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9: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村级班子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的政策的出台,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赣江大学,后经90年代的快速发展,到本世纪的稳定发展阶段。民办高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批应用性人才。民办高校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以教师为根本,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稳定性好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民办高校综合竞争力和吸引生源的关键所在。
一、江西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经历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在艰难的困境中求发展,已经由儿童期步入到青年期而茁壮成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相对较好的改观,其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根基。
当前,江西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面向全国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青年专职教师、特聘己退休教师、兼职教师等人员构成。专职教师的主体是青年教师,占到学校教学的2/3以上,是教学中的主要骨干力量,民办高校普遍实行坐班制,是其唯一职业。另一主体是其他公办高校、企业退休人员,这些人普遍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对年轻老师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专职老师有固定的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心较强,教学经验较丰富,基本能保证教学质量。兼职教师中成分较复杂,有高校老师、在读研究生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有的精力上疲于应付,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
江西民办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大量吸引外省名牌学校高学历博士、硕士毕业生来校任教,为其提供丰厚的报酬,宽厚的人文环境,优厚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做到“事业引人、感情留人、待遇吸人”。形成一支结构精良的优秀团队,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先进的设备及丰厚的报酬。
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足方面
1.流动性大,归属感欠缺。一有机会就离开,仅仅把它当做一个临时的跳板,教师没有编制、随时可能被学校解聘,工资低,社会认可及社会福利和保障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相差较远,总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他们就极易跳槽。
2.经验缺乏,职称低。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竞争力非常重要。由于民办高校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使得具有高水平的教授、专家、中青年骨干不屑到民办高校任教,只能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暂时没有更好去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者聘请一些已退休在家或在原单位内退的老教师,大部分年轻教师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欠缺,不能很好驾驭学生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也不了解高等学校教学情况。这些方面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省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3.薪酬机制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一是薪酬机制不合理。民办高校为节省开支,实现利润最大化,收入由基本工资加课时费构成,基本工资每月固定发放一次,课时费根据每月上课的节数来发放,有的学校每月发一次,有的一学期发两次,有的每学期结束后一起发。目前民办高校办学资金都是自筹,财政收入渠道单一,使得许多民办高校不得不把教师的工资降到较低的标准。此外,生源意味着生存,每年民办高校的老师除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给老师下达的招生指标,未完成招生任务的老师,要面临扣暑期工资及少排课,甚至解聘。所以当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例时,薪酬激励的目的不但达不到,反而更易引起老师的不满,流失也就司空见惯。二是福利制度不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远不如公办院校。公办院校都采用国家保证工资,学校通过创收解决福利。而民办高校主要通过收取学费来保证教师的工资,有的民办高校由于生源的不足,教师的正常工资都难以保证月月兑现,福利就自然而然极力减少,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发点。
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识。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和领导层应有意识地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合理将从根本上决定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前途,民办高校的创办人和领导层是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起着决定作用。
2.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我省民办高校存在着产权不清晰,部分民办高校内部还存在家族化办学、私营企业及私人小集团办学的倾向。应根据《民办非经济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的相关规定指引民办高校建立“三会一层”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代表的现代公司制的投资与管理模式,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把民办高校建设成责、权、利明晰的现代高校法人制度,使民办高校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3.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增长机制。一方面,政府在扩大招生计划、给予招生优惠政策等方面为民办高校提供保护和扶持,保证其有合适的生源,同时民办高校自身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想方设法扩大生源,增加办学收入,争取政府对民办高校资金补贴,以便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保证每年固定投入不低于年收益60%的资金用于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建立合适的工资增长机制,每2-3年适当增加基本工资和课时费标准,让教师看到希望,安心踏实地为学校工作,成为学校的主人。可以通过行政规章制度的方式对学校的收入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教师的工资福利和社会统筹按时按月发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4.加强培训力度。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要体现前沿性、科学性、创新性,让教师“走出去”与“引回来”,拓展教师的视野,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科前沿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和经验,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民办高校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从长处着想,保证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氛围,使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通过学科建设和研究带动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发展和师资配备规划,承担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的科研课题和内部课题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使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
5.建立合理的考评、奖惩制度。合理的考评和中肯的奖惩制度有助于激发学校的活力,使教师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做到人尽其才,也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措施。加强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以人性化地考评教师的教学效果,从德、能、绩、勤四个方面对教师全面考核,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要由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认真分析,对考评为优秀的教师通报表扬,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表现差的要与之进行沟通,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整改方案,不能一棍子打死。
参考文献:
[1]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吴伦敦,张红,金曾妮.民办高等学校队伍建设任重道远[J].高教探索,2005,(1).
[3]李建忠.我国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2005,(9).
[4]杨文,贾东荣.试论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9).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的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的政策的出台,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赣江大学,后经90年代的快速发展,到本世纪的稳定发展阶段。民办高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批应用性人才。民办高校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以教师为根本,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稳定性好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民办高校综合竞争力和吸引生源的关键所在。
一、江西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经历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在艰难的困境中求发展,已经由儿童期步入到青年期而茁壮成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相对较好的改观,其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根基。
当前,江西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面向全国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青年专职教师、特聘己退休教师、兼职教师等人员构成。专职教师的主体是青年教师,占到学校教学的2/3以上,是教学中的主要骨干力量,民办高校普遍实行坐班制,是其唯一职业。另一主体是其他公办高校、企业退休人员,这些人普遍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对年轻老师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专职老师有固定的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心较强,教学经验较丰富,基本能保证教学质量。兼职教师中成分较复杂,有高校老师、在读研究生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教学效果良莠不齐,有的精力上疲于应付,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
江西民办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大量吸引外省名牌学校高学历博士、硕士毕业生来校任教,为其提供丰厚的报酬,宽厚的人文环境,优厚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做到“事业引人、感情留人、待遇吸人”。形成一支结构精良的优秀团队,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先进的设备及丰厚的报酬。
二、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足方面
1.流动性大,归属感欠缺。一有机会就离开,仅仅把它当做一个临时的跳板,教师没有编制、随时可能被学校解聘,工资低,社会认可及社会福利和保障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相差较远,总觉得低人一等,因此,他们就极易跳槽。
2.经验缺乏,职称低。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竞争力非常重要。由于民办高校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使得具有高水平的教授、专家、中青年骨干不屑到民办高校任教,只能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暂时没有更好去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者聘请一些已退休在家或在原单位内退的老教师,大部分年轻教师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欠缺,不能很好驾驭学生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也不了解高等学校教学情况。这些方面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省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3.薪酬机制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一是薪酬机制不合理。民办高校为节省开支,实现利润最大化,收入由基本工资加课时费构成,基本工资每月固定发放一次,课时费根据每月上课的节数来发放,有的学校每月发一次,有的一学期发两次,有的每学期结束后一起发。目前民办高校办学资金都是自筹,财政收入渠道单一,使得许多民办高校不得不把教师的工资降到较低的标准。此外,生源意味着生存,每年民办高校的老师除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给老师下达的招生指标,未完成招生任务的老师,要面临扣暑期工资及少排课,甚至解聘。所以当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例时,薪酬激励的目的不但达不到,反而更易引起老师的不满,流失也就司空见惯。二是福利制度不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远不如公办院校。公办院校都采用国家保证工资,学校通过创收解决福利。而民办高校主要通过收取学费来保证教师的工资,有的民办高校由于生源的不足,教师的正常工资都难以保证月月兑现,福利就自然而然极力减少,即使有也只是象征性的发点。
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识。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和领导层应有意识地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合理将从根本上决定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前途,民办高校的创办人和领导层是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起着决定作用。
2.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我省民办高校存在着产权不清晰,部分民办高校内部还存在家族化办学、私营企业及私人小集团办学的倾向。应根据《民办非经济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的相关规定指引民办高校建立“三会一层”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代表的现代公司制的投资与管理模式,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把民办高校建设成责、权、利明晰的现代高校法人制度,使民办高校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3.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增长机制。一方面,政府在扩大招生计划、给予招生优惠政策等方面为民办高校提供保护和扶持,保证其有合适的生源,同时民办高校自身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想方设法扩大生源,增加办学收入,争取政府对民办高校资金补贴,以便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保证每年固定投入不低于年收益60%的资金用于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建立合适的工资增长机制,每2-3年适当增加基本工资和课时费标准,让教师看到希望,安心踏实地为学校工作,成为学校的主人。可以通过行政规章制度的方式对学校的收入进行划分,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教师的工资福利和社会统筹按时按月发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4.加强培训力度。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要体现前沿性、科学性、创新性,让教师“走出去”与“引回来”,拓展教师的视野,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科前沿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和经验,注重质量和效益相结合。民办高校要具有世界性的眼光,从长处着想,保证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氛围,使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通过学科建设和研究带动师资队伍建设,针对不同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发展和师资配备规划,承担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的科研课题和内部课题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使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和业务水平。
5.建立合理的考评、奖惩制度。合理的考评和中肯的奖惩制度有助于激发学校的活力,使教师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做到人尽其才,也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措施。加强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以人性化地考评教师的教学效果,从德、能、绩、勤四个方面对教师全面考核,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要由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认真分析,对考评为优秀的教师通报表扬,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表现差的要与之进行沟通,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整改方案,不能一棍子打死。
参考文献:
[1]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对照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的标准和省市领导班子建设“五个好”的要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思想认识缺乏高度,重视程度不够高。个别领导班子认为思想政治建设是软任务、虚工作,见效慢,成果显现不明显,存在抓不抓无所谓思想,没有摆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往往出现会议布置多,文件强调多,而实际执行却认真分析少,只重形式不重实效,人为弱化了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二)理论学习缺乏刚性要求,学习机制不健全。在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考核上,对于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提高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缺乏定量和定性的规定和标准,使理论学习难以量化把握。很多单位在对领导干部考核过程中,缺少理论学习内容的考核项目和标准,理论学习情况、水平和干部提拔任用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三)思想政治建设缺乏有效手段,建设过程缺乏活力。一些领导班子不能花费精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和办法,长期沿用多年的老办法、老套路,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形式古板,工作没有特色,使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缺乏生机和活力。
(四)思想政治建设缺乏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缺乏规范性。在传统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具体、可量化的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素质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届中、届末和年度考核时,往往出现对经济工作考核的指标偏多,对思想政治建设考核偏少,这也是部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热衷搞经济建设而轻视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根据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现状和普遍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按照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效来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和衡量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水平。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以强化理论武装来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切实通过抓好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武装,使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规划,使领导干部学习有时间、学习有抓手、学习有方向;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拓宽路子,放开视野,合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新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学,定期述学和随机考学等制度,扭转当前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管理不严、考核不实、组织不力的现状,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4-0082-04[作者简介]罗静(1976―),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贵州省图书馆网络数字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日趋完善,大有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金投入的收效以及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
一、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欠缺、服务滞后
1.资源建设方面
在资源建设方面,商业数字资源占有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总量的较高份额,公共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欠缺且建设质量不高。下表列出了部分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情况,包括购买的商业数字资源和自建数字资源,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受到数据商的限制,大多数公共数字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数字资源基本相同,重复购买现象十分普遍。自建数字资源多以地方特色为主,但基本都限制在馆内局域网内使用,且建库质量和标准并不统一。而且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的平台也缺乏开放性和互联性,导致数字资源建设专业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低、高水平数据库少、内容结构不合理等状况。
此外,目前各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大部分来自商业数据库,如:同方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龙源期刊占据了全国中文电子期刊市场90%以上的份额;超星、方正阿帕比、书生、中文在线四大电子书出版商也占据了全国中文电子书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海量数字资源使得公共数字图书馆在数字文献来源方面对出版厂商的依赖度大大提高。公共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也更多地受到来自出版商的影响和制约,最常见的是在数字资源访问上受到流量、并发数和IP限制。
2.服务方面
在服务方面,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滞后。数字图书馆是海量的数字资源仓库,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来源不同、数据库异构等问题使得各类资源难以统一展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的资源检索服务往往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入口才得以实现检索。此外,导航系统的不完善、个性化服务、主动服务和推送服务的不深入等也增加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难度。各地公共数字图书馆主要数字资源列表
上海数字图书馆浙江网络图书馆重庆数字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主要商业数字资源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龙源电子期博看电子期刊博看电子期刊龙源电子期Apabi中文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Netlibrary外文电子图书*金图国际外文数字资源库*外研社外语资源库*无主要自建特色资源上海年华*民国报纸*重庆地方数据库*贵州辅县志全文库*抗战图片库*浙江家谱总目提要*重庆抗战*民国图书全文库*晚清和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期刊*民国文献数据库*民国期刊全文库*上图讲座视频数据库*地方志联合目录*重图讲座视频数据库*贵州农民画数据库注:带*号表示局域网内使用(二)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率低
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也大大制约了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目前各公共数字图书馆除购买商业数据库以外,自建资源多以地方特色数据库为主,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适合大众阅读的综合性数字资源相对较少,是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公共数字图书馆普遍采用基于馆内(含成员馆)局域网的数字文献服务模式和馆外持借书证登录的数字文献服务模式,这使得大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只能通过馆内局域网,或即便是通过互联网也只限定被公共图书馆的有效读者所利用。这无形中增加了读者的使用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极大地抵消了数字化文献资源所具有的高效、快捷的优势,迫使相当一部分读者放弃利用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转而从互联网上寻求替代性资源。此外,公共数字图书馆缺乏宣传,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因而没法使用。
(三)公共数字图书馆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与共建共享
近年来各区域数字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但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规范,且由于区域间图书馆分属部门不同,导致各馆之间处于分割建设状态,无法互联互访。此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之间也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无法形成数字资源的整体优势,数字资源被困在围墙之内,没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四)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尚未实现
新媒体服务在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中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在数字电视服务方面,国家图书馆与北京歌华有线合作推出数字电视服务。在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国内大多数开展的服务仍然只有SMS。即使开展WAP服务的也主要是常规服务,即馆藏目录检索、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等内容,包括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也只实现了特色资源检索服务。
(五)公共数字图书馆未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
在我国,互联网上公众想要获取信息资源,查阅资料,大多数人都选择直接在百度、谷歌中进行搜索,相对这些成熟的网站来说,数字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但是在公众意识里尚未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且门户网站上复杂的身份认证系统、没有方便快捷的检索通道等都是导致用户流失的原因。
二、完善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扩展渠道提高公共数字图书馆使用率
1.不断丰富公共数字图书馆资源
公共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数字图书馆,其用户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所以公共数字图书馆上的数字资源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补充和丰富,除了专业性资源外,还应增加适合大众阅读的综合性、娱乐性数字资源,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2.尽量简化用户检索入口
数字图书馆是海量的数字资源仓库,由于资源类型不同、来源不同、数据库异构等问题使得各类资源难以统一展现给用户。为用户提供的资源检索服务往往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入口才得以实现检索,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公共数字图书馆应该尽量简化各类资源的进入通道,方便用户登录,简化使用流程,从而提高利用率。
3.完善导航系统、个性化服务和参考咨询等服务
完善的导航系统可以指导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馆内资源,良好的个性化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可以减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难度。比如:用户通过参考咨询系统提交咨询主题,后台参考咨询员会在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各个数据库中查找与该主题相关的各类型资源,通过在线或邮箱等方式将所查询到的资源推送给用户,从而为用户节约大量的时间,为用户带来增值服务,吸引用户关注数字图书馆。
4.加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宣传
公共数字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机构,已建成的公共数字图书馆若不加强宣传,让用户了解它、使用它,便失去了建设的意义,浪费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投入。因此,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的方式,让用户了解其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实现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户使用。
在这个问题上贵州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为了使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使用贵州省数字图书馆,调动全省公众参与健康上网、理性用网的热情,贵州数字图书馆自建成后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先后从以下方面进行宣传:(1)借助省内各大媒体,通过报刊、网站、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宣传;(2)多次走进两会向参会代表和委员提供数字化服务;(3)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基层、走进农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宣传贵州数字图书馆;(4)举办全省公共图书馆馆员技术培训班,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将贵州数字图书馆在全省推广;(5)在全省范围内依托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举办各种征文比赛;(6)与贵州省科协合作,举办“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培训、竞赛等各种方式,将贵州数字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展示给公众。贵州数字图书馆自2009年9月28日开通,截止到2014年底,网站累计访问量已突破9000万人次,主要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在全国公共数字图书馆中名列前茅。
5.借鉴成功大型网站的建设经验
可以借鉴例如百度等网站的成功经验,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以及分类。公共数字图书馆不仅要为用户提供单纯的电子书和电子期刊等资源的使用,还应成为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这需要对搜索引擎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建设,完善搜索功能、扩展搜索内容,真正让公共数字图书馆成为公共信息服务的中心和枢纽。
(二)提升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力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统一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实现共建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海量、异构的数字资源库,数字资源建设标准的统一尤为重要。例如:近几年国家图书馆面向全国组织的数字资源征集和联建项目,出台了相关的《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征集数据标准规范》《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地方文献项目建设规范》等,为各地元数据、民国文献、地方文献等数字资源加工提供了依据并已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可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图书馆界、信息产业界等参与制定符合我国数字资源特征并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相关标准、协议和规范。
2.面向公众建立综合性数字资源库群
公共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从全局出发,做好统筹规划,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建设合理的并能提供高效利用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立足图书馆,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性数字资源库群。如:可建立学术研究基础资源库、立法决策服务资源库、少年儿童优秀资源库等适合大众各层面的专题信息资源库群。
3.实行资源登记制度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面向全国的数字资源开放登记制度,搭建全局性的数字资源图谱,为数字资源的开放检索、整合、评估和开发等深度建设提供元数据基础。如:构建“国家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实行资源登记管理维护制度,采用规范化描述和登记系统,全面梳理各类型中外文数字资源的权属及其让渡情况,对离散式分布的数字资源进行集中揭示和有效管理,优化元数据与对象数据的合理关联,形成一个开放的、有机发展的数字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基础平台。
4.拓展服务能力实现数字资源利用最大化
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除了要加强自身的个性化服务、导航服务、咨询服务建设以外,还必须增强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宏观调控能力。可采取相关国家部委、出版发行商与科研单位联合的方式,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商业数据资源与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与义务,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应该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对商业数字资源开放程度的政策调适,让公共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有效地突破IP限制、并发限制及流量限制,真正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利用。
(三)加强区域性合作搭建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
1.加强行业合作推进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
国内各公共数字图书馆应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合作,比如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联盟、技术协会、学会等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资源互补和技术攻关研究。利用联盟的方式争取政府部门在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和信息产业界的相助,实现宏观调控。通过跨行业的技术协作,了解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建设符合本土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公共数字图书馆奠定基础。
2.增强公共数字图书馆区域性联动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不少人都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出了质疑,虽然国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但是许多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处于起步阶段。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流于表面形式的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物资力量薄弱、“客串”老师们收效甚微的心理疏导等都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误区,让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行动的动力。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17个城市12-18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7.2%心理健康状况“好”,66.6%处于“良好”水平。另外,有13.8%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3%心理健康状况“差” 。这组数据表明,仍有部分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学校“应试教育”为主的思维模式,不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化教育思想中的地位。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是让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其中便包括了心理素质,而重视心理素质发展必然要学校重视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流于表面形式课程教育,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权益状况调查”显示, 14.3%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选修课,只有 15.3%的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和活动,还有3.8%的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表面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取得的成果自然是收效甚微。而大多的学生都处于学校寄宿制度之中,长期呆在学校之中,封闭式的环境,压抑的学习生活,严格的师生关系,更使得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师资物资力量薄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阻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未成年人权益状况调查”显示。只有32.6%的学校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仅有7.5%的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而心理咨询老师更是“两少一多”,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更多的心理咨询老师是由课程教师转岗兼职,这样很难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深入学生内心,更别说疏导学生的内心问题了。学校中的心理咨询室多是形同虚设,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没有正确的新的教材,无法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缺乏强硬的硬件,专业的软件,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展。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之路坎坷,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密竹之艰险,也不可能避免地遇到高山之困境,但流水之势不可挡,白云之志不可灭,只要学校扭转认识误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前行地动力;课程的开展不流于表面,通过讲座,户外活动等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拥有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轻松悠适的“生活辅导室”,拥有正确与时俱进的教材,亲和力的专职专业的老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理清思路,选准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民主议政”,深入实施“乡镇振兴计划”、“百村行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班子可以划分为六类:一是长期没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书记不能发挥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缺乏干事创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服务能力比较差的村;四是种族派性比较严重的村;五是村两委关系不和协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识差,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班子成员作风粗暴的村。我所说的这几类村各办事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班子,特别是瘫班子、无班子的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我乡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全乡赶超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的建设。当前村级换届在即,如果不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这些存在问题的村班子治理好,把问题解决好,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必然会影响到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以上六种问题班子入手选准突破口,理清思路,分类施治,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在手上,抓好抓实。
二、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
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咬定目标抓重点,因村制宜解难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对于村班子“软、散、懒、瘫、无”问题,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搞好民意调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这次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百日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我乡党建整体水平。我乡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们乡的发展速度一直列全县前列,但是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乡镇相比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没有优势可言,因此,我们对待这项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这样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异,对症下药。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因村制异进行整治。对“瘫班子”,从理清瘫的原因入手,找准病根,是家族矛盾的解决家族矛盾,是经济薄弱的着手解决经济薄弱问题,进行物质帮扶,有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遗留问题。对无班子的情况,要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物色人选。对“软班子”,要帮助强筋壮骨,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顾虑,增强其工作信心,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强其“想办事、敢办事”的信心和“公道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个别软班子,同时可辅以必要的组织调整,调换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对“散班子”,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制教育,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要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决“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问题。“懒班子”,主要是在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懒的尽快动起来、勤起来。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优先”的原则,支部书记尽量从本村产生,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
(三)着眼长远利益,强化制度建设。后进班子整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建立起我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班子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级建设的规范制度,全面规范村支部、村委会职责范围;二是民主议政日的完善和规范。现在很多村通过民主议政日已尝到了甜头,但是个别村“民主议政日”还不规范,有些村把一些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拿到民主议政会上来议,影响了民主议政日作用的发挥;三是全面调整后进村班子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村里有什么资源优势,一方面听取对班子的意见,一方面要多听村民的意见;四是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什么样途径,能尽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也是我们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成果。如何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是我们建设新农村能不能破题的重要保证。今后,我们要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真正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乡村两级的联系员、信息员、村级工作指挥员。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与包村干部有莫大的关系,关键是包村干部每个户去没去过、情况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励方法。从机制、制度等方面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村小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与村级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村级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理清思路,选准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突破口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民主议政”,深入实施“乡镇振兴计划”、“百村行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班子可以划分为六类:一是长期没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书记不能发挥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缺乏干事创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服务能力比较差的村;四是种族派性比较严重的村;五是村两委关系不和协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识差,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班子成员作风粗暴的村。我所说的这几类村各办事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班子,特别是瘫班子、无班子的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我乡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全乡赶超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的建设。当前村级换届在即,如果不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这些存在问题的村班子治理好,把问题解决好,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必然会影响到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以上六种问题班子入手选准突破口,理清思路,分类施治,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在手上,抓好抓实。
二、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
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咬定目标抓重点,因村制宜解难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对于村班子“软、散、懒、瘫、无”问题,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搞好民意调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这次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百日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我乡党建整体水平。我乡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们乡的发展速度一直列全县前列,但是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乡镇相比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没有优势可言,因此,我们对待这项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这样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异,对症下药。在摸清村情的基础上,因村制异进行整治。对“瘫班子”,从理清瘫的原因入手,找准病根,是家族矛盾的解决家族矛盾,是经济薄弱的着手解决经济薄弱问题,进行物质帮扶,有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遗留问题。对无班子的情况,要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原则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物色人选。对“软班子”,要帮助强筋壮骨,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顾虑,增强其工作信心,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强其“想办事、敢办事”的信心和“公道办事、依法办事”的能力,对个别软班子,同时可辅以必要的组织调整,调换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对“散班子”,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制教育,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要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决“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问题。“懒班子”,主要是在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懒的尽快动起来、勤起来。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优先”的原则,支部书记尽量从本村产生,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
(三)着眼长远利益,强化制度建设。后进班子整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建立起我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班子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级建设的规范制度,全面规范村支部、村委会职责范围;二是民主议政日的完善和规范。现在很多村通过民主议政日已尝到了甜头,但是个别村“民主议政日”还不规范,有些村把一些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拿到民主议政会上来议,影响了民主议政日作用的发挥;三是全面调整后进村班子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村里有什么资源优势,一方面听取对班子的意见,一方面要多听村民的意见;四是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什么样途径,能尽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也是我们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成果。如何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是我们建设新农村能不能破题的重要保证。今后,我们要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真正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乡村两级的联系员、信息员、村级工作指挥员。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与包村干部有莫大的关系,关键是包村干部每个户去没去过、情况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励方法。从机制、制度等方面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村小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与村级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村级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理清思路。
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民主议政”深入实施“乡镇振兴计划”百村行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班子可以划分为六类:一是长期没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书记不能发挥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缺乏干事创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服务能力比较差的村;四是种族派性比较严重的村;五是村两委关系不和协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识差,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班子成员作风粗暴的村。所说的这几类村各办事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班子,特别是瘫班子、无班子的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乡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全乡赶超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xx建设。当前村级换届在即,如果不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这些存在问题的村班子治理好,把问题解决好,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必然会影响到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以上六种问题班子入手选准突破口,理清思路,分类施治,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在手上,抓好抓实。
二、真抓实干。
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工作。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咬定目标抓重点,因村制宜解难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搞好民意调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这次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百日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我乡党建整体水平。乡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乡的发展速度一直列全县前列,但是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乡镇相比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对待这项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这样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异。因村制异进行整治。对“瘫班子”从理清瘫的原因入手,找准病根,家族矛盾的解决家族矛盾,经济薄弱的着手解决经济薄弱问题,进行物质帮扶,有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遗留问题。对无班子的情况,要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原则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物色人选。对“软班子”要帮助强筋壮骨,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顾虑,增强其工作信心,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强其“想办事、敢办事”信心和“公道办事、依法办事”能力,对个别软班子,同时可辅以必要的组织调整,调换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对“散班子”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制教育,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要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决“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问题。懒班子”主要是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懒的尽快动起来、勤起来。选人用人上,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优先”原则,支部书记尽量从本村产生,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
(三)着眼长远利益。要建立起我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班子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级建设的规范制度,全面规范村支部、村委会职责范围;二是民主议政日的完善和规范。现在很多村通过民主议政日已尝到甜头,但是个别村“民主议政日”还不规范,有些村把一些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拿到民主议政会上来议,影响了民主议政日作用的发挥;三是全面调整后进村班子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村里有什么资源优势,一方面听取对班子的意见,一方面要多听村民的意见;四是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什么样途径,能尽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也是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成果。如何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建设新农村能不能破题的重要保证。今后,要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真正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乡村两级的联系员、信息员、村级工作指挥员。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与包村干部有莫大的关系,关键是包村干部每个户去没去过、情况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励方法。从机制、制度等方面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村小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与村级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村级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孙镇自2011年全面铺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具体操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认真学习,在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为认真做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镇组织财政、经管、村支部书记到我县其他有成功经验的镇办学习,首先选择村班子能力强,村规民约完善,党建基础牢固的村启动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利用民主议政日等活动平台,在村内进行宣传发动,让群众明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好处和基本流程,同时,严格制定我镇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督导检查,切实将一事一议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百姓心里。
二、制定制度,严格按照上级的程序指导各村开展一事一议工作
1.在准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前,我镇下发了实施方案,要求各村要依法民主决策,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此,我镇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做好引导工作,让群众清楚“一事一议”资金是谁受益谁负担,集群众之力,办群众之事,促进村级社会事业发展,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由不理解到理解,积极配合该项工作的开展。
2.严格项目进行中的资金监管问题,把依规管好用好资金,作为重要的关键环节来抓,镇财政、经管等部门将监督指导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在资金使用中,坚决执行民议民决的原则,让群众明白每一笔资金的动向;同时坚持公示制度,加强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的及时公开;建立资金报账制度,有三资服务中心会计对各村的资金进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3.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进行检查和验收。先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所筹资金的用途、去向等进行审核,对所议工程完工后的票据严格审查。再由镇三资服务中心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检查,看呈报的资料是否真实等等,最后由镇村组成验收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通过层层把关,使“一事一议”资金全部花在明处,让群众放心满意。
三、先抓样板,通过示范作用带动我镇更多的村参与到一事一议工作中来
1.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镇13个村申报的项目包括:村内水泥道路项目10个,村容美化亮化项目1个,村民健身文化场所项目2个,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2.调动了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权利,“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我镇始终坚持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激发了群众投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由过去的“要”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干”。
3.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事一财政奖补搭建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平台,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使广大基层干部找到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工作有了抓手,呈现出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得到锻炼、基层组织凝聚力增强的喜人局面,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一事一财政奖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之一,能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提到了村干部的威信。
实践证明,村级公益事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既不能完全由政府包揽,也不能由农民全部承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为“后税费”时代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政策措施,在推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助推器。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面临的机遇、困难与矛盾
我省自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因此,从面临的机遇看,上级政策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还会继续予以支持,给予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村级班子可以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借助这个平台,把村容村貌彻底予以转变,切实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从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看,一是多数村集体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良性发展,最终取决于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我镇这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工业基础薄弱,多数村集体没有其他的收入,这就成为制约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各村开展一事一议项目主要是靠村集体积累的资金,再一个就是群众筹劳资金,在捐赠、村企共建等形式方面还有待于改进。三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不平衡。总体来看,那些村级班子比较强的村对开展此项工作认识是到位的,措施也很得力,项目开展的也很快,但是,还有个别落后村,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怕惹麻烦,一事一议工作开展情况很不理想,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五、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