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47: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核电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目前从事高温超导电缆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
1.美国1996-2010年,美国出现多次大面积停电。排除人工操作失误和天气因素外,停电的主要原因是系统故障和设备老化,美国每年停电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1800亿美元,停电已经危及到国家安全。美国政府意识到超导输电的先进性,在1988年创建了超导计划,并在1993年底制定了SP(ISuperconductivityPartnershipInitiative)计划,该计划联合了高校和企业进行超导技术的研发,SPI计划一期投入资金8435万美元,二期投资1.17亿美元,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使得美国的高温超导电缆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美国能源部提出了“Grid2030”设想,把发展超导电力网络作为解决美国输电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该设想计划在2020年实现高温超导电缆的长距离应用,2030年实现国家电力主干网、区域互联网和地方小型电网的互联。目前,美国的Southwire公司和Pirelli公司已分别实现了三相30m、12.5kV/1.25kA和三相130m、24kV/2.4kA高温超导电缆的并网运行。
2.日本日本在1987年专门建立了Super-GM计划,致力于高温超导电缆等超导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由于政府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企业的支持,日本很多企业都积极参与了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如住友电气、古河电工、东京电力、昭和会社和富士公司。2002年日本东京电力和住友电气合作开发了三相100m、66kV/1kA高温超导电缆,并实现了并网运行。由于政府的长期支持,日本的高温超导电缆制造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多家企业已掌握了高温超导电缆及其制造的核心技术。2011年10月17日,日本古河电气成功收购了飞利浦旗下的SuperPower公司,后者致力于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制造,日本古河电气自身在高温超导电缆方面就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本次收购,大大提升了竞争力。
3.韩国2001年韩国政府启动了“应用超导技术发展先进电力系统”,即“DAPAS”计划,并把其作为“21世纪高科技前沿计划”,韩国LS电缆公司、韩国电力研究院和韩国机械与材料研究院均积极参与了该计划。
4.中国我国对超导的研究最早源于大学和科研院所,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新兴战略产业”等政策的推出,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高温超导电缆及其技术的开发队伍中来。2004年4月,由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云南电力集团、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等投资的三相交流33.5m、2kA/35kV高温超导电缆在云南普吉变电站实现了并网运行;2005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了75m、10.5kV/1.5kA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并在甘肃白银市超导变电站实现并网运行。部分高温超导电缆项目情况见图2。
二、我国发展高温超导电缆的必要性及相应举措
高温超导电缆的开发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全社会的客观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电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用电量在不断增长。2006年全国用电量为28248亿kWh,2011年时全国用电量已达47000亿kWh,6年时间里用电量增长达66.4%(图3)。用电量的高速增长,要求电网的容量和规模也要不断增加。据报道,2011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10.4亿kW,除了传统的火力发电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也在不断开发。但即便如此,每年的“用电荒”还是会如期而至,部分企业在用电高峰期不得不停产,某些省市区甚至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现有电力线路损耗大
据测算,在电力输送过程中,由于线路电阻原因,约有8%左右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白白浪费了。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发电量已达41939亿kWh,如以8%的损耗计算,每年的电能损失为3355.12亿kWh。2010年三峡大坝发电量约为1000亿kWh的发电量,比较即可知,现有电能输送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电能损耗,如采用超导电缆输电,由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性”,则可大大减少电能损失。
3.传统电缆出现短路故障电流几率增加
人民币国际化为香港离岸市场建设提供了契机
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相对较低的矛盾日益显现,主流观点认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国家政策层面也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了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工作。至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推开,所有进出口企业都可以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
根据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报告,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保持较快增长,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较2009年的35.8亿元增长了800余倍。通过香港进行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在2012年达到2.64万亿元,占全部结算量的近90%。在港沉淀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也从2009年1月的544亿元增长至2011年11月的6,273亿元;此后在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保持在比较稳定的位置,约占香港存款总额的10%左右。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继港币、美元后的第三大货币。
谢涌海(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隔离在岸和离岸市场,充分利用离岸市场作为平台,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股市、债市、贵金属期货交易和外汇市场。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010)认为,香港作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基础性平台;在此平台之上,可以利用贸易投融资平台,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刘利刚(2012)认为,尽管目前香港与新加坡、伦敦甚至台北之间都存在着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竞争,但从市场发展的状况以及内地官方的政策侧重点来看,香港仍然是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二选择。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随着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不断为境外主体所使用,当境外人民币的存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会形成较强的投资需求。从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周沅帆,2013),境外储备资产池的建立往往通过离岸债券市场来实现。离岸债券市场的建设也是巩固本国货币国际化份额和深化国际化程度,从而保证本国铸币税收入及本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国家战略。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为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又可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防火墙和试验田。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国货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型的重要环节。就人民币而言,海外持有人出于资产保值及流动性考虑,必然对投资债券具有强烈意愿。而由于目前我国仍然不宜过快放松资本管制,因此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方案。
2007 年6 月8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条文规定,政策性银行和国内商业银行可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需获中国人民银行和发改委审批,并由发改委颁发配额;债券收益及资金调回需在外汇管理局登记备案。国家开发银行作为第一家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的中资银行,于当年发行了市值50 亿的人民币债券。
2009 年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被提上议程后,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2009年发行了164.47亿人民币,2010年发行了444.7亿人民币,2011年发行了1242.45亿人民币,2012年发行量有所下降,共计980.95亿人民币(数据来源:WIND)。
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渐明朗化和规范化,更多内地企业有望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8月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表示,内地将按照“积极稳妥、风险可控”的原则,允许并稳步扩大内地企业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同时,修订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支持香港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
2011年11月,宝钢集团作为首家境内非金融企业在香港发行了人民币债券。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允许内地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对债券发行相关事宜做了相应的规定,是国家政策层面对境内非金融企业赴港发行债券的正式规范,也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奠定了政策基础。
香港人民币债券的特点
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主要存在两种形式的债券:一是以人民币为面值计价和结算的债券,也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称为点心债(Dim Sum Bond);另一种是以人民币计价但以美元或其它货币结算的债券,称为合成债券(Synthetic Bond)。这两种类型的债券由于结算交割的币种不同,在诸多其它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
从发行主体看,政府债和金融债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优势已经并不明显,而企业债已经成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主体,见表2。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与内地债券市场的比较
与境内人民币债券相比,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在发行条款和市场惯例上存在较多差异,总结如表3所示。
从目前看,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以国外机构为主。与境内债券发行人相比,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人的诉求更加多元化:在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通过人民币直接投资等形式将资金汇入境内使用,以利用全球投资者对本发行人的国际认可和香港离岸市场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如果人民币供应量充裕,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时间窗口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会低于美元、港币等其它币种债券的发行利率,帮助发行人分散资金风险;出于汇率管理的考虑,发行人的收入币种如果大量涉及人民币,则可以通过募集人民币资金来自然对冲汇率风险;境外债券的发行一般需要两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独立评级,而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对于信用评级不做要求,节省发行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当发行人所需资金规模较大而香港数家银行的信贷额度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时,考虑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实现资金募集规模。
与境内债券市场收益率相比,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相对较低(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发行的合成债券除外)。2009年底财政部首次推出的60亿元人民币离岸债券,获得了10倍的超额认购。此次债券的发行,在境外建立了首条基于人民币的债收益率曲线,为未来人民币债券发行定价提供了基准。从历史发行情况看,离岸人民币债券各期限收益率一般均比同期在岸市场可比债券收益率低。
2012年以来,两个市场收益率不一致的情况有所收敛,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境内外市场的人民币资金统一构成了我国的货币供应体系,两地的套利行为会让境内外市场形成共振。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由长期升值转变为双边震荡,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投资者对票面收益率要求相应提高。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债券发行利率更易受到资金面的影响。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与内地合作发展的前景
债券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拓展投融资、引导资源配置、提供利率基准和调控宏观经济等多种功能(张汉林,2009)。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存在资本结构发展不对称问题(陈丽君,2001),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由股市和债市双轮驱动、促进的发展模式不同,香港资本市场是股市单边繁荣,而债市的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债券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不活跃,且香港本地以家族企业居多,向市场公开披露企业经营信息的意愿有限,所以香港的债券规模一直较小。在此情形下,通过加快与内地债券市场整合,吸引更多的内地机构到香港发债筹资将成为未来香港扩充其债市规模的重要途径(李亚,2007)。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虽然在加快,但是由于目前资本项目仍未达到完全放开的条件,仅依赖跨境贸易在香港积累的人民币规模仍然有限,难以支持过多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因此,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层面对于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进一步放开。
相比其它国家和地区,香港的金融中介对境内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熟悉,并且通过已有的各种服务和内地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由香港的金融中介为境内企业安排在港发行债券所需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香港的投资者对内地企业比较了解,因而内地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到香港发行债券,也比较容易获得接受。
从长期来看,两地债券市场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作为境内债券市场的衍生和延伸,需要和内地市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发行定价、产品创新等方面为境内债券市场提供参考。从世界发达债券市场的发展看,本币离岸债券市场如果没有互动、互联的本土债券市场支持,离岸的债券市场通常发展不活跃。因此,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需要以内地人民币债券为基础,通过引入境内发行人和投资者来活跃香港债券市场,为香港金融市场增加新的市场主体和债券币种,建立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债券市场重要的金融功能。
参考文献:
1.谢涌海.股债金汇四管齐下拓人民币业务.第一财经日报,2011-11-15
2.陈德霖.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理想.财新网,2010-12-23
3.刘利刚.人民币国际化下一步.财经,2012-9-3
4.周沅帆.离岸人民币债券.中信出版社,2013
0.引言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是指对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按规定的试验条件(如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电压、试验设备、环境条件等)、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所进行的试验。它是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预防电气设备损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是掌握电气设备“情报”的有效方法,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规定凡电力系统的设备应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预防性试验,防患于未然。实业总公司所辖的五条高压线路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设备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按时进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电气设备在运行条件下,其绝缘不但长期处于工作电压下,而且会受到短时作用的过电压,例如由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和由于电力系统中操作或事故引起的过电压。所以绝缘必须耐受工作电压的长期作用、耐受可能出现的过电压,才能保证电气设备的工作可靠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设法降低和限制过电压,还要保证和提高绝缘的耐受电压。为了检验绝缘是否具有应有的耐受电压水平,必须按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对绝缘进行试验。
1.预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由于预试结果对判定电气设备能否继续长期稳定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何对预试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则显得更为重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指出,对试验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一般应进行下列三步:第一步应与历年各次试验结果比较;第二步与同类型设备试验结果比较;第三步对照《规程》技术要求和其他相关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缺陷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综合分析判断有时有一定复杂性和难度,而不是单纯地、教条地逐项对照技术要求(技术标准)。特别当试验结果接近技术要求限值时-尚未超标,更应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测量仪器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甚至要考虑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等因素。例如,京环公司厂用变在2007年和2008年进行变压器油气相色谱分析时,连续发现氢气超标,而其它项目均属正常。如按单纯条件考虑,则可能存在变压器内部高能放电故障,但综合各项检测指标分析,最终确定为变压器身和箱盖之间的密封胶垫老化损坏,致使外部空气进入产生氢气。
综合分析判断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判断者的工作经验、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对被试设备的结构特点,采用的试验方法、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的素质等的了解程度。
根据综合分析,一般可对设备做出判断结论:合格、不合格或对设备的怀疑。对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检修。为了能做到有重点地或加速处理缺陷,应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尽量做部件的分节试验,以进一步查明缺陷的部位或范围。对有怀疑或异常、一时不易确定是否合格的设备,应采用缩短试验周期的措施,或在良好天气下、或在温度较高时进行复测来监视设备可疑缺陷的变化趋势,或验证过去测量的准确性。
2.预试的地位和作用
预试是电力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电力设备科学管理、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2.1 预试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
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问题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确保继电保护可靠。这不仅仅是对已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而言,就是对于新安装的电力设备,虽然交付使用时已进行过交接验收试验,预试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使用多年的电力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更应依靠预试提供的科学结论来决策。电力设备处于长期运行状态,其技术性能会逐渐降低,而处于间断运行或长期停运状态,其绝缘特性和机械性能受温、湿、尘等环境影响也会劣化,只有通过预试检验才能确定这些设备能否安全运行。通过预试及时了解掌握电力设备的完好状态,根据对预试资料的分析,可分轻重缓急对设备有序地更新、修理,从而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2.2 预试是电力设备分类管理的前提
电力设备管理类同其他设备管理一样,往往需要对设备进行考查,按照性能的完好程度进行分类,而分类是动态的。同样,电力设备的分类,不仅看外观好坏,重要的是其性能完好情况,即通过预试测量其主要性能参数或考核设备绝缘符合标准及规程、规范的程度。比如,全部性能通过预试合格者为完好类设备;主要性能通过预试合格,部分性能不合格者为待修设备:主要性能不合格,即失去主要功能者为待报废设备等等。电力设备预试能满足设备管理的动态分类,给电气设备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支持。
2.3 预试为电力设备设备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设备性能的劣化也不例外,通过对设备的有关参数的测试,经过逐年累计、比较及统计分析,可以找出设备性能变化的规律,预测其寿命,并结合运行情况,充分发挥设备功能,争取维修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效益。超过设计年限而继续运行的重要设备如动力电缆、高压开关、变压器等的绝缘寿命预测就更有显著的经济意义。“超寿命”设备继续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可靠地估计其残余寿命。例如,变压器寿命不决定于已运行的年数而应由其绝缘实际状况决定是否能继续使用,并提出了“绝缘年龄”的概念,以油中CO、CO2、烃类气体并结合纸绝缘的抗拉强度和聚合度测量来估算。随着“绝缘年龄”增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将降低,当可靠性低于某一预定值时,认为绝缘寿命已尽,设备即退出运行或进行相应的处理。预试直接为电力设备的检修、更换提供了依据,由于电力设备的逐渐老化,对它进行局部检修或全部更新是必然的。尤其是超期“服役”的老设备,预试结果可以为设备更新改造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2.4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试验水平
加强技术管理,将历年的试验报告、设备原始档案规范管理。技术资料是试验的指导准则,是掌握设备性能、分析绝缘劣化趋势、总结运行经验和检修经验的依据。试验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人员必须提高技术水平,熟练使用试验仪器,积累现场试验经验。对于新设备,在试验过程中要按照先算、后试、再总结的原则进行。对试验结果应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设备绝缘性能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提高运行设备的健康水平。
3.结束语
搞好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者对预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对电力设备预试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其次是要加强对预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预试结果的质量;第三是对于实业总公司此类无能力进行预试工作的单位,应委托电气高压试验单位为其进行预试;第四是各级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设备预试工作的检查和督促。
总之,预试工作是电力设备运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电力设备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真正提高对预试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预试工作的领导和实施,是一项应长期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Q/CSG10007-2004,2004.
全员,是指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参与,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员合同知识素养、营造全员合同信用文化,将与员工职务行为有关的合同风险预防与控制变成为员工自觉行为。
全过程,是指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它既包括合同形式的确定、主体资信审查、合同谈判、审核会签、合同履行、合同变更、立卷归档、合同评价等过程,还包含着公司对于各式各样合同的整体梳理和规范以及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分工和职责。
精细化,是指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力争在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可以做到数据化、精确化,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2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合同管理”主要做法
(1)通过对合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监控,全面认识面临的合同风险。对公司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合同进行梳理,逐项分析各环节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持续不断的监督和改进。
(2)加强对潜在签约人资格的审查。合同主体问题决定着合同的成立和效力问题,主要看潜在签约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依法成立、有无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否已年检,合同签署人的资格是否具备等。特别注意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重要工业产品要有生产许可证制度,压力容器、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实行特别许可。
(3)加强潜在签约人履约能力的调查。主要对财产状况、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而且对确需与分公司签订合同时,还就分公司的上级公司(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履约能力)的情况进行审查,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其上级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
(4)建立符合公司特点合同系列范本。合同条款是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具体体现、合同履行的依据、合同管理的核心。在参考国家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制定了合同系列示范文本,做到合同内容明确,条款准确清楚。示范文本涵盖了目前公司涉及的合同类型,业务部门签订合同时,以该示范文本为基础,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大大减少了合同签定过程中的随意性,对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合同审查效率,降低签约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实施合同审核会签,把风险堵在源头。将合同的审核会签作为合同生效的必经程序和主要环节,,从合同初稿的拟定到最终合同的签订,形成以合同承办部门和财务、审计、合同、法律部门以及公司领导三级合同审核会签网络。审核会签人依照各自的职责权限,对合同的可行性、经济性、技术性、严密性等进行把关,凡是对合同条款存在异议的情况都会及时沟通,集中评审,或重新修改,把风险堵在源头。当各方在合同评审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公司会召集相关人员对合同条款和业务风险进行梳理分析,掌控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并制定流程控制措施,要求各层面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落实
(6)实施重要合同交底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对于重要的合同,在合同正式生效后,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实施合同交底,使合同相关人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权利的界限和义务的范围、工作的程序和法律后果,摆正自己在合同中的地位,有效防止由于权利义务的界限不清引起的内部职责争议和外部合同责任争议的发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7)加强合同动态监控,掌握合同履行情况。我们在实际管理中,进一步规范存档合同台帐,对合同编号、名称、对方单位名称、金额、签订时间、承办人和履行情况进行登记。加强合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合同进行清理,要求合同承办部门要向合同综合管理部门通报合同履行情况,对合同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掌握履行情况,使得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合同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的发生。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制作履约报告书归档,形成管理闭环。
3 取得的效果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合同管理”在公司的应用,破解了合同管理的难题,不但减少了合同纠纷,降低企业运营和交易成本,实现公司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营造全员合同信用文化,增强了全员依法维权的意识,提高了公司正确认识、判断和化解企业经营管理中法律风险能力以及企业应对法律纠纷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3.1 构筑起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风险防范体系
对合同管理实现了全过程动态监控,形成了合同综合管理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承办部门各负其责、相关职能部门分别把关的闭环管理的体系。
3.2 提高了合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化解了合同纠纷的发生
在合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在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可以做到数据化、精确化,堵塞了管理漏洞,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并且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有效化解了合同纠纷的发生。
3.3 全员合同素养和风险防范的意识逐步提高
瞄准目标
“研制上充泵,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我们精心瞄准的项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晴说。
1995年陈晴走马上任时,账上资金只有两万元。面对窘况,陈晴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干部职工讨论发展思路。
“金字塔理论显示,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产业需求大,但是竞争者多;处于中高端的竞争者少,上坡难度大,但利润高。”在他的启发下,干部职工最终认准一条道――走自主创新的研发道路。“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干,我们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陈晴说,“我们每年坚持把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国外占据垄断地位的产品就是我们研发的方向。”
在查阅核电站用上充泵资料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事件深深震撼了陈晴:“当时有八吨多的强辐射物在事故中泄漏,如果使用了上充泵,就能有效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上充泵,是压水堆核电站安全的关键设备,俗称为核电站的“防爆员”,在核反应堆内部出现停机、高温等意外时应急冷却,向反应堆快速注水防止爆炸,在平时则担当循环冷却供水的角色。
一种深深的责任感涌上陈晴的心头:过去,该产品仅有美国、法国、日本等国能够制造,中国核电站使用的上充泵全部依赖进口,最贵的一台卖到了7000万元!“这就是我们研发的方向。”陈晴瞄准了目标。
自主研发
启动上充泵项目之前,新组建的研发团队曾小试牛刀。
昆钢距离矿区有178公里,过去矿石都是靠汽车运输到炼钢车间,每吨运费高达132元,且沿途污染严重。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市场人员反馈信息后,重庆水泵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输送泵,不仅让昆钢的每吨矿石运输成本降低到30元,还解决了污染问题。更令人兴奋的是,这项发明打破了荷兰公司对这一技术数十年的垄断。
“这次成功,让我对研发团队充满了信心。”陈晴坦言,“我们有信心搞出中国的上充泵。”
从2005年开始,重庆水泵向上充泵发起冲锋。
“上充泵是公司成立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项目,前后历时四年。”公司总经理赵自成说,“我们没有摹仿国外产品,全靠自己摸索。”
在四年时间里,研发团队光模型就做了200多个,实验失败了数百次,耗资8500万元。“我们也走过弯路,到2007年才发现原来的设计方案行不通,只好推倒重来。”赵自成说,“在科学面前,掺不得一点水。”
2008年重新设计方案,对关键技术反复攻关,到年底终于获得重大突破。2009年6月,上充泵样机获得国家核安全局审核通过。消息传到公司,研发人员相拥而泣。“这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将打破国外对上充泵的垄断局面,而且在安全的可靠性上我们更有把握。”想起那一幕,陈晴两眼噙满泪水。
前景看好
上充泵研制成功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海外引发“蝴蝶效应”,国外上充泵供应价格立马从3000多万元下降到1500万元左右。
“重庆水泵厂的上充泵投入市场后,每台价格只有1000多万元,能降低上充泵的采购成本50%以上,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有望迅速占领并垄断高端市场。”陈晴对上充泵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他算了一笔账:根据国家发展核电站的战略部署,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建设50座核电站,每座核电站按两套机组、每套机组配套三台上充泵,就有300台上充泵的需要量,蕴藏着近百亿元的市场。“而目前国内仅我们能制造,重庆将成为国内核泵的主力供应地!”陈晴自豪地说。
“通过14年的自主创新,我们累计申请各种类型专利32件,有多项产品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陈晴说,“对知识产权的良好运用,不仅让企业跻身于同行业的前列,也让企业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会。”
趁全球金融危机之机,重庆水泵正积极扩充产能,抢占市场。
英国核工业部门目前有从业人员4万人,年产值约40亿英镑,过去20年,英国核工业集中于核电站运行、铀浓缩与燃料制造、乏燃料后处理和核设施退役等领域,积累了雄厚基础。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英国未新建过核电站,只有一些企业曾参与海外项目的设备供应与专业化服务。
《战略》指出,未来政府与核工业部门主要工作有如下四项。
(1)扶持本土公司赢取国内市场份额
整个战略的成功将基于国内核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成就。英国政府和核工业部门希望,本土企业能最大程度赢得国内市场份额,得到发展机会。英国政府有必要确保更有效的机制到位,使英国公司能在采购过程中竞争,确保相关过程公开、透明。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吸引全球供应商,但是也将确保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认识到商业机会并积极获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成功来讲,为其建立融资通道就成为重要的因素。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英国政府将和核工业部门、学术机构联合执行核研发工作,掌握核心技术,确保供应安全。政府支持研发与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式将包括:建立相关公共机构;支持核工业自主创新;协调研发工作;建设先进研究设施与研究基地;规划研发工作方向等。
(3)推动企业国际化
英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全球民用核市场将为英国公司提供重大商业机会。英国投资贸易总署(UKTI)正寻求加强其核出口相关工作,并计划与工业部门达成一份核出口战略。这份出口战略将基于UKTI对全球核市场的研究。新出口战略的一些提议包括:
第一,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加强联系,紧密合作,更有效协调相关工作,为英国企业提供支持。
第二,UKTI与工业部门一起确定英国核供应链的战略性国际伙伴,并进一步发展关系。这将基于几个重要市场,包括美国、韩国、中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Service Inspection
ZHAO Wei LI Xin LIU Bo CHEN Shu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In-Service inspect Center,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china nuclear power marke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uclear power go out strateg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nuclear security. Video inspection combines video technology and visual inspec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 of intui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and is widely used for inspecting the equipments and components in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order to inspect its surface condition, the structure integrity and leakage tra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nsuring safety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great-leap-forward advance of the video inspection equipments’ performance, therefore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will be surely used widely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uclear power; Video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ervice inspection
0 前言
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破坏性益发受到各国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将是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核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被诸多国家优先发展,核电地位提升,以至于核电市场进而扩大化,核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视频检测技术是科技前沿的视频技术和目视检测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借助于光学照明技术、先进的摄影技术和辅助仪器设备,在不损坏、不改变被检测对象理化状态下的情况下,对被检测表面的表面结构、性质及状态进行高可靠性和高直观性的检查,借以评判被检对象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及其他性能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视频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核电无损检测不同于其他行业探伤,具有作业环境复杂恶劣,部分区域剂量率水平高等特点。由于视频检测技术可对容器和泵壳内部、管道、紧固件、支撑件及人员不可接近或高辐照区域进行远距离检测,因此核电站设备广泛采用视频检测技术,用于检测表面缺陷和不连续,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表面、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顶盖内表面及CRDM贯穿件、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水室、稳压器内部堆焊层、主泵内部蜗壳、堆内构件、燃料组件及其它容器或支吊架的内外表面等。通过对表面发现的缺陷或不连续进行跟踪,并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作为评价核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便更好地保障核设施安全可靠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评价核电安全性能的检测手段之一的视频检测技术,其技术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升级提高。
1 核电在役检查标准对视频检测的要求
目前国内核电站参考标准主要有美国的ASME标准、法国的RCCM标准及俄罗斯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核电站对役前和在役检测时视频检测技术要求的被检对象及范围、灵敏度标定及验证、照明要求、记录标准和验收标准有所不同,下面按三种类型的标准来阐述对视频检测技术要求。
ASME规范第Ⅺ卷IWA-2211、IWA-2212、IWA-2213中描述视频检测对象包括被检设备表面的不连续性和缺陷,如裂纹、磨损、腐蚀和侵蚀;在进行系统压力试验时承压设备的泄漏痕迹,以及检测设备和其支撑件机械和结构状况,如间隙、紧固、实移;还有如螺栓或焊接连接处的完整性和损害、零件松动或丢失、碎片、腐蚀、磨蚀或侵蚀等不连续和缺陷。还包括会影响阻尼器、恒荷载和弹簧类型支撑满足可运行性和功能要求的条件检验。
ASME规范第V卷第9章T-953要求视频检测的分辨能力至少应和直接目视检验相当。在ASME规范第V卷第9章T-941规程要求,可以采用一条宽度等于或小于1/32in.(0.8mm)的细线或人工伤或一个模拟工况,使其位于被检表面或其他相似的表面上。模拟工况或人工伤应位于被检部位中最不利于辨认的位置,并以此来验证视频检测的分辨能力。ASME规范第Ⅺ卷IWA-2216要求视频检测系统应有能力辨认和区别适合于进行VT-1和VT-3设备检验要求的颜色。
法国RCCM规范要求检验对象范围为焊缝和堆焊层表面状况,以及结构件、支撑以及连接件的完整性,MC7132要求视频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至少应与直接目视相当。MC7133要求被检制件与(表面试样或基准标准以外的)对比试样进行比较。
俄罗斯规范中的焊接接头和堆焊的检验规程ПНАЭΓ7-010-89描述了视频检测被检对象为母材表面的裂纹、夹层、卷边、不允许的压痕、气孔、龟裂、夹渣及其他不密实性的裂纹;焊接接头表面的裂纹、烧穿、未焊满的弧坑、针状气孔、咬边、未焊透、缩孔、焊缝表面的气孔和夹杂物。目视检验ПНАЭΓ7-016-89规定中,视频检测必须能正常显示缺陷。无损检验光学方法OTC2349-79规定中,视频检测系统应保证缺陷图象质量(亮度,颜色,反差,尺寸,分析时间),制造带一定缺陷的样品来验证视频检测系统的分辨能力。
美国CFR50.55a法规中要求,检验对象和条件基本要求满足ASME规范,但分辨能力必须要求检测出1μin.(0.0254mm)细线或人工伤。
纵观世界主流规范中,视频检测对象大部分为焊缝及设备内外表面,检测对象的材质大部分为不锈钢,少部分为碳钢,作业环境包括水下作业和水上作业,及容器内表面和外表面两大部分。ASME规范对验证分辨能力和颜色要求最细致,俄罗斯规范要求严格程度最松,但是必须至少能检测出表面缺陷和不连续性。美国联邦CFR50.55a中要求的检验能力最高,至少分辨出0.0254mm的细线或人工伤,是目前世界上分辨能力要求最高的法规,当前视频技术能力包括理论、设备、检验技术及应用上已完全能满足该项技术要求。
国内核电在役检查标准把视频技术归结为目视检测,ASME规范中称为间接目视,RCCM规范中称为远程目视,俄罗斯规范中称为视频检测,对视频技术的技术能力上强调了光照度、被检表面及分辨率三方面,从而衍生出分辨率试板,Jaeger等测试分辨率的工具,视频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对记录标准,验收标准没有任何影响,记录标准和验收标准 只与被检对象有关,对检测范围却有非常大深的影响,视频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多样化及高分辨率化,配以辅助的照明设备性能提高,以前视频检测设备不能达到的区域变成可达区域,反向推动在役检查标准加快更新,提出新的标准与新的检测技术水平相适应。
2 核电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视频检测应用各类型核电站,依据ASME、RCCM、俄罗斯标准建立的各个堆型,根据核电主设备的役前检测和在役检测要求,衍生出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主泵蜗壳、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外侧、燃料组件等视频检测系统,形成系统的视频检测项目。视频检测系统由前端采集器、信号传输线、后端显示及编辑分析系统组成,前端采集器一般为分辨能力不一的摄像头,信号传输大部分采用电缆传输,后端显示各种分辨率的显示器,编辑及分析系统为安装编辑和分析软件的计算机。以下为视频检测涉及的主要技术:
1)灵敏度。验证灵敏度大多采用18%中性灰度卡上的细线,基本以0.8mm细线为准,水下标定采用鉴定后固定不同线径细线的标定试板,各个电站根据被检对象不同要求也不同。
2)传输方式。根据前端采集器的输出信号格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传输方式,目前主要为模拟信号,采用同轴电缆传输,但其传输距离较短,且体积和重量大,不利于转运。进行信号转换后,通过光纤传输,增强其传输距离,体积和重量极大的减少。
3)视频格式及后端显示。图像存储格式一般采用压缩式的RMVB、AVI、MPEG-2等通用的视频格式,主流后端显示为CRT,由于LCD技术革新,显色能力和亮度与CRT相持平,但LCD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现场作业,现已替代大部分CRT显示。
4)存储方式和编辑方式。存储方式和编辑方式分模拟数据的盒式磁带和数字数据的光盘存储,视频编辑软件是主流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如VEGAS、EDUIS、Pinnacle等。
5)视频检测的载体。根据载体结构分为,长杆夹持和多轴机械臂,按载体功能分为水上载体和水下密封载体,按被检对象分为容器内作业和容器外作业,由于核电站设备和管道具有多样性,环境复杂性等特点,视频检测载体呈现多样性,专一性。
现有的视频检测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内各种类型核电站,但是因核电站的特殊性,视频检测技术存在一些不足和限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背景反光和表面眩光,颜色失真等问题。核电站内主设备材料大部分为不锈钢,表面光滑,直射时产生反光和眩光,色温达不到要求值,图像不能显示被检对象及真实颜色,目前尚未解决此问题,因检测设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光源的结构,进而影响供电电压、灯源及辅助设备选择等,不能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产生柔和均匀的光。
2)辐照噪点。辐照水平高的环境,如在乏燃料水池作业时,对燃料组件进行检测时,前端采集器CCD或CMOS,在高辐照电离射线轰击下,图像形成大量雪花点,影响图像质量,不能准确判断和分析,高辐射区域还有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主泵内表面,燃料组件等。
3)缺陷的三维观察及精确测量。可疑显示及缺陷的判断,如果缺少三维立体的观察和精确测量,则无法进一步对可疑显示和缺陷进行准确评价,受到前端采集器的尺寸结构和视频载体的结构双重影响,国内主流视频检测设备还未具备多摄像头检测能力,三维立体还需进一步开发,精确测量还未精确到毫米级别以下。
4)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在难以达到或者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采集得到的图像难以满足分析,后期对图像进行对比增强,改进图像细节等发面还未具备。
5)实时自动分析。目前视频检测技术的图像自动分析还未具备,图像的建模及运算算法都处于初步研究状态中。
国外核电发达国家视频检测技术开发早,技术成熟发达,已研制出应用各种检验对象的专用视频检测设备,如专用于检测CANDU堆型内的上部Feeder管的英国OC-Robotics研制的SAFIRE,见图1所示,具备32个电动马达的蛇形机械臂,前端搭载摄像头,在狭窄的支撑架中检测各部件的完整性。
图1 SAFIRE
法国AREVA的HawkEYE如图2所示,西班牙TECNATOM的浮游视频检测设备如图3所示,美国Westinghouse的DUIT视频检验设备如图4所示,专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水下视频检测。
图2 HawkEYE 图3 浮游装置 图4 DUIT
俄罗斯DIAKONT的PRV-Robotics如图6所示,瑞典Ahlberg的Four-Faces-Fuels检测设备如图7所示,用于检查核一级设备,在摄像头及载体上的研制已达到成熟。
图5 PRV-Robotics 图6 Four-Faces-Fuels
国外核电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视频检运载体呈现多样性,在耐辐照、水下密封、辐照照明系统及后期分析处理等方面层层递进,功能性及可靠性已产品化,并逐步向新兴核电市场拓进。
3 核电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因视频检测技术的直观性、可靠性及易操作性,视频检测技术广泛应用核电站内,从微型的阀门管道至体积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从常规岛到高辐射剂量区域,是核电“外科医生”无损检测人员的重要工具,视频检测技术已成为核电站安全保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测手段,随着我国核电机组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运行年限的增加,视频检测项目几何级别增长,核电视频检测技术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的扩大。随着应用的场合扩大,运行年限的增加,缺陷的产生几率增加。周期性役检的检验范围以及自主检查范围增加也将导致视频检测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
2)设备载体多样化。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衍生出更专一,更多样化的检测设备,从水下浮游设备至狭小空间运动的蛇形机械臂,从高剂量环境的耐辐照设备至容器底部的多轴悬吊式检测设备,从低照度环境的搭载照明系统的多功能PTZ摄像头系统至精度极高的柔性机械臂。
3)高清视频技术的普及。与以往的模拟信号技术不同,高清视频技术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分辨率比传统的模拟视频技术更高,细节更丰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载体的自动化与仿真模拟的自动化更进一步结合。
4)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方法的应用。对微小尺寸的快速精确测量,在核电领域,尤其是核一级设备无损检测中亟需应用。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短缺尤为明显,市场需求也极其强烈。
5)缺陷自动识别及分析。缺陷识别和自动分析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在核电视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是识别的精确度满足不了分析软件的要求,而图像的分辨率则是影响识别精确度的主要因素,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分辨率已提升至1080P,识别精确度的提高,图像分析运算算法的进一步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自动识别及分析技术能广泛应用,甚至能达到检测人员的分析水平。
6)高速视频检测技术。对高速转运的燃料组件的视频检测还处于初期阶段,远未达到在高速运动中精确测量的程度,且燃料组件环境中单相及双相热水流产生的热扰流及辐射噪点问题亦是一个难点,高速视频检测技术也是需待加强的一面。
7)360度全景视频技术。环视成像技术,360度实时视频检测,对检验对象实施更全面,更直观的检测,适合于狭窄,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更未应用至核电领域,尚属空白。
8)光场视频技术、立体视频技术等先进的视频技术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未应用至工程阶段,但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上述方面大部分还属于实际应用初级阶段,从核电站在役检查来看,需着重发展高清和耐辐照视频技术,集中了高清和耐辐照两种特点的视频技术适合燃料组件、控制棒及二次中子源棒等燃料相关、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及外侧、反应堆吊篮及堆芯等高辐照剂量、检验人员不可达区域或对象,且是核电站最重要的部件。从应用环境和检测要求,对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图7所示。耐辐照能力中的累积剂量至少达到105 Grays以上,高清分辨率满足720P的标准,达到25米水下密封, 辅助照明1米内达到1000Lux,具备Pan & Tilt功能,长时间工作保证功能正常的稳定性。
图7 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特点
Ahlberg公司(如图8所示)和MIRION公司(如图9所示)的耐辐照高清视频技术已发展多年,理论,设备,检验方法。应用于燃料转运、储存等过程监控,堆芯相关组件,如吊篮、筒体、围板、构件等。
图8 Ahlberg耐辐照摄像头 图9 MIRION耐辐照摄像头
目前国内仅有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研制出一套应用于观察水下堆芯卸/装料期间的燃料组件外观,图10所示,因其功能单一,还未大规模应用其他视频检测项目。
图10 耐辐照视频系统
国内尚未完全掌握高清耐辐照视频技术的核心,可喜的是已对该技术储备多年,针对该技术进行立项研究不在少数,在未来的三年内,国内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可以期待的。
4 总结与讨论
随着世界核电及中国核电的蓬勃发展,市场日益拓展,其核电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核电无损检测则是核电安全最重要的保证,作为最直观和最普遍应用的视频检测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视频技术及其新的功能的应用带来的检测能力升级更能保障核电安全,为核电安全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在核电行业追求安全稳定的大前提下,推动视频检测技术发展正是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检测行业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核电全球全面出击的背景下,国外核电技术也进一步走进中国核电市场,随之引入新的视频检测技术,对中国视频检测技术领域产生冲击,带来竞争,让中国的视频检测技术呈现多方角逐的混战局面,然而对视频检测技术领域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革新时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视频检测技术将是飞速发展的时期,技术将日新月异,针对视频技术的相关标准也相应的提高技术指标,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SME 2005版[Z].
东汽是如何在灾后的重建中进行转型的?同时,在产品和产业布局中,它又有哪些新的变化?为此,《能源》杂志对东汽总经理张文峰进行了专访。
结构性调整
《能源》:与过去相比,东汽异地重建之后,不仅厂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在内部的产业结构中是不是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张文峰:中国的国有企业,包括我们东汽,通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引进、消化、吸收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面临的是创新的问题,目前我们建立了很多产品创新的实验室,包括燃机压气机实验台、6兆瓦大功率风机试验台等。此前,东汽按照公司“十二五”目标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规划了产业,重点是在做好、做精“火电、燃机、核电、风电”四大基础板块的基础上,培育新的支撑点,其中包括工业透平及电站服务两大辅助成长性板块。
随着近几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东汽在产业构成上也有明显变化。以2013年为例,火电项目约占东汽销售收入的46%,风电约占31%,燃机约占8%,核电约占8%。工业透平小汽轮机主要针对化工、电站的余热利用,也占到了销售份额的4%。
《能源》:我们听说东汽有“四大发明”,主要是什么,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张文峰:面对当前整体的经济形势,针对火电,我们正在研究大型清洁、高效的产品。说发明,谈不上,更多的还是一种创新。主要是针对66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我们的新机型。从而更多的提高经济性能、降低热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是万州的超高压机组,技术上采取了节流配汽的方式,每度电的热耗预计可以降低100到200千焦。我们在浙江能源的百万千瓦机组也采用了此技术,其中高压缸的效率预计可以提高2-3%以上。另外,我们与华润电力合作的66万千瓦的项目,对结构进行改造创新,其中筒型缸8年才需要一次大修。与华能合作的66万千瓦二次再热项目,对温度和压力都有要求,预计发一度电的热耗降低200千焦。目前,机组的设计评审已经完成。
这四个项目,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我们机组的经济性。为了这些项目,我们在设计部门采取了项目设计总师制,由设计处的资深专家担任整个设计的总负责人,从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把关。按照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着力提升机组的经济型和可靠性。
依托技术打破垄断
《能源》:我们知道,燃气轮机在东汽的业务板块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份量,目前在燃气轮机领域东汽有怎样的突破?当前汽轮机市场是一个怎样的现状。
张文峰:在东汽的技术进步创新项目中,燃机研发是重中之重。燃机,我们前期是和三菱合作,现在在手和执行完的订单有50多台,其中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7%,在东汽我们建立了压气机试验台,燃烧器试验台、高温长寿命叶片实验室。5万千瓦的燃机设计已经完成,目标是2015年底出产首台样机。目前,东汽正积极争取国家燃机重大专项,我们已经和中电国际签订了5万千瓦燃机的试验应用协议,从我们进行设计、试验到生产,最终在中电国际进行应用。这对于走出国外技术垄断是有很大作用的。
目前,我们这几家企业燃机生产的高温部件都是依赖进口,人家赚取的不仅是是首台机组的钱,以后机组的维修他们还要赚钱,所以跟中电国际的项目,将使我们真正掌握燃机的核心技术,从而对打破国外垄断也有好处。
《能源》:东汽作为国内核电设备的重要供应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对于东汽而言是否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张文峰:核电方面,随着市场的逐步回升,给东汽带来了新的机遇。2011年“3.11”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核电审批的三个项目(石岛湾项目、福清项目、徐大堡项目)均被东汽收入囊中。作为国内最先具有百万核电机组制造能力和业绩的汽轮机制造企业,东汽率先实现了核电机组的批量化生产,目前已制造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第三代170万千瓦等级核电汽轮机。
2012年11月,公司在国家第三代核电压水堆示范工程——山东石岛湾CAP1400项目中中标,这是国内首台自主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项目,标志着东汽在核电自主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国内取得领先地位。目前,正在加快对CAP1400核电汽轮机的研发,已成功突破了核电低压焊接转子、高中压焊接转子、1828mm超长末级叶片等关键技术。
《能源》:尽管目前的风电市场陷入低谷,但风电作为新兴能源的一种发展方向,东汽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
张文峰:东汽始终把发展风电产业作为企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从2004年与德国Repower公司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东汽已具备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整机装配、调试和后续服务能力。东汽凭借多年风电机组生产经验,瞄准海上风机市场,从2009年开始进行5.5兆瓦海上风机的设计和研发,2010年,东汽又开始规划6兆瓦大型风机试验平台的设计,历时一年完成试验台建设,为进行大功率海上风机厂内试验创造了条件。
针对风机市场,东汽近期还开发了1.5兆瓦、2兆瓦及3兆瓦的弱风型、高原型机组。这几种机型专门针对云贵川等弱风地区,需求量高,未来市场前景很大。目前,1.5兆瓦、2兆瓦及3兆瓦弱风型机组已经完成设计,得到了批量的订单,并开始批量生产。
“双反”促光伏产业整合发展
对于光伏产业来说,2012年可以说是“双反”的一年。
光伏“双反”战火首先由美国挑起。2011年末,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经过一年的拉锯,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一天之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告称,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之后又宣布启动反倾销调查。至此,欧盟不顾中方努力斡旋,紧随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举起“双反”大棒。此后,印度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
被动挨打并不好受。在遭遇“双反”的同时,国内光伏业界呼吁反制之声高昂。2012年7月,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立案和反倾销调查,同时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此项调查是应国内10多家光伏企业的申请进行的。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最高峰时期,正是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时期,在与中国的光伏贸易中,美国获得了相当的利益,我们赚取的只是小部分利润。所以,单纯从经济角度说,美国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是获利的,实在没有理由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
“‘双反’是一把双刃剑,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美国‘双反’将影响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而对美国、韩国多晶硅‘双反’伤害最大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孟宪淦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愈演愈烈的“双反”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光伏产业整合调整。“过去光伏产品90%的市场在国外,这是很危险的,国外一有风吹草动我国光伏产业就得‘感冒’。在‘双反’之后,国家大力开发国内安装市场,目前有一些光伏企业国内销售部分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一半左右,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光伏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竞争的加剧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产业整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将使整个产业更加健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从某种角度上看,‘双反’有其正面意义。因为它使得供大于求的泡沫提前爆破了。如果没有‘双反’,很多行业问题会继续发酵,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后果会比现在严重得多。随着供求关系逐步趋向平衡,以及国内市场的拉动,预计2013年年底,中国光伏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3M中国及香港工业产品事业部资深副总裁徐继伟表示。
风电产业在平静中看到希望
2012年,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一,成绩斐然,但是对于国内风电制造产业来说,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
“2012年是风电产业的‘寒冬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姚小芹表示,“华锐、金风等巨头出现了亏损,行业质量问题还没有解决,‘弃风’问题还很严重,这些都让风电产业难以轻装发展。”
2012年11月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以“从量变到质变――风能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主题。“这个‘质变’首先应该是质量变。”姚小芹表示,“其实2012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并不比2011年少,大概还会有30%的上升,为什么龙头企业却出现亏损?一方面是恶性价格竞争,让风机制造企业的利润率降低到一个难以承受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质量问题,前几年大量装机,有些企业仅维护团队就有1000多人,利润都被维护费用抵消了。南美等新兴市场客户愿意购买中国的风机,国内企业不敢卖,为什么?因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够自信,卖一台风机的利润还不够派人维护一次的费用。”
“风电产业要从量变到质变,并网问题也必须解决。”姚小芹说,“现在北方的一些风电场不盈利,因为‘弃风’太多,发出的电卖不出去。但是南方发达地区的风电场并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南方电力供不应求,所以南方的风电场没有亏损的。风电行业要发展,首先得让风电场有钱赚,风机才有市场,所以并网困境、弃风问题必须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表示,地方和企业对风电的发展要进一步回归理性,不要追求机组的单机容量,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批量,要做好样机检测,处理好质量安全效益的关系。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并网率的提高,风电机组价格的逐步下降,风电市场的逐步扩展,将使风电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未来,我国乃至世界风电产业将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不能指望风电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应该充分认识、冷静对待和解决发展当中的问题,让路走得更踏实更稳健”。
“2012年的风电行业一片平静,但希望就在前面。近日,国家发改委密集核准了4个风电项目,规模累计达680.8万千瓦,总投资额超570亿元,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姚小芹告诫制造企业,“质量是第一重要的。事实已经证明,在风电这个行业,大企业、走得快的企业并不一定能继续走下去,市场前景虽然广阔,但质量才是继续走下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核电重启 安全第一
2012年的核电重启,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2011年3月,受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我国宣布暂停核电项目审批。2011年年末,在经过9个多月完成对全国41台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3台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的综合安全检查之后,业内便开始对核电重启有所预期,因为无论国内国外,都明白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从2011年10月开始,不时有核电将要重启的消息见诸报端,然而事实上都是“有风无雨”。
2012年10月,国务院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意味着停摆了近20个月的中国核电项目终于全面重启。业内人士认为,两个规划的出台为未来5~10年中国核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中国将稳妥恢复核电正常建设,并首次明确内陆地区不安排核电项目。据报道,重启之后我国首个获准开建的核电项目――山东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近日开工。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广核在核燃料、新能源等板块获得了重大突破,核电站数字化仪控、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走出去”均取得积极进展,创造了中企走出去“八个最”: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英国核电项目、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湖山铀矿、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中国在爱尔兰投资最大的企业、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埃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以及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
“目前中广核国际业务已分布在2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20%。”谭建生介绍。
互利共赢开发海外铀资源
为响应我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三个三分之一”的资源保障策略,中广核近年在海外铀资源开发方面收获颇丰。
中广核与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简称“哈原工”)共同开发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伊尔科利铀矿和北部的谢米兹拜伊铀矿。2016年12 月,中广核与哈原工合资建设的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正式开工,推动了哈萨克斯坦核燃料产业向上游的升级,也为中国带来至少2万吨金属铀的资源储备。
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志平表示,“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是哈原工和中广核实现具备燃料组件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突破,堪称中国‘一带一路’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的标志性项目。”
“目前合资组件厂主要进行设备采购,以及相关生产准备,预计在2019年底项目能够建成投产。”余志平告诉本报记者,“第一期规模是200吨铀,主要面向中广核国内外市场。中广核和哈原工正在积极谋划第三方市场。哈萨克斯坦本身也规划建核电站,这个组件厂也取得了哈萨克斯坦规划建设中核电站燃料的优先供应权,未来运行方面会有很好的安排。”
就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余志平介绍,该项目已于2016年12月31日生产出第一桶铀,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湖山铀矿项目建设期间可提供约 6000个就业岗位,生产期间可提供1600个就业岗位,并使纳米比亚出口增长约20%,GDP增长约5%,有望使纳米比亚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铀生产国和出口国。
据了解,结合{米比亚工业基础薄弱、所需技能不足的实际,中广核一方面引入了五家中国企业参与建矿,另一方面,投入2亿多纳元用于当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以本地化作为实现国际化。
“湖山矿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建设’方针,成本、进度控制良好,成功开创了投资、建设和经营的 ‘湖山模式’。”余志平说。
海外新能源在运装机超900万千瓦
作为中广核重要的产业板块,新能源业务覆盖风电、太阳能、水电、气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及燃料电池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
2015年11月,中广核通过国际竞购,收购了马来西亚埃德拉全球能源公司下属的电力项目,拿下埃德拉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5国的13个电力项目,控股在运装机容量662万千瓦。13个项目分布在马来西亚、埃及、孟加拉、阿联酋、巴基斯坦五国,以天然气发电为主。埃德拉项目的收购,使中广核成为埃及、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商,马来西亚第二大独立发电商,也是中国在海外装机容量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
在欧洲市场,中广核已经崭露头角。“2014年6月,中广核在法国成立了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经过四年多发展,该公司目前已成为欧洲第七大新能源运营商。” 谭建生介绍,“中广核目前拥有比利时最大的陆上风电场项目,并成功中标法国及欧洲范围内首个漂浮海上风电项目――格鲁瓦项目,这也是中企首次进入漂浮海上风电领域。2016年12月,中广核收购了爱尔兰杜凡风电项目,这是中国企业迄今在爱尔兰最大的投资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坚在会上表示,中广核的海外新能源业务覆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控股在运装机容量超过900万千瓦,占中广核新能源业务装机总量的比例约40%。
今年3月,中广核正式获得马六甲224万千瓦燃气联合循环项目开发权,该项目将引进全球最高科技和最高效率的“H级”联合循环燃气机组。“该项目是中广核收购马来西亚埃德拉项目后,获得开发权的首个新项目,是中广核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信心和实力的再次展现。”
自主装备拓展国际市场前景可期
在核电装备和非核动力核技术产业方面,中广核势如破竹。
谭建生介绍,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今年3月初成功向印尼出口了一套工业用电子加速器及X射线辐照系统,这是印尼国内首台配有X射线转换系统的工业用电子加速器系统。
2016年,中广核技还实现向美国出口电子加速器“零的突破”,成为国内首家打入欧美市场的加速器制造商。此外,中广核技在印度非动力核技术市场的占有率也排名第一。目前,中广核技已进入美国、印度、泰国、韩国、巴基斯坦、巴西、印尼等7个国家,累计出口18套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