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oblem causes.

Key words obstetric; care; problem; strategy

产科护理对于护理从业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实践与专业要求,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产妇与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群体,不但要对正常产妇进行护理与医疗、照顾新生儿,还要对手术产后产妇进行护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产科护士应该依照产妇的特殊情况,着力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改进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切实让产妇及家人感受到贴心服务与人性化关怀,这样不但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医患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而且还可以让护理人员的服务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在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来促进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

1.1 缺乏有效的护理管理规范

在目前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有些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依照护理制度与医嘱进行,他们对药品疏于管理,甚至违规操作,滥用处方药等。有的对患者病情没有做到完全掌握,没有及时了解病情,这样往往造成了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①部分医院因为医院负责人及护理人员对于产科工作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有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护士夜班工作时间过长,过于频繁,无法得到合理的休息,这也是护理服务难以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有些医院名义上实行个性化护理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引进,长此以往,护理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下等缺点就逐渐暴露出来。而对于患者而言,花大量钱财却未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甚至于医疗事故的发生,常常使得患者对于医院服务不满意,这样最终使得人性化护理流于形式。因为现代化产科护理是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产科护士的双手迎接无数新生命的诞生,肩负产儿家庭的生命依托,所以产科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水平,认真对待每一个产妇,精心呵护每一个新生儿,切实做好产科护理工作。

1.2 护理人员从业水平良莠不齐

在大部分医院中,产科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多由刚刚毕业的护士提供服务,她们在临床中大都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跟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对产妇或新生儿进行急救或其他紧急情况处理时,由于缺乏经验,容易造成抢救时机延误,错过救护最佳时间;或者由于工作不够细心,未能严格按照护理规程操作,使得护理措施执行不力,导致护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或者由于责任心不够,对于产妇及新生儿情况疏于观察,无法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处理,特别是临产产妇,如果产妇出现产前预兆或产程停滞等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②可能导致母儿受损,引发严重后果。

1.3 产妇自身缺乏重视

大多数产妇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住院期间无法对自身的情况有准确的认识,而且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现象。产妇及家属在不了解自身状况的情况下,就不能够正确看待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如果出现异常就误以为是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工作失误造成的。此时假如产科护理人员未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对出现问题做及时、良好的沟通,就会造成他们对于医院工作的不满,甚至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家属时稍微的态度冷漠或表情生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护患关系的不和谐。

在医院护理的所有工作中,主要的目标就是保证护理的安全,发挥其有效性,因此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果有些产妇及家属没有对妊娠、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是自然现象,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就在意识上存在误区,可能引发潜在的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和护理的难度。 (下转第93页)(上接第70页)

2 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的处理策略分析

2.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对于护理队伍的管理必须要有严格的从业制度与工作规程,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保障护理安全,降低风险。完善的护理规章是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其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的书面规定,是护理人员应时时牢记和遵循的规则。每个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相应地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对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使得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科室内要经常检查,护理工作要时时查,尤其是夜班与节假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着力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制,对于高风险、劳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应该给与适当的奖励倾向,使其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③

2.2 提升护理人员从业水平

产科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要求从业者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加强临床实践。一个优秀的产科护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如下:(1)医者仁心。不论哪行从业者都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产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产妇、胎儿及新生儿,肩负两条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因此每一个产科护理人员都要有一颗“仁心”,用“仁术”来服务于每一个产妇及新生儿,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来热情工作。(2)过硬的专业技能。在产科临床实践中,护理服务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及临床经验,这样才能够在产妇出现危险时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不会手忙脚乱,达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提供给产妇满意的服务。(3)良好的沟通能力。由于产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产褥缺乏准确的认识,导致与护理人员沟通不畅,因此产科护士应该细心观察,热情询问,勤于沟通,以便及时掌握产妇身心状况,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此外,融洽的沟通能够拉近医患的距离,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医院形象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医院已经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工作,还引进了诸多国内外先进的理念、高效的管理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④

2.3 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在分析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之后,就要着力研究怎么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产科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为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用聊天的方式了解病情及病史,尽可能地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简单讲解处理的原则及目的。其次,对于手术产后的产妇要加强术后护理,重视产妇的感受及心理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要掌握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拥有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产妇提出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满足、尊重产妇的意愿,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服务热情大方,多与产妇及家人对话,了解他们的需要,适时调整护理方案,使产妇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恢复身体健康,同时使护理人员最大程度体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 结束语

产科护理工作对于家庭的幸福、生命的关怀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较多医院护理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医疗整体水平,从根本来讲就是要大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强化医院管理。

注释

① 李萍.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5.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181-1

1护生方面

(1)护理操作技术不过关。由于患者对护生缺乏信任,使护生失去了许多实践的机会。

(2)工作主动性及心理应对能力的不足。许多护生在家庭中是父母宠爱的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有惰性,总体上缺乏主动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中专学生,年龄小,常缺乏责任心、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一旦进入社会,接触陌生环境,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表现为不知所措,评判性思维较差,不善于与患者交流、不知如何关心帮助患者。

(3)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差。大多数护生学与用差距较大,这是为部分教科书内容与临床实际情况脱节造成的,同时,当今新的护理用品的广泛应用,护理操作方法的改进,高新仪器设备的引进,正在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

2教师方面

(1)传统带教形式单一陈旧。目前临床上多数仍采用传统被动教学的带教模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思维和鼓励学生参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无疑制约了护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无法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历层次较低及本身的素质问题。目前大部分临床带教老师仍是中专学历,缺乏综合类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部分在职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不强,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与浪费严重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未能按编制的规定配置,有的医院医护比出现倒置,护士与床位比不足1:0.25。加之医院上班时间输液任务较重,护士工作多忙于基本治疗,床边护理时间少,根本不能满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同时由于目前护理职责定位不清,护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除护理工作外,护士还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工作,如送取各种物品及标本、传递各种单据、划价取药、病房各种收费的记录等,进一步加剧了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矛盾。再者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繁重,有关系的护士脱离临床护理工作,造成护士从临床流失,加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从而制约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4部分护理操作规范与临床不符

有些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实际工作不一致。操作应注意做而不是说,有很多操作说的比做的还多,根本不能适应于临床,而这恰恰又是各种上级检查所要求的。例如,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每操作一步,所有相关的知识全部口述,如果按规范进行,一个病人半个小时也完不了,一个病区最少30个病人,护士该如何进行?再比如对于安瓿的消毒,护理技术操作过于繁琐,二次消毒过程时间长,对于大科室病人输液多或者抢救病人时,都无法及时给药,更不用说周日、节假日中护士按规范根本无法按时完成操作。如果护理操作规范与临床护理实际不符,对规范护理工作有害无益。

5各种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流于形式

各个医院护士长是临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的关键人物,但很能多护士长上任前未接受过质量管理培训,对质量管理流程不熟悉,只忙于日常事务管理,质量管理措施不落实、检查结果不真实,比如每月均存存同样问题,每项考核都是IO0分,这种流于形式的检查考核,致使护理质量管理停滞不前;再者护士把质量检查视为负担,出现搞突击、应付检查和补写记录等现象,护理工作中存在“检查时比不查时好,平时比假日好,白天比夜晚好”,而病人根本没有从督察中得到优质服务。

6健康教育水平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由于护理人员的极度缺乏,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的缺乏,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临床上近70%的丁作是通过护七来完成的。在这种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状况下,她们只能疲于应付治疗任务,很难挤出时间参加继续教育,使得健康教育形式单一,不能贯穿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另外,对于相对年轻、护龄短、临床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的护士,对某些内容的介绍尚不能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从而影响了健康教育效果,致使病人对治疗和护理往往停留于被动接受或盲从状态,从而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

7总结

基于以上原因而导致临床护理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虽然矛盾和问题随着患者的增强不断产生,不过相信在医疗改革的春风里,临床护理的诸多问题将被逐渐发现和解决,也将随着医院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素清,黄春霞.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2):124.

[2] 李晓玲,王世平.多形式教学活动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9):675.

[3] 赵然,梁虹,李秀艳.护理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0(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