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11: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体育课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研究目的:
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校是文化传播的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学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研究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查阅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网络、查阅有关民族教育书籍
实践法:结合各班研究的民族,体育课上进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
结果与分析: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因此,改革体育课堂完成素质教育已是时代赋予我们体育教学的重任。我校开展的“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文化系列活动,促进了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下面就如何结合我校民族文化教育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几种具体做法
1、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武术教学为切入口,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1.1确立武术教学内容
在确立武术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搜集中,我们查阅大量有关武术的书籍和VCD,经过筛选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本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学生初次接触武术等多种因素,就确定了现在的武术教学内容由少林入门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一)”和由中华正阳拳改编的“中华武术操(二)”。
1.2武术学习与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学校的民族活动促进了武术教学: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民族运动的活动特点来施教育人。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人手,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套路练习打下良好基础。练习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学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武术动作学习,乐于参与到武术动作的练习与表演中,使学生学习武术兴趣极高,由此来提高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在学校的广播操、民族活动展示中, “中华武术操”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演项目进行展示。表演时,学生大声齐喊“嘿”,一是动作整齐;二是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了以气推人,以声助势的效果,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激发了学生学好武术的决心,同时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1.3以武育人、以武激智
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品质,因此,应适时地生动具体地向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培养优异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结合民族英雄人物进行武德和思想品德教育。练习中,体现学生的严格性、紧张性,加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校风和学风。
2、课堂教学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们刚进行研究时,我们把五十六个民族人们的习俗、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打印出来,通过切磋、研究、实践、反思、交流几个步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符合在我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认出来,并同现有课标相结合,分成了发展跑、跳、投、灵敏等素质几个大块。比如:跑的项目有瑶族的巧过独木桥、汉族的二龙戏珠、京族的捉迷藏、黎族的珍珠球(又名托球跑)、维吾尔族:踩绳等,跳的项目有黎族的跳竹竿、夹包等,投的项目有畲族的打松鼠,发展身体协调性的项目有怒族的虎熊背石头、撒拉族的蹬棍、蒙古族的牧羊人、怒族的虎熊背石头、壮族的赛龙舟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渗透德育,通过简单讲解各民族的习俗,无形中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让学生感受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如:平日练习的掷准项目,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畲族的打松鼠,畲族的打松鼠填充了学生上肢的活动机会,把绳捆绑成小球作为投掷物,把滚动的球作为小松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常用物品的一物多用,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游戏讲评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把获得的奖励―小粘贴能否像畲族人一样,把打到的松鼠送给自己喜欢或自己尊敬的人?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待别人和尊敬别人的心。枯燥的跳绳练习,在练习中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朝鲜族的花样跳绳;就连同学们最喜欢玩得快快跳起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境的创设下成为同学们更想跃跃欲试的彝族跳火绳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花样跳绳引导学生学习朝鲜族人民尊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学习他们团结协作、奋发图强的精神。彝族的跳火绳激发学生拥有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学跳黎族的竹竿舞:引导学生来了解黎族的部分民族文化,吸引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探究。学生初次练习跳竹竿,动作会很不协调,这样就会导致竹竿伤脚或摔倒,发生不安全事故,练习中教师用绳来代替竹竿,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进行练习了。练习中提高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反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现出同学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了师生间的友谊。又譬如游戏:穿过小树林,教师一般只是给学生一个想象成小树的情景,练习内容简单,这时如果结合民族体育项目,把它创设成草原小牧民,赶着一头头的羊(小牧民手中拿着一根体操棒,羊由小足球代替),绕过一个个障碍,最终要把羊安全的送回羊圈,以此类推。学生的练习热情特别高,并且在练习中手脚并用,为了更好地当好一个小牧民,都开动脑筋,寻找窍门,练习效果明显高于原有游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让学生深切的领悟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融入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独创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
我校的民族趣味运动会与课堂内容整和,本着各民族的友好团结为宗旨,渗透竞技体育,体验民族风情,结合我校的民族特色活动,开幕式上,各班根据自己班的民族特色,采用不同民族音乐来伴奏,一年级学生也加入进来,学生们跳起来了具有各民族代表性的舞蹈,如“蒙古族――赛马”、“高山族――甩发舞”、“藏族――热巴舞”等,最后,五十六个民族的集体舞,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民族大团结得到了升华。
竞赛中参加的体育项目也是经过我们反复筛选,既要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全体参与进来,有畲族的打松鼠、瑶族的巧过独木桥、蒙古族的牧羊人、彝族的跳火绳、壮族的赛龙舟、怒族的虎熊背石头等。在比赛中,学生们各显奇能,快乐有趣的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比赛中,看!比赛者虎视眈眈,观看者摇旗呐喊,其中还夹杂着兴奋的家长们,趣味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又一个成功的体验,同时,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完善我们的校本教研的信心。
三、为了更好的引用,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课堂教学
选择时要具有针对性,更多的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如现在我们在教授低年级教学时,就要偏重于这一方面选择适合学生的传统项目,象游戏赛威呼 是游戏赛龙舟的初级阶段, 每组队员手握两根木杆或竹竿,以一路纵队的队形向终点飞跑,先到终点者为胜,跑的过程中队员可伴唱:嘿――吆嘿吆或“一二一”等便于集体掌握的运动节奏性口号,比赛中,竹竿任何部分不能落地,赛威呼在对于小学低年级走跑教学中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既可以纠正低年级学生走、跑的协调性,还可以解决学生“一二一”的落脚问题,同时还感受了一种民族风情。
2、及时反思,注意交流
教师上完课后,要针对教学中的有些问题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比如:瑶族的独木桥,此活动虽然学生的兴趣极高,但是,通过上课,我们发现此项目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性并不是很高,于是,我们用木块替换了体操凳,适当的降低了难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效果反而更好,使我们尝到了反思后的甜头。同时我们还要多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同行之间共同探讨,还要同其他学科的进行交流,吸其精华,去之糟粕,从而形成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民族体育传统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把它有效的引入到体育课中,使我们初尝到了胜利的喜悦,在惊喜之余,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坚持下的信心,同时,在民族传统教学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为自己的体育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望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在我校“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良好环境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应迈得再大一些,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东方56个民族网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88-02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迅速发展,由于地区的差异,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符,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应改变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常规跳出框框,例如在2007年“市优质课《前滚翻》”的教学中我以设问的方式导入,在教前滚翻时,把这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来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自然的引入课题——前滚翻。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主动传导和学生的被动吸收为主,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空间限制在教师固定的框架之下,与培养高素质人才不相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对大多数运动项目熟练些,教学方法掌握的熟练,不可能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透彻了解。但体育教学是全面的,不能因为体育教师个体教学的差异影响体育教学。如:常见的错误就是教师把自己擅长的内容精讲精炼,动作示范规范,学生也对动作掌握快,相反,把自己不擅长的内容安排少些,讲解生硬,动作示范效果不佳,学生学起来兴趣也就不高,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结果出现了把教师擅长、熟练的内容安排多些,相反就少,这样就违反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
当前的体育教学已不再是以前刻板的体育教学模式了,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中小学的体育训练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在不断探索下,民间传统游戏逐渐进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民间传统游戏历史悠久,而且种类比较多,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有选择性地采用一些传统游戏既能够增加体育课堂的乐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民间传统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引用的提出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一线教师们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运用民间传统游戏的建议,这也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大改革。
传统游戏能够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浅显性。民间传统游戏起源于现实生活,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深刻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游戏状况,简单好玩,更易于学生接受。民间传统游戏对场地、时间、工具等的要求并不高,比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踢毽子、抽陀螺等。
(2)趣味性。民间传统游戏能够世代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有其自身的趣味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更符合现代中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的特点。
(3)综合性。民间传统游戏在世代流传中得到不断完善发展,它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同时又因为民间传统游戏来自于民间,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吸收新的动作,这就更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4)竞争性。游戏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竞争,特别是在一些运动量相对比较大的体育项目中,它需要双方都有比较强的对抗力,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发展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进步。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以体育锻炼为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入民间传统游戏的体育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比较重,中小学生仍然需要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游戏的时间也就会被学校、家长剥夺,中小学生的品质、意志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逐渐趋于弱化。此外,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间的传统游戏已经不再是学生的乐趣,他们更迷恋那些电玩、网络游戏,传统游戏在体育课堂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各个学校中,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他们更希望学生通过那些整齐划一的规范性动作进行体育课堂的锻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民间传统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引用
民间传统游戏在体育课程当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体育课堂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迅速进入良好的状态。良好的心理、身体状态是体育活动的前提,所以,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的民间传统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民间传统游戏还可以应用于体育技艺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技艺的教学强度比较大,难度比较高,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枯燥,所以,适当地加入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强化学生的体育动作技艺。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中长跑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但是局部的中长跑会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差。如果加入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民间传统游戏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达康.发扬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带进小学体育课堂[J].小学
体育,2011(1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70-01
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结合由来已久,当今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并得以推广是体育的一种进步和发展。民族传统养生可以归结为四大特征,分别为身形俱养、注重饮食养生、注重适度的人体外部运动、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股强劲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健康带给身心的益处。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大多呈现出明显的亚健康症状,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调理身体状态,不仅能够快速缓解身心疲劳,更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民族传统养生与体育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树立“日常体育与终生体育”的观念,传统体育养生从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出发,更能够让体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开始开设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虽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民族传统养生走M高校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一)高校缺乏对传统养生体育的重视
正确的认识理念是提升民族传统养生体育发展水平的先导,我国一部分高校虽然已经陆续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明显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课程开设仅仅局限于体育院校甚至体育系。一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但是仅仅是把传统养生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选修课程,并没有把它作为必修课或者基础课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高校学生对于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还是十分喜爱的,也对此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高校仍然对养形、健身气功等一系列传统养生项目设置不足,明显缺乏重视。
(二)高校传统养生体育教学水平不足
当前,民族传统养生课程已经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教学范围狭窄等问题,造成我国高校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明显不足。高校在设置理论部分与技术部分的过程中,仍然是重技术,轻理论。如此的设计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但却导致学生只会表面功夫,却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养生的理念和内涵,不利于学生真正走进民族传统养生体育。除此之外,我国高校缺乏专业的传统养生体育课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如何更好地让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一)把握教学原则,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与基础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非基础体育教学那么单一,传统养生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形神合一、内外结合并且动静结合。在教学阶段应该在教授动作的同时注重意识的传达。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的动作相对复杂,学生本身接受较少,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高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过程更加深入和形象。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享受这一个过程,修炼自己的身心。
(二)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养生体育的教学范围相对广泛,教学难度与基础体育教学相比也较大,高校应该立足于教学宗旨,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首先应该保障教学条件优良,选择一套良好的教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更加通俗易懂,强化学生的传统养生知识储备,保障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械的正常供应,为学生更好地习练做好铺垫。
三、结语
民族传统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积极将这一瑰宝最大程度地沿袭到生活中。民族传统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且应该让它成为一种必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结合学生的需求,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养生体育教学,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最终提升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也为我国民族传统养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丁连元.传统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研究, 2015(6).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壮族体育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体育的课程状况也渐渐开始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不仅拥有着辽阔的土地资源,还拥有极其丰富和深厚的非物|文化资产。一个国家的民族性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还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平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高校甚至是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这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强健学生的体魄。
二、当前我国各大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各大高校都是以体育竞技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这种高技术高难度的体育竞技项目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于功利性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从根本上对这些项目产生兴趣,更可能的是会盲目地去训练,没有了解体育项目存在的真实意义。
因此,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学生对于这些运动项目并不感兴趣,从而致使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低下。此外,现在高校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高校没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能够选择的项目相对比较有限,而且大多数项目在他们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了,大学的体育项目又跟高中的体育项目所差无几,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魄,现在的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这一门科目了。
位于广西河池市的河地地区的一些学校针对以上现象,开展了壮族特有的体育活动“板鞋竞速”。板鞋竞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它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并流传至今。板鞋在嘉靖年间是为瓦氏夫人所提供的一种培养士兵集体意识观念的一种练兵策略。以现代的三人板鞋为例,板鞋竞速要求三个参赛人员共穿一双由木料制成的板鞋,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赛跑。这种竞赛非常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如果参赛者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团队之间产生分歧和矛盾,那么将会影响整体比赛的进行。在嘉靖年间,瓦氏夫人通过这种练兵的方法,练出了一支团结一致、所向披靡的军队。河地地区引入板鞋竞速这项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课堂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质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因此,为了使匮乏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他们在空余的时间里创造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娱乐,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体魄。
少数民族所创造的这些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广西壮族的“板鞋竞速”、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苗族的“踢毛毽”、柯尔克孜族的“提孜拉西”等都是为了提供休闲娱乐给人们而产生的。因此,将这样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
(二)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竞争性和健身性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原本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而产生的,但是这些项目一般都是需要多人进行的,由此一来,人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谁都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具有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通过这种竞赛学会合作,增强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身心的锻炼。
(三)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桥梁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挖掘并传承着各种各样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广大学子所认知,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从而使人们认识新疆等地区。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各项经济贸易交往、文化交流,从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四、结语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有休闲娱乐、竞技、健身等多种特性,将其引进体育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因此,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其实,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循序渐进。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会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总之,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课堂实践和提炼,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并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种:
1、以体育项目的类别、内容来决定组织形式。
有的是奔跑类,如贴膏药、跌手帕;有的是跳跃类,如跳山羊、跳房子、跳绳;有的需要攀爬,如爬杆、爬绳等;而有的则练习投掷,如打龙尾、轻物掷远、沙包掷远。还有一些综合类的项目,如舞龙、打陀螺、抢花炮等。这些游戏项目每个都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每个都能不同程度的运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为此,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2、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组织形式。
这点尤为重要。学生喜闻乐见的,也就是生命里最强的,比如“贴膏药”游戏,学生百玩不厌。
3、按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及心理状况的不同,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项目穿去,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兴趣,同时还有效的学会了体育基本技能。
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策略: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认真构思活动内容,因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是伴随这游戏而来的,所以教师应该熟识活动进行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并做好场地布置,准备,甚至可以一些制作简单的游戏器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以增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我们在进行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根据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尊重学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充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练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结。怎样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更好的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呢?
一、把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教学原则
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两条主要原则:
1、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开展民间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特定的地域特点,教学形式就是以本土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有一定数量的参与群体和认识程度。因此,有一定的安全因素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督,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寓教于乐、积极创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练习中感受乐趣。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创造性练习,提高技术,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才能实现学校开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目的。
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要以游戏为主
在对学生进行民放传统体育项目的课堂教学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游戏教学法为主,因为民间传统体育蕴涵着诸多游戏成分,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运用一些游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训练的成功和快乐,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根据教学时段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课前选择诸如打歌(镇康啊数瑟)、传统民族广场舞蹈(“左蹬脚右蹬脚 ”、“大白月亮” )等运动量较小的传统体育活动热身为主;课中要将具有剧烈的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如:打陀螺、丢花包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课后要配合轻音乐,做可以愉悦身心、放松全身的有氧操或民族健身操等。这样我们就可达到课前活动身心各个关节,提高学生注意力,课时有相应的运动量,课后能充分放松。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目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要注重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的训练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激励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从而建立师生互动交往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尽量找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具有时代韵味的)的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偏重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在失去了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运用语言与非语言激励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从而建立师生互动交往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尽量找那些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喜闻乐见的、参与性强、具有时代韵味的)的内容,最大程度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认真构思活动内容,因为很多传统体育项目是伴随这游戏而来的,所以教师应该熟识活动进行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并做好场地布置,准备,甚至可以一些制作简单的游戏器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为课堂上的评价制作评价媒介(如:评价表、板;小红旗、小红星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增强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3、体育课上渗透民族体育项目融入要自然,不要为了做而做。
渗透,就要自然地融合,不用过分地强调,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我上过一节“轻物掷远”的主教材,用废弃的布条替代轻物。课的准备部分我采用东北大秧歌的形式来进行热身,特有的铿锵节奏、绚丽的彩色布条,学生与我随着音乐一同起舞,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一句带过的民族情感教育恰到好处。让学生在了解灿烂民族体育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在课的进行当中,我采用“抛绣球”(壮族)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你抛我接”中完成了投掷的过度性练习。民间体育在课堂上有较大生存空间,它进入课堂是一种趋势,至于该采用何种时机进入课堂,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拘于形式,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就一定焕发新的生机。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各年级的心理生理发育有着较大的差别,他们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渗透过程中应根据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尊重学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和学习评价方面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改革,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5、根据不同的季节及气候情况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我国是季风性气候,南北气温差异大。像上海还有梅雨季节,有时一下雨就几天,没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只能上室内课,很多时候选择了上自习、做功课,充其量下下棋。对于学生来说,一周好不容易盼来的体育课做这些,有很大的怨言。而如果我们能引进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游戏,情况就两样了。如上海的弄堂游戏,都是我们儿时的最爱,放到现在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些游戏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教学形式。其实,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性,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循序渐进。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会保护自己,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平时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6、选择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与学生体质发展相符合。
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地域特色、身心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体质较弱,骨骼正在迅速生长,身体柔韧性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儿童在身高、体重等方面都比过去有明显提高,而肺活量、臂力、拉力、心肺功能等相对较差。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更不适宜耐力练习,否则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有损健康。对此,体育教师可将游戏分阶段传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科学有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低年级可选择一些规则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类项目,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了”、“写王字”、“木头人”等。在中高年级可以多开展一些技术性、竞技类的项目,如“拉杠过河”、“跳房子”、“贴膏药”、“两人三足跑”、“双人角力”、“打龙尾”、“抖空竹”等。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教育在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1.2传统的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3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
2.改变体育课程改革的部分措施
2.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2.3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如何提升体育课吸引力
3.1“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3.2“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3.2.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3.2.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我们学校是寄宿学校,学生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课,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3.3“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4.结束语
总之,通过又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外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似乎还披上了“万能”的外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逢赛必用,声、光、电齐上,图片精美绝伦,解说词优美动听,课堂不亦乐乎,而传统教学中精华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几乎“无影无踪”。多媒体果真如此神奇吗?对此,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某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的特点是能把“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型”教学方式变为“立体动态型”教学模式,再现迅速,情境交融,感染力强,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习兴趣,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调动感官潜能,增强对抽象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三大“误区”
1.泛滥成灾
2.喧宾夺主
3.贪大求全
三、对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获得人文关怀和独特的价值感受。其根本方法在于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先天优势”。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人对人的“无缝”对接和面对面的互动,显得更扎实、更真实、更朴实。教师可以通过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情趣化的语言来感染和调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在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行走在学生之间,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注视等方式,激励学生交流和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揣摩中,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更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坚持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之路
1.理清认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当前,我国的教学现状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只能作为延伸和补充。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两者各自为政“两张皮”,力求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合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如果我们仅为追求形式、顺应潮流,一味使用多媒体,就会顾此失彼,导致教学效果负向迁移,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背道而驰,最终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2.坚持“实用、适度、高效”原则,活用多媒体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多媒体教学同样如此,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理应有“度”,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首先,教师要坚持把“实用”作为第一原则,提倡“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其次,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再次,要坚持“高效”的原则。
3.去粗取精,将语文课堂传统教学发扬光大
时至今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等教学方法,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等传统媒体,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传统教学的精华。实践证明,只有对传统教学中一切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东西,加以继承,并不断整合、创新,才能发扬光大。教学中,我们要以更精简的板书,提炼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更精辟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心灵共鸣;更新颖的方法,组织教学流程,突破重点、难点;更灵活的互动,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教学效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与多媒体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有生命的课堂教学。
总之,多媒体面前有盏“灯”。它仅仅是一种教具,一种教学手段的延伸和拓展,根本目的是服从、服务于教学。我们必须要有一双慧眼,科学认识,走出“误区”,准确定位并有效使用。立足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特点,吸收多媒体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之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聚合效应,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