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46: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用汽车企业迅速扩张,产业集中度提高。近几年在国内专用汽车领域中,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涌现,许多地方新型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不断形成,一些大企业集团集群现象明显。优势大型集团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我国一些特殊行业,如兵器、航天、航空、石化、制冷空调等行业,近20年来,陆续进军专用汽车行业,创建与发展新型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特殊行业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提高,促进了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趋势。
专用汽车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当前,大量新的资本涌入专用车行业,我国正处于专用车产业发展的绝佳时期。专用车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车应运而生,产品将向重型化、专业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运输汽车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各行业对专用汽车尤其是重型专用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重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消防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市政用车、油田专用车等重型专用车将更加赢得用户的青睐。我国城镇建设和城市生活服务用车需要大量专用汽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等,以及城镇环卫所用的垃圾车、清扫车、消防车、厢式物流车等专用汽车和高速公路运输与管理及其施工、养护专用车辆。
基础能力能适应产业发展趋势
基础能力建设成绩显现。近10多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汽车行业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许多专用汽车行业企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结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产品产销量、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专用汽车生产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目前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产量的40%左右。许多企业已有能够满足专用汽车生产的各类现代化生产厂房和库房以及停车试车场等,拥有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大型制板生产线和车辆性能检测系统,拥有进口高压发泡机、全自动金属板材开卷校平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成套高精尖设备。一些企业掌握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冷藏保温车、爆破器材运输车等车种的核心技术,并致力于其他各类改装车技术的拓宽和应用,技术先进性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企业和产品顺利通过各种认证,产品具备了出口能力和实力。
规避风险是专用汽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目标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但是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鱼龙混杂,一些中小改装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一种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状态,虽然行政审批为改装车设置了一定的壁垒,但也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涉,限制了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市场信息分布不对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规避生产能力方面的风险。持续不断的对专用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迅速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规避资金运行方面的风险。汽车改装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和研发投入,资金链就象生命机体中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
1.引言
1.1课题来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的垃圾桶压缩收储设施处于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中人中密集、建筑密集的区域不断形成,我们所见的传统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已暴露出很多缺点,大量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地处理。而很多生活垃圾属于蓬松物,占用空间并不需要很多,且若清洁工人没有及时来收走垃圾,多余的垃圾就从垃圾桶溢出来,非常影响市容的美观。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智能压缩垃圾桶通过自动检测、自动压缩将垃圾压缩成规定尺寸垃圾块,能够减少空间的浪费,便于运输,同时减少了生活垃圾的输出。同时外形美观,能附带广告显示、天气温度测量等其他用途。
1.2解决方案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垃圾桶本身空间较大,但由于大多蓬松物垃圾的堆积出现溢出等不良现象,且垃圾桶占用面积大没有充分利用,不美观等缺陷。同时也缺乏安全保障。智能垃圾桶采用电机式压缩设计,实现垃圾空间立体压缩,将各种蓬松物压缩成块,方便行人投放垃圾,能大大提高垃圾桶利用空间,并易于维护,更加安全可靠。
1.3与普通垃圾桶的差别
智能垃圾桶与普通垃圾桶的差别在于:现在的垃圾桶外形普通,性能单一,占据空间大,不能自动处理桶内垃圾,经常出现大量垃圾溢出垃圾桶的现象,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不符合现展要求。智能垃圾桶采用电机式压缩设计,将各种蓬松物压缩成块,能够很容易的处理垃圾和方便行人投放垃圾,有机械设计原理的基础理论,达到具有压缩效果。
1.4创新性与科学性
1)对易拉罐、塑料类垃圾具有压缩功能
2)智能判断桶内垃圾是否装满。
3)具有快捷送出垃圾功能。
4)外形美观,具有广告显示、天气温度测量等功能。
特色:该智能压缩垃圾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用、使用安全卫生、操作容易的优点。根据智能垃圾桶设备的不同型号应用于校园、办公室、旅游区等公共场所。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根据现代社会生活快速简便的特点,考虑为防止垃圾暴露在外而影响美观和投放等因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时具有安全、便利、美观、环保功能的智能压缩垃圾桶。
此方案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设计电机式压缩装置,如何设计正反转装置,如何选择主动能和次动能(能量供应),其投入实践中应该如何维护。
2.2工作原理
电动机正反转促使皮带带动压力杆上下运动从而进行压缩。当垃圾量达到一定时,会自动发送信号给信号接收站,工作人员只须安排人员进行清理即可。
2.3装置结构
智能垃圾桶有以下部分:
1)垃圾桶外壳;2)压缩装置;3)推送装置;4)垃圾机架;5)红外线感应装置。
2.4工作过程
当垃圾桶内的垃圾达到一定高度时,经红外线感应收到信息,传送装置智动使电动机通过一定的转速带动皮带轮运动,皮带轮由两个相同的动轮组成,主动轮通过电动机的运动使其从动轮进行运动。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通过在电动机和档板固定只进行向心运动,从动轮通过自身的运动促使螺杆以中心轴上下旋转运动,而压盖是固定在螺杆的下端,从而达到压缩效果。当压缩的垃圾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红外线感应收到信息,又通过传送装置将该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有利于垃圾的及时处理和方便行人投放生活垃圾,工作人员将垃圾桶适当倾斜,通过其推送装置,将垃圾快捷投入垃圾车中,垃圾桶自动复原,完成垃圾的处理。
3.产品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已步入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大力发展、能源开采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城镇化进程加快、物流业快速发展等,都为专用汽车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是新一轮经济竞争的热点和重点,汽车产业竞争将更趋激烈。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理顺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动全省专用汽车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我省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支柱企业;着力优化专用汽车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行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加快形成专用汽车区域化集中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国际化水平;壮大“”专用汽车走廊,全面推进“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全力打造中西部专用汽车龙头产业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省专用汽车行业力争达到如下目标:
1、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全省专用汽车产能突破35万辆,占全省载货汽车比重超过36%,占全国专用汽车产能超过10%。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年产能过6万辆的2家、过2万辆的5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建成10家以上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全省专用汽车产品轻量化水平提高10%,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过90%;形成一批国际国内驰名品牌,专用汽车出口产品90%以上为自主品牌产品。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所有生产型企业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产品开发,并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标准、质量控制、生产能力保证管理、一致性规范管理体系;60%左右企业运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FD(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一体化技术进行模块化产品开发。
4、基础配套能力快速增强。形成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上装零部件企业,专用汽车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配套需要,关键零部件和特种底盘自主化率达到80%。
5、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行业增加值率超过35%,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制造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水平大幅提高。
三、加快全省专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专用汽车核心业务跨越式发展。按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行业集中度。
(二)加大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产品。根据专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专、精、特、新、轻”为主攻方向,在巩固现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着力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
1、规模化发展一批专用汽车产品。提高自卸车、罐式车、厢式车、保温冷藏车、城市环卫车、高速公路运输车、油田专用车、沼液沼渣抽排车等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和国际国内市场份额。
2、高起点研发一批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通过引进、联合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手段,大力促进医疗救护车和医疗垃圾车、电力和通信应急保障车、城市公共服务通讯指挥车、混凝土泵车、危化品运输车、液化气(天然气)运输车、起重和高空作业车、高等级公路养护及抢险救援车、机场专用车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国情的各种新能源专用汽车产品。
3、专业化改造一批基础性通用和专用装置。通过完善加工手段、改进制造工艺,加强对专用装置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发展专用汽车特色零部件和上装部件,满足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需求。面向不同领域和客户群体,开发生产各类专业化专用汽车底盘。
4、大范围推广一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把握专用汽车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机电气液一体化、轻量化等新技术和铝合金、高强度钢、塑料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鼓励原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行业发展模式。
(三)积极推进集团化发展,培育专用汽车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支持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兼并重组方式发展大型专用汽车企业集团,以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方式组建企业联盟,或与国外优势专用汽车企业合资合作,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依托其在产品生产、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并在竞争中进一步培育核心竞争力,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或特色支柱企业。
(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群化发展。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全省专用汽车资源向专用汽车企业比较集中的、、汽车走廊聚集,推进专用汽车集群化发展。整合产品、信息链、技术服务链,加快发展模具、汽车电子等专用汽车上下游产业及产品,促进上下游产业有效融合,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配套、营销、物流等相互促进发展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
(五)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专用汽车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省级专用汽车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充分发挥的科教优势和国家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的作用,围绕专用汽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强研究,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并保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结构开发体系和产品多元化、系列化的发展格局。
(六)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加快发展专用汽车生产性物流、交易及售后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消费信贷等,加快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建立省级专用汽车交易、展示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授权的专用汽车检测中心,完善专用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支持专用汽车企业开展以高科技产品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以及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系统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推进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依托现有成熟的网站,搭建“专用汽车信息网”,加快推进专用汽车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四、完善加快全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建立由省经信委牵头,省政府相关部门和专用汽车重点市负责同志参加的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指导全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全省专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经信委办公。
(二)营造省内专用汽车销售的良好市场环境。积极引导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与省内重大建设项目投资和承建方商定运作模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省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采用省产底盘改装各类专用汽车;鼓励省内公共工程建设、城市环卫用车、城市公交用车、消防用车等公共财政投资的项目或配套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省产专用汽车。
(三)推进专用汽车基地建设。以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建的形式,实施“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发展战略,加强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并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全省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不断促进市专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促其成为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加强专用汽车出口基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发挥出口基地的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专用汽车企业在申报出口专项资金时给予重点倾斜,对于开拓国际市场卓有成效的专用汽车企业,省海外市场开拓基金给予重点扶持。
重型车是商用车最大的亮点。2006年重型车在半挂牵引车的引领下走出低谷,市场实际增速超出人们的乐观预期,全年累计销售30.7万辆,同比增长30%。全年大多数月份重型车的月销量超过2.5万辆,保持相对稳定。导致重型车销售结构变化的因素包括:治理超载措施、计重收费等,使自重轻的牵引车增长迅速;同时,长途物流、港口物流等持续增长,也导致牵引车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期;底盘需求的增长反映了各种改装以及专用汽车需求的增长,商用车专用化成为发展趋势。从市场份额来看,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和中国重汽三家占据重型车市场62.8%的份额。从企业份额变化看,产品以斯太尔平台为基础的三家企业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和福田汽车的市场份额均明显增长。其中中国重汽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0.9个百分点,陕西重汽增长了3.8个百分点,福田汽车则增长了3.9个百分点。而传统上以中重卡产品为主的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的市场份额则明显下滑,反映出市场逐渐向大吨位产品转移的趋势。
2007年重型车市场竞争仍然激烈,行业格局预计仍维持相对稳定局面。随着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产品结构的调整,预计其市场竞争力将增加;潍柴若整合顺利,陕西重汽的竞争力将继续提升;福田汽车与戴•克合作的深入,将极大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可能是重型车市场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中国重汽仍将保持大吨位重型车市场的龙头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加剧。
“规划”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
交通部制订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求,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载体,加快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龙头的运输站场建设,基本形成快速客货运输网络。提高集装箱、化学危险品、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现代化水平。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得到快速发展,普及装卸机械化、自动化,集疏运效率提高,促进和保障物流产业发展。形成以农村公路为依托,遍布城乡、四通八达的全国农村客货运输网络。采取有力措施,引导运输企业运力装备向普通敞篷厢式货车和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大吨位厢式半挂汽车列车发展。到2010年,营运货车达到700万辆,力争重型货车、专用车辆、厢式货车分别达到3-3-2的比例配置。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散装、液罐车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鼓励使用柴油车,推广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新型能源车型,加快更新老旧车辆。
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专用汽车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以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措施,使经济偏热得到遏制,使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发展势头,这对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市场对专用汽车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车辆的需求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用汽车的产销量将达到88万辆,占当年载货车总产量的65%。在专用汽车品种上,目前国际上有7000多种,我国已由2001年的1000多种发展到目前的近5000种,到2010年将达到6000个品种。无论从市场需求量还是品种数量上看,专用汽车的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今后几年,专用汽车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定势。
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需要占用能源、土地、资金等大量资源,同时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比较,优先发展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的运输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从货运需求看,要支撑国民经济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作保证,同时,其他物资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货运专用车辆的调整应以切实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实现货物运输厢式化、确保运输安全为目标进行车辆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重型柴油车和集装箱牵引车,进一步提高重型载货汽车的比重,提高适合城市运输的冷藏货物、散装货物、液态和气态货物的特种车辆比重,推广散挂汽车列车运输技术和集装箱拖挂等集装单元在货物运输领域的运用。因此,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专用汽车是一个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商用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普通货物运输厢式化;商用专用汽车运输重型化、列车化,货物运输专业化。特种用途车辆发展迅速,如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用车和以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为代表的城市环卫车辆发展很快。
近年来,市场对专用汽车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能够满足特殊功能要求的专用汽车底盘相继推出,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专用)装置开始在专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专用汽车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是开拓专用汽车市场的关键。
专用车市场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重卡行业增长主体逐渐由总量增长转向需求结构的变化,重卡需求趋向高端。国内货车专用化、重型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专用汽车的种类和技术水平以及产销量都在向新的台阶迈进,专用车市场成为重卡企业的必争之地。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将带动重卡企业走出困境,从而激活整个市场。
专用车市场目前的确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发达国家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65%左右的比例相比,我国目前不足25%的比例预示了专用车市场目前还大有可为;发达国家专用载货车年产量占当年载货车总产量的50%以上,而我国远远低于这一水平,仅占10%-20%,表明重卡企业对专用车市场产销量的挖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市场对专用车种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为专用车生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未来专用汽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管理这两大板块,囊括了专用汽车的多数品种,即自卸车、牵引车、散装水泥车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保温冷藏车、市政用车、高速公路维护车、机场专用车、油田专用车、半挂集装箱运输车等类型,促使专用汽车制造企业朝着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国内制造企业的底盘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专用汽车底盘匮乏是长期困扰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发展重型专用汽车底盘的问题更为突出。鉴于专用汽车批量小、种类多、上装科技含量高、专车专用程度高等特点,不同的专用车底盘具有不同的品质和结构技术要求,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组织生产较为困难。目前,我国除了自卸车专用底盘和部分半挂牵引车底盘可以批量供应,其他如起重机专用底盘、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专用底盘和中型消防车专用底盘均供应不足,绝大多数专用汽车底盘只能靠改装而来。目前国外广为采用平台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以销定产,解决供需矛盾,从而实现供求平衡。
从技术内涵上看,国内专用汽车相对较低,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以美国为例,通常一个14m、载荷20t的二轴厢式半挂车,车辆自重在7t以下,而我国目前13m的标准二轴厢式半挂车自重约6t,通常自重在8t以上。在二轴半挂车轴荷受同样法规的限制下,美国的厢式挂车满载时将比我国车辆多装约2t左右的货物,而空载运输时自重又轻2t,这就使得在荷载量相等的条件下,美式货车的油耗经济性、轮胎使用寿命以及车辆的整体寿命都要优于国内车辆。
市场需求带动重卡市场特别是专用车市场的发展。近几年,专用车市场以高于全国汽车市场产量平均增速(约为12%)的速度平稳发展。但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缺乏,产销基数较小,专用车市场的增长并未像预想中的那样“火爆”,重卡企业以专用车发展引导商用车市场增长的期许,恐怕尚难实现。
商用车专用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将主要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重型化、多轴化趋势;二是轻量化、高技术化趋势;三是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
在专用汽车技术发展方面,一是生产技术向柔性化、自动化、专业化以及生产协作配套网络化发展。由于市场的国际化,全球竞争要求产品制造过程具有高速度和低成本。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市场需求朝着小批量、个性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小而全的企业模式已越来越丧失竞争力,各种形式的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方式应运而生。因此,柔性生产、异地设计、异地加工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采用。
二是设计技术向CAD发展,虚拟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CAD技术对于专用车产品的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专用车产品的变型,采用基本不变的结构方案,只需按功能需求对具体结构进行改进,运用CAD技术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成熟产品的资源。
三是测试技术向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专用汽车生产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使专用汽车测试覆盖范围越来越宽。对测试手段,从传统的计量仪器到各 种专用测试设备,从单位测试到配合测试,从硬件到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专用车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测试手段的发展变化。各种测试仪器组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专用车测试技术智能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商用车专用化是块诱人蛋糕
仔细观察世界车坛就会发现,专用车市场的确是一块既大又诱人的蛋糕。在“汽车王国”美国,专用车市场不仅“养活”着许多改装车企业,而且他们的利润率还高得让汽车巨头们羡慕不已。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的专用汽车社会保有量已占载货车保有量的50%左右。
我国专用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是伴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而来的。2001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及几条高速公路建设等大型项目纷纷启动,使重型专用车市场立即火了起来,同比增幅高达84.5%;用于高速公路货运的半挂牵引车,同比增长甚至达到90%左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老旧车型的淘汰,近几年我国运钞车市场每年的销量都在3500-3600辆。专用车专用化程度的提高,促使运输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新的专用车需求。现在,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对车辆都有自己的要求。同样是运输,运送粮食、水果、蔬菜、海鲜的车辆也各有不同。最近,一种专用车新品种――环保监测车又出现在市场上,据悉其市场前景诱人。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的规划,在未来10年内,我国的城市将由现在的688个增加到800个左右,城镇将达到60万个以上。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需要大量服务于城镇建设、城市生活的专用汽车。今后10年,将是我国专用汽车市场需求的旺盛期,也是极好的发展时机。另有资料显示,今后10年内,我国运营货车总量将达到750万辆,其中重型专用车占30%以上,厢式货车占普通载货汽车的20%以上,重型车占20%以上。
我国专用车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专用车产量占载货车总产量的40%左右,接近5000个品种,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涉及:交通、城建、环卫、市政、石油、化工、医疗卫生、银行、军工、文化娱乐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主要产品有冷藏保温车、厢式运输车、爆破器材运输车、医疗废物转运车、散装粮食车、军用方舱、野营房车、应急电源车、半挂车、工程自卸车等专用车系列以及罐式车系列等。有的产品已经实现替代进口,部分产品还出口世界各地。国产专用车产品在质量、科技含量上有了质的飞跃,在国际专用汽车行业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基本具备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房产行业是目前的第三产业,其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为经济的进步带来必须的物质内容,提升群众的居住等环境,改善投资的氛围。房产事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非常高,其有着带动经济进步的力量。在那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和国度中,该行业的进步带来的利润,在经济体系中的分量非常重,其成为了非常关键的行业。其有非常多的特征,比如价值高,而且有着很多的附加意义,同时会伴随城市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等等的一些特征,使得该行业有着非常多的投资诱惑力。
一、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由于房地产业所提供的房地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子,也即离不开房地产;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开展活动也离不开房地产。因而房地产业的发展总要超前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又会引发对其它许多行业的需求,对相关产业产生程度不同的带动作用。因此可以说,房地产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往往这些产业都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房地产业还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不相同的,支柱产业是指少数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主导产业着重强调的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扩散作用,而支柱产业强调的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和份额。二、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地产市场不成熟
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可是,我国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还并未真正形成,确定土地的批租价格很大程度上靠“拍脑袋”。有两个问题显得很突出:盲目的高价行为表面看来,地价高的国家总是收益大,其实不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地价过高会使房地产业投资或成本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又会限制生产和消费这反过来会导致经济萎缩和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因此,盲目性的高地价对经济增长并不利,是一种非理。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这带来了土地投资的盲目性,实物地租的无谓流失,这种行为暴露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规划脱离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南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居民户来投宿美其名曰“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凤”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政府在这个问胚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3、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1、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2、防范房地产泡沫
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预防限制房地产投机和炒作。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
加强风险识别管控,持续有效保证市场需求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房地产业企业的发展规律,顺应形势变化,提升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虽然目前房地产业有所回升,但一些房地产企业资金还不足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投资性需求。社会要想保持房地产业的全面复苏,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要降低住房的价格是根本任务。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一方面要调节人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住房价格就要降低房地产业的垄断程度,降低成本,加强资金的管控。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多模式跨行业的资金监控体系。
4、确保宏观政策有效稳定,促进房地产价格水平的科学合理宏观政策的出台,旨在有效的调控房地产市场,令其经济波动幅度良好降低,处于受控、可行、合理、规范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保障作用,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长远,因此,应全面支持。而对于失控管理以及调节不当的宏观政策,则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快速的制止以及良好的更新、纠正。再者,我国出台的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确保尽可能的稳定,预防各类重大策略的突然变更,进而有利于各个房地产企业优化制定战略目标、长期发展策略,降低决策管理、实践经营的盲目性,发展经营的投机性以及短期性。房地产价格产生变化通常会引起一系列的连续反应,导致显著的经济波动。对于该类状况,我国宏观调控策略应着力于经济发展大局,科学正确的研究、合理的区别对待,做好严格、全面、有效的房地产宏观管理。
结束语
只要我们有正确认识和必要估计,既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又要看到困难的严重性,不消极等待,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使我国的房地产业不断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一)着力在“城”字上用力,打造生态典范区。一是规划“绘”城。总体规划修编积极推进,“一心一带”规划概念已基本确定,“一心”即中心城,定位为黄河入海口北部中心城市,区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一带”即沿海产业隆起带,以港口为龙头,以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为依托建设沿海产业带;详规编制进展顺利,黄河广场楹联布局,河康地块城市设计、三义和地块详规、东湖周边地块详规已完成;湖滨地块开发设计导则、黄河路城市设计方案正在编制。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铺开,年底有望大部分完成。二是项目“造”城。牵头实施全区重点项目13项,总投资2.24亿元,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李坨新村39栋580户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年底前交付入住;二吕村楼房80户正进行桩基施工;协胜村计划新建800户,图纸已设计;旧村拆迁年底前完成。油地携手推进重要片区改造,海胜实业公司区块改造已完成土地要件准备,正在完善规划方案,改造开发项目部入驻现场;采油厂资产楼已搬迁拆除,在“退二进三”上实现破题;河康小区改造方案已进入政府决策阶段。海昌路绿化顺利推进,工程排碱、给水、雨排、人行道及苗木种植已基本完成,完成总工程量的97%。三是新区“扩”城。湖滨新区工程进展顺利,新建黄河路(西段)、花园路、河聚路、康宁路,鸣翠湖北路,新增道路9公里,改造西湖路、滨西路,改造道路3公里,新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实施了花园路配套等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特别是黄河路西延景观工程,建设速度快、绿化档次高、景观效果好,赢得了广泛赞誉,球幕电影全省独有,新区开发效果初步显现。近日,我区被住房建设部、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影响力。
(二)着力在“住”字上用心,打造宜居城市。坚持“居者有其屋”,抓好保障房建设。2013年我区需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140套(其中,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20户,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20套)。目前,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已审核发放72户24.2万元;50户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家庭正在进行资料审核,公共租赁住房由通海集团和东明塑胶公司承建,共计220套,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坚持“住者优其所”,狠抓普通商品房建设。全区新增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4亿元,新开工面积26.6万平方米,预售面积30.3万平方米,锦绣家园、枫林绿洲、天业豪庭等项目销售良好。做好油田职工住房建设,按照政府牵头、企业结合、油田运作、税费减免的原则,为社区、仙河社区、孤东采油厂共11个项目采取优惠扶持政策,共计6310户,惠及油田职工近2万人。坚持“农者新其宅”,做好农房建设和环境整治。全年农房任务为新建农房1400户,危房改造200户。实施颐和家园、北苑小区共6个农房集中建设项目1500户,大部已完成主体施工;400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开工352户,完成310户,在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以新户镇等3个试点镇、荆家等46个村庄为重点,采取资金自筹等方式,开展了环境净化、道路硬化和环卫一体化建设,截止目前,已新建、改造道路11.06公里,清理排水沟渠19.16公里,修建排水沟渠52公里,新建垃圾中转站2处、垃圾池48处,清理“三堆”1386处、垃圾9376方,建设环卫设施56处,粉刷墙壁6.1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90盏,绿化植树2万余株,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三)着力在“管“字上做文章,打造宜业城市。质量安全求“严”,加强建筑市场执法监察。联合区纪委、人防办,开发区管委会,对53个企业、344个工程进行排查,对挂靠资质等行为进行处理,征缴建设规费3713.82万元。坚持分户验收与建材抽查并举,约谈与警告并重,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并用,全年监督工程80个,建筑面积129万余平方米,清理不合格钢筋20余批次,烧结多孔砖5批次,消除安全隐患400余条,全年创市级安全文明卫生小区1个、安全文明卫生工地1个,6项工程获市级“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16项工程获得市级“优质结构工程奖”,5项工程获“金洲杯”奖。行业经济求“活”。全区纳入行业管理的建安企业完成产值7.28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7亿元。加强资质考核,区二建因人员不足,被撤销资质,其余26家企业顺利通过资质考核,加强区外建筑企业登记备案,为建筑市场监管打下基础。首次开展区“金河杯”评选工作,对18项建设项目进行评选认定,促进企业争先创优。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全年争取上级资金255.8万元,完成申元龙亭、河滨小区一期及市政公司住宅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建筑光热一体化项目10万平方米,枫林绿洲、华凯景苑、富海丽园等10个项目被评为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华凯景苑已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初审。审批服务求“优”,整合工作职能,将规划许可、建设审批,房产服务等39项职能集中到审批中心办理,全局1/4人员进驻到服务一线,实现规范化服务,将项目按轻重缓急分为区重点项目、民生和公益类、政府投资一般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4类,实行分类管理,分类精简资料、压缩时限,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服务企业求“实”,采取同步跟踪前移等方式服务五大基地建设,为开发区21个新上、新开工项目,提供各类手续92件次。
(四)着力在“廉”字下功夫,打造廉洁机关。活动促“廉”,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廉政宣讲、工作日午间禁酒等主题活动,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将廉洁教育渗透与日常工作。学习思“廉”,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赴南开大学进行能力提升学习,就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专门培训,引导干部职工算好“四笔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科技保廉。启用了微机抽取评标专家及电话语音录制通知系统,有效杜绝评标信息泄密情况。设置了房地产网上审批系统,用电子技术形成一道道“过滤网”,杜绝了“人情房管”。设置检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收样、项目检测、试验数据计算到报告印发实现全程自动化,促进检测试验的公正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规划方面。一是城市设计及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全,控制性规划覆盖率低,规划体系不够完善,规划指导项目的科学性有待增强;二是《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出让土地无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但在实际运作中,办理立项、环评、安评等手续时,要求必须提供,而我局又无提供依据,造成建设单位误解;三是部分建设项目擅自调整规划,最终房产登记时回头申请变更,影响了城市健康发展。
(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一是房屋征收问题。房屋征收问题成为工程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目前房屋征收难度大、群众期望高、对抗性强,如河康小区改造问题,油田单位参与城市改造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征收难度较大。二是资金问题。工程资金问题始终是项目建设的瓶颈,对工程的整体推进有直接影响。部分工程因资金不到位,所需原材料进场迟缓,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建设市场管理方面。一是经济开发区及部分政府投资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或资金不到位即开工建设,部分工程不办理工程质量竣工备案直接交付使用,增加了质量安全隐患;二是个别工程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安全与质量监督,既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也不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甚至不进行施工图纸审查,导致区住建局质量安全监督服务无法及时跟踪,增加了后续工作衔接的困难。
(四)村镇建设方面。受建设用地指标限制,部分农房建设项目土地手续滞后,影响工程建设,农房建设的奖补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乡镇对农村环境整治认识不高,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形势分析和2013年工作打算
当前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面临“三大挑战”和“三大机遇”。“三大挑战”:一是城市建设任务繁重,房屋征收、物业纠纷处理、质量安全监管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工程资金问题始终是项目建设的瓶颈,对工程的整体推进造成直接影响,也隐藏了不安定因素。三是农房项目、农村环境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考核指标均在乡镇实施,协调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大机遇”:一是港区一体成为发展共识,区港一体发展战略规划、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有望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规划指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十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省市将召开新型城镇化建设会议,出台加快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三是我区黄蓝经济区建设加速,城镇化水平已达76.8%,呈现出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2013年,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突出总体规划编制、重要片区改造、住房保障、低碳城市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工作重点,推动住房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重点实施“六项行动”、务求“六个突破”。
(一)实施规划引领行动,在规划指导和管理上求突破。深化港区一体化战略研究,完成总体规划修编,促进港区融合发展。推进水系绿地、海盛路景观、黄河路改造等规划编制,提升控规覆盖率。加强对区体育馆周边等重要地块城市设计,提升景观效果。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职能,加大对重大公共建筑和大型住宅项目的规划论证、审查等环节的技术把关,提升城乡规划管理与决策水平;加强批后管理试点,全面推行规划竣工验收工作,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各类不法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实施项目提升行动,在城市景观开发上求突破。主要是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要“做高城市”。采取政策引导、规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小高层、高层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容积率,丰富天际线,提升城市品位。2013年力争促成30栋以上高层楼宇的开发建设。二是“做大城市”。坚持以成片开发为主,单体项目为辅,以住宅项目为主,商务旅游项目为辅,以村居改造项目为主,办公设施项目为辅的思路,不断提升市场定位水准,引导我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做好6310户油田职工职工建设、西湖印象、锦绣家园二期开发。三是“做美城市”。要做好“水”的文章,打通环城水系所有环节,让水流起来、活起来。2013年重点实施好友谊河贯通项目建设,加快湖滨新区景观塑造,改善生态环境,将环城水系建成生态长廊、休闲长廊、文化长廊。
(三)实施和谐征收行动,在推进片区拆迁改造上求突破。坚持依法、阳光、和谐征收,2013年论证实施河滨路以北区建材厂区块、原水利局区块、原广播电视局区块、区供销社等区块的拆迁改造,确保“搬的了、拆的好、稳的住”。抛弃围村开发的思想、树立社区居住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统一规划建设农民安置房,做到先建后拆,实现零过渡。制定统一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消除因地块、项目、时间的差异执行不同政策和补偿标准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四)实施保障民生行动,在城乡住房保障上求突破。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后续物业管理、产权管理,探索廉租住房保障模式,提高保障效率,扩大保障范围,将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精心组织实施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步伐。
利用各类废弃物数量最多的建材行业,与此存在较高的契合点。其中又以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效果明显,利废潜力巨大。作为水泥行业的领军者,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早早开始了探索水泥回转窑处置废弃物技术。近年来,更是大力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正以工程设计推进技术在行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成效让业内人士预见到,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将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重要一极――这也为大量水泥企业标榜了顺应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早着手水泥窑利废研发
尽管水泥行业的高耗能为社会所诟病,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用量非常大的建筑材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其它材料可以代替水泥。面对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中材集团总经理刘志江指出,中国水泥工业必须实现清洁生产,与此同时水泥生产要逐步迈入到生态化阶段,充分发挥水泥工业在循环经济领域作为废物终端处置产业核心链接的重要作用。
以水泥窑“吃”垃圾代替燃料,又以垃圾焚烧废弃物“反哺”水泥原料,并在水泥熟料烧成的高温过程中实现对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焚烧炉相比,利用水泥窑处理固废具有可销纳废物种类多、销纳量巨大、物尽其用、窑废气中二f英等含量远低于国家有关标准、残渣无二次污染隐患等多方面的明显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并非水泥窑与生俱来的,需要水泥工业不断技改创新和配套装备逐步完善。
早在1998年,中材集团已着手开发工业、民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最优化利用。经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中材集团在工业废弃物处理、处置和替代原燃材料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废弃物处理技术,研发的生产线拥有废弃物均化、调质预处理系统,特殊烧成系统,废弃物处置检控系统。2005年至今,已处理了废树脂、废油漆、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工业废弃物。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中材集团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处理装置和方法、遏制城市生活垃圾发酵方法等多项发明及国家专利,已研发出的生活垃圾分选及在水泥窑资源化利用技术、垃圾发电焚烧渣灰在水泥窑处置技术等正待工程验证。
除去固体废弃物,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泥也具有独到的处置量大、处置彻底、环境安全性高、处置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材集团已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水泥窑处置污泥技术,对不同区域的污泥进行大量的分析测试,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目前,已拥有完善的直接处置、间接干化、直接干化处置污泥技术,还开发出污泥干燥机、固体废弃物破碎机等装备,投入工业应用。
废渣排放是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为帮助其解决解决这一环境难题,同时降低废渣的处理成本,提高企业处理废渣的积极性,中材集团自主研发了全电石渣制水泥的技术,对废渣进行再利用。这一技术应用不仅解决了废渣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
高起点推动行业内技术应用
利用水泥窑处置废弃物是国际上废弃物处置的一种重要手段,并流行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泥行业中。但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开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材集团领导层意识到,发挥自身的研发优势,以工程设计服务推进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中材集团将多年研发的包括工业废弃物处理、处置和替代原燃材料在内的一整套废弃物处理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干北京金隅集团城市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线,建成目前世界先进、国内领先,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废弃物年处置能力达10万吨。
与其它水泥生产线不同,该示范线在进入水泥高温生产环节之前,设有浆渣制备系统、废液处理系统、替代燃料制备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焚烧残渣处理系统、飞灰处理系统等六套废弃物预处理系统。示范线可使带热值的废弃物或特危废弃物从水泥窑窑头喷射入窑内高温区域,或将难燃、大块废弃物自动地从窑尾烟室投入焚烧处置,并具有将水泥生产分解炉和废弃物处置炉合二为一的特色,实现废弃物的自动化、均匀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该示范线已吸引首钢、燕山石化、北京现代汽车等数百家北京企业成为主顾,在获得赢利的同时,利用废物中的含铁残渣取代铁矿石作为水泥原料,可使水泥成品中的原料铁成本降低80%以上,而水泥中含量最大的铁、铝、钙、镁等原料都可以从工业废料中直接提取。2010年,该示范线处置的工业废弃物中已有40%用于替代水泥原料,10%用于替代水泥燃料,废物年处理能力还将提高至15万吨。
目前,通过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泥只有30%左右,除去堆肥制肥、填埋、焚烧和建材利用等有效处理,其余大部分简单填埋、堆放或无组织外运,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2009年,采用中材集团的自主知识产权建成投产的广州越堡日产6000生产线,是国内最大规模利用水泥窑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城市污泥的项目。该生产线利用水泥窑的废气余热烘干污泥,干化后的污泥进入水泥窑焚烧处理,既可替代部分原料和燃料,又可实现污泥的彻底无害化处置。该生产线目前已稳定运行一年,处理消化目前广州市每天排放污泥量的2/3,年处理污泥18.6万吨,年节省标准煤1.6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85万吨,而用水泥生产废热直接干化污泥比污水厂就地利用油、天然气处置的成本还节省约30%。
此外,中材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电石渣制水泥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日产2000至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中材集团在新疆米东地区拥有国内首条100%电石渣替代石灰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纯电石渣烘干技术、生料磨磨尾配料技术、电石渣浓浆泵送技术,每年将消化废渣120多万吨,可节省石灰质天然原料60万吨,年生产熟料48万吨。
适时推进利废产业化
目前,中材集团开发的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还在湖南等地的水泥企业中大力推进,已应用水泥窑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项目的环境效益明显。就以水泥生产为主业之一的中材集团自身而言,该技术的应用 促进了节能减排指标的逐年改善。与“十五”末相比,2009年,集团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4.51%,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1%,COD排放量降低55.67%,全面完成了中材集团与国务院国资委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
技术推广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和运营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也已显现。2010年,中材集团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资产总额达730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43%。
当前,政策导向已进一步显示出大力推广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巨大市场前景:“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超过5000亿元用于固废处理,其中,1000亿元用于生活垃圾处理,1000亿元用于自来水厂的污泥处理,3000亿元用于流域污泥治理。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2010中国国际水泥峰会上,中材集团已明确表示将产业链延伸、城市垃圾处理等“低碳”新产业落实到具体重组工作中。近日,中材集团旗下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公告称,计划设立中材国际资源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深入废弃物处理这一新兴产业领域。
“我们认为市场时机已经成熟。”中材集团领导敏感意识到,水泥厂作为国际上处理废弃物的主要渠道,在“十二五”期间具备了产业化可能。而负责设计了国内大部分新型干法线的中材集团,市场范围覆盖全国,一旦该技术推广开来,无疑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产业化条件明显。
此次会议在对2010年的经济工作具体安排中,呈现出5大看点。
看点一:农业由“数量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型
新疆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区,兵团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就更为严重。面对水资源制约日益增强的实际,就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高标准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基地建设。
在此次会议上,兵团党委提出了“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优势、体现特色”的总要求,将继续落实“减棉、稳粮、增畜、增果”方针,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兵团党委提出要逐步实现从注重产量和规模为主的数量增长型农业向注重品质和效率为主的效益增长型农业转变,这一要求和与会同志的想法不谋而合。
农三师政委杨福林表示,兵团再不能走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的老路子了。比如减棉,要把风险棉区、低产棉田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减掉,要继续保持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的优势,把适宜棉花种植地区的棉花种得更好,让其产生更好的效益。
按照“减棉、稳粮、增畜、增果”的方针,兵团党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010年农业的要求和目标。
2010年,兵团将加强优质棉花基地建设,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稳定产量、节本增效,提高棉花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计划安排棉花种植680万亩,产量110万吨。
社稷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涉及国家至高利益。兵团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适当增加适合深加工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2010年计划种植粮食400万亩,产量170万吨。
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近年来,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已在兵团一些团场建立。兵团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争取2010年牲畜存栏630万头(只),肉类总产30万吨。
2010年,兵团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优质特色果蔬园艺业,继续巩固番茄等工业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加大南疆、东疆150万亩优质红枣以及北疆、东疆鲜食和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种植加工番茄65万亩,产量450万吨;新增果园50万亩,产量115万吨。
看点二:加快“两化”推进进度
走出一条使兵团传统农业迅速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路子,这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迅速闯出一条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进行商品化大生产的路子。还要探索一条使兵团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序转化为资本、进入市场、以解决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路子。
为此,兵团党委提出要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建设。2010年,兵团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特色畜产品、特色农作物精深加工,并形成区域特色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依托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兵团将加快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积极推进以石河子、阿拉尔为中心的纺织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支持由纺纱向织布、染整、家纺、服装等链条延伸。同时,兵团还将不断提高大麦、土豆淀粉、香精香料、啤酒花、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兵团还制定了2010年的发展计划,从以下数据可见一斑:番茄制品产能达到130万吨,增长18%;食用植物油产能35万吨,增长17%;牛、羊、猪屠宰分割能力分别达到10万、300万和200万头(只);新增纺锭100万锭左右,总能力超过300万锭。
2010年,兵团将重点实施好天业集团二期40万吨聚氯乙烯、锦疆化工52万吨尿素、鸿基焦化煤气综合利用、伊力特煤化工95万吨焦炭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聚氯乙烯115万吨、烧碱88万吨、煤炭1350万吨、焦炭200万吨(其中机焦160万吨)、电力装机307万千瓦、水泥1400万吨、新增尿素21万吨的生产能力,预计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最低增幅12%,最高达71%。
看点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稳定国外、拓展国内、巩固疆内”的思路,围绕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的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兵团将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市场布局,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
兵团还将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培育和扶持兵团建工集团、农一师塔里木、农七师北方等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兵团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次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兵团和地方的各类资源,放手发展各种所有制、各种类型的商业服务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外经外贸等等。要紧紧围绕服务工农业生产和职工群众生活,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资供应及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提高出口退税和兵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并努力扩大兵团工业品、农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出口,重点组织好番茄酱、干鲜果、蔬菜、畜产品、水泥、焦炭、聚氯乙烯、烧碱等特色自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强外贸对兵团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10年,兵团力争自产品出口增长30%以上。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加强对辖区内重要生活用品、农资市场的监测、管理与调控。引导和支持职工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发展运输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行业。
这次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就业、搞活团场、增强兵团活力的重大方略,切实抓紧抓好。
看点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兵团的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只有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投入,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才能使整个基础设施上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农一师政委吴慧泉在分组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在本次会议上,兵团党委对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兵团党委提出,要改善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
兵团将继续完善和建成垦区主干线公路和通营通连公路,提升改造部分干线路段,加强兵团国边防公路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铁路建设;完成石河子支线机场迁建,加快建设航空维稳应急体系。
按照垦区统筹、突出重点、集聚发展、中心带动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兵团将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加快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热力、电力、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保证基础设施安全正常运营制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结合“百连示范、千连整治”活动,将积极推进团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团场环境质量;切实做好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依托交通枢纽师(市)、重点城镇、重要商品集散地、工业园区和口岸,加快物流仓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看点五: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12月21日下午,在分组讨论时,各组代表发言时都深刻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的阐释也引起了其他与会代表的共鸣。
(一)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体系基本建立
在政府管理层面,已在能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等管理部门设立了相应职能机构或部门,专门管理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在政策引导层面,在《能源法》中突出了清洁能源在国家能源发展政策中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旨在鼓励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实行对清洁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措施,对风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等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价格和研发政策等,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清洁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层面,积极关闭落后小火电并大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环保型燃煤发电技术,促进洁净煤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以风电、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
(二)相对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基本形成
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与此相关的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智能电网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相关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现代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经过多年发展,覆盖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研发、检测认证和配套服务等环节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三)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初步完成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将“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在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专项规划中,也确定了各类清洁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布局等。目前,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初步完成。截至2012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63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650万千瓦,各类生物质年利用量300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2.58亿平方米。
(四)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攻克了一批涉及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力。目前,国产风电机组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光伏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转换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伏电池产品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五)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2012年全国沼气年产量150多亿立方米,折合2500多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改善了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状况。清洁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利用秸秆、垃圾发电,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六)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稳步推进
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煤制液体燃料产能达158万吨,煤制甲醇产能达38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达180万吨。此外,2011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307亿立方米,占到能源消费的5%。油品升级和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也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二、我国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清洁能源发展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完善
清洁能源发展涉及诸多政府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推进和监管的工作机制,造成资金投入分散、资源缺乏共享、平台重复建设、项目多头申报等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但一些政策过于宏观、缺乏细则,难以落实;一些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还需加大执行力度。
(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需进一步统筹规范
一些地方规划目标与国家规划目标衔接不够,重规模轻消纳,导致地方新能源开发规模远超当地消纳能力。核准权下放后,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和宏观管理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出现了“地方点菜国家买单”现象,不利于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不统一,国家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专项规划均已颁布,但电网规划一直没有出台,导致新能源发展与电网规划脱节。此外,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急需国家层面制定特殊扶持政策。
(三)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需进一步规划布局
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立项、规划、审批、核准、评估等多个环节。由于相关环节特别是电网规划滞后,使得电网建设进度远落后于地方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导致电网建设滞后和调峰能力不足,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受阻,弃风现象尤为严重,2012年达208亿千瓦时,约占实际发电量的17%。储能技术研发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国家尚未出台储能相关电价政策,导致企业暂无收入弥补储能电站的日常运维费用和折旧费用,不利于企业发展。分布式能源发电和微电网建设方面存在的制度约束也制约了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开发应用。
(四)海上风电需进一步推动发展
目前,我国海上风机技术总体水平偏低,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此外,海上风电场开发涉及海洋渔业、国土、电网、气象、军事、港通等多个领域,项目审批核准难度大,且项目建设过程中电网接入、风电场建设与其他用海规划矛盾突出。海上风电定价机制尚未形成,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方的积极性。
(五)清洁能源应用市场需进一步培育扶持
作为未来重要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充换服务普及度、可靠度、竞争度等方面亟待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制约新能源汽车商品化,城市公共区域和居民小区充换电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准入、监管政策及技术标准有局限性。扶持和补贴政策缺乏系统性,扶持主体未侧重于企业,且偏重于整车企业,扶持效果不佳。我国分布式电源输送距离短、需求大,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权责不清,且项目开发商、建筑物业主、用能单位由于利益分配容易产生分歧,缺乏长期稳定性,导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困难。
(六)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需进一步重视推动
我国城镇化工作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运行不规范,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特别是垃圾处理存在厂址选址难、收集处理难、过程监督难、获取合理回报难等现象。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将城镇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统筹规划,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三、大力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清洁能源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达67%,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7%。由能源生产消费引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环境,抓住清洁能源带来的市场机遇,摆脱能源供应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清洁化利用;必须确立清洁能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改善能源结构。
(二)不断优化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清洁能源管理协调机制,大力转变政府职能、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发展清洁能源的积极性。适时修订《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清洁能源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执行力度,进一步完善对清洁能源的项目支持、财税和价格补贴、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优惠政策并保持相关政策的延续性,特别是税收政策应综合考虑地方、电网和发电企业利益。在不违反《补贴与反补贴协定》前提下,进一步研究扩大清洁能源的补贴范围,推出更加系统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清洁能源补贴政策。
(三)统筹规划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增强国家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确保国家和地方清洁能源规划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套。尽快出台《国家“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以规划指导和约束项目审批,落实新能源基地消纳市场和配套电网工程,从源头上保证清洁能源规划与电网发展规划的协调发展。加快制定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地区、分年度建设计划,实现清洁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边远地区清洁能源一次性投入后带来的管理、维护等后续问题,鼓励当地发展微网和局域网。
(四)稳步提高电网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能力
我国国情决定了大规模跨区域远距离输送问题将长期存在。要加快蒙西—长沙、锡盟—南京、酒泉—衡阳、张北—赣州等输送通道建设,推动准东—成都、哈密—重庆输送通道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统一调度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消纳间歇性电源,确保清洁能源发电优先输送。在充分考虑用户、企业与地方政府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智能电网国家标准,所选技术路线应留下足够的升级空间,为将来升级改造提供方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示范并推广储能项目,单独核定储能容量电费,将储能项目电价高于当地燃煤脱硫标杆电价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进行补贴。
(五)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海上风电发展力度。要加大对海上风机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研发。制定完善海上风电场建设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各方利益,稳步推进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海上风电定价机制,引导企业投资海上风电。
(六)加快培育清洁能源应用市场发展
根据新能源汽车特点制定准入监管制度。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原则,防止垄断。新建商品房的停车位要配备充电电源,在公共场所建设充电桩,设置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公交、环卫、政府用车要率先实现电动化。政府研发和产业化扶持资金要向企业倾斜。在购买和使用环节实施鼓励政策,特别是在市场启动初期,可以直接免费发放电动汽车牌照。研究制定光伏发电项目用地面积核定办法和审批程序,尽快出台操作细则,规定分布式电站电价及电价补贴流程。
(七)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的优化,增大开发效益,增加企业利润,这就需要增加项目前期的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研报,优化管理措施。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就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略作简要探讨。
一、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调研不扎实,可研报告如走过场
现在,国家宏观调控加速,产业转型加剧,房地产调控越来越频繁,再此背景下,开发风险明显加剧,有些开发企业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市场趋势判断不准确,形势分析不透彻,认为调控针对的是一线二线城市,房价高企城市,对政府的调控力度估计不足,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没有请专业机构、人士对市场和政策做一个精准、深入的分析研究,把自己的经验代替可行性研究,增加自己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在对项目地块的特、周边的配套及规划分析的不透彻、研究的不周密,尤其地地方性的规划条件不熟悉,按照老思路老套路办事,导致在做方案的时候,才发现前面已经埋下的错误,成为既定事实,对投资成本造成浪费。
(二)轻视设计方案,投资管理本末倒置
开发企业往往认为自己是甲方,对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不加重视,认为自己掌握主动权,变更时自己说了算,由于这种意识的存在对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的不重视,认为在施工阶段改也来得及,却不知道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方案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很多企业认为方案是务虚的东西,认为真正实施阶段才是务实,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观点。方案是工作的基石。在设计阶段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对各项工作造成方便,在施工前,对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变更,对施工及其有利,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对以后施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对方案、设计不够重视,不及时处理其中的问题,业主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变更,看似掌握的主动权,其实,不仅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延长了工期,增加了项目投资,造成了索赔的发生,更引起很多项目的价格重新审核。如果承担的是招标工程,则会造成很多报价项目就是无效报价,最终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开发投资失控。
(三)权责制度不明,项目管理形同虚设
开发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开发投资能否顺利完成,开发效益能否预期达到,与项目管理是否规范存在必然的关系。很多开发企业,对项目管理只注重人、财管理,轻视项目机制、制度的规范,造成了现场人员责任不明确,权限不清晰,交叉作业,管理混乱。尤其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有变更,却不能及时对工程变更作出意见,已经施工完毕的,联系单还没下达。随着整个项目的推进,权责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必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造成管理事故。
(四)后期管理短板,品牌形象提升困难
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建设开发过程,而相对建设后期的物业服务,很多企业却重视不足。物业服务管理,简单层面是对开发项目的环卫保洁,但是,就开发企业开发项目整体而言,就不是简单的一项保洁服务了,而是售后服务,是项目管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专业的物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品牌建立和保持的原因之一。前期物业服务对于开发建设公司来说,就相当于项目交付前的管家,对前期物业的重视,聘用或筹建一个好的前期物业,对公司品牌树立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另外,物业公司能否积极应对、处理买卖双方的关系,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口碑的重要方式。
二、处理好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科学制定可研报告,做实开发之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可行性研究就是整个项目的春天和早晨。好的开始和计划,是事业成功过的关键。好的可研是公司项目的中心和目标,可以说,一个项目的可研一确定,整个公司工作重心都将围着可研确定的方向转,因此可行性报告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公司的生存发展。可研制定首先要分析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深入了解产业政策,剖析行业发展现状,解析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其次是对开发项目的本身状况,潜在因素,不可预见因素都要充分掌握,做好应对措施;再次要对项目投资做好规划,做好资本筹集运作分析;最后要着重做好项目所在地市场的调研,熟悉项目所在地的政策环境,熟悉规划开发条件,做到心中有数,按章办事,力戒经验主义,力戒老套路办事。
(二)仔细做好方案编制,做好项目之本
一个好计谋胜过千军万马。整个开发建设流程中,方案贯穿整个始终,项目策划方案,施工方案,销售方案……,可以说,方案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细节优化,周密详尽的做好方案编制和和施工图设计,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细节,对项目的开展和投资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关系到项目整体性的方面,如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主要材料等方面更要认真讨论,一旦方案确定就不在变动。在实际中就遇到这样情况,在外墙材料上,项目建设之初没有足够重视或仔细研究,导致外墙涂料施工时发现颜色或图案不合适,临时变更,造成了不必要的材料变更,重新选材、选厂、定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造成了时间延长,工期延长,造成了资金的不必要增加。
(三)详细制定规章流程,做清事业之风
施工过程是整个开发建设的中心环节,时间长,内容多,体系大,施工管理是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组成,首先,组建好项目部,明确项目人员组成,分工责任,工作流程,程序透明,做好权责一致。其次,公司要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管理经验进行项目管理,通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管理增加公司利润,通过管理,促进公司成长。最后,做好信息公开,开则明,通过信息公开,促进工作环节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各项措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形成团结务实作风,形成高效的项目运作体系。
(四)选聘优秀物业公司,做响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