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1: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分析的步骤,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TU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智能建筑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产物,通过建筑弱电系统增强建筑功能、提高管理水平、节约建筑运营能耗、保障建筑及人身安全、提升建筑内环境舒适度,上述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未来几十年的使用效果以及业主投资的回报。本文就暖通工程智能化(BA)系统方案编制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根据工程实际案例浅谈暖通工程智能化(BA)系统方案编制要点。
智能化(BA)系统编制依据。
任何方案的编制不可能凭空想象,脱离本专业实际情况和现有技术,唯有根据本专业设计及施工规范、国家标准图集,选用技术最先进的设备,经过统筹、优化、模拟来完善。
以下是我国现行的主要智能化(BA)系统编制依据。
招标书技术文件及本工程相关设计图纸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局域网总线标准 (IEEE802.3)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3-86)
中国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GBJ19-87)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J232-82)
《实用暖通空调设计手册》
楼控产品系统设计手册
二、智能化(BA)系统应达到目标。
任何方案的编制,首先必须明确该方案理论上应达到什么样目标,唯有目标明确,方可逐步实现实施。
下列是:智能化(BA)系统最基本的5个目标。
1. 创造舒适环境
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品质的人工环境。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自动地调节各种参数,使楼内环境始终处于舒适的条件下。建筑内的新风机及空调机组众多,如果采用人工或就地仪表调节,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首先,人不能灵敏地察觉出外部温度的变化,进而不能准确地把室内温度调节到理想的数值;再者,人不能保证时刻坚守岗位。
而楼宇自控系统却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这一功能:通过温度传感器随时把外部温度数值传送给楼宇自控系统,系统把这个温度同建筑内温度进行对比,如果温差符合要求则维持现有平衡,如果温差不符合要求则调节空调设备参数,使室内时刻保持理想的温湿度。
2. 保障设备安全
将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纳入楼宇机电设备自动管理系统(BMS)内,可实现对每一台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控并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各类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得到及时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如果建筑内的机电设备突然发生故障,将对建筑物运行带来不良后果。楼宇自控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这种局面的出现:
(1)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实时24小时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其中某台设备运行异常,立即发出报警信息,通知检修人员迅速检查,以防引起更大范围的设备故障;
(2)记录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时间达到规定的维修时间时,自动通知中央控制室,及时提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
(3)通过这些检测、报警和处理方式,使建筑物对机电设备突发故障具备有效的预防手段,以确保设备和财产安全。
(4)通过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诊断和记录,早期发现和排除故障,及时通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
BA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机电设备实现优化管理,达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优化物业管理,在合理的投资下尽量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与现代化的形象,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4. 为系统集成奠定基础
采用国际标准(ISO16484-5)开放型BACnet协议的BA产品,便于实现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间的互操作,为建筑物弱电系统集成及设备集成奠定基础。
三、明确智能化(BA)系统监控内容
因建筑结构、使用功能、设计理念、地理环境的不同,智能化(BA)系统监控内容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某项目的智能化(BA)系统监控内容
*****项目包括12栋、13栋、14栋、15栋、16栋和17栋楼,现对其所有中央空调机房实现智能化控制。其中,12、13、15、16和17栋楼都是相同配置的风冷冷水系统,其配置是:4台风冷螺杆冷水机组、3台冷冻水泵;14栋是水冷冷水系统,其配置是3台螺杆冷水机组、5台冷冻水泵、5台冷却水泵和3台冷却塔。设计要求: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却塔、电动水阀一一对应联锁运行,根据系统冷负荷变化,自动或手动控制冷水机组的投入运转台数(包括相应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开机程序:冷却塔、冷水机组进水电动水阀 ——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 —— 冷冻水泵 冷水机组,停机程序则相反。而冷冻水泵、冷却水泵亦可单独手动投入运转;各空调器、新风空调器、风机、冷却塔 等除设就地开关外,还在冷冻机房总控制室内设置开关及运行工作显示(消防用排烟、送风、加压风机等需受消防中心控制);各个系统的空调末端与对应的空调室外机连锁运行,根据系统的冷负荷变化即系统总回气管的压力变化,自动控制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投入运转台数及输出容量控制;各个系统的室内空调末端由设在区域内的遥控器(或线控器)根据室内使用人员的设定控制室内的温度;同时,室内末端还可接受设在总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器的远程控制,达到提前开机、监视末端运行工况的目的。在遥控器与集中控制器之间的协调上,设计建议:对于内部人员使用的区域,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室内遥控器后介入而享有优先控制权;在非工作时间,集中控制器享有优先控制权。对于公共区,集中控制器享有优先控制权。以达到灵活使用的同时加强系统的管理;各个系统的新风空调器由设在总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器进行远程统一控制。智能主要是对设备实现监测和控制功能,如下:
监测内容
冷水机组启停次数,累计运行时间,发出定时检修提示;
冷冻、冷却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
冷冻水回水流量检测;
冷水机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检测;
冷却水供,回水温度检测;
冷冻水供回水压力检测;
冷冻、冷却水泵前后压差检测。
控制内容
冷水机组启停及对应电动蝶阀的开关;
通过冷冻水的总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根据冷负荷决定冷冻机的启停组合及台数,以便达至最佳的节能状态;
根据冷却塔运行台数及运行方式控制相关电动蝶阀开关;
冷冻、冷却水泵的启停;
四、施工及主要操作工艺流程
本节应该作为整个方案的主要内容,主要阐述调试作业条件、调试周期、调试流程、主要操作工艺和注意事项,以及智能化(BA)群控系统配置清单、综合布线图、智能化(BA)系统监控点布置图等等。
1.调试作业条件
机电相关专业安装、调试完毕(包括电气专业、通风空调专业等)
现场人员配置:本次调试设备厂家将派遣多名专业调试工程师到现场指导调试,现场施工人员配合调试。
2.调试周期
楼宇自控系统计划调试周期为15天,其中接线4天,单体调试6天,功能调试5天。
3.调试流程图
此外,安装施工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安装操作工艺及其注意事项,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来进行施工。其安装工艺及事项主要包括:
DDC单体安装调试(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数字量输入测试 (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数字量输出测试 (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模拟量输入测试 (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模拟量输出测试(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DDC功能测试(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系统联调(操作工艺及注意事项略)。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nd prolonged CPR o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of CPR, 393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4 December were assigned into routine group(n=190) and super-long group(n=203), either receiving conventional CPR and prolonged CPR. The general data, such as sex, age, place of occurrence, the first witness and first heart rate, were collected in both groups. The treatment effect (time arrived at the scene, arrest time, recovery time, the dosage of epinephrine and the success rate), prognosis (survival rates at day 30 and hospital discharge) and eti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and dose of epinephrine in super-long group were (60.1±26.2) min and (16.3± 8.7) mg, higher than (25.1±8.2) min and (8.4±4.9) mg of routine group (P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diac arrest; Prognosis; Etiological analysis
心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也是急诊科救治中的棘手问题[1]。心搏骤停者经心肺复苏(CPR)后成功救治率和院存活率均较低,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2]。目前CPR的关注重点为影响CPR救治及预后的因素,当CPR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时即为超长CPR,通过超长CPR可成功挽救生命[3]。为提高CPR的救治效果,该研究2011年1月―2014年12月分析心搏骤停患者经常规CPR与超长CPR救治的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该院共救治的393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CPR程度分为常规组(190例)和超长组(203例),两组的性别比、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第一目击者及首次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男性129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为(65.5±18.4)岁;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内75例,院外115例;第一目击者:医务人员78例,非医务人员112例;首次心率:无脉电活动63例,心脏停搏108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19例。超长组:男性144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为(65.1±16.5)岁;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内66例,院外137例;第一目击者:医务人员60例,非医务人员143例;首次心率:无脉电活动61例,心脏停搏118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24例。
1.2 方法
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生地点、第一目击者及首次心率),回顾两组的CPR救治情况(到达现场的时间、停搏时间、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成功率)、预后(30 d存活率和出院存活率)及病因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间指标及肾上腺素用量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CPR的救治情况
两组到达现场时间和停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组的复苏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均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的预后情况
常规组救治成功的52例患者中出院存活14例、30 d存活12例,而超长组救治成功的20例患者中出院存活3例、30 d存活1例,超长组的出院存活率(1.5% vs. 7.4%, χ2=8.229,P=0.004)和30 d存活率(0.5% vs. 6.3%, χ2=10.287,P=0.001)均低于常规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的病因情况
两组的主要首要病因均为心血管疾病,常规组总体、成功救治及失败救治者中分别有48.42%、57.69%和44.93%的病因为心血管疾病,而超长组总体、成功救治及失败救治者中分别有60.59%、65.00%和60.11%的病因为心血管疾病,除个别病因为,其余均有分布,两组病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CPR是常用的急救手段,尽管在多个方面上取得了较好发展,但总体临床疗效不理想。影响急诊科CPR救治效果的因素较多,研究发现对部分心搏骤停者可通过适当增加CPR时间,达到救治效果[4]。该研究发现超长组的救治成功率较低,成功率为9.9%,与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如李海林等[5]的研究显示63例超长CPR的心搏骤停患者中仅9例救治成功。主要原因为接受超长CPR的患者脑组织、心肌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脏器发生不可逆性死亡[6]。雷淑芬等[7]的研究指出78例心搏骤停患者经超长CPR后的成功率为36.4%,高于该研究中的9.9%,考虑可能与其的复苏时间短有关,如其平均复苏时间为45 min,而该研究的平均复苏时间为60.1 min。尽管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有明显影响,但长时间的心脏按压仍不能恢复心电机械活动,故随着按压时间的推移,CPR救治成功率降低[8]。故在进行超长CPR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CPR措施,同时在救治过程中配合人工心肺机或心肺复苏机可提高CPR的救治效果[9]。
该研究随访成功救治CRP患者的预后情况,发现超长组的出院存活率和30 d存活率分别为1.5%和0.5%,均低于常规组,提示尽管通过超长CPR救治成功的患者由于心脑等脏器受缺血缺氧影响的较大,此外某些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基础性心脏病变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0]。对于心博骤停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无论常规组还是超长组,主要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与创伤性心博骤停者相比,非创伤性的预后一般较差,但该研究中不同病因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较少有关。研究指出心博骤停地点及第一目击均可影响CRP的效果[11],但该研究中两组的心博骤停地点及第一目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在超长CPR期间,需注意复苏过程中用药间隔不易过长,为提高药物浓度,应通过中心静脉通路给药,在反复除颤无效时应及时加用胺碘酮,密切关注心搏骤停的病因,减少影响CPR效果的因素。
综上所述,超长CPR的复苏时间长、肾上腺素用量多,但救治成功率较低且预后较差,可能与病情较严重有关,故应加强体检及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日常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 林庆明, 赵觯等.亚低温治疗心搏骤停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6): 616-621.
[2] 薛继可, 冷巧云, 高玉芝, 等.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1): 28-34.
[3] 程友林, 冯恩民,张爱云,等.超长复苏95分钟抢救心搏骤停成功1例[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26): 124.
[4] 叶爱华.Logistic回归分析在心肺复苏预后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4):77-78.
[5] 李海林,吕丹扬,许秀娟,等.超长心肺复苏63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4,26(8):607-608.
[6] 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15(12):80-81.
[7] 雷淑芬,洪溪屏,魏以新,等.超长心肺复苏78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20-21.
[8] 董燕妮, 侯水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与护理[J].中国处方药,2014,13(10):129-130.
[9] 鲁玉芬.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2(2):82-83.
【关键词】 细叶桉; 精油; 化学成分; 贵州; 代谢特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variational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 in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oil from two growing bases in Guizhou province.Methods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GC-MS analysis methods,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using relative reservation index,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area normalization.Results56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beta.-Pinene, camphene, beta.-Cymene, D-Limonene, L-pinocarveol, Borneol, alpha.-Terpineol and Globulol were predominant.Conclus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wo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are consistent, although the contents of each compound are different.
Key words: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mposition; Guizhou; Metabolic property; GCMS analysis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速生常绿阔叶树硬质材中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它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杯果木属(Angophora)、伞房属(Corymbra)和桉树属(Eucalyptus) 3个属树木的总称[1,2]。桉树属Eucalyptus植物作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在我国常将桉叶油用于中草药。桉叶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促渗和局部麻醉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咳嗽及皮肤疾病[3,4]。对桉叶油性质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5~7],但对于国内种植桉树叶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较欠缺[8]。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是种植于广西、贵州等地的速生丰产桉树品种。 在我们的文献调研中,尚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贵州种植地区的细叶桉精油化学成分。本研究通过相对保留指数值,报道贵州两个不同种植地区的细叶桉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代谢特征,为种植地的生产者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
1 器材
1.1 药材与试剂 样品1号源于从江县一个实验基地,20070810采收,海拔200~300 m;样品2号,采自六盘水市的一个种植基地, 20070725采收,海拔1 600~2 000 m。经鉴定为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C8-C17的直链完烃内标,乙醚,正己烷,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GCMS - QP2010(日本岛津),挥发油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与分析
2.1.1 挥发油的提取[5,7]将样品1号和样品2号各精确称量粉末50 g,分别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水适量,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适量乙醚浮于水上层。置电热套上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 h,至测定器中的油量不再增加。蒸馏完毕后,在冷凝管上端加少量乙醚冲洗冷凝管,待充分分层后,打开活塞放出刻度管的水,收取乙醚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用旋转蒸发仪在40℃蒸干,精密称定。
2.1.2 GC/MS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氦气(99.999%),恒流0.5 ml·min-1;色谱柱为FactorFourTM:Capillary column, VF-5ms -30 m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30℃。柱温采取程序升温,60℃保持4 min,10 ℃/min升至100 ℃,2 ℃/min再升至140 ℃,保持5 min,8 ℃/min升至230 ℃,保持15 min; 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 eV,电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检测定量为1.2 kV,质量扫描范围为10~500 amu,扫描速度1 000 amu s-1,扫描周期为0.5 s,分辨率为2500。
2.1.3 实验步骤 取挥发油1 μl,正己烷溶解。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检索Nist147标准质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谱图解析以及相对保留指数,确证挥发油中的各个化学成分[8,9]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中的各成分进行定量。
相对保留指数的计算:
IR=100Z+100tr(i)-tr(z)tr(z+1)-tr(z)
IR表示相对保留指数;Z和Z+1表示被测组分前后两个正构烷烃的碳数; tr(z), tr(z+1) 和tr(i)分别表示被测组分前后两个正构烷烃的碳数和被测组分的保留时间。见图1,表1。
表1 样品精叶油的成分及含量比较(略)
图1 两基地样品精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略)
3 结果
3.1 含量测定样品1号与样品2号精油的含量分别为4.27%和4.85%(鲜重),结果表明精油的含量变化不大。
3.2 挥发油化学成分细叶桉挥发油组分中,主要是萜类化合物。样品1号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是蒎烯(26.24%),樟脑萜(2.16%),百里香素 (4.54%),柠檬烯 (8.23%),小茴香醇(3.43%),松香芹醇(7.72%),龙脑(6.25%),α-松油醇(13.34%),蓝桉醇(5.47%)等。样品2号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是蒎烯(13.4%),樟脑萜(6.21%), 百里香素(2.54%),柠檬烯(10.53%),小茴香醇(4.57%),松香芹醇(10.50%),龙脑(5.25%), α-松油醇(18.28%),蓝桉醇(7.93%)等。样品桉叶油的成分及含量的比较见表1和图2。根据相对保留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个成分的相对保留指数见表1。
图2 两基地样品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比较(略)
由此表1和图2中可见,样品1号桉叶油和样品2号桉叶油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多,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桉叶油的95.81%和98.46%,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总精油含量的84.02%和84.87%,倍半萜分别占11.79%和13.61%。从图1中可见,两个样品精油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化学成分之间的含量相差很大。
4 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断①同种基因型的桉树挥发油组成大致相同;②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对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影响较大;③桉树叶挥发油中松油醇的含量很高,而松油醇是种用途广泛的物质,考虑到药效与含量的关系,要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松油醇,应该考虑桉树的种植季节;④八强峰是制定中药指纹图谱的重要依据,蒎烯、樟脑萜、百里香素、柠檬烯、小茴香醇、松香芹醇、龙脑、α-松油醇、蓝桉醇在桉叶油中的含量较高,建议作为桉叶油指纹图谱的标志性化合物;⑤细叶桉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与外界环境胁迫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生源合成途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K Cimanga, K Kambu, L Tona,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of some aromatic medicinal plants growing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J].J Ethnophamacol. 2002. 79:213.
[2] 刘玉明,李素芳,吴玉田.蓝桉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6):461.
[3] 吴青业,王 岩,周莉玲.不同来源桉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24.
[4] 罗嘉良,宋永芳. 3种桉叶油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1,3(3):79.
[5] 孙汉董,丁靖垲,丁立生,等.桉叶油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85,7(3):351.
[6] Li H, Madden JL.Analysis of leaf oils from a Eucalyptus species trial[J].Biochemical Systematicsand Ecology, 1995,23(2):167.
牙髓病与根尖周病为两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该病症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在临床上其主要以治疗根管为主,通过根管治疗,可有效的对患者根尖组织感染进行遏制,以免其出现再次感染情况,从而达到对牙髓病以及根尖周病的控制[1-2]。当患者长期不刷牙或是刷牙不彻底将会导致牙菌斑、牙结石的堆积,进而会造成牙体组织的龋坏[3-4]。为此,我院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了80例根管填充治疗的牙髓根尖患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营口市口腔医院就诊治疗的80例进行根管填充治疗的牙髓根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保证所有患者病情稳定且符合牙体牙髓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对此次实验完全知情并自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2)乳牙全部更换完毕者。(3)所有患者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对自身的症状可清楚表达并能独自完成问卷调查者。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口腔癌以及患有免疫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2)排除患有较为严重的心、脑等功能缺失者。(3)排除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0)运用传统根充糊剂治疗,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在(32.85±2.56)岁,最长病程60 d,最短病程7 d,平均病程在(45.71±6.12)d,其中患牙位置前磨牙15例,后磨牙25例,牙变类型主要包含牙髓炎12例,牙髓坏死10例,根尖周炎18例。观察组(n=40)运用Vitapex糊剂治疗,其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在(33.02±2.73)岁,最长病程58 d,最短病程9 d,平均病程在(42.05±5.74)d,其中患牙位置前磨牙17例,后磨牙23例,牙变类型主要包含牙髓炎13例,牙髓坏死7例,根尖周炎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该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保证所有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都采用X线进行检查,对牙尖周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根管长度、数目、弯曲度等,并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根充糊剂不同配制相应的制剂。对两组患者的牙周进行常规消毒清洗后进行开髓、拔髓并对根管进行冲洗消毒。
1.2.1 对照组
7 d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充糊剂对根管进行填充。糊剂成分主要由麝香草酚碘以及氧化锌所组成。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Vitapex糊剂填充,具体方法如下。(1)糊剂主要成分:主要由碘仿以及氢氧化钙所组成。(2)具体操作:对其根管部位进行Vitapex糊剂的使用,封5%的次氯酸钠棉捻在根部中保持大约30 min,需要注意若上了橡皮障后可直接运用5%的次氯酸钠进行冲洗且无须封。(3)在去除所封的次氯酸钠棉捻采用纸尖进行吸干,之后需要将根管挫的定位胶圈放在Vitapex的注射头部位,按照根时的测量,在Vitapex注射器中插入根管,并将其定位在胶圈的部位,逐渐的进行加压,使糊剂缓慢的挤在根尖处,且将注射器缓慢的抽提入内,边进行抽提边采取适度的加压从而挤出糊剂,若根管的中上部位出现黄色的糊剂溢出时,应当将注射器取出,运用棉球将多余的糊剂进行擦拭,髓腔底部需要将干棉球进行放置,在中间部位封氧化锌,采用X线对该部位进行观察。若X线上显示质量较好,可直接进行磷酸锌层封。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给予抗生素防感染治疗。(4)需要注意,在治疗后患者应当每3个月进行复查,且拍摄X线,对其根尖的形成状况仔细观察,若出现根尖炎症时,需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1.3 疗效标准
1.3.1 治疗有效率
在保证所有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牙周情况、咀嚼功能、疼痛感的评估来判定治疗有效率,具体标准如下: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牙周恢复完好,咀嚼功能正常,疼痛感消失。(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牙周无明显红肿,咀嚼功能基本正常,疼痛感基本消失。(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存在甚至恶化,牙周红肿,咀嚼困难,疼痛感强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疼痛程度评分
两组患者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3.3 患者治疗满意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其使用自拟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值设置一共为12分值。问卷评分如下:不满意(分数低于2分)、一般(分数>2分,≤4分)、满意(分数>6分)。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3.4 牙齿功能恢复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其中显效1 6例(4 0.0 0%),有效2 2例(5 5.0 0%),无效2例(5.00%),对照组为80.00%(32/40)、13例(32.50%)、19例(47.50%)、8例(20.00%)(χ2=10.286,P=0.001<0.05)。
2.2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7.50±3.40)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7.10±3.9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0,P=0.6262>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5.90±2.30)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4.00±1.50)分。经过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01>0.05)。
2.3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共有患者40例,其中满意患者有18例(45.00%)、一般患者有12例(30.00%)、不满意患者有10例(25.0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00%;观察组共有患者40例,其中满意患者有29例(72.50%)、一般患者有8例(20.00%)、不满意患者有3例(7.50%),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50%,经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χ2=11.251,P=0.001<0.05)。
2.4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对比,观察组共有患者40例,牙齿功能恢复时间(3.97±1.52)d,对照组共有患者40例,牙齿功能恢复时间(7.83±2.64)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014,P=0.001)。3 讨论牙髓病主要为牙髓组织出现的病变情况,其包含牙髓炎、牙髓坏死以及牙髓退变等病症,牙髓组织现处在牙体硬组织中,仅通过根尖孔以及副根管与外界相联系,在牙髓出现急性炎症时,其血管会发生充血、渗出物积聚等状况,从而使髓腔内的压力异常上升,造成神经受压,加大炎性渗出物的刺激,最终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感[5-6]。导致牙髓病病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概括为微生物感染、化学刺激和物理刺激[7-10]。牙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牙髓变性、牙髓坏死与坏疽。牙髓病患者急性期通常会表现出疼痛剧烈难忍,其特点是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还可出现持续性跳痛、放射痛,可扩散至耳颞部,与偏头痛相似,疾病发作使患者坐卧不安[11-1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牙髓病将会对患者的睡眠、工作和学习都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急性牙髓炎最有效的治疗是立即打开髓腔引流,使炎症产物和脓液流出,降低髓腔内压力,迅速缓解疼痛。为现今在国内外对该病症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根管治疗,在临床中其认为根管填充物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13-14]。只有采取根管填充才能对牙髓根尖周病的病情得到恢复和改善,根管填充在不刺激根尖周组织的基础上对病变起到了愈合作用,且能够长期保存并持续消毒,使患处功能得到基本恢复[15]。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069-03颈动脉粥样硬化多缺乏明显自觉症状,且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突然发生,往往造成重要脏器不可逆损害,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极为关键,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症,且高脂血症也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预防治疗中控制血脂尤为重要。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诱发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发作和心血管病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较其他他汀类药物疗效更为明显,且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剂量与调脂以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作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本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筛选,诊断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症。将本组患者随机抽样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即5 mg组(A组)、10 mg组(B组)、20 mg组(C组)。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8~73岁,平均(58.36±3.69)岁;B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7~75岁,平均(57.97±3.87)岁;C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72岁,平均(59.63±3.6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12周均未接受过他汀类或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治疗,均未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糖尿病、高血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疗方法
本研究3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组给予5 mg,晚餐后顿服;B组给予10 mg,晚餐后顿服;C组给予20 mg,晚餐后顿服。6个月为1疗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查血脂、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并观察记录其治疗前后变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1。
表1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x±s,mmol/L)
注:各组间相比,*P < 0.05,**P < 0.01;与A组相比,#P < 0.05,##P < 0.01;与B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组患者血脂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比较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总体疗效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经过观察,仅C组出现1例患者短期转氨酶轻度升高,2周后复查好转,3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3 讨论
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标志,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也反映了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征的疗效。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动脉硬化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脂血症,故而调节血脂对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关键,通过观察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7]。另外高脂血症还会导致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受损,致使血压升高,加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调节血脂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意义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是全合成单一对映异构体化合物,有研究[9]证明其对HMG2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较同类药物更强,另外瑞舒伐他汀对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竞争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较其他现有他汀类药物更强,可显著提高患者降脂达标率[10],另外其还具有药物相互作用小,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年龄以及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半衰期长,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采用不用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观察其血脂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TG、LDL-C以及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内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剂量越大疗效越明显,说明瑞舒伐他汀药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临床用药应该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剂量。3种剂量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过在大剂量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应,说明大剂量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与低剂量组相比安全性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样本数量不够大的制约而出现误差,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确定。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调脂抗炎、抗动脉硬化作用等作用显著,不同剂量治疗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可以临床推广,但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与疗效相关曲线仍值得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抽样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国富. 老年心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08,48(25):66-67.
[2] 李玉静,陈宏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绍祥. 脂质代谢失调作为慢性应激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马杰,徐新娟.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55.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16-03
近年来,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用于新生儿、及低体重儿的刺激性药物输注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的疾病治疗[1]。PICC置管途径可以从上肢静脉,或者下肢静脉,新生儿上肢静脉穿刺,存在暴露不充分、送管时对要求较严格等缺点[2]。本研究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采用下肢静脉PICC置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120例PICC置管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上肢静脉)和观察组(下肢静脉),每组各60例。6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43例,女17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25例;胎龄170~280 d,平均(235.0±30.0)d;体重0.8~5.0 kg,平均(2.0±0.9)kg。6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42例,女18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26例;胎龄171~279 d,平均(234.0±28.0)d;体重0.7~5.0 kg,平均(1.9±0.8)kg。两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PICC置管方法
1.2.1 对照组置管方法 PICC导管采用美国BD公司的1.9FrPICC导管包,患儿置于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选择粗、直静脉作为穿刺静脉。上肢静脉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桡静脉。置管穿刺时,患儿上肢保持外展状态,并与躯干呈90°角,从欲穿刺点,沿着静脉走向,直至右胸锁关节,测量其长度。严格按照置管流程,待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将患儿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达到预定长度。
1.2.2 观察组PICC置管方法 术前准备同前,下肢静脉置管首选大隐静脉,其次为小隐静脉、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时,穿刺侧肢体放平,从穿刺部位,沿着静脉走向,直至脐上1 cm,测量其长度。患儿置管期间,无需变换,严格按照置管操作流程,使导管达到预定长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以及置管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出血量、留置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置管并发症比较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与上肢静脉置管相比,下肢静脉置管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降低,这可能与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有关,因为下肢静脉相对较粗、直,相对容易定位和穿刺,长度测量也比较容易,而且,操作过程中,患儿无需进行变换,沿着下肢静脉深入置管时,几乎是直线注入,没有明显的曲折,直至下腔静脉中上段,整个置管操作过程方便,相应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3]。与下肢静脉相比,上肢静脉暴露不够清晰,定位较差,并且,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以及胸廓内静脉与头臂干静脉间,存在静脉角,所以,在上肢静脉置管深入过程中,容易误入颈内静脉、胸廓内静脉[4]。本研究中,下肢静脉置管的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降低,也充分证实了上述理论观点。另外,上肢静脉置管过程中,体表长度测量不准,也会导致导管置入过深,出现导管异位;上肢静脉穿刺置管时,没有及时将新生儿头部转向穿刺侧,或者转体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导管异位;上肢静脉置管过程中,需要变换新生儿,如果其哭闹严重,不配合操作,也可能导致导管异位,或者导管置入困难[5]。
不论是上肢静脉置管还是下肢静脉置管,都会在置管过程中出现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可能与穿刺手法、患儿配合情况、肝素用量等因素有关,如果穿刺手法不到位、患儿哭闹、严重不配合操作、肝素用量过多等情况下,穿刺过程中、穿刺置管后出血量相对增加[6]。所以,针对导致穿刺出血的相关因素,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对于严重不配合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穿刺置管后,及时给予喂奶、安抚处理,平复患儿的不适症状和情绪。肝素应用剂量应合理,一般情况下,肝素用量低于40 U/(kg・d)。穿刺置管过程中,如果送管时间过长,可以中途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稀释液,进行冲管处理,有效避免肝素用量过致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也发现,穿刺置管结束后,清洁皮肤、圆盘固定,穿刺点上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并覆盖无菌敷贴,弹力绷带环形固定,压迫止血30 min,能够明显减少穿刺置管出血量,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
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导管感染、静脉炎、外渗等。其中导管堵塞多为脂肪乳输注过程中,脂肪乳导管内沉淀导致导管官腔狭窄、堵塞所致,所以,PICC置管输注脂肪乳前、后,注意使用生理盐水进行PICC管的冲洗,有效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导管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患儿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差、住院时间长,以及PICC置管的侵入性操作,置管或敷料更换时无菌操作不到位,输液器连接时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将细菌植入,导致导管感染[7]。所以,针对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PICC管的日常维护,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8]。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可能与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穿刺时损伤了静脉瓣、血管与导管摩擦损伤静脉内膜等原因有关。所以,对于静脉炎患儿,抬高患肢,50%硫酸镁湿敷,停止PICC输液后,静脉炎多数会逐渐好转,待其明显好转后,继续PICC输液。而上肢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除了上述原因外,可能还与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存在静脉角,增加了穿刺置管难度有关。PICC置管液体外渗可能与患儿长期输注脂肪乳剂,但没有正确封管或者封管技术不到位,继而形成纤维蛋白鞘有关,所以,对于PICC置管患儿,要密切做好患肢观察,及时发现液体外渗情况,增加冲管频率,提高封管技术水平。
针对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要做好PICC置管围术期的护理[9]。置管前,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严格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和禁忌证,将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告知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选择穿刺点,熟练掌握置管技术,有效固定止血。置管后,做好PICC导管的维护,避免导管移位等意外事件的发生[10-14]。
PICC置管成功率相对较高,对于长期静脉治疗的患儿而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输液方式,但PICC导管应用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输液效果,所以,PICC置管后,应做好PICC管的维护,尽可能减少由于PICC管维护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的安全意识,减少置管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PICC置管的安全性。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PICC护理小组,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规范的日常护理和维护,确保及时换药、熟练冲管及导管留置的安全性,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总而言之,对于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下肢静脉置管途径可以尝试性作为常规选取静脉PICC置管途径。
[参考文献]
[1] 尹小乐,陈伟贤,吕艳梅.浅谈PICC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7(2):3372-3373.
[2] 茅志娟,缪爱梅,缪二梅,等.新生儿经下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6):373-375.
[3] 王艳丽,张振香,李俊玲,等.留置PICC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8-89.
[4] 姜琴,茅志娟,缪爱梅,等.经下肢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44-1145.
[5] 杨丽莎,陈素梅,廖小玲,等.健康教育在提高肿瘤病人留置PICC管依从性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115-l16.
[6] 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7] 王萍,鲁琦.不同培训模式对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52-2653.
[8] 徐娟,刘希杰.舒适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72-173.
[9] 唐梦琳,李继平,廖燕,等.PICC在重症新生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2012,43(6):955-958.
[10] 冯淑菊,李艳梅.新生儿PICC置管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82-2385.
[11] 谭海梅,高铭云,黄小珍,等.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6):91-93.
[12] 柳丽华,乔爱珍,张玉珍.1例肺癌患者应用PICC导管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08-109.
1.1 登录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网站主页面
首先打开IE浏览器界面,然后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综合统计分析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就能登录到电力企业综合统计数据分析系统网站的主页面。
1.2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的程序安装与启动
对于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程序的安装与启动需要分统计人员使用与非统计人员使用两种情况处理。首先说明的是统计人员使用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则需要下载和安装本系统客户端软件,这样才能够使用“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对电力企业的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非统计人员使用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则不需要使用到“数据处理”模块,也不需要进行综合数据分析系统软件的下载与安装。下面主要讨论针对统计人员综合分析系统程序的安装与启动步骤:
1.2.1 客户端程序的安装。统计人员在安装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之前,需要在网页版的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主页面进行该软件安装包的下载。之后再打开下载好的程序安装包,找到安装包中的EXE文件,即软件的应用程序,按照电脑上所提示的选项进行选择,最后弹出“安装完成”的窗口,表示软件安装成功。
1.2.2 程序的启动。在运行综合统计数据分析系统程序之前,需要申请正确的用户名与口令。统计人员需要登录到网页版综合统计数据分析系统主页面,下载名为“生产统计”的文件。下载成功之后,统计人员打开文件夹,在弹出的对话框里按照电脑提示的要求注册正确的统计分析用户名和口令。之后统计人员打开综合统计数据分析系统程序,输入之前注册的用户名与口令,就可以启用该程序。
1.3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的模块功能简介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处理模块主要由8个部门的内容组成。
1.3.1 报表查询:按分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报表查询:一种是按照报表种类查询;另一种是按上报单位名称查询。其作用主要是加强对各个电力单位上报的报表管理,有利于发现各电力单位是否及时上传报表,粗略检查报表数据的正确与否。
1.3.2 数据检查:将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中的报表数据与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校对,从而保证报表数据的完整与正确。
1.3.3 统计分析:将各类的报表数据按月进行加工与整理。
1.3.4 统计报表:按照要求,对各电网公司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显示不同效果,从而生成上级单位需要的各种统计报表,同时还要将所生成的各种报表进行打印。
1.3.5 资料汇编:将各个电力企业上报的数据以及各种统计报表进行整理和分类,按年份进行汇总。
1.3.6 计划指标:指对电力企业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现的计划分析,编制合理的计划指标,比如在系统中录入发电量、售电量等电力指标的计划完成数据,为电力企业实际完成情况的分析奠定基础。
1.3.7 数据上报:将各个基层电力公司的统计报表上报给上一级单位。
1.3.8 系统管理:首先将用户信息、报表信息、基层单位等基本信息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去,然后对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有关参数进行合理的配置,维护相关的指标代码。
2 电力企业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的常见问题
2.1 各汇总报表的数据为空或无法进行数据
如果在系统的使用中出现报表数据为空或是数据没有取到的情况,使用者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来解决:(1)点击“刷新报表”将数据进行刷新;(2)检查系统中的报表是否已经查收完毕。如果基层单位的报表不齐全,就无法正确地汇总报表;(3)检查“系统管理”中对于主要指标的定义与区属是否正确,如果此指标数据是合计项,就需要检查“指标定义”中公式的正确性;(4)检查“系统管理”中对报表模板的设置以及对报表模板的字体定义、空项设置是否有不符合程序要求的。
2.2 不能准确分清市公司程序和市公司用的基层程序
在大多数电力企业中,管理人员不能分清市公司程序和市公司用的基层程序。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明白,市公司程序大多是在网页上进行数据处理的,即使是在电脑上已经安装好综合数据分析系统软件需要在网页上进行数据处理,而市公司用的基层程序是需要在程序客户端操做数据处理的,统计人员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基层程序;其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是统计人员不需要对市公司程序进行升级,而市公司用的基层程序是需要到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主页面中下载最新升级程序,也就是对程序进行升级;最后,管理人员需要明白两者的关系,市公司程序上报的统计报表是通过对已经接收到的各市基层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与汇总而形成的,而市公司基层程序生成的基础报表是通过对最初始数据的整理与汇总而形成的,市公司程序所形成的报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上报给市公司。因此,市公司程序与公司用的基层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很大关系的。
2.3 不会操作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程序升级
对于综合统计分析系统程序的升级,要区分市公司程序与基层程序。一般来说,市公司程序不能够自行升级,一般都是由厂家来对其进行升级。而市公司用的基层程序不需要由厂家进行升级,而是统计人员根据电脑通知与提醒,自行升级。因此,统计人员直接按照操作步骤直接进行基层程序的升级,步骤如下:首先,点击市公司综合统计分析系统主页面的“基层看板”,分清自己工作单位的属性。在打开的窗口中,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如果是供电用户的话,需要进行供电生产统计软件的下载,如果是发电用户的话,就需要进行发电生产统计软件的下载;其次,将下载的升级文件打开,直接解压并按照本机的默认路径来保存;再次,打开升级文件,按照电脑提示进行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在升级过程中统计人员一定要确保程序没有运行,否则会导致升级失败;最后,在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升级完成之后,要查看该程序客户端是否真的进行了版本更新。如果在运行程序时没有出现版本更新的信息,就需要统计人员联系厂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程序的修复。
2.4 非基层软件用户不会操作上报报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27-01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Experiment Course of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FU Xiao-ping FAN Jiang-ping LI Ling-fei HUANG Ai-xiang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01)
Abstract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ment course of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was introduced,in order to imbue students′ potentialities of studying,enhanc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food experiment desig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指导生产实践和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验课程对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原理至关重要。实验课程主要是借助各种统计软件如 SPSS、Excel、SAS等[1]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检验。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1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综合运用软件来实现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思想和理论[3]在计算机中的运算和分析,从而解决实际生产科研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学习难度大、程序复杂偏应用的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程序的操作和分析,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其对软件操作的熟悉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2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2.1 教学内容
目前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大纲规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理论教学为23学时,实验教学为时,实验学时较少。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本校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现有条件,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科研应用需要,紧扣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中通常设计必做和选做实验题目,其主要实验题目如下:连续性变数资料的整理方法;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线性回归分析。
2.2 教学安排
首先,借助宽松的教学实验环境,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实验资料收集、统计方法原理与应用、结果分析和统计推断的思维上[4],通过计算机操作实验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次,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除将教材中的一些统计习题作为实验内容外,还应将平时收集的实际数据作为实践作业交给学生处理、分析。拓宽学生的实验选题范围,淡化实验操作技能,重视过程体验,以案例教学为主[5],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分析问题、统计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统计解读等方面全程参与科学试验研究步骤和程序[6-7];培养和启发学生借助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原理来实现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解决。再次,通过完整的实验报告撰写实现训练学生理清试验目的、原理、内容和方法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实验环节,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继续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科学态度基础。
2.3 课堂组织
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出现学生在学习中只会编写程序或点击选项,解释软件的输出结果,而对具体的统计原理和统计理论不熟悉的情况,要求学生要做到借助软件能对数据输入后采用的分析方法、结果的依据进行分析和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更具说服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巡视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答学生的操作和理论疑问[8],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2.4 成绩评定
为了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实验课程成绩评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机制,将《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的成绩以20%的权重计入期末考试的总成绩。成绩评定主要包括4个部分:原始数据录入的正确性(10%)、程序步骤执行的正确性(20%)、实验结果的正确性(30%)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40%)。评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实验考核成为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的统一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教学效果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课程既要重视统计软件的使用,更要重视统计思维的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推断思维能力的重要功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转变教学理念,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4 参考文献
[1] 杨洁,刘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257-259.
[2] 孙晓祥,惠英杰.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几点认识[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1):80-82.
[3] 周鑫斌,赖凡,刘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2-16043.
[4] 李兰会,周荣艳,李祥龙.强化生物统计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综合素质畜牧人才[J].2013,15(2):46-48.
[5]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1):97-99.
把学生引进门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问题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设法对生物统计这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形象的归纳概括,找出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
2.如何应用到具体实践。
学习生物统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这门课程应用于实践。那么如何应用就显得很关键。一个好的办法是通过合适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进行试验课题设计和统计分析,如何应用统计分析的结果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或应用于具体实践。
3.如何把手算和电脑软件分析运算具体结合起来。
生物统计中的手动计算和软件计算都很重要,但是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呢?因为这关系到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及把握和利用现代分析软件的分析应用问题。拟设想的办法就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和对于不复杂的统计计算就利用手动计算,让学生切实把握统计分析的具体过程,有些统计分析过程计算太复杂,但是原理并不复杂,这时我们最好借助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而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二、实施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目前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把一些基础内容如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特征数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可不讲,但是教师要安排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加以回答,因为带着问题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核心的内容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食品学科基本的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试验设计实施结果的统计分析等,这些内容必须着力讲述,重点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生物统计方法在食品学科中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而对于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这方面不需要大花时间,因为笔者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数学变换,可以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学,教师有选择性地重点讲解结合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更快地步入生物统计学世界。而对于难点问题和复杂问题,则也主要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才可能把握,不过该怎么讲呢?笔者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一个难点问题、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那么这个复杂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也更易把握了。如方差分析这一部分看起来很难也很复杂,但是如果把其分解成平方和的求解、自由度的求解、方差的求解、F检验和多重比较这几部分,也就不难把握这部分内容了。
2.注重食品学科中生物统计案例讲解,理论结合实践。
每年食品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实践都会有不少新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大多是在统计学的指导下取得的,那么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索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多讲,而对于入门之后的一些很复杂的计算应少讲,只要告诉学生基本的分析过程和如何应用有关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求解即可。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以现代的幻灯片课件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传统的黑板板书。对于容易把握的知识,可以用幻灯片课件教学。而对于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疑问解答,最好把幻灯片和板书结合起来,因为板书更随意,可以最大程度结合上课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变动,这样也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亦会深刻得多。
4.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和参考答案、教学案例等,并把这些内容挂网,以方便学生的课下学习。
5.手动练习和软件应用相结合。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学生来说,加强手动练习是引领它们快速入门的一个好方法。手动练习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解决基础的典型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手动计算会越来越复杂,不过基本的统计分析过程是类似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软件来分析和解决统计分析问题。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统计分析问题,也可用来进行试验设计,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权威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和试验设计软件Design-expert的一些最基本的用法。
中图分类号:TS210.9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4-0063-02
1 前言
在农业科学试验中,常常通过科学试验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需要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SPS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在农业统计分析研究中,可以定量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科学决断提供依据[1]。文中使用SPSS17.0,结合两组谷物种子单位产量比对,确定平均产量的高低,比较两种谷物种子的优劣。通过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数据资料的相关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2 实例分析
2.1 配对样本的T检验
为了比较两种谷物种子的优劣,选取10块土质不全相同的土地,并将每块土地分为面积相同的两部分,分别种植这两种种子,20小块土地的施肥与田间管理均相同(如表1)。
假定单位产量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两种种子的平均单位产量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上有无显著性差异[2]。根据问题,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样本均值之间是否有明显差别。
实验步骤:进入SPSS 17.0,将数据录入两组数据,定义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变量,选择“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分析结果如下:种子1与种子2平均单位产量差的估计量为-2.6,p值为0.043,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可见两种种子的单位产量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种子2比种子1的平均单位产量要高。
2.2 相关性与回归方程
为了了解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得10个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数据(见表5)。
试求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3]。
根据问题,选择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变量间相关程度,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步骤如下,进入SPSS 17.0,将数据录入两组数据,定义变量类型为数值型变量,选择“分析”、“相关”、“双变量”、“回归”、“线性”,结果如下(见表6、表7、表8)。
分析结果如下:在显著性水平0.05上,得到相关系数为0.724,显著相关。可见金红芽变苹果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相关关系为正向且相关性很强。
回归直线方程为:y=24.749 x+13.909
3 小结
SPS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通过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统计分析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变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