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1: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电力基建行业中,电力档案是其最真实的工程建设历史记录,也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与必备条件,对于整个电力工程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对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它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程度对今后的电力基建行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做好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声像资料的管理不到位
在部分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对于电力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只重视对于相关技术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常忽视对声像资料的整理,甚至有的建设单位没有相关的声像资料。相对于纸质的文献资料而言,声像资料更加形象生动,对历史事件能够准确反映其原貌,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给单位相关资料,并且能供多人同时享用。许多电力信息档案管理者受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单位原有的录音、摄像等相关声像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与电力工程建设相关的录音、影像等资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致使单位的声像档案不完备,影响了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水平较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对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档案管理中的软硬件设备更新不够及时,难以适应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我国的档案信息网站相对较少,网络上所公布的档案信息数量缺乏,并且档案信息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各网站之间还出现信息内容的重复录入。这些因素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急需进行创新与突破。
(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都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对软硬件与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要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灵活掌握网络技术,做档案信息的引导员。但是目前,在电力基建行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力企业的网络办公环境,行业内严重缺乏同时精通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电力基建行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需提高。
二、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共享的条件
(一)网络自动化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研究开发出多个网络化专用软件,在许多行业内都采用了较为成熟的网络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检索、整理与利用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网络自动化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建设,运用网络自动化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能够有效地改善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二)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实现多个网站与国际互联网进行接轨。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多个建设单位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制图,网络硬件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建设单位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与基础。
三、加强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对档案信息中声像资料的管理
一方面,作为电力企业领导,要及时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思维模式,加强对于声像资料的归档与利用,加大资金与人员投入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声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列入档案管理内容中。
另一方面,作为档案信息的管理者,要对声像资料引起格外重视,对于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收集的照片、影像等资料,要进行及时整理,在移交声像资料时要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避免产生遗失档案信息的现象。
(二)加强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在对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中,标准化是信息自动化与网络化的重要前提,作为档案管理者要做好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协调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技术应用以及业务工作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与统一原则,以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出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标准,例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使用标准、网络通讯管理标准以及数据库管理标准等。在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作为电力基建行业,各单位要在组织的协调管理下,尽量选用高质量的、统一的管理应用软件,促进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化管理水平
在对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一批同时具备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电力基建行业,要加快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以及档案管理能力的培训,促进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灵活掌握,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与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另外,要加大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档案业务培训,使其快速适应档案信息的网络管理工作,为电力基建行业的档案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电力基建行业的电力档案管理者,必须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创新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电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整个电力基建行业拓宽档案信息的服务管理渠道,加强对电力档案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实现电力信息的网络共享,为今后电力基建行业的发展留下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档案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它是再现历史真实原貌的文献资料。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正在拓展着我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新领域。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当今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其部分取代传统的档案收集、整理、价值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操作环节,使原来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的工作由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手段完成。可以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将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新纪元。
1 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有些人员既要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又要负责其他日常事务,且档案管理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学习需要占用一定工作时间,这容易出现培训内容不足,培训时间不达标等情况,造成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其次,部分档案管理者缺乏统一认识,工作内容流于形式,思想上较为被动,认为只要档案材料不丢失、不损毁、不泄密就行,对收集来的材料没有经过认真辨识,或将不符合档案内容要求的材料装入档案盒。这种情况不利于维护认识档案的严肃性与真实性,往往在需要查看档案以便了解个人履历、办理手续时因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装订不及时出现资料衔接不上或部分重要证明文件遗失,给个人甚至集体造成损失。再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有效机制。但有些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这就大大降低了档案所具有的利用价值和真实性,或者有些单位虽然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制度,管理人员却在工作环节上疏于执行,停留于表面现象,没有让制度发挥实际作用,如:案卷标题、序号编目不够规范,案卷整理不系统,目录内容与实际案卷资料不符,甚至一些案卷都没有卷内目录。最后,现行的档案检索效率偏低。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还是手工检索案卷材料,人为操作必然存在信息误差,这不仅不利于优化管理人员队伍,也降低了档案使用率。以上这些情况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维护工作。
2 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及方法
传统档案通常以纸张作为媒介,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件。由于纸质档案需要占用大量空间,通常需要一间或几间档案室储存档案资料。而且纸质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都会影响纸质档案的使用寿命,一旦损坏很难恢复原状,这给档案的完整性带来较大威胁。其次,一般来说纸质档案形成后没有备份文件,且借阅、查找、使用较为费时费力,从而降低了人事档案利用效率。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诸多优点将为传统档案管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结合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编辑,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以及扫描技术将历史形成的纸质、声像文件进行系统分类建立档案信息库。其次,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也包括进行档案网站建设编辑,档案网站是档案管理机构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建立的站点,提供相关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可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平台和宣传窗口。再次,数字档案馆建设也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第一步,应正确认识什么是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强化信息意识。但是相对而言,目前多数管理人员没有正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或以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等原因推迟甚至搁置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从而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第二步,档案管理者应该加快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计算机、数字存储设备、数据库、网络等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必备的硬件条件,需要给予较大力度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第三步,应对档案管理人员就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电子文件归档与保存、数字化建设、网络建设、安全管理、数字化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使相关人员更好掌握相关技术,让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各项生产活动。
在上述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保密工作应被予以特别强调重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档案的保密工作成为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新的课题。如何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呢?首先,要加大档案保密工作宣传力度,让使用者明确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界限等,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深入学习,强化保密意识,增强全员的保密法制观念。其次,改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条件。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只需考虑加强档案资料存放场所的自然条件,但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环境下所利用的服务器、存储媒介、软件以及网络等都应具备很高的安全防范措施。档案的存储和利用是由计算机和网络完成的,而这些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个小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录入错误、密级不清、误删操作、突然地断电等。
不仅如此,还要防范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档案保密系统,造成数据库被盗损坏。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第一、为应付电子档案文件、数据丢失或损坏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应将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复制到磁带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中进行备份,备份方式有:定期磁带备份数据、远程磁带库、光盘库备份、远程数据库备份等;第二、运用“防火墙”技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处安装防火墙设备,能够根据会话信息、应用协议、访问用户、被访问者资源等进行访问控制规则设置,保证通过网络边界的会话层得到一定的控制;第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它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第四,在存放电子档案场所内加装监控系统,可有效的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场所,也可监督档案管理人员日常的档案保管工作。
工程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建设项目的工程竣工档案移交是工程建成验收后顺利交付使用的前提,也对将来的维修、改建、扩建、生产使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确保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六个月内及时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一份合格的工程档案,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1 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1 主管部门领导及档案人员不够重视,工程竣工档案质量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虽然一九八八年实施以来,人们的档案管理意识有所提高,但一些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及领导“重建设,轻档案”,对档案管理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工程竣工档案的移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导致工程竣工档案缺失,一旦建设项目竣工使用后城建档案馆催要工程资料时就突击整理工程竣工档案资料,这就是工程竣工档案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1.2 缺乏制度约束,竣工档案资料不完整
一些建设单位由于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及人员,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在项目建设中,档案的管理工作通常由项目管理人员兼职,而项目管理人员只重视项目的质量、进度管理,而忽略档案的管理,将一些工程档案资料随意乱放,一旦工程结束调离岗位,资料也就不了了之,使档案资料缺失;还有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人多岗,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检查、整理日常的工程档案资料,导致工程竣工档案不完整。
1.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档案管理不规范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十分注意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高配”,尤其重视专业技术能力,但对项目建设的档案人员却没有专业要求,往往用非专业的人员来“凑合”。因此,尽管一些建设单位对档案倾注了很大精力,一些资料员也尽心尽力,但由于不懂得建设项目的实施程序、不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也不懂得及时收集、检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档案资料,其工作成果很难达到专业水准和国家规范要求,导致工程竣工档案不规范。
2 工程竣工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思想上重视是做好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思想上重视要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重视、管理人员重视、档案员重视才能形成“合力”,认真督导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比,避免档案工作的大量堆积,确保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档案部门都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2.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周期长、资料多,特别是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家单位,所以要想工程竣工档案规范化、标准化,仅靠档案主管部门或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明确项目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同时,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时,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列入合同条款,并与合同价款支付挂钩,使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立项开始,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2.3 加强工程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配备能胜任的工作人员
建设单位是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工作的负责人,要组织参建单位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使工程人员了解档案的管理知识,档案人员了解工程建设程序和专业知识,学习档案业务、管理理论、工作方法、计算机使用等相关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同时深入施工现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声像等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安全性、完整性,使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优质地完成。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现场的管理机构中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档案资料工作,配备能胜任工作需要的档案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人员,特别要注意设备、地下管网、煤气、通信、供水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后,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3 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3.1 工程竣工档案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是进行工程维修、改建、扩建、组织生产的宝贵的信息资源。管理工程的人员会变化、会调动、要衰老、甚至死亡,而工程竣工档案则是城市建设领域资源储备的宝库,是各种隐蔽工程的眼睛。只有以工程竣工档案为依据,才能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改、扩建和管理,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2 工程竣工档案体现一个城市的建设规模和经验。城市建设的成果有建筑实体和工程竣工档案两部分,工程竣工档案详实地记录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体现建设者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和一个时期的建设水平,是城市建设规模和经验的总结。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4 小结:
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都要全面提高做好工程竣工档案的思想认识,树立为建设项目服务的正确理念,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主动地做好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2]《新时期档案学理论研究》
[3]周景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赵云峰;对依法管理建设工程档案的浅述[J];大家;2010年07期
档案管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管理环节的重点内容。随着事业单位人员以及事务种类不断增多,加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传统档案管理逐渐浮现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通过高效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的束缚,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碍,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前景
(一)指引所有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现代化设备,一方面能够加强档案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其它部门起到带动作用。事业单位的档案要想进行信息化管理,必然会引进先进设备,采用电子化办公模式,利用各类软件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现代化办公手段带来的必然是工作上的轻松以及效率提升,同时还可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上实现现代化,对于其它部门的改革也是一种冲击,带动其它部门的现代化发展。
(二)提高档案管理有效性
传统档案管理是由人工来进行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的查找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动查找的,这种查找的有效性需要依赖于档案管理的整理与分类。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向较多,有人事档案、建设档案、资料档案等,对其进行有效分类是一项大型工程。人工方式进行的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尤其是在对档案的收发上,寻找档案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用信息化来进行档案的管理能够让档案在分类上由传统管理达到质的飞跃。通过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工作人员只需要登录单位管理网站,输入相应密码就能够进行资料的输入,完全摒弃了传统将档案带回单位输入的方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完美的解决了传统管理中时间上的冲突,让档案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记录下来。另外,操作人员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够进行资料的查询与输入,让档案信息在一开始就保障其真实有效性;在需要用到档案信息时,通过单位网站就能够浏览,消除了传统模式上对地理位置的限制程度,操作人员只需要拥有一抬手持电脑就能在各地进行档案管理,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提高档案保存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档案存在的期限。传统档案管理通常使用纸质档来进行存放,在收发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是遗失。在实施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档案内容不仅有纸质档,还有电子档作为辅助,若是需要用到档案的查阅或是收发工作,只需要对电子档进行操作即可,不需要用到纸质档案。另外,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档案管理职能只停留在管理与收发工作上。在运用信息化管理之后,档案管理的职能还添加了档案信息收集、管理、查询等一系列的服务,让档案管理系统化,在保管的安全性方面有效提升。
二、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落后
事业单位人员在认识上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必要性还不全面,认为传统的纸质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并没有出现较大差错,就不需要耗费精力以及金钱去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这种思想明显是落后的表现,信息化是所有单位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只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才能够保障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员工出现这种思想,主要原因在于尚未认识到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益处;对于领导而言,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阻碍就是经费问题,这是造成信息化建设长期搁置或推迟的主要原因。
(二)资金不足
事业单位由于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在经费上不像企业能够灵活配置。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上的匮乏,到目前为止都尚未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这样一来,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停留在书面形式,离真正落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这种滞后性会让这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能力越来越弱,最终无法适应日益增多的档案。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就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工作上会受到制约,阻碍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自己职责所在。随着档案信息的不断增多,管理人员若是不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就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管理素质的落后是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上的普遍现象,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使得档案管理陷入了一个有技术、有设备、无人才的现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人才,在相关软件上的研究力度不够,会让档案管理受到制约,只能够停留在用软件进行档案的查找以及录入方面,无法让信息化功效充分发挥。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方向
(一)加大投入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信息化设备的购置与对员工的操作培训。在全社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及时充电,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以及操作经验来提升自身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上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力度,通过购置相应设备以及软件实现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化。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形成主体意识,真正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拨出更多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中去。
(二)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是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保障。事业单位应该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平台上的不断优化,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目前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档案是对社会大众公开的,便于公众对信息进行查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的必然是办公的无纸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构建开放式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公众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样一来,档案的有效程度提高了,在利用率上有所优化,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进步的表现。对于公众来说,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能够省去许多往返于家中跟事业单位之间的时间,能够在查询的同时感受到信息化的便捷程度。
(三)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保障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将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而不是面对现代化设备,只会对档案进行简单操作。
在培训方面,首先要加强员工思想上的建设工作,通过意识层面的培养让员工了解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认识到先进设备的引进并不是一件耗费资金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重视员工实践性培养。
结论:
信息化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档案在管理上的建设目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着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加强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自身迅速发展。
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尤其是一些起步较晚的行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便是其中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针对这几方面进行研究。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尤其自身的优势,才能逐渐的取代旧事物。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也不例外,相比较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储存上更加的便利。传统的档案信息以纸质信息为主,在保存的过程当中需要十分的注意,否则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受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失误。另外,传统的档案信息的载体为纸张,随着事业单位人员的更迭与增加,档案信息的增多,纸质信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信息变得繁杂,在进行调度使用的时候十分困难。纸质信息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防潮防热的优良环境才可以储存。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缺陷所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避免这些缺陷,突破了环境的限制,只要没有磁场干扰,都可以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并且,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够使得档案的查阅与调动更加合理,更加明确。并且在查阅的过程当中不会缩短档案的使用寿命。而传统的纸张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多耐久度会逐渐的下降,使得档案信息受损。这些都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所在。
1.2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具备如此之多的优点,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因素在制约着它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信息化进程较快,电子信息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但相比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一些单位对于信息化的手段不是很容易接受,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某些单位对于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单位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于一些内部的信息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与事业单位人员相关的档案管理当中,投入的力量更加稀少。必然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系统不健全,在这种不健全的体系上,难以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有效的推广,进一步阻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健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成为当前诸多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所在。
1.3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弊端。之前提到我国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发展的时间仍然较短。这种短时间发展的缺陷便是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事业单位不愿意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依旧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模式,既依旧采用纸质档案信息的管理手段。虽然这种手段在长期的采用过程当中自有一套模式,并被诸多的工作人员所熟知,但是,这也难以掩盖它效率低下,信息容易缺失等缺陷。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不勇于改变,必然会导致日后的信息化工作更加难以有效的开展。纸质信息的管理容易出现信息缺失,某些重要信息的缺失会对事业单位产生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进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弥补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的漏洞与缺陷的关键所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建设也是难题之一。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手段
2.1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不可逆转的。因此,想要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建设,就一定要对事业进行足够的重视。要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逐渐的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所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这种漏洞与缺陷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被重视,但是,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导致档案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档案的调用与查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把信息化管理的优点展现给事业单位的领导看,让他们意识到改变档案管理手段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档案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是以纸质信息为主的,一些单位不敢进行改变,只采用传统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这样做的缺陷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积累越来越多。如果日后进行档案管理方式的改革,必然会导致工作量更加的繁琐。因此,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保证它能够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缺陷,增加工作的效率性,避免工作当中出现的失误。这样做,极大的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调度时,也能够极大的节约时间,提升查询的效率。才能够极大的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信息出现缺失或者泄漏等现象。
2.3健全制度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暴露在当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缺陷之一便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足。事业单位在选择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时通常是从其他的岗位上进行调动。这种调动在应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上缺陷暴露的不是很明显。但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如果不采用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人才,便容易导致工作过程出现失误。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招聘时进行技能考核,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够被录用。或者某些进行过相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能增加管理的效率,降低管理的失误。对于一些在岗的人员,应当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安排他们参加课程,以免他们的专业能力逐渐落伍,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只有提升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进行。
3结论
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了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手段,包括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以及健全制度并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人事档案记录了人才流动情况,记录人员工作履历,学业以及和人才相关的内容,这些信息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调动,以及员工职位升迁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分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的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有效路径。
一、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电子化程度低
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不仅能够简化档案保管工作的流程,还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但是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这类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档案管理软件以及硬件设施较为落后上。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事业单位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还需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主动配合以及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只有获得相应的设施以及人员的配合支持,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对于档案管理的建设工作也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支持,另外,事业单位并没有针对档案电子化管理建设工作建立独立的部门管理体系,用于档案建设的资金无法支持正常的建设工作,即便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化档案工作的建设发展效果。
(二)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人员不足
任何集体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同样事业单位要想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效率,建立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员配备。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内部不仅缺少对档案电子化工作的资金支持更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储备,缺乏具备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内部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创新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主要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人力资源管工作者往往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更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经验,在档案管理工作上认识不足,这样无疑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事业单位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
(三)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化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者需要拥有一定的权限并且对单位内部员工的相关资料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基于这样的需求导向,档案管理工作的流动性需求也随之明显提升。现阶段要想破解档案管理工作的流动性需求就必须要加快推进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工作,以此提高对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根据目前事业单位发展的普遍情况来看,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难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流动性需求的问题,档案资源共享程度不足,整体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必然提高,促使档案资源的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建设
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电子化的建设,电子化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投入,在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化建设速度
事业单位要想加快档案管理的建设工作就必须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系统的重视,对此单位内部必须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了解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建设方向,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建设内容。事业单位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档案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和先进化建设,提高系统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度。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加密处理,防止人员信息的泄露。
(二)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电子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获取单位内部各方人员对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支持,提高档案管理电子化设备的配备水平。同时,单位内部还要安排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动档案管理部门的层次化以及细致化建设,规范案管理工作流程,确保单位用于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的资金能够用在实处,发挥其应有价值,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力。
(三)引进档案管理电子化专业人才
根据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吸收和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查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提高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电子化程度低、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人员不足、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因此,应当提高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化建设速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引进档案管理电子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荣蓉.对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19):182.
[2]刘丽峰.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4(S1):131-133.
[3]冯向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J].档案管理,2014(3):86-87.
现在,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与管理活动也进入了信息化建设时期。所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面流行也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是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在这种形式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组织。首先,这个组织并非以盈利为目的,所有的专职人员的选拔都是公平公正的,另外,其经费的提供等方面都是社会上提供的,所有的任何盈利费用也会采取捐款措施。当然,谈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档案管理在每一个单位都存在,当然也不局限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的,工作单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员储藏才能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但是谈及到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首先就是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性。可能是由于信息化管理刚刚进去人们的视线中,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档案建设有多大的利益,于是出现了实际工作中疏于管理和指导档案管理的现象。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人员进行管理,档案管理缺少人才选拔,没有竞争自然没有人意识到岗位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出现档案管理室缺少专职人员的现象。还有,就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团队意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既然档案管理要向信息化靠拢,那么这些专职人员就应该本着一颗虚心好学的心进行信息化的学习和培养。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实行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信息化本来就是在原本的档案管理体质上的一种改革,所以要能让整个管理体制上有一个系统性的调整,也能增加档案管理的效率和速率。而如今,信息化档案管理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体制管理,在登记和归纳等方面没有系统的人事安排和电子信息的预留,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可能会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的整体质量也不高。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体制进行全面的多方面的实施和应用,才能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越来越趋于信息化。
(二)档案软件差异性
虽说信息化档案管理不局限于电脑操作,但是也不能脱离电脑操作。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以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不同的事业单位的档案软件系统都是不同的,那么若想将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化的信息化管理,如果系统不同,如何做到统一管理呢。而且,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的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大大的阻碍了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的限制,档案管理室的建设并不像其他的工作地点那样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就会对档案管理信息有漠不关心。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而就现在的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来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很多人不会操作较复杂的现代化电子设备,甚至有现代文盲。所以,尽管采用很多的现代化设备,如果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实现恐怕又要遥遥无期了。
(四)档案管理技术没有创新
不仅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在当今社会中,很多的职业和技术都需要创新,创新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有新的发展。很显然,在现在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并未有太大的创新,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在光盘上或一些软硬盘上进行,显然,现行的档案管理和分类方法及一些相关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
三、如何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电子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就是说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将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化相结合会有很大的效益出现。所以探索出如何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
(一)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重视
不论在现在还是过去,一个单位中的运行都会有一定的阶级,当然,要想将一个项目或一件事情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该单位的领导层必不可少。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来说,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从意识上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第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支持购买一些现代化先进的电子设备,还有进行人才培训等。这是为信息化建设保障物质提供基础。第二,要从心底中存在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理念。领导要有这样的现代化信息观念,才能真正的影响到其手下工作的职员,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提供帮助。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才能放远目光,积极的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二)健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制度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所以它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而存在。所以,其保密制度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素。倘若进入到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就要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一定要小心谨慎黑客或是一些病毒的攻击。另外,对于计算机或是档案管理中的电子设备自身的软硬件安全问题也要提高警惕,保证内部资源传播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要保证内部资料的机密性,比如要在电子档案室门口设立一些防盗锁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电子化渗入到档案管理之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十分简单单一,而且,其管理并不是十分严苛,而将其与电子信息化结合之后,档案管理的方式就会有必然的改变。首先,在数据处理,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方面要有机的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自动的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绘制出各类统计报表。其次,要将记录和检索的方式进行电子版的转变,原来是很简单的纸质版的记录登记和检索,而电子版要采用以电脑为基础的环形工作区域。所以要将档案指导,编研下作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转变。而且,信息技术重建档案管理的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等也越来越来越不适应电子化信息管理,所以从管理体系到组织机构,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变革的地方。只有从多个方便进行全面的改革变新才能真正适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认识到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从根本上得到认识,学会人才培养和管理,进行协调的电子档案管理,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信息化来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