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1 15:46: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

篇1

一、水里工程概述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时间段,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对于水利工程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例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水利工程的兴建的侧重点是水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都以水电站和水库为主,对于环境保护这一块则照顾的非常少。而当初建设水利工程,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步入第三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水利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实要求水利工程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相互之间的关系,水利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需要肯定。但是在整体上,我们缺乏对两者的客观认识和评价,造成了评价定性,最终导致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现如今,面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事业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的问题进行定量的研究,用全新的视野,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去分析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回答水利工程在目前阶段面临的一系列“度”的问题,例如: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控标准如何把握;水利工程问题引发的国民经济损失与解决水问题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水利工程投资与国民经济比重的问题;如何发展与现行控制指标相符合的新模式;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所以,对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的重新认识,是水利工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水利工程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项分析研究概述

1.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系统的动态关系

对现行的水利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洞察不足,做出改进,使其能够融入到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为日后建立水利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模型做好准备。我们应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把水利部门扩展到12个,构建新的分析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全国和九大流域进行系统分析统计,绘制占用产出表格,研究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部门与整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应利用占用产出模型深入的去研究重要水利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水利工程建设的分项边际成本与效用分析

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材料,对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确立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体系。评述世界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确立典型国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然后以我国发展现状作为对比对象,进行定位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问题引发的国民经济损失、水利工程活动等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进行分析和系统的总结,为界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利用和保护、开源和节流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提供相关的数据。

3.水资源管理的总控制指标与水利管理

采用多目标分析技术,对省级行政规划区域内的水资源使用权分配进行研究。通过对用水定额的分析,制定用水定额的标准。对现行的水资源的补偿机制和恢复机制进行调查,对比国际实例,进行相关的责任和利益关系的量化分析,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研究,并对补偿机制和恢复机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此外,还应该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探索一条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4.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协调准则

对于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准则,我们应从多方面去考察研究,例如防洪、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等,制定多方面的调控标准。我们应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提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化发展对于水利需求的综合评判标准。发展预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城市化以及农业耕植面积发展等。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防洪的需求,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影响,参照国内已有的规划成果,制定出相应的准则。

5.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水利工程都有不一样的需求标准,我们要以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整体核算模型为工具,研究水利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程度,制定出合理、适宜的发展模式,研究整体的规划方案和相应的调整措施。

三、水利工程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在上述所提及相关的研究理论和模型中,已经有很多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对于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预测、规划和协调作用,前景是令人期待的,体现出来的成果也比较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实践应用成果:

1.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结合国外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投入状况来看,我国水利工程在未来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投入状况会持续增加。

2.我国地大物博,自然灾害频发,水灾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水利工程对于减少水灾害的影响,控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3.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水利工程在其中都会起到保障和促进的作用,在目前阶段也不例外,而且作用更加的明显,国家在水利方面的投资,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在经济效益上得到回馈。

4.通过构建模型和定量评价体系,能够不断的去协调和完善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水利部门内部自身的协调和发展。

5.通过对水利工程投资规模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准确的设计水利工程投资的规模,分享投资成本比例以及工程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纵观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投资,结合目前的理论模型,可以看到,我们的水利投资调控比例正趋于合理化,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6.在有水问题发生的流域,适宜的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对该区域的水问题进行很好的控制,如果是水灾频发的流域,那么水利工程将会对国民财富起到巨大的保障和增值的作用。就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而言,任务目标是针对水问题建立安全的防护体系,兼顾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7.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水资源的调配、农业的顺利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长江流域的三峡工程和黄河流域的小浪底工程完工,对于我国洪水灾害的防范,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水里工程的前景上看,防洪抗旱、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水电资源的开发都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另外,我们尚可以在水利工程地区开发旅游项目。;例如三峡大坝,本身就依托三峡而建,旅游项目已经走上轨道,其他地区也应该学习经验,增加社会财富。

四、目前水利工程发展的任务

1.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水灾防范能力。虽然三峡工程已经完工,但是从近年的防洪效果来看,也出现了乏力的现象,所以说我国目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防洪任务依然很重,还需要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提防建设以及分流蓄水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对部分地区河道进行治理,减少洪涝灾害发生。

2.做好抗旱工作,保障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也是国家重点项目,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创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性水库的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旱灾的问题。

3.开发水电事业。我国可开发的水资源非常的多,要抓住这个优势,建设水电事业。我国现在电力生产,主要的能源依然是煤炭,从今年形式看,全国煤炭吃紧。所以我们要在两河主干流上兴建骨干水电站,在支流上兴建中小型水电站,缓解全国用电压力。

参考文献:

魏周龙.水利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J].水利电力机械,2006年第6期

篇2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8001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水利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国民生活品质的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水利工程设计对生态的影响很大,我们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原来周围生态平衡的影响,努力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刺激。现在水利人员应秉承生态保护理念,充分关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代水利行业发展前景是更注重水里的资源性,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很多的水利工程影响到了生态的稳定,因此,人们意识到了水利工程设计重点放在生态环境上,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1水利工程设计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系统服务作用越来越大。不管在国民生活或产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逐步从单一走向综合,同时,对其利用的强度和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剧烈。现代水利工程在其自身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灌溉、排涝、防洪、发电、渔业、生态与环境等水利工程体系,而且现代的水利工程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由仅仅重视其基础功能作用转向基础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并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的复苏繁荣、社会进步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样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必要保护,通过对水量的整合,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污染,提高抗御旱灾水灾的能力,减弱洪水对水域环境的不利作用,充分发挥江河的各种功能,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预防水流,洪涝灾害,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如若要实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与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必须尊重生态环境,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系统,特别是保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考虑对质和量的关系,应该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2水利工程的投入过程与对我国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如若要了解生态环境会在水利工程投入的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首先要对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探究,水利工程有自己的特点:(1)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协调性。这也就意味着水利工程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出发,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不影响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设计方案。(2)周围的生态环境及居民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水利工程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的经济以及社会发生影响,而且会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多样性,造成水域周围动植物品种的灭绝,进而水域周围的生态环境发生动态剧烈变化。(3)水利工程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根据当年的气象条件以及水文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4)水利工程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因而绝大部分在资金和施工期限上投入较大,因此,在修建时工程设计人员应该按照基础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安排逐步进行。

3生态水利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巨大,其在给人类带来较大福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巨大负面作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稳定,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水利工程设计思想,转向兼顾基础功能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并重的水利工程设计思想,即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然而,生态水利工程本身也不是十全十美,其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最后的完成阶段尚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1) 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宽广丰富,但也不能承受无约束无节制的开发使用。它的水资源承载力的极限在何处,仍然存在着较大疑问。生态水利工程在实际中没有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而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长期处于空白地带。因为工程力学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水利工程起着一定程度地影响作用,所以,水利工程往往按照工程力学地标准在进行建造,但其仅仅考虑地是单方面地标准,而没有涉及到从生态环境入手设计标准,因此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果在考虑水承载力问题仅仅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而放弃对水资源的经济思考,则往往会造成水资源调节分配的不公平,同样也会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我们按照市场调节机制来进行配置,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条件是要明确水权。而明确初始水权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比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保节水的意识以及水资源的承受能力。

(2) 生态环境负荷能力问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第一是要维持江河本身的用水流量,这是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的根本条件。而在分析水文过程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机制的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因为缺乏一种完整而全面的检测生态水文的资料,所以,生态系统本身的演化规律无法对未来与现状的水利工程设计理论全面的挖掘出来,现今,我国还没有对水利设计工程所需生态水文数据的资料进行更深的探索,对此的相关报道少之又少,严重的阻碍了未来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步伐。而在以前的水利工程功能战略方面,对水能资源的配置使用,人们总是毫无保留的追求最大

的利益,而开发率也达到百分之百,使大量的生态环境包括

水域与耕地面积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了解到水库区域的生态环境的负荷能力,在规划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

(3)缺乏合理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水利工程设计规划中,水利工程规划者与生态环境保护者往往是单向作业,对于水利工程规划者来说,其本身并不是非常在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生态水利设计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和对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而有关研究部门对水利工程设计过程造成的负面影响对大众进行了隐瞒,正是在这种情景下,在经济上,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人员之间在合作中存在一种经济收益,叫做合作收益,正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对较差。

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为了防止出现上文所论述的一些问题,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我们按照这些原则理念进行规划: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安全与经济方面的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规划,在设计时候,必须实事求是,做到经济性和安全性并重。水利工程设计必须按照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2)在设计过程当中,将一系列的工程都要设计完善,具有系统性。遵循景观尺度与整体性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对环境保护问题,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必须注意水域环境的变动性、复杂性和随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群落的根本生存条件。在应对河流生态治理规划与管理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将视角更多的聚集在大景观尺度以及可持续性上,不必在意细枝末节,进而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基础上对河流生态进行维护修复,其往往更具科学化、效率化和规范化。

遵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原则。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复杂性,我们不能胡乱的设计,而是要考虑周围的环境变化。我们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并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更好的协调或掌控天然水在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划分,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如旱涝灾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在水资源的调节与配置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工业,农业等生产上以及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上,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环境和生活条件。

从上述的论述中可得知,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地综合性工程,其设计标准和原理是将其中的每个环节与维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紧密联系起来,以使水利工程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和产业生产的需求,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达到共赢的效果,使之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3

一、影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因素分析

1、缺少前期设计规划

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设计的认识不够,没有高度重视水利工设计,缺少前期的设计规划,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水利工程设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方案,导致很多岗位分工不明确,责任落不到实处,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出现工作态度懈怠、不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等问题,给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一定阻碍,给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带来严重影响。

2、忽视了设计方案之间的对比

水利工程施工前,施工设计的总方案不够详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导致水利工程设计存在不够科学问题,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与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的相关要求不符,忽视设计方案之间的相互对比,致使水利工程出现施工安排不到位、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给水利工程正常施工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企业管理方面的不足,是水利工程设计水平无法有效提升中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进行。

3、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员

根据水利工程设计水平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素质问题,给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整体效益带来极大影响。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施工人员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工作技能的提升,给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有序进行带来极大影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不高,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

4、质量管理不到位

我国水利工程的设计中,管理人员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各种问题。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原材料的分配、机器设备的使用和各阶段的质量等都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施工组织设计出现失衡现象,导致原材料严重浪费、机器设备过度损耗、工程返工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工期,给企业未来长远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与此同时,受到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影响,现代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对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认识不够,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不注重设计方面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得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出现各种因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影响,严重的还会增加水利工程的总体成本。另外,施工单位和建设方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设计人员,不根据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来设计,不注重设计质量,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因设计不符合要求而返工的现象。

二、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手段

1、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

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设计工作的管理。做好设计的前期工作是做出优秀设计的重要前提。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并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资源等因素,做出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工程本身的实用性、可靠性,还要顾及工程项目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满足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要求。

2、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程建设,人都是项目建设中的主力,人的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本身的质量。所以说,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是提升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施工单位必须招收优秀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防止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最后,要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水平。这不仅能在从业人员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还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可谓一举两得。

3、完善质量监控

要想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符合要求,除了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和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质量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完善质量监控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只有设计者将责任二字牢牢记在心间,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工程图纸。其次,要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和监控体系。企业和有关单位应该积极开展质量勘测设计工作,对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在项目核实的最后,还要对整体质量进行把关,在一切都属实合理的情况下,才能签字盖章。

三、我国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前景

1、服务于工程实际工作的咨询公司数量越来越多

水利工程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只依靠单纯的工程技术是不足以支撑的,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公司只注重工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管理模式改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发展相关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咨询公司以专业化和综合化为宗旨,通过实施项目管理总承包制及采购、施工包办制等措施,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水利工程项目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优秀的工程咨询公司,采用其编制的优秀项目建议书,并对其做出使用评估。

2、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从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水利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取水利工程师资格证的设计人员被视为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水利工程设计师资格的人员也随之增多。不过其中也不可避免获取相关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的情况,所以在相关考核方式上国家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行个人从业资格评定,通过对其专业水平、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表现的考核,确保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具备水利工程设计执业资格。

3、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生态化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从一定层面上讲也属于国家环境工程的一部分。水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必须保证其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本理念须与水利工程设计完美结合,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同时应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此外,水利工程建设还要满足人的感观需求。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水利设计质量技术也将更加完善,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更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魏丽娟,黄广翔.浅谈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学,2014,14(05):24

[2]梁兴辉.浅谈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2(33):18

[3]潘革林.论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学,2013,31(12):47

篇4

自组织是指生态中的物种经过自然的选择,最后寻找到符合自身生存需要的环境。在这个时候,生态环境其实就为物种创设了一个稳定的繁殖环境。事实上,自组织的理论与进化论之间本身就存在共通之处,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探究的程度并不相同,其中进化论是针对所有生物的生存进行探究,而自组织则是针对于生态环境中的物种进行细致研究,而在生态水利建设中,也要充分的关照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的破坏生态的持续性。生态系统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而且河流的修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从长时间的角度来考虑,生态系统的沉淀几乎要长达百万年的时间,进化的过程十分的繁杂、物种丰富多样。从短时间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的转变与异化至少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河流在暂短的几年内几乎无法实现自我修复。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可以综合参照较为成熟的河流结构,并通过人力使它朝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当水利工程开始施工后,也就标志着即将要发生一个生态的转变,或许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并不会朝着预期的设想发展,而且也很有可能造成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要考虑到反馈调整原则,及时的转变方向,使其沿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保护生态系统,并通过种植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来有效的移植泥土中的各种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水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为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创建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水体植物的丰富多样化发展;充分利用水体植物的自净作用。在水体生物中也可能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动物来吸收和分化水体中含有的微生物量,这一举措能有效的协调生态动植物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的河道建设与改善中,从景观的角度来看,把睡莲等水体植物栽植在桥的两边,能营造出绿色的城市环境,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系统。河道周边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河道的管理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性,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写作的作用,因此,在施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水利工程人员应该充分的关照河道周边的经济长远发展前景。从社会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河道的治理应该以全新的理念作为操作指南,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同时也要重视水利工程能获得的环境效益,使人与自然共同拥有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与发展前景。因此,把环境景观论与河道的治理相结合,使其实现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河道周围的水岸构建成一个与水相连接的空间结构;在其他的河段中也尽可能的做到与水相连接,这一举措显然能缩减工程建设中给环境造成的危害。针对不能开发水资源的地区,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看,应该对这一地区做有效的调整,保证其他岸线的效益,在促进发展的前提下,还要适当注重对生态环境岸线的保护。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在为人类谋求长远发展的同时,由于大量的工程建设直接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救的破坏,因此,在新时代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充分关照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并构建满足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在促进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水利工程给生态造成的直接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态的稳定性,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闫洪涛工作单位:磐石市黄河水库灌区管理处

篇5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单位迅速发展,水利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项目之一。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大多数水利工程位于地形复杂的偏远地区,使得高等级的测量控制点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测量工作。近年来,GPS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样,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和不需通视等特点,极大的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说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外业勘探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一、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1.1数据可靠、无误差累计

GPS技术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因此可以提供实时、连续的精密时间、三维速度及三维位置。在作业范围和作业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将GPS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除了可以完成一般测量内容,还可以精确测量测点的三维坐标,而且,GPS技术的高程测量可以精确到厘米,精度高,数据可靠,甚至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质量。

1.2测量速度快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技术时,在四等水准精度点上架设测量基站,使流动站附于测量人员身上,测量速度快,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获取测点定位,最多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测量,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测量的效率。

1.3降低工作强度

普通水准测量时受到地形、地物等环境影响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最为准确的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就很大,而相比传统的测量技术,GPS技术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也不受气候条件、空气能见度的限制,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和复杂区域的测量,满足不同类型水利工程测量的要求,因此,GPS技术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

1.4节约测量成本

GPS技术科精确定位三维坐标,将河道断面资料可视化、数字化,并将其显示在GIS电子地图上,实现编辑操作。由此可见,一次测量就可获取多方面的资料信息,为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防洪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所需的资料信息,极大的降低测量成本。

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2.1GPS外业测量

2.1.1选点

在GPS外业测量中要注意选点问题,虽然GPS测量观测站之间对相互通视的要求不高,不一定要求相互之间的通视,因此相比常规测量的选点,GPS测量的选点工作更加方便,但选点是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测量前要做好收集和了解有观测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标型等准备工作,已决定适合的点位。

2.1.2无线安装

无线安置时,在正常点位上要卡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在有风天气中,应将无线进行三方向固定,雷雨天气时则注意天线底盘的接地,避免雷击天线;特殊点位时,在将天线安置在三角点标的观测台或回光台上前,先拆除标顶部,避免遮挡GPS信号。

2.1.3开机观测

开机观测的目的是捕捉、跟踪、处理和量测GPS卫星信号,从而获取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在进行开机观测前,要将GOS接收机安装在离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接通GPS接收机和电源、天线及控制器的联接电缆,预热和静置后,启动使用,进行观测。

2.2GPS布网工作

对像引水工程一样的线路和带状工程测量,常利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的方法来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在工程枢纽地区布网时要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增强网形的几何强度,从而提高GPS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2.3GPS数据处理

在获得外业测量数据后,将数据拷贝到计算机上进行基线解算,得出观测点间的空间基线向量,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核。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是人机交互方式来进行同步环和复测基线的检核工作,由于异步环过多,因此一般对边数较多的异步环加强检核。在检核时,要注意剔除不合格的基线,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4实时动态测量

实时动态测量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可精确到厘米。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式如下:在一个已知的点上设立基准站,同时安装一台GPS接收机,现场测量所有可见卫星,将观测到的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数据量和无线电传输设备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同时接受基准站传输的数据和GPS卫星信号,基准站和流动站将接收到的数据和本身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差分解算,以此解算出流动站的位置的三维坐标,并进行实时传输和输出。

2.5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实时动态测量可以及时获取坐标和迅速定位,因此在地形测量中可以运用这项技术,在测量地行时,借助数据采集功能来进行地形点的测量,然后将所采集的地形点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将数字化管道地形图的形式呈现给工作人员。运用GPS技术在对地形点进行采集时可单人完成,从而节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三、GPS技术在各种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简述

3.1在水力发电机组安装测量中的应用

水力发电机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需要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GPS技术在建立控制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自动化程度高、无需通视、布点灵活、可连续和全天候观测、进行三维坐标测量,极大的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在水力发电机组安装测量中,利用GPS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再网放出建筑物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及各机组中线,再由中心线放出各机组位置。

3.2在堤防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堤坝工程高程测量控制,其平面和高程需要分开分级布设,平面控制点之间要求通视,分层竞速不均,误差积累大,而且由于观测的测回数多,观测精度要求高和观测环境的影响,高程测量时费时费力,有时要求返工。但若是利用实时动态测量,各平面控制点之间没有积累传递,误差传播途径也可以减少,从而提高控制点的精度。

3.3在大型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变形观测能够实时进行,变形观测点只要能放置仪器就可以直接测定变形体上的目标点的相对位置变化,不需要设基准点,若变形观测点由于种种原因不易设置仪器时,GPS测量可以快速便捷的校核观测基准点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设置复杂的参考网,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3.4在水工隧洞的贯通中的应用

若在落差大、流量小的山区河流区域建造引水式电站,要利用施工控制网保证引水隧洞的正确贯通,从而将水库中的水通过引水隧洞引到发电站厂房。利用GPS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可以大大简化测量工作,利用GPS测量测定洞口点的相对位置,不需要像常规方法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那样还要测量过渡点,直接测定洞口点的相对位置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工作,测量工作简单有效,测量精度也大大提高。

四、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师事业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除了要求优良的硬件设施,还要求与测量作业相关的软件的改进和发展,要求软件能够实现设计、施工前、测量等所有过程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等功能,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已引进了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提高了硬件设施的水平,但这是远远不够的,GPS技术是目前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最适合的技术,利用GPS技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绘制地图,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等一系列工作,而这只是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的初级应用,由此可见,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前景十分广泛。

五、结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前景十分广泛的,因此,为促进GP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钻研,研究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篇6

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给予了关注与重视。生态水利工程本身就要求综合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广大人民的举措。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则对施工队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往年的经验出发,生态水利建设应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作用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首要目的。

1、生态水利建设的设计原则

1.1 工程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是为了满足人类当前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性。在工程建设之前,要全方面的综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并要严格的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而在水利工程的实施中则要符合水力学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施工中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中产生危害安全的因素。从经济风险的角度来分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工程应尽可能的满足风险小且收效大的经济原则,但由于生态本身就是变化无常的,所以水利工程建设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进行综合、反复的考量,对生态系统也要进行长时间的审查与评析,严格以安全性作为操作中的首要原则。

1.2 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本身就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且主要表现为具有可持续性,所以生态则在长期内能实现自我进化与发展。自组织是指生态中的物种经过自然的选择,最后寻找到符合自身生存需要的环境。在这个时候,生态环境其实就为物种创设了一个稳定的繁殖环境。事实上,自组织的理论与进化论之间本身就存在共通之处,最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探究的程度并不相同,其中进化论是针对所有生物的生存进行探究,而自组织则是针对于生态环境中的物种进行细致研究,而在生态水利建设中,也要充分的关照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不能为了经济效益的破坏生态的持续性。

1.3 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而且河流的修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从长时间的角度来考虑,生态系统的沉淀几乎要长达百万年的时间,进化的过程十分的繁杂、物种丰富多样。从短时间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的转变与异化至少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河流在暂短的几年内几乎无法实现自我修复。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可以综合参照较为成熟的河流结构,并通过人力使它朝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当水利工程开始施工后,也就标志着即将要发生一个生态的转变,或许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并不会朝着预期的设想发展,而且也很有可能造成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要考虑到反馈调整原则,及时的转变方向,使其沿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2、生态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2.1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保护生态系统,并通过种植金鱼藻等沉水植物来有效的移植泥土中的各种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水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为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创建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水体植物的丰富多样化发展;充分利用水体植物的自净作用。在水体生物中也可能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动物来吸收和分化水体中含有的微生物量,这一举措能有效的协调生态动植物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在城市的河道建设与改善中,从景观的角度来看,把睡莲等水体植物栽植在桥的两边,能营造出绿色的城市环境,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系统。

篇7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战略的高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的进行发展深入,同时,我国的相关的水利能源工程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样,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的水利工程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发展。而水利工程测绘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整个工程质量以及成本方面,利用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科技的有效使用来提示对工程测绘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随着水利工程中的专业性的不断深入发展,专业工作越来越多,工程的具体施工中的项目设计对工程测绘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工程设计对工程测绘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样使得在一部分投资过亿的大中型水利建筑项目中,由于其本身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测量的本身的复杂要求,因此,在进行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测量中应当注重对其进行详细的测绘工作,由此可见,将工程测绘系统合理的运用到整个工程建筑中时极为重要的,下文将进行详细描述。

水利工程测绘技术工作的需求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让专业人员进行相当专业的测绘工作,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利用其正确的指引来进行工程的开展,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有效进行。在我国大多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企业部重视测绘工作的现状,这样使得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更多的由于放线以及测绘工作做得不全面而导致的错误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测绘工作的落实,并且有效的总结一些针对水利及其相关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水利工程测绘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由于水电等水利工程测量地面时具有一定的工作的复杂以及困难性,因此,应当积极的开发更多更好的新型技术,从而通过这些新型技术的投入使用来有效的降低测绘工作的难度以及人力劳动的强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水平,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水利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

日常的水利工程测量工程中的主要项目主要有土方开挖、土工布以及混凝土工程等,尤其是对于大坝施工测量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大坝轴线的定位以及测设、坝身平面控制测量以及坝身高程控制测量以及坝身的细部放样测量等内容,下面将针对水利工程的各类工序中的建筑施工测量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探讨,例如:在针对水利工程企业中标之后,企业应当组织相关的专业的测量人员,在对工程进行施工前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建立相关的工程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以及高程控制网。

例如:在水利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对相关单位提供的相应的控制点进行重复测量,布置相关的施工控制网,其中包括平面控制网以及高程控制网,其相关的测量等级以及精度都务必符合相关的法规法律以及要求,并且定期的对设置好的相关控制网中的控制点进行核算,同样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跟踪测量,跟踪测量内容大致包括:土方开挖轴线、土石混合料以及坝体堆石之类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跟踪测量,把握准确的外观尺度以及建筑物位置之类,在得出正确的设施测量数据报送监理单位,从而经过监工程师进行批准备案,从而完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

三、水利工程传统测量方法缺陷

在一般的水利工程测量过程总,河道测量是相对较为常规以及常见的水利测量对象,其中涉及相关的测量以及描述水下泥表面以及相邻地带的物理特性的应用科学。长久以往,河道水文测量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大致采用如下的测量方法:经纬仪、水准仪以及六分仪之类的方法,这样的传统的测量方法大多数进行测量的周期较长,精准度差,而单从测量人员来看,其耗费的测量人员的劳动时间较长以及劳动强度强,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实际的检测要求,而且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要求。而在河道测量中,往往河道主流的变化反映了河势的情况,其中大多包括对河道平面状态的变化以及河道横纵面的变化等相关分析,在面对这一类的测量上,往往传统的测量方法并不能得出一个良好的结果,再加上河道的实际地形本身变化多端,河床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无法良好的计算河道的冲淤量,也无法良好的反映河道自身的冲淤能力。

四、水利工程测绘技术在工程施工的应用

影像提取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对于部分水电厂的选址上,由于其自身的地址相对较为偏僻,或者测量的难度增大,从而对施工以及工程中的相关进程有着一定的影像,应时而生的就是影像提取测绘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影像提取技术来对相关的区域进行多点布置,从而有效的利用计算机对所采集来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整理,从而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在现实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利用影像提取技术,从而有效的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进行测绘以及记录。从而有效的解决在水利建筑施工中解决相关的难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建筑质量。同样这项工程可以有效的利用测绘数码相机进行摄取信息,进而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后期制作,从而形成相关的最终数据,这样的测绘技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工作质量,降低了测绘工作的难度,减少认为误差,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水利工程测绘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针对现今的水利建筑施工中对工程测绘技术的要求,在进行现代的水电厂的施工中,对测绘技术应用传统的要比现代先进的技术要多,由于我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要求建筑行业应当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对于火电厂的选址上大多数选择地址相对偏远以及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因此,在进行选址上,应当选择相对较为平坦的地段,由此,对于水利建筑施工的测绘要求就相对较为容易,此时,可以选择相对较为传统的测绘方式,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测绘技术应用中产生的中间成本,在这之后,再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复核,从而有效的提升测绘的精确度,这样不仅能为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有效的提升水利建筑施工质量以及精准度。而针对相对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此时不能完全的保障测绘数据的准确性,此时可以采取多种测绘方式来提升测绘精准度,从而有效的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中的测绘的难度以及强度,从而有效地提升测绘的质量,保障建筑施工的有效进行。

对于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GPS测量技术随着社会的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及有效利用,所谓GPS测量技术是指通过全球卫星的定位功能来实现测量测绘工作,从而利用GPS接收机以及有关的数据处理软件来对工程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采集以及分析,从而更好的完成测量目标,同样,在我国的电力工程中,越来越的采用GPS测绘技术,这样的测绘技术有效的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强度,以及减少了相关的工作成本,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测绘工作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质量,这样的测绘技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近些年来,水利工程中运用GPS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及效果,由于这种测绘技术自身的优势,使得这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与此同时,GPS测绘技术的有效利用有效的提升了测量工作的工作质量,全面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国水利工程测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及挑战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本身具有许多良好的优点,因此,GPS测量技术在日常现实的水利工程测量中得到了越来越的应用。所谓GPS测量技术,其GPS网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是有效的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以此来尽可能的提升水利工程测量的效率,从而更加有效的降低工程测量成本。但是在进行GPS设计以及测量的时候,既不能脱离实际的技术应用需求,不能单一的盲目的追求不必要以及无需求的高精准度、高质量以及低成本,而放弃了最为重要的对工程测量质量的要求。GPS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最初级的应用模式大多是用GPS静态或者快速静态的方法建立相关的沿线总体控制测量,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多将其施工阶段分为:闸门、渠道以及堤坝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施工控制。而更高层次的应用时在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运用RTK技术,而所谓的RTK技术是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着更加重要以及广阔的应用。

RTK工作技术的基本方式

所谓RTK工作技术是指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指在某一个已知的点上设立基准站,并且安置一台GPS,对所有的可见卫星进行相关的现场检测,从而有效的利用无线电传送设备,将所观测到的数据以及信息通过相关的数据链传送到相关的流动站,RTK实时的三维精度可以有效的达到厘米级,这样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劳动强度以及有效的提升了工程作业的效率。工程中对采集到的水下地形点的平面、高程等相关测量数据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及核实,从而有效的将其输入专业的数字地形图成图软件以及断面图成图软件中进行相关的处理,从而得到更高精准度以及高质量的数字地形图以及断面图。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中的测量质量以及效果。

GIS是进行水文资料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中,GIS是进行水文资料管理的重要工具,在GIS中还有计算距离、曲率以及表面积以及周长等相关的工具,其可以即用即得,例如可以有效的利用DEM模型进行相关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DEM模型能相对较为方面的得到某点的高程。是相当重要的测量工具。在对河道演变分析中主要是进行冲淤分析,而GIS利用DEM模型数据能有效的立即计算出两冲淤监测断面间的冲淤两,不仅是相当便捷的,更是能有效的提升其精准度。

五、水利工程测量中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日常的水利工程测量中,大量的采用了许多新兴的测量技术,其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突出并且应用显著,在水利工程中有效的运用GPS测量技术,充分的掌握GPS测量技术的相关的应用过程以及应用方法,为将来GPS测量技术的更加广泛的运用以及更加良好的运用奠定好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3S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其给河道、水库等相关的监测管理以及水文测量的勘测带来有更大更好的方面,并且给予了河道水文勘测以及动态监测以及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加良好的未来以及前景。并且,在以后的水利工程测量新技术中,应当向着功能更加完善以及测量性能更加先进发展作为发展前景,针对不同的水利测量实例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从而为水利工程测量带来更加良好更加显著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我国发展战略的不断确定以及改革,水利能源结构发生着重要的调整以及改革,而现今我国的水利工程需求不断上升,在修建水利工程中注重测绘技术的投入,加强在水利工程中的影像提取测绘技术的应用、水利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以及GPS测绘技术的应用,并且有效的运用RTK技术以及GIS工具,从而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测量精准度。以此来全面的提升水利工程测绘的精准度以及工程效率以及质量,进一步实现在水利工程中有效利用测绘技术的目的,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水利建筑施工测绘质量以及保障水利建筑施工的有效进行。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新,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当不断的提升GPS测量技术,并且有效的利用GPS测量技术来不断的提升水利工程测量直来那个,同样,在水利工程测量技术中,应当加强其良好的抗干扰性以及保密性等相关的高效性能,从而更加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测量质量。充分的结合我国的水利工程测量现状,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水利工程测量,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测量工具性能以及测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向垂规.GPS-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贵州水力发电. 2010(06)

[2] 王耀华,尚学勇.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运用探讨[J]. 河南建材. 2011(05)

篇8

1.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现已转为民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具有具有连续性、全天候、经济性、导航定位等诸多优点,能为用户提供精密而准确的数据。如:3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等。一般来说,相对测量定位是GPS应用的主要方面,即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的高精度测量。它是通过利用裁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通过得出接收机之间的一次差,然后在卫星观测历元与接收机之间算出二次差。最终通过两次求差算出其待定基线需要的长度。再确立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形成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 GPS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高精度的测量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大,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等测量,而快速静态测量有着高效作业与厘米级精度优势,因此被广泛推崇应用于一般的水利工程测量,而GPS测量凭借快速性、实时性,厘米级精度等优势,被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广泛应用。而目前根据GPS在我国水利工程测量应用现状,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采用的测量常规的方法是几何水准测量,但是这种作业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如:作业效率低,没能充分发挥GPS高效、便捷、成本低、较强实效性等优势。因此,仍需加大对GPS技术的研究开发,将GPS 观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才能对水利工程测量达到精准要求。可采用精化大地水准面、高程拟合等方法,求解出GPS点的正常高h。现阶段,GPS技术代表着 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GPS系统是完全可以满足数据的采集和水利工程测量的要求的,其特殊构成是由 GPS无线电通讯设备、接收设备、电子手簿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具有高效、便捷、操作简单、精准等优势。但是,由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的有限性,以至于在对空视线受阻的情况下,就不能保证对水利工程进行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准度和可信性。

2. GPS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

2.1 实时动态定位(GPS)技术简介。

2.1.1 实时动态定位(GPS)技术简介。实时动态定位(GPS)技术是一种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目前是GPS测量技术的一个主线,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属于测量方面的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落后,静态定位和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不能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并且无法审核观测数据,如此一来,便不能保证所观测数据的质量,以致出现由于检测的数据质量低造成返工,重测,从而加大工程量,加重了工程的负担。所以通过延长观测时间这一方法来保证测量数据的质量、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GPS系统是由基准站和流动站两方面构成的,为保证实时动态测量,需建立无线数据通讯。建立无限数据通讯的原理是以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本点,以一台接收机布置在流动站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不断进行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时候,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获得的观测数据,并加以解算,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便可以实时采集待测点的数据和数据观测质量以及基线解算结果的情况。用户可根据其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来确定其观测时间,最终实现作业的高效性,精准性。

2.1.2 应用实时动态定位(GPS)有分为两种模式: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将这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过程中可包含水利工程测量、工程放样、监理等前端数据采集、监测等全过程。

(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在接收数据需要在每个流动站上有GPS接收机设备,从而静止地进行观测。要符合结束实时观测懂得要求,必须使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使其精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控制测量应用中,一般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但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如果采用 GPS快速静态测量,便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水利工程测量中,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2)动态定位模式动态定位测量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动态定位只需要在某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几分钟,有些先进的仪器只要2s~10s的时间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并可按照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现阶段而言,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测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测量精度小,可以达到1cm~2cm,并且整个测量过程不受对空通视影响,有着常规测量仪器无法超越的优势。

2.2 GPS技术的优点。

(1)避免了返工的负担,最终实现作业的高效性,实时性。

(2)动态定位模式动态定位测量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提高了精准度。

(3)作业效率高,成本低,省时、省力。GPS技术所需流动站停留时间短,所需人力少,在人力少的工作过程中仍旧可高效、精准地完成中线测量等工作,因此,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相比的。

(4)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可完成中桩抄平工作。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水利工程测、工程放样,监理等前端数据采集和监测等诸多方面工作。 GPS 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 GPS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总之,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精准、实时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在水利工程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GPS技术的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发展,短化了初始化时间,强化了跟踪能力,精度越来越高,最终实现高度可靠性。

3.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对水利工程的不断投入和重视,水利工程测量设计行业硬件设施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挑战意味着对水利工程测量设计要求更为严格。除了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实现设计、施工前、测量等所有过程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避免出现返工,数据不完整等环节的出现。这是是水利工程测量内外一体化的要求,对水利工程测量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环境的限制,作业难度较大,效率相对而言较低。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用GPS技术应当是首选。而GPS技术作为GPS的一个主流,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今后,GPS技术将被更为广阔的推广,并且在不断的应用中,其技术将会更加完善。

4. 结束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个新的突破,可谓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测量精度。特别是随着实时动态定位(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的广泛应用,今后我国的水利工程测量工作将会愈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1、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因为现在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所以水利工程也是地位不断的提升,成为了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不仅投入增多,规模也是在不断的扩大,这对我国的很多方面都是有了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可以进行发电、提供水资源、防止洪水等灾害,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对于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的伤害等等,这是因为工作人员对于管理工作没有很好的执行,专一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从而出现了各种破坏环境的局面,不仅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也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阻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进行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一整套的连续的管理方式,运用最小的成本,进行建设。

在所有的建设工程中,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因为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所涉及的人口也有很多,所以说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给大自然还有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会更大。所以说,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时候,对于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排查,尽量把影响降到最小。在进行中型还有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对于使用设备也是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并且,由于进行施工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域、环境、社会等因素都有关系,所以说不容易有固定的模式产生。

由上可见,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是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说不是很乐观的,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我国一直把它放在主要的位置,水利工程的发展一直在进步。想要做好水利工程,必须要先做到的一点就是在水利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工作,有着令人放心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更有保障,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会更加的顺利。但是,问题是要如何的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呢?怎么加强施工管理的措施呢?在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下分析研究。

2、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做好计划是前提及依据

提前做好一个计划,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但是进行计划的时候也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很多的情况下会出现计划不合理这种现象,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还不如没有计划。根据施工目标作出有针对性的详细计划,然后努力认真的实施。与此同时,针对各个施工的阶段,可以进行分解开来,作出周密的计划。

2.2管理的关键是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最重要的还是施工的技术。没有高超专业的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是无法进行施工的。其实在水利工程中,不同的部分不同的环节也是会有很多的不同的,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会进行分解,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子工程,比如说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子工程有钢筋工程、水泥工程等,这些工程在施工的技术上有非常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到高质量完成,不然会对整个的水利工程完成严重的影响。可以说,施工的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实施工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管理人员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要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2.3质量管理是保证

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有一个重点课题就是对于大坝的建造,如何能够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并且在投入运行的时候安全合理。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会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这是不能够缺少还有被取代的,但是在事实上,经常会有工程出现问题,但却不是因为施工的技术而是因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没有到位。所以说在进行水利施工的时候,无论是在哪个过节哪个阶段,都要认真的进行管理,严控质量。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建设的工程安全可靠,有质量保障。

2.4成本管理是手段

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要不断的进行着完善,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于中标单位有着很多的要求,只有各种方面都达标了,才会竞标成功,这也会使他们的管理不断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利润。比如说选用的混凝土的品质、使用的机械的数量、材料的消耗程度,这些情况都是会在成本中体现出来都,所以说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由此可见,对于水利工程方面进行施工管理的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水利方面的研究,并且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对于整体而言,还是不够,不能够使得效率的提高变得很明显。所以说还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进行着发展的,所以说一切都是在进步的,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水利工程的工作者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强化自己的新技能,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计划分析。同时,对于水利工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实践,不能够仅凭分析思考就草率的做决定,任何的创新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都要脚踏实地的进行实际的操作,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进行改进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失败会使一个错误的做法得以排除,从而离成功更近一步,如果是成功了,那么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从而可以继续的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才会更好的进行发展下去,不断的进步,慢慢的走向巅峰。

3结论

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我国一定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管理,这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这些理论上的管理办法,我们不能纸上谈兵,要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这些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也不不断的进步,提高,同时,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建设也会不断的进步,建设之后的工程的质量还有效率也是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的,只有这样我国的水利工程才会不断的发展进步。纵观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水利工程这方面进行对比的话,我国还是不够先进的,还是有着一定的缺陷的,甚至严重说来可以用比较致命来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形容,所以说我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发展还是没能很成熟,没有能够稳定下来,但是呢,与之前进行比较的话还是有了很大的进步的,并且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由此可以见得,我国在水利工程的发展上,前景还是非常光明,所以说,这些前景是可以预见的,尤其是在我国水利工程的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并且不断的提高进步,达到非常好的水平,当然了前提是要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上不必要出现的漏洞,这样我国的水利工程一定会有本质上的提高的。

参考文献;

篇10

引言

水利工程是一项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管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优于对环境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1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1.1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从安全角度来看,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务必要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相关规定,确保工程的规范性,要考虑雨水腐蚀河床侵蚀冲刷的特性,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固和持久性。在经济方面要始终保持投入小,风险小,收益大的原则进行设计。

1.2空间异质性原则

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具体就是空间异质性一般理解为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而缀块性则主要强调缀块的种类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与配置的关系,比异质性在概念上更加具体,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能允许更多的生物生存,这对于生态水利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1.3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原则

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的自我恢复原则也就是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不能一味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而是要在大自然的基础上实现人造与“天造”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仅能取得生态的保护以及恢复方面的成效,还能够降低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一举多得,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的群落的演替,群落多样性的增加都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以后,就开始了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生态的演替是不可控的,它不一定朝着人们所想的方向去发展,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调整型原则,提倡科研人员,管理者,当地居民等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对话,协商,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2生态水利的重要性

2.1满足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1个人每天需要喝水2L,早晚洗漱需要6L左右,加上餐饮用水,洗澡,洗衣服,卫生间等,1a1个人大概需540L,也就是0.54t,按地球的人口来算,每天所要消耗的水资源是1个很庞大的数字。而生态水利在传统水利的基础上对水工物进行优化,使它更高效,更环保地服务于人们。如果不对水加以调控,那么人们所需要的水的来源将会成为巨大的问题,生态水利的优势在于其比传统水利更加注重于未来,在自然界和人们每日所需之间做出一种平衡。

2.2拯救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的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容乐观,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存在臭氧洞,人类环境问题已发展到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比如酸雨,雾霾等。水资源短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因为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导致生态种类越来越单一化,水同样也是动物们的生命之本,而生态水利的目标就是恢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我相信将来的某一天,在河流的两畔不再是钢筋水泥做成的大坝,而是被鸟语花香围绕着的人工建筑。

3结语

传统水利工程以建设水工建筑物为手段,改造和控制河流,满足人们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种需求,而随着人们时代的进步,人们意识到河流不仅仅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更是生命的载体。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点,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李维俊.浅谈生态水利发展现状[J].内蒙古水利,2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