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25-0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继承并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时展下,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汉语言文化学习的热潮给其发展带了机遇,抓紧研究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相关内容刻不容缓。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建议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概述

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是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幼儿时期就给予他唐诗宋词的熏陶,这实际上就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最初阶段。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实践者,在潜移默化之中都要接受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熏陶。虽然在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被单独列为独立的语文学科,但这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文化层次上的需求,要想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深刻内容,还需要每一个汉语言文学学习者的共同努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统计研究显示汉语的学习人数一直处于世界的第一位,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了汉语言文学的科目,这无疑给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开创了新的局面。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内容都已经走向世界,被世人所认知推崇,如中国的文化、哲学、科技、艺术等等。这一方面是中国与世界额度交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也是各国汉语言文学学者的共同努力,这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额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无论是中华文化自身内部的发展要求,还是国际上对汉语言文化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繁荣,还是对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体系当中,可以考虑将我国丰富文学遗产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化,融入到教材当中,不仅仅局限于那些教材以内的文学内容,还应能够进行拓展和独立的思考,形成丰富的汉语言文学学习体系,以此来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和内涵继承并发扬。本文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策略给予以下建议。

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策略建议

1.增强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其性格和观念也都不同,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个性的反应,例如对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自己认为重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享,这当然可以是突发奇想,通过分享增进自己的见解。

2.著作的大量阅读。汉语言文学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源自具有较高文化积累的作家手中,作家将自己的表达融入著作中,这同时对著作的阅读者来说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阅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文学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对阅读作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经典著作的阅读教师要先对其进行筛选,保证作品同学生的文化、年龄相匹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吸收作品中的净化,深刻的额感受到我国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语文课本变为读本。对话关系普遍存在于汉语言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例如,学生在与教师、在与课文、在与同学进行对话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后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中的分享体现出大多数学生共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再进行解答会有很好的针对性,能够把学生的阅读情况真实清晰的反映出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

4.激励学生表达口语。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所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机会,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例如在早读结束之前开展“我是小记者”的活动,让学生把前一天晚上所了解的新闻进行叙述,不辅助书面上的记录内容,而是把自己了解到的新闻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述,学生一方面能够对国家大事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的热潮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无论怎样,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需要较大的时间投入,掌握优秀的学习策略是成功学好汉语言文学的关键。本文在综合分析汉语言文学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参考。相信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逐渐增大,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2

汉语言文学对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语言的基础与文化的精髓,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为初中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其次,汉语言文学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各种文学魅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让初中生学会感悟人生,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最后,汉语言文学包含了我国各种历史文化,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加强初中生对祖国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祖国的喜爱之情,让初中生每每提到祖国时,内心就会涌起一股自豪感。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对初中生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初中老师必须重视并做好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探索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点

语言是初中生学习的必要内容,也是保证初中生生活与学习的基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学涵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的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一,加强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具体而言,就是指让初中生积累丰富的谚语、歇后语以及词汇等等;第二,加强学生语言形式的积累,语言形式积累是指让初中生多背诵一些好的句型、段落以及短语等,比如,一些较典型的总分结构,一些较好的顶针句等等;第三,加强学生语言范例的积累,语言范例积累是指,老师让学生在日常学生与阅读中,将一些优美的文章收集起来,并将其背诵下来;第四,加强学生语言形象的积累,老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对一些名著内容与名著人物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语言,不能只认识语言,还要学会应用语言。老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为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

(二)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需要老师注意,即课堂主体问题。老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质量。

(三)合理使用教学工具

很多老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仍采用语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点,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的气氛也不够生动。老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使用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比如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老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对学生进行图片教学、视频教学以及音频教学。特别是音频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声音来感受语言,感悟情感。案例:某初中语文老师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果,在《背影》这一课中,首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了《背影》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介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后,老师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文章的朗读音频,听完音频后老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主动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课文。一节课下来后,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且对文章的了解,对情感的感悟也非常的到位。

篇3

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目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要发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原因并且努力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为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应该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度,这样才能纠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学成果才会显著。

一、汉语言文学简介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人们通过学习汉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灿烂而悠久的文化。从现代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不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大多看重物质生活,享受着金钱给人带来的愉悦。就这样,人们认为汉语言没有理工科的实用性,渐渐地忽视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这种社会大氛围下的影响,学校也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有所忽略,减少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经费,在培养汉语言文学老师这一方面越来越松懈,这些都致使学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一直提不上去。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学校放松对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的培养,教师对自身素质和专业性的松懈,导致汉语言文学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老师们减少在相关学科上的钻研,自身学习的不够使得教学能力不高,学校整体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低下。

(三)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这不具有创意,而且教学模式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常常不够灵活,这跟实际的教学需要不相适应。除此之外,现在许多青年教师习惯于借助多媒体工具实时教学,但是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较为枯燥难懂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十分活跃,他们认为像汉语言文学这样的学科是一些比较陈旧落后的东西。因此,他们对待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提不起精神,不感兴趣。

三、新形势下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首先,校方在选聘教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时,要提高用人标准,严格筛选,这样才能选出素质与能力较高的老师。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进修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必要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考试或比赛,对老师近期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并评出有进步的教师。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进行学校之间的教学沟通与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学校领导要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

既然学校领导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不重视,认为这门学科对学校的发展没用,把精力都放在实用性的理工科上。那么,学校领导就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汉语言文学科研小组,专门致力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环境并停止汉语言文学教学老师手中的其他行政事务,让他们一心投入与相关教学工作,不受干扰。

(三)革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

教师以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寻求改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不断开创出新颖而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通过引导和启发,挖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又比如组织学习小组,让同学们在交流之中获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其中感受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要意识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另外,汉语言文学的确是比较传统而枯燥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尽量将低沉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一些,调动他们的创造性。把本来枯燥而且难懂的学科变得通俗易懂,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这门学科。

(五)完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

现在各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设置不太科学,课程安排得过于繁杂,紧凑,学生学起来广而不精。因此,学校要让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科学与合理,规范相关体系。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应该与之相辅相成,融入时代潮流,而不应该一味地停留在过去。总之,社会各方都有责任与义务,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提供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如此一来,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挥它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渊源流传。

【参考文献】

[1]江艳丽.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核心代表。民族文化的不断变迁影响着其语言的发展以及其语言的表达。语言是表达一个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形式,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特有的魅力,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人们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思维形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人们也可以抓住其语言表达的核心内容,更能掌握学习这门语言的核心方法。

韩国文化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所以两国在文化上也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由于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以及宗教方式的不同,造成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语言表达习惯各异。如果在平常学习韩语的过程中仍然使用汉语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那么就会造成一些笑话和学习上的困难。韩国人在语言表达上都非常含蓄,很多时候会避免直接问问题,以免引起对方尴尬。所以如果中国学生在学习韩语时没有注意到韩国文化中的习惯,仅仅是按照语法和字面意思理解的话,则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只学习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学习过程是非常枯燥的。渗透文化教育会使语言学习增添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高校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校韩语教师韩国文化知识有所欠缺

高校韩语教学中,大部分课程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者,教师是一堂韩语课的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在提升韩语语言水平的同时,能更加广泛地学习韩国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部分韩语老师没有真正在韩国生活和学习过,缺乏一定的韩国文化熏陶,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地教授文化方面的知识。

2.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目前的高校韩语教学中,教师还是以讲述语言理论知识为主。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韩语的词汇和语法,并不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和韩国文化知识的渗透。这样使学生渐渐对韩语学习失去兴趣。

三、高校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1.提升韩语教师的韩国文化知识素养

榱嗽黾雍屯乜斫淌Φ暮国文化知识涉猎深度和广度,在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将韩语教师送到韩国培训,也可以聘请韩国本土的教师来中国上课,在资金缺少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韩语教师参加有关韩国文化的集体培训,可以聘请资深的韩国文化讲师来讲解韩国文化,这样韩语教师对韩国文化的理解会更透彻,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关于韩国文化方面的知识。

2.改变教学模式

要从渗透文化教育的环节来改变高校传统的韩语教学模式。教师教授学生语音、单词和语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韩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样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韩语词汇和语法。同时,文化方面的讲解要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文化渗透教育对高校韩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丰富韩语课堂,让教师的韩语教学不再单调乏味,也让学生在学习韩国文化的过程中,理解韩语的表达习惯,有助于掌握韩语词汇和语法,从而增强学生的韩语理解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5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就业率很高的专业,而且待遇丰厚,但是现阶段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应用性不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为理论知识,所学知识和将来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或者行政单位工作并没有多大联系。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人才的培养中心有偏差。现阶段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人才培养中心偏差问题,仍以人文理论知识为主,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名家作品、写作特点及艺术成就等固化的理论知识,至于怎样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用或写作却没有重点讲解。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虽然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文化知识,但却无法灵活应用,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一个缺陷。(2)考核制度和形式不够完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考核制度和形式不够完善的问题,考核过于死板,考试题目多是概念性知识,缺少创新类题目,学生只要用心去背就能得高分,这种学习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很难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3)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认同感不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对本专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认识的深度不够,因此也就很难产生兴趣和认同感了。虽然有很多学生高考报考时会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但这种情况很多都是因为这个专业就业率高、待遇丰厚,并不是因为本身喜欢汉语言文学专业。再加上教师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毕业,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可以顺利毕业,但文化素养并不高。

二、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

首先,汉语言文学具有丰富的汉语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将中国语言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培养学生的语言与协调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教师教学效果;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可以应用到其他专业或社会行业中,因此,专业知识涉及范围较广,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多、实践内容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

篇6

前言: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项教育项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然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课程教育存在理念不清,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要切实分析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将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研究探索,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新发展。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发展目标与现实意义

(1)发展目标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发展需要教育的创新作为发展基石,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性管理体系,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实践。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一方面是为了树立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量的创新性人才作为教育创新的人才支撑。其次,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学校管理者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陈旧的管理模式。

(2)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利益驱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备受学生的追捧,选择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越来越少,除此之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被高度重视,各跨国公司对员工英语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对汉语言水平并没有要求,大部分人未在汉语言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忽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而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工作更为引起人们的关注。

除此之外,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意义还在于巩固汉语言文学在国际教育上的地位,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文化之一,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我们应抓住经济全球化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的契机,将创新作为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心进行改革和实践,大力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开阔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空间,将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推向国际。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与其他专业相比来说,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创新性人才的缺失的问题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发展,还阻碍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进行,急需整改。以下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1)课程教育存在理念理解不清的问题

教师对汉语言教育创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和体会,存在对创新型的课程教育存在理念理解不清的现象,有大一部分老师不能准确的把握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方向与核心,因此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执行力并不是很高,我国各高校应不断深入课程改革,深化教育理念,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有实质性的进展。

(2)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使得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难以展开,所以,想要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结构,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课程安排管理体系,实现课程优化安排,全面把握课程结构安排与创新工作的关系,提高课程安排为整体发展带来的效益,为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3)专业教师教学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者与实施者便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效率。不少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教育思想较为落后,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学策略较为单一,影响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十分关键。

三、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的创新策略

(1)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

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十分重要。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氛围,便于将汉语言文学与创新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

构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平台是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独特新颖的想法的传播,大大调动了师生创新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

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实践是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有力措施之一。创新的意识与思维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我们要重视师生的创新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执行力。

(4)完善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提供条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力量,我们要加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基础建设,加大硬件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发展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质量,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总结:创新,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经济全球化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创新,一方面是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式,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这个层面来说,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工作又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通过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分析研究,其重要性跃然纸上,我们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将创新作为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心进行改革和实践,大力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实践,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体系,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魅力推向世界。(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蓓.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2,21:254.

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7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在教学内容及教育体制上相对比较固定的专业,面对教育体制的转型与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挖掘出更加可行的办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教育变革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学有着非常悠久和长远的教学历史和良好的教学传统文化,是一门专门培养专业性汉语言人才的学科。随着科学的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前进,由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特有的性质,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逐渐降低,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就I率逐年递减,就业压力巨大。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成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使自己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技术类专业的人才相对企业来讲是非常抢手的,比如建筑业、机械业、化工业、医学界等,此类专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深得各大企业的欢心。而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素,对于各大企业来说,不是很乐观。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他理工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一切都是按数据来证明,而汉语言文学学科没有专业知识很强的定义,在社会上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出自身价值,只是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而存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只能称为没有固定职业的特殊专业。但是,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存在于各类学科之中,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体现,这就要看从怎样的角度去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相对的隐性价值的特点,不能把此专业和其他理工类专业做比较。理工类是直接能对企业产生经济影响,把自身的价值快速地显现出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的过程是漫长的,不能直接把自身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因此,不能把其专业与理工类专业相提并论。

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在人文社科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汉语言文学通过人文精神作为最直观的传输媒介,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增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具有极大的中外优秀文化经验和遗产,主要包括人类生存的含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团体、对个人及其余人员的认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跟别的专业不同,没有一个确定的职业方向及定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主张关注学习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虽然说汉语言文学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办法直接去比较和评价的,这就造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人员从业时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人员想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充分地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过程。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重要性

起先,想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在企业和各个行业的人事选拔当中,汉语言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较好的语言叙述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人事的选拔当中展现,主要表现在人的基本素质当中。只有顺应了社会的这一需求,学习中培养和提升人的全面性和高素质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然后,素质教育的一步一步充实也就要求我们要连续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出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全方位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性实力,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从教育理论方面和现实行动实践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把专业人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步入社会从业大潮创造基础。汉语言文学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老师、文案秘书、采编人员等工作,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学科单位工作,也有一些从事经济金融、建筑地产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上也公布了一些汉语言文学就业相关的职业,这就充分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所以,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应用性知识,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4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4.1 汉语言文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性文学能力的学科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已经得到了相对辉煌的成就,给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文化领域内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能成为社会的职业类型,因为它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此专业的人才在求职路上受阻。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达到学有所用,把自己的价值给体现出来,如今,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课程,如文秘学、国际汉语、新闻传播学等,这样的举措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求职的顺利奠定了基础。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所有专业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低的,这也说明了此专业的就业形势的紧张,高校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4.2 专业内容缺乏实践性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是此学科的宗旨。然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使得此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实际运用中无从下手,这也造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中就业率低的事实。

4.3 从就业的方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远远低于同是从事文学类学科的专业,如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等。面对如此的就业劣势局面,高校汉Z言文学专业的有关人员不得不从就业的角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来考虑,把教学的内容同就业相结合,开展一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让学生走入到社会中去,从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

4.4 从学生深造的方面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现在如今,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我们不得不考虑下自身的原因。当今,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加大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即是否有全面稳固的专业知识。因此,面对当下的社会形势,为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掌握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把继续深造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有力保障。只有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专业性知识,不断地提高整体素质,能在就业紧张的浪潮中先露头角,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发挥出来,给自己乃至社会带来财富。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具备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是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随着就业压力浪潮的袭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们受到这个专业特殊性的影响颇大,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塑造当中,就必须科学地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把科学先进的教育资源与合理可行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达到更加优越的应用性效果,更好地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78.

篇8

从积极角度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升级与革新。例如,通过新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可听化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实现更为直观有效的课堂教学;此外,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还可实现跨时空教学、交流等诸多高效教学举措。从消极角度来看,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网络新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创新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从本质上看,网络语言规范性严重不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规范化语言应用产生了冲突。此外,网络文学也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经典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媒体虽然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多高效率的渠道,但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阻碍。上述种种影响都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形势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结合书中观点,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篇9

一、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的一门古老学科,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对我国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社会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规范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语言。

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一)教育理念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只限于知识的单向传输,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信息化时代对教学发展的需求以及多元化时代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化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地结合,自觉地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好的文笔、活跃的思维、高雅的气质以及丰富的内涵,可以胜任多样化的工作,比如编辑、创作、文学评论以及发展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等,就业面相当广泛。因此,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应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将机遇转变为优势。

(三)有利于知识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教育的宗旨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深刻影响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人们的精神取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加强了本科教育与人文教育。

三、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现状

(一)缺乏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动力

从我国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实施了信息化,但是仍旧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一些学校也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再加上缺乏政府对其的高度关注,所以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基地建设只是形成一种低层次的结合,并没有实现其根本效益,进而这种形式下的结合缺乏有效的动力,难以实现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紧密依存、互助互利、有机融合,从而制约了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良性运行机制的建设。

(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建设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从某种角度上讲,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也是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完善教育的过程。

(三)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存在很大的冲突,由于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的高度不协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学习,进而无法遵循教学规律的发展,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在当前这个知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协调发展,加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作为入手点,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构建汉语言文学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课程改革,拓宽获取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强化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管理上的柔性化,让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多,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比如当下的工学合作教育,这样可经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空白”艺术在汉语言文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安排、自由选择,加快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高效化、自主化、信息化、研究化,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三)优化师资力量,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要注重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资力度,聘用一些应用型的教师,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发展,面向全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既懂专业理论又拥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从而使人才的发展更贴近社会需求。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主动和时代接轨。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09-0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为我国培养优秀语文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的深入研究学习,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对我国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具有重要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我国的教学实际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老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缺乏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国在语文教育中应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联系,实现二者的对接。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为语文教育作出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研究,还能为语文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语文教育内容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基础,二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不高,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难以实现。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还能促进我国语文教师资源的丰富,进一步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巩固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

在我国的教育中,语文教育贯穿始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语文教育都是重点内容,只是在大学中对语文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变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因此,要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基础。

(二)语文教育中要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由于语文知识内容复杂,老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而教学,缺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忽视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语文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要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找到二者的相互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文学水平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增长见识。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搜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汉语言文学知识涉及比较少,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四)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语文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他们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综合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开展,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